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如何幫助失智症/巴金森症? (4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您知道嗎?給阿茲海默症患者服用抗憂鬱劑,芬蘭研究分析發現服用者髖關節骨折風險倍增,這個危險提高的時間,從開始服用到接下來的四年都可能存在,而不是單單開始服用時才有此風險。

有些醫師會給失智症患者開抗憂鬱劑,除了憂鬱症狀之外,失智症患者容易出現的像慢性疼痛、行為以及心理症狀等,還有失眠、焦慮以及容易躁動等等也可能會因此而服用抗憂鬱劑來嘗試控制症狀。研究人員建議服用抗憂鬱劑的患者須仔細監控,因為跌倒以及髖關節骨折風險伴隨產生。過去認為失智症患者服用安眠藥或者抗焦慮劑比較容易增加此類健康風險,殊不知抗憂鬱劑服用也同樣存在。

這項研究從2005年追蹤到2011年,研究對象有50491位有失智症,而100982個參與者是非失智症患者,平均年齡是80歲。

再次重申,PO這類研究資料,是提醒大家,精神科藥物服用原本就潛藏可能的風險或者副作用,原本服藥者萬萬不可自行斷藥,須在專業的專都以及協助下為之,避免戒斷帶來的不適與健康風險。

參考文獻:

  1. Sanna Torvinen-Kiiskinen, Anna-Maija Tolppanen, Marjaana Koponen, Antti Tanskanen, Jari Tiihonen, Sirpa Hartikainen, Heidi Taipale. Antidepressant use and risk of hip fracture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persons with and without Alzheimer's dise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17; DOI: 10.1002/gps.4667
  2. Laura Saarelainen, Anna-Maija Tolppanen, Marjaana Koponen, Antti Tanskanen, Reijo Sund, Jari Tiihonen, Sirpa Hartikainen, Heidi Taipale. Risk of Hip Fracture in Benzodiazepine Users With and Without Alzheimer Diseas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2016; DOI: 10.1016/j.jamda.2016.09.01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時缺維他命D 孩子易有自閉症

 

最新研究指出,懷孕時缺乏維他命D,孩童容易在6歲時發展出自閉症。英國《衛報》報導,本次研究長期追蹤4200名懷孕婦女與孩子血液樣本,發現孕婦在懷孕20周時若缺乏維他命D,孩子容易在6歲左右發展自閉症狀。澳洲昆士蘭大學教授麥可拉斯(John McGrath)指出,研究證據顯示缺乏維他命D與神經發展障礙有關,故服用補充品可以降低自閉症發生率,「但我們不建議暴露陽光下,因為這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攝取補充品或食物是一種安全又便宜的方式」。自閉症與兒童發展專家懷豪斯(Andrew Whitehouse)指出,造成自閉症原因有數十甚至上百種,本次研究只是找出其中一種可能機制。(余浚安/綜合外電報導)

鄭醫師補充:

孕婦懷孕時,很少做維生素D的檢查,在此呼籲孕婦務必留意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是否足夠,經血液檢查萬一不足,最好經由營養補充以及適當日曬來加強,降低寶寶日後罹患自閉症的風險。

參考文獻:

 

Molecular Psychiatr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29 November 2016; doi: 10.1038/mp.2016.213

 

Gestational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autism-related traits: the Generation R Study

A A E Vinkhuyzen, D W Eyles, T H J Burne, L M E Blanken, C J Kruithof, F Verhulst, V W Jaddoe, H Tiemeier and J J McGrath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發現:年長者常吃地中海飲食,大腦比較不會萎縮,腦容量較大,認知功能比較好。

過去有一項研究發現常吃魚,少吃肉,跟常吃肉的人相較,大腦容量並無差異。

顯見地中海飲食絕不是多吃魚,少吃肉而已。地中海飲食包含大量的蔬菜、水果、橄欖油、豆類以及全穀類,適量的魚以及紅酒,至於禽類以及紅肉則比較少。

這項研究蒐集967為蘇格蘭年約其時左右,位罹患失智症的對象做研究分析,562位在73歲時透過MRI做大腦的掃描量測腦容量、灰質容量以及皮質(大腦的外層)厚度,在73歲以同樣檢查做前後比較,最後以對象者是否遵照地中海飲食來比對分析。結果發現,不按地中海飲食的人,大腦容量流失較快。至於灰質容量以及皮質厚度則無差異。

不只是長者,其他年齡層最好也能參考地中海飲食的內容,在平時飲食內容中多攝取,幫助大腦功能活絡。

參考文獻:

  1. Michelle Luciano, Janie Corley, Simon R. Cox, Maria C. Valdés Hernández, Leone C.A. Craig, David Alexander Dickie, Sherif Karama, Geraldine M. McNeill, Mark E. Bastin, Joanna M. Wardlaw, Ian J. Deary. Mediterranean-type diet and brain structural change from 73 to 76 years in a Scottish cohortNeurology, 2017; 10.1212/WNL.0000000000003559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3559

.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驚!失智與睡眠不佳有關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中醫養生,常苦口婆心教人最晚最晚一定要在晚上11點上床睡覺,因為從子時開始是膽、肝循行更新的主要時段,我們的大腦主要能量,是來自膽經經絡的提供與順暢與否

越晚睡覺 衰老得越快

假使沒有閉上眼睛,且躺下來放鬆休息,體內大部分的血液無法集中到肝臟作用(此時肝臟會脹大到幾近2倍),大腦就無法正常分泌褪黑激素、生長激素、可體松等重要的內分泌。而越晚睡覺,睡眠品質越差,身體自動修復力越來越弱,衰老得也就越快,記憶力越差。

