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腿部酸癢睡覺老抽動 原來是腿不寧症



 



腿部疾病,也會讓人長期不得安寧!一位中年婦人,五年來腿部長期酸痛,無論行走坐臥總是覺得腳酸,看遍中西醫都無法根治,最後到神經科詳細檢查,才發現是「腿不寧症」;醫師表示,這是一種睡眠運動障礙疾病,患者會不自覺踢腿,尤其夜間發作頻率高,進而影響睡眠,最後給予神經藥物治療,腳的異常症狀才好轉。(徐韻翔報導)


腿不安寧,也會讓人心神不寧。一種名為「腿不寧症」的疾病,在一位婦人身上發生。三總神經科部醫師林俊傑表示,門診最近收治一名五十歲的病患,她就醫時描述了歷年腿部不適的情形,婦人在5年前開始覺得經常腳酸,起初以為是站太久所致,沒想到症狀愈來愈明顯,就連少走路腳還是覺得酸,接連四處求醫,卻不見明顯成效,從中西醫到國術館,雙腳貼滿膏藥,卻只有輕微緩解,並且還嚴重影響睡眠。


經詳細檢查後,證實是罹患了腿不寧症,林俊傑表示,此病症引發原因目前不明,好發於年長者,8成患者在夜間休息或睡覺時,會有不自覺腳動的表現,因此常嚴重影響睡眠品質,而這名患者還曾經想要拿棍子打腳,寧可讓腳痛取代難以忍受的酸癢感覺,醫師說,長期下來,患者還可能引起憂鬱症與焦慮症。


經過醫師開給神經治療藥物「多巴胺促動劑」治療之後,這名婦人長年的困擾才獲得緩解,醫師提醒,如果發覺自己肢體會不自覺晃動,影響睡眠與正常生活,就應該尋求專科醫師治療,避免嚴重到影響身心健康。


 



 


什麼是腿不寧症候群?


    看到這篇報導,相信很多人一頭霧水,腿不寧症候群,原名為:Rostless legs syndrome,簡稱RLS,或者Wittmaack-Ekbom’s Syndrome,有時簡稱Ekbom’s syndrome,也有人用另一個同義詞來描述:妄想性的寄生蟲病。其實還有許多其他名稱,基本上,都是在描述這些患者為了要停止身體上的不舒服,疼痛或奇怪的感覺,因而有一種無法控制的衝動而去反覆移動他們的四肢,最多是在腿上。一旦移動這些不舒服的部位,可以獲得暫時的抒解。但麻煩的是之後不動,不舒服又開始,所以要繼續重覆類似的舉動。


    一般而言,這種狀況是神經科醫師在處理,因為大家相信這是一種神經性疾病,但請注意,原因不明。而這種不舒服,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像是螞蟻在爬,被電的癢、痛、針剌感,有人在拉,螞蟻在腿裏面以及其他的,身體每個部位都有可能,腿部發生的機率比較高。動一動通常能馬上抒緩不適,所以像是走路、出力、做瑜珈,騎腳踏車或其他身體活動都能減少不適,相對的,放鬆休息,反而會惡化狀況。所以,不管看電腦,坐著或躺著休息,都可能會發生,睡覺就更不用說了。


    在此,我想提醒大家,儘管病因不明,但有些次發性的狀況,像是小朋友有時是因為「生長痛」所引起,而最多身體可以找到的異常是「鐵缺乏」,比例超過20%以上,此外懷孕引起的下腔靜脈的壓迫,下肢靜脈回流不佳,葉酸缺乏,睡眠呼吸中止、尿毒症、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以及週邊神經病變,帕金森氏症,甚至是一些自體免疫疾病都會導致RLS,當然,找到原因加以處理,RLS自然消失。另外有些藥物引發的副作用也會產生RLS,像是止暈藥,特定的抗組織胺(通常是市面上買得到的感冒藥),抗憂鬱劑(不管舊藥或新藥),抗精神藥以及一些特定的抗癲癇藥物。也有些人發現蘇打飲料,酒精或咖啡因都會惡化症狀。低血糖的狀況同樣也會加重症狀,對這些患者而言,減少一些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像糖、白麵粉或白米)或者減少高脂肪的攝取,可以幫忙穩定症狀。


    當然,有些背部手術也會引發類似狀況。


    治療的話,當然以先找到病因處理為主,而且一定要先排除可能的身體狀況,才考慮作藥物處理,而大家要注意:藥物的治療不能治癒,而且藥物本身也有一些副作用,所以接受治療的人一定要清楚這一點。


    非藥物處理包括適度的運動(太多或太少都會引發),減少咖啡因、香煙及酒精的使用,低糖低脂的飲食,及避開一些過敏原,同時補充鉀、鎂、B12、葉酸及維他命E及鈣都有幫助。聽說綠茶效果也有幫助。


