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妥瑞症關懷專欄 (2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成因與治療


編譯周若梅綜合外電報導

September 03, 2012 06:00 AM





柏克萊加大最新公布的一項心理研究發現,患上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女童,長大後容易發生自我傷害和企圖自殺的意外。

該研究由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出資,研究首席作者柏大心理學教授欣肖(Stephen Hinshaw)發現,患ADHD的女童長大後更有可能出現內心鬥爭,也更容易作出自傷行為。

研究員觀察140名來自舊金山灣區、被確診患上ADHD的女童,在長達10年的監察期中,95%女童一直保持受驗者身分。

研究員將患者的行為、社會和學術發展與一組年齡相若的非患者作出比較,分析患者從青春期到成年的變化,同時就結果進行了三項研究,並於研究初期、研究進入第5年和第10年時公開研究結果。

2007年的研究顯示,步入青春期早期至中期時,患者的煩躁和衝動症狀會消失,但與非患者之間的學習差距擴大,並出現飲食失調與濫用藥物等問題。

2012年的研究顯示,研究員與女童展開深入訪談後發現,她們成人後很有可能作出自我傷害的行為。

最新研究提出大膽假設:與男孩不同,患ADHD的女童必須接受長期治療。

什麼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

ADHD患者的注意力渙散和難以集中精神、自制能力弱和活動量過多。常見的病例以兒童為主,但可能持續至成年。如果不加以治療,會影響患者在學校、工作和人際關係的表現。

什麼導致ADHD?

確切的成因不明,但大多與家族史有關。

ADHD有什麼症狀?

包括三種症狀:

1.注意力渙散;ADHD患者很容易分心,很難專注於任何事情。

2.難以安坐下來;即所謂的過動症。儘管是很短時間,患者也難以安坐下來。兒童患者可能會扭動身體、坐立不安以及在不適當的時候東奔西跑。少年與成人患者經常感到不安和煩躁,無法享受閱讀或其他安靜的活動。

3.行動前不加思索;患者可能說話太大聲、笑得太大聲或在某些情況下變得過分生氣。兒童患者可能無法排隊輪候或分享,導致他們難以與其他兒童互動。少年與成人患者往往在行動前沒有考慮後果,有時可能迅速做出決定,對日後生活帶來長遠影響,也可能花太多錢或經常轉業。



鄭醫師補充:

上述研究的樣本數還不是很大,過去類似的研究比較少見,一般而言,男性的ADHD症狀,大部分到18歲之後會穩定許多,女性的研究少有人去探討,比較少聽聞女性的ADHD到了成年之後的異常狀況表現,更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查驗這個研究的結論。

提醒大家,不管注意力不足、過動或者衝動控制不佳,這都是觀察到的症狀,原因不處理,症狀恐怕就是持續好好壞壞,難以控制。藥物只是控制症狀,即便要控制的標的也就是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也無法透過直接的檢測來證實治療是否奏效。

功能性醫學檢測能針對ADHD患者,找出身體功能失衡導致大腦衰弱的真正原因,透過飲食、營養補充以及規律運動來直接處理源頭,幫助穩定身體以及大腦功能,許多ADHD患者透過這樣的治療而不必依賴藥物且能正常運作,對於藥物治療有疑慮或者容易出現副作用的患者,建議不妨多利用相關的檢測以及處理方式來幫助當事人穩定改善。

上述報導的期刊引用來源:


Stephen P. Hinshaw, Elizabeth B. Owens, Christine Zalecki, Suzanne Perrigue Huggins, Adriana J. Montenegro-Nevado, Emily Schrodek, Erika N. Swanson. Prospective Follow-Up of Girl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to Early Adulthood: Continuing Impairment Includes Elevated Risk for Suicide Attempts and Self-Injur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12; DOI: 10.1037/a002945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呼的孩童 較會有行為問題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8月13日 下午6:20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有小孩打呼的父母注意了!有研究指出,一週打呼2次的孩童未來比較可能有行為問題。美國一位資深醫師警告,孩童睡覺如果出現持續大聲打呼,他們罹患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的機率會提高。研究人員指出,哺育母乳可以預防孩童打呼現象。心理學家建議,醫生與父母要定期追縱孩童的打呼現象,尤其是經濟環境不佳的家庭。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迪彼比針對學齡前兒童的打呼及行為發展關聯進行研究,研究人員訪問249名母親有關她們孩子的睡眠及行為,發現10分之1的孩童有持續及大聲的打呼情形。迪彼比指出,呼吸困難及不當的睡眠方式,可能會引發行為不當。


研究發現,每週至少大聲打呼2次的2至3歲孩童出現最多的行為問題,包括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及意志消沈。迪彼比說:「我鼓勵父母與醫生聯絡,特別是如果孩童經常打呼,並且維持一段長時間。」迪彼比的研究發表在網路上的《小兒科》醫學期刊。


迪彼比指出,長期的哺育母乳似乎可以預防小孩打呼。迪彼比醫生指出,卡通讓人們覺得打呼是件可愛及有趣的事,「但打呼如果持續幾個月就不是正常的現象,如果還會引發行為問題,那就一點都不有趣!」他說打呼可能是晚上的呼吸問題,而且可以治療。


科學家指出,打呼是呼吸困難的症狀,會造成睡眠不良及白天的疲倦,並影響身體健康及發育。迪彼比建議醫生定期追縱孩童的打呼現象,尤其是來自經濟環境不佳的家庭。迪彼比指出,不做檢查,對打呼採「等等看」的心態,會讓學齡前孩童的行為問題更嚴重。


鄭醫師補充:


打呼,代表呼吸道不通,呼吸道不通,身體處於缺氧的狀況,且無法進入深度睡眠,等於晚上無法好好睡覺,因此白天精神會難以專注容易倦怠,甚至脾氣不好不聽話不足為奇,這在臨床上也不少見。想知道小孩的打呼嚴不嚴重,可以透過睡眠檢測來了解打呼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的頻率以及時間是否嚴重。嚴重的話,過渡期甚至要先用正壓呼吸治療來直接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幫助睡眠品質提升。


這類小朋友通常有肥胖以及鼻子過敏等狀況,根據過去的研究,這些都與ADHD的發生有關。


很多小兒科,耳鼻喉科的醫師,他們在接觸一些鼻子過敏的臨床個案,往往也會合併有注意力比較缺乏的狀況。在國外的統計,被診斷有注意力缺乏或是過動的小朋友,大約七成以上都有過敏的狀況。而他們的注意力缺乏影響的就是智力及學業表現,甚至有些人也會比較坐不住而有過動的情形。針對這些人,為人父母者,絕不是急著讓他們服用幫助注意力提升的中樞神經興奮劑,相反的,應該讓他們先作完整的過敏評估,先幫助他們的身體穩定才是重點。


完整的過敏評估包含急性過敏原、慢性食物過敏原甚至考慮食品添加物及色素過敏原分析,針對過敏原採用隔離及輪替飲食療法,我們往往能在一個月左右見到成效。國外有這方面的研究統計,有明顯改善的比率是九成三。長期哺餵母乳的小孩,過敏的機率也比較低(包含呼吸道),因此打呼出現機率也比較低。


