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克斯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微笑一秒鐘會讓人們更有可能在面無表情的臉上看到幸福。

由心理學系的塞巴斯蒂安·科爾布博士領導的這項研究證明,即使是短暫的微弱笑容也會讓人臉上顯得更加快樂。

這項開創性的實驗利用電刺激來激發微笑,靈感來自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著名的照片。

一股無痛的電流瞬間操縱肌肉,產生短暫的、無法控制的微笑。

這是首次顯示臉部電刺激會影響情緒感知。

科爾布博士希望這項研究能夠探索治療憂鬱症或影響表達的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自閉症)的潛在療法

他說:「這項發現是具有開創性的,即面部肌肉的受控、短暫和微弱的激活確實可以在原本中性甚至略帶悲傷的臉上產生幸福的幻覺。

 

“它與關於面部反饋在情緒感知中的作用的理論辯論相關,並且具有未來臨床應用的潛力。”

Korb 博士使用了法國醫生 Duchenne de Boulogne 在 19 世紀首次開發的技術的現代化版本。

達爾文在《人與動物的情感表達》中出版了 Duchenne作品的圖畫,這是他關於進化論的第三部重要著作。

然而,新實驗的電壓被調低,以確保參與者的安全並更好地控制微笑。

透過使用計算機,該團隊能夠以毫秒精度控制微笑的出現。

共有 47 人參與了埃塞克斯研究,該研究發表在《社會認知和情感神經科學》(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雜誌上。

 

他們看到了數字化身,並被要求評估他們看起來是快樂還是悲傷。

在一半的試驗中,微笑肌肉在臉部開始時被啟動。

結果發現,500 毫秒的微弱微笑就足以誘發幸福感

科爾布博士說,這些結果有助於我們了解臉部回饋,他希望擴大這項研究。

他說:「我們目前正在進行更多的研究,以進一步探索健康參與者的現象。

「然而,在未來,我們希望應用這項技術來探索臉部情緒識別,為患有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人探索,這些人的自發性臉部模仿能力減少,臉部情緒辨識能力受損。“此外,我們還發布了指南,允許其他研究人員安全地開始使用臉部肌肉電刺激。”

參考文獻:

  1. Themis Nikolas Efthimiou, Joshua Baker, Alasdair Clarke, Arthur Elsenaar, Marc Mehu, Sebastian Korb. Zygomaticus activation through facial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NMES) induces happiness perception in ambiguou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affects neural correlates of face processing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24; 19 (1) DOI: 10.1093/scan/nsae01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研究發現,使用合成代謝類固醇的人可能會增加心房顫動心臟病的潛在風險。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生理學期刊》上,由伯明罕大學和德國合作者領導的一個由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組成的跨學科聯盟進行。

研究小組發現,男性性激素,如睪固酮,也稱為雄性激素合成代謝類固醇(androgenic anabolic steroids,簡稱AAS),被濫用於增強肌肉,特別是在年輕男性中,可能會增加遺傳易患心臟病的個體罹患心房顫動風險。

Laura Sommerfeld 博士是漢堡 UKE 的博士後研究員,她在伯明翰大學心血管科學研究所完成了博士學位,專注於這項研究,並且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

索末菲博士說:「我們的研究可以極大地有助於了解濫用合成代謝類固醇來增加肌肉量的年輕男性對心臟健康的影響。最近的報告證實,年輕人尤其成為TikTok 等社交媒體上銷售睾酮產品的目標,但我們已經展示了濫用類固醇會帶來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的特定風險。”

漢堡 UKE 遺傳性心臟病研究主席兼伯明罕大學心血管科學研究所榮譽主席 Larissa Fabritz 教授補充:

像 ARVC 這樣的心肌疾病會影響年輕的運動員,並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是普通人群的常見病症。睾酮濃度升高可能導致這些疾病提前發作。”

科學家研究了對致心律不整性右心室心肌病變(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簡稱ARVC)的潛在影響,這種疾病是由基因決定的,主要歸因於對心肌穩定性至關重要的細胞連接形成的破壞

 

科學家根據來自 UHB 和其他地方的臨床患者數據初步證實,ARVC 在男性中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均高於女性

在實驗室實驗中,他們發現攝取 AAS 六週,再加上細胞連接受損,可能會導致心臟組織中鈉通道功能降低,心房內訊號傳導減慢

伯明罕大學臨床科學研究所的合著者兼助理教授安德魯‧霍姆斯博士說:

“這項研究意味著,具有關鍵遺傳性基因變化的年輕男性個體因濫用合成代謝類固醇而出現心臟傳導問題的風險更大。”

參考文獻:

  1. Laura C. Sommerfeld, Andrew P. Holmes, Ting Y. Yu, Christopher O'Shea, Deirdre M. Kavanagh, Jeremy M. Pike, Thomas Wright, Fahima Syeda, Areej Aljehani, Tania Kew, Victor R. Cardoso, S. Nashitha Kabir, Claire Hepburn, Priyanka R. Menon, Sophie Broadway‐Stringer, Molly O'Reilly, Anika Witten, Lisa Fortmueller, Susanne Lutz, Alexandra Kulle, Georgios V. Gkoutos, Davor Pavlovic, Wiebke Arlt, Gareth G. Lavery, Richard Steeds, Katja Gehmlich, Monika Stoll, Paulus Kirchhof, Larissa Fabritz. Reduced plakoglobin increases the risk of sodium current defects and atrial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in response to androgenic anabolic steroid abuse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24; DOI: 10.1113/JP28459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橙劑是越戰期間使用的除草劑,是一種已知的毒素,具有廣泛的健康影響。儘管橙劑已經幾十年沒有被使用了,但人們對其對老年退伍軍人大腦健康的影響越來越感興趣。布朗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揭露了橙劑影響大腦的機制以及這些過程如何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

研究證明,接觸橙劑除草劑化學物質會損害實驗室大鼠的額葉腦組織,其分子和生化異常與早期阿茲海默症中發現的異常相似。該論文的早期線上版本於 2 月 13 日發表,詳細介紹了研究結果,並計劃發表在《阿茲海默症雜誌》上。

 

