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功能性醫學園地 (3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困難梭菌腹瀉拉不停 吃大便也能治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醫藥治療出奇招!「困難梭菌」是一種相當難纏的腸胃道細菌,容易因不當使用抗生素、破壞正常菌叢而繁殖,臨床表現為腹瀉,嚴重可能造成巨腸症和敗血症,致死率高。為了消滅棘手的困難梭菌,國外竟出現特殊的「吃大便」治療法。

抗生素治療肺炎!老翁竟染困難梭菌狂腹瀉

1名67歲吳先生因肺炎治療住院長達3個月,康復後回家卻老往廁所報到,一天總要跑個3至4次,起初以為是吃壞東西,自行服用腸胃藥仍不見情況好轉,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因為自己抵抗力低,又加上住院期間使用抗生素造成腸道內感染困難梭菌。

《醫師開講》什麼是「困難梭菌」?

專長研究特殊病原菌的高雄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主任陳垚生表示,困難梭菌是一種經由腸胃道中繁殖致病的細菌,正常人腸道內因有益生菌抑制其生長,比例僅約5%,很少造成不適。但是,年長者或住院病患,多半患有多種疾病,經使用抗生素治療,會減少腸道內其他正常菌叢,導致困難梭菌大量繁殖,住院一周約可增長至20%。

正常人體腸道內,因為有益生菌抑制其生長,所以感染困難梭菌很少造成不適;但是年紀大或住院病患在暴露於「抗生素」使用後,會減少腸道其他正常菌叢,困難梭菌便有機會大量繁殖。

困難梭菌的常見症狀為腹瀉,易被民眾忽略,而自行買止瀉藥服用,但大部份止瀉藥會讓困難梭菌的毒素無法順利排出,反而會造成腸道嚴重發炎及併發症,包括嚴重的偽膜性腸炎、巨腸症及敗血症,有極高致死率。



「困難梭菌」治療超困難 國外「吃大便」出奇招

陳垚生醫師表示,困難梭菌屬於厭氧性細菌,具有「難培養、難診斷、難治療」的特點,只要曾經感染過困難梭菌的病人,腸道正常菌叢無法生長回來,因此腸道中仍有困難梭菌孢子存在,復發機率高,根據研究指出,曾感染困難梭菌的病患,有3至5成的治癒病人會復發。

為了克服困難梭菌的治療困境,各醫療單位不斷想方設法。目前臨床仍以抗生素治療為主,針對暴露於抗生素使用的住院病人,視情況予以特定的2種抗生素治療,治癒率可達7至8成,大幅改善腹瀉症狀,但患者仍容易復發。其他,另有新藥和疫苗正在研發中。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國外文獻也曾記載俗稱「吃大便」的治療方式。陳垚生醫師解釋,這方法不是真的要患者吃大便,而是「大便移植」。人體排出的糞便會摻雜腸道中的好菌和壞菌,大便移植的方法就是先將糞便經特殊處理,過濾掉壞菌,再將萃取出好菌和正常菌叢的糞便,回填灌入大腸,藉著提升腸道正常菌叢量,以抑制困難梭菌的繁殖。

及早預防!勤洗手+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

預防慎於治療!陳垚生醫師提醒,目前避免感染困難梭菌的最好辦法仍是勤洗手,以及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所謂的「不必要」是指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染有作用,對病毒或寄生蟲的感染症沒有幫助,門診約一半患者因錯誤使用而暴露在困難梭菌感染的風險之下。

特別是常因小感冒、輕微感染或各種疾病住院治療的中老年人。根據民國100年健保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有將近54萬人住院,住院病患中抗生素的使用率竟高達64.6%,換言之,全台約有34萬名老年人恐因使用抗生素而身陷困難梭菌的感染風險,不可不慎。

鄭醫師補充:

不少人到門診求診時,明明非細菌感染的症狀,但醫師還是開上抗生素來治療,殊不知,不僅無益於疾病的恢復,還會導致腸道益菌被抗生素殺光,讓抗生素殺不死的壞菌囂張,最常在臨床上看到的就是困難梭狀桿菌的感染。這是典型腸道菌叢失衡引發的疾病,也就是好菌被殺光,壞菌乘勢而起的例子。

因此,有些研究建議服用抗生素時,應該配合益菌來治療,但益生菌服用時間要和抗生素隔開比較有效。抗生素治療結束,抗生素應繼續使用一段時間比較妥當。

至於吃大便,就是服用經過乾燥處理的糞便,裡面仍有益菌,這種治療方式就是把益生菌種回去。有心理障礙的人可以服用菌數較高的腸駐型益生菌,就是人類腸道本身的益生菌種。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地中海飲食法 能助不舉男回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勃起功能障礙,不僅有傷男性顏面,事實上,勃起障礙,則屬於身體出問題的前哨警訊,此警訊正發布,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等紅色警戒,也因此若有小老弟抬不起頭的難處,可別忘了趕緊就醫,不過,除了找醫師幫忙幫忙之外,也許力行地中海飲食法,能夠有所改善,對心血管疾病,也同樣有所助益!

地中海飲食法好處多 助抗老、降低心血管疾病

根據雅典大學的研究發現,平日信奉地中海飲食法,包括,橄欖油、多吃魚肉、多吃蔬菜的男性,其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指出,他們的心血管功能與修復能力較好。

此外,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同樣也顯示,遵循地中海飲食法的人,其細胞老化的速度較為緩慢,減少基因遭受破壞,保持身體的持續健康。

研究同樣建議,地中海飲食,對於有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可以促進心血管疾病的改善,進一步降低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

地中海飲食法有諸多好處,但多數人可能還是一知半解,以下整理地中海飲食法的其中精神,助撥雲見日,視野清晰:

1)以大量的水果、蔬菜、土豆、五穀雜糧、豆類、堅果為每日的飲食基礎。

2)選用當季盛產的蔬果,並以最簡單的烹調方式,例如,涼拌、清蒸,減少食物中的抗氧化成分流失。

3)烹調時盡量以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脂,為主要用油,當然橄欖油還是列為首選,不過使用橄欖油烹調,應避免熱炒、油炸,以涼拌、水炒為主,以免好油被煮成爛油。

4)每周適量補充乳類食物,例如,乳酪或脫脂牛奶。

5)每周吃兩次魚。

6)紅肉盡量少吃,肉類來源以白肉的魚肉或雞肉為佳。

7)適量飲用紅酒,最佳時刻為與正餐搭配,男性一天不宜超過兩杯,女性則是不宜超過一杯。

  

鄭醫師補充:

許多性功能障礙患者,其實是心血管疾病有問題,因此,能幫助心血管健康的地中海飲食,也能幫助性功能障礙患者改善,言之成理。

提醒大家,性功能障礙的治療以及改善,應該從根本做起,若是心血管疾病續發的狀況,理應從心血管健康角度來著手,例如健康的飲食、規律的生活以及適當的運動等等。而非期待吃什麼壯陽或者神奇的藥丸就能馬上見效。

參考文獻:

1.Panagiotakos DB, Pitsavos C, Stefanadis C. Dietary patterns: a Mediterranean diet score and its relation to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06;16(8):559-68. Epub 2006 Feb 9.

