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智商低男性更可能自殺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06/05 02:20 盧映孜







(法新社斯德哥爾摩4日電) 瑞典研究人員今天在一項研究中指出,智商低的男性更可能企圖自殺,首度為智力表現和自殺之間找出關聯性。



這項研究是根據約110萬名瑞典男性所做的分析。這群研究對象18歲左右的兵役體檢時,會測量智商,之後平均追蹤24年的情況。



經過年齡調整分析,這項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發現,智商低男子因自殺未遂住院的可能性,幾乎是智商最高族群男子的9倍。



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institute)的拉斯穆森(Finn Rasmussen)告訴法新社:「我們可以說,我們的發現是首度找出智力表現和自殺之間的關連。」(譯者:中央社盧映孜)



最近瑞典發表一篇針對1 109 475男性的24年追蹤研究報告,研究分析發現:智商低的男性,其自殺的風險是智商最高族群的9倍。 過去,我仍在區域教學醫院服務時,門診急診有時會接觸到一些服役的役男,這些役男中,有邊緣性智能不足的個案,評估起來,由於在部隊反應較慢、專注力不佳,記憶力不好,除了容易被責難或以外,也容易被欺負,而當事人又不知如何去解決及面對,因此,往往容易衍生自殘行為甚至是自殺行為,若對照這個研究來看,的確有些關連。


邊緣性智能不足,IQ是介於70-85之間,這類個案難以用外觀來判斷,必須去做面談、智能測驗及國小成績單來彙整,最後做確認,軍方的作法是在新訓時,積極透過新兵智能篩檢,儘量讓這類個案在下部隊前,先驗退,往往能減少類似的自殺風險的發生。


這類個案,不在部隊,我認為自殺或者自殘風險仍存,家人應瞭解他們的挫折忍受力較差,在工作安排及其他人際互動上,應多與包容及鼓勵他們適時宣洩平時積壓心中的情緒困擾。類似悲劇及風險,應有機會降低。


原文研究內容,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http://www.bmj.com/cgi/content/full/340/jun03_1/c25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K成癮 膀胱容量縮小頻尿上百次影響作息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6/04 09:05



拉k成癮者可要注意,桃園縣一名不到20歲的年輕女性,不到幾分鐘就想上廁所解尿,有時一天高達上百次,署立桃園醫院泌尿科醫師(許富順)指出,這名患者拉k成癮,膀胱容量縮小到只剩下十分之一的功能,才會嚴重影響日常作息,這種症狀在醫學界分類為「K他命膀胱疼痛症候群」。(李明朝報導)



 一名年約不到二十歲年輕女性民眾,一直出現頻尿情形,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家人最後送到署立桃園醫院接受診療,泌尿科主治醫師許富順表示,患者主訴本身膀胱解尿時疼痛,有時一天上廁所上百次,患者自己說明有K他命成癮現象,經過檢查後發現,膀胱容量縮小到只剩下十分之一的功能,才會出現沒有幾分鐘就想要上廁所解尿情形。



 K他命成癮者不但會造成膀胱的潰瘍、膀胱壁的纖維化,最終導致膀胱容量縮小到僅有50cc,患者會感到嚴重的尿急、小便疼痛和尿失禁等,極為痛苦;許富順醫師強調這種症狀類似間質性膀胱炎,不過,目前醫學界已把這種分類為「K他命膀胱疼痛症候群」。



 許富順醫師指出,患者未治療前可能由於疼痛難耐、頻尿,有可能會加重K他命使用量或合併使用其他具麻醉效果的毒品,反而惡化膀胱的破壞,同時拉k時間超過半年,一旦膀胱破壞,將無法恢復原先容量,呼籲大家不要千萬踫觸毒品。



K他命一再被宣稱不容易成癮,相關罰則也比較輕,因此讓很多毒品濫用或者依賴的人覺得K他命對身體影響不大,然而,一旦上癮以後,K他命對身體的不可逆傷害常會讓當事人悔之莫及。


以泌尿系統來說,頻尿、膀胱容量變少、尿失禁、排尿疼痛、排尿困難者不乏這類個案,針對排尿疼痛及困難的個案,泌尿科現在有一個新的病名:K他命膀胱疼痛症候群。之前,我也曾親眼目睹來門診的年輕男性(有K他命長期濫用及依賴的問題),從診間起身到洗手間時尿了一褲子,椅子上也尿了一灘,當事人卻渾然不覺,讓他陪診的朋友既難過又尷尬。


此外,是一個三十來歲的女孩子,她出門總要提一個小袋子且袋不離身,這個袋子是她的尿袋,從肚臍接尿管出來的幫助她排尿的,若沒有這種裝備,她完全無法排尿,當然,朋友親戚來找,她總是選擇躲起來,因為旁人會經常問她:你為何要一直帶著那個袋子?也因為如此,讓她越來越畏縮,越來越沒有信心。


更嚴重的,我在門診還看過二十幾歲,卻已經在泌尿科住院好幾次,醫師的檢查發現腎功能一直衰退,接下來可能要洗腎的K他命濫用個案。現在,在醫院腎臟科或者泌尿科,如果有年紀輕輕老是有泌尿道疼痛、發炎甚至是排尿困難的病例,照顧的醫師都會懷疑是否為K他命的濫用引發。


再一次提醒大家:非高度成癮性的毒品並不代表不危險,使用者的心存僥倖,往往會讓這類悲劇的產生機率大增。有毒品藥物濫用問題,應透過有效的身體排毒程式來解決身體毒品殘留,幫助身體穩定,免於戒斷及心癮的影響而再度施用,心靈上有相關的技術可以提升當事人的面對能力,有能力面對,自然比較不必因為無法面對以毒品來躲避面對。毒品問題是可以處理及解決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瀕死經驗是腦子最後一次放電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5/31 16:05



美國一個醫生說,瀕死經驗實際上是腦子在死前最後一次放電。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附屬醫院加護病房醫生朝拉說,為了知道開給病人的止痛藥是不是管用,他監測了七名病重病人的腦波。他說,病人撒手人寰以前一個小時,原本微弱的腦波會有一段時間特別活躍。時間長短不一,最短的有三十秒,最長的有三分鐘。



朝拉說,他認為這種迴光返照應該是血流減少、氧氣量降低,死亡以前,腦子電波的最後一搏。他說,這股電波像瀑布一樣,從腦子的一個點發出,灑向不同的區域。他說,這股電波會讓瀕死的人看到清楚的景象也會有感覺。



朝拉說,瀕臨死亡後來又活過來的人,還記得這種感覺,這也就是所謂的瀕死經驗。以往的研究顯示,心臟病發後來被救回來的人裡面有五分之一有過瀕死經驗。他們描述的瀕死經驗包括靈魂出竅、愉悅、看到光、看到隧道或是看到過世的親人。



