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吃2次魚降憂鬱風險 男性嘸效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保持愉快的秘密可能就藏在鮪魚三明治、鱈魚和炸魚薯條裡。最新研究顯示,吃魚能夠趕走憂鬱,可惜只對女性有用。

 

研究人員發現,女性每周至少吃兩次海鮮,能降低憂鬱風險達25%。不過恐 無助男性遠離憂鬱。研究人員推測,大量Omega-3脂肪酸可能會和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及黃體激素結合,讓腦部維持正常運作。研究刊登在「美國流行病學期 刊」(AmericanJournalofEpidemiology)。

 

澳洲塔斯馬尼亞孟席斯研究院研究團隊追蹤超過1400名年齡介於26至36歲的男性和女性,時間長達5年。這些受試者將每日飲食內容記錄下來,包括魚類、蝦和貽貝等多種海鮮,研究人員同時追蹤他們的心理健康。

 

儘管將抽菸、體重、運動、飲酒、教育及就業情況等生活因素列入考量後,研究人員仍發現吃魚和憂鬱發生率有強烈關聯。研究表示:「相較於每周吃魚不到兩次的女性,每周至少攝取兩次者,憂鬱風險降低25%。」

 

 

 

鄭醫師補充:

這是年輕人的研究,提醒大家,對於魚類中Omega-3脂肪酸的補充,不管是男女,大人小孩還是要定期補充,因為目前大家日常生活的用油比較缺乏Omega-3脂肪酸的來源,大部分以Omega-6為主。3和6兩者比例失衡,容易導致身體發炎,長期的身體發炎,不僅影響心血管系統的健康,同時也會增加憂鬱症的風險。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參考拙著:除了開藥單,我還能作什麼?

參考文獻:

  • Kylie J. Smith,
  • Kristy Sanderson,
  • Sarah A. McNaughton,
  • Seana L. Gall,
  • Terry Dwyer,
  • and Alison J. Venn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Fish Consumption and Depression in Young Adults Am. J. Epidemiol. (2014) 179 (10): 1228-1235 first published online April 15, 2014 doi:10.1093/aje/kwu050

http://aje.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79/10/1228.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罹自閉症肇因 遺傳與環境相當

 

(法新社華盛頓4日電) 瑞典大型研究顯示,評估罹患自閉症的原因,基因跟環境因素同樣重要。

根據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發現,經由遺傳罹患這種神經發育疾病的機率約為50%,遠低於先前研究認為的80到90%,致病可能性跟環境因素相當,這點讓他們感到意外。

研究人員是根據1982年到2006年對200多萬名瑞典人的研究資料得出這項結果,在了解自閉症是由基因或環境造成上,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研究。全球每100名兒童約有1人患自閉症,美國每68名兒童就有1人患病。

紐約西奈山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at Mount Sinai)西維爾自閉症中心(Seaver AutismCenter)的研究報告執筆人瑞欽柏格(AviReichenberg)說:「研究結果讓我們感到意外,我們沒有預期到環境因素對自閉症的重要性這麼強烈。」

研究報告未指出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但表示,大體上來說,可能包括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妊娠併發症、母體感染或懷孕之前與期間服用的藥物。(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鄭醫師補充:

人類的基因改變,學理上來說,基本上一萬年才會有些明顯的變化,然而這幾年自閉症的罹患率節節上升,為一能解釋的便是環境的污染與變化。

環境因素建議大家不妨從功能醫學的觀點來出發,例如飲食、營養、毒素、能量代謝、腸道以及過敏等等問題,都可能是讓自閉症患者狀況改善或者症狀加劇的關鍵因素。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相關檢測可以明白指出當事人的身體功能缺陷,針對根源來直接作根本的處理與改善。

原文報導連結參閱:

http://uk.reuters.com/article/2014/05/03/us-health-autism-idUKKBN0DJ0H020140503

參考文獻:

Sandin S, Lichtenstein P, Kuja-Halkola R, Larsson H, Hultman CM, Reichenberg A. The Familial Risk of Autism. JAMA. 2014;311(17):1770-1777. doi:10.1001/jama.2014.4144.

https://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86610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妻愛吵架 研究:血糖過低所致

