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有壓力怎麼辦?如何健康減重? (4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腦中常想食物氣味 易胖

胖瘦與氣味的想像力有關。研究發現,腦中經常充滿食物或其他氣味想像的人比較容易胖。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指出,腦中經常充滿食物氣味想像的人,食慾通常較大,食慾特別大的人,平均來說,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

耶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帕塔爾表示,透過問卷與實驗室分析,發現容易想像食物或各種氣味的人,身體質量指數相對較高。研究已發表在飲食行為學會年會

研究人員指出,肥胖的判斷的簡易標準分別有身體質量指數及體脂肪率及腰圍。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食量較大不見得一定會胖,食量小體重可能輕,但太少動就會造成體脂肪偏高。然而目前有不少民眾重視自己站在體重計上的數值,針對體重控制常採取節食方式,但卻懶得運動,造成假象的瘦,也就是外表看來體重標準或甚至太瘦,但體脂肪卻過高、肌肉量不足的情況,如此容易衍生出其他健康問題。

採取刻意節食瘦身而忽略運動則可能造成肌肉量不足。以靜態活動為主,久坐時間長,進行工作,容易導致肌肉量偏低。研究指出,六十五歲以上族群若肌肉量不足,導致日後身體失能的風險比較高。

成人女性每天身體所需熱量約一千二至一千六百大卡,男性則為兩千至兩千二百大卡,但依工作量輕、重度有所不同,又有差異。有些人每餐只吃低於兩百大卡的食物,一日三餐,遠低於每日建議攝取量,長期熱量攝取不足,身體自動消耗體內脂肪維持身體所需熱量,但整體健康未必會更好。

鄭醫師補充:

原文描述的是對於食物氣味記憶力佳的人,他們的BMI值也比較高。對食物氣味的鑑別率高,食欲通常也比較大,因此容易吃下更多的食物,導致發胖的結果。

然而,對食物氣味鑑別率高的人也不必因此懷憂喪志。建議這些人吃東西,只有在餓的時候才吃,絕不因為嘴饞去吃東西。吃東西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專心吃東西,把食物的味道吃出來,有人稱之為樂食療法,這樣的方式反而會幫助體重控制,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健康腦、身心沒煩惱這本書。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pagetoday.com/PrimaryCare/DietNutrition/52494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586566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飲酒更聞美食香 食慾控不住小心胖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暢飲清涼啤酒,可說是夏天一大樂事!愛喝酒的不只男性,許多女性也常在炎熱的夏天喝啤酒消暑或享樂。不過,喝酒對於想要瘦身的女性或許不是件好事,因為國外研究發現,酒精會增加女性大腦對於食物味道的敏感度,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吃進更多食物

美國研究發現,女生攝取酒精會增加食慾,讓妳吃得更多吃日式燒烤要配啤酒,吃台式熱炒也要配啤酒!在悶熱的夏天小酌兩杯,似乎已經成為難以抗拒的誘惑。不過,對於想控制體重的民眾來說,高熱量的啤酒一定要適可而止,對在意身材的女性來說尤其如此

研究發現 女生喝酒會增加食物攝取量

美國「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網站指出,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醫學院醫學與神經學系(Departments of Medicine and Neurology)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攝取酒精會讓女性的大腦對於食物香味的反應更加敏銳,導致喝酒的女性吃進更多卡路里。這項研究已經刊登於由肥胖學會(The Obesity Society)所發行的七月號《肥胖》(Obesity )期刊。

酒精、食物香味做實驗 發現喝酒與飲食關聯性

研究員邀請35位不吸菸、非素食、體重適當的女性參與實驗,觀察他們在飯前分別接觸酒精和安慰劑之後的影響;接著,再使用食物的香味以及非食物的香味來測試大腦的反應,並且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觀察血氧濃度相依對比(BOLD)的變化。觀察完畢之後,就讓受試者享用午餐。

適量飲酒無傷大雅,但是酒精的熱量高、營養價值低,民眾千萬別貪多。

研究發現,和安慰劑相比,當受試者接觸酒精之後,大多數的人在接下來那頓午餐就會吃得比較多。此外,研究員也發現,當受試者聞到食物味道的時候,大腦丘腦下部的反應也比聞到非食物味道時的反應還要強烈。因此,研究員認為,大腦可以控制要吃進多少食物,如果再加上酒精的影響,民眾恐怕就會在無形之中飲食過量。

酒精熱量高、營養低 喝多易增重

事實上,透過酒精幫助開胃,就是所謂的「開胃酒效果」(aperitif effect)。不過,本次研究發現,這個作用並不全然是由第一時間接觸酒精的口腔,以及消化吸收酒精的腸道所造成的,大腦對於調節食物攝取量,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酒精飲料本來就是「無營養卡路里」(empty calories)的食物,也就是營養價值低,熱量卻很高。因此,高卡路里的啤酒喝下肚,再加上其「開胃酒效果」,自然會增加熱量攝取,造成體重上升。

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營養科學系教授賓克斯(Martin Binks)指出,酒精和吃東西之間的關聯性以前都被過於簡化,這個研究顯示了其中的複雜過程,未來還需更進一步的研究。

適量飲酒 助興又健康

提醒民眾,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喝酒都不宜貪多,適量飲用才能助興又健康。此外,啤酒本身就是高熱量的飲料,想要保持苗條身材的民眾,還是少喝為妙!

