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肥胖 常因嬰兒期過度餵哺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小嬰兒肚子餓,父母親總是趕緊泡牛奶餵哺,有些家長為了擔心嬰兒長得過小,常會在嬰兒期過度餵哺。根據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嬰兒時期過度餵哺,容易造成小孩長大後身材過胖,甚至提高罹患疾病風險。


根據英國倫敦兒童健康研究所研究人員辛諾爾表示,「成人身材過胖有20%是由於嬰兒時期過度餵哺造成,」而且研究人員還指出,接受母乳餵食,比起傳統奶瓶餵食更適合孩子的需求,因為嬰兒需靠自己力量吸吮,較不會發生營養過剩的現象,因此以奶瓶餵哺嬰兒時,家長必須更格外謹慎份量是否太多。


研究人員指出,「嬰兒時期營養過剩,5歲到8歲時的體脂肪較一般正常飲食的嬰兒會多出22%到38%,而且比率越高,日後成為肥胖的機率越高。」


辛諾爾表示,「這次研究證實早期營養與成人體內脂肪多寡的關係,這在之前其他研究也證實過,在動物實驗上也獲得同樣結果,」他呼籲為人母親,雖然母乳餵哺仍有待推廣,不過只要嬰兒身體健康,餵牛奶時不必因過度擔心孩子體型太小,反而造成餵食過量,導致營養過剩。


本次研究結果同時刊登在最新一期《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期刊。



最新一期的美國臨床營養期刊刊出最新的研究報導:成年人的身材過胖,與嬰兒時期的過度餵哺有關,根據 研究,有20%的成年人身材過胖主要原因就是源自於此,這多發生在餵食牛奶的人身上,至於哺餵母奶的人,本身接受的母奶是天然營養,且需靠自力吸吮,因此 不會產生營養過剩的問題。而且嬰兒時期營養過剩,到了5-8歲,跟嬰兒時期營養狀況正常的同年紀幼童相比,體脂肪高出22-38%,明顯提高日後成人肥胖 的機率。


我曾觀察過一些吃母奶的寶寶,即使在一歲左右吃得像米其林寶寶,然而到了五到八歲,體重還是恢復到一般的正常體重,沒有體脂肪過量的狀況,因此,建議母親的嬰兒的哺餵選項上,仍是以母乳為優先考量,因為嬰兒時期的營養不注意,甚至會影響他們一輩子的身體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日由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針對乳癌或者大腸癌換的研究發現,如果規律運動能夠減少癌症復發率達50%,同時也能減少癌症症狀,恢復生活功能,日前也有另一篇乳癌研究報告指出,乳癌患者若是減重,能夠大幅降低乳癌復發的風險,原因在於過多脂肪會增加雌激素的濃度,讓乳癌風險居高不下。規律運動可以幫助體重控制,這不須再贅言。

此外,今年三月發表的研究亦提到癌症患者若能規律運動,也能有效減輕憂鬱症狀,增加存活率,尤其是尤其是47到62歲的乳癌患者效果更佳: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30955

引用來源:

Brown JC, Huedo-Medina TB, Pescatello LS, Ryan SM, Pescatello SM, et al. (2012) The Efficacy of Exercise in Reducing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ancer Survivors: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7(1): e30955. doi:10.1371/journal.pone.0030955

不管如何,規律運動會讓癌症患者身心狀態感覺更平穩,也能減少癌症復發,在癌症患者的長期保健上,最好能維持,以利癌症預後狀況提升!



梅約醫學中心相關研究原文摘要請參閱:


http://www.jpsmjournal.com/article/S0885-3924(12)00139-X/abstract


引用來源:



Insights Into the Reluctance of Patients With Late-Stage Cancer to Adopt Exercise as a Means to Reduce Their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ir Function


Andrea L. Cheville, Ann Marie Dose, Jeffrey R. Basford, Lori M. Rhudy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 July 2012 (Vol. 44, Issue 1, Pages 84-94, DOI: 10.1016/j.jpainsymman.2011.08.0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勿讓兒童吃全素 日喝2杯牛奶吃3顆蛋




日前傳出長期吃素導致缺乏維生素B12而貧血休克的案例,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表示,大人吃素若未注意完整營養攝取,容易有健康不佳的情況,而正值 生長發育期的小朋友,不應讓他們跟著大人吃素。小朋友即使有不得已必須吃素的情況,最多也應是奶蛋素,每天至少2杯牛奶、每餐1顆蛋。


吃奶蛋能促腦發展
小朋友若長期吃素,可能會有容易發脾氣、長不高、體重不足的情況。林孟瑜營養師說 明,孩童生長發育需要動物性脂肪,只要控制食入量與烹調法,不要只吃炸雞、燒肉等,一樣可以很健康。若因宗教信仰等因素不得不吃素,每天早晚應各1杯約 250c.c.的牛奶,及每餐1顆蛋,因牛奶中含有長高所必須又好消化吸收的鈣質;雞蛋則有大量維生素B12及卵磷脂,可使腦部發育更好,學習力更強。


勿用調味料掩菜味
小朋友飲食的另一大問題是不吃味道特殊的蔬菜,像胡蘿蔔、青椒等。林孟瑜營養師發現 許多家長會在烹調時,加大量調味料蓋過食材的味道,但無形中就讓孩子吃進過多的鹽、糖。較好的作法是將食物變化成不同形狀或與其他食材一起煮,如胡蘿蔔或 香菇和豬肉包成水餃,或是將胡蘿蔔削成花瓣等。


