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精神科藥物探討 (1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英十歲童服精神科藥後上吊亡


2011年06月14日(二)


【本報訊】英國一名服食治療過度活躍症及抑鬱藥物的十歲男童,去年九月在家中上吊自殺。其父事後將兒子的死歸咎於該兩種精神科藥物,並向英國國家衞生事務局(NHS)正式投訴。有教育心理學家協會促請政府重新探討國內兒童服食這類精神科藥物的問題。



治過度活躍及抑鬱


英國《星期日郵報》報道,十歲的哈里在去年九月的一個周日晚,跟母親及兄長親吻說過晚安後,返回房間以皮帶上吊自盡。他的父親赫克諾爾聲稱,兒子是服食了由精神科醫生處方的利他林(Ritalin)及抗抑鬱劑百憂解(Prozac)兩種藥物而出事。


今年四月的死因聆訊指出,哈里體內的藥物比患有同樣病徵的成人正常分量還要多。事件引起當地對兒童服用精神科藥物的關注,教育心理學家特拉克斯新警告指,幼兒在服食強效,並且可能導致上癮的藥物,沒有人知道藥物將來對他們腦部可造成的損害。


新聞來源: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10614/00180_014.html



根據臨床的藥物治療試驗,有三成甚至高達五成的人的憂鬱症狀對藥物完全沒有反應:


Baghai TC, Möller HJ, Rupprecht R (2006). "Recent 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and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ptions of major depression". Curr. Pharm. Des. 12 (4): 503–15. doi:10.2174/138161206775474422. PMID 16472142.


 Ruhé HG, Huyser J, Swinkels JA, Schene AH (December 2006). "Switching antidepressants after a first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J Clin Psychiatry 67 (12): 1836–55. doi:10.4088/JCP.v67n1203. PMID 17194261.


即便有治療反應,明顯的持續憂鬱及功能不彰還是常見,服藥患者的憂鬱症復發率仍高出三到六倍:


 Tranter R, O'Donovan C, Chandarana P, Kennedy S (July 2002). "Prevalence and outcome of partial remission in depression". J Psychiatry Neurosci 27 (4): 241–7. PMC 161658. PMID 12174733.


而且,常常治療在療程中就失去療效:


Byrne SE, Rothschild AJ (June 1998). "Loss of antidepressant efficacy during maintenance therapy: possible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s". J Clin Psychiatry 59 (6): 279–88. doi:10.4088/JCP.v59n0602. PMID 9671339.



好幾個臨床藥物研究都發現,抗憂鬱劑的療效跟安慰劑的療效相比,其差別幾乎可以忽略:


 Kirsch, I; Moore, Thomas J.; Scoboria, Alan; Nicholls, Sarah S. (July 2002). "The emperor's new drugs: An analysis of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data submitted to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revention & Treatment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 (1). doi:10.1037/1522-3736.5.1.523a.


曾有兩個心理學家綜合了FDA核准的六種抗憂鬱劑在1987-1999所做的臨床藥物試驗的47個研究結果,整體而言,抗憂鬱劑只比安慰劑的效果高不到兩成(18%):


 "Study: Antidepressant barely better than placebo". Usatoday.com. 2002-07-07 - Updated 11:47 PM ET. http://www.usatoday.com/news/health/drugs/2002-07-08-antidepressants.htm. Retrieved 2008-11-06.


後來,另外一個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證實對輕度到中度的憂鬱症患者而言,抗憂鬱劑的效果與安慰劑完全沒有差異:


Langreth, Robert (2010-01-05). "Study Undermines Case for Antidepressants". Forbes. http://www.forbes.com/2010/01/05/antidepressant-paxil-placebo-business-healthcare-depression.html. Retrieved 2010-07-01.


早在2004年,FDA便一連串地發出關於抗憂鬱劑治療可能會增加自殺風險的警語,尤其是24歲以下的人若服用抗憂鬱劑,跟安慰劑服用的人相比,有明顯的統計數字差異與意義。很遺憾,最近英國出現十歲男孩服用利他能與百憂解之後上吊的不幸案例,如果開藥的醫師能先知會相關藥物的風險,那麼這樣的悲劇極可能能夠避免。今天我在門診也幫一位患者看診,已經服用精神科藥物五年餘,平時常會感到心悸等不舒服,她一直以為是自己太緊張,但當她看到臨床藥物的可能副作用,在對照她平時即使沒有壓力也會感到心悸等不舒服,才確認是藥物的副作用,而且藥物讓她食慾及體重控制不好,這也是當初開藥的醫師完全沒有提及的。


每個人在醫師開藥的時候,都最好把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資訊查清楚,因為大部分的開藥醫師並不會先知會服藥的患者完整的藥物資訊,尤其是精神科藥物更是如此,很遺憾地,大部分的健保門診因為看診時間短促,絕大部分的開藥醫師都不會作藥物副作用的說明與提醒。建議最好不要等到藥物副作用發生才來探究到底是藥物本身引起還是自己的病情加重,因為對當事人而言,常會把副作用與病情加重混淆而持續用藥,可以想見之後的狀況可能越來越難控制,提醒大家留意。


我在門診常會提供精神科藥物作用及副作用的重要資料給看診的人幫助他們更了解自己被開立的精神科藥物的任何風險資訊,最後提醒大家,已經服用精神科藥物一段時間的人,切勿因為害怕藥物本身副作用而斷然停藥,如果想減藥或者停藥,務必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監督及建議下慢慢減量,忽然斷藥很容易發生藥物戒斷反應,反而風險更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憂鬱劑克憂果與降血脂藥並用,可能會促使血糖直線上升!


降血脂+抗鬱藥 併服可能血糖激升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5/27 00:4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范德比爾特大學研究發現,患者如果同時服用抗憂鬱症藥物、降血脂藥物,可能導致血糖激升。尤其是血糖原本就比較高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影響。



美國史丹佛大學生物工程學、遺傳學與醫學教授羅斯‧阿爾特曼(RussAltman)為研究首席作者,他表示,許多患者同時服用上述兩種藥物,很可能讓血糖直線飆升,這結果可能讓某些患者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要趁患者沒有用藥時進行診斷,結果較為精準。



研究發現,抗憂鬱症藥物「帕羅西汀」(Paroxetine)與降血脂藥物「普伐司他汀」(Pravastatin)合併使用,會引發血糖上升。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無法解釋為什麼這兩款藥結合會引起血糖上升;而其他類型的抗憂鬱症藥物、降血脂藥物併用則不會。



「帕羅西汀」是一種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而「普伐司他汀」則屬史他汀類藥物,專門用來降血脂。研究人員指出,經過一一比對發現,這兩種藥物只要合用,血糖就會直線上升。研究近日發表於「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期刊。



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患者常見的副作用就是代謝症候群,其中血糖或者血脂的控制不穩定經常在門診及臨床的文獻研究上可以看得到。最近美國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范德比爾特大學研究發現,患者如果同時服用抗抗憂鬱症藥物、降血脂藥物,可能導致血糖激升。尤其是血糖原本就比較高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影響。研究發現,抗憂鬱症藥物「帕羅西汀」(Paroxetine)與降血脂藥物「普伐司他汀」(Pravastatin)合併使用,會引發血糖上升。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無法解釋為什麼這兩款藥結合會引起血糖上升。所有的藥物上市之前儘管必須經過動物、人體及臨床的三階段測試,然而臨床的測試的時間只有短短12週,長期使用或者併用其他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及後遺症是12週的臨床測試無法告知我們的,以下我摘錄為藥瘋狂這本書的部分內容給大家作參考:


由於道德及法律的限制,研究者不得進行必定會造成大腦損傷的人體研究,因為無其他方法可行,所以檢測藥效的基礎生化反應只好從動物著手。大部分的精神治療藥物的生化作用都是得自活體動物的大腦試驗,更常見的作法是屠宰動物以研究大腦組織暴露於藥劑後的變化。這些實驗的動物幾乎未生過病,我們可以說科學家是以健康的哺乳動物大腦來研究藥物的療效。簡言之,關於精神治療藥物如何影響人體的生化狀態,研究人員的解釋幾乎都來自於以正常哺乳動物大腦為素材的動物實驗,而不是確診大腦生化失調的病患所參與的研究……我們的技術水準還無法測量神經元細胞突觸間的生化物質的濃度。儘管提倡藥物治療的人在討論精神治療藥物如何矯正大腦的生化失調時,看起來似乎很有自信,但他們所說的完全只是推論。幾乎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任何這類失調的存在,即使真有其事,也沒有任何方法證明藥物能夠影響失調的情形。


動物研究已證實所有的精神治療藥物都是透過干擾大腦正常的化學平衡來影響大腦作用。例如利他能會造成腦內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正腎上腺及血清素的過度活化……利他能與安非他命等興奮劑對人體影響極為複雜,而且有時不一致。這些藥物通常會抑制或者麻痺服藥者,讓他們更容易接受控制或管理,這就是為什麼讓有行為問題的兒童服藥的原因。然而有時候,興奮劑卻會造成相反的效果,使某些兒童或成人亢奮、衝動。


百憂解、樂復得、克憂果以及Luvox會造成血清系統的過度活化;但因為血清素神經元遍布整個大腦,所以影響極為廣泛,最後會影響到其他神經傳導系統例如多巴胺。藥效較輕的的鎮靜劑例如贊安諾、煩寧及安定文也會造成另一個神經傳導系統的——GABA過度活化;但GABA的活化卻會抑制大腦的整體功能。


我們一定要牢記:精神治療藥物必定會損害大腦。假使有一種藥物的藥效足以達成預期的效果,那麼它一定會干擾大腦的正常功能。儘管這個結論可能頗受爭議,但是一般的常識,以及精神醫學界對大腦生化失調所進行的大量科學研究都支持這項結論。在一般的精神治療過程中,這種藥物藥物引起的生化失調經常會造成精神失調……


沒有任何精神治療藥物能夠作為任何以之生化失調的特效藥。相反地,這些藥物不過是在短期的臨床測試中,對於診斷出特定疾病的族群具有「療效」。先是製藥公司,然後是提倡用藥的專家學者共同建構了一個論點,認為藥物治療必定修正了受是患者的生化失調。然而在此此時,生化失調與精神診斷之間究竟有何關連,卻從未有過確實的紀錄。研究人員再繼續探討這種虛構的不平衡;但這種不平衡只不過是藥物提倡者的純理論。


主張精神治療藥物是透過矯正病人的生化失調而產生效果,就像是主張外科手術施用麻醉是透過矯正病人的生化失調,好讓病人失去意識一樣。這樣的比喻毫不牽強,某些精神治療藥物,例如藥效較輕的鎮靜劑,提高劑量就可以作為外科手術的麻醉藥。一位法國外科醫師就率先使用最早的抗精神藥——冬眠靈——因為它能夠讓手術病人感覺不到自己正在經歷的疼痛。有科學證據支持大多數的精神治療藥物是以麻痺記憶、情緒或感覺來達到效果。


對為藥瘋狂這本書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台大內科教授推薦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51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網友提問他的家人接受腸胃科治療過程所產生的身心狀況,請我給他一些參考資訊與處理建議。他的家人因為胃食道逆流,而且有幽門螺旋桿菌,經過兩個月之後,出現胃潰瘍的情形,接下來腸胃科醫師為了抑制胃酸,所以開上脫蒙治這種藥物,儘管祇是低劑量治療(早晚各50毫克),經過五個月之後,胃酸逆流不見,但精神症狀出現讓人難以面對的症狀,除了每天都很恐慌及腦袋不靈光外,連之前最拿手的工作也做不來,而且乳汁大量分泌並且停經,這些狀況,醫師在開藥之前都沒有預先告知,因此出現這些害人且難忍的副作用,讓服藥的患者及家人都難以接受,到底脫蒙治是什麼藥呢?