鄭醫師補充:

酒精會增加味覺敏感度,對的食物配對的酒,食指大動,食欲大開,這是國外高級餐廳,都有侍酒師專門針對不同的菜餚搭配不同酒類來享受美食的重要原因。

對於想減重的女性,酒精攝取還是儘量節制會好些。這篇報導就是很好的說明。

參考文獻:

  1. William J.A. Eiler, Mario Džemidžić, K. Rose Case, Christina M. Soeurt, Cheryl L.H. Armstrong, Richard D. Mattes, Sean J. O'Connor, Jaroslaw Harezlak, Anthony J. Acton, Robert V. Considine, David A. Kareken. The apéritif effect: Alcohol's effects on the brain's response to food aromas in women. Obesity, 2015; 23 (7): 1386 DOI: 10.1002/oby.211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次證實靈芝改變腸道菌減重 台登國際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25日電)長庚大學研究登國際,首次以靈芝實驗可改變腸道菌證實可預防肥胖及減肥,持續3個月可減重11-18%,同時也發現腸內的減肥菌。

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教授賴信志研究團隊與長庚生技公司共同研究關於靈芝改變腸道菌環境達到預防肥胖或減肥,這是首次以靈芝進行的研究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同時也是國際間首次發現減肥菌,文章獲得國際媒體刊載。

賴信志說,研究對象是身體肥胖,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以餵食靈芝菌絲體的高分子量多醣類進行動物進行試驗,分為A正常飲食無靈芝、B正常飲食有靈芝、C高油飲食無靈芝、D、E、F高油飲食有靈芝但濃度不同,持續每天餵食3個月。

賴信志說明研究結果顯示,六組都沒有副作用,指肝、腎功能正常;比較有吃靈芝組可以發現,B組在體重及發炎指數無變化,若是高油飲食有吃靈芝的D、E、F可以發現,體重會下降11-18%,也就是每100公斤可以減重11-18公斤,若濃度越高則效果越顯著。

賴信志說,研究證實靈芝萃取液可調整腸道菌達到減重效果,這個菌也會隨著大便排出,因此把D、E、F瘦下來的小鼠大便給「只吃高油脂食物的小鼠」發現,這一組的吃了瘦下來的大便後,也會變瘦,顯示研究的有效性,證實可達到減重及預防肥胖。

意外發現減肥菌,賴信志說,革蘭氏陰性菌占腸內菌的1/2,下分厭養菌,研究發現「吃了靈芝後,在腸內有其中1種革蘭氏陰性菌的厭養菌數目會增加,這可讓腸菌更完整及堅固,讓內毒素不會大量由腸流到血液形成肥胖。」

鄭醫師補充:

我在門診常會發現,許多有體重過重的人,服用改善腸道菌叢失衡的相關營養品一段時間之後,體重自然下降,最近,有一個外籍男性到診所求診,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的另外一外外籍友人之前到門診求診,做過過敏原檢測,除了用輪替飲食療法避開過敏原的攝取之外,同時合併相關的營養加強改善配方(主要是以腸道修復以及腸道菌叢調整為主),結果體重在短短三個月之內減少7公斤,這讓求診的人非常訝異,所以也想來做相關評估,幫助自己體重控制以及加強保健。對照上述報導,之前改善建議所以奏效的原哩,不難想像。

改善腸道菌叢失衡可以從三部分來考量以及著手,第一:益生菌,第二益菌生(非菌,但能幫助好菌生長的輔助品)以及第三,必要時透過滅菌改善。

參考文獻:

Ganoderma lucidum reduces obesity in mice by modulat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doi:10.1038/ncomms8489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0623/ncomms8489/full/ncomms8489.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女 長壽荷爾蒙降低

 
在人體當中,有一種長壽荷爾蒙「可羅索」(Klotho)可以調節老化過程、提升認知能力。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最新研究發現,女性長時間承受壓力或情緒老是很沮喪、很憂鬱,長壽荷爾蒙濃度就會明顯偏低。

研究人員發現,女性若長時間出現憂鬱症症狀,血液中的可羅索濃度甚至比單純承受壓力、沒有憂鬱症症狀的女性來得低。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轉譯精神病學》期刊。研究首次發現,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與可羅索濃度變化有所關聯。

研究首席作者精神病學助理教授艾瑞克‧普拉瑟表示,可羅索對健康非常重要,而慢性壓力與早發性疾病、死亡息息相關,可羅索可能扮演重要關鍵。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現在還不能斷言就是慢性壓力直接導致可羅索濃度降低。但這項研究卻讓人對老化、身心健康、老化相關疾病等有新一層認識。

這項研究包含九十名高壓力女性照護者與八十八名低壓力對照組民眾,多數為三十歲、四十歲,身體都很健康。一般來說,可羅索濃度會隨年齡逐漸降低,這項研究發現,相對年輕女性族群當中,只有承受高度壓力的女性,可羅索濃度才會降低,而低壓力女性就沒有出現這種現象。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醫學助理教授都寶爾表示,慢性壓力常導致一個人健康狀況變差,因此就比較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等老化疾病。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主要是提醒我們,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壽命縮短,透過這項名為「可羅索」(Klotho)的濃度檢測,可以發現壓力越大者,濃度越低。這種多效性荷爾不僅控制衰老,還可以幫助大腦和骨質更強健,因此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

過去也有研究發現,長期壓力者,其端粒縮短速度會加快,和這項研究的結果相符。

參考文獻: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15) 5, e585; doi:10.1038/tp.2015.81
Published online 16 June 2015

Longevity factor klotho and chronic psychological stress
A A Prather, E S Epel, J Arenander, L Broestl, B I Garay, D Wang and D B Dubal

http://www.nature.com/tp/journal/v5/n6/full/tp201581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降血壓 聽古典音樂避開饒舌電音

(中央社倫敦9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顯示,特定歌劇和古典交響樂曲與人體的自然韻律一致,因此可大幅降低聆聽者的血壓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MailOnline)報導,研究顯示,不同的音樂節奏可對人體的脈搏和血壓產生很不一樣的效應。心臟科醫生發現,古典音樂符合人體自然韻律,而快節奏的饒舌、流行和電子音樂呈現相反效果,會升高聆聽者的血壓。

