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5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餵母奶 幫國家省錢兼救命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更多寶寶喝母乳以及喝母乳時間愈長,這些寶寶成年後較聰明且所得較高,光是一年可為全球經濟省下約三千億美元。

法新社報導,根據這篇發表在英國「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的研究,餵母乳也能預防每年八十萬嬰兒死亡與二萬名婦女死於乳癌。

巴西佩洛塔斯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Pelotas)學者維克托拉(Cesar Victora)說:「餵母乳能幫國家省錢和拯救人命,富國與窮國皆然。」

這項研究是根據二十八篇科學評論分析與檢視經證實的母乳經濟與健康效益統合分析。研究作者表示,這是同類型中迄今最大規模與最詳盡的研究。

研究結論說,母乳能「大幅」提升壽命。

在高所得國家,餵母乳有助降低超過三分之一嬰兒猝死率;在中低所得國家,能預防約半數嬰幼兒腹瀉與三分之一呼吸道感染。

總的來說,每年能拯救約八十萬名嬰幼兒生命,相當於所有二歲以下幼童死亡比例的十三%,「同時有助提高智商」。

研究說:「根據模型分析,二○一二年,沒有哺餵母乳導致成年後認知功能較低,讓全球經濟損失高達三○二○億美元。」

「刺胳針全球衛生期刊」(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去年一篇研究指出,幼時喝母乳有助提升成年後智商、學歷與所得。

鄭醫師補充:

最近有報導探討嬰兒奶粉是否該降價?國內牛奶價格是否過高等問題,解決方式並不難。對寶寶來說,天然的尚好,不僅省下錢粉錢,還可以幫助媽媽預防乳癌,小孩也增強抵抗力、降低感染率及猝死率,甚至提高智商以及影響日後的教育和收入狀況,影響至為巨大,一舉數得。

為了小孩和自己健康也為了省錢,建議媽媽們哺餵母乳!

 

參考文獻:

  1. Cesar G Victora, Rajiv Bahl, Aluísio J D Barros, Giovanny V A França, Susan Horton, Julia Krasevec, Simon Murch, Mari Jeeva Sankar, Neff Walker, Nigel C Rollins. Breastfeeding in the 21st century: epidemiology, mechanisms, and lifelong effect. The Lancet, 2016; 387 (10017): 475 DOI: 10.1016/S0140-6736(15)01024-7
  2. Nigel C Rollins, Nita Bhandari, Nemat Hajeebhoy, Susan Horton, Chessa K Lutter, Jose C Martines, Ellen G Piwoz, Linda M Richter, Cesar G Victora. Why invest, and what it will take to improve breastfeeding practices? The Lancet, 2016; 387 (10017): 491 DOI: 10.1016/S0140-6736(15)01044-2
  3. Association between breastfeeding and intelligenc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income at 30 years of age: a prospective birth cohort study from Brazil
    1. Victora, Cesar G et al.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 Volume 3 , Issue 4 , e199 - e205          DOI: http://dx.doi.org/10.1016/S2214-109X(15)70002-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常用不沾鍋 孩子又矮又笨

中國時報【廖珮妤、湯雅雯╱台北報導】

不沾鍋塗層、防油防水餐盒或披薩盒都可能含全氟碳化合物。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孕婦體內全氟碳化合物,可能透過胎盤傳給胎兒,影響孩子未來的身高與智力發展,媽媽懷孕期間體內相關物質每增加1倍,孩子長到8歲時,身高矮1.5公分、智商低2分,並可能降低學習成效

國衛院研究員王淑麗從2001年起追蹤430名孕婦及其胎兒,每3年分析一次血液與尿液,結果發現,媽媽懷孕期間體內全氟碳化合物濃度較高,孩子2、5、8、11歲時的身高以及智商,都低於其他人

王淑麗解釋,全氟碳化合物會透過胎盤傳給孩子,影響到胎兒的甲狀腺素濃度,進而影響未來認知功能、身高發展以及神經發育。以8歲孩童為例,高暴露者的平均身高,比低暴露者矮1.5公分。

而母親懷孕時體內全氟碳化合物濃度每增加1倍,2到11歲孩子的智商,就會比國際標準智力測驗平均常模少2分,包含語言、動作等方面都有影響,甚至具體影響到學習表現。

另外,台大醫院臨床副教授蘇大成研究也發現,全氟碳化合物中的PFOS暴露量,與早期動脈硬化以及中年糖尿病都有關。蘇大成說,2008-2011年追蹤平均46歲的571名中年人發現,體內PFOS濃度每增加1倍,糖尿病風險多2.39倍。從年輕人健康狀況也發現,血中全氟碳化合物濃度高者,頸動脈厚度增加,是早期動脈硬化指標之一,推測應為氧化壓力增加,造成內皮細胞受損。

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林郁真表示,環境中的全氟碳化合物多為半導體工廠排出,曾調查新竹科學園區旁客雅溪與北部基隆河吳郭魚體內全氟碳化合物濃度,發現客雅溪吳郭魚高1、200倍,在環境中的半衰期極長,達42-92年,應多重視。

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說,會持續關注各國的法規與研究,必要時召開專家會議。

鄭醫師補充:

使用含全氟碳化合物的不沾鍋,影響關鍵就是孕婦吸收後會透過胎盤讓胎兒曝露汙染,進而干擾胎兒的甲狀腺濃度,影響小孩的智力發展與身高。

參考文獻:

 Huang H-B, Chen H-Y, Su P-H, Huang P-C, Sun C-W, Wang C-J, et al. (2015) Fetal and Childhood Exposure to Phthalate Diester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Up to 12 Years of Age: Taiwanese Maternal and Infant Cohort Study. PLoS ONE 10(6): e0131910. doi:10.1371/journal.pone.0131910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3191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使用抗生素 日後心臟疾病風險大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爸媽們知道嗎?每次寶寶染感生病住院所施打的針劑、服用的藥物,可能對寶寶的未來發育產生影響,最新的研究指出,5歲以下的嬰幼兒因感染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成年後心臟異常或是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56%。

