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認識你自己?


     光能診所將從51463連續4週開辦免費的充電講座


    來看看!你到底能變得有多厲害?


 


             


             


ü  如何提升覺察力和能力?


ü  你有多處在當下?


ü  過去的不愉快記憶一直影響你嗎?


ü  你的反應變慢了嗎?


ü  你的記憶力變差了嗎?


ü  你有睡眠的問題或起床的困擾嗎?


ü  你的效率有多高?你還有多少進步空間?


 


 


        ※※※※※※※※※※※※※※※※※※※※※※


             生命裡的障礙其實不過是陰影罷了。


            《自我分析》將教導您認識您自己


              -----而非只是陰影的部分。  


                        


             摘自L 羅恩.賀伯特《自我分析》一書


        ※※※※※※※※※※※※※※※※※※※※※※


 


主辦單位:光能身心診所      


講師:心方位諮商顧問有限公司  魏辰峯


時間:5/145/215/286/4 週五晚上7點~8點半


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11F3


       (東方大廈)(捷運復興站2號出口)


費用:免費


教材:自我分析(可現場購買每本280)   


預約電話:(02)2721-43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毒喵喵 攻進台灣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4/27 04:11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表示,近日由地方法院送驗的毒品中,首次檢出俗稱「喵喵」、含Mephedrone成分的新興毒品合成物質。「喵喵」已在全球造成20多起死亡個案,民眾不要因好奇而誤用,以免賠上寶貴性命。



施用者致死率極高



官員表示,據國外資料顯示,Mephedrone是在2008年間,由中國輸出至歐洲、澳洲及紐西蘭等地區,目前已造成20多起死亡個案,歐洲國家多已加強管制。「喵喵」在國內雖尚未有濫用的情況出現,但必要時,衛生署將建議法務部先列為毒品管制。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管制藥品組科長鄭進峰表示,Mephedrone的化學名為4-methylmethcathinone(4-MMC),別名包括Miaow Miaow(喵喵)、Meow、MCAT、M-Cat等,施用後有欣快、興奮等作用,會產生類似甲基安非他命與搖頭丸效果,但因作用時間短,施用者會不斷追加劑量。



Mephedrone會造成嚴重的血管收縮、心臟病發作、心律不整、焦慮、幻覺、妄想、痙攣等副作用;有一名英國女孩吃了一顆混有Ketamine與Mephedrone的藥物,數小時後不幸身亡;另有一名英國男性使用後18個小時,開始出現幻覺,認為有蟲在身上爬並且不斷啃咬,最後竟把睪丸扯下,導致大出血。



最近台灣發現,已有人把新的毒品輸入進來,其英文名為為mephedrone,其化學名為4-methylmethcathinone(4-MMC),別名包括Miaow Miaow(喵喵)、Meow、MCAT、M-Cat等。這是合成的中樞神經興奮劑,與安非他命作用類似。在2007年前,還沒有出現過,從2008年開始,開始在一些國家發現。在一些國家雖還被歸類為藥物,但相關副作用其實不少。


這種毒品,曾被研發藥廠嘗試作為聰明藥的作用,因為服用這類中樞神經興奮劑可以增加警覺性、欣快感、興奮感,會一直想說話及變得更開放。令人驚訝的,在英國還有心理學的教授把這種毒品拿來給五十個學生服用做研究:


 "Students test mephedrone drug". BBC News. 23 March 2010. http://news.bbc.co.uk/1/hi/education/8582472.stm. Retrieved 23 March 2010. 


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因為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它潛藏的副作用,根據毒品專業研究發現,服用這種毒品,會導致流鼻血、鼻部灼熱、幻覺、噁心、嘔吐血液循環問題、潮紅、焦慮、偏執、癲癇發作及妄想等等狀況:


"Police warning over 'bubble' drug". BBC News. 20 November 2009. http://news.bbc.co.uk/1/hi/england/tees/8370130.stm. Retrieved 27 November 2009. 


根據製藥公司自己的臨床報告,其他的副作用還包含:注意力變差、短期記憶力退化、心跳增加、心律不整、焦慮、憂鬱、流汗過多、瞳孔放大、牙關緊閉、磨牙等等(跟搖頭丸的副作用相仿):


"Crew 2000 - Drugs - Information, Advice and Support - Home". http://www.crew2000.org.uk/. Retrieved 2009-11-26.  Direct link to PDF file: [1]


國際毒癮研究中心的調查研究發現:51%的使用者會發生頭痛的症狀、43%的人會心悸、27%的人會噁心、15%人會出現指頭變藍(循環改變):


Clubbers are 'turning to new legal high mephedrone' BBC News Jim Reed 13 January 2010


根據知名的媒體BBC2009年4月報導:曾有一個人如果服用超過18個月(至少一週兩次),開始出現幻覺、容易激動、躁動及躁症發作而送去精神科病房住院:


Call for ban on 'legal high' drug, BBC News, 30 April 2009


提醒大家,長期使用這種毒品也可能導致陽痿:


"Mephedrone can cause impotence, warns expert", BBC


關於死亡案例,各國陸續有個案爆出,在瑞典把持有這種物質歸類為犯罪行為:


 "Teenager dies of 'net drug' overdose — The Local"


提醒大家,這種毒品的副作用一部份已被確認,但相較於其他毒品,「喵喵」很新,仍有許多潛藏的後遺症未被研究清楚,建議大家不要把自己當白老鼠來試驗,否則一旦出現嚴重的後遺症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屆時恐怕悔之莫及。一旦染上毒癮,應藉由有效的生理排毒技術及增加面對能力的心靈改善技術合併生活改善技術來幫助自己重新站起來,方法不對,容易衍生毒品一再使用,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甚至失去自由及別人對自己的信任等等問題。有關戒毒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大家和我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有一則值得探討的新聞報導,也就是日前有醫學的研討會討論迷幻藥(例如LSD或者迷幻性蘑菇)是否能治療憂鬱、焦慮,甚至有些專家鼓勵讓心理治療師適度使用迷幻藥來治療病患。在此我提供一些穩定資料給大家參考:


首先讓我們瞭解LSD的相關資料,這是1938年由由瑞士化學家Albert Hofmann博士,進行一個有關麥角鹼類複合物的大型研究計畫時,第一次合成出來的。這種毒品藥效很強,我們從它使用的劑量即可得知,一般藥物都是以毫克來計算,這種毒品的使用量需以微克(一毫克等於一千微克)來計算,使用這類毒品,容易產生解離性的症狀,解離症狀發生時,當事人原本清楚的大腦訊息會部分或者全部被這類毒品或藥物阻斷,開始產生一些幻覺、感知減少、思想抽離(原本的記憶、思考等等)、夢境甚至狂喜等等。據一些研究發現,這可能原自於這類毒品對多巴胺及鴉片類受體產生的非選擇性作用,繼而產生欣快感。許多有解離作用的毒品或藥物如果宣稱療效,應該是解離作用產生的結果。


1947年開始,精神科治療開始使用這種東西來治療精神疾病,在1950年代,有些精神科也拿來當作精神治療藥物(甚至包含酒癮)。因此,現在聽到這種論點,是六十年前的過時論點。LSD被禁止使用的最大原因,是因為LSD的使用除了會產生恐慌之外,還會引發健康者的精神病狀況:


Rick Strassman (1984). "Adverse reactions to psychedelic drug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Nerv Ment Dis 172 (10): 577–95. PMID 6384428


 Cohen, Sidney (January 1960). "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Side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PDF).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30 (1): 30–40. PMID 13811003


Malleson, Nicholas (1971). "Acute Adverse Reactions to LSD i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Use in the United Kingdom" (PDF). Br J Psychiatry 118 (543): 229–30. doi:10.1192/bjp.118.543.229. PMID 4995932. http://www.maps.org/w3pb/new/1971/1971_malleson_5136_1.pdf. 


