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抗衰老以及癌症防治怎麼作? (3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抗癌抗氧化!多吃這種顏色蔬菜,有助降低胃癌風險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項回溯性的研究,分析2015年6月30日之前的67篇的研究,其中6,316,385位受試者共32,758 個胃癌病例,評估胃癌和飲食之間的關係,找出致癌的危險因子或是抑制癌症的食物,結果發現食用白色蔬菜(包括馬鈴薯、白花菜、香菇等)和降低胃癌的風險之間有特定的關聯性

 分析包括水果、蔬菜、乳製品、肉類、茶、咖啡、啤酒和酒;其中水果和蔬菜脫穎而出,成為贏家:其抗癌特性可能是維生素C含量高。研究指出:每天食用100g水果可以降低5%胃癌風險,飲食中多攝取5g的鹽會增加12%胃癌風險,多喝10g的酒則增加5%的風險。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研究刊登在《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的網頁: 

Landscape of dietar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鄭醫師補充:
多吃白色蔬菜降低位癌風險,多吃癌和喝酒過量,則增加胃癌風險。
參考文獻:
Eur J Cancer. 2015 Dec;51(18):2820-32. doi: 10.1016/j.ejca.2015.09.010. Epub 2015 Nov 14.

Landscape of dietar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發表在美國心理學會《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老是覺得自己老的人,住院率最高提高25%。

這份報告分析超過1萬名成年人,排除性別、年齡、種族、教育程度影響後,發現若總覺得自己比同齡人老,未來2~10年間住院的可能性會升高10~25%。

更進一步分析,研究者推測導致上述結果的原因中可能包括「有憂鬱傾向」和「健康狀況原本就較差」2項因素。研究主持人Antonio Terracciano認為主觀覺得自己老的人較可能久坐不動,或是認知能力衰退得更快,都會讓人更容易生病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老其實是一種心態,但造成這種心態的,可能是身體功能早有失衡所導致的結果。相反地健康的人,便會覺得自己比較年輕。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apa.org/news/press/releases/2016/02/feeling-older.aspx

參考文獻:

 “Feeling Older and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Evidence From Three Longitudinal Cohorts,” by Yannick Stephan, PhD, 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 and Angelina R. Sutin, PhD, and Antonio Terracciano, PhD,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Health Psychology, published online Feb. 11, 20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患參加合唱團 可提升免疫功能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癌症患者參加合唱團,只要練唱一小時,就能幫助減少壓力、提振心情,免疫蛋白濃度也會上升,這代表參加合唱團、唱歌對促進癌症患者健康很有好處

英國坦諾法斯癌症照護中心、皇家音樂學院近日在《線上癌症醫學科學》期刊(Ecancermedicalscience)發表上述研究成果。研究顯示,參加合唱團練唱或許可以支持癌症患者,幫助病情緩解,並鼓勵患者接受治療

這項研究以一百九十三名合唱團團員為研究對象,這些合唱團團員來自五個不同合唱團。研究人員發現,唱歌一小時,可讓可體松等壓力荷爾蒙明顯下降,並增免疫細胞因子數量,身體就更有能力對抗疾病

研究作者坦諾法斯癌症照護中心研究與政策部主任伊恩‧李維斯表示,這項研究讓人感到很振奮。過去六年來所呈現的種種研究結果顯示,參加合唱團練唱對社交、提升情緒、精神層面都很有益處,目前研究發現,參加合唱團練唱也能產生生物效應。

研究也發現,身心狀況不佳、憂鬱情緒高漲患者若參加合唱團練唱,可大幅改善負面情緒,身體發炎反應也會降低。而嚴重疾病與高度發炎反應息息相關

六十四歲英國人黛安‧雷鮑爾德曾參與研究計畫,她在五十歲的時候確診罹患乳癌,她女兒也同時發現患有乳癌,結果在二十八歲就辭世。黛安表示,參加合唱團、唱歌不只是一種享受,這活動也能讓人心情好轉,合唱團指揮扮演重要角色,其他合唱團團員的支持也是關鍵。癌症患者、失去親人的人,往往感覺非常孤立、無助。參與合唱團,可以互相分享經驗,這更是非常重要。

鄭醫師補充:

參加合唱團唱歌,不只是抒發情緒,降低壓力,還能提升免疫力,這真是癌症患者需要的健康療法。類似的效果,像是大笑,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但時間要夠久。即使不是癌症患者,也能透過合唱團練唱來幫助身體鬆弛身心,保健強身。

參考文獻:

  • Daisy Fancourt, Aaron Williamon, Livia A Carvalho, Andrew Steptoe, Rosie Dow, Ian Lewis. Singing modulates mood, stress, cortisol, cytokine and neuropeptide activity in cancer patients and carers. ecancermedicalscience, 2016; 10 DOI: 10.3332/ecancer.2016.63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日光浴 延年益壽

 

許多醫學專家警告,做日光浴會增加皮膚癌風險。不過瑞典一項研究發現,與避免曬太陽者相比,女性做日光浴,似乎可以活久一點,即使這會增加皮膚癌風險,但對延年益壽或許很有幫助。

研究團隊分析近三萬名瑞典女性資訊,追蹤約二十年,結果發現,有曬太陽習慣的女性,壽命期望值較高,較不容易罹患心臟病,且非癌症、非心臟病死亡率較低,相對來說,較多人因癌症而死亡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觀察性研究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因為曬太陽可攝取充足維生素D,可能也與接觸紫外線有關,也可能是其他未測量因素導致,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背後因素。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內科醫學期刊》(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研究作者皮爾‧林克維斯特博士表示,研究發現,常接觸陽光的抽菸者,其風險與避免曬太陽、且沒有抽菸者不相上下。

代表避免曬太陽像抽菸一樣,可能都會引起健康風險。若不曬太陽、嚴格限制曬太陽時間,對健康或許壞處多於好處

鄭醫師補充:

