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朗阿兵哥 腦長瘤變孤僻


原以為罹憂鬱症 手術後恢復本性


 2009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



【許佳惠╱台北報導】一名年輕的阿兵哥,原個性活潑,近來卻變得孤僻,曾就醫服用抗憂鬱藥物,病況卻未獲改善,經轉往他院檢查,才在他的腦部發現兩顆腫瘤,在除去腫瘤後,他的個性也回復開朗。醫師提醒,民眾若有個性突然大變現象,應留心罹患腦瘤的可能性。



服藥病情沒改善


國軍桃園總醫院精神科醫師潘英傑已將此病例發表在《台灣家庭醫學雜誌》。該病例是名二十歲的阿兵哥,沒有精神病史,入伍後一年,卻從開朗變得不愛理人,就醫初期被診斷為憂鬱症,但服用抗憂鬱藥後,病情沒有好轉,才被家人帶來就醫。



個性突變要留意


經腦部電腦斷層檢查,醫師發現該名阿兵哥,腦內長了兩顆腫瘤,才會導致他性情大變,在安排化療、放療與電子刀手術後,再於術後進行追蹤,他腦內的兩顆腫瘤已消失,個性也再度恢復開朗。
台北榮民總醫院周邊神經科主任蔡清標表示,腦瘤若長在腦內的松果體或顳葉處,也會致使憂鬱等現象,他提醒民眾若有個性突然大變情形,且服抗精神病藥物未改善,應留心罹患腦瘤的可能性,並盡速就醫進行腦部等檢查。



許多人覺察到自己出現憂鬱的症狀時,往往會上網找資料,而首先往往會接觸到就是憂鬱症篩檢,憂鬱症篩檢是一些現象的描述,當作篩檢的人可以自行統計得分,嚴重的人,在憂鬱症篩檢的建議中,往往會建議最好儘快就醫治療,而一般精神科看診就是症狀導向,儘管教科書上清清楚楚地寫明:應該先排除是否有器質性因素所引發,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看診時間不足以及看診醫師的慣性,往往就是直接貼上憂鬱症的診斷,直接開藥,之前在國內也曾有一名年輕的患者,出現明顯憂鬱的症狀,到院後很快被診斷有憂鬱症而直接服藥治療,然而因為藥物完全無改善的狀況下,轉由其他的醫師診治,依據標準的評估程序,也就是先由身體檢查來著手,結果發現是腦瘤引發。後經神經外科以手術切除腦瘤,原本憂鬱症狀完全解除。


幸好這位患者經過完整的身體檢查找出原因,不然如果單一藥物治療不佳,有些醫師就會加更多藥物來控制治療,藥物如果還是無法改善,接下來還可能建議做電擊治療,電擊治療是藥物治療都無效後,精神科治療接下來的治療方式,不管是重度憂鬱症或者精神分裂症,只要是被認為是難治型的精神疾病(藥物反應不好),電療都可以被醫師建議來使用。事實上,國內也曾有類似的醫療糾紛,也就是被懷疑為難治型的精神病患者,最後被施與電擊治療,結果最後因為沒有發現的腦瘤,經過電擊導致腦壓升高,直接身亡的個案。


因此,開始出現憂鬱症狀,第一步絕非是急著做憂鬱症篩檢問卷,而是找信賴的醫師安排做完整的身體檢查,找出可能導致憂鬱症的身體因素,這對於不明原因導致憂鬱的人更是重要。許多醫師對這些不明原因產生憂鬱症狀的人都會推說是體質因素引發,如果詢問醫師到底是何種體質,往往會得到這樣的答案:憂鬱體質。憂鬱體質代表找不到原因,在醫師的認定中,因為找不到原因,因此只能做症狀控制,必須一直服藥,甚至是終生服藥,這也是一般精神科門診人數一直持續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體質的因素中,除了一般的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之外,若不藉由功能性醫學的角度來協助,例如營養缺乏、賀爾蒙失衡、腸道問題、慢性發炎、毒素汙染、細胞能量代謝等等問題來看是否有問題,接下來直接針對根源來改善。對許多有憂鬱症困擾的人,即便在一般的醫療院所檢查,往往也找不出原因,就是因為精神症狀的產生,往往是身體功能失衡所引發。一般身體檢查也難以查出真正的原因。


當然心理壓力難以排除也是重要的導因之一,然而那往往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幾根稻草。對找不到心理原因的人而言,功能性醫學的評估尤為重要。相關內容,大家不妨多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內容,作者希曼醫師自己也不諱言自己曾被診斷有憂鬱症,然而他完全不靠藥物,而是靠功能性醫學的協助,找出憂鬱的真正根源,直接針對根源來改善,在六到八週就左右的時間就能明顯改善以及完全治癒,這就是最好的寫照與縮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