所以有鼻子過敏的小朋友如果還有注意力缺乏的狀況,一定要先從過敏處理起。


ADHD與打呼有關,類似結論國內早有研究證實:


長庚醫院研究發現,臨床符合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簡稱過動症)診斷的小朋友中,高達四分之一以上孩子其實有睡眠呼吸障礙問題


由於目前臨床使用的過動評量表,並不能分辨純粹睡眠出了問題的病童。換句話說,有些晚上睡不好、睡不夠,以致影響日間表現的孩子,可能被誤為過動兒治療,值得臨床醫師以及家長多留心﹗


這項研究結果是由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黃玉書等人跨科系進行,並於睡眠醫學會中發表,兩年期間共有超過兩百名兒童被納入研究。


經由實際進行睡眠檢測的結果發現,其中四分之一的孩子其實有程度不等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還有十點二%有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如何透過根本治療方式來處理肥胖以及過敏問題,才能真正解決打呼問題,擺脫ADHD的糾纏:


http://www.webmd.com/add-adhd/guide/adhd-sleep-disorder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會過動 老人也有過動症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8月14日 下午4:04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不是只有孩童才有過動症!專家指出,老年人也會有過動傾向,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更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活躍等症狀,與幼童一樣常見。過去人們認為,過動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但是荷蘭的研究人員並不認同此論點,因為有2.8%的老人有過動症傾向,與過動兒的比例相當。


研究指出,2%到5%的學童有過動症傾向,有注意力無法集中、坐立不安的問題。科學家相信,3分之1孩童的過動症狀會在青春期以前消失,而其它人隨著年齡增長,過動症狀即使沒有完全根治,也會逐漸減少。


荷蘭阿姆斯特丹醫療中心大學的研究顯示,60歲以上的成人也有大約3%患有過動症,注意力無法集中,與孩童的比例相當。研究人員觀察231位年齡介於60到94歲的成人,這個研究發表在英國的《精神病學期刊》。


研究人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做調查,以一系列的問題如「是否有困難從頭到尾看完電影」、「是否很容易被自己的想法所分心」來診斷過動症狀。研究人員發現,2.8%的人有過動症傾向,而且年齡愈高,過動症的比例愈少。60到70歲的人中有4%的人有過動症,70到94歲的人裡有2.1%的人有過動症。


研究人員指出,因為老年人中有2.8%的人有過動症傾向,顯示過動症不會隨著年齡減少,而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鄭醫師補充:


如果我們把對於過動症的診斷完全擺在症狀上面,而不管導致過動的或者注意力不足的原因何在,那麼成年人出現過動,老年人也可能出現過動的現象也不足為奇。


上述研究完全是擺在現象的調查上,無法專心或者坐立不安,原因何在?其實往往是身體功能失衡導致大腦衰弱不聽話,一般精神科診斷完全不看原因,主把焦點放在過動或者注意力難集中的現象上,治療也都是以中樞神經性奮劑為主的藥物。藥物本身無法處理病因,而且要提升多巴胺,不是只有藥物,導致多巴胺不足的原因最好也能找出來,透過完整的功能性醫學評估,找出身體功能失衡影響專注力以及過動的真正原因,針對源頭來處理,才能正本清源。


相關資料還可以參閱部落格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1944&prev=11983&next=11699&l=f&fid=26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1058&prev=11155&l=f&fid=2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藥「利他能」致幻覺 嗑藥新寵 日下令管制


日本最近發現一種專門治療過動症和失眠的藥物利他能,會導致使用者產生幻覺,甚至出現上癮的狀況,還會出現自殺的念頭。日本厚生勞動省17日決定嚴加管制利他能的販賣,希望減少悲劇的發生,由於這種藥物,台灣有許多過動兒童都有在服用,因此家長可能要多多留意。


日本厚生勞動省17日開會,決定將嚴格控管藥物利他能的販賣,由於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被用來治療兒童過動症、失眠或憂鬱症。但是最近日本官方發現,有不少人因為服用利他能,而出現上癮的現象。


日本有一名26歲的年輕人,本來醫生開給他每天兩顆利他能藥丸,但是沒想到他的藥量卻逐漸增加,一年後變成一天要吃十顆。但是根據研究顯示,一天服用二十顆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嚴重幻覺。


根服用利他能上癮者表示,有時候會產生幻覺,就像踩在地面會以為碰到蜘蛛網,眼前會看到很多像是毛毛蟲在路上爬的影像。除此之外,有一名40歲的男子,為了戒掉利他能,還在醫院療養兩個月,甚至自殺了好多次,他表示「我試過很多次,甚至想要從醫院逃跑,因為真的很痛苦。」


事實上利他能在日本,只要透過網路就可以購買,甚至在咖啡店也可以交貨。而這種刺激中樞神經的藥物,也變成許多年輕人嗑藥的新歡,有鑑於事態嚴重,日本官方已經下令,只有醫生開處方籤才可以購買利他能,並且限制藥局販售數量,嚴格取締非法販賣的行為,希望避免悲劇的發生。


 


針對這篇來自日本的報導,首先,請大家別太擔心,因為利他能(RITALIN)在台灣是三級管制藥,所以應該不至於像日本會那麼容易氾濫。在門診時,常有家長問我:領利他能為何還要簽名?原因很簡單:利他能是三級管制藥


為人所熟知的強姦藥片FM2(ROHYPNOL),因為怕遭人濫用作為犯罪工具,故需管制,但我在門 診,相信不只是精神科醫師,其他門診醫師蠻常接觸到很多門診患者對FM2的藥物依賴。那些患者因藥效愈來愈差,所以常常得一次吃超過三四顆以上還睡不好, 也就是醫療上所稱的耐受性。此外,另一種藥物HALCION(TRIAZOLAM)因藥效作用快但時間短,服用的患者起初常覺效果不錯,但如果持續使用, 極容易有耐受性產生而成癮,所以很多醫師現在也不太敢讓患者服用這類藥物。


利他能就是中樞神經興奮劑,跟它結構類似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是安非他命,也是二級管制藥,安非他命因為 它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而導致精神病發,嚴重的甚至會變成精神分裂而難以痊癒。服用利他能的人若本身有幻覺,絕非把其他抗精神藥物再加上來,而是把利 他能停掉,幻覺就會消失。當然如果已經上癮了,問題就會更複雜。


在美國,利他能被稱為窮人的古柯鹼,因為古柯鹼同樣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只是貴很多。吃了利他能也能感 覺HIGH,也有小朋友因為利他能服用時間較晚,情緒高到無法入睡,所以傍晚以後,一般都不敢讓小朋友去吃。此外,也有家長會問:為何已經過動了,服用利 他能能夠安靜或專心?其實,安非他命最早被濫用即是因為學生開夜車,吸安後能精神很好,整夜不睡而且聚精會神看很多書,但最後發現根本都記不住。也聽說有 些醫學院唸書的學生會吃利他能來開夜車準備繁重的功課與考試,然而,這種容易有副作用的不自然方式,建議還是少試為妙。


