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如何幫助失智症/巴金森症? (4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肌苷(Inosine),早在1970年時,被適用於增強運動表現,但效果並不明顯。後來發現對於神經系統退化據保護作用,尤其是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或者中風患者,皆有臨床實驗證實可以幫助延緩神經退化:

 Liu F, You SW, Yao LP et al. (2006). "Secondary degeneration reduced by inosin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Spinal Cord 44 (7): 421–6. doi:10.1038/sj.sc.3101878. PMID 16317421.

Chen P, Goldberg DE, Kolb B, Lanser M, Benowitz LI (2002). "Inosine induces axonal rewiring and improves behavioral outcome after strok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9 (13): 9031–6. doi:10.1073/pnas.132076299. PMC 124418. PMID 12084941.

服用肌苷可幫助尿酸提升,尿酸對身體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同時可以幫助過氧亞硝酸鹽的清除,延緩神經退化萎縮: 

Uric Acid: Natural Scavenger Of Peroxynitrite

過去已有動物實驗證實,這次藉由人體實驗,針對早期巴金森症狀,尚不需藥物治療,而且尿酸濃度低的患者,透過安慰劑和肌苷服用的對比,肌苷服用一天達3000毫克,結果發現相對於服用安慰劑的患者,服用肌苷的患者,血液以及腦脊髓液的尿酸值皆提高,而且95%的患者服用超過6個月,無人退出,表示其安全性以及耐受性都讓人滿意。臨床評估發現服用肌苷的患者的症狀改善也較明顯。研究人員建議早期巴金森症患者可以考慮這樣安全有效的療法。

參考文獻:

The Parkinson Study Group SURE-PD Investigators. Inosine to Increase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Urate in Parkinson Diseas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urol. 2013;():. doi:10.1001/jamaneurol.2013.5528.

http://archneur.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79016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由美國奧瑞岡健康以及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款由科學家設計,使用多年用時對抗人類細胞損壞的抗氧化營養補充品能夠幫助有多發性硬化症的老鼠症狀改善。

這款名為MitoQ的抗氧化已經為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帶來希望,儘管這是第一次的動物實驗發現能夠明顯逆轉類似多發性化症的惡化。

這項新發現引導出全新的治療概念,對於全球超過230萬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治療不啻是一道曙光。

專業人員都知道,多發性硬化症的致病原因在於免疫系統會自行攻擊神經細胞的髓鞘,這是類似包裹電線外皮的組織,致使神經細胞失去功能。患者往往隨著病程產生視力模糊、視力喪失、平衡感喪失、口齒不清、顫抖、麻木、以及記憶力和專注力障礙。

這項研究透過抗氧化物質的治療,14天的時間發現MitoQ明顯降低神經細胞的發現,也減少髓鞘流失的嚴重度。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項令人著實興奮的新發現。

MitoQ本身是活性高的輔酶Q10物質,在1990年代研發出來用於降低粒線體的氧化壓力,是一項非常安全的治療選擇:

  1. E.J. Gane, F. Weilert, D.W. Orr, G.F. Keogh, M. Gibson, M.M. Lockhart, C.M. Frampton, K.M. Taylor, R.A. Smith, M.P. Murphy, The mitochondria-targeted anti-oxidant mitoquinone decreases liver damage in a phase II study of hepatitis C patients, Liver Int, 30 (2010) 1019-1026.
  2. B.J. Snow, F.L. Rolfe, M.M. Lockhart, C.M. Frampton, J.D. O'Sullivan, V. Fung, R.A. Smith, M.P. Murphy, K.M. Taylor,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to assess the mitochondria-targeted antioxidant MitoQ as a disease-modifying therapy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vement disorders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25 (2010) 1670-1674.
  3.  R.A. Smith, M.P. Murphy, Animal and human studies with the mitochondria-targeted antioxidant MitoQ,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201 (2010) 96-103.

研究人員希望透過這種能夠快速進入細胞,降低發炎所產生的自由基的抗氧化治療,幫助粒腺體功能維持甚至提升,未來也許還能應用於巴金森氏症或者失智症的治療。這其實與功能醫學的治療理念完全契合。

參考文獻:

Peizhong Mao, Maria Manczak, Ulziibat P. Shirendeb, P. Hemachandra Reddy. MitoQ, a mitochondria-targeted antioxidant, delays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alleviates pathogenesis in a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mouse model of multiple sclerosis.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 2013; 1832 (12): 2322 DOI: 10.1016/j.bbadis.2013.09.00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井水重金屬含量高 恐增巴金森罹病率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患者會出現手顫抖、行動緩慢甚至有失智的問題,國外醫學發現,約3成巴金森病患會出現神經認知功能衰退。台大研究則指出,男性、有喝酒習慣以及飲用井水成為罹患巴金森症的高危險因子,主要是因為台灣的井水當中重金屬含量高,成為罹病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拳王阿里(Muhammad Ali)曾在拳擊場上叱吒風雲,不過,他在1984年被診斷罹患巴金森氏症之後,在鏡頭前看到的阿里經常出現手抖症狀。醫師指出,顫抖、行動緩慢,忘東忘西、在熟悉的地方迷路、不理解他人的話等,都是典型巴金森症狀,而且國外文獻顯示,超過2成6的巴金森病人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台大研究則發現男性的罹病率比女性高出1.5倍,而且環境因素,包括飲用地下水及殺蟲劑和農藥等也會提高罹病率,民眾不得不慎。台大神經部教授吳瑞美:『(原音)台灣土質重金屬大概以砷濃度最高,因為這樣的基因,蛋白質跟鈣離子調控有關,鈣離子可能跟體內銅、錳等生理作用有相關。台灣氧化還原的土質裡面,很旺盛的時候,砷會被釋放出來,相關重金屬還有鐵跟錳之類的。』