所有針灸治療「不寐」的重要穴道,幾乎也都能治療「健忘」,所以長期睡不好,正是造成記憶力喪失的主因

睡眠品質差 容易記憶流失

美國舊金山加州太平洋醫學中心(California Pacific Medical Center)研究所有一份關於睡眠的報告,是針對2820名、平均76歲的男性所做的研究,根據他們的睡眠狀況,再測試他們的認知能力,結果發現,如果睡眠品質差,且長達3至4年,恐怕就會出現記憶流失、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況,等於大腦變老了5歲

睡前4小時別喝水 才能夜夜好眠

睡眠品質差,既影響可體松,也影響大腦健康,因為睡眠掌握著身心健康。怎麼改善,醫師說,平時就要運動,睡前四小時也別喝水,拋下憂慮,改變什麼都想要擔心的心態,才能夜夜好眠。(本文摘自逆轉失智症:我的母親這樣做,遠離失智,腦細胞活化了!記憶力提升了!/大喜文化)

鄭醫師補充:

之前有研究提到好的睡眠可以幫助大腦排毒,降低大腦退化的風險,因此睡眠品質不佳,大腦毒素會增加失智症的蛋白質容易產生,加速大腦的老化與退化。

這一篇文章提到的研究在2015年發表,研究方法是透過正子攝影(PET)、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fMRI)以及腦波(EEG)等客觀的工具作量測,可信度極高。

參考文獻:

β-amyloid disrupts human NREM slow waves and related hippocampus-dependent memory consolidation

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18/n7/abs/nn.4035.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訓可改善認知 醫囑應搭配有氧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綜合報導 肌肉力量增強,大腦認知功能將跟著改善。澳洲雪梨大學團隊研究發現,有輕度記憶、思考障礙的人,若能增強肌肉力量,大腦功能也會跟著提升。北榮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2日受訪時說,預防、延緩失智,規律運動的確很重要,而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相互搭配會更適合長者。

媒體報導引用澳洲雪梨大學研究團隊首席作者約爾吉‧瑪夫羅斯指出:一個人越強壯,對大腦越有好處,且當研究結束後,其好處甚至可以延續12個月以上,顯示重量訓練對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很有幫助,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高齡醫學期刊》。

對此,王培寧指出,之前也有相當多的研究發現走路速度的快慢、握力的強弱等肌肉力量變化,都跟大腦認知功能有關。

「預防失智或延緩失智速度,運動不可少。」王培寧指出,預防失智所設計的運動主要就是有氧運動以及重量訓練,有氧運動對於提高大腦的血流量、帶氧量、促進大腦細胞功能再生、延緩海馬迴記憶功能退化等都有所助益,重量訓練則有訓練大腦靈活度、處理速度與即時功能等效用。

「但重量訓練也要看長者的體力可負荷的極限。」王培寧提醒,長者的體力不比年輕人要好,日照中心或是失智症照護據點在為長者設計一套運動時,多半採綜合手法,先是伸展運動,再加入重訓抗阻力運動,最後再以有氧運動收尾,以免長者受傷。

該研究亦強調,進行抗阻力運動時,重點在於訓練的頻率,1星期至少要訓練2次,強度也要夠,才能真正增強肌肉力量,使大腦獲得最大好處

鄭醫師 補充:

這是去年十月發表的研究,重量訓練可以幫助認知功能提升,類似的研究發表不勝枚舉,頻率和強度決定重量訓練是否有幫助,一周不能少於兩次,且強度要夠。四肢發達,大腦比較不會退化,當然能配合有氧運動,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Mediati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Improvements by Strength Gains After Resistance Training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Outcomes of the Study of Mental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Yorgi Mavros, Nicola Gates, Guy C. Wilson, Nidhi Jain, Jacinda Meiklejohn, Henry Brodaty, Wei Wen, Nalin Singh, Bernhard T. Baune, Chao Suo, Michael K. Baker, Nasim Foroughi, Yi Wang, Perminder S. Sachdev, Michael Valenzuela and Maria A. Fiatarone Singh

Version of Record online : 24 OCT 2016, DOI: 10.1111/jgs.14542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gs.14542/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運動一週做4次 預防阿茲海默症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擔心老了會得阿茲海默症嗎?別緊張!只要多多運動,就能幫助保持大腦靈光。不過,每一種運動的效果恐怕都不太一樣。國外研究發現,特定的運動對於增進大腦認知功能的效果可能比較好,趕快來看看是什麼運動吧!

 

腦部輕度認知損傷 阿茲海默症風險高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周運動至少4次可以活絡大腦,並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一種,光在美國就有超過500萬人罹患此疾。有些人雖然還不是阿茲海默症患者,但如果已經出現「輕度認知損傷」(MCI),未來罹病的機會就比較高。

有氧運動更有效 改善腦部認知功能

為了找出運動是否可以減少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機率,研究員針對35名患有輕度認知損傷的受試者進行研究,將他們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受試者共有16人,平均年齡63歲,平常進行各種有氧運動,包含使用跑步機、健身房的腳踏車、橢圓機訓練等;第二組的受試者共有19人,平均年齡67歲,平時進行伸展運動。

這兩組受試者的運動頻率相同,都是一周運動4次,連續進行6個月。在實驗開始之前和結束之後,所有受試者都接受高解析度的腦部核磁共振(MRI)與其他相關檢測。

 

結果發現,做有氧運動對於增加腦容量、改善大腦認知功能的效果比伸展運動還要好。來自美國維克弗斯特大學醫學院(Wake Forest School of Medicine)的主要研究員指出,即使進行的時間不長,有氧運動對腦部的效益還是很大。這項研究已於近日發表在北美放射學會(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的年會上。

不過,如果因為膝蓋、肌肉的問題而不適合跑步怎麼辦?一定要做有氧運動才有效嗎?