研究人員說,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Verdi)的慢板作品、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選曲和印度西塔琴音樂,對降低血壓特別有效,可能會是強有力治療工具。

不過,快速的古典音樂,像韋瓦第(AntonioLucio Vivaldi)的「四季」(Four Seasons)並無類似效果。

這項研究在曼徹斯特舉行的「英國心血管學會」會議發表,研究報告主要作者斯雷特(Peter Sleight)教授說,人體自然節奏是音樂力量的關鍵。

他解釋說,人體血壓約每10秒鐘升降,一些作曲家尤其是威爾第,設法在作品裡重現此節奏。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找來的參與研究對象,分別是12位受過音樂訓練的人員以及另外12位未受過訓練的音樂素人,算是小規模的研究。

原文報導提到的不只是威爾第和貝多芬的作品,另外像普契尼的歌劇杜蘭朵公主的詠嘆調部分,也具有類似降血壓的效果。

研究者提到這部分的身體機制:監督血壓的訊息,是每一個心跳之後會傳送到大腦,但大腦控制心跳走的是另外一條不同的神經,速度較慢,大腦大概是每十秒會傳送一次控制訊息至心臟,而這些音樂樂段的速度大概與這個控制速度相仿。

其實不只是音樂,某些義大利天主教堂提供的禱告詞誦唱萬福瑪麗亞,也具有類似頻率,可以達到類似效果。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want-to-relax-listen-to-verdi-scientists-say-10306136.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邊玩手機邊吃飯 易胖

 研究顯示,喜歡一面打電玩、玩手機,一面吃飯的人,飯後更想吃零食,更容易發胖。

伯明罕大學生物心理學教授蘇珊西格斯表示,吃飯時專心的人,較容易有飽足感。

研究員將三十九名健康成人隨機分為三組,讓他們在吃飯時維持專心、低度干擾或重度干擾情境。重度干擾組別是讓受試者一面打電玩一面吃飯,同時告知打電玩贏了遊戲會有金錢獲利。低度干擾組別僅告知可玩遊戲;專心吃飯組別則不讓受試者在吃飯時做其他事。

結果顯示,重度干擾組別的人,飯後吃點心的量比專心用餐的人高出六成九,吸收的熱量明顯較專心用餐的人多。研究已發表在《食慾》期刊。

正餐之外愛吃零食的確相對更難控制體重。研究人員曾比較百餘名成年肥胖女性的體重控制行為,這些女性被要求控制正餐的熱量,規律運動,但不特別要求控制零食。結果發現早、中餐間不吃零食的人,比吃零食的人多瘦了約百分之四的體重。

營養師建議,如果要吃零食,可以考慮選用熱量低的天然食材為主,例如較不甜的水果。高熱量的核果類如花生、瓜子、核桃、腰果、開心果等要適量。飲料選擇對身體負擔較少無糖飲料或茶。

鄭醫師補充:

許多人在吃飯時喜歡邊看電視、邊滑手機或者上網,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會增加熱量的攝取,導致肥胖風險增加。

吃飯時,為什麼最好專心吃飯,主要是要把感覺打開,看電視或者滑手機平板等行為,只會讓大腦繼續運作,自然會干擾到食慾和飽足感,熱量攝取跟著水漲船高。

參考文獻:

Manipulations of attention during eat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later snack intake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56663150028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僅傷耳力!研究:噪音還恐增肥胖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面對減重,民眾往往都會透過運動、飲食控制來達到此功效,但你知道嗎?其實壓力、睡眠品質不佳、外在噪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會使讓人瘦不下,甚至越來越肥胖!

噪音易使人感到壓力 釋放更多脂肪

日前,有份來自瑞典的最新研究,自1999年起他們便找來了5075名年齡介於43~66歲的民眾進行居家環境、健康狀態、心理壓力、噪音情況等調查,結果發現,若以一般交通噪音45分貝為基準,每當噪音提高5分貝時,受測者的腰部就會增加0.2公分。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噪音對人體的影響,在於提高噪音時,會使人容易感到壓力、煩躁,進而導致人體釋放更多脂肪,形成肥胖。

睡眠品質差 腰圍也會連帶受到影響

而過去關於這方面,也曾有研究紛紛指出壓力、睡眠對肥胖的影響,像是另一份瑞典的研究就指出,噪音會使人的睡眠品質變差,導致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讓腰圍逐漸變粗,特別是住家周圍的噪音,平均每增10分貝,腰圍就會比他人粗上1公分。

由此可見,噪音不僅會使聽力受損外,就連心情、壓力、睡眠品質也會連帶受到影響,所以,建議想減肥的民眾,應盡量讓自己處於較安靜的環境中,以降低壓力、提升睡眠品質,來達到減肥功效。

鄭醫師補充:

凡事會提高當事人壓力的來源,導致壓力荷爾蒙升高,甚至影響睡眠品質,提高肥胖的風險,噪音亦然。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15/may/25/traffic-noise-factor-pot-belly-swedish-study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中藥雷公藤紅素 有望治肥胖

【台灣醒報記者李明倫綜合報導】隨著市場對減肥產品的需求,科學家努力找尋大自然中可以幫助人們瘦身的靈丹妙藥。美國科學家聲稱,從中藥雷公藤根部萃取的雷公藤紅素(Celastrol),可藉由提升體內瘦體素(Leptin)來抑制肥胖小老鼠的食慾,使牠們進食量減少並成功瘦身。

人體的脂肪組織一般被認為是貯存能量的地方,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發現脂肪細胞會分泌許多物質,影響其他組織細胞的代謝及作用。瘦體素主要由脂肪組織分泌,一般人血液中瘦體素濃度和體脂肪多寡成正比,瘦體素濃度增加時,會減少食慾,而當瘦體素濃度降低時,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增加食慾。