藥物方面,比較特別的是使用多巴胺促動劑,其他也有人會加一些抗焦慮或抗癲癇藥。


我建議大家可以補充一些鈣鎂液或像是天然的牛奶胜肽,這都比直接服用藥物來得不具傷害性。最糟的是有人原本沒有腿不寧症候群,被開了抗憂鬱劑後反而發生這種狀況。提醒大家被懷疑有這個診斷,還是先從根源找起,才能正本清源。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美最新研究:大蒜殺菌效果強過抗生素百倍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5月5日 上午10:46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蒜的殺菌效果比抗生素強過百倍。


這項由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進行的研究最近刊登在英國「抗菌化療期刊」上,報告中指出,大蒜中含有的二烯丙基硫化物能有效殺死一種彎曲桿菌,效果遠超過兩種常用的抗生素藥物。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彎曲桿菌常出現在沒有妥善處理的雞肉食品中,一旦食用,會出現發燒、腹痛、腹瀉等症狀。根據美國疾病控管中心統計,美國每年大約有240萬人會因這種病菌引起身體不適。


最新研究顯示,從大蒜中提煉出的二烯丙基硫化物可有效穿透彎曲桿菌表面的保護膜,進而殺死細菌,效果比常用的抗生素及紅黴素高出一百倍。


鄭醫師補充:


大蒜會殺菌,但效果有多強,在學術研究上比較沒有提出確切的數據,最近這篇研究結果提供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數據:大蒜的殺菌效果比抗生素強過百倍,關鍵是大蒜的二烯丙基硫化物可有效穿透彎曲桿菌表面的保護膜,進而殺死細菌,相關研究原文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jac.oxfordjournals.org/content/67/8/1915.abstract


期刊編號索引: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2) 67 (8): 1915-1926. doi: 10.1093/jac/dks1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媽媽懷孕時吸菸 寶寶容易自閉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5月5日 下午2:00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編譯)吸菸壞處多一樁!研究人員發現,媽媽在懷孕時吸菸,未來容易導致寶寶罹患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威斯康辛‧密爾沃基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的艾米(Amy Kalkbrenner)教授表示,亞斯伯格症候群是一種自閉症,罹患此症的小孩容易產生社交功能障礙。而根據她的觀察結果,兒童罹患亞斯伯格症,可能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吸菸。


艾米教授指出,根據她的實驗結果發現,有13%被診斷出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小孩,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時都有吸菸的紀錄。艾米教授強調,過去已經有很多研究發現,婦女懷孕時吸菸,會導致母體輸往胎兒血液中的氧氣量減少,會導致胎兒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增加流產、死胎的機會,也容易造成氣喘或是耳部感染。而這次的研究可以發現到,吸菸也可能會影響到大腦機能造成自閉症,所以她建議孕婦懷孕時最好不要吸菸。


鄭醫師補充:


孕婦吸菸對小孩百害無一益,現在又加上令人擔心的自閉症,這篇研究原本要分析孕婦吸菸是否增加糖尿病風險,意外得到這個發現。相關學術資料可以參閱:


Amy E. Kalkbrenner, Joe M. Braun, Maureen S. Durkin, Matthew J. Maenner, Christopher Cunniff, Li-Ching Lee, Sydney Pettygrove, Joyce S. Nicholas, Julie L. Daniels. Maternal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Using Data from the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2; DOI: 10.1289/ehp.110455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視多因日曬少 無關K書K電腦

作者: 編譯彭淮棟、李京倫╱綜合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5月5日 上午4:59






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 )四日刊出研究報告指出,東亞大都市中學畢業生八到九成近視,比率冠於全球,主因是課業壓力大與太少從事戶外活動。



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和南韓大都市剛畢業及即將畢業的中學生,近視者達八到九成,其中一到兩成是可能導致失明的重度近視。



澳洲國立大學教授摩爾根(Ian Morgan)主持的這項研究指出,東南亞許多學生花費長時間上課、做作業,對眼睛造成壓力,但若白天在戶外活動兩三小時,可以抵消前述壓力,維持眼睛健康。



研究人員認為,接觸陽光能刺激大腦分泌極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預防眼球變長。眼球變長,會扭曲進入眼睛的光的焦點。摩爾根說:「顯然,明亮的光線有助於釋出能預防近視的多巴胺。」



數十年來科學家認為東亞學生近視和基因有關,這份研究報告卻指出,基因的影響雖不能完全排除,但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摩爾根說,東亞的孩子「在學校裡也不太到戶外,回家後又待在屋裡念書、看電視」。



許多東亞國家學生要午睡,摩爾根說這會錯過預防近視的主要戶外光線,「繁重課業壓力和學校作息安排,都讓學子接觸明亮自然光的時間壓縮到最少」。



報告指出,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能預防近視並減緩近視惡化的速度。當書蟲和迷電腦本身都不是造成近視的原因。摩爾根說,只要多到戶外,念多少書都沒關係:「有些孩子用功念書,然後到戶外痛快玩,他們通常不會近視。只知用功看書而足不出戶,才有風險。」