總之,利他能的確淺藏有成癮性與精神狀況引發之可能性,同時,對心臟血管有直接影響,若無事先評估就 貿然服用,還可能會有猝死危險性,詳細的其他副作用,我的部落格還有很多資料可供參考,對於不想讓小孩服用利他能的家長,光能診所提供完整的評估與解決方 案,希望幫助更多小朋友遠離藥物,真正健康快樂的成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鮮豔的食物要當心!人工色素食多孩童恐過動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7月11日 上午11:45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桃園縣政府衛生局在101年5~6月針對西點麵包店、飲料製作原料公司、DIY食材販賣點、市售國內外果醬、餅乾、糖果共36件具色澤食品,結果含有人工色素為20件,甚至有6件標示不符的狀況,顯示民眾在生活上食用到人工色素機會很大。


根據桃園衛生局指出,本次調查結果,在飲料、西點的濃縮果汁、果醬共9件商品中,發現7件添加人工色素,比例高達77%;DIY食材店的香精、蒟蒻粉粿、葡萄蒟蒻凍、芒果布丁粉等9件商品則被發現,全都添加了人工色素,添加比例高達100%;西點麵包店6件商品,則有3件添加人工色素占50%;國外進口果醬7件全無添加人工色素,相較之下歐洲國家對於色素把關較為嚴格。


不過吃入人工色素有害嗎?如何避免人工色素的風險?根據國外研究,持續使用食用色素將產生不必要的風險,特別是孩童,會促使患有過敏症狀的人產生反應、削弱免疫系統功能、引起過動症、焦慮和行為問題,甚至癌症等多重危險。桃園衛生局提醒民眾於飲料、食品、食材選購時應謹慎並參考標示,防止食用太多不必要的人工色素,危害身體健康


國外研究也指出,這些合成的化學物質絕對沒有什麼營養價值,也不是安全食品,但要如何避免食用人工色素的機會?除了在選購時多注意標籤上的標誌外,平時多吃一些更天然的食物,不要挑選過於鮮豔的食材,盡量選購天然色澤的食物,避免或限制加工食品的數量,輔導業者有染色的食品必需加註警語,以避免民眾經常攝入含較高劑量人造色素。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桃園縣衛生局更再次提醒民眾應多加注意,同時也將更積極監控食品安全問題,以維護縣民的健康,讓民眾能夠「吃」得更安心。


鄭醫師補充:


食物添加物中容易導致過動的種類,像是黃色四號、五號,紅色六號或四十號等等比較常見。國內的功能性醫學實驗室可以十四項食物添加物的過敏檢測,來找出可能對身體有過敏反應的來源,是很好的預防醫學概念。

過去三十年對食物添加物與ADHD的研究一直有零星研究,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九月在國際知名期刊LANCET研究發現有六種食物添加物會增加孩童過動的風險:


McCann D, Barrett A, Cooper A, et al. (November 2007). "Food additives and hyperactive behaviour in 3-year-old and 8/9-year-old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370 (9598): 1560–7. doi:10.1016/S0140-6736(07)61306-3. PMID 17825405. 


2009年有哥倫比亞大學及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把這些食物添加物從研究對象的飲食中移除,也能達到類似藥物控制過動的一些效果:


"Diet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Can some food additives or nutrients affect symptoms? The jury is still out". The Harvard Mental Health Letter 25 (12): 4–5. June 2009. PMID 19582942. 


澳洲也有調查研究發現常吃垃圾食物(含糖果、加工食物、薯條等等)的孩童,比常吃蔬果的小孩,ADHD的罹患率增加一倍,若有運動,則能減輕一些。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童嗜垃圾食物


過動風險高

最高逾70倍



自由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國內首度發現,若小朋友老把油炸食物、泡麵、冰淇淋、零食、甜飲料等低營養性食品當成正餐,可能會提高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風險,最極端的情況,如果不愛吃正餐、愛吃垃圾食物又合併有過敏體質,ADHD的相對風險最高達七十倍以上。


二○○七年亞洲營養學會聯盟大會昨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台大微生物生化所與中研院生醫所學者昨日發表「國小學童的低營養狀況、過敏現象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關係」研究。


疑不良飲食致病


報告指出,ADHD是兒童最常見的行為異常疾病,至今成因不明,過去多關注在家族遺傳、孕期創傷、臍繞頸等腦部傷害,以及家庭失和、環境變故等心理因素,營養、飲食、過敏與污染等環境因子的相關文獻則相當有限,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說,此一研究的發現相當重要。


台大微生物生化所博士符明伶等人針對台北地區六到十二歲國小學童進行調查,抽血檢驗過敏指數與營養狀況,共篩選出兩百一十六名ADHD病童與兩百一十六名條件相似的非病童,進行病例對照研究。


過敏體質 更應小心


除父母經濟教育因素、母親吸菸與用藥、手足患過動症、母懷孕過程異常等傳統危險因子外,常吃低營養性食品、過敏體質或營養狀況差(有貧血現象、飽和脂肪酸高、神經傳導物質合成不良等)與ADHD也有顯著相關,反之,常吃高營養食品則有保護效果。


在此定義的低營養性食品包括,油炸類、冰淇淋、高油零食、速食麵、甜飲料、冰棒、糖果等十五項食物;高營養性食品則為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蔬果、肉類、家禽類、魚類、豆蛋類及奶類。


加強父母營養教育


參與研究的台大醫院小兒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表示,目前台大已準備針對ADHD的病童進行介入性研究,以進一步確認其與過敏、飲食是否有因果關係。符明伶表示,若未來能確認過敏與飲食的角色,將可從父母的營養教育著手,以降低兒童罹患ADHD的風險。


 


之前我一直強調對於過動或注意力缺乏的小朋友,一定要密切注意是否有過敏的狀況,國外的研究發現過動或注意力缺乏的小朋友超過七成有過敏問題,然而,國內即將進行的研究,以我個人觀點,恐怕仍有一些盲點,因為過敏的小朋友,有許多並非所謂的急性過敏,而是慢性食物過敏,但一般醫院甚至是醫學中心,其實只提供一般的急性過敏原檢測,這是以吸入性和接觸性為主的過敏原,例如塵蟎、狗毛或貓毛、花粉、黴菌等等,當然也有一些食物可能會導致,然而這種因IgE引起的急性過敏反應發生比例小於1.5%,基本上要在這裡找到相關,其實有明顯困難。我建議研究人員可以找到慢性食物過敏原來作為一部份的檢測工具,這一塊比率較高(35-45%),且不易發覺,詳細的介紹內容可以到好消息電視台的網站,找到健康醫時代的錄影存檔,在228集我的小孩是過動兒嗎有非常詳盡的介紹,透過主持人與我的現場對談,相信大家會有更清楚的輪廓,也請大家一定要正視這一塊,千萬不要只是用藥來粉飾太平,不針對根源,用藥必定沒完沒了。


