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帕金森初期 患者多憂鬱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台北報導】好萊塢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上吊身亡,令舉世震驚。威廉斯遺孀表示,他生前不僅飽受憂鬱症所苦,還出現帕金森氏症的早期症狀。究竟憂鬱與帕金森氏症有何關聯?美國賓州大學研究指出,帕金森氏症初期患者14%有憂鬱的症狀,6%的患者服用抗憂鬱藥物,顯示中年出現憂鬱情緒,可能是帕金森氏症初期病徵。
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追蹤423名帕金森氏症初期患者2兩年後發現,14%的患者有憂鬱症,但一般人只有6.6%罹患此症。在研究初期,16%的患者服用抗憂鬱藥物,但兩年後這個數字增加至25%。
英國鈕卡索大學神經學家伯恩指出,憂鬱是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徵兆之一,因為該症影響腦內的化學物質,導致睡眠障礙,許多患者在發病的前10年,曾有憂鬱的症狀。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意欣表示,癌症、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飽受折磨,但憂鬱的比例低於帕金森氏症病患,可見憂鬱並非帕金森氏症的結果,而是一種「前趨症」,因為多巴胺、血清胺細胞退化,導致憂鬱。
「帕金森氏症患者自殺率約3成,高於常人與其他嚴重疾病患者。」翁意欣指出,很多患者出現動作障礙的前5年,有憂鬱症狀。一般發病年齡約50至70歲左右,如果在中年有憂鬱的情形,日後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會高於常人。
台灣「帕金森之父」、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陸清松亦表示,憂鬱是帕金森氏症的「共病」,但兩者不能劃上等號,因為憂鬱症不會造成帕金森氏症。
_
鄭醫師補充:
過去的確有研究發現,中年憂鬱的人,日後罹患巴金森症的危險性增加?到底是憂鬱症會引發巴金森症或者是其他原因導致罹患憂鬱症和巴金森症風險提高?
若以功能醫學角度來看,粒線體功能是關鍵。粒線體是細胞能量代謝的關鍵,我們吃進來的營養和吸入的氧氣,最終必須在粒線體進行能量生成。粒線體功能好不好,決定細胞狀況。粒細體功能衰退,導致細胞無法正常分泌多巴胺與血清素,因此腦部退化引發的症狀隨之而來。
粒線體功能好壞與否,決定大腦細胞的神經傳導效率。大腦細胞的退化與粒線體功能好壞息息相關。在國外有諸多研究證實,改善粒線體功能可以幫助退化性的大腦疾病改善,包含憂鬱症:
Belenky P, Bogan KL, Brenner C (2007). "NAD+ metabolism in health and disease" (PDF). Trends Biochem. Sci. 32 (1): 12–9. doi:10.1016/j.tibs.2006.11.006. PMID 17161604. Retrieved 200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