根據美國知名的蓋洛普調查,在美國有將近八百萬的人,宣稱他們曾經歷過頻死經驗,這些經驗一般包含他們主觀的經驗到離體(不在身體裡)、看到過世的親友、宗教的景象、自我的及時空界限的超然存在,研究學者Melvin Morse整理出 大家普遍會有的感覺:


1.感覺死掉2.感覺平和及沒有疼痛3.靈魂出竅4.隧道經驗(感覺通過狹長的黑暗,盡頭有光)5.遇到有光的人6.遇到一個光、力量或者是類似景象的存在7.經歷生命的回顧8.不願回來(因為感覺良好)9.頻死後效應(包含人格轉變、減少死亡的恐懼、更相信靈魂存在、更注重生態保育,這些經驗並不侷限於西方,不同種族的人都可以經歷類似的狀況。


我有兩個實際的例子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我曾聽過一位年輕人談到他的瀕死經驗:他曾經發生過嚴重頭部撞擊的車禍,他發生撞擊的一剎那,他很確定的是大約三十秒,最長不會超過到一分鐘的時間,他的一生從小到大,像電影一般每幕歷歷在目,既清楚及快速的重放一遍,經過這樣的經驗,倖存的他對人生從此有不一樣的解讀。


另一個是騎重機的伯伯,他喜歡飆車的快感,在一次嚴重的車禍後,整個人撞得不成人型時,當他第一時間醒過來,他發現自己看到自己的身體跟著被撞爛的重機倒在路邊,也就是意識脫離了身體,這是他痊癒之後讓他印象深刻的回憶。


十幾年前之前還在醫學中心的內科實習時,查房時常會聽到家屬跟主治醫師報告患者最近常看到過世的親人來找他們,通常這樣的狀況,以醫學來說,是患者的身體變糟,產生的譫妄現象,然而也往往是患者本人不久於人世的可能性增加。如果不是重症無希望的病患,負責醫師通常會儘快找出讓病情惡化的原因,調整後,類似譫妄的現象就會消失。


在2008年9月17日,25個英國及美國服務於醫院的醫師一起聯合作一項瀕死現象的臨床研究,他們去檢查1500位心臟病突發的生還者,最後的研究結果發現:身體沒有心跳時或者腦部活動時,會有靈魂出竅的經驗。


參與研究的一位加護病房醫師Sam Parnia對研究的評論:假如你證實了當腦部停止時,意識仍然繼續存在,那麼意識極可能是獨立的存在。


以宗教的理論來看待這樣的議題,會簡單些,然而醫學的研究還是分成兩極,有些不相信意識是獨立的存在的人,會試圖說服人們瀕死經驗,不過是大腦最後放電的現象,對照2008年的研究,結果截然不同。我只想問:到底是什麼讓大腦作最後的放電?如果大腦細胞會放電,身體其他細胞為何不會自己放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研究:牛吃草 牛奶對心臟更好


路透 更新日期:2010/05/31 14:46



(路透紐約31日電)美國研究發現,牛奶有益心臟,而且吃草乳牛的牛奶比飼料廠乳牛的牛奶對心臟更好。



先前研究已經顯示,吃新鮮牧草的乳牛生產的牛奶,內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共軛亞麻油酸」(CLA)是餵食加工穀物乳牛的5倍。



動物研究顯示,CLA可以保護心臟,協助減重



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公衛學院(Harvard School ofPublic Health)甘伯斯(Hannia Campos)和同仁從4千名受試者中發現,CLA含量最高的前1/5受試者,跟CLA含量最低的對照組相比,前者心臟病發的危險僅是後者的36%。



即使將其他造成心臟病的危險因素諸如高血壓和抽菸等因素考慮進去之後,這項研究仍然成立。



她對路透說,放養在牧場的乳牛會生產出較高的CLA,這是飼養乳牛的天然方式,應該更為強調。



她也表示,牛乳是CLA的主要來源,牛肉僅含小量CLA。



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



發行該學術刊物的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Society for Nutrition)發言人麥蓋爾(MichelleMcGuire)說,「幾年來全脂牛奶和乳製品因為含有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名聲一直都很不好。現在我們發現CLA可以明顯促進健康,」,她說:「因此全脂牛奶不是壞蛋!」中央社(翻譯)



共軛亞麻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簡稱CLA,最早由美國威斯康新大學所分離出來,這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一般常見於羊肉、牛肉、牛油、牛奶、酸乳酪及乳酪等食物中。CLA可抑制 lipoprotein lipase 活性,減少內生性脂肪的合成;增加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 活性,加速脂肪的代謝。研究顯示,共軛亞麻油酸具有改變人體脂肪與肌肉組織比例的功用,可用於體重控制。但如果要用於治療用途,要從食物中攝取量會比平常攝取量大很多,因此建議可以直接去服用商品化的製品,目前市面上可以購得的產品,都是從葵花油等油品的亞麻油酸轉換而來的。


CLA對心血管的系統幫助很大,根據1998年在瑞典對53名研究對象進行的雙盲實驗,之前兩週服用安慰劑,之後十二週每天給予4.2克的CLA或安慰劑,對照研究發現服用CLA那組的體脂肪有明顯的下降。1997年在挪威針對10名男性及10名女性的研究,每天服用3克的CLA三個月後體脂肪明顯的下降。


此外,醫學博士Ola Gudmudsen在挪威針對六十名中度肥胖的人進行CLA(3.4克)與橄欖油(4.5克)的比較實驗,為期十二週,服用橄欖油的那組不管血壓、體重都無顯著的改變,然而CLA那組體重卻明顯下降了,而另一項比較研究發現:不管每天服用多少CLA(從1.8克到7.2克),和對照組相較,體重都有顯著的下降。


Michael Pariza 博士在威斯康新大學的動物研究發現,CLA對體脂肪下降的效果分別是57%-70%,23%及22%。研究人員發現CLA的確能有效調節體脂肪的堆積及滯留。


此外,有些研究人員發現,CLA還可以抑制癌症的生長,包含黑色素瘤、乳房、結腸、卵巢與前列腺等等癌症防護效果,研究人員認為CLA有點像海綿,可以吸收身體產生癌變的氧化物。


一些動物研究結果發現,CLA可能會增加胰島素的抗性,也就是增加糖尿病罹患的危險,甚至會增加氧化壓力的危險,然而這部份研究仍無定論,相關資料請參閱:


 "The role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n reducing body fat and preventing holiday weight g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http://www.nature.com/ijo/journal/v31/n3/abs/0803437a.html. Retrieved 2008-09-30. 


