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打鼾 影響學習效果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5/29 04:11



文/陳思齊



約有25%成年男性、10%成年女性每晚睡覺時會打鼾,大部分打鼾的病人並無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的現象,只有1%至2%的人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但千萬別以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只發生在成人身上。



約有3%至12%的小朋友會打鼾,其中1%至3%的孩童會有呼吸中止的情形,嚴重的睡眠呼吸障礙會造成小朋友睡不安穩、白天嗜睡、成績低落、沒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和一些行為上的改變。造成孩童睡眠呼吸障礙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腺樣體與扁桃腺肥大。



◎睡眠呼吸中止的定義:



睡眠中,在口及鼻孔位置,有超過10秒的氣流停止現象;典型症狀包括打鼾、白天嗜睡,疲勞、睡眠不安穩、注意力不集中等,枕邊人可能發現患者有呼吸中止的現象,患者晚上睡覺時,常中斷而醒來。



利用多項睡眠生理檢查,可決定睡眠呼吸中止的類別,記錄呼吸中止的次數、頻率和時間長短、缺氧程度及有無心律不整的現象等。



成人睡眠呼吸中止可能併發心律不整,增加心肌梗塞及夜間猝死的機會。血氧濃度的不足,更可能造成腦受損和心臟血管系統疾病;孩童若有睡眠呼吸中止現象,可能會影響學習及生長。



俗語說:「睡不好的小孩長不大。」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睡眠呼吸障礙時,應至耳鼻喉科就診檢查。



若因腺樣體與扁桃腺肥大,使得呼吸阻塞,可施行腺樣體扁桃腺的切除手術,改善孩子的睡眠品質,那麼孩子在學校打瞌睡的情況將可有效減少,注意力也較能集中,有助於提升情緒穩定和學習能力,改善認知功能、生活品質與行為,不致耽誤了生長發育的黃金時間。



在一些注意力不足過動小朋友身上,常常可以見到他們本身有過敏的問題,尤其是上呼吸道的過敏,這些小朋友的上呼吸道過敏會導致呼吸道狹窄、睡覺時鼾聲較大,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結果就是身體及腦部缺氧,白天煩躁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等。有睡眠呼吸中止,睡覺往往無法進入深度睡眠,因此身體無法分泌足夠的生長激素來幫助成長,因此生長發育也容易落後。


睡眠檢測,固然可以測知當事人的呼吸中止及身體缺氧的等等情形,如果確定嚴重,過渡期建議用正壓呼吸器來幫忙,手術的話,得視當事人的狀況來評估,但也非一勞永逸的保證。根本改善之道,還是要藉由功能性醫學的檢測,找出身體發炎的原因,過敏的來源等等,當身體功能獲得根本改善,呼吸道發炎腫脹導致的狹窄不復出現,根本的睡眠呼吸中止才會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制酸劑 恐增骨折風險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5/27 01:1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5日提出警告,部分治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火燒心症狀的藥物,可能增加髖關節、手腕關節和脊椎骨折風險。這些藥物都屬於「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pumpinhibitors-PPI),特別是服藥時間達一年以上患者,更要特別注意骨折意外。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專門用來抑制胃酸分泌,早在5月10日,「內科學誌」期刊(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便刊登一系列研究提醒「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副作用風險,本月25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公開提出警告,並列出「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品清單,包括耐適恩錠(Nexi-um)、奧美拉唑類藥物(Omepra-zole)等都屬「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如果正在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最好不要擅自停藥,除非和醫師討論,才能決定哪種治療方式最有效率,或是否要換藥、調整劑量。



有些患者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之後,髖關節、腕關節和脊椎骨折風險大大增加,尤其是服用高劑量藥物的患者,或服藥超過一年以上的患者,骨折風險更高。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提醒,用藥前一定要先了解藥物資訊,千萬不要濫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一次療程為14天,一年內最好不要使用超過3個療程。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已經看過7份研究報告,其中六份報告指出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會增加髖關節、腕關節和脊椎骨折機率,大部分研究對象都是50歲以上患者,而這年齡層的骨折風險似乎有上升趨勢。用藥患者若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和醫師通報、討論,以免發生進一步骨折意外。



一般腸胃科的門診,針對胃食道逆流、胃潰瘍、胃發炎、胃泌素瘤、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是消化不良等等,都容易開上制酸劑來治療,其中被認定最有效,也被最常開出的藥物就是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藉由這類藥物來達到抑制胃酸的分泌,長期或者使用劑量較高的患者,經臨床證實,容易增加骨折的風險,FDA在2010年5月25日發表最新的公告提醒開藥的醫師及服藥的人必須小心相關風險:


 "Possible Increased Risk of Bone Fractures With Certain Antacid Drugs". U 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5 May 2010.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213240.htm. Retrieved 26 May 2010. 


為了減少相關風險,FDA建議每個患者在一年內,使用這類藥物不應超過三個療程(一個療程為十四天),為何這類藥物會和骨折扯上關係,若想瞭解,必須從胃的消化吸收來切入,胃酸最重要的酸是鹽酸,鹽酸本身與可以幫助B12及鈣質的吸收,也就是鹽酸不足,B12及鈣質的吸收會降低,鈣質吸收降低,當然會增加骨質疏鬆進而導致骨折的風險。同時B12吸收減少,也會增加體內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這也是增加骨折風險的原因之一。


以下為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藥物分類,有使用的人可以對照查閱:


Omeprazole (商品名: Losec, Prilosec, Zegerid, ocid, Lomac, Omepral, Omez) Lansoprazole (商品名: Prevacid, Zoton, Inhibitol, Levant, Lupizole) Dexlansoprazole (商品名: Kapidex) Esomeprazole (商品名: Nexium, Esotrex) Pantoprazole (商品名: Protonix, Somac, Pantoloc, Pantozol, Zurcal, Pan) Rabeprazole (商品名: Zechin, Rabecid, Aciphex, Pariet, Rabeloc. )

這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含頭痛、噁心、腹瀉、腹痛、虛脫及頭暈等等,比較少見的副作用包含潮紅、癢、腹脹、便秘、焦慮甚至憂鬱等等,長期使用也會造成維他命B12的缺乏。相關的資料也可以參閱原文的資料:


 Rossi S, editor.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2006. Adelaide: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2006. ISBN 0-9757919-2-3


少數的用藥者還會出現嚴重的身體病症,例如急性間質性腎炎、胰臟炎甚至是嚴重的皮膚自體免疫反應(史蒂文森--強森症後群)等等:


Simpson, I. J. (2006).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Report and analysis of 15 cases". Nephrology 11: 381–385. doi:10.1111/j.1440-1797.2006.00651.x


很難想像,這類藥物亦會增加群聚型肺炎的感染機率,主因是因為胃酸降低,而胃酸本身可以消滅致病原,減少這道防護,便增加了相關感染的風險。因此患者本身抵抗力不佳患者有肺部疾病史,對此藥的使用必須非常謹慎:


 Laheij RJF, Sturkenboom MCJM, Hassing R-J, Dieleman J, Stricker BHC, Jansen JBMJ. Risk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d use of gastric acid-suppressive drugs. JAMA 2004;292(16): 1955-60. PMID 15507580


長期使用這類藥物,還可能造成依賴性,突然停用還會增加胃酸的分泌,請參閱2009年的研究報告:


"Acid-Reducing Medicines May Lead to Dependency" July 1, 2009


建議大家有消化的相關困擾,應該設法藉由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找出消化、腸道本身的功能失衡原因、甚至是壓力系統引發的消化系統失衡,最好能一併瞭解,針對功能失衡的部分直接處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急性期的藥物處理,原則上越短越好,長期的藥物控制容易引發相關的後遺症,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孩童適合游泳年齡 降至1歲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5/26 00:01







小兒科醫學界的權威組織、美國兒科學會,最近正式把孩童適合開始游泳的年齡,從4歲調降到1歲,也就是說,家裡滿1歲的寶寶,這個夏天就可以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游泳啦!



