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功能醫學新知探討 (3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心血管健康的保健上,脂質及膽固醇的代謝功能是否良好,是很重要的指標,皮膚上的黃色脂肪性腫塊,尤其是靠近上眼瞼內側,經常成對稱性生長的眼瞼黃斑瘤,即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罹患的跡象。根據外電報導,最近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參考數據:




丹麥赫勒福醫院(Herlev Hospital)團隊從一九七○年代起開始追蹤一萬二千七百四十五名男女患者的病史,其中四.四%長了眼瞼黃斑瘤。卅年後,研究對象中有一千八百七十二人罹患心臟病,三千六百九十九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八千五百零七人死亡。



眼瞼黃斑瘤患者心臟病發的風險高四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三九%,死亡風險則大一四%;而不分年齡層,眼瞼長黃斑瘤的男女,十年後罹患心臟病機率達五分之一。



赫勒福醫院斷定,眼瞼黃斑瘤患者體內較易沉積膽固醇,而血管壁堆積膽固醇後會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最終導致心臟病及中風。


因此有眼瞼黃斑瘤的人,臨床醫師可以多留意是否有脂質及膽固醇代謝的問題,甚至是心血管疾病的症狀,預先控制及保健,也算是預防醫學的做法。相關原文期刊可以參閱:


http://www.bmj.com/content/343/bmj.d549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經常會發生的狀況,骨質疏鬆的改善,在醫院一般使用的雙磷酸鹽類藥物透過抑制破骨細胞作用,可維持甚至提升骨密度三至五%,來試圖減少患者骨折機率,然而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包含罹患大腿骨折、下顎骨壞死,以及食道癌等風險,這是一般患者在服藥之前都不會被告知的資訊。




以消化道來說,食道潰瘍是經常出現的副作用之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也可能出現。早在2008年12月31日,FDA及公告這類藥物可能會增加食道癌(五年存活率極低的癌症)的風險:


Gene Emery (Reuters) (December 31, 2008). "Esophageal cancer linked to osteoporosis drugs.". http://uk.reuters.com/article/healthNewsMolt/idUKTRE4BU4TX20081231. Retrieved March 9, 2010.


此外,可能引發致命的皮膚反應,例如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及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眼睛的問題以及全身肌肉、關節和骨頭痛都可能會發生:


http://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psn/transcript.cfm?show=73#3


下顎骨壞死以及顳顎關節症狀惡化有可能在看牙科時被發現:


http://www.merck.com/product/usa/pi_circulars/f/fosamax/fosamax_pi.pdf


少數的人可能會出現精神症狀,包含幻聽,視力也會受損:


Craig I. Coleman, Kristen A. Perkerson, Anne Lewis (July 2, 2004). "Alendronate-Induced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and Visual Disturbances".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481375_1. Retrieved March 9, 2010.


長期服用(一般為五年)福善美這類雙磷酸鹽類骨質疏鬆藥物,的確會增加大腿骨折風險:


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229171.htm


Serena Gordon (March 19, 2008). "Fosamax Linked to Unusual Femur Fractures.Osteoporosis drug also linked to bone pain and irregular heartbeats in past research". http://health.usnews.com/usnews/health/healthday/080319/fosamax-linked-to-unusual-femur-fractures.htm. Retrieved March 9, 2010.


這類藥物試圖抑制破骨細胞,然而也會造成破骨細胞變成多核及巨大的破骨細胞,目前機轉仍不清楚:


Gardner, Amanda (December 31, 2008). "Osteoporosis Drug Prompts Increase in Certain Bone Cells". The Washington Post.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8/12/31/AR2008123102537.html.


在骨質疏鬆的保養上,預防仍勝於治療,抽煙及不當飲酒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提醒大家留意。預防骨質疏鬆,最好在青春其實就能達到更高的骨密度,因此每天攝取1500毫克的鈣質來源有其必要。


運動有助於保持骨質密度,但已經被診斷有骨質疏鬆患者,應該和醫師討論適當的運動計畫,避免跌倒引發骨折。在營養補充上,鈣質合併維生素D是第一考量(分別是1200毫克及800國際單位):


Bonaiuti D, Shea B, Iovine R, et al. (2002). Bonaiuti, Donatella. ed. "Exercis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3): CD000333. doi:10.1002/14651858.CD000333. PMID 12137611.


Prince RL, Devine A, Dhaliwal SS, Dick IM (2006). "Effects o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clinical fracture and bone structure: results of a 5-year,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 elderly women". Arch. Intern. Med. 166 (8): 869–75. doi:10.1001/archinte.166.8.869. PMID 16636212.


鈣質的來源有最多是兩種,分別是碳酸鈣及檸檬酸鈣,碳酸鈣便宜,需要和大量的食物一起攝取來增加吸收,檸檬酸鈣較貴,但不需吃大量的食物也可以吸收。有些患者本身也胃潰瘍,若服用相關的制酸劑(質子幫浦抑制劑或是H2抑制劑),鈣質吸收也不佳,在維生素D的選擇上,D3效果比D2要好,建議補充時可以多留意:


Rosen, Hillel N. Calcium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 osteoporosis. In: UpToDate, Basow, DS (Ed), UpToDate, Waltham, MA, 2010.


在綠葉蔬菜常見的維生素K,由於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製造,在幫助骨質的強健上有直接的效果,建議大家也可多補充。


骨頭的礦物質不只是鈣,還有鎂,有些營養品會建議鈣質合併鎂的來一起吸收,效果更佳,因此,市面上也經常可以看到鈣和鎂的混和保健產品。



由於高蛋白飲食會增加鈣質在尿液的流失而增加骨折的風險,因此骨質疏鬆患者在飲食控制上也必須留意:


 Feskanich D, Willett WC, Stampfer MJ, Colditz GA (1996). "Protein consumption and bone fractures in women". Am. J. Epidemiol. 143 (5): 472–79. PMID 8610662.


不管女性或者男性,荷爾蒙不足對於骨質疏鬆扮演重要的影響,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被懷疑有更年期或者性荷爾蒙失調現象的人,最好能夠過相關詳細的檢測,補充安全的生物荷爾蒙來減緩骨質流失。根據研究,荷爾蒙補充若能配合規律運動,效果更佳:


Villareal DT, Binder EF, Yarasheski KE, et al. (2003).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added to ongoing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frail elderly women". J Am Geriatr Soc 51 (7): 985–90. doi:10.1046/j.1365-2389.2003.51312.x. PMID 1283451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許多人服用止痛藥怕傷胃,因此都會合併胃藥或者制酸劑來一起服用,表面上減少了對胃的刺激,然而對小腸的傷害,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譯作非類固醇消炎鎮痛藥。NSAID服用導致消化道的副作用在臨床上常見,主要原因是NSAID會直接抑制或者間接刺激消化道。NSAID會抑制COX-1及COX-2,降低保護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分泌,讓胃酸破壞胃部黏膜。抑制腸道前列腺素分泌,同時讓胃酸分泌增加,減少碳酸氫鹽分泌,讓保護性黏膜分泌減少而讓胃壁表皮黏膜萎縮,服用NSAID一般常見的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胃潰瘍或胃出血、腹瀉等等:




 Traversa, G; Walker, Am; Ippolito, Fm; Caffari, B; Capurso, L; Dezi, A; Koch, M; Maggini, M; Alegiani, Ss; Raschetti, R (January 1995). "Gastroduodenal toxicity of different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Epidemiology (Cambridge, Mass.) 6 (1): 49–54. doi:10.1097/00001648-199501000-00010. ISSN 1044-3983. PMID 7888445.


NSAID若持續使用,劑量越高,潰瘍的風險越高,建議使用最好時間越短劑量越低,潰瘍的風險可以明顯降低。最近研究發現50%服用NSAID的患者,超過50%對服用者的小腸有持續性的傷害。


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因為NSAID本身就會導致胃出血及胃潰瘍的風險,故不建議服用。根據外電報導:


加拿大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制酸劑與抗發炎藥物結合,很可能嚴重傷害小腸。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法恩康家庭消化健康研究所日前發表一篇研究,研究指出,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原本就容易對小腸造成損傷,若患者又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胃食道逆流常用藥物)等胃酸抑制劑,很容易讓小腸受損更嚴重。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消化內科」醫學期刊。首席研究員約翰‧華勒斯教授表示,過去很難發現藥物是否會傷害小腸,最近運用藥丸狀小型攝影機,才真正探索到藥物對小腸的影響。



華勒斯教授解釋,抑制胃酸分泌的確可以有效保護胃部,讓胃部免於遭受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的侵害,但這些藥物似乎將傷害從胃部轉移到小腸。小腸一旦出現潰瘍,往往更危險,也更難治療。原文研究摘要請見:


http://www.gastrojournal.org/article/S0016-5085(11)00926-7/abstract


傳統醫療缺乏研究治療小腸受損的方法,但功能性醫學對於小腸小腸受損產生的潰瘍或者腸漏症(過敏體質的重要原因)的原因及處理卻是行之有年,可以運用相關營養品及益生菌等補充來直接治療小腸受損,建議大家可以多了解功能性醫學相關原理及療法來幫助腸道受損,幫助腸道恢復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推廣的觀念是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比較養生,最近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發現午餐改變進餐的內容,減少熱量,也能幫助身體減重。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午少吃些,身體並不容易察覺,身體也不會啟動補償機制,一天少吃250卡,一年將可以減掉11.25公斤的體重。