適度曬太陽,提高身體維生素D的濃度,幫助身體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罹患風險。此外,適度日光刺激,也可幫助大腦協助色胺酸轉換為血清素,幫助心情穩定,提升睡眠品質。而日曬的紫外線提高皮膚癌風險,根據過去的研究,白人產生機率比較高。其他人種風險較低。

參考文獻:

  1. P. G. Lindqvist, E. Epstein, K. Nielsen, M. Landin-Olsson, C. Ingvar, H. Olsson. Avoidance of sun exposure as a risk factor for major causes of death: a competing risk analysis of the Melanoma in Southern Sweden cohort.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6; DOI: 10.1111/joim.1249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日適量飲酒≠健康

不少民眾認為,晚餐來杯葡萄酒,可以延年益壽,讓人更健康。不過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相關研究證據並不可靠,不少研究有設計上的缺陷、限制,貿然相信這些研究,對健康不見得會有好處。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二○一六年三月號的《酒精與藥物研究期刊》(Journal of StudiesonA lcohol and Drugs)。

不少研究認為,適量飲酒可以產生降低心臟病風險、延長壽命等許多好處。不過最新研究仔細分析其中八十七項研究報告,結果發現,不少研究設計帶有瑕疵,進一步分析顯示,適量飲酒對健康可能沒有任何好處

研究作者加拿大英屬哥倫比牙維多利亞大學成癮研究中心主任提姆‧史多克威爾表示,重點在於,這些研究如何定義「不喝酒者」。

多數研究是以適度飲酒、每天最多攝取兩份酒精族群與「現在」不喝酒族群做為比較對象。問題在於,這些「現在」不喝酒族群可能包含健康狀況欠佳者,這些人因健康狀況不好而戒酒。史多克威爾解釋,基本問題在於,適度飲酒族群的比較對象是哪些人

研究團隊矯正這些「現在」不喝酒族群誤差,以及其他設計瑕疵,結果發現,適度飲酒的人不再有長壽優勢。此外,研究也發現,八十七項研究當中,只有十三項研究避免這些設計誤差,而這些研究結果顯示,適度飲酒對健康沒有任何好處

研究團隊更發現,偶爾喝酒,一星期攝取不到一份酒精份量的人,反而活最長。研究團隊認為,適度飲酒或許不是延年益壽主因,有時飲酒量可能是其他事物指標。當民眾聽到喝酒有益健康相關研究報告,最好多抱持懷疑、謹慎態度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算是大規模的綜合比對分析,可信度不容忽視。

用最簡單的道理來看,酒精在人體需藥肝臟來解毒代謝,對身體來說就是一種負擔,每天讓身體有負擔,如何延年益壽?

所以請把這句結論記住:偶爾喝酒,一星期攝取不到一份酒精份量的人,反而活最長。

參考文獻:

  • Stockwell, T., Zhao, J., Panwar, S., Roemer, A., Naimi, T., & Chikritzhs, T. Do "moderate" drinkers have reduced mortality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all-cause mortality. 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 and Drugs, 2016 DOI: 10.15288/jsad.2016.77.18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B3有助延緩老化 常保青春

 

維生素B3可以幫助延緩老化、常保青春?西班牙研究團隊進行老鼠實驗發現,維生素B3相關藥物或許有助延緩細胞老化,維持細胞年輕、有活力。

研究學者認為,增加還原型輔助酵素「NADPH」,可幫助提升細胞抗氧化反應。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與其他研究機構研究人員運用轉基因小鼠進行實驗,更更進一步發現,增加小鼠體內的G6PD酵素,可以提升NADPH濃度,而維生素B3與其衍生物對於NADPH前驅物合成也很有幫助,研究人員認為,未來維生素B3或可成為抗老化、抗氧化研究選項之一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

研究結果發現,增加G6PD酵素便能讓NADPH濃度上升,這可以讓生物體產生自然抗氧化能力,幫助抵禦氧化傷害,並減緩老化過程,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只可以減緩胰島素阻抗性出現,也可以延長壽命。

研究作者解釋,正如預期,當這些轉基因小鼠體內的G6PD活性大增,自然便提升細胞抗氧化防禦能力,當細胞面臨氧化毒素,便更具抵抗能力,雌性小鼠壽命延長百分之十四,雄性小鼠則沒有明顯差別。研究也發現,增加G6PD活性並不會促使癌症發生

研究作者指出,若能以藥物、自然營養補充品增加NADPH濃度,也許就能延緩人類老化過程,並幫助預防糖尿病等老化相關疾病,而維生素B3與其衍生物或許可以成為延緩老化明日之星。

鄭醫師補充:

在營養學中,有一學派鼓勵大家平時補充大劑量的B3來幫助日常保健甚至延年益壽,這個學派稱為分子矯正醫學(Orthomolecular Medicine),當初創立這種療法的兩位學者身體力行每天補充B3,都活到九十幾歲才過世。不過提醒大家必須使用高劑量的B3效果才會顯現,一般還會搭配維生素C來一起服用,當然也是高劑量用法。

參考文獻:

  • Sandrina Nóbrega-Pereira, Pablo J. Fernandez-Marcos, Thomas Brioche, Mari Carmen Gomez-Cabrera, Andrea Salvador-Pascual, Juana M. Flores, Jose Viña, Manuel Serrano. G6PD protects from oxidative damage and improves healthspan in m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 10894 DOI: 10.1038/ncomms1089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ffee or tea?哪個較健康

中國時報【黃文正】

有人愛喝茶,有人獨鍾咖啡,茶與咖啡到底孰優孰劣?英國廣播公司(BBC)以科學研究為依據,針對兩者的咖啡因含量、提神效果,以及對睡眠、牙齒和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評比,有興趣者或可參考之。

單就咖啡因含量分析,咖啡明顯較多。1杯茶約含有40毫克的咖啡因,但1杯咖啡約含有80到115毫克。不過,1項研究發現,從飲者的主觀感受來說,茶和咖啡的提神效果,其實在伯仲之間。