五歲前用抗生素 心臟、代謝問題風險升高

發表在小兒科醫學雜誌中的研究指出,成年後,心臟疾病與代謝問題異常的風險增加,可能與兒童時期接受抗生素治療有關。研究發現,若是曾在5歲前接受抗生素治療,24歲後可能發生體重過重的問題。

風險隨著治療次數增加

研究也指出,這些風險,隨著抗生素治療的次數越多,風險也隨之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嬰幼兒時期因「病毒型」感染住院的寶寶,心臟與代謝指標異常的風險也較高,研究認為,因臨床上區分細菌型或病毒型感染有其困難,因此生病的寶寶多會接受此類「不必要的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寶寶健康 切勿因噎廢食

但研究也強調,許多民眾有「使用抗生素會傷害身體」的迷思,是因抗生素經由肝與腎代謝,因此肝腎不佳者通常有代謝問題,但除非寶寶有先天的腎臟疾病之外,使用時控制其劑量,幾乎不會產生所謂的副作用。市面上的抗生素多有當地主管機關的核准,不至於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寶寶生病時,切勿拒絕專業治療。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前面強調抗生素治療會增加肥胖以及代謝症候群風險,後面又拼命打預防針,叫大家不要害怕,不知大家是否看到其中的衝突矛盾點?

類似的研究,之前已有諸多研究已發表過,其中不乏大規模的比對研究:

 

1.Infant antibiotic exposures and early-life body mass
L Trasande, J Blustein, M Liu, E Corwin, L M Cox and M J Blas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August 2012 doi:10.1038/ijo.2012.132

2.Bailey LC, Forrest C, Zhang P, Richards T, Livshits A, DeRusso P. Association of Antibiotics in Infancy With Early Childhood Obesity. JAMA Pediatrics. 2014.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8 December 2015; doi: 10.1038/ijo.2015.218

Antibiotic use and childhood body mass index trajectory

B S Schwartz1,2,3,4, J Pollak1, L Bailey-Davis4, A G Hirsch4, S E Cosgrove3, C Nau5, A M Kress2, T A Glass2 and K Bandeen-Roche6

http://www.nature.com/ijo/journal/vaop/ncurrent/abs/ijo2015218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觸空汙 增早產風險

孕婦最好避免接觸空汙!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孕婦若在懷孕三十七周前接觸高濃度小粒子空汙,早產風險就會增加百分之十九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環境健康》期刊。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辛辛那提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孕婦如果在懷孕後期接觸大量空汙物質,早產風險就會上升。

在城市地區,空汙來源主要來自柴油廢氣,空汙顆粒大小與健康風險息息相關,若是較小空汙粒子,很容易進入肺部,並引起各種心臟、肺部嚴重疾病

研究作者表示,雖然風險增加幅度並不大,但還是會造成影響,所有懷孕女性都可能承受這種風險。如可減少空汙濃度,讓空汙濃度降到美國環保署標準以下,女性接觸小粒子空汙所產生的早產風險,就能減少約百分之十七,整體孕婦早產率就能減少百分之二點二二。

研究團隊分析二○○七年到二○一○年間的新生兒出生紀錄,涵括近二十二萬五千名單胞胎新生兒,這些新生兒當中,有一萬九千多人為早產兒,研究比對每天空汙紀錄,結果發現,當孕婦接觸高濃度空汙,且空汙標準超過美國環保署標準,早產風險便上升。此外,年齡四十歲以上孕婦、黑人孕婦、沒有接受產前護理照顧的女性與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也較容易有這樣的風險。

狄佛蘭蔻醫師曾在二○一五年發表研究指出,孕婦在懷孕晚期接觸高濃度空汙,死產風險也會增加百分之四十二

鄭醫師補充:

空汙會造成孕婦身體以及胎兒身體的壓力,進而提高早產以及死產風險。提醒通勤的孕婦,最好避開繁忙的路上交通以及環境潛在的汙染源。除住家附近大型工廠產生的廢氣外,大陸的空汙也會隨氣流飄過來,影響本地,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Exposure to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during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preterm birth: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Emily DeFranco*, William Moravec, Fan Xu, Eric Hall, Monir Hossain, Erin N. Haynes, Louis Muglia and Aimin Chen

Environmental Health 2016, 15:6  doi:10.1186/s12940-016-0094-3

http://www.ehjournal.net/content/15/1/6/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育越多 老化越慢

不少女人想要凍齡,生小孩說不定就能夠幫助凍齡、延緩老化。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女性生小孩數目會影響身體老化速度,生越多小孩,身體老化速度越慢

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健康科學系教授帕卜羅‧內龐納斯奇、博士後研究員辛蒂‧芭爾哈研究發現,女性生下越多小孩,染色體末端「端粒」也就越長

端粒長度,可看出細胞老化情況,端粒縮短速度較慢,代表老化速度比較慢,若端粒長度較長,往往也意味壽命較長

研究人員以七十五名女性為研究對象,分析她們生子數與染色體端粒長度是否有關聯。

在十三年間,研究人員兩次透過她們的唾液樣本、口腔黏膜細胞檢測其細胞染色體端粒長度,這是首次有人分析生小孩數目與人類染色體端粒長短是否有直接關聯。

過去曾有學者認為,生子數目越多,可能加速生理老化速度,但這項研究結果正好相反。研究顯示,女性生越多小孩,染色體端粒縮短速度就越慢。

內龐納斯奇解釋,女性懷孕期間,身體雌激素濃度大量增加,雌激素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有助減緩端粒縮短速度,因此這種現象可能是雌激素大量增加所造成

女性所處社會環境或許也對延緩老化有關鍵影響。

內龐納斯奇表示,在研究當中,女性自然生下越多小孩,在親戚、朋友間就獲得越多幫助、支持。

當一個人獲得越多支持,新陳代謝所產生的能量就會增加,身體組織在維持功能方面也就分得越多能量,因而造成老化速度減慢。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