看看這條胖胖的水中小蛟龍,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人家才1歲多喔!美國兒科學會原本建議父母,等孩子滿4歲了,再帶孩子去游泳,不過最近這個年齡下修啦!專家和醫生們說,寶寶滿1歲,爸爸媽媽就可以為孩子安排游泳課程。



至於下修年齡的原因是,寶寶越早學游泳,也就越早懂得在水中自救的方式,然而讓這麼小的孩子學游泳,還是有前提的,就是爸爸媽媽或指導員,絕對要留在伸手就能抓到孩子的距離內。



小兒科醫師也再次提醒大家,不論你的孩子究竟學會游泳沒有,都不可以掉以輕心,以為孩子能自己應付水裡的情況,所以,爸爸媽媽們可以為小寶貝買件泳衣,只要好好注意安全,今年夏天就可以全家開心學游泳去。(民視新聞王皓綜合報導)


 


上次,國內一位資深的水上運動教練跟我提到,小孩很小就可以學游泳,在澳洲甚至八個月大就能學游泳,他提到人浮在水上是本能,既然是本能,應該是越小時學越好,跟腳能不能搆到池底沒有關係,相反地,不能搆到池底,更要用本能讓自己浮起來,因此能更快學會。最近美國的醫學界也提出相近的建議:一歲就可以開始學游泳,因此父母想讓小孩學游泳可以在早一點。想讓小孩學游泳的父母不妨多參考這類資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時多接觸自然 學歷收入雙高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5/26 02:26 黃菁菁/東京廿五日電



中國時報【黃菁菁/東京廿五日電】



日本國立青少年教育振興機構調查指出,孩提時多接觸大自然,經常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要的小孩學習慾望較高,也比較愛讀書,長大後學歷高,收入也較高。



這項調查是在去年底,針對日本全國廿至六十多歲的五千名男女以及一萬一千名中小學生所做。結果顯示,小時候在戶外玩耍經驗豐富的人,每個月讀一本書以上者七一%,不在戶外玩耍者只有廿四%有讀書習慣。戶外玩耍者的最高學歷在大學以上的占五十%,另一組則占四五%。



這項調查也顯示,有在大自然遊玩經驗者,半數以上都是逾六十歲的人,而現在的高中生只有四成的人經常接觸大自然。



千葉大學教育社會學教授明石要一指出,小孩接觸大自然時會產生許多疑問,因而刺激求知慾、好奇心,學習慾望自然提高,多跟其他小朋友玩也可以培養人際關係和決斷力。



最近日本有一項有趣且值得大家關注的研究:小時候在戶外玩耍經驗豐富,經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小孩,長大後比較愛看書,學習慾望強,收入也比較高,研究人員認為大自然的刺激,會激發小孩的好奇心及求知慾,建議為人父母者,應該多撥點時間帶小孩出去郊外走走,也鼓勵小孩多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對其日後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晚上門診,有一位門診的客戶拿出一個藥盒,因為她上次來看診時,提到她到藥局,跟藥局的人員提到她偶而因為早起而導致反而睡不著之困擾,因而藥局人員推薦她可以服用一種安眠藥物,並且再三強調這不是一般的傳統及非傳統安眠藥物,不會成癮。由於她想瞭解這種藥的成分為何因此把藥盒帶來請我看看。


一看到藥盒,上面是自己不熟悉的藥廠及藥名:Remedica Devodil,一看成分是用最複雜的化學名稱,完全猜不出原始的學名為何,因此非查藥典不可,待用Devodil去查,找到原來這顆藥的學名是Sulpiride,原廠名為脫蒙治。一般在低劑量時,還能抑制胃酸,所以有些醫師也當制酸劑來開。


脫蒙治,一般被精神科拿來做為精神分裂症的用藥,劑量高些,一般是300到600毫克,劑量高的話會開到1200,也有醫師會給憂鬱症患者,劑量較低,一般為150-300毫克之間,效果不佳,還可能被開到600毫克。由於這主要是傳統的抗精神藥物,因此其副作用與一般典型的抗精神藥物相近,像是口渴、噁心、嘔吐、下痢、便秘等等腸胃不適,刺激泌乳激素分泌,導致月經不來或者男性女乳化等等,也會有人出現抗精神藥物常見的椎體外症候群,例如類似巴金森氏症的顫抖、坐立不安及焦躁等等現象,也常有人服用導致肥胖的狀況。


因此,我建議這位客戶還是少服用這種藥物來助眠,何況,這顆藥健保價不到三塊錢,而她自行到藥局購買,三十顆藥物賣價540,聽到之後,她除了有點錯愕以外,她更想弄清楚的是:難道藥師不知道這類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我想藥師給藥及賣藥,應該清楚,然而,藥物背後隱藏的副作用,賣藥的藥師沒有道理不知道,至於說不說,賣藥的藥師自有其考量。其實,不只是賣藥的藥師,開藥的醫師也往往有類似的狀況,原因很簡單:說了這些可能的藥物副作用,就沒人敢吃了。


在美國其實有立法:開藥的醫師或者建議給病患的治療,必須先跟病患說明清楚療效及相關副作用,讓患者瞭解詳細資料極可能的危險(或者副作用)之後,患者或家屬再決定是否接受治療。如果醫師未告知,病患因為接受治療而衍生副作用或者危險,患者可以告醫師並要求索賠。這部份的立法在國內目前還付之闕如,因此,患者對醫師開藥往往無法獲得足夠的藥物資訊,尤其是一般大醫院的健保門診,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讓醫師來說明,病患想問也礙於門診時間苦短,對藥物的相關資訊一無所知,因此因用藥引發的副作用層出不窮,精神科用藥的潛在副作用更難避免,因此我在部落格也常常被詢問這類問題。


有些醫師也會開這種藥物來治療妥瑞症,由於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就有類似巴金森氏症的顫抖,因此有些原本沒有肢體顫抖的人服用這種藥物以後產生的狀況,難以和妥瑞症的症狀作區別,因此最好留意有些症狀,是否為病情惡化或者是藥物本身的副作用所引發,無法判別時,應該找有經驗的醫師來做相關的評估及治療的建議。。