基本上,不論喝茶或咖啡,都能在上午幫人提神,藉以縮短反應時間,讓思維更加敏捷。不過,有科學家認為,提神效果可能不單來自咖啡因,整體的飲用體驗和飲品的味道可能也是部分原因。

在睡眠品質方面,英國薩里(Surrey)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喝咖啡的人晚上較不易入睡,可能是咖啡因較高所致。相較之下,喝茶的人因咖啡因含量較低,晚上較易香甜入夢

咖啡和茶都會讓牙齒變黃,這一點可能令愛美人士卻步。多數牙醫認為,茶葉中的天然色素,比咖啡較容易附著在牙齒的琺瑯質上,讓牙齒變黃。如果你很在乎牙齒美白,喝咖啡似乎是較佳選擇

心理層面方面,有研究指出,喝茶的人遭遇緊張狀況時,表現較為鎮定。與不喝茶的人相較,每天喝3杯茶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可降低37%

儘管有報告認為,咖啡非但不會讓人冷靜,反倒令人亢奮莫名。然而,也有部分研究發現,每天喝1杯咖啡,得憂鬱症的風險會降低8%

不管如何,常喝茶或咖啡,對身體健康確有助益。有研究發現,不論茶或咖啡,每天喝上幾杯,可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約5%至40%。

此外,茶和咖啡也有保護心臟的功效,咖啡的效能似乎更強一些。另外,茶葉對多種癌症也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原因可能是它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

鄭醫師補充:

到底茶或咖啡哪種飲品比較健康?建議大家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味道即可,但最好不要加糖喝。日前接受電台訪問,討論日本神經外科醫師的著作《35歲開始,你該學著過不健忘的生活》: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6831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706831

作者建議大家可以透過喝咖啡來保養大腦,前提是必須睡飽。問題出在許多人是沒睡飽用咖啡或喝茶來提神,沒吃飽睡飽,靠咖啡硬撐,就像借錢度日,以債養債,長期下來,身體必然出狀況。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60115-tea-vs-coffee-which-drink-is-better-for-you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蔬果為飲食基礎 罹癌率較低

 

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研究人員追蹤6萬多人10多年後發現,以蔬果為飲食基礎的人,罹患各種癌症的機率較低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其中對抗血癌的成效似乎最好,罹患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的素食者,人數只有葷食者的將近一半。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研究人員追蹤500多名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女性長達8年,其中每天開始攝取3份以上蔬菜的人,存活率比攝取較少者高出42%。生菜和烹煮過的綠色葉菜及柑橘類水果,似乎能夠提供最多的保護

追蹤3萬5000多名女性長達數十年的「愛阿華州婦女健康研究」(Iowa Women\'s Health Study)發現,攝取更多綠色和白色花椰菜、甘藍菜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與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機率較低有關。此外,梅約醫院(Mayo Clinic)研究發現,相較於每週攝取不到1份綠色葉菜的人,每週攝取大約5份以上者罹患淋巴瘤的機率大約只有一半。

鄭醫師補充:

英國這項這項研究經長期的追蹤,而且樣本數也不小,可信度極高極具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Ann Oncol. 2016 Jan;27(1):81-96. doi: 10.1093/annonc/mdv381. Epub 2015 Sep 14.

Fruits, vegetables and lung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思考敏捷自覺健康 長壽

英國、瑞士一項研究發現,從一個人思考敏捷程度、是否感覺自己健康等因素,可以預測這人壽命長短,如果思考較敏捷、感覺自己很健康,就會比較長壽、活得比較久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心理科學協會所出版的《心理科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

研究作者瑞士日內瓦大學心理學家史蒂芬‧艾契爾表示,這項研究顯示,自己感覺健康較差、思考速度退化兩項心理因素是中年、老年死亡風險上升重要指標。這些資訊可以幫助精確診斷、及時介入治療。

瑞士日內瓦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團隊想了解哪些認知、人口學、健康與生活型態變數可以預測死亡風險,研究團隊以英國曼徹斯特認知縱向研究為基礎,追蹤六千兩百多位四十一歲到九十六歲民眾健康狀況,研究人員檢視二十九年數據,分析參與研究民眾十五項測試成績,深入分析發現,自己對健康主觀認知與思考速度是兩項重要指標,可以預測一個人的死亡風險高低,如果主觀感覺自己很健康、思考速度衰退幅度較小,死亡風險就會比較低。研究也發現,女性抽菸時間很長,提早死亡風險便會上升。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數據可以讓醫療人員更了解哪些族群是提早死亡高風險群。為了因應全球老化人口需求,醫界、學界更需要仔細分析人口變數、個人健康、經濟狀況、心智能力與社會支持等眾多罹病、死亡風險因子。

鄭醫師補充:

感覺自己思考敏捷、比較健康,這是年輕人。換句話說,感覺自己老,思考變慢、不健康,這是年長者,一有年長者的心態,就比較不會長壽,不過這好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換句話說,不健康的人,腦袋轉不快,身體退化也快,自然不長壽。

參考文獻:

  • Stephen Aichele,
  • Patrick Rabbitt,
  • and Paolo Ghisletta

Think Fast, Feel Fine, Live Long: A 29-Year Study of Cognition, Health, and Survival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5626906, first published on February 25, 2016 doi:10.1177/0956797615626906

http://pss.sagepub.com/content/early/2016/02/24/0956797615626906.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牙周病菌 致食道癌

口腔細菌竟然與食道癌有關。美國、中國一項研究證據首次發現,口腔中的牙周病主要致病菌P.gingivalis可能是食道癌風險因子。

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牙科學院、中國河南科技大學臨床醫學院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在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當中,約有百分之六十一的人口腔帶有上述牙周病致病菌。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感染病原體與癌症》醫學期刊。

研究團隊發現,在癌細胞周遭組織當中,只有百分之十二的組織帶有牙周病致病菌,如果是正常食道組織,則完全偵測不到這種細菌

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口腔免疫學與感染疾病學助理教授王徽之表示,這是首次研究證據證實P.gingivalis感染可能是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風險因子,這或許可以做為癌症患者預後指標,若研究數據獲得進一步確認,或許代表清除口腔致病菌可以減少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人數。