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內分泌學家奧茲坎醫師表示:「缺乏瘦體素的人,會一直想吃東西而導致肥胖。在瘦體素被發現後的20年中,很多科學家致力於解決肥胖者對瘦體素的抗性(Leptin-resistant),但效果不彰。此一研究結果重燃瘦體素在肥胖者身上仍可發揮效能的希望。」

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奧茲坎醫師的研究團隊發現,雷公藤紅素是瘦體素的敏化劑(Sensitizer)。與沒有攝取雷公藤紅素的肥胖小鼠們相比,肥胖小鼠攝取一週的雷公藤紅素,減少了80%的食物攝取量,三週後肥胖小鼠的體重減少了45%,效果甚至比減肥手術還要好。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雷公藤紅素的攝取可增進肝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奧茲坎醫師表示:「如果雷公藤紅素在人體內也有同樣的功效,即可以治療肥胖,並解決與肥胖相關的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脂肪肝與第二型糖尿病。」研究團隊在小鼠身上並沒有發現任何毒性,但仍敦促應有更多研究,投入評估人們食用後的安全性與效能。

鄭醫師補充:

簡而言之,雷公藤紅素就是可以提升瘦體素,幫助抑制食欲與食量,達到減重的效果。

參考文獻:

Treatment of Obesity with Celastrol

Liu, Junli et al.Cell , Volume 161 , Issue 5 , 999 - 1011

http://www.cell.com/abstract/S0092-8674(15)00559-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心也傷身 童遭霸凌長大易過胖和心臟病

 
(路透倫敦19日電)根據英國精神病學家研究,童年時遭到霸凌,成年後更可能過重或肥胖,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也較高。

 路透社今天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童年時偶爾或常常遭到霸凌的女性,45歲時略高於1/4會過胖,從未被霸凌者,過胖機率則為19%。

 在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sychiatry,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at King's College)進行此份研究的妲尼斯(Andrea Danese)表示:「霸凌對身體健康不好,不管你是男是女。」

 領導研究的阿森諾特(Louise Arseneault)則說,這份研究提醒教師、家長和照護者,要多想想受害者,而不是只擔心如何停止霸凌。

 阿森諾特今天在「心理醫學期刊」(Psychological Medicine)發表的報告,是根據「英國國家兒童發展研究」(British National ChildDevelopment Study)的數據,以1958年1個星期內,在英格蘭、蘇格蘭與威爾斯出生的所有孩童為樣本。

 共7102名孩童的家長,提供小孩子在7到11歲被霸凌程度的資料。約28%偶爾被霸凌,15%常常被霸凌。研究持續追蹤樣本直到他們45歲,接著測量他們的血液發炎與肥胖程度。

 結果顯示,除了肥胖,兒時遭霸凌者,45歲時血液發炎程度較高。

妲尼斯說,兒時遭霸凌,對成年後健康不佳的影響,相對而言小於抽菸、節食與運動等因子;但她強調,因為過胖與霸凌都很常見,若能解決這兩種現象,可能對健康有很大的助益。

鄭醫師補充:

過去關於霸凌的研究,都是指精神方面的影響,例如像憂鬱、焦慮或者自殺率的提升。

這篇報告則提醒我們霸凌對於當事人來說,不只是心理長期的創傷,身體易遭受長期的壓力影響導致發炎,可見霸凌如果不處理,對一個身體以及心理的殘害,會有多大。

遭受霸凌最好能透過相關技術來處理,降低身心的壓力,進一步降低身心性疾病的風險,才是上策。

處理霸凌的技術是有的,遭受過霸凌的人如果想處理和面對,其實都能處哩,除非自已一直執著受害者角色,不肯走出來。

參考原文報導:http://www.google.com.tw/url?url=http://www.telegraph.co.uk/news/health/children/11616217/Bullying-in-childhood-to-blame-for-one-million-obese-Britons.html&rct=j&frm=1&q=&esrc=s&sa=U&ei=tnlcVYG9HNbf8AX50IOIBA&ved=0CBMQFjAA&usg=AFQjCNH8ujWogvkn_SQpl_wCYDh2DeKs8w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斤斤計較卡路里 專家:未必能減重

 

 

 

 

 

 

許多人為了減重,斤斤計較每天攝取的卡路里,然而,英國遺傳學專家史派克特(Tim Spector)教授在新書中提出證據說,控制卡路里的飲食對減重不見得有幫助。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史派克特教授還針對致胖的真正元凶提出一套新理論,可望在減重方面實現突破性大變革。

史派克特說,實際上,如果讓多對同卵雙胞胎採取高卡路里飲食,讓他們每天多吃1000大卡,6週後,他們的體重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變化。

在飲食完全相同的條件下,有些人的體重會增加多達13公斤,有些則只增加4公斤。

顯然卡路里並非致胖的唯一因素,那麼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史派克特認為這牽涉到我們腸道內的細菌。他發現我們腸道細菌的種類和變化,對人體健康許多面向都有著出乎意料的影響力。

他也認為,腸道細菌恐怕也得為肥胖症負起責任。他說,問題的根源可能是現代的飲食習慣,這樣的習慣會影響我們腸道裡的細菌。

史派克特說,1萬5000年前,人類一週大約攝取150種食材,如今,大多數的人攝取不到20種食物,其中許多是精緻加工食品。

史派克特認為,透過正確的飲食和運動療法,就能改變人體腸道裡的菌種,幫助我們保持快樂、健康和精瘦身材。

鄭醫師補充:

原文報導中,特別提到起司和黑巧克力有助於改善腸道菌叢平衡以及健康,同時運動也可以幫助腸道菌叢平衡。

想減重,但忽略腸道發炎以及腸道菌叢失衡的影響,反而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想了解腸道菌叢失否失衡?功能醫學提供完整的檢測能夠直接了解以及相關的根本解決之道。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3077507/Everything-think-know-diets-wrong.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五分鐘,擺脫零食誘惑

