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如何幫助失智症/巴金森症? (4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與健康有約》糖尿病足患者認知功能缺損風險大增

以色列本古里昂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糖尿病足」併發症,出現認知功能缺損風險就會大為增加。

研究作者以色列本古里昂大學博士生雷切爾‧納托維奇表示,這項研究顯示,糖尿病與認知功能衰退有明顯關聯。糖尿病是一種多重系統性疾病,這種疾病會影響大腦功能,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糖尿病會造成整體心血管系統退化、受損,而糖尿病足正是其中一種症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嚴重併發症,主要症狀為足部潰瘍、足部傷口無法癒合,甚至出現壞死,如果放任不加以治療,就可能需要截肢,糖尿病患者終生出現足部潰瘍風險高達百分之二十五,而這種長期併發症是可以預防。

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足患者不但較無法專注、學習能力較差,且認知反應、精神動作反應等也都比較慢,語言也較不流暢,與一般糖尿病患者相比,出現糖尿病足的患者更容易出現認知功能缺損。

納托維奇建議,糖尿病足患者更需要定期追蹤認知功能變化,盡早發現認知功能衰退,就能及早介入、展開治療。由於患者可能出現記憶、注意力、執行功能障礙等問題,患者家人、照護者更要多關心患者健康變化。

此外,團體治療可幫助患者控制糖尿病病情,並了解營養攝取、運動等資訊,因此團體治療對糖尿病足患者很有好處,患者可以多參與團體治療課程。

糖尿病患者無論有沒有認知功能併發症,都應該接受心理、精神衛教,糖尿病患者想要預防認知功能衰退,就要好好控制疾病,控制血糖對患者顯得格外重要。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不只一次提到,也是許多研究都已證實的定論:失智症是第三型的糖尿病。也就是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很多。而這篇研究報導提到的糖尿病足,則是糖尿病慢性化,控制不佳容易出現的病徵。

因此不要小看血糖控制不佳這件事,結果可能就是衝擊認知功能,罹患失智症。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5-12/aabu-dwf120415.php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年人沉迷電視也不行 研究:易失智

(中央社邁阿密2日綜合外電報導)今天1份追蹤超過3000人、長達25年的研究顯示,成年後看太多電視,可能導致年長失智。

根據研究報告,成年初期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人,經過一段時間,出現認知障礙問題,為活動較多且較少看電視的人的兩倍。

這份研究追蹤3247名成人,他們在18到30歲期間,加入這份後來刊載在「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merican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Psychiatry)的研究。

科學家在25年後,利用3種測試,包含大腦處理速度、執行功能與口語記憶,對他們的認知功能進行了解。

結果發現,不好動且看大量電視的人,與大腦處理速度緩慢以及執行功能變差有關連性。

研究指出,「行動力最差的實驗參與者(最不好動且看最多電視),認知功能表現最差。」(譯者:中央社許湘欣)1041203

鄭醫師補充:

到底是因為看太多電視導致失智?還是因為身體不好或者懶得運動,用電視來排遣時間,這篇研究並沒有做這樣的分析。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多動少坐,是幫助大腦認知功能維繫的簡單方式,少看點電視,多動一下比較妥當。

參考文獻:

Hoang TD, Reis J, Zhu N, et al. Effect of Early Adult Pattern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elevision Viewing on Midlife Cognitive Function.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02, 2015.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5.2468.

http://archpsyc.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47127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戒菸降失智症風險

抽菸的人只要願意戒菸,永遠不嫌晚,就算七十歲才戒菸,也不嫌遲。英國愛丁堡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抽菸的人只要一戒菸,就能減緩大腦受損情況,大腦甚至可以恢復正常,減少失智症風險

研究人員解釋,大腦外圍組織「大腦皮層」掌管記憶、注意力、語言等功能,隨著年齡老化,大腦皮層會逐漸變薄,而抽菸會導致這種情況加劇。如果輕度抽菸者戒菸,在幾星期內就能逆轉大腦受損程度,大腦就會逐漸恢復正常,但若是一天抽菸二十根,持續三十年,大腦必須花費二十五年才能真正復原。即使七十歲才戒菸,大腦也會獲得好處。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分子精神病學》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過去研究顯示,抽菸很可能導致腦力衰退,增加失智症風險,而這項研究更證明這樣的論點

研究團隊以五百名平均年齡七十三歲男女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半的人現在正在抽菸或過去曾有抽菸習慣,其他人則一直沒有抽菸習慣。研究人員分析他們的大腦掃描檢查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與抽菸的人相比,從未抽菸者的大腦皮層較厚,而已經戒菸的人情況又比還在抽菸者來得好

研究人員還發現,當一個人已經戒菸一段時間,大腦皮層厚度就會比剛戒菸者厚,這代表大腦正逐漸復原。

研究人員表示,過去理論認為,大腦皮層恢復時間需要一百四十年,而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大腦皮層最短只需要數星期就能復原,大腦復原情況根據一個人的抽菸量、菸齡而有差異

鄭醫師補充:

吸菸會讓身體累積更多自由基,自由基又是大腦老化以及失智症惡化的主要因子。因此,戒菸基本上就是減害,身體負擔少了,自癒力便會幫助身體恢復,即便是大腦也一樣,這篇研究報導就是清楚的例證。

參考文獻: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5) 20, 778–785; doi:10.1038/mp.2014.187; published online 10 February 2015