這顆藥的學名是Sulpiride,原廠名為脫蒙治(Dogmatyl)。一般在低劑量時,還能抑制胃酸,所以有些醫師也當制酸劑來開。一般被精神科拿來做為精神分裂症的用藥,劑量高些,一般是300到600毫克,劑量高的話會開到1200,也有醫師會給憂鬱症患者,劑量較低,一般為150-300毫克之間,效果不佳的話,還可能被開到600甚至是800毫克。由於這主要是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因此其副作用與一般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相近,像是口渴、噁心、嘔吐、下痢、便秘等等腸胃不適,刺激泌乳激素分泌,導致月經不來或者男性女乳化等等,也會有人出現抗精神藥物常見的椎體外症候群,例如類似巴金森氏症的顫抖、坐立不安及焦躁等等現象,也常有人服用導致肥胖的狀況。從上述的案例,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即便是低劑量的使用,仍可能出現高劑量容易出現的藥物副作用。此外,脫蒙治會抑制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我們愉悅、動機、細微動作控制及記憶力等等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因此,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往往容易出現表情淡漠、缺乏動機、手抖、嘴角發抖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等現象。


在美國有立法:開藥的醫師或者建議給病患的治療,必須先跟病患說明清楚療效及相關副作用,讓患者瞭解詳細資料極可能的危險(或者副作用)之後,患者或家屬再決定是否接受治療。如果醫師未告知,病患因為接受治療而衍生副作用或者危險,患者可以告醫師並要求索賠。這部份的立法在國內目前還付之闕如,因此,患者對醫師開藥往往無法獲得足夠的藥物資訊,尤其是一般大醫院的健保門診,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讓醫師來說明,病患想問也礙於門診時間苦短,對藥物的相關資訊一無所知,因此因用藥引發的副作用層出不窮,精神科用藥的潛在副作用更難避免。此外,不要以為只有脫蒙治這類傳統抗精神藥物會讓泌乳激素不當分泌,其實大部分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也同樣會增加體內泌乳激素的過量分泌,產生類似的狀況,而且,泌乳激素的過量分泌並不限於女性而已,男性服用這類藥物同樣也會有相關副作用產生。


因此,不要以為只有精神科看診才可能開上精神科藥物,腸胃的用藥中,除了這顆藥之外,還有些止吐藥,因為作用在中樞的止吐中樞,也是多巴胺的神經徑路,因此也有機會出現錐體外症候群,提醒大家注意。


最後,鄭重呼籲大家,已經服用精神科藥物一段時間,最好不要斷然停藥,要減藥或者斷藥,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師監督及建議下,慢慢減量,否則反而因為藥物戒斷反應而出現更駭人的戒斷症狀。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服抗憂藥男傷心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04 00:07 【中央社紐奧良二日法新電】



根據一份針對中年男性雙胞胎所進行的研究,服用抗憂鬱藥物的男性,動脈內膜增厚硬化、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高於沒有服藥的男性。



研究指出,服藥的男性,身體老化程度和沒有服藥的人相較,有高達四歲的差異。研究人員今天在紐奧良一場重要心臟病學會議上發表報告結果。



研究人員表示,這份報告創下先例,探討血管疾病和抗憂鬱藥物之間的關連。他們檢視「越戰時期雙胞胎紀錄」(VietnamEraTwinRegistry)的五百一十三對、平均五十五歲的雙胞胎。



研究人員發現,服用抗憂鬱藥物的男性,頸動脈內膜較未服藥的雙胞兄弟增厚五%。頸動脈負責提供氧氣到大腦。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Atlanta)艾莫瑞大學(EmoryUniversity)心臟病研究院士夏哈(AmitShah)說:「動脈內膜中層變厚(IMT)和服用抗憂鬱症藥物有明顯關連;而這種現象在正進行療程、以及較憂鬱的男性身上更為強烈。」研究指出,使用抗憂鬱症藥物讓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卅七微米,大約是五%。



在抗憂鬱的治療中,有一部份的新領域就是免疫及抗發炎的部分,包含憂鬱症、躁症以及躁鬱症等等,可能都與身體的免疫失調或者發炎有關,因此進行治療時,臨床改善強調的是抗發炎的處理:


O'Brien, SM; Scully, P; Scott, LV; Dinan, TG (February 2006). "Cytokine profiles in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focus on acutely ill patient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Elsevier) 90 (2-3): 263–7. doi:10.1016/j.jad.2005.11.015. PMID 16410025.


 Hong, C-J; Yu, YW; Chen, TJ; Tsai, SJ (November 2005). "Interleukin-6 Genetic Polymorphism and Chinese Major Depression". Neuropsychobiology (Basel: Karger AG) 52 (4): 202–5. doi:10.1159/000089003. PMID 16244501.


另外的研究也發現因為某些疾病(包含身體的感染或者自體免疫疾病)導致壓力荷爾蒙持續釋放的結果導致細胞調節的發炎前置反應,引發神經荷爾蒙的分泌失衡,進而減少腦部細胞對於神經傳導物質的接收而發生憂鬱症現象:


Elenkov, IJ; Iezzoni, DG; Daly, A; Harris, AG; Chrousos, GP (September 2005). "Cytokine dysregulation, inflammation and well-being". NeuroImmunoModulation (Basel: Karger AG) 12 (5): 225–69. doi:10.1159/000087104. PMID 16166805.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某些人的憂鬱症狀是發生在某些嚴重的感染疾病之後。此外,有些研究建議,未來抗憂鬱劑最好能特別著眼於免疫系統,幫助身體抑制發炎的細胞激素(cytokines)的分泌或者是幫助身體分泌抗發炎的細胞激素:


 O'Brien, SM; Scott, LV; Dinan, TG (August 2004). "Cytokines: abnormalities in major depress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Human Psychopharmacolog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John Wiley & Sons) 19 (6): 397–403. doi:10.1002/hup.609. PMID 15303243.


由以上已經發表的研究結果,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魚油(Omega-3)這種可以幫助身體抑制發炎的天然物質可以治療憂鬱症,孩童的憂鬱大多是身體因素所引發,一項針對6-12歲的小孩做的雙盲臨床研究發現確實有療效:


 Hanah Nemetz et. al., "Omega-3 Treatment of Childhood Depression: A Controlled, Double-Blind Pilot Study", Am J Psychiatry 163:1098-1100, June 2006.


Omega-3對憂鬱症來說,的確是有幫助的,在成人的研究中,也發現吃魚較少的人,發生憂鬱症的機會較大,憂鬱症患者血液的Omega-3濃度也是比較低的:


Sontrop, J; Campbell, M (2006). "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depressio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nd a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Preventive Medicine 42 (1): 4–13. doi:10.1016/j.ypmed.2005.11.005. PMID 16337677.


葉酸及維生素B12在憂鬱症的治療常被當為重要的輔助營養,這部分其實與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濃度過高有關。以動脈硬化來說,缺乏維生素如葉酸、B6或B12的結果,同半胱胺酸水平都會上升。同半胱氨酸較高的人會容易患上血栓症及心血管疾病。最近美國的心血管研究人員針對中年的男性雙胞胎進行研究發現:


服用抗憂鬱藥物的男性,動脈內膜增厚硬化、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高於沒有服藥的男性。服藥的男性,身體老化程度和沒有服藥的人相較,有高達四歲的差異。服用抗憂鬱藥物的男性,頸動脈內膜較未服藥的雙胞兄弟增厚五%。


主要的研究負責人,喬治亞州亞特蘭大(Atlanta)艾莫瑞大學(EmoryUniversity)心臟病研究院士夏哈(AmitShah)說:「動脈內膜中層變厚(IMT)和服用抗憂鬱症藥物有明顯關連;而這種現象在正進行療程、以及較憂鬱的男性身上更為強烈。」研究指出,使用抗憂鬱症藥物讓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卅七微米,大約是五%。


換句話說,對於有憂鬱症困擾的人,治療若忽略身體原本的發炎(動脈硬化其實也是身體的發炎反應),直接以抗憂鬱劑來做治療,那麼產生動脈硬化的風險將明顯增加。因此,要根本治療憂鬱症,身體的發炎現象最好能夠處理,不然單純以抗憂鬱劑來治療,反而更增加動脈硬化、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用藥前測基因 癲癇病患免藥害


更新日期:2011/03/28 10:28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8日電)中央研究院的藥害基因研究日前登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顯示,用藥前事先篩檢HLA-B*1502基因,能夠減少抗癲癇藥物引發的嚴重過敏反應。


根據中研院生醫所陳珮、沈志陽、院士陳垣崇等研究團隊的研究,HLA-B*1502基因檢測陽性反應的病患,建議避免使用Carbamazepine(中譯卡巴氮平或卡巴馬平)類的藥物,可改用替代藥物,避免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SJS/TEN)的嚴重藥害。


研究團隊從台灣23家醫院蒐集4877個卡巴氮平用藥病患,進行HLA-B*1502基因型鑑定,結果HLA-B*1502陰性反應的2034人,無人發生SJS/TEN


研究團隊認為,基因檢測可篩選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的高風險病人,進而降低因藥物副作用所造成的個人傷害及家庭悲劇,並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衛生署藥害救濟基金會資料顯示,早年藥害救濟個案中,以卡巴氮平引起的SJS/TEN最為嚴重,受害者因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使得皮膚出現大面積紅疹、皮膚壞死、黏膜、指甲脫落等,導致死亡或失明、重殘的後遺症。


根據衛生署資料,共有13筆藥證含有卡巴氮平成分,商名包括癲通、癲妥、卡賓錠、腦癲寧錠、癲舒液等,藥證許可治療病症主要為癲癇、三叉神經痛、腎原性尿崩、雙極性精神疾病等。


衛生署去年6月給付HLA-B*1502基因檢測套組,每次檢驗給付約新台幣3200元;相較於卡巴氮平每顆約3元的藥價,擁有專利的基因檢測套組相當昂貴;至於非專利的檢驗方式大約8001200元,但是健保並未給付。


根據中研院與長庚醫院2004年刊登於「自然」期刊的研究,台灣人約有5%的人帶有HLA-B*1502基因,帶基因者服用卡巴氮平後,發生SJS/TEN風險較未帶因者高193倍。1000328


