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5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葉酸碘鐵 懷孕三寶缺一不可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17日電)國民健康署表示,葉酸、碘、鐵是懷孕三寶,缺一不可。營養師指出,孕期也要維持天天五蔬果,均衡飲食也能讓胎兒發育正常。

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說,懷孕第一寶是葉酸,育齡婦女每天建議攝取400微克葉酸,準備懷孕女性在受孕前1個月到懷孕期間,每天攝取600微克葉酸。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孟瑜說,葉酸有助胎兒腦部中樞神經發展,缺乏會引起胎兒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含葉酸的天然食物包括綠色蔬菜、黃豆製品、瘦肉、肝臟及酵母等。

邱淑媞說,懷孕第二寶是碘,缺碘可能會造成流產、死產、先天性異常,對於寶寶而言則可能會生長遲緩和神經發育不全。

她指出,「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每天碘攝取是140微克,然而,懷孕期間及哺乳期碘的需求量會增加,媽媽每天攝取200微克、哺乳期應攝取250微克,建議應多吃含碘食物及碘鹽。

林孟瑜說,含碘食物中以海帶、海藻最豐富,此外還有貝類、綠色蔬菜等。

懷孕第三寶是鐵,邱淑媞說,孕婦若長期貧血會造成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展遲滯,也容易引發早產,補充鐵可供孕婦及胎兒需要,也要貯存在胎兒體內,供應出生後4個月內使用。

她建議,育齡婦女及孕婦每天攝取鐵量是15毫克,在懷孕第三期時鐵量應增加到45毫克,含鐵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色、紅肉、肝腎內臟、貝類等。

從天然食物中便可補充懷孕三寶,對於準備懷孕的媽媽,邱淑媞建議,應將身體調整到健康狀態,每天均衡飲食,維持理想體重,若有營養攝取問題時,應洽詢醫師或營養師以提供諮詢協助。1030517

 

 

鄭醫師補充:

這三種是基本必須要的,其他營養補充,一般以均衡為主,若是孕婦本身有其他身體狀況,則須評估後再給建議。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訓練 增大腦血流

音樂訓練不只可以提升一個人美學經驗,也能幫助增加大腦血流,讓大腦更健康。英國利物浦大學最新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短暫接受音樂訓練,大腦左半邊血流量就會增加,大腦這部分與音樂、語言有關,對認知功能或許有一定的幫助。

英國利物浦大學心理學、健康與社會研究所研究團隊分別以音樂家、非音樂家做兩項實驗。在第一個實驗當中,共有十四名音樂家、九名非音樂家民眾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讓這些人進行一些音樂、文字任務,結果發現,音樂家無論執行音樂還是文字任務,大腦活動模式都很類似。

在這二項實驗當中,當非音樂家民眾進行音樂、文字任務時,研究人員測量其大腦活動。然後再讓一半的人接受音樂訓練,結果顯示,接受短暫音樂訓練後,非音樂家民眾大腦活動量、血流量都明顯增加。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英國心理學學會年會。

研究作者艾咪‧史普瑞表示,大腦處理音樂、語言區域為同一區,研究發現,音樂訓練可以增加左大腦血流量,對於音樂、語言能力都很有幫助。只要接受簡單音樂訓練半小時,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鄭醫師補充:

參考文獻:

讓小孩學音樂不見得要讓小孩成為音樂家(機率也不高),而是幫助小孩訓練大腦功能(藉由增加左大腦的腦血流量)以及增加溝通能力等等。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sciencenewsline.com/articles/2014050815180021.html#footer

參考文獻:

*The musical training involved participants spending half an hour learning to tap three polyrhythms with their fingers. A polyrhythm is two more independent rhythms not devised from the same metre play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was presented at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BPS) Annual conference

Full paper title: 'The effects of musical training on cerebral lateralization patterns- a functional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study.'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羊膜穿刺感染 母與胎雙亡

傷心母親節!台中一名懷孕4個多月的女老師,3月初到美村路一家婦產科做羊膜穿刺,2天後,因高燒送醫急救,不但胎兒因此流產,幾天後,這名媽媽也因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喪命! 事後負責手術的醫師相當自責,但他否認手術消毒不周,造成感染。

好不容易懷了第一胎,34的陳老師,3月7日,到這家婦產科進行羊膜穿刺,事後還很開心告訴家人,是個健康的男寶寶;沒想到產檢後開始發燒、身體不適,3月9日後被送到醫院急救,胎兒已經胎死腹中,女老師也因為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在3月20日過世。

不能接受愛女跟胎兒死得不明不白,陳老師的媽媽質疑婦產科李醫師,手術導致感染。

聲音來源:陳老師的媽媽:「做這個(羊膜穿刺)的時候,她都沒有傷口,後來怎麼會細菌感染,這一點我沒有辦法接受,我只有質疑要給我一個答案。」

事後這名婦產科主治醫師相當自責,但他否認手術過程,有消毒不完全,造成感染的情況。

婦產科醫師李建忠:「這些穿刺(器材)都是有經過無菌消毒的,這些消毒的器具,就好像我們平常打針,抽血的那些針一樣,都是有經過消毒過的。」

李醫師一度因為壓力過大,不願意再經手羊膜穿刺檢查,但女老師的先生卻反過來安慰他。

婦產科醫師李建忠:「那時候他也蠻發揮大愛的精神,他本身是一個老師,他也是希望就是說,我們也都是在服務人群的,希望就是我們能夠放下這一切,還是能盡我們所能,去幫助其他的人。」