 

研究員指出,核磁共振檢測對於輕微認知損傷和阿茲海默症的治療都很重要,因為這樣才可以追蹤患者的飲食和運動習慣的變化,是否影響腦部並減緩疾病的發展。以這個研究來說,有氧運動組的表現,從統計數字看來有顯著的改善,伸展運動組則沒有太大進步。

研究員表示,其實各種運動都是有益的,但如果情況許可,做有氧運動對於改善認知功能可能更有好處。

預防阿茲海默症 適度運動不可少

提醒大家,預防阿茲海默症,多活動手腳是很重要的一環,藉此促進腦部循環、促進大腦再生,因此平時應該經常外出走動和運動,可別總是宅在家裡。

若能進行快走、慢跑、游泳、舞蹈、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藉此增加腦部氧氣量當然很好,但別忘了考量自己的體力和身體狀況,如果做不來也不需勉強,多走路也很好,總之不要整天窩在沙發上不動就對了

鄭醫師補充:

最近不時有媒體提到長照問題,其中會把許多資源放在失智症的照護上,如何預防失智,真的是利己又利他的作為,任何可以預防失智的方式,每個人應該多了解並身體力行。

上述研究報導雖然研究規模不大,但仍提醒我們規律的有氧運動能減緩大腦退化的速度,預防失智,把運動落實在生活裡,先受惠的一定是自己。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11/161130130916.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善老人憂鬱 玩桌遊好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老年人打麻將,可有助活化腦袋,但你知道最新的桌遊,竟也有助減緩認知衰退及憂鬱現象嗎?根據法國一項稱為 paquid 世代研究指出,玩桌遊的老人可減緩認知上的衰退,憂鬱現象也可有效減少!

參與桌遊的人 失智症風險上少15%

此研究計畫從 1988 年開始,於2個法國行政區中隨機選出 3,777 名 65 歲以上的居民進行認知、憂鬱和臨床失智狀態的測量, 3670 名參與者中在20年期間有 2,987 位(81.4%)至少接受過一次追蹤,期間有 830名(27.8%)被診斷出失智症,經過 10 年及 20 年後的再追蹤發現,參與桌遊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上少了15%,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一般精神科主任黃宗正表示,桌遊活動有3大特點:

1) 可以改善認知功能/

如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規劃能力。

2)  增加人際互動/

玩桌遊容易與他人產生有趣的互動。

3) 沒有限制/

不限人數,種類很多、可選擇難易度、身心障礙者也可以玩。

維持認知功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

黃宗正醫師建議,年長者可以透過玩桌遊維持好的認知功能,同時可以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負向思考、增強與人互動的動機,他也提醒,若要改善睡眠障礙、胃口及靈活度仍以運動的效果比較好。

董氏基金會主任葉雅馨表示,玩桌遊有很多好處,可獲得即時樂趣、增加社交互動、可及性高(方便攜帶、不受天氣影響、室內戶外都可以玩…),並有減緩老化的功能,而且桌遊不限制人數,有各種類型,同時可以依照身體狀況、理解能力選擇適當的桌遊,建議家中如果有長輩,也可將桌遊當作一個新活動的開始。

鄭醫師補充:

這是2013年發表的研究,凡是可以增加年長者社交(和他人的連結)以及幫助動腦的任何活動,都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參考文獻:

Dartigues JF, Foubert-Samier A, Le Goff M, et al. Playing board games,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entia: a French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BMJ Open. 2013;3(8):e002998. doi:10.1136/bmjopen-2013-00299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5896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芬蘭有一篇追蹤20年的研究發現,經常作烤箱排汗(頻率為每周4-7次)的男性,比內些一周只作一次甚至不作的男性,失智風險罹患降低66%。類似的研究,過去從未發表過。

關於烤箱和健康的關係,過去只有一篇提到經常作烤箱明顯降低突發性的心臟病發作的死亡風險。在整合醫學有一句名言:對心臟有益的,對大腦也有益。

參考文獻:

  1. Tanjaniina Laukkanen, Setor Kunutsor, Jussi Kauhanen, Jari Antero Laukkanen. Sauna bathing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in middle-aged Finnish menAge and Ageing, December 2016 DOI: 10.1093/ageing/afw2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最新突破性研究: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凶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巴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研究人員先培育出了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巴金森氏症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gut bacteria),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可能引發巴金森氏症的腸道細菌(Caltech)
可能引發巴金森氏症的腸道細菌(Caltech)

結果發現,無菌實驗鼠不僅沒有表現出巴金森氏症症狀,而且在跑步、爬桿等運動機能測試中的表現要明顯好得多。

研究人員隨後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餵食由腸道菌群分解食物纖維時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並讓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移植從巴金森氏症患者糞便中獲得的腸道菌群,結果這些實驗鼠都出現了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凶可能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Caltech)
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凶可能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Caltech)

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腸道微生物是巴金森氏症的重要推手。腸道菌群的組成變化或者腸道細菌本身的變化,可能促使甚至導致運動機能惡化,而運動機能惡化是巴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另一方面,75%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有腸胃問題,最常見的症狀是便秘