研究為時5周,測量自願者從周一到周五飲食攝取。除了午餐外,自願者其他餐可以隨意吃,平常時間也可以吃點心;結果發現,10天後午餐輕食計畫中有17人1天攝取熱量比平常少250卡,平均減0.5公斤。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在午餐進食時,以高蛋白及高纖維輕食來取代,這樣的作法不需刻意節食、壓抑食慾,就能減少熱量的攝取,幫助減重。這項研究將發表於今年十月號「食慾」期刊。目前只能找到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原文報導給大家參考:


http://www.news.cornell.edu/stories/Aug11/LightLunchDiet.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直以來,營養醫學一直提倡少吃紅肉,以海鮮及禽肉來替代相關營養來源,主要原因之一即是紅肉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最近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兩片培根肉,糖尿病風險就會暴增百分之五十。每天來一根香腸,或吃個小漢堡、幾片臘腸,糖尿病風險也會直線上升。只要每天吃一百公克紅肉,大約只有半塊牛排,得糖尿病機率大約增加五分之一。



研究數據更顯示,在冷盤肉品、絞肉等加工肉類助威下,糖尿病風險更是大幅成長。一天只要吃五十公克,相當於兩片培根肉或一根香腸,罹患糖尿病風險就會增至五成以上。


研究人員追蹤三萬七千零八十三名男性達二十年,另分析兩份研究報告,共十六萬七千零七十四名女性參與研究,追蹤其飲食習慣、糖尿病史,時間分別為二十八年、十四年。結果發現,每天吃加工肉類、紅肉,都會使糖尿病風險上升。



研究人員解釋,加工肉類含有大量的鈉、亞硝酸鹽,這些成分很容易引起糖尿病。吃紅肉雖然可以補鐵,但一旦攝取過多鐵質,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機率。從數據來看,加工肉類危害更甚於一般肉類。



研究也發現,一天吃一份堅果、全榖,或採用低脂飲食,可以減少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百分之十六至百分之三十五。


原文研究摘要可以連結:


http://www.ajcn.org/content/early/2011/08/10/ajcn.111.018978.abstract?sid=5e3cd45b-e6c5-455c-ac3b-6a53fa7a7c3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我在閱讀最新的醫學期刊中,找到一篇有趣的研究,在此特別介紹給大家參考:


很多人遇到心情不好、有壓力時,會用巧克力或者冰淇淋來幫助自己抒壓,醫學研究發現藉由這樣的方式,的確可以從腦部掃瞄檢查上看到兩者關連,而這也可以解釋部分的人為何面臨壓力實體重會增加的源由。


一個由比利時Leuven大學的Lukas Van Oudenhove 醫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他們藉由核磁共振造影(MRI)去評估腦部情緒變化,藉由直接在胃部灌注脂肪及生理食鹽水兩組對照實驗作比對兩者之間的是否有不同變化。
研究人員找了12個健康的志願受測者,讓他們聽悲傷及中性的音樂,把他們的腦部造影先記錄下來,接下來讓志願者直接把脂肪或者生理食鹽水灌注到胃裡面,但當事人完全不知到自己的胃被灌了何種物質,這部分是想剔除味覺對情緒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悲傷的音樂會讓受試者的心情往下掉,但是被灌了脂肪的受試人員,跟灌了食鹽水的那組相比,心情悲傷的程度減少了50%(由大腦掃瞄直接來看),所以研究人員做出結論:


食用脂肪會讓我們比較不受悲傷情緒的影響,即便我們不知道自己吃什麼。這樣的結果提醒我們在肥胖、飲食性疾患(如暴食症)甚至是憂鬱症都可以考慮相關原理的治療及應用。另一位共同作者提醒:如果當事人都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麼東西,缺乏愉快的味覺刺激,仍能調整我們的心情,那麼腸道與大腦之間必然有對話的形式。


詳細的研究內容請參閱:


http://www.jci.org/articles/view/4638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對了 你也能瘦〉 香蕉含色胺酸 正確吃真的能瘦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7/31 04:11


記者/洪素卿



最近香蕉盛產、價格下滑,為了幫助蕉農,不少人掏腰包買香蕉,不過部分怕胖的美眉,擔心熱量高不敢多吃。但事實上,不僅日本女星深田恭子曾靠早餐吃香蕉減重法,3個月瘦了12公斤,醫師也表示,香蕉含有色胺酸,可以提升滿足感;如果把香蕉當成代餐,正確使用香蕉成為熱量控制的工具之一,吃香蕉不僅不發胖,也能減重。



早餐吃香蕉 日星深田恭子瘦身



日本女星深田恭子將早餐換成「香蕉加一杯開水」,配合每天提早入睡,3個月的時間瘦了12公斤,一度引起香蕉減肥風潮。究竟這是怎麼做到的?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表示,跟其他水果相比,香蕉的熱量其實不算低,以一根中型香蕉大約相當於3份水果來看,而1份水果的熱量60卡計算,1根香蕉的熱量有可能達到180大卡,與芭樂等其他水果相較,熱量真的不低。



香蕉熱量高 但色胺酸有飽足感



既然熱量不低,為什麼香蕉能夠減肥?蕭敦仁認為,可能與香蕉裡面的色胺酸有關。他表示,色胺酸進入身體後,可以轉化成血清素,血清素可以提升滿足感。也因此,與同樣熱量的食物相比,吃香蕉可能有相對高的飽足感,加上其中又有不少果膠以及膳食纖維。也因此,如果用來當作代餐、替代原本的餐食,確實可以減少熱量攝取。



例如,早餐本來固定要吃一碗稀飯,這碗稀飯的熱量可能跟一根香蕉差不多,但是吃稀飯的血糖升得快、還不到中午就餓了,但以開水加香蕉、卻可以滿足比較久,相對抑制食慾。



採用這個減肥法並配合早睡(目前已經知道睡太少容易發胖),也因此更能提高減重的效益。



重點還是要注意總熱量控制,午餐跟晚餐不能過量,這樣才能達到減重的效果。



肥胖醫學會曾漢棋醫師表示,很多人原本早餐就吃得少,香蕉加開水替代早餐,能夠降低的熱量不是很高,建議可以用在替代晚餐的一部份,但同時要酌加其他食物、避免熱量過低。



由於香蕉的鉀含量不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特別提醒,腎臟病患者切記不能過量攝取。



今年香蕉價格大幅下跌,大家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多多食用香蕉,幫助健康。許多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期間,為了要補充能量,預防抽筋,都會吃香蕉。香蕉也含豐富的鉀,一般而言,鉀有維持細胞內外的水分平衡(維持滲透壓)、維持正常血壓、利尿並排除多餘鹽分、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以及調節並參與神經傳導等作用。


有不少人知道香蕉含氨基酸的色胺酸,這是身體血清素的原料,然而就是食物成分的分析比較來說,色胺酸的含量並不高,比較多的部分是香蕉皮,有人開玩笑說失戀要吃香蕉皮,其實是補充色胺酸幫助血清素提升,改善憂鬱情緒。

真正含色胺酸的食物來源的前幾名是巧克力、燕麥、乾棗、牛奶、優格、白乾酪、紅肉、蛋、魚、家禽類、芝麻、雞豆、南瓜籽、螺旋藻、以及花生(以單位重量含量來看):


 Tryptophan background

支鏈氨基酸對人體而言是必須氨基酸(也就是不從外面攝取,自己不會製造的氨基酸),在肌肉中有35%的氨基酸構成是支鏈氨基酸,對哺乳類動物來說,40%的氨基酸需求是支鏈氨基酸,香蕉含豐富的支鏈氨基酸,對於想增加自己肌肉發達的人來說在進行肌肉訓練之前先攝取含有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纈安酸(Valine)這些支鏈氨基酸(BCAA),之後再攝取蛋白質的效果更佳:


 "Exercise Promotes BCAA Catabolism: Effects of BCAA Supplementation on Skeletal Muscle during Exercise". J. Nutr. 134 (6): 1583S-1587S. 2004. http://jn.nutrition.org/content/134/6/1583S.full. Retrieved 22 March 2011.


而香蕉就是含有這三種支鏈氨基酸的天然來源。除此之外,香蕉也含豐富的鉀,一般而言,鉀有維持細胞內外的水分平衡(維持滲透壓)、維持正常血壓、利尿並排除多餘鹽分、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以及調節並參與神經傳導等作用。


在臨床上常會把支鏈氨基酸拿來作為燒傷患者的營養補充來源,幫助燒傷患者復原速度:


 "Therapeutic use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in burn, trauma, and sepsis". J. Nutr.. 1 Suppl 136 (30): 8S-13S. 2006. http://jn.nutrition.org/content/136/1/308S.short. Retrieved 22 March 2011.


對於有些肝腦病變的患者,臨床實驗也證實有幫助:


 "Nutrition in hepatic encephalopathy". Nutr Clin Pract. 25 (3): 257–64. 2010. doi:10.1177/0884533610368712. http://ncp.sagepub.com/content/25/3/257.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三晚上我在診所和一些來賓討論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內容。其中有一部份,是關於食物如何引發身體壓力的內容:




我們所吃的壓力食物不只造成身體的壓力,也引發了基因的改變,導致更多的壓力。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ian Nutrition)有一份引人矚目的研究,發現以精製碳水化合物為主食的人,體內的壓力基因、發炎基因與胰島素抗性基因都被啟動了。24


 


研究檢視二組都有胰島素抗性的人員。他們所吃的二份飲食是完全一樣的:相同的熱量、等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與纖維。


 


唯一的差異是一組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是小麥、燕麥與馬鈴薯,另一組是裸麥。裸麥含有不同的訊息分子,被分解與吸收的速度,遠遠落後於小麥、燕麥與馬鈴薯。 


 



實驗的結果具有革命性的意涵。


 


在十二星期之後,採取脂肪切片,並測量基因表現的改變。體重沒有變化,但是基因表現的差異卻是十分驚人。


 


在小麥、燕麥與馬鈴薯組,有62種引起發炎、產生壓力分子與荷爾蒙,提高胰島素抗性與肥胖的基因被啟動。在裸麥組,有71種改善胰島素功能與避免細胞死亡的基因被啟動。


 