只要對於營養醫學有概念的醫師,一般在建議客戶作營養補充時,通常會比較保留,因為不瞭解客戶的體質,貿然做出營養補充建議,容易演變成把吃毒當吃補的結果。


過去曾有新聞報導:有一位長得頭好壯壯的小男孩,他的飲食是完全是素食,也不吃蛋奶,主要關鍵是因為這位小朋友是標準的過敏體質,蛋奶及其他海鮮肉類都有過敏,所以他能長得不錯,是先避開過敏原,再求營養兼顧的結果。


由於一般醫療體系,只提供急性過敏的檢測,所以往往不曉得對於過敏體質來說,容易合併有慢性食物過敏 問題,而慢性食物過敏原的排行榜,牛奶及蛋,位居前兩名。過去,我曾在門診看到小朋友身上有明顯的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鼻炎,經詢問,小朋友本身對蛋奶都 有明顯的急性過敏反應,但因為醫師覺得蛋奶很營養,所以不管小朋友是否有過敏體質,還是建議父母餵他吃。其實,牛奶及蛋的營養,還有其他替代來源,建議父 母在讓小朋友接觸這類食物時,請先瞭解小朋友是否有過敏體質再決定是否給他們吃,否則往往會導致愛之適足以害之的遺憾。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打亂生理時鐘 易增加肥胖風險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2年8月30日 下午6:23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雖然燈光這項偉大的發明為人類帶來空前便利,但燈光也打亂了人的生活步調。最新的研究指出,現代人工作與生活都必須仰賴的燈光照明,反而會導致生理時鐘異常,產生代謝與其他疾病等。全球已開發國家肥胖人口突然增加,不只是單純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導致,還有其他因素,其中生理時鐘失常就是值得注意的元兇。


發表於《Bioessays》期刊的報告指出,生理時鐘──包括睡覺、起床的循環及賀爾蒙分泌,都是由人體的分子時鐘(molecular clock)控制,這時鐘每天24小時律動,與地球轉動形成的日夜變化不謀而合。不過,現在卻因為「人工照明」及不定時吃喝、工作與睡覺的習慣,使人類的生理時鐘被打亂。


英國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研究人員懷絲表示:「電燈的出現讓人類與環境的同步律動節奏被打亂。從上世紀開始,人類規律飲食、睡覺與工作的生理時鐘律動便慢慢地式微。由於人類的分子時鐘要設法去適應這樣異常的改變,因此產生代謝與其他健康疾病,提高人類變肥胖的機率。」


研究人員表示,「光」是控制植物、動物及人類配合地球轉動速率的主要因素。稍早的動物實驗也發現,生理時鐘被打亂的老鼠,其肝臟中控制分解脂肪與葡萄糖的基因也出現變化。另一項針對夜班族進行的研究還顯示,夜班族除了較易肥胖外,也容易出現糖尿病,甚至英年早逝。


因此,她認為24小時不打烊的社會文化,讓人類付出生理時鐘被打亂的昂貴代價。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人類生理時鐘被打亂導致的後果與睡眠異常、部分心理疾病都有關連。


鄭醫師補充:


上述這篇研究提醒我們,不要小看生理時鐘的影響,除了過去之前提到的睡眠以及心情的影響,連細胞的能另代謝都會因此產生改變。以直觀來看晚上市身體該進入休息睡眠的時候,如果光刺激擾亂生理時鐘的正常運作,身體會覺得還需要多準備一些存糧因應,因此胰島素代謝異常以及肥胖風險隨之提高。以前我曾接觸一個個案,他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因為工作需要,有半年日夜顛倒,結果血糖從正常值飆到5百多(正常參考值是70-110),所以提醒大家睡眠的時間點也很重要,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生理時鐘,常常顛倒打亂也容易出狀況。


上述研究的原文摘要: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bies.201200067/abstract


引用來源:



Does human evolution in different latitudes influence susceptibility to obesity via the circadian pacemaker?


Migration and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in the modern age of lifestyle-induced circadian desynchrony


Cathy A. Wyse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30 AUG 2012


DOI: 10.1002/bies.20120006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陰雨連綿心情鬱卒 憂鬱患者可光照治療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三十一日電)連日陰雨,正常人都會心情受影響,何況是憂鬱症患者?於是有些病患安排了光照治療。醫師說,每天照一、兩個鐘頭,持續一、兩星期,配合既有藥物及心理治療,就會為心情帶來陽光。



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袁瑋說,光照治療是治療冬季憂鬱症及睡眠失調的好幫手,光線來源是類似電腦螢幕大小的光箱,光照強度約五千到一萬(Lux),治療方法是讓病患在一公尺距離內,沐浴在相當夏天上午的光線下一至二個小時,一個療程大約一到兩星期。



袁瑋說,最近接受光照治療的病患,多為憂鬱症病患,不乏季節性冬日憂鬱症的病人,年輕患者有煩躁、失眠、失去活力的情形,老年患者則老是抱怨這兒痛、哪兒疼,其實這些都是憂鬱症狀,共同的症狀是睡不好,不是爬不起來,就是七早八早就醒來。



光照治療的原理是以不含紫外線、紅外線的高照度光線,刺激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達到生物刺激的效果,北歐國家冬季漫漫長夜,光照治療之有年,常有病患在房間裡一起照光。