負責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微生物學家馬茲馬尼恩(Sarkis Mazmanian)說,對於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傳統治療方法都是讓藥物在大腦中發生作用。而新發現意味醫生可能要從腸道著手治療巴金森氏症,比如調節短鏈脂肪酸水平、服用益生菌或清除有害的微生物。相比現有療法,新的治療策略要容易得多,而且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少。

 

馬茲馬尼恩指出,周邊神經系統(PNS)的神經元有70%聚集在腸胃,而且腸胃的神經系統透過迷走神經(vagus nerve)連結中樞神經系統(CNS)。就巴金森氏症而言,腸胃問題通常比運動神經元早出現許多年,而且巴金森氏症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綜合各種因素來看,腸胃細菌很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的致病因子。

巴金森氏症與腦中風、老年失智症並稱老年人的三大腦病,發病年齡以50至79歲最常見。最主要的臨床症狀有三:四肢顫抖(震顫)、肌肉僵硬、運動緩慢或動作完全消失。到最嚴重的第5期,患者無法自行走動,需靠輪椅或躺在床上,日常生活也需要他人照顧。巴金森氏症患者初期主要靠藥物治療,也可考慮外科手術,但兩者都只能緩解症狀,無法根治。

巴金森氏症患者在美國約有100萬人,在全世界超過1000萬人。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世紀拳王阿里(Muhammad Ali)、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泰王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美國前總統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知名影星米高福克斯(Michael J. Fox)、台灣知名音樂家李泰祥等人,都罹患巴金森氏症。

鄭醫師補充:

腸道菌叢不夠健康,飲食來源不好,不僅導致腸胃症狀,還可能引發巴金森症,這的確是嶄新的研究。

如何透過這項研究資料來協助我們減少罹患的機率?答案就是不要小看便秘這件事,有便秘,務必透過整合療法的相關檢測以及調整來積極改善,補充營養以及調整飲食,不僅調整腸胃還能護腦。不過,我不建議把腸胃問題是為巴金森正的所有致病原因,例如粒線體功能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預防以及減緩巴金森症狀部分,粒線體功能的保護以及提升,非常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Timothy R. Sampson et al. Gut Microbiota Regulate Motor Deficits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 a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Cell, December 2016 DOI: 10.1016/j.cell.2016.11.01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現孤獨感 恐為失智症警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澱粉樣蛋白」(Amyloid)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息息相關,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大腦澱粉樣蛋白數量較多的年長者,很容易產生孤獨、寂寞感,因此當年長者出現孤獨、寂寞的感覺,很可能是失智症前兆。

大腦澱粉樣濃度偏高 孤獨感是他人7.5倍

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任南西‧多諾凡為研究首席作者,她表示,當一個人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濃度偏高,的確就是阿茲海默症高風險群,這項研究顯示,大腦澱粉樣濃度偏高的人較容易產生孤獨感,這些人出現孤獨感機率是其他人的7.5倍,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

多諾凡指出,長期以來,很多研究已發現,維持社交活動的人,較不容易有失智症,這項研究則發現,當一個人出現阿茲海默症前兆,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寂寞感,有些人可能就逐漸不和社會、其他人互動。

澱粉樣蛋白堆積 大腦功能可能受影響

多諾凡解釋,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開始堆積,大腦功能可能就會受影響,對於社交刺激的感覺、理解力與反應力,就會變得較遲鈍,這很可能是認知功能改變的早期警訊,如果後續研究證實真是如此,醫師或許就可以透過這項指標,評估患者是否有阿茲海默症。

身邊有人仍孤獨 阿茲海默症風險升高

這項研究含括43名女性與36名男性,平均年齡76歲,身體都很健康,沒有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症狀,研究團隊運用標準精神科評估方式測量每個人的孤獨感程度,研究人員也用影像學掃描偵測這些人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數量,研究人員特別將重點放在大腦皮質區,這部分在記憶力、專注力、感覺與思考力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研究人員經過研究後,得到上述結論。

研究結果代表,當年長者身邊圍繞許多家人、朋友,還是感覺孤獨、寂寞,出現阿茲海默症風險就會上升,家人、朋友要多注意這項警訊。(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鄭醫師補充:

孤獨感與失智症罹患的關連性,在2007年已有研究發表:

Wilson RS, Krueger KR, Arnold SE, Schneider JA, Kelly JF, Barnes LL, Tang Y, Bennett DA. Loneliness and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 Arch Gen Psychiatry. 2007;64(2):234-240. doi:10.1001/archpsyc.64.2.23

這一篇研究加入大腦澱粉樣蛋白當作診斷依據,可信度越高。大腦澱粉樣蛋白越多,失智症風險越大。

寫這些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提供您一些除了吃藥以外的其它各種方式,讓你可以改善你的健康。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Rosenberg PB. Loneliness as a Marker of Brain Amyloid Burden and Preclinical Alzheimer Disease.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02, 2016.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6.268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嗅覺變遲鈍 小心是失智症警訊!