Cigarette smoking and thinning of the brain’s cortex
Open

S Karama, S Ducharme, J Corley, F Chouinard-Decorte, J M Starr, J M Wardlaw, M E Bastin and I J Deary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20/n6/full/mp2014187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惡習敗阿症 減少認知衰退風險

民眾若帶有阿茲海默症基因,不用過度恐慌,只要改變生活、飲食習慣,或許就能在預防阿茲海默症戰役上逆轉勝。帶有「輔脂蛋白E」基因(ApoE4)的人,先天上特別容易出現阿茲海默症。德國一項研究發現,透過飲食、運動減少膽固醇濃度,便能減少認知功能衰退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能獲得好處。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失智症與高齡認知障礙》期刊(Dementia and Geriatric Cognitive Disorders)。

「輔脂蛋白E」這種蛋白質在血脂代謝上扮演重要角色。這種蛋白將膽固醇運送到神經細胞,神經細胞之後就會進行訊息交換。ApoE4基因一旦出現變異,罹患阿滋海默症風險就會上升

美國海德堡大學網絡老化研究組副主任赫爾曼‧布里納教授表示,記憶喪失等認知障礙可能是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前兆,但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喪失也可能獨立出現。研究團隊想了解,雖然帶有ApoE4基因變異會造成阿茲海默症風險,但這與膽固醇濃度變化是否有關聯。

研究團隊分析兩項研究報告,其中一項有一千四百多人,年齡多超過七十歲,另外一項研究則有三百六十多人,年齡多在五十歲以上。

研究團隊發現,帶有Apo E4基因變異的人,很容易有認知障礙,特別是記憶,更容易受到影響,高膽固醇、心臟病患者若有Apo E4基因變異,出現認知障礙機率就會特別高。

研究團隊認為,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等病變可能影響Apo E4基因,此時大腦對Apo E4基因變異就會特別敏感,且這種基因變異不只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也與動脈硬化風險有關。如果可以透過規律運動、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動物性脂肪等讓膽固醇下降,不但對心臟健康有益處,對大腦、記憶力也很有好處,尤其是帶有Apo E4基因變異族群,更是如此

鄭醫師補充:

Apo E4是膽固醇運送的重要管控基因,出現變異,在許多研究證實的確會讓阿茲海默症風險大大提升。

Apo E4基因是否出現變異?有最直接的基因檢測可以幫忙,真出現變異,生活型態調整以及相關營養補充要趁早。失智症可以預防,就怕無危機意識。

參考文獻:

  1. Laura Perna, Ute Mons, Dan Rujescu, Matthias Kliegel, Hermann Brenner. Apolipoprotein E e4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 Modifiable Association? Results from Two Independent Cohort Studies. Dementia and Geriatric Cognitive Disorders, 2015; 35 DOI: 10.1159/00044069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午睡太多可能失智徵兆! 失智風險高1.33倍

台灣失智症協會一項失智症風險因子調查發現,有喪偶的長者罹患失智症風險的是沒有喪偶者的1.42倍;研究也發現,有午休習慣的長者,罹患失智症風險是沒有午休習慣長者的1.33倍。過去有國外研究指出,午睡時間如果每天超過60分鐘,對健康反而有害。睡太久反而會減少生活社交,提高失智風險。

(黃仲丘報導)

台灣失智症基金會,在民國100年到101年,針對全台65歲以上長者進行了一項失智症風險因子調查發現,有喪偶的長者罹患失智症風險的是沒有喪偶者的1.42倍;特別的是,研究也發現,有午休習慣的長者,罹患失智症風險是沒有午休習慣長者的1.33倍

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說:「推測每天都在睡午覺,有可能是她在前一天的晚上睡的比較不好,就比較需要睡午覺。第二個就是,如果他要睡午覺的時間很長,其實他在日常生活的活動時間也會減少。日常生活的活動或運動其實就是,失智症的一個保護因子,如果說你一天當中花很多時間在床上睡覺,你的活動量必定會減少,跟社交活動的情形一定會比較減少。」

不過孫瑜特別強調,這項結果不能解讀為睡午覺導致失智,而是睡午覺的表現與失智有關連性。過去有國外研究指出,午睡時間如果每天超過60分鐘,對健康反而有害。睡太久反而會漸少生活社交,提高失智風險。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王培寧指出,台灣失智症患者20年來成長了三倍,推估國內目前失智症總人口數達到24.4萬人,65歲以上長者有8%都是失智患者。夜間有充足睡眠、有充分社會互動可以下降失智症風險五成,規律運動也可以降低8成失智風險,建議民眾注意家中長輩,如果午睡時間過長,就有必要多了解健康情況。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研究負責人已經強調,午睡不是導致失智的原因,而且,強調是午睡太久,才須當心。15-30分鐘的小憩,不需擔心。

午睡為什麼要那麼久?答案很簡單,就是前一天沒睡好。長期失眠,或者有長期服用安眠藥助眠的人,目前已有諸多研究證實與失智症發生有直接相關。

所以長期失眠,需要午睡,這才是導致失智症風險提高的真正原因。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中海飲食 減緩腦萎縮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指出,常吃地中海型飲食的人,腦萎縮速度較慢;腦部老化速度相對慢五年

研究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YianGu指出,透過飲食問卷調查與腦部影像掃描分析六百七十四位平均八十歲的民眾發現,常吃地中海型飲食的人比不吃的人腦容量大,腦部老化程度相差約五年