鄭醫師補充:

生小孩越多,老化越慢,這真是造物主獎勵女性生產的絕佳機制。換個角度來看,生越多,得照顧小孩,身體衰老速度若過快,無法照顧小孩。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端粒長度,可看出細胞老化情況,端粒縮短速度較慢,代表老化速度比較慢,若端粒長度較長,往往也意味壽命較長。

參考文獻:

  1. Cindy K. Barha, Courtney W. Hanna, Katrina G. Salvante, Samantha L. Wilson, Wendy P. Robinson, Rachel M. Altman, Pablo A. Nepomnaschy. Number of Children and Telomere Length in Women: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PLOS ONE, 2016; 11 (1): e0146424 DOI: 10.1371/journal.pone.014642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酵母菌感染藥 流產增5成

丹麥大型研究發現,懷孕初期服用治療酵母菌感染的處方藥物,可能增加流產風險。

這項十七年研究使用的是氟可那挫(fluconazole)口服藥,這種藥物有藥丸和藥水兩種。研究並未找出這種藥物有害的證據,但有人認為,孕婦使用高劑量的這種藥可能會產生其他問題。

研究人員以丹麥一百多萬名孕婦作為觀察對象,比較服用與未服用氟可那挫口服藥的孕婦。

在懷孕頭六個月服用此藥的婦女,流產機率比未服藥的婦女高出近五十%。這些高風險孕婦包括服用一五○毫克低劑量者在內;至於服用較高劑量的孕婦,流產風險也增加。雖然每個組別只有不到十%的婦女流產,總數為七一○人,研究人員還是指出,醫師在為懷孕初期的孕婦開立氟可那挫處方時,應態度謹慎。

設於哥本哈根的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State Serum Institute)的這項研究報告,今天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二○一一年曾發表安全聲明表示,懷孕初期服用高劑量氟可那挫,可能導致寶寶出現某些先天性缺陷,但單次服用一五○毫克似乎安全。

鄭醫師補充:

治療酵母菌或者黴菌藥物,原本就是毒性較高的藥物,這項研究再度證實懷孕期用藥在怎麼審慎保守都不為過。

這是大規模研究,可信度極高。

參考文獻:

Mølgaard-Nielsen D, Svanström H, Melbye M, Hviid A, Pasternak B. Association Between Use of Oral Fluconazole During Pregnancy and Risk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Stillbirth. JAMA. 2016;315(1):58-67. doi:10.1001/jama.2015.17844.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48048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初服抗憂鬱劑 易胎兒缺陷

孕婦若要服用抗憂鬱劑,就得多注意藥物風險。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孕婦若在懷孕剛開始前三個月服用專門用來治療憂鬱症、強迫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失調藥物「克優果」(Paroxetine),可能增加胎兒先天缺陷、心臟缺陷風險

這項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英國臨床藥理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大約五分之一的女性在生育年齡曾出現憂鬱症狀,在國外,最近這幾年,懷孕服用抗憂鬱處方藥的女性患者有增多趨勢,從二○○五年開始,醫界多半使用「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幫助懷孕女性對抗憂鬱症,「克優果」就是其一,醫界認為孕婦使用這類藥物很安全。不過曾有小型研究指出,胎兒若在出生前就接觸「克優果」,心臟缺陷風險可能上升。後續也有學者針對歐洲、北美不同族群做研究,結果雖然分歧,但學界還是傾向認為這種藥物可能增加胎兒心臟缺損風險。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沒有用藥者相比,孕婦若服用「克優果」,胎兒出現先天缺陷風險增加百分之二十三,胎兒心臟缺陷風險也上升百分之二十八

研究作者指出,對於孕婦服用「克優果」等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最好抱持謹慎太多,無論用藥風險是高、是低,對胎兒來說,都還是有其危險性,因此計畫懷孕就顯得很重要,孕婦一旦有憂鬱症等疾病,最好慎選藥物或以運動方式幫助舒緩症狀

鄭醫師補充:

孕期服用抗憂鬱劑會導致新生兒先天缺陷、心臟缺陷風險,類似的研究還包含增加自閉症以及過動風險甚至是致命的肺動脈高壓風險都比較高。

然而孕期服用抗憂鬱劑增加胎兒產後以及日後的健康風險相關研究資訊,一般服藥的孕婦大多不會被事先告知,開藥的醫師也都以藥物很安全來安撫當事人,然而風險的確存在。

孕期出現的憂鬱症,一般而言還是須處理,除藥物之外,其實有非藥物整合療法可以來提供協助。為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孕期使用藥物還是保守謹慎為上,尤其是抗憂鬱劑,絕非安全無虞。

參考文獻:

  • Anick Bérard, Noha Iessa, Sonia Chaabane, Flory T. Muanda, Takoua Boukhris, Jin-Ping Zhao. The risk of major cardiac mal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paroxetine use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5; DOI: 10.1111/bcp.1284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差大罹哮吼症 男嬰咳嗽像狗吠

氣溫忽冷忽熱,呼吸道感染患者增加,尤以嬰幼兒病號居多,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自12月以來,收治小兒哮吼症的病人數比以往增加4倍。醫師提醒,哮吼病毒經由空氣與飛沫傳播,應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接觸疑似感染患者,並戴口罩與勤洗手,有過敏體質的嬰幼兒更要注意保暖,避免病毒上身。

1名周歲大的陳姓男嬰日前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家長帶至小兒科診所看診,醫師表示是感冒引起,但男嬰服藥後無法入睡,且呼吸急迫、哭不出聲音,甚至出現類似鼾聲的呼吸聲,非常大聲,家長原以為是鼻塞打呼不以為意,隔天男嬰的阿嬤聽到孩子的咳嗽聲像狗吠,嚇了一大跳。