羊膜穿刺,一般都在懷孕16~18週的時候進行,醫生會用刺針吸取20cc的羊水,檢查胎兒有無染色體異常或唐氏症,不過還是有千分之2的流產,跟引發敗血症的風險。

陳老師的不幸,讓全校師生都相當難過!校長說,陳老師教學認真,還帶領學生得過全國花燈比賽第一名;她和先生兩個都是老師,感情相當好,先生每天都會開車來接送;夫妻倆結婚3年好不容易才懷了第一胎,沒想到卻發生不幸意外。

造成這起悲劇的原因,主治醫師推測,有可能是穿刺傷口羊水滲出引發感染,但確切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釐清。(民視新聞 李坤錫、余壽生台中報導)

 

 

 

 

鄭醫師補充:

除非是高危險群,或者高齡產婦,有家族遺傳疾病等等狀況,否則羊膜穿刺本身還是一種侵入性檢查,潛藏風險,即使機率看起來不高。任何侵入性檢查都有潛在風險,提醒大家留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特定激素控制黃體素分泌 增排卵率

 

月經周期是由大腦荷爾蒙控制,壓力過大、飲食不正常、或生活不規律,都有可能導致荷爾蒙分泌異常,引起經期失常,甚至不孕,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研究發現,藉由kisspeptin激素控制女性荷爾蒙分泌可增加排卵機率,未來用於人工生殖不但效率更好,治療成本也能降低。

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但研究團隊推測,部分女性可能因為壓力過大,影響大腦下視丘功能,導致經期不正常,甚至停止排卵,兩項重要關鍵就是黃體素與kisspeptin,黃體素會調整女性身體進入排卵期,刺激子宮適合受精卵著床,另一方面,黃體素分泌不足,最嚴重可能引起停止排卵導致不孕。

研究人員想知道kisspeptin作用,測試5個受測者,年齡在24至31歲之間,6個小時內給予不同濃度kisspeptin,再藉由血液測試確認黃體素濃度,發現kisspeptin劑量越高,會刺激黃體素分泌,增加血液的含有量,藉此能夠確認,給予適量kisspeptin,可讓身體在短期內成為易受孕環境。

研究學者Channa Jayasena博士認為,雖然這是個小型實驗,卻有很大效益,如果確認kisspeptin能夠協助不孕症治療,將會有新人工生殖方式,不但更具有吸引力,所需成本更低,可以取代現行主流試管嬰兒,實驗將朝向更大規模進行,希望能確實開發出新方法,提高人工生殖受孕率。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提到的黃體素,應該是黃體刺激素luteinising hormone,簡稱LH。報導中提到的特定激素kisspeptin可以幫助黃體刺激素在腦中的釋放,幫助身體進入排卵期的環境。若能真正應用於臨床,對於不孕症的治療是一大進展。

參考文獻:

Channa N. Jayasena, Ali Abbara, Johannes D. Veldhuis, Alexander N. Comninos, Risheka Ratnasabapathy, Akila De Silva, Gurjinder M.K. Nijher, Zainab Ganiyu-Dada, Amrish Mehta, Catriona Todd, Mohammad A Ghatei, Stephen R Bloom, and Waljit S Dhillo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0 0:0  

DOI: http://dx.doi.org/10.1210/jc.2013-1569

http://press.endocrine.org/doi/abs/10.1210/jc.2013-156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常做瑜伽 讓分娩更容易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孕婦應該適時做瑜伽!英國的研究顯示,練習瑜伽可以減緩分娩焦慮達3分之1。專家指出,瑜伽課程包含放鬆技巧、強健身體及減緩疼痛的運動,有助女性紓解壓力,讓她們心情平靜,並降低分娩帶來的疼痛。研究員說,瑜伽的效益顯著,建議政府提供免費的瑜伽課程。

瑜伽是許多婦女所喜愛的運動之一,許多名人,包括好萊塢女星葛妮絲派特洛、席艾娜米勒,都有在練習瑜伽。雖然許多醫師及助產士都推薦女性做瑜伽,但過去都沒有實際的科學研究,證實做瑜伽的益處。最近的研究顯示,懷孕期間做瑜伽,可減緩分娩的焦慮達3分之1。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員,針對懷孕22週的孕婦進行研究,將她們分為2組,其中一組持續2個月每週上瑜伽課,另一組則是上產前課程。其中瑜伽課程是針對孕母所設計,課程包含放鬆技巧、強健身體及減緩疼痛的運動。

原本研究人員擔心,重點放在分娩的課程,可能讓實驗對象更緊張,但是研究結果卻發現,上瑜伽課可讓焦慮程度減少3分之1。研究也顯示,比起在家休息放鬆,上瑜伽課更能紓解壓力。許多女性指出,課堂上所教導的技巧,讓她們心情更平靜、使分娩更容易。

領導研究的紐瀚博士說,研究已證實瑜伽有益,且效果很大,能夠幫助為分娩而感到焦慮的女性。贊助此研究的孕母慈善機構Tommy’s亦指出:「我們過去知道瑜伽有益孕母的生理健康,但是新的研究顯示,它也有助於心理健康。」

專精於生殖醫學的艾皮林教授指出,瑜伽可以減緩分娩的疼痛,並且降低緊急剖腹生產的頻率。他建議政府為孕婦提供免費的瑜伽課程。他說:「這是相對便宜的措施,能讓母親及孩子更健康,並且減少長期的醫療花費。」

此研究發表在《憂鬱與焦慮》期刊。

 

 

 

鄭醫師補充:

痛覺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覺,任何可以幫助減壓的療程,必然可以減少當事人對痛覺的敏感度與感受性。

這項研究雖然只有59名研究對象,但分析出來,瑜珈幫助孕婦減少焦慮與壓力,有助於幫助生產的效果其實不差。

參考文獻:

Newham, J. J., Wittkowski, A., Hurley, J., Aplin, J. D. and Westwood, M. (2014), EFFECTS OF ANTENATAL YOGA ON MATERN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press. Anxiety. doi: 10.1002/da.22268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da.22268/abstract

報導原文連結:

http://www.manchester.ac.uk/discover/news/article/?id=1199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麼讓你的孩子智力不落人後?睡眠充足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常讓你的孩子熬夜不睡覺嗎?看到這份來自英國的研究,作為家長的你,可要趕快讓 你的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根據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報告指出,睡眠不足,或是時常熬夜的小孩,學習能力恐將比一般睡眠正常的孩童來得差!