研究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神經學》期刊。

研究人員指出,每周至少吃三至五盎司的魚,腦部老化速度較慢;每天不吃超過三點五盎司的肉也有幫助。地中海型飲食也不排斥少量飲酒。但飲用過量就會有反效果

紐約諾克斯山醫院神經科醫師卡雅崔大維表示,腦容量能維持不萎縮太嚴重,代表腦細胞較充足也較健康,較不容易發生嚴重的腦部退化性疾病。該研究觀察到常吃地中海型飲食與腦萎縮減緩有關,但仍未證明兩者有直接因果關係。

地中海型飲食的主要食材是搭配蔬果、未精製穀類及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酸有助維持腦部血管暢通

蔬果中富含維生素C、E,未精製穀類則多含維生素B群及葉酸,均衡攝取有助改善腦部血循環,另使用不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並且少食用飽和性脂肪,將有助於血管的暢通,也對老年人健康有助益。

不飽和脂肪酸除了存於初榨未精製的橄欖油之外,也包含堅果及松子仁等食材

鄭醫師補充:

即使無法吃完整的地中海飲食,但地中海飲食的內容可以考慮做為平時飲食的參考。總之。蔬果、未精製穀類、不飽和脂肪酸、白肉多、紅肉少以及酒適量(也可以不喝)等,是地中海飲食的主要精神。

參考文獻:

Mediterranean diet and brain structure in a multiethnic elderly cohort

  • Yian Gu,
  • Adam M. Brickman,
  • Yaakov Stern,
  • Christian G. Habeck,
  • Qolamreza R. Razlighi,
  • José A. Luchsinger,
  • Jennifer J. Manly,
  • Nicole Schupf,
  • Richard Mayeux,
  • and Nikolaos Scarmeas

10.1212/WNL.0000000000002121doi:10.1212/WNL.0000000000002121 ;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October 21, 2015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2121 1526-632X

http://www.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15/10/21/WNL.000000000000212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藥聞-側睡有助降低失智風險

中國時報【鍾玉玨】

美國最新研究顯示,睡姿可能影響罹患阿茲海默氏症(老人失智症)等神經疾病的風險。相較於仰睡或趴睡,側睡似乎更有助於大腦清除每天所累積的毒素,因此有助降低失智的風險。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先前的研究發現,身體依賴淋巴系統清除毒素,但大腦有自己一套清垃圾的方法,因為會耗掉很多能量,若在清醒時進行,將有礙思考與工作,因此必須在睡眠時進行。既然睡眠與清除腦中毒素有關,那麼哪種睡姿可以更有效清除腦中毒素呢?

該研究團隊最近與紐約石溪大學合作,發現側睡最能提高大腦清除毒素的效率,所以側睡有助降低阿茲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疾病風險。

研究員表示,側睡是人和動物最常見的睡姿,這可能也是提高大腦排毒、讓大腦較不易生病的一種進化方式

研究員班維尼斯特(Helene Benveniste)指出,很多失智都與睡眠問題有關,有些是睡不好,有些是睡不著,有些是睡得少。最新研究則顯示,睡姿也很重要,所以評估大腦清除造成失智症的有害蛋白時,應將睡姿列為變項之一

研究員表示,若任憑毒素累積,會造成阿茲海默氏症等神經疾病,因此這些疾病又被稱為「髒腦病」(Dirty Brain Diseases)。研究發現,相較於仰睡與趴睡,側睡時大腦清除毒素的效率最高。有趣的是,不只人類習慣側睡,動物界也以側睡為主,原來這樣的睡姿能提高大腦的排毒效率。

鄭醫師補充:

據說仰睡大腦排毒效果最差,建議大家如果可以,不妨養成側睡習慣,幫助大腦排除毒素,降低失智風險。當然,對於失智預防來說,睡眠品質還是居首要。睡眠品質不佳,再怎麼調睡姿也枉然。

參考原文報導:

http://neurosciencenews.com/lateral-sleep-position-neurology-2363/

參考文獻:

 “The Effect of Body Posture on Brain Glymphatic Transport” by Hedok Lee, Lulu Xie, Mei Yu, Hongyi Kang, Tian Feng, Rashid Deane, Jean Logan, Maiken Nedergaard, and Helene Benveniste i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5 2015 doi:10.1523/JNEUROSCI.1625-15.2015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5/31/1103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D不足,容易導致許多疾病的產生,例如憂鬱症或者多發性硬化症等等,最近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足的長者,大腦認知功能衰退的速度快三倍。

Joshua Miller表示:「雖然有人維生素D水準低,智力並沒有衰退;有人有充足的維生素D,智力卻衰減很快。但平均來說,維生素水準低的人,智力下降速度是充足的人的兩至三倍。」

這項長達8年的研究(2002年-2010年),研究人數382人,年齡範圍在60-90歲間,包括有正常認知、輕度智力衰退以及老年癡呆症的人。每年評估維生素D水準及智力水準,最終採取5年平均數。

研究發現,61%的參與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水準較低。超過60歲的人,基本維生素濃度較低,其智力衰退速度比維生素D正常的長者快3倍。

建議失智症患者的營養評估,不要忽略維生素D的濃度檢測,一旦缺乏,最好能補充至理想濃度。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50943#vp_1

參考文獻:

Miller JW, Harvey DJ, Beckett LA, et al. Vitamin D Status and Rates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a Multiethnic Cohort of Older Adults.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4, 2015. doi:10.1001/jamaneurol.2015.2115.

http://archneur.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43659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緩失智 紅酒藏祕密化學物質

(中央社倫敦12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表示,紅酒內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有助減緩失智,但一天得喝驚人的1000瓶才可能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人員研究紅葡萄中的白藜蘆醇對罹患輕微到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的影響。