阿嬤擔心金孫受到驚嚇,本想帶去收驚,但家長決定再將孩子帶去另一間診所看診,醫師聽到孩子的呼吸聲,判定為急性哮吼,可能呼吸道阻塞、缺氧,建議轉院治療。童綜合醫院確診男嬰出現急性哮吼,安排住院治療,5天後才返家休養。

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指出,哮吼症大多是由副流感病毒所引起的阻塞型上呼吸道急症,病毒會造成氣管及支氣管發炎、喉頭腫脹,當氣流經過發炎的聲帶時,會發出很大的呼吸聲,而且呼吸會變得困難、窘迫,咳嗽時聲音沙啞,並會發出狗吠似的咳嗽聲及哮鳴。

高佳慧說,6個月大至3歲的嬰幼兒呼吸道較短且直,且呼吸道軟骨發育未成熟,很容易塌陷,加上抵抗力弱,容易遭病毒感染引起發炎腫脹;她說,哮吼症的症狀發生又快又猛,嚴重者可能出現胸骨上端、肋骨間及肋緣凹陷、鼻翼搧動、呼吸道阻塞與呼吸窘迫等現象,甚至導致缺氧,呼吸衰竭死亡。

鄭醫師補充:

二十多年前我在小兒科實習的時候,曾經碰到一位女童哮吼症的發作,讓我一輩子難忘。

這位女童前一天晚上急診,到某家醫院去看病,當時已經開始出現哮吼症狀,也就是咳嗽聲像小狗一般,但未被建議留觀或者是住院。結果女童返家後,當天中午開始出現呼吸窘迫,嘴唇發紺現象,馬上被送到急診來。我永遠記得當時急診和小兒加護病房在三個小時內,雞飛狗跳的狀況,小兒加護中心主任,從急診護護送到加護病房期間,邊擠氧氣(已經插管),邊跟家屬說明的狀況。還好後來有被救回,健康出院,不過這個病例成了難以忘懷的教案。

若家中小朋友疑似感冒症狀,已出現類似小狗吠的咳嗽聲,代表呼吸道已經出現塌陷狀況。不要遲疑,馬上送大醫院,至少留觀,能住院最好。因為稍一不慎,立即有生命危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證實 自閉症與多囊卵巢有高度關聯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

自閉症影響社交溝通,台灣的自閉症患者人數已達13375人,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自閉症者的人口平均一年增加近1000人。儘管造成自閉症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是,過去研究顯示,若早期孩童暴露在特定性激素(如:雄激素),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發展,有助於腦部發育。不過,研究人員近日已經證實,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的婦女,與增加孩童罹患自閉症的風險有所關聯

多囊卵巢產婦  6成機率為自閉症孩童

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公共健康系克里亞齊(Kyriaki Kosidou)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做了一項關於多囊性卵巢症的患者在懷孕期間是否會影響到後代患有自閉症。研究團隊蒐集了瑞典衛生和人口登記資料庫中,1984年到2007年出生的孩童資料,其中有24000名是自閉症兒童。相較於母親未患有多囊性卵巢的孩童相比,那些懷孕期間診斷出有多囊性卵巢婦女的孩童,發現有近6成的風險罹患自閉症。研究團隊進一步表示,多囊性卵巢症、肥胖的媽媽生下的孩子,有比較高的風險罹患自閉症。

多囊卵巢與自閉症疑擁共同遺傳因子

研究人員雖然無法根據研究結果確認確切原因,但他們推測,多囊性卵巢的產婦透過分泌更多的雄性激素,使罹患自閉症的風險也隨之提高。或者,自閉症和多囊卵巢綜合症有共同的遺傳因子。資深研究員雷內(Renee Gardne)則認為,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早期偵測孩子罹患自閉症的風險,但是,離確認患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的孕婦就可能產下有自閉症孩童還言之過早。

研究團隊還需要進一步實驗他們的研究成果,確認潛在的因素。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表示,運動減重,飲食全穀類、白肉為主、多曬太陽才是避免多囊性卵巢的最佳良藥。

鄭醫師補充:

過去的研究證實:母親懷孕時肥胖,小孩自閉症風險提高。而多囊性卵巢的患者,幾乎都有肥胖問題,因此,到底是多囊性卵巢還是肥胖導致自閉症風險提高,這項研究無法區別。建議有懷孕計畫的準媽媽們,若有肥胖或者是多囊性卵巢問題,最好能在孕前先把身體調整好,控制體重以及荷爾蒙平衡,降低小孩相關的身心健康風險。

參考文獻:

 

Molecular Psychiatr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8 December 2015; doi: 10.1038/mp.2015.183 

Maternal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the risk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the offspring: a population-based nationwide study in Sweden

 K Kosidou1,2, C Dalman1,2, L Widman1,2, S Arver3, B K Lee4,5, C Magnusson1,2and R M Gardner2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full/mp2015183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才憂鬱?研究:產前就可預估

 

【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過去認為產後憂鬱(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從分娩才開始,《The Lancet Psychiatry》的新研究,發現最嚴重的PPD患者,有三分之二在產前就有憂鬱症狀,分娩時也較易有併發症。

產後才憂鬱?研究:產前就可預估

作者分析了7個國家19個機構17,912位PPD女性,將它分成三種程度,分別是輕度,中度和重度。作者還發現中度PPD患者,在懷孕過程中比重度患者更容易出現併發症,像是子癲前症、妊娠型糖尿病及高血壓。未來希望藉由更多研究,找出生理或遺傳上的風險因子。

研究刊登在《The Lancet Psychiatry》第2卷第1期第59-67頁

新研究將產後憂鬱分成三型

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2015年10月29日 16:00  

《The Lancet Psychiatry》刊登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以潛在類別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將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分成三類,且發現產後憂鬱的出現與憂鬱的嚴重度、出現憂鬱的時間點、伴隨憂鬱出現的焦慮感及自殺念頭有關。