 

小孩要聰明 就得快上床!

 

這份來自發表在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期刊的研究,針對超過1萬1千名7歲以下的孩童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從來沒有規律睡眠習慣的小孩,在閱讀、數理以及空間感等能力,會比同年齡的孩子來的差,尤其是在女孩身上來得更為明顯。

 

對此,研究領導人指出,睡眠不足可能會損害身體本身的節奏感,和大腦學習的能力,所以養成睡眠充足及規律上床的習慣,對於孩童來說非常重要。

 

而英國皇家兒童健康學院(Royal College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博士史考特尤普(Robert Scott-Jupp)也認為,雖然大腦的發展因素十分複雜,當然不能把學習能力的問題全部歸咎在睡眠問題上面,但他也肯定此項研究,無論任何家庭背景的 小孩,得到充足的睡眠對他們的智力發展來說的確是最好的。

 

 

鄭醫師補充:

 

小孩的神經系統在成長過程中,有賴充足的睡眠予以協助,上述研究報導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曾有學者研究指出:「5歲以下幼兒日夜合計,一天需要11個小時的睡眠,然而卻有20%這個年齡的幼兒出現睡眠問題,除了體重之外,還會影響注意力、記憶、行為與學校表現。」

對孩童來說,一天睡多久才夠呢?根據研究,新生兒一天可以睡到18個小時;一歲之前,每天14-18個小時;1-3歲,一天12-15個小時;3-5歲,一天11-13個小時;5-12歲,一天9-11個小時;青春期一天9-10個小時;成人一天7-8個小時,孕婦建議一天至少八個小時。

 

研究引用來源:

 

Time for bed: associations with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7-year-old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 Yvonne Kelly,
  • John Kelly,
  • Amanda Sacker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jech-2012-202024Published Online First: 8 July 2013 doi:10.1136/jech-2012-202024

http://jech.bmj.com/content/early/2013/06/25/jech-2012-202024.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體缺維他命D 嬰兒易蛀牙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綜合報導】媽媽要補充維他命D,寶寶才不會蛀牙!《小兒科醫學》一項研究指出,孕婦體內的維他命含量若過低,可能會導致在體內的胎兒在牙齒形成初期就出現蛀牙或缺乏琺瑯質的狀況。科學家認為,母親應在懷孕期間補足維他命D,避免上述狀況發生。

此研究團隊由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牙醫學院教授許洛斯領導,實驗設計如下:先從都市內貧窮區域找來207名懷胎6至7個月、平均年齡19歲的孕婦,檢測其體內的維他命D比例,再觀察她們產下的135名嬰兒於16個月大時的狀況。約有3分之1孕婦體內的維他命D比例偏低,有蛀牙嬰兒的比例為23%,有琺瑯質缺乏症狀的嬰兒比例為22%。

研究結果發現,長有蛀牙的嬰兒,其母親孕期體內維他命D較低的比例,顯著高於沒有長蛀牙嬰兒的母親,許洛斯據此認為,低維他命D和嬰兒的蛀牙及琺瑯質缺乏有直接關係,但由於取樣並非完全隨機,推論的強度並不夠強。

研究人員認為,若能在嬰兒牙齒形成的初期和發育早期,透過適當飲食或直接攝取來補足母體所需的維他命D,就能減少蛀牙風險。

不過,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牙醫學院教授胡霍爾則持反對看法。他認為,孕婦應以自然的方式適量補充維他命D,如曬太陽、食用鮭魚、黃鰭金槍魚、洋菇或蛋類等食物,而攝取較少碳水化合物也能降低身體對維他命D的需要。此外,由於糖類易造成蛀牙及燃燒維他命D,孕婦也應避免攝取。

根據衛福部資料,1千國際單位約為25微克,而只要在太陽下曬上10分鐘,就能補充3千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

 

 

 

鄭醫師補充:

維他命D是孕婦本身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維他命D濃度可以藉由檢測來直接了解。魚類、蛋以及菇類可以幫助維他命D的來源補充,孕婦本身若不排斥曬黑,可以藉由曬太陽來補充體內的維他命D。但一般而言,現代婦女對於曬黑這件事都還蠻介意的,因此透過補充營養補充品是可以考慮的補救措施。此外,少吃糖也可以減少維他命D在體內的消耗,值得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Prenatal Vitamin D and Dental Caries in Infants

  • Robert J. Schroth,
  • Christopher Lavelle,
  • Robert Tate,
  • Sharon Bruce,
  • Ronald J. Billings,
  • and Michael E.K. Moffatt

Pediatrics peds.2013-2215;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pril 21, 2014, doi:10.1542/peds.2013-2215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4/04/16/peds.2013-2215.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兒童感冒 不宜用可待因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可待因是感冒藥物中可以止咳、止痛的合法添加物,但是兒童們的新陳代謝差異極大,不適合當成處方用藥。美國21日一篇刊在《小兒科醫學》期刊上的研究指出,每年急診室醫生仍開出上千份可待因處方給兒童。