由以上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精製食物對於身體的影響負面多於正面,目前市面上的甜點、速食、零食都是精製食物為主的來源。以營養學的觀點,應該儘量食用全穀類來源,也就是讓食物的訊息分子被消化及吸收的速度越慢越好。這不禁讓我想到之前曾有一位會計師和我分享他的養生之道,他描述之前因為白髮開始增多,聽從朋友的勸告,把早餐全部改成全穀類的來源經過半年,頭髮全部變黑,完全不需要染髮,對照上述的研究結果,的確有其道理。


因此,對自己健康注重的人,應該儘量減少精製食物的來源,多食用消化及分解速度慢的全穀類來源。


這是裸麥也叫黑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血液中同半胱胺酸濃度高 20歲失聰男 1年中風3次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7/28 04:11







記者何宗翰/苗栗報導



苗栗縣一名20歲的年輕男子,最近一年已發生2次頭暈及臉部麻痺,他日前騎單車時跌倒,第3度出現右側臉麻、嘴歪、右側肢體無力等症狀,送醫後發現罹患急性腦中風,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濃度偏高,治療後已出院,並持續復健中。



苗栗縣頭份鎮為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日暉表示,這名年輕患者的左側腦部內囊有血管梗塞,右側腦部內囊和丘腦分別有2個舊的梗塞病灶,抽血發現「同半胱胺酸」濃度偏高,即「高同半胱胺酸血症」。



林日暉指出,「高同半胱胺酸血症」在台灣的發生率約50萬分之1,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或長期茹素者身上,因為飲食缺乏維他命B12或葉酸攝取不足而病發,腎功能不良、糖尿病、內分泌失調者也是高危險群。



林日暉表示,患者父親在36歲就因心血管疾病猝死,患者也有失聰及智能較差情形,推測病發原因可能和遺傳造成的氨基酸代謝異常有關,已補充葉酸、維他命B12改善。



他說,高量「同半胱胺酸」會造成血管內壁功能障礙,易形成血塊,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許多健檢已列入檢測項目。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會導致B群流失,包含阿司匹靈、雌激素(包含避孕藥與類固醇)、利尿劑、抗癲癇藥物(傳統抗癲癇藥物如tegretol與Depakote)、普洛芬等消炎藥以及巴金森氏症的控制藥物Simet等。B群流失與動脈硬化有關,其原兇即是同半胱氨酸,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化合物,透過氧化損傷血管壁,導致動脈硬化的危險,當然也包含腦血管)。有些人年紀輕輕就有心臟病(約佔10%,算是遺傳性疾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問題,若去相關的基因檢測,就會發現他們常常在葉酸、B12及B6的代謝有先天的缺損。下面圖示中可看到,左側是葉酸的代謝循環,藉由葉酸及B12的幫助,同半胱氨酸(homocysteine)才能轉化為蛋氨酸(methionine,又稱甲硫氨酸),而B6可以幫助同半胱氨酸轉化為其他物質而減少累積。想預防及減緩解決這樣的問題,可藉由多補充葉酸、B12、B6及甜菜根萃取物(TMG)等等的營養來源或者補充品來預防:


Coen DA Stehouwer, Coen van Guldener (2001). "Homocysteine-lowering treatment: an overview".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2 (9): 1449–1460. doi:10.1517/14656566.2.9.1449. PMID 11585023.


Legal note: Metabolite Laboratories is defending a patent as of March 2006 that may cover the mere mention or conside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vitamin B12 and homocysteine levels. See Crichton, Michael (March 19, 2006). "This Essay Breaks the Law".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http://www.nytimes.com/2006/03/19/opinion/19crichton.html?ei=5088&en=9addb806498d2739&ex=1300424400. Retrieved 2006-03-20.


除了心血管的風險之外,同半胱胺酸濃度太高,也會讓年長者骨質脆弱,增加骨折的風險,因此,透過營養補充來降低同半胱胺酸的濃度,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的風險之外,也可以減少骨折的風險:


Sato Y, Honda Y, Iwamoto J, Kanoko T, Satoh K (March 2005). "Effect of folate and mecobalamin on hip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93 (9): 1082–8. doi:10.1001/jama.293.9.1082. PMID 15741530.


附帶一提,B12的建議用量,年長者若從食物來源補充不足,可能一天必須額外補充100微克(mcg)或者從肌肉注射來改善預防。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英研究︰低卡飲食 可治第2型糖尿病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6/25 04:11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二十四日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發現,透過維持兩個月的極低熱量飲食,那些多年來飽受與肥胖相關的第二型糖尿病所苦的病患,能獲得治癒,至少暫時是如此。這推翻了先前醫界認為,此種被稱為成人型糖尿病的疾病症狀會延續「一輩子」的假定。



英國有約二百五十萬人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絕大多數都是第二型糖尿病,此型糖尿病在全球各地的病患人數也都持續上揚。第二型糖尿病會造成失明,最後導致截肢,以及壽命縮短,必須用藥物控制,而且最終需注射胰島素。



每天食物攝取量六百卡路里



英國衛報報導,新堡大學的這份研究規模雖小,但結果顯示完全治癒是可能的,而且不是透過藥物,而是飲食。十一名糖尿病患參與研究,兩個月來,每天都壓低食物攝取量至僅有六百卡路里,但三個月後,其中七人已擺脫糖尿病的困擾。



這份在美國糖尿病學會研討會發表的論文顯示,極低熱量的低卡飲食,包含低卡飲料與不含澱粉的蔬果,能促進身體排除會阻塞胰臟及阻礙胰臟製造胰島素的脂肪。



在研究進行的一週後,實驗組在早餐前的血糖含量已回復正常。而且磁振造影(MRI)掃描也顯示,胰臟的脂肪含量已恢復正常。這代表胰臟恢復製造胰島素的能力。在八週節食後,實驗組恢復正常飲食,但仍被建議攝取健康食物及適當份量。其中十人再次進行檢查,七人仍未出現糖尿病症狀。



主持這份研究的新堡大學教授泰勒說,他們相信第二型糖尿病與身體的能量平衡有關,如果吃的熱量比消耗的多,多餘的能量就會以脂肪形式積存在肝與胰臟,導致第二型糖尿病。



但泰勒警告,這種極低熱量飲食可能只有五%到十%的人受得了。英國其他糖尿病專家則警告,糖尿病患不可自行嘗試這種極端節食法,必須徵詢醫生意見。



減重手術不僅減重 糖尿病也治


路透 更新日期:2011/06/25 09:14



(路透紐約24日電)最近1份檢視之前研究的報告指出,大部分肥胖糖尿病患在接受減重手術後,糖尿病也能一併改善。



研究人員表示,接受胃繞道術的病人,10人中有8人不再需要服糖尿病藥。這份報告最近刊登在「外科醫學誌」 (Archives of Surgery)。



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領導減重計畫的古爾德(Jon Gould)醫師說:「手術應該被視為肥胖糖尿病患的第1線治療。」



在這份研究中,研究人員爬梳之前9項關於糖尿病患進行減重手術的研究,包括胃繞道手術或是另種「可調節式胃束帶手術」。



胃繞道手術是將胃隔出一個很小的空間後,跟小腸做繞道,造成食量變小及吸收不良,是目前美國減重手術的主流。



至於可調節式胃束帶手術,則是用帶子束住胃部上端,藉以限制食量。



研究人員發現,接受胃繞道手術的病患,高達83%無需再服用糖尿病藥物;而接受可調節式胃束帶手術的病患中,有62%停止服用糖尿病藥物,且血糖控制情況良好。中央社(翻譯)



一般人提到身體的血糖代謝,常以為只有胰島素的內分泌荷爾蒙在控制,事實上,胰島素只是幫助血糖進入細胞,讓細胞來利用及製造能量,對每一個細胞而言,真正處理血糖的關鍵是粒腺體,粒腺體是每個細胞的發電廠,營養進入體內,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經過粒腺體的處理,可以轉換為細胞的能量ATP及水。


以最簡單的概念來看,血糖要維持穩定,除了要粒腺體的功能正常,很重要的關鍵是不要讓粒腺體的工作量過頭,因此,熱量的攝取控制,一定可以幫助血糖代謝正常,讓糖尿病改善,最近美國的減重手術(胃繞道手術)研究發現,因為繞道手術大幅減少患者的熱量攝取,有八成的患者因而讓血糖代謝完全恢復正常。英國的嚴格熱量限制(每天只有攝取六百大卡),這比一般醫療建議的一千八百大卡或者一千四百大卡的糖尿病飲食建議還要少很多,但11名病患以每天六百大卡攝取持續兩個月,有7名患者的糖尿病完全消失,胰島素的製造也完全恢復正常,再次提醒我們,減少熱量攝取,讓細胞的粒腺體能夠休生養息,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能夠恢復,因此糖尿病的改善關鍵仍在於粒腺體的功能。飲食中過多的糖份會製造過多的胰島素,這會引起更多的發炎與氧化壓力,導致粒腺體受損,粒腺體損傷進而造成更嚴重的胰島素抗性,也就是糖尿病的前兆。反之,限制熱量,讓粒腺體處理能力及胰島素分泌恢復正常,糖尿病患者是有機會恢復健康,甚至不必依賴藥物。粒腺體的功能與失智症關係至大,過去也有研究發現,有糖尿病困擾的人,日後得到失智症的機率明顯提升。以下摘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部分內容,透過白藜蘆醇與粒腺體保護的關連,讓大家有更清楚的概念:


在一場長壽與老化的研討會中,我有機會和麻州理工學院的李奧納多蓋倫提博士(Dr. Leonard Guarente)談話,他於1995年在酵母菌中發現了控制長壽的基因,稱為SIR-2 SIRT-1 基因(這是人類基因的名稱)或基因的類蛋白質sirtuin家族,其作用是保護與改善粒腺體的健康。 我問他透過這種葡萄酒化合物--白藜蘆醇的作用,這種可以控制壽命的主基因,其根本機轉是什麼?

他的回答真的是相當簡單。就是「糖份」!