 



卡巴氮平,英文學名為Carbamazepine (簡稱CBZ),主要是用來治療癲癇、躁鬱症甚至是三叉神經痛的用藥,跟鋰鹽比較起來,在治療躁症的安全性和副作用的考量上,算是比較安全的,懷孕婦女有癲癇或者躁鬱困擾的話,相對來說比鋰鹽要安全一些,當然懷孕用藥,應該越保守越好。


卡巴氮平負用者最常出現的副作用為嗜睡、頭痛、偏頭痛、肢體動作不協調及腸胃不適,此外也會讓酒量變得很差。其他出現機率較低的副作用包含心律不整、視力模糊或者複視、暫時性的血液細胞及血小版下降,少數的人會嚴重到發生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劑量服用不高,血球及血鈉下降的情形其實很普遍,只有少數的人才會變成嚴重的血小版缺乏,因此建議有服用此藥的人,臨床上務必做血液抽檢,確認上述情形沒有發生。


此外,卡巴氮平也可能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因此服用這種藥物除了血球、血小版之外,也建議必須追蹤每一個服用者的甲狀腺素是否正常。


有些報告也提到卡巴氮平的服用可能對聽力產生負面影響,這類副作用如果斷藥,症狀應該會隨之消失:


 Kashihara K, Imai K, Shiro Y, Shohmori T (September 1998). "Reversible pitch perception deficit due to carbamazepine". Intern. Med. 37 (9): 774–5. doi:10.2169/internalmedicine.37.774. PMID 9804087


 Wakamoto H, Kume A, Nakano N (June 2004). "Elevated pitch perception owing to carbamazepine-activating effect on the peripheral auditory system: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tudy". J. Child Neurol. 19 (6): 453–5. PMID 15446396.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0-11-18. http://www.webcitation.org/5uKvULlsv.



跟沒有服藥的人,服藥者發生狼瘡機會為1.88,更嚴重的就是大家熟知的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SJS/TEN)的嚴重藥害。這部分的研究目前已有明確的研究結果提醒大家如何預防:


根據中研院生醫所陳珮、沈志陽、院士陳垣崇等研究團隊的研究,HLA-B*1502基因檢測陽性反應的病患,建議避免使用Carbamazepine(中譯卡巴氮平或卡巴馬平)類的藥物,


研究團隊從台灣23家醫院蒐集4877個卡巴氮平用藥病患,進行HLA-B*1502基因型鑑定,結果HLA-B*1502陰性反應的2034人,無人發生SJS/TEN

研究團隊認為,基因檢測可篩選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的高風險病人,進而降低因藥物副作用所造成的個人傷害及家庭悲劇,並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類似的警語,在2007年也有公告,請參閱:


MedWatch ( 2007-12-12 ). "Carbamazepine". 2007 Safety Alerts for Drugs, Biologics, Medical Devices,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FD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0-11-18. http://www.webcitation.org/5uKvY37EY.


要避免這類悲劇,方式有兩種,第一就是不要開這種藥物,另外是服藥前先做基因檢測,有的話就避開此藥,基因檢測最大的阻力來自於檢測費用較高,目前健保並無給付。對其他精神科用藥可能引發的副作用的基因研究報告,到目前為止發表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也讓精神科藥物服用的不確定風險提高,請大家多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使用抗精神病藥品 恐致新生兒錐體外徑症狀


教育廣播 更新日期:2011/03/16 17:46 康紀漢



根據美國藥品不良反應通報資料顯示,孕婦在懷孕第三期使用抗精神病藥品,具有導致新生兒發生錐體外徑或戒斷症狀的風險,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特別呼籲孕婦在服藥時必須要特別注意。



美國 FDA發布有關抗精神藥品的用藥安全資訊,發現孕婦在懷孕第三期,也就是7到9個月時,使用抗精神病藥品,具有導致新生兒產生錐體外徑症狀,或者是戒斷症狀的風險。



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副組長許蒨文表示,目前有20多種精神用藥都會導致這些症狀的發生。她也指出,這些症狀可能會導致新生兒肌肉不正常,以及呼吸困難等狀況。



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醫師,當替懷孕患者開抗精神病藥品時,必須要審慎評估她們的臨床效益和風險,而且還要提醒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藥品的孕婦患者,不可以擅自停藥,如果要是有任何疑問或不適的情形,應該要儘快回診,另外,也必須要忠實地告知產檢醫師目前使用藥物的情形。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ANTIPSYCHOTICS),不管是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或者新一代抗精神藥物,服用藥物的患者經常會出現的副作用包含坐立不安、肌肉僵硬及類巴金森氏症的發抖現象,就是醫師們說的錐體外症狀(或稱錐體外徑症狀),最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2月22日發表的抗精神病藥物警語,提醒民眾及專業醫師:


孕婦在懷孕第三期(懷孕七到九月)使用抗精神病藥品,具有導致新生兒發生錐體外徑症狀或戒斷症狀的風險。目前有20多種精神用藥都會導致這些症狀的發生,新一代抗精神藥物亦然,胎兒可能產生的症狀包含新生兒肌肉不正常,以及呼吸困難等狀況。已經在服用這類藥物的孕婦,切勿擅自停藥,有任何疑慮建議找專業醫師討論,同時,產檢時也應該忠實地告知產檢醫師目前藥物使用之狀況。原文請參照http://www.fda.gov/Drugs/DrugSafety/ucm243903.htm


在2008年10月29日,美國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確認有69個新生兒發生錐體外徑症狀及戒斷症狀,這些新生兒的母親全部都有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報告出來的症狀包含躁動、肌肉張力過度、肌肉張力不足、顫抖、嗜睡、呼吸窘迫以及餵食問題,這些症狀出現的時間可能是在初生後到一個月內,症狀嚴重程度不一,有些新生兒並無任何特別治療,幾個小時或者幾天症狀就消失了,但有些新生兒需要在新生兒加護中心照護,延長住院時間。


以下是目前精神科經常開立的抗精神病藥物,前面是商品名,後面是學名(同成份藥物很多,儘量以學名為主),提醒大家,台灣本地要加上兩種藥:一種是脫蒙治,商品名為Dogmatyl,學名為Sulpiride,另一種是首立安,商品名為Solian,學名為amisulpride。





Brand Name                                    Generic Name




































































Abilifyaripiprazole
Clozarilclozapine
FazaClo ODTclozapine
Fanaptiloperidone
Geodonziprasidone
Haldolhaloperidol
Invegapaliperidone
Invega Sustennapaliperidone
Loxitaneloxapine
Mobanmolindone
Navanethiothixene
Orappimozide
Risperdalrisperidone
Risperdal Constarisperidone
Saphrisasenapine
Seroquelquetiapine
Seroquel XRquetiapine
Stelazinetrifluoperazine
Thorazinechlorpromazine
Zyprexaolanzapine
Zyprexa Relprevvolanzapine
Zyprexa Zydisolanzapine
Symbyaxolanzapine and fluoxetin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FDA籲孕婦慎服癲癇藥「妥泰」


中廣 更新日期:2011/03/05 22:35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提醒孕婦,慎用一種癲癇藥「妥泰」(Topamax)。



聲明表示,孕婦服用這種藥物後,嬰兒出生時有唇顎裂的風險,大約20倍。



「妥泰」由美國強生公司生產,公司發表聲明說,藥品標籤已提及孕婦服用的風險,建議孕婦謹慎使用。



Topiramate商品名為Topamax,中文商品名為妥泰,這是新一代的抗癲癇藥物,就臨床來說,這是幫助癲癇患者控制癲癇的藥物,在美國這種藥物一度有被核准拿來治療精神疾病,但在2009年2月28日專利被撤銷,在2010年5月21日,妥泰的美國製藥公司被判有罪,同時被FDA罰款美金614萬,原因是製藥公司在沒有申請任何核准,也缺乏任何良好控制的臨床實驗證實這種藥物可以安全及有效地治療任何精神疾病狀況下,在市場上行銷可用於治療精神疾病:


 "Ortho-McNeil Pharmaceutical, LLC Pleads Guilty to Illegal Promotion of Topamax". FDA website. 2010-05-21. http://www.fda.gov/ICECI/CriminalInvestigations/ucm213163. Retrieved 2010-05-25.


過去,我還在區域教學醫院工作的時候,也曾看到藥商給醫師做宣導,建議醫師用來治療精神疾病,像是躁鬱症等等。就我所知,仍然有些醫師仍會開立妥泰來治療精神疾病。FDA現在核准的治療適應症只有兩個,一個是癲癇,另一個是偏頭痛。談到躁鬱症的治療控制上,2006年有一個臨床研究的結論提醒大家沒有任何足夠的臨床證據支持妥泰可以控制任何躁鬱症:


Vasudev, Kamini; MacRitchie, Karine; Geddes, John; Watson, Stuart; Young, Allan H; Young, Allan H (2006). Young, Allan H. ed. Topiramate for acute affective episodes in bipolar disorder. doi:10.1002/14651858.CD003384.pub2.


服用妥泰的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皮膚感覺異常(23.7%)、上呼吸道感染(17.5%)、腹瀉(16.8%)、噁心(15.4%)、厭食(13.3%)、及記憶力問題(11.2%)。


之前FDA已經發佈的警語:規律、服用這種藥會影響視力(造成近視)以及青光眼。


至於孕婦服用這種藥物可能會增加胎兒畸形的危險,請參考2008年的研究報告:


Hunt, S; Russell, A; Smithson, WH; Parsons, L; Robertson, I; Waddell, R; Irwin, B; Morrison, PJ et al. (2008). "Topiramate in pregnancy: preliminary experience from the UK Epilepsy and Pregnancy Register". Neurology 71 (4): 272–6. doi:10.1212/01.wnl.0000318293.28278.33. PMID 18645165.