食道癌主要分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兩種類型,台灣食道癌患者當中,九成以上是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

研究團隊分析一百名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與三十名健康成年人的檢體組織,測量其中離胺酸-牙齦素表現,這種酵素為P.gingivalis細菌所獨有,研究顯示,在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的癌症組織當中,無論是離胺酸-牙齦素或細菌DNA,濃度都明顯上升。研究也發現,這種細菌與癌症細胞分化、轉移、整體存活率等息息相關。

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P.gingivalis這種細菌特別喜歡住在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癌組織,也可能是細菌感染促使癌細胞滋長。注意口腔衛生或可減少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風險,檢視牙菌斑是否帶有P.gingivalis這種細菌,或許也能發現食道癌高風險族群,若使用抗生素或採用其他抗菌策略,說不定可預防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惡化。

鄭醫師補充:

食道癌是非常惡性的癌症,一旦被確診,五年存活率極低。有牙周病的患者建議最好找牙周病的專家治療處理,可能因此降低重大惡性的食道癌罹患機率,是非常值得的健康投資。

除了找牙科醫師處理,平常潔牙的功夫萬不可疏忽,務必依照牙科醫師指示每天切實執行。

2010年發表相關研究證實益生菌(好菌)可以抑制牙周病的細菌生長,有牙周病困擾的患者,不妨以此方式加強保養:

Acta Odontol Scand. 2010 Sep;68(5):261-8. doi: 10.3109/00016357.2010.492235.

Competition between yogurt probiotics and periodontal pathogens in vitro.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491536

參考文獻:

Infect Agent Cancer. 2016 Jan 19;11:3. doi: 10.1186/s13027-016-0049-x. eCollection 2016.

Presence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in esophagu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78812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高衝擊性運動 助骨骼健康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男性在青少年、年輕的時候進行打網球、慢跑等高衝擊性運動,對維持骨骼健康很有幫助,有這種習慣的人到了中年,骨質密度往往比較高,「骨本」較為雄厚,研究認為,男性長時間進行高衝擊性運動或可預防骨質疏鬆症。

研究顯示,長時間進行打網球、慢跑等高衝擊性運動,有助提升髖部、腰椎骨質密度,骨質密度較高,可幫助減少骨質疏鬆症風險。研究作者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人類環境科學院營養與運動生理學副教授帕妮拉‧辛頓表示,骨質疏鬆症通常是與更年期女性有關,事實上,對於男性骨質疏鬆症也是重要議題。

辛頓指出,研究顯示,男性一旦罹患骨質疏鬆症,情況可能比女性來得嚴重,男性若有骨質疏鬆症,較不容易早期確診,一旦跌倒,產生骨折,死亡率往往也較高。研究團隊分析兩百零三名三十歲到六十五歲男性醫療紀錄,這些男性的運動量、運動種類都不太一樣。研究發現,男性從青少年就開始進行負重運動,往後骨密度較高,特別是高衝擊性運動,更有助維持骨骼健康。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男性健康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

辛頓建議,如果身體很健康,進行高衝擊性運動、抗阻力訓練永遠不嫌晚,但研究也發現,無論哪個年齡層,男性只要規律做高衝擊性運動、抗阻力運動,都可提升骨密度

鄭醫師補充:

抗阻力運動,就是一般所謂的重量訓練。運動需要用到骨骼,就是用進廢退的道理。為了骨質健康,及早規律運動,如能選擇高衝擊或者抗阻力運動,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 Matthew A. Strope
  • Peggy Nigh
  • Melissa I. Carter
  • Nantian Lin
  • Jun Jiang
  • and Pamela S. Hinton

Physical Activity–Associated Bone Loading During Adolescence and Young Adulthood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dult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MenAm J Mens Health November 2015 9442-450first published on September 18, 2014 doi:10.1177/1557988314549749

http://jmh.sagepub.com/content/9/6/442.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真的可以防癌 丹麥醫學研究員找到原因了

 

「運動有助身體健康」是再常見不過的一句口號,運動時身體所分泌的腎上腺素(Epinephrine or adrenaline)除了能讓人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和反應速度變快之外,還能在短時間內促進新陳代謝,也讓不少人把腎上腺素跟健康劃上等號。在許多研究證實規律運動者比一般人罹癌機率更低之後,腎上腺素的功能更上一層,儼然成為新一代抗癌神器

不過,腎上腺素真的能跟抗癌劃上等號嗎?哥本哈根醫學院(Copenhagen University Hospital)的醫學研究團隊恐怕要把這句話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運動、腎上腺素與癌症 到底有什麼關係?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引述哥本哈根醫學院研究員霍曼(Pernille Hojman)22日發表最新實驗成果,證明運動之所以能達成部分抗癌效果,並不完全是腎上腺素所導致,破解醫學界對腎上腺素與癌症關係之間的謎團,研究成果發表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中。

 

霍曼是以白老鼠作為實驗對象,首先將老鼠分為三群:第一群老鼠被注射「二乙基亞硝胺」(diethylnitrosamine),誘發肝臟細胞病變並生成癌症;第二群老鼠則是在軀幹部位皮下注射惡性黑色素細胞瘤的細胞(melanoma cell);第三群則是將黑色素細胞瘤的細胞注射到尾部,誘發肺部病變。三群老鼠再分為運動組與對照組。正如以往的醫學實驗,霍曼把罹癌的白老鼠分為運動組與對照組,比較兩組之間的實驗差異。

 

在第二群與第三群老鼠中,運動帶來的效果十分顯著,軀幹部位罹癌的老鼠經過運動,比對照組老鼠的癌細胞擴散範圍所小61%,而有運動老鼠肺部腫瘤大小也比對照組的小上58%

除此之外,被注射致癌物「二乙基亞硝胺」的老鼠在經過運動之後,只有31%的個體罹患癌症,而沒有運動的老鼠罹癌率則高達75%

從這個實驗看來,運動確實跟癌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真的是因為腎上腺素所致嗎?