研究作者、布朗大學醫師科學家蘇珊娜·M·德拉蒙特博士說,這些發現可能對越戰期間接觸過橙劑的退伍軍人產生重要影響

 

德拉蒙特說:“如果我們能夠證明之前接觸橙劑會導致隨後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那麼退伍軍人就有機會獲得幫助。”

 

但她補充說,這項研究的結果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因為橙劑中的毒素也存在於草坪肥料中。

 

「這些化學物質不僅影響退伍軍人;它們影響我們整個人口,」布朗沃倫阿爾珀特醫學院病理學、實驗醫學和神經外科教授德拉蒙特說。

 

橙劑是一種合成的去葉除草劑,在 1965 年至 1970 年越戰期間廣泛使用。美軍成員在駐紮在飛機噴灑的敵方領土附近時接觸到了這種化學物質。政府報告顯示,接觸橙劑還會導致居住在受影響地區的越南婦女所生的嬰兒出現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發現,接觸橙劑會增加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還揭示了橙劑暴露與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的後期發展以及失智症發病率顯著升高和早期發病之間的關聯。然而,由於橙劑與老化相關疾病之間缺乏已證實的因果關係,因此需要進行研究來加深對除草劑影響大腦過程的了解。

「科學家意識到橙劑是一種神經毒素,具有潛在的長期影響,但這些影響並沒有以明確的方式顯示出來,」德拉蒙特說。“這就是我們透過這項研究能夠展示的內容。”

 

該分析由 De La Monte 和布朗大學醫學助理研究員 Ming Tong 博士進行。兩者都與沃倫阿爾珀特醫學院的附屬羅德島醫院有關聯。他們的研究建立在最近對中樞神經系統未成熟人類細胞暴露於橙劑化學物質的研究基礎上,該研究證實,短期暴露於橙劑會產生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神經毒性和早期退化性影響。

 

研究人員利用實驗室大鼠額葉的樣本,研究了橙劑的兩種主要成分(2,4-二氯苯氧基乙酸和2,4,5-三氯苯氧基乙酸,即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和 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對阿爾茨海默氏症神經退化標記物的影響。成熟、完整的腦組織樣本包括一系列完整且複雜的細胞類型和組織結構。

 

科學家們對樣品進行了累積暴露於橙劑及其單獨化學成分的處理,並觀察了潛在的機制和分子變化。

參考文獻:

 

  1. Suzanne M. de la Monte, Ming Tong. Agent Orange Herbicidal Toxin-Initiation of Alzheimer-Type Neurodegeneration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24; 97 (4): 1703 DOI: 10.3233/JAD-230881

 

 

他們發現,橙劑及其成分的治療會導致腦組織發生變化,導致腦細胞變性,以及顯示細胞毒性損傷、DNA 損傷和其他問題的分子和生化異常。

 

研究人員使用的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描述橙劑毒素暴露對年輕健康大腦造成的神經病理學、神經毒性和神經退化性後果,就像越戰時期的軍事人員和許多越南當地居民的情況一樣。

 

德拉蒙特說:“尋找早期影響告訴我們,存在一個會在以後造成麻煩的問題,也讓我們掌握了該代理造成麻煩的機制。” “因此,如果你要進行干預,你就會知道要關注早期的影響,監控它並嘗試扭轉它。”

 

德爾拉蒙特希望參與對人類腦組織的更多研究,以評估橙劑暴露對越戰退伍軍人老化和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病變的長期影響。

 

1971 年,美國政府禁止使用橙劑。然而,德拉蒙特表示,這些化學物質在環境中仍存在數十年研究的作者表示,橙劑在除草劑和殺蟲劑產品中的廣泛、不受控制的使用使得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有先前接觸過橙劑的生物標記證據。

 

儘管人們越來越認識到 2,4-二氯苯氧基乙酸具有廣泛的毒性和致癌作用,但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擔憂尚未達到足以讓聯邦機構禁止其使用的程度。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項研究的結果和最近發表的另一篇文章支持了這樣的觀點,即橙劑及其獨立成分(2,4-二氯苯氧基乙酸和2,4,5-三氯苯氧基乙酸)對成熟大腦產生令人震驚的不利影響和中樞神經系統。

 

「這就是為什麼研究這些化學物質的影響如此重要,」德拉蒙特說。“它們在水中;它們無處不在。我們都暴露在外。”

 

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的支持(R01AA011431、R01AA02840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紀之毒」戴奧辛汙染有解了 清大團隊靠1招成功降解為無害草酸

 

  

 

被稱為「世紀之毒」的戴奧辛、多氯聯苯、DDT殺蟲劑,因為毒性高又難分解,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都造成長期危害,清華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黃國柱帶領的研究團隊,模擬大氣層的臭氧和紫外光分解反應,發現在室溫下可以將戴奧辛降解成無害的草酸,也為環境中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解方。

 

焚化爐、煉鋼廠、森林火災等等都會產生戴奧辛,「世紀之毒」戴奧辛、多氯聯苯、DDT殺蟲劑,毒性高又難分解,現在清大教授黃國柱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解方!

 

清大化學系特聘教授黃國柱:「我們在這個,有毒的汙染物加到溶液裡面去,攪拌分散之後,我們通進臭氧。」

 

取出戴奧辛汙染物,加到含水的有機溶劑中,打開臭氧產生機,再照紫外光,其實玻璃杯中應該是無色液體,因為要在鏡頭前方便觀察變化,研究團隊加入螢光染料,可以看到顏色從橙黃色慢慢變淡到無色,代表化學結構慢慢被裂解掉。

 

清大化學系特聘教授黃國柱:「經過臭氧加上UV照光,在溶液像有水的存在底下,它會產生氫氧自由基,那這個是非常強的這個氧化劑,那它可以來把這些,就是說戴奧辛這種或是殺蟲劑這些東西,就把它分解掉,然後它最後變成草酸,變成一個無害的草酸。」