 

中國時報【綜合外電】

意見相左乃人之常情,但對於需要成日相處,天天見面的親密愛人,特別是一生的伴侶,吵起架來可就相當傷感情。但該如何避免爭吵,除了相互退讓、包容之外,根據新的研究顯示,維持一定程度的血糖水平,可能有助於讓人不那麼易怒,間接減少吵架的機會。此項研究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所主導。

研究的主要作者,同時也是該校的心理研究專員-布拉德•布什曼(Brad Bushman)說,憤怒是種多數人都無法好好控制的一種情感,因此,減少生氣的可能,就可以減低消磨彼此感情的機會。

在這項為期3週的研究中,團隊找來了107對已婚夫婦,發給每個人一個巫毒娃娃(voodoo doll ),其代表的是彼此的配偶,並要求他們在對伴侶感到生氣的時候插一根針在娃娃身上,憤怒程度越高,針數越多。同時,每天測量他們的血糖水平值。

結果發現,那些血糖水平值較低的參與者,代表他們配偶的巫毒娃娃身上,通常有較多的針。布拉德•布什曼解釋,一般來說,人類大腦的重量雖然僅占了人體體重的2%,但是卻消耗了攝取熱量的20%,假設一天吃進2000大卡,在正常的情況下,光是大腦的運作會用掉400大卡左右,而這也代表了「吃」和「情感」之間,是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

因此,研究人員建議,當夫妻或伴侶要討論一些棘手或是較敏感的問題時,雙方可以事先吃塊糖果,或許是個不錯的方法。但就長遠來看,要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還是從天然的水果、蔬菜下手會較理想。

 

 

鄭醫師補充:

低血糖或者血糖值不穩,會影響情緒甚至是精神狀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情緒與脾氣的不穩定,與身體功能穩定狀況有直接相關。維持身體功能的穩定,有助於穩定配偶關係。

參考文獻:

  • Brad J. Bushman,
  • C. Nathan DeWall,
  • Richard S. Pond, Jr.,
  • and Michael D. Hanus

Low glucose relates to greater aggression in married couples PNAS 2014 ;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pril 14, 2014, doi:10.1073/pnas.1400619111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4/04/09/140061911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特定激素控制黃體素分泌 增排卵率

 

月經周期是由大腦荷爾蒙控制,壓力過大、飲食不正常、或生活不規律,都有可能導致荷爾蒙分泌異常,引起經期失常,甚至不孕,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研究發現,藉由kisspeptin激素控制女性荷爾蒙分泌可增加排卵機率,未來用於人工生殖不但效率更好,治療成本也能降低。

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但研究團隊推測,部分女性可能因為壓力過大,影響大腦下視丘功能,導致經期不正常,甚至停止排卵,兩項重要關鍵就是黃體素與kisspeptin,黃體素會調整女性身體進入排卵期,刺激子宮適合受精卵著床,另一方面,黃體素分泌不足,最嚴重可能引起停止排卵導致不孕。

研究人員想知道kisspeptin作用,測試5個受測者,年齡在24至31歲之間,6個小時內給予不同濃度kisspeptin,再藉由血液測試確認黃體素濃度,發現kisspeptin劑量越高,會刺激黃體素分泌,增加血液的含有量,藉此能夠確認,給予適量kisspeptin,可讓身體在短期內成為易受孕環境。

研究學者Channa Jayasena博士認為,雖然這是個小型實驗,卻有很大效益,如果確認kisspeptin能夠協助不孕症治療,將會有新人工生殖方式,不但更具有吸引力,所需成本更低,可以取代現行主流試管嬰兒,實驗將朝向更大規模進行,希望能確實開發出新方法,提高人工生殖受孕率。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提到的黃體素,應該是黃體刺激素luteinising hormone,簡稱LH。報導中提到的特定激素kisspeptin可以幫助黃體刺激素在腦中的釋放,幫助身體進入排卵期的環境。若能真正應用於臨床,對於不孕症的治療是一大進展。

參考文獻:

Channa N. Jayasena, Ali Abbara, Johannes D. Veldhuis, Alexander N. Comninos, Risheka Ratnasabapathy, Akila De Silva, Gurjinder M.K. Nijher, Zainab Ganiyu-Dada, Amrish Mehta, Catriona Todd, Mohammad A Ghatei, Stephen R Bloom, and Waljit S Dhillo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0 0:0  

DOI: http://dx.doi.org/10.1210/jc.2013-1569

http://press.endocrine.org/doi/abs/10.1210/jc.2013-156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也沒用?! 久坐恐增心臟病風險

中國時報【綜合外電】

過去曾有不少研究報告指出,久坐不動是一項相當不利於健康的習慣,如:肥胖、代謝症候群,甚至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生機率都會因久坐而提升。但你知道嗎?根據新的研究顯示,運動將無助於「平衡」久坐帶來的壞處。所以,想要健康,不但得動,還得戒掉久坐的壞習慣。此項研究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之上。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卓越婦女健康中心主任-安德烈•拉克魯瓦(Andrea LaCroix)博士說,目前已知,相關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臟病發作、因癌症或心臟疾病而過世,其實都與久坐有一定程度的關連性,且無論你的運動量多大,對於久坐之於身體的損害都沒有助益。

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依舊無法解釋久坐何以會造成上述的相關病症,推測可能與長時間久坐,將導致肌肉燃燒脂肪的量減低、血液流動緩慢,而這些現象都會提升罹患心臟疾病與高血壓的風險。

有趣的是,許多人都認為坐著不動食慾就會減低,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in Amherst)能量代謝實驗室-巴里•布勞恩(Barry Braun)主任說,在他過去所領導的實驗裡,團隊要求參與者在一天中維持坐著的姿勢占大多數的時間,另一天則是站著,如此交替多日。結果顯示,多數時間都坐著並不會減低人們的食慾,或是因此而減少熱量的攝取。

當然,這些實驗的結果並不是要民眾把久坐這件事妖魔化,理想的方法是要將久坐的時間「截斷」,一般建議至少每30分鐘就站起來走動一下。至於該如何落實,杰奎琳•克爾(Jacqueline Kerr)博士建議,民眾在家看電視時,可以把廣告視為起身的一種訊號;在辦公室工作時,可以使用較小的杯子,增加起身沖泡飲品或倒水的機會。

 

 

鄭醫師補充:

久坐實為健康大忌。因此,關於這方面的保健之道可以簡化為:能走就不要站,能站就不要坐。一般懶人的生活型態則為能躺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站。前者是能動儘量動,後者則是相反。

參考文獻:

Sedentary Behavior and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

Seguin, Rebecca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Volume 46 , Issue 2 , 122 - 135

http://www.ajpmonline.org/article/S0749-3797(13)00594-1/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更年期婦女降膽固醇 維生素D+鈣

多到戶外吸收太陽光線照射,是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的主要方式,它不但是幫助人體吸收鈣、進而鞏固骨質密度的重要幫手,甚至對於進入更年期身體機能衰退的婦女同胞,最新研究指出,補充維生素D有助於清血脂、降低體內壞膽固醇含量,間接減少心臟疾病的發生。


Q:膽固醇是什麼?

提到膽固醇,一般人大多接收到的資訊都是關於壞膽固醇(LDL),因此容易誤以為膽固醇就是個壞東西。事實上,人體是需要膽固醇的,取決於他的好壞。膽固醇可分為兩大類,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HDL 為優良膽固醇,可以幫助清除動脈裡的血凝塊,像是血管中的清道夫,一般人的正常值是35~40 mg/dL以上,每升高1mg / dl,可降低女性3%、男性2%的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相比之下,LDL是讓動脈硬化、血管堵塞的元兇,造成心臟疾病與中風的發生,正常值約130至 160 mg/dL,每降低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一般人的理想值約130 mg/dL以下,心血管及病患者最好在100 mg/dL以下。

更年期婦女更須補鈣+維生素D

今年3月發表於北美更年期協會出版的「更年期期刊」的研究報告中,針對鈣質與維生素D補充,對於更年期女性膽固醇的影響有了新的發現。參與實驗的600名女性必須接受1000毫克的鈣與400IU的維生素D3補充品,另外一組對照組則服用安慰劑,比較兩者健康情況差別。