鍥而不捨 發現關鍵連結

為了確認運動與癌症的確切效應,霍曼又做了三個不同的實驗,第一次他以缺少T細胞(T lymphocyte)的老鼠做實驗,但運動組的老鼠仍舊有較低的罹癌率,證明T細胞並不是運動與癌症之間的關鍵因素。

 

正當實驗遇到瓶頸時,霍曼找到了關鍵指標。在第二次實驗中,霍曼把實驗組老鼠的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挑除,發現無論老鼠有沒有運動,癌細胞都會一如往常地擴散,讓腎上腺素可以抑制癌症生成的說法不攻自破。

然而,霍曼並沒有妄下結論,他回頭查閱文獻,發現自然殺手細胞與腎上腺素並非毫無關係,相反地,腎上腺素會驅使身體裡的自然殺手細胞進入血液,開始搜尋有害細胞並予以殲滅,不過這也代表著另一件事-霍曼必須要再做一次實驗。

 

霍曼心想,如果注射腎上腺素的成效與規律運動相同,那麼「運動有助身體健康」不如改寫成「腎上腺素有助身體健康」,因此在最後一次實驗中,霍曼必須證明運動所生成的腎上腺素,要比皮下注射的腎上腺素來得好。結果發現,注射腎上腺素的老鼠體內的癌細胞縮小比例為61%,然而規律運動的老鼠體內的癌細胞縮小比例卻是74%。經過數個夜晚的苦熬,霍曼的研究團隊發現兩群老鼠之間的差異-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

想抗癌?規律運動才是良方

霍曼發現,腎上腺素確實可以驅使自然殺手細胞進入血液,但對自然殺手細胞而言,要找到癌細胞是件非常累人的差使,而白細胞介素6就會在此時伸出援手,協助自然殺手細胞找到癌細胞的具體位置,讓患者的腫瘤為之縮小

對癌症治療領域而言,霍曼的發現十分具有價值,除了能著手研發腎上腺素與白細胞介素6的治療藥物,更讓年長者與行動不便的人降低罹癌風險。

至於「運動有助身體健康」的口號,也會因為霍曼的發現而更加響亮。

 
鄭醫師補充:
適度的運動,其實就是給身體適度的壓力。腎上腺素配合細胞激素(白細胞介素6)可以幫助自然殺手細胞進入血液,尋找癌細胞直接殲滅。
運動幫助身體提高危機意識,強化應變能力,甚至可以預抗癌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確是運動幫助身體健康最佳的註腳!
 
參考文獻:

Voluntary Running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through Epinephrine- and IL-6-Dependent NK Cell Mobiliz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Line Pedersen
,
 Manja Idorn
,
 Gitte H. Olofsson
,
 Britt Lauenborg
,
 Intawat Nookaew
,
 Rasmus Hvass Hansen
,
 Helle Hjorth Johannesen
,
Jürgen C. Becker
,
 Katrine S. Pedersen
,
 Christine Dethlefsen
,
 Jens Nielsen
,
 Julie Gehl
,
 Bente K. Pedersen
,
 Per thor Straten
,
Pernille Hojmancorrespondence
Publication stage: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椰菜啵棒!研究:能減緩乳癌細胞生長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花椰菜向來是防癌的明星蔬菜,現在還有研究證實,也是唾手可得的抗癌好物!美國研究發現,花椰菜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當中的成分「蘿蔔硫素」,有助減緩乳癌細胞的生長,針對癌症初期的效果更好。國內營養師補充,蘿蔔硫素也存在於高麗菜、白蘿蔔等食物中,確實能幫助抗癌,建議使用快炒或川燙的方式保留更多營養素!

花椰菜富含劉蘿蔔硫素,能幫助防癌和抗癌,適量攝取有益健康。

《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報導,美國奧瑞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以及奧瑞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針對54名乳房X光片有異常的女性進行研究,安排受試者食用安慰劑,或是含有蘿蔔硫素的營養補充品,探討蘿蔔硫素是否能改變癌症的某些機制。

蘿蔔硫素幫助抗癌 花椰菜、高麗菜都吃得到

蘿蔔硫素存在於綠花椰、白花椰、芥藍菜、白蘿蔔、甘藍菜(cabbage)、羽衣甘藍(kale)等蔬菜中,而在本實驗中,受試者攝取的蘿蔔硫素劑量,相當於每天吃1杯(相當於250公克)的綠花椰菜芽(broccoli sprouts)。研究發現,蘿蔔硫素確實有助減慢癌細胞生長的速度

這是第一個針對罹患乳癌的女性,探討蘿蔔硫素對乳房組織影響的臨床研究,已刊登於《癌症預防研究》(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期刊。

花椰菜等十字花科食物富含抗癌成分,建議用快炒或川燙後涼拌的方式烹調,保留更多營養素。

補充十字花科蔬菜 降低女性乳癌風險

事實上,過去就有研究顯示,攝取較多十字花科蔬菜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比較低;其中的蘿蔔硫素更可以抑制人體細胞中的「組蛋白去乙醯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藉此提升腫瘤抑制基因的表現。而在這個新研究中,攝取蘿蔔硫素的營養補充品,確實減少了HDAC的活動,並且減緩了癌細胞的生長。

快炒或簡單川燙 保留更多蘿蔔硫素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蘿蔔硫素是含硫配醣體(glucosinolate)的水解物,主要存在於十字花科蔬菜中,可以抑制致癌物質,破壞細胞中的DNA,的確具有抗癌的功效。想要吃進豐富的蘿蔔硫素,烹調時建議使用快炒,或川燙後涼拌的方式,避免水煮,就能保留更多營養成分。

鄭醫師補充:

一天250克的花椰菜,不難做到。國內也有販售補充品用萃取技術,含劑量較高的蘿蔔硫素可以取代,但跟食物相比,花費相對來說比較高。不只是乳癌,其他癌症患者也可以試試。