在粒腺體處於最佳狀態時,可以處理或進行所有熱量的新陳代謝,並製造能量。但是當過量的空熱量造成過度負載時,粒腺體無法完全處理熱量,因此產生過多的自由基,延緩了細胞的作用與新陳代謝。 因此藉由提升這種主基因的活性,可以改善粒腺體的整體功能,促進抗氧化劑的防護功能。活得愈久,大腦的功能愈好。如果我們可以掌握我們的血糖控制與促進粒腺體功能,我們就可以長壽,且零疾病。 


結論:白藜蘆醇真正對人體有效的關鍵在於保護人的粒腺體免於受到多餘糖份的的負擔影響,粒腺體運作的最佳狀態是能利用體內的現有資源進行新陳代謝,而多餘的空熱量(例如精緻的甜食)只會造成粒腺體處理熱量的負擔,讓身體產生過多的自由基,讓細胞的新陳代謝受阻,造成身體發炎反應,讓身體更容易老化,減少壽命。糖尿病患者,本身容易產生的併發症例如動脈硬化、器官受損,尤其是大腦受損之前,許多患者都已經先出現血糖控制變差而惡化,糖尿病患者本身罹患癌症、心臟疾病與失智症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甚多。血糖控制穩定,可以保護大腦因為過多的氧化壓力導致大腦組織退化,預防相關身心疾病的產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檢驗口水 可推定年齡


中廣 更新日期:2011/06/23 17:25



新華網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研人員指出,透過唾液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年齡。



  研究人員說,人在衰老的過程中,人體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當中的「甲基化」濃度也會發生變化。研究人員在人體的DNA當中確認了88個小節段,這些小節的「甲基化」濃度與年齡之間有密切關聯。



  研究人員收集唾液樣本中的DNA,比對「甲基化」濃度,並以此推斷唾液樣本主人的年齡。結果發現,誤差範圍在5年以內。




甲基的化學式是一個碳加三個氫,最近美國加州大學研發出利用唾液檢測,以DNA的甲基化濃度來推算實際生理年齡的檢測,究竟甲基化與身體功能的關係何在?甲基化有問題,身體會有哪些反應?身體的甲基化功能不足與哪些營養缺乏有關?


甲基化負責身體哪些重要功能?讓我們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介紹

甲基化是我們生化反應與大腦功能的核心,因為它:


 


*維持DNA的運作


*保護我們的 DNA 修復受損的DNA


*在正確的時間啟動與關閉DNA,以維持我們的健康。


*促進神經傳導素的運作


*這是神經傳導素的製造與排除所必須的,包括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以維持生裡的均衡。


*協助細胞上的接收器準備接收神經傳導素的訊息。


*這讓細胞膜的流動性更佳,比較不僵硬,且更能接受腦部的訊息化學物質。


*促進PC磷脂醯膽鹼)的製造,這是細胞膜主要的脂肪流動性成份。


*是主要的抗氧化系統


*降低同半胱氨酸 (一種不健康的化合物,透過氧化損傷血管與腦細胞)


*透過穀光甘肽的製造,成為控制氧化壓力或生鏽過程的關鍵,那幾乎是所有疾病的成因*是排毒的關鍵


*有助於回收排毒所需的分子


*消炎


*透過穀光甘肽的製造,控制與減輕發炎,以及降低(造成發炎的)氧化壓力。


*與所有的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預防失智症、癌症、心臟病,以及幾乎所有已知的老化相關疾病。


 


在此讓我們參考甲基化的問卷(轉載自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











































甲基化測驗*



我每星期所吃的動物性蛋白質超過五次(各種肉類、雞肉、乳製品、起司、蛋)



我每星期吃1~2次以上含有氰化脂肪的食物(人造奶油、起酥油、加工或包裝食品)



我一餐所吃的動物性蛋白質超過4 -6盎司 (大概手掌大小)



我一天吃不到一杯的深綠色葉菜。



我一天吃不到5-9 (1/2 = 1 )的蔬菜水果。



我一星期喝三次以上的含酒精飲料。



我有沮喪、或憂鬱的情緒,或是其他情緒或行為障礙。



我有心臟病發作或其他心臟疾病的病史。



我有中風的病史。



我有癌症病史 (尤其是結腸癌、子宮頸癌與乳癌)



我有異常的PAP測試病史 (子宮頸表皮細胞病變).



我有後代先天缺陷的病史(脊柱裂 神經管缺陷或唐氏症)



我有失智症的病史。



我的雙腳失去平衡或感覺。



我有多發性硬化症或其他神經損傷疾病的病史。



我有腕隧道症候群的病史。



我沒有吃綜合維他命。



我已經超過65歲。



0-8,可能有輕微甲基化的問題,9以上可能有嚴重甲基化的問題。


令人信服的證據指出葉酸、 B12B6的攝取量不足,和沮喪與情緒障礙有密不可分的關連。這些維他命的缺乏或不足是很普遍的。要記住的是缺乏這些維他命,造成甲基化反應的遲緩。這些特別的營養素維持甲基化列車行駛所需的酵素。


 


紐約布隆克斯區退伍軍人醫療中心之營養研究中心主任維克特 赫柏特(Victor Herbert)最早在1962年發現這種缺乏症的後果。他把自己當成研究對象,在四個半月當中,實驗缺乏葉酸的飲食,經歷了漸進式的失眠、健忘與暴躁易怒。在服用葉酸之後,所有的症狀在二天之內都消失了。另一份研究是在芬蘭針對2682名膳食葉酸攝取量最低的中年男性,產生沮喪的風險高出67%


 


在美國小兒科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一份驚人研究中,發現65歲以上嚴重憂鬱的婦女,有27%缺乏B12。那並不是血液中B12的含量,而是B12是否發揮作用的功能性指標--甲基丙二酸。如果仔細思量,這表示注射B12針劑可以治癒四分之一以上的嚴重沮喪。


 


現在醫生會使用一種稱為Deplin的「處方」葉酸治療沮喪,並改善抗憂鬱劑的功效。事實上,如果是葉酸缺乏症,抗憂鬱劑是不可能有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沮喪的想法非常落後。醫生的傾向是如果抗憂鬱劑無效,才會使用維他命。他們應該先使用維他命,如果維他命與改變生活習慣都無效,然後再補充抗憂鬱劑。


缺乏葉酸的人只有7%對抗憂鬱劑的治療有反應。體內有大量葉酸的人,其反應率是44%,有6倍之多。在醫學上,15%~30%的改善就足以令醫生感到滿意。而600%的改善應該是頭條新聞了。


 


由以上的內容,我們知道B6、B12與葉酸與身體甲基化反應息息相關,許多人的憂鬱沮喪,常與甲基化功能缺損有關。想改善憂鬱沮喪,不妨從改善身體甲基化的營養補充開始,想知道自己甲基化是否有問題,到底相關的營養不足有多嚴重?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的檢測中有機酸代謝來直接了解,針對異常結果、透過相關的營養補充來直接改善,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藥抗膽固醇 當心罹患糖尿病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1/06/23 00:35 張詠晴







(法新社華盛頓21日電) 針對眾多相關研究進行檢討並於今天刊登的報告指出,服用高劑量的降低膽固醇藥物,是造成這類病人罹患糖尿病數量日增的原因。



然而,相同的高劑量有助大幅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使醫師必須根據個別病患狀況,來平衡利弊。



這篇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整合分析報告,比較5個隨機臨床試驗的高劑量和中劑量抗膽固醇藥物斯達汀(statins)的服用結果。參加這5項試驗的病患共計3萬2752人。



在平均近5年的追蹤期間,這些病患有8.4%罹患糖尿病,其中高劑量組為1449人,中劑量組為1300人,相差149人。



但當研究人員在病患接受治療後,檢視有多少病患出現嚴重心血管問題,結果發現斯達汀高劑量組較中劑量組少了416人,分別為3134人和3550人。



由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研究人員普瑞斯(David Preiss)領導撰寫的報告中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臨床醫生應提防接受高劑量斯達汀治療的病患出現糖尿病。」



「有鑑於斯達汀為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助益,以及斯達汀的高劑量用途可能與日俱增,因此將潛在的長期風險量化以使醫生和病患在知情的情況下作選擇,是至關重要的事。」(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斯達汀類藥物是用來抑制HMG-CoA還原酶,這個酶主要的作用是在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關鍵物質(速限酶),膽固醇升高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導因之一,因此斯達汀類的藥物在臨床上廣泛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經過長時間的臨床大量使用,研究也發現,服用藥物本人如果之前沒有心臟病史而只有膽固醇升高,往往反而會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May 2008, reissued March 2010). "Lipid modification -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blood lipids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Quick reference guide" (PDF). http://www.nice.org.uk/nicemedia/live/11982/40675/40675.pdf. Retrieved 2010-08-25.


過去我也曾提醒這類藥物在臨床上的使用,跟安慰劑相比最常出現的副作用就是肌肉無力的問題,其差別是高出39%的數字統計,此外經常看到的副作用還包含認知功能下降、神經病變、胰臟及肝臟功能異常甚至是性功能障礙:


Golomb BA, Evans MA (2008). "Statin adverse effects :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vidence for a mitochondrial mechanism". Am J Cardiovasc Drugs 8 (6): 373–418. doi:10.2165/0129784-200808060-00004. PMC 2849981. PMID 19159124.


比較少見的是心肌炎或者心肌病變、橫紋肌溶解甚至導致急性腎衰竭等等狀況。


在HMG-CoA還原酶作用被抑制的同時,Q10製造也同時被抑制,因此服用斯達汀藥物的人最好能補充輔酶Q10來改善或者預防肌肉病變。肌肉病變容易產生的個案也是服用高劑量的藥物,一般臨床上已經發表的數據範圍為40-80毫克,而且與服用者某些基因的表現有關:


 The SEARCH Collaborative Group (2008). "SLCO1B1 Variants and Statin-Induced Myopathy - A Genomewide Study". NEJM 359: 789–799. doi:10.1056/NEJMoa0801936. PMID 18650507. http://www.nejm.org/doi/pdf/10.1056/NEJMoa0801936.