此外,臨床研究也發現妥泰的服用,以統計來說,自殺的比例也比較高:


 http://www.fda.gov/ohrms/dockets/ac/08/slides/2008-4344s1_09_01_Trileptal%20slides.pdf



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於三月四日提出警告說,孕婦服用抗癲癇藥物「妥泰膜衣錠」(Topamax)和其他成分相同的學名藥,會使胎兒罹患唇顎裂(cleft lips and cleft palate)等先天性口腔缺陷的風險升高約廿倍。FDA公布的數據顯示,孕婦服用妥泰膜衣錠和其他學命藥,生下唇顎裂嬰兒的機率為一.四%,若未服任何抗癲癇藥物,生下唇顎裂嬰兒的機率只有○.○七%;孕婦服用其他抗癲癇藥,生下唇顎裂嬰兒機率在○.三八%至○.五五%之間。


許多孕婦之所以服用此藥,主因是醫師開妥泰來控制她們的偏頭痛,而且有些婦女在不知道自己懷孕的狀況下而服用此藥。


以上關於妥泰的重要資訊,其實對多數開藥的專業人員來說,也不是那麼清楚,何況是服藥的人,提醒大家多留意,尤其是已經在服藥的人,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資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兩天,媒體出現百憂解治療中風的醫療報導,讓一些網友想跟我討論百憂解的相關研究資料。所以我把百憂解過去相關的副作用及後遺症的研究及報導整理一下,讓大家有更清楚的概念。在國內這類藥物的資訊,一般開這種藥物的醫師通常都不會告知患者。

眾所周知,百憂解(學名為Fluoxetine,國內有許多同成分藥物)是讓選擇性的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這類藥物廣為人知的開路先鋒,舉凡憂鬱症、恐慌症、強迫症甚至暴食症,都是這類藥物的治療適應症。儘管以SSRI來說,它並非是第一個。根據原廠的建議,有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另一類抗憂鬱劑)及其他傳統抗精神藥物如pimozide(商品名orap)或thiorodazine(商品名mellaril)的人不建議合併使用,因為這將導致肝功能異常,同時和止痛藥物Ibuprofen合併使用一段時間的話,將明顯地增加腸胃道出血的風險。

此外,跟服用安慰劑相比,百憂解服用經常會出現的副作用為噁心(22%:9%)、失眠(19%:10%)、嗜睡(12%:5%)、厭食(10%:3%)、焦慮(12%:6%)、神經質(13%:8%)、肌肉無力(11%:6%)、以及顫抖(9%:2%),此外,性功能障礙,包含無法達到高潮以及沒有性慾等等,有興趣深究的人請參閱2004年的研究報告:

NTP_CERHR Expert Panel Report on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fluoxetine. Cen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Risks to Human Reproduction. April 2004. http://cerhr.niehs.nih.gov/chemicals/fluoxetine/fluoxetine_final.pdf.

在臨床試驗上約有7%會出現皮膚反應(如紅疹或者蕁麻疹),有些甚至演變成血管炎及類似狼瘡症後群,因此而導致死亡病例也曾出現,想深入瞭解請參閱原廠在2007年提供的資訊:

 "Prozac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PDF). Eli Lilly. 2007-06-21. http://pi.lilly.com/us/prozac.pdf. Retrieved 2008-01-09.

許多人以為服用抗精神藥物常會導致坐立不安,像百憂解這類抗憂鬱劑就不會,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但很多專業人員都有此種迷思),因此往往服藥的人抱怨會坐立不安、持續跺步、腿部無目的地抖動以及明顯出現焦慮感時,都會被開藥的醫師斥為心理作用,然而這卻是服用百憂解經常出現的副作用:

Lipinski JF, Mallya G, Zimmerman P, Pope HG (1989). "Fluoxetine-induced akathisia: clinical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J Clin Psychiatry 50 (9): 339–42. PMID 2549018.

Review:Leo RJ (1996). "Movement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the serotonin selective reuptake inhibitor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57 (10): 449–54. doi:10.4088/JCP.v57n1002. MID 8909330.

曾有幾個研究報告提到這類副作用與自殺的風險是有直接相關的:

Rothschild AJ, Locke CA (1991). "Reexposure to fluoxetine after serious suicide attempts by three patients: the role of akathisia". J Clin Psychiatry 52 (12): 491–3. PMID 1752848.

此外,孕婦若服用百憂解,將會增加新生兒難以調適的機率,而根據臨床研究發現,百憂解會出現在服用的母親的乳汁中,因此正在服用百憂解的母親,也不建議哺乳:

 NTP_CERHR Expert Panel Report on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fluoxetine. Cen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Risks to Human Reproduction. April 2004. ttp://cerhr.niehs.nih.gov/chemicals/fluoxetine/fluoxetine_final.pdf.

Prozac Medication Insert. Eli Lilly and Company Indianapolis, IN 46285, USA Literature revised December 4, 2006

已經在服用百憂解的人想減藥,務必在專業的協助下慢慢減量,否則容易出現戒斷症狀,儘管百憂解跟其他的抗憂鬱劑相較,半衰期較長,但根據相關的臨床報告結果,仍可能會出現:

 Blum D, Maldonado J, Meyer E, Lansberg M (2008). "Delirium following abrupt discontinuation of fluoxetine". Clin Neurol Neurosurg 110 (1): 69–70. doi:10.1016/j.clineuro.2007.08.016. ID 17913343. For the earlier case reports see the references cited therein.

至於自殺風險的提升,美國的FDA已經要求所有抗憂鬱劑的製造廠商必須標註最嚴重的黑框警語,尤其是對低於25歲的人來說尤其要小心,根據過去大規模的研究顯示,18歲以下的人服用百憂解這類抗憂鬱劑,跟服用安慰劑的人比較,自殺風險倍增,至於18-24歲的人若服用,自殺風險也增為1.5倍。過去我也曾專文討論這個部分: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914

關於暴力方面,也有一些臨床研究探討,我在臨床上也曾目睹過實際案例: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443&prev=1009&next=189&l=f&fid=27

而最為人所知的就是1989年的美國的47歲男子 Joseph T. Wesbecker持槍衝到前雇主的工作場所槍殺8人,12人受傷,最後自殺身亡的的案例。當事人在犯案前,已經服用四週的百憂解,而後來也引發受害家屬對製藥公司的訴訟賠償官司:

Healy D (2004) Let them eat Prozac.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p 124–148.

 Antidepressants and Violence: Problems at the Interface of Medicine and Law, David Healy, Andrew Herxheimer, and David B. Menkes, PLoS Med 3(9): e372 doi:10.1371/journal.pmed.0030372, 2006

不想藉由藥物改善憂鬱症的人,應該透過完整的身體功能檢查,找出身體功能失衡的真正原因,針對根源來處理,才是一勞永逸,根本解決之道。心靈方面的困擾,透過適當心靈技術的引導或者生活改善技術的協助,也能幫助當事人更快從憂鬱的情緒中恢復。身體功能失衡可能引發憂鬱,對此部分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內容,透過作者馬克‧希曼醫師的現身說法以及功能性醫學的概念作法解說,我們對身體功能失衡引發衰弱大腦的來龍去脈,會有更清晰的概念。

寫這些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提供您一些除了吃藥以外的其它各種方式,讓你可以改善你的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2) 人氣()


老人用藥複雜 憂鬱藥效果堪慮


路透 更新日期:2010/12/18 15:40



(路透華盛頓17日電)研究人員報告今天指出,初次服用抗憂鬱藥的美國老人當中,逾半數已在服用其他藥物,這可能導致藥物間交互作用,出現副作用。



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及法國藥廠商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等團隊的研究發現,服用憂鬱藥物出現副作用的病患中,有1/4停止用藥。



路透母公司湯森路透的馬克(Tami Mark)表示:「我們在開給老人的處方籤中,找到許多有害人體的藥物組合,程度多得令人憂心。」



美國期刊「老人精神病學」(Journal forGeriatric Psychiatry)刊出的這篇報告指出,其他研究已發現,老人家常服用混合後恐引發危險的組合藥物,但各個醫師卻沒發覺這種現象。



研究團隊的推斷,是根據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湯森路透索賠資料庫。聯邦醫療保險是美國提供逾65歲以上老人的公營保險。



馬克的研究團隊寫道,逾3萬9000名病患於2001-2006年間開始服用抗憂鬱藥,「在用藥後一個月內,出現12種常見副作用」。



  超過25%的病患,醫師開出抗憂鬱藥的同時,也給他們其他可能引發重大交互作用的藥品。另有36%的病患,醫師開出的藥品可能引發中度交互作用。



  研究報告指出:「最常見的副作用為失眠、嗜睡和倦怠,有上述症狀者達1028人(2.6%)。其次常見副作用為暈眩,有416人(1.1%)。」



  出現副作用的病患常會停止用藥。通報有副作用的病患當中,僅45%回診領抗憂鬱藥物,持續服用;1/4會完全停止用藥。中央社(翻譯)



老年人多重用藥問題,其實不是精神科用藥問題而已。由於人到了一定年紀,不免有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多數的老人不是只看一種科別,而開藥的醫師也鮮少會去看這個患者在其他地方看過哪些科別已經在吃哪些藥物了,因此在不同科別拿的藥,不僅有時會有重複,同時藥物本身之間在肝競爭同樣的分解酶,導致藥物分解時間變慢,藥物停留在體內的濃度及時間增加,自然容易讓藥物作用時間延長,副作用更容易出現。


最近美國的研究,就針對老年人的多重用藥找到老年人經常被開立的抗憂鬱劑,往往是這些藥物副作用出現最明顯的。老年人為何容易吃到抗憂鬱劑,多半是開藥的醫師,覺得老年人主述的身體不適,其實是心理因素影響,像是憂鬱會痛這類在精神科常會推廣的概念,實際上,往往是許多為發現的身體功能失衡所引發,若從功能性醫學角度來做評估,不難發現許多看似憂鬱或者找不到原因的身體疼痛,其實都是其來有自,建議大家可以多瞭解功能性醫學的觀點及作法,藉由運用相關檢測及改善,往往可以讓患者本人少走許多冤枉路及免除不必要的藥物負擔。


。抗憂鬱劑本身原本就存在許多副作用,像是失眠、倦怠、嗜睡甚至暈眩等等,其實都是老年人在臨床統計上常會出現的副作用,讓我們更深入瞭解研究的相關數據及結論:


逾3萬9000名病患於2001-2006年間開始服用抗憂鬱藥,「在用藥後一個月內,出現12種常見副作用」。超過25%的病患,醫師開出抗憂鬱藥的同時,也給他們其他可能引發重大交互作用的藥品。另有36%的病患,醫師開出的藥品可能引發中度交互作用。



  研究報告指出:「最常見的副作用為失眠、嗜睡和倦怠,有上述症狀者達1028人(2.6%)。其次常見副作用為暈眩,有416人(1.1%)。」


出現副作用的病患常會停止用藥。通報有副作用的病患當中,僅45%回診領抗憂鬱藥物,持續服用;1/4會完全停止用藥。


在老年醫學中,用藥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過去針對老年人服用精神科藥物,其實有不少相關的研究報告,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6999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140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憂鬱劑 恐增心臟病風險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2/02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常用抗憂鬱劑,會增加心臟病風險?英國最新研究發現,三環素類抗憂鬱劑可能增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研究顯示,服用三環素類抗憂鬱劑的男女民眾,出現心臟病、中風等心臟問題的風險增加35%。



另外,服用三環素抗憂鬱劑者和服用其他種類抗憂鬱劑的人相比,較常接受血管繞道手術或一些心臟科手術。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三環素類藥物除了治療憂鬱症外,有時也會用來治療偏頭痛、強迫症、神經痛或恐慌症。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追蹤15000人8年時間,這些人都曾服用三環素類藥物,結果顯示,服藥者承受較大心臟病風險,三環素類藥物也有其他副作用,如血壓升高、體重增加、糖尿病等,這些也都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研究人員馬克‧哈默醫師(Mark Hamer)將這項研究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他在研究中強調,一般人千萬不要自行服用這些類憂鬱藥物,若有問題,就要和醫師多討論,以免增加健康風險。此外,許多民眾服用抗憂鬱劑好像抽菸一樣,這樣做對身體沒有好處,反而可能對心臟造成傷害。