研究團隊在室溫、常壓下,將戴奧辛等9種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降解成無害的草酸,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用水銀燈照射16小時進行光化學反應後,就可以將毒性最高最難分解的四氯聯苯戴奧辛的濃度降低47%,另一種持久性汙染物六氯苯,經過20小時照射,更高達98%都分解成無害的草酸,黃國柱教授帶領印度籍博士生羅巨和博士後研究員魏珀,做的這項研究,後來登上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綠色化學》期刊,並獲選為封底文章,黃國柱教授說這是跨領域的發想和研究,在大氣科學界,汙染物通過大氣層時,會和氫氧自由基產生氧化反應而被降解,所以氫氧自由基又被稱為大氣清潔劑。

清大化學系特聘教授黃國柱:「(戴奧辛)它在非常高溫的環境底下生成,所以也就是說它對那些熱的耐受性極端強,攝氏1000度在空氣當中,它仍然燒不掉,那所以這個就非常棘手,然後它另外一個對環境的污染,就是主要它是一個不是水溶性的東西,它溶...是個油溶性脂溶性的物質,那它擴散到空氣當中或是環境當中,它沉積在泥土裡面,然後這些動植物,植物的話生長那它也會吸收戴奧辛進去。」

黃國柱希望接下來研究成果能實際投入應用,解決環境汙染問題,而戴奧辛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是非常長期的。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以TCDD來說,它在人體的半衰期就長達7年,然後我們在工業化社會,一定會有戴奧辛的汙染,那戴奧辛的話,如果例如說我們在塑膠垃圾,不完(全)...PVC塑膠垃圾不完全燃燒,它可能就會產生戴奧辛,然後戴奧辛一旦產生後,它可能就會進入食物鏈,然後過去我們很多研究發現說,哪一些食物比較容易有汙染到戴奧辛呢?包括肥肉內臟組織還有鮮奶,還有大型的魚,如果一個民眾,他長時間和低劑量接觸到戴奧辛,他可能就會影響他免疫的能力,增加各種癌症的風險,那另外如果懷孕的婦女,她懷孕當中長期接觸到戴奧辛,也會增加一些流產的風險,也會增加產下畸形胎兒的風險。」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建議,如果想要避免吃到戴奧辛,可以不吃肥肉和內臟喝脫脂奶製品,而避免世紀之毒,政府也得從源頭焚燒和重工業多加把關。

鄭醫師補充:

參考文獻:

Ragupathi, A., Charpe, V.P., Hwu, J.R., & Hwang, K. (2023). Oxidative Destruction of Chlorinate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by Hydroxyl Radicals via Ozone and UV Light Irradiation. Green Chemistry.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3/gc/d3gc02365f

 

戴奧辛能比沙林毒氣還毒,但它最可怕的不是毒性

 

 

 

更新時間: 2018年10月26日

 

 

戴奧辛除了從空汙中由呼吸道吸入,因為食物鏈的層層傳遞,其實最主要的攝入途徑是受汙染的食物,大約佔九成。近日又爆出有業者自中國進口受戴奧辛汙染的大閘蟹,只要吃到一隻就會超標。

 

 知道戴奧辛有多毒嗎?

 

 戴奧辛最早源自氯酚類藥劑的副產品,氯酚類藥劑包含許多除草劑、殺蟲劑、農藥,而人類花了二十多年才發現戴奧辛的危害。到了上世紀70年代,才有人提出棼燒過程中也會產生戴奧辛。當人們開始注意到化學製程中戴奧辛的產出問題時,戴奧辛的主要來源就轉為垃圾棼燒了。戴奧辛因為其毒性與普遍性被稱為「世紀之毒」

 

 戴奧辛並非專指某一種物質,而是一群多達210多種的化合物的總稱,分為兩大類 ─ 包括75種的多氯聯苯戴奧辛(PCDDs)與135種的多氯二聯苯呋喃(PCDFs),這些分子都是由兩個苯環組成的物質,而此主結構依其連結的氯原子數量與連結位置又有各種不同的化學性質。其中,2,3,7,8-四氯雙苯環戴奧辛(TCDD)在動物實驗中顯現它有最低的半數致死劑量,其毒性甚至強過沙林毒氣,十分可怕。

 

 但戴奧辛最可怕的不是毒性

 

 雖然戴奧辛家族中有很多狠腳色,但整體來說,戴奧辛的毒性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舉例來說,美軍在越戰時曾使用強效落葉劑,有不少退伍軍人被驗出體內積存過量的戴奧辛。然而,雖然他們的脂肪中TCDD濃度極高,但是患者除了受氯痤瘡、抑鬱與月經失調所苦之外,並無其他症狀。2004年的烏克蘭總統候選人尤申科被人以投以戴奧辛,意圖不軌;他的體內被驗出含有大量TCDD,濃度為108000pg/g,但他除了初期的憂鬱症狀與氯痤瘡外,並無其他臨床症狀。

 

 戴奧辛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十分穩定,可抗熱、抗酸鹼、抗氧化,使其在自然環境中難以被分解,因而大量累積進入食物鏈,最後汙染了大家的飲食。另外,戴奧辛為脂溶性,容易累積在人體裡,而人體代謝戴奧辛的速度也很慢,其「半衰期」約為10年左右。

 

 若體內累積過量的戴奧辛,會有氯痤瘡、肌肉或關節疼痛、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異常等問題。而且戴奧辛也可能造成畸形胎兒;總結各種可怕的後果,戴奧辛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分類為第一類致癌物。

 

鄭醫師補充:

戴奧辛這種穩定脂溶性毒素一旦進入食物鏈,就容易形成生物累積,除了設法杜絕來源外,之前國外也有相關臨床觀察發現,藉由高劑量菸鹼酸及其他營養素的組合,配合烤箱排毒,能幫助已被戴奧辛及其他生物累積效應造成毒害的當事人,減少生物累積量,提高生活品質:

Kerr K, Morse G, Graves D, Zuo F, Lipowicz A, Carpenter DO. A Detoxification Intervention for Gulf War Illness: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9 Oct 28;16(21):4143. doi: 10.3390/ijerph16214143. PMID: 31661809; PMCID: PMC686257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86257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咖啡能減肥 一天要喝多少?專家這麼說

 

21:262024/01/31 
中時新聞網
 

 