曾有一位精神科醫師跟我提到他和一位吸毒者的對話,這位吸毒者即使被關多次仍堅持用毒,他說:你問我為什麼要一直用海洛因?因為用海洛因會讓我感覺整個人和這個世界脫離,這種遺世獨立的感覺,實在太爽了,沒有其他任何經驗可以取代,因此就算被關很多次,我還是會想用。


以上的例子,反應了很多吸毒者的狀況,面對能力缺乏,吸毒成了他們逃避的工具,我認為想以毒品來治療憂鬱或者加強心理治療的效果,就是在變相地鼓勵當事人不要面對,除了根本無法改善以外,還會讓求助的人狀況更惡化。


想以毒品治療憂鬱,就像借酒澆愁一般,短期會醉得不省人事,一旦藥效過後之後,反而會愁更愁。持續的憂鬱,應該去找出生理或者心理的根源,根本處理及面對,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而這些也都有方法可以協助當事人處理。貪圖短暫吸毒帶來的快感,只會讓問題持續,最後賠上健康與自由,得不償失。


迷幻藥治憂鬱?美醫學界新論點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4/25 09:01



說起迷幻藥,總讓人聯想到嬉皮的頹廢形象,但現在醫學界卻有一派說法,認為迷幻藥能治療憂鬱、焦慮等精神問題。



不管是LSD還是迷幻性菇菌類,這些迷幻藥總讓人想到1960年代的嬉皮與種種用藥上癮而引發的悲劇,但現在一度是壞東西的迷幻藥,說不定是醫學上另一項神藥,美國聖荷西這場研討會上,全球許多醫學專家、研究員,甚至用藥者聚集一堂,分享使用迷幻藥的個人經驗,辯論迷幻藥成為法定藥品的可能性。



杭特莉小時曾遭虐待,身心受創,因而失去自信,17歲那年,她開始用搖頭丸,這一用就是6年,專家表示,搖頭丸可能讓用者感到高度興奮,能清楚查覺自己的感覺,由此產生不再恐懼的力量,這派專家大力鼓吹讓心理治療師適度使用迷幻藥治療病患。



當然,抱持懷疑的專家不在少數,認為使用迷幻藥治病缺乏科學證據,史畢格代表的是主流派的想法,但在研討會上,與會者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迷幻藥能洗去負面形象,成為有名有份的醫學用藥。(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一直有網友詢問何處可以取得類似Madifanil的聰明藥,因為這些網友可能要準備考試或者面試,自覺記憶力不好或者反應不夠快,因此想靠一些外來物質來提高多巴胺濃度,進而提昇自己的相關認知功能。我除了向他們解釋,這類藥物的使用,一定要符合的適應症(例如嗜睡症、作息無法正常的輪班工作者等等),醫師才會開立,況且這還是管制藥,如果得知有醫師私底下販售,還可以去舉發。


如果藥物不能取得,是否有天然的補充來源可以幫忙?在生物化學上的研究上,我們很清楚,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就是氨基酸,某些特定的氨基酸補充也能以自然且無副作用的方式來提高神經傳導物質,例如今天我們要談的酪胺酸(Tyrosine)。


酪胺酸是人體內建構蛋白質的二十個氨基酸之一,屬於非必須胺基酸,也就是吸收到人體的必須胺基酸可以轉化,這種胺基酸於1846年由德國的化學家Justus von Liebig從起司中的酪蛋白發現的。天然的攝取來源包含大豆、雞肉、火雞肉、魚、核桃、起絲、牛奶、南瓜籽等等,也能從營養補充品來加強補充。  


在大腦的多巴胺細胞中,酪胺酸會被轉化成LEVODOPA,之後再轉變為多巴胺,在腎上腺髓質中,酪胺酸會被轉化為正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的T3及T4,也是酪胺酸轉化而來的。


在醫療上,酪胺酸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前質,可以增加血清中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的濃度,對心情的提升有限,但如果是在壓力的環境下,作用會比較明顯,請參閱:


Rasmussen DD, Ishizuka B, Quigley ME, Yen SS (1983). "Effects of tyrosine and tryptophan ingestion on plasma catecholamine and 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concentration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57 (4): 760–3. doi:10.1210/jcem-57-4-760. PMID 6885965. 


Lieberman HR, Corkin S, Spring BJ, Wurtman RJ, Growdon JH (1985). "The effects of dietary neurotransmitter precursors on human behavior". Am J Clin Nutr. 42 (2): 366–370. PMID 4025206


許多研究顯示在有壓力環境下,包含極寒、疲憊、至親死亡、離婚等等狀況,酪胺酸對於減少壓力引發的體重急速下降,有明顯的幫助,同時還能明顯提高認知功能及體能的表現:


Reinstein DK, Lehnert H, Wurtman RJ (1985). "Dietary tyrosine suppresses the rise in plasma corticosterone following acute stress in rats". Life Sci. 37 (23): 2157–63. doi:10.1016/0024-3205(85)90566-1. PMID 4068899. 


Deijen JB, Wientjes CJ, Vullinghs HF, Cloin PA, Langefeld JJ (1999). "Tyrosine improves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reduces blood pressure in cadets after one week of a combat training course". Brain Res. Bull. 48 (2): 203–9. doi:10.1016/S0361-9230(98)00163-4. PMID 10230711


Mahoney CR, Castellani J, Kramer FM, Young A, Lieberman HR (2007). "Tyrosine supplementation mitigates working memory decrements during cold exposure".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IN PRESS (4): 575. doi:10.1016/j.physbeh.2007.05.003. PMID 17585971. 


不過在正常的環境或者無壓力的環境下,影響則不明顯。國外還有研究用於古柯鹼的濫用與戒斷治療,一般會合併其他胺基酸例如色胺酸來並用,B6有時也可考慮一起使用,加強效果,當然,劑量的使用會高一些。此外,也有人在臨床上用於戒咖啡及界尼古丁(煙),總之,我認為是把天然的中樞興奮營養品用於取代要戒的物質:


Mahoney CR, Castellani J, Kramer FM, Young A, Lieberman HR (2007). "Tyrosine supplementation mitigates working memory decrements during cold exposure".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IN PRESS (4): 575. doi:10.1016/j.physbeh.2007.05.003. PMID 17585971. 