不少人都有吃零食的習慣,尤其當壓力來襲時,零食常常成為紓壓的管道,其中,巧克力又是許多人的最愛,當巧克力在口中溶化時,可以帶來滿足、愉悅的感受。

不過,也有人大受吃零食習慣所苦,尤其是對身材造成的影響,因此希望能改變這個習慣。近期一項奧地利的研究發現,走路十五分鐘便可以有效降低攝取零食的欲望,為改善吃零食習慣指出一條可行的解決之道。

這項研究邀請近五十位體重過重者,分成兩組進行實驗。一組先在跑步機上走十五分鐘,另一組則是什麼也不做。接著,所有受試者一起參與五分鐘的測驗,目的是先讓壓力升高,接著再請所有人除去巧克力的包裝,手拿巧克力三十秒,同時測量心跳和血壓,做為情緒升高、渴望進食的參照標準。這個實驗發現,參與測驗的壓力會影響之後攝取零食的渴望,不過,先行活動十五分鐘的受試者,進食的渴望較低。

雖然這個實驗是以體重過重者為研究對象,但研究也同時指出,約有97%的女性與68%的男性有大啖零食的經驗,且壓力確實會提高選擇高熱量零食的機率。

不同於一般常識,藉由運動來消耗過量攝取的卡路里(意即吃零食後多運動),這項研究點出了透過先運動紓壓,以降低藉零食紓壓的渴望。

鄭醫師補充:

吃甜食,的確可以短暫紓壓,然而效果有限,長期下來,既傷腦體重又會增加,可謂得不償失。

這項奧地利研究提醒我們:運動可以幫助人降低壓力,減少對零食的渴望,沒有時間運動嗎?其實15分鐘的快走即能顯現運動的多項好處,為了身心健康,別再給自己找理由了。

參考文獻:

 Ledochowski L, Ruedl G, Taylor AH, Kopp M (2015) Acute Effects of Brisk Walking on Sugary Snack Cravings in Overweight People, Affect and Responses to a Manipulated Stress Situation and to a Sugary Snack Cue: A Crossover Study. PLoS ONE 10(3): e0119278. doi:10.1371/journal.pone.0119278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1927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養六塊肌?研究:情侶一同健身 成功率激增七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要努力運動!」不少人為了能好好養成運動習慣,第一步驟則是搜刮各種運動用品,甚至是購買健身房課程,彷彿信教,期許能向天立下誓言,從今以後要脫胎換骨,養出六塊肌、馬甲線,然而,這一把把烈火,往往過沒多久就被完全撲滅,過去所購花的大把鈔票,也一同付諸流水,但事實上,下定決心之前,不妨可以把自己的另一半找來一起運動,成功率可望加倍

花大錢找健身教練 不如找另一半一起運動

一份來自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針對一萬五千餘人,追蹤長達二十年的報告指出,情侶或夫妻之間,只要其中一人能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另一半也會受其「感化」,跟著離開沙發,努力的動起來。

研究發現,夫妻之間,只要妻子平日養成運動習慣,先生達到每周建議運動量的機率比常人高出了七成以上。反之,若先生養成運動習慣,妻子達到每周建議運動量的機率,也提升了四成左右。研究人員建議,培養運動習慣,與其找健身教練,不如找另一半來運動,成功率反而較高

鄭醫師補充:

眾志成城,意志力不是那麼強的人想減重健身,建議可以找另一半一起努力,比較能持之以恆,成功率較高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5-04/afot-ybh040715.ph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肉要怎麼減?少吃比多動有效

醫學期刊「英國運動醫學」最新發表的評論說,運動對抗肥胖症效果不彰,應鼓勵大眾多注意飲食;但也有專家說,說運動不重要是愚蠢的。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在評論中,3名國際專家說,應該打破有關運動的「迷思」。專家認為運動雖然能夠降低罹患糖尿病之類疾病的可能性,但是在肥胖症上,實在效果有限。

專家表示,食品工業鼓吹讓消費者相信,增加運動就可以忽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但是攝取過多的糖類和碳水化合物才是需要注意的重點。

專家說,肥胖者無需大量運動就能減肥,重點就是要少吃一點。

專家指出,體重標準的人群中,也有四成身上帶有與肥胖有關的不正常循環。

研究顯示,每攝取來自糖類的150卡熱量,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比攝取來自脂肪的150卡熱量高出10多倍。

專家並引用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的研究指出,不適當的飲食導致的不健康問題,比不運動、喝酒、抽菸所造成的問題加起來還要多。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指運動不重要的說法風險相當大。英國公共衛生專家說,將運動的重要性排除,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鄭醫師補充:

對體重而言,飲食如同Input,運動如同Output。飲食有控制,運動效果就能輕易顯現。反之,飲食無度,亂吃不健康的來源,在怎麼運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參考文獻:

It is time to bust the myth of physical inactivity and obesity: you cannot outrun a bad diet

  • A Malhotra,
  • T Noakes,
  • S Phinney

Br J Sports Med bjsports-2015-094911Published Online First: 22 April 2015 doi:10.1136/bjsports-2015-094911

http://bjsm.bmj.com/content/early/2015/04/21/bjsports-2015-094911.ful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興趣做事 心跳OK

 

 

 

 

 

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可以降低心率,讓心跳更緩和。加州大學梅西分校研究指出,從事自己有興趣的事務或休閒活動顯著降低焦慮感,減緩過快的心臟搏動,效果可以持續數小時。

加州大學梅西分校心理學助理教授馬修˙薩瓦德斯基表示,分析一百一十五名男女,由他們配戴心率測量裝置,了解不同活動對心率的影響,結果顯示當民眾對於自己參與的事務有興趣時,心率降低,焦慮程度也明顯較低。

