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法國最新研究顯示:所有的抗憂鬱劑都可能前在肝臟損害風險,即使在建議劑量下服用,而且某些族群更容易產生傷害。
研究人員Gabriel Perlemuter提醒:研究科學文獻上,抗憂鬱劑導致傷肝的風險顯然被低估。
某些個案來說,肝臟造成的損傷甚至是不可逆的而且目前尚無任何預防機制可以阻止這類風險。這篇研究在2013年12月20日發表於美國精神病期刊。
肝臟損傷無法預測
研究人員回顧158篇因為服用抗憂鬱劑導致肝損上的臨床報告,包含88篇個案報告,38篇原始文章以及32篇回顧性文章。他們估算出約有0.5-3%的患者接受治療,會出現沒有症狀但肝指數輕微上升的狀況。
大部分的案例都是不明原因且無法預測,且與藥物使用劑量無關,而這些肝損傷出現時間大概是在服用藥物後的幾天到六個月左右的時間出現。
風險比較高的像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三環抗憂鬱劑、 nefazodone, bupropion, duloxetine, 以及 agomelatine等等藥物。風險比較低的大概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類的藥物。但SSRI某些藥物也有臨床報告,導致危及生命的肝損傷案例出現。儘管沒有報告顯是這樣的肝損傷與藥物使用劑量呈現相關性,但是研究人員提醒萬一藥服用,建議還是從最低劑量開始使用為宜。
研究人還提醒,這類風險尤其容易出現在年長的服用患者,尤其是和其他藥物併用,風險更高。
目前只能建議服用抗憂鬱劑時,最好透過抽血來監控肝功能指數是否升高。一旦發現有肝指數升高甚至出現黃疸現象,應該立即停止治療,尤其是評估肝臟狀況危急時。
提醒大家,若能先透過營養補充、生活型態的調整配合運動就能改善憂鬱,這類風險根本不存在。有興趣了解相關作法的人可以參考拙著: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
參考文獻:
http://ajp.psychiatryonline.org/article.aspx?articleID=1795083
Antidepressant-Induced Liver Injury: A Review for Clinici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