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精神科藥物探討 (1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是目前醫療治療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甚至是憂鬱症的常用藥物,但這些藥物最為人擔心且詬病的副作用便是體重增加、肥胖以及產生代謝症候群,進而引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風的風險等等。

最近由日本京都的學者發表的研究發現,若是服用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 quetiapine(原廠尚品名為思樂康)合併維生素D,幾乎不會有高血糖的現象,因此建議服用此類藥物的患者不妨透過維生素D的補充來降低代謝症候群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鮮少有人同時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quetiapine以及維生素D,根據大規模的數據統計發現只有1232位患者同時服用。稍後研究人員以動物實驗,証實維生素D的確有此功效。

理論上單單靠維生素D並無法降低糖尿病風險,因此研究人員透過基因的研究找到答案:服用quetiapine導致PI3K這種關鍵酶的製造,而維生素D可以阻止quetiapine 降低PI3K酶的作用。

結論:研究人員建議大家可以藉由維生素D服用降低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的健康風險,也期望有更多的研究發表,造福這些為藥物副作用或者後遺症為苦的患者。

參考文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鋰鹽治躁鬱 基因是關鍵

 

在治療躁鬱症的病人時,鋰鹽治療被視為是相對有效地藥物;但,仍有三分之二的躁鬱症病人在服用鋰鹽治療後沒有明顯地症狀改善。台大與德國、美國等研究團隊合作,發現患者帶有某基因,治療反應較佳且有較低的復發率。

一項由國立台灣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其他十九國的研究人員合作的研究發現,第二十一對染色體上的數個位在長鏈非編碼轉錄體(long non-coding RNA)基因上的位點,與躁鬱症治療的常用藥物--鋰鹽的治療反應有顯著相關,帶有此位點的人,其治療反應較佳,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蹤,病人也有較低的疾病復發率。研究成果於今年的三月在國際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刊出。

躁鬱症為一嚴重精神疾病,在治療躁鬱症的病人時,一九六○年代中期發展出的鋰鹽治療,被視為是相對有效地藥物,在許多國家仍是第一線用藥的常見選項。

研究使用現今遺傳研究中常使用的全基因體掃描方式,進行人類染色體上超過六百萬個位點的分析。在二五六三位使用鋰鹽的躁鬱症病人中,發現影響鋰鹽治療反應的顯著位點。對於這個發現,研究團隊繼續在另一個大型的來自瑞典的獨立樣本中進行研究,同樣複製出此結果。研究團隊找來一群單線使用鋰鹽治療的病人,追蹤超過兩年之後,發現帶有此位點的人,治療反應較佳且有較低的復發率。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郭柏秀副教授表示,研究所發現的AL157359.3基因,與近來執行的一個關於躁症發作急性期與緩解期基因表現異同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此基因在急性期與緩解期有不同的表現量。這些證據顯示了此非編碼基因可能在躁症發作以及治療反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非常非常重要,提醒我們兩件事:

1.鋰鹽治療對三分之二得躁鬱症患者無效,且容易復發,也就是治療有效率只有三分之一。

2.吃鋰鹽前務必做基因檢測確認,基因符合治療原則採服用,否則就是誤開此藥。服用鋰鹽必須小心監控,過量產生中毒現象,不可輕忽。

我們想知道的是:「這樣的基因檢測確認體質再開藥的科學方式,何時可以落實於精神病學?」

參考文獻: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lithium treatment in bipolar disorder: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Hou, Liping et al.
The Lancet , Volume 387 , Issue 10023 , 1085 - 109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806518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抗憂鬱劑 植牙可能失敗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服用抗憂鬱劑可能導致植牙失敗。

抗憂鬱劑常用來治療焦慮症、疼痛與其他情緒障礙。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研究團隊發現,若服用抗憂鬱劑,植牙失敗風險會增加四倍之多,每年服用抗憂鬱劑,植牙失敗機率就會翻倍。

抗憂鬱劑常用來改善情緒問題,藥物副作用之一是會減少骨骼新陳代謝調節,骨骼新陳代謝對傷口癒合非常重要。研究計畫主持人牙科博士候選人莎蘿查娜古朗表示,植牙之後,植牙周圍必須有新生骨頭,植牙牙體才能固定,傷口也才會逐漸癒合

研究作者植牙膺復科助理教授拉提法‧拜蘭表示,抗憂鬱藥物雖然可以幫助舒緩憂鬱症狀,但用藥時,醫師、患者一定要衡量利弊得失,患者應該與醫師合作,才能取得平衡。

拜蘭指出,抗憂鬱劑副作用包括骨質疏鬆症、靜坐不能症、磨牙症、口腔乾燥等,這些因素都會干擾植牙傷口癒合

上述研究成果將發表於第四十五屆美國牙科研究協會年會。

研究團隊分析二O一四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牙科醫學中心患者數據,結果發現,在少數植牙失敗患者當中,約有百分之三十三的人曾使用抗憂鬱藥物。相較之下,植牙成功的人當中,只有百分之十一的人曾服用抗憂鬱藥物。兩者差異十分明顯。研究人員指出,未來還需要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對這現象有進一步的了解。

鄭醫師補充:

抗憂鬱劑導致植牙失敗風險提高,過去比較少被提及。

參考原文報導:

http://healthntreatment.info/dentistry/antidepressants-related-to-dental-implant-failure-new-study-finds/

http://www.buffalo.edu/news/releases/2016/03/020.html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抗焦慮藥過量致死 增

 

新聞網站Newser今天報導,常見抗焦慮藥物如「贊安諾」(Xanax)、「煩寧」(Valium),用藥過量問題嚴重,科學家在找到問題解答之前,許多生命可能因此消逝。