飲食和運動始終是任何減肥策略的核心,不過咖啡因可以幫助減肥,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每天需要多少咖啡因才能減肥?專家表示,根據你身高體重,每天喝2到5杯,咖啡因攝取量約為200至400毫克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據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31日報導,營養師湯米(Tammy Lakatos Shames)和萊西(Lyssie Lakatos)的看法與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一致,每天4杯咖啡可以降低約4%的體脂肪。

 

兩位營養師表示:「咖啡因,它具有生熱作用,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幫助你燃燒更多卡路里,一些研究表明,它有助於降低體重指數、體重和體脂。咖啡還可以抑制食慾,減少飢餓感。」

 

研究表明,飯前喝咖啡可以減少下一餐攝取的熱量,即使您飯前喝咖啡長達4個小時。咖啡還含有綠原酸(CGA),現已被證明可以增加體脂肪燃燒,並可能有助於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但他們也提醒,如果在咖啡中添加奶油、牛奶或糖,那麼咖啡消耗掉的任何卡路里,就全回來了。

 

文章來源:Drinking coffee can help you lose weight — here’s how many cups per day
鄭醫師補充:
參考文獻:
1.Tabrizi R, Saneei P, Lankarani KB, Akbari M, Kolahdooz F, Esmaillzadeh A, Nadi-Ravandi S, Mazoochi M, Asemi Z. The effects of caffeine intake on weight lo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9;59(16):2688-2696. doi: 10.1080/10408398.2018.1507996. Epub 2018 Oct 18. PMID: 30335479.
2.Schubert MM, Irwin C, Seay RF, Clarke HE, Allegro D, Desbrow B. Caffeine, coffee, and appetite control: a review. Int J Food Sci Nutr. 2017 Dec;68(8):901-912. doi: 10.1080/09637486.2017.1320537. Epub 2017 Apr 27. PMID: 28446037.
3.

Matthias Henn, Andrea J. Glenn, Walter C. Willett, Miguel A. Martínez-González, Qi Sun, Frank B. Hu,
Changes in Coffee Intake, Added Sugar and Long-Term Weight Gain - 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Prospective US Cohort Stud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118, Issue 6,
2023,
Pages 1164-1171,
ISSN 0002-9165,
https://doi.org/10.1016/j.ajcnut.2023.09.023.

其他參考報導:
https://www.hsph.harvard.edu/news/hsph-in-the-news/four-cups-of-coffee-modest-loss-of-body-fa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3/2/8至113/2/14(初五)春節假期,本診所休診7天

喜慶爆竹送玉兔 吉祥梅花迎金龍

春節假期,敬請民眾保持身體健康

 

光能身心診所 關心您

 

-

睡眠障礙|過動|情緒障礙|過敏|戒癮

營業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58

預約專線:02-2721-4322

 

 

龙事顺心,事事如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本週發表在美國微生物學會期刊《微生物光譜》(Microbiology Spectrum)上的研究,番茄汁可以殺死傷寒沙門氏菌和其他危害人們消化道和泌尿道健康的細菌。傷寒沙門氏菌是一種致命的人類特異性病原體,會造成傷寒。

「我們這項研究的主要目標是找出番茄和番茄汁是否可以殺死腸道病原體,包括傷寒沙門氏菌,如果可以,它們具有哪些特性可以發揮作用,」首席研究研究員 Jeongmin Song 博士說。康奈爾大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系副教授。

 

首先,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實驗中檢查番茄汁是否真的能殺死傷寒沙門氏菌

 

一旦確定了這一點,研究小組就研究了番茄的基因組,以找到相關的抗菌肽。

 

抗菌肽是非常小的蛋白質,會損害細菌膜,使細菌保持完整的生物。

 

研究人員選擇了 4 種可能的抗菌勝肽,並測試了它們對抗傷寒沙門氏菌的效果

 

這幫助他們找到了 2 種對傷寒沙門氏菌有效的抗菌肽

 

研究團隊對傷寒沙門氏菌變種進行了更多測試,這些變種出現在疾病常見的地方。

 

他們還進行了一項電腦研究,以便更多地了解抗菌肽如何殺死傷寒沙門氏菌和其他腸道病原體。

 

最後,他們研究了番茄汁對抗其他可能損害人們消化和泌尿道健康的腸道病原體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Ryan S. Kwon, Gi Young Lee, Sohyoung Lee, Jeongmin Song.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tomato juice and peptides against typhoidal SalmonellaMicrobiology Spectrum, 2024; DOI: 10.1128/spectrum.03102-23

 

 

最重要的發現是番茄汁可以有效消除傷寒沙門氏菌、其高毒力變種以及其他可能危害人們消化和泌尿道健康的細菌。

 

特別是,2 種抗菌肽可以透過破壞細菌膜(包圍病原體的保護層)來消除這些病原體。

 

「我們的研究證明,番茄和番茄汁可以消除沙門氏菌等腸道細菌,」宋說。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希望當大眾,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了解研究結果時,他們會想要吃和喝更多的番茄以及其他水果和蔬菜,因為它們為消費者提供天然的抗菌功效。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好好刷牙出大事? 陽明交大研究:重度牙周病、缺牙與失智相關

2024-01-30 15:23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近期於國際醫學期刊《Ageing Research Review》報告,較多研究證據支持,重度牙周病、廣泛缺牙與失智症的關聯,希望能讓民眾更重視口腔健康與高齡心智健康的關聯。

 

衛福部推估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其中65歲以上占96%。失智除記憶力衰退外,還會影響到人腦的認知功能與改變個性行為,儘管過去多數研究發現口腔健康惡化與失智風險有關,但兩者關聯性仍然不明。

 

陽明交大牙醫學系發表最新研究,系統性檢視五年內分析口腔健康與認知功能障礙的28篇研究,發現大部分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牙周病、口腔微生物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性,更多研究證據支持嚴重的口腔健康問題,例如重度牙周病與廣泛缺牙,與認知功能障礙有較強烈的關聯。

 

但陽明交大也指出,對於其他口腔健康議題,如年長者的咀嚼功能,則缺少一致性的結論,且口腔健康是否能預防初期或輕微的失智,也尚未獲得更強烈的研究證據支持。

 

研究主要作者、陽明交大牙醫學系與腦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林嘉澍表示,目前對於口腔健康與大腦認知功能障礙的探討有很大的分歧,但整體而言,大範圍缺牙或重度牙周病口腔問題與失智症的關聯最強烈。