摩爾根表示,每天在戶外二到三小時大概都算安全。戶外時間包括玩樂,以及走路上學和回家。他說,學校和家長的課題是,想辦法使孩子多在有合理亮度的自然光下活動,又不妨礙功課。



鄭醫師補充:


 一般而言,日曬能夠刺激眼睛傳遞光訊號,增加血清素及褪黑激素的分泌,幫助心情提升及睡眠品質改善。上述報導提醒連多巴胺分泌也有幫助,而多巴分甚至可以預防眼軸變長,預防近視。東亞地區的學童因為體育課常被挪於它用再加上戶外活動時間明顯不足,因此日曬不足無法讓大腦產生足夠的多巴胺,近視比例大增。因此提醒家長及老師儘量學童有充分的時間日曬,幫助學童近視罹患率可能性降低。


相關研究原文摘要請見: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2)60272-4/abstract


引用來源:


 The Lancet, Volume 379, Issue 9827, Pages 1739 - 1748, 5 May 2012 doi:10.1016/S0140-6736(12)60272-4


在2011年也有學者提出類似的說法可以參考對照:


Dr Justin Sherwin (2011-10-25). "Lack of outdoor play linked to short-sighted children". BBC News. http://www.bbc.co.uk/news/health-15427954. Retrieved 2011-10-2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研究:睡飽自然就會瘦

中央社2012年5月1日 下午9:40

(中央社台北1日電)力求苗條體態的妳,吃頓飯別再斤斤計較精算食物熱量,美國研究表示,給自己多一些睡眠時間可能就得以輕鬆享「瘦」。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科學家表示,如果你天生易胖,「睡眠」可能就是最好的肥胖救星。


研究員總結,每晚睡不到7個小時可能會助長基因活動,導致體重增加,每晚睡9個小時以上則能抑制基因作祟。


學者研究1000多對雙胞胎後,有了這項發現。同卵及異卵雙胞胎都為研究對象。


同卵雙胞胎彼此擁有相同基因,藉由比較同卵及異卵雙胞胎兩個對照組的差異,科學家得以確定體重增加罪魁禍首究竟是基因還是環境因素。


研究顯示,每晚睡眠時間不到7個小時的人,體重差異70%都與基因有關。


但那些平均睡眠時間超過9個小時的人,體重差異只有32%與基因有關。


主導研究的學者華森(Nathaniel Watson)表示:「結果表示,較短睡眠時間所營造環境讓肥胖相關基因更能夠作威作福。或可能是睡眠時間延長對肥胖基因有壓制作用,能避免體重增加。」


這項研究發現刊登在「睡眠」(Sleep)期刊上。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學者在研究中表示,現代人生活繁忙,睡眠時間不足可能是肥胖的原因。(譯者:中央社林亭儀)1010501


 




鄭醫師補充:
睡足時間不易胖,過去有許多研究證實上述研究確實指出理想時間應該是七個小時,相關研究原文摘要可參閱:
http://www.journalsleep.org/ViewAbstract.aspx?pid=28504

研究引用來源:
SLEEP DURATION AND BODY MASS INDEX IN TWINS
Sleep Duration and Body Mass Index in Twins: A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http://dx.doi.org/10.5665/sleep.181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孕婦壓力影響胎兒發育

中央社 – 2012年5月1日 下午1:30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新加坡1日專電)美國和以色列研究人員指出,婦女在懷孕初期若承受較大的壓力,胎兒缺鐵的風險較高,可能影響發育。


新加坡媒體今天引述外媒報導,美國及以色列研究人員合作,對孕婦分組調查壓力對胎兒的發育影響,結果發現有正向相關。


這項研究以孕婦所住地區遭受火箭襲擊為例,發現在懷孕初期前3個月曾受此壓力者,對照在火箭襲擊之後3個月才懷孕者,壓力組孕婦生下的新生兒血清鐵蛋白明顯較低。


由於鐵在新生兒大腦等器官發育過程中有重要作用,這項研究首次發現,孕婦早期的壓力是影響胎兒體內鐵含量的風險之一。


研究人員建議處於壓力情境下的孕婦應盡早檢測,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鄭醫師補充:


我常在門診建議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儘量注意營養補充,睡眠充足,減少過敏症狀發生以及不要有過度壓力,因為這些都會影響孕婦本人以及日後胎兒的身體健康暨發育狀況。最近美國及以色列的研究提醒大家若是孕婦壓力過大,產下的新生兒血清鐵蛋白血清鐵蛋白明顯較低,明顯影響身體發育及心智發展,提醒孕婦若有過度壓力務必尋求專業諮詢,積極減壓,以免影響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這項研究發表於今年4月29日於美國波士頓所舉辦小兒科學術協會年會(Pediatric Academic Societies (PAS) annual meeting )上,相關原文報導可以參閱: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2/04/120429085406.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重 可降低身體發炎反應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2日 上午12:06