研究人員分別測量每個人體內的維生素D以及膽固醇含量,接著比對服用補充劑與安慰劑的差別,結果發現攝取鈣與維生素D者,體內維生素D含量約為60 ng/mL,符合成年人標準,比美國建議的最低標準30 ng/mL高出兩倍;此外,壞膽固醇(LDL)的含量也明顯較低,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同樣也降低。

根據研究結果分析顯示,補充鈣與維生素D而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對更年期婦女來說更有明顯幫助,除此之外,生活習慣也有所影響,沒有吸菸與喝較少酒的人,自然也會有較低的壞膽固醇含量。

 

 

鄭醫師補充:

對更年期婦女來說,鈣質與D3補充,不僅有助於減少骨質疏鬆的風險,更能幫助膽固醇的控制,一舉數得。要知道自己體內的鈣質或者維生素D是否濃度充足可透過檢測來了解。

參考文獻:

Peter F. Schnatz, Xuezhi Jiang, Sharon Vila-Wright, Aaron K. Aragaki, Matthew Nudy, David M. O’Sullivan, Rebecca Jackson, Erin LeBlanc, Jennifer G. Robinson, James M. Shikany, Catherine R. Womack, Lisa W. Martin, Marian L. Neuhouser, Mara Z. Vitolins, Yiqing Song, Stephen Kritchevsky, JoAnn E. Manson. Calcium/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and cholesterol profiles in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calcium/vitamin D randomized trial. Menopause, 2014; 1 DOI: 10.1097/GME.000000000000018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研究-服用西瓜萃取物 肥胖者血壓下降了

中國時報【簡恒宇╱綜合報導】

西瓜不僅是消暑盛品,還可能幫助過胖的人降低血壓。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費古洛研究發現,肥胖者服用西瓜萃取物能夠降低血壓,並可大幅減少心臟病發的風險,就算處在寒冷環境,也能維持此一效果。

該研究對13名中年肥胖且高血壓患者進行為期12周的觀察,受試者先把手泡在冷水中,藉以模擬處於寒冷狀態,研究人員同時檢測血壓變化。由於處於寒冷狀態時,身體為了保持溫暖,血壓會升高,心臟負荷的壓力也會增加。

受試者之後被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每天服用西瓜萃取物,即4公克的左旋瓜氨酸和2公克的左旋精氨酸,另一組則服用安慰劑。6周後,兩組人士對調。結果顯示,服用西瓜萃取物能降低血壓,也減輕心臟負荷的壓力,在寒冷環境下,也有相同效果。

費古洛說,「服用西瓜萃取物後,主動脈和心臟承受的壓力下降」,並稱「這代表心臟較不會過度負荷,就算處於感受壓力的環境,例如寒冷狀態下,心臟仍能輕鬆地跳動」。

全美有些保健食品商店售有左旋瓜氨酸和左旋精氨酸補充品,但研究人員表示,服用的劑量必須夠高,才能達到降低血壓的功效。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高血壓期刊》。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西瓜萃取物,主要是兩種胺基酸般含左旋瓜胺酸與左旋精胺酸。劑量分別是4公克與2公克,因此這是高劑量的用法。精胺酸本身即能幫助血管擴張,幫助血壓下降。瓜胺酸也能轉換為精胺酸,幫助血壓調控,因此,主要作用仍以精胺酸為主軸。

 

參考文獻:

Am J Hypertens. 2010 Jan;23(1):12-6. doi: 10.1038/ajh.2009.195. Epub 2009 Oct 22.

Oral L-citrulline supplementation attenuates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to cold pressor test in young men.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85129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常做瑜伽 讓分娩更容易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孕婦應該適時做瑜伽!英國的研究顯示,練習瑜伽可以減緩分娩焦慮達3分之1。專家指出,瑜伽課程包含放鬆技巧、強健身體及減緩疼痛的運動,有助女性紓解壓力,讓她們心情平靜,並降低分娩帶來的疼痛。研究員說,瑜伽的效益顯著,建議政府提供免費的瑜伽課程。