報導指出,最新醫學研究顯示,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處方藥品的開藥數量,從一九九六年到二○一三年之間,在美國國內足足增加三倍,這段期間因用藥過量致死案例,在美國則增加了四倍。

以二○一三年為例,全美兩萬兩千多起處方藥物服用過量致死的案例當中,約有卅一%與苯二氮平類藥物有關。

報導指出,抗焦慮藥物與用藥過量致死兩者之間的關聯,可能跟藥物當中的苯二氮平類成分增加有關。

另外,有些民眾隨意將抗焦慮藥物與酒精或鴉片類止痛劑混合服用,也可能因此提高致命風險。

鄭醫師補充:

即使現在藥物的安全性提高,但濫用或者合併酒精或者其他麻醉止痛藥物,仍可以造成呼吸抑制而提高死亡率。這種狀況絕非單導向,沒有人喜歡濫用藥物,除非沒有更好的方式來解決身體或者心理困擾,才會一直依賴藥物來達標,然而,一直依賴藥物解決的結果就是藥物耐受性產生,劑量增加,一種藥物效果不足,再併用其他藥物或者酒精,難怪,知名藝人麥可‧傑克森生前曾說:給我睡覺,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最後死於合併多重藥物使用過量的呼吸抑制。

這篇研究提到的抗焦慮劑,其實就是許多人睡前也會服用的安眠藥物。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本身主要具有肌肉鬆弛、安眠、抗焦慮甚至ˋ抗癲癇的效果,過量可能引發呼吸抑制甚至致死的風險。

睡不著、焦慮或者身體有難以處理的疼痛,建議最好不要長期依賴藥物來對治。整合醫學可能意外的位當事人開另一扇窗,這類例子在門診不勝枚舉,令人印象深刻,看到患者臉上重開笑顏以及家人的感謝,實令人讚嘆。

參考文獻:

http://ajph.aphapublications.org/doi/abs/10.2105/AJPH.2016.303061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項最新出爐的研究顯示:服用抗憂鬱劑,會增加腦部初次微出血的風險。

這是第一次有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過去的研究設計,從未以長期服用者為重點來進行分析比對,這項研究追蹤受試者平均四年左右。

參與者為2550位,年約45歲左右或者更年長的患者,參與研究前從未有腦部微出血的病史,參加者的平均年齡為58.7歲,其中有54.8%為女性。

研究觀察是以核磁共振掃描(MRI)的檢查來做前後比對,從2005年到2013年,平均追蹤的時間為3.9年。

主要的原因,便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例如百憂解、樂復得或者克憂果等等)期要理作用類似抗血小板藥物,抑制血清素回收藥物就像抗血小板凝集一般,降低血清素血小板濃度,進而影響鳥小板凝集,延長凝血的時間,增加出血風險。

研究人員提醒專業人員再開立這類藥物時,應提醒服用者抗憂鬱藥物可能增加腦部出血的風險,尤其是對哪些虛弱的年長者,風險更高。 

參考文獻:

Antidepressant Us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Microbleeds

  • Saloua Akoudad, 
  • Nikkie Aarts, 
  • Raymond Noordam, 
  • M. Arfan Ikram, 
  • Henning Tiemeier, 
  • Albert Hofman, 
  • Bruno H. Stricker, 
  • Meike W. Vernooij, 
  • and Loes E. Visser

Stroke. 2016;47:251-254,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December 10 2015,doi:10.1161/STROKEAHA.115.011574

http://stroke.ahajournals.org/content/47/1/251.abstract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Yahoo奇摩首頁>新聞首頁>健康>

出現腎結石 恐和平時服藥有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臨床上,結石的患者,多是在痛到不行的時候就診才發現病症,其實出現結石多和飲食息息相關;藥師陳佳玲指出,不只飲食攝取,就連平時服用的藥物恐都會埋下結石的危險因子。

 部分藥品易改變尿液酸鹼值 恐生結石

 腎結石一旦發病恐痛死人,尤其結石生成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患者初期多難以察覺;陳佳玲說,因此除了平時飲食上應多加注意外,像是部分藥品容易使尿液的酸鹼值改變,造成結晶體,進而促使結石產生,服用時就應多加小心。

 治療青光眼藥物 容易演變結石

 藥師陳佳玲進一步說明,包括常用於青光眼、水腫、高山症等病症的抑制劑,以及治療癲癇、偏頭痛的Topiramate等,都屬於容易導致結石的藥品,另外像是用於治療心臟血管疾病的鉀通道阻斷劑、用於降血壓的保鉀利尿劑,或是用於愛滋病特殊療法的高效能抗反轉錄病毒療法都應特別小心。

 避免腎結石出現,除了注意服用藥品部份,也因遵守正確的飲食控制和水分攝取;陳佳玲提醒,若有長期服用相關藥物,加上本身有結石問題,建議可諮詢專業醫師的協問,了解是否需調整藥品,正確使用藥物,才能避免影響健康。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Topiramate不只是偏頭痛的患者可能會被開立,罹患有癲癇或者躁鬱症的患者,也都可能被醫師開立此藥來治療,控制癲癇或者穩定情緒。長期服用可能會增加腎結石風險,但一般患者拿到此藥服用時,並未被告知相關健康風險,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2006 Oct;48(4):555
-63.