2.http://www.escardio.org/about/press/press-releases/pr-14/Pages/mediterranean-diet-erectile-dysfunction.aspx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擔心多補鈣會致病 先憂不足風險

 

過去有些研究指出過度補充鈣質可能提高心肌梗塞機率,坊間也盛傳攝取過多鈣片反傷身,因而造成民眾對鈣質攝取產生疑慮!對此,澳洲知名內分泌免疫教授RichardPrince駁斥這項傳聞,於近期舉辦的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研討會上,發表針對鈣片與停經後婦女心血管疾病相關性所做的18份研究整合分析指出,鈣質與停經後婦女心血管疾病風險無關,他補充,每日攝取鈣質大於1,000毫克及400國際單位(IU)維生素D,比平日沒有習慣攝取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可能更低。

對於過度補充鈣質可能提高心肌梗塞機率,RichardPrince解釋,這些研究中有三項疑慮,第一是統計數據、第二是針對心絞痛的病因歸納及解讀不夠完整、第三則是結論不夠明確。事實上,根據Prince研究團隊10多年來收集各國報告進行綜合分析,結果皆顯示鈣片攝取不會增加年長婦女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有關攝取鈣片與心血管鈣化有關的謬誤傳聞,中華民國骨鬆醫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解釋,可能與患者本身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有關,血管發炎進而產生血管鈣化現象,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恐慌。

對於鈣補太多可能造成疾病風險,RichardPrince說:「應先擔心鈣質攝取不足。」他強調,若鈣太少或太多都會影響身體正常控制能力,導致血中鈣濃度發生變化。當血液中鈣濃度過低時,骨骼內的鈣會被提取到血液中,以維持血液中的鈣濃度;若此情況持續發生,骨骼容易變得疏鬆、脆弱甚至引發折斷危機。

而國人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男性為612毫克,女性563毫克,都不及衛生福利部每日建議的攝取量1,000毫克,若鈣質攝取不足,恐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風險。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芳萍表示,尤其是停經後婦女、外食族及高齡長者,更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族群!

醫師建議婦女應補充足夠鈣質及維生素D,才是保健骨骼根本之道;同時建議民眾每年可固定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查,當身體缺乏時,鈣質的攝取還是以天然食物為主,鈣片補充為輔。

鄭醫師補充:

要預防骨質疏鬆,補充鈣質以及維生素D以外,鎂以及膠原蛋白的補充也不能輕忽。鈣鎂的補充比例如果可以以用2:1來補充的話,吸收效果會更加。

一般來說,國人鈣質的補充份量還是不及每日建議補充的低標,提醒大家還是先把攝取量先趕上比較妥當。要知道體內的鈣質是否充足?鎂是否夠不夠?維生素D是否達標?也有相關客觀檢測可以直接告訴當事人,不必猜謎。

參考文獻:

Consensus of Official Position of IOF/ISCD FRAX Initiatives in Asia-Pacific Region

Wu, Chih-Hsing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Densitometry , Volume 17 , Issue 1 , 150 - 155

http://www.clinicaldensitometry.com/article/S1094-6950(13)00118-2/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飽和脂肪揹黑鍋?碳水化合物最傷心

喜歡吃肥肉、冰淇淋、奶油等「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嗎?「高飽和脂肪酸」長期被視為是誘發心臟病、肥胖等疾病的禍源,但是根據日本《門戶網站》(livedoor)引述美國線上科學雜誌《Plos One》的一項最新研究,卻可能顛覆這樣的說法。研究直指「碳水化合物」才是導致血液「棕櫚油酸」的脂肪酸濃度上升、提高心臟病和糖尿病風險的罪魁禍首!

血漿飽和脂肪酸濃度過高 有害健康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人類科學系教授Jeff Volek指出,食品營養界常告誡民眾,若想遠離心血管疾病,就要遠離高飽和脂肪酸食物。但是,英國也有研究發現飲食中飽和脂肪酸的攝取與心臟疾病並無直接關連的證據。

Volek教授指出,膳食中的飽和脂肪酸並不可怕,因為經過人體消化,會被轉化為人體所需的能量,代謝不了的才會以「血漿飽和脂肪酸」的方式,儲存於血液中。其實,各類食物經過消化後,剩餘的都有可能被人體轉化為血漿飽和脂肪酸。所以真正影響人體健康的,其實是血漿飽和脂肪酸累積的濃度,過高則容易伴隨肥胖、三高等疾病,進而再誘發心血管疾病。

碳水化合物吃愈多 血漿飽和脂肪酸增多

Volek教授於是帶領研究,想找出哪一種食物會造成血漿飽和脂肪酸的囤積。研究團隊設計了兩種飲食,一種含有較高飽和脂肪酸,另一種含有較高碳水化合物,結果發現,高飽和脂肪酸的飲食並不會增加血漿飽和脂肪酸。反之,令研究團隊意外的是,吃越多碳水化合物,血漿飽和脂肪酸竟然愈高!

