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淨化蛋 H1N1別搗蛋?


作者:星小宇   |   更新日期:2009/09/18






 









最近在台灣肆虐的 H1N1 流感,讓很多人在看了新聞後人心惶惶,搶口罩、搶疫苗,防疫工作在這個時候變得格外重要,老話常說:「預防勝於治療」,如果衛生習慣和預防做得好,再大的病毒也不怕。









 



 


 



空氣淨化蛋除了本身防疫要做好之外,家中的清潔工作也很重要,和攜帶型空氣清新機有同樣作用的「空氣淨化蛋」,外型設計成蛋型,最特別的是本身製造的材質可以自動分解空氣中的異味和細菌,而且完全不需要插電,可以達到24小時全天候的防禦和清潔,還不花一分一毫的電費,實在太得人心了。


摘自:http://tw.topic.yahoo.com/hottopic/article/tw-features.yahookimo.com.tw/twfeaturesyahookimocomtw_200909182209



 



最近因為新流感的報導,讓許多人如臨大敵,盡可能想方設法要找出任何防疫的工具及作法,以致於現在稍有防護作用的概念商品,銷售率節節上升。


有些到過光能診所的人,會注意到光能診所也有擺設這種蛋,看到光能兩個字,會以為是光能診所的LOGO,其實這些字在日本就印好了,蛋上面的光能代表以光作為轉換的能量,事實上是表面有一層特別的光觸媒塗料,在有甲醛的環境下,光觸媒塗料會吸附甲醛,分解異味,沒有光時,仍會暫時吸附,待接觸光線時,馬上會分解,因為不用插電體積又小,所以又稱這是全世界最小的空氣清淨機。


其實這是一種概念性商品,真正的應用在於新房屋的裝潢,因其油漆、木作等等,往往會釋放過量的甲醛,造成呼吸系統的危害及罹癌的危險性,故若能在其空間內以特殊施工來塗抹此種環保光觸媒塗料,那麼將能有效降低甲醛的含量,保護居住人的健康。之前有人在喊讓豪宅變好宅,就是在推這種特殊的環保塗料。塗料施工前後,都可以精由精密的甲醛偵測儀器來驗證,當然也經得起鼻子的認證比對。至於會不會分解細菌?我倒是沒聽說過這樣的研究報告,而且H1N1是病毒,不是細菌。如果想以這種空氣淨化蛋來預防新流感,我個人比較持保留的態度。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Y測精蟲晶片2年內上市


2009年09月17日蘋果日報




台灣每年約有1萬5千對夫妻因無法成功受孕而困擾,昨(16)日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臺灣大學共同舉辦98年度研發成果聯合發表會中,台大應用力學所教授胡文聰發表「家用精子檢測晶片」,在家只要40分鐘就可測得精子濃度與活動力。署立雙和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冠州指出,檢測本身無助增加受孕成功機率,若有不孕困擾,仍應就醫尋求協助。



可測得精子濃度與活動力


胡文聰教授表示,家用精子檢測晶片儀器分為檢測機與可拋棄式的器皿,使用者只要把精液放入器皿中,再將器皿放入檢測機,約40分鐘,螢幕上便會出現精子濃度與活動力數值,產品也提供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不孕標準,即每毫升精液中2000萬隻精子以下,及精子活動力在50%以下供比對。


以上提出的精虫檢測DIY,雖然無助於懷孕,但對於不孕的責任歸屬,可以早一點釐清。過去研究統計,有高達四成的不孕夫妻,問題出在男方。故我認為利用這種簡便的檢測,可以先釐清問題的來源到底是男方還是女方,避免某些明明是男方問題,卻一直怪罪女方不能生的狀況。


當然有真正不孕的狀況,還是要求助專業醫師的建議與協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新流感致死率僅相當於季節性流感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9/17 09:39



(路透華盛頓16日電)傳染病專家今天說,H1N1新型流感致死率,可能較先前估計為低。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李普西奇(Marc Lipsitch)教授說,最新估計認為,新流感致死率好比一般時期的季節性流感。



他在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U.S. Institute ofMedicine)召開的流感專家會議中說:「孩童症狀最輕微,這是這個大流行中的好消息。