近日美國醫學會期刊再次發表斯達汀藥物的高劑量使用者做大規模的統計發現的確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是否與基因有關,可能還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


在開立這類藥物時,沒有醫師會審慎到先作基因分析,因此被開立了高劑量的處方之後,等於宣告相關風險已然存在。一般的保健食品,例如紅麴萃取物在臨床上的使用,也是類似斯達汀類藥物的效果,因此常常可以看到都會添加一部分的輔酶Q10來做預防。在營養醫學上,還有許多能夠降低膽固醇的天然食品,建議大家可以多瞭解,同時生活型態及飲食調整配合運動,一直是代謝問題改善的關鍵,如果身體真有特殊的代謝功能問題,也可以藉由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來協助瞭解及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中草藥葫蘆巴效果媲美藍色小藥丸?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6/21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澳洲一項小型研究發現,中草藥葫蘆巴似乎可以啟動男性性慾,改善男性性生活品質。



澳洲綜和臨床與分子醫學中心表示,在研究中,男性服用葫蘆巴後,性慾明顯增加。研究人員解釋,葫蘆巴含有「皂素」。皂素這種物質會激發睪固酮等男性荷爾蒙分泌。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顯示,男性吃葫蘆巴之後,性慾、性高潮都明顯增加,研究人員紀錄、觀測受試男性各項生理變化,以分數量化計算,性慾出現程度約增加四分之一。



共有六十位健康男性參與這項研究,他們年齡介於二十五歲到五十二歲,共分成兩組,一組每天吃兩次葫蘆巴,連續吃六星期,在這段時間,吃葫蘆巴的男性性慾出現比率增加百分之二十八。而吃安慰劑的男性性慾出現比率反降低。



這項研究發現,男人使用葫蘆巴後性功能、性表現都獲得明顯改善。



不過這只是小型研究,未來還需要更深入、更大型的研究才能了解葫蘆巴幫助男人提升性表現的確效。葫蘆巴多數生長在亞洲,古人也會使用這種植物幫助減輕發燒症狀。



皂素是什麼?其另外名稱叫皂苷,是一種植物體內所含的特殊物質是一種具有苦味的化合物,在水中會乳化或起泡沫,化學性質類似肥皂。中藥常用的黃耆、無患子、大豆、茶葉、桔梗、葫蘆巴、人蔘等都有含,皂苷的化學結構主要是配糖和類固醇,可直接做為體內許多重要荷爾蒙的原料。最近澳洲的研究發現,給男性服用葫蘆巴明顯提升性慾及性功能:


共有六十位健康男性參與這項研究,他們年齡介於二十五歲到五十二歲,共分成兩組,一組每天吃兩次葫蘆巴,連續吃六星期,在這段時間,吃葫蘆巴的男性性慾出現比率增加百分之二十八。而吃安慰劑的男性性慾出現比率反降低。


葫蘆巴是最古老的藥草之一,可用於創傷、膿瘡、關節癌、支氣管炎即消化道問題,在中醫常用於腎臟疾病及男性生殖疾病。近代的實驗發現葫蘆巴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過高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在糖尿病合併高膽固醇的實驗中,也獲得相同的實驗結果,而其本身不會降低好的高密度膽固醇(HDL-C),同時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中加入葫蘆巴也能有助於血糖控制更穩定。


在皂苷中,另一個為人所知的來源就是人蔘皂苷,在自然界含有皂苷成分的植物中,人蔘所含的皂苷不管是質量、等級都是最高的,已經發表的臨床研究發現人蔘皂苷具有抗氧化、預防癌症、抑制癌細胞生長,擃張血管及增加血液循環、抗發炎、保護肝臟與腎臟功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保護神經細胞、調節免疫甚至抗疲勞等狀況,因此對皂苷改善健康有興趣的人可以多參閱相關研究資料:


 Foerster, Hartmut (22 May 2006). "MetaCyc Pathway: saponin biosynthesis I". http://BioCyc.org/META/NEW-IMAGE?type=PATHWAY&object=PWY-5203&detail-level=3. Retrieved 23 February 2009.


 Panax ginseng ginsenoside-Rg2 protects memory impairment via anti-apoptosis in a rat model with vascular dementia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0HKP/is_1_29/ai_7371138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飲食缺少鈣 難怪橫著長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6/19 04:11







記者/洪素卿



減重時,很多人都希望找到一種「三餐不需要忌口、躺著就能瘦」的神奇武器。醫師表示,很可惜,現實生活中,還沒有這種絕妙食物,不過,如果你是屬於飲食缺鈣的水桶腰一族,那麼在三餐時,選擇適量搭配一些高鈣低脂的乳製品如無糖優格等,維持充分的鈣質攝取,不僅可以強健你的骨骼,有研究顯示,還可以讓你的大肚腩縮小。



高鈣低脂乳製品 可縮大肚腩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的Michael Zemel博士等人所發表,研究人員讓體重過重的受試者食用低卡飲食之外,每天攝取三份優格、大約含有1100毫克的鈣,結果顯示,跟對照組比較,這群食用高鈣低脂乳製品補充鈣的人不只體重下降幅度達兩倍,腰圍降低的情況更是特別明顯。



肥胖醫學會曾漢棋醫師表示,其實近年來有不少研究顯示,鈣確實有助於減重。例如,先前美國國民營養調查就發現,食物中鈣質攝取量越少、體脂肪含量越高。



含鈣食物 不易流失瘦肉組織



另外還有試驗顯示,平時鈣質攝取不足的人,補充鈣後,除了有助體重減輕,還會加速體脂肪分解;在飲食控制期間,足量的含鈣食物也會讓減重者的瘦肉組織比較不容易流失。也就是說,相較於很多亂減重的人,瘦了體重、少的卻不一定是脂肪,能在減重期間維持適量鈣質攝取的人,減少的主要是肥肉和內臟脂肪。



為什麼鈣有這些功效?曾漢棋指出,除了有體外試驗顯示,足夠鈣質可以促進脂肪細胞自然死亡,鈣質也可以促進細胞消耗能量。



曾漢棋指出,國外資料顯示,成年女性鈣質攝取不足的比例非常高,可能高達7到9成。至於台灣,從學童期開始就有明顯的鈣質攝取不足,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7成。建議民眾一天至少要補充800毫克的鈣質。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所需鈣質平均分配在三餐。



至於有哪些是高鈣食物?曾漢棋認為,高鈣第一名是高鈣低脂的乳品,平日不妨適度攝取。其他包括小魚乾、芥菜、髮菜等,也都有不少鈣質,平日可在減重飲食中搭配使用。



鈣不是身體的微量元素,而是巨量元素之一,成了是構成骨質的重要元素之一,同時,身體的肌肉收縮(包含心臟)、凝血功能、細胞的訊號傳遞、都必須靠鈣來協助。對高血壓的預防及控制、大腸直腸癌的預防,也都有相關研究提醒大家:


Ref. Gropper, S. S., Smith, J. L., and Groff, J. L. (2009). Advanced Nutrition and Human Metabolism, 5th ed, Wadsworth, USA .


Katz, David L. (2008). 「Diet and Hypertension」 In: 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2nd e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USA, pp. 204-208.


影響人體每日吸收的鈣數量最決定性的器官就是小腸,維生素D所刺激產生的鈣運輸蛋白(TRPV-5,TRPV-6),會在小腸內腔的鈣離子主動運輸至小腸的絨毛細胞(enterocyte cell)內,絨毛細胞再將鈣離子經由鈣離子幫浦(calcium pump)運輸到血液中。而在小腸,利用被動運輸此種方式吸收鈣離子則不會受到荷爾蒙的調控。


血鈣在體內需要維持一定的濃度,當其濃度過低時,副甲狀腺會開始分泌副甲狀腺(Parathyroid hormone, PTH),而副甲狀腺素會促使骨骼釋放出其所儲存的鈣,並增進腎臟對於鈣的再吸收,此外也會刺激腎臟活化維生素D,活化的維生素D會增進小腸對鈣的吸收。當血鈣濃度太高時,甲狀腺會開始分泌降鈣素(Calcitonin),促進血液中過多的鈣儲存於骨骼。


目前普遍認為和體內維他命D和PTH的循環加快有關係。 當鈣質攝取量不足,血鈣濃度下降的時候,體內維他命D和PTH的循環會加快,進而促進鈣的吸收,然而血液中維他命D和PTH的濃度上升,相較於平常正常的濃度,鈣會有更高的機會進入脂肪細胞(adipocyte),細胞內鈣濃度的提高,會促使脂肪合成(lipogenesis)的基因表現,同時也抑制脂肪分解(lipolysis)的基因表現,如此造成脂肪細胞的累積,造成體重增加等肥胖症,相關研究請參閱:


 Ref. Gropper, S. S., Smith, J. L., and Groff, J. L. (2009). Advanced Nutrition and Human Metabolism, 5th ed, Wadsworth, USA.