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也可以補充。本身有高血壓、懷孕或哺乳的人,比較不建議補充,另外有服用特殊的抗憂鬱劑(MAO inhibitor)的人也不建議補充。


總之,在高壓環境下仍想擁有好的表現,應優先考慮自然的營養補充來源,而且經臨床驗證也確有實效,這是我比較建議的身體改善方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北歐研究:早洩也是遺傳 非關心理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4/22 14:35



北歐科學家研究發現,早洩跟精神關係不大,主要是因為一個基因出了狀況;所以早洩跟遺傳比較有關係。



瑞典和芬蘭科學家說,腦部一個(多巴胺)傳導基因DAT1要是缺損,就會讓男性早洩。



在英國,男性早洩的情形很普遍,大約四分之一的人有這種困擾。以往,醫界多半認為早洩是精神方面的問題,治療的方式以心理為主。



現在知道病因以後,就可以改用調整多巴胺的藥物治療早洩了。



早洩有許多定義,最嚴格的定義,是性伴侶未達高潮前,男性就射精了,如果以這標準來看,大部分的男性可能都有此困擾。另一個定義是兩分鐘,進入過程不到兩分鐘就射精的話,被可歸類為早洩。不管如何,在早洩的藥物治療中,清一色幾乎都是拿SSRI(選擇性的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這類憂鬱劑來做延長射精的治療,之前我提過很多次,SSRI也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有興趣的人可參閱:


Csoka AB, Shipko S (2006). "Persistent sexual side effects after SSRI discontinuation". Psychother Psychosom 75 (3): 187–8. doi:10.1159/000091777. PMID 16636635


想增加血清素來延長時間,也有營養品可以考慮,有學者建議可以補充5-HTP(血清素的前質)這類營養品來替代,效果不亞於藥物。


多巴胺與早洩的研究,過去可以看到的研究報告較少,大多是跟性滿足及性慾有關,一些所謂的精神狀況,例如躁症發作時,性慾比較高,也與多巴胺過度分泌有關,服用抗精神藥物會抑制多巴胺的分泌,導致性功能障礙,這是精神科治療常見的狀況,有些神經科患者服用增加多巴胺的藥物,不小心會讓多巴胺濃度過頭,導致服用的患者性慾過高,如果年長者有巴金森氏症需服用這類藥物,出現這些狀況,大概就是多巴胺濃度過高所導致。最近北歐研究學者發現:早洩可能與多巴胺調控基因DAT1缺損有關,因此,要治療早洩,可以從這個機轉來做處理。目前FDA仍未核准任何增加多巴胺藥物用以治療早洩,因此,我建議大家避免用這類藥物來改善早洩,未來理想的治療,應該是針對缺損的基因直接作調控,希望治療基因的療法能早日面世,造福需要的人。自然的營養補充品,也許是另一種選擇,之前我也介紹過可以提升多巴胺的天然補充品,對男性不孕及精子數的提升也有臨床驗證,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137&prev=13408&next=13056&l=f&fid=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吃抗癲癇藥 防動脈硬化 可補充葉酸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4/23 04:11



記者方志賢/高縣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研究195名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患者,發現其頸動脈變厚,有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但變化微小,患者無須過於恐慌,任意停藥,以免癲癇發作,發生意外或併發症。



此研究也獲選具百年歷史頂尖癲癇雜誌2009年最佳論文,高長神經內科系癲癇科主任莊曜聰並獲頒世界癲癇聯盟的Morris Coole獎。



莊曜聰說,癲癇症患者需長期、甚至終身服抗癲癇藥,大部分抗癲癇藥有副作用,包括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異常、孕婦易產下畸胎兒及特異性體質的過敏等。



莊曜聰說,曾有婦女懷孕,擔心影響胎兒,而自行停藥,上班途中突然發作,車子失控翻覆,雖保住一命,但造成流產;另有患者自行停藥,騎車時病發,摔車造成腦出血。



後續研究也發現,新一代的癲癇藥物較不易引起動脈硬化,且適當補充維他命B及葉酸也可減少此問題。



莊曜聰所屬的研究團隊是針對195名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患者及195名年齡、性別相同的健康人做對照組,結果顯示,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的病患,其動脈內皮加中皮層厚度較對照組增加,半胱胺酸、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也增加,增加動脈硬化危險。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會導致B群流失,包含阿司匹靈、雌激素(包含避孕藥與類固醇)、利尿劑、抗癲癇藥物(傳統抗癲癇藥物如tegretol與Depakote)、普洛芬等消炎藥以及巴金森氏症的控制藥物Simet等。B群流失與動脈硬化有關嗎?其機轉從何而來?想瞭解其中原理,必須先瞭解相關的生化反應。


主要肇禍的元兇就是同半胱氨酸,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化合物,透過氧化損傷血管壁,導致動脈硬化的危險,當然也包含腦血管)。有些人年紀輕輕就有心臟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問題,若去相關的基因檢測,就會發現他們常常在葉酸、B12及B6的代謝有先天的缺損。下面圖示中可看到,左側是葉酸的代謝循環,藉由葉酸及B12的幫助,同半胱氨酸(homocysteine)才能轉化為蛋氨酸(methionine,又稱甲硫氨酸),而B6可以幫助同半胱氨酸轉化為其他物質而減少累積。想預防及減緩解決這樣的問題,可藉由多補充葉酸、B12及B6等等的營養來源或者補充品來預防。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競爭壓力大 學生迷上聰明藥


更新日期:2010/04/22 00:07 成怡夏







【編譯成怡夏綜合外電報導】一名勤奮的學生夙夜匪懈用功念書,取得了劍橋大學的入學資格。進了大學後,卻因為競爭壓力太大,開始求助於藥物。英國《衛報》報導,近年來,曾讓西方國家政治人物世代興奮迷戀的大麻煙已退燒,最新風潮是教育性用藥,而非娛樂用藥。



在劍橋大學修習自然科學洛杰‧派瑞洛是一名國際學生,這代表他父母每年得付2萬英鎊供他讀書,讓他很有壓力。去年暑假,考試前他因為沒時間念書,為了怕被當掉,他買了modafinil興奮劑。



治療用藥遭濫用



Modafinil是一種被許多學生服用,用來提神的「促進記憶藥物」。這種藥原本用於治療嗜睡症,但現在卻被學生用來對付疲倦。另一種受歡迎的選擇是用做治療注意力缺乏過動症的Ritalin。這兩種藥物都能增加腦中多巴胺的濃度,提高使用者的警覺性和靈敏度。



因為這些藥物太受歡迎了,劍橋大學精神病學系臨床神經心理學教授芭芭拉‧莎哈琪安提出警告,這些藥物的使用有「巨大的意涵」,大學必須對此有所行動,她甚至建議可能要對學生做藥物檢測。



使用學生高達1/4



莎哈琪安去年參加一個探討藥物誤用的醫藥顧問委員會,研究健康人士使用提高認知能力的藥物的問題。一份引述《自然》期刊的美國研究估計,在某些學校裡,有高達25%學生過去曾使用過提神藥物。



許多人透過朋友接觸這些藥物,雪佛德哈蘭姆大學藝術系三年級學生勞倫斯‧普瑞斯在某篇期刊論文上,看到對此種藥物的批評,「但是我認為這種藥聽起來很棒。」派瑞洛也是透過媒體發現這種促進記憶的藥物。他覺得「它們似乎是個相當好的主意。」學生們相信藥物讓他們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比如需要上台演說或是遇到可怕的宿醉。



另一種極端是,劍橋大學的研究生璐西‧梅克皮斯服用後,成為一個極度認真工作的人。她每周服用modafinil一兩次。「在讀書、工作和運動交替下,我有一個非常滿的時間表。」她說:「我想做每一件事,但我不想每件事情都只做到平平而已。服用modafinil讓我可以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



所有學生對於藥物效果都心知肚明。「Modafinil增加我讀書的熱情,」派瑞洛說:「它讓我一點都不想懶散。」普瑞斯也同意:「Modafini給了我所缺乏的動力。」而並不缺乏動力的梅克皮斯則服用modafinil讓自己保持警覺。「我只要服用一錠就可以熬夜熬整晚,一點都停不下來。」