 

Biochemical and stone-risk profiles with topiramate treatment.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997051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抗憂鬱藥 年輕人暴力

科學家今天說,使用「百憂解」(Prozac)與「克憂果」(Seroxat)等抗憂鬱藥物的年輕人,服藥期間更可能犯下暴力罪行,但劑量較高似可降低暴力風險

路透社報導,「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刊登的研究報告,科學家表示,他們雖找到關聯,但並不證明這類藥物會讓人更暴力。他們表示,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且未來開立這類藥物給十五至廿四歲病患時,須多加小心

英國牛津大學法哲(Seena Fazel)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一種特殊的研究設計。研究透過比較同一個人有服藥與未服藥時的行為,來避免干擾因子。

比對三年間瑞典處方藥物紀錄與全國犯罪登記的資料,研究人員發現,約八十五萬人獲開立抗憂鬱劑「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其中一%犯下暴力犯罪。

多數年齡層中,服不服用抗憂鬱劑在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方面沒有顯著不同,但在十五至廿四歲年齡層卻有顯著不同。這個年齡層的患者,服用抗憂鬱劑時,暴力犯罪可能性高四成三。研究也發現,年輕人服用抗憂鬱藥物時,因涉及暴力遭逮捕、因非暴力行為遭逮捕定罪、造成非致命性傷害、有酒精問題的風險較高。研究同時發現,服用較低劑量者,暴力風險較高。

鄭醫師補充:

我在門診曾親眼目睹,當時剛服用百憂解的年輕人對母親暴力相向,而服藥之前,患者從未出現暴力行為,因此,這份報告的研究結果,也就是年輕人(男女無差別)服用抗憂鬱劑,暴力風險可能提高,可信度極高,何況這是一個大規模的研究統計數字,更值得我們警惕和小心。

不過,服用抗憂鬱劑劑量較高時,暴力行為是否下降?研究並沒有清楚的數字可以證明,否則會有這樣的誤解:開立給年輕人的抗憂鬱劑的劑量,應該使用高劑量,以降低暴力風險。事實上,藥物劑量提高,副作用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這是一般臨床專業人員的經常可以觀察到服藥患者的狀況反應。

除此之外,年輕人(15-24歲)服用抗憂鬱劑,自殺風險亦隨之提高,過去研究以及FDA警語皆已清楚揭露這項事實,再次提醒大家。

參考文獻: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Violent Crime: A Cohort Study
  • Yasmina Molero, 
  • Paul Lichtenstein, 
  • Johan Zetterqvist, 
  • Clara Hellner Gumpert, 
  • Seena Fazel
Published: September 15, 2015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1875

http://journals.plos.org/plosmedici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med.1001875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早洩對症治療 擺脫「快槍俠」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陳怡伶台北報導】有早洩問題的男性若吃口服劑治療,可以擺脫「快槍俠」的封號!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沈秉慶4日在記者會者表示,市面上已有「短效型」血清素抑制劑,可延長男性4倍射精時間。對此,台灣大學醫學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黃士維補充說,此藥物費用高,一顆約300元,且有頭暈、噁心等副作用。高雄榮民醫院醫師簡邦平亦表示,不是每人都治療有效。

據20至70歲的男性調查發現,台灣3名男性中就有1位在行房時有「早洩」的困擾。早洩的定義為男性生殖器官進入女性陰道內後,並在3分鐘以內射精,嚴重者甚至還沒進入陰道就早洩。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沈秉慶表示,「原發性」早洩是受先天遺傳所導致,而「續發性」早洩是受後天干擾,且多為40歲男性,這2種都可以接受治療。

不是人人皆有效】治療男性早洩有很多治療方式。台灣大學醫學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黃士維表示,可以透過外用藥物把麻藥擦在男性龜頭上,降低敏感度。口服短效型血清素抑制劑(SSRI)的治療方式也是一種,且為衛福部唯一核可的治療方式,血清素抑制劑早期為「長效型」,主要治療憂鬱症,後來醫界研發「短效性」,以滿足大眾男性想在短時間有功效的需求。

沈秉慶表示,早洩主要和自我大腦抑制力有關,行房前1至3小時前口服血清素抑制劑,增加射精控制力,可以延長約4倍的射精時間。他也說,但此藥物有副作用,包括頭暈、腹瀉、噁心等身體不適。高雄榮民醫院醫師簡邦平則表示,經過多年臨床實驗,血清素抑制劑應能延長2.5至3.5倍射精時間,但是不是每人都治療有效。

短效型血清素抑制劑小小一顆,但費用卻很高,一顆約為300元。黃士維表示,雖然費用貴,但是唯一目前有效的治療方式,大眾男性還是普遍接受此價格,看診人數還有增加趨勢。

鄭醫師補充:

讓我們先看看選擇性血清物回收抑制劑(SSRI)這種抗憂鬱劑的對於性功能副作用有哪些再來看看廠商的操作祕訣在哪?

SSRI會造成不同狀況的性功能障礙,包含無法高潮、勃起功能障礙、性欲降低、性器官麻木以及無高潮射精等等:

Bahrick, Audrey (2008). "Persistence of Sexual Dysfunction Side Effects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 Emerging Evidence" (PDF). The Open Psychology Journal 1: 42–50. doi:10.2174/1874350100801010042. Retrieved 30 January 2014.

有些研究發現SSRI有殺精的效果,影響精子品質。

說穿了,這就是典型拿藥物副作用來當療效的例子。SSRI抗憂鬱劑在健保不過十幾二十幾元,但換個包裝,標榜可以延長射精,竟可以翻好幾倍價錢,真的很難不讓人為之喳舌。

除了上述報導提到的一般副作用外,根據研究,SSRI服用,骨質疏鬆風險提高1.7倍:

 Wu Q, Bencaz AF, Hentz JG, Crowell MD (January 2012).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treatment and risk of fractures: 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and case-control studies".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 A Journal Established as Resul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Osteoporosis and the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f the USA 23 (1): 365–75. doi:10.1007/s00198-011-1778-8. PMID 21904950.

靜坐不能或者坐立不安並不少見:

 Lane RM (1998). "SSRI-induced extrapyramidal side-effects and akathisia: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Oxford, England) 12 (2): 192–214. doi:10.1177/026988119801200212. PMID 9694033. 