 

林嘉澍也提醒,兩者之間有相關性不能簡化為因果關係。如雖然缺牙與失智有關,但並非裝假牙就一定能預防失智、多咀嚼就一定能強化認知功能;口腔健康與失智的關聯也不能簡化為常刷牙就能預防失智。事實上,失智通常也會伴隨喪失自我照顧的能力,也意味患者可能無法自己維持口腔保健。

 

該項研究由陽明交大牙醫學系教授林嘉澍、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醫師陳大中等人,與瑞典卡洛林斯卡學院及荷蘭阿姆斯特丹牙醫學術中心組成跨國團隊,以傘型文獻回顧方法對既有的系統性文獻再進行系統性分析,並於今年一月發表於高齡醫學類名列前茅的頂尖期刊,也獲美國Newsweek報導。

參考文獻:

Lin CS, Chen TC, Verhoeff MC, Lobbezoo F, Trulsson M, Fuh JL. An umbrella review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ctors of oral health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Ageing Res Rev. 2024 Jan;93:102128. doi: 10.1016/j.arr.2023.102128. Epub 2023 Nov 23. PMID: 38007045.

https://doi.org/10.1016/j.arr.2023.10212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埃克塞特大學專家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終生接觸音樂與晚年時大腦健康改善有關

PROTECT 是一項針對 40 歲及以上人群的開放線上研究,科學家們審查了 1000 多個 40 歲以上完整的數據,以了解演奏樂器或在合唱團唱歌對大腦健康的影響。 已超過 25,000 人報名參與PROTECT Research,研究已進行10年。

研究小組回顧了參與者的音樂經驗和一生接觸音樂的情況,以及認知測驗的結果,增進音樂性是否有助於在以後的生活中保持大腦的敏銳

研究結果證實,演奏樂器,尤其是鋼琴,與改善記憶力和複雜任務的能力(稱為執行解決功能)有關。在以後的生活中繼續群體會帶來更大的好處。這項研究還發現,唱歌也與更好的大腦健康有關,儘管這也可能是由於成為合唱團或團體的社會因素。

埃克塞特大學癡呆症研究教授 Anne Corbett 表示:「許多研究都關注了音樂對大腦健康的影響。我們的 PROTECT 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探索大量的年長者認知表現與音樂之間的關係。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音樂可能是利用大腦敏捷性和彈性(即認知儲備)的一種方式。”

「雖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調查這種關係,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促進音樂教育將成為公共衛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促進保護大腦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像鼓勵年長者在晚年重新接觸音樂一樣。有大量證據說明音樂團體活動對失智症患者有益,這種方法可以作為年長者健康高齡化計劃的部分擴展,使他們能夠主動降低風險並促進大腦健康。”

Stuart Douglas 是一位來自康沃爾郡的 78 歲手風琴演奏家,他一生都在演奏這種樂器,現在在 Cober Valley 手風琴樂隊以及皇家蘇格蘭鄉村舞蹈協會康沃爾分部演奏。

他說:「小時候,我住在法夫(Fife) 的一個採礦村里,就學會了拉手風琴,並在我的警察部隊及其他職業生涯中繼續演奏。如今,我仍然定期演奏,在樂隊中演奏也讓我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就像我們經常在公共場合表演一樣。我們經常在記憶咖啡館演奏,所以我們看到了我們的音樂對記憶喪失的人的影響,作為年長的音樂家,我們毫不懷疑在老年時繼續音樂發揮了重要作用保持我們的大腦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腦中的神經細胞需要大量的能量才能生存並維持與其他神經細胞的連結。在阿茲海默症中,產生能量的能力受到損害,神經細胞(稱為突觸)之間的連接最終會分裂和枯萎,導致新的記憶消失和失敗。

史克里普斯研究小組於 2024 年 1 月 18 日在《先進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現已確定腦細胞中的能量反應會發生故障並導致神經退化

透過使用小分子來解決粒線體(細胞的主要能量產生者)中發生的故障,研究人員證明,在源自人類阿茲海默症患者幹細胞的神經細胞模型中,許多神經元與神經元的連接已成功恢復。

這些發現強調,改善粒線體代謝可能是阿茲海默症和相關疾病的一個有前途的治療目標。

我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修復粒線體中的代謝活動,也許我們可以挽救能量的產生,」資深作者 Stuart Lipton(Stuart Lipton)醫學博士、博士、Step Family基金會捐贈教授兼斯克里普斯神經退化性疾病新藥中心聯席主任說加州拉霍亞的研究和臨床神經科醫生。

“在使用源自阿茲海默症患者的人類神經元時,保護能量水平足以挽救大量神經元連接。”

在這項新研究中,Lipton 和他的團隊發現,由於氮(N) 和氧(O) 原子異常標記到硫(S) 原子上,產生能量的酶中出現了阻礙,所有這些都形成了功能失調的「SNO」酵素

這種反應被稱為 S-亞硝基化,研究小組證明這些反應的虛擬「SNO-風暴」發生在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神經元中。

利普頓和他的同事最初透過比較人類大腦(從患有阿茲海默症的人的屍檢中獲得)與沒有大腦疾病的人,發現了能量酶上的「SNO標籤」。

研究人員隨後從罹患或沒有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基因突變的人的皮膚活檢中提取的幹細胞產生了神經細胞。

然後,他們使用一系列代謝標記和氧氣測量裝置計算細胞能量產生,並確定與對照組相比阿茲海默症神經細胞的獨特缺陷。

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的克雷布斯循環( Krebs cycle)被破壞,克雷布斯循環是粒線體中產生人體大部分關鍵分子能量來源 ATP 的細胞過程。