此外,國外也有單純改變飲食就達到一些明顯改善過動及注意力缺乏的大型研究,所以避開一些食物添加物,高糖及反式脂肪酸,多食高纎,好油及避免過敏原,往往能達到非常棒的改善。前幾天有英國的研究報告,請大家比對參考,這在我的部落格也有刊出,建議大家多吸收這方面的新知,不要老是被一般的專業只建議服藥而不正視每一個小朋友根本的問題,之後還製造更多後遺症而感到遺憾。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高中生濫用藥 治過動藥當「醒腦藥」

TVBS – 2012年6月11日 下午10:15






用來治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過動症狀的藥Adderall,居然在美國被濫用,大舉入侵高中校園,「紐約時報」踢爆,美國有4成的高中生,因為唸書不容易專心,服用了這種藥物,不過藥吃久了都會上癮,而且這種處方藥還有嚴重後遺症,嚴重的甚至會演變成精神疾病。



這種藥被學生稱為聰明藥,紐約時報更披露,很多名校的高中生為求考取頂尖大學常春藤名校,不惜靠這種藥提神開夜車念書,但實際上這種藥卻被列為跟嗎啡同級的「二級管制藥物」,用多了不僅會上癮還有副作用,可能會因此罹患心臟衰竭甚至是精神疾病。


鄭醫師補充:



這種藥物在本地並未核准上市,不過有類似的藥物,大家熟知的利他能、專司達都是類似藥物。


之前我在門診曾診治過一位從美國回來求診的年輕人,他因為毒品濫用狀況,開始產生注意力難集中的問題,美國醫師開Adderall這顆藥給他,不僅未改善他的專注力及學習,反而讓他難以入睡,必須開更強安眠藥給他,最後不僅睡眠品質不佳,白天根本無法學習。幸好在功能性醫學的檢測及調整協助下,慢慢把藥戒斷,最後完全不必依賴藥物睡眠,學習能力也完全恢復。他跟家人說,還再生並用藥的時候,學校功課準備很困難,常常要跟室友請教,當時覺得室友很聰明,後來治療完成回到學校,發現室友IQ並不怎麼樣,而且自己對於功課的理解以及報告的完成能力,遠遠高於室友,這才驚覺自己當時生病狀況有多糟!


以下我引述及摘錄香港的相關報導給大家參考:


Adderall為興奮劑類精神科藥物,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可的治療過度活躍症醫生處方藥物,主要成分為安非他命及其衍生化學物,它能刺激腦神經釋出較平常多的多巴胺(Dopamine)和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增加發送腦神經信息比率,以達至提升專注力和精神的效果,惟因Adderall含安非他命,長期服用會上癮,而罹患中至高度高血壓人士、心律不正常及憂鬱症等患者更不宜服用。


警告:「Adderall的副作用包括失眠、頭痛和食慾不振,過度服用會影響青少年成長,故不應以此作為考試輔助工具。」


想避開藥物副作用,可以考慮沒有後遺症與副作用的營養補充品: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50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美國研究發現,記憶力訓練沒有辦法幫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此外,想藉由記憶力訓練來幫助健康的成年人以及小孩在工作或者或者認知技巧上有所提升,效果有限。


一般而言,所謂的記憶力訓練是基於用進廢退理論,也就像是舉重訓練肌肉一般,但這項最近發表的研究結果發現沒有幫助。


這項研究分析了23個近十年回顧性的研究,透過30個符合條件的不同族群來進行比對,包含有年幼的孩童、認知障礙的小孩(例如ADHD患者)、以及健康的成年人等等,結果發現他們的語言技巧、注意力、閱讀以及算術等的表現。也就是記憶力訓練只能增加短期記憶力,但對閱讀困難或者注意力困難的人而言,沒有影響。


以功能性醫學理論及實務來說,ADHD的原因常因身體功能失衡而導致衰弱大腦,熟悉功能性醫學領域的專業可以透過營養補充、發炎處理、飲食調整、腸道、毒素排除甚至是能量代謝調整來改善。因此身體功能失衡沒有解決,單單想靠注意力或者記憶力訓練來增進ADHD患者的專注力或者記憶力等認知功能,效果較難達成。


上述研究來源:


Monica Melby-Lervåg, Charles Hulme. Is Working Memory Training Effective? A Meta-Analytic Review..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2; DOI: 10.1037/a002822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動兒多胃熱 少吃甜食油炸



 



你家有過動兒嗎?專家從中醫角度提醒,臨床觀察八成過動兒都屬「胃熱」體質,吃甜的、油炸、還有紅肉類,會讓症狀更明顯,最好能免則免。


衛生署台東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曾綺華專長神經內科,去年接受中醫藥委員會委託,進行大規模中醫藥典籍與國內外研究報告,從中醫藥觀點觀察「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患者,並提出建議。曾綺華的孩子有過動症,西醫治療沒明顯改善,甚至有副作用,因此轉研究中醫。她說過去兩年觀察近二百個二歲到十七、八歲以及成年過動症患者,超過八成都屬於中醫說的「胃熱」體質。胃熱是指手腳心容易出汗、晚上睡覺容易踢被子、常便秘、尿尿有油光、晚上容易尿床等。


小朋友最愛吃的巧克力、甜食、油炸物,從中醫觀點來看,都會誘發「胃熱」。一旦有過動症的孩子又吃甜食,很容易讓症狀變得更明顯。曾綺華過去兩年以中藥治療兩百多名二歲到卅多歲的過動症患者,部分患者最初合併使用西藥,但漸漸改以飲食控制與中藥體質調理為主。她說,平均一個半月到三個月間,小病人原本不易集中精神、突然手抖、腳抖的等問題都有改善。


曾綺華也拿自己的兒子做實驗,她說,為了確定「甘肥」食物是否真的影響過動症狀,曾經全家人二、三個禮拜只吃雞肉、魚肉與蔬菜,結果小朋友狀況明顯穩定。但有一天孩子突然搖頭晃腦,追問才發現是剛剛偷吃巧克力麵包而惹禍。


從西醫觀點看,甜食的確容易讓小孩變high。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說,臨床的確觀察到,不管是自閉症、過動症,還是一般孩子,都會出現「sugar high」(吃糖後的興奮感)。


 



 


這些食物為何對過動兒不好?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巧克力、油炸物,其實裡面容易有牛奶,一般以為油炸的東西,就不會有牛奶,其實如有裹麫糊,不衹裡有牛奶成份,更的蛋的成份,而牛奶與蛋都是慢性食物過敏的前二名。此,一般外面的油炸食物,不是反式脂肪酸,不然就是不穩定的植物油,這些進入小朋友的身體,不過是讓壞油持續取代好油,也造成體內必須脂肪酸的濃度降低,國外的研究報告很清楚地告訴我們:Omega-3脂肪量低的男孩,有行為問題記錄的頻率較高。包括過動、衝動、焦慮、大發脾氣和睡眠問題。


    有些醫師會把吃糖可能會過動斥為無稽,但其實國外有一些研究都支持這樣的看法,像是1995年在Journal of Pediatrics(小兒科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就顯示那些過動或不穩定的小朋友在吃了蔗糖以後,體內的腎上腺素會比平常濃度高上十倍以上,無怪乎這此小孩在吃了糖後會整個「high 起來。


    奉勸父母,除了少吃糖,要以市面上一般販售的優酪乳來幫助小孩子改善腸道,還是不鼓勵,因為大部分的產品含糖量過高,有時,好菌還不長,糖就把壞菌先給餵飽,再加上”sugar high”,真是雪上加霜啊!