他們表示,這種也存在於覆盆莓、黑巧克力和花生中的物質,可能對協助病患過生活有正面影響,好比打電話和煮飯。

研究人員也發現,白藜蘆醇能阻止阿茲海默症患者血液和脊髓液中的關鍵澱粉樣蛋白beta 40減少

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Georgetown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這項一年研究,給予119名受試者中部分病患合成白藜蘆醇。

最高測試劑量是一天2次,一次1克,相當於約1000瓶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含量。

研究結果刊登於「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網路版。

不過主要研究人員特納(R. Scott Turner)警告,這項發現在未有進一步研究下無法被拿來建議使用白藜蘆醇。(譯者:中央社蔡佳伶)1040912

鄭醫師補充:

白藜蘆醇不只是絕佳的抗氧化物質,還是幫助細胞粒線體能夠充分作用,提升細胞能量轉換的關鍵。但想靠喝紅酒來延緩失智症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劑量太低。

參考原文報導:

http://gumc.georgetown.edu/news/Resveratrol-Impacts-Alzheimers-Disease-Biomarker

參考文獻:

R. Scott Turner, M.D., Ph.D., director, Memory Disorders Program, 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James Hendrix, Ph.D., director, global science initiatives, Alzheimer's Association, Chicago, Ill.; Sept. 11, 2015, Neurology, onlin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肺功能好 大腦執行佳

當一個人年齡越來越大,大腦功能就會日漸衰退,不但記憶容易變差,大腦處理資訊速度也會變慢。過去研究發現,年長者心肺功能比較好,大腦執行功能也會比較好,代表這人推理、問題解決能力較佳。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年長者若心肺功能較好,大腦處理雙重任務、一心二用時,表現也會有所提升。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博士生雀爾西亞‧王表示,過去研究顯示,年長者的心肺功能與行為表現很有關聯。還有一些研究則是分析心肺功能與大腦功能之間的關係。但很少研究像這篇研究一樣,同時觀察心肺功能、大腦功能與行為表現三者關聯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高齡神經科學探索》期刊(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貝克曼研究所主任、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教授阿爾特‧克拉莫為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團隊以一百二十八名五十九歲到八十歲民眾為研究對象,運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攝影檢查(fMRI)分析其大腦活動情況,並比對這些人的心肺功能數據。結果發現,心肺功能較佳的人,大腦同時執行兩項任務時,表現比較好。研究顯示,當一個人心肺功能較好,大腦前扣帶皮質、輔助運動區會較為活化,大腦執行功能自然有所提升。

研究作者表示,這項研究讓人更了解運動與認知、大腦功能之間的關聯性,研究建議,改變生活習慣,可以促進大腦健康,就算往後年紀變大,一樣也可以獲得好處。

鄭醫師補充:

人出生到死亡,身體的細胞有三個地方不能休息,心臟不能停,呼吸不能停,大腦不能休息(即使睡覺大腦也仍有腦波,代表仍在活動),因此這些細胞功能的維持至關緊要。

如何讓細胞在沒有壓力,在充分的運作資源的環境下發揮作用,是保養大腦功能的重要關鍵。過去也有一句話:對心臟有益的營養,對大腦也有幫助。這兩部分對於細胞的能量代謝依賴最大,如何讓細胞維持在能量充沛的狀況來運作?適當充足的營養,規律運動,避免毒素以及自由基過度累積,減少慢性發炎、維持腸道健康,保持心情的平靜與正向,都是維持心臟以及大腦功能不可或缺的相關環節,這也是功能醫學強調的整合觀點。

參考文獻:

  1. Chelsea N. Wong, Laura Chaddock-Heyman, Michelle W. Voss, Agnieszka Z. Burzynska, Chandramallika Basak, Kirk I. Erickson, Ruchika S. Prakash, Amanda N. Szabo-Reed, Siobhan M. Phillips, Thomas Wojcicki, Emily L. Mailey, Edward McAuley, Arthur F. Kramer. Brain activation during dual-task processing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15; 7 DOI: 10.3389/fnagi.2015.0015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研究:帕金森患者腦細胞提早衰亡

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網今天(28日)報導,研究顯示,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患者的腦細胞會提早衰老死亡,就好比「過熱的馬達」。

加拿大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發現也許有助解釋為何帕金森氏症患者只有腦部少部分區域受到影響,

帕金森氏症是因喪失了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細胞,但背後的成因仍是謎團。

這份論文中,蒙特婁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科學家運用老鼠細胞來研究帕金森氏症,結果發現跟帕金森氏症相關的神經元更為複雜,而且分支更多,迥異於其他類似的腦細胞。

研究人員表示,這類細胞也會消耗更多能量,同時代謝出更多廢棄物,長期累積下來就可能導致細胞死亡

主持研究的楚度(Louis-Eric Trudeau)教授表示,「這就好像馬達持續高速運轉,這些神經元需要大量精力才能運作,可能就因此筋疲力盡、提早衰亡」。

研究人員指出,這或許有助建立更可靠的帕金森氏症實驗模型,並且找出全新療法,例如研發新藥來減少細胞的能量需求或提升使用效率

根據統計,全球目前約有700萬到1,000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症狀包括四肢明顯顫抖、動作遲緩、肌肉僵硬等等。

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中。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告的關鍵,主要是特定區域的腦細胞能量消耗效率失衡,如何幫助這些區域的腦細胞提高能量的運用效率,減少能量代謝的障礙,可能是巴金森症積極治療的關鍵。