光照治療在台灣的知名度不大,但是一到陰雨綿綿的冬天,有需要患者就會多了起來。以振興醫院為例,據袁瑋了解,病約預約等候時間約為一星期。



病患在光照治療後感覺最大的差別就是睡眠變好,袁瑋說,其實在精神科也有用光照治療失眠病人,例如最近就有中風病人因長期臥床,生理時鐘大亂,就在傍晚時照光,重建睡眠節律,效果不錯。



一般而言,光照或者照光治療主要是針對季節性憂鬱的患者最直接療法,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到:


在一些高緯度的國家較常見的季節性憂鬱(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是憂鬱或者躁鬱症的一種表現型。在復發的情感性精神疾病當中,大概有百分之十五有有此表現。在一般人口當中,有百分之一點五左右的盛行率,好發年齡在二十至三十歲之間,常見的臨床表徵包括:社交退縮、悲傷、焦慮、憂鬱、興趣減低、睡眠品質不佳等。憂鬱的程度多介於輕到中度,並且常有不典型的臨床症狀,例如:睡眠延長、胃口增加、體重上升、喜食碳水化合物;並表現出較多的身體症狀。診斷上需要至少兩年的符合時序發作,通常在秋冬季復發,並在隔年的春、夏,達到完全的緩解。狀況的表現如同一般的憂鬱症,治療方面,和一般的憂鬱不同的是:光照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式。通常給予光照的有效照度至少要二千五百燭光以上。保持每天早晨二千五百燭光的光照治療兩個小時,一週之後約有百分之七十的輕鬱症病患和百分之四十的中、重度憂鬱症患者得到症狀的改善。更高強度的光照(如一萬燭光)配合較短的時間(如半個小時)可以得到類似的效果。一旦臨床上光照治療出現了效果,建議持續照射三個月以防止復發,而頻率可以調整為一週五次。


一般人若自己想擁有一些類似光照治療的效果,也可以把家中的燈泡換成全光譜的省電燈泡,檯燈也有全光譜的燈管,現代科學的研究證明全光譜的光線(不論是來自大自然的陽光或人工產生的)會增加氧氣的吸收、降低心跳的速度、增加人體對維他命D的吸收。而另一方面,人們處在自然的陽光下或在全光譜的人造光線下會較處在一般的人工光線下更能放鬆且更不易疲倦。


結論是:在緯度不高的台灣,有季節性憂鬱的機會實在不大,而且真正針對季節性憂鬱的患者,照光時間的頻率與時間都要夠才行,不然就是用超高的燭光數照半個小時才有效。想靠一些光照效果來改善憂鬱的人可以考慮全光譜的燈具,簡單又方便,建議大家不妨採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口臭百害無益? 竟成治病培養皿

作者: 陳珮瑜 | 台灣醒報 – 2012年8月29日 下午2:40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綜合報導】口臭人人怕,但卻是老年癡呆症和帕金森症的救星!科學家發現口臭元凶是名為Solobacterium moorei的細菌,而口臭的牙床卻是培育幹細胞,治療老年癡呆症和阿茲海默症的最佳培養皿。偏偏這種細菌比較喜歡附著在男性口腔,因此有口臭的男人不必再覺得丟臉,反而可以高聲疾呼:「要治癡呆症,來找我吧!」 


英國物理學會的《呼吸研究學報》報導,日本齒科大學研究者永易博士指出,相較於過往以人體骨髓和胎牛血清來製造幹細胞,用牙髓培養方式可獲得更多幹細胞。永易確認,人類牙髓細胞約有60至80%屬於幹細胞,遠比先前學界預估的1%還來得多。


他進一步表示,幹細胞所培養的肝細胞可有效治療肝病,若將它置於硫化氫氣體之中,細胞分裂數量即顯著提升。而硫化氫就是造成口臭的罪魁禍首。


永易的研究團隊每天收集拔牙患者的牙髓細胞,並將這些細胞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注入硫化氫氣體。結果顯示,硫化氫會有效刺激牙髓細胞,其數量和細胞分化程度都有顯著提升。因此永易博士斷定,牙髓是幹細胞的絕佳來源。


除此之外,口臭其實也有助於人們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是否罹患肝病或腎病等等,可見口臭並非百害而無一益;但麻煩的是,口臭不但會使自己在公眾場合備感尷尬,也會造成他人的困擾,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除了吞下薄荷糖和以手摀口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遠離口臭」呢?專家建議,應養成刷牙和刮舌的習慣,喝綠茶也有相同功效;漱口水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是效果無法持久。


鄭醫師補充:


什麼是幹細胞?幹細胞(原文Stem cell)是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它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幹細胞存在所有多細胞組織裡,能經由有絲分裂與分化來分裂成多種的特化細胞,而且可以利用自我更新來提供更多幹細胞。換句話說,幹細胞能讓受損組織再長一次,幹細胞是未來醫學的希望。有人說,最笨的幹細胞,比最聰明的醫師還厲害,因為再厲害的醫術也無法憑空再造新組織。


許多父母存臍帶血,就是在存一個希望,萬一日後罹患嚴重需要骨髓移植的疾病,臍帶血的幹細胞有機會派得上用場。早期的幹細胞研究是從胚胎開始,動物研究比較多,但用人體胚胎來做研究,容易招致道德非議。因此FDA核准幹細胞應用於人體治療是這三年的事,若能避開胚胎幹細胞來做臨床研究與應用,幹細胞的應能化解道德的爭議,幫助人們更健康。