參考文獻:

Sulforaphane Bioavailability and Chemopreventive Activity in Women Scheduled for Breast Biopsy

  • Lauren L. Atwell,
  • Zhenzhen Zhang,
  • Motomi Mori,
  • Paige E. Farris,
  • John T. Vetto,
  • Arpana M. Naik,
  • Karen Y. Oh,
  • Philippe Thuillier,
  • Emily Ho,
  • and Jackilen Shannon

Cancer Prev Res December 2015 8:12 1184-1191; Published OnlineFirst October 28, 2015; doi:10.1158/1940-6207.CAPR-15-0119

http://cancerpreventionresearch.aacrjournals.org/content/8/12/1184.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雄性禿較易罹致命攝護腺癌

雄性禿患者要多注意攝護腺癌死亡風險。過去二十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雄性禿的人罹患攝護腺癌風險較高。美國一項研究更顯示,雄性禿與攝護腺癌死亡風險息息相關,有雄性禿的人一旦得攝護腺癌,死亡風險便明顯上升

醫界認為,雄性禿與攝護腺癌之間的關聯性可能是荷爾蒙雄性激素所造成,雄性激素不但可能讓頭髮掉落,也可能增加攝護腺癌風險。事實上,攝護腺癌風險會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因此年齡較大的人還是較容易得攝護腺癌,此外,像家族史、BRCA基因變異等因素也都會影響攝護腺癌發生機率

在這次研究當中,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研究團隊首次發現雄性禿與攝護腺癌死亡風險息息相關,與沒有雄性禿的患者相比,攝護腺癌患者若有雄性禿,死亡風險增加一點五倍之多。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研究人員以四千三百一十六名二十五歲到七十四歲男性為研究對象,這些人都在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四年間參與研究計畫,剛開始參加研究計畫時,都沒有癌症病史,研究結束時,其中三千兩百八十四人死亡,有一百零七人死於攝護腺癌。

研究也發現,男只要禿頭,無論哪種類型,都較容易罹患致命性攝護腺癌,其風險比沒有禿頭者增加百分之五十六,若是中度禿頭,風險則增加百分之八十三

鄭醫師補充:

沒有雄性激素,就不會有雄性禿的存在。如何幫助雄性激素代謝,降低雄性激素過度刺激攝護腺,降低癌症風險,功能醫學可以透過相關檢測以及營養補充調整來調整體質,降低相關風險。

參考文獻:

  • Cindy Ke Zhou, 
  • Paul H. Levine, 
  • Sean D. Cleary, 
  • Heather J. Hoffman,
  • Barry I. Graubard, 
  • and Michael B. Cook

Male Pattern Baldness in Relation to Prostate 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Analysis in the NHANES I Epidemiologic Follow-up StudyAm. J. Epidemiol. (2016) 183 (3): 210-217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2, 2016 doi:10.1093/aje/kwv190

https://aje.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83/3/210.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人普遍不缺血 過度補鐵恐增罹癌風險

中國時報【倪浩倫╱台北報導】

現代人常外食,許多人飯後習慣吞幾顆維他命來均衡營養,當心補過頭傷身。董氏基金會提醒,據多項國內外研究顯示,過量攝取維他命恐增罹癌風險,以「鐵」為例,國人不但普遍不缺血,甚至多數有超標現象,再補下去罹癌率恐增加25%。

不少國人愛吃維他命補身體,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院統計,國人一年吃掉的保健食品達1095億元,可蓋1.5棟台北101大樓。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指出,補過頭恐對健康帶來反效果,以廣告中常強調女性該多補充的「鐵」為例,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2014年研究顯示,國人普遍不缺鐵,反而有57.6%女性和77.2%男性的血鐵都超過正常值,也就是每分升超過80毫克。

該項研究指出,當血鐵每分升超過120毫克,罹癌率會相對高出25%,因癌症死亡率則高出39%,若每分升超過140毫克,肝癌罹患機率更高出1.98倍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另引述2012年丹麥研究,分析78個臨床試驗、約29.6萬人發現,發現攝取過量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A、E和β胡蘿蔔素,可能增加死亡率2%∼3%。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提醒,對於無特殊狀況的成人來說,均衡飲食就能獲得大部分所需營養素,例如糙米飯和蔬菜富含B群和膳食纖維,堅果含維生素E,乳品、黑芝麻和規律日曬運動可補充鈣和維生素D。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門診上僅會提醒特殊病患補充相關營養劑,例如會請因月經而出現缺鐵性貧血女性補充鐵劑,幫助洗腎病患補充紅血球生成素,但對於一般病患則僅會囑咐飲食應均衡,透過天然食物來達到人體所需的營養攝取。

顏宗海不認同過量攝取維他命會致癌,民眾勿需恐慌,這個研究只證明可能有相關性,但不一定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民眾攝取維他命,適可而止。

鄭醫師補充:

鐵是營養元素,不能過或不及。過量容易智言會導致大腦功能退化,不足,可能會影響體力、造血功能、免疫力以及心情等等。想知道自己鐵質是否有過量或缺乏,臨床可以透過檢測直接得知。

由於對鐵的疑慮或者顧慮,有些營養品廠商的綜合維他命產品會把鐵偋除在外,讓消費者服用比較安心。

參考文獻: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502752_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太飽有害健康 研究:胰島素阻抗恐上身

 

【華人健康網文提供/營養共筆】即使你現在很健康,但,沒事真的不要吃太飽!因為這很可能會促使胰島素阻抗的發生,而在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之前,會先發生胰島素阻抗。

年輕的時候,還滿常跟三五好友一起光顧吃到飽的餐廳。隨著年紀漸長,就慢慢不喜歡去那樣的店,一來食量漸小,再者怕胖啦。然而,對健康的人來說,這種短時間內的暴飲暴食會帶來什麼影響,尤其是在細胞層級上,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就不是很清楚。