整合醫學的觀點正是透過營養補充來提升細胞的能量代謝(粒線體功能),降低自由基以及重金屬的累積量都是幫助細胞能量代謝重要的關鍵,建議在治療上可以儘量結合相關整合療法來幫助疾病預防以及治療。

參考文獻:

  1. Consiglia Pacelli, Nicolas Giguère, Marie-Josée Bourque, Martin Lévesque, Ruth S. Slack, Louis-Éric Trudeau. Elevated Mitochondrial Bioenergetics and Axonal Arborization Size Are Key Contributors to the Vulnerability of Dopamine Neurons. Current Biology, 2015; DOI:10.1016/j.cub.2015.07.050
  1. Consiglia Pacelli, Nicolas Giguère, Marie-Josée Bourque, Martin Lévesque, Ruth S. Slack, Louis-Éric Trudeau. Elevated Mitochondrial Bioenergetics and Axonal Arborization Size Are Key Contributors to the Vulnerability of Dopamine Neurons. Current Biology, 2015; DOI:10.1016/j.cub.2015.07.05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控制危險因子 防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是常見失智症類型,也是年長者、照顧者的夢魘。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中年肥胖、頸動脈狹窄、高血壓、憂鬱症、身體虛弱、教育程度低、身體天然胺基酸濃度過高、抽菸、第二型糖尿病等九項因素會影響阿茲海默症風險高低,而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雖然重要,卻無法完全預防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大腦病變,這種疾病會影響記憶力、思考能力。研究認為,如果想要長期減少阿茲海默症風險,就要採取行動,多控制上述危險因子。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神經病學、神經外科與精神病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內科專家、《阿茲海默症期刊》資深編輯余金台(音譯,Jin-TaiYu)表示,這次研究證據顯示,一個人如果可以調整阿茲海默症潛在風險因子,就能得到好處,減少阿茲海默症風險。

研究團隊分析一九六八年到二○一四年間的三百二十三份研究報告,含括五千多名患者,結果發現,上述九項因素會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

此外,研究也發現,有些營養素、藥物則可以幫助保護大腦,減少阿茲海默症發生機率。舉例來說,像咖啡、維生素C、維生素E、葉酸、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史他汀(降血脂藥物)、降血壓藥、雌激素補充劑等似乎可減少阿茲海默症風險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是綜合分析研究。危險因子,到底是結果還是原因?這篇研究便無法直接說明,然而在可能範圍之外,儘量控制危險因子,應可以降低以及延緩失智症的發生。糖尿病、失智與憂鬱症研究發現其實是共病現象,不要小看血糖代謝,最後往往影響到細胞的能量代謝,進而造成身體虛弱以及神經細胞退化。而中年肥胖、頸動脈狹窄、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疾病,都是代謝症候群引發,抽菸則會增加身體自由基,造成氧化壓力升高,長期下來,細胞退化以及能量代謝容易發生。

而在積極作為預防上,我建議大家有另類思考,譬如維他命C和E,代表的是抗氧化能力的提升。葉酸除了神經組織需要之外,身體的甲基話也扮演至關緊要的角色。至於止痛藥,本身可以消炎,換句話說,抑制發炎是預防失智的重要一環。降血脂藥物以及降血壓藥,都是心血管疾病的控制療法,如何做好心血管保健,減少動脈狹窄的機率,降低中風以及冠狀動脈疾病等風險,對於失智預防也至關緊要。

賀爾蒙不足會造成身體以及情緒壓力,甚至導致失智,這是多數人容易忽略的一環。

參考文獻:

Meta-analysis of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 Wei Xu,
  • Lan Tan,
  • Hui-Fu Wang,
  • Teng Jiang,
  • Meng-Shan Tan,
  • Lin Tan,
  • Qing-Fei Zhao,
  • Jie-Qiong Li,
  • Jun Wang,
  • Jin-Tai Yu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jnnp-2015-310548Published Online First: 20 August 2015 doi:10.1136/jnnp-2015-310548

http://jnnp.bmj.com/content/early/2015/07/27/jnnp-2015-31054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腦評估系統 有助測出失智症

 
【台灣醒報記者余祥綜合報導】為發現失智症的早期狀況,美國FDA近日核准醫生使用大腦評估系統Cognivue。根據統計,美國到了2050年將有1千3百多萬人罹患失智症,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神經學教授克里爾‧黛菲說,「晚年失智症的海嘯風暴已襲來,但健保卻不足以負擔,」因此他發明這項工具盼能提供有效、簡單檢測記憶和思考能力的發法,助於診斷出早期失智症。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目前已有超過50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而在2050年預估將達到1千3百多萬人,因此愈來愈多的研究者開始研發更多能早期診斷、早期減緩症狀的方法。而大腦評估系統Cognivue近日被美國FDA批准,作為醫生診斷失智症的「輔助工具」,但還不足以作為單獨的診斷工具。

《WBFO》報導,這套大腦評估系統很像「電腦遊戲」,只要10分鐘就可以測出大腦感知能力細微的失誤,做為失智症早期心智衰退的指標。黛菲指出,「血壓高低和心跳快慢是身體的重要指標,同樣的,認知功能的好壞就是我們大腦狀況如何的指標,」因此這項工具就是在測驗認知過程的狀況。

受試者坐在電腦前,電腦畫面會顯示出系列的影像,像是一組不斷的轉動和波動的圓點,而受試者需要用鋸齒狀的滑鼠游標,不斷追蹤變動的圓點,然後任務會變得更加困難,例如這些圓點會加速的旋轉或變換方向。另外,還有挑戰記憶力和認出字母能力等的其他測驗。