醫師指出,巴金森症主要是因為大腦缺乏多巴胺分泌會出現特殊的叢集式放電,導致大腦電迴路卡住。醫學研究發現,使用深腦刺激治療,用T型鈣離子通道或生理式刺激電流,可改善病患運動困難的症狀。台大醫生戴春暉:『(原音)台灣已有數家醫學中心有這樣治療,包括台大在內,目前我們已經有100例以上深腦刺激的治療經驗,但因為治療目前健保沒有給付,不是非常普遍。』

吳瑞美表示,巴金森和阿茲海默引發的失智症狀不同,以阿茲海默症來說,會出現記憶力衰退、對於詞彙命名有問題;但巴金森失智症會有事情計畫執行力問題,出現「自我感覺良好」,反而不易察覺,引發病患與家人間的障礙。他期望未來醫學界能發展出偵測準則,提早給予病患抗失智藥物治療。

  

鄭醫師補充:

之前我曾不只一次引用國外的研究報告提醒大家:巴金森症的病因與重金屬以及環境毒素(像是農藥或者殺蟲劑)曝露有直接相關。除了汞之外,其他重金屬的曝露也可能會增加風險。國內來說,避免飲用地下水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預防方式,主要是某些區域地下水含砷量過高,但成效極為有限。主因患者是一旦巴金森症狀一旦出現,幾乎都是不可逆的一路退化,因為相關腦細胞的功能往往只剩三成不到。

因此,對身體重金屬殘留量的檢測與排除,透過規律運動、營養補充以及生活型態的調整,是目前可以做到的極限,期待早日有更精準的早期檢測工具,更有效的直接治療模式來幫助相關患者。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碰撞 增失智風險

牽涉碰撞的激烈運動增失智風險。印第安納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湯瑪士·麥艾里斯特表示,頭部碰撞造成的腦部傷害本來就是誘發日後失智的危險因子之一。

湯瑪士·麥艾里斯特表示,避免頭部撞擊非常重要。失智症除了一般人熟知的記憶力減退外,還會影響其他的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判斷力、邏輯能力、注意力等,病症中後期出現的干擾行為、性格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更足以影響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當剛剛問過的問題,剛剛看過的東西,無法在短期記憶中登錄,當這類短期記憶明顯退化,通常已非單純健忘。

失智患者常變得不愛出門,對之前喜愛的活動變得興趣缺缺,但需排除環境變異或行動能力所造成影響。患者常重複問同樣的問題,或重複訴說過去的事件等。對於小型器具的使用能力降低,例如時常打錯電話或電話撥不出去、不會使用遙控器開關電視。患者經常忘記正確的年月、或說錯自己的年齡。

醫師強調。通常患者發病後無法根治,尤其是阿茲海默症引發的失智,一旦進入病程,智力就退化,損害愈來愈嚴重。面對這樣的疾病,須及早發現及應對。

  

鄭醫師補充:

著名的前拳王阿里,年老時罹患失智症,不少專家認為與年輕時從事拳擊運動,頭部受到撞擊有關,尤其是重複的頭部小撞擊。過去亦有諸多臨床研究顯示頭部撞擊真得與失智症風險提高有關: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776913

http://www.mayoclinic.com/health/alzheimers-disease/AN01710

因此從事休閒或者運動,保護頭部免於碰撞,對大腦健康保健非常關鍵,提醒大家留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老人痴呆五大習慣 運動最有效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規律運動不僅有助治療憂鬱症,還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英國卡迪夫大學的研究指出,規律運動、無抽菸習慣、保持身材、飲食健康和少量飲酒等5大習慣,有助降低失智症的發生,其中規律運動是最重要的一項。卡迪夫醫學院教授彼德.愛伍德表示,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吃藥或預防治療還管用,不過只有少數人完全實踐這些健康習慣。

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以2235名銀髮族男性為研究對象,並且調查他們的生活習慣與健康情形,並歸納出5個有助降低失智風險的因素,包括規律運動、無抽菸習慣、身材輕盈、飲食健康和少量飲酒。

研究人員發現,有上述習慣的老人,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也較一般人低,但其中有無運動習慣對老人失智症的影響最大。

主持這項研究的卡迪夫大學醫學院教授彼德.愛伍德指出,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吃藥或預防治療還管用,不過根據研究數據,只有少數人維持良好的健康習慣。

「運動是最重要的一項健康習慣,建議民眾一週可以運動五次、每次半小時。」愛伍德說,5項健康指標中,規律運動是最重要的一項,但只有1%的人完全實踐這5項健康習慣,更有5%的人無法實踐其中任何一項。

愛伍德認為,如果這些老人在35年前就實踐這些健康習慣,罹患失智症的比例將降低13%、糖尿病降低12%、心血管疾病降低5%、死亡率降低5%

本研究刊登在《PLOS》科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原則上,一周運動150分鐘,用至少三到五次做分配,若是平時不運動,周末一次運動150分鐘,效果較差,並不建議。

參考文獻:

Elwood P, Galante J, Pickering J, Palmer S, Bayer A, et al. (2013) Healthy Lifestyle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Dementia: Evidence from the Caerphilly Cohort Study. PLoS ONE 8(12): e81877. doi:10.1371/journal.pone.0081877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8187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腔狀況差 心智也落漆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中年人若口腔狀況較差,常出現掉牙、缺牙、牙齦出血等問題,往往思考能力、認知能力也比其他人來得差。

研究作者美國北卡羅來納教堂山分校口腔、牙齒生態學教授蓋瑞‧史拉德表示,研究團隊很想知道當一個人口腔健康狀況不好時,思考能力、認知能力是否也會變得比較差。結果發現,一個人每掉一顆牙,或每拔掉一顆牙,認知能力就會下降一點點。牙齒都掉光的人認知能力比有牙齒的人更差,與牙齒較多的人相比,牙齒較少的人認知能力略遜一籌。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十二月號「美國牙科協會期刊」。