瑜伽是許多婦女所喜愛的運動之一,許多名人,包括好萊塢女星葛妮絲派特洛、席艾娜米勒,都有在練習瑜伽。雖然許多醫師及助產士都推薦女性做瑜伽,但過去都沒有實際的科學研究,證實做瑜伽的益處。最近的研究顯示,懷孕期間做瑜伽,可減緩分娩的焦慮達3分之1。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員,針對懷孕22週的孕婦進行研究,將她們分為2組,其中一組持續2個月每週上瑜伽課,另一組則是上產前課程。其中瑜伽課程是針對孕母所設計,課程包含放鬆技巧、強健身體及減緩疼痛的運動。

原本研究人員擔心,重點放在分娩的課程,可能讓實驗對象更緊張,但是研究結果卻發現,上瑜伽課可讓焦慮程度減少3分之1。研究也顯示,比起在家休息放鬆,上瑜伽課更能紓解壓力。許多女性指出,課堂上所教導的技巧,讓她們心情更平靜、使分娩更容易。

領導研究的紐瀚博士說,研究已證實瑜伽有益,且效果很大,能夠幫助為分娩而感到焦慮的女性。贊助此研究的孕母慈善機構Tommy’s亦指出:「我們過去知道瑜伽有益孕母的生理健康,但是新的研究顯示,它也有助於心理健康。」

專精於生殖醫學的艾皮林教授指出,瑜伽可以減緩分娩的疼痛,並且降低緊急剖腹生產的頻率。他建議政府為孕婦提供免費的瑜伽課程。他說:「這是相對便宜的措施,能讓母親及孩子更健康,並且減少長期的醫療花費。」

此研究發表在《憂鬱與焦慮》期刊。

 

 

 

鄭醫師補充:

痛覺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覺,任何可以幫助減壓的療程,必然可以減少當事人對痛覺的敏感度與感受性。

這項研究雖然只有59名研究對象,但分析出來,瑜珈幫助孕婦減少焦慮與壓力,有助於幫助生產的效果其實不差。

參考文獻:

Newham, J. J., Wittkowski, A., Hurley, J., Aplin, J. D. and Westwood, M. (2014), EFFECTS OF ANTENATAL YOGA ON MATERN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press. Anxiety. doi: 10.1002/da.22268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da.22268/abstract

報導原文連結:

http://www.manchester.ac.uk/discover/news/article/?id=1199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麼讓你的孩子智力不落人後?睡眠充足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常讓你的孩子熬夜不睡覺嗎?看到這份來自英國的研究,作為家長的你,可要趕快讓 你的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根據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報告指出,睡眠不足,或是時常熬夜的小孩,學習能力恐將比一般睡眠正常的孩童來得差!

 

小孩要聰明 就得快上床!

 

這份來自發表在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期刊的研究,針對超過1萬1千名7歲以下的孩童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從來沒有規律睡眠習慣的小孩,在閱讀、數理以及空間感等能力,會比同年齡的孩子來的差,尤其是在女孩身上來得更為明顯。

 

對此,研究領導人指出,睡眠不足可能會損害身體本身的節奏感,和大腦學習的能力,所以養成睡眠充足及規律上床的習慣,對於孩童來說非常重要。

 

而英國皇家兒童健康學院(Royal College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博士史考特尤普(Robert Scott-Jupp)也認為,雖然大腦的發展因素十分複雜,當然不能把學習能力的問題全部歸咎在睡眠問題上面,但他也肯定此項研究,無論任何家庭背景的 小孩,得到充足的睡眠對他們的智力發展來說的確是最好的。

 

 

鄭醫師補充:

 

小孩的神經系統在成長過程中,有賴充足的睡眠予以協助,上述研究報導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曾有學者研究指出:「5歲以下幼兒日夜合計,一天需要11個小時的睡眠,然而卻有20%這個年齡的幼兒出現睡眠問題,除了體重之外,還會影響注意力、記憶、行為與學校表現。」

對孩童來說,一天睡多久才夠呢?根據研究,新生兒一天可以睡到18個小時;一歲之前,每天14-18個小時;1-3歲,一天12-15個小時;3-5歲,一天11-13個小時;5-12歲,一天9-11個小時;青春期一天9-10個小時;成人一天7-8個小時,孕婦建議一天至少八個小時。

 

研究引用來源:

 