可待因屬於成癮性較低的麻醉藥物,多用於止痛或止咳糖漿藥品中,會透過新陳代謝轉化成嗎啡。但美國兒科協會曾在1997年及2007年表示,由於兒童新陳代謝差異極大,同藥劑份量的可待因可能對有些小孩沒效,有人卻會造成用藥過量中毒,因此針對兒童用藥時,應該以其它藥物替代。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可待因從「必需藥物」中移除。

但21日發表的新研究顯示,根據美國衛生統計中心2001年到2010年之間、3至17歲孩童的急診室用藥發現,這10年間將可待因當處方的比例雖然降低,從3.7%降為2.9%,但仍代表數以千計的兒童仍將含可待因成分藥品吃下肚。

兒童代謝可待因的能力差異極大,大約有3分之1的小孩無法順利代謝可待因,導致用藥後無法順利止痛;但12個兒童中平均卻又會有1人代謝可待因過於快速,使嗎啡在體內一次大量累積,可能導致兒童呼吸抑制、中止或肝臟衰竭。

研究人員兼加州大學小兒科臨床講師凱瑟表示,雖然現在有很多比可待因更好、更安全的藥品,但仍有許多醫生把可待因當成處方開給兒童。

因為可待因屬於嗎啡用品,容易上癮並不建議長期或過度服用。台灣幼兒用藥雖然多不含可待因,但過去曾發生診所或藥局驟下猛藥,不當開出含可待因的藥方,或家長以成人用藥餵食兒童的案例。

 

 

鄭醫師補充:

可待因是屬於嗎啡類藥物,可止咳,但是對代謝能力不佳的小朋友來說,呼吸抑制以及肝衰竭的潛在危險性,家長本身若無這類觀念,往往發生時已經悔之已晚。

許多成人感冒糖漿或者成藥,皆含可待因。因此孩童儘量避免服用成人感藥成藥。

高劑量的維他命C可以幫助止咳,對感冒咳嗽的孩童來說,家長不妨試試。

參考文獻:

National Patterns of Codeine Prescriptions for Childre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 Sunitha V. Kaiser,
  • Renee Asteria-Penaloza,
  • Eric Vittinghoff,
  • Glenn Rosenbluth,
  • Michael D. Cabana,
  • and Naomi S. Bardach

Pediatrics peds.2013-3171;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pril 21, 2014, doi:10.1542/peds.2013-3171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4/04/16/peds.2013-3171.full.pdf+html?sid=70f3214a-ef09-4ffe-ae26-a62b2496b56f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睡眠不足 易出現負面情緒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小孩睡眠不足,容易胡思亂想!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學童每天平均睡眠只有6個小時,易萌生無助感;加上電子產品充斥孩子生活,成為干擾睡眠的主要起因,專家建議家長盡量不要讓電腦等資訊產品出現在孩子的臥室裡。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調查250位學童,其中57%為非洲裔兒童,女生佔54%,結果發現兒童平均睡眠時間為6小時,已低於建議的9小時,而缺乏睡眠孩子較常感覺無助,以及染上菸、酒,甚至吸毒行為。研究者馬修絲表示,「許多青少年,特別是非洲裔兒童,沒有充分睡覺,容易造成健康問題,也容易產生成績低落與出現有害健康的行為。」

在這次調查中,學生平日睡覺時間平均為6小時,周末則增加到7小時,男生及黑人孩童睡眠時間容易偏低。由於研究中有6成孩子來自單親家庭,她認為生長在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較容易睡眠不足。

邁阿密兒童醫院青少年醫學專家康克陸嘉博士指出,孩子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影響,例如學生使用手機傳簡訊或上網後,該習慣會讓兒童開始「熬夜」,他建議家長應該將電子產品撤出孩子臥室,包括手機、電腦與電視。

據美國麻州兒童總醫院及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聯合研究發現,兒童越常收看電視,睡眠時間就愈短,平均每多看電視1小時,每晚減少睡眠時間平均約7分鐘,而且男生最為明顯。

為何看電視易影響孩子睡眠?研究者認為可能是睡眠周期被打亂,以及接收的不良內容導致擔憂或焦慮,容易干擾睡眠。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青少年每天應至少睡眠8至9小時。過去研究也指出,睡眠不足易產生高血壓及胰島素抗性,成為糖尿病風險因子之一。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小兒科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現在的小朋友,每天睡不到八個小時的比比皆是,殊不知已經影響到小孩白天的專注力、學習以及情緒控制。

關心小孩學習以及身心健康,從每天吃好睡飽開始。

參考文獻:

Sleep in Healthy Black and White Adolescents

  • Karen A. Matthews,
  • Martica Hall,
  • and Ronald E. Dahl

Pediatrics peds.2013-2399;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pril 21, 2014, doi:10.1542/peds.2013-2399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4/04/16/peds.2013-2399.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母親懷孕時飲食不健康…小孩較具攻擊性!