「排除病毒變異,我想我們可以說,我們處於第1級大流行,這直到最近才比較清楚。」



美國政府訂定的「大流行嚴重性指數」(PandemicSeverity Index)共分5級,第1級嚴重性只相當於季節性流感。



季節性流感致死率不到0.1%,不過每年全球仍奪走25萬到50萬人性命。



第5級大流感有如1918年大流感,致死率估計超過2%,恐造成千萬人喪命。



李普西奇蒐集全球各地資訊,統計多少人通報出現類流感疾病、政府公佈的住院數據,以及證實的死亡人數。



他計算得出,新流感致死率介於0.007%至0.045%間。中央社(翻譯)


 


新流感的恐慌未退,每天看著電視新聞及報紙的報導,越看越慌。到底新流感的死亡率高不高?之前曾估計比季節性流感稍高,但最近有哈佛醫學院的學者統計,發現新流感的死亡率與一般季節性流感一樣,並無太大差別。


過去在季節性流感流行的時候,大部分的人並不會像現在這般草木皆兵,頂多打打流感疫苗而已。現在這種氣氛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大家可以再思考一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新研究:心碎讓人更容易得心臟病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9/16 01:35 鄭竹雅







(法新社雪梨15日電) 澳洲研究人員今天說,在哀悼期間的人,心臟停止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6倍,這可能是人確實可以心碎而死的證明。



心臟基金會(Heart Foundation)針對人們在遭逢巨變時身體狀況的改變進行研究。首席研究員巴克萊(Thomas Buckley)說,根據研究結果,人在悲傷時發生心臟疾病的風險明顯提高。



巴克萊說:「我們發現血壓增高、心跳加快、免疫系統改變,還有會提高心臟病發的血液凝結情況。」



他說,160名研究對象中,有一半正在經歷喪偶或喪子之痛,而他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提高了6倍。



他並說,即使才30歲的人,風險也一樣明顯,但這個風險在6個月之後降低,2年後回穩。



驟升的壓力荷爾蒙被認為是情緒所導致的心臟病元兇,較早的研究發現女性較常受到這種情況影響。(譯者:中央社鄭竹雅)



 


最近澳洲的心臟基金會針對在哀悼期間的人作研究,發現他們心臟停止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六倍,推測這可能是人會心碎而亡的證據。研究人員發現研究對象會有血壓增高、心跳加快、免疫系統失調、還會有血液凝結的狀況。研究的結果指向人體內偵測到驟升的壓力荷爾蒙所導致。


一般而言,在功能性醫學的處理上,可以利用些營養品來減低壓力荷爾蒙的濃度,這也是我們一般所謂的抒壓食物:


鎂:每原本就能舒緩自律神經,根據研究,鎂的補充,可以讓做完有氧運動的人減少血中的壓力荷爾蒙,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527092


Omaga-3:諸如魚油或者亞麻仁油等等,能夠有效的降低心理壓力增加壓力荷爾蒙的影響,請參考: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_udi=B8CX1-4N3P935-D&_user=10&_rdoc=1&_fmt=&_orig=search&_sort=d&_docanchor=&view=c&_acct=C000050221&_version=1&_urlVersion=0&_userid=10&md5=70bc9b38a1f93798e6048cc813ea2e9e


phosphatidylserine磷脂絲胺酸:根據研究,能夠有效減低人對壓力產生力荷爾蒙的作用,參考文章: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512856


維他命C:可以讓壓力荷爾蒙的釋放減少一些,相關研究文獻可參閱:


 http://www.psychologytoday.com/articles/200304/vitamin-c-stress-buster


此外,音樂治療、按摩及歡笑治療等等,都有些研究發現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的釋放。


最後,我建議不妨瞭解有效的心靈抒壓技術,這是直接心靈的負荷直接作處理的技術,我曾使用這種技術,幫助很多人從失落或哀傷事件的陰影中真正走出來,建議大家最好針對身心能雙管齊下,當事人的恢復必然會更快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出版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針對影響身心健康的各層面,均有詳細的說明,以下是關於藥物使用的部分內容,摘錄出來提醒大家注意,想得到更完整的資訊,請自行參閱該書。這些都是一般醫療人員不會告訴我們的,甚至在症狀治療為主的醫療生態中,許多人早已深受其害而不自知。以下為書中的部分內容:


 


 


警語:不要擅自停止服用醫生所開立的處方藥。應該要先詢問醫生,並了解如何先以生活習慣的改變來改善病情。如果必須要服用藥物,了解如何服用最低劑量,並以適當的營養素抵銷「副作用」。


 


降低輔酶Q10的藥物


見的藥物會降低輔酶Q10,包括降低膽固醇的施德丁(Lipitor, Zocor, Pravachol)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Toprol, Inderal)、以及糖尿病藥物(口服降低血糖的藥物,例如Glucotrol Micronase)


輔酶Q10是身體所製造與膽固醇相同的酵素(HMG-CoA retuctase)。因此服用施德丁會讓身體停止製造輔酶Q1021。如果正在服用這些藥物,試著找尋替代療法。如果必須要服用,要確定在營養補給品中添加100~ 200m g的輔酶Q10,以補充流失的量。


 



降低維他命B群的藥物


 


長期服用而對腦部造成傷害,最令人擔憂的藥物,莫過於制酸劑22,包括Prilosec, Prevacid, Nexium, Aciphex, and Protonix


 


制酸劑藥物的影響


l      阻礙充分的蛋白質消化,削減我們提供胺基酸基礎給神經傳導素的能力,因而影響我們的情緒、記憶與注意力。


l      阻礙礦物質的吸收,導致體內鎂元素的降低。缺乏鎂元素是焦慮與情緒障礙的主因。


l      提高腸道感染的風險23,並造成骨質疏鬆症24


l      最嚴重的是阻礙維他命B12的吸收25,導致疲憊、記憶力喪失、失智症與沮喪26


 


其它會造維他命B群流失的藥物包括阿斯匹靈、雌激素(包括避孕藥與類固醇)、利尿劑、抗痙攣藥劑(痙攣藥物經常也用於治療情緒障礙,例如Tegretol Depakote)、像普洛芬等消炎藥、以及帕金森氏症的藥物Sinemet等。


 


降低穀光甘肽的藥物


乙醯胺酚 (Tylenol or Panadol,一般人熟知的普拿疼)促使穀光甘肽流失的速度遠超過其他藥物。這個成分出現在無數的成藥裡。服用成藥的人完全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實際上,這種藥物的毒性遠超過大部分的處方藥。


 


穀光甘肽是體內對抗毒素、發炎與自由基的最後防線。在第II部將說明這些問題對人體所造成的浩劫,以及穀光甘肽如何保護人體抵禦外侮。


現在,只要說穀光甘肽是人體最重要的單種化學成分就夠了,缺乏症會造成嚴重的精神與生理問題。


除了環境與飲食影響只要說穀光甘肽是人體最重要的化學成分就夠了,缺乏症會造成嚴重的精神與生理問題。


除了環境與飲食影響造成穀光甘肽的流失以外,有一半的人(大部分都有大腦耗弱的問題)都少了一種重要的基因GSTM1,這可以促使人體恢復對穀光甘肽的儲存。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整個情況更為惡化。


 


青花菜與蒜頭等食物可以提高體內的穀光甘肽,也可以服用一種名為NAC (乙醯基半胱氨酸)的補充劑,這有助於補充流失的穀光甘肽27。這在急診室是用於治療乙醯胺酚過量,以及避免肝臟衰竭和死亡的補充劑,保護人體的功效顯著。


要牢記的是乙醯胺酚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和酒精一起服用。只能偶爾服用,而且是在真正需要的情況下。


 


含金屬的藥物


除了許多鈣質補充劑不慎是受到鉛汙染以外,許多藥物也會受到金屬汙染,甚至是蓄意加入的。這些金屬對大腦與人體具有致命性的傷害。


 


例如,鋁會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而許多人當成柳橙汁般暢飲的解酸劑,就含有鋁,例如Gaviscon, Maalox Mylanta;鋁也遍佈於我們的飲水、廚具、錫箔紙與大部分的腋下芳香劑


 


6星期大腦健康計畫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哪些藥物影響消化系統?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9/16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服藥因素,也可能會影響老年患者消化功能?三軍總醫院家醫部醫師張耀文表示,許多藥物都會影響到消化系統,常見的藥物如化療藥物、類固醇、抗膽鹼藥物、軟便劑或瀉劑、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等。建議如果懷疑是藥物引起的消化問題,應該請醫師或藥師對於目前的藥物作個回顧,找出可能影響的藥物,並且用其他的藥物來替代。