開業內科醫生琳達說,她的病人中一半以上都是超過65歲且有認知功能障礙的長輩,使用此設備一年後就發現出它的成效,有助找出潛在的失智症病患

鄭醫師補充:

原來身心科常用的失智評估工具,也就是簡短智能測驗(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因為需要專人施測,花的時間也比較久,因此這項新的大腦評估系統Cognivue指是透過類似電腦遊戲的過程直接由分數統計,顯然方便不少。期望這套系統早日中文化並應用於本地的臨床服務上,嘉惠更多需要的患者,早日診斷,早期治療。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social-issues/fda-approves-marketing-of-convenient-tool-to-diagnose-dementia/2015/08/10/fe34689e-3d47-11e5-9c2d-ed991d848c48_story.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傷患者使用抗膽鹼藥物 延緩復原

年長者常使用抗膽鹼藥物治療多種疾病,有腦傷的患者使用這類藥物要更加小心。英國一項研究發現,抗膽鹼藥物可能延遲腦傷復原速度

上述研究成果昨(十)日已發表於《腦傷》醫學期刊(BrainInjury)。

年長者中,約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曾服用抗膽鹼處方藥,這類藥物使用範圍很廣,從治療尿失禁、憂鬱症到失眠,都可能用到抗膽鹼藥物

醫界早知道,抗膽鹼藥物可能引起暫時性認知受損、頭暈、意識混亂等副作用。但過去沒有人研究腦傷、脊椎受傷患者使用抗膽鹼藥物可能產生哪些影響

這項研究含括五十二名大腦、脊髓受傷患者,這些人都需要在神經復健醫療單位接受復健治療,研究顯示,患者使用抗膽鹼藥物劑量越高,復健、復原時間拉得越長。研究人員指出,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並沒有證實兩種現象之間有無因果關係。

研究首席作者英國東英吉利大學醫學院臨床精神科教授克里斯‧福克斯表示,未來需進行更大型研究才能了解這些抗膽鹼藥物對患者復原會產生哪些長期影響。大腦、脊髓損傷患者、認知受損患者常使用抗膽鹼藥物治療各種不適症狀,但研究顯示,患者在復健過程當中,這類藥物可能影響復原情況,使患者住院時間拉長。

英國阿斯頓大學臨床藥物學資深講師伊恩‧麥德曼特表示,從研究結果來看,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抗膽鹼藥物。患者用藥時,醫師、護理師或藥劑師應該監測患者用藥狀況,視情況隨時做調整。

鄭醫師補充:

抗膽鹼藥物,在精神科最常見的用藥便是抗巴金森藥物(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的緩解藥)以及傳統的抗憂鬱劑,這在精神科的藥物治療上,經常是長期開立的治療藥物。如果這類藥物對於腦傷的患者會延遲復原速度,可以合理推測有九成以上得醫療專業人員並不清楚這樣的醫療資訊,事實上這些抗膽鹼藥物並不是精神科醫師開得最多,其他科醫師也常會開立這類藥物的處方,像第一代的抗組織胺藥物,也同樣有抗膽鹼作用。如果專業人員對於藥物可能產生的後遺症都不知悉,遑論其他一般大眾。

此外抗膽鹼藥物若持續服用超過三年,失智症風險將明顯升高,這是今年初發表的研究:

Cumulative Use of Strong Anticholinergics and Incident Dementi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helly L. Gray et al.,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26 January 2015, abstract.

身體神經傳導物質有一種名為乙醯膽鹼。在自律神經的副交感部分,以及大腦負責記憶儲存的部分,都需要這種神經傳導物質。副交感神經對於身體的修復有關鍵性的影響。

根據上述資料,抗膽鹼藥物最好少用,非不得已,服用時間最好節制。

想了解自己目前服用的藥物是否含抗膽鹼藥物,可以和開藥的醫師、藥師或相關的醫療專業人員討論。

參考文獻:

Does anticholinergics drug burden relate to global neuro-disability outcome measures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ad More: http://informahealthcare.com/doi/abs/10.3109/02699052.2015.1060358

http://informahealthcare.com/doi/abs/10.3109/02699052.2015.106035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得飲食 大腦年輕7.5歲

想要維持大腦、認知功能健康、不衰退,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還不夠有力,現在最夯的是「麥得飲食」(MIND diet)。這種飲食方式結合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原則,主要作用在於延緩神經退化。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採用麥得飲食,有助延緩大腦老化,大腦老化速度可延緩約七點五年之多。

過去研究發現,麥得飲食或可減少阿茲海默症風險。這次美國羅許大學研究顯示,麥得飲食或可幫助年長者減緩認知功能衰退速度,就算不是阿茲海默症高風險群,也一樣可以受益。年長者越認真執行麥得飲食原則,大腦越年輕、越有活力,與其他年長者相比,大腦可年輕七點五歲之多

這項研究含括九百六十名年長者,平均年齡八十一點四歲,研究追蹤四點七年。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阿茲海默&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美國營養流行病學家瑪莎‧克萊爾‧莫里斯研究團隊結合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原則,發展出「麥得飲食」原則。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原則都能幫助減少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麥得飲食含有十五種飲食元素,其中有十種食物對大腦健康很有益處,另有五種食物屬於不健康食物,盡量少吃為妙,這五種不健康食物為「紅肉」、「奶油與人造奶油」、「起司」、「糕餅與甜食」,以及「油炸食物或速食」。