一篇發表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期刊上的研究,就以健康男性對象,觀察短期內,每天給予高熱量會對細胞與胰島素敏感度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研究讓健康男性連續七天,每天狂吃 6,000 大卡(碳水化合物約 50%、脂質約 35%、蛋白質約 15% ),一週下來,他們的體重快速增加了 3.5 公斤。在開始試驗的 2-3 天後,研究者們在受試者身上看到全身與脂肪組織出現胰島素阻抗與氧化壓力,此時並未引起發炎反應。

過多能量影響葡萄糖通道的運作

在脂肪組織裡,氧化壓力導致大量的氧化與許多蛋白質羰基化(carbonylation,把一氧化碳接到蛋白質的反應),而細胞上讓葡萄糖進入的管道也是蛋白質構成的,該通道名為 GLUT4,羰基化會讓它失去作用。也就是說過度獲取能量後,最一開始發生的事情可能是帶來「氧化壓力」,而這或許是導致胰島素阻抗的一部分原因:羰基化與氧化導致「葡萄糖通道」失去活性。

GLUT4 是幹嘛用的?

看到這,你一定會問 GLUT4(glucose transporter 4) 跟胰島素阻抗有啥關係,或它是幹嘛用的吧!GLUT4 是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上讓細胞外(血液)的葡萄糖進入細胞內的通道,是一種蛋白質。當胰島素與細胞膜上的胰島素接受器結合後,便會傳遞訊息到細胞內,接著把 GLUT4 從細胞內叫到細胞膜上,開通道給葡萄糖進入細胞內。

注意到 GLUT4 的字尾是「4」吧,這告訴我們 GLUT 有好多種,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 GLUT,而運送葡萄糖的效率也不太一樣。在這篇研究裡,發現過多的卡路里可能導致 GLUT4 被羰基化,讓它失去開通道的能力,沒辦法順利讓葡萄糖進入細胞,因而導致胰島素阻抗的發生。

關於本文

文獻出處:Boden, Guenther et al. “Excessive caloric intake acutely causes oxidative stress, GLUT4 carbonyl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healthy me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7.304 (2015): 304re7-304re7.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的結論在最後:吃太多會讓肌肉的 GLUT4(讓葡萄糖進入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的通道)羰基化,也就是失效,進而導致胰島素抗性發生肥胖以及代謝問題隨之而來。

想要養生,吃飽是大忌。

參考文獻:

 

Excessive caloric intake acutely causes oxidative stress, GLUT4 carbonyl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healthy men

 

 

 

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7/304/304re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多攝纖維質 防乳癌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女性在青少女、剛成年不久攝取大量蔬菜、水果,往後乳癌風險比未吃女性降低許多。研究成果於昨日發表於線上版《兒科》醫學期刊。

研究首席作者瑪莉安‧法薇德表示,過去研究顯示,纖維質攝取量與乳癌之間關係並不明顯,不過沒有人針對青少女、成年初期飲食做過研究,這段時期在乳癌風險高低上顯得非常重要。這項研究顯示,女性年輕時的飲食習慣會影響乳癌發生率,更年期之前的乳癌風險因子當中,很少有風險因子可以自己決定、調整,而這項風險因子正是自己可以決定、改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第二次護理師健康研究中的九萬零五百三十四名女性資料,這些女性年齡介於二十七歲到四十四歲,都在一九九一年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每四年會填寫一次問卷,讓研究人員了解其飲食習慣,這些人也在一九九八年填寫一次問卷,回答其高中時的纖維質攝取量。

研究追蹤發現,女性如果在剛成年時攝取大量飲食纖維,乳癌風險可下降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九,依每個人纖維質攝取量多寡而有不同。女性如果在青少女時期就攝取大量纖維質,整體乳癌風險可以降低百分之十六,更年期前乳癌風險則可以減少百分之二十四

研究也發現,纖維質攝取量與乳癌發生率呈反比關係,成年期初期每天多攝取十公克纖維質,乳癌風險便減少百分之十三,十公克纖維質相當於一顆蘋果搭配兩片全麥麵包,或半杯煮熟的腰豆搭配半杯花椰菜或菠菜。如果想要降低乳癌風險,透過蔬菜、水果攝取纖維質,幫助最大。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過高,較容易出現乳癌,而多吃含纖維質食物或可減少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進而降低乳癌發生機率。

鄭醫師補充:

重點就是纖維飲食可以降低雌激素濃度,不讓雌激素過度刺激,進而降低乳癌罹患風險。

參考文獻:

  • Maryam S. Farvid, A. Heather Eliassen, Eunyoung Cho, Xiaomei Liao, Wendy Y. Chen, and Walter C. Willett. Dietary Fiber Intake in Young Adults and Breast Cancer Risk. Pediatrics, 137(3):e20151226 DOI: 10.1542/peds.2015-122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熱量 減弱抑制腫瘤荷爾蒙功能

醫界多半認為,肥胖會增加大腸直腸癌風險,不過很少人了解背後真正原因、作用原理。美國研究人員透過老鼠實驗發現,高熱量飲食會減弱一種腸道荷爾蒙表現,而這種腸道荷爾蒙可以抑制腫瘤,避免腫瘤過度活躍,一旦功能減弱,腫瘤自然容易生長、壯大

美國湯瑪斯‧傑佛遜大學、哈佛大學、杜克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在《癌症研究》期刊發表研究成果。研究人員也發現,讓荷爾蒙重新恢復功能,即使老鼠攝取多餘熱量,癌症風險也不會因此而上升。此外,目前美國有一種核准用來治療大腸激躁症合併便秘症狀的藥物或可幫助預防癌症產生。

研究資深作者史考特‧瓦爾德曼表示,研究顯示,肥胖者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就如糖尿病患者缺乏胰島素、補充胰島素一樣,或可幫助預防大腸直腸癌。

瓦爾德曼指出,肥胖的人出現大腸直腸癌風險比身材纖瘦者增加約百分之五十,過去學者多半認為,可能是脂肪組織或多餘熱量干擾細胞能量使用、細胞生長,因此出現這種現象,不過過去並沒有研究證據證實真正原因為何。