家醫部醫師張耀文表示,有些藥物可會影響到消化系統,根據每個人的病症、體質症狀適應性不同,或對於藥物過敏因素等都可能影響到,應全方面考量。常見的藥物包括像是有:影響食慾的藥物;如化療藥物、類固醇。影響唾液分泌的藥物,如抗膽鹼藥物(如膀胱過動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如抗過敏藥物)。還有影響味覺的藥物,如化療藥物、血管收縮素轉化脢抑制劑(高血壓藥物)。以及導致噁心或嘔吐的藥物,如麻黃素(肺氣腫藥物)。還有導致便秘的藥物,如鈣離子阻斷劑(高血壓藥物)。此外,還有導致腹瀉的藥物,如軟便劑或瀉劑、促進腸胃蠕動藥物。



醫師建議,如果懷疑是藥物引起的消化問題,應該請醫師或藥師對於目前的藥物作個回顧,找出可能影響的藥物,並且用其他的藥物來替代。


 


很多人服用精神科藥物以後,常會發生腹痛、便秘等等狀況。其中也包含抗膽鹼作用的藥物,精神科藥物中的抗膽鹼藥物,指的是抗副作用藥物,通常是醫師開了抗精神藥物後,患者出現一些手抖、肌肉僵硬、眼睛上吊甚至坐立不安等等,這類抗膽鹼藥物就會跟著被開上。


精神科藥物的可能副作用如下:




  • 中樞方面可能會引發嗜睡、昡暈、頭痛、及頭暈等等。劑量高些可能會有焦慮、神經質、緊張、激動、譫妄即意識模糊等等。根據研究還有降低癲癇發作的情形。



  • 周邊的副作用包含視力模糊、口乾、流汗異常、腹痛及便秘等等。心跳過快及過敏性皮膚炎也有可能發生。
  • 有青光眼的人是絕對不能開立此藥,因為會惡化青光眼的病情。也有人本來沒有青光眼,因為服用此類藥物而引發。

  • 這類藥物對某些人而言,因為會引發一些欣快感,因此可能會導致藥物的濫用,尤其是針劑方面更容易。

其實除了抗膽鹼藥物以外,其他像抗憂鬱劑或者抗精神藥物,有一定比例會影響到消化系統。若對自己用藥或者親朋好友精神科用藥有困惑或疑問,歡迎和我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爸爸,我們去哪裡?」
  2. 托馬總是重複問著我這一句話。
  3. 「爸爸,我們去哪裡?」
  4. 只是,他從來都不懂這話的意義,也不懂我的回答。
  5. 「爸爸,我們去哪裡?」
  6. 我想對他說:孩子,對不起,把你生壞了……

有人說,生出一個殘障兒,就是遇到一次世界末日,而他,遇到了兩次!


他是尚路易.傅尼葉,在法國文壇及電視圈擁有極高的地位,然而在一身的光環背後,隱藏的卻是他多年來避而不談的兩個殘障兒。遲至四十年後的今日,他決定送給他的孩子這本書,用來表達他的歉意,及永遠未說出口的愛。


然而,傅尼葉卻以異於其他殘障兒父母的幽默口吻,訴說自己的經歷,甚至輕鬆地開起兒子的玩笑。他說不想讓讀者哭泣,只想帶來歡笑,但如此輕盈的敘述,卻字字精準地刻劃出了他身為一個父親的痛苦掙扎。


相較於眾多描寫生命傷悲的題材,《爸爸,我們去哪裡?》打破了我們對悲傷的看法。傅尼葉選擇直率地嘲弄自己的遭遇,正如他所說的:「幽默,是對付痛苦最好的武器!」我們可以不流淚,以另一種方式越過生命的傷痛與困境!