因此,腦細胞功能退化的不可逆疾病,包含失智症與帕金森症的患者,有機會藉由幹細胞把新的腦細胞長回來,逆轉頹勢,期待這樣的研究能早日應用於臨床,造福人類。在相關療法還未上市前,建議大家費點心思把自己身體保養好,萬一需要還可以有機會受惠。


上述研究的原文全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iopscience.iop.org/1752-7163/6/1/017103/pdf/1752-7163_6_1_017103.pdf


引用來源:


Nikolay Ishkitiev et al 2012 J. Breath Res. 6 017103 doi:10.1088/1752-7155/6/1/017103


Hydrogen sulfide increases hepatic differentiation in tooth-pulp stem cell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美紐約75%學童用品含毒 恐損害兒童智力發展

NOWnews – 2012年8月28日 下午2:18





實習記者陳岱安/綜合報導

環保團體健康環境及正義中心(CHEJ)日前在紐約市抽驗近千份學童用品,其中有75%的樣品含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且含量超出美國標準的數10倍。


據美國環保團體一項報告指出,部分顏色鮮艷、表面光滑的學童用品,例如:文具、書包、文件夾、餐盒、雨鞋等等,都含有有毒物質苯二甲酸鹽,若小孩長期接觸,恐會引發氣喘、過動、糖尿病,嚴重的話會造成智力發展遲緩,甚至死亡。


CHEJ總監樹德表示,家長在選購用品時應避開顏色過於鮮豔的塑料品,因為這些用料多為鄰苯二甲酸鹽或聚氯乙烯,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紐約州參議員舒默Charle Chumer)表示,目前環保署(EPA)已建議含鄰苯二甲酸鹽的兒童用品和玩具下架,他督促當局能夠趕緊立法禁售,從根本解決問題。


鄰苯二甲酸酯類是使用最廣泛、品種最多、產量最大的塑化劑。近年來研究發現,鄰苯二甲酸酯可透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會使男性精子數量減少、活動能力降低,干擾男性生殖器的正常發育,以及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幾率等等。目前美國、歐盟已針對鄰苯二甲酸酯類建立規範,以減少鄰苯二甲酸酯類對人體造成進一步的危害。


鄭醫師補充:


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是目前工業應用廣泛的塑化劑,兒童日常用品例如文具、書包、文件夾、餐盒、雨鞋等在製造過程中,往往會添加。美國環保團體的報告結果也跟本地有關,因為供應美國兒童用品的最大產地跟我們一樣,都是中國大陸。上述報告的原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chej.org/wp-content/uploads/HiddenHazardsReportFINAL.pdf


提醒為人父母者為小孩慎選安全產品,遠離環境毒素的威脅!想要知道體內環境荷爾蒙是否過高,功能性醫學相關檢測能夠幫助我們直接了解。下列列舉一些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影響健康的相關臨床研究給大家參考。


導致孩童氣喘風險:


Kolarik B, Bornehag C, Naydenov K, Sundell J, Stavova P, Nielsen O (December 2008). "The concentration of phthalates in settled dust in Bulgarian homes in relation to building characteristic and cleaning habits in the family".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2 (37): 8553–9. doi:10.1016/j.atmosenv.2008.08.028.


注意力不足過動(ADHD)風險提高:


 Bung-Nyun Kim, Soo-Churl Cho, Yeni Kim, Min-Sup Shin, Hee-Jeong Yoo, Jae-Won Kim, Young Hee Yang, Hyo-Won Kim, Soo-Young Bhang, Yun-Chul Hong Biological Psychiatry - 15 November 2009 (Vol. 66, Issue 10, pp. 958-963, doi:10.1016/j.biopsych.2009.07.034)


肥胖風險:


Desvergne B, Feige J, Casals-Casas C (2009). "PPAR-mediated activity of phthalates: A link to the obesity epidemic?". Mol Cell Endocrinol. 304 (1–2): 43–8. doi:10.1016/j.mce.2009.02.017. PMID 19433246.


糖尿病風險:


 Stahlhut RW, van Wijngaarden E, Dye TD, Cook S, Swan SH (June 2007). "Concentrations of Urinary Phthalate Metabolite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Adult U.S. Male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5 (6): 876–82. doi:10.1289/ehp.9882. PMC 1892109. PMID 17589594.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1892109.


擾亂孩童生殖系統:


Sathyanarayana S, Karr CJ, Lozano P, et al. (February 2008). "Baby care products: possible sources of infant phthalate exposure". Pediatrics 121 (2): e260–8. doi:10.1542/peds.2006-3766. PMID 18245401.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gi/content/full/121/2/e260.


女性經常曝露,乳癌風險增加,仍與賀爾蒙被擾亂有關:


Lopez-Carillo, L., Hernandez-Ramirez, R.U., Calafat, A.M., Torres-Sanchez, L., Galvan-Portillo, M., Needham, L.L., Ruiz-Ramos, R., & Cebrian, M.E.(2010). Exposure to phthalates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Northern Mexico.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4 (4), 539-54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經常抽大麻會變笨

法新社 – 2012年8月28日 上午9:05






(法新社華盛頓27日電) 杜克大學今天公布的新研究指出,經常抽大麻的年輕族群在亢奮之餘,也可能永久性的傷害腦力。


研究人員記錄逾1000名13歲紐西蘭民眾的智商,然後在他們38歲時再度施測,其中部分人習慣性抽大麻。


研究結果非常明顯。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心理學家麥爾(Madeline Meier)說,青少年時期開始吸大麻,且繼續抽到20至30多歲的受測者,智商大約減損8分。