學生得到藥物的方法各有不同。某些人透過朋友手,多數學生透過網購。派瑞洛說,只要Google它,包括送貨的費用,一顆大約是2英鎊。普瑞斯說,只要簽署一項聲明,表示你不會因為他們在沒有處方籤的情況下賣給你處方藥,而去告發他們,他們就會把藥賣給你。



這種方便的程序可能會讓消費者很高興,但卻讓莎拉琪安不悅,「當你規避法令取得這種藥物,你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或是你的體質是否適合,這代表你不該服用。」



這些促進記憶提神藥物是近來發展沒多久的,莎哈琪安表示,要說這些藥物安全恐怕言之過早。「學生們服用這些藥物真的很令人感到擔心,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長期來說它們是否是安全的。這些藥物還太新,我們怎麼會知道呢?」



除了關切藥物對身體的效用外,還有道德的考量。「我們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嗎?」莎哈琪安說:「有很多可以面對問題的方式,如睡眠和運動。」這些方法不只對身體更好,對心理也是好的。感覺自己達成目標是很棒的,然而服用了一錠藥物,你的自我感覺就不是如此了。



變相作弊 看法兩極



對那些沒有服用藥物的學生而言,這樣做的人是作弊。莎哈琪安說:「他們感覺服用這些藥物表現會有所不同,那些不想服用藥物的學生因為每個人都在服用,有種被強迫服用的感覺。」但是被控訴竄改遊戲規則的學生卻異口同聲地否認這種說法,「我並沒有在作弊,」梅克皮斯說:「服用一錠藥物和喝一杯咖啡一樣,只是效果更好。」派瑞洛同意說:「我認為這不是作弊,對於那些視力不佳的人來說,記憶沒有任何幫助;你讓視力不佳的人配戴眼鏡,為什麼不能讓那些記憶力不佳的人服用這些藥物?」



目前這些服用藥物者的真實狀態尚未被大學所定義,這是莎哈琪安希望趕快公告的部分。「大學需要思考是否希望他們的學生在考試期間服用藥物?大學內部應進行這方面的辯論。我們是否真的在乎這部份?這算不算是一種作弊?我們希望社會走向這樣的道路嗎?」



劍橋大學教育公關秘書約翰‧瑞里森教授表示,大學不贊成任何非醫療用途的藥物服用,大學聯盟的福利官員表示也關切藥物使用問題。這些獲得「英國大學」校長團體的迴響,他們表示,對於「學生服用沒有處方籤的藥物表示沉重關切,」因為這對學生造成了健康的風險。他們建議學生尋求大學諮商單位或醫師協助。



這兩天有好幾個網友都向我詢問如何才能取得modifanil(商品名Provigil)這顆藥,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是看了這篇報導的關係。Modifinil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FDA核准的治療適應症為嗜睡症及輪班工作睡眠紊亂等狀況,有些睡眠呼吸中止,白天精神不濟的人,也有醫師會開這種藥物來治療。


Modifanil的藥理作用是刺激神經釋放單胺類的物質,尤其是像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這類物質,治療嗜睡的機轉是因為它會刺激下視丘的組織胺增加,來幫助當事人清醒。其藥理作用雖與安非他命不盡相同,但它某種程度的作用與安非他命的作用類似,都會刺激大腦神經細胞產生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


到底這種藥會不會上癮?知名的研究機構NIAAA(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 ),這是美國健康局的附屬機構,提出警語:需要靠這類藥物來增加警覺力的人,容易導致對modifanil的依賴與濫用,主要是因為它所作用在大腦獎勵的運作中心(許多成癮物質可能會作用在這部份的大腦),請參閱:


 Volkow ND, Fowler JS, Logan J, Alexoff D, Zhu W, Telang F, Wang GJ, Jayne M, Hooker JM, Wong C, Hubbard B, Carter P, Warner D, King P, Shea C, Xu Y, Muench L, Apelskog-Torres K (2009). "Effects of modafinil on dopamine and dopamine transporters in the male human brain: clinical implications.". JAMA. 2009 Mar 18;301(11):1148-54 301 (11): 1148–54.


目前針對這部份的研究尚無定論,但以上專業的提醒,我認為還是有高度的參考價值。


雖然他有中樞神經性興奮劑的作用,原廠仍不建議給ADHD的患者使用:


Biederman J, Pliszka SR (March 2008). "Modafinil improves symptoms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cross subtyp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Pediatr. 152 (3): 394–9. doi:10.1016/j.jpeds.2007.07.052


有些醫師會給其他疾病的患者使用,像是憂鬱、巴金森氏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等等,但這些FDA均未核准,製藥公司曾因不當宣傳藥效,在2008年遭到美國政府鉅額罰金,相關資料請參閱:


"Cephalon executives have repeatedly said that they do not condone off-label use of Provigil, but in 2002 the company was reprimanded by the FDA for distributing marketing materials that presented the drug as a remedy for tiredness, "decreased activity" and other supposed ailments. And in 2008 Cephalon paid $425m and pleaded guilty to a federal criminal charge relating to its promotion of off-label uses for Provigil and two other drugs." http://www.law360.com/articles/127434


 研究指出,Modifanil這顆藥並非神藥,服用的人雖然對某些認知功能的測試有進步,但對於像是空間記憶力、執行功能及注意力等等,並無明顯差別,請參考:


Baranski JV, Pigeau R, Dinich P, Jacobs I (2004). "Effects of modafinil on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performance". Hum Psychopharmacol 19 (5): 323–32. doi:10.1002/hup.596. PMID 15252824. 


Müller U, Steffenhagen N, Regenthal R, Bublak P (2004). "Effects of modafinil on working memory processes in humans". Psychopharmacology (Berl.) 177 (1-2): 161–9. doi:10.1007/s00213-004-1926-3. PMID 15221200. 


研究的正面效果,其實有許多是來自於低智商的實驗對象所做出來的,而這些正面的效果也往往是低智商的人,效果才明顯:


 Randall DC, Shneerson JM, File SE (2005). "Cognitive effects of modafinil in student volunteers may depend on IQ". Pharmacol. Biochem. Behav. 82 (1): 133–9. doi:10.1016/j.pbb.2005.07.019. PMID 16140369. 


使用這顆藥還是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有高血壓或者心血管問題的人,不建議使用(這是所影中樞神經興奮劑都必須注意的,危險的話甚至可能導致猝死),肝硬化的人也不建議服用。嚴重的副作用,有些人甚至會引發可能致命的自體免疫反應,例如史蒂文強森症候群等等狀況,2007年FDA曾累積收到六例嚴重病例:


"Modafinil (marketed as Provigil): Serious Skin Reactions". FDA. 2007. http://www.fda.gov/cder/dsn/2007_fall/postmarketing.htm#modafinil. 