鄭醫師補充:
所謂麥得飲食,就是一個人每天至少三分全穀類食物,一份沙拉外加另一種蔬菜,配上一杯紅酒;白天的零食靠堅果;隔天吃豆類;每周至少兩次家禽(白肉)以及莓果類;魚類至少一周一次。
 
參考原文報導:
參考文獻:
  • Martha Clare Morris, Christy C. Tangney, Yamin Wang, Frank M. Sacks, David A. Bennett, Neelum T. Aggarwal. MIND diet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incid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 Dementia, 2015; DOI: 10.1016/j.jalz.2014.11.0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症藥 恐讓老人體重急掉

年長者體重下降、消瘦,並非好事,當年長者越來越消瘦,身體健康很容易受到衝擊。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常用於治療失智症的藥物「膽鹼�抑制劑」可能導致部分年長患者體重下降、消瘦。年長患者體重一下降,健康情況常會變差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高齡醫學研究員米拉‧薛芙琳表示,這項大型研究證據顯示,「膽鹼水解酶抑制劑」可能讓失智症年長患者體重大幅下降

美國紐約州長島北岸醫療集團高齡醫學醫師吉塞爾‧沃夫│克萊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體重下降不只對患者產生不利影響,照顧者也需要多耗費心力,努力提供適合食物,幫助患者維持健康、正常體重,並維持良好照顧品質。

研究團隊分析二○○七年到二○一○年間近三千五百名失智症患者的用藥情況、體重變化。追蹤一年發現,服用「膽鹼水解酶抑制劑」的失智症患者當中,超過兩成九的人體重明顯下降。而使用其他藥物族群,則有兩成三的人體重明顯下降。所謂體重明顯下降是指十二個月內體重減少達十磅以上(約四點五公斤)。

研究人員解釋,年長者一旦體重下滑,身體很容易就會出狀況,不但住院機率、死亡率會上升,身體各項機能也常大幅衰退,生活品質更大受影響

鄭醫師補充:

體重急掉對長者的健康狀況來說就是一種警訊,失智症藥物只是對部分患者可能延緩病程而已,最怕就是療效未見,體重先掉。

在藥物之外,積極透過整合療法結合健康的生活型態,應該是比較積極而安全的健康促進以及疾病改善之道。

營養強化、抗氧化、抗發炎、去除毒素影響以及強化粒線體功能,若有荷爾蒙失調也須一併調整(包含血糖代謝),這是目前整合療法根據臨床研究比較能協助失智症根本的方向。

參考文獻:

Weight Loss Associated with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in Individuals with Dementia in a National Healthcare System

  1. Meera Sheffrin MD1,*,
  2. Yinghui Miao MPH1,
  3. W. John Boscardin PhD1,2 and
  4. Michael A. Steinman MD1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3 AUG 2015

DOI: 10.1111/jgs.13511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gs.13511/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阿茲海默症 先改變生活方式

 

 

 

 

 

最新的阿茲海默症研究有個明顯主題,那就是改變生活方式,以保護你的腦部,其中包括較好睡眠品質和運動

科學家要證實一些實驗藥物是否能至少延緩阿茲海默症症狀,將需要幾年時間,但是對全球逐漸老化的人口而言,目前就有相當比例人口有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不論醫藥方面的進展如何,這項研究顯示有一些一般日常措施也許可以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其中包括較好睡眠品質和運動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李普頓(Richard Lipton)博士表示,改變生活方式「看起來比截至目前的醫藥研究更有希望」

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最新研究,提供五個守護腦部,避免喪失記憶的小撇步:一、改善睡眠品質。二、讓腦子有事做。三、運動。四、注意心理健康。五、健康飲食

鄭醫師補充:

與其靠藥來冀望失智症藥物的研發上市,不如先從自己的生活開始調整起。

睡眠品質不好,的確增加失智症的風險,然而長期失眠若老是靠藥物來幫助入眠,也是失智症的風險之一。如何不藉由藥物來真正提升睡眠品質,是比較保險的方式。

健康飲食部分,建議大家可以參考地中海飲食的內容。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cbsnews.com/media/lifestyle-changes-may-guard-against-alzheimers-memory-los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高於男性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有輕微記憶缺損的較年長婦女,病情惡化的速度是男性的兩倍。科學家試圖找出阿茲海默症特別容易找上女性的原因

美聯社報導,65歲女性即使看似健康,在接下來人生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卻高達1/6,相較男性的罹病機率是1/11。科學家一度認為這項差異是因為女性的壽命較長,但如今有愈來愈多科學家同意,另有其他因素造成婦女特別容易受到這種失智症侵擾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學者葉芙(KristineYaffe)表示:「婦女確實處在阿茲海默症危機的中心。」

研究人員今天在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提出一系列研究,發現早在阿茲海默症症狀出現之前,就出現容易致病性的徵兆。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比較近400名男女,這些受試者有輕微認知障礙、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的早期記憶改變,但卻標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上升。研究人員評估受試者的認知功能,平均觀察時間為4年,部分受試者長達8年。研究發現,男性在記憶與思考技能的深入測驗上每年掉1分,但女性則掉2分

鄭醫師補充:

女性的失智症風險高於男性,風險幾乎是兩倍。因此,如何預防勝於治療,絕對是關鍵。

基因檢測與功能醫學檢測能清楚揭露當事人的體質以及風險高低,及早做預防以及處理,建議有家族史的人最好及早做預防。

失智症可以當作預防醫學來做,而且有清楚的方向可以執行。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cnbc.com/2015/07/21/alzheimers-worsens-twice-as-fast-in-women-study-finds.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吃鎮定劑 51%會認知錯亂