「對我而言,馬修和托馬只是兩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從來都不是殘障或不正常的!儘管他們有著殘缺,卻不停地讓我們看到人性可愛與動人的地方。這本書不只是我送給馬修和托馬的禮物,也是給我自己的一份禮物!」


──尚路易.傅尼葉

 

關於尚路易.傅尼葉的介紹:

 

1938年生。大學時修習古典文學,原應成為嚴肅學者的他,後來卻成了法國知名作家及電視劇編導。他曾獲得多項國際藝術電影大獎,也曾投入卡通影片的創作,並參與多部電視影集及紀錄片的製作。從1992年起,傅尼葉開始文字創作,作品逾二十部,包含散文、小說、劇本,他幽默詼諧的筆法,令眾多法國讀者為之著迷。
雖然經常受邀上媒體談論作品,但關於自己的兩個孩子,一直是傅尼葉避言談起的話題。直到他70歲,也就是2008年,他才出版《爸爸,我們去哪裡?》,首度寫出身為兩個殘障兒父親的心聲。他說:「過去不提,不是因為怕丟臉、怕被人用異樣眼光看待,而是無法面對說了之後難以承受的痛楚。」
《爸爸,我們去哪裡?》一出版,立即在法國引起相當熱烈的迴響,在銷售量和排行榜上都創下耀眼的佳績。傅尼葉的句句文字撫慰了許多讀者,不僅僅只是同為殘障兒的父母,更告訴大家即使有再痛苦的遭遇,還是能夠有勇氣地笑著活下去。有評論家說:「或許上帝不曾善待傅尼葉的孩子,但這部作品之於傅尼葉,甚至所有的讀者,都是我們面對生命困境時最好的禮物。」

 

以上內容來源:


 

在此謹向普天下有殘障兒的父母致敬,同時讓我想到在身心障礙中,除了智障之外,最令父母們感到無力的就是自閉兒,家中有自閉兒的父母對此書應能感同身受。儘管不是殘障兒的家人,也會為作者深深動容。

 

對自閉兒而言,除早療可以安排以外,唯一可能的出路就是功能性醫學的幫助,這方面的作法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自閉症生物療法及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兩本書。衷心希望這類身心障礙的個案可以得到真正的幫助及改善,減少類似這本「爸爸,我們去哪裡?」的作者所經歷的遺憾。

爸爸,我們去哪裡?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恭喜您獲得Yahoo!奇摩站長工具


2009 年 08 月 部落格榜 - 總排名 前 1000 名!


排行榜記錄

謹以此榮耀跟所有拜訪過鄭醫師部落格的格友們分享,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由衷感謝!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藍莓為何能補腦?


英研究:藍莓補腦效果佳 常吃有助強化記憶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9/12 08:49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11日專電)英國科學家研究指出,藍莓具有優異的補腦效果,喝藍莓奶昔,可以提高專注力,長期食用藍莓更能強化記憶力。



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營養專家史賓塞博士(Dr. Jeremy Spencer)與他的研究團隊對40名年齡在18歲到30歲的民眾進行研究,提供他們食用包含藍莓奶昔在內的套餐,再針對他們的專注力、智商、對閃光螢幕上的字彙反應等進行測驗。



一個月後,研究人員請他們重新進行調查,提供同樣的套餐,但不含藍莓奶昔飲料。



在認知能力測驗中,兩次實驗後的前二個小時,沒有任何差異,但是到了下午,沒有飲用藍莓奶昔的第二次實驗,參加者的專注力減退15%到20%。



研究人員之後邀請40名屆退休年齡的自願者,進行同樣的比對實驗,結果也一樣。



這份最新研究指出,藍莓的補腦功效並不是它所含的抗氧化成份,而是它能夠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的功能。



史賓塞指出,藍莓所含的「類黃酮」(flavonoids)才是真正的關鍵,類黃酮不僅可以疏通血管,提高血流量,同時可以降低血壓。



他說,食用藍莓短期內可以增進認知功能的表現,長期則可以讓頭腦更健康,經常食用有助提升記憶力。980911




 


黃酮類物質或稱類黃酮Flavonoid)是一群來自於水果、蔬菜、菜、葡萄酒、種子或是植物根的一群化合物。雖然他們不被認為是維生素,但是在生物體內的反應裡,被認為有營養功能:例如像是抗氧化等或是具有一些抗發炎反應功效。也被認為有抵抗或是減緩腫瘤的形成。可可亞,特別是一些黑巧克力,內含Flavones Epicatechin成分,其抗氧化能力是紅葡萄酒或是綠茶的二到三倍。Epicatechin也促進血液循環,也被認為有助於對於心臟血管健康。