麥爾透過電話訪問告訴法新社,這很重要。她說,「平均來說,當年齡增長,智商應維持不變。」


事實上,研究中從未抽大麻的受測者,智商還增加1/10分左右。


麥爾說:「我們知道智商是上大學、終身收入、爭取職位和工作表現的決定性因素。」


「有些人在青少年和20多歲就損失8分智商,可能讓他們未來多年在生活各層面都處於不及同儕的劣勢。」


她說,而且這項研究中發現的智商減損,無關教育差異和是否濫用其他物質,包含酒精或其他藥物。


即使將個人天生能力納入考量,青春期開始抽大麻,且持續使用的受測者在記憶力、專注力和迅速思考能力也差得多。


同時,在38歲測試前戒除或減少抽大麻的人,智商還是呈現同樣落差。


這份研究今天發表於「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誌。(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鄭醫師補充:


很多人以為大麻使用不會傷身,大麻是軟性毒品,過去多項研究顯示,常用大麻,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病的罹患危險性會提高: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1848&sc=1


最近由美國杜克大學與英國研究學者所發表的最新研究更證實:


青少年時期常吸大麻,即使到二、三十歲還在抽的人,到了38歲來測其智力表現,平均智商降低八分。對照未曾使用過大麻的人,智商還些微增加的結果,證實常吸大麻的確傷腦。這部分的腦力退化也反應在當事人的專注力、思考以及迅速思考能力反應上。


相關原文摘要可以參閱: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2/08/22/1206820109.abstract


研究引用來源:


Persistent cannabis users show neuropsychological decline from childhood to midlife


Madeline H. Meier,Avshalom Caspi,Antony Ambler,HonaLee Harrington,Renate Houts,Richard S. E. Keefe,Kay McDonald,Aimee Ward,Richie Poulton, and Terrie E. Moffitt



PNAS August 27, 2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想抽菸 運動或可抑制菸癮


(路透紐約27日電)根據英國研究,想要減少吸菸量或戒菸的人,菸癮太過強烈時慢跑可能會有幫助。








研究人員綜合過去19份臨床實驗數據發現,做運動通常有助欲戒菸者降低對尼古丁的欲望,但是否真可提高戒菸成功率目前還不清楚,研究發現已刊登於「上癮」(Addiction)期刊。


研究主持人、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Exeter)運動與健康心理學教授泰勒(Adrian Taylor)說:「的確,運動似乎有暫時性效用,可以強烈建議這個方法。」


實驗中,吸菸人士受隨機指派做運動,最常見的是快走或騎自行車,另1組則從事如看影片或安靜坐著等「被動」活動。


總體看來,泰勒團隊發現運動後的人抽菸欲望比先前低。


泰勒說,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運動可能有分散注意力作用,且可以改善心情,讓癮君子不這麼想藉著抽菸讓心情變好。


研究者參與者中沒人是戒菸計畫一員,或使用如口香糖或貼片等尼古丁替代產品,因為這些產品會抑制使用者菸癮,那麼運動對他們的效用就會打折扣。

 

鄭醫師補充:

之前我曾幫一位客戶做排毒程式,儘管他的動機是想戒菸,並非是排毒程式的目的,然而,事後證實他真的藉由排毒程式來幫助自己戒菸成功,關鍵是把每天最想抽菸或者容易抽菸的時段安排做為排毒程式的時程,而排毒程式的要素及是每天要運動,時間約兩到三週,對照上述的研究結論,的確有其效果,也撐過了戒菸時最想要抽菸的戒菸難過期,他本人表示靠這樣的方式成功戒菸兩次。

上述研究原文摘要可以參閱:

 


 



The acut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cigarette craving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IPD).


Haasova M.,Warren F. C.,Ussher M.,Janse Van Rensburg K.,Faulkner G.,Cropley M.,Byron-Daniel J.,Everson-Hock E. S.,Oh H.,Taylor A. H.,


DOI: 10.1111/j.1360-0443.2012.04034.x


之前部落格也有相關的討論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對照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9249&next=28086&l=f&fid=39&sc=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當我談到學童的注意力及過動的狀況時,總是會先詢問:每天睡眠時間有多少?睡眠品質好不 好?因為睡眠的量與質不佳,絕對會影響孩童的專注力及脾氣。最近英國《每日郵報》最新一篇報導指出,學齡兒童睡眠不足,會導致無法彌補的大腦功能損害。以 認知能力來說,每天晚睡一小時的學童,其認知發展會比同年齡的孩子落後兩年。研究同時指出指出,青少年長時間的睡眠不足,也有可能引發情緒暴躁、憂鬱、酗 酒等行為問題。特拉維夫大學艾維‧索丹博士指出,睡眠量的些微差距,確實對孩子的學習力造成極大的影響。睡眠不夠的確有礙學童的大腦發展,也連帶降低學業 表現、情緒管理,並且造成過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提醒大家,不僅是學齡兒童如此,成年人若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也一樣會造成類似的後遺症。


從生理發展的角度來看,直到二十一歲為止,大腦都處於發育成熟階段,且多半是在睡眠中進行的。專家呼 籲,正值成長期的學童,每日至少要睡飽九個小時以上。然而,和三十年前的孩子相比,現在的國中小學童平均每晚少睡一小時。半數國小學童在上學日的睡眠時間 都不滿七小時;課業壓力大的國中生更不用說,平均睡眠時間只有六小時。而跟鄰國包含日本及韓國相比,我們的學齡兒童的睡眠時數也明顯落後,無怪乎有些統計 數字發現:學童的平均身高已明顯落後這些國家。睡眠不足,會影響發育,主要是生長激素的分泌時間主要在深睡期,因此良好的睡眠品質時充足的睡眠時數是確保 學齡兒童的生長發育的根本。再一次提醒大家早睡非常重要!