 Koliscak LP, Makela EH (2009).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induced akathis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 JAPhA 49 (2): e28–36; quiz e37–8. doi:10.1331/JAPhA.2009.08083. PMID 19289334.

內出血風險:

 Weinrieb RM, Auriacombe M, Lynch KG, Lewis JD (March 2005).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the risk of bleeding". 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 4 (2): 337–44. doi:10.1517/14740338.4.2.337. PMID 15794724.

年輕人(15-24歲)使用,自殺風險提高:

Stone MB, Jones ML (2006-11-17). "Clinical review: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depressant drugs and suicidal behavior in adults" (PDF). Overview for December 13 Meeting of Psychopharma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PDAC). FDA. pp. 11–74. Retrieved 2007-09-22. 

 Levenson M, Holland C (2006-11-17).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Suicidality in Adults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s" (PDF). Overview for December 13 Meeting of Psychopharma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PDAC). FDA. pp. 75–140. Retrieved 2007-09-22. 

 Olfson M, Marcus SC, Shaffer D (August 2006). "Antidepressant drug therapy and suicide in severely depressed children and adults: A case-control study".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3 (8): 865–72. doi:10.1001/archpsyc.63.8.865. PMID 16894062.

一旦副作用超過預期,可能得不償失。 而這些潛在副作用,開藥的醫師大多不會事先知會躍躍欲試的服用者們,提醒大家留意。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憂鬱藥併服止痛藥 小心中風

 

服用多種藥物時,要多注意藥物副作用、相關風險。南韓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同時服用抗憂鬱藥物與阿斯匹靈、布洛芬等止痛藥,中風風險會增加近四倍之多。

這項研究含括約四百萬人,研究顯示,與單服抗憂鬱劑患者相比,患者若同時服用抗憂鬱劑、止痛藥,較容易出現顱內出血,出血性中風風險上升近四倍。研究人員認為,許多止痛藥是成藥,不需要處方箋,在藥房就買得到,因此民眾如果一不注意,可能就會面臨中風、腦出血危機,嚴重甚至會致命

這項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指出,特別是男性,更容易因用藥而出現上述疾病風險

南韓研究學者分析四百萬人就醫紀綠,而這些人都是第一次使用抗憂鬱劑。研究人員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為研究重點,這些止痛藥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待克菲那等藥物,多半用來舒緩關節疼痛、背痛、痛風與其他常見疼痛疾病。

過去有研究顯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與部分抗憂鬱劑可能引起胃出血問題,而這是首次有人發現兩種藥物同時服用可能增加中風風險。研究人員提醒,患者同時使用這兩種藥物時,一定要提高警覺

鄭醫師補充:

止痛藥以及抗憂鬱劑,都是強化抗凝血的效果,不管是前者或後者,都有諸多研究證實一段時間服用會增加胃出血的風險。

因此,兩者合併服用,提高中風風險,不難理解。

參考文獻:

Shin Ju-Young, Park Mi-Ju, Lee Shin Haeng, Choi So-Hyun, Kim Mi-Hee, Choi Nam-Kyong et al. Risk of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in antidepressant users with concurrent use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ationwide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study

Risk of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in antidepressant users with concurrent use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ationwide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study, The BMJ, www.bmj.com/cgi/doi/10.1136/bmj.h3517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使用抗精神病藥 有年輕化趨勢

【台灣醒報記者徐意茹綜合報導】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會服用抗精神病藥物,以回復正常生活。發表於《美醫學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2006至2010年使用抗精神病藥的青少年比例節節上升,而全美國約有453萬人服用,其中兒童就占了74萬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馬克‧奧萊森博士和他的醫療團隊分析2010年美國各大醫院,包括約27萬的幼兒、2.14億兒童、2.8億青少年和183萬成年人的醫生處方,發現,「越來越多沒有嚴重精神病或醫生證明的年輕人,開始服用精神病藥物。」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醫生梅雷迪斯表示,年輕人服用精神藥物必須謹慎,尤其是年幼兒童,因為「抗精神藥物藥效強大,而且會出現很多副作用,例如遲發性運動異常、急性肌張力不全、嗜睡、體重增加、性功能障礙等。」

紐約朱克山坡醫院的精神科克里斯托夫‧科雷爾博士也表示,「2010年,約700萬名兒童和青少年中,只有29%到39%有醫生處方。」他也認為,父母讓孩子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前,可以先以其他方式治療,如情緒管理、家長輔導等心理治療,「若有需要短時間服用,盡量吃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

鄭醫師補充:

抗精神病藥物是精神科用藥裡面算是最重的藥物,原本是針對有妄想或者是幻覺等症狀控制用藥,但演變至後來,越來越多的處方是穩定情緒。大部分的青少年的精神困擾,不是妄想或者是幻覺,而是情緒不穩。

情緒不穩常被誤解為生活事件或者壓力引發,殊不知,許多情緒困擾來自於身體功能失衡。若能針對功能失衡部分直接釐清並予以處理,那麼情緒困擾等症狀往往快速煙消雲散。反之,找不出原因,只是一昧想靠藥物來控制,就會出現上述報導出現的趨勢,因為比較輕的抗焦慮或者抗憂鬱藥物效果不佳,藥效更猛的抗精神病藥物就會被開立。

在身心科門診,許多醫師最怕就是碰到因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出現遲發性運動異常的狀況,這是一種幾近不可逆的症狀,患者的症狀表現會如同一些神經退化疾病,例如不自主眨眼、手臂扭曲放不下來、坐不住、嘴部不自主運動(例如像吹嘴等)、脖子僵硬以及難以入眠等等,這種發生率沒有想像中低,一旦發生,一般醫師也都束手無策。這類嚴重後遺症一旦發生,往往悔之莫及。