該團隊找出了關鍵分子琥珀酸(succinate)形成步驟中的瓶頸(或阻礙),琥珀酸驅動了後續 ATP 的大部分生產。

在這項研究中,瓶頸抑制了粒線體產生維持神經元及其眾多連接所需能量的能力。

研究人員假設,如果他們能夠提供一些缺失的琥珀酸分子,他們也許能夠恢復能量產生——本質上是啟動停滯的粒線體克雷布斯循環

由於琥珀酸不易進出細胞,因此他們使用了一種可以更好地穿過神經細胞膜的類似物。

這個策略奏效了,修復了多達四分之三的失落突觸,同時也防止了進一步衰退。

「琥珀酸不是人們現在可以用來治療的化合物,但它是可以重新活化克雷布斯循環的原理證明,」利普頓說。

「這項研究的美妙之處在於,我們能夠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活體神經細胞中證明這一點,但我們仍然需要找到一種更好的化合物,以便開發出一種可供人類服用的有效藥物。”

參考文獻:

 

  1. Alexander Y. Andreyev, Hongmei Yang, Paschalis‐Thomas Doulias, Nima Dolatabadi, Xu Zhang, Melissa Luevanos, Mayra Blanco, Christine Baal, Ivan Putra, Tomohiro Nakamura, Harry Ischiropoulos, Steven R. Tannenbaum, Stuart A. Lipton. Metabolic Bypass Rescues Aberrant S‐nitrosylation‐Induced TCA Cycle Inhibition and Synapse Loss in Alzheimer's Disease Human NeuronsAdvanced Science, 2024; DOI: 10.1002/advs.202306469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的主軸提醒我們:阿茲海默症的治療關鍵:恢復粒線體的活性,產生足夠的ATP,便能恢復細胞的傳導及神經的連結。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歲以下「罹大腸癌風險更高」研究曝「1營養素」很多人都缺

 

 
 

 

十大癌症發生人數大腸癌位居第二,近年許多國家50歲以下罹患大腸癌的發生率不斷攀升,研究指出,青春期常喝含糖飲料或中廣型肥胖者,容易早期罹癌,韓國最新研究發現,身體維生素D不足也和早發性大腸癌有關。

 

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分享,近年來,許多國家的早發性大腸癌發生率不斷攀升,所謂早發性大腸癌是指,50歲以下罹癌,去年韓國最新研究發現,「身體維生素D不足也和早發性大腸癌有關。」

 

由於韓國為早發性大腸癌發生率非常高的國家。研究分析21萬名50歲以下健康成年人的血中維生素D濃度發現:

 

  1. 維生素D濃度越低,得到早發性大腸癌的風險越高,數值小於10者風險最高。

  2. 維生素D的濃度大於20,罹癌風險就明顯降低,可以減少59%。

  3. 維生素D的濃度大於30以上,罹癌的風險會更低,不過當濃度更高時,差異就不大。

  4. 錢政弘認為,研究顯示,年輕人的維生素D濃度不足是預測早發性大腸癌的重要指標,但同時,並沒有進一步分析,補充維生素D是否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也還沒有針對亞洲人的研究證實,補充維生素D就可以預防早發性大腸癌,因此要吃多少單位的維生素D防癌,目前還未有定論。

    錢政弘提到,先前在基隆、新北市的社區醫學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部分地區,台灣中老人的維生素D濃度還高於年輕人。

    錢政弘說,結論是,要想預防大腸癌,建議可先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雞蛋、香菇或起司等,或直接補充維生素D,原則上血中濃度達到30以上即可,但多吃無益。

 

參考文獻: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n Age-Stratified Analysis

GastroenterologyVol. 165Issue 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破性別偏見:新研究發現男女皆易受自閉症影響

  

新的研究顛覆了我們對自閉症的認知!過去,我們總以為自閉症主要是男性的問題,但這項研究卻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真相:女性也可能同樣易受自閉症的影響!

來自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神經科學家Manish Kumar Tripathi領導的團隊,利用老鼠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們發現,不管是公鼠還是母鼠,在自閉症模型中,大腦發育和社交行為上都沒有明顯差異。

這項研究指出了一個迫切的需求:在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研究中,必須包括男性和女性的受試者。歷史上,自閉症被認為是男性專屬的問題。男孩被診斷出自閉症的可能性遠大於女孩,而且診斷標準主要是基於男性表現的特徵。

但是近年來,專家們開始質疑這種既定的理解。他們認為,由於診斷標準偏向男性,這可能導致女性被排除在外。因此,男性成為自閉症研究的主要對象,進一步加深了關於自閉症性別特性的偏見。

這項研究使用了兩種帶有人類基因突變的老鼠品系,來調查自閉症譜系障礙中的突變。研究人員觀察了這些老鼠的社交行為、大腦發育,以及重要的突觸信號蛋白水準。與正常老鼠相比,自閉症模型的老鼠神經元的樹突脊比較少,而且信號蛋白水準較低。

女性更有可能隱藏自閉症特徵

本研究中進行的生化分析、脊椎密度測量和行為測試的流程圖。(圖/《科學報告》)
本研究中進行的生化分析、脊椎密度測量和行為測試的流程圖。(圖/《科學報告》)

這表明,自閉症模型老鼠的大腦發育與正常老鼠不同,而且在社交行為上存在缺陷。最關鍵的是,在這些特徵上,公鼠和母鼠之間沒有差異。

 

以往的研究認為,女性被診斷出自閉症的比率較低,是因為所謂的「女性保護效應」,即女性天生對自閉症特徵有更高的抵抗力。但這項研究卻支持了另一種理論:女性其實和男性一樣容易受到自閉症的影響,只是女性表現的症狀不同,而且她們更有可能隱藏自己的自閉症特徵。

舉例來說,自閉症的男孩可能更傾向於孤立自己,而年輕女孩則看起來在最初能夠正常社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們在維持長期關係方面會遇到困難。

Tripathi和他的同事們的研究成果支持了這種觀點,他們發現女性的大腦並不是對自閉症有更高的抵抗力。他們建議,除了表現不同外,女性更可能比男性更擅長掩飾自閉症特徵,這一點在過去被嚴重忽視和研究不足。

「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在ASD研究中考慮兩性的必要性,」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神經科學家Haitham Amal說。

「在男性和女性ASD老鼠之間觀察到的突觸改變的相似性,挑戰了傳統上只關注男性的做法,促使科學界擴大其研究範圍,包括女性在ASD研究中。」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科學報告》。

參考論文:

1.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autism lead to similar synaptic and behavioral alterations in both sexes of male and female mouse brain. Scientific Reports