對自己的精神科用藥有任何問題,歡迎在部落格留言和我討論。另外想要自己多瞭解精神用藥的相關資料,可以參閱為藥瘋狂這本書,裡面有詳細的說明及建議。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吃威而鋼 國外研究「1/3男性重聽」


TVBS 更新日期:2010/05/23 12:05 張靖玲







吃威而鋼等壯陽藥,恐怕會造成聽力受損?這是國外的最新研究,發現服用威而鋼等壯陽藥的男性,每3個就有1個重聽,比沒有吃藥者高出1倍;不過國內醫師說,很可能也是因為服用壯陽藥的男性,多半屬於高血壓跟糖尿病等好發族群,目前還很難判斷,到底是因為高血壓,還是因為吃威而鋼所引起的,不過有服用硝化甘油跟低血壓藥物的人,最好別同時服用壯陽藥。



書田泌尿科醫師蔡培斌:「這是樂威壯、威而鋼。」


藍色小藥丸、橘色小藥丸,有人靠壯陽藥找回「性福」,不過最新研究指出,有重聽的男性最好別碰!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找來11525人,年齡40歲以上的男性,發現有服用威而鋼的人,每3個人有1人重聽,找上國內醫師求證,認為引發聽力障礙的原因,也不排除是因為服用男性,多半是高血壓等好發族群。


蔡培斌:「高血壓或糖尿病或其他一些本身的神經病變,造成聽力障礙,或是因為服用威而鋼,基本上相當不容易去馬上判斷。」


就來看一下威而鋼的藥物說明單,在副作用這邊有一長串,確實在特殊器官這一欄,找到一小行警語,有耳鳴跟耳聾等症狀,但要說起服用威而鋼最常見的,則是頭痛跟臉潮紅。蔡培斌:「臉潮紅或臉部有脹的感覺,表示大概藥物有效,(所以反而)當作服藥的有效指標。」


不過醫師也提醒,壯陽藥服用上有禁忌,就是不能跟硝酸鹽類、硝化甘油,以及降血壓等藥物並用,總之,男性們服用前提,就是得經醫師核准,那麼吃了也比較安心。




在臨床測試中,威而剛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頭痛、潮紅、消化不良、鼻子充血、視力模糊(含畏光):


"VIAGRA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PDF). Pfizer. October 2007. http://www.pfizer.com/files/products/uspi_viagra.pdf. Retrieved 2008-08-21. 


也有一些個案服用後出現看東西都變藍色或者周邊視力喪失等等,針對視力的影響,FDA也曾在2005年正式提出相關警語:


"Viagra and vision". VisionWeb. 29 October 2001. http://www.visionweb.com/content/consumers/dev_consumerarticles.jsp?RID=85. Retrieved 2009-02-10. 


"FDA Updates Labeling for Viagra, Cialis and Levitra for Rare Post-Marketing Reports of Eye Problems".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8 July 2005. http://www.fda.gov/bbs/topics/NEWS/2005/NEW01201.html. Retrieved 2009-02-10. 


威而剛對視力造成的研究子累積相當多的報告,因此擔心服用會影響視力或這原本已有視力困擾的人,儘量不要使用威而剛這類藥物。


上市後,也有些使用的人出現異常勃起嚴重的低血壓、心臟病發、心律不整、中風、眼壓增高及突然的聽力喪失等等,因此針對威而剛這類藥物上市後的嚴重副作用臨床案例,FDA也在2007年十月也提醒大家要留意可能的聽力突然喪失:


"FDA Announces Revisions to Labels for Cialis, Levitra and Viagra".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18 October 2007. http://www.fda.gov/bbs/topics/NEWS/2007/NEW01730.html. Retrieved 2009-02-10. 


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從11525的研究對象發現,服用威而剛這類藥物的人,中聽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一,跟沒有服用的人相比,高出了一倍。這與FDA之前的提醒,我認為是相符的,提醒大家注意。相關文獻摘要請見:


http://archotol.ama-assn.org/cgi/content/abstract/136/5/48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托育未改善 少子問題難解


公視 更新日期:2010/05/21 22:15



很多年輕父母,為了孩子托育問題,在職場與托育場所兩頭跑,可以說蠟燭兩頭燒,也成為台灣生育率低迷不振的原因之一,雖然政府不斷釋出利多誘因,卻還是成效不彰,有學者認為,儘快完成"兒童教育及照顧法"的修法,讓孩子從出生到就學,不論托育、還是課後輔導,都能得到完善的照顧,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在電子公司上班的孔小姐,每天早上都會把五歲的兒子翔翔,托育在公司附設的托兒所,因為可以就近照顧,上起班來也比較安心。



托兒所就在辦公室樓下,讓孔小姐可以同時兼顧工作與子女照顧,就算有時候要加班,也有人可以幫忙。



現在很多雙薪家庭的父母,往往為了孩子托育問題,在職場與工作間疲於奔命,蠟燭兩頭燒,雖然中央與地方都有獎勵辦法,鼓勵企業設置托育場所,不過像這樣的企業少之又少,就算是首善之都、台北市,也只有一家民營企業有這樣的幼托環境,導致很多年輕夫妻生育意願低落,雖然政府祭出生育獎勵及育兒津貼,不過幼教團體認為,政府鼓勵生育,不能光靠補助,更重要的是幼托制度,及完善的配套措施。



幼教團體認為,根本解決之道,是政府應儘快立法完成"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讓0到12歲的孩子,從出生到就學,不論托育、課後輔導、或是醫療系統,都能獲得完善的教保權益,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安心生小孩、放心教保育"的友善托育環境。



記者賴淑敏陳柏諭台北報導



日本之前,少子化的情形也非常普遍,之後政府正視少子化的狀況,透過獎勵及立法來改善幼兒的托育問題,情況才改善。因此,幼兒托育問題若不於短時間立法改善,少子化的狀況只怕會越來越惡化。民營企業設置幼托,可以直接改善父母接送的燃眉之急,幫助很大,請大家一起關心及監督立法單位早日通過相關法案。單單鼓勵設置,改善有限,強制立法才能真正讓托育問題直接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7職業病人 勾結醫師詐億元理賠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5/21 04:21







〔記者童涵旎/高雄報導〕無業民眾楊蕙華等人,裝病住院賺保險理賠金,獲利近億元,他們以為天衣無縫,毫無警覺,昨晨被捕時連自己當初用什麼病因申領保險都說不清楚,只能俯首認罪。



自己得啥病 都說不清楚



刑事局偵八隊破獲裝病詐領保險理賠金案,逮捕詐領近億元保險金的楊蕙華、張月華等二十七名嫌犯,起出大批保險要保書、未服用的藥品及殘障手冊等物;警方表示,楊女涉嫌利用國軍高雄總醫院醫師陳博仁開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診斷證明,協助取得殘障資格,詐領保險費及社會福利補助。不過陳博仁否認從中獲利,解釋自己依專業研判病情並開出證明。