在國內,這被歸於罕藥,也就是極少會用到的藥物。自認平時專注力不佳、記憶力不好、晚上睡眠品質不好以致白天嗜睡等等困擾的人,應該藉由詳細的身體功能檢查及相關檢測,根本找出原因來處理改善,而非靠一些可能成癮的藥物來短暫刺激大腦,也許暫時能達到一些認知功能提升的效果,但一旦依賴,長期的藥物刺激,會改變大腦原本神經傳導的平衡,繼而可能是不可逆的轉變,提醒大家對此類用藥千萬要保守謹慎。關於精神科用藥對大腦作用的可能引發的效應,也可以參閱為藥瘋狂這本書的內容。


此外也可參閱我之前的相關討論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9279&sc=1#17463


如果不想藉由藥物,是否有其他自然的食物來源或者營養補充品可幫助多巴胺提升呢?提升多巴胺,營養醫學建議大家可以選擇酪胺酸(必須氨基酸的一種,這是多巴胺的原料),這不僅安全、花費不高,甚至美國軍方也在研究這種物質,將它用於壓力緊繃狀況下,激發身體與精神的表現,相關資料請參閱:


Beijen, J. B.  et al. 1999.Tyroine improves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reduces blood pressure in cadets after one week of a combat training course. Brain Res Bull 48(2):203-9 


另一種為苯丙胺酸,這是正腎上腺素的原料,正腎上腺素可以提升活力、激勵與專注力。營養素的功效經常優於傳統藥物,而且無副作用,因為它們是大腦原本就需要的原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車禍頸椎神經壓迫 誤當憂鬱症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4/21 15:02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21日電)1名婦女10多年來飽受頭痛眩暈耳鳴之苦,最高紀錄1天看診7、8科,卻查不出病因,甚至被當成憂鬱症醫治,最後才診斷出是外傷退化引起的頸椎神經壓迫,解決多年困擾。



「簡直是從地獄來到了天堂!」現年50多歲的蔡姓婦人,在醫師開刀解決多年宿疾後,激動述說10多年來的痛苦,甚至被當成憂鬱症醫治的辛酸歷程。



蔡姓婦人表示,10多年前騎機車發生車禍,造成左肩挫傷,痊癒後原本不以為意,沒想到8、9年前開始感到眩暈、頭痛、噁心、耳鳴,一開始1年暈個2、3次,後來變成7、8次,直到近1、2年來幾乎每週暈3次,還出現手會抖、氣喘、心悸胸悶、甚至昏厥等症狀。



蔡姓婦人無奈的表示,雖四處求醫,但耳鼻喉科診斷是梅尼爾氏症、神經內科診斷是帕金森氏症、精神科說她是憂鬱症,抗憂鬱症的藥也吃了,但就是看不好,常常在急診室一待就是7、8個小時,檢查又都沒問題,讓她痛不欲生,好想自殺。



最後,她聽從朋友建議,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去看骨科,才發現是因頸椎外傷引起的椎間盤凸出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經手術之後,所有不適症狀豁然全消,彷如重生。



治療蔡姓婦人的大林慈濟醫院醫師簡瑞騰表示,類似蔡姓婦人的情況,在臨床上的病例不少,甚至有病人因查不出病因而痛苦得想自殺的案例。



簡瑞騰指出,病人如果曾經有過頭部外傷、頸椎挫傷,或是50歲左右婦女患有經常性的頭痛、眩暈、耳鳴、心悸、胸悶,但看耳鼻喉科、心臟內科都沒有緩解,就要考慮可能是外傷或退化所引起的頸椎神經壓迫問題,需尋求專家的治療。990421





最近國內有一起臨床的案例,一位痛苦十年的婦人,之前發生車禍,之後開始產生一些眩暈、耳鳴、頭痛胸悶、心悸、手抖甚至昏厥等等症狀,到耳鼻喉科被診斷是梅尼爾氏症,吃藥沒改善,神經科看了說是巴金森氏症,又被轉到精神科,診斷成憂鬱症,吃了抗憂鬱症,症狀仍沒改善,最後在朋友的建議下,找骨科醫師評估頸椎的狀況,才發現是車禍後頸椎退化壓迫神經所引起的種種症狀,治療十年的病症,經過頸椎的手術調整,問題全部消失。


這則新聞提醒我們,脊椎的健康非常重要,我在看診時,也常會詢問患者是否曾經因為外傷或車禍而受傷,如果關節退化,容易壓迫到脊髓神經,自然會影響神經所分佈控制的器官或系統。此外,現代醫學分科太細,許多醫師的養成訓練變成只關注跟自己專科有關的症狀與診斷,往往在評估病情時,無法著眼於身體整體系統的評估,加上有些科的看診只是依據症狀來診斷,無法透過相關的實驗室檢查或影像學檢查來確立診斷,所以諸如梅尼爾氏症、巴金森氏症甚至是憂鬱症種種診斷與治療才會發生,也讓當事人走了許多冤枉路,多受許多不必要的苦。


然而,頸椎退化,畢竟是少數,許多憂鬱患者的病因通常沒有頸椎受傷的病史,也無骨刺或脊椎關節退化的問題,尤其是那些自認為沒有壓力,就會無端心情不好睡不著的人大有人在,這部份不妨藉由功能性醫學的檢測來瞭解身體功能之失衡,同樣是透過改善身體的問題來幫助衰弱的大腦恢復功能,相關資料可以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


有身體不明病痛不適或精神困擾症狀,應該找出真正的原因,針對根本處理,若只是依循症狀來下診斷繼而給藥控制的治療方式,那麼類似這位婦人求醫走十年冤枉路的憾事恐怕會一再重演!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治療過動 即時獎勵效果不輸藥物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4/20 02:13 實習編譯黃漢強/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實習編譯黃漢強/綜合報導】



英國諾丁頓大學研究發現,當過動兒表現良好時,給予即時獎勵,這對腦部產生的作用和藥物治療一樣。因此對嚴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俗稱過動兒)患者,輔以行為療法,可望減少用藥。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四月份《生物精神醫學》(Biological Psychiatry)期刊。



為瞭解行為治療效果,研究員設計一款電腦遊戲,讓廿八名九歲到十五歲的過動兒接受測試。



研究顯示,提供獎懲誘因可增進過動兒注意力,減少衝動行為,因而提高遊戲得分。而研究人員使用腦電圖,紀錄過動兒腦部區域的活動狀況,結果發現,行為治療能活化腦部特定區域,作用與「利他能」(Ritalin)等中樞神經活化藥物相同。然而,他也指出,行為療法可能較不實用,因為對過動兒的獎勵必須是即時的才有效,但在現實生活中,家長或學校老師卻無法廿四小時盯著過動兒,隨時立即給予回饋。



當我們在看一些研究結果時,有時不能只是接受研究者的觀點或者猜測,有時得換個角度來看看。以最近英國諾丁頓大學的研究,當過動而表現良好時,給予即時鼓勵,其對腦部的影響效果不亞於藥物。這個英國實驗用的是電動遊戲來測試,其實這種方式本身就存在一些討論的必要,主要是因為許多過動的小孩,原本就喜歡這些聲光刺激的遊戲,因為這些遊戲需要的注意力時間短,而且會不停變換,因此反而合他們的胃口,我們常聽到父母在談過動的小孩的狀況:他寫功課,幾乎都停不下來,無法專心,但打遊戲機或是電動遊戲,可以坐一兩個小時,還是很專心。主要就是因為電動遊戲與他們的注意力狀況相符。而且電動遊戲打得好,除了加分,過關也有過關的額外獎勵,與這個研究的作法近似,我認為可以不必另外設計遊戲,而是針對喜歡玩電動的小孩,直接去比較他們玩電動與不玩電動之間的差別即可。