正本清源的整合療法,可以針對身體功能失衡的真正原因坐處理,避免精神科藥物的過度使用,降低風險,建議大家有精神困擾,在找出真正原因之前不要急於用藥控制,因為之後潛藏的後遺症往往是當事人以及家人難以面對以及支付的代價。

參考文獻:

http://archpsyc.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339963

Olfson M, King M, Schoenbaum M. Treatment of Young People With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July 01, 2015.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5.0500.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百憂解與胎兒先天缺陷 疑有關連

(中央社華盛頓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政府一項針對抗憂鬱症藥物的全面性研究發現,孕婦服用抗憂鬱藥物「百憂解」(Prozac)與「克憂果」(Paxil),恐與胎兒先天性缺陷有關

路透社報導,不過這項研究已排除其他同級藥物,像是「喜普妙」(Celexa)、「立普能」(Lexapro)以及輝瑞大藥廠(Pfizer)生產的「樂復得」(Zoloft)等藥物與胎兒先天缺陷的關連性

稍早前的研究已對「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的抗憂鬱症同級藥物提出質疑,引發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2005年發布孕期服用這類藥物的安全性警告。

根據今天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研究人員希望探究胎兒先天缺陷風險是否與所有同級藥物有關,還是只有部分藥物。

研究人員詢問近2萬8000名婦女,在受孕前1個月以至懷孕前3個月的任何時間點是否服用抗憂鬱藥物,並且分析是否出現新生兒先天缺陷的情形。

研究人員發現,許多受歡迎的抗憂鬱症藥物,像是「喜普妙」、「立普能」或「樂復得」和先天缺陷沒有關連,研究中只有「百憂解」與「克憂果」具關連性。

在懷孕初期服用這兩款藥物的婦女,胎兒缺陷的風險是未服藥婦女的2至3.5倍

研究發現,懷孕初期服用「百憂解」與寶寶顱骨畸形有關,「克憂果」則與胎兒腸子外露或是生出無腦畸胎有關。研究也顯示,這兩款藥物與先天性心臟病具關連性

不過研究作者指出,這類藥物造成先天缺陷的絕對風險似乎相當小。舉例來說,懷孕初期服用「百憂解」的婦女,生出無腦畸胎的風險從萬分之2升至萬分之7。

這項分析只能呈現胎兒先天缺陷與藥物的關聯性,無法證明藥物是藥物所致。

不過研究人員稱研究結果,可以讓服用「樂復得」的婦女感到「放心」,因為高達40%受試婦女表示曾在懷孕初期服用過「樂復得」。

鄭醫師補充:

如果拿這則報導給懷孕時因憂鬱開立這類藥物的醫師詢問,他們會說:即使機率提升,風險仍然不高,權衡服藥帶來的好處大於風險,因此不必太過擔心,可以服用。

我的建議:在未釐清風險與抗憂鬱劑完全無關之前,我建議最好透過整合療法來穩定以及改善憂鬱。不管是顱骨畸形、腸子外露、無腦或者是先天性心臟病,任何懷孕的媽媽都不希望是自己服藥而增加自己下一代健康風險。何況有些畸形影響的是孩子的一輩子。

參考文獻:

Specific SSRIs and birth defects: bayesian analysis to interpret new data in the context of previous reports

BMJ 2015; 351 doi: http://dx.doi.org/10.1136/bmj.h3190 (Published 08 July 2015) Cite this as: BMJ 2015;351:h3190

http://www.bmj.com/content/351/bmj.h3190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藥物影響衝動控制 易暴衝

 

 

 

 

 

 

特定藥物會增加暴力行為?瑞典卡羅琳學院研究指出,使用鴉片類止痛藥、部分安眠鎮靜藥物,增加患者出現謀殺行為的風險。藥物本身可能影響大腦的衝動控制功能。

卡羅琳學院研究員潔芮提霍恩團隊發現,除了鴉片類止痛藥,具抗焦慮、鎮靜安眠作用的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藥物也與謀殺行為機率增加相關。這類藥物亦具成癮及濫用的可能。研究已發表在最新一期《世界精神醫學》(World Psychiatry)期刊。

研究團隊調查九百六十名曾在二○○三至二○一一年犯下謀殺罪的芬蘭人,顯示他們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時期,犯下謀殺的機率高出三成一。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精神醫學教授麥克佛斯特表示,目前無法確認藥物是影響暴力謀殺行為的直接原因,可能的變數太多。只是研究提醒醫學界有這個可能性存在。研究人員提醒,該研究尚無法直接證明服用鎮靜或止痛藥增加謀殺的機率。

紐約倫諾克斯山醫院精神科醫師艾倫馬諾維斯表示,沒有任何藥物可讓一個正常人立刻變為兇手。

令民眾難以理解的是,具抗焦慮、鎮靜安眠作用的苯二氮平類藥物竟然可能增加謀殺行為,醫師指出,這類藥物影響大腦的抑制功能,可能導致衝動控制困難

如果平時已經有衝動控制困難的情況,再服用這類藥物顯著增加風險。在這份研究中,服用苯二氮平類藥物時期,出現謀殺的風險相對高出四成五,二十六歲以下族群風險倍增。

鄭醫師補充:

服用抗憂鬱劑或者抗焦慮劑,的確可能造成某些服用者的衝動控制變差,進而使暴力行為或者他殺的風險提高。

不管是焦慮、失眠或者憂鬱,這些都是症狀,如何找出根源,針對根源來處哩,免於長期的藥物依賴,才能降低相關藥物依賴、成癮以及副作用或者後遺症的風險。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daily.com/painkillers-and-anti-anxiety-meds-linked-increased-risk-homicide-antidepressants-not-335876