 國外研究將產後憂鬱分成三種類型。

第一類(class 1)患者的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平均分數為10.5,憂鬱症狀最輕微,第二類與第三類患者的量表平均分數為14.8與20.1。分析還發現,產後重度憂鬱與情緒不佳、焦慮感增強、孕期中出現憂鬱症狀、產科併發症與自殺意念顯著相關。未來研究希望能更精確地描述PPD表現型,以利探討生理與基因上為何會有不同類型的PPD。

研究刊登在《The Lancet Psychiatry》第2卷第1期第59-67頁

鄭醫師補充:

根據統計,高達15%的女性會出現產後憂鬱,有一項芬蘭小型的研究發現,如果出現產後憂鬱,84%的患者出現在產後六個月以內,82%的患者,過去都有憂鬱症的病史。相對於之前有病史的患者來說,在產後才首次發作的症狀嚴重度分析觀察,例如無望感、身體症狀、人際互動的敏感、焦慮以及自殺意念等等,相對來說都比較輕些:

Kettunen P, Koistinen E, Hintikka J.  Is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homogenous disorder: time of onset, severity, symptoms and hopelessness in relation to the course of depression.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 2014 Dec 10;14:402.  FULL TEXT

至於上述報導提到的研究,提醒我們,產後憂鬱並不是突發的疾病,在產前患者已經透過一些身體相關的症狀來預警產後憂鬱的危險性多寡,儼然存在,只是我們不了解,故無法提高警覺先行預防。

預防的方式,建議最好不要使用抗憂鬱劑,因為對胎兒的健康危害,例如自閉症、肺動脈高壓以及日後神經發展可能的危害,已有相關研究提出示警。如果已屬高無險群,建議最好由整合醫療建議的營養補充方式來做預防,對小孩比較無健康風險,有讓患者無後顧之憂,日後也比較不容易有藥物依賴的疑慮。

參考文獻:

Action Towards Causes and Treatment (PACT) Consortium.  Heterogeneity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latent class analysis.  Lancet Psychiatry. 2015 Jan;2(1):59-6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研究統計發現,大約有6-10%的懷孕婦女會被醫師開上抗憂鬱劑治療孕期的情緒低落問題,殊不知此舉可能造成小孩日後罹患自閉症的風險提高87%,根據發表於重量級小兒科學期刊JAMA  Pediatrics,研究人員回溯超過14萬名(確切數字為145456)孕婦的資料發現,於孕期使用選擇性再回收抑制劑(SSRI)的女性,日後產下自閉症小孩比未服用的女性明顯有統計數字上的差異。

由於憂鬱症的風險日漸為人重視,因此在孕期出現的憂鬱,許多醫師也會建議積極治療,然而服用抗憂鬱劑導致胎兒的健康風險,大部分開藥的醫師不是避而不談就是避重就輕,結果就是提高小孩日後的發展以及身心健康風險提高。

孕期憂鬱,建議透過整合療法的營養調整來協助改善,效果不僅不亞於藥物,更重要的是沒有副作用,甚至有些母親還會發現小孩生出來後比較好照顧。

參考文獻:


  1. Takoua Boukhris, Odile Sheehy, Laurent Mottron, Anick Bérard. Antidepressant Us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Children . JAMA Pediatrics, 2015; 1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15.335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毒化學物質 降嬰免疫力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嬰幼兒若接觸多氯聯苯(PCBs)、農藥DDT等有毒化學物質,可能削減卡介苗保護效果。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環境健康科學中心研究團隊於《環境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發表上述研究成果。

研究計畫主持人托德‧賈斯寇表示,有上百種污染物質與多氯聯苯、農藥DDT很相似,而這些污染物質對健康會產生哪些影響還未可知。這項研究顯示,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對嬰兒免疫系統造成影響。

在研究當中,研究人員分析斯洛伐克五百一十六名健康母嬰血液樣本,在斯洛伐克,有些地方充斥環境毒素,而嬰兒出生四天內就要接受卡介苗注射。

研究團隊想了解這些化學物質如何影響嬰兒免疫系統,因而測量嬰兒注射疫苗六個月後的抗體反應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嬰兒血液若含有高濃度多氯聯苯、其他化學物質,注射疫苗後,對抗結核菌抗體濃度就會比較低。事實上,多氯聯苯濃度在七十五百分位的小孩,疫苗抗體比二十五百分位的小孩減少三成七之多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有毒化學物質會透過胎盤,由母體快速傳給胎兒,或透過母乳進入小孩體內,而影響小孩免疫反應。研究人員提醒,小孩免疫發展只要有一點異常變化,就可能造成長遠影響。

鄭醫師補充:

簡而言之,這些現存環境無所不在的環境毒素汙染,會干擾嬰兒的免疫系統,使得原本已經存在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即使打過疫苗,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參考文獻:

  1. Todd A. Jusko et al. A Birth Cohort Study of Maternal and Infant Serum PCB-153 and DDE Concentrations and Responses to Infant Tuberculosis Vaccination.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December 2015 DOI: 10.1289/ehp.151010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飲食 左右孩健康

男性若想要當父親、生兒育女,就要多注意飲食習慣,以免影響下一代健康。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父母的生活習慣、所處環境可能影響下一代健康,甚至在小孩受精、出生以前,就開始產生影響,丹麥研究更進一步發現,父親在小孩出生前的飲食習慣更會左右小孩往後健康狀況。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副教授羅曼‧巴雷斯實驗室研究團隊比較十三名身材較瘦男子與十名肥胖男子的精子表觀遺傳(或稱外遺傳學、附基因)標記,結果發現兩者精子部分表觀遺傳標記不太一樣,而這些遺傳標記可能改變下一代食欲好壞。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細胞新陳代謝》醫學期刊(CellMetabolism)。

另外,研究人員以六名胃繞道減重手術患者為觀察對象,想了解胃繞道手術如何影響患者精子表觀遺傳學訊號,研究人員觀察到,在手術前後、手術一年後,患者精子細胞中的DNA平均產生四千多處結構變化。