研究人員也承認即時獎勵這種行為方式不好執行,因為師長或家長無法時時刻刻盯著過動兒給獎勵,不過,這也讓我有一個奇想:如果上課的內容及授課方式,能夠設計成像電動遊戲的形式,那麼可能還是可以幫忙過動的小朋友改善學習的動機與成就。不管如何,過動兒的改善,我建議還是從身體功能性的失衡來瞭解,透過飲食的調整、營養的補充及運動等等方式,才能真正有機會不靠藥物來維持穩定的狀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經醫生認定痊癒精神病患 未來可望任公職


央廣 更新日期:2010/04/19 11:36 王韋婷



精神官能問題已經成為現代的文明病,為了保障人權,考選部研議開放精神疾病患者任用公職。考選部長楊朝祥今天(19日)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表示,考選部將會針對精神病患任用公職進行全面檢討,未來經過醫生認定,精神狀態已經恢復者,可望有機會進入政府部門任職。



考選部長楊朝祥19日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基於人權考量,應讓有能力的考生都有機會進入政府部門,考試院院會討論後決定,將針對是否開放精神病患任用公職進行全面性的檢討。楊朝祥說,未來只要經過醫生認定,精神狀態痊癒者,還是應該給他們機會任用公職。他說:『(原音)事實上精神狀態認定應該是醫生,可是精神狀態有些時候,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之後,事實上可以痊癒,我們認為在目前這個狀況下,應該要考慮這些人的特殊狀況,應該給他們任用的機會』



對於現在精障考生可以考試、不得任用的問題,銓敘部長張哲琛在回答國民黨立委郭素春質詢時也說,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確實應該予以放寬。他說:『(原音)(立委郭素春:如果他能夠有藥物的控制,都處於非常穩定的狀態,為什麼不能夠擔任公職)我跟郭委員報告,第一個我們都是個案認定;第二個在我個人看法,如果他不影響他的工作,事實上這個條件可以放寬一點。』



根據現行「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8條的規定,經過醫生診斷的精神病患不可以任公職,若是任職後出現精神疾病症狀,依法暫停職務,痊癒後復職。



過去,許多人在面臨要不要辦理殘障手冊時,會變得非常猶豫,主要就是怕一旦辦了會留下紀錄,以後有機會任公職時會失格,因為相關法令規定:有重大精神疾病者不得任公職。


最近考選部在回應立法委員的質詢時,透露未來將修法:經醫師認定,精神狀態已經恢復者,可望有機會任公職。這對曾罹患精神疾病,已經回復但有能力的人來說實在是很大的福音。


然而,我們還是要確認一下何謂精神狀態痊癒?所謂疾病痊癒,是指可以不必藉由藥物或其他治療方式,仍能維持正常功能的狀態,舉例來說:一直服用糖尿病藥物來維持血糖的正常血液濃度,我們不會說痊癒,只能說是控制穩定的慢性糖尿病患者。同樣,精神狀態恢復,意味著不需靠精神科藥物也能維持精神狀態的穩定,否則只是藥物控制穩定的慢性精神病患。


因此曾罹患或者目前仍在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的人,想幫助自己有機會擔任公職,一定要想辦法幫助自己恢復到不靠藥物,即能維持穩定精神狀況穩定的狀態,否則可能仍無機會擔任公職。目前精神科藥物治療的產物,大部分的結果就是慢性的服藥精神科病患,因此有精神困擾又不想長期服藥的人,必須慎選治療方式,儘量以根本的身體功能恢復來著眼,藥物的使用應該保守些,以免阻礙自己未來的職場的發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兩個多月前,知名的媒體華爾街日報有一篇醫藥界的新聞,但是注意到的人不多,在此把報導的原文及翻譯找出來,供大家參考。葛蘭素藥廠的主管決策人員提到,除了藥物專利期過期,同成分藥物(在台灣常被稱為台廠藥)會衝擊藥價,減少獲利以外,主要還是因為抗憂鬱劑的研發不僅花費高昂,而且用藥過程無法用客觀的檢測來證實療效,再加上患者用藥後引發的副作用及後遺症所衍生的法律糾紛,需大量費用來支付,致使藥廠高層人員決議放棄抗憂鬱劑新藥的研發。


針對克憂果,過去有累積不少的臨床報告,這些研究結果,許多專業人員也不清楚,遑論一般服用藥物的患者或者大眾,以下為相關研究的結果的整理,提醒大家注意:


葛蘭素藥廠的抗憂鬱劑,學名為Paroxetine,在外國的商品名為Paxil,國內為Seroxat,中文商品名為克憂果,在泌尿科的「新」藥名就是學名Paroxetine,治療的適應症為早洩,這其實是許多選擇性的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憂鬱劑的副作用(SSRI常見的副作用為噁心、嗜睡及性功能障礙),克憂果與其他SSRI不同之處:體重增加,相關資料請見:


Papakostas GI (2008). "Tolerability of modern antidepressants". J Clin Psychiatry 69 Suppl E1: 8–13. PMID 18494538


FDA從2004年3月公告的抗憂鬱劑警語:抗憂鬱劑服用可能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克憂果不僅名列其中,而且許多臨床報告發現服用克憂果與安慰劑的患者比較,服用克憂果產生自殺想法的比例明顯提升。這裡也有一篇2008年的研究可參考:


Barbui C, Furukawa TA, Cipriani A (January 2008). "Effectiveness of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ajor depressio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examination of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data from randomized trials". CMAJ 178 (3): 296–305. doi:10.1503/cmaj.070693. PMID 18227449


青少年服用克憂果,臨床上不但看不到抗憂鬱的效果,同時還會增加自傷及自殺的危險性:


Hammad TA (2004-08-16).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data: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tropic drugs and pediatric suicidality"


Hammad TA, Laughren T, Racoosin J (March 2006). "Suicidality in pediatr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 drugs". Arch. Gen. Psychiatry 63 (3): 332–9.


"Report of the CSM expert working group on the safety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antidepressants"(PDF). MHRA. 2004-12. http://www.mhra.gov.uk/home/groups/pl-p/documents/drugsafetymessage/con019472.pdf. Retrieved 2009-02-17. 


對懷孕婦女來說,FDA在2005年12月也發表了相關的安全警示:依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本品會增加產生畸胎的危險性,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發育不良:


 "FDA Public Health Advisory Paroxetin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www.fda.gov/Drugs/DrugSafety/PublicHealthAdvisories/ucm051731.htm. Retrieved 05/02/2009. 


 "Paroxetine and Pregnancy". GlaxoSmithKline. http://www.gsk.com/media/paroxetine_pregnancy.htm. Retrieved 05/02/2009. 


有精神科用藥的任何問題,歡迎大家可以在部落格和我討論,提醒大家,已經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千萬不可斷然停藥,尤其想減藥或者停藥,務必在專業人員的建議及監督下,慢慢減藥,減少可能的戒斷不適引發的危險。以下為報導原文及內容翻譯: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華爾街日報),  5 February 2010

Glaxo to Shift Away From Antidepressant Research

葛蘭素藥廠轉向,不再研究抗憂鬱劑

By JEANNE WHALEN

GlaxoSmithKline PLC said it will stop research into new antidepressants and focus on diseases for which it believes it can develop more valuable drugs, a major shift for a company that developed some of the biggest-selling antidepressants of the past 20 years.

葛蘭素史克公司表示,他們將停止研究新的抗憂鬱劑,並且把重心轉向研究其他疾病,,因為該公司相信他們可以發展出更有價值的藥物。這是一個在過去20年間發展出某些暢銷抗憂鬱劑的藥廠所做出的重大轉變。 

However, low-cost generic copies have eroded demand for name-brand antidepressants, which accounted for just 2.3% of total sales last year, down from 14% in 2002. Chief Executive Andrew Witty said Thursday that the company thinks further investment in the market wouldn't be prudent.