2009年加拿大的研究,研究人員針對36名肥胖且平日鈣攝取不足的婦女進行雙盲試驗,在為期15週的試驗過程,受試者除改吃低卡路里飲食外,也被要求吃1200毫克的鈣片,另一組則吃不含鈣質的安慰劑錠劑。15週後,增加鈣攝取量那組最後瘦了6公斤,而控制組卻只瘦了一公斤。


最近美國的研究統計,每天補充1100毫克的鈣質來源,跟對照組相較,補充鈣的人不只體重下降幅度達兩倍,腰圍降低的情況更是特別明顯。因此對於想要減重,減少腰圍的人而言,務必要補充足夠的鈣質。現在許多小朋友從小體重控制就不理想,一部分的原因也被歸因為鈣質攝取不足,為人父母對小孩的鈣質攝取最好留意與關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睪固酮偏低 台灣男人 愈來愈娘?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6/16 03:00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灣環境荷爾蒙濃度偏高,讓男人變娘了?醫師發現,越來越多三、四十歲的男性,年紀輕輕就出現容易疲倦、無性趣、勃起障礙等男性更年期症狀。檢查發現,這些人睪固酮明顯低下,由於台灣環境荷爾蒙濃度偏高,男性是否出現「雌性化」現象,須將暴露風險納入影響男性雄風的評估因子。



一位四十出頭擔任公職的博士,因心悸、呼吸不順、體力下降、性欲全失,看了各科做了各項檢查都找不到病因,一度懷疑自己有恐慌症,經抽血檢查發現,一切問題來自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不足。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楊聰財指出,臨床上越來越多三、四十歲的男子,出現無性欲的危機,不只對老婆沒性趣,有些人甚至自覺變娘了。



楊聰財說,生活工作壓力是讓男性雄風不振的重要因素,不過,醫界擔心最近的塑化劑風暴,恐危及年輕一代男性雄風,因為台灣居家環境塑化劑濃度高居世界第一,這種環境荷爾蒙會造成男人「雌性化」。



楊聰財說,他治療過不少娘娘腔男生,睪固酮濃度確實有些偏低,補充睪固酮可讓男人恢復性欲,但如果補過頭也有風險。



他曾碰到一名由女變男的變性人,變性後持續補充男性荷爾蒙,長出鬍子,聲音變低沉,但男性荷爾蒙讓他性欲高漲,性衝動激烈像野獸般,甚至頻頻外遇。



新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一勝表示,四十歲以上男人大約十九至廿五%有睪固酮低下問題,和其他國家相比,算是中等,但廿、卅歲年輕男性未做過大規模的調查,平均值是否偏低值得進一步研究。



輔大副校長江漢聲則認為,環境荷爾蒙對男性雌性化的影響,須考慮接觸的環境、時間長短和濃度多少,抽血檢查總睪固酮、游離睪固酮等數值,就能得知是否不足。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提到睪固酮低下除了出現易疲倦、無性趣、勃起障礙之外,合併有心悸、呼吸不順及類似恐慌的症狀,究竟睪固酮低下究竟要如何面對與處理,如果一位男士被發現有睪固酮低下,只是補充睪固酮就能跟根本解決問題,或者還有其他必須注意及處理的面向?


以下我謹摘錄及整理功能性醫學名醫馬克‧希曼醫師所著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一書中提到的內容及觀點,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儘管睪固酮不是男性更年期全部的原因,但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讓我們先瞭解相關可能的現象及參考量表: 















































 



男性的性荷爾蒙測驗



 



我的性欲低落且沒有活力。



 



我的勃起困難,或是維持勃起無法持久。



 



不孕或精蟲素稀少。



 



肌肉鬆弛。



 



腹部脂肪增加。



 



我感覺疲憊或無精打采。



 



我覺得沒有方向與目的,或是對凡事提不起勁。



 



我有骨質流失或骨折的情況。



 



我的膽固醇增加。



 



我的胰島素與血糖增加。



 



我感覺衰弱。



 



感到沮喪。



 



暴露於殺蟲劑或重金屬(食物、水和/或空氣)



 


0-4分,屬於輕度,5-6分屬於中度,7分以上,可能有嚴重的失調。


更年期又是甚麼呢? 更年期常見的頭昏腦脹、記憶力喪失、情緒起伏、夜晚失眠、心悸與焦慮,只是荷爾蒙失調的症狀(雌激素、黃體素與睪丸酮)。但是,這些真的是注定要受的苦嗎?


 


男性更年期? 雖然男性荷爾蒙的減少是漸進式的,經歷男性更年期也是無法避免的雄性(睪丸酮)與活力(DHEA)荷爾蒙的緩慢減少,導致了沮喪、疲勞、精神敏銳度的喪失,性慾與性功能的減退就更不用說了。


性荷爾蒙對大腦的作用,直接影響了情緒與認知功能。



睪丸酮也是很棒的腦部活化荷爾蒙,可以改善情緒、記憶、衝勁與整體認知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男性與女性體內的含量都會大幅減少,嚴重衝擊生活的品質31。分泌量的減少主要是因為體重增加、缺乏運動、壓力與高糖分的飲食,而不是因為我們基因的先天不良,造成睪丸酮隨著年歲增長而減少。


 


我認為降低男性的睪丸酮量的最大原因是胰島素抗性。大量的腹部脂肪促激胰島素分泌量增加,睪丸酮減少。那是為什麼男性開始變得女性化,體毛掉落、乳房變大,皮膚變得渾圓柔軟。那是因為他們身體分泌的睪丸酮減少,雌激素增加。在雌激素的分泌量超過睪丸酮時,男人就變得愈來愈女性化。


 


轉為健康的飲食、排除糖分與麵粉,加上一些運動訓練肌肉,可以自然提高睪丸酮的分泌量。而身為男性,一定要為自己身體的運動團隊加油,否則一旦自己的生理狀態屈居下風,睪丸酮的分泌量也隨之降低32


尤其是老年的男性,我發現對他們施以局部的生物睪丸酮,有助於他們建立肌肉與骨質、減輕體重、紓解沮喪、穩定起伏的情緒,改善記憶與注意力,以及改善性功能。生物睪丸酮的使用對女性也很有助益。


 


賀爾蒙補充療法必須要在經過詳細的檢驗之後,由醫生監督,審慎使用。我極力提倡使用「天然」的分子來輔助正常的功能,而不是人造的「新天然」物質,因為合成的荷爾蒙通常都有許多危險的不良副作用。


 


那表示以天然的營養成分來補充身體所需,例如維他命或礦物質,效果通常比藥物治療更好。


這項原則也適用於荷爾蒙,正是我只推薦生物荷爾蒙的原因。在正確的時間,審慎地用於適當的患者,施以正確的劑量,持續適當的時間,這是可以救命的。



男性與女性的睪丸酮分泌量都會降低,導致失去活力、沮喪、與性欲低落36


 


造成荷爾蒙失調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高糖分、精製碳水化合物飲食、咖啡因、壓力、乳製品、乳製品與肉類所含的荷爾蒙、類雌激素毒素,例如殺蟲劑、塑膠與汙染。


運動也可以維持荷爾蒙的均衡。如果沒有充分的運動,荷爾蒙也會失調。


 


酒精損傷肝臟,讓肝臟無法分泌過量的雌激素,也是另一個造成荷爾蒙失調的原因。飲酒過量的男性,胸脯通常和啤酒肚一樣可觀。


 


從以上的摘錄內容,我們知道:


1.男性更年期,與睪固酮的下降有關,但睪固酮下降還有其他原因。


2.男性更年期的現象,不只是性慾減低或者喪失而已,事實上還會造成精神症狀,例如沮喪、疲勞、健忘、思考敏銳度下降及睡眠問題。


3.性荷爾蒙會影響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平衡,缺乏性荷爾蒙會讓大腦功能衰弱與失調,適當補充天然荷爾蒙,可以幫助性功能的恢復及精神狀態的改善,效果遠超過化學藥物(含精神科藥物)的不自然調控效果。


4.造成荷爾蒙失調的原因並非單一,男性荷爾蒙的降低與胰島素抗性大有關係,大量的腹部脂肪促使胰島素分泌量大增,大量腹部脂肪亦會分泌女性荷爾蒙,這都是導致睪固酮下降的原因。其他可能原因包含高糖份、精緻碳水化合物飲食、咖啡因、壓力、乳製品、環境荷爾蒙、其他環境毒素污染、缺乏運動或者過度飲酒所引發。


5.以功能性醫學觀點而言,男性更年期不是無法處理的,更不是基因不良所造成的的自然退化現象,相反地,男性更年期的根本原因可以真正被瞭解及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五少五多 降低塑害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6/14 00:2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日常生活常有塑化劑蹤影,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昨(十三)日在記者會上建議,要減緩塑化劑對身體的衝擊,可多食用含維生素C的蔬果,有研究發現,維生素C可讓受塑化劑傷害的睪丸盡早恢復正常。



邱淑媞局長指出,塑化劑傷害是可以修復的,而維生素C可幫助加速體內塑化劑代謝、排出,讓受損細胞、組織盡快恢復。若想減少塑化劑傷害,可遵循「五少五多」原則。



「五少」包括「少塑膠」、「少香味」、「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少吃加工食品」,以及「少吃動物脂肪、油脂類、內臟」。



「五多」則是「多洗手」、「多喝白開水」、「多吃天然新鮮蔬果」、「多運動」與「嬰兒多喝母乳」。



當我們翻開營養參考書籍,其中提到維他命C的重要功效,主要是降低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預防心臟病與中風;降低慢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白內障等)的的發生機率;減輕感冒症狀(沒有提到防治);減少日曬對皮膚的影響。如果去翻閱研究報告,我們會發現維生素C有許多令人驚訝的功效,首先,維生素是身體的重要輔酶,身體的膠原蛋白、不同的酵素合成以及腎上腺荷爾蒙(幫物抗壓)都需要維生素C,此外氨基酸、神經傳導物質、膽固醇、葉酸及鐵的新陳代謝,都需要維生素C。嚴重的維生素C缺乏,會導致壞血病,壞血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身體無法合成膠原蛋白所致。目前建議維生素C的每日攝取量很低,只有60毫克左右,這只能作為預防壞血病產生的預防建議,但對身體的積極健康促進,沒有太大意義。


維他命C本身就是身體的重要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者,維生素C在體內濃度足夠的話,可以保護體內氧化酶(例如Glutathione peroxidase以及superoxidase,簡稱SOD)的作用,避免鐵及銅被氧化而讓氧化的寫脂肪及膽固醇傷害到DNA。補充足量的維生素,也可以提高身體最重要的抗氧化物質穀胱甘肽(glutathione,簡稱GSH)的濃度提升。