 

 

 

 

當感覺自己或長輩嗅覺變遲鈍,聞不出東西的味道,就要小心,這可能是失智症警訊。美國研究發現,觀察一個人的嗅覺能力變化,或可預測阿茲海默症風險,當一個人的嗅覺能力突然衰退,出現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會大幅提高。 

嗅覺能力衰退 可能是失智症警訊

這項研究含括183名年長者,以及10名可能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患者。美國麻州綜合醫院研究團隊為這些自願者檢測嗅覺測試,想了解這些人是否可以辨識、記憶不同味道。研究人員以薄荷、香料丁香、皮革、草莓、丁香花、鳳梨、煙霧、肥皂、葡萄與檸檬等味道進行測試。

 除了進行味道測試,研究團隊也為這些自願者遺傳基因檢測與影像學、記憶力測試。研究發現,當嗅覺能力衰退,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就會上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神經醫學年刊〉(Annals of Neurology)。

 記憶症狀之前 神經功能已退化

研究主要作者美國麻州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馬克‧艾伯特表示,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在出現記憶衰退症狀前,至少有10年時間,可能就已經開始出現一些神經退化現象。

 研究作者指出,醫界早發現,阿茲海默症會影響大腦嗅覺功能,過去一些研究也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辨識味道的能力會下降。這次的研究規模較大,希望可以確認過去這些論點是否真能成立。如果想減緩、抑制阿茲海默症病程,就要有實用、非侵入性測試方式,這樣也才能盡早確認哪些人是阿茲海默症高風險群。

 艾伯特認為,對於阿茲海默症,盡早確診、積極介入治療,才能有效預防疾病惡化。研究結果顯示,嗅覺檢測是一種便宜、非侵入性測試方式,透過嗅覺檢測,也許可以預防疾病惡化

鄭醫師補充:

昨晚在一場晚宴中和一位醫學中心的神經科資深醫師討論到失智症或者巴金森這類神經退化疾病,藥物的治療只是控制症狀,無法延緩退化,而這些疾病症狀出現之前的五年甚至十年,大腦細胞的功能已經開始退化,但當事人完全無法偵測。如何早期發現,早期做預防性的介入,才是王道。

長者一旦出現嗅覺突然衰退,及代表大腦功能可能已經開始退化,因為嗅覺的辨認要靠鼻黏膜的受器連接至大腦的嗅覺區,一旦無法像之前嗅覺靈敏,其實就是一種警訊。

話說回來,就算發現大腦已經衰退了,當事人可以做什麼?強化細胞發電廠,也就是粒線體功能的提升,為此預防醫學打開一扇窗,建議大家不妨瞭解整合醫學的做法,透過相關營養補充以及生活型態來強化細胞能量系統,真正延緩退化。粒線體醫學研究權威 George Birkmayer在此領域提供了希望,透過NADH的營養補充,治療失智症案例與臨床研究都已發表。

參考文獻:

1.Drugs Exp Clin Res. 2004;30(1):27-33.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with stabilized oral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8S__dfWRU
 
上述報導參考文獻:
  1. Alefiya Dhilla Albers, Josephine Asafu-Adjei, Mary K. Delaney, Kathleen E. Kelly, Teresa Gomez-Isla, Deborah Blacker, Keith A. Johnson, Reisa A. Sperling, Bradley T. Hyman, Rebecca A. Betensky, Lloyd Hastings, Mark W. Albers. Episodic Memory of Odors Stratifies Alzheimer Biomarkers in Normal ElderlyAnnals of Neurology, 2016; DOI: 10.1002/ana.2479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P值超高、一舉兩得!做這運動變瘦又能提升記憶力

 

【早安健康/林昕潔整理編輯】許多人都知道有氧運動能夠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發生。不過,喬治亞理工學院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重量訓練不但能強化肌肉,對大腦也有益處,且只要進行1~2回的訓練,就能得到記憶力變好的效果

  

在此之前,大多數的研究都針對有氧運動和記憶的關係,包括健走、跑步和騎腳踏車等。其中一項2014年4月發表的研究發現,這類運動能夠增加海馬迴的尺寸,和記憶、學習及情緒有關。另外,根據哈佛醫學院指出,運動也能減少胰島素阻抗、發炎反應、刺激生長因子釋放。生長因子能夠促進新血管生長,甚至幫助製造新的腦細胞。

  而由喬治亞理工學院進行、刊登在《心理學》期刊(Acta Psychologica)的這項研究,雖然不是第一項指出運動有助改善記憶力的研究,但仍有一些突破。

 研究開始時,受試者會觀看包含正面、負面或中性意象的90張照片,之後分為兩組進行20分鐘的活動,一組自行出力進行50次坐姿腿屈伸,另一組則由機器出力帶動腿部運動。兩天後,受試者被要求從180張照片中辨識出先前看過的90張圖片。結果發現,未自行運動的組別僅能辨認出50%,運動組則能辨認出60%。

  研究領導人Lisa Weinberg認為,這項研究結果指出人們並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運動才能提升腦力。除了坐姿腿屈伸之外,阻力運動如深蹲、屈膝也可能收到相同效果。此外,對於正面或負面意象的記憶,也比中性意象更加深刻,且此一現象在經過運動的受試者身上更為明顯。現有的其他研究也指出,短暫的壓力會使人更能記得情緒經驗。

 非由喬治亞理工學院進行的其他研究,也認為增進記憶和短期壓力反應有關。曾有研究指出,囓齒動物腦中的荷爾蒙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與較好的記憶力有關;而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中,運動組受試者的唾液中α澱粉酶增加,則是去甲腎上腺素的指標之一。

 這項研究顯示,即使少量的運動也可能對健康產生正面影響。每天只要花少量的時間進行深蹲、屈膝等活動,即使體力不佳、過重或肥胖的人也能獲得良好效果。

鄭醫師補充:

要做重量訓練幫助大腦健康,不見得一定得上健身房。這篇就告訴我們即使在家做深蹲或者訓練大腿肌肉甚至適合心肌群等運動,仍能幫助達標。

參考文獻:

 A single bout of resistance exercise can enhance episodic memory performance

http://dx.doi.org/10.1016/j.actpsy.2014.06.0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該作哪些運動?醫師:有氧加重訓更有效

 

【華人健康網圖文/中醫師林舜穀提供】失智患者作哪些運動比較有幫助?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有氧運動加上重量訓練比單純有氧運動更能改善日常生活功能,而兩者都可以改善認知功能。

失智該作哪些運動?醫師:有氧加重訓更有效失智該作哪些運動?醫師:有氧加重訓更有效

研究設計

本研究爲隨機單盲試驗,評量者並不知道被評估的人接受哪些治療。105位老年精神科的失智症住院患者被隨機等分成三群,分別接受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合併重量訓練、以及社交活動

研究前後各進行了一次生活能力測驗:

卡茲量表(Katz index)用來評估獨立完成日常所需工作的能力、

埃爾蘭根測驗 (Erlangen-ADL test):讓患者完成倒飲料、切麵包、打開櫃子、洗手和打蝴蝶結等動作,了解患者完成這些動作的能力與順暢度如何。

七項身體表現評估量表 (7-item 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 PPT-7) 則評估身體表現如走路、轉彎、撿東西、行走耐力、肌肉力量。

失智該作哪些運動?醫師:有氧加重訓更有效失智該作哪些運動?醫師:有氧加重訓更有效

重量訓練每週進行兩次,每次 30 分鐘。

坐姿伸膝訓練:請病人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腳底板下壓,輔助者把手抵在小腿上,請患者抵抗輔助者的手,將小腿往前伸。

站姿大腿伸展訓練:請病人站立並扶著椅子,伸直大腿與小腿,分別往外和往後抬高。

失智該作哪些運動?醫師:有氧加重訓更有效

有氧運動每次 30 分鐘,在合併重量訓練組每週 2次,單純有氧運動組每週 4 次。運動內容為中等速度的走路訓練,在安養中心走廊進行,如果患者體力無法負荷中間可以休息,等體力恢復再繼續。但總時間以30分鐘為限。

對照組患者則接受30分鐘的一對一的社會活動,患者坐在椅子上舒服的閒聊30分鐘。

研究結果

不論是單純有氧運動或是合併重量訓練,兩組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都有顯著的改善,而兩者之間沒有差距。但是在仔細分析細項表現後,發現合併重量訓練比單純有氧運動有更好的認知表現。此外,腿部的肌肉力量與走路的耐力表現也較好。

因此,作者建議失智症患者不應該只接受有氧運動,在運動菜單中加入重量訓練可以更好的改善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Bossers WJ, van der Woude LH, Boersma F, Hortobágyi T, Scherder EJ, van Heuvelen MJ.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Two Exercise Programs 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Individuals with Dementia: A 9-Week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m Geriatr Soc. 2016 Jun;64(6):1258-66. doi: 10.1111/jgs.14160.

Graessel E, Viegas R, Stemmer R, Küchly B, Kornhuber J, Donath C. The Erlangen Test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first results 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short performance test to measure funda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dementia patients.Int Psychogeriatr. 2009 Feb;21(1):103-12. doi: 10.1017/S1041610208007710. Epub 2008 Oct 17.

鄭醫師補充:

重量訓練不要想成一定要到健身房,藉由一堆健身器材輔助才能做的運動。基本上,重量訓練就是藉由阻力鍛鍊來提升肌力的訓練活動。這篇研究報告就是最好的說明。

過了一定年齡,重量訓練非常重要,年長者更要保持重量訓練的習慣,護腦又強身。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症的罹患率居高不下,但對於失智症的預防,其實醫界還苦無有效的對策與方法。因此,透過研究找出失智症的不利因素以及哪些人不容易罹患失智的研究資料,大概是目前對於失智症預防比較能參考的部分。

根據一項大規模的分析研究發現:居住再汙染程度高的區域,同時常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乃失智症風險最高的族群。常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體重過重的風險亦隨之提高。同時,體重過重,也是失智症的風險之一,相關研究亦已證實。

研究人員也發現:有維持規律運動習慣,膽固醇維持在健康參考值範圍的人, 失智症風險比較低。

之前有些研究認為鈣通道阻斷劑可以降低失智風險,在這項研究已被推翻。

研究人員的結論:維持血液的健康循環,讓氧氣以及養份有效運送到全身細胞,尤其是大腦的細胞,對於失智症的預防非常重要。上述的危險因子與健康因子,顯然與循環大有關係。研究人員再次提醒:對心臟有益的,對大腦也有益。

因此建議大家從中年開始,務必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幫助循環系統正常運作,降低失智風險,其實在循環中,微循環是非常重的一環,我們規律的運動必須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才能改善微循環,目前已有高效率提高為循環的方式,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o1qjw0ct-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mVGy7TcaK0

參考文獻:

  1. Ruth Peters, Mattan Schuchman, Jean Peters, Michelle C. Carlson, Sevil Yas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Part II. Review of Physiology and Animal Studies. 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s, 2016; 18 (8) DOI: 10.1007/s11906-016-0673-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研究:中年過胖恐加速大腦老化

(法新社巴黎4日電) 根據今天發表的一項科學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中年人,大腦出現加速老化跡象。

研究人員發現,臨床上體重過重者大腦白質水準明顯低於身材苗條者。大腦白質是一種連結組織,允許大腦不同區域間的溝通

根據這項發表在「老化神經生物學期刊」(Neurobiology of Aging)的研究,40歲體重過重者的大腦似乎老了10歲。

隨著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年齡增長,這個10年的差距始終如一

研究主筆、劍橋大學精神病學系的科學家羅南(Lisa Ronan)解釋,「大腦老化會自然萎縮」。

羅南告訴法新社,體重過重或肥胖者的白質減少量,高於正常體重者

羅南表示,現階段,科學家只能臆測:過重是否造成大腦變異,或者低白質造成體重增加?