然而,低成本的非專利藥品逐漸削弱了對品牌抗憂鬱劑的需求,這解釋了葛蘭素公司這類藥物佔總銷售額的比例從2002年的14%下降到去年只佔 2.3%。葛蘭素的執行長安德魯威蒂週四表示,該公司認為,進一步投資市場並不明智。 

Part of the reason is financial risk. Clinical trials of antidepressants are among the "most expensive and highest-risk" of all drug trials, Mr. Witty said, because companies often don't know until the end of very large studies whether a drug works. It is also hard to prove that a depression drug is working, he said, because patient improvement is measured by subjective mood surveys, and not by the clear-cut blood tests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used in other diseases.

這有部分原因是財務上的風險。抗憂鬱劑的臨床試驗是所有藥物試驗中「最昂貴和風險最高的」,威蒂先生表示,由於公司往往不知道藥物是否有效,除非直到大量的研究結束。他提到,要證明一種憂鬱劑藥物有效也很難,因為病人改善的情況是用主觀的情緒問卷調查來衡量,而不是向其他疾病那樣用明確的血液檢測和生物測量方法。 

Weighing on earnings were £392 million of legal charges in the fourth quarter. Mr. Witty would say only that these related to "quite a number of cases," declining to add whether they were tied to a feder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pany's drug-marketing practices in the U.S.
 
給收益帶來壓力的是第四季3.92億英鎊的法律費用。威蒂先生只說,這些費用關係到「相當多的案件」,而拒絕進一步說明他們是否因為聯邦當局調查該公司在美國的藥品行銷做法而受到牽絆。  
 
Andrew Witty, CEO of GlaxoSmithKline, spoke at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n New York in January.
葛蘭素史克公司的執行長安德魯威蒂,1月份在紐約的外交關係委員會上談話。
—Sten Stovall and Jason Douglas contributed to this article.
-斯登斯托維爾和賈森道格拉協助撰寫本文。


報導原文出處: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041504575044901266169316.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童鞋可塑劑超標 恐影響內分泌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4/17 10:01







有小朋友的家長要注意了,標準檢驗局抽檢市面上的童鞋,發現有一半以上,可塑劑和中文標示都不符合規定,尤其小朋友長期穿著可塑劑超標的鞋,或不小心誤食,會影響小朋友的內分泌,男童會比較女性化、女童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機率。



牽著小朋友的手,這一位阿嬤帶著孫子來逛街,平常替家中的小寶貝挑選鞋,第一要件就是要柔軟好穿,但是小心,太柔軟,太有彈性的鞋子,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可塑劑,透過皮膚接觸或者是誤食,可塑劑都會進入體內。



標檢局針對市面上隨機挑選20件的童鞋做檢驗,發現可塑劑中文標示的不符合率,都高達百分之55,尤其這一款小朋友的偶像,海綿寶寶卡通圖案鞋,超過標準259倍,多啦a夢鞋超過249倍,粉紅色的繡花寶寶鞋超過161倍。



這一次被發現不合格的鞋子中,很多知名的大廠牌,像是奇哥、麗嬰房和愛的世界都榜上有名,不過廠商也覺得很冤枉。



國內沒有針對童鞋的檢驗標準,這一次標檢局是以玩具的規格來審查,儘管廠商覺得不公平,但是還是配合將問題商品下架,畢竟對大眾來說,不管標準再嚴格,小朋友的健康最重要。



這幾年,環境荷爾蒙的議題開始慢慢被關注,其中也包含了兒童玩具、童鞋可能會含有的塑化劑(或稱可塑劑),最近國內的標準檢驗局隨機抽樣20件童鞋,發現塑化劑的標示不符合率超過55%,甚至童鞋上有漂亮的卡通圖案(容易吸引小朋友注意,父母也容易購買的產品),令人吃驚的數字是超標250倍!


過去我在部落格曾提到這方面的環境荷爾蒙難以用遺棄去偵測人體的污染是否嚴重,很高興國內目前已有實驗室引進精密的質譜測量儀,透過尿液,就可以針對目前常見的環境荷爾蒙及污染來源,提供直接的檢測,這對想瞭解自己體內是否有過量的污染毒素的人,不啻是一大福音,除了對這些污染來源儘量減少接觸以外,最好也透過有效的身體排毒程式來幫助身體排除已經累積的毒素。最近實驗室的負責人也和我提到,對那些自己想瞭解排毒後,身體毒素是否有下降的人,這類檢測也提供了相當客觀的檢測數字來幫助當事人瞭解排毒前後的差別。


關於塑化劑的相關資料也可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4691&prev=4692&next=4476&l=f&fid=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隨著季節演變,罹患腸病毒的小孩似乎有增加的趨勢,很多父母想瞭解如何預防,在討論過中,也會問到乳鐵蛋白的作用及功效,最近也有新聞報導提及,在此為大家作個簡介:


乳鐵蛋白,英文原名為Lactoferrin (LF) ,這是一種從牛奶或者黏液狀的分泌物可找到的成分,過去發表的研究發現:乳鐵蛋白有抗微生物的特性,效果接近殺菌劑或者殺黴劑的效果,主要原因是乳鐵蛋白本身對三價的鐵離子(Fe3+)的結合力超強,同時乳鐵蛋白水解以後,可以產生更小的乳鐵胜肽及鐵,在黏液分泌中有這兩樣東西,可以阻止致病性細菌的入侵,同時也可以阻止細菌及病毒對宿主細胞的結合。很多人以為補充乳鐵蛋白可以補鐵,這是錯誤的說法。乳鐵蛋白對一般人來說,與生俱來也具有這類免疫力,身體有黏膜的地方,也有這類物質存在。身體某些免疫細胞也能製造這種物質,若要大量攝取,可以從牛奶純化出來,或者合成出來。


相關的詳細解說可參閱原文的資料:


Sánchez L, Calvo M, Brock JH (May 1992). "Biological role of lactoferrin". Arch. Dis. Child. 67 (5): 657–61. PMID 1599309


Levay PF, Viljoen M (1995). "Lactoferrin: a general review". Haematologica 80 (3): 252–67. PMID 7672721


根據研究,在對抗愛滋病的預防上也有其功效:


Groot F, Geijtenbeek TB, Sanders RW, et al. (March 2005). "Lactoferrin prevents dendritic cell-mediat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transmission by blocking the DC-SIGN--gp120 interaction". J. Virol. 79 (5): 3009–15. doi:10.1128/JVI.79.5.3009-3015.2005


人類的初乳及牛奶的初乳都有高單位的成分,想單靠牛奶來補充乳鐵蛋白,恐怕是有困難的除了總量不足以外,有些人會出現乳糖不耐(喝牛奶馬上拉肚子),再則,牛奶是慢性過敏原的第一名,想要靠牛奶來增加免疫力,往往先受過敏之害,遑論喝牛奶還能幫助免疫力改善了。當然急慢性過敏原檢測對牛奶都沒有過敏的話,喝的話並無大礙,前提是檢測OK。


牛奶含乳鐵蛋白 可防腸病毒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4/16 10:01



每年4月,腸病毒進入流行季,總是讓父母很擔心,不過醫學界最新發現,牛奶中的乳鐵蛋白,具有預防腸病毒的功能,雖然只是實驗階段,不過已經有不少家長,開始讓小朋友多喝牛奶。



每年4月,老師總會上課告訴大家什麼是腸病毒,就連戴口罩、洗手,也得仔細,不過奇怪的是,上課上到一半,老師怎麼請小朋友喝起牛奶來,難道牛奶也能對抗腸病毒?