肥胖、身體出現發炎反應,都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美國最新研究指出,肥胖、體重過重的更年期女性若能靠節制飲食、運動減去百分之五以上體重,身體發炎指數便大大降低,這樣或可預防癌症上身。


上述研究已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出版的「癌症研究」醫學期刊。美國弗瑞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預防醫學部主任安妮‧麥克提爾南表示,研究證據顯示,肥胖與身體發炎反應可能與一些癌症有關,這次研究發現,若能讓體重降下來,也可減少身體出現發炎反應。


參與研究的女性都需要進行減重計畫,研究人員希望這些女性透過運動、控制飲食等方法在一年內減去百分之十體重。麥克提爾南說,研究所進行的減重計畫實行性很高,且可以重複運用,並非那種大幅度減重計畫。


研究人員為這四百三十九位女性定期測量C反應蛋白、血清澱粉樣蛋白A、介白素-6、白血球與嗜中性白血球等生化指數。


經過一年後,光靠控制飲食減重者,C反應蛋白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六;介白素-6則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三點一。同時控制飲食、運動的人C反應蛋白減少了百分之四十一點七;介白素-6則減少百分之二十四點三。


麥克提爾南研究團隊發現,雖然有人體重只是稍微減少一點,只減去體重百分之五,但發炎指數卻大大降低。研究人員也發現,如果光靠運動減重,完全不控制飲食,降低發炎指數效果就會變得很有限。研究證實,一般民眾可以靠非藥物方式直接減少身體發炎反應。



鄭醫師補充:


肥胖與發炎其實是生理反應的一體兩面,如能控制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可以獲得改善,上述報導的研究提醒我們不要輕忽肥胖背後潛藏的意義,其實就是身體發炎,身體發炎不只是癌症風險增加,其他像心血管疾患以及老化、憂鬱症甚至是失智症等等風險都會提高,預防醫學上極力推廣代謝症候群的觀念及防治其來有自,飲食與運動甚至是心理層面的減壓是減重的重要關鍵,提醒大家留意。


相關研究來源可以連結參閱:


http://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72/9/2314.abstract


研究引用來源:


doi: 10.1158/0008-5472.CAN-11-3092 Cancer Res May 1, 2012 72; 231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吃魚 一家四口汞中毒


民視 

 

台北榮總發現,一家五口有四人因長期吃遭到汞污染的魚,結果集體慢性汞中毒,唯一倖免的是家中1歲小孩,由於年紀小,魚肉吃得少才未中毒。



醫師表示,小孩對汞的敏感性較高,加上體積小,因此血汞值會較成人高出許多,兩名汞中毒的孩童在學校有過動的情形,言語發展也出現了遲緩。


吃魚要注意幾個原則,過紅過白都不要吃,魚皮還有內臟也少吃,以及中國水產最好不要碰比較好。


 



麻疹疫苗含汞 注射後變自閉?


民視 

 

美國聯邦求償法院日前舉行一場罕見聽證會,原告小時候依規定施打德國麻疹、麻疹、腮腺炎綜合疫苗,沒想到疫苗內一種含汞成份卻導致原告日後嚴重自閉症,及其它健康問題,若案子成立,將有近5000個家庭可獲賠償。12歲的瑟迪羅坐在輪椅上,由家人陪同,以原告身份,來到美國華府聯邦求償法院,出席聽證會。



瑟迪羅出生時是個健康的寶寶,父母在她15個月大,依規定讓她施打德國麻疹、麻疹、腮腺炎混合疫苗,沒想到,7天後,瑟迪羅發高燒,之後健康問題不斷。


據了解,疫苗裡一種名為「硫柳汞」的防腐成份,導致瑟迪羅健康出問題,包括嚴重自閉症,發炎性腸道疾病和癲癇等。


「硫柳汞」的水銀含量達49.6%,常見於一般幼兒疫苗,她的父母因此向聯邦法庭求償,為女兒討公道,瑟迪羅的父母在9年前提出訴訟,11日的聽証會是美國聯邦求償法院有史以來處理的第一起、疫苗導致自閉症的案子。


若案子成立,瑟迪羅極有可能獲的好幾百萬美元賠償,連帶將可能獲賠的還有4800個有相同案例的家庭,而美國聯邦法庭預計在2008年做出判決。(民視新聞黃君慧綜合報導)


 


現在的污染有多少?看到這種類似的報導別覺得跟我們沒關係,事實上類似的狀況每天在我們週遭不斷上演。


一般人或許要像第一則新聞出現血液也驗的到急性中毒著實不易,然而透過頭髮檢測的結果卻能告訴我們更實際的累積量,原來血液及尿液能測到的是身體最近兩週暴露或吸收的情形,然而真正能反映我們組織內狀況的毛髮樣本則能告訴我們更多,這是為何被懷疑半年內有使用毒品的人可能會被檢測毛髮,因為毛髮檢測能告訴我們這半年來身體組織累積的實際狀況。


也請大家注意到第一則報導中毒物科的醫師的提醒汞過量讓小朋友出現過動及學習障礙的狀況,在此,大家都知道要處理的是重金屬,然而其實很多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卻從未做過類似篩檢而逕被開上了中樞神經興奮劑,類似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只會衍生更多問題.


