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體外症候群靜不下來 原是藥物的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年約四十歲婦人,因為吃壞東西,一直嘔吐不已,因而到醫院掛急診,結果在打了一針止吐針之後,出現一直無法靜下來的情形;原來是止吐針引起副作用,這名婦人出現錐體外症候群,所幸經由緩解症狀藥物,才改善不適。

 坐不住+巴金森氏症症狀

 北醫藥劑部藥師蔡宜珊表示,錐體外症候群通常是以住院病人居多,而且多因抗精神藥物所導致,有些止吐藥也會有此副作用;病人會有靜不下來的症狀,坐不住,一直想走動,或是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如講話速度變緩慢或靜止時會顫抖,身體或四肢肌肉會攣縮

 緩解症狀藥物可改善

 對於因為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症候群,該如何改善?蔡宜珊藥師指出,除了可經由降低用藥劑量來改善之外,也可以開給緩解症狀的藥物來改善;如果有無法靜坐,則是可以開給苯二氮平類用藥或是乙型交感神經接受體阻斷劑,若是有巴金森氏症症狀和肌張力異常,則可以服用抗乙醯膽鹼藥物來改善症狀。

 用藥後出現異常速就醫

 蔡宜珊藥師並提醒,由於憂鬱症、躁鬱症等抗精神用藥是作用在腦中傳導物質,所以都有可能產生錐體外症候群,若是在用藥治療後出現靜不下來,或是有急性肌張力異常等現象,應盡速回診,由醫師評估是否為藥物所引起

鄭醫師補充:

所謂的錐體外症候群,包含三部分:1.靜坐不能2.類巴金森症3.肌肉張力異常。精神科用藥,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主要的副作用發生來源,抗憂鬱劑在某些患者病人身上也可能看到,一班門診則是止吐藥,尤其是針劑更容易引發。

解決方式,不外乎減少藥物劑量甚至改藥或者不吃。無法避免者,開立抗副作用藥物來處理,然而抗副作用藥物本身也有相關副作用,對某些敏感體質的患者尤為明顯。長期服藥的患者比較能感同身受。

透過有系統的評估以及降低藥物使用劑量,配合相關根本改善療法,才是處理錐體外症候群的根本解決之道。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