    小孩子從小建議養成吃蔬菜水果的習慣,國內也有醫師發現小孩的飲食習慣轉變為一天固定攝取超過五種以上的蔬菜量,過動的情形會持續穩定而比較不會復發,也有一些天然蔬果錠(當然不含蔗糖),可讓小朋友慢慢地改變他們的體質與飲食喜好,約有四成以上的小朋友會願意開始吃蔬菜水果。


    總之,飲食與小孩子的穩定與否甚至健康真的息息相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韓研究:使用手機時間越長 越易患過動症


中廣新聞網




南韓「朝鮮日報」報導,南韓「電子通信研究院」最新研究顯示,青少年使用手機的時間越長,發生「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俗稱「過動症」的可能性越高。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指出「使用手機」和罹患「過動症」有直接關係的報告。


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對手機「電磁輻射」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40%,更容易受到「電磁輻射」的傷害。此次調查的主辦單位「南韓廣播通信委員會」表示,為了讓青少年儘量避免手機電磁輻射的傷害,未來一年內將會制定「青少年手機使用指南」。


美國有許多研究顯示,即使是非常低的「血鉛濃度」可能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關。血液鉛濃度越高,青少年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發病率越高。南韓一名教授表示,對於血液鉛濃度高出平均值50%的青少年來說,使用手機過久,罹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鄭醫師補充:


不少專家一直提醒家長不要讓小孩太早接觸手機或者電腦等電子產品,儘管目前關於這類的相關研究不多,但總是一項隱憂。今年三月,美國耶魯大學動物研究證實懷孕時接觸手機輻射到一定程度,後代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DHD)罹患風險提高,相關資料可以參閱原文報導:


http://www.ibtimes.com/articles/315020/20120316/cell-phone-pregnancy-adhd-hyperactivity-children-unborn.htm


上述的南韓研究結果就是另一項提醒,辜且不論到底是因果關係或者是所謂的共病現象,為人父母的陪伴以及為小孩安排的行程裡面,電子產品的比例不宜太高。多到野外走走,運動等等,都比電子產品的聲光刺激好許多。


至於疑似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傾向的兒童或者青少年,體內的重金屬也是值得留意的問題,透過功能性醫學的檢測以及處理,重金屬可以藉由相關療法來解決,直接改善專注力以及過動等問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長期吃魚 一家四口汞中毒


民視 

 

台北榮總發現,一家五口有四人因長期吃遭到汞污染的魚,結果集體慢性汞中毒,唯一倖免的是家中1歲小孩,由於年紀小,魚肉吃得少才未中毒。



醫師表示,小孩對汞的敏感性較高,加上體積小,因此血汞值會較成人高出許多,兩名汞中毒的孩童在學校有過動的情形,言語發展也出現了遲緩。


吃魚要注意幾個原則,過紅過白都不要吃,魚皮還有內臟也少吃,以及中國水產最好不要碰比較好。


 



麻疹疫苗含汞 注射後變自閉?


民視 

 

美國聯邦求償法院日前舉行一場罕見聽證會,原告小時候依規定施打德國麻疹、麻疹、腮腺炎綜合疫苗,沒想到疫苗內一種含汞成份卻導致原告日後嚴重自閉症,及其它健康問題,若案子成立,將有近5000個家庭可獲賠償。12歲的瑟迪羅坐在輪椅上,由家人陪同,以原告身份,來到美國華府聯邦求償法院,出席聽證會。



瑟迪羅出生時是個健康的寶寶,父母在她15個月大,依規定讓她施打德國麻疹、麻疹、腮腺炎混合疫苗,沒想到,7天後,瑟迪羅發高燒,之後健康問題不斷。


據了解,疫苗裡一種名為「硫柳汞」的防腐成份,導致瑟迪羅健康出問題,包括嚴重自閉症,發炎性腸道疾病和癲癇等。


「硫柳汞」的水銀含量達49.6%,常見於一般幼兒疫苗,她的父母因此向聯邦法庭求償,為女兒討公道,瑟迪羅的父母在9年前提出訴訟,11日的聽証會是美國聯邦求償法院有史以來處理的第一起、疫苗導致自閉症的案子。


若案子成立,瑟迪羅極有可能獲的好幾百萬美元賠償,連帶將可能獲賠的還有4800個有相同案例的家庭,而美國聯邦法庭預計在2008年做出判決。(民視新聞黃君慧綜合報導)


 


現在的污染有多少?看到這種類似的報導別覺得跟我們沒關係,事實上類似的狀況每天在我們週遭不斷上演。


一般人或許要像第一則新聞出現血液也驗的到急性中毒著實不易,然而透過頭髮檢測的結果卻能告訴我們更實際的累積量,原來血液及尿液能測到的是身體最近兩週暴露或吸收的情形,然而真正能反映我們組織內狀況的毛髮樣本則能告訴我們更多,這是為何被懷疑半年內有使用毒品的人可能會被檢測毛髮,因為毛髮檢測能告訴我們這半年來身體組織累積的實際狀況。


也請大家注意到第一則報導中毒物科的醫師的提醒汞過量讓小朋友出現過動及學習障礙的狀況,在此,大家都知道要處理的是重金屬,然而其實很多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卻從未做過類似篩檢而逕被開上了中樞神經興奮劑,類似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只會衍生更多問題.


第二篇提到:自閉症的小朋友本身的身體排毒功能不佳而容易造成重金屬過量繼而造成悲劇.其實過動的小朋友也常因排毒功能不佳而有類似狀況.