早在1950年代,三環抗憂鬱劑就已經被開發出來,最早這類藥物並不是為了要治療憂鬱症,而在人體藥物實驗中,發現有些人會因為服用此藥而產生躁症的狀況,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這種藥物,最早本來藥廠想用來治療肺結核,結果研究人員到了肺結核的療養院所,評估這類藥物對肺結核完全沒有治療效果,反而看到有些肺結核病患吃了這種藥物而很快樂地在院中唱歌歡笑,這與一般肺結核治療沒改善的患者實在差太多了,因而藥廠開始把這類藥物轉為治療憂鬱。


三環抗憂鬱劑的結構是以三個環(含兩個苯環)為主體,因此以此做命名依據,此類藥物是最早開發出來的抗憂鬱藥物,過去對憂鬱症治療的理論,主要是依照此藥物推論出來的。儘管對於引起憂鬱的病因仍不清楚,藥理作用也不明確,根據推測可能是影響兩種傳導物質(即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只是不同的藥物作用比例不同。在臨床使用上,三環抗憂鬱劑也被使用在慢性疼痛或是癌症病患身上,主要是可以提高對疼痛感覺的耐受性。另外,焦慮症也可能開立這類藥物來解除焦慮及一些身心症狀。在小兒科的門診中,也有醫師會開立(例如imipramine)使用於孩童的夜尿症狀之控制。



三環抗憂鬱劑之作用並不專一,當其作用於全身的許多神經突觸接受器,許多副作用難以避免,例如:作用在抗膽鹼接受器,會產生口乾、鼻腔乾、腸胃蠕動變慢、便秘、視力模糊、體溫增加、排尿困難等;作用在抗組織胺接受器,便產生嗜睡等情形,同時也會影響記憶力,影響認知功能。


以上是一般醫師比較熟悉的副作用,其實不只如此,其他副作用,諸如焦慮、情緒淡漠、坐立不安、頭暈、靜坐不能、過度敏感、食慾及體重改變、流汗、性功能障礙、肌肉抽搐、虛弱、噁心及嘔吐、低血壓、心跳過快甚至心律不整等等。甚至過去還有因為服用此類藥物而產生嚴重的橫紋肌溶解狀況,請參考:


Chabria SB (2006). "Rhabdomyolysis: a manifestation of cyclobenzaprine toxicity". J Occup Med Toxicol 1: 16. doi:10.1186/1745-6673-1-16. PMID 16846511. 


如果用於有癲癇症的病患也要小心,因為此種藥物會增加癲癇發作的機會,因此有癲癇病史的人最好不要使用此藥。


從心臟血管方面來看,三環抗憂鬱劑其藥理作用與抗心律不整藥類似,這種藥長期服用或者劑量過多,對心臟而言,結果就是毒性反應。最近英國最新研究,八年間針對15000名服用三環抗憂鬱劑的患者作分析,結果發現:服用三環素類抗憂鬱劑的男女民眾,其出現心臟病、中風等心臟問題的風險較沒有服用的人增加35%。因此,三環抗憂鬱劑長期服用,的確會讓心血管系統及中風的相關風險大為提高。


最後提醒大家:已經在服用此類藥物的人,不能貿然自行停藥,否則容易產生戒斷反應,想要減藥甚至停藥,務必在有經驗的專業人員之監督及建議下,慢慢減量來進行才是妥當的作法。而憂鬱是表面現象,背後可能存在的身體功能失衡及心理困擾,最好能藉由專業人員協助下找出來並直接處理,單憑藥物想要來治療所謂的憂鬱症,不僅無法治本,還必須承受藥物副作用帶來的風險及藥物依賴的後果,結果反而得不償失,請大家對精神科藥物治療的建議務必保守謹慎!



兩種最常用的三環抗憂鬱劑的化學結構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服用安眠藥 男子夢遊吃生肉


華視 更新日期:2010/10/31 15:15







高雄有一名男子,疑似吃了安眠藥後出現夢遊症狀,他跑到大賣場裡拿冷凍櫃中的生漢堡肉來吃,讓保全人員嚇一大跳,拿攝影機把男子的行為錄下來,被帶回警局的男子開始呼呼大睡,醒來後說什麼都不記得了。



攝影機拍下了穿白衣服的男子,他蹲在冷凍櫃前面,挑起一包生漢堡肉,撕開保鮮膜後就開始猛啃,也不管這漢堡肉根本不能生吃,大口大口的狼吞虎嚥,把旁邊的人都嚇傻了,保全人員走到旁邊開始勸阻,但男子根本不聽,這男子吃完生肉後又走到泡麵區拆開一包泡麵,然後就往櫃台走了出去,根本沒有結帳,保全人員衝過去把他攔下來準備報警,男子始終看起來昏昏沉沉,回話也沒有邏輯。



被帶回警局後,男子就開始呼呼大睡,醒來後他跟員警說,自己有吃安眠藥,然後就不記得了,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偷吃漢堡肉,有醫師表示,有人吃了安眠藥會出現疑似夢遊的副作用,就是不記得自己做過的任何事,男子就是類似這樣的症狀才會在賣場中生吃漢堡肉,把大家都嚇一跳。 (完整影音請見:http://news.cts.com.tw/cts/society/201010/201010310598043.html


 


哪些安眠藥吃了會夢遊及失憶?一般人最多只知道使諦諾斯,根據FDA的公告,其實大約有13種安眠藥物都可能會發生,有興趣深究的話,可參考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985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肥壯陽山寨藥 吃出一身毒

更新日期:2010/10/30 10:5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30日電)摻了西藥成份的減肥食品讓人吃到精神錯亂、藥物成癮,吃「美國減肥食品」吃到鉻中毒,這些誇張的案例就出現在毒物科裡,更奇怪的是,吃的人往往不算很胖。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今天在「臨床毒藥物分析檢驗研討會」上,發表減肥及壯陽藥物中毒案例。她歸納以身試「毒」的案例:女生頂多有點肉,明知減肥膠囊來路不明,照樣敢吃;男生不算老,擔心西藥副作用,結果吞進摻了西藥的固腎強精保健食品。



其中1名26歲的女子網購減肥藥,覺得吃了有效,斷斷續續吃了7年,今年覺得胸口悶、睡不著、焦躁不安,檢查發現初期肺動脈高壓的心臟病,小便驗出安非他命同類的管制禁藥氯卡雷司 (Clobenzorex)。她停藥之後戒不掉癮頭,只好轉到到精神科門診,改吃利他能、鎮靜劑等精神科藥物繼續治療。



另1位妙齡女子因為急性精神錯亂住院,家長原以為女兒中邪,原來問題出在吃了2個月的減肥藥,膠囊裡裝的化學藥物,結構與諾美婷成分西布曲明極為類似,但是副作用不明,幸好這位女子停藥後,精神恢復正常。



還有1位23歲的留學生在美國購買含鉻的食品當成減肥食品,這本來是糖尿病保健食品,健身房流行做為健身及控制體重用途,建議攝取量每天50毫克。他自作聰明加倍吃到400到600毫克,半年後,體重維持在70公斤理想值,整個人卻疲累不堪,而且便秘、燥熱,去年暑假回台就醫才發現鉻中毒。



至於攸關男性雄風的健康食品,已經不只一次發現摻了威而鋼成分或結構近似的化合物,有個38歲的男性連續吃了1年,結果視神經發炎;還有1位58歲男性吃了2個月,釀成急性肝炎。



吳明玲說,非法減肥藥和壯陽食品,往往含有「山寨版」的知名合法西藥,但是化學結構略有不同,使得藥檢確認的難度提高,民眾以為吃下的是純天然不含西藥的保健食品,萬萬沒想到傷身的副作用,正是來自這種「山寨版」保健食品。991030



在諾美婷上架前或者下架後,其實總是有人為了瘦身減重,會去服用一些來路不明的非醫師處方藥,這些強調速效的瘦身產品,主要還是要抑制食慾,在抑制食慾的藥物中,中樞神經興奮劑最容易被加進來,最有名的中樞神經興奮劑首推安非他命,然而因為安非他命副作用實在太多,因此陸續有不同的類似藥被製造出來。


我也曾在醫學中心為一位腎臟科轉介的患者做藥物評估,主要是這位年約四十多歲女士,有一段時間為了減重,於是開始服用親友從大陸帶回來的減重藥物,服用七個月後,開始出現藥物依賴、幻覺、妄想,而且血壓升高,心臟極為不適,甚至有腎結石的狀況。事後調查這位患者的減肥藥成分,其主要的食慾抑制劑是Phentermine,這種中樞神經興奮藥早在1959年就被FDA核准,70年代一度較為盛行,到了1998年因其相關副作用而廠商自動下架,最有名的產品都是複方,像是Fen-phen這種產品,當時我看診的患者,她就是服用這種藥品。1997年,有24個Fen-phen的使用者因為藥物出現心臟瓣膜問題,後來臨床研究統計發現,近30%的使用者都出現心臟瓣膜的異常,最近廠商把Phentermine和抗癲癇藥物Topiramate混合變成一種新的食慾抑制劑,名為Qnexa,在今年7月15日,FDA以10:6的票數,投票反對其上市,只要是因為藥物本身會增加心跳速度,可能導致生產缺陷及精神問題,其副作用已明顯超過療效,故而無法上市。服用Qnexa導致精神問題,像是失眠、坐立不安、憂鬱、自殺想法、記憶力變差及專注力問題,除了心臟問題,還容易導致腎臟結石,提醒大家注意。


而類似安非他命的藥物有一種叫Clobenzorex,也是類似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目前在美國也被禁止販售,其作用及副作用也類似上述藥物,國內有毒物科醫師發現有患者斷斷續續吃了七年而產生上癮的狀況,這位患者停藥後,受不了戒斷症狀,便被轉介到精神科改吃利他能及其他抗焦慮劑來止癮,除了替這位患者感到可惜以外,但也不難發現,原來利他能還是拿來取代安非他命類藥物的上癮,難怪利他能會被稱為窮人的古柯鹼。


建議大家減重還是找專業的醫師,千萬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減肥產品,因為其中往往會加入類似安非他命類的藥物當然抗憂鬱劑也常常被拿來抑制食慾,然而這是適應症之外的治療方式,萬一有後遺症或者發生相關嚴重的副作用,是無法按照藥害救濟程序來申請索賠的,請大家千萬要當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精神病藥物 增血栓風險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9/23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研究發現,抗精神病藥物容易增加血栓風險,導致中風機率上升。這項研究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團隊追蹤超過25000個病例,研究顯示,過去兩年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機率會出現血栓疾病,如深靜脈血栓(DVT)等。而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血栓風險更高。



抗精神病藥物通常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疾病,有時也會用來減緩噁心、持續暈眩等症狀,或幫助失智症患者穩定情緒。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過去有些研究指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較容易出現血栓,而這次研究也出現相似結果。研究中有將近一萬六千名患者有血栓問題,其中超過九千名患者血栓位置在肺部,出現「肺動脈栓塞」。



研究人員提醒,抗精神病藥物雖然很有效,但醫師開立藥物時一定要特別謹慎,患者也要持續接受定期追蹤、檢查,隨時注意血栓威脅。



研究數據顯示,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出現血栓機率增加73%,而其他類型的抗精神病藥物血栓風險則增加兩成八。患者剛開始服用新藥時血栓風險最高。研究人員表示,若未來還有其他研究也證實抗精神病藥物會增加血栓風險,醫師在開立藥物處方時就要格外小心,特別是那些原本血栓風險就高的患者,用藥更需謹慎。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或稱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有別於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容易引發錐體外症候群(例如類似巴金森氏症的症狀諸如肌肉僵硬、坐立不安及不自主顫抖等等副作用),相對來說程度輕微一些,對傳統抗精神病藥物長期服用可能引發永久性的動作障礙M及遲發性運動不能的機率也大減,一般而言,開藥的醫師為了要讓服藥的患者安心,都會告知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少,還能改善一些負性症狀(例如表情淡漠、人際退縮、缺乏興趣、動機等等),然而這種一般開給精神分裂症、躁鬱甚至是強迫症患者也可能服用的藥物,真的沒什麼副作用嗎?