"The effect of 6 months supplementation with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http://www.nature.com/ijo/journal/v31/n7/abs/0803482a.html. Retrieved 2008-09-30. 


有34篇研究結果都指出,CLA能夠有效減低人類的腹部脂肪,最好能配合生活形態及運動來改善,一般最理想的使用劑量為一天3.4克:


Blankson H, Stakkestad JA, Fagertun H, Thom E, Wadstein J, Gudmundsen O. (1 December 2000).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reduces body fat mas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humans". Journal of Nutrition 130 (12): 2943–2948. PMID 11110851. http://jn.nutrition.org/cgi/content/full/130/12/2943. Retrieved 2006-05-27. 


要攝取CLA,不見得只能從吃牧草的牛所製造的牛奶才行,何況沒有牛奶上面標示產自吃牧草而非飼料的牛,因此想補充CLA,建議還是可以從其他飲食或者相關營養補充製劑來補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對海洛因上癮的個案,美沙酮在國內儼然是戒毒的救星,然而每天要到醫院去領美沙酮藥水來解癮,對於想正常工作的人,不啻是另一項負擔。國內有些醫師針對一些經濟能力尚可,不想每天到醫院去醫院領藥水的海洛因上癮者,提出另一種解決方案,即丁基原啡因及那囉克松複方的舌下含錠(商品名為suboxone,舒倍生 )。


丁基原啡因本身是嗎啡類的藥物,作用時間是嗎啡的25-40倍時間。一般這類舌下含片與美沙酮的服用方式不同,原本有使用海洛因的人,想用倍舒生來抒解戒斷症狀,至少須在海洛因最後一次使用後六個小時再來服用,若是服用美沙酮的人想轉換,必須至少等24-48小時候才能服用,一般建議,戒斷症狀開始再使用這類藥物來控制,比較不會產生不適。主要原因,是倍舒生除了丁基原啡因合併鴉片類細胞受器的加強及擷抗作用外,還含有那囉克松這種鴉片類受體的擷抗劑,而丁基原啡因除了會抑制其他鴉片類藥物的活動,也會引發當事人對鴉片類藥物的戒斷症狀。


這類替代療法,一個月費用約需六千元上下,且需長期使用,我在門診時經常會看診這類個案,不管是美沙酮或者舒倍生,想要完全戒斷並不容易。一項法國的研究發現:舒倍生和抗焦慮劑同時注射,容易導致致命的高劑量。跟所有嗎啡類藥物一樣,過量都可能導致嗜睡、嘔吐及呼吸抑制等等,跟鎮靜劑、安眠藥甚至酒精等等中樞神經抑制劑一起服用,容易導致危險,尤其是酒精更容易產生更大的致命性風險,相關資料請見:


Suboxone FAQ


真正根本解決之道並非靠這類嗎啡類藥物來抵癮,透過有效率的身體的排毒程式及相關面對能力的恢復與提升,才有較大的機會完全脫離毒品的依賴,有戒毒方面的任何問題也歡迎大家和我討論。


丁基原啡因非美沙冬 使用方式複雜需注意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05/29 12:09 記者房書勤/新竹報導



近來有接受美沙冬治療民眾詢問診所販售的「美沙冬錠」,據說可以取代每日到院服用美沙冬,事實上,國內合法的美沙冬只有口服液體,沒有錠劑使用。而讓民眾服用後卻產生全身不適的舌下錠,是另一類的治療藥物叫「丁基原啡因」的複方,作用方式與美沙冬不同,對於穩定接受美沙冬治療的民眾可能造成突發性的戒斷症狀。



竹東醫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許多人對於新上市的「丁基原啡因」和「那囉克松」舌下錠都不甚了解,需要以舌下方式服用,並且緩慢調整劑量,藥物本身具有鴉片拮抗作用,對於穩定接受美沙冬治療的民眾,如果貿然服用丁基原啡因複方,會因此產生嚴重的鴉片戒斷症狀,如全身痠痛或焦躁不安等。部分民眾會在出現全身不適時,服用鎮靜安眠藥物或飲酒,更會因此增加中毒及呼吸抑制的危險。



目前許多縣市都有耳聞民眾為求方便,於診所購買丁基原啡因舌下錠,花錢又沒獲得治療效果,反而有生命危險。對此蘇柏文主任建議目前全國各縣市都有替代療法的戒癮機構及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民眾如有相關戒癮問題,還是建議前往衛生署指定的藥癮戒治機構求助,才能安全有效的戒癮。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兒童打鼾 影響學習效果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5/29 04:11



文/陳思齊



約有25%成年男性、10%成年女性每晚睡覺時會打鼾,大部分打鼾的病人並無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的現象,只有1%至2%的人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但千萬別以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只發生在成人身上。



約有3%至12%的小朋友會打鼾,其中1%至3%的孩童會有呼吸中止的情形,嚴重的睡眠呼吸障礙會造成小朋友睡不安穩、白天嗜睡、成績低落、沒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和一些行為上的改變。造成孩童睡眠呼吸障礙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腺樣體與扁桃腺肥大。



◎睡眠呼吸中止的定義:



睡眠中,在口及鼻孔位置,有超過10秒的氣流停止現象;典型症狀包括打鼾、白天嗜睡,疲勞、睡眠不安穩、注意力不集中等,枕邊人可能發現患者有呼吸中止的現象,患者晚上睡覺時,常中斷而醒來。



利用多項睡眠生理檢查,可決定睡眠呼吸中止的類別,記錄呼吸中止的次數、頻率和時間長短、缺氧程度及有無心律不整的現象等。



成人睡眠呼吸中止可能併發心律不整,增加心肌梗塞及夜間猝死的機會。血氧濃度的不足,更可能造成腦受損和心臟血管系統疾病;孩童若有睡眠呼吸中止現象,可能會影響學習及生長。



俗語說:「睡不好的小孩長不大。」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睡眠呼吸障礙時,應至耳鼻喉科就診檢查。



若因腺樣體與扁桃腺肥大,使得呼吸阻塞,可施行腺樣體扁桃腺的切除手術,改善孩子的睡眠品質,那麼孩子在學校打瞌睡的情況將可有效減少,注意力也較能集中,有助於提升情緒穩定和學習能力,改善認知功能、生活品質與行為,不致耽誤了生長發育的黃金時間。



在一些注意力不足過動小朋友身上,常常可以見到他們本身有過敏的問題,尤其是上呼吸道的過敏,這些小朋友的上呼吸道過敏會導致呼吸道狹窄、睡覺時鼾聲較大,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結果就是身體及腦部缺氧,白天煩躁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等。有睡眠呼吸中止,睡覺往往無法進入深度睡眠,因此身體無法分泌足夠的生長激素來幫助成長,因此生長發育也容易落後。