【台灣醒報記者余祥綜合報導】長者服用鎮定劑藥物,不但可能造成認知上的錯亂,甚至還與引發阿茲海默症有關。一項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鎮定劑藥物的老人中,有51%的人容易產生認知的錯亂,並推論出抗失眠和焦慮的鎮定藥物和阿茲海默間存在潛在的關聯。因此美國老年醫學會建議,可考慮用較天然的方法治療焦慮和失眠。

根據《CBS San Francisco》報導,研究團隊橫跨法國和加拿大大學的學者,分析穩定看病6年以上的1796份魁北克健康保險資料庫的病歷資料,再比對7184位超過66歲、不同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的人,目的是了解阿茲海默症與製作鎮定劑藥物苯重氮基鹽之間的關聯。

研究發現,相較那些從不吃藥的人,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鎮定劑藥物的老人中,有51%的人容易產生認知的障礙,服用高劑量抗焦慮和失眠藥物的人較容易罹患痴呆症。但此研究並無法顯示兩者有直接的因果關連,研究的領導者博士蘇菲說,「這可能只是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在前期會失眠、焦慮,因而使用了藥物的結果。」

儘管無直接的關連,但這樣的發現可以改變醫生對失眠、焦慮的老人的診斷方式。蘇菲博士說,醫生們在開處方給老年人前應該三思,對於那些需要使用鎮定藥物的病患,應該把益處和可能造成的風險都納入考慮

美國老年醫學會已提出警告,服用鎮定劑藥物可能會增加頭暈、錯亂和事故發生的風險。事實上,社會學報告就曾顯示,跌倒、骨折、車禍導致住院甚至死亡的案例中,服用鎮定劑的長者是未服用的2倍,因此美國老年醫學會建議,可考慮用較天然的方式,治療焦慮和失眠

鄭醫師補充:

年長者服用鎮靜劑,這理的鎮靜劑指的就是一般傳統的安眠藥。連續服用三個月代表失眠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了。年長者服用安眠藥物不只容易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還會有跌倒骨折甚至車禍的風險存在,主要就是因為年長者服藥後,藥物除了代謝較慢,還可能因為其他藥物服用的交互作用,導致藥物在體內作用的時間更長。

如何透過天然的方式來改善焦慮和失眠,很遺憾的,習慣開藥的醫師這方面的臨床經驗比較缺乏,因此在協助年長者改善失眠困擾時,往往力有未逮,效果不彰。建議大家可以尋求對整合療法有經驗醫師來協助,效果較佳。天然的方式改善,絕非只是靠某種神奇的小丸子來解決年長者所有失眠問題。失眠是結果,原因沒有找出來,根本解決,失眠只會沒完沒了。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31702

文獻來源:

Benzodiazepine Use and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Case-Control Study

Sophie Billioti de Gage, Yola Moride, Thierry Ducruet, Tobias Kurth, Hélène Verdoux, Marie Tournier, Antoine Pariente, Bernard Bégaud

BMJ 2014; 349 doi: http://dx.doi.org/10.1136/bmj.g5205 (Published 09 September 2014) Cite this as: BMJ 2014;349:g5205

http://www.bmj.com/content/349/bmj.g520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型糖尿病最傷思考、記憶力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副教授菲拉‧諾瓦克表示,這次研究顯示,大腦血流調節功能一旦受到損壞,認知功能就會加速衰退

血管擴張功能健全,大腦血液供給才會足夠,這對維持大腦思考非常重要,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思考能力出問題,主要原因在於血管擴張功能異常

諾瓦克指出,研究發現,過去幾個月,平均血糖值(A1C,糖化血色素)越高,患者血管擴張異常就越嚴重。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神經醫學》期刊

在這次研究當中,研究人員招募四十人參與研究計畫,平均年齡六十六歲,其中十九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另外二十一人則沒有任何血糖相關疾病。

研究剛開始時,研究人員為每個人進行思考、記憶力測試,並以核磁共振攝影(MRI)檢視大腦血流,研究人員也透過驗血了解這些人的血糖平均值、身體發炎狀況。

研究數據顯示,患者經過兩年,學習、記憶能力測試成績平均衰退百分之十二。另外,大腦血液調節功能也較差,發炎程度越嚴重,大腦血液調節能力越低下,就算患者血糖控制很好,也是一樣

鄭醫師補充:

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比例偏高,關鍵就是大腦的血流下降,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血流,大腦細胞就會飢餓,自然影響記憶力以及思考。

即使血糖控制穩定,大腦血液調節供還是不佳。因此,血糖穩定,大腦還是持續退化。

過去我曾提出一篇美國的新生兒專科醫師為了幫助糖尿病又罹患失智症的先生,透過補充椰子油,攝取中鏈脂肪酸來增加腦部循環,同時補充酮體(也就是人斷食時,大腦需要的能量來源)。糖尿病患者的大腦因為胰島素功能不佳,會自動降低血流,因為血流大也得不到葡萄糖轉換而來的能量。

對椰子油有疑慮的人,還可以考慮可以幫助大腦血流增加的補充品來改善。

參考文獻:

  • Chen-Chih Chung, Daniela Pimentel, Azizah J. Jor'dan, Ying Hao, William Milberg, and Vera Novak. Inflammation-associated declines in cerebral vasoreactivity and cognition in type 2 diabetes. Neurology, July 2015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182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