研究人員分析一九九六年到一九九八年近六千名男女數據,這些人年齡介於四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研究人員比較他們記憶力測試、思考能力測試成績與口腔、牙齒檢驗狀況是否有關聯性。

研究人員表示,所有人當中,大約有百分之十三的人沒有任何真牙,一般成年人包括智齒總共有三十二顆牙,這些人有五分之一牙齒數目少於二十顆牙,還有超過百分之十二的人有嚴重牙齦出血、牙齦囊袋問題。

研究發現,沒有牙齒的人無論文字記憶,還是語言流暢度、數字能力都比有牙齒的人來得差。此外,牙齒較少的人或有嚴重牙齦出血的人認知、記憶測試分數也比口腔健康的人低。

研究人員認為,口腔健康狀況較差可能代表飲食習慣比較不好,平常可能比較少吃富含抗氧化成份食物,因而導致認知能力下降。或者也可能是口腔疾病代表身體正在發炎,不只牙齒、口腔,說不定全身循環系統都在發炎,進而影響認知、記憶能力。

  

鄭醫師補充:

牙齒口腔健康可能是全身健康的縮影,因此牙齒健康狀況不好的人,除了找牙醫治療處理外,透過相關評估去檢視身體發炎、抗氧化以及營養狀況,及早為認知功能退化積極做預防。牙齒掉落較多,真牙不多的人,不少是牙周病引起,牙周病與身體發炎有直接相關。牙周病治療可以減少身體發炎,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諸多研究早已證實。

參考文獻:

JADA Continuing Education: 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s of oral health measures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in late middle–aged adults: A community-based study

  • Supawadee Naorungroj,
  • Victor J. Schoenbach,
  • James Beck,
  • Thomas H. Mosley,
  • Rebecca F. Gottesman,
  • Alvaro Alonso,
  • Gerardo Heiss,
  • and Gary D. Slade

JADA December 2013 144(12): 1362-1371

http://jada.ada.org/content/144/12/1362

另一篇類似研究:

Robert Stewart, MD, Robert J. Weyant, DMD, DrPH, Melissa E. Garcia, MPH, Tamara Harris, MD, MS, Lenore J. Launer, PhD, Suzanne Satterfield, MD, DrPH, Eleanor M. Simonsick, PhD, Kristine Yaffe, MD, Anne B. Newman, MD, MPH

Disclosures

J Am Geriatr Soc. 2013;61(2):177-184.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79496_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長期服胃藥 易缺維生素B12

 

長時間服用治療胃潰瘍、胃酸逆流藥物患者要特別注意營養補充。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若長期服用治療胃潰瘍、胃酸逆流藥物,身體特別容易缺乏維生素B12。

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一旦身體缺乏維生素B12,又不加以治療、處理,可能會增加失智症、神經受損、貧血與其他相關併發症風險,有時甚至會造成永久性傷害,無法再恢復正常。而胃酸可以幫助維生素B12吸收,如果抑制胃酸分泌,很容易導致體內維生素B12不足,對健康不利。

制酸劑常被稱為胃藥,健保署曾做過統計,台灣民眾一年申報超過二十億顆制酸劑。二O一二年,美國有大約一千五百萬人接受「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等制酸劑藥物治療。

研究作者美國凱薩醫療機構研究員、腸胃科醫師道格拉斯‧柯爾雷表示,患者若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超過兩年時間,身體缺乏維生素B12的風險就會增加百分之六十五,用藥劑量越高,出現這種問題的機率也就越大。

柯爾雷醫師指出,,長時間服用制酸劑的患者似乎需要定期檢驗體內維生素B12濃度,避免惡化。

   

鄭醫師補充:

B12的吸收需要胃酸來輔助,若是長期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這類藥品,將使胃酸濃度不足,導致B12吸收困難,因B12缺乏導致的身體狀況,例如憂鬱、失智、貧血以及其他相關健康風險明顯提高。

此外,胃酸不足,也會影響胺基酸的吸收以及導致腸道菌叢失衡的風險增加。原因在於胃酸除了幫助消化,也有幫助吸收以及保護作用(免於過多壞菌直接進入腸道)。

因此,長期使用幫浦抑制劑,導致B12缺乏,正是顧此失彼的最佳寫照。最好透過完整的身體以及相關壓力評估,找出胃酸過多或者胃食道逆流的真正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比較妥當且安全。一旦服用了,最好長期監控B12的濃度是否充足。

參考文獻: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788456

Lam JR, Schneider JL, Zhao W, Corley DA. Proton Pump Inhibitor and Histamine 2 Receptor Antagonist Use and Vitamin B12 Deficiency. JAMA. 2013;310(22):2435-2442. doi:10.1001/jama.2013.28049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襲全球 2050年將逾1.3億人

(中央社倫敦5日綜合外電報導)衛生專家與倡議人士今天表示,失智症已成全球流行病,許多政府卻未有妥善的因應計畫。估計目前全球有4400萬人失智,到了2050年將翻3倍達到1億3500萬人。

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International)最新估計,阿茲海默症患者人數較2010年增加17%,並且警告可能2050年,超過70%失智症患者將出現在窮困國家。

協會執行總監沃特曼(Mark Wortmann)說:「這是種全球流行病,且情況愈加惡化。」

沃特曼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必須將失智症列為優先事項,這至為重要。」

阿茲海默症是最普遍的失智症形式,會影響患者的記憶、思考與行為,由於無法治癒且幾乎沒有有效治療,對各國社會與經濟的負擔愈來愈重。

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表示,即便是現在,全球的阿茲海默症醫療費用已超過6000億美元,相當於約全球GDP的1%,且費用只會逐漸增加。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 (King's CollegeLondon's Institute of Psychiatry)教授普林斯(Martin Prince)在援引新數據的政策報告中表示:「不幸的是,大多數政府卻沒有因應計畫。」報告指出,僅13國有準備國內失智計畫因應。