警方調查,楊蕙華藉著看病機會,在南部各大醫院尋找配合的醫師,她認為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博仁「很好說話」,利用機會建立交情。另一方面,楊嫌也向各保險公司投保各式醫療險,再佯裝憂鬱症及環境適應障礙症等病情,藉著就醫取得住院診斷證明書,向保險公司詐領保險理賠金。



住院當工作 姊妹檔聯手



楊蕙華自九十一年開始,陸續申領約七百萬的保險理賠金,九十五年開始找親朋好友當人頭,向擔任保險經紀人的外甥女吳嘉玲投保,再帶著他們就醫、裝病住院,取得住院證明,以詐領保險理賠;而每筆保險理賠金,楊女可抽取九萬佣金。



警方表示,嫌犯大多無業,把住院當工作,賺取保險理賠。其中詐領金額最高的張月華,得手超過八百萬,她「呷好逗相報」,拉了妹妹張瓊華一起犯案;不過此時保險公司已開始懷疑吳嘉玲經手的保險名單,投保的三份保單,有兩份遭拒保,因此她只獲得八十餘萬理賠金。除了保險理賠,嫌犯等人另申請重大傷殘,詐領社會福利保險,每個月還可拿到三千至四千不等的補助金。



警方前往醫院拘捕陳博仁時,他還向主管宣示說:「我輩分這麼低,我要是真的做了不法勾當,一定會被你們看穿。」



之前我還在區域醫院工作時,也曾碰過職業代理拿藥人,有人稱作社福蟑螂:他們會作假病歷,申請殘障手冊,再分贓補助金。她會拿著一疊健保卡,佯稱幫病人拿藥,據他們的說法這些患者不是太忙,就是行動不便,因此以一次拿藥一百元的代價來請他們幫忙拿藥。這些人會去打聽那個醫師比較好講話,可以通融,他們就專找這些醫師來掛診。曾有醫師打趣的說:他們每天幫人拿藥的錢,加起來比我們的薪水還要高。


第一次碰到這些人時,其實會有點傻眼,去詢問這些患者的狀況,代理拿藥人還能如數家珍,煞有介事,要患者本人來看一下,下次那張卡就不拿出來,誇張地還把殘障鑑定書拿出來請醫師直接重新鑑定,當被拒絕,請患者本人親自來門診時,不是一直推託患者不方便來,不然就是患者並沒有那麼嚴重,甚至會覺得這些狀況都是被調教出來的。


就我所知,一般配合的醫師,並沒有拿任何好處,他們只是單憑職業代理拿藥人的口述來開藥、開診斷證明,也不知道這些診斷證明被拿去做什麼用途。然而,沒有拿任何好處,身為門診的醫師,有責任及義務把關,因為健保醫療資源不容浪費及誤用。


上述的職業代理拿藥人,幾年前已被司法調查,並繩之以法,也有媒體報導過。對醫師而言,大多沒有從中牟利,但無盡到把關之責,仍有缺失,在此提出類似案例,讓大家瞭解,醫界同業也應自我警惕,避免類似情事再度發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缺乏想像力的現代生產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5/20 00:07



最近一則外電報導紐約市聖文生醫院的關閉將導致「在家生產」成為絕響,紐約僅存的十三名助產士將因為沒有其他醫院和醫師的支持,難以合法執業。目前美國「在家生產」比率只有百分之一不到,紐約的「在家生產」比率只有百分之零點四八,每年十二萬五千的紐約生產數只有約六百個是「在家生產」,這與荷蘭相比實在差很多,百分之三十的荷蘭生產是「在家生產」。在歐洲,絕大多數健康孕婦及低危險的妊娠是由助產士協助生產,「在家生產」仍然普遍,只有情況需要時,才會轉給專科醫師和可以執行手術生產的醫師,台灣和美國的情況則是醫師幾乎掌控了所有生產。



人類演化數百萬年,生產由獨立演變到需要陪伴,尤其是有生產經驗的年長者或妯娌陪伴是許多不同社會和文化的相似軌跡,因此也產生了許多特定的規則和儀式,這是一段逐漸被遺忘的人類學。從演化術語來說,從兩足站立以來,自然選擇就偏好生產時有人陪伴,有人陪伴比較有傳下基因的優勢。



從人類學知識得知生產姿態各異,或蹲、或坐、或躺,但是摩登社會裡,大家庭解體,生產逐漸醫療化,儘管半世紀以前,許多台灣女人還是由助產士協助「在家生產」,但是現在的生產幾乎都操縱在醫院的醫師手裡,而且大多數的產科醫師是男性。不幸的是,演化才半世紀多的醫院生產並不能滿足女人的需求,她們抱怨生產時只能躺著,躺在不熟悉、沒有親人陪伴的不人性環境中,而且有太多的介入性治療,包括常規會陰切開、施打止痛藥、壓肚子生以及高剖腹產率。



產科醫師的行為並不難理解,他(她)們的訓練主要就是介入性治療,他(她)們的角色很像戰鬥機飛行員:攻擊是本能,耍帥是天性。產科醫師一般而言不耐等候,他(她)們訓練生涯所見以及所尊敬的都是那些扮演「終結者」的角色,他(她)們崇拜能夠操作不同產鉗、真空吸引和在手術台上扭轉乾坤的英雄。簡言之,他(她)們崇拜介入性治療以及化險為夷或愛入險境的英雄老師。



現代的產科醫師雖然主導了生產,但卻沒有全程觀察過自然生產。在台灣,美國這種主要以私人醫院以及資本主義運作的社會,產科醫師本能式地將助產士視為生意上的競爭者,對於想「在家生產」的婦女除了嗤之以鼻,視為愚蠢之外,另一方面能做的便是散布死亡和恐懼的能事。



二○○八年美國婦產醫學會發表聲明,指示會員和「在家生產」畫清界限,但是數據顯示美國每年花費在懷孕以及生產的費用約八百六十億美元,比起其他的住院照顧均多,但是美國孕婦死亡率是十萬分之十六點七,是所有工業化國家最高,足足比荷蘭的十萬分之七點六高兩倍多。英國孕婦的死亡率是十萬分之八點二,該國的生產係由助產士在醫院執行,需要介入性生產時,醫師才會出現。



台灣護理教育體系雖有助產一學,但缺乏醫院、醫師和政策支持,早已一蹶不振,幾年前幾例「在家生產」的意外更讓支持人士扼腕。台灣產房護理人員不需要認證,專業明顯不足,助產專業想要重拾光輝恐怕先要從此開始。



最近家中有人生產,原本想依之前慣例在家生產,但臨時助產士無法過來,被迫必須到醫院待產及生產。之前實習的時候,至少也有兩個月的婦產科實習,產房的狀況如何,自己多少有譜,然而因為這次是陪產的家屬,與之前實習的身份完全不同,因此感受也完全不同。


好幾年前,我曾跟一位在產房工作好幾年的護理人員聊到她的親身經歷,她之前在產房工作時常常不時會遇到有些待產媽媽,因生產陣痛而叫得呼天搶地,遇到這樣的狀況,她常會和其他值班的護理人員相互開玩笑地說:有這麼痛嗎?幹嘛叫得大家都不得安寧?