有關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請大家參閱: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252989/What-losing-hours-sleep-really-does-children.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三總研究:牙周病恐為陽痿徵兆

作者: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8月26日 上午3:12






三軍總醫院醫師分析健保資料庫,從八千多名陽痿病人發現,他們就醫前有過因牙周病拔牙紀錄,兩者有明顯關聯性,推測男性若有性功能障礙,牙周病可能是先行指標之一。


三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曹智惟表示,老一輩的人常說,牙齒強的人,性能力也強。


為瞭解口腔健康好壞與性功能障礙關聯,他分析一九九八年到二○○八年因陽痿就醫的病人,再回溯病人之前曾有過拔牙申報紀錄者,進行個案對照研究,研究結果發表於台灣男性醫學會年會。


曹智惟指出,二○○七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曾發表,男性性功能障礙,是血管內皮細胞產生連串發炎反應結果。也有文獻指出,勃起功能障礙,可能是潛在血管性疾病警訊。不少牙周病研究文獻,也證明牙周疾病和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相關。


他分析發現,陽痿病人在一年到一年半前曾拔牙比率,比其他時間點高一點五到一點六倍;曹智惟表示,據此推論,泌尿科醫師如果問求診陽痿患者:「是否一年前曾拔過牙?」獲肯定答覆機率頗高。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陳旺全表示,傳統中醫典籍有所謂「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說法,牙齒是否健全,與腎功能的好壞有關,畢竟牙齒不牢固、會疼痛,就會影響營養攝取,使性功能欲振乏力。


牙周病學會前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科教授呂炫堃表示,牙周病是否和性功能障礙有關,仍無類似研究可供佐證。


鄭醫師補充:


這幾年的研究發現慢性牙周病與性功能障礙也可能有關,慢性牙周病患者往往出現冠狀動脈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顯增加,身體發炎的處理對性功能障礙患者來說輕忽不得:


 Zadik Y, Bechor R, Galor S, Justo D, Heruti RJ (April 2009). "Erectile dysfunction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eriodontal disease: two end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pectrum". J Sex Med 6 (4): 1111–6. doi:10.1111/j.1743-6109.2008.01141.x. PMID 19170861.


Friedewald VE, Kornman KS, Beck JD et al. (July 200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and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Editors' Consensus: periodontitis an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 J Cardiol 104 (1): 59–68. doi:10.1016/j.amjcard.2009.05.002. PMID 19576322. http://www.ajconline.org/article/S0002-9149(09)01025-X/abstract. 


 Khader YS, Albashaireh ZS, Alomari MA (August 2004). "Periodontal diseases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 meta-analysis". J Periodontol 75 (8): 1046–53. doi:10.1902/jop.2004.75.8.1046. PMID 15455730.



此外,美國“健康日”網站在今年5月21日報導,當日召開的美國泌尿學會亞特蘭大會上宣佈台灣一項新研究發現,存在嚴重牙病(牙周炎)的男性,其陽痿危險更大。在年輕男性和老年男性中,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


  新研究中,台北醫科大學衛生保健管理學院林恆慶教授及其研究小組對一項大規模研究的相關數據進行了梳理分析,比較了近33000名患有勃起功能障礙(ED組)的男子和隨機選擇的162000名性功能正常男子(控制組)的相關資料。這些參試者中,有大約12%的人患有牙周炎。在這組患有牙病的參試男子中,有大約27%的患有ED,大約9%的人沒有性問題。研究人員對參試者進行了為期5年的跟蹤調查。


  結果發現,與控制組男子相比,ED組男子中牙病問題更普遍。將收入以及參試者本身存在的一些健康因素納入考慮範疇之後,研究人員發現,牙病與ED之間仍然存在關聯性,在3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和7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中,這種關聯性更大。


  美國泌尿協會公共媒體委員會成員托比亞斯·科勒博士表示,全面了解疾病成因及關聯因素對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十分關鍵。這項新研究表明,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ED和牙周病其實卻存在着很大關聯性。


相關原文報導可以參閱:


http://consumer.healthday.com/Article.asp?AID=664906


綜合上述研究會導致身體持續發炎的狀況務必積極處理,牙周病是其中一項明顯的例子,對男性而言甚至會影響性功能。牙周病要處理不難,除配合牙醫師治療,平時也要注意牙齒清潔。功能性醫學可以幫助發現發炎的原因以及提供完整的處理治療方式,在幫助身體發炎影響性功能部分作根本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快不快樂 關鍵在基因

中央社 – 2012年8月25日 下午4:13






(中央社台北25日電)老是覺得悶悶不樂的姐姐妹妹們,大概不是衣櫃永遠少件衣服,問題可能出現在基因上。科學家發現一種快樂基因-但僅對女性有效。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主要由女性組成的美國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發現或許有助解釋女性為何通常比男性快樂。