研究小組對參加實驗的16人進行為期4個半月嚴格的飲食控管,並每隔3周改變一次膳食設計,調整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總脂質,以及飽和脂肪酸的高低。

結果發現,當膳食飽和脂肪酸增加時,如增加起司、奶油等食物,甚至增加原先攝取量的2至3倍,同時搭配碳水化合物總量減少,血漿飽和脂肪酸總量並無上升趨勢,反而下降了。

棕櫚油酸囤積 誘發肥胖與心血管疾病

但是,當碳水化合物食物被調升時,如增加全穀類的份量,血漿飽和脂肪酸就會跟著增加。研究人員也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多寡,更決定了名為「棕櫚油酸」的脂肪酸濃度。若是吃進越多碳水化合物,血液中棕櫚油酸會越多。根據既有研究指出,棕櫚油酸濃度越高,肥胖、慢性發炎病症就越容易纏身,且胰島素作用會受干擾,糖耐量減低,代謝率減弱,容易誘發第2型糖尿病。並有發生心臟疾病、攝護腺癌等疾病的風險。

Volek教授表示,這次研究的成果發現,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或許長期揹了個黑鍋,反而讓碳水化合物增加棕櫚油酸而引發心臟病、肥胖等病症的關係被忽略了。他指出,脂肪酸對人體的傷害,是要被轉化為血漿飽和脂肪酸,儲存於血液中,才會對心血管等造成傷害。而此次實驗發現,碳水化合物食物才是更容易被轉成有害脂質,儲存於血液中的食物。

 

鄭醫師補充:

飽和脂肪酸即使增加攝取,也不會導致血漿的飽和脂肪酸升高,精緻飲食的碳水化合物量過多,才是讓血漿的飽和脂肪酸濃度升高的原因。不要再給飽和脂肪酸(例如豬油、椰子油等等)貼標籤了。

參考文獻:

Volk BM, Kunces LJ, Freidenreich DJ, Kupchak BR, Saenz C, et al. (2014) Effects of Step-Wise Increases in Dietary Carbohydrate on Circulating 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Palmitoleic Acid in Adul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PLoS ONE 9(11): e113605. doi:10.1371/journal.pone.0113605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11360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伴侶常接吻 提升免疫力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荷蘭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只要跟伴侶熱吻10秒鐘,你就可能和另一半分享高達8000萬個細菌,每天至少熱吻9次的愛侶們口腔裡的微生物群系也很相似。科學家認為,親吻有助於讓伴侶們分享細菌,提升免疫系統作用,讓他們能夠對抗日後可能遭伴侶傳染的疾病。

法式熱吻 最快分享細菌範例

過去研究顯示,人類口腔裡有逾700種細菌。在荷蘭「應用科學研究院」(TNO)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詢問21對伴侶有關其親吻習慣的問題,包括去年親吻的頻率,以及最後一次親吻的時間。接著科學家分別在這些志願伴侶接吻10秒鐘前後採集舌頭與唾液中的細菌樣本,再讓伴侶中的一人喝下含有一群容易辨識細菌的益生菌飲料;當志願者二度接吻時,科學家就能偵測到傳遞給另一名伴侶的細菌數量,結果發現只要熱吻10秒,即可傳遞平均多達8000萬個細菌。

主持這項研究的寇特(Remco Kort)教授表示,法式熱吻正是在短時間內暴露於巨量細菌下的極佳範例,而且只有人類才有這種求偶行為。目前有關熱吻功用的解釋雖包括口腔內微生物群扮演的重要角色,卻還沒有人研究過熱吻對口腔內微生物產生的影響,因此這項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伴侶們分享口腔內微生物的程度,結果發現愈常熱吻的伴侶,兩人口腔裡的微生物群系也愈相似。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熱吻9次的伴侶,口腔裡的微生物群系非常相似,這表示他們更有能力對付類似的感染,消化類似的食物。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在「人體微生物群系」(Microbiome)期刊。

已有愈來愈多科學家開始研究人體的微生物群系(microbiome),這是一種在人體體內和體表生存、數量高達100兆的微生物生態系統。科學家認為,這些細菌群系對於維持人體健康、預防疾病發揮關鍵作用。

 

鄭醫師補充:

許多人是為生物為畏途,誤認為微生物就是致病來源,殊不知適當接觸不同得為生物種類,反而可以訓練自己的免疫系統,提升免疫能力,這則研究即提醒我們這項事實。

參考文獻:

Shaping the oral microbiota through intimate kissing

Remco Kort*, Martien Caspers, Astrid van de Graaf, Wim van Egmond, Bart Keijser and Guus Roeselers

Microbiome 2014, 2:41  doi:10.1186/2049-2618-2-41

http://www.microbiomejournal.com/content/2/1/4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天天吃胡蘿蔔、菠菜 可減少內臟脂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鼓勵民眾多吃蔬菜水果,近年來衛生署推廣天天五蔬果的健康飲食原則,但你知道嗎?蔬果不僅可幫助人體攝取到營養素外,只要吃對東西,更能預防肥胖,根據最新研究指出,菠菜、花椰菜和胡蘿蔔,有助於減少孩童體內的壞脂肪。

每天攝取30克蔬菜 可改善胰島素水平

該研究主要是由德克薩斯州和美國南加州大學針對79.5公斤以上8~18歲的兒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經常攝取1~2個拳頭大小的非澱粉類蔬菜,有助於減少肝臟問題、2型糖尿病和其它肥胖相關疾病風險。

對此,研究人員賈米戴維斯助理教授表示,若兒童蔬果攝取量過少,恐使身體處於危險狀態中,但只要每天攝取30克的蔬果,就能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水平和降低體內壞脂肪,尤其是菠菜、花椰菜和胡蘿蔔。而所謂壞脂肪指的就是內臟脂肪,一旦它過多時,就會引發嚴重的健康危機,包括代謝症候群、三高等,目前該研究刊登於《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鄭醫師補充:

我曾聽聞一個到門診諮詢的女士,幫助她先生降低血脂肪,讓脂肪肝消除的秘訣,就是天天吃蔬果。

她提到先生有一次去做健康檢查,結果發現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過高還有脂肪肝等問題。後來她聽說多食蔬果可以改謝身體代謝,降低脂肪肪肝的嚴重度,因此,透過蔬果慢磨機,每天早上幫先生準備含纖維的蔬果一大杯,不到兩個月,複檢結果全部正常,脂肪肝也消失了。

這篇研究的結果值得大家參考以及施行。

原文報導:

http://www.utexas.edu/news/2014/10/27/vegetables-child-health/

參考文獻:

http://www.andjrnl.org/article/S2212-2672(14)00107-5/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奶喝越多越好?瑞典研究:其實不然

雖然醫生總是說,要多喝牛奶來強健我們的骨頭和健康,但「英國醫學期刊」(BMJ)今天(29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其實不然。