Time for bed: associations with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7-year-old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 Yvonne Kelly,
  • John Kelly,
  • Amanda Sacker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jech-2012-202024Published Online First: 8 July 2013 doi:10.1136/jech-2012-202024

http://jech.bmj.com/content/early/2013/06/25/jech-2012-202024.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苦說不出 自閉兒易腸胃不適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自閉症兒童發生腸胃不適的機率,較一般兒童高出4倍!美國艾默里大學及馬可斯自閉症研究中心團隊發表於《小兒科》期刊的研究,分析來自「Medline」、「PsychINFO」及「PubMed」等3組國際臨床研究資料庫數據後發現,自閉兒感到各種腸胃不適症狀的比例,是一般兒童的4倍,便秘或腹瀉比例達3倍,感到劇烈腹痛的比例為2倍。

目前尚無法確定自閉兒腸胃道因何較易出問題,及是否與易怒、自殘、防衛性強等人格特質有關,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曾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發表研究指出,部分自閉兒腸道細胞無法正常吸收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消化不良」可能是自閉兒容易腹痛的原因之一。

馬可斯中心兒童營養疾病研究計畫主持人威廉夏普博士表示,自閉兒往往無法確實表達其正飽受腹痛之苦,也使醫師不易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診斷,因此未來小兒科及兒童精神科醫師在治療自閉兒時,有必要建立各種腸胃道疾病的篩檢機制,以利醫師儘速「對症下藥」。

 

 

鄭醫師補充:

以功能醫學角度來看,腸道無法正常消化、獲得身體該有的營養來源,腸道菌叢失衡導致腸道發炎引發大腦發炎或者大腦細胞失衡,皆可以透過相關檢測找出問題根源,難以想像調整腸道狀況也會進一步改善自閉症的症狀表現。不管學理以及臨床上的治療經驗都告訴我們,腸道健康出狀況與一定比例的自閉症患童症狀有直接相關。

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裡面有極其詳細且清楚的論述。

參考文獻:

Virginia Chaidez, Robin L. Hansen, Irva Hertz-Picciotto. 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Developmental Delays or Typic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3; DOI: 10.1007/s10803-013-1973-x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路 助激發創造力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走路可以幫助激發創造力、激發靈感,大約百分之六十的人是在走路的時候想到好點子。

美國史丹佛大學教育系研究所教授丹尼爾‧史奇瓦茲與瑪爾莉‧歐培索博士在「實驗心理學│學習、記憶與認知期刊」發表研究指出,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走路,走路這動作本身似乎可以激發創造力、激發靈感。

研究人員進行一項實驗,實驗包含坐下來、在跑步機上面對牆壁走路、在戶外走路等動作,比較哪些動作可以激發創造力,結果顯示,在室內、室外走路所激發出的創造力是單純坐下來的兩倍之多。

研究人員招募一百七十六名大學生、成年人參與實驗,讓他們接受一些測試,以了解其創造力好壞。然後讓這些人進行坐下、在室內走路、在室外走路等動作,此外這些人也需要交叉進行走路、坐下等動作,接著,他們要再做一次創造力測試。

歐培索博士表示,從研究結果來看,不只在戶外走路可激發潛能,在小房間裡面走跑步機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這項結果讓人很驚訝。

研究人員也發現,走路激發創造力效果會維持一段時間,就算一個人走一段路後短暫坐下,創意還是會繼續源源不絕冒出。

歐培索博士指出,研究分析發現,走路對發散性思維很有幫助,有助激發不同想法,但對於收斂性思維則幫助不大。史奇瓦茲教授表示,未來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是哪些原因造成這種現象,而這項證據證明,身體運動的確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思考能力,當一個人想要激發靈感、創造力,不妨走走路、散散步,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鄭醫師補充:

 

我知道有些大老闆日理萬機,但她最常做的事情之一便是去走路散步。

 

真正的創意不是靠想出來的,而是直覺思考作用的結果。直覺思考必須在邏輯思考(一般人慣用的思考模式)停下來時,才有機會發揮作用。

 

因此,去散步時,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感知系統上,感覺周圍的景物、溫度、聲音以及氣味等等,讓原本的思考慣性停下來,如此創意才能從直覺系統提供源源不絕的創意。我建議真要走路,還是走到室外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來源:

 

Oppezzo, M., & Schwartz, D. L. (2014, April 21). Give Your Ideas Some Leg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Walking on Creative Think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dx.doi.org/10.1037/a0036577

http://www.apa.org/pubs/journals/releases/xlm-a0036577.pdf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服安眠藥隔日有嗜睡風險 民眾勿開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有失眠困擾的民眾,服用安眠藥可要小心謹慎,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含zolpidem成分藥品主要用於治療失眠,因有研究指出,該藥品次日早晨有嗜睡風險,且於女性之排除速率較低,故女性風險高於男性,因此於102年11月15日公告修訂該藥品用法用量,將女性速放劑型之建議起始劑量修訂為5毫克,男性修訂為5或10毫克,每日最高劑量不可超過10毫克。

Zolpidem有風險 民眾小心服用

食藥署說明,我國核准含zolpidem成分藥品之適應症為「失眠症」,該藥品已知具有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如:頭痛、昏昏欲睡、暈眩、記憶障礙、夢遊等)風險。

食藥署再次提醒,醫師處方該藥品必須用最低有效劑量開始治療,服用該藥品次日早晨仍有嗜睡之風險,故使用該藥品治療後,應小心避免從事需警覺性之活動(如:駕車、操作機械…等),以免發生危險。

 

 

鄭醫師補充:

 

目前在門診使用使用史蒂諾斯來助眠的機率很高,一般醫師的建議用量都是從一顆,也就是10毫克開始。之前藥廠宣稱這種藥物使於短效類的安眠藥物,作用時間一般為四小時左右,然而累積越多的使用經驗,就會發現10毫克的劑量已足夠讓某些使用者造成隔天嗜睡的風險。

因此,起始使用安全劑量,必須下修,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提醒。

 提醒大家,失眠只是結果,導致失眠的原因最好經完整的身心評估找出原因,針對原因來做根本處理,才能免於長期的安眠藥物依賴。

 

相關下修藥物安全建議劑量,包含美國以及歐洲的食品藥物管理當局都已經發表相關警語:

 

May 14, 2013, news releas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eb. 14, 2013, statement, FDA; Jan. 10, 2013, news conference with Ellis Unger, M.D., director, Office of Drug Evaluation I, Office of New Drugs,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www.ema.europa.eu/docs/en_GB/document_library/Referrals_document/Zolpidem-containing_medicinal_products/Recommendation_provided_by_Pharmacovigilance_Risk_Assessment_Committee/WC500162553.pdf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靠整形增加自信心 專家:幫助不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現代醫美市場發達,讓許多想讓自己變得更美、更年輕的人躍躍欲試,因為這些愛美人士普遍都認為可以透過整形手術,讓自己變得更加有自信;但根據英國心理學家指出,一些考慮整形手術的人以及已經接受過整形手術的人,但專家們發現經過心理諮詢,這些手術過的人缺乏自信心這個心理問題依然存在。

解決自信心問題才是首要

許多人都認為經由整形手術可改變自信心問題,但專家表示,因為不滿意自己外貌身材而缺乏自信心的人,並不會因為整形成自己想要的面貌就會有自信心,因為缺乏自信心是一個很複雜的心理問題。且研究顯示,缺乏自信心的人縱使接受過整形手術,經過長時間仍還是會有各種心理問題。

而英國美學整形協會也表示,年輕人較容易缺乏自信心。且據統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要進行整形手術。因此,協會也建議,這些年輕人在考慮整形前,應該先嘗試解決自我自信心這個心理問題,而不是透過手術。

 

 

鄭醫師補充:

我曾和不只一位整形醫師討論過,在醫美診所不時會遇到一種客戶,不管如何整總是不滿意,其實他們需要的不是醫美手術,而是心靈重建。

一個人若是缺乏自信,老是渴求別人的肯定來填補自卑的黑洞,那麼不管再怎麼整,結果仍然一樣。

不是說不能整型,而是整型背後的動機到底是什麼?我們可否坦然面對如果說,要靠外在條件來吸引或者維持關係,那麼對方遇到外在條件更好或者自己外貌不再,又如何?