同樣來自劍橋大學的資深研究作者佛萊契爾(PaulFletcher)在聲明中表示:「確立這兩種因素可能如何相互影響是必要的。」

鄭醫師補充:

肥胖是身體退化的警訊,絕不要等閒視之。而肥胖不只造成心血管以及代謝疾病風險,現在更提醒大家,肥胖是大腦退化的危險因子,因此預防大腦退化絕非等到老年才開始做,事實上,中年體重控管,就是非常重要且不可輕忽的一環。

參考文獻:

Obesit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rain-age from mid-life

Ronan, Lisa et al.
Neurobiology of Aging ,

http://www.neurobiologyofaging.org/article/S0197-4580(16)30140-3/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症患記憶力衰退?補充抗氧化劑有助增強短期記憶

 

【華人健康網文/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潘懷宗博士】法國巴黎第八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 XIII)的凱撒蓋特博士(Emmanuelle Kesse-Guyot)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45歲以上的民眾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硒和鋅)可以幫助提升思考和記憶能力(thinking and memory skills)。

研究發現吃綜合抗氧化劑的民眾在情節記憶上的分數明顯比吃安慰劑的民眾高出39%,研究也發現不抽菸的受試者在語言記憶上的表現比較好

凱撒蓋特博士邀集了4,447位45~60歲的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從1994~2002年共八年的時間,第一組每天服用含有維生素C(120毫克)、β胡蘿蔔素(6毫克)、維生素E(30毫克)、硒(100微克)和鋅(20毫克)的綜合抗氧化劑,和吃綜合維生素差不多,另一組則是吃安慰劑。

研究人員於2006~2009年邀請受試者進行四種利用文字及數字的測驗,來衡量不同類型的神經心理活動,結果發現吃綜合抗氧化劑的民眾在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上的分數明顯比吃安慰劑的民眾高出39%,研究也發現不抽菸的受試者在語言記憶上(Verbal memory)的表現比較好。

記憶力衰退是失智症前兆

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又稱為經歷性記憶,是指個人親身經驗事件的記憶,記憶內容包括事情發生的時間、背景環境、還有當時的情緒等等相關訊息,例如昨天穿了什麼衣服、晚餐吃了哪些食物、初吻的過程等等,這些記憶不像背書、背詩詞般刻意記憶,情節記憶退化是老化現象中最常被觀察到的,因為大腦通常保留情節記憶的時間較短,也比較容易忘記。衰老是人類不可逆的歷程,而記憶力的衰退則是失智症的前兆。

根據流行病學上的研究,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的盛行率約為3~8%,而且隨年齡層的增高,盛行率亦有倍增之趨勢,其中以阿滋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症為主。

失智症是大眾所熟知與重視的一種老年性疾病;根據流行病學上的研究,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的盛行率(prevalence rate)約為3~8%,而且隨年齡層的增高,盛行率亦有倍增之趨勢,其中以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及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為主。老年失智不但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也造成病患家屬和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雖然沒有特別的藥物能夠根治老年失智,不過,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老年失智的形成可能與長期的自由基所造成的氧化壓力有關。

而自由基是人體每天正常代謝都會產生的活性氧化物質,若是產生過多便會對身體細胞的脂肪、醣類及蛋白質甚至核酸分子造成傷害,因此身體便開始氧化而「生鏽」了。

誘發過多自由基產生的原因包括生病,處於緊張、憂鬱等負面情緒中,激烈運動,吸菸,過度飲酒,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偏愛油炸類食物與甜食),過量紫外線或放射線照射,空氣汙染或飲水汙染等等

補充抗氧化劑可以減少自由基、延緩老化

根據一項1.5萬人長達5年的飲食調查,發現了飲食中的維生素C與E的含量高的飲食者,是老年失智較不容易發生的族群,這個研究的結果,與目前主流認為老年的失智與自由基的累積壓力有關,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消除過多長期的自由基,就能夠預防或減緩老年失智的發生,而抗氧化劑就是最佳的選擇。研究人員表示,多攝取含有維生素C、E的食物與營養補充品,或由其他的來源取得更多抗氧化劑(參考後附表格),就能降低發生老年失智的機會。

(圖表資料/由潘懷宗博士提供)(圖表資料/由潘懷宗博士提供)

鄭醫師補充:

這是2011年的研究,我找到文獻給大家參考: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early/2011/07/20/ajcn.110.007815.full.pdf+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變聰明就別老是坐著!做運動有助增強記憶力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運動除了可以減輕體重、讓身體更健康,許多人宣稱自己在運動後較有創造力、同時具有耳清目明的感覺,這可能不是錯覺,因為根據《Cell Metabolism》刊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的最新發表,運動的確可能藉由增加體內組織蛋白酶B(cathepsin B, CTSB)的分泌,進而增進你的記憶能力。

 作者的實驗結果發現,運動可增加小鼠、猴子及人類血漿(plasma)內,一種名為組織蛋白酶B的酵素濃度。先前研究曾指出,人類體內組織蛋白酶B濃度的上升,和記憶能力具有正相關