NOWnews – 2013年9月7日 下午6:02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澳洲一項研究發現,若是母親在懷孕時飲食不健康,生下的小孩可能會容易出現憂鬱或脾氣暴躁等問題,也會影響小孩的身體健康情況。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研究團隊與挪威科學家共同研究,並以約2.3萬名母親與小孩為分析對象,調查結果發現,在懷孕期間飲食較不健康、不營養的女性,所 生下的小孩較容易有心理問題及行為上的問題。

 

報導稱,若是母親懷孕時飲食不健康,小孩可能較容易出現憂鬱、焦慮、過動、脾氣暴躁等情況,甚至較具有攻擊性。

 

研究人員指出,小孩在胎兒時期時所攝入的營養,會直接的影響到其日後的身體健康狀況,因此為了小孩的健康,母親在懷孕時應該要健康飲食,才可保證小孩有足夠的營養。

 

 

鄭醫師補充:

 

小孩嗜吃甜食或者垃圾食物,容易出現精神狀況或者過動症罹患危險性增加。但這篇研究指出,這樣的影響可能與娘胎時,母親的飲食型態是否健康息息相關。奉勸準媽媽或者孕婦,為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務必留心垃圾食物的攝取,否則等到小孩出生後,開始出現行為及情緒問題而疲於奔命,難以應付時,屆時可能悔不當初。

 

參考文獻:

 

Maternal and Early Postnatal Nutrition and Mental Health of Offspring by Age 5 Yea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elice N. Jacka, Eivind Ystrom, Anne Lise Brantsaeter, Evalill Karevold, Christine Roth, Margaretha Haugen, Helle Margrete Meltzer, Synnve Schjolberg, Michael Berk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 19 July 2013 (10.1016/j.jaac.2013.07.002)

 

http://www.jaacap.com/article/S0890-8567%2813%2900449-8/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小兒科的線上版的一項研究指出:懷孕時若是服用抗憂鬱劑(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尤其是孕期的前三個月,日後產下的寶寶自閉症風險提高三倍左右,發展遲緩的風險也明顯提高。

主要原因,是因為血清素是人體早期發育需要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服用抗憂鬱劑會影響當事人合成血清素的能力,若是孕婦,也會直接影響到胎兒自己合成血清素的能力。

這項研究的樣本數並不算少,研究分析近一千對母子所得到的結果。

建議大家,孕期若是出現焦慮或者憂鬱狀況,除了找專業醫師協助外,為避免相關風險,最好還是透過相關營養補充品來提高血清素以及增加身體抗壓性比較安全。

參考文獻:

R. A. Harrington, L.-C. Lee, R. M. Crum, A. W. Zimmerman, I. Hertz-Picciotto. Prenatal SSRI Use and Offspring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or Developmental Delay. Pediatrics, 2014; DOI: 10.1542/peds.2013-340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長高需補鈣? 醫:蛋白質才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多吃鈣質真的可以長高嗎?很多人都以為多吃鈣質會長高,其實是錯的!榮新診所丁綺文副院長表示,鈣只是提供原料,讓骨骼變硬,並不會直接促進身高。而長高最主要的關鍵就是蛋白質,和它分解出來的胺基酸;因為生長激素正是191個胺基酸構成的蛋白質。

丁綺文醫師指出,蛋白質是大分子結構,可分解成胜肽,再從胜肽分解成最小的單位構造──「胺基酸」。人體有20種胺基酸,其中9種無法自行合成,稱為「必需胺基酸」;而在特殊情況下,例如手術後或生病患者,需要額外的營養修復時所補充的特定胺基酸,則稱為「半必需胺基酸」。

 

其中,最明顯的半必需胺基酸例子,就是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特別需要精胺酸。因為精胺酸能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然後作用到骨骼的成長板,使腿骨增長,進而長高。醫學研究證明,蛋白質可水解分成20種胺基酸,其中精胺酸和長高最有關聯,不論口服或點滴注射精胺酸都會有幫助長高的效果。

丁綺文醫師因此建議,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可以多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來促進長高,特別是富含精胺酸的食物,包括富含植物蛋白質的核果類和豆類,動物蛋白質則以蝦、魚等海鮮類和雞胸肉、豬肉最多。

 只有鈣質還是不夠,補充蛋白質(精胺酸)為何才是長高的關鍵?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的重點就是補充精胺酸,可以幫助身體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生長激素濃度是否才是長高關鍵。當然充足睡眠與適當運動配合,效果更加。

精胺酸有現成的營養補充品可以補充,靜脈注射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Alba-Roth J, Müller O, Schopohl J, von Werder K (1988). "Arginine stimulates growth hormone secretion by suppressing endogenous somatostatin secretion".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67 (6): 1186–9. doi:10.1210/jcem-67-6-1186. PMID 2903866.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September 2009). Growth hormone stimulation tes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積極運動 孩子活動時間越長

兒童活動力與健康息息相關,運動時間不足,肥胖機率大增外,慢性病罹患風險耶會增加,英國劍橋大學與南安普敦大學研究發現,母親越積極運動,孩子活動時間就越長,較容易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降低慢性疾病危險,因此建議幼兒健康政策,要注意到母親的關鍵性角色。

研究中調查554位4歲孩子,讓她們帶著心律監視等儀器,連續7天不間斷,包含睡覺與水上活動,結果發現母親與孩子的雙方運動時間成現正相關,母親有規律運動習慣,孩子運動時間就會增加,然而母親運動時間少,孩子運動時間也就縮短,雖然年紀小時差別不大,但成年後影響相當可觀。

研究學者凱薩琳表示,孩子會模仿母親的運動意願,母親每做一分鐘中重度運動,孩子的運動意願就高10%,每天母親積極運動1小時,孩子就會增加10分鐘運動量,雖然乍聽下成果不顯著,但長時間累積,孩子的活動時間就大量增加,也影響到兄弟姊妹間的運動風氣,讓規律運動從小養成。