普林斯聲明說:「這是全球性的問題。開發中國家要推出社會保障、衛生與社會關懷等全面性系統的資源與時間有限,面臨的衝擊尤其大。」

英國衛生部發言人說:「我們正率領全球的防治工作,這是八大工業國集團(G8)首次將對付失智症作為全球性議題討論。」G8峰會下週召開。(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021205

       

鄭醫師補充:

失智症的人口只會越來越多,但目前的醫療在預防失智以及治療失智症上,大多採用的方式,不是被動不然就是極為有限。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一項重大警示,提醒我們在失智症的預防以及治療上,最好能更積極有效來處理。

失智症是身體功能逐漸退化到一個階段才會出現的症狀,因此,針對失智症的成因作早期檢測,透過飲食、生活型態調整以及營養補充三管齊下,來真正減暖甚至逆轉失智症的原因,才是根本解決之當。

這幾年的臨床研究告訴我們,等到失智症出現的時候,大腦的細胞功能往往剩不到原來三成功能。營養、基因、重金屬、農藥殘留、自由基以及粒腺體功能的評估以及調整,才能針對當事人失智的成因做基本徹底的了解以及處理。任何單一預防失智症的方式,效果往往極為有限。

對這部分有興趣建議大家可以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最新的研究,維他命D不足,大腦容易產生退化的狀況。這份報告刊登於自由基生理以及醫學期刊(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這份英國動物研究報告發現中年老鼠若是餵以低維他命D的飲食幾個月,幾個月後自由基明顯增加造成對大腦的傷害。而且許多區域都產生氧化還原導致蛋白質變性的大腦傷害。這些老鼠經過測試,認知學習等功能明顯下降。

研究人員提醒:許多年長者容易出現維他命D不足的狀況,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維持體內的維他命D濃度,對於保護大腦免於自由基的傷害導致的退化有重大意義。

過去研究亦證實:維他命D不足的人,容易導致阿茲海默症,同時對於特定的癌症與心臟疾病有關,這些疾病也和身體自由基過多有關。在開發中國家以及某些經濟困難地區,食物來源經常是問題而維他命D的攝取不足與濃度不夠經常可見,特別是年長者。建議大家最好做維他命D的相關檢測,補充富含維他命的食物或者透過補充品,每天曬15分鐘的太陽來幫助維他命D濃度提升至症常範圍,預防大腦退化。

此外,自由基是否過多?也可透過相關檢測來確認。

參考文獻:

Jeriel T.R. Keeney, Sarah Förster, Rukhsana Sultana, Lawrence D. Brewer, Caitlin S. Latimer, Jian Cai, Jon B. Klein, Nada M. Porter, D. Allan Butterfield. Dietary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rats from middle to old age leads to elevated tyrosine nitration and proteomics changes in levels of key proteins in brain: Implications for low vitamin D-dependent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3; 65: 324 DOI: 10.1016/j.freeradbiomed.2013.07.01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缺少葉酸易有失智症狀

 
 

人體缺少葉酸也會影響大腦功能?美國研究學者分析血液樣本發現,血液中葉酸濃度較低的人容易出現失智症狀,且大腦功能較差。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流行病學教授瑪莉‧海恩(MaryHaan)擔任研究主持人,美國農業部營養師琳賽‧艾倫(LindsayAllen)也參與研究計畫。琳賽‧艾倫表示,醫界已發現維生素B6、B12和葉酸可滋養腦部組織。但還是有很多研究結果相互矛盾。


 


研究團隊分析一項老化研究,這份研究從1996年開始,已經持續多年,將近1800位自願者參與計畫,年齡介於60歲到101歲。研究人員觀察自願者的血液樣本,結果發現,血液中的葉酸濃度偏低的人較容易有失智症狀,大腦功能比較不好,認知能力較差,接受記憶力等測試時,成績不太理想。雖然自願者中只有少於1%的人大腦功能出現缺損,但這些人體內的葉酸濃度的確不太足夠,明顯偏低。


 


研究人員也指出,女性血液裡的葉酸過少,出現憂鬱症狀的機率會增加兩倍之多,憂鬱症也會影響大腦功能。


 


研究團隊從2003年開始發表這些研究成果,今年研究論文也陸續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歐洲臨床營養學期刊」、「營養學期刊」和「營養、健康和老化期刊」等刊物。


 


葉酸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動物內臟、豆類食物、柑橘類水果等,像蘆筍、胡蘿蔔、花椰菜、糙米、鮭魚、牛肉、豬肉、牛奶等也都富含葉酸。


 

   

在老年失智症的完整體檢中,血液檢查就包含葉酸及B12的檢測,因此葉酸不足可能導致老年失智的結果,對大部分的神經科及治療失智症有經驗的醫療人員其實都瞭解。最近美國有研究團隊發現,就算大腦功能沒有出現缺損,但只要血液中的葉酸濃度不足,還是容易導致記憶力不佳,足見葉酸對於記憶力的維持有莫大的幫助。類似的研究,在2007年也有一篇針對年逾50,818位研究對象發現每天服用建議用量兩倍的人比一般人的記憶力、言語流暢及警覺性都要好,相關研究請參閱:


Durga J, van Boxtel MP, Schouten EG, et al. (January 2007). "Effect of 3-year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in the FACIT trial: 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369 (9557): 208–16. doi:10.1016/S0140-6736(07)60109-3. PMID 17240287.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7601093/abstract.