睡眠檢測,固然可以測知當事人的呼吸中止及身體缺氧的等等情形,如果確定嚴重,過渡期建議用正壓呼吸器來幫忙,手術的話,得視當事人的狀況來評估,但也非一勞永逸的保證。根本改善之道,還是要藉由功能性醫學的檢測,找出身體發炎的原因,過敏的來源等等,當身體功能獲得根本改善,呼吸道發炎腫脹導致的狹窄不復出現,根本的睡眠呼吸中止才會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制酸劑 恐增骨折風險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5/27 01:1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5日提出警告,部分治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火燒心症狀的藥物,可能增加髖關節、手腕關節和脊椎骨折風險。這些藥物都屬於「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pumpinhibitors-PPI),特別是服藥時間達一年以上患者,更要特別注意骨折意外。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專門用來抑制胃酸分泌,早在5月10日,「內科學誌」期刊(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便刊登一系列研究提醒「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副作用風險,本月25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公開提出警告,並列出「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品清單,包括耐適恩錠(Nexi-um)、奧美拉唑類藥物(Omepra-zole)等都屬「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如果正在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最好不要擅自停藥,除非和醫師討論,才能決定哪種治療方式最有效率,或是否要換藥、調整劑量。



有些患者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之後,髖關節、腕關節和脊椎骨折風險大大增加,尤其是服用高劑量藥物的患者,或服藥超過一年以上的患者,骨折風險更高。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提醒,用藥前一定要先了解藥物資訊,千萬不要濫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一次療程為14天,一年內最好不要使用超過3個療程。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已經看過7份研究報告,其中六份報告指出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會增加髖關節、腕關節和脊椎骨折機率,大部分研究對象都是50歲以上患者,而這年齡層的骨折風險似乎有上升趨勢。用藥患者若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和醫師通報、討論,以免發生進一步骨折意外。



一般腸胃科的門診,針對胃食道逆流、胃潰瘍、胃發炎、胃泌素瘤、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是消化不良等等,都容易開上制酸劑來治療,其中被認定最有效,也被最常開出的藥物就是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藉由這類藥物來達到抑制胃酸的分泌,長期或者使用劑量較高的患者,經臨床證實,容易增加骨折的風險,FDA在2010年5月25日發表最新的公告提醒開藥的醫師及服藥的人必須小心相關風險:


 "Possible Increased Risk of Bone Fractures With Certain Antacid Drugs". U 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5 May 2010.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213240.htm. Retrieved 26 May 2010. 


為了減少相關風險,FDA建議每個患者在一年內,使用這類藥物不應超過三個療程(一個療程為十四天),為何這類藥物會和骨折扯上關係,若想瞭解,必須從胃的消化吸收來切入,胃酸最重要的酸是鹽酸,鹽酸本身與可以幫助B12及鈣質的吸收,也就是鹽酸不足,B12及鈣質的吸收會降低,鈣質吸收降低,當然會增加骨質疏鬆進而導致骨折的風險。同時B12吸收減少,也會增加體內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這也是增加骨折風險的原因之一。


以下為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藥物分類,有使用的人可以對照查閱:


Omeprazole (商品名: Losec, Prilosec, Zegerid, ocid, Lomac, Omepral, Omez) Lansoprazole (商品名: Prevacid, Zoton, Inhibitol, Levant, Lupizole) Dexlansoprazole (商品名: Kapidex) Esomeprazole (商品名: Nexium, Esotrex) Pantoprazole (商品名: Protonix, Somac, Pantoloc, Pantozol, Zurcal, Pan) Rabeprazole (商品名: Zechin, Rabecid, Aciphex, Pariet, Rabeloc. )

這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含頭痛、噁心、腹瀉、腹痛、虛脫及頭暈等等,比較少見的副作用包含潮紅、癢、腹脹、便秘、焦慮甚至憂鬱等等,長期使用也會造成維他命B12的缺乏。相關的資料也可以參閱原文的資料:


 Rossi S, editor.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2006. Adelaide: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2006. ISBN 0-9757919-2-3


少數的用藥者還會出現嚴重的身體病症,例如急性間質性腎炎、胰臟炎甚至是嚴重的皮膚自體免疫反應(史蒂文森--強森症後群)等等:


Simpson, I. J. (2006).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Report and analysis of 15 cases". Nephrology 11: 381–385. doi:10.1111/j.1440-1797.2006.00651.x


很難想像,這類藥物亦會增加群聚型肺炎的感染機率,主因是因為胃酸降低,而胃酸本身可以消滅致病原,減少這道防護,便增加了相關感染的風險。因此患者本身抵抗力不佳患者有肺部疾病史,對此藥的使用必須非常謹慎:


 Laheij RJF, Sturkenboom MCJM, Hassing R-J, Dieleman J, Stricker BHC, Jansen JBMJ. Risk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d use of gastric acid-suppressive drugs. JAMA 2004;292(16): 1955-60. PMID 15507580


長期使用這類藥物,還可能造成依賴性,突然停用還會增加胃酸的分泌,請參閱2009年的研究報告:


"Acid-Reducing Medicines May Lead to Dependency" July 1, 2009


建議大家有消化的相關困擾,應該設法藉由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找出消化、腸道本身的功能失衡原因、甚至是壓力系統引發的消化系統失衡,最好能一併瞭解,針對功能失衡的部分直接處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急性期的藥物處理,原則上越短越好,長期的藥物控制容易引發相關的後遺症,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孩童適合游泳年齡 降至1歲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5/26 00:01







小兒科醫學界的權威組織、美國兒科學會,最近正式把孩童適合開始游泳的年齡,從4歲調降到1歲,也就是說,家裡滿1歲的寶寶,這個夏天就可以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游泳啦!