另一位研究學者伊舍認為,女性常在生產後,活動力就會大幅減退,沒有辦法回到產前水準,可能會影響孩子的運動意願,少量增加孕婦運動量,能夠同時幫助母親與孩子,只要少時間散步,就可以幫助孩子增加活動力,孩子出生後,視情況與他們一起游泳、騎腳踏車、適當社交活動,對於健康都有正面幫助。

鄭醫師補充: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建議父母與其催促小孩去運動,不如透過身教來取代言教,效果更佳且不費力。

我在拙著《除了開藥單,還能做什麼?》這本書提到一位案例,媽媽為了鼓勵小孩去運動,自己先去健身房,出門前再問小孩是否一同前往?結果兩周便讓女兒愛上運動且大幅改善精神狀況,之前可是苦勸一年都沒反應,兩者差距甚大。

參考文獻:

Activity Levels in Mothers and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

  • Kathryn R. Hesketh,
  • Laura Goodfellow,
  • Ulf Ekelund,
  • Alison M. McMinn,
  • Keith M. Godfrey,
  • Hazel M. Inskip,
  • Cyrus Cooper,
  • Nicholas C. Harvey,
  • and Esther M.F. van Sluijs

Pediatrics peds.2013-3153;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March 24, 2014, doi:10.1542/peds.2013-3153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4/03/19/peds.2013-3153.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曬太多太陽 葉酸減2成

 

有些女性因為準備懷孕,或已經懷孕而補充葉酸,希望增加懷孕成功機率、讓寶寶長得更健康。不過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最新研究指出,如果曬太多太陽,接觸過多紫外線,可能會降低體內葉酸濃度,抵銷葉酸補充劑所帶來的種種好處。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光化學與光生物學期刊」。研究結果顯示,接觸紫外線可能會耗損葉酸濃度,使體內葉酸濃度大大降低。

研究作者麥可‧肯林教授與大衛‧波爾拉達爾博士以四十五名健康女性為研究對象,這些女性年齡介於十八歲到四十七歲,結果發現,若大量接觸紫外線,體內葉酸濃度最多可減少百分之二十之多。

肯林教授表示,很多人都知道補充葉酸的好處,許多醫師、專業醫療人員都會鼓勵女性在懷孕前、懷孕過程服用葉酸補充劑。

有不少研究指出,葉酸可以幫助降低流產機率,也能減少新生兒神經管缺陷風險。醫界建議,懷孕與正準備懷孕的女性一天最好攝取五百毫克葉酸。肯林教授指出,這是首次研究發現,生育年齡的女性若大量曝曬太陽,身體葉酸濃度很容易偏低,甚至可能低於建議值。特別是那些喜歡在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曬太陽,又沒有做好防曬措施的女性更容易出現葉酸偏低問題。

除了葉酸補充劑,像波菜、全穀類食物、柑橘類水果、豆類食物也都含有葉酸。研究作者指出,葉酸對正在準備懷孕與懷孕女性真的非常重要,民眾若有相關疑慮,可以多和專業醫師討論。

 

 

鄭醫師補充:

適度曬太陽,有益健康,包含孕婦。這篇報導提到的是過度曝曬,會讓體內的葉酸濃度降低最多兩成左右。

不管如何,懷孕時補充葉酸的食物來源或者營養補充品,降低流產風險,預防小孩神經發育缺陷總沒錯。

參考文獻:

Exposure to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folate status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 Biology, Volume 131, 5 February 2014, Pages 90-95
D. Borradale, E. Isenring, E. Hacker, M.G. Kimlin

http://dx.doi.org/10.1016/j.jphotobiol.2014.01.002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1113441400003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威權父母易養胖童

父母太過威權,易養出胖小孩。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流行病學教授莉莎·凱特納米指出,父母不與孩子討論飲食與運動觀念,沒有太多互動,直接嚴厲管束,容易造成反彈,導致兒童偏向較不健康的飲食型態或不願活動,增加日後肥胖的機率。

莉莎·凱特納米教授指出,多與孩子討論飲食、活動的觀念,有助於減少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模式,比冷漠或直接嚴厲命令來得有效。研究人員指出,家長太過威權,不給討論機會,孩童反而不願意聽從,主要是孩童常有反抗心理。

青春期發育需要熱量、蛋白質及鈣質的大量補充。因為此時活動量大,足夠的熱量攝取,方可應付成長所需,對於偏食習慣的孩子,專家建議應與其討論飲食觀念,最好能補充及平衡孩子成長所需的熱量及營養素。

醫師指出,身材的高矮胖瘦,雖說部分由遺傳決定,但後天營養、良好作息與充足睡眠、養成運動習慣及正確運動觀念,更是影響青春期發育的重要因素。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身體產生適度的營養需求及調節作用,平時補充的營養容易被吸收。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透過調查超過37000名以上,年齡介於0到11歲的孩童發現,若是父母管教傾向權威,小孩在2-5歲時,出現肥胖的機率高出30%,6-11歲時肥胖發生風險更高出37%。

權威式的教養方式,容易讓小孩有壓力。壓力則是肥胖風險的重要因子。這篇研究值得為人父母參考借鏡。

以親子互動來說,小孩的狀況讓父母生氣或者抓狂,父母內在往往也有一些內在的部份引發出來,在改善親子互動過程中,絕不能忽略這一塊。

參考原文報導:

http://time.com/30376/parenting-like-a-tiger-mom-may-make-your-kids-obes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人擁抱 嬰幼兒健康

 

 

 

研究顯示大人的擁抱有助嬰幼兒的健康,國外就有志工經過醫師評估後,在醫院專門負責擁抱與撫慰住院兒童與早產兒。

 