參考文獻:

Tiihonen J, Lehti M, Aaltonen M, Kivivuori J, Kautiainen H, Virta L, Hoti F, Tanskanen A, Korhonen P. Psychotropic drugs and homicid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Finland.World Psychiatry. 2015.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最近甫於上個月底歐洲精神醫學會發表的一項研究,提醒專業以及用藥的民眾,抗憂鬱劑在正常劑量使用的狀況下,產生癲癇的危險性,明顯提高。

不管是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例如百憂解、樂復得、克憂果等等藥物)或者是SNRI(選擇性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例如千憂解、以及速悅等等),比使用傳統抗憂鬱劑的人更容易發生,機率是兩到三倍。

研究人員提醒大家:一般人都以為現在開立的新一代的抗憂鬱劑非常安全,但事實不然,除了腸道不適,還有其他種種副作用,包含腸道出血還有這篇研究提到的癲癇危險性。

可惜的是,這類副作用在開藥時,鮮少被事先告知,甚至有些開藥的醫師也不甚清楚。一旦出現副作用,還堅稱與藥物使用無關,到頭來,最辛苦的還是服藥的患者,生病已經很可憐了,還被藥物副作用整,雪上加霜。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42606

論文出處:

Europe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EPA) 23rd Congress. Abstract 0186. Presented March 29, 2015.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抗憂鬱藥 增血管硬化風險

 

 

 

 

 

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常見抗憂鬱處方藥可能引起冠狀動脈硬化風險,用藥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冠狀動脈很容易產生粥狀硬化病變,且粥狀硬化病變數量增加六倍之多。

美國威克森林浸信會醫學中心研究團隊近日在線上版《身心醫學》期刊(Psychosomatic Medicine)發表上述研究成果。

研究首席作者病理學、比較醫學教授卡蘿‧希芙莉表示,醫界早發現,憂鬱症與心臟病很有關聯,不過大家並不知道治療憂鬱症是否就能降低心臟病風險。

這項研究含括四十二隻中年母猴子,研究人員餵食這些猴子西式飲食食物,食物含有不少脂肪、膽固醇,持續十八個月。在治療之前,研究人員紀錄猴子出現哪些憂鬱症行為。

在美國女性死亡主因當中,冠心病排名第一,且女性出現憂鬱症機率為男性的兩倍,因此研究人員以母猴子為研究對象。

研究人員將這些猴子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服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藥物樂復得(Zoloft),還有一組服用安慰劑,用藥時間每天一次,持續十八個月。

研究結果顯示,服用抗憂鬱劑的猴子,冠狀動脈出現粥狀斑塊數量為服用安慰劑猴子三倍之多。猴子若有憂鬱症,且以抗憂鬱劑進行治療,血管出現粥狀斑塊數量更多,與服用安慰劑的猴子相比,多增加近六倍。

希芙莉教授表示,研究顯示,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長時間服用這種抗憂鬱劑,可能引起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病變。對於人類來說,這項研究頗具臨床意義,在美國,近四分之一中年女性有服用抗憂鬱劑,多數處方箋藥物為「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人類服用抗憂鬱劑,是否也會產生同樣問題。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報導很清楚,而靈長類的研究結果,非常容易在人類研究複製同樣的研究結果,也就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抗憂鬱劑,出現冠狀動脈硬化數量為服用安慰劑組的三倍,若是憂鬱症患者,服用抗憂鬱劑,則增加到六倍。這樣的風險,開藥的醫師大概都不會事先提醒與知會,大家最好自求多福。

憂鬱症有成因,大部分的憂鬱症患者可以透過整合療法來評估以及根本改善,獲得根治,不必依賴藥物。

參考文獻:

  1. Shively, Carol A. PhD; Register, Thomas C. PhD; Appt, Susan E. DVM; Clarkson, Thomas B. DVM. Effects of Long-Term Sertraline Treatment and Depression on 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n Premenopausal Female Primates.Psychosomatic Medicine, April 2015 DOI: 10.1097/PSY.0000000000000163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一項治療中度到重度暴食症的新藥,商品名為 Vyvanse,學名為Lisdexamfetamine,其化學結構的成份是由右旋安非他命(Dextroamphetamine)以及必須胺基酸的左旋離胺酸(L-lysine)所構成。

藥效,當然就是著眼於右旋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的作用:抑制食欲。不過既然是安非他命等級的管制藥物,所有安非他命可能出現的副作用,這顆新藥都可能會出現,例如心血管壓力增加,高血壓,或者低血壓(末端血流減少)以及心跳加速,性功能障礙,腹痛、噁心以及食慾降低等等,此外,口乾、磨牙以及青春痘,甚至是增加癲癇發作頻率,妥瑞症發作(如果原本有此疾病困擾患者)等等:

"Adderall XR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December 2013. pp. 4–8.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13.