這項以瑞典人為對象的研究指出,攝取更多牛奶的人比較早死,而女性則發生更多骨折。研究的作者表示,雖然還有必要做進一步的研究,但這項發現可能引發建議消費更多牛奶的質疑。

一支瑞典團隊針對6.1萬名年紀在39到74歲女性進行約20年、以及逾4.5萬名年紀在45到79歲的男性進行約11年的研究。這些志願者提供飲食及生活型態、體重、抽菸習慣、運動、教育程度及婚姻狀況等細節。

結果顯示,在這項漫長研究快要結束時,志願者中有2.55萬人死亡、2.2萬人骨折。

研究發現,攝取更多牛奶並未伴隨著降低骨折的風險,但「可能伴隨著較高的死亡率」。

研究的共同作者─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的麥可森(Karl Michaelsson)說,在女性部份,每天喝3杯或更多牛奶的女性,在10年期間死亡的比例是千分之180;而若是不計牛奶的攝取量,這些女性的死亡比例則是千分之126;至於那些每天只喝一杯牛奶或更少的女性,死亡比例是千分之110。

研究指出,在喝了很多牛奶中的女性中,發生髖關節骨折的比例是千分之42;若無視牛奶攝取量,這些女性發生骨折比例是千分之35;而在喝最少牛奶的女性中比例則是千分之31。

麥可森說,相較於喝了少於1杯牛奶的女性,每天消費3杯或更多牛奶者,死亡率提高了90%、臀部骨折的比例高出60%、發生任何部位骨折的比例則高出15%。

至於在男性部份,死亡率的差異則較不明顯。在10年間每天喝了3杯牛奶者死亡比例是千分之207;不計牛奶攝取量的話是千分之189;喝較少牛奶的則是千分之182。他們在骨折發生率中,並未見差異。

麥可森說,死亡率增高出現在所有種類的牛奶,包括全脂、半脂和脫脂。

他表示,每天喝半杯到1杯牛奶者,相較於完全不喝牛奶者,有髖關節骨折些微降低的趨勢,但這並不適用於死亡率方面。

不過研究團隊也發現,發酵奶產品像是起士或優格,則和降低死亡率與骨折有關,特別是在女性方面。

研究作者猜測,原因之一可能是牛奶、而非起司,富含D-半乳糖(D-galactose),在動物研究中,這種類型的糖份顯示出會加速老化和縮短壽命。

 

鄭醫師補充:

這算是大規模且長時間的追蹤研究,值得我們參考與省思。

參考文獻:

http://www.bmj.com/content/349/bmj.g60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息顛倒 破壞腸道菌生理時鐘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腸道內的細菌也有生理時鐘,且受人類等「宿主」作息影響,一旦被打亂,會提高宿主肥胖的風險。

過去研究顯示,日夜作息顛倒或常受時差所苦者,會造成生理時鐘紊亂,影響內分泌系統運作,提高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各種癌症罹病風險。

以色列魏茲曼研究中心團隊發表於頂尖期刊《細胞》的研究指出,時差或作息顛倒導致肥胖的原因,恐與腸道內菌落的生理週期也被破壞有關。

研究人員分析實驗鼠在不同時段排出的糞便後發現,各菌種的菌數及活性,會隨時段變動,顯示腸道內菌落也以類似人類生理時鐘的方式運作;一旦改變實驗鼠的睡眠週期,餵食時間隨之改變後,各菌種的週期性變化會消失。

研究人員另外分析自美國飛往以色列旅客的糞便後發現,當旅客正常睡眠時間被時差打亂後,體內菌落的比例也會改變,容易引發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的「壞菌」大幅增加。

魏茲曼中心研究員伊蘭伊莉娜芙認為,針對機師、空服員、醫護人員或輪值夜班等作息常被迫變動的職業工作者,或可透過抗生素或抗細菌藥物調整腸道內菌落,以預防肥胖及其他與新陳代謝相關的疾病。

 

鄭醫師補充:

對於作息紊亂的人來說,要維持健康理想的體重是很大的挑戰,除了身體荷爾蒙容易失調,現在多了一項變數:腸道菌叢失衡。

因此,常常因工作因素導致生理時鐘混亂的人,腸道健康是不能忽視的一環,真正要幫助腸道菌叢恢復,滅壞菌與補好菌必須雙管齊下,功能醫學提供更安全以及有效的檢測,協助當事人監測以及透過安全的方式,在短期間恢復腸道菌叢平衡,降低肥胖以及其他相關健康風險。

參考文獻:

  1. Thaiss et al. Trans-kingdom control of microbiota diurnal oscillations promotes metabolic homeostasis. Cell, 2014 DOI: 10.1016/j.cell.2014.09.04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重正常卻罹糖尿病 找到原因了

不吃高油、高脂、高糖,三餐正常,也可能得糖尿病。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最新研究,發現成人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機轉與免疫反應密切相關,證實部分糖尿病是免疫系統失調所致。

該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莊懷佳表示,研究團隊進行免疫細胞T淋巴球實驗時,意外發現原本應扮演防禦角色的T淋巴細胞,若失去調控酵素蛋白激 「MAP4K4」,將過度活化並分泌大量發炎性細胞激素,刺激脂肪組織,抑制胰島素訊息傳遞,造成血糖持續上升而出現糖尿病,甚至導致全身性多重器官發炎。

莊懷佳說,該研究首度發現發炎性T淋巴細胞活化與脂肪細胞的相互調控作用,可能導致第二型糖尿病,也就是說,過去認為肥胖、喜食高油脂食物的人才會得糖尿病,但其實飲食正常、體重在適當範圍的民眾,也可能因免疫系統失調,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洪乙仁說,國內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約百分之七至八,推估約有一百六十萬人。其中六至七成患者體重超標,但有三至四成患者體重正常。

洪乙仁說,對於體重正常卻患糖尿病的原因,一般認為和基因相關,但詳細機轉仍不清楚,期待研究成果能協助臨床治療。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謝明家指出,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機轉複雜,當患者得到糖尿病時,至少有八個以上的部位出現機轉異常,尤其是慢性發炎,如T淋巴細胞,容易造成血糖異常,影響胰島素分泌,進一步誘發糖尿病。

>莊懷佳表示,現正進行人體採樣,若確認「MAP4K4」的表現量與糖尿病密切相關,未來可納入健檢項目,若指數出現變化,可作為糖尿病警訊。

 