美國托倫斯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任傑瑞‧舒瓦茲表示,臨床上觀察,大人的擁抱與撫慰可改善幼童、早產兒的睡眠、心律及減少住院時間。醫師指出,無論是嬰幼兒或兒童青少年,家人與朋友的擁抱都能促進他們的健康。

 

父母不管或不在意兒童的生活、飲食,很少與他們互動,都會影響其健康。

 

兒童成長發育與家長的關心、遺傳、營養素、運動、睡眠以及心理狀況等方面都有關。增加親子互動、預防疾病、培養良好飲食衛生習慣、營養均衡,是讓兒童身體順利發育成長的重要因素。

 

此外,許多兒童青少年有身心特殊需求,仍未被轉介輔導資源以及醫療資源,或即使就醫或接受輔導,持續時間也並不長,可能是家長誤解或是輕忽,未能對積極協助轉介心理輔導或是醫療體系,使得部分兒童青少年長期以來未能早期得到恰當醫療協助。

 

 

鄭醫師補充:

只要大人抱著住院的兒童或者早產新生兒,當自己小孩般呵護、唱歌,輕搖讓小孩感到安全,小孩的疾病或者身體狀況便會快速復原,早日返家?根據研究,這是真的。

過去這類的研究極少,有一項研究指出,溫柔照顧以及將手輕放在新生兒上,便能明顯降低新生兒的壓力荷爾蒙。壓力荷爾蒙降低,有助於身體恢復免疫力以及自癒能力,早日痊癒。另一項研究亦顯示,身體的接觸,有助於早產兒的心跳正常以及睡眠進一步縮短住院天數。

反之,有研究顯示生命早期負面經驗,像是與同類分離或者隔離,會導致大腦生長受阻。

因此,國外某些醫院,開始在新生兒加護中心或者兒童病房提供志工擁抱嬰幼兒的醫療服務,加速嬰幼兒恢復健康。

擁抱嬰幼兒給嬰幼兒的健康益處,值得為人家長們參考。

原文報導來源: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2579816/Cuddlers-soothe-babies-sick-tiny-home.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吃豐盛早餐 助女性受孕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根據國外統計數據顯示,約有6%~10%的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有可能導致不孕,通常於青春期初潮時便已發病,出現有月經不規律的問題超過兩年,就要小心可能有PCOS症,甚至可能會導致日後不孕現象。不過,以色列日前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吃豐盛早餐可以幫助調節體內荷爾蒙、有助於增加受孕機率。


 


月經長期不調 恐致不孕


根據英國《電訊報》報導,治療「多囊卵巢症候群」首先就是要調整飲食、控制體重,體重指數(BMI)下降有助改善患者的排卵狀況,降低患者的胰島素和雄激素水平,恢復正常的月經及排卵,增加生育率。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發表於「臨床科學期刊」(Clinical Science journal)的研究報告,針對60位25~39歲,「多囊卵巢症候群」女性做2周的飲食調整實驗,規定他們一天的攝取熱量需限定在1800大卡以內,一組規定早餐要攝取980大卡、另一組則是改成晚餐時段;欲比較飲食熱量與飲食時間對荷爾蒙、胰島素調節的差異。


 


早餐吃得豐盛 助調節胰島素


「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成因就是體內的胰島素抵抗現象造成雄性激素增加,導致月經不調、長痘痘、糖尿病風險等副作用。而實驗結束後發現,攝取豐盛早餐的組別,體內的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與血糖水平值下降了8%,雄激素睪酮下降了50%,至於晚餐組別則沒有太大影響;表示除了飲食類別會影響內分泌調節以外,時間點也很重要。


過去也曾有英國研究人員設計過一套「助孕養成計畫」,內容包括7~9點內吃早餐、天天9蔬果、11點前入睡、避免酒精咖啡因等規定,也佐證每天規律早餐對於增加生育機率有一定的成效。


 


鄭醫師補充:


這項實驗,每天卡路里的總量管控甚嚴,像是糖尿病飲食一般。不過早上吃豐盛和晚上吃得多,結果大不同,相當有趣的研究報告,建議有多囊性卵巢的且懷孕困難的女性,在飲食調控上,不妨考慮這項把進食的重點放在早上的飲食方式。


參考文獻:


 

Clin. Sci. (2013) 125 (423-432)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Effects of caloric intake timing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hyperandrogenism in lea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Daniela Jakubowicz, Maayan Barnea, Julio Wainstein, Oren Froy

 


http://www.clinsci.org/cs/125/cs1250423.ht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兒童睡午睡 腦力「憶」級棒

 

根據美國一項小型研究,讓兒童在午餐後小睡一小時,能夠提升腦力,有助學習。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美國研究人員表示,睡午覺似乎有助三至五歲兒童對學齡前課程內容的印象更深。

 

麻薩諸塞大學安模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研究人員招募四十名學齡前兒童進行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學術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研究發現,午睡所帶來助益不只存在下午,甚至延續至隔天。

 

研究報告執筆人說,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午睡對於鞏固記憶和早期學習至關重要。

 

餐後小睡的兒童,在午下午及隔天的視覺和空間作業表現,明顯優於沒有午睡的兒童。

 

午睡過後的兒童,對接受測驗內容的記憶多出十%。

 

研究人員在睡眠研究室監控十四名兒童沉睡時的腦部反應。

 

結果顯示,當他們午睡時,大腦中與學習和整合新資訊有關區塊的活動增加。

 

 

鄭醫師補充:

 

午睡對於專注力與學習能力的幫助,不分大人小孩:

 

  1. Dhand, Rajiv; Sohal, Harjyot (2007). "Good sleep, bad sleep! The role of daytime naps in healthy adults". Current Opinion in Internal Medicine 6: 91. doi:10.1097/01.mcp.0000245703.92311.d0.
  2. Lahl, Olaf; Wispel, Christiane; Willigens, Bernadette; Pietrowsky, Reinhard (2008). "An ultra short episode of sleep is sufficient to promote declarative memory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17 (1): 3–10. doi:10.1111/j.1365-2869.2008.00622.x. PMID 18275549.