專業人士建議:肥胖患者不建議以此藥來治療,因為以中樞神經興奮劑來抑制食欲,後遺症難以避免且往往弊大於利。而且肥胖本身的構成因素複雜,不能單單為了抑制食慾就把中樞神經興奮劑用上。

即使是暴食症,利用安非他命類的藥物來抑制食欲,也必須非常小心,因為藥物本身的副作用以及成癮性的疑慮,讓這項藥物治療必須有更多專業監督,否則藥物使用安全性實令人擔心。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obesity.org/news-center/fda-approves-new-drug-for-binge-eating-disorder-bed.htm?qh=YTo0Mzp7aTowO3M6MzoiZmRhIjtpOjE7czo1OiJmZGEncyI7aToyO3M6ODoiYXBwcm92ZXMiO2k6MztzOjg6ImFwcHJvdmVkIjtpOjQ7czo5OiJhcHByb3ZpbmciO2k6NTtzOjg6ImFwcHJvdmFsIjtpOjY7czo3O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2/150202151221.htm?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Feed%3A+sciencedaily%2Fmind_brain+%28Mind+%26+Brain+News+--+ScienceDaily%2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研究:吃鈣片護骨不傷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鈣片吃太多,血管會鈣化?許多民眾為了預防骨鬆會吃鈣片,但網路上也流傳吃鈣片,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存有吃鈣片會導致血管鈣化及結石的疑慮。而國外最新研究發現,攝取鈣片及維生素D,與停經後婦女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無關。

澳洲知名內分泌免疫教授Richard Prince的研究團隊,統合18份相關研究整合分析結果指出,攝取鈣片及維生素D,不會增加停經後婦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不會增加心肌梗塞、心絞 痛、急性冠狀動脈症,以及慢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除此之外,也發現過去部分文獻在受測者的統計上有出現錯誤,如男女發生心肌梗塞的比率是不同的,但有 些分析卻沒有進行性別的區隔分析;另外,對於受測者發生心絞痛的病因歸納不夠完整,心絞痛也有可能是因為胃部疾病所引起的,不一定完全是心臟病。

過去認為鈣片會造成心血管疾病是因為「鈣片會造成血管鈣化」一說,但是「血管發炎才會鈣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 師陳芳萍強調,血管病變是造成血管鈣化的主因,包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其膽固醇高、血管容易發炎,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而人體的副甲狀腺素賀 爾蒙負責調節血鈣,當血中鈣離子過高時,則透過尿液排出體外,不會堆積在血管。

哪種族群最需要攝取鈣片?Richard Prince表示,55歲以上的女性,若每天鈣質攝取量少於建議量,則需要額外補充鈣片及維生素D,且多項研究也證實,飲食中含鈣量較低者,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較高,而攝取鈣片及維生素D,可減少髖部骨折及非脊椎骨折的機率。

陳芳萍醫師也認為,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會停止分泌,導致體內控制蝕骨細胞的功能下降,造成骨質加速流失;服用治療骨鬆藥物者,恐有低血鈣的風 險;外食族的飲食習慣太鹹,也容易影響鈣質吸收。另外,常吃胃藥、抗憂鬱藥物,也都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故也建議額外補充鈣片。鈣質攝取的來源最 好從天然食物中攝取鈣質;但是現代人大多外食營養攝取不均衡,很難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因此也可每日定量補充鈣片及維生素D,彌補飲食中鈣質的攝取不足。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提到服用抗憂鬱劑可能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一般人缺乏相關專業認知,殊不知目前廣被開立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例如百憂解、樂復得、客憂果或者解憂喜等等藥物),骨質疏鬆罹患率以骨折風險就會提升,主要原因,是因為骨質細胞中都有血清素的接受體,血清素與骨質的神經內分泌調控有關。根據研究,正在服用抗憂鬱劑的患者,因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是非服用者的兩倍。三環抗憂鬱劑使用一個月,SSRI服用八個月風險最大。因此,非不得以服用抗憂鬱劑的患者,最好額外補充鈣質,降低健康風險。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參考文獻:

Bone. 2012 Sep;51(3):606-13. doi: 10.1016/j.bone.2012.05.018. Epub 2012 May 30.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 and osteoporosi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659406 

Eur Psychiatry. 2012 Apr;27(3):156-69. doi: 10.1016/j.eurpsy.2010.10.006. Epub 2011 Feb 3.

The adverse skeletal effects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29545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躁鬱男服藥患女乳症 醫院判賠

〔自由時報記者鮑建信/高雄報導〕孫姓市民罹患躁鬱症前往義大就診,服用藥物後引發罹患男性女乳症副作用,後來開刀切除雙側乳腺,高雄高分院審理後大逆轉,認為醫生有過失,改判醫院連帶賠償30萬元。

孫姓男子指出,95年10月起因罹患躁鬱症,到義大醫院看精神科,自98年1月6日起,顏姓醫生讓他服用「理思必妥」,卻引起血液中泌乳激素提高,造成男性女乳症等副作用後,導致胸部疼痛難耐而切除雙側乳腺,要求賠償精神慰撫金300萬元。

義大等被告則指稱,據醫療審議委員會鑑定結果,認為顏開立的處方用藥並無過失,藥袋上並記載主要副作用為失眠、焦慮及頭暈等症狀,孫同意後才服用。並說男性女乳症為藥物少見的副作用,事先無法預見,孫又同時服用多種中、西藥物,也可能造成男性女乳症,否認有疏失。

二審合議庭法官調查,醫生未說明服藥後有副作用,又未隨時監測孫血液中泌乳激素濃度而調整藥量,認定有過失

 

鄭醫師補充:

在美國,若是醫師開立處方藥,必須跟病患說明處方要針對患者得何種病情需求開立,同時也必須說明療程以及詳細解說藥物副作用等資料讓患者清楚,經患者同意後,再開始治療。若醫師未把可能的副作用講清楚,待患者服用一段時間後出現副作用,被患者提告,醫療疏失的賠償一定躲不掉。

上述的制度在國內並不常見,對精神科藥物的開立,大部分的醫師對於藥物副作用不是隻字未提,不然就是淡化,更別說會詳細解說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了。

上述報導提到的理思必妥,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就會導致泌乳激素升高,對男性除可能造成男性女乳化之外,還可能導致性致降低甚至無性慾等等。常見的副作用還包含皮疹、便秘、體重上升、食慾增加、噁心、嘔吐、上腹痛、倦怠、坐立不安、肌肉僵硬以及唾液分泌增加等等。其他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只要會提升泌乳激素分泌的藥物,都可能導致男性女乳化的風險,建議服藥者對於藥物副作用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最好找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專業意見。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參考文獻:

Leucht S, Cipriani A, Spineli L, Mavridis D, Örey D, Richter F,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15 antipsychotic drugs in schizophrenia: a multiple-treatments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Internet]. 2013 Jun 27 [cited 2013 Sep 18];382(9896):951–62. Available from: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673613607333

http://www.drugdangers.com/risperdal/gynecomastia.ht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減肥藥Contrave 美FDA通過核可

(路透華盛頓10日電)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今天核可通過新款減肥藥Contrave上市。這是美國超過10多年來第3款通過核可的減重治療藥物。 

Contrave是Orexigen Therapeutics Inc藥廠研發,結合抗憂鬱劑安非他酮(bupropion)與Orexigen生產的酒癮治療藥物拿淬松(naltrexone)。 
Orexigen公司尚未公布Contrave的上市時間與售價。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今年6月基於藥物包裝警語必須更充分的考量,決定延後藥物核可3個月。 
Contrave含有1種抗憂鬱劑,警語將包括可能增加自殺想法與行為。 
在Contrave通過核可之前,維福斯公司(VivusInc)的Qsymia與艾瑞納製藥(Arena PharmaceuticalsInc)的Belviq,已於2012年取得核可。 
但這兩款減肥藥由於行銷不利,加上可能副作用包括憂鬱症與心臟疾病風險,因此銷售平平。至少1名分析師預測,Contrave銷售量會在2016年以前擊敗對手。
 
 
鄭醫師補充:
 這顆合併抗憂鬱劑和酒癮治療藥物的申請,在2011年二月第一次被FDA拒絕,要求藥廠做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評估:
 在歐洲,這顆藥還未上市,因為歐洲醫師質疑這顆藥的藥效並不明顯:
 最後提醒:任何抗憂鬱的服用,都潛藏自殺風險,服用抗憂鬱劑萬生出現自殺的想法或者計畫,務必儘快跟專業醫師討論藥物的調整或者如何停藥,避免憾事發生。
參考文獻: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唾液分泌不足》殺菌作用 分泌不足會口乾易蛀牙

唾液分泌不足,常見的原因有年齡、接受電療或放療者、服用某些藥物、牙齒問題等。70歲後的長者會出現唾液分必不足的情形;而接受電療或放療的病人因唾液腺被破壞,也會出現唾液分泌不足;服用高血壓藥物、抗憂鬱劑、利尿劑等,也會造成唾液分泌不足;牙齦發炎、牙周病等,由於小唾液腺阻塞,而會造成口乾的情形。

唾液有殺菌作用,唾液中有澱粉酉每、溶菌酉每,唾液分泌不足會造成口乾,也較容易蛀牙。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表示,唾液分泌不足的原因有很多,若找得到原因,像是因服用某些藥物造成的,只要將藥物停掉,即可獲得改善。而像是免疫疾病,如乾燥症造成的口乾,則需藉由免疫抑制劑,讓免疫功能不要太旺盛。另,約有1/3的病人是找不到原因的,只能以症狀來治療。

唾液分泌不足時,除了喝水,吃點檸檬也能刺激唾液腺,唾液會較多;或者,也可吃口香糖,讓唾液分泌變多。

嚴重者則建議可吃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的藥。當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唾液也會變多。或者,可選擇人工唾液,將此塗在舌頭或口腔黏膜上,讓黏膜不會乾乾的,效果維持1~2小時,藉此保護口腔黏膜;睡前塗的效果最好。醫師表示,人工唾液健保是不給付的,看個人需求而自費使用。

每天補充一顆維生素B、C抗氧化劑,能減少轉變口腔癌的機會。

 

鄭醫師補充:

之前還在教學醫院服務時,不時有護理人員反映住院患者牙痛,必須會診牙科作治療的狀況,除了一般認為一部分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對於口腔護理執行不確實外,另外的肇因可能就是精神科藥物造成唾液分泌降低,進而牙齦發炎以及牙周病等等。

以醫學的專業名稱來說,我們稱之為抗膽鹼作用。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快瘋了! 婦女服用藥物副作用:每日高潮5次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藥物治療可能會導致某些副作用,包括頭痛、起疹,甚至是痙攣。然而,土耳其一名女子服用治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的藥物後,竟出現異於常人的「副作用」:每日自發性「性高潮」五次,且性慾異常亢奮。

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土耳其一名42歲婦人患有會導致神經退化的「帕金森氏症」,因此醫生開立治療該症的藥物Rasagiline讓婦女服用,未料在服用七天後,每天竟會自動性高潮五次,一次時間5至20秒。

藥物Rasagiline可以增加多巴胺濃度,緩解帕金森氏症的四肢顫抖、肌肉僵硬、運動緩慢等的症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暈、便秘、口乾等。醫生表示,婦女的「自動高潮」副作用是全國首例,報告將會刊登在《帕金森氏症暨相關失常》(Parkinsonism and Related Disorders)期刊中。

 

鄭醫師補充:

巴金森症的致病原因之一就是多巴胺不足,因此在藥物控制上,常用多巴胺增強劑來改善症狀。多巴胺與愉悅、動機、動作控制、獎賞(毒品濫用與此有關)、以及性慾等狀況有關。這類藥物在神經科使用比較多。

看到這則新聞,想要透過這類藥物來體驗性高潮的人,建議還是保守為妙。原因是多巴胺太多,一般先出現的症狀是幻覺,而非性高潮。這是許多巴金森症患者在臨床上經常可見的藥物副作用。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717794/Woman-suffers-FIVE-spontaneous-orgasms-day-taking-Parkinsons-drug.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