幾年後輪到她懷孕生產時,自己才知道原來生產的陣痛是真得很痛,她也才驚覺自己之前不該有這樣的評論。


這次在醫院陪產,經驗著實痛苦,跟居家生產相較,我還是覺得如果不是危險姙娠,生產風險不大,居家生產實在好處多多。除了不必怕吵,而且寶寶一出生就來到家裡,家人可以第一時間迎接寶寶的到來,這不是很溫馨嗎?


相反地,醫院實在太吵了,但現在生產率下降,跟以前相比,現在產房的聲響並不算高。出了產房,到病房,還是很吵,尤其沒有單人房,隔壁還是感冒發燒、咳嗽的患者,更叫產婦難以安心,當臨時看護的我則更不用說了,除了被病人、寶寶的哭聲頻頻打斷睡眠之外,最慘的是,自己就是醫師,對於隔壁床的動靜,包含護理人員到病床來做的處置及建議,若覺得有更好的方式,也會犯嘀咕,甚至還有資淺的護理人員,自己也沒生過小孩,更沒餵過母奶,竟然恐嚇孕婦:小孩喝不到奶,你就得一直讓他喝,直到她喝到為止,不然萬一低血糖會很危險。餵過母奶的媽媽都知道:生產完,要有母奶可以餵也要一天半到兩天左右才有,剛生完產餵不出母奶,小孩就會低血糖有危險,這是哪門子的說法?


最近,美國一家與當地的助產士長期有醫療合作的醫院即將關閉,因此讓當地的居家生產無法繼續,實在令人感到惋惜與遺憾。國內的居家生產風氣,老實說也不高,如同一位資深的助產士告訴我:去年一整年她才幫忙接生十幾個,除了出生率下降以外,主要是台灣的健保太方便了。提醒大家,請助產士到家中幫助生產,也可以用健保卡,當事人並不需自費。


生產本來就有其風險,不管是在醫院或者在家生產都會有,以前的人產次多,生產風險司空見慣,但對少子化的台灣而言,每次生產都很難得,且不能出錯,因此幫忙接生的醫師壓力也不少,更遑論是助產士遇到生產問題所衍生的糾紛,壓力更大。相對於30%在家生產的荷蘭,台灣想推廣居家生產,難度不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體驗居家生產的溫馨及氣氛,跟醫院生產相比,絕對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前一篇的文章提到抗憂鬱劑SSRI的副作用,其中包含了可能會增加攻擊行為及自殺的想法或者自殺的危險性,許多人拿這個問題詢問開藥的醫師的結果,相關的事實大多會被淡化,到底實際的情形如何,我想還是參考SSRI使用量最大的兩個國家(美國與英國)的研究及統計結果客觀些。


不只是SSRI,給兒童服用抗憂鬱劑,都可能會導致自殺的危險性,英、美兩國的衛生主管當局的分析結果都顯示,兒童及青少年服用抗憂鬱劑都會增加自殺及攻擊行為的危險性,在2004年FDA從被診斷有憂鬱症且服用SSRI藥物的臨床數據分析發現,自殺的想法及行為的危險性從統計數字上來看,增加了八成,至於激動及敵意的比例增加約130%。在18-24歲的年輕成人來說,自殺想法及行為的危險性增加了1.5倍,因此對所有的抗憂鬱劑,都要求廠商必須加註相關的黑框的警語來提醒大眾:


Hammad TA (2004-08-116).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data.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iatric drugs and pediatric suicidality." (PDF). FDA. pp. 42; 115. http://www.fda.gov/OHRMS/DOCKETS/ac/04/briefing/2004-4065b1-10-TAB08-Hammads-Review.pdf. Retrieved 2008-05-29. 


Stone MB, Jones ML (2006-11-17). "Clinical review: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depressant drugs and suicidality in adults" (PDF). Overview for December 13 Meeting of Psychopharma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PDAC). FDA. pp. 11–74. http://www.fda.gov/ohrms/dockets/ac/06/briefing/2006-4272b1-01-FDA.pdf. Retrieved 2007-09-22. 


Levenson M, Holland C (2006-11-17).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Suicidality in Adults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s" (PDF). Overview for December 13 Meeting of Psychopharma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PDAC). FDA. pp. 75–140. http://www.fda.gov/ohrms/dockets/ac/06/briefing/2006-4272b1-01-FDA.pdf. Retrieved 2007-09-22. 


"FDA Proposes New Warnings About Suicidal Thinking, Behavior in Young Adults Who Take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 FDA. 2007-05-02. http://www.fda.gov/bbs/topics/NEWS/2007/NEW01624.html. Retrieved 2008-05-29. 


從2004年開始,警語出現後,一些專業人士憂心這類抗憂鬱劑的使用警語,會降低人們服用的意願,導致自殺率的上升,然而事實完全相反。根據統計,這類警語的確造成年輕人的孩童抗憂鬱劑的處方數量大幅減少,而美國官方衛生單位的的年輕人自殺數字統計(從2004年到2007年),結果是下降的,也就是抗憂鬱劑的使用量降低,讓自殺率也跟著減少:


Xu J, Kochanek KD, Tejada-Vera B (August 2009). "Deaths: Preliminary Data for 2007" (PDF).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58 (1): 29–30. http://www.cdc.gov/nchs/data/nvsr/nvsr58/nvsr58_01.pdf. Retrieved 2009-09-20. 


Heron M, Hoyert DL, Murphy SL,et al. (April 2009). "Deaths: Final Data for 2006" (PDF).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57 (14): 30. http://www.cdc.gov/nchs/data/nvsr/nvsr57/nvsr57_14.pdf. Retrieved 2009-09-20. 


抗憂鬱劑對自殺防治到底是正面還是負面?建議大家先瞭解上述的資料再下定論。


此外,鮮少人知道服用SSRI可能會引發血小版的功能異常造成上腸胃道的出血(胃出血),尤其是fluoxetine(原廠藥名prozac,百憂解)及 sertraline(原廠藥名Zoloft,樂復得),研究發現會增加老鼠胃酸的分泌,繼而產生胃潰瘍的發生。有胃潰瘍病史、十二指腸病史或者本身正在服用止痛藥的人,對SSRI的治療,建議保守些比較安全。相關研究資料請參考:


Serebruany VL (February 2006).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increased bleeding risk: are we missing someth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19 (2): 113–6. doi:10.1016/j.amjmed.2005.03.044. PMID 16443409. 


Halperin D, Reber G (2007). "Influence of antidepressants on hemostasis". Dialogu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9 (1): 47–59. PMID 17506225. 