 作者發現,組織蛋白酶B對應基因被剔除(knockout)的小鼠,運動後的記憶能力並不會增強。作者指出,在細胞實驗裡,組織蛋白酶B可增加人類海馬迴前驅細胞(hippocampal progenitor cell)內,神經滋養蛋白(neurotrophin)的濃度,並可能因此影響到大腦的記憶能力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研究刊登在《Cell Metabolism》的網頁

 http://www.cell.com/cell-metabolism/abstract/S1550-4131(16)30247-9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報導對於身體如何藉由運動來提升記憶力的機轉一目了然,為了保存甚至提升記憶力,起來動一動身體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顫抖、便秘、記憶力差...當心是帕金森氏症前兆!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The Lancet Neurology》刊登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分析超過8000位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發現,在確診前十年患者顫抖和便秘的發生率超過一般人的兩倍,確診前五年患者較常抱怨顫抖、平衡困難、便祕、低血壓、勃起障礙、排尿困難等症狀,確診前兩年患者僵硬和記憶力變差的情況較控制組嚴重。

此研究針對一些帕金森氏症可能的前期症狀進行分析,提醒民眾面對疑似症狀要多加注意,也提供醫師診斷的參考。這篇分析提供篩出PD高風險群的基礎,研究刊登在《The Lancet Neurology》,全文開放。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研究刊登在《The Lancet Neurology》第14卷第1期第57-64頁: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eur/article/PIIS1474-4422(14)70287-X/abstract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曾在部落格提醒大家,不管是失智症或者是巴金森症,發病或者確診之前,腦細胞其實已經開始退化,確診時,相關區域的腦細胞功能只剩3到4成左右,因此在退化過程中可能相關的症狀期時已經在提醒當事人相關疾病的罹患風險。

因此,當身體持續出現一些症狀,而到醫院也查不出原因,並不代表身體沒有問題,因為一般醫院的檢查只是查病,但身體功能失衡累積下來的過程中,功能失衡其實是可以透過功能醫學檢測來確認並且處理,包含帕金森氏症或者失智症等等。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者忙碌 腦更靈光

很多人常抱怨生活忙碌、行程滿檔,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生活忙碌,可讓大腦更靈光,特別是年長者,更是如此。常行程滿檔的年長者無論是記憶力、處理資訊能力,還是推理能力,表現都比較好。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並沒有證實忙碌會讓人更聰明,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也可能是因為,聰明的人往往尋求更多刺激,且聰明的人也可能擁有更多資源、收入較高,促使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生命、壽命中心研究員莎拉‧菲斯汀妮表示,過去研究發現,年長者學習新事物,可讓心智更敏捷、思考更敏銳。她認為,生活忙碌對維持、促進認知功能很有好處。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五月十七日線上版《高齡神經科學新領域》期刊。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以三百三十名五十歲到八十九歲男女為研究對象,以問卷方式了解其忙碌程度,研究人員也讓自願者接受記憶力、資訊處理速度、推理能力與詞彙能力測試。結果發現,日常生活越忙碌的人,接受測試時表現越好。在記憶一些特殊事件時,記憶能力更佳。無論年齡、教育程度如何,結果都一樣。

過去研究顯示,年長者在心智、活動量、社交方面越活躍,心智能力往往比較好,出現失智症的風險也較低。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指出,上述三種活動都能促進大腦健康。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報導再一次告訴我們用進廢退的道理,退而不休,腦袋比較不易退化。活到老,學到老或者是積極參與一些事務,都可以幫助大腦更活絡,延緩大腦老化。

參考研究來源:

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nagi.2016.00098/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長者冥想 強化記憶力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年長者規律進行冥想練習,或許可以幫助改善記憶障礙、強化記憶能力。

在這項研究當中,共有二十五名年長者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都要輕度認知受損問題,記憶力、思考力都受影響,有些人甚至逐漸演變成失智症。

研究人員將這些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冥想、瑜珈練習,持續十二星期,另一組則是接受記憶提升訓練,研究人員安排專家教他們如何改善健忘困擾,也是持續十二星期。

研究結束時,研究人員發現,兩組人的語言記憶都有改善,年長者較容易記住其他人的名字、字彙清單,不過冥想組改善幅度較大,進行視覺空間記憶測試時,成績也比較好,一個人無論走路、開車,都需要仰賴視覺空間記憶。

研究人員也發現,規律進行冥想的年長者較不容易出現憂鬱症、焦慮症症狀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海倫‧拉芙瑞斯基表示,冥想或許可以幫助改善焦慮症相關記憶問題,冥想對大腦健康說不定也能產生直接影響。研究人員運用特殊核磁共振攝影儀器(MRI)觀察受試者的腦部活動,有些大腦區域和記憶力有關,結果顯示,無論是進行冥想,或接受記憶強化訓練,這些大腦區域的連結情況都產生明顯變化。

上述研究成果已於五月十日發表於《阿茲海默症期刊》。

鄭醫師補充:

靜坐有助於提升自律神經的副交感神經活動,幫助身體放鬆以及修復,也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對大腦健康也有幫助,這篇研究更直接證實對於記憶力的提升有明顯效果,因此培養靜坐習慣,也是減緩記憶力退化的選項之一。

參考文獻:

Effects of Meditation versus Music Listening on Perceived Stress, Mood, Sleep,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Early Memory Loss: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nes, Kim E.| Selfe, Terry Kit  | Khalsa, Dharma Singh| Kandati, Sahiti

http://content.iospress.com/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1511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