長久以來,營養學對葉酸作了相當多的研究,大家最熟知的就是葉酸可以預防惡性貧血,因為它參與了紅血球的形成,此外,葉酸與組織再生有關,對腹中胎兒來說,葉酸不足容易產生神經管發育的缺陷懷孕婦女補充葉酸,也能幫助穩定情緒、減少焦慮,預防產後憂鬱。由於葉酸與B12有密切的關係,建議一起補充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一般天然食品來源的補充可以考慮包括深綠色蔬菜、動物內臟、豆類食物、柑橘類水果等,像蘆筍、胡蘿蔔、花椰菜、糙米、鮭魚、牛肉、豬肉、牛奶等也都富含葉酸。至於葉酸的生化代謝反應可以參考下圖,透過圖示,會更清楚身體合成DNA及RNA時,葉酸與B12兩者一定都要足量才行。



在圖裡面,葉酸是以TH4來代表,TH4的全名是Tetrahydrofolic acide,這種帶四個氫的葉酸才是身體能直接使用的葉酸來源,因此在葉酸的營養補充品的考慮上若能以Tetrahydrofolic acid的葉酸,幫助更大,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Bailey SW, Ayling JE (September 2009). "The extremely slow and variable activity of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in human liv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igh folic acid intak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6 (36): 15424–9. doi:10.1073/pnas.0902072106. PMID 1970638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飲食適度添加可可 能改善輕度認知障礙

中國時報【綜合外電】

(中時健康╱外電編譯)先前有研究指出,每天吃一點可可,可以保護心血管的健康。現在新的研究也發現,若是每天適量攝取可可,其中的黃烷醇成分可以讓大腦更靈活,這項研究刊登美國心臟協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高血壓期刊》(Hypertension) 上。

這項研究一共找來了90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進行為期8週的測試。實驗中,研究人員讓這些老年人每天飲用含有不等量黃烷醇的可可飲品,共有高含量、中含量以及低含量三種,8週後對這些老年人進行簡易的認知功能與精神狀態評估。

結果發現,相較於攝取低含量黃烷醇的老年人來說,攝取較多黃烷醇的老年人,他們的注意力和其他心智的功能都比較理想。對此,參與研究的醫師,所屬義大利拉奎拉大學(University of L'Aquila)的戴西德瑞(Desideri)表示,這是因為可可中的黃烷醇成分可提高腦血流含氧量的緣故。

戴西德瑞(Desideri)醫師進一步表示,這項研究是醫界第一次以可可膳食干預的方法,成功顯現出黃烷醇可能對於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年人具有有改善認知的作用。

最後要提醒的是,由於市售的可可多會添加過多的糖分在其中,讓味道喝起來更好也更順口,所以要特別留意熱量的攝取,或是可改飲用無糖的可可較佳。另外,每日也以250毫升為上限。

  

鄭醫師補充:

可可中的黃烷醇可以幫助認知功能提升,增加腦血流,過去已有諸多研究證實。建議想要透過實務來提升認知功能的人,可以考慮補充。補充來源,還是以黑巧克力或者是含糖量較低的可可飲品為宜。含糖量太高的食物來源,若是經常攝取,可能影響胰島素功能衰退,反而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不可不慎。

參考文獻:

 Blood Pressure and Aging: Benefits in Cognitive Function, Blood Pressur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Through Cocoa Flavanol Consumption in Elderly Subjec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Cocoa, Cognition, and Aging (CoCoA) Study / Novelty and Significance

  • Giovambattista Desideri,
  • Catherine Kwik-Uribe,
  • Davide Grassi,
  • Stefano Necozione,
  • Lorenzo Ghiadoni,
  • Daniela Mastroiacovo,
  • Angelo Raffaele,
  • Livia Ferri,
  • Raffaella Bocale,
  • Maria Carmela Lechiara,
  • Carmine Marini,
  • and Claudio Ferri

Hypertension. 2012;60:794-801,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August 14 2012, 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12.193060

http://hyper.ahajournals.org/content/60/3/794.ful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由美國聖路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透過動物研究發現,補充綠薄荷以及迷迭香的萃取物質,有助於提升記憶力以及學習能力。劑量越高,效果越好,原因在於這些香料都是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降低身體氧化壓力(自由基太多)。自由基太多,會對神經系統造成莫大負擔,能量生成有障礙,認知功能退化在所難免。因此,抗失智的重要關鍵之一,便是減少自由基的負擔,除攝取抗自由基的抗氧化食物來源之外,減少壓力以及健康的生活以及飲食型態,適度的運動都有研究支持臨床改善效果。

 

參考文獻:

 http://www.slu.edu/x89155.x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可能是失智前兆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年長者如果心情很憂鬱,記憶力也突然變差,要小心可能罹患失智症。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憂鬱症不只可能造成記憶力衰退,當年長者出現憂鬱症,也可能是失智症早期症狀。透過憂鬱症狀,或可預測失智症病情。


有些患者雖然有記憶障礙,不過沒有嚴重到失智症程度。隨著年齡老化,症狀就會漸趨明顯,甚至產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許多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罹患失智症,而有的患者則沒有失智症問題。最新研究指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合併憂鬱症患者罹患老年失智症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之多。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荷西‧盧契辛格博士為研究作者,他表示,憂鬱症常與老年記憶退化一起出現,這代表年長者一旦出現憂鬱症,很可能是記憶衰退警訊,最好接受進一步檢查,以確認記憶功能是否正常。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神經醫學檔案」期刊。


盧契辛格博士指出,年長者若同時出現憂鬱症、記憶障礙,多數人通常認為是憂鬱症引起記憶問題,並認為只要治好憂鬱症,記憶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有時並不是這樣。當醫師遇到年長患者除了有憂鬱症,還伴隨記憶問題,最好評估患者是否有輕度認知障礙,或有其他失智症早期徵兆。


美國紐約萊諾克斯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嘉雅特瑞‧黛菲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年長者如有早期記憶障礙,往往較容易有憂鬱症。尤其當一個人忽然感覺不太對勁,卻不知道發生甚麼事,自然就容易產生憂鬱情緒。

 

 


鄭醫師補充:


憂鬱症本身經常合併記憶力減退的狀況,如果是年長者的憂鬱症狀出現記憶力衰退,還要當心是否為失智症前兆?根據最新發表的研究發現: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合併憂鬱症患者罹患老年失智症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之多。