Abdel Salam OM (September 2004). "Fluoxetine and sertraline stimulate gastric acid secretion via a vagal pathway in anaesthetised rat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50 (3): 309–16. doi:10.1016/j.phrs.2004.01.010. PMID 15225675. 


van Walraven C, Mamdani MM, Wells PS, Williams JI (September 2001). "Inhibition of serotonin reuptake by antidepressant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elderly patient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323 (7314): 655–8. doi:10.1136/bmj.323.7314.655. PMID 115668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常有網友在部落格上詢問他們正在服用的抗憂鬱劑到底有沒有副作用,因為他們向開藥的醫師詢問,所得到的結果幾乎都告訴他們沒有明顯的副作用,事實到底如何,還是讓我們參考國外臨床研究的結果,這些狀況在國內並非不存在,事實上還蠻常發生的,吃藥產生副作用的人應該更能感同身受。


無疑的,抗憂鬱劑,尤其是SSRI(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已經是精神科的常備藥物,舉凡憂鬱症、焦慮症、社交畏懼、失眠、恐慌、強迫、飲食疾患(暴食或厭食)人格疾患、慢性疼痛、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衝動控制不佳、甚至是腸躁症、早洩等等,都可能會被開上這類藥物來治療。


SSRI在許多國家都是抗憂鬱劑的最普遍用藥:


Preskorn SH, Ross R, Stanga CY (2004).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in Sheldon H. Preskorn, Hohn P. Feighner, Christina Y. Stanga and Ruth Ross. Antidepressan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erlin: Springer. pp. 241–62. ISBN 978-3-540-43054-4.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sO_hArhCxwMC&pg=PA241.


然而根據知名研究期刊JAMA在2010年的對照研究發現:


對輕度到中度憂鬱的人來說,抗憂鬱劑的最大治療效果與安慰劑相較,效果相當甚至像是不存在.....


一般在門診被開上SSRI的人,大部分都是輕度到中度的憂鬱或其他問題,看來,SSRI被過度的使用情形普遍存在。


SSRI一般常見的副作用像是沒興趣(缺乏體驗歡樂的能力)、冷漠、噁心或嘔吐、嗜睡、頭痛、磨牙、作惡夢、頭暈、衰弱、瞳孔變大、排尿困難、食慾改變、睡眠改變、體重增加或減輕(大概有三公斤左右的變化)、可能導致骨骼碎裂或受傷、性功能異常、增加憂鬱或者焦慮的感覺、顫抖、姿勢性低血壓、異常出汗、坐立不安、肝或腎功能異常、自殺想法、光敏感及皮膚感覺異常(例如刺、麻等等)。



在男性最關心的性功能障礙上,尤其是Escitalopram(原廠商品名為Lexapro,利普能),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性功能障礙,諸如遲發性射精、勃起功能障礙及性慾減退,最早的調查研究高達八成的人會發生,即使後來被認為這個數字被高估了,但後來的研究也發現超過四成的患者有此困擾:


Landén M, Högberg P, Thase ME (January 2005). "Incidence of sexual side effects in refractory depression during treatment with citalopram or paroxetin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66 (1): 100–6. doi:10.4088/JCP.v66n0114. PMID 15669895. 


有些人即便停用了SSRI這類藥物,性功能障礙仍持續存在,這種現象稱為SSRI用後性功能障礙(Post SSRI Sexual Dysfunction):


Bahrick AS. Post SSRI Sexual Dysfunc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harmacotherapy Tablet 2006; 7:2-10.


一般在精神科求診的人,鮮少能從醫師口中得到這些資料,對精神科用藥有問題的人也歡迎來部落格和我討論。提醒大家,已經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千萬不可斷然停藥,否則容易衍生更嚴重的藥物戒斷反應,反而更危險,想要減藥或者停藥,務必在有經驗的專業醫師監督及協助下慢慢減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孕婦用抗憂鬱藥 胎兒易患肺高血壓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5/16 15:35



英國藥物管理機構警告,孕婦吃抗憂鬱藥,孩子比較容易得肺高血壓。



英國藥物管理局說,抗憂鬱藥會影響胎兒。很多媽媽懷孕期間吃了抗憂鬱藥生下的孩子會有慢性肺高血壓的症狀。大約每一千個新生兒會有五個得到這種疾病。一般新生兒患肺高血壓的比例是千分之二,因此他們要求醫生不要給孕婦開抗憂鬱藥,尤其是含有「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的抗憂鬱藥。



藥物管理局將要求藥廠在使用說明和包裝上,註記孕婦忌服的警語。





很多人並不知道,SSRI(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是一種致畸胎物質,大家熟知的百憂解,就是最有名的代表藥物,但提醒大家:SSRI不只是百憂解而已。這類藥物會通過胎盤,因而影響到胎兒。根據臨床研究,Sertraline及Paroxetine這兩種藥物被發現與新生兒先天異常有關,特別是心臟的中隔缺損。某些研究結果也發現,SSRI與新生兒的併發症發生有明顯的關連,例如新生兒戒斷症狀:在2003年11月,有文獻指出93個關於母親服用SSRI導致新生兒產生癲癇或戒斷症狀的狀況,因此建議母親若被診斷有精神疾病,也應避免開立這類藥物。


此外,孕婦服用SSRI還容易造成胎兒持續性的肺高血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2006年 7月19日提到哺乳的母親若服用SSRI,必須要和開藥的醫師詳細討論。相關原文資料請參閱:


 Medical News Today - Lancet Press Release. Feb 05 2005


Gentile S, Rossi A, Bellantuono C (2007). "SSRIs during breastfeeding: spotlight on milk-to-plasma ratio". 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 10 (2): 39–51. doi:10.1007/s00737-007-0173-0. PMID 17294355. 


更讓人擔心還可能造成永久的神經精神變化,早在80年代,研究人員以傳統的三環抗憂鬱劑給懷孕的老鼠服用,結果導致成鼠的行為變化,這在人類的研究也相仿:


Vogel G, Neill D, Hagler M, Kors D (1990). "A new animal model of endogenous depression: a summary of present finding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14 (1): 85–91. doi:10.1016/S0149-7634(05)80164-2. PMID 2183099


待SSRI研發出來,相關的研究也再度證實懷孕婦女服用SSRI,的確會導致新生兒大腦的血清素傳導永久變化而導致行為的改變:


Popa D, Léna C, Alexandre C, Adrien J (April 2008). "Lasting syndrome of depression produced by reduction in serotonin uptake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sleep, stress, and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8 (14): 3546–54. doi:10.1523/JNEUROSCI.4006-07.2008. PMID 18385313. 


 Maciag D, Simpson KL, Coppinger D, et al. (January 2006). "Neonatal antidepressant exposure has lasting effects on behavior and serotonin circuitry".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1 (1): 47–57. doi:10.1038/sj.npp.1300823. PMID 16012532. 