鄭醫師補充:

身體發炎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導因千萬不能輕忽。體重正常卻得糖尿病的人,極可能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糖尿病的患者,維生素D容易缺乏,而維生素D是免疫系統穩定的重要營養素,這樣串連可見其脈絡。

參考文獻:

HGK/​MAP4K4 deficiency induces ​TRAF2 stabilization and Th17 differentiation leading to insulin resistance

doi:10.1038/ncomms5602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4/140806/ncomms5602/full/ncomms5602.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歲以前給抗生素 恐增肥胖風險

(法新社華盛頓29日電) 美國研究今天指出,2歲以前曾以廣譜抗生素治療的兒童,面臨的兒童時期肥胖風險較高。廣譜抗生素是指抗菌譜比較寬的藥物,也就是能夠抵抗大部分細菌的藥物。

這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JAMAPediatrics)的研究,是最新一份發現體重問題與抗生素間關聯的研究。抗生素雖然可以對抗細菌感染,但同時也會破壞腸道正常菌叢,影響有益於人體的細菌。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Philadelphia)專家檢視2001年至2013年近6萬5000名兒童在基層診所接受治療的健康紀錄,並針對納入研究的案例追蹤5年。

研究發現,超過2/3受試兒童在2歲以前就曾接觸到抗生素,增加的肥胖風險從2%到20%不等,而2歲以前就接受過4次或4次以上抗生素治療的兒童,肥胖風險特別明顯。

而以廣譜抗生素治療的兒童,兒童時期也較容易出現體重問題。

研究說:「我們沒發現窄譜抗生素和肥胖間的關聯性。」研究稱2歲以下兒童使用廣譜抗生素,是兒童是否罹患肥胖症的「1項因素」。

研究呼籲一般小兒疾病的治療必須節制抗生素的使用,若要使用,則以窄譜抗生素治療為優先。

  

鄭醫師補充:

抗生素是兩面刃,好壞菌通殺,除了好菌難培養,且壞菌長回來的速度往往更快,一旦腸道菌叢失衡,身體容易失衡,肥胖風險亦提高。

因此對幼童來說,抗生素使用務必保守謹慎。

參考文獻:

Bailey L, Forrest CB, Zhang P, Richards TM, Livshits A, DeRusso PA. Association of Antibiotics in Infancy With Early Childhood Obesity. JAMA Pediatr.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9, 2014.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4.1539.

http://archpedi.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90980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男性喝全脂牛奶 恐造成精蟲畸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男性過度全脂牛奶,會導致精蟲畸形?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男性如果喝多全脂牛奶,或相關乳製品,會攝入過多的環境荷爾蒙,進而影響精蟲的表現,國內婦產科醫師蔡鋒博就表示,這是因為有些環境荷爾蒙,屬於脂溶性,容易與動物脂肪結合,建議男性若要喝牛奶,喝脫脂牛奶會比較健康。

牛奶含環境荷爾蒙 易造成男性精蟲畸形

此項研究來自美國Chavarro學者發起。研究是收集189位大學男生的飲食問卷調查及其精液檢查,合併生殖相關荷爾蒙的抽血檢驗,透過分析發現,飲用大量全脂牛奶或攝取大量全脂奶製品者,精蟲外型異常率明顯升高。

    所謂全脂乳製品包括全脂牛奶、全脂奶粉、奶油、冰淇淋、奶油起司及絕大多數的起司。其中特別是食用大量的起司和精蟲的活動力有最強的負相關,而全脂牛奶則會減少精蟲數目。至於全脂乳製品皆會多多少少影響男性荷爾蒙的表現。

國內婦產科醫師則表示,國外的確有許多相關對於牛奶與人體之間,荷爾蒙關聯性的研究,有研究指出,如果女性牛奶攝取不足,會提升不孕的風險,但反觀男性,全脂牛奶喝多,反而會造成精蟲畸形。

他說,飼養乳牛的產地,若有遭受一些汙染,例如,殺蟲劑、戴奧辛等等,很可連牛的乳汁也會遭受影響,而眾多的環境荷爾蒙,都屬於脂溶性,易與脂肪結合,因此,若能喝脫脂或低脂牛奶,對於男性,可能會比較健康。

 

鄭醫師補充:

脂肪吃得多,牛奶中又含類似女性荷爾蒙的環境毒素,當然容易讓精蟲數目以及功能下降。建議男性對於全脂牛奶以及起司的攝取務必酌量。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63639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研究:攝取代糖恐增糖尿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民眾都知道,攝取過多的糖不僅會造成肥胖,更會間接對身體產生許多影響,因此,對於許多愛吃甜食、愛喝飲品的人來說,會選擇加點代糖,解決高熱量問題,看似一舉兩得,但你知道嗎?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號稱對身體有益的代糖,也就是所謂的無卡人工甘味劑,可能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該研究主要針對實驗室老鼠及一群人進行的實驗,結果發現代糖會影響腸胃道細菌的組成和功能,會助長葡萄糖耐受不良,而所謂的葡萄糖耐受不良是糖尿病的風險因子。

不管是老鼠或人 攝取代糖體內皆有改變

研究團隊首先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或糖精等最常用的3種代糖,加入水中讓老鼠飲用,結果這些老鼠出現了葡萄糖耐受不良現象,反之,飲用清水的老鼠卻沒有這現象。

另外,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的針對300多名非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且參考他們的健康狀況,並讓其中7位沒使用代糖的人,連去七天食用FDA所建議的最高攝取量,經過5~7天後,有4人血糖含量升高,腸道細菌組成也有所改變,不過,研究團隊表示這只是初步發現結果,不應該因此而改變對代糖的使用建議,但也提醒糖尿病民眾,可多加留意,目前,此研究刊登於《Nature》期刊。

 

鄭醫師補充:

過去,在糖尿病患者的衛教中,往往建議患者用代糖來取代蔗糖,避免因糖份攝取導致血糖上升。

然而,這樣的建議,在這份報告出來後,可能要調整了,關鍵在於代糖的攝取會改變腸道菌叢生態改變,腸道菌叢改變會影響葡萄糖的耐受性,這種觀點就是功能醫學觀點。

因此,維持良好的腸道菌叢生態對血糖代謝來說實為緊要。

參考文獻:

Jotham Suez, Tal Korem, David Zeevi, Gili Zilberman-Schapira, Christoph A. Thaiss, Ori Maza, David Israeli, Niv Zmora, Shlomit Gilad, Adina Weinberger, Yael Kuperman, Alon Harmelin, Ilana Kolodkin-Gal, Hagit Shapiro, Zamir Halpern, Eran Segal, Eran Elinav. Artificial sweeteners induce glucose intolerance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 Nature, 2014; DOI: 10.1038/nature13793

建議大家代糖還是少碰為妙,有些研究發現代糖仍潛藏諸多健康風險: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3-07/cp-tds070313.ph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熟男多運動 可減少夜尿症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要解決擾人的「夜尿」狀況,多運動或許是不錯的選擇。美國羅耀拉大學醫學院團隊發表於《運動醫學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有攝護腺肥大問題的男性,若保持每週至少1小時以上的運動習慣,有助減少夜裡不斷如廁的情形。

根據芬蘭赫爾辛斯基大學團隊調查6000多位成人排尿狀況後發現,最常出現的排尿異常包括容易尿急、小便解不乾淨、夜尿、尿失禁,以及咳嗽、大笑、施力或劇烈運動時會「漏尿」。而逾5成的60歲以上民眾,每天晚上至少醒來上2次廁所,顯示夜尿是造成年長者睡眠中斷、品質不佳的主因之一。

飽受夜尿所苦者,通常也會出現頻尿、尿流細小、尿急甚至尿失禁等下泌尿道相關症狀。包括糖尿病、心臟病、失眠及憂鬱等因素,常會造成夜間尿量增加,而膀胱出口阻塞、膀胱炎、膀胱癌、膀胱結石、攝護腺癌及焦慮等原因,易導致夜間膀胱容積減少,都可能引發夜尿症狀。

羅耀拉大學團隊分析2萬8000多位55至74歲男性患者就醫紀錄後發現,每週固定運動1小時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出現夜尿現象的比例減少13%;而完全沒有運動習慣者,每天晚上排尿3次以上的嚴重夜尿比例,則比常運動者多出34%。

夜尿與年齡增長帶來的退化有關,女性多因生產或更年期改變內分泌系統,年長男性則多為攝護腺肥大所致。羅耀拉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凱特沃林解釋,肥大的攝護腺會壓迫尿道,引發下泌尿道阻塞、尿柱變細、小便易中斷、無法1次解完、膀胱易殘留餘尿等問題,嚴重者可能造成血尿、下肢水腫或腎功能受損。

過去研究顯示,維持良好睡眠習慣及正常體重,可預防因攝護腺發炎引起的夜尿。沃林推論,運動可減少肥胖、幫助入眠、緩和過度興奮的交感神經系統,並降低體內發炎程度,有助改善夜尿情形。

 

鄭醫師補充:

夜尿最擾人的部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會干擾睡眠,若是年紀大一些的長者,還可能提高跌倒的風險。

運動本身可以幫助身體抗發炎,提升睡眠品質,也能幫助荷爾蒙正常製造以及代謝,降低攝護腺肥大的罹患率,一舉數得。

參考文獻:

Kathleen Y. Wolin, Robert L. Grubb, Ratna Pakpahan, Lawrence Ragard, Jerome Mabie, Gerald L. Andriole, Siobhan Sutcliffe. Physical Activity and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Related Outcomes and Nocturia.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4; 1 DOI: 10.1249/MSS.000000000000044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抽血驗荷爾蒙 預知心跳停止風險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透過測量血液中男、女性荷爾蒙含量,或可預估突發性心跳停止的風險。

美國西達塞奈醫學中心團隊發表於《心臟節律》期刊的研究指出,男性血液中「睪固酮」含量低時,產生突發性心跳停止的風險較高;而血液中「雌二醇」含量高時,則兩性心跳驟停的風險都會提高。

全球每年有500萬、美國有25至30萬人死於突發性心跳停止,而心臟病長年名列我國10大死因第3名,在2013年造成1萬7000多人死亡,許多患者都出現突發性心跳停止狀況。政府近年大力推廣俗稱傻瓜電擊器的「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就是為搶救因突發性心律不整引起的心跳停止患者。

突發性心跳停止的可怕,在於事發前幾無徵兆;西達塞奈心律中心主任舒密特楚亞表示,即便急救技術及設備日益發達,突發性心跳停止的死亡率仍超過9成,因此亟需能預測病發前的臨床檢驗方法。

研究團隊收集16家醫院、近300位患者就醫紀錄後發現,突發性心跳停止的男性患者,血液中睪固酮濃度較低、雌二醇較高,女性患者則只有雌二醇偏高。楚亞推論,若能及時透過藥物提高睪固酮或降低雌二醇含量,或能預防突發性心臟病發生。

鄭醫師補充:

我曾經和一位國內著名的功能醫學先驅談到他的母親的身體狀況。

早在三十年前,他開始接觸功能醫學,同時也透過功能醫學來改善家人健康,其中他的母親經常感覺心臟無力,常感到心臟快要停止。

經過檢測,其中有一項異常,便是她的抗壓力荷爾蒙(學名為脫氫異雄固酮,英文簡稱為DHEA)值偏低。

後來透過相關營養補充品調整,心臟不再感到無力,一直活到九十幾歲。

DHEA是由腎上腺製造,和性荷爾蒙有關,身體15%的性荷爾蒙是從DHEA轉化而來,DHEA會轉成男性賀爾蒙(睪固酮)。

性荷爾蒙的檢測不難,透過相關營養補充調整也相當容易。

參考文獻:

 

http://www.heartrhythmjournal.com/article/S1547-5271(14)00920-5/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葡萄酒防心臟病 只對運動者有效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小酌紅酒或可預防心臟病,但前提是得保持運動習慣。一般認為,少量飲用葡萄酒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是能增加體內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但捷克帕拉茨基大學團隊在「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發表的研究顯示,紅酒、白酒都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只對常運動者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葡萄酒「少量飲用」標準,是每週5次以內,女性每次飲用200毫升、男性則為300毫升。

帕拉茨基大學醫學院教授米洛斯塔波斯基團隊追蹤約150位受試者1年後發現,喝葡萄酒並無法增加全體受試者體內高密度脂蛋白。但進一步分析喝酒「有效」的族群後則發現,每週至少運動2次以上者,不僅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也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因而下降。