第二篇提到:自閉症的小朋友本身的身體排毒功能不佳而容易造成重金屬過量繼而造成悲劇.其實過動的小朋友也常因排毒功能不佳而有類似狀況.


對於這些小朋友或案例,透過適當重金屬及微量元素的檢測與螯合療法的處理,他們的狀況往往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


我們真的可以為過動及自閉的孩子做點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變想法提升睡眠品質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4月30日 上午12:28





每天那裡痛、這裡痛,飽受慢性疼痛之苦?美國最新研究建議,慢性疼痛患者只要學著轉換念頭,不要將心思全部聚焦於疼痛,盡量擺脫負面思想,這樣晚上就會睡得比較香甜,疼痛症狀也會獲得改善。


共有兩百一十四位慢性臉痛、慢性下巴痛患者參與研究計畫。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副教授路易斯‧比伊納佛表示,研究顯示,常專注於疼痛感覺、對疼痛抱持負面想法的人往往睡不好,因此更加容易受疼痛折磨。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疼痛」醫學期刊。


參與研究的患者都有顳顎障礙(TMD),這種疾病可能與壓力有關,患者臉部、顳顎部位會感覺疼痛。參與研究者以女性居多,平均年齡為三十四歲。研究人員以問卷評估他們的睡眠品質、憂鬱程度、疼痛程度,以及對疼痛有何情緒反應等。研究結果顯示,對疼痛若有負面思想,患者睡眠品質就不好,疼痛感覺也會越加劇烈。負面思維很容易影響睡眠,睡眠不好,神經傳導也會受到干擾,疼痛感覺就會加劇。研究人員分析,大約八成慢性疼痛患者有睡眠障礙,過去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睡眠習慣改變,對疼痛就會變得更敏感。患者若常專注於疼痛現象,對疼痛抱持負面想法,疼痛感覺就會越加明顯。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使用認知行為療法,或可幫助患者改變想法,讓患者對疼痛改觀,如此就能打破惡性循環,患者感覺會舒服一點,不一定非得吃安眠藥、止痛藥。


安眠藥、止痛藥可幫助改善睡眠、舒緩疼痛,但效果未必比認知行為療法來得好。像有些壓力引起的疼痛、頸痛,或大腸激躁症等壓力相關病症患者可能都面臨相似的情況。研究人員表示,這或許聽起來很簡單,只要改變想法,就能改變感覺,或可幫助擺脫疼痛糾纏。


鄭醫師補充:


慢性疲勞的患者經常出現纖維肌痛症的困擾,這種疼痛甚至會影響當事人的入睡,造成睡眠障礙。心理感受會影響當事人對疼痛的忍受度,這是經過臨床研究證實的事實,因此若能藉由有效的心靈技術來改變想法當事人的認知,相對來說揮之不去的疼痛感也會減輕很多。上述研究的引用來源為:


Evidence for indirect effects of pain catastrophizing on clinical pain among myofascial 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 participa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leep disturbance


Luis F. Buenaver,Phillip J. Quartana,Edward G. Grace,Eleni Sarlani,Mpepera Simango,Robert R. Edwards,Jennifer A. Haythornthwaite,Michael T. Smith


相關研究也可以參閱: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95912000504


類似研究也可以參閱: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9591200050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早發性失智症 42歲上身


聯合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記憶力變差,失去方向感,搞不清楚東西南北,一名42歲的男子原本以為自己工作壓力太大,罹患了憂鬱症。沒想到治療了一年多之後,憂鬱情況改善了,記憶力仍然衰退,最後被醫師診斷出他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最後只好提早退休。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天舉辦「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論壇」,超過200名國內失智症家屬及醫療照護的代表齊聚一堂,提出十項失智症政策綱領,為提升患者及家屬生活品質而努力。失智症協會特別呼籲政府,應比照日本,早日規畫「失能保險」,預為照顧失智者。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目前台灣失智症人口已經超過15萬人,平均每年約新增5800人,由於腦細胞受到損傷,認知功能退化,嚴重衝擊到患者及家屬生活運作。



國泰醫院精神科主任張景瑞表示,近幾年來,早發性失智症患者人數似乎越來越多,年紀也越來越輕,一名患者在42歲那年就出現症狀,老闆及客戶剛才講過的話,他一轉身就忘了。



原本以為自己因為經濟及工作壓力沈重,以致罹患了憂鬱症。經過半年多的治療,憂鬱症改善了,但記憶力卻仍然很差。不斷重複講某些話,也記不得對方所說的話,反應遲鈍,腦筋經常是一片空白。



他的工作表現越來越差,連回到家中,也常忘記自己到底待在哪裡,失去了方向感,經過兩三年的追蹤,醫師這才診斷他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由於無法勝任工作上的要求,最後只好提前退休。



 


由於失智症目前也是以一些診斷標準來確立診斷,以致我們看到報導中的個案,原本是被當憂鬱症來處理,還服用了一些冤枉的抗憂鬱藥物。而中年這段時間出現的憂鬱與健忘的狀況,其實與腎上腺皮質功能息息相關。強調這一塊的原因是因為腎上腺荷爾蒙失調很容易被診斷成憂鬱,所以我們最好瞭解這些荷爾蒙到底有何作用?