過去研究大多針對成年人,對小孩的研究比較少。這樣的研究提醒為人父母者,不妨養成小孩午睡的習慣,幫助小孩記憶力與學習能力提升,因為睡眠的確有助於幫助記憶力形成,即使是午睡不長的時間。

 

參考文獻:

 

Social Sciences -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

 

  • Laura Kurdziel,
  • Kasey Duclos,
  • and Rebecca M. C. Spencer

Sleep spindles in midday naps enhance learning in preschool children PNAS 2013 ;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September 23, 2013, doi:10.1073/pnas.1306418110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3/09/18/1306418110.full.pdf+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孕婦吃對食物 大幅減少早產風險

 
 

瑞典、挪威、冰島最新研究發現,孕婦如果食用豐富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並多補充白開水,可大幅減少早產風險。若食用水煮馬鈴薯、魚類、煮熟的蔬菜等食物,也能幫助減少早產發生機率。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

研究人員認為,懷孕女性飲食應該要含括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與魚類,飲食要均衡,且要補充充足水份,這樣才能幫助維持母體、胎兒健康。

所謂早產是指懷孕三十七周前胎兒提早出世,早產兒很容易產生一些短期、長期健康傷害,在所有新生兒死亡比率中,早產兒就占了近百分之七十五。

研究證據顯示,母親飲食習慣會直接影響胎兒,研究團隊想了解其間的關聯性,分析「挪威母子研究」數據,以二OO二~O八年中六萬六千名孕婦為研究對象,其中三千五百零五人為早產。

研究人員將孕婦飲食類型分為三類,第一種為「謹慎型飲食」,當中含有蔬菜、水果、油脂,全穀類食物、家禽與富含纖維質的麵包,平常以白開水當飲料。第二種為「西式飲食」,飲食內容包括鹹食、甜食、白麵包、加工肉品等。第三種為「北歐傳統孕婦飲食」,包括馬鈴薯、魚類、燉煮菜餚、煮熟的蔬菜與低脂牛奶等。

結果發現,謹慎型飲食孕婦早產機率比其他女性明顯降低。

 

鄭醫師補充:

早產增加胎兒健康風險,人盡皆知,透過飲食可以預防早產,則比較少相關研究,因此上述研究提到的飲食內容值得孕婦參考。

參考文獻:

Linda Englund-Ögge, Bo Jacobsson et al. Maternal dietary patterns and preterm delivery: results from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March 2014 DOI: 10.1136/bmj.g1446

原文參考報導:

http://www.bmj.com/press-releases/2014/03/04/mother%E2%80%99s-diet-linked-premature-birth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常吸二手菸 增加流產、死胎及併發症風險

 

孕婦最好避開二手菸。美國研究發現,孕婦如果常吸到二手菸,很容易增加流產、胎死腹中與其他生產併發症風險。

研究顯示,懷孕女性越常吸二手菸、接觸二手菸時間越多,發生流產、死產等風險就越高。

美國羅斯威爾公園癌症研究所研究團隊以八萬多名更年期女性為研究對象。數據顯示,這些女性都至少懷孕過一次,其中百分之六點三有抽菸習慣,百分之四十三的人過去曾經抽菸,還有大約百分之五十一的人為非抽菸者,過去、現在都不曾抽菸。

研究人員評估非抽菸女性在兒童、成年時期曾接觸多少二手菸,無論是居家還是工作環境都列入評估範圍。

研究人員發現,與非抽菸者相比,在生育年齡曾抽菸的女性流產風險增加約百分之十六,胎死腹中風險增加百分之四十四,產生子宮外孕的機率也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三。

研究也發現,不抽菸女性一旦接觸二手菸,產生懷孕併發症風險也會跟著上升,接觸二手菸時間越長,風險就越高。如果女性從兒童時期就開始接觸二手菸,接觸二手菸時間達十年以上,或者在二手菸環境工作超過十年、在居家環境吸二手菸達二十年以上,出現懷孕併發症的風險就會大幅增加。

研究指出,長時間吸二手菸女性流產機率會增加百分之十七,胎死腹中機率會增加百分之五十五,子宮外孕機率更上升百分之六十一。年輕、教育程度較高女性較不會產生懷孕併發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香菸管制」期刊(Tobacco Control)。

 

鄭醫師補充:

不只是吸菸,二手菸也是菸,對生產同樣不利。因此除了孕婦本身不吸菸外,家人最好也能避免在室內吸菸,能戒菸最好。

參考文獻:

Associations of lifetime active and passive smoking with spontaneous abortion, stillbirth and tubal ectopic pregnancy: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ata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 Andrew Hyland,
  • Kenneth M Piazza,
  • Kathleen M Hovey,
  • Judith K Ockene,
  • Christopher A Andrews,
  • Cheryl Rivard,
  • Jean Wactawski-Wende

Tob Control tobaccocontrol-2013-051458Published Online First: 26 February 2014 doi:10.1136/tobaccocontrol-2013-051458

http://tobaccocontrol.bmj.com/content/early/2014/02/05/tobaccocontrol-2013-05145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