 

鄭醫師補充:

簡言之,想藉由喝葡萄酒(不管紅酒或者白酒)來提升心血管疾病,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必須遵循兩個條件:

1.不過量。女性每次200毫升,男性每次300毫升,一週五次為限。

2.規律運動者:一周至少運動兩次。

單純喝葡萄酒沒運動,不僅難以見效,甚至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參考文獻: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4-08/esoc-wop082614.ph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研究指紅酒中多酚物質延遲肌萎縮症

日本研究員最近宣布,他們正嘗試利用紅酒所含的一種多酚物質,對所謂「進行性肌肉萎縮症」患者,進行臨床的治療研究。

報導說,紅酒中有一種叫「白藜蘆醇」的物質,是一種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多酚類物質。先前有研究發現,「白藜蘆醇」有多種健康益處。研究人員好奇,或許「白藜蘆醇」也有可能治療所謂「進行性肌肉萎縮症」,這是一種肌肉細胞隨著年齡增長,出現漸進性的損傷與萎縮的疾病,大部分是由基因發生特定的變異所造成的。研究人員說,他們初步發現,「白藜蘆醇」可能激活人體內的某些「長壽基因」,從而增加肌肉數量,延遲「肌肉萎縮症狀」逐步發展。

 

鄭醫師補充:

最近流行的冰桶挑戰募款對象漸凍人就是一種進行性的肌肉萎縮症疾病。

白藜蘆醇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物質,但想從紅酒的飲用來補充足夠劑量,一天不喝到幾百瓶以上,效果不彰,因此建議最好從營養補充品來著手。

參考文獻:

1.

  • Yusuke S. Hori,
  • Atsushi Kuno,
  • Ryusuke Hosoda,
  • Masaya Tanno,
  • Tetsuji Miura,
  • Kazuaki Shimamoto,
  • and Yoshiyuki Horio

Resveratrol Ameliorates Muscular Pathology in the Dystrophic mdx Mouse, a Model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J Pharmacol Exp Ther September 2011 338:784-794;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une 7, 2011, doi:10.1124/jpet.111.183210

http://jpet.aspetjournals.org/content/338/3/784.long

2.

Bennett BT, Mohamed JS, Alway SE (2013) Effects of Resveratrol on the Recovery of Muscle Mass Following Disuse in the Plantaris Muscle of Aged Rats. PLoS ONE 8(12): e83518. doi:10.1371/journal.pone.0083518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83518

3.

https://upload.umin.ac.jp/cgi-open-bin/ctr/ctr.cgi?function=brows&action=brows&type=summary&recptno=R000016656&language=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糖分食物 加速惡化

 

飲食、某些特定食物真的容易引起青春痘或讓青春痘更惡化嗎?美國紐約皮膚科醫師雀瑞爾‧卡爾雀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很少研究顯示特定食物會影響皮膚健康,每個人情況也都不太一樣。不過皮膚會反應全身健康狀況,如果飲食營養均衡,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外表自然就容光煥發,但飲食若吃得很差、很不健康,也會反應到皮膚上面。

美國營養師法羅里‧崔羅爾表示,大約四十年前,有些研究認為飲食並不會造成青春痘問題,不過近幾年來,有些研究發現,飲食會影響血糖,而血糖起伏可能與青春痘發生率息息相關。像餅乾、含糖飲料等高糖分食物都會讓血糖快速飆高,此時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就會增多,這樣糖分才會進入細胞。而胰島素可能與青春痘生長有關。

二○○七年,曾有一項研究針對四十三名青少年、年輕男性做實驗,這些人都長了青春痘,研究人員將他們分組,有些人飲食包含一些低醣類負荷(GL)食物,另一組則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不去特別考量醣類負荷、升糖指數等問題。實驗持續三個月,結果發現,採用低醣類負荷飲食者青春痘大為改善。不過在一份皮膚科醫學期刊當中,也曾有研究顯示,青春痘、胰島素與醣類負荷指數沒有關聯性。因此目前醫界對此還沒有定論。

國外學者建議,飲食方面,平常還是要盡量維持血糖穩定。當血糖維持穩定,可以幫助減少發炎反應、氧化傷害,這些都與皮膚狀況有關。平常要盡量多攝取不同顏色蔬菜,許多蔬菜含有抗氧化成分,可幫助減少自由基傷害。

還有一些人認為,多喝牛奶、多吃乳製品容易造成青春痘問題。雖然兩者沒有絕對關聯性,不過皮膚科專家威廉‧丹比曾在醫學期刊撰寫文章解釋兩者關係。丹比認為,牛奶含有一些成分與荷爾蒙睪固酮有關,而睪固酮會刺激皮膚油脂腺分泌,使肌膚更容易長出青春痘。卡爾雀醫師指出,曾有幾名患者說道,當他們不再喝牛奶、吃乳製品,青春痘便大為改善。

雖然研究結果顯示,乳製品與青春痘有所關聯,但並沒有證實兩者因果關係,一個人喝了牛奶,青春痘就大為改善,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會有一樣的反應。

部分研究認為,特定食物可能造成青春痘問題。不過多數醫生都同意,飲食並非唯一因素,像荷爾蒙變化、皮膚先天敏感程度與皮膚受摩擦等因素都可能引發青春痘問題。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提醒我們,減少糖份和牛奶的攝取,補充抗氧化物對於青春痘的改善有幫助。

2007年那篇降低糖份,改善痘痘的研究參考來源: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and diabetes:

  • Robyn N Smith,
  • Neil J Mann,
  • Anna Braue,
  • Henna Mäkeläinen,
  • and George A. Varigos

A low-glycemic-load diet improves symptoms in acne vulgaris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Clin Nutr July 2007 86: 1 107-115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86/1/107.ful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雌激素療法 可抑制狂食症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俗稱「女性荷爾蒙」的雌激素,可減少「狂食症」患者「失控大吃」的行為。

肥胖醫學會資料顯示,狂食症與「暴食症」,都屬於常在高中時期發病的飲食疾患,患者可能因壓力引起焦慮或憂鬱情緒,會在短時間內吃下遠超過正常食量的食物,或明知進食量已足夠,卻仍無法抑制吃東西的衝動。