維生素C對於心血管的保護功能的機轉已被研究地非常清楚,維生素C本身能抑制lipoprotein A沈積膽固醇於受損的血管內皮的作用。維生素也可以提高HDL(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加速LDL(低密度膽固醇,壞的膽固醇)的移除。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在臨床上可以看到總膽固醇及血壓的下降。維生素C還可以抑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蛋白(glycation)作用,糖化蛋白會導致血管內皮的完整性受損以及肝臟合成膽固醇的控制受損。


在感冒方面,維生素C對於縮短感冒病程上,可以達到32%左右。對感冒的症狀舒緩及免疫能力的提升,臨床上其實還有不少的研究報告,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最近出版的一本書,這是分子矯正醫學之父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博士的著作「長壽養生之道」(英文原名為How to Live Longer and Feel Better),他蒐集許多臨床研究及實證(包含對癌症的改善),讓我們更了解維生素C在臨床的應用到底有多廣泛。任何對細胞分子矯正醫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詳閱這本內容充實的營養醫學參考書,相信對分子矯正醫學的認識及應用一定能更上層樓。


在排毒及中和許多有害物質方面,可以幫助特定的重金屬溶於液體,因此幫助它們更快速的從尿液排除,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由羅恩‧賀伯特先生研發的排毒程式,每天的的營養補充也包含高劑量的維生素C。此外對於工業及汽車的廢氣污染、鉛、鎘、砷及放射毒性的釙,維生素C都能加速排除,抽煙的人身上維生素C快速地降低,所以抽煙的人建議最好經常補充足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也能抑制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在體內轉變為亞硝胺,亞硝胺是破壞體內細胞的物質,因此這樣的作用也能達到保護細胞的效果。維他命C也能中和特定的殺蟲劑及一氧化碳對身體的傷害,至於否幫助塑化劑排除,目前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研究報告。


在協助過敏改善方面,維生素C可以降低組織胺的濃度,穩定肥大細胞(急性過敏時會釋放組織胺引發過敏反應),因此也可以作為花粉熱、氣喘、濕疹及蕁麻疹的預防。要達到預防的效果,一天至少必須服用1-2克的劑量。


一般人若想補充維他命C,建議以天然的來源可以優先考慮,例如柑橘類水果、草莓、鳳梨、芭樂、包心菜、花莖乾、蕃茄、玉米、荷蘭芹、哈密瓜、青椒、木瓜、桃子、芥蘭菜、芥菜類、藍莓等。營養品方面,可以優先考慮一些天然萃取物的產品,例如柑橘萃取物,經研究證實,柑橘萃取物的攝取量不必太高,在體內停留時間可以久一點,一般會發生的腹瀉也可以避免。在腹瀉的避免方面,酯化C是維生素C的替代品,也不會有腸胃困擾,也不妨考慮。


很多人擔心維他命C的補充會導致腎結石,其實這個過時的觀念早已被許多後來研究推翻,事實上,維他命C甚至可以預防腎結石,在專業期刊Harvard Prospective Health Professional follow-Up Study中的一篇研究發現:攝取較高劑量的維他命C的自願受試者(大約每天1500毫克罹患腎結石的比例比攝取較少的人低。每天攝取高達10克(10000毫克)維生素C的受試者,並沒有產生腎結石,當然接受血液透析、曾罹患腎結石、嚴重腎病或者痛風的人,應該詢問醫師的意見。


在臨床上的補充劑量,一般建議範圍在250毫克到3000毫克之間,情況特殊者劑量會高出數倍,提醒大家留意。由於這是水溶性的營養品,即使服用過多,最多是導致腹瀉而已,並不會有其他身體負擔或者後遺症,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青春永駐靈丹 十年內可望問世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1/06/12 01:39



(中央社台北11日電)英國著名老化遺傳學專家巴崔吉(Linda Patridge)表示,能讓人「青春永駐」的藥品可能在10年內就問市,將使人能夠有尊嚴地步入老年。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巴崔吉教授說,這項科學發展得非常快速,不久可能就可預防許多老人疾病。



屆時只要從中年起每天服用一顆藥,雖然年齡變老,卻能免於各種身心病痛,例如阿茲海默症與心臟病。



果真如此,大家的工作年齡可以更長,或是更能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一些研究甚至指出,皮膚與頭髮會持續維持年輕光彩。



任教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巴崔吉說:「如果10年內還沒有出現這種東西,我會感到很驚訝。如果有人跟你說,可以服用一種副作用很少的藥物,就讓你在今後5或10年保持健康,最後身無殘疾地告別人世,那大部分的人都會趨之若鶩。」



這名教授的預測可能聽起來有點離奇,但根據的是全球各地許多有發展希望的科學研究。



這些研究已經發現與長壽和健康有關的關鍵基因,也發現修補這些基因的方法,至少在動物身上是如此。



在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中,哈佛大學醫生已讓年長老鼠重返青春。



實驗開始時,這些老鼠的皮膚、大腦、內臟與其他器官看起來很像80歲老人。



在餵食能夠開啟關鍵酵素的藥物僅僅兩個月內,這些老鼠就長出許多新細胞,已經幾乎完全回春。



值得注意的是,本來已無繁殖能力的雄性老鼠,最後能讓母老鼠生出一大窩幼鼠。



其他研究也顯示,體內與胰島素和相關荷爾蒙有關的連鎖反應,是決定健康與老化的關鍵。這表示,多年來對糖尿病的研究,可能已產生一些藥物,可以改造為抗衰老的藥物。(譯者:中央社張曉雯)1000611


 


目前已經發現青春永駐的關鍵為何?


答案是粒腺體及血糖代謝功能能夠保持水準以上的功能運作,這兩者有直接密不可分的關係,血糖代謝指的是身體自發性處理血糖功能正常,而非施打或者服用降血糖藥物讓過高的血糖值下來而已。有興趣深究的人請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1595&prev=21683&next=20971&l=f&fid=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須知:抗皺勿忘壯骨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1/06/07 06:50 張佑之







(法新社華盛頓6日電) 美國今天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女性臉上的皺紋也許是預測骨折機率的依據。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說,這是因為人體皮膚與骨骼的蛋白質含量息息相關,因此1位女性的臉部和頸部若是皺紋多,那麼她因骨質密度流失而致骨折的機率就會較高。



研究人員對114名停經後初期、也就是距最後1次來經不足3年的婦女進行檢查,以配合美國許多機構目前所進行的臨床試驗。



他們使用目測和硬度計(durometer)對這些女性臉部和頸部11個部位的皮膚進行測定,而硬度計是用以評估額頭和臉頰的皮膚硬度。



至於測量骨質與密度的方法,是透過攜帶式超音波機和X光機。



耶魯大學醫學院產科、婦科及生殖學系副教授巴爾(Lubna Pal)說:「我們發現,研究對象的皮膚皺紋日益加深和增多與骨質密度降低有關。」



「皺紋愈多,骨質密度愈低,這種關係與年齡和已知會影響骨質的因素無關。」



在內分泌學會(Endocrine Society)於麻州波士頓所召開會議上發表的這項研究報告指出,皮膚彈性較佳與骨質密度較高有關。(譯者:中央社張佑之)1



我認識一位可敬的長者,他已經七十餘歲了,每天還可以跑一、二十公里,參加長青運動會也都是金牌的常勝軍,深入瞭解後,才知道他之前是馬拉松選手,但他是三十幾歲以後才開始練馬拉松,一度練到膝關節嚴重發炎,劇烈疼痛,當時他的教練警告他不能再練,否則雙膝一定廢掉,但是他對馬拉松的憧憬及意志力都教他無法放棄,後來有人建議他可以多補充膠原蛋白與膠質,於是他從中藥的膠質配方下手,之後膝關節完全痊癒,還拿了國際馬拉松比賽當時分齡的冠軍。


現在大家在聽到退化性關節炎時,大多只瞭解要補充葡萄糖胺(因為廣告的宣傳效果太好了),然而葡萄糖胺只能幫助關節的軟骨退化減緩,對骨質疏鬆的幫助則幫助不大。骨質疏鬆除了要補充相關的礦物質,例如鈣、鎂、磷、鋅、銅、錳甚至是硼等之外,骨質重要的構成原料還有膠原蛋白,過去,我也曾讀過國內的醫學中心,對膝關節退化的患者以膠原蛋白補充來改善,療效卓著。


最近美國的耶魯大學的研究也提醒大家:女性的臉部和頸部若是皺紋多,那麼她因骨質密度流失而致骨折的機率就會較高。皺紋的產生就是臉部皮膚膠原蛋白的流失,所謂見微知著,因此身上其他部位的膠原蛋白必然不足,骨質的膠原蛋白不足,結果就是骨質疏鬆。所以研究的主要領導人耶魯大學醫學院產科、婦科及生殖學系副教授巴爾(Lubna Pal)說:「我們發現,研究對象的皮膚皺紋日益加深和增多與骨質密度降低有關。」



「皺紋愈多,骨質密度愈低,這種關係與年齡和已知會影響骨質的因素無關。」


在此提醒愛美有注意保健的女性,臉上皺紋多,千萬不要只是去打玻尿酸或者肉毒桿菌除皺而已,應該也關心自己的骨質是否也有因為膠原蛋白流失而產生骨質疏鬆的現象。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研究:睡眠不足 影響男性荷爾蒙分泌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11/06/03 15:32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美國一所大學的實驗結果發現,睡眠不足的男性,會影響男性荷爾蒙睪丸酮(Testosterone)的分泌,研究人員指出,隨著年紀增長,男性睪丸酮會減少1%到2%,缺少睪丸酮較易出現精神不濟、性欲降低、精神不集中與疲憊感。



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邀請10位平均24歲身體健康的男子參與實驗,前3天讓他們最高睡上10小時,接著連續8天睡眠時間縮減到5小時以內,研究人員每半小時抽取受測者的血液檢查,結果發現睡不到5小時者測得的睪丸酮,較之前減少15%,其中下午2時到晚上10點時段的量最少。



另外研究人員也從問卷中發現,缺乏睡眠期間當事人內心對於「幸福」與活力的感受似乎也較不明顯。研究人員凡考特表示,「隨著越多研究出爐證實,睡眠時間短或是睡眠品質低,已逐漸成為干擾內分泌的主因之一。」



研究人員指出,男性睪丸酮每年隨著年紀增長,約減少1%到2%,缺少睪丸酮較易出現精神不濟、性欲降低、精神不集中與疲憊感。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期刊。



男性荷爾蒙對身心健康影響至大,過去的臨床研究早已證實深度睡眠的快速動眼期有助於體內分泌男性荷爾蒙:


 Andersen ML, Tufik S (October 2008). "The effects of testosterone on sleep and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 men: its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with erectile function". Sleep Med Rev 12 (5): 365–79. doi:10.1016/j.smrv.2007.12.003. PMID 18519168. http://www.sono.org.br/pdf/2008_Andersen_Sleep_Med_Rev.pdf.