研究聚焦會影響腦部快樂因子多寡的MAOA基因。


研究人員訪問近350名男女他們有多快樂,並採集受試對象的唾液,以進行DNA檢測。


MAOA基因有高度活躍與較不活躍2種類型。研究發現,擁有較不活躍MAOA基因的女性較其他人快樂-而2種類型都擁有的女性,心情最陽光。


約59%受試女性擁有MAOA基因其一類型,17%幸運兒2種都有-僅約1/4女性缺乏這種快樂基因。


眾多受試男性帶有MAOA基因,但沒有比較快樂。


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研究人員陳和年(Henian Chen,音譯)表示,原因可能在於睪丸酮抵掉這種作用-不過睪丸酮量低的男童仍可能受益。


快樂基因也帶有負面影響-MAOA基因與酗酒及反社會行為有所關聯。(譯者:中央社蔡佳伶)1010825


鄭醫師補充:


對女性來說,快樂可能是種體質,且與基因有關,這種基因叫MAO-A,全名為 Monoamine oxidase A ,翻譯成中文為單胺氧化酶A,單胺氧化酶存在於細胞的粒線體外膜上,在人體內分布極廣,尤以肝、腦及腎等組織細胞內的含量最高,由於MAO-A用來幫助某些神經傳導物質分解,這些神經傳導物質與心情以及興奮有關,MAO-A越不活躍,神經傳導物質分解越慢,神經傳導越興奮,因此也越快樂。


透過基因的分析與個人情緒表現的調查,結果發現近六成的女性擁有MAOA基因的其中一型,而17%二者都有,僅約四分之一的人缺乏快樂基因。男性即使擁有這種基因,也不會因此有差別,研究人員推測與睪固酮影響有關。相關研究可以參閱原文研究摘要: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885141


不過樂極生悲,根據之前研究,MAOA基因與酗酒與菸癮有所關連,所以過分樂觀,對於物質使用的控制相對來說可能缺乏一些,提醒大家留意: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8454435


自省能力可能因此較為缺乏,MAOA基因表現與反社會行為的關連可能有關: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1276412


Caspi A, McClay J, Moffitt T, Mill J, Martin J, Craig I, Taylor A, Poulton R. Role of genotype in the cycle of violence in maltreated children. Science. 2002, 297 (5582): 851–4. doi:10.1126/science.1072290. PMID 1216165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年癡呆症病患 女性退化較男性快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8月24日 下午6:49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老年癡呆症女病患的腦部退化可能比男病患快!英國的研究發現,病情屬同一階段的老年癡呆症女病患的心智能力,明顯比男病患差。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在更年期後,雌性荷爾蒙下降影響大腦功能,以致記憶力及語言能力,都表現得比男性老年人差。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學者在分析15個研究後,首次發現上述結論。他們分析這些研究所調查的828名男病患及1,238名女病患後發現,在5項認知領域的測試上,如短時間記憶力、回憶能力、涉及事實訊息的語意記憶等,男病患始終明顯優於女病患;且年齡及教育程度並沒有影響研究結果。


該研究主持人心理學教授羅斯指出,這結論另人訝異,因為女性通常在語言能力上表現得比男性好。她說,這可能是荷爾蒙的變化,造成男女在心智能力上有差異。因為女性在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而雌激素對大腦的影響很大。


羅斯教授指出,其它利用掃描的研究發現,男性即使腦部嚴重受損,有時候他們的技能也不會嚴重受到影響。這個研究發表在《臨床及實驗神經心理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許多婦女在更年期之後開始出現一些精神困擾,其中往往也會抱怨記憶力減退,原因在於此激素一下子降得太低,影響原本雌激素對於大腦的功能運作。若把這部分的原理用來解釋女性一旦罹患失智症,退化速度以及程度往往比男性明顯的狀況就不難理解。因此女性更年期出現明顯症狀時,不妨利用功能性醫學檢測以及生物荷爾蒙的補充,不但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狀,還有助於大腦功能的維繫以及預防退化,一舉兩得。失智症一旦確立診斷,女性荷爾蒙的評估與處理最好也能一併來作,減緩功能退化的速度,方便旁人照顧。


上述報導的相關研究來源為:


Karen Irvine, Keith R Laws, Tim M Gale, Tejinder K Kondel. Greater cognitive deterioration in women than men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 meta 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 2012; : 1 DOI: 10.1080/13803395.2012.71267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閉兒增多非母過 父齡是關鍵

中央社 – 2012年8月23日 下午6:33






(中央社巴黎22日綜合外電報導)一般認為女性較晚生育會提高兒童基因突變風險,但冰島科學家今天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父親年齡才是造成胎兒出現新基因突變因而使自閉症機率升高的最大原因。


冰島DeCODE遺傳公司執行長史提凡松(KariStefansson)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報告指出,年齡較長的男性讓女性受孕時,會提高小孩出現非遺傳性的新基因突變機率。父親年齡每老1歲,子女的新突變基因平均增加兩種,而父齡每老16歲,突變基因即增加1倍。換言之,36歲父親生子所出現新突變基因的機率,比20歲的父親多1倍。


雖然這種新基因突變不一定有害,但只要對關鍵基因有一個改變,就可能造成某種疾病,突變基因越多,風險也隨之提高。


DeCODE的研究號稱是相關領域規模最大的研究,這讓人注意到,一般提及先天疾病兒時,通常會歸咎母親生育年齡,往往忽略父齡也是關鍵。


母親生育年齡已知會造成唐氏症等染色體病變,不過那些疾病的發展過程,與此份研究發現的基因突變不同。


研究以冰島78組子女有自閉症或精神分裂症的父、母、子(女)三人家庭為對象,排序他們的基因組,尋找父母體內並不存在的孩子基因碼,結果發現高達97.1%的新基因突變都與父齡有關,其餘2.9%則是環境因子等隨機影響造成,母齡與突變率「並無關連」。