有些民眾主觀上覺得心跳快、心悸,實際上檢查不一定有問題,可能是緊張焦慮的結果,只要心情放鬆,就會恢復正常。

心臟交感神經活性若顯著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加大。焦慮增加心臟交感神經活性,容易增加心臟病發病率。透過生活、醫療的方式,有助調節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活性。

脈搏忽強忽弱,強弱交替時,可能是心肌病變,此時最好就醫檢查。不少病人本身也常會感覺到心臟有不正常跳動,醫師指出,此即心悸。如果是因為緊張、運動、壓力而引發的暫時性現象,較容易自行改善,倘若因為甲狀腺亢進、貧血、心律不整則需要徹底治療,改善心悸。

心跳過快或心律紊亂是甲狀腺機能異常一個明顯特徵。甲狀腺機能亢進嚴重時,心率通常極快,血壓也偏高;這些特點可與感染性疾病急性症狀區別。

鄭醫師補充:

從我在住院醫師受訓時,就從前輩的教導中得到一個重要的觀念。

何謂正常的一個人?

答案是三個字:Work、Fun和Love。

一個人能夠規律的工作,閒暇時從事自己有興趣的事以及愛人和被愛。

上述報導是在說Fun的重要性。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就是接納自我的感受,接納自己能讓身心放鬆,這項研究就是很好的示範與說明。

參考文獻:

Date: 28 Feb 2015

Real-Time Associations Between Engaging in Leisure and Daily Health and Well-Being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160-015-9694-3?sa_campaign=email/event/articleAuthor/onlineFirst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ucmerced.edu/news/2015/relax-benefits-leisure-go-beyond-momen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森林療癒 台大實驗證實

 
中國時報【廖志晃╱南投報導】

台大研究「森林療癒的科學證據」,發現住在森林中,可活化人體自然殺手細胞,增強免疫力;對心臟、血管疾病也能有效舒緩!台大林管處長蔡明哲強調,森林醫學研究是全球首例,森林療癒大有可為。

蔡明哲表示,台大針對森林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將所有檢測心血管疾病儀器搬到溪頭,進行長期檢測;由於這是由森林與醫學跨領域研究的全球首例,因此起初投稿,被許多國際期刊拒絕,因為沒有人可以審查!後來PLOS One雜誌,找到相關領域專家,經過嚴格審查才正式發布。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大成表示,台大森林療癒計畫,以台大員工為實驗對象,分別是長期居住溪頭森林員工107人,與生活在台北員工114人進行對照研究,結果發現,居住森林的員工,總膽固醇、血糖值及葡萄糖耐性不足比例,都比台北職員低,連頸動脈皮層厚度也比較薄

鄭醫師補充:

多接觸綠樹,去走森林步道,有益身心放鬆,甚至幫助身體會恢復健康,過去我曾在部落格不只一次提到,發表去年這篇提到的森林療癒的本地研究再次證實這樣的觀點。

多利用假期或者閒暇時間接觸大自然,有益身體放鬆,還可以降低心血管壓力以及膽固醇,何樂而不為?

參考文獻:

Tsao T-M, Tsai M-J, Wang Y-N, Lin H-L, Wu C-F, et al. (2014) The Health Effects of a Forest Environment on Subclinic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ea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PLoS ONE 9(7): e103231. doi:10.1371/journal.pone.0103231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0323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太大?吃優格腰果打敗焦慮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工作壓力讓你喘不過氣嗎?辦公桌上的報表堆積如山、行事曆寫滿了應酬時間、提案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卻沒有任何靈感……。別忘了,越是焦慮的時候,越要吃得健康。國外研究發現,優格和腰果等四種食物可以對抗壓力,幫助你工作更有效率!

為了盡快完成手邊工作,許多籠罩在壓力中的上班族,很容易透過吃麵包、泡麵、餅乾等不利健康的食物,隨意當作一餐。但是,吃進去的食物不只影響生理機能,也會左右你的心情,因此越煩躁的時候,越要選擇健康食物,才能幫助身體戰勝壓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指出,以下四種食物有助於對抗焦慮,幫助舒緩心情。

1.火雞胸肉

富含蛋白質的火雞肉中,含有一種左旋色胺酸,負責調節飢餓、快樂、幸福的感覺,並且有穩定情緒、安定精神的作用。

一項發表於《精神病學與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做了一個實驗,透過性格測驗,篩選出個性比較好辯的一群人作為受試者,再讓他們連續15天服用左旋色胺酸或者安慰劑(placebo)。結果,連受試者身邊的夥伴都發現,有服用左旋色胺酸的人性格變得比較溫順。

也就是說,需要鎮靜安神的民眾,不妨適量攝取富含左旋色胺酸的食物。除了火雞肉,堅果、種子、豆腐、魚類、燕麥、豆類、蛋等高蛋白質食物都可以試試。

2.腰果

腰果是一種富含鋅的堅果,30公克的腰果就能滿足每天11%的鋅建議攝取量,而這種礦物質可以幫助降低焦慮,是對抗壓力的好幫手。

 《營養與新陳代謝知識》期刊(Nutrition and Metabolic Insights)上的一個研究顯示,被診斷出易怒、無法專心等焦慮症狀,同時又缺乏鋅的病患,在服用鋅的補給品8周之後,焦慮情況大幅下降了31%。

因此,適量食用腰果以及牡蠣、牛肉、雞肉、優格等富含鋅的食物,有助於改善焦慮心情。此外,營養豐富的腰果還含有Omega-3脂肪酸和蛋白質,很適合當作上班族的小點心。

3.優格

你知道嗎?人體腸道中的細菌也會造成壓力。事實上,腸道的神經系統和大腦活動息息相關,兩者之間會對彼此發出訊號、互相影響,而當大腦釋放出「壓力太大」的訊息後,可能就會導致腸胃發炎等症狀。反之,腸胃環境不健康,也會影響大腦活動,導致出現負面情緒。也就是說,保護腸道細菌生態,才能有效對抗壓力。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在36名健康女性身上做了一個研究,發現攝取優格當中的益生菌,可以減緩大腦在情緒、壓力方面的活動,有助於舒緩心情。