早在2004年,英國的藥物安全委員會就針對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最普遍的兩種藥物Risperidone (原廠商品名為理斯必妥)及olanzapine(原廠商品名為金普薩)發出正式的官方警語,不能給有失智症困擾的年長者服用,因為臨床數據顯示,明顯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同時某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也會導致睡眠型態的不正常轉移(相位改變,生理時鐘異常),而導致白天極度的疲倦與虛弱,這在門診中非常容易看得到,因為不少人服用藥物之後,日夜顛倒,白天很累起不來,晚上反而睡不著。


在2006年,在美國,著名的媒體USA TODAY發表了一篇有關孩童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文章。以孩童來說,最容易被開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診斷是妥瑞症,針對這部份我們要瞭解的重要資訊就是沒有任何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被核准使用於孩童治療(包含大塚安立復這種號稱副作用很少的藥物),儘管過去收集的臨床數據有限,但是該篇報導收集從2000-2004年相關的臨床個案分析,有45個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致死個案,致死的主因,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被列為第一嫌疑,同時有1328個嚴重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副作用的臨床報告,這也包含了遲發性的運動不能(tardive dyskinesia)及肌肉; 失張(Dystonia)等等類似傳統抗精神病藥使用的副作用:


New antipsychotic drugs carry risks for children (USA Today 2006)


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容易產生代謝症候群,進而增加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的風險,相關臨床研究資料請參考:


Kabinoff, G.S., Toalson, P.A., Masur Healey, K., McGuire, H.C. & Hay, D.P. (2003) Metabolic Issues with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Primary Care: Dispelling the Myths, Primary Care Companion To The Journal of Association of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5(1) 6-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3028/


性功能障礙在臨床上也經常看到,以男性來說容易出現的包含減少性趣及無法射精等等:


McKim, W. (2007) Antipsychotics in Drug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Pharmacology (pp.241-260).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女性則容易導致月經週期異常及不孕:


McKim, W. (2007) Psychomotor Stimulants in Drug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Pharmacology (pp.241-260).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不管男性或者女性,乳房容易漲大,甚至泌乳,這與藥物增加服用者體內泌乳激素的濃度有關。


跟傳統抗精神病藥比起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要發展成遲發性的運動不能狀況機率相對來得低,但累積的效應,最後臨床觀察仍然有機會發生:


Seeman, P. (2002).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Mechanism of Ac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47(1), 27.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Collection database.


在所有副作用當中,最廣為人知的副作用即是代謝問題,近日有一位求診的患者,提到她服用理司必妥,三年胖了20公斤,她詢問原來開藥的醫師,是否服用這類藥物會讓她發胖,但開藥的醫師一直跟她保證不會,最重要的原因是怕當事人知道有這類副作用就不吃藥了。早在2003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已經所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製造商必須在藥物說明上加註藥物服用會增加血糖上生及糖尿病的風險,當中最明顯的兩種藥物就是Clozapine及 olanzapine,主要影響就是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February 2004).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on antipsychotic drugs and obesity and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7 (2): 596–601. doi:10.2337/diacare.27.2.596. PMID 14747245. http://care.diabetes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27/2/596. 


最近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出最新的研究報告:


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團隊追蹤超過25000個病例,研究顯示,過去兩年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機率會出現血栓疾病,如深靜脈血栓(DVT)等。而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血栓風險更高。過去有些研究指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較容易出現血栓,而這次研究也出現相似結果。研究中有將近一萬六千名患者有血栓問題,其中超過九千名患者血栓位置在肺部,出現「肺動脈栓塞」。

研究數據顯示,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出現血栓機率增加73%,而其他類型的抗精神病藥物血栓風險則增加兩成八,患者剛開始服用新藥時血栓風險最高。原文資料請見:


http://www.bmj.com/cgi/doi/10.1136/bmj.c4245


所以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仍潛在有諸多副作用及風險,這些藥物資訊對當事人及家屬不可不知,很多開藥的醫師並不會告知患者,所以一旦發生,往往有許多疑惑,解除疑惑最佳辦法就是直接獲得相關資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研究:百憂解抑制魚類性慾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09/22 09:20 吳家豪







(法新社加拿大/渥太華21日電) 今天公佈的加拿大研究指出,若把常見的抗憂鬱劑「百憂解」(Prozac)滲入水中,會抑制魚類交配行為。



這項研究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學系杜魯道(Vance Trudeau)和穆恩(Tom Moon)主持。研究者發現,接觸百憂解的雄金魚對性暗示沒反應。



按天性,雌金魚會釋放稱為費洛蒙的化學物質,藉此提示雄魚她們準備好可以交配。



正常情況下,雄魚會像人類一樣嗅聞到這些化學物質,受到費洛蒙刺激的雄魚就會釋出精子以繁殖後代。



但是接觸百憂解的雄金魚對費洛蒙並不起反應,因此也不會釋出精子。



杜魯道透過聲明表示:「即使雌魚在水中散發強烈費洛蒙,接觸百憂解的雄魚也不釋出精子,無法進行繁殖。」



他說:「由於百憂解對魚類的影響已獲證實,現在我們必須思考,類百憂解藥物可能成為環境污染源,導致魚類繁殖異常。」



  這項研究刊登在知名期刊「水產毒物學」(AquaticToxicology)上。



他提到,全世界販有百憂解的地區,都已在當地排放廢水中檢驗出這類藥物成分。全球有超過5400萬人服用百憂解。(譯者:中央社吳家豪)



百憂解,學名為Fluoxetine,在本地有非常多的同成分藥物,要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服用,必須看學名而非商品名。它不是第一個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卻是第一個讓SSRI這類抗憂鬱劑廣為人知的藥物。過去我多次提到SSRI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會影響性功能及性慾,當然也包含了百憂解,有興趣的人可以把原文的資料找出來研究:


NTP_CERHR Expert Panel Report on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fluoxetine. Cen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Risks to Human Reproduction. April 2004. http://cerhr.niehs.nih.gov/chemicals/fluoxetine/fluoxetine_final.pdf. 


最近國外知名的環境科學期刊水產毒物學(Aquatic Toxicology)發表百憂解對於魚類繁殖的影響,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一般正常狀態下,雌金魚在水中釋放費落蒙的化學物質,雄金魚接觸後會釋放精子來進行繁殖,但是接觸過百憂解的雄魚,即使水中有濃度較高的費落蒙,雄魚也性趣缺缺,不會釋放精子來進行繁殖。研究人員擔心,目前廣為使用的抗憂鬱劑SSRI,人類經尿液排放到環境中,已經變成一種破壞生態的環境毒素,直接威脅魚類的繁殖。研究人員也提醒大家,全世界有販售SSRI藥物的地方,都已在當地排放的廢水檢驗出這類藥物的成分。


對百憂解及SSRI這類藥物的相關副作用想深入瞭解的人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913&prev=17914&next=17850&l=f&fid=33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914&prev=18010&next=17913&l=f&fid=33


當我們提到SSRI這類藥物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主要與一種副作用有很大關係,即靜坐不能。靜坐不能的副作用一般較常出現在抗精神藥物,傳統的抗精神藥物及新一代的抗精神藥物都可能出現,程度差別而已。靜坐不能若發生的話,通常與SSRI這類抗憂鬱劑開始治療或者增加劑量有關,患者一旦產生這種副作用後,往往會讓他們有自殺的想法甚至是嘗試自殺,原文相關資料請參照以下三篇臨床研究報告:


Rothschild AJ, Locke CA (1991). "Reexposure to fluoxetine after serious suicide attempts by three patients: the role of akathisia". J Clin Psychiatry 52 (12): 491–3. PMID 1752848. 


Hansen L (2001). "A critical review of akathisia, and its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suicidal behaviour". Human Psychopharmacolog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16 (7): 495–505. doi:10.1002/hup.325. PMID 12404546. 


Hansen L, Kingdom D (2006). "Akathisia as a risk factor for suicid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the journal of mental science 188: 192. doi:10.1192/bjp.188.2.192. PMID 16449715. 


最後提醒,懷孕婦女最好不要服用百憂解,因為百憂解會降低新生兒的適應能力,餵奶的母親也不建議服用。有興趣深究的人請參考:


NTP_CERHR Expert Panel Report on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fluoxetine. Cen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Risks to Human Reproduction. April 2004. http://cerhr.niehs.nih.gov/chemicals/fluoxetine/fluoxetine_final.pdf. 


Prozac Medication Insert. Eli Lilly and Company Indianapolis, IN 46285, USA Literature revised December 4, 20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經前症候群,顧名思義就是女性月經來之前的生理、心理及情緒等等症狀,根據統計,85%的女性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經前症候群,但對一般健康的女性來說,真正一再反覆嚴重發作的個案約佔2%-5%,超過二百種狀況都成被描述成經前症候群的相關症狀,但其中最容易被提到的三種症狀卻都與情緒有關,分別是易怒、壓力感及不悅,相關資料請參照:


Lori M. Dickerson, Pharm. D., Pamela J. Mazyck, Pharm. D., and Melissa H. Hunter, M.D. (2003). "Premenstrual Syndrome". Premenstrual Syndrome.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http://www.aafp.org/afp/20030415/1743.html. Retrieved 2008-01-10. 


經常性的情緒反應還包含了焦慮、失眠、頭痛、倦怠、情緒起伏、情緒敏感及性慾改變: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 Menstrual Abnormalities". 2005-11. http://www.merck.com/mmpe/sec18/ch244/ch244g.html. Retrieved 2007-02-02. 