Tripathi, M.K., Ojha, S.K., Kartawy, M. et al.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autism lead to similar synaptic and behavioral alterations in both sexes of male and female mouse brain. Sci Rep 14, 10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3-50248-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恐致癌、精子數減少! 台灣7食材包裝含PFAS 環團籲禁用

2024-01-24 12:51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在生活中被廣泛運用,因其穩定性高且難以分解、具生物累積性等特性,恐危害人體健康。環團呼籲政府應比照歐盟提案,在2025年前將所有PFAS全面公告列管為毒性化學物質,並禁用於食品包裝、化妝品等非必要用途。

 

環團說,PFAS是成員超過1萬2000種的含氟化學物質大家族,從上世紀起就被廣泛用在各種消費性產品,如食品包材(裝薯條等油炸物的紙袋與紙盒)、紡織品、化妝品、醫療用品、消防泡沫、電子及半導體製程、塑膠製程等工業用途。

 

多個環團今召開記者會,公布全球性環保組織「國際汙染物消除網絡」(IPEN)於2022年針對食品包材PFAS含量的跨國調查計畫,總共檢測17個國家、119個食品包材的樣本,有64個品項驗出PFAS,測出率高達54%,植纖餐盒測出濃度最高、微波爆米花內裝紙袋最有可能測出PFAS、防油紙袋則有43%測出含PFAS。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林奕均說,協會採樣送至IPEN的品項有17個,最後有8個品項受驗,7個品項檢測出PFAS。其中5件的TEOF超出用來判斷是否刻意添加PFAS的丹麥標準(20ppm),突顯含PFAS的食品包材使用氾濫、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林奕均說,絕非要咎責遭點名的商家,因為其多非為包裝容器的生產者,但因上述商家規模龐大、食品供應量驚人,希望能善盡社會責任,拒用含PFAS包材。

 

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指出,至今已出現上萬種PFAS,但僅有其中少數幾種泛用者有被研究,並顯示會產生多種健康影響,包含新陳代謝異常、膽固醇增加、孕婦罹患妊娠高血壓和子癇前症、造成幼兒對某些疫苗的抗體反應降低、胎兒暴露於母體高濃度PFAS,成年後精子數目減少活動力較差、甲狀腺疾病、肝指數異常、腎癌與睪丸癌等,恐提高人們在極凍天候下猝死機率,以及在新冠病毒侵襲下感染重症機率。

 

野薑花公民協會理事長陳雪梨說,根據經濟部工業產銷存調查統計,各種紙袋1年內銷量大約6.4億個,各種紙容器則1年約92億個,這些塗布PFAS的食品包材,恐隨著廢紙回收,汙染再生紙品與水體,進而影響地球上的生命;目前市面上已有完全不含PFAS且無塑膠淋膜的防油紙盒與紙袋,盼政府就「已有替代品」原則,比照歐盟立法精神,全面禁用含PFAS食品包材。

 

看守台灣協會謝和霖說,政府應基於預警原則,以環境生態健康與未來世代為念,盡速在2025年前將所有PFAS全面公告列管為毒性化學物質,並禁用於食品包材、化妝品、紡織品、消防泡沫等非必要用途;食品包材部分,衛福部應同步修訂「食品器具容器包裝安全衛生標準」,比照丹麥制定總有機氟含量限值,避免有不明PFAS成為漏網之魚,繼續危害社會。

 

環境部化學署綜合規畫組蕭寶桂表示,PFAS家族種類太多,很難一次性全面列管,近年各國都採逐步禁用,台灣已跟進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逐步納入法規擴大對PFAS的禁用範圍;去年也進行「PFAS管理行動計畫草案」,將透過跨部會合作,擴大管理,後續會綜整各部會及環團意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開創性的研究揭示了焦慮症與 TACR3 大腦受體以及睪固酮之間的顯著關聯。

本古里安大學分子認知實驗室負責人 Shira Knafo 教授領導的研究上個月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雜誌上。

焦慮是對壓力的常見反應,但對於那些患有焦慮症的人來說,它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臨床證據暗示低睪固酮濃度與焦慮之間存在密切聯繫,特別是對於患有性腺功能減退症(hypogonadism,一種以性功能下降為特徵的疾病)的男性。

然而,這種關係的確切性質迄今仍不清楚。

Knafo 教授發現,表現出極高焦慮程度的雄性囓齒類動物的海馬迴中一種名為 TACR3 的特定受體的濃度明顯較低。

海馬迴是與學習和記憶過程密切相關的大腦區域。

TACR3 是速激肽( tachykinin)受體家族的一部分,對一種稱為神經激肽的物質做出反應。

這項觀察結果激起了研究人員的好奇心,並為深入研究 TACR3 缺陷、性荷爾蒙、焦慮和突觸可塑性之間的關聯奠定了基礎。

根據測量焦慮程度的標準高架十字迷宮測試中的行為,對囓齒動物進行分類。

隨後,分離出它們的海馬體並進行基因表現分析,以鑑定極低焦慮和重度焦慮的囓齒動物之間表達不同的基因。

TACR3 是一個突出的基因。先前的研究發現,與 TACR3 相關的基因突變會導致一種稱為「先天性性腺功能減退症」的疾病,導致包括睪固酮在內的性荷爾蒙產生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睪固酮濃度較低的年輕男性往往會出現性發育遲緩,並伴隨憂鬱和高度焦慮

這種配對促使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 TACR3 的作用。

Knafo 教授和她的團隊在研究中得到了他們自己製作的兩種創新工具的幫助。

第一個被稱為 FORTIS,檢測對活神經元內的神經元通訊至關重要的受體的變化。

透過利用 FORTIS,他們證明抑制 TACR3 會導致細胞表面這些受體的急劇增加,從而阻斷長期突觸強化的平行過程(稱為 LTP)。

 

採用的第二個開創性工具是交叉相關的新穎應用,用於測量多電極陣列系統內的神經元連接性。

 

該工具在揭示 TACR3 操作對突觸可塑性的深遠影響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突觸可塑性是指突觸(腦細胞之間的連結)改變其強度和效率的能力。

 

這種動態過程對於大腦適應環境至關重要。

 