4.牛奶

維生素D有助於創造幸福快樂的感覺,因此添加維生素D的強化牛奶,就是一種不錯的抗憂鬱飲品。牛奶之外,鮭魚、蛋黃、強化麥片也都含有維生素D。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兒童健康研究所(London's UC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針對5966名男女,做了一個長達50年的研究,發現維生素D攝取不足,會增加罹患恐慌症和憂鬱症的機率。攝取充足的維生素D,可以幫助你輕鬆面對生活壓力。

以上四種食物在生活中都很容易取得,也很適合當作正餐之間的小點心,不但能解饞,還能減少緊張和焦慮,讓生活更快樂。民眾不妨適量攝取,讓自己越吃越開心!

鄭醫師補充:

上面的報導簡而言之,提醒我們,講藉由飲食來抗壓力,可以攝取富左旋色胺酸、Omega-3脂肪酸、鋅、益生菌以及維生素D的來源。若對腰果沒有過敏,是一個很好的選項。如果一天無法攝取這麼多的食物來源,可以考慮相關優質營養補充品來加強。

對過敏或者有腸道功能問題的患者來說,牛奶是比較不建議的。要攝取維生素D,可以曬太陽或者吃曬過的香菇。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喝甜飲有助減壓 過多有害健康

【台灣醒報記者李明倫綜合報導】喝汽水和其他含糖飲料有助減壓!根據近期發表於《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的研究指出,喝含糖飲料可降低「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的分泌以及大腦對壓力的反應,但含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的飲料並無此作用。其他研究則指出,碳酸飲料及甜飲潛藏著肥胖、腎結石、胰臟癌等危機。

【喝甜飲有助減壓】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教授勞格羅指出,「這是首篇研究證實糖─而非阿斯巴甜─的攝取可以降低人體的壓力反應。」研究將19位有正常BMI的女性分為兩組,分別在為期兩週的測試內每天3次攝取含糖或阿斯巴甜的飲品,結果喝含糖飲品的女性較喝阿斯巴甜飲品的女性分泌更少腎上腺皮質醇。除此之外,喝含糖飲料的受試者海馬體較活躍,大腦更少感受到壓力的刺激。

此結果可解釋不同飲食習慣者對壓力反應的不同,勞格羅教授表示,糖分的攝取可以減壓,但均衡飲食乃是保健康快樂的長久之計。「雖然藉由喝甜飲抑制壓力的感受很吸引人,但生理上的壓力反應對維持正常健康是很重要的。」他認為,身心壓力也會造成習慣性的過度攝取糖分,排解了壓力,卻因為含糖飲料成癮而形成肥胖等問題。

【甜飲的潛在危機】由於含糖飲料以碳酸飲料為大宗,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研究以及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也發現,長期喝碳酸飲料的人,罹患腎結石以及胰臟癌機率比不喝的人高。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則發現,每天喝含糖碳酸飲料的人,細胞平均提早老化。

也有研究指出,喝過多碳酸飲料會增加兒童及青少年的暴力行為。哈佛醫學院的報導則指出女性若攝取過多含糖飲料,除了會使月經提早來報到外,也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澳洲墨爾本大學以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則都指出,過度嗜糖,會讓罹患憂鬱症比例增高。再加上肥胖及糖尿病風險增高,可說是害處多多。

適量攝取非代糖的糖分有助減低壓力,但世界衞生組織早於2002年及建議每日糖份攝取量應少於每日總熱量的百分之10,若以成年人每日攝入約2,000千卡計算,糖分應少於50克(即約10粒方糖)。2014年起世衛更開始提倡糖攝取量能低於百分之5會更有利健康。

鄭醫師補充:

吃糖可以紓壓,沒錯,但只是短暫效果。吃糖可以可以降低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在胰島素升高的同時,也可以幫助色胺酸轉變成血清素,提升心情。

就像喝酒暫時可以放下憂愁,放鬆一下。然而,大家都知道長期下來,付出的是更大的身體代價。

要幫助壓力賀爾蒙降低的方式,也可以考慮從大豆萃取出來的一種營養素PhosphatidylSerine(磷脂絲胺酸),既可以幫助壓力降低,還可以幫助記憶力提升。

參考文獻:

The effects of phosphatidylserine on endocrine response to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Michael A Starks, Stacy L Starks, Michael Kingsley, Martin Purpura, Ralf Jäger
J Int Soc Sports Nutr. 2008; 5: 11. Published online 2008 July 28. doi: 10.1186/1550-2783-5-11
PMCID:PMC2503954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503954/

 這篇報導參考文獻:

  1. Matthew S. Tryon, Kimber L. Stanhope, Elissa S. Epel, Ashley E. Mason, Rashida Brown, Valentina Medici, Peter J. Havel, Kevin D. Laugero. Excessive Sugar Consumption May Be a Difficult Habit to Break: A View From the Brain and Body.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5; jc.2014-4353 DOI: 10.1210/jc.2014-435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多說「謝謝」 有助於降低心臟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編譯)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正逐年增加,而在台灣死於心臟疾病的人口,則成為第二大死因,所以,在預防、降低風險方面,一直以來都成為民眾關注的生活焦點,而日前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多說謝謝不僅可以改善心理狀況,還能使心臟保持健康。

擁有感恩的心 將有助於提升心率變異

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針對186名被診斷出無症狀結構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憂鬱症狀、睡眠質量、疲勞程度等調查,結果發現,經常懷有感謝之心的人,他們的情緒、睡眠、疲勞等狀況也會比較好,而這些對於心臟健康來說,皆有很大的幫助。