我們為何不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在缺陷在哪?因為相對於整型這件事來說,面對內在的缺陷與傷痛的痛苦更大。

面對自己心裡的缺陷開刀,需要更大的勇氣與耐心和包容,若非生命的勇者恐怕做不到。

關於自信得議題,建議大家不妨透過創造生命的奇蹟這本書去找答案。

祝福大家心美人也美。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歐洲研究-檢測血液銅含量 可能預測阿茲海默症

 

中國時報【楊明暐╱綜合報導】

義大利研究人員利用一種簡單的方法檢測血液中的銅含量,能預知老人是否將罹患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症)。血液中的銅含量高,得病的機率就會增加。

研究人員對141名有輕度認知障礙(MCI)的年長者進行驗血,檢測他們血液中流動的銅含量。MCI是老年人中慣見的一種健忘毛病。研究人員特別留意在血液中循環流動的游離銅多寡,而不是食物「載體蛋白」中所含的銅。

先前的一些研究顯示,高含量的游離銅與細胞受損有關聯,本次研究則顯示,血液中游離銅含量高的人,4年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達50%;含量低的人則MCI演變成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不到20%。

羅馬法泰貝內弗拉泰里醫院研究人員絲奎蒂博士表示,這種簡單的檢測方法,可望發現那些具有進行性認知退化風險的人,他們也許可以採取行動,好比減少特定食物或飲水中的含銅量,降低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英國有82萬人患有失智症,其中大多為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的特點是腦內出現乙型澱粉樣蛋白的徵兆,一般認為,高含量的游離銅可能阻撓腦部將有毒蛋白排出。

絲奎蒂和同事先前的研究即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血液中的銅含量,要比同年齡正常人的含量高。而血液中的銅含量,也可用來預測阿茲海默患者在記憶和認知的衰退程度。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游離銅含量,不是一般醫院檢驗室的測法,血液游離銅含量高,可能會阻止腦部有毒蛋白排出,大腦功能退化的功能醫學檢測,一般都只把焦點放在重金屬上,殊不知,特定微量元素過高,也可能是預測當事人是否罹患失智症的重要指標。銅含量檢出若是過高,可以透過敖合療法來幫助排出,協助改善。

參考原文報導:http://www.alzheimersresearchuk.org/news-detail/11026/Copper-in-blood-linked-to-early-signs-of-Alzheimers-diseas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每天喝1.5杯咖啡 罹糖尿病風險降11%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喝不喝咖啡,正反面論述的研究從來沒有停過,但近期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提出了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有喝咖啡習慣的人,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將降低一成左右。

喝咖啡 請喝無糖、無奶精

研究根據追蹤十二萬名衛生部員工的飲食習慣所得出,平均每二到四年追蹤一次,共持續二十年,研究發現,受測者在四年間,每天取一杯半的咖啡,其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明顯降低一成。

研究人員稱,咖啡攝取量的改變,似乎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影響罹糖尿病機率。但也提醒民眾,雖然咖啡卻有可能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減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但喝咖啡若有加糖或奶精,對於健康則很可能出現負面影響。

 

 

鄭醫師補充:

上述研究的文獻來源:

Shilpa Bhupathiraju et al. Changes in coffee intake and subsequent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three large cohorts of US men and women. Diabetologia, April 2014 DOI: 10.1007/s00125-014-3235-7

適量喝咖啡,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之前類似研究也發表過:

1.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2-12/esf-mcc120412.php

2.Yamauchi et al. Coffee and Caffeine Ameliorate Hyperglycemia, Fatty Liver, and Inflammatory Adipocytokine Expression in Spontaneously Diabetic KK-Ay Mic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0; 58 (9): 5597 DOI: 10.1021/jf904062c

然而,喝太多咖啡,可能還是不利於血糖控制,因為咖啡因本身會刺激升糖素(glucagon)上升,進一步提高血糖值: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4522730

許多機能飲料會加咖啡因,因為咖啡因本身會刺激升糖素分泌,進而提高血糖濃度:

http://europepmc.org/abstract/MED/723503/reload=0;jsessionid=Jr5yn8I0A6cUmBr0NhEr.2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