看看這條胖胖的水中小蛟龍,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人家才1歲多喔!美國兒科學會原本建議父母,等孩子滿4歲了,再帶孩子去游泳,不過最近這個年齡下修啦!專家和醫生們說,寶寶滿1歲,爸爸媽媽就可以為孩子安排游泳課程。



至於下修年齡的原因是,寶寶越早學游泳,也就越早懂得在水中自救的方式,然而讓這麼小的孩子學游泳,還是有前提的,就是爸爸媽媽或指導員,絕對要留在伸手就能抓到孩子的距離內。



小兒科醫師也再次提醒大家,不論你的孩子究竟學會游泳沒有,都不可以掉以輕心,以為孩子能自己應付水裡的情況,所以,爸爸媽媽們可以為小寶貝買件泳衣,只要好好注意安全,今年夏天就可以全家開心學游泳去。(民視新聞王皓綜合報導)


 


上次,國內一位資深的水上運動教練跟我提到,小孩很小就可以學游泳,在澳洲甚至八個月大就能學游泳,他提到人浮在水上是本能,既然是本能,應該是越小時學越好,跟腳能不能搆到池底沒有關係,相反地,不能搆到池底,更要用本能讓自己浮起來,因此能更快學會。最近美國的醫學界也提出相近的建議:一歲就可以開始學游泳,因此父母想讓小孩學游泳可以在早一點。想讓小孩學游泳的父母不妨多參考這類資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時多接觸自然 學歷收入雙高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5/26 02:26 黃菁菁/東京廿五日電



中國時報【黃菁菁/東京廿五日電】



日本國立青少年教育振興機構調查指出,孩提時多接觸大自然,經常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要的小孩學習慾望較高,也比較愛讀書,長大後學歷高,收入也較高。



這項調查是在去年底,針對日本全國廿至六十多歲的五千名男女以及一萬一千名中小學生所做。結果顯示,小時候在戶外玩耍經驗豐富的人,每個月讀一本書以上者七一%,不在戶外玩耍者只有廿四%有讀書習慣。戶外玩耍者的最高學歷在大學以上的占五十%,另一組則占四五%。



這項調查也顯示,有在大自然遊玩經驗者,半數以上都是逾六十歲的人,而現在的高中生只有四成的人經常接觸大自然。



千葉大學教育社會學教授明石要一指出,小孩接觸大自然時會產生許多疑問,因而刺激求知慾、好奇心,學習慾望自然提高,多跟其他小朋友玩也可以培養人際關係和決斷力。



最近日本有一項有趣且值得大家關注的研究:小時候在戶外玩耍經驗豐富,經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小孩,長大後比較愛看書,學習慾望強,收入也比較高,研究人員認為大自然的刺激,會激發小孩的好奇心及求知慾,建議為人父母者,應該多撥點時間帶小孩出去郊外走走,也鼓勵小孩多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對其日後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晚上門診,有一位門診的客戶拿出一個藥盒,因為她上次來看診時,提到她到藥局,跟藥局的人員提到她偶而因為早起而導致反而睡不著之困擾,因而藥局人員推薦她可以服用一種安眠藥物,並且再三強調這不是一般的傳統及非傳統安眠藥物,不會成癮。由於她想瞭解這種藥的成分為何因此把藥盒帶來請我看看。


一看到藥盒,上面是自己不熟悉的藥廠及藥名:Remedica Devodil,一看成分是用最複雜的化學名稱,完全猜不出原始的學名為何,因此非查藥典不可,待用Devodil去查,找到原來這顆藥的學名是Sulpiride,原廠名為脫蒙治。一般在低劑量時,還能抑制胃酸,所以有些醫師也當制酸劑來開。


脫蒙治,一般被精神科拿來做為精神分裂症的用藥,劑量高些,一般是300到600毫克,劑量高的話會開到1200,也有醫師會給憂鬱症患者,劑量較低,一般為150-300毫克之間,效果不佳,還可能被開到600毫克。由於這主要是傳統的抗精神藥物,因此其副作用與一般典型的抗精神藥物相近,像是口渴、噁心、嘔吐、下痢、便秘等等腸胃不適,刺激泌乳激素分泌,導致月經不來或者男性女乳化等等,也會有人出現抗精神藥物常見的椎體外症候群,例如類似巴金森氏症的顫抖、坐立不安及焦躁等等現象,也常有人服用導致肥胖的狀況。


因此,我建議這位客戶還是少服用這種藥物來助眠,何況,這顆藥健保價不到三塊錢,而她自行到藥局購買,三十顆藥物賣價540,聽到之後,她除了有點錯愕以外,她更想弄清楚的是:難道藥師不知道這類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我想藥師給藥及賣藥,應該清楚,然而,藥物背後隱藏的副作用,賣藥的藥師沒有道理不知道,至於說不說,賣藥的藥師自有其考量。其實,不只是賣藥的藥師,開藥的醫師也往往有類似的狀況,原因很簡單:說了這些可能的藥物副作用,就沒人敢吃了。


在美國其實有立法:開藥的醫師或者建議給病患的治療,必須先跟病患說明清楚療效及相關副作用,讓患者瞭解詳細資料極可能的危險(或者副作用)之後,患者或家屬再決定是否接受治療。如果醫師未告知,病患因為接受治療而衍生副作用或者危險,患者可以告醫師並要求索賠。這部份的立法在國內目前還付之闕如,因此,患者對醫師開藥往往無法獲得足夠的藥物資訊,尤其是一般大醫院的健保門診,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讓醫師來說明,病患想問也礙於門診時間苦短,對藥物的相關資訊一無所知,因此因用藥引發的副作用層出不窮,精神科用藥的潛在副作用更難避免,因此我在部落格也常常被詢問這類問題。


有些醫師也會開這種藥物來治療妥瑞症,由於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就有類似巴金森氏症的顫抖,因此有些原本沒有肢體顫抖的人服用這種藥物以後產生的狀況,難以和妥瑞症的症狀作區別,因此最好留意有些症狀,是否為病情惡化或者是藥物本身的副作用所引發,無法判別時,應該找有經驗的醫師來做相關的評估及治療的建議。。


對自己的精神科用藥有任何問題,歡迎在部落格留言和我討論。另外想要自己多瞭解精神用藥的相關資料,可以參閱為藥瘋狂這本書,裡面有詳細的說明及建議。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吃威而鋼 國外研究「1/3男性重聽」


TVBS 更新日期:2010/05/23 12:05 張靖玲







吃威而鋼等壯陽藥,恐怕會造成聽力受損?這是國外的最新研究,發現服用威而鋼等壯陽藥的男性,每3個就有1個重聽,比沒有吃藥者高出1倍;不過國內醫師說,很可能也是因為服用壯陽藥的男性,多半屬於高血壓跟糖尿病等好發族群,目前還很難判斷,到底是因為高血壓,還是因為吃威而鋼所引起的,不過有服用硝化甘油跟低血壓藥物的人,最好別同時服用壯陽藥。



書田泌尿科醫師蔡培斌:「這是樂威壯、威而鋼。」


藍色小藥丸、橘色小藥丸,有人靠壯陽藥找回「性福」,不過最新研究指出,有重聽的男性最好別碰!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找來11525人,年齡40歲以上的男性,發現有服用威而鋼的人,每3個人有1人重聽,找上國內醫師求證,認為引發聽力障礙的原因,也不排除是因為服用男性,多半是高血壓等好發族群。