最近英國藥物管理局針對懷孕婦女提出警告:孕婦服用SSRI,胎兒罹患肺高血壓的機率比不服用SSRI的孕婦生出肺高血壓的危險性提高兩倍半,另外的研究的相關危險性更高達六倍,因此FDA也有類似的呼籲:


FDA Public Health Advisory - Treatment Challenges of Depression in Pregnancy


針對懷孕的婦女,醫師為胎兒安全起見,應該避開這類抗憂鬱劑。日前我在某電視節目看到有些用藥積極的醫師,只要媽媽過去有憂鬱病史或者懷孕後,情緒稍微低落甚至有些情緒不穩,她的作法就是積極的開上抗憂鬱劑來預防懷孕及產後憂鬱,對照上述的資料,這種積極用藥的治療還蠻普遍的,但多數懷孕的婦女或者哺乳的媽媽並不瞭解藥物潛在的副作用及危險性,著實令人擔心。


最後還是要鄭重提醒大家:已經服用精神藥物的人,千萬不能自行斷藥或者自行減藥,因為藥物戒斷反應只會讓原來服藥的人更不適及恐慌。減藥務必在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的監督及建議下來進行才能減少戒斷反應發生的可能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視筆電手機 影響睡眠周期
更新日期:2010/05/15 02:45 諶悠文/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晚上電視看著看著就睡著了,早晨卻覺得睡不飽爬不起來?研究指出,不只是看電視,在睡前使用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及蘋果公司的平板電腦iPad等消費電子產品,這些產品的光線近距離照到眼睛,可能會改變使用者的睡眠周期。



一般認為,人類眼睛的感光系統偵測到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導致睡眠障礙。通常大腦在夜晚九點或十點開始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能夠助眠,並協助調整生理時鐘。



大腦被搞胡塗 夜晚當作白天



睡眠專家擔心,人類的眼睛對藍光尤其敏感,電腦螢幕與手機通常釋出許多藍光,即使光線不十分明亮,依舊可能讓大腦把夜晚當成白天,打亂睡眠模式,使失眠狀況惡化。



而美國《科學轉譯醫學》周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十二日登出研究報告指出,視網膜中有不同的光受體,其中產生色覺的視錐細胞對綠光的反應強,也會影響睡眠模式。



新加坡「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研究院」助理教授古利(Joshua Gooley)主持的這項研究係以五十二人為對象。他們置身於沒有窗戶、時鐘、電視機或網路等時間提示物品的房間,在保持清醒五十小時後,獲准睡覺八小時,傍晚醒來再暴露在六個多小時的綠光或藍光中,以重新設定生理時鐘。



調暗電腦螢幕 也許有助改善



結果發現,藍光可有效刺激受試者的睡眠─清醒的周期反應,在亮光下這種方法尤其有用;但在昏暗的光線下,或在短暫的時間內,綠光的功效和藍光一樣好。



iPad和筆電的使用與失眠的關聯,則尚未有具體研究,不過已有醫師提出怪招,例如戴上橙色鏡片的太陽眼鏡,以消抵藍光。研究人員則表示,更改電腦或iPad的螢幕設定,讓顯示器變暗,或於夜間把顯示器的藍色色調拿掉,或許有助改善睡眠問題。網路上有可隨白天夜晚自動調整螢幕亮度和色彩的免費下載軟體F.lux,但睡眠專家不確定其實際效果。



現代科技發達,有趣好玩的電子產品如過江之鯽,不過有螢幕的產品對睡眠的影響,很多人並無這樣的認知。最近國外有研究發現:睡前緊盯發亮的螢幕,對人會產生睡眠週期往後移的效應,主因是因為從螢幕發出的藍光會經由眼底的節細胞把訊號傳到大腦的松果腺,導致松果腺抑制退黑激素的分泌,讓當事人身體誤以為還是白天,因此變成生理時鐘大亂。在失眠的治療中,有一種照光療法,照光療法的光源分兩種,仿日光的全光譜光源及藍光光源兩種,照光治療的照光時程須經詳細的評估,才能決定何時照,照多久才能達到調整生理時鐘,幫助失眠改善的效果。


國外的原文研究摘要請見:



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2/31/31ra33.abstract


許多嗜打線上遊戲或者電玩的人,往往在該睡的時間睡不著,應該與此有關,我在門診也常勸有失眠困擾的個案,在睡前一個半小時前,千萬不要再緊盯電腦,理由是相同的,除了睡前少盯發亮的螢幕以外,失眠的人睡前還有要注意的事?


以運動來說,運動最好距離睡前三到四小時以上,太靠近睡眠時間做劇烈運動,可能導致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反而無法好睡,真想做運動,可做伸展運動。


有人睡前喜歡泡澡,或者將近睡眠時才洗澡,對一些有失眠困擾的人,反而容易趕走睡意,因此,發現自己洗完澡精神反而變好的人洗澡的時間也不要離睡覺時太近。


躺了一會仍無睡意,千萬不要再硬躺。我門診有客戶提到他有趣的睡眠狀況:躺床經常睡不著,不好躺的貴妃椅反而還比較容易讓他入睡,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睡不著已經和他躺床的動作劃上連結,所以往往晚上一到,對床的恐懼感往往讓他失眠,換到貴妃椅,打破之前的行為制約反應,雖然難躺,但與原本的失眠制約並無關係,結果反而好睡。睡不著,應起身離開床鋪,做些枯燥可能會讓當事人感到無聊想睡的事,有睡意再回床睡覺,效果較佳。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醫新發現 嗎啡毒癮有救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5/14 12:05



毒癮不好戒,成大醫院精神部教授陸汝斌長期研究發現,常用的咳嗽藥「右旋美沙芬」,對於嗎啡成癮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團隊曾經在85位毒癮患者身上實驗,結果以服用低劑量右旋美沙芬的人效果最明顯,這項發現己申請美國國家專利。



(劉怡伶報導)



陸教授解釋,吸食嗎啡會成癮,是因為嗎啡進入人體後,會與大腦內的嗎啡類受體結合,刺激多巴胺的釋放,進而間接啟動大腦的報償系統,吸食的人會因而產生愉悅的感覺。而嗎啡會抑制神經滋養素,以及產生大量的自由基等毒性物質,同時損傷腦細胞,擾亂腦袋中的神經傳導物質,讓這種報償系統不停發揮作用,鼓勵毒癮者不停去吸食嗎啡,尋求這種滿足感。



「右旋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能發揮作用,在於可減少腦中多巴胺的分泌,降低人體對嗎啡的渴求慾望,還會抑制蛋白質發揮作用,不讓活化,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陸教授在85位毒癮者身上做試驗,其中23人使用安慰劑,25位使用高劑量(120毫克/每天 )的右旋美沙芬,37位使用低劑量(小於30毫克/每天)的右旋美沙芬,追蹤12個星期,發現從第一個星期開始,使用右旋美沙芬的人,比起使用安慰劑的人,尿液嗎啡陽性反應就低很多。而且隨著時間累積,美沙冬及合併用的嗎啡量,都降低到30%至40%之間,相較起來,使用安慰劑的仍高達70%-80%。值得一提的是,又以服用低劑量右旋美沙芬的人效果最明顯。



陸汝斌教授解釋,傳統治療法像是阿斯匹靈、抗生素等,都只能減少其中一個毒性物質,治療效果有限。即使是強效、號稱美國仙丹的可體松(cortisone),則因為毒性太強,長期使用,人體難以承受。這個新發現,對於想要從嗎啡毒海中脫離者,是很棒的消息。此領先全球的研究發現,也已申請美國國家專利。