且為了進一步測試研究結果,研究人員還讓患者們,連續八周每天寫下三件他們感謝的事情,結果增加了他們的心率變異,而改善心率變異,一直以來都被視為能降低心臟病風險的措施。

然而,之所以會選擇無症狀結構性心臟病患者來做研究,主要是因為他們雖然已經出現心臟受損的問題,但還沒有產生心臟衰竭的症狀,此時若能改變生活習慣,將能有效改善心臟狀況,否則一旦出現較嚴重階段的心臟病問題時,就會增加5倍的死亡率,而根據研究結果看來,擁有感恩的心,的確能使心臟更健康,目前此研究刊登於《Spirituality in Clinical Practice》雜誌。

鄭醫師補充:

有人說過:「感謝生感謝,不平生不平......感恩的心,和神相通。」

感謝,代表接受,不再抱怨自己是某些人或者事件的受害者,壓力自然減低,心血管健康最忌壓力。這樣的研究結果,的確有其道理。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daily.com/heart-healthy-diet-gratitude-focusing-positive-aspects-life-improves-well-being-328864

參考文獻:

 Mills P, Redwine L, Wilson K, Pung M, Chinh K, Greenberg B. “The Role of Gratitude in Spiritual Well-Being in A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Spirituality in Clinical Practice, 2015.

http://www.apa.org/pubs/journals/releases/scp-0000050.pdf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 改善脂肪肝

 

 

 

 

 

不少民眾因肥胖、飲食等因素而有脂肪肝。澳洲一項研究發現,肥胖、體重過重,且有脂肪肝困擾的人只要願意運動,無論運動激烈與否,都能幫助減輕脂肪肝病情。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肝臟病學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

脂肪肝是俗稱,正式醫學名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醫界認為,這種疾病為新陳代謝症候群肝臟病徵,通常與肥胖、糖尿病有關。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脂肪肝,但透過改變飲食、規律運動、減重等方式,就能幫助改善脂肪肝,且這些方式也有助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情。

這項研究當中,共有四十八人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都有體重過重、肥胖等問題,且過去沒有運動習慣。研究人員將他們隨機分為四組,每組十二人,第一組進行中、低強度、高負荷量有氧運動。第二組進行高強度、低負荷量有氧運動,第三組進行中、低強度、低負荷量有氧運動,第四組則是控制組(安慰劑組),沒有特別去運動。研究計畫為四星期。研究人員以核磁共振光譜儀(MRS)觀察這些人的脂肪肝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三組運動組成員的脂肪肝病情都獲得改善,脂肪肝改善幅度從百分之十八到百分之二十九不等,平均改善百分之七點五,相較之下,沒有運動的人脂肪肝平均增加百分之十四。這項變化與體重減輕多少無關。

研究人員也發現,進行高強度、低負荷量有氧運動,以及低強度、高負荷量有氧運動的人,脂肪肝、內臟脂肪減少幅度較大。

研究作者澳洲雪梨大學資深講師拿納桑‧強森博士表示,從研究結果來看,所有運動都能有效減少肝臟脂肪、內臟脂肪數量,無論運動強度、運動負荷量多寡,都能產生效果。

運動幫助身體新陳代謝,而脂肪肝公認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因此透過運動來改善脂肪肝,言之成理。這項研究報導進一步提醒大家,不管何種運動,只要規律,都有幫助。

參考文獻: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dose on liver fat and visceral adiposity, Nathan Johnson, et 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doi: http://dx.doi.org/10.1016/j.jhep.2015.02.022, published online 8 April 2015, abstract.

Exercise and improvement of NAFL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Roohit Loomba, Helena Cortez-Pinto, Journal of Hepatology, doi: http://dx.doi.org/10.1016/j.jhep.2015.02.02, published online 8 April 2015, editorial.

Elsevier news release, accessed 7 April 2015.

Additional source: American Liver Foundation, NAFLD, accessed 7 April 20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姐妹注意!女性心臟病死亡率高於男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臟疾病不再是男性的專利!根據衛福部統計民國98年十大死因,心臟疾病都是男女死因的第二名,但女性心臟疾病死亡率23.8%高於男性21.4%!所以女性不是不會得心血管病,只是平均發病年齡較男性晚,加上過了更年期少了女性荷爾蒙的保護後,發病及死亡率很快追上來,甚至於會超過男性!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內科張瑋婷醫師表示,許多心臟疾病相關症狀及臨床表現,在女性往往不典型,以冠狀動脈疾病為例,男性的表現通常為運動後胸悶胸痛,而女性則可能以心悸、呼吸困難、頭暈噁心、消化不良、全身無力來表現。也因此造成診斷上的困難及延遲,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

3大危險因子:壓力、高血壓、肥胖

女性預防心血管疾病就從生活開始!因為根據美國十年以上追蹤發現,職場壓力、高血壓及肥胖都是導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工作壓力大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比常人高40%,心臟病發機率大幅高出88%。

女性荷爾蒙亂補充 護心不成反血栓

而女性過了更年期少了荷爾蒙的保護,心臟病發病及死亡率會提高,那麼是否建議更年期婦女都補充女性荷爾蒙?根據研究顯示,更年期每天補充女性荷爾蒙,並不如預期的達到顯著的保護效果。同時由於這類藥物可能造成血栓的生成,並非適合所有的女性朋友。

張醫師也提醒,心臟疾病與女性息息相關,絕對不可以輕忽!從日常生活的保養做起,除了健康飲食,少鹽、少油、多膳食纖維,規律的運動並維持理想體重,戒菸以及避免置身於二手菸的環境也相當重要!

鄭醫師補充:

一般人以為男性比較壓抑,不重視身體感覺,心臟病罹患風險大於女性,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迷思。這篇報導提醒女性,心臟病罹患以及死亡率並不亞於男性,甚至更高。

壓力調適、體重管理以及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飲食以及適度運動),是心臟病預防及保健的不二法門。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