對於這些小朋友或案例,透過適當重金屬及微量元素的檢測與螯合療法的處理,他們的狀況往往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


我們真的可以為過動及自閉的孩子做點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動兒改善 從飲食、運動著手

 

自由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小朋友老是蹦蹦跳跳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到底該怎麼辦?馬蘭中醫診所院長曾綺華昨天在新生國小家長座談會中,分享「家有過動兒」的經驗,她強調,只要從飲食調理體質、多運動著手,就可以慢慢改善過動情況。


 


曾綺華說,所謂的過動兒,其實應該說「頭腦近視」更恰當,這樣的孩子因為「胃熱」、肚子裡像有熱鍋在燒,往上就造成看不清楚、聽不清楚、丟三落四,如果不改善,成年後可能轉變成躁鬱症。


 


她說,從中醫角度研究,並根據1萬多份問卷實際了解孩童狀況,發現「頭腦近視」的孩子幾乎都出現「胃熱」情況,而現代孩子吃了太多的含糖冷飲、巧克力、炸雞、薯條、奶油及反式脂肪製品,造成怕熱、睡覺時常踢被子、坐不住、手腳心流汗、便秘等症狀。


 


曾綺華強調,從每個人的大小便、流汗、睡眠、喝水等,就可以了解自己的體質,再進一步對症下藥的改善。


 


至於如何「對症下藥」?她說,不必求助醫生,就可以從飲食調理體質,也就是拒絕「垃圾食物」;在運動部分,過動兒需要的運動量比正常孩童還要多3到5倍,再加上家長以愛心、耐心、「狠心」教導,以嚴格堅定的態度引導孩子完成該做的事,而不是用嚴厲的打罵禁止,三管齊下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進步。


 


這篇報導,與我平常在門診倡導的觀念十分接近,而這位醫師提出的頭腦近視,也是非常實用有趣的觀點,就像國外的功能性醫學醫師有一本描述飲食對小朋友過動的影響:BRAIN ALLERGY(腦部過敏)一樣,以國外大規模研究統計,被懷疑有過動或注意力缺損的小朋友,發現超過七成有過敏的的問題,其中大部分是慢性食物過敏原引起,這在一般醫療院院所以急性過敏原檢測試為主的檢測,是完全測不出來的,所以有些醫師會把過動與食物引發的過敏的關連斥為無稽,主要就是不瞭解大部分食物引發的過敏反應是慢性食物過敏原,而非以吸入性或接觸性的急性過敏反應所引發。


 


急性過敏發生率不到1.5%,慢性過敏發生率則達三成五到四成左右,比例相對來說高很多,也就是很多急性過敏測起來問題的小朋友,慢性過敏原反應的結果,過敏的來源多得叫人吃驚,在我的門診的案例裡面,類似的表現實不勝枚舉,很有趣的是,這些過敏的前幾名來源,像是奶、蛋、麵粉等等,與報導中的食物來源也十分接近,不過提醒大家,有些小朋友,過敏體質特異,連薑、酵母或大豆都會過敏,更積極審慎的作法,我認為還是透過完整的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對小朋友的過敏原做全盤的隔離及相關飲食調整,效果會更好更快。


在此,我提出一個簡單的實際個案跟大家分享:大約兩個月前,我的一位律師友人,無意間談起他的學齡前小男孩似乎有過度活躍的傾向,他很擔心是否會有所謂過動兒的問題,我直接詢問小男孩的飲食習慣,律師朋友以一般的飲食概念,覺得蛋及牛奶很營養,故拿來天天餵小孩吃,經我的飲食建議,暫時將蛋奶類的食物來源停下來,以其他低過敏食物來源來取代,並減少糖類的攝取,在兩週左右時間,獲得很大的改善,他還打電話來向我道謝,所以,提醒大家,飲食對於過動兒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瞭解過敏原的來源而加以隔離,一般一個月左右,就可見到明顯改善,國外大規模的研究發現,寡抗原飲食(不接觸過敏來源)療法,改善比例高達九成以上。


當然,運動也很重要,兩者相互配合,改善的效率更高,光能診所備有關於如何幫助過動兒的非藥物改善衛教單,歡迎大家索取。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動兒一心多用…不是不專心
【記者彭芸芳╱新竹報導】
 
「他不是不專心,他是同時可以專心很多事。」署立新竹醫院小兒科醫師張寶玲常在門診勸慰過動兒的家長,不要太擔心,也不一定要服藥。她能如此感同身受,因為她本身就是個過動兒,且妥善運用「不專心」的能力,常能「順便」幫病人檢查出其他的毛病。

家長見張寶玲忙於聽診、詢問、開處方或做檢查,不知道其實她「一心多用」,即使家長只主訴「小孩不停咳嗽」,她早已把小病童從頭到腳、從皮膚到內臟都全部檢查一遍了。她說:,「我的眼睛好像是照相式的記憶,在看到人的一剎那間,就先拍起來,然後再像翻相片一樣打開來看。」連家長沒注意到的大小毛病,她都一眼瀏覽到了。

曾經有個小男孩常鬧肚子痛,看了多次腸胃科,連難過的胃鏡也照了,都檢查不出毛病,但張寶玲發揮過動精神,順便做多樣檢查,判斷男童的根本原因是氣喘,夜間喘到橫隔膜都痛了,也因此解決了他的腹痛問題。

另有個小女孩,媽媽帶她要看感冒,張寶玲同樣從頭到腳看一遍,懷疑小孩有生長遲緩的問題,檢查結果證實她的細胞確實有缺陷。

台大醫學系畢業的張寶玲說,從小就發現自己沒辦法只專心做一件事,但家長和老師都要求小孩專心,所以她就想辦法讓自己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才不會覺得無聊而搗蛋,例如邊聽課、邊抄筆記、邊偷看教室裡的蚊子,老師說中文時,就用英文做筆記,說英文就記成中文;在家常邊做數學題、邊聽音樂、邊畫畫還邊吃零食,「不是我厲害,是必須這樣才能專心」。

因為把不專心妥善運用,轉化成能同時專心很多事,她考進台大電機系後,畫複雜的電路圖如魚得水,後來為陪同學插班醫學系,自己竟也考上了,「等唸到小兒科才知道,原來我是過動兒」。

她和另位同樣成績優異的女生是好友,兩人都很過動,一起聊天時的跳躍式談話,因主題變來變去,常讓旁人霧煞煞;她雖眼睛看著對方,手上的筆卻不時寫寫畫畫,「我不是不注意,是通通都很注意」。



 


這篇報導很有趣,一個醫師以自己的狀況為例提醒自己是如何利用自己這項天賦,換個角度思考:無法專注在一件事上的小朋友,可以是著順應他們這項天分:讓很多事同時進行,這樣的處理方式而言對他們是比較合理的,其實很多成功的名人小的時候都有疑似過動及注意力缺乏的狀況, 例如安徒生、貝多芬、邱吉爾、華特‧迪士尼、富蘭克林、萊特兄弟及發明加愛迪生等等都是。在他們的年代並無藥物治療,到底他們是如何成長的?甚至是如何利用這些天賦?這都值得大家去探討。至少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可以讓大家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幾天在美國皮膚科年會的學術探討中有一則值得探討的研究:青春痘與過動兒有高度相關,過去,研究發現青春痘與一些精神困擾有關,包含憂鬱以及飲食性疾患等等,但沒有任何研究探討過動症與青春痘的關係。研究人員針對1995年到2008年因皮膚問題求診將近95000000( 950 million )的看診人次,發現有超過100000000(100 million )的診次有青春痘的困擾,其中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的診次將近有175000000(175 million)。研究人員選擇異位性皮膚炎作為對照族群,因為它和春春痘都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發生。


患者若是有過動症(ADHD)以及青春痘兩項診斷的開始進入研究平均年紀為15歲,而同時有過動症以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進入研究的平均年齡為11歲。分析結果顯示,有青春痘困擾的患者其罹患過動症的機率比其他皮膚問題的人高達6.3倍,跟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相較,罹患ADHD機率仍高達5.6倍。