羅曼‧巴雷斯表示,這是初步證據顯示,精子會攜帶男方減重訊號,男性減重時,往後若有小孩,很可能影響下一代飲食習慣

羅曼‧巴雷斯解釋,觀察流行病學證據發現,當上一代面臨饑荒等急性營養壓力,就可能增加下一代糖尿病風險。

還有研究發現,當一個瑞典小村莊村民曾面臨饑荒壓力,村民子孫出現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風險便會大為上升

研究團隊證實,男性減重會改變精子表觀遺傳學訊號,當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就可能影響下一代生理健康

另一名研究作者艾達‧唐金表示,目前研究發現,父親有肥胖問題,小孩出生、長大後,也很容易肥胖,無論母親體重是輕、是重,結果都一樣

另外,研究也顯示,父親在小孩受精之前,更要多注意健康。這項研究讓人更警覺到,生小孩、受孕之前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多重要。在受精、受孕前的飲食習慣、運動習慣都可能對小孩往後健康、發展產生關鍵影響。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告提醒我們不是只有母親的健康狀況會影響小孩健康,父親的飲食或者健康狀況甚至是壓力狀態都會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健康,過去我也曾舉出一個例子,即是越戰退伍軍人後來想生育,但妻子兩度流產,後來經調查才知是身體因為在越戰期間接觸落葉劑(戴奧辛類)毒素累積產生的影響。後來經排毒程式的幫忙,妻子順利懷孕,連生兩胎,可見父親的健康與精子活力與基因訊息的攜帶有直接相關,對下一代的健康影響不下於母親。也許可以這樣來看:父親再經軟受孕前的健康狀況,會透過精子攜帶的細胞記憶傳給下一代。

參考文獻:

  1. Ida Donkin, Soetkin Versteyhe, Lars R. Ingerslev, Kui Qian, Mie Mechta, Loa Nordkap, Brynjulf Mortensen, Emil Vincent R. Appel, Niels Jørgensen, Viggo B. Kristiansen, Torben Hansen, Christopher T. Workman, Juleen R. Zierath, Romain Barrès. Obesity and Bariatric Surgery Drive Epigenetic Variation of Spermatozoa in Humans. Cell Metabolism, 2016; (in press) DOI: 10.1016/j.cmet.2015.11.00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保健-孩子扁平足 7歲前矯正黃金期

中國時報【魏怡嘉】

扁平足是小朋友常見的腳部問題之一,其發生機率有一點與體型遺傳有關,就像是每個人的臉型不同、骨骼不同、五官不同一樣,扁平足並不是什麼疾病,而是某一群骨架排列不同所致。

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成表示,小朋友韌帶及骨骼的成熟,會經過扁平足、O型腿、X型腿及內八等幾個生理的歷程,其骨骼排列組合一直到5∼7歲左右,才會較為穩定,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復健矯正,會有較好的效果。

扁平足可以透過X光機檢查,陳建成指出,如果骨骼已經產生嚴重不對稱,才要開刀治療,多數通常都是經由矯正,但即便不矯正,有些人一輩子也只是站久了、路走多了,腳容易酸而已。

由於孩子到醫院時多穿著鞋子,所以醫師臨床不易主動發現孩子是否有扁平足,還是要依賴家長的觀察,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醫院,主述孩子容易跌倒或是腳容易扭傷,一經檢查才發現這些問題,都是因為孩子是扁平足所引起。

陳建成表示,扁平足的復健治療可以輔以足弓墊,也就是利用腳墊把足弓的形狀塑造出來,藉以矯正骨骼的位置,另外就是透過運動,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都扁平足了,走路、跑步都容易跌倒,會要求孩子儘量減少運動;但在復健上,卻剛好相反,反而希望孩子能多藉由運動,訓練小腿肌肉及足弓肌肉群,肌肉訓練強壯了,可以輔佐骨骼,增加穩定度。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蔡世瑩表示,有些小朋友腳掌的肉較多,看來腳掌貼地,但足底的舟狀骨並沒有太低,如果是這種情形,並不是扁平足;另外,有些小朋友因為腳跟外翻,使得前面腳掌肉貼地,看起來像是扁平足,但卻是因為腳跟外翻所引起,並非真的是扁平足。有些長短腿也會引起扁平足,主要因為長短腳代償效應所引起。

蔡世瑩指出,雖然7歲之前,是扁平足治療的黃金期,但超過7歲之後,並不代表就什麼復健都不能做,仍可以藉由足部肌肉的訓練,來增加穩定性,另外,鞋墊的訂製,也可以改變原來踩地的方式,久站也較不會酸,會比較舒適。

鄭醫師補充:

十多年前,我在金門支援當地的醫療服務時,遇到一位大學的學弟,當時他跑來我的診所和我討論一些他的職涯規劃,也聊到一些平常保健訣竅。

期間他提到自己之前不耐久站,也十分討厭跑步,後來遇到一位復健專業,經評估發現問題出現在他的足弓上。原來他從小就是扁平足,但父母本身不是醫療專業,也沒有帶他去做專業評估以及矯正,以至於這麼多年下來,養成他不喜歡運動的陋習。

經過量身訂作的足弓墊矯正,他經驗的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輕鬆站很久,也喜歡跑步這件事,而且有了足弓墊,鞋子的使用手命也延長一倍以上,因為鞋底的磨損比較均勻。

足弓墊的功用在於恢復腳弓支撐的自然角度,幫助身體整體結構回到自然的支撐點,因此,因為骨盆不症引起的功能性長短腳以及姿勢不正(例如喜歡彎腰駝背等等),也都有幫助。我在臨床上看到不少實證效果,自己也是足弓墊使用的受益者,讓我不僅可以輕鬆運動,綁護膝,輕鬆做好結構保健。