到底年長者憂鬱症是單純憂鬱症或者其實是是失智症前兆,這都在提醒我們,身體功能失衡的原因最好透過一些身體功能相關評估,徹底找出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以防大腦進一步退化,造成更多不可逆的大腦傷害而更難治療。


上述報導的相關研究可以參閱:


Richard E, Reitz C, Honig LH, et al. Late-Life Depressio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Archives of Neurology, 2012; DOI: 10.1001/jamaneurol.2013.60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甜食吃太多 易健忘

攝取太多甜食可能讓人變得健忘。研究人員表示,維持低血糖對腦部有益。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發表在「神經學」(Neurology)月刊的研究指出,血糖濃度太高較可能造成記憶問題。

一百四十一名研究對象都沒有罹患糖尿病、也非糖尿病前期,平均年齡六十三歲。

研究發現,血糖濃度較低的受試者,記憶測驗成績較高。

至於血糖濃度高的受試者,在聽到十五個單字後才過卅分鐘,就想不起來。

柏林夏里特醫科大學附設醫院(Charite University Hospital)的弗洛爾(AgnesFloel)博士說:「研究結果顯示,就算血糖正常的人,要避免老化造成的記憶問題與認知退化,降低血糖可能成為有用的策略。」

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Society)華爾頓(Clare Walton)說:「我們已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是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但這項新研究顯示,較高的血糖濃度可能也會和非糖尿病患者記憶力較差有關。」

華爾頓說:「六十五歲以上民眾有三分之一會罹患失智症,因此投資這項研究至為重要。」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在部落格曾不只一次提到糖尿病是失智症的一大危險因子,這篇研究則是提醒我們,早在糖尿病發生之前,血糖不穩定的時期,記憶力已經出問題。因此,不要小看血糖調控問題,透過運動、飲食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幫助血糖穩定控制,對失智症的預防絕對是一大利多。

參考文獻:

Higher glucose level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emory and reduced hippocampal microstructure

  • Lucia Kerti,
  •                      
  • A. Veronica Witte,
  •                      
  • Angela Winkler,
  •                      
  • Ulrike Grittner,
  •                      
  • Dan Rujescu,
  •                      
  • and Agnes Flöel
  •                    

10.1212/01.wnl.0000435561.00234.ee;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October 23, 2013

 

http://www.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13/10/23/01.wnl.0000435561.00234.ee.abstract?sid=e82a4976-38f4-4c2f-af1c-1ef9277f2ca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患阿茲海默 難辨花生醬味

中央社 – 2013年10月11日 下午1:52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0日專電)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仍找不到能在阿茲海默症發病前,提早發現病症的診斷方式。佛羅里達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使用簡單、價格便宜的花生醬,或許有助於儘早發現這種疾病。


根據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Association of America)統計,患有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的美國民眾,總計約有520萬人,這個數字估計到了2050年,將會增加到1380萬人。


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麥克奈特嗅覺與味覺腦部研究中心(McKnight BrainInstitute Center for Smell and Taste)研究團隊透過實驗發現,如果把大約1匙份量的花生醬近距離靠近鼻子,阿茲海默症初期患者對於嗅出花生醬的味道,會有困難。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準備好大約1匙份量的花生醬放入小杯,要求90多名研究對象閉起眼睛與嘴巴,由遠而近每次調整1公分,看看研究對象左右兩側鼻孔在花生醬距離多近時才能聞出味道。


統計結果發現,18名屬於阿茲海默症初期的患者,透過左側鼻孔辨認花生醬味道都比右側鼻孔困難,平均大約需要拉近10公分才能聞出味道。


研究小組成員之一的史丹普斯(Jennifer Stamps)發表聲明表示,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已經可以透過花生醬嗅覺測驗,證實哪些研究對象是阿茲海默症患者,「接下來我們計畫把研究範圍擴大到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身上,看看能否透過同樣的測試方法,能否預測哪些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後來會出現阿茲海默症。」1021011



鄭醫師補充:


失智症早期症狀,難以辨認,臨床上的專業篩選工具有限,遑論當事人與家屬。這項測試,提供一個的工具幫助當事人與家屬早日辨認出失智症的初期症狀,不妨試試。為何左邊鼻孔比較聞不出來?因為大腦左半邊的退化比右半邊退化快。


惟懷疑有失智症傾向,建議還是需到門診經專業醫師的客觀檢測與評估來確立診斷。


參考文獻:


A brief olfactory test for Alzheimer's disease


Jennifer J. Stamps, Linda M. Bartoshuk, Kenneth M. Heilman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 15 October 2013 (Vol. 333, Issue 1, Pages 19-24, DOI: 10.1016/j.jns.2013.06.033)


http://www.jns-journal.com/article/S0022-510X(13)00311-0/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罹巴金森氏症 憂鬱症患者高出3倍

原視 – 2013年10月4日 下午10:06

因為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大,近年來罹患憂鬱症的民眾越來越多!而最新研究發現,憂鬱症不但會造成情緒沮喪,日常生活受到影響,還可能增加日後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台北榮總研究團隊、從1996年到2009年健保資料庫中,追蹤4634名憂鬱症患者長達十年,結果發現憂鬱症患者中,有66人罹患巴金森氏症,比沒有精 神疾病、但後來得到巴金森氏症的人,高出3.24倍;而且研究還發現,65歲以上的憂鬱症患者,得到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是年輕憂鬱症患者的10.39倍。


醫師建議民眾,平時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還要有適當運動,這樣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及「血清素」,減少憂鬱症發作,此外如果有「巴金森氏症」家族病史者,最好每年做腦部斷層掃描,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鄭醫師補充:


憂鬱症目前的理論,以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的解釋為主,藥物也幾乎以抑制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回收為主。跟多巴胺扯上關係的抗憂鬱藥物比較少。