蔡培斌:「高血壓或糖尿病或其他一些本身的神經病變,造成聽力障礙,或是因為服用威而鋼,基本上相當不容易去馬上判斷。」


就來看一下威而鋼的藥物說明單,在副作用這邊有一長串,確實在特殊器官這一欄,找到一小行警語,有耳鳴跟耳聾等症狀,但要說起服用威而鋼最常見的,則是頭痛跟臉潮紅。蔡培斌:「臉潮紅或臉部有脹的感覺,表示大概藥物有效,(所以反而)當作服藥的有效指標。」


不過醫師也提醒,壯陽藥服用上有禁忌,就是不能跟硝酸鹽類、硝化甘油,以及降血壓等藥物並用,總之,男性們服用前提,就是得經醫師核准,那麼吃了也比較安心。




在臨床測試中,威而剛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頭痛、潮紅、消化不良、鼻子充血、視力模糊(含畏光):


"VIAGRA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PDF). Pfizer. October 2007. http://www.pfizer.com/files/products/uspi_viagra.pdf. Retrieved 2008-08-21. 


也有一些個案服用後出現看東西都變藍色或者周邊視力喪失等等,針對視力的影響,FDA也曾在2005年正式提出相關警語:


"Viagra and vision". VisionWeb. 29 October 2001. http://www.visionweb.com/content/consumers/dev_consumerarticles.jsp?RID=85. Retrieved 2009-02-10. 


"FDA Updates Labeling for Viagra, Cialis and Levitra for Rare Post-Marketing Reports of Eye Problems".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8 July 2005. http://www.fda.gov/bbs/topics/NEWS/2005/NEW01201.html. Retrieved 2009-02-10. 


威而剛對視力造成的研究子累積相當多的報告,因此擔心服用會影響視力或這原本已有視力困擾的人,儘量不要使用威而剛這類藥物。


上市後,也有些使用的人出現異常勃起嚴重的低血壓、心臟病發、心律不整、中風、眼壓增高及突然的聽力喪失等等,因此針對威而剛這類藥物上市後的嚴重副作用臨床案例,FDA也在2007年十月也提醒大家要留意可能的聽力突然喪失:


"FDA Announces Revisions to Labels for Cialis, Levitra and Viagra".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18 October 2007. http://www.fda.gov/bbs/topics/NEWS/2007/NEW01730.html. Retrieved 2009-02-10. 


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從11525的研究對象發現,服用威而剛這類藥物的人,中聽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一,跟沒有服用的人相比,高出了一倍。這與FDA之前的提醒,我認為是相符的,提醒大家注意。相關文獻摘要請見:


http://archotol.ama-assn.org/cgi/content/abstract/136/5/48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托育未改善 少子問題難解


公視 更新日期:2010/05/21 22:15



很多年輕父母,為了孩子托育問題,在職場與托育場所兩頭跑,可以說蠟燭兩頭燒,也成為台灣生育率低迷不振的原因之一,雖然政府不斷釋出利多誘因,卻還是成效不彰,有學者認為,儘快完成"兒童教育及照顧法"的修法,讓孩子從出生到就學,不論托育、還是課後輔導,都能得到完善的照顧,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在電子公司上班的孔小姐,每天早上都會把五歲的兒子翔翔,托育在公司附設的托兒所,因為可以就近照顧,上起班來也比較安心。



托兒所就在辦公室樓下,讓孔小姐可以同時兼顧工作與子女照顧,就算有時候要加班,也有人可以幫忙。



現在很多雙薪家庭的父母,往往為了孩子托育問題,在職場與工作間疲於奔命,蠟燭兩頭燒,雖然中央與地方都有獎勵辦法,鼓勵企業設置托育場所,不過像這樣的企業少之又少,就算是首善之都、台北市,也只有一家民營企業有這樣的幼托環境,導致很多年輕夫妻生育意願低落,雖然政府祭出生育獎勵及育兒津貼,不過幼教團體認為,政府鼓勵生育,不能光靠補助,更重要的是幼托制度,及完善的配套措施。



幼教團體認為,根本解決之道,是政府應儘快立法完成"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讓0到12歲的孩子,從出生到就學,不論托育、課後輔導、或是醫療系統,都能獲得完善的教保權益,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安心生小孩、放心教保育"的友善托育環境。



記者賴淑敏陳柏諭台北報導



日本之前,少子化的情形也非常普遍,之後政府正視少子化的狀況,透過獎勵及立法來改善幼兒的托育問題,情況才改善。因此,幼兒托育問題若不於短時間立法改善,少子化的狀況只怕會越來越惡化。民營企業設置幼托,可以直接改善父母接送的燃眉之急,幫助很大,請大家一起關心及監督立法單位早日通過相關法案。單單鼓勵設置,改善有限,強制立法才能真正讓托育問題直接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7職業病人 勾結醫師詐億元理賠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5/21 04:21







〔記者童涵旎/高雄報導〕無業民眾楊蕙華等人,裝病住院賺保險理賠金,獲利近億元,他們以為天衣無縫,毫無警覺,昨晨被捕時連自己當初用什麼病因申領保險都說不清楚,只能俯首認罪。



自己得啥病 都說不清楚



刑事局偵八隊破獲裝病詐領保險理賠金案,逮捕詐領近億元保險金的楊蕙華、張月華等二十七名嫌犯,起出大批保險要保書、未服用的藥品及殘障手冊等物;警方表示,楊女涉嫌利用國軍高雄總醫院醫師陳博仁開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診斷證明,協助取得殘障資格,詐領保險費及社會福利補助。不過陳博仁否認從中獲利,解釋自己依專業研判病情並開出證明。



警方調查,楊蕙華藉著看病機會,在南部各大醫院尋找配合的醫師,她認為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博仁「很好說話」,利用機會建立交情。另一方面,楊嫌也向各保險公司投保各式醫療險,再佯裝憂鬱症及環境適應障礙症等病情,藉著就醫取得住院診斷證明書,向保險公司詐領保險理賠金。



住院當工作 姊妹檔聯手



楊蕙華自九十一年開始,陸續申領約七百萬的保險理賠金,九十五年開始找親朋好友當人頭,向擔任保險經紀人的外甥女吳嘉玲投保,再帶著他們就醫、裝病住院,取得住院證明,以詐領保險理賠;而每筆保險理賠金,楊女可抽取九萬佣金。