暴食症患者會催吐或使用瀉劑,因此體重未必過重,但狂食症患者不會出現催吐等避免發胖的「代償行為」,因此肥胖比例較高。

過 去研究證實,經期較不規律者,由於內分泌失調,較可能出現狂食行為。美國貝勒醫學院及德州兒童醫院團隊發表於《臨床調查期刊》的研究,透過動物實驗發現, 體內雌激素含量偏低時,狂食行為頻率會增加,而透過補充雌激素刺激大腦中負責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神經細胞,可藉此減少狂食行為。

然而,要遏止狂食行為,並非直接補充雌激素那麼簡單,因為體內雌激素過量,極易引發乳癌等疾病。研究人員將雌激素與「GLP-1」胜肽結合,雌激素就不會被運送至乳房組織,藉此避免因治療狂食症而引發其他腫瘤。

   

鄭醫師補充:

在大腦細胞中,的確有性荷爾蒙的受體存在。雌激素過多或者不足,都可能影響大腦細胞的正常運作。像這篇研究提到雌激素可以調控大腦細胞血清素的受體,也足以解釋許多更年期的女性,因為雌激素濃度降低,為何容易出現情緒或者睡眠障礙得主要原因。

我不建議有暴食傾向的人直接接受雌激素補充,至少先經客觀的血液檢測,確認雌激素是否偏低,再考慮來補充比較合宜。補充的話,亦須在專業監督下來進行,以減少雌激素過多可能產生的健康風險。

參考文獻:


Citation Information: J Clin Invest. 2014. doi:10.1172/JCI74726.

http://www.jci.org/articles/view/74726?key=8e4efb9644d3c536b53c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苜蓿芽防高血壓 紅斑性狼瘡患者應避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苜蓿芽在營養學被歸類為蔬菜類,是一種高纖維低熱量的食物,而且含有多種營養成份,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群、鐵質,還有一些蛋白質等,所以是一種極佳的高纖低卡食物,具有飽足感,所以相當適合擔心發胖的人食用。而且苜蓿芽鉀含量也相當高,有助穩定血壓;不過,紅斑性狼瘡患者則不適合食用苜蓿芽。

苜蓿芽的營養成分為何?

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苜蓿芽除了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之外,其鉀含量也相當高,每50克就含有173毫克的鉀,優點為預防高血壓,幫助血壓穩定,還具有消水腫之功效。但是因為鉀含量過高,腎臟患者其鉀代謝異常,須避免食用涼拌苜蓿芽,應先稍微燙熟之後再行食用。

苜蓿芽會不會引起自體免疫疾病呢?

程涵宇指出,苜蓿芽所含左旋大豆氨基酸(L-canavanine),可能會引起身體內免疫T細胞的異常作用,導致免疫異常反應,誤將自己體內的細胞當成外來的入侵物,產生抗體來對抗,而誘發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但是需非常大量食用,才有可能發生。而過去的研究是猴子每餐40%的份量來源為苜蓿芽,連續七個月食用,才造成自體免疫疾病。

日本最近的研究發現,全身性紅斑狼瘡(SLE)患者,若維他命C攝取不足或缺乏高纖維飲食,則其病情較易復發,這可能與維他命C之抗氧化作用相關。此外,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並不適合食用苜蓿芽之食物。

   

鄭醫師補充:

紅斑性狼瘡患者食用苜蓿芽可能導致病發的相關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15561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890899

除維他命C外,紅斑性狼瘡患者關於營養補充可以參閱原文資料,其中提到牛磺酸、Omega 3和6脂肪酸、維他命D、E、A、B群,纖維、大豆異黃酮以及相關的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等等,都十分重要,建議可以考慮補充,參考原文資料:

http://www.scielo.br/scielo.php?pid=S0482-50042012000300009&script=sci_arttext&tlng=en

這些營養補充是否足夠,功能醫學都能提供相關檢測來作客觀且直接的監控。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之鑰》常喝酒的人吃魚油有助減緩神經傷害

 

魚油富含Omega-3脂肪酸,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常喝酒的人吃點魚油,或許可以保護大腦、減緩酒精對神經所造成的傷害,並降低酒精性失智症風險。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 SONE)。

許多人體臨床研究發現,長期喝酒、大量飲酒會造成腦部受損,還會增加失智症發生機率。這項研究則發現,當腦細胞接觸高濃度酒精,魚油成份可幫助減少細胞發炎反應,腦神經細胞就比較不會死亡。

美國羅耀拉大學史崔奇醫學院、肯塔基大學與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及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研究團隊以成年老鼠腦細胞做研究,研究人員先讓腦細胞接觸高濃度酒精數天,酒精濃度為酒駕標準四倍之多,此時老鼠腦細胞就會與慢性酒癮者腦細胞狀況一樣,研究人員發現,同樣是接觸高濃度酒精,當腦細胞有魚油Omega-3脂肪酸保護,神經發炎情況、大腦神經元死亡比率就會減少九成之多。

研究人員解釋,過去有研究顯示,適量社交性飲酒或可減少失智症風險,並減緩老年認知功能受損情況,所謂適量飲酒是指男性一天酒精攝取量不超過兩份,女性不超過一份。不過如果喝太多的酒,反而會引起神經發炎反應,並造成細胞死亡。這次研究發現,魚油也許可以保護喝酒者大腦較不受傷害。

研究人員也提醒,常喝酒的人千萬不要以為只要吃幾顆魚油膠囊就能減少酒精傷害,然後就有繼續喝酒的本錢。想要保護大腦,避免酒精持續對大腦造成損害,最好方法還是戒酒或少喝一點。

 

鄭醫師補充:

 每一個細胞的細胞膜都要Omega-3脂肪酸才能構成,充足的Omega-3可以保護大腦免於久經的傷害,減少神經發炎以及腦細胞的死亡,建議是杯中物的人平時務必多補充魚油(最好是有獨立檢驗室純度認證,無汙染的相關產品),減少大腦以及神經的傷害。

參考文獻:

Nuzhath Tajuddin, Kwan-Hoon Moon, S. Alex Marshall, Kimberly Nixon, Edward J. Neafsey, Hee-Yong Kim, Michael A. Collins. Neuroinflammat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Adult Rat Brain from Binge Ethanol Exposure: Abrogation by Docosahexaenoic Acid. PLoS ONE, 2014; 9 (7): e101223 DOI: 10.1371/journal.pone.010122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