常見生理不適反應則以下腹脹、腹部絞痛、便秘、乳房種脹、週期性的春春痘、以及肌肉關節酸痛:


Johnson S, PHD. "Premenstrual Syndrome (Premenstrual Tension)". Menstrual Abnormalities an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rmenian Health Network, Health.am. http://www.health.am/gyneco/more/premenstrual-syndroma-premenstrual-tension/. Retrieved 2008-01-10. 


對一般婦女而言,經前症候群大部分的症狀都是可以預測的,也不會同時出現許多症狀,根據定義,這些症狀必須出現在月經來的前十天,在月經及排卵期之間至少一週的時間是一定不會出現的。也就是所謂經前症候群,就是出現在排卵以後的黃體期。


誰是經前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呢?根據統計,有下列幾項:


1.高咖啡因攝取者


2.月經來之前有壓力


3.年紀的增長


4.憂鬱症病史


5.家族史


6.飲食因素:特定維生素或礦物質缺乏容易引發,例如鎂、錳、維生素E及維生素D。


此外在基因因素在臨床上觀察也有明顯相關,也就是同卵雙生的雙胞胎,一個有經前症候群的病史,另一個發生率也比較高,儘管有些醫師想要把躁鬱症及憂鬱症的相關性嘗試連結與經前症候群的相關性,但目前臨床上還無明確的研究證實有關。


維生素B群,尤其是其中的B6,可以協助經前症候群的緩解,請參照:


"Controversial vitamin may beat PMS", BBC News. Friday, May 21, 1999.


經前症候群的原因還未被瞭解清楚,而且性荷爾蒙的測量也都在正常值,現在比較被懷疑的是性荷爾蒙與中樞神經的傳導物質尤其可能是血清素的影響比較有關:


"Causes of PMS". Always. 2007. http://www.always.com/period/pmscauses.jsp. Retrieved 2007-02-11. 


1990年有一個研究發現,有經前症候群困擾的40%的患者,她們的beta-endorphin的濃度都比較低,由於它會和腦細胞的嗎啡受體結合,有止痛的效果,所以也有些研究學者把經前症候群視為與鴉片類藥品戒斷類似的症狀:


 Giannini AJ, Martin DM, Turner CE (1990). "Beta-endorphin decline in 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 Int J Psychiatry Med 20 (3): 279–84. PMID 2265889. 


一般已被證實可以改善的治療 或者調整方式包含有氧運動、減少咖啡因、糖及鹽的攝取,增加纖維及適當的休息與睡眠:


"familydoctor.org: PMS: What you can do to ease your symptoms?". familydoctor.org. 2005. http://familydoctor.org/141.xml. Retrieved 2007-02-02. 


在營養品的考慮上,可以考慮鈣、鎂、維生素B6、色胺酸、維生素E和錳的額外補充。長期以來,月見草油及聖潔莓兩種天然的食品,在處理經前症候群上,各自有其效果。對那些體內beta-endorphin過低的患者,臨床證實消旋苯丙胺酸(DL phenylaanine)這種既能鎮痛又能解憂的氨基酸可以幫助症狀舒緩:


AJ Giannini, DE Sternberg, DM Martin, K. Tipton. Prevention of 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 symptoms by DL-phenylalanine in women with abrupt beta-endorphin decline. Annals of Clinical Psychiatry,1:259-261,1989.


在藥物治療上常被建議有止痛藥、避孕藥、利尿劑等等,甚至降血壓壓藥,都可能被開立來減輕症狀,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如果到大醫院,最可能被開立的就是SSRI這類抗憂鬱劑,提醒大家,SSRI本身有一些副作用,其作用不外乎是想提升血清素的濃度,如果想不藉由藥物,上面提到的B6,色胺酸都能幫助血清素的提升,在2010年也有一篇最新的研究提到百憂解的自然版草藥(聖約翰草)也能有效減輕症狀:


Canning S, Waterman M, Orsi N, Ayres J, Simpson N, Dye L (2010). "The Efficacy of Hypericum perforatum (St John's Wort) for the Treatment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CNS Drugs 24 (3): 207–225. doi:10.2165/11530120-000000000-00000. PMID 20155996.


最近國外有研究發現,如果想靠SSRI((例如百憂解)這類藥物來改善經前症候群,劑量其實只需目前市售的十分之一就夠了,然而現在並無這樣劑量的藥品上市,顯見目前的藥物劑量都太高了。建議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如果藥物所需劑量是如此低,不妨多考慮以自然營養補充來改善血清素的濃度,達到改善的目標。而且一旦服用SSRI,萬一懷孕,還得擔心有致畸胎的危險:



 "FDA Public Health Advisory Paroxetin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www.fda.gov/Drugs/DrugSafety/PublicHealthAdvisories/ucm051731.htm. Retrieved 05/02/2009. 



關於SSRI的副作用,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850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323


建議在經前症候群的改善上,儘量以非藥物方式改善優先。此外,英國有研究發現,有六成女性的過度消費,可能與經前症後群有關,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以下的報導:



有此一說:經前症候群激起了購買慾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9/19 16:36



英國研究人員說,婦女的購買慾受到荷爾蒙控制。月經來以前最愛買東西。



英國哈特福郡大學研究人員在線上訪問了兩百五十名,十八歲到五十歲的婦女。他們請這些婦女回想一下上個星期買了哪些東西。最後,再請他們說出上次月經的日期。



分析以後發現,他們在月經來以前特別喜歡買東西。月經來以前,有六成的婦女會比平常多買大約一千塊台幣的東西。有三分之一的婦女甚至發現,經期來臨前他們會買超過自己經濟能力的東西。



負責研究的潘凱倫教授說,知道自己在月經來以前會有購買的衝動,婦女應該就可以避免買些自己不需樣甚至買不起的東西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吃安眠、抗焦慮藥 死亡風險增36%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9/10 00:4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服用安眠、治焦慮症藥物可能增加死亡風險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吉娜維芙貝爾維爾(GenevieveBelleville)研究發現,服藥患者死亡機率比一般人增加36%。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加拿大精神科期刊」,加拿大統計局每兩年會進行全國人口健康調查,貝爾維爾教授取其中14000人作為研究樣本,追蹤時間1994~2007年,年齡從18~102歲。調查問卷包括生活型態、健康資訊等。



在填寫問卷前一個月,至少服用一次失眠藥、治療焦慮症藥物人,死亡機率約占15.7%,相較之下沒有服用藥物的人死亡率約10.5%。研究團隊分析各項變數包括抽菸、喝酒、憂鬱症、身體健康狀況、活動力等,結果發現使用安眠藥、焦慮緩解藥物者死亡率約上升3成6。



研究人員提出許多解釋,可能因為安眠藥、抗焦慮藥會影響身體警覺性、協調性與反應快慢,因此服藥者較容易出現跌倒或其他意外。也可能是這類藥物會抑制呼吸系統,導致服藥者在睡覺時出現呼吸障礙。有些藥物也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服藥者判斷力,進而增加自殺風險。



貝爾維爾教授提醒,服用這類藥物不見得安全無虞,使用藥物只是短期輔助,並非長久之道。治療失眠、焦慮症最好結合如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提升成效。



習慣服用抗焦慮劑、安眠藥來幫助自己穩定情緒及失眠的朋友請注意,加拿大最新研究報告,跟沒有服用抗焦慮劑、安眠藥物的人相比,服用藥物的人的死亡機率約佔15.7%,沒有服藥的人則是10.5%,提醒大家這類藥物的服用務必謹慎。


研究人員歸因安眠藥、抗焦慮藥會影響身體警覺性、協調性與反應快慢,因此服藥者較容易出現跌倒或其他意外。也可能是這類藥物會抑制呼吸系統,導致服藥者在睡覺時出現呼吸障礙。有些藥物也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服藥者判斷力,進而增加自殺風險。


我則提醒大家,不管焦慮、失眠,都是症狀而已,導致焦慮、失眠的生理或者心理原因若沒有找出來,直接處理根源,反而對健康有害,甚至死亡率會明顯提升,提醒大家有焦慮、失眠等等狀況,第一步不是急著服藥來控制症狀,很遺憾,這樣的治療在一般的精神科門診甚至一般門診非常容易看到,加拿大的最新研究也提醒大家對這類最常使用的精神科藥物治療務必謹慎,除了藥物副作用之外,還可能養成藥物依賴與藥物耐受性(抗藥性),不可不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抗癲癇藥恐致腦膜炎 美促加警語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8/14 03:07 邱俐穎/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常見的抗癲癇藥物恐造成無菌性腦膜炎!在美國造成四十件嚴重但罕見的無菌性腦膜炎的lamotrigine成分用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期要求該藥品仿單加註警語;目前該藥品,國內包含樂命達、樂平癲等十三張許可證,尚無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但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仍提醒民眾用藥不可不慎。



美國FDA近期發布含lamotrigine成份藥品之安全資訊,從一九九四年到二○○九年,在四六○○萬筆處方該藥品紀錄中,共發生四十件嚴重但罕見的無菌性腦膜炎,進而要求藥商應於含該成分的藥品仿單中,加刊相關警語與注意事項。



目前國內衛生署核准含有lamotrigine成分之藥品許可證共有樂命達、樂平癲與癲癇樂等十三張。



Lamotrigine,是新一代的抗癲癇藥物,原廠的商品名為Lamictal,中文名為樂命達,國內的同成分藥有樂名癲、癲癇樂等十三家藥廠有供應此藥,一般在神經科常拿來治療癲癇的發作,精神科則常被用於躁鬱症的情緒控制,但也有醫師會拿來治療一些難以控制的疼痛,例如周邊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偏頭痛等等,精神科則連情感性精神分裂症、邊緣性人格違常、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都可能被用來治療。早在2006年,FDA即對孕婦提出警告,服用此藥會增加唇顎裂(一般俗稱的兔唇)的發生率,因此孕婦懷孕不應服用此類藥物,相關資料請參閱:


http://www.drugs.com/fda/lamictal-lamotrigine-251.html


美國FDA近期發布含lamotrigine成份藥品之安全資訊,從一九九四年到二○○九年,在四六○○萬筆處方該藥品紀錄中,共發生四十件嚴重但罕見的無菌性腦膜炎,進而要求藥商應於含該成分的藥品仿單中,加刊相關警語與注意事項。


提醒大家服用Lamotrigine有可能導致無菌性腦炎,根據臨床的回溯調查發現,服用的初期(1-42天,平均16天)若出現頭痛、發燒、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皮疹、對光異常敏感、嗜睡或者意識模糊,應該趕緊與開藥的醫師聯繫,極可能是因為服用此藥引發的無菌性腦炎,一般而言,停用此藥,大部分的服用者的症狀會自行消失,調查中也發現只有35%的患者需要住院。儘管國內目前沒有類似的案例報告,但我之前在金門短期支援時,卻遇到一位類似的個案:


年約二十來歲的女性,在住院時,以低劑量的Lamotrigine來協助情緒穩定,出院後,個案自行跑到小金門,且發生藥物過量的情形,藥物過量中,也包含大劑量的Lamortrigine。而後被人發現送醫,她在急診室評估時出現的症狀有頭痛、發燒、頸部僵硬、嗜睡及意識模糊等症狀,有可能也是精神藥物過量引發之結果,然而當時的臨床表現,的確像腦膜炎的症狀。可惜當時沒有作脊椎穿刺來確定無菌性腦膜炎的診斷,不然這可能另外一個因為服用此藥導致無菌性腦膜炎的臨床案例。


關於最新警語的原文資料,有興趣請參閱:


FDA: Aseptic Meningitis Risk with Use of Seizure Drug Lamictal 
FDA News Release - 8/12/2010

Meningiti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β受體阻斷劑在內科(尤其是心臟科)是常用的藥物,主要可以減緩心跳加速及心悸的狀況,過去我還在還當住院醫師時也有醫師分享它的妙用:考專科醫師的口試,若擔心自己過於緊張,表現失常,可以在之前吞半顆,一來減緩焦慮,二來也可以更沈靜穩定,不過不能吃太多,否則會想睡覺。然而這類藥物若長期使用潛藏身體的風險對大部分的人而言並不清楚。在今年精神醫學通訊的第六期(29卷6期)的內容中,主要講述生物精神醫學的內容,其中有一篇提到抗副作用藥物容易引發胰島素阻抗及代謝症候群的內容,我認為對於一般有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而言,最好瞭解,否則往往不知道為何精神科藥物服用總是會帶來肥胖、血糖、血脂難以控制的原因何在。以下為簡要內容摘要:


1.β受體阻斷劑是心臟血管用藥,但常被精神科拿來控制抗精神藥物引發的靜坐不能、躁鬱症使用鋰鹽引發的顫抖、或者精神官能引發的心悸或心搏過速,其中以propranolol(商品名為inderal)在精神科使用最為常見。


2.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本身就會引發肥胖,再加上β受體阻斷劑引起的血糖問題及代謝症候群問題,問題會更加劇(但許多開藥的醫師也不清楚這樣的資訊)


3.β受體受體廣佈於心臟、血管、骨骼肌、及氣管平滑肌,有氣喘的人若服用會惡化氣喘症狀(讓氣管收縮)。根據2000年一篇研究結果顯示:β受體阻斷劑服用對無氣喘與無糖尿病患者而言,也會導致糖尿病的風險。


4.在發展為糖尿病之前,先出現的是胰島素的阻抗,也就是胰島素對血糖的敏感度下降,因此胰島素必須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來分解血糖,導致血液中胰島素值濃度升高,這就是高胰島素血症,以男性來說高於8.7IU/ml,女性高於11.3IU/ml即屬異常。高胰島素血症是代謝症候群的前兆,國內有研究醫師在2007年發表臨床研究發現:急性躁鬱症患者於緩解期,合併β受體阻斷劑的使用,高胰島素血症的風險明顯提升。


5.目前新一代抗精神藥物患者合併使用β受體阻斷劑不在少數,大部分醫師並未告知有此風險,而醫師在開立此類藥物時,應儘量避免長期使用。


相關研究資料可以參閱:


Elliott WJ, Meyer PM (2007). "Incident diabetes in clinical trial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Lancet 369 (9557): 201–7. doi:10.1016/S0140-6736(07)60108-1. PMID 17240286. 


最後提醒大家,這類藥物,還會導致性功能障礙憂鬱、疲倦、頭暈、視力模糊、專注力變差、幻覺、失眠、夢魘等等副作用,因此服用這類藥物若出現任何身體不適,請和開藥醫師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輝瑞未及時呈報藥物投訴遭FDA警告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6/10 10:05



美國輝瑞藥廠因為沒有向美國藥物暨食品管理局(FDA)如實立即呈報病患對部份藥物的投訴,遭到FDA警告。



美聯社引述FDA的警告信報導說,依FDA規定,藥廠在收到病患對藥物的不良反應投訴之後,應該在十五天內呈報給FDA,但是FDA去年夏天,在輝瑞藥廠進行例行檢查時,發現輝瑞藥廠沒有如實立即呈報一些重要藥物,包括降膽固醇藥物「利普妥」,以及抗癲癇藥物「利痛抑」等的嚴重副作用與不良反應投訴。



報導說,這並不是輝瑞藥廠第一次收到警告,輝瑞在2004年與2006年,也沒有及時呈報藥物不良反應。



利痛抑,商品名為Lyrica,其學名為Pregabalin,在本地上市的學名為gabapentin,商品名為Neurotin,在上市之初被核准用來治療神經痛、及癲癇,2007年在歐盟拿到治療廣泛型焦慮症的許可,這幾年,還擴展到纖維肌痛症及脊椎神經痛方面的適應症。這顆藥聲名大噪的原因的事件之一是去年輝瑞藥廠被美國衛生主管單位判以23億美元天價罰鍰的四顆藥之一,主要是因為藥廠不當推廣及宣傳藥效,有興趣的人請參閱:


Pfizer agrees record fraud fine


這種藥常見的副作用(超過10%的人)為頭暈、嗜睡。其他常見的副作用包含視力模糊、複視、步態不穩、口齒不清、顫抖、疲累、記憶力缺失、新快感、便秘、口乾、周邊水腫、性慾減低或者缺乏性慾、體重增加等等,比較不常見的副作用會出現憂鬱、意識模糊、激動、幻覺、心跳加速甚至有自殺的念頭或行為。副作用請參閱:


 Medication Guide


長期服用,突然戒斷容易有癲癇發作或者復發的危險性,其他像反彈性的焦慮、失眠及坐立不安等等狀況有可能發生,請服藥想停藥或減藥的人要注意。


最近FDA又發現藥廠未及時通報病患服用這種藥物及其他降膽固醇藥物的不良反應而遭到警告,據報導指出,這非第一次,因為在2004-2006年之間,該藥廠也有類似的紀錄。藥廠未及時通報不良反應的動作,動機何在,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行停藥惡化復發率高 更增後續醫療成本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6/07 00:07 【記者萬博超、陳元春/台北報導】



自行停藥,往往增加後續的醫療成本。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總藥師梁蕙文指出,以躁鬱症為例,一般若突然停藥,3-5個月後復發比例為50%,而病情復發會增加更多藥費及醫療支出。



梁蕙文表示,服抗憂鬱藥病人會有30%-40%因病情緩解而自行停用藥物,20%-25%病人因藥品副作用停藥。她提醒民眾,有副作用可於門診時與醫師討論,但也須了解遵照醫囑服藥的重要性,不可隨意自行停藥,才能使藥物發揮療效,並讓藥物副作用減到最低。



有時,民眾服藥的副作用加重,主要是重複服用同樣及類似機轉的藥物,而重複用藥,往往加重藥物副作用。藥師建議民眾不論到何處看病,建議把之前醫師開列的藥品紀錄或藥袋,或正在使用中的其他來源藥品交給醫師參考,避免醫師重覆開藥;不過,如果是適合的藥物,民眾也不宜因為稍有副作用便自行停藥。



梁蕙文表示,服用過多的類似藥物,除了增加藥物在肝臟代謝,及腎臟排泄的負擔外,可能產生更嚴重的副作用。然而藥師提醒,如果醫師認為有必要使用藥物,病患不能因為副作用,就隨意停藥。



藥師指出,以精神科藥物而言,病人服用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如口渴、便秘、身體僵硬、疲倦、嗜睡等副作用,但身體有自我調整適應機制,這些症狀在服藥一段時間後大都會消失或減少,但是病人或家屬往往無法忍受,而自行停藥或減藥,甚至重複接受其他醫院的診療,以及領用另一份治療藥物。這樣除了造成藥費資源浪費外,也會因減藥或停藥的行為,造成病情惡化,甚至再度復發。



大部分的醫療專業人員,對於精神科藥物讓服用的人引發副作用的不適,難有同理心。服藥的人得到的勸告,往往是這些副作用會隨著時間,身體會慢慢適應。這不禁讓我想到一個實際案例:在一個醫學中心地下室的會議室,該院的精神科請某大醫院的精神科主任來演講某抗憂鬱劑的治療機轉,主人怕聽眾人太少,場面不好看,因此也招呼了一些功能還不錯的病友到場聆聽,如果病友有任何問題,可以一併提出。


前面複雜的學理說完了,主講人不諱言自己也是長期的憂鬱患者,超過十年,現在自己也正服用今天提到的藥物,因此他勸大家有憂鬱症一定要像他一樣長期服藥,服用過程若出現副作用,請大家務必要忍耐,有副作用可能是劑量還不夠,一般精神科藥物的治療準則,就是劑量要足,時間要夠。說到這裡,現場有病友舉手,詢問主講人她的服藥經驗:「請問主任,您剛才說的藥這麼好,但我服用了一顆,頭就痛得要死,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我該怎麼做才好?」


主任回答:您應該加倍劑量,甚至服用更高劑量,症狀才會獲得控制。


這樣的回答,讓詢問的人充滿困惑,也感覺難過與無力,因為主講人完全無法同理詢問的人的身體副作用,甚至要她再多服藥,這不是更痛苦嗎?


在現場的我,趕緊於會後,安慰她:您身上的不舒服,沒有人比您更清楚,那位主任服用了十年的精神科藥物,大腦的狀況跟一般人不一樣,因此他可以用更高的劑量來控制(一部份是身體耐受性引發),您吃了不舒服,就別逼自己硬吃,許多人有精神狀況,吃了藥更不舒服,往往是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引發,但當事人不知,往往當作是自己的病情惡化,有些專業治療人員,因為看診時間有限,沒有足夠時間去釐清,到底是藥物副作用引發或者是病情惡化,一般容易當作病情惡化來處理,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精神科藥物,因此,到頭來,患者往往一天會吃超過四種以上藥物。一本由美國知名的精神科教授及社工系教授所著的為藥瘋狂(英文原意:你的藥物可能就是你的問題)就是在描述這些狀況及提供相關的解決之道。


已經在服用藥物的人,最好不要擅自自行減藥或者停藥,因大腦經過一段時間的精神科藥物作用,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已非自然的平衡,若是突然把藥減量太多或者停藥,容易引發戒斷的不適,這不一定是病情復發,但因為非常不舒服,因此當事人往往以為自己病沒好,更認定自己是無法痊癒的慢性病患。


建議大家,藥物減量,務必在有經驗的的專業人員建議及監督下,按梯度慢慢減量,不同藥物,會因為當事人的服用時間及狀況而有所不同,減藥的量及速度也不盡相同。為藥瘋狂的第七及第八章,也提到相關的藥物減量原則,大家可以參考,但實際的藥物減量,仍須和專業人員討論。


有精神不適的狀況,有不少與身體功能失衡有關,務必透過身體檢查及評估(最好含功能性醫學的檢測),找出導致大腦衰弱的身體功能原因,直接處理根源,有心理壓力來源困惑,也可以透過有效的心靈改善技術及生活改善技術來協助改善。不找出根源,單憑精神科診斷的標籤及藥物抑制症狀,除了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及依賴以外,藥還可能吃得沒完沒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