警方表示,嫌犯大多無業,把住院當工作,賺取保險理賠。其中詐領金額最高的張月華,得手超過八百萬,她「呷好逗相報」,拉了妹妹張瓊華一起犯案;不過此時保險公司已開始懷疑吳嘉玲經手的保險名單,投保的三份保單,有兩份遭拒保,因此她只獲得八十餘萬理賠金。除了保險理賠,嫌犯等人另申請重大傷殘,詐領社會福利保險,每個月還可拿到三千至四千不等的補助金。



警方前往醫院拘捕陳博仁時,他還向主管宣示說:「我輩分這麼低,我要是真的做了不法勾當,一定會被你們看穿。」



之前我還在區域醫院工作時,也曾碰過職業代理拿藥人,有人稱作社福蟑螂:他們會作假病歷,申請殘障手冊,再分贓補助金。她會拿著一疊健保卡,佯稱幫病人拿藥,據他們的說法這些患者不是太忙,就是行動不便,因此以一次拿藥一百元的代價來請他們幫忙拿藥。這些人會去打聽那個醫師比較好講話,可以通融,他們就專找這些醫師來掛診。曾有醫師打趣的說:他們每天幫人拿藥的錢,加起來比我們的薪水還要高。


第一次碰到這些人時,其實會有點傻眼,去詢問這些患者的狀況,代理拿藥人還能如數家珍,煞有介事,要患者本人來看一下,下次那張卡就不拿出來,誇張地還把殘障鑑定書拿出來請醫師直接重新鑑定,當被拒絕,請患者本人親自來門診時,不是一直推託患者不方便來,不然就是患者並沒有那麼嚴重,甚至會覺得這些狀況都是被調教出來的。


就我所知,一般配合的醫師,並沒有拿任何好處,他們只是單憑職業代理拿藥人的口述來開藥、開診斷證明,也不知道這些診斷證明被拿去做什麼用途。然而,沒有拿任何好處,身為門診的醫師,有責任及義務把關,因為健保醫療資源不容浪費及誤用。


上述的職業代理拿藥人,幾年前已被司法調查,並繩之以法,也有媒體報導過。對醫師而言,大多沒有從中牟利,但無盡到把關之責,仍有缺失,在此提出類似案例,讓大家瞭解,醫界同業也應自我警惕,避免類似情事再度發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缺乏想像力的現代生產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5/20 00:07



最近一則外電報導紐約市聖文生醫院的關閉將導致「在家生產」成為絕響,紐約僅存的十三名助產士將因為沒有其他醫院和醫師的支持,難以合法執業。目前美國「在家生產」比率只有百分之一不到,紐約的「在家生產」比率只有百分之零點四八,每年十二萬五千的紐約生產數只有約六百個是「在家生產」,這與荷蘭相比實在差很多,百分之三十的荷蘭生產是「在家生產」。在歐洲,絕大多數健康孕婦及低危險的妊娠是由助產士協助生產,「在家生產」仍然普遍,只有情況需要時,才會轉給專科醫師和可以執行手術生產的醫師,台灣和美國的情況則是醫師幾乎掌控了所有生產。



人類演化數百萬年,生產由獨立演變到需要陪伴,尤其是有生產經驗的年長者或妯娌陪伴是許多不同社會和文化的相似軌跡,因此也產生了許多特定的規則和儀式,這是一段逐漸被遺忘的人類學。從演化術語來說,從兩足站立以來,自然選擇就偏好生產時有人陪伴,有人陪伴比較有傳下基因的優勢。



從人類學知識得知生產姿態各異,或蹲、或坐、或躺,但是摩登社會裡,大家庭解體,生產逐漸醫療化,儘管半世紀以前,許多台灣女人還是由助產士協助「在家生產」,但是現在的生產幾乎都操縱在醫院的醫師手裡,而且大多數的產科醫師是男性。不幸的是,演化才半世紀多的醫院生產並不能滿足女人的需求,她們抱怨生產時只能躺著,躺在不熟悉、沒有親人陪伴的不人性環境中,而且有太多的介入性治療,包括常規會陰切開、施打止痛藥、壓肚子生以及高剖腹產率。



產科醫師的行為並不難理解,他(她)們的訓練主要就是介入性治療,他(她)們的角色很像戰鬥機飛行員:攻擊是本能,耍帥是天性。產科醫師一般而言不耐等候,他(她)們訓練生涯所見以及所尊敬的都是那些扮演「終結者」的角色,他(她)們崇拜能夠操作不同產鉗、真空吸引和在手術台上扭轉乾坤的英雄。簡言之,他(她)們崇拜介入性治療以及化險為夷或愛入險境的英雄老師。



現代的產科醫師雖然主導了生產,但卻沒有全程觀察過自然生產。在台灣,美國這種主要以私人醫院以及資本主義運作的社會,產科醫師本能式地將助產士視為生意上的競爭者,對於想「在家生產」的婦女除了嗤之以鼻,視為愚蠢之外,另一方面能做的便是散布死亡和恐懼的能事。



二○○八年美國婦產醫學會發表聲明,指示會員和「在家生產」畫清界限,但是數據顯示美國每年花費在懷孕以及生產的費用約八百六十億美元,比起其他的住院照顧均多,但是美國孕婦死亡率是十萬分之十六點七,是所有工業化國家最高,足足比荷蘭的十萬分之七點六高兩倍多。英國孕婦的死亡率是十萬分之八點二,該國的生產係由助產士在醫院執行,需要介入性生產時,醫師才會出現。



台灣護理教育體系雖有助產一學,但缺乏醫院、醫師和政策支持,早已一蹶不振,幾年前幾例「在家生產」的意外更讓支持人士扼腕。台灣產房護理人員不需要認證,專業明顯不足,助產專業想要重拾光輝恐怕先要從此開始。



最近家中有人生產,原本想依之前慣例在家生產,但臨時助產士無法過來,被迫必須到醫院待產及生產。之前實習的時候,至少也有兩個月的婦產科實習,產房的狀況如何,自己多少有譜,然而因為這次是陪產的家屬,與之前實習的身份完全不同,因此感受也完全不同。


好幾年前,我曾跟一位在產房工作好幾年的護理人員聊到她的親身經歷,她之前在產房工作時常常不時會遇到有些待產媽媽,因生產陣痛而叫得呼天搶地,遇到這樣的狀況,她常會和其他值班的護理人員相互開玩笑地說:有這麼痛嗎?幹嘛叫得大家都不得安寧?


幾年後輪到她懷孕生產時,自己才知道原來生產的陣痛是真得很痛,她也才驚覺自己之前不該有這樣的評論。


這次在醫院陪產,經驗著實痛苦,跟居家生產相較,我還是覺得如果不是危險姙娠,生產風險不大,居家生產實在好處多多。除了不必怕吵,而且寶寶一出生就來到家裡,家人可以第一時間迎接寶寶的到來,這不是很溫馨嗎?