腎上腺皮質醇,又稱壓力荷爾蒙(CORTISOL)不平衡會出現的狀況及相關的生理影響如下:


衰弱與疲憊:腎上腺皮質醇不均衡會導致身體血糖的新陳代謝失調,使你感覺衰弱、疲憊、力氣耗盡。腎上腺皮質醇過多會干擾睡眠型態,使人容易醒來,無法放鬆。因此,經過一整夜的睡眠後,你可能仍然感覺精疲力竭。


肌肉與關節疼痛:存在於血流中的過量腎上腺皮質醇使身體組織加速損壞,並且失去自行修復的功能,導致肌肉與關節傷害和慢性疼痛。

肥胖:腎上腺皮質醇的不均衡刺激身體各部分儲存的脂肪,造成脂肪堆積在軀幹、胸部、頸部和臉等處。

皮膚粗糙:高量的腎上腺皮質醇降低皮膚再生的能力,使皮膚看起來很不健康,經過一段時間後,腎上腺皮質醇不均衡,便嚴重損害健康、降低免疫功能、引發過早老化的問題,並且使身體易於染患慢性疾病。焦慮、沮喪、心臟疾病、愛滋病、骨質疏鬆等問題全可能與腎上腺皮質醇過高有關。

抗壓力荷爾蒙DHEA(S)的作用及不平衡的相關影響:

腎上腺製造的另一種荷爾蒙為DHEA(S),它的作用是平衡腎上腺皮質醇對身體的影響,幫助身體應付壓力。許多研究證明DHEA(S)能增加記憶、提昇活力、減少脂肪的製造。最重要的是,它似乎能保護免疫系統,不受老化與疾病造成的某些細胞傷害。腎上腺荷爾蒙的高低程度在人的一生中有劇烈的改變。DHEA(S)通常在人們二十幾歲時達到高峰,接著便隨著年紀而快速下降。 老年時,DHEA(S)可能已比年輕時下降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相反地,腎上腺皮質醇卻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持續上升,假使這兩種荷爾蒙在時間上無法配合一致,就會對身體的免疫系統造成負擔,使人較不能應付壓力,也較容易染患許多不同的疾病。

以下是關於這方面的問卷,有興趣的人可以自我評量一下:

˙你常沒有特別原因而感覺衰弱疲倦嗎?

˙你有長期壓力嗎?

˙你有失眠或嗜睡等睡眠障礙嗎?

˙你的性慾低落嗎?

˙你感覺焦慮或心情沮喪嗎?

˙你有月經的困擾嗎?

˙你有全身肌肉酸痛或關節痛嗎?

˙你有輕微發燒、喉嚨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節腫痛等感冒症狀嗎?

˙你有進食方面的問題嗎?

˙你最近體重有增加或減輕嗎?

˙你有胃潰瘍或腸炎嗎?

˙在集中注意力、記憶或學習上,你有困難嗎?

˙你是否過度緊張或者常出現頭痛的症狀?


 


假如你的答覆有一項或一項以上是〝肯定的〞,可能你的腎上腺荷爾蒙對壓力的反應已經失衡。


建議大家在中年(其實超過三十五歲以上就可以注意)若出現一些憂鬱或健忘,務必先做腎上腺皮質功能的篩檢,針對結果,也有適合的營養品可以補充改善,如果只是用憂鬱症或者失智症的標籤來對號入座,我會覺得蠻冒險的。


當然失智這一塊,重金屬的篩檢尤其是鋁是否過量,一定要先排除。


以上的建議都算是預防醫學,建議大家可以多從這方面著手來做保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慢性牙周病患 不舉風險高

自由時報 – 2012年4月30日 上午4:29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男性口腔衛生不佳,可能會連帶使「房事」力不從心?最新研究發現,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患者中,過去五年內曾被確診為慢性牙周病的風險,即便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後,仍高達三到四倍。研究人員反向推論,和口腔衛生良好者相比,慢性牙周病患者未來也可能有較高的「不舉」風險。


發炎物質 隨血液擴至全身


該項「慢性牙周病與勃起功能障礙的全國性研究」,最近剛發表在國際「臨床牙周病學期刊」(J Clin Periodontol.)。研究者亞東醫院泌尿科主任鍾旭東表示,理論上,牙周感染所產生的發炎物質,會隨著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在體內形成氧化壓力,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造成累積性傷害,可能破壞陰莖原有勃起功能,導致男性不舉。