是否真為扁平足,可以透過腳印檢測來確認,只要兩分鐘,既簡單又省時。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有一位最新的研究發表,如果要幫助小孩提升認知功能、專注力甚至是社交技巧,還有提高行為規範,不妨透過有組織的課外運動來達成。讓孩童在運動過程中,藉由團隊合作,達到團隊勝利,有助於幫助小孩了解規則以及提高榮譽感外,伴隨的就是小孩的認知功能與大腦發展更健全。

可以從幾歲開始?五歲左右就可以帶小孩參與組織運動了。

參考文獻:

  1. Geneviève Piché, Caroline Fitzpatrick, Linda S. Pagani. Associations Betwee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and Self-Regul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From 5 to 10 Years of Age.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2015; 30 (1): e32 DOI: 10.4278/ajhp.131021-QUAN-53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女性結婚年齡普遍提高,超過三十歲才結婚生子者比比皆是。過去我曾在部落格提到,最適合生產的年紀是25歲前後,這項澳洲研究則從另一個角度再度證實這個觀點。

這項研究發現,母親生女兒時若未滿三十歲,跟超過30歲的母親相比,女兒長大出現憂鬱以及焦慮的風險較低,若是超過35歲,風險更高,至少統計數字是這樣顯示。

有生兒育女計畫,還是趁年輕時為之對下一代身心健康比較好。

參考文獻:

  1. Jessica E. Tearne, Monique Robinson, Peter Jacoby, Karina L. Allen, Nadia K. Cunningham, Jianghong Li, Neil J. McLean. Older Maternal Age I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ymptoms in Young Adult Female Offspring..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2015; DOI: 10.1037/abn000011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發現 阿斯匹靈可助孕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可以抑制發燒、發炎,又有抗凝血功能而用來降低心臟病與中風的阿斯匹靈,最近研究又發現,阿斯匹靈可能可以幫助女性懷孕!美國生殖醫學學會副主席瑞秋(Richard Poulson)教授表示,研究曾指出,阿斯匹靈能增加骨盆腔的血液流量及子宮壁膜的厚度,有助於胚胎在子宮著床,加上新的研究成果,瑞秋教授認為除非有過敏或妊娠症,否則對於任何希望懷孕的女性,尤其正經歷生育治療的患者,建議她們每日服用少量的阿斯匹靈,來增加成功受孕的機會。
>研究總共有1228名,年齡在18至40歲之間,過去一年中有流產經驗的女性參與,他們都有「全身性發炎反應」(systemic inflammation),如:體溫大於38.5度、白血球數在每立方毫米的體積中多於12,000顆等。研究發現,在實驗對象中,每日服用81毫克阿斯匹靈的女性,比沒有服藥的女性多了17%的機會懷孕,能成功產下嬰兒的機會更多了20%。研究人員說明,每日服用少量阿斯匹靈可以減緩全身性發炎反應,讓胚胎能夠更安全地在子宮內成長,有助於女性懷孕及生產
>證據仍不足 阿斯匹靈過量副作用多
>然而,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建議,妊娠12周以後且屬妊娠毒血症高危險群的女性應服用少量阿斯匹靈。此外,健康專家認為,關於少量阿斯匹靈有助懷孕的證據仍不充分,再加上可能的副作用(如內出血),讓他們不確定是否應該建議女性服用阿斯匹靈來增加懷孕機會。醫師也提醒,服用過量阿斯匹靈,可能導致中毒,即使是輕度中毒的患者都會有噁心,嘔吐,腹痛,嗜睡,耳鳴和頭暈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急促,呼吸性鹼中毒,癲癇,腦水腫,昏迷等,出現這些症狀時都應該立即就,避免因服用阿斯匹林過量,導致肺水腫,心跳呼吸驟停而死亡

鄭醫師補充:

若是因為全身發炎導致受孕困難,建議不妨透過其他抗發炎時物或者補充品來降低身體發炎,提高受孕率。

以成本來說,阿斯匹靈的確是最低得沒錯,然而藥物本身也潛藏相關副作用以及出血風險,建議大家選擇安全性較高的療法來降低身體發炎,提高受孕率。

參考報導以及文獻: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annual meeting, accessed 21 October 2015.

 

Additional source: American Pregnancy Association, Preconception health for women, accessed 21 October 2015.

 

Additional source: USPSTF, Low dose aspirin to prevent preeclampsia: Preventive medication, September 2014, accessed 21 October 2015.

 

Additional source: The Telegraph, Aspirin-a-day could boost chance of having a baby, accessed 21 October 2014.

 

Additional source: MailOnline, How taking aspirin every day 'could help you to get pregnant': Fertility expert says 100 doses of the drug help thicken the womb lining which aids conception, accessed 21 October 201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國研究:老大最聰明 老么最健康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德國萊比錫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在家排行老大的最聰明,老么最健康,若是男生,哥哥愈多,愈可能是同性戀者

研究人員測驗來自英國、美國和德國的兩萬人,看看他們有多麼神經質、多麼外向、有責任心、開放和好相處,結論是在家中的排行不會影響個性。

老大最聰明 和社會地位有關!

但科學顯示,出生排行會在其他方面影響一個人,老大較聰明、老么較健康。這項研究發現,排行不同,智力上有稍許差別,老大智力較高,而且也自認比弟妹聰明,他們傾向同意這類說法,例如「我比弟妹更快了解一些事情」、「比弟妹更容易了解抽象的概念」、「比弟妹的字彙更豐富」。

雖然還不清楚為何老大較聰明,之前的研究顯示,這可能與老大在家中的社會地位有關,而不是母親子宮裡的生理變化。研究認為,社會階級較高,智力會略高。

老么最健康 要謝謝哥哥姊姊?