雖然只是實驗階段,不過乳鐵蛋白證實,對輪狀病毒、腸胃道病菌,都有效,不過可不是所有牛奶都行想要和病毒說拜拜。



除了洗手戴口罩,多喝鮮奶,也能讓身體很健康。


其他參考報導: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17/78/241rh.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兩天有不少網友或是診所的客戶看到國內發表了一則令人振奮的研究報告,也就是華人的躁症基因圖譜已有初步的確認,不知這對治療躁鬱來說,有哪些幫忙?


讓我們先瞭解,躁鬱症是如何診斷出來的?根據精神狀況,也就是有這些基因體質的人,容易表現出躁鬱的現象,我們目前在精神科常見的精神科藥物治療,並非針對體質,而是針對症狀作所謂的症狀治療,無法調控基因的表現甚至是調控體質。況且,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研究人員強調躁鬱症的致病原因仍不清楚!


真正透過基因調控來改變基因表現,進而讓身體及大腦運作正常的基因療法,在精神科方面,從未有這類療法,比較接近的作法,是功能性醫學的作法,功能性醫學透過身體功能的檢測(有時甚至得透過基因檢測)來根本瞭解體質,以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作者馬克‧希曼醫師為例,他在中年時發生嚴重的身心困擾,被他的醫師友人們診斷出三種嚴重的診斷:注意力缺乏、憂鬱症及慢性疲勞症等,讓原本自以為身體健康無虞的他,不得不去找出身體到底發生什麼事。其中關鍵的原因是他本身的基因型表現是無法幫助身體順利排除汞的,除了透過重金屬的相關檢測證實他的體內有超過量的汞的累積以外,他也透過基因檢測瞭解自己他自己的體質,據研究數字的統計:現代人有一半的人的基因型,就屬無法順利排除汞的這類型。瞭解了這些原因,最好的建議,除了以螯合療法來幫助當事人排除重金屬的污染,改善身心狀況以外,還要避開可能的污染來源,每幾年複檢追蹤,確認體內重金屬無過量之狀況,若是又超過可接受值,只要短期接受螯合療法即可。


我非常期待基因的研究能更進一步,這對於精神疾病目前的治療可能會有相當大的變革,換句話說,將來精神科的治療的進展如能針對患者體質的瞭解(基因或其他身體功能的檢測),進行身體根本的調控,短期間幫助患者恢復到穩定,不再只是百般無奈(因為自認沒有更好的方式),以長期的精神科藥物來抑制症狀而已,我相信這不但是患者之福,也是專業人員真正的成就感所在,期待那一天趕緊到來!


參考報導:


華人第一型躁鬱症 中研院發現致病基因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4/15 04:11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團隊首度發現華人第一型躁鬱症的致病基因,未來將有助於躁鬱症新藥開發及以藥物遺傳學的方法進行個人化醫療,此項成果發表在國際專業期刊「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



第一型躁鬱症主要特徵以「躁症」為主,一半的患者連帶會有「鬱症」,與第二型剛好相反,但都可能形成自殺的高風險。晚近研究指躁鬱症遺傳機率有八成,但致病原因還未知。全球罹患第一型躁鬱症的人數約一%,台灣大約有二十萬人患有此疾病。



中研院生醫所結合國內二十五家醫學研究機構,利用五十五萬點的高密度基因型鑑定方法,對台灣一千四百零九名患者基因進行分析,找出了四個致病基因,分別為SP8、ST8SIA2、CACNB2與KCTD12,其中SP8、CACNB2與KCTD12為全球首次發現。



研究發現,四個致病基因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負責胚胎時期腦部發育的基因,另一類是管控人體鈣離子與鉀離子通道的基因,也說明了腦部離子的不平衡是引發第一型躁鬱症的致病機轉之一。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兩天,診所正在做些油漆的粉刷整修,對來看診的客戶造成一些不便,在此也再次跟他們鄭重地表達歉意,感謝他們包容種種的不便。為了減少對客戶的空氣污染,也讓接下來的客戶免去當我們的空氣清淨機,我們特別選用無污染的水泥漆,因此,即便剛漆過不久,在房間裡面也不會有嗆人的氣味,整個流程大概今天早上會告一段落,接下來相信我們能嶄新的門面(至少是牆面)來迎接看診的客戶。


不過,除了原本應該有的漆味之外,還不時聞到煙味,我們環顧診所內並無人吸煙,因此到樓梯口察看,確定了辛苦的油漆工正在吸煙提神,同時旁邊還擺了一瓶提神飲料及咖啡,幫助他維持工作的體力及精神。油漆工跟診所的職員聊到他的資歷,早在十幾歲時就跟著父親做油漆工了,因此,他在油漆這種高污染的工作環境下已經有相當長的暴露時間了。


剛做過排毒程式的職員,提出了她的觀察:這位油漆工大哥身體非常不好,昨天來工作不久,中午就需午休倒頭大睡,工作期間,不時得到外面去吸煙、喝廣告宣稱的顧肝提神飲料及咖啡來提神,這都是許多人一般生活的縮影,也就是身體原本狀況不好,不去處理,得靠外來的提神飲料或者咖啡甚至是吸煙來維持專注力,職員慶幸地表示她已經脫離這樣的生活了。


我在部落格多次提到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作者馬克‧希曼醫師在他大腦當機(精神出狀況)前,也用類似的方式幫助他維持工作的動力,但直到他以功能性醫學來幫助自己瞭解身體的問題根源並處理後,才知道自己原本的體質在配合以往的生活環境、飲食及生活方式,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發病或者崩潰,都是其來有自的。衷心希望大家能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的醫療方式來幫助身體維持及恢復健康。以下為六星期書中的部分節錄及摘要,請大家參考:


幾年來不眠不休地在急診室工作與接生,徹底破壞了我身體的韻律,為了繼續撐下去,我狂酗四倍的濃縮咖啡、猛吃大量的巧克力脆片餅乾與堆積如山的冰淇淋(因為有香蕉與堅果,所以我認為那是健康食品)


 


直到他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腹瀉,整個身心狀況急轉直下,專注力與注意力變得不聽使喚,煩躁、睡不著還被他的醫師有人診斷有注意力不集中、憂鬱及慢性疲勞症候群等等,一度讓他震驚不已,但也充滿困惑。


 


追根究底地回溯到居住於中國北京時,呼吸1千萬人民住家暖氣燃燒生煤所產生的汞中毒;童年所吃數不清的鮪魚三明治;以及滿嘴的銀牙或汞齊。我也缺少了將汞排出體外所需的一個關鍵性基因,讓整個問題更形惡化。我是在之後的詳細檢測中才發現這一點的。


 


我並不是因為「沮喪」、「注意力缺乏症」、或「失智症」而造成悲傷、無助、健忘與無法專注。而是因為中毒、發炎、營養不足、腸道一團混亂、荷爾蒙失調、細胞無法製造能量、以及身為單親的筋疲力竭。  

我在了解如何重建這些支離破碎的症狀與治癒我的身體之後,我的大腦才恢復正常。


改變身體就可以修復衰弱的大腦。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