不過,未參與該研究的三軍總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黃仁勇表示,目前國際間相關研究非常有限,雖然牙周病已知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但是否也會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目前還很難下定論。他肯定這項新發現提供了醫界新視野,也有其理論根據,但目前只能確認相關性,牙周病與不舉間的因果關係,尚須以更嚴謹深入的追蹤研究去驗證。


鍾旭東指出,該研究在二○○七到二○○九年的全民健保資料庫中,針對三萬兩千八百五十六名勃起功能障礙男性,並隨機選取的十六萬兩千四百八十名對照組,針對牙周病與勃起功能障礙間相關性,進行統計分析,確認兩者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研究團隊經排除社經地位、年齡、心血管病史、糖尿病史、三高、肥胖、酒癮等干擾因素後仍發現,罹患勃起功能障礙男性,就醫確診不舉前的過去五年間,曾被診斷出慢性牙周病的風險,約為三.三五倍,六十九歲以上者,風險更高達四.八四倍,對老人影響更顯著。鍾旭東表示,該研究可反向推論,牙周病患者未來不舉的風險也可能高於一般人。


榮陽團隊與中研院這個月初發表研究證實,洗牙可降低七年內心臟病、腦中風風險,但洗牙或治療牙周病,是否同樣有助防治勃起功能障礙,尚屬未知。黃仁勇表示,若未來研究證實有效,就能佐證牙周病與不舉間有因果關係。鍾旭東則建議,男性不應忽視口腔衛生,而牙周病患者一旦有不舉症狀,除了應儘速治療牙周病,防止傷害擴大外,亦應考慮尋求泌尿科醫師的協助,考慮以藥物改善勃起功能,對陰莖具有類似復健的效果。


鄭醫師補充:


牙周病對台灣人來說,要醫療處理並不須花太多費用,因為有健保的支持,建議男性如果被診斷出有牙周病的問題,最好積極處理,以免性功能受損。


研究期刊原文摘要: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600-051X.2012.01879.x/abstract


引用來源: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periodontitis and erectile dysfunction


Joseph J. Keller,Shiu-Dong Chung,Herng-Ching Lin,*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7 APR 2012


DOI: 10.1111/j.1600-051X.2012.01879.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不只一個研究發現使用雙語的人不容易得老年失智症,澳洲研究人員針對超過13000位年長者,分析時間超過十年(從1991年開始),在研究過程中有329位研究對象捐出大腦幫助研究分析,大腦研究比較基於當事人往生前的失智狀態與否,認知生活形態分數(cognitive lifestyle score,簡稱CLS)的低得分、中度得分或者高分。基本上CLS無法去區分阿茲海默症的原因,所以對於阿茲海默症腦部變化沒有區別效果。



不過在男性若是採取積極的認知生活方式(active cognitive lifestyle) ,相對來說腦血管風險疾病風險大幅降低,特別是腦部微小血管的疾病 (disease of the brain's microscopic blood vessels),至於女性若是採取積極的認知生活方式,腦的重量比較重(流失少),不管男性或者女性,只要CLS分數高,額葉(主管認知功能)神經密度以及皮質厚度都比較高。這意味著固定從事一些(大腦)刺激性的活動整體來說比較健康也比較不會腦部退化。研究人員提醒多樣複雜的腦部變化關鍵在於用進廢退(use it or lose it)效應。


隨著老年失智症罹患人口逐年增加,有效預防作法變的更形重要。透過不同活動來豐富認知生活形態明顯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相關研究來源可以參閱:


Michael J. Valenzuela, Fiona E. Matthews, Carol Brayne, Paul Ince, Glenda Halliday, Jillian J. Kril, Marshall A. Dalton, Kathryn Richardson, Gill Forster, Perminder S. Sachdev. Multiple Biological Pathways Link Cognitive Lifestyle to Protection from Dementia.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2; 71 (9): 783 DOI: 10.1016/j.biopsych.2011.07.03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柯鹼造成腦部缺陷 讓人產生侵略行為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4月28日 上午10:00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編譯)吸毒對身體不好,已經是眾所皆知,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吸毒可能會導致大腦快速衰老,並且提早喪失認知功能,產生攻擊行為。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科學家發現,長期吸食古柯鹼(cocaine)的人,容易導致大腦提早老化,並且損害認知功能,甚至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讓自己的行為變得衝動、無法自制。


研究主持人卡倫博士(Karen Ersche)表示,大腦灰質是掌控認知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的區域,一般人會因為年紀老化導致灰質流失,但是這次研究發現,長期吸食古柯鹼的人大腦灰質流失速度是一般人2倍。雖然過去研究發現古柯鹼會造成心臟問題、影響大腦中的獎勵機制,但這是第一次發現到古柯鹼會加速灰質流失,讓人快速失去自制能力。