巴金森氏症的治病理論,是以多巴胺不足影響動作控制。


單單以神經傳導物質來解釋,完全說不通。如果對功能醫學有概念的專業醫師會了解,不管是憂鬱症或者是巴金森氏症,大腦細胞的功能退化只是結果,影響大腦細胞的負面因素如果不除,大腦細胞還是一路退化,不管在喔院怎麼密集檢查,結果還是一樣。


而且,等到巴金森氏症的症狀一旦出現,該區域的大腦細胞功能只剩下3成左右。換句話說,即使發現也來不及。


真正處理憂鬱症,預防退化成巴金森氏症的關鍵,是逆轉身體功能失衡導致的發炎、毒素殘留、粒線體功能維持以及自由基的去除等等,再配合規律運動以及營養支持等等健康生活型態的配合才能達陣。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參考文獻:


Risk of Parkinson disease after depressio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 Cheng-Che Shen,
  • Shih-Jen Tsai,
  • Chin-Lin Perng,
  • Benjamin Ing-Tiau Kuo,
  • and Albert C. Yang
10.1212/WNL.0b013e3182a956ad;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October 2, 2013

http://www.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13/10/01/WNL.0b013e3182a956ad.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日喝一杯葡萄酒 老人腦袋更靈光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0月1日 上午12:00

年紀變大,想為維持大腦靈光?美國肯塔基‧馬里蘭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年長者適度飲酒、每天喝一杯葡萄酒,長時間下來,或可幫助提升記憶、學習能力,讓思考變得更加靈光。


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因為酒裡面含有抗發炎物質,因此有助預防失智症、中風。大約有八成年長者喝酒後記憶力、學習能力變好,但有約兩成年長者無法蒙受其利。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酒精與酒精中毒」醫學期刊。研究人員認為,有一種APOEe4基因與阿茲海默症有關,適度飲酒可以幫助逆轉細胞中的DNA,進而提升飲酒者認知能力。


研究從一九四八年開始進行,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年長者有APOEe4基因載體,那喝酒就很不好,就算只是適度飲酒,也會讓記憶力、學習能力大幅衰退,但年長者若沒有APOEe4基因載體,適度飲酒就能幫助增加記憶、學習能力


研究人員認為,過去研究發現,若適度飲酒,酒裡面的抗發炎物質可幫助預防失智症、中風、冠心病、第二型糖尿病等疾病。當一個人有APOEe4這種基因,較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且認知能力也容易衰退。


英國關心老年人慈善團體發言人凱洛琳‧亞伯拉罕斯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訪問時表示,對年長者來說,適度喝酒可能是社交生活重要一環,但每位年長者情況都不太一樣,一旦飲酒過度,很容易傷害健康,或讓一些疾病加速惡化。




鄭醫師補充:

昨天我應邀到味全基金會演失智症的成因與預防之道,不斷提醒與會者,失智症的重要關鍵與APO E e4基因的變異有莫大關係。




當我們提到飲酒可能幫助記憶力提升這件事時,必須排除自己是否有APOE e4的基因載體的異常,否則一廂情願認為喝酒可以幫助記憶力提升以及改善,無異拿自己的健康在玩俄羅斯輪盤的賭命玩笑。



APOE e4基因變異,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來直接了解,一點都不複雜。基因沒有問題的人,可以放心適量飲酒,如果異常,除了戒菸戒酒,最好透過相關生活飲食、運動、營養補充甚至是身體毒素處理來積極預防。


長期過量飲酒,即便沒有APOE e4基因變異,失智症風險亦明顯增加。請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http://alcalc.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3/09/17/alcalc.agt144.abstract




  • Brian Downer,
  • Faika Zanjani,
  • and David W. Fard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dlife and Late Life Alcohol Consumption, APOE e4 and the Decline in Learning and Memory Among Older Adults Alcohol and Alcoholism first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8, 2013 doi:10.1093/alcalc/agt14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降血脂 傷記憶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9月27日 上午12:00

史他汀類藥物(Statin)為常見治療高血脂症用藥,這種藥物通常用來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不過英國研究團隊進行老鼠實驗發現,這種藥物可能會損害記憶,造成認知功能衰退等副作用。


有些患者使用史他汀類藥物後感覺記憶力好像變得比較差,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去年要求所有藥商須在史他汀類藥物仿單上加註副作用警語,提醒民眾這種藥物可能對認知功能造成影響。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發表上述研究。研究團隊以「普伐它汀」(Pra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ostatin)兩種藥物進行老鼠實驗,以了解這 些藥物是否會影響老鼠學習能力、記憶能力,研究人員將老鼠分成兩組,每天讓老鼠服用降血脂藥物,一組服用普伐它汀降血脂藥,另一組服用阿托伐他汀降血脂 藥,連續服用十八天,研究過程研究人員以食物為獎勵讓老鼠進行一些學習、記憶測驗。


研究結果發現,阿托伐他汀降血脂藥較不會影響老鼠學習、記憶能力,而普伐它汀降血脂藥則會對老鼠學習、記憶能力造成負面影響。老鼠服用普伐它汀降血脂藥最後幾天時間,學習能力就出現衰退現象,不過當停止用藥,學習能力便恢復正常,此外,老鼠認知記憶也受到損害。


研究作者指出,並非所有史他汀類藥物都會影響認知、記憶功能,有些藥物似乎較容易造成認知功能受損,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史他汀藥物與認知功能有何關聯性。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提到的藥物史他汀藥物,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許多服用這類藥物的高膽固醇患者,並不了解這類藥物在體內作用時,除了抑制膽固醇合成外,也會抑制身體合成輔酶Q10,輔酶Q10是細胞發電廠,也就是粒線體合成能量ATP的重要成分。腦細胞對於能量的需求很高,因此,服用降膽固醇藥物可能影響記憶力的可能性的確存在。


參考文獻:


Sarah A. Stuart, James D. Robertson, Neil V. Marrion, Emma S. J. Robinson. Chronic Pravastatin but Not Atorvastatin Treatment Impairs Cognitive Function in Two Rodent Models of Learning and Memory. PLoS ONE, 2013; 8 (9): e75467 DOI: 10.1371/journal.pone.0075467


史他汀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副作用其實是肌肉疼痛以及損傷,其他副作用包含肝臟損傷、消化問題、熱潮紅、增加血糖值以及糖尿病風險、以及認知功能退化(包含意識模糊以及記憶力喪失等等。有興趣了解的人,不妨參閱原文說明資料:


http://www.mayoclinic.com/health/statin-side-effects/MY00205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293330.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症人口暴增 影響國家發展

作者: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3年9月27日 上午8:19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失智症患者不只造成家庭負擔,更影響社會成本!根據「2013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2010年估計全球大約有1億 100萬人,是無法生活自理、需要他人支持照顧的高齡者,社會成本估計為6040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1%,至2050年人數高達2億7700 萬人,其中有半數是失智症患者。

2013經建會人口報告更指出,國內老年人口對青壯年人口之扶養負擔比,由2012年 約每6.7個青壯年人口,扶養1位老人,至2060年降為每1.3個青壯年人口,扶養1位老人口。對此,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失智症協會呼籲,各國政府應將 失智症列為優先議題,並制定「國家失智症計畫」,確保衛政與社政系統有良好的結構與足夠基金,來面對老化社會中長期照顧的財務問題,以降低社會成本。


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澳洲研究顯示,失智症發病時間若能延緩2年,失智症人口就可降低2成;若能延緩5年發病可降低5成。隨著未來失智症人口增加, 不論是居家照顧或安養機構,成本都相當高,且機構中有高達8成為失智者,建議政府依照「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 」,規劃具體的實行細則並編列足夠預算,以因應失智症造成的衝擊。


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所有失智症照護服務,政府應設置品質評量與監督系統,並確保提供足夠的醫療與照護人力,每60位失智患者設一位個案管理師,作為老人整合性長期照護系統,也要改善家庭照顧者與付費照護者的工作條件。




鄭醫師補充:


下周二(10/1)早上,我應味全基金會的邀請,和大家討論如何預防失智症。我將就功能醫學觀點以及近來幾年的研究,讓與會者了解失智症其實可以透過相關檢查以及生活型態的調整來大幅減少發生率。


現在對於失智症的宣導,都是以篩檢治療為主,但往往為時已晚。上述報導提到的失智症若能延緩發生兩年甚至五年,將能大比例的降低失智症的發生率,這對於照顧成本以及照顧人力甚至是家人心理煎熬的減低,將是一大助益,歡迎大家來了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測試脊髓液 預防帕金森氏症

作者: 羅佳旼 | 台灣醒報 – 2013年9月19日 下午9:28

【台灣醒報記者羅佳旼綜合報導】帕金森氏症愈來愈常見,受帕金森氏症所苦的名人屢見不鮮,如拳王阿里、影星米高福克斯等。最新研究發現,以測試脊髓液中某些蛋白質作為生物標誌(biomarkers),可預先發現帕金森氏症,還可曉得多久後會出現症狀。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最常見的神經病變之一。由19世紀初英國醫生帕金森(James Parkinson)首先提出,那時他稱之為「震顫性麻痺」。病徵主要是震顫,包含手、臂、腿、下巴和臉,僵硬的四肢與軀幹,造成患者運動遲緩和姿勢不 穩。


過去幾年醫學界漸漸了解帕金森氏症的病因與體內的蛋白質遺傳有關,但仍無法及早發現、阻止或預防。最近賓夕法尼亞大學珮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指出,測 試脊髓液中的某些蛋白質,可幫助醫生儘早診斷出帕金氏症,以及判定多久後會發病。並且這些蛋白質的「生物標誌」還可用於開發出新的帕金氏症治療法。



由蕭博士與約翰托耶諾斯博士領導的醫學團隊做了一項研究,從102人中採集腦脊隨液樣本,其中63位早期患有帕金


森氏症病,另外39位為對照組。研究結果發現,患有早期帕金森氏症患者,其腦脊髓液中的乙型澱粉蛋白和tau蛋白等,較沒有患病的健康組低。


此外還發現,在患有帕金森氏症的組別中,tau蛋白和-突觸核和蛋白較低的患者,比乙型澱粉蛋白和tau蛋白低的患者,更容易發生跌倒、身軀僵直及行走困難的情況。


帕金森進展標誌倡議(PPMI)實驗研究所的馬修‧斯特恩博士說,除了對蛋白質生物標誌作檢測之外,也希望透過定義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作為診斷帕金森氏症的指標依據,以便能早期發現與治療。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比較專業,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原因是因為這篇研究的檢測方式與目前帕金森氏症以症狀判斷為導向的診斷方式完全不一樣,當事人若是接受脊髓液檢測,針對特定的蛋白檢測,可以幫助帕金森氏症診斷以及預測可能衍生的症狀為何。


研究的兩項重大結論:


1.腦脊髓液的蛋白質降低的人,比較容易出現早期帕金森氏症以及動作症狀。


2.特殊蛋白質AB42以及Tau蛋白質較低的人,容易出現這類疾病的特殊症狀postural instability-gait disturbance (PIGD),中文翻譯為姿勢性不穩--步態不穩,患者無法在姿勢維持以及步行時維持穩定。


這次研究還算是小規模研究,但已經是值得留意的一項研究,對診斷以及治療可能都是一項重要的發現。


參考文獻:



Kang J-H, et al "Associ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beta-amyloid 1-42, T-tau, P-tau181, and alpha-synuclein levels with clinical features of drug-naive patients with early Parkinson disease" JAMA Neurology 2013; DOI: 10.1001/jamaneurol.2013.386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