相反地,醫院實在太吵了,但現在生產率下降,跟以前相比,現在產房的聲響並不算高。出了產房,到病房,還是很吵,尤其沒有單人房,隔壁還是感冒發燒、咳嗽的患者,更叫產婦難以安心,當臨時看護的我則更不用說了,除了被病人、寶寶的哭聲頻頻打斷睡眠之外,最慘的是,自己就是醫師,對於隔壁床的動靜,包含護理人員到病床來做的處置及建議,若覺得有更好的方式,也會犯嘀咕,甚至還有資淺的護理人員,自己也沒生過小孩,更沒餵過母奶,竟然恐嚇孕婦:小孩喝不到奶,你就得一直讓他喝,直到她喝到為止,不然萬一低血糖會很危險。餵過母奶的媽媽都知道:生產完,要有母奶可以餵也要一天半到兩天左右才有,剛生完產餵不出母奶,小孩就會低血糖有危險,這是哪門子的說法?


最近,美國一家與當地的助產士長期有醫療合作的醫院即將關閉,因此讓當地的居家生產無法繼續,實在令人感到惋惜與遺憾。國內的居家生產風氣,老實說也不高,如同一位資深的助產士告訴我:去年一整年她才幫忙接生十幾個,除了出生率下降以外,主要是台灣的健保太方便了。提醒大家,請助產士到家中幫助生產,也可以用健保卡,當事人並不需自費。


生產本來就有其風險,不管是在醫院或者在家生產都會有,以前的人產次多,生產風險司空見慣,但對少子化的台灣而言,每次生產都很難得,且不能出錯,因此幫忙接生的醫師壓力也不少,更遑論是助產士遇到生產問題所衍生的糾紛,壓力更大。相對於30%在家生產的荷蘭,台灣想推廣居家生產,難度不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體驗居家生產的溫馨及氣氛,跟醫院生產相比,絕對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前一篇的文章提到抗憂鬱劑SSRI的副作用,其中包含了可能會增加攻擊行為及自殺的想法或者自殺的危險性,許多人拿這個問題詢問開藥的醫師的結果,相關的事實大多會被淡化,到底實際的情形如何,我想還是參考SSRI使用量最大的兩個國家(美國與英國)的研究及統計結果客觀些。


不只是SSRI,給兒童服用抗憂鬱劑,都可能會導致自殺的危險性,英、美兩國的衛生主管當局的分析結果都顯示,兒童及青少年服用抗憂鬱劑都會增加自殺及攻擊行為的危險性,在2004年FDA從被診斷有憂鬱症且服用SSRI藥物的臨床數據分析發現,自殺的想法及行為的危險性從統計數字上來看,增加了八成,至於激動及敵意的比例增加約130%。在18-24歲的年輕成人來說,自殺想法及行為的危險性增加了1.5倍,因此對所有的抗憂鬱劑,都要求廠商必須加註相關的黑框的警語來提醒大眾:


Hammad TA (2004-08-116).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data.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iatric drugs and pediatric suicidality." (PDF). FDA. pp. 42; 115. http://www.fda.gov/OHRMS/DOCKETS/ac/04/briefing/2004-4065b1-10-TAB08-Hammads-Review.pdf. Retrieved 2008-05-29. 


Stone MB, Jones ML (2006-11-17). "Clinical review: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depressant drugs and suicidality in adults" (PDF). Overview for December 13 Meeting of Psychopharma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PDAC). FDA. pp. 11–74. http://www.fda.gov/ohrms/dockets/ac/06/briefing/2006-4272b1-01-FDA.pdf. Retrieved 2007-09-22. 


Levenson M, Holland C (2006-11-17).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Suicidality in Adults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s" (PDF). Overview for December 13 Meeting of Psychopharma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PDAC). FDA. pp. 75–140. http://www.fda.gov/ohrms/dockets/ac/06/briefing/2006-4272b1-01-FDA.pdf. Retrieved 2007-09-22. 


"FDA Proposes New Warnings About Suicidal Thinking, Behavior in Young Adults Who Take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 FDA. 2007-05-02. http://www.fda.gov/bbs/topics/NEWS/2007/NEW01624.html. Retrieved 2008-05-29. 


從2004年開始,警語出現後,一些專業人士憂心這類抗憂鬱劑的使用警語,會降低人們服用的意願,導致自殺率的上升,然而事實完全相反。根據統計,這類警語的確造成年輕人的孩童抗憂鬱劑的處方數量大幅減少,而美國官方衛生單位的的年輕人自殺數字統計(從2004年到2007年),結果是下降的,也就是抗憂鬱劑的使用量降低,讓自殺率也跟著減少:


Xu J, Kochanek KD, Tejada-Vera B (August 2009). "Deaths: Preliminary Data for 2007" (PDF).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58 (1): 29–30. http://www.cdc.gov/nchs/data/nvsr/nvsr58/nvsr58_01.pdf. Retrieved 2009-09-20. 


Heron M, Hoyert DL, Murphy SL,et al. (April 2009). "Deaths: Final Data for 2006" (PDF).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57 (14): 30. http://www.cdc.gov/nchs/data/nvsr/nvsr57/nvsr57_14.pdf. Retrieved 2009-09-20. 


抗憂鬱劑對自殺防治到底是正面還是負面?建議大家先瞭解上述的資料再下定論。


此外,鮮少人知道服用SSRI可能會引發血小版的功能異常造成上腸胃道的出血(胃出血),尤其是fluoxetine(原廠藥名prozac,百憂解)及 sertraline(原廠藥名Zoloft,樂復得),研究發現會增加老鼠胃酸的分泌,繼而產生胃潰瘍的發生。有胃潰瘍病史、十二指腸病史或者本身正在服用止痛藥的人,對SSRI的治療,建議保守些比較安全。相關研究資料請參考:


Serebruany VL (February 2006).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increased bleeding risk: are we missing someth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19 (2): 113–6. doi:10.1016/j.amjmed.2005.03.044. PMID 16443409. 


Halperin D, Reber G (2007). "Influence of antidepressants on hemostasis". Dialogu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9 (1): 47–59. PMID 17506225. 


Abdel Salam OM (September 2004). "Fluoxetine and sertraline stimulate gastric acid secretion via a vagal pathway in anaesthetised rat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50 (3): 309–16. doi:10.1016/j.phrs.2004.01.010. PMID 15225675. 


van Walraven C, Mamdani MM, Wells PS, Williams JI (September 2001). "Inhibition of serotonin reuptake by antidepressant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elderly patient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323 (7314): 655–8. doi:10.1136/bmj.323.7314.655. PMID 115668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