卡倫博士強調,這個實驗結果是要政府正視吸毒帶來的影響,根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有超過2100萬的人吸食古柯鹼,在英國就有超過1百萬人,而多數人沒有進行毒品勒戒。這些長期依賴古柯鹼的人,常會因為認知功能與自制能力的逐漸喪失,進行許多侵略性的行為,對於社會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卡倫博士認為政府應該要進行積極主動的預防,而非消極被動的毒品勒戒。


鄭醫師補充:


1.原文報導請參閱:


http://www.cam.ac.uk/research/news/chronic-cocaine-use-may-speed-up-ageing-of-brain/


2.研究引用來源: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full/mp201231a.html


Molecular Psychiatry , (24 April 2012) | doi:10.1038/mp.2012.31


3.主其事的學者是毒品研究的專家,同一期刊在2011年7 月也一篇甲基安非他命導致大腦細胞多巴胺作用降低的相關研究不管安非他命或者古柯鹼都是中樞神經興奮劑,一旦形成依賴,對大腦的獎勵徑路都會明顯造成負面影響。相關研究可以參閱: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full/mp201186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遭暴力 細胞DNA也受害

作者: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4月27日 上午12:08






兒童遭逢暴力,所受的傷害不僅在於皮肉或心理,細胞DNA也遭殃。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針對118對同卵雙胞胎進行研究,發現曾遭受暴力對待的年輕男女,其細胞染色體的「端粒」(telomeres)平均短於獲得良好養育或對待的同齡男女,研究日前發表在《精神分子醫學》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


伊丹·夏洛夫(Idan Shalev)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指出,兒童經歷愈多樣化的暴力,包含霸凌或目睹家庭暴力,其染色體的「端粒」縮短得愈快。研究人員觀察的兒童為5至10歲,所檢測的細胞從孩童口腔中,藉由拭子刮抹取得。


分子生物醫學視端粒為細胞老化速率的指標之一。它是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會隨著細胞分裂而逐漸縮短。在細胞分裂的重複過程中,儘管染色體也同時複製,但端粒卻無法完全複製,每一次端粒會隨著複製的過程變短,短到一定程度時,細胞即難以繼續分裂。


鄭醫師補充:


DNA的端粒長短決定細胞本身的複製能力,端粒越長,能夠複製越多代,端粒越短,細胞複製越少代。所以端粒越長,代表一個人越健康,任何能夠延緩端粒縮短的作法都是抗衰老預防醫學研究的焦點。日前研究證實早年(16歲之前)遭逢重大心理創傷,精神病罹患機率大增,本地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研究團隊,在2008年發表的研究「藥物療效差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端粒之分析」,也研究證實精神病若控制不佳,端粒縮短速度加快,顯見精神壓力或者穩定與否,影響當事人的染色體複製能力,直接決定當事人老化速度以及壽命。因此精神狀況穩定以及適當抒壓對於抗衰老非常重要!上述研究來源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full/mp201232a.html


研究引用來源:


Exposure to violence during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telomere erosion from 5 to 10 years of age: a longitudinal study


Molecular Psychiatry , (24 April 2012) | doi:10.1038/mp.2012.3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吃維他命D有助降血壓


  • 2012-04-26
  • 【中央社】


     根據一項最新醫學研究,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有助降低血壓,特別是日照時間較短的冬天,但維他命D補充劑不能用來治療高血壓。


     人體90%的維他命D來自陽光照射,研究人員在丹麥位於北緯56度的荷斯特羅醫院(Holstebro Hospital,位在這個緯度上的城市還有莫科斯等),對112名病人進行20週的觀察,以對照方式研究服用維他命D的效果;其中92人在研究伊始即有維他命D偏低問題。


     研究人員在倫敦舉行的「歐洲高血壓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會議上發表研究報告。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每天服用75微克維他命D的病人,收縮壓及舒張壓都大幅降低。沒有服用維他命D的對照組,收縮壓降6.8毫米汞柱,舒張壓降1.7毫米汞柱。


     負責這項研究的拉森博士(Dr Thomas Larsen)表示,許多缺乏維他命D的歐洲人也有高血壓問題,他們所做的研究顯示,食用維他命D補充劑有助他們降低血壓,特別是在日照很少、時間也很短的冬天。


     不過拉森強調,這是個小樣本的研究,需要有進一步的大樣本研究,以進一步確定補充維他命D與降血壓的關連。他表示,維他命D丸有助降血壓但不能取代治療高血壓藥物。1010426


鄭醫師補充:


這是在歐洲高血壓醫學會議發表的研究報告,故無期刊引用出處,維生素D係以維生素D3(Cholecalciferol)為計量標準。 1μg=40 I.U. 維生素D3,75微克維他命D是3000I.U.。算是較量補充。相關報導可以參閱:


http://www.dailypioneer.com/home/online-channel/health-a-fitness/60656-vitamin-d-supplements-can-reduce-high-blood-pressure-study-.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