現今新生兒平均有60種小規模的新基因突變,與父親相關的突變,視父齡不同,從25種到65種不等;與母親相關的突變維持在大約15%,而無論母親年齡為何。


史提凡松說:「傳統觀念將孩子的發育疾病歸咎於母親年齡,(但)我們的研究結果指向隨男性年齡增長,精子遺傳性突變的數量會增加。」1010823


鄭醫師補充:


晚婚的人越來越多,生兒育女的年齡也隨之提高,大部分的病次了解背後可能潛藏對小孩健康風險。


這幾年的自閉症罹患率調查發現節節升高,一部份原因可能與患者的父親年齡太大有關,最近冰島研究學者透過78組子女罹患自閉症或者精神分裂症,其父母與子女作基因比對分析發現:高達97.1%的新基因突變都與父齡有關,其餘2.9%則是環境因子等隨機影響造成,母齡與突變率「並無關連」。


過去我們提到高齡產婦對於小孩自閉症可能有影響,但這項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結果提醒我們:父親年齡對小孩罹患自閉症的影響性更大。


為避免這類因為父母年齡導致基因變異的相關疾病風險,提醒大家,要生兒育女最好不要太晚。


上述研究的報導原文可以參閱:


http://www.nature.com/news/fathers-bequeath-more-mutations-as-they-age-1.11247


研究摘要可參閱: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88/n7412/full/nature11396.html


引用來源:


Rate of de novo mutatio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father’s age to disease risk


Nature Volume:488,Pages:471–475
Date published:(23 August 2012)DOI:doi:10.1038/nature1139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攝護腺肥大藥物 意外讓男性更性福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2年8月23日 下午8:03







根據醫學統計,台灣50歲以上男性每2人就有1人可能患有攝護腺肥大,因此在醫學上治療的藥物也不斷進步,新店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楊緒棣教授今(23)日舉行記者會指出,根據他的研究,攝護腺肥大患者使用攝護腺新藥(Silodosin)後,約有3成的人在做愛時間上有明顯延長的效果,未來有可能以此研發出能夠治療早洩的新藥物。


在今年8月份的泌尿科醫學會年會中,楊緒棣教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台灣上市的攝護腺肥大新藥(Silodosin),具有最高選擇性甲1A型阻斷劑的特性,除可改善攝護腺肥大頻尿、尿急、夜尿、殘尿等排尿症狀,也不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或心律不整等,更意外發現此阻斷劑可造成男性輸精管收縮,進而無法射精,使得做愛時間有延長的效果。


楊緒棣表示,目前治療攝護腺肥大仍以藥物為主,情況嚴重則以手術切除。此次在臨床上使用新藥後發現,有數位門診病患回診後表示做愛時間有延長的情況,因此進一步調查。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26位患有攝護腺肥大且仍有性生活者,有3成病患做愛時間變長,其中符合早洩定義者,更有近7成延長做愛時間。


而攝護腺肥大患者使用此藥後平均做愛時間從5分鐘增加為6.8分鐘,符合早洩定義者平均做愛時間也從1.3分鐘增加為3分鐘,合計約有97%的病人射精功能產生改變。


楊緒棣說,在日本去年的研究中,年輕早洩男性服用後,約7成5的人做愛時間延長。台灣則是世界上首度發現中老年人使用後,會延長做愛時間這個意外好處的國家。


雖然如此,楊緒棣也提到,延長做愛時間並不代表絕對有益,在門診病患中就有3位60歲以上的患者,因為做愛時間長達30分鐘甚至更久,被太太要求停藥。楊緒棣表示,每個人對性的滿意度皆不同,在使用藥物前仍要仔細考慮。


鄭醫師補充:


Silodosin這種新藥於2008年由美國FDA核准於攝護腺良性肥大治療:


http://www.drugs.com/nda/silodosin_080212.html


相對於傳統用藥,比較不會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的困擾。姿勢性低血壓是指原本躺著、蹲著或坐著,突然起身,心血管系統來不及因應大腦血流的壓力差,而短暫發生大腦血流供應不足的暈眩感,很多人以為這是貧血,其實不然。


在藥理作用上,Silodosin高度抑制 α1A細胞受體,避免姿勢性低血壓之外,也造成更多射精的困難。這是藥物上市以後,使用者常抱怨的問題。日本學者在2009年發表的小型研究,讓15名男性使用此藥,其中12名出現無法射精,進而缺乏高潮,對性心理滿足上極度不滿意:


Kobayashi K, Masumori N, Kato R, Hisasue S, Furuya R, Tsukamoto T. (December 2009). "Orgasm is preserved regardless of ejaculatory dysfunction with selective alpha1A-blocker administration.". Int J Impot Res. 21 (5): 306. doi:10.1038/ijir.2009.27. PMC 2834370. PMID 19536124.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2834370.


換句患說,Silodosin藥物違反自然的生理心理反應,高潮一般而言,是隨著射精而來,一旦沒有射精或者難以射精,會讓高潮變少甚至消失,使用者的身心調適難以接受,以上資料提供給需要的人做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