排行也與健康有關。一些研究探究排行與第一型糖尿病的關係,發現比起老大,老二、老三和更後面的弟妹,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

專家指出,這可能是子宮的變化造成,或是出生後的經驗,老大比弟妹更晚接觸病菌感染。排行後面的孩子,因為兄姊把病菌從學校帶回家,更早接觸各種病菌。研究人員揣測,這會刺激他們的免疫系統,降低不正常攻擊身體的風險,這種不正常攻擊會導致自體免疫的疾病,像是第一型糖尿病。

「哥哥現象」 影響男性性傾向

排行也影響男生的性向。哥哥多的男生比較可能是同性戀者。這種現象稱為「哥哥現象」,每多一個哥哥,他被男性吸引的傾向就增加一點

第一個觀察到這種現象的加拿大布洛克大學柏加特教授說,這是生理影響。「每個哥哥都改變了母親的子宮,我們認為最可能的解釋與母親的免疫反應有關。」

男性胚胎在子宮內產生一種特別的蛋白質,有助於男性生殖器的形成,但產生這種蛋白質時,母親的身體會產生其他蛋白質做為反應,稱為抗體。

這是自然過程,對母親和胎兒都無害。但如果下一胎也是男生,懷孕期間產生抗體的速度會更快。因此,有哥哥的男胎會更早接觸母親的這些抗體。柏加特認為,這種免疫反應可以解釋「哥哥現象」。

不過,免疫反應只是影響男性性傾向的因素之一。智力和性向取決於許多互相關聯的因素,例如家庭的人數、母親生育時的年齡和遺傳因素,因此,找出與出生排行有關的特性極為困難,需要大規模的研究。萊比錫大學的研究是迄今第二大規模的研究。

鄭醫師補充:

有趣的統計實驗結果,大家可以參考對照一下。包含專家解釋的理論也可以看看。

參考文獻:

1.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birth order on personality

  1. Julia M. Rohrera,
  2. Boris Egloffb, and
  3. Stefan C. Schmuklea,1

doi: 10.1073/pnas.1506451112
PNAS October 19, 2015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5/10/14/1506451112.abstract

2.

https://www.sciencemag.org/content/316/5832/1717.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孕婦有牙周病 新生兒體重過輕機率狂增7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大家都說眼睛是靈魂之窗,但你知道一口爛牙恐為健康亮紅燈嗎?目前美國有多項研究證實,牙周病會影響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僅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另外對孕婦而言,恐危害自身健康,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過輕,且機率竟高出了近7倍。

此外,懷孕時由於賀爾蒙變化,很多孕婦都有牙齦流血或腫痛的現象。根據《優活》曾報導,孕婦罹患牙周病可能不利懷孕,因為牙周病病菌引發釋放發炎物質,可能造成羊膜提早破裂而早產、嬰兒出生體重過低。早產及體重過低嬰兒的母親,通常比正常的母親有嚴重牙周病的比例更高。

當心!抽菸喝酒恐加重病情

原來不只錯誤的口腔照護會影響牙齒健康,許多生活習慣不好的人也都是牙周病的高危險群,像是吸菸、酗酒、精神緊張、無規律作息,專家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別等到病變侵入牙周纖維,導致發炎、化膿,牙齒鬆動甚至脱落時才開始重視,恐已成為無齒之徒。

定期洗牙 減少發生率

民眾平常該怎麼保護自己的牙齒,有效預防牙周病的發生呢?美國醫師建議,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因素是牙菌斑和牙結石,僅靠漱口和草率的刷牙是不能徹底清除的,必須通過洗牙去除,一般而言,1年到1.5年洗一次牙,若刷牙習慣不好或者容易長牙結石的人,則需半年洗一次。

鄭醫師補充:

牙周病視同身體的慢性感染發炎,孕期若出現發炎感染,不利孩童健康。因此,準備懷孕或者懷孕的女性,牙周健康不能輕忽。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17279/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9132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童幼時頑皮 長大可成CEO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臉書創辦人馬克佐伯格、鴻海總裁郭台銘、米果王蔡衍明都是標準的非高學歷卻成功的領導者,顯示在現今社會學歷並非一切,做事態度成就一個人的高度。而最近也有研究發現,在學時期不愛守規矩、頑皮的學生,成就不低,原因在於「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失敗」、「不按牌理出牌且不放棄嘗試」。

為什麼這些人會有這些行為呢?根據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Wendong Li教授研究發現,這些人擁有「CEO基因」,在學校頑皮的學生多有種不願意墨守成規的特質,此基因的孩子多半不輕易放棄、積極,日後在職場上也有比一般人更突出的表現與企圖心。

研究團隊對1萬3千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職場上表現較傑出者的大腦中,知覺與興奮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當中,多具有DAT1基因。研究人員相信,具有DAT1基因者往往不會將自己受限於某種範圍,善於挑戰,喜歡將視野拓展得更寬廣。

研究人員解釋,溫和、非犯罪的違規行為,和成年期時成為領導者具有正相關,簡單的說,這些人會不斷地探索及學習新事物,也就是說,那些有一點點叛逆性格的人更容易成為領導人。

研究人員也強調,無傷大雅、非犯罪的違規行為,如翹課等,非真正的偏差行為是此研究重點。並表示,要成為領導者或有傑出表現者,還是與日後教育、環境有關,基因僅是表現特質,若是成長環境中,父母及時管教孩子、給予正確價值觀、引導孩子學習,是比擁有此特殊基因更重要的事。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讓我想到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從小雖然聰明學業表現佳,但也是調皮搗蛋。

文章提到的多巴胺也就是幫助我們專注力提升,增加愉悅感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過頭可能會產生偏執或者妄想的狀態,因此許多成功領導人,不僅脾氣古怪,而且難以親近,當過他們下屬的人應該也深有同感。

有一本書《非典型力量》,同樣在闡述這樣的狀況,

改變這個世界的人必須是瘋子,言之成理。想想有其道理。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對照: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0879

 

參考文獻:

 

  • Wen-Dong Li, Nan Wang, Richard D. Arvey, Richie Soong, Seang Mei Saw, Zhaoli Song. A mixed blessing? Dual mediating mechanism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pamine transporter gene DAT1 and leadership role occupancy.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15; DOI: 10.1016/j.leaqua.2014.12.00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