上述原文報導出處可以參閱:


http://teens.webmd.com/news/20120322/acne-adhd-link


現場專家討論內容的視訊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3d1SwUXMc0&feature=player_embedded


這到底是巧合還是因果關係?畢竟青春痘在春春期本來就常出現,然而對功能性醫學有概念的醫師應該不難想到青春痘的發生與腸道菌叢失衡有直接相關,皮膚科治療青春痘就是開立四環黴素這種抗生素來治療,因此腸道功能失衡不僅會導致青春痘發生也會引發大腦功能失衡,甚至出現ADHD的現象,因此兩者同時出現絕非巧合。提醒大家幫助ADHD患者,如果有青春痘的困擾,必須留意腸道功能失衡問題。相關資料可以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第九章的內容:修復消化系統。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吸毒 寶寶易過動憂鬱焦慮




(中央社芝加哥19日綜合外電報導)懷孕期間服用甲基安非他命恐對孩子留下延續性影響。美國研究發現,毒寶寶出現行為問題的風險高過健康寶寶。這是史上首次有研究探究孕婦服用甲基安非他命對寶寶的潛在影響。

美聯社與「每日健康新聞」(HealthDay News)引述研究人員說法表示,這些問題包括憂鬱症、焦慮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甲基安非他命是種類似古柯鹼的興奮劑。先前研究顯示,甲基安非他命寶寶和所謂的古柯鹼寶寶體型都較小,且嗜睡、較易感到壓力。

布朗大學風險兒童研究中心(Brown University'sCenter of the Study of Children at Risk)的拉加西(Linda LaGasse)說,甲基安非他命對大腦的影響較強烈,因此更可能對子女產生延續性影響。

拉加西說,妊娠期間吸食甲基安非他命,「對兒童造成問題行為的影響,凌駕其他所有不良因子」。

研究今天發表在「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網路版。

拉加西領導的研究團隊追蹤美國中西部330名生在弱勢家庭的高風險兒童,但生母有懷孕期間服用甲基安非他命與否之別,追蹤時間從3歲至5歲。美國中西部甲基安非他命吸食問題較普遍。

研究發現,毒寶寶在3歲時的焦慮、憂鬱以及情緒化的分數高於健康寶寶,且這項差異持續到5歲。毒寶寶同時也較容易有侵略性,以及出現類似過動症的注意力問題。(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010320


鄭醫師補充:


1.在媒體上不時看到一些吸毒的孕婦的相關報導,很難不替她們的下一代擔憂。


2.報導研究來源請連結參閱: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2/03/14/peds.2011-2209.abstract


研究引用來源:


doi: 10.1542/peds.2011-22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聰明人才做白日夢!研究:智商越高越容易胡思亂想

ETtoday – 2012年3月20日 下午3:28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看見國高中生上課撐著頭做白日夢,老師先別急著開罵,因為他們很可能是下一個愛因斯坦!美國進化人類學研究指出,經常胡思亂想的人工作記憶比較強,而這項能力與智商的關係密不可分。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與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針對認知與大腦科學進行聯合研究,發現人類工作記憶的極限,與執行任務時「神遊」的能力呈正相關。


實驗中,受試者被交付一個簡單的工作,「當螢幕出現文字時按按鈕」。每隔一段時間,研究團隊也會詢問受試者是否有在想別的事,並不時問他們一些數學問題。結果發現,覺得自己常胡思亂想的受試者在工作記憶上表現較佳,能夠同時兼顧按按鈕及回答問題。


研究人員史摩伍(Jonathan Smallwood)解釋說,「在進行簡單任務時,還能夠花時間想其他事情的人,顯然在腦力分配上比其他人來得優秀。」


工作記憶即是短期記憶,在過去研究中被認為與閱讀理解能力、智商有很高的關係;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越常做白日夢,工作記憶就越強,人也比較聰明。此外,研究人員也提出,在分神時所想到的事物,很可能代表是潛意識裡優先程度較高的。


鄭醫師補充:


1.提醒大家,恍神跟作白日夢不一樣。


2.以前看過一位醫師的親身分享,她說她小的時候,就很容易分心,如果不一邊聽音樂、吃東西、同時研讀兩到三科的資料,她就無法唸書,結果學校成績一路順利且名列前茅,後來她當了小兒科醫師才知道這可能會被診斷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也因為這樣的經歷,她提醒有這種狀況的人有時不是疾病,相反地是智商太高,需要一心多用才能靜下來,大家可以對照上述的研究。


上述研究原文摘要請連結參閱:


http://pss.sagepub.com/content/early/2012/03/13/0956797611431465.abstract


引用來源:doi: 10.1177/0956797611431465


Psychological Science March 14, 2012 095679761143146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機輻射線 危害胎腦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3月19日 上午12:36




孕婦最好少打手機!美國耶魯大學進行動物實驗發現,孕婦如果常接觸手機輻射線,可能影響孩子腦部發育,小孩出生後,容易出現過動症。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自然出版社所出版的「科學報告」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資深作者生殖內分泌學、婦產科教授休泰勒表示,這是第一份實驗證據證明胎兒一旦接觸手機射頻輻射,長大後可能出現行為障礙。


研究團隊將老鼠分在兩個籠子,其中一個籠子上放置有訊號的手機,手機為靜音狀態,另一組老鼠是控制組,籠子上也有一個手機,但手機停用,沒有訊號,也沒有射頻輻射線。


一組老鼠在胎兒時期接觸手機輻射線,另一組則沒有,研究人員測量老鼠的大腦活動狀況,並為老鼠作心理、行為測試。結果發現,曾接觸手機輻射線的老鼠較容易產生過動症狀,且記憶能力也較差。


泰勒教授認為,可能是母鼠懷孕時手機輻射影響胎兒腦部神經元發展,尤其是大腦前額葉皮質區神經元更受到衝擊,因此產生這種現象。


過動症兒童往往注意力無法集中,且常動來動去,靜不下來,這些小孩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區神經系統也常有異常反應,與實驗室老鼠很相似。


泰勒教授表示從研究結果來看,懷孕老鼠常接觸手機輻射線,生下的小老鼠就容易有過動症等行為障礙。近幾年來,人類過動症兒童人數日漸增加,部份原因也許是他們在胎兒時期接觸過手機輻射,所以受到了影響。提醒孕婦最好避免接觸手機輻射,以保護胎兒健康。


鄭醫師補充:


1.關於手機輻射的研究慢慢越來越多,這項耶魯大學突破性的研究結果即便會引起一些討論,但仍值得大家留意,尤其是孕婦。專家甚至提醒過動兒的比例越來越高,可能與手機使用增加有關。


2.研究引用出處為:


Scientific Reports Volume:2,Article number:312 DOI:doi:10.1038/srep00312

研究原文全文可以參閱:


http://www.nature.com/srep/2012/120315/srep00312/full/srep00312.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藥「利他能」致幻覺 嗑藥新寵 日下令管制

