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藥癮?多是心理因素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7/12 04:11



圖.文/李柏賢



「醫師,我可能得憂鬱症了,晚上都睡不著,心情很差。」醫師先釐清一些症狀,開了處方給他,然後詢問患者:「有沒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患者接著問:「這些藥吃了後,會不會上癮?」



首先要釐清的是,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的生病時間常以「週」或「月」計算,所謂的「好了」(即完全緩解,full remission)是指脫離症狀至少兩個月。



如果憂鬱症或相關精神疾病患者不吃藥時,症狀又出現了,如精神不佳、睡不著、吃不下時,患者只好再吃藥。此時就會感覺生活好像被藥物控制,這時就會有人問醫師:「我是不是藥物上癮了?」其實這當中有一個重點就是,如果用今天的精神已經「好了」,所以就不用吃藥的角度來看精神疾患,那麼「上癮」的錯覺就會不斷上演,因為患者和家屬認為的「好了」只是短暫地改善症狀,而不是痊癒。



許多人害怕吃安眠藥,理由是安眠藥太有效了,一旦不吃藥就睡不著,結果有效的安眠藥反而變成擔心的來源。但其實真正的問題不應該是「上癮」,反而是沒有真正解決失眠的問題,應該要調整面對失眠的態度,進一步了解安眠藥只是暫時的處理,就好比胃潰瘍沒治好,不吃胃藥就會胃痛;但絕對不是胃藥上癮,而是胃潰瘍沒治好。



事實上,失眠可能來自許許多多很難釐清、徹底解決的問題,因為太難釐清了,結果失眠的問題被放在一旁,轉而關注比較容易討論的「吃這個藥會不會上癮?」



上癮是一個值得關心的話題,但是關心絕對不要只停留在這個藥物會不會上癮,而是要進一步了解服用這個藥物的效果多大?它的限制在哪裡?哪些是吃藥沒有辦法解決的。



若能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擺脫對藥物的誤解,藥就變成了有用的工具,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發揮作用,協助我們面對生活中的難題(譬如失眠)。


 



所有的精神科門診,如果以患者或者是看病的人,這個問題的出現率應該是前幾名:「這個藥物服用會不會上癮?」大部分的開藥醫師都不太能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從候診間的慢性精神科患者人數居高不下,就已經暗示了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


這也不禁讓我想到之前曾和一位醫學中心的資深主治醫師跟我的對話:「當初選錯科了,現在醫院管理階層最喜歡的科之一就是精神科,因為精神科的患者大部分來說得長期就診,以醫院來說,這是永續經營的典範。」


到底精神科藥物服用在控制什麼?我在門診及演講時,常會劃三個格子作說明,精神科看診的重點就是中間的症狀收集,根據症狀給精神科藥物來控制或者緩解症狀, 至於症狀的根源從何而來,患者或看診的人並未像內外科醫師一般做過客觀的身體檢測,即便是一般最常被告知的自律神經失調也是症狀,因為沒有人會無緣無故讓自律神經失調,除非是身體功能失衡或遭受莫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排解,否則自律神經會照本操課,不會無故叛變。


因此我們要問,若一開始沒有把導致身心症狀產生的原因找出來,只以藥物控制症狀,一旦藥物停下來,症狀還是會出現。至於藥物服用一段時間以後,大腦原本自己的神經傳導物質運作的規律性會被精神科藥物改變,這樣的改變無法在藥物暫停馬上回復到之前自然運作的狀態,因此往往會因為精神科藥物停用或突然減量而引發明顯的戒斷不適,當事人往往以為自己的「精神疾病」還未痊癒,擔心而繼續服藥,最後往往陷於「精神疾病尚未痊癒」還是「精神科藥物成癮」的困惑。


當我們談到憂鬱症時,大部分的醫師都會強調憂鬱症有病程,因此一定要服藥到一段時間後,才能把藥物慢慢停下來,過去我在部落格也曾對此提出討論,提醒大家:憂鬱的確有其病程,但大部分的患者可不藥而癒,況且抗憂鬱劑的副作用,絕少有醫師開藥時會先說明與提醒,有興趣瞭解的人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9&prev=443&next=171&l=f&fid=27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650&prev=2833&l=f&fid=27


事實上,在開藥之初,原因就沒有被查清楚,因此當開藥的醫師解釋精神疾病還未好,也只能姑且聽之而繼續服藥,然而事實真的如此?精神症狀的源頭真的無法被瞭解嗎?建議大家可以參考功能性醫學的觀念及作法,稍做比較,大家就不難瞭解,身體功能失衡,的確會波及神經系統而產生運作的失調,透過相關的檢測,瞭解身體功能失衡的原因直接做處理,往往在六到八週的時間可以恢復,有興趣進一步瞭解的人不妨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729&prev=13962&next=13481&l=f&fid=41


至於心理巨大壓力或者困惑所造成的衝擊,往往是短暫的,大部分的人在短時間應可恢復,絕大部分並不需靠藥來控制,不過也有些人,因為之前以存在一些身體功能失衡的狀況而不自知,最後再加上壓垮駱駝的最後幾根稻草的心理壓力事件導致精神症狀,除了應用有效的心靈處理技術或者生活改善技術以外,也最好藉由功能性醫學來一併協助處理比較妥當。



鄭重提醒:


已經在服用藥物的人,最好不要擅自自行減藥或者停藥,因大腦經過一段時間的精神科藥物作用,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已非自然的平衡,若是突然把藥減量太多或者停藥,容易引發戒斷的不適,這不一定是病情復發,但因為非常不舒服,因此當事人往往以為自己病沒好,更認定自己是無法痊癒的慢性病患。


建議大家,藥物減量,務必在有經驗的的專業人員建議及監督下,按梯度慢慢減量,不同藥物,會因為當事人的服用時間及狀況而有所不同,減藥的量及速度也不盡相同。由精神科教授撰寫的「為藥瘋狂」一書的第七及第八章,也提到相關的藥物減量原則,大家可以參考,但實際的藥物減量,仍須和專業人員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