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連吞15種藥 署投「藥」建檔
院方調查平均每次服6.67種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據署立南投醫院抽樣調查,發現縣內65歲以上老人用藥觀念普遍不正確,約有50%的老人至少罹患3種慢性病,平均就醫醫院家數1.14家,1次服用藥品種類達6.67種,甚至極少數老人多達15種,令人匪夷所思。院方研判,可能與「有病醫病,沒病強身」觀念有關,未來將透過電腦建立用藥檔案,為老人健康做好把關。
「醫生,幫我看一下,現在要吃那一種藥?」,在社區醫療關懷計畫下,南投醫院醫護人員定期前往獨居老人等弱勢老人住家或安置機構進行關懷,經常看到老人住所有一堆藥,有人甚至有把藥當飯吃之虞,院方訪視、調查用藥情形,結果令人非常吃驚。
南投醫院指出,受訪對象社福機構有150人、獨居老人15人,結果顯示,有50%的老人至少罹患3種慢性病,以高血壓、退化性關節炎及糖尿病居多,平均用藥種類達6.67種,原因在於老人就醫醫院不止1家,同樣症狀可能看了2、3家。
節儉、丟掉可惜觀念不足取
醫院認為,老人家「貨比三家」的作法並無不妥,有助於儘速找出病因,但問題在於老人家可能基於節儉或藥拿了不吃丟掉可惜等觀念,以致未能對症用藥,而是將所有醫院開出的藥一次吃,不但有礙本身健康,也可能浪費醫療資源。
為改善前述現象,南投醫院將為每位老人用藥資料建檔,避免老人重複用藥,並作為老人用藥查詢平台,用藥流程、常識也將作為未來輔導重點,培養老人正確用藥觀念。
之前在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工作時,常會接到一些年長者的會診病例,或者在急診甚至門診也看得到,大部分是意識改變或者情緒低落甚至精神突然失控,這些長者過去並無精神病史,不過其共通點在於他們都有超過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看病的科別或者會診的科別往往有兩三個,每個醫師根據老人家描述的症狀,給予控制症狀或者疾病的藥物,除了藥物可能會造成重複之外,年長者本身肝臟代謝藥物的能力原本就比較慢,加上有些藥物在體內必須靠同樣的分解酶來分解,就像僧多粥少一般,分解酶的清除速度太慢,造成體內藥物濃度太高,因而造成患者本人的肝、腎負擔增加,同時還容易引發精神狀態的改變,醫院中常見的譫妄(精神狀態急遽的改變),不只是一些妄想幻覺的出現而已,有些人呈現的是類似憂鬱般的現象,解決之道,並非開上精神科藥物來持續治療,相反的,該把藥物簡化,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狀況很快會獲得改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