記者:記者許瑜菁/編譯

日本最近發現一種專門治療過動症和失眠的藥物利他能,會導致使用者產生幻覺,甚至出現上癮的狀況,還會出現自殺的念頭。日本厚生勞動省17日決定嚴加管制利他能的販賣,希望減少悲劇的發生,由於這種藥物,台灣有許多過動兒童都有在服用,因此家長可能要多多留意。


日本厚生勞動省17日開會,決定將嚴格控管藥物利他能的販賣,由於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被用來治療兒童過動症、失眠或憂鬱症。但是最近日本官方發現,有不少人因為服用利他能,而出現上癮的現象。


日本有一名26歲的年輕人,本來醫生開給他每天兩顆利他能藥丸,但是沒想到他的藥量卻逐漸增加,一年後變成一天要吃十顆。但是根據研究顯示,一天服用二十顆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嚴重幻覺。


根服用利他能上癮者表示,有時候會產生幻覺,就像踩在地面會以為碰到蜘蛛網,眼前會看到很多像是毛毛蟲在路上爬的影像。除此之外,有一名40歲的男子,為了戒掉利他能,還在醫院療養兩個月,甚至自殺了好多次,他表示「我試過很多次,甚至想要從醫院逃跑,因為真的很痛苦。」


事實上利他能在日本,只要透過網路就可以購買,甚至在咖啡店也可以交貨。而這種刺激中樞神經的藥物,也變成許多年輕人嗑藥的新歡,有鑑於事態嚴重,日本官方已經下令,只有醫生開處方籤才可以購買利他能,並且限制藥局販售數量,嚴格取締非法販賣的行為,希望避免悲劇的發生。


 


針對這篇來自日本的報導,首先,請大家別太擔心,因為利他能(RITALIN)在台灣是三級管制藥,所以應該不至於像日本會那麼容易氾濫。在門診時,常有家長問我:領利他能為何還要簽名?原因很簡單:利他能是三級管制藥


為人所熟知的強姦藥片FM2(ROHYPNOL),因為怕遭人濫用作為犯罪工具,故需管制,但我在門 診,相信不只是精神科醫師,其他門診醫師蠻常接觸到很多門診患者對FM2的藥物依賴。那些患者因藥效愈來愈差,所以常常得一次吃超過三四顆以上還睡不好, 也就是醫療上所稱的耐受性。此外,另一種藥物HALCION(TRIAZOLAM)因藥效作用快但時間短,服用的患者起初常覺效果不錯,但如果持續使用, 極容易有耐受性產生而成癮,所以很多醫師現在也不太敢讓患者服用這類藥物。


利他能就是中樞神經興奮劑,跟它結構類似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是安非他命,也是二級管制藥,安非他命因為 它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而導致精神病發,嚴重的甚至會變成精神分裂而難以痊癒。服用利他能的人若本身有幻覺,絕非把其他抗精神藥物再加上來,而是把利 他能停掉,幻覺就會消失。當然如果已經上癮了,問題就會更複雜。


在美國,利他能被稱為窮人的古柯鹼,因為古柯鹼同樣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只是貴很多。吃了利他能也能感 覺HIGH,也有小朋友因為利他能服用時間較晚,情緒高到無法入睡,所以傍晚以後,一般都不敢讓小朋友去吃。此外,也有家長會問:為何已經過動了,服用利 他能能夠安靜或專心?其實,安非他命最早被濫用即是因為學生開夜車,吸安後能精神很好,整夜不睡而且聚精會神看很多書,但最後發現根本都記不住。也聽說有 些醫學院唸書的學生會吃利他能來開夜車準備繁重的功課與考試,然而,這種容易有副作用的不自然方式,建議還是少試為妙。


總之,利他能的確淺藏有成癮性與精神狀況引發之可能性,同時,對心臟血管有直接影響,若無事先評估就 貿然服用,還可能會有猝死危險性,詳細的其他副作用,我的部落格還有很多資料可供參考,對於不想讓小孩服用利他能的家長,光能診所提供完整的評估與解決方 案,希望幫助更多小朋友遠離藥物,真正健康快樂的成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知名的梅約醫學中心最近調查研究發現,跟從沒接受過全身麻醉的孩童相比,三歲之前接受過全身麻醉兩次以上,之後罹患ADHD的危險性明顯增加一倍以上,研究人員調查發現三歲之前沒有接受過全身麻醉藥的人發生ADHD的比例為7.3%,若是三歲以前因為手術原因接受兩次甚至更多次麻醉的人,罹患ADHD的機率高達17.9%,儘管這是一個觀察發現,無法證實就是麻醉藥引發ADHD,但是這樣的研究結果仍然提醒我們對於小孩曝露過麻醉藥也會提高ADHD的機率。在環境因子的影響方面,過去的研究主要以農藥、重金屬等汙染為主,麻醉劑暴露與ADHD的發生率調查研究比較少。


這項研究的全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mayoclinicproceedings.org/article/S0025-6196(11)00072-3/fulltext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Volume 87, Issue 2 , Pages 120-129, February 2012


引用來源為:


doi:10.1016/j.mayocp.2011.11.00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些基因變異的體質的孩童,若是服用第二代抗精神藥物,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性增加六倍,代謝症候群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一般熟知的血壓上升、空腹血糖過高等等,這都是糖尿病的先期症狀,這份研究報告發表於醫學期刊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這是第一次有醫學報告直接把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服用給小孩會產生副作用的體質直接說清楚,這項研究值得我們注意主要是因為許多孩童被診斷有慢性精神疾病,尤其像是妥瑞症等等,有一項在美國British Columbia大學附設醫院的調查發現在大約5500位被診斷有精神病、情感及焦慮性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適應性疾患以及物質濫用的孩童以及青少年,這些患者最常被開立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是思樂康以及理斯必妥兩種藥物,而這項研究評估了在2008-2011期間在British Columbia大學附設兒童醫院的住院患者,平均十三歲,其中有105位孩童被開立了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另外112位患者並未使用。DNA分析呈現大概有8%的患者(不管有無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呈現在MTHFR基因的C677T變異,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基因變異者若是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性提高六倍。


研究人員之所以會針對MTHFR C677T基因變異,主要是因為過去研究發現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成人若是有這種基因變異,包含沒有罹患精神疾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這種基因變異。過去研究發現成年人若是罹患精神疾病會增加19%的死亡率,大多都是因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MTHFR基因主要與B群的葉酸代謝有關,對於孩童最好透過客觀檢測來看當事人是否B群足夠以及相關飲食來源攝取是否足夠,研究人員進一步想針對這部分做了解。


相關研究全文可以連結:


http://www.nature.com/tp/journal/v2/n1/full/tp201168a.html 


研究引用出處: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12) 2, e71; doi:10.1038/tp.2011.68
Published online 24 January 2012


在本地沒有醫師在開立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會是先做基因篩檢,也沒有醫師會關心B群及葉酸代謝的營養來源是否充足。提醒大家對於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最容易發生的副作用代謝症候群萬萬不可輕忽,因為背後即是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危險性增加的威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