最近美國芝加哥大學同樣也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男性,會影響男性荷爾蒙睪丸酮(Testosterone)的分泌,研究人員邀請10位平均24歲身體健康的男子參與實驗,前3天讓他們最高睡上10小時,接著連續8天睡眠時間縮減到5小時以內,研究人員每半小時抽取受測者的血液檢查,結果發現睡不到5小時者測得的睪丸酮,較之前減少15%,其中下午2時到晚上10點時段的量最少。研究人員也從問卷中發現,缺乏睡眠期間當事人內心對於「幸福」與活力的感受似乎也較不明顯。研究人員凡考特表示,「隨著越多研究出爐證實,睡眠時間短或是睡眠品質低,已逐漸成為干擾內分泌的主因之一。」


從以上研究結果發現睡眠品質與時間充分與否和內分泌的功能是否健全息息相關,這個月底我在診所也會和大家討論荷爾蒙與身心健康的關連性,有興趣的人歡迎和光能診所櫃臺聯絡。以下摘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男性荷爾蒙相關內容給大家參考,幫助大家更了解其重要性: 















































 



男性的性荷爾蒙測驗



 



我的性欲低落且沒有活力。



 



我的勃起困難,或是維持勃起無法持久。



 



不孕或精蟲素稀少。



 



肌肉鬆弛。



 



腹部脂肪增加。



 



我感覺疲憊或無精打采。



 



我覺得沒有方向與目的,或是對凡事提不起勁。



 



我有骨質流失或骨折的情況。



 



我的膽固醇增加。



 



我的胰島素與血糖增加。



 



我感覺衰弱。



 



感到沮喪。



 



暴露於殺蟲劑或重金屬(食物、水和/或空氣)



 


0-4分,屬於輕度,5-6分屬於中度,7分以上,可能有嚴重的失調。


更年期又是甚麼呢? 更年期常見的頭昏腦脹、記憶力喪失、情緒起伏、夜晚失眠、心悸與焦慮,只是荷爾蒙失調的症狀(雌激素、黃體素與睪丸酮)。但是,這些真的是注定要受的苦嗎?


 


男性更年期? 雖然男性荷爾蒙的減少是漸進式的,經歷男性更年期也是無法避免的雄性(睪丸酮)與活力(DHEA)荷爾蒙的緩慢減少,導致了沮喪、疲勞、精神敏銳度的喪失,性慾與性功能的減退就更不用說了。


這樣的觀念有甚麼問題嗎?


 


這是根據以下的假設: 這些症狀是老化所無法避免的部分,需要藥物介入治療才能改善。


而這並不是事實。



 


為什麼性荷爾蒙會影響大腦?


即使一直都有親身體驗,許多人卻不知道的是性荷爾蒙對大腦的作用,直接影響了情緒與認知功能。例如雌激素促進神經傳導素的製造,尤其是血清素,因此是絕佳的抗憂鬱劑(更不用說是助眠劑)


. 


睪丸酮是很棒的腦部活化荷爾蒙,可以改善情緒、記憶、衝勁與整體認知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男性與女性體內的含量都會大幅減少,嚴重衝擊生活的品質。分泌量的減少主要是因為體重增加、缺乏運動、壓力與高糖分的飲食,而不是因為我們基因的先天不良,造成睪丸酮隨著年歲增長而減少。


 


我認為降低男性的睪丸酮量的最大原因是胰島素抗性。大量的腹部脂肪促激胰島素分泌量增加,睪丸酮減少。那是為什麼男性開始變得女性化,體毛掉落、乳房變大,皮膚變得渾圓柔軟。那是因為他們身體分泌的睪丸酮減少,雌激素增加。在雌激素的分泌量超過睪丸酮時,男人就變得愈來愈女性化。


 


轉為健康的飲食、排除糖分與麵粉,加上一些運動訓練肌肉,可以自然提高睪丸酮的分泌量。而身為男性,一定要為自己身體的運動團隊加油,否則一旦自己的生理狀態屈居下風,睪丸酮的分泌量也隨之降低32


 



男性與女性的睪丸酮分泌量都會降低,導致失去活力、沮喪、與性欲低落36


 


造成荷爾蒙失調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高糖分、精製碳水化合物飲食、咖啡因、壓力、乳製品、乳製品與肉類所含的荷爾蒙、類雌激素毒素,例如殺蟲劑、塑膠與汙染。


運動也可以維持荷爾蒙的均衡。如果沒有充分的運動,荷爾蒙也會失調。


 


酒精損傷肝臟,讓肝臟無法分泌過量的雌激素,也是另一個造成荷爾蒙失調的原因。飲酒過量的男性,胸脯通常和啤酒肚一樣可觀。


 


從以上的摘錄內容,我們知道:


1.男性更年期,與睪固酮的下降有關,但睪固酮下降還有其他原因。


2.男性更年期的現象,不只是性慾減低或者喪失而已,事實上還會造成精神症狀,例如沮喪、疲勞、健忘、思考敏銳度下降及睡眠問題。


3.性荷爾蒙會影響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平衡,缺乏性荷爾蒙會讓大腦功能衰弱與失調,適當補充天然荷爾蒙,可以幫助性功能的恢復及精神狀態的改善,效果遠超過化學藥物(含精神科藥物)的不自然調控效果。


4.造成荷爾蒙失調的原因並非單一,男性荷爾蒙的降低與胰島素抗性大有關係,大量的腹部脂肪促使胰島素分泌量大增,大量腹部脂肪亦會分泌女性荷爾蒙,這都是導致睪固酮下降的原因。其他可能原因包含高糖份、精緻碳水化合物飲食、咖啡因、壓力、乳製品、環境荷爾蒙、其他環境毒素污染、缺乏運動或者過度飲酒所引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早餐多吃蛋白質 較為健康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11/05/27 17:05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研究指出,高達6成民眾沒有每天吃早餐的習慣,另外,早餐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除了較有飽足感外,也會減少吃進其他不營養食物的機會,對青少年尤其重要。



根據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不吃早餐通常與在其他時間吃零食或暴食以及肥胖有關聯,大約有6成的民眾沒有每天吃早餐的習慣,萊迪表示「每個人都知道吃早餐的重要性,但有些人還是會忘記吃早餐,這次研究發現,早餐具有控制食慾,進一步節制當天飲食的效果。」



研究人員將學生分成2組,一組不吃早餐,另一組則吃進500卡路里的早餐,其中包括穀片與牛奶,或是比利時鬆餅等富含蛋白質及優格等食物,實驗3周內分別進行3次問卷調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影像掃描,結果發現第二組吃早餐同學,事後較易出現飽足感,腦部控制食慾動機與獎賞(motivation and reward)的反應會減少。



研究人員萊迪表示,「早餐吃健康含有蛋白質的食物,除了可以達到飽足的目的,也會減少當天再吃進其他零食的機會,特別對青少年來說,不會因為飢餓而在其他時間吃不健康的零食來解饞,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Obesity》期刊。


 


早餐叫BREAKFAST,這是兩個字複合而來的,BREAK的亦似是打破,FAST,是禁食的意思,從前一天的晚餐時間,到我們早餐時間(沒有吃宵夜)已經過至少十個小時,相較於其他餐與餐之間的間隔,這是比較長的時間,因此,早餐,就是打破禁食的一餐,對我們整天的活力來說,其實相當重要。早餐的內容,除了優質澱粉以外,應該包含蛋白質的適量補充(蛋白質並非指蛋),因為澱粉的利用較快,如果缺乏蛋白質,當事人在早餐兩個小時後,就會開始覺得體力及精神明顯下滑。


去年日本研究發現,有吃早餐的男人,不管是學業的表現,或者是收入所得,相較於其他沒吃早餐的男人,明顯優秀許多,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想要成功,就得先顧好早餐。我認為當中,應該再看看受測者的生活作息是否正常,也就是說,有些人沒吃早餐與太晚睡覺有關,以致於早上沒時間吃早餐,若是以此變數加進來,也許可以去探討生活作息的正常與男人成不成功是否有關。也許另一項可能的結論會出現,例如,有吃早餐的男人普遍是因為早睡的關係,因此早起,有時間吃早餐。有許有人會開玩笑的說,有錢的人,不必那麼忙,因此時間也比較多,要吃早餐比較不是難事,不管彼此的因果關係如何,早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餐。


最近美國的研究也發現,早餐中如果有攝取足量的蛋白質的人,跟蛋白質攝取不足的人相比,比較容易出現飽足感,精密的大腦影響學掃瞄也發現:腦部控制食慾動機與獎賞(motivation and reward)的反應會減少。換句話說不會一直覺得餓而一直想吃甜食或者澱粉類的食物,當然也可以幫助進一步控制體重。


所以早餐不只是要吃而已,內容也相當重要,尤其是蛋白質,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