透過突觸可塑性,大腦可以重組其神經迴路以回應新體驗。

 

這種靈活性允許修改突觸連接,使神經元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強或削弱它們的溝通。

 

從本質上講,突觸可塑性是大腦編碼和儲存訊息、不斷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刺激和內部狀態的關鍵機制。

 

重要的是,它揭示了 TACR3 不活動引起的缺陷可以透過睪固酮給藥有效糾正,這為解決與睪固酮缺乏相關的焦慮相關挑戰的新方法帶來了希望。

 

TACR3 似乎是緩解焦慮和睪固酮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員揭示了焦慮背後的複雜機制,並為包括睾酮治療在內的新療法開闢了途徑,這些療法可以改善患有性發育障礙以及相關焦慮和憂鬱的個體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 Magdalena Natalia Wojtas, Marta Diaz-González, Nadezhda Stavtseva, Yuval Shoam, Poonam Verma, Assaf Buberman, Inbar Izhak, Aria Geva, Roi Basch, Alberto Ouro, Lucia Perez-Benitez, Uri Levy, Erika Borcel, Ángel Nuñez, Cesar Venero, Noa Rotem-Dai, Isana Veksler-Lublinsky, Shira Knafo. Interplay between hippocampal TACR3 and systemic testosterone in regulating anxiety-associated synaptic plasticityMolecular Psychiatry, 2023; DOI: 10.1038/s41380-023-02361-z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阿茲海默症協會稱,到2060 年,近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將處於認知能力下降和阿茲海默症風險較高的年齡段,除非干預措施能夠在缺陷開始之前幫助維持認知功能。可可補充劑和多種維生素結果研究 (COcoa Supplement and Multivitamin Outcomes Study,簡稱COSMOS) 是一項大規模、全國性的隨機試驗,由麻省布里格姆總醫院的研究人員指導,嚴格測試可可萃取物和多種維生素補充劑。先前發表的兩項關於 COSMOS 認知的研究證明,每日服用多種維生素具有積極作用。COSMOS 研究人員現在報告了 COSMOS 中第三項認知研究的結果,該研究重點關注接受現場評估的參與者,以及三項獨立研究的綜合分析結果。這份最新報告的結果證實,每日服用多種維生素與安慰劑相比,在記憶力和整體認知方面具有一致且具有統計顯著性的益處。結果近日發表在 美國臨床營養雜誌》。

認知能力下降是大多數老年人最關心的健康問題之一,每日補充多種維生素有可能成為減緩認知老化的一種有吸引力且可行的方法,」第一作者、MBBS、MPH 、研究講師Chirag Vyas 說。馬薩諸塞州總醫院 (MGH) 精神病科是麻省總醫院布里格姆醫療保健系統的創始成員。

在臨床研究中,研究人員對 COSMOS 分組(稱為 COSMOS-Clinic)的 573 名參與者進行了詳細的現場認知評估。

在 COSMOS 中,先前的兩項研究使用基於電話的認知評估 (COSMOS-MIND) 和基於網路的線上認知評估 (COSMOS-Web) 測試了多種維生素補充劑對認知的影響。在 COSMOS-Clinic 數據的預先分析中,研究人員觀察到,與安慰劑相比,綜合維生素在兩年內對整體認知能力有一定的改善。

補充多種維生素對情境記憶的改變有統計學上的顯著益處,但對執行功能/注意力沒有影響。

該團隊還根據三項獨立的研究進行了綜合分析,其中受試者為非重疊的 COSMOS 參與者(治療持續時間為 2-3 年),結果有力地證明了整體認知和情景記憶的益處。

作者估計,與安慰劑相比,每日服用多種維生素可使整體認知老化速度減緩相當於兩年。

Vyas 說:“三項獨立認知研究的薈萃分析提供了強有力且一致的證據,表明每日服用含有 20 多種必需微量營養素的複合維生素有助於防止記憶喪失並減緩認知衰老。” 報告的資深作者、麻省總醫院老年精神病學主任Olivia Okereke, MD SM 補充道:「這些發現將引起許多老年人的關注,他們對保護大腦健康的方法非常感興趣,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們為以下事實提供了證據:每日複合維生素在支持更好的認知老化方面的作用。”

整個 COSMOS 試驗由醫學博士、公共衛生博士 JoAnn Manson 和科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 Howard Sesso 領導,他們都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 (BWH),也是麻省總醫院的創始成員。

報告的合著者、BWH 預防醫學部門負責人Manson 評論道:「在COSMOS 的三項獨立安慰劑對照研究中,每日服用多種維生素可以改善記憶力並延緩認知衰老,這一發現令人興奮,並進一步支持了這一承諾。多種維生素是保護老年人認知健康的一種安全、方便且負擔得起的方法。”

 

COSMOS 認知研究聯盟代表了 MGH、BWH、哥倫比亞大學和維克森林大學之間的合作,使用傳統和創新方法來評估認知結果。

 

這些方法允許大量參與者(總共超過 5,000 人)以高品質且經濟高效的方式參與認知研究。

 

COSMOS 參與者年齡在 60 歲以上,居住在美國各地

 

Sesso 是BWH 預防醫學部門的共同作者和副主任,他補充說:「這三項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評估COSMOS 中的認知能力,每一項都為每日複合維生素提供支持,現在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每日複合維生素可預防記憶喪失和認知能力下降的機制,重點關注營養狀況和其他老化相關因素。例如,COSMOS 可可萃取物已顯示基線營養狀況對預防認知能力下降的改變作用一種典型的複合維生素,例如在 COSMOS 中測試的複合維生素,含有許多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可以解釋其潛在的益處。”

參考文獻:

 

  1. Chirag M Vyas, JoAnn E Manson, Howard D Sesso, Nancy R Cook, Pamela M Rist, Alison Weinberg, M Vinayaga Moorthy, Laura D Baker, Mark A Espeland, Lok-Kin Yeung, Adam M Brickman, Olivia I Okereke. Effect of multi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ation versus placebo on cognitive function: results from the clinic subcohort of the COcoa Supplement and Multivitamin Outcomes Study (COSMO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nd meta-analysis of 3 cognitive studies with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4; DOI: 10.1016/j.ajcnut.2023.12.0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