研究人員另發現,肥胖老鼠攝取過多熱量,導致大腸直腸癌風險上升這件事,可以透過限制熱量攝取逆轉

鄭醫師補充:

簡單來說,高熱量讓腫瘤抑制荷爾蒙功能降低,進而增加大腸直腸癌罹患風險。

控制熱量攝取是預防癌症的方式之一,很簡單。間歇性的斷食也可以考慮。

參考文獻:

Obesity-Induced Colorectal Cancer Is Driven by Caloric Silencing of the Guanylin–GUCY2C Paracrine Signaling Axis

  • Jieru E. Lin,
  • Francheska Colon-Gonzalez,
  • Erik Blomain,
  • Gilbert W. Kim,
  • Amanda Aing,
  • Brian Stoecker,
  • Justin Rock,
  • Adam E. Snook,
  • Tingting Zhan,
  • Terry M. Hyslop,
  • Michal Tomczak,
  • Richard S. Blumberg,
  • and Scott A. Waldman

Cancer Res January 15, 2016 76:2 339-346; doi:10.1158/0008-5472.CAN-15-1467-T

http://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76/2/339.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慾回春關鍵 台灣研究團隊找到它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13日電)年紀越大會越「不行」,失去墜入情網的衝動?國內研究團隊發現調控多巴胺是老年雄果蠅「回春」關鍵,對未來提升或抑制性慾的醫療需求提供新的可能。

人類的七情六慾都受到大腦中多巴胺的影響,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能調節動物許多重要的生理反應,包括性慾與深陷羅曼蒂克的愛情,及因缺失引發的帕金森症等,但因為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網路錯綜複雜,因此科學家還沒有找到直接相關的證據。

科技部經費支持、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應用化學系副教授傅在峰領導的研究團隊,以雄果蠅為研究對象,篩得一群名為PPL2ab神經細胞,可以透過調控多巴胺增強雄果蠅的性慾強度,是科學界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發現與調控雄性動物性活動的關鍵路徑,成果並登上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通訊」。

傅在峰表示,果蠅因為生活史短、可大量繁殖,自20世紀初便是遺傳學研究者愛用的模式生物。研究團隊藉由記錄果蠅的求偶行為,從初次見面的到開始追求所花費的時間長短,量化雄果蠅性活動力的強弱。

他說,果蠅大腦中約有280顆多巴胺神經元,根據這些神經元的細胞體及神經纖維走向可區分為13個群集(clusters)。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工具專一性地增加PPL2ab神經元的多巴胺量,可使40天大的老年雄果蠅性活動力提升。反之,若專一性地抑制PPL2ab神經元多巴胺量,則可使10天大年輕雄果蠅的性活動力顯著下降。

傅在峰表示,這也是科學界首次操控特定神經細胞進而回復高齡雄性動物性活動的重要發現,透過理解這群神經元的分子調節機制模型,可以提供未來在人類等哺乳類動物研究上發現促進或抑制性慾開關的切入點,未來有可能成為改善老年人、性功能障礙者性慾低下或人道地抑制性暴力者性慾的契機。

他說,研究團隊正計畫將針對小鼠等脊椎動物進行研究,但何時可應用在人類還無法預測時間。

鄭醫師補充:

多巴胺是大腦愉悅中樞的關鍵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沒有啟動,性欲自然缺乏。

最簡單的例子,有些人會誤用毒品來助性,這類毒品必然是中樞神經興奮劑,也就是能增加多巴胺分泌的物質。

或者服用巴金森藥物是試圖增加大腦神經細胞多巴胺的傳導,在某些服用者中,如果藥物作用過頭,可能導致性欲不正常增加,即使是上了年紀的長者。

適當運動可以增加多巴胺分泌,營養補充如能再加強,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PPL2ab neurons restore sexual responses in agedDrosophila males through dopamine

doi:10.1038/ncomms8490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0630/ncomms8490/full/ncomms8490.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降低攝護腺癌機率

攝護腺癌向來是男性心頭大患,原因在於死亡率高,手術有可能影響性功能,預防勝於治療,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研究發現,運動可以降低攝護腺癌發生機率,甚至降低罹癌患者嚴重度,加強醫療效果

研究團隊隨機抽選50位攝護腺癌患者,進行12個月測試,其中25人每周嚴格監督運動狀況,其餘則是給予相關衛教,並未強制要求規律運動,最後發現加強運動患者,血液PSA數值明顯得到改善,顯示病情控制較佳。

研究負責人Liam Bourke表示,雖然這次研究樣本數不多,做為推斷整體仍言之過早,但是結論數據仍然可以指出,規律運動可以幫助身體調節,抑制癌細胞生長,修復細胞損害DNA,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大的研究規模

運動可以限制攝護腺癌惡化,研究團隊希望醫療機構廣泛宣傳,英國癌症研究學者Malcolm Mason強調,運動對每一個人都有益處,這項研究讓我們多知道一項運動好處,攝護腺癌患者能夠藉此改善病情。攝護腺在膀胱與尿道交界處,一旦肥大或病變會影響排尿,根據英國衛生單位統計,攝護腺癌是英國男性第2大癌症死因。

鄭醫師補充:

PSA是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的簡稱,1970年首先在攝護腺組織中被發現。一旦罹患攝護腺癌,PSA便成為攝護腺癌控制以及治療效果的主要指標。

運動可以幫助攝護腺癌患者加強癌症控制效果。但運動強度須視當事人體能狀況慢慢加強,身體虛弱者必須慢慢增加強度。適當營養補充是對抗癌症疲乏的重要療法,身體虛弱其實不利於抗癌。

參考文獻:

 

Bourke L, Smith D, Steed L, Hooper R, Catto J, Albertsen PC, Tombal B, Payne HA, Rosario DJ. Exercise interventions for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Protocol).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5, Issue 12. Art. No.: CD011251. DOI: 10.1002/14651858.CD011251.pub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