右旋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英文簡稱DM或DXM,是一種鎮咳藥物,FDA在1958年批准右美沙芬可不需醫生處方而作為鎮咳藥發售,可見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藥物。當時最廣泛使用的咳藥可代因有被濫用及成癮的可能性,而右旋美沙芬在這些方面的潛在危險性比可待因來得低,主因即是右美沙芬不易造成物質依賴(身體缺乏某物質即產生生理反應),鎮靜副作用亦明顯來得少。即便如此,仍有人會拿來濫用,使用量若超過最高建議用量,其作用會類似解離的幻覺劑,主要其作用機轉作用在大腦神經細胞的NMDA受體上,它是NMDA的拮抗劑,其他類似機轉的作用的物質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K他命(ketamine)及迷幻藥(PCP,phencyclidine)等等都屬此類作用機轉。相關資料可見:


http://www.deadiversion.usdoj.gov/drugs_concern/dextro_m/dextro_m.htm


談到其原本的止咳效果,其實也有諸多爭議存在,尤其是對孩童而言,跟安慰劑相較,右旋美沙芬效果並沒有明顯差異:


Paul IM, Yoder KE, Crowell KR (July 2004). "Effect of Dextromethorphan, Diphenhydramine, and Placebo on Nocturnal Cough and Sleep Quality for Coughing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Pediatrics 114 (1):85-90


此外,孩童服用,容易產生失眠的狀況,根據美國賓州州立醫學院的研究:右旋美沙芬跟燕麥蜂蜜比較,後者對孩童夜間咳嗽止咳的效果還比較好:


Gorin, Amy (June 2008). "ALTERNATIVE COUGH CURE". Prevention 60 (6)


右旋美沙芬在1960到1970間在美國一直是開架上的止咳藥,不需醫師處方就能取得,到了1973年,原本的標簽名被要求下架,主要是濫用的人越來越多,故之後都以複方的止咳藥水來重新上架與販售,主要就是為了要減少濫用:


Dextromethorphan (DXM) | CESAR


有服用抗憂鬱劑及抗組織胺藥物的人要注意,不可一起並用,主要原因會競爭同樣的分解酶,增加藥物在體內的濃度。服用右旋美沙芬的可能藥物副作用如下:


身體發癢、嘔吐、噁心、高血壓、呼吸變淺、瞳孔變大、腹瀉、嗜睡、冒汗、尿液滯留(排不出尿)、頭暈、幻覺及發燒等等,請參考:


 "Dextromethorphan". NHTSA. http://www.nhtsa.dot.gov/PEOPLE/injury/research/job185drugs/dextromethorphan.htm. 


有過敏的人千萬別服用,因為會增加人體組織胺的分泌,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或成人,最好不要。


到底這種藥物會不會上癮?有些報告發現會,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強調並不會產生生理的依賴(也就是說會有心理依賴):


WHO Expert Committee on Drug Dependence (1970) (PDF). Seventeenth Repor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whqlibdoc.who.int/trs/WHO_TRS_437.pdf. Retrieved 2008-12-29. 


關於右旋美沙芬與多巴胺的產生是否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文章較少。目前國內出爐的研究,對有海洛因依賴的患者而言,強調和安慰劑相較,會減少海洛因及美沙酮的用量,因此可視為替代療法的輔助療法,但研究並未說到右旋美沙芬能讓患者完全戒除患者對海洛因及美沙酮的依賴,因此,可視為替代療法或者減害療法的加強輔助,也非根本解決之道,想靠右旋美沙芬來完全戒毒,可能性不高,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犯案後再殺子女 醫師:精神症狀影響判斷

更新日期:2010/05/12 06:35

涉嫌殺害雙親的張姓男子,跑回桃園八德家中,想要再營造燒炭來殺害妻子和三名兒女,目前妻子和三名兒女中,以妻子和女兒狀況較為嚴重,還沒有脫離險境;對於張姓男子犯案行為,署立桃園療養院醫師(李仁欽)分析,一旦加害人在犯案後,會選擇帶走子女,這種行為在精神醫學上稱為慈悲殺害對方,就是不想讓子女等問題留給其他人承受。(李明朝報導)



 涉嫌犯下殺害雙親逆倫案主嫌張姓男子,想要再次營造燒炭自殺,對妻子和三名兒女殺害,目前妻子和三名兒女當中,又以妻子和女兒狀況比較嚴重,還沒有完全脫離險境。



 張姓男子這種行為,根據署立桃園療養院李仁欽醫師以心理學和精神醫學層面來看,認為以往部分案例,一旦加害人在犯案之後,也會選擇帶走子女,這種行為在精神醫學上是稱之為慈悲的殺害對方,李仁欽醫師說「他們認為可以減少在世者,所承受痛苦,這可能是一些加害人心態」。



 另外,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警察科副教授張錦麗認為加害人,人格特質可能有所偏差,一旦爆發就採取激烈手段。



 張姓男子相繼出重手,想讓雙親及妻兒死亡,最後再自行駕車南下,原本隨身手機,並沒有帶在身邊,警方在第一時間還無法掌握行蹤,相當擔心安危,正透過各種管道,希望能讓張姓男子出面投案,勇敢接受法律制裁。



十年前我還在當住院醫師受訓時,曾有一位精神科前輩提到他在美國曾出庭作證的案例。我記得這是一件轟動美國司法的亞裔人的犯罪案件,在那件刑案中,長期不堪受虐的婦女,除了殺害了對她長期家暴的先生以外,在嘗試自殺前,她還先勒斃他的小孩。這樣的案件驚動當時的美國社會,他們不瞭解,長期受到家暴,情緒崩潰而去殺害先生,這道理還說得過去,但是在自殺前,連小孩都不放過,這簡直是泯滅人性,應該處以極刑。


這位精神科前輩在審判過程中以其亞裔及專業醫師的身份出庭,他提出了慈悲殺害的說法:東方人的父母,自己無法繼續活下去,有人會選擇把子女一起帶走,是怕子女無法受到妥善的照顧,會被人欺負等等,故選擇先結束小孩的生命再自殺的作法。法官及陪審人員瞭解這樣的緣由,通常會減輕一些刑責。


如果安樂死到現在一直都遲遲無法通過立法,就表示法律保障生存權這件事上,完全不讓步。因此,所謂的慈悲殺害,在司法上頂多只能做為一種當事人犯罪動機的參考。至於最近這件對家人連環殺害的社會事件,當事人是否為慈悲殺害,大家自己可以再斟酌比對。


我認為本地這件刑案的當事人與之前美國的案件完全不同,要稱慈悲殺害實在太過牽強。未來有機會在輔導及矯正加害人時,應該去瞭解為加害人本身的人格與壓抑個性,是否導致偏差及在一些非品格事件之後的辯解所導致。在真正的犯罪預防及行為矯正上,若無法從有效的品格技術來協助加害人面對及明白其犯行所造成的傷害,並負起相關的責任,並以實際行動來彌補之前所犯的過錯,達到真正的改變的話,那麼死刑存廢的爭端只會一直延續而無法休止。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