以下是黃酮類的化學結構:


File:2-Phenyl-1,4-benzopyrone.svg


我們熟知的銀杏、或者松樹皮萃取物,裡面都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關於銀杏,每天服用40-200毫克可以幫助失智的預防與治療,相關資料可以參考2008年的最新研究資料:


http://jama.ama-assn.org/cgi/content/abstract/300/19/225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中國部分地區新生兒出生缺陷率攀升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9/12 19:13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12日電)統計顯示,近年來中國大陸部分地區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率一直在攀升,專家估計每30到40秒就有1名新生缺陷兒出生;造成的原因包括環境汙染、遺傳、輻射與高齡生育。



北京市衛生局日前公布,1997年北京的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為每萬人90.78例,2008年增加到每萬人170.82例。



  北京市衛生局新聞發言人鄧小虹表示,發生率的上升尤以2003年後較為明顯。據北京市順義區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技術服務中心統計,2006年該區的出生缺陷發生率為每萬人139.14例,2008年為每萬人158.91例。2006年至2008年間發病率最高的前4位始終為先天性心臟病、指趾畸形、唇(顎)裂、神經管畸形。



  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升高的不只是北京。「財經網」報導,從公開資料來看,廣東、浙江、江西、湖南等地都出現了同樣問題。



  廣東省統計局和廣東省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布的統計監測報告顯示,自2003年至2007年,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從每萬人186例增加至每萬人249例。



  浙江省政府等機構於2008年年底共同完成的「浙江省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問題與對策研究」指出,浙江省人口出生缺陷發生率從2003年的每萬人115.1例上升到2007年的每萬人208.7例。



  江西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省出生缺陷發生率由2000年的每萬人102.6例增加至2006年的每萬人151.2例。



  湖南省則從2001年的每萬人91.77例增加至2006年的每萬人166例。



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專家透露,「從總體數字上來看,中國的出生缺陷率,是在上升的。」



根據該中心一份報告,在2007年的各類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臟病每萬人25.1例,多指(趾)每萬人16.3例,總唇裂每萬人13.2例,是最常見的3種出生缺陷。



  曾有專家測算,在中國每年約2000萬名新生兒中,出生缺陷兒約占4%至6%,即80萬至120萬例;其中肉眼可識別的先天畸形兒為20萬至30萬名;每30秒至40秒,就有1個出生缺陷兒出生。中國每年的出生缺陷兒數量約占全球的20%。



  有專家認為,臨床診斷能力的提升,也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現率有所增加。根據報告,先天性心臟病在2000年的發生率為每萬人11.4例,2007年則為每萬人25.1例。



  報導說,對於中國目前真實的出生缺陷率升降趨勢,專家還難以作出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出生缺陷率的提升,與遺傳、環境汙染、輻射和高齡生育等有關。



  據統計,中國高齡產婦的比例在2006年達到8.3%。過去10年間,高齡產婦比例上升導致唐氏症例增加約9500例。每例病童經濟負擔約人民幣45萬元(約新台幣近225萬元),代表著中國每年為此要多花費43億元。



  此外,北京大學生育健康研究所統計,有3種物理因素、27種化學因素、8種生物因素、12種母體因素和代謝失衡因素與出生缺陷有關,例如酒精、吸菸、甲苯、荷爾蒙等。



而據大陸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節目報導,山西煤礦礦區居住的育齡產婦,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遠遠高於中國全國平均水平。



  從2003年10月開始實行的自願婚前醫學檢查也被認為推高了新生兒出生缺陷率。不過,這項說法目前在大陸學術界尚存在爭議。



  專家普遍認為,因應出生缺陷的策略,一方面是透過積極干預,消除導致出生缺陷的危險因素,例如透過給孕婦補充葉酸,可降低神經管畸形的發生率;另一方面,就是要透過加強婚前保健、產前診斷,「攔截」有缺陷的新生兒。



  不過,報導分析,當前「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的經濟發展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各種干預手段、婚前保健、產前診斷的效果尚有不理想之處。降低中國高出生缺陷率的工作仍是任重道遠。980912




 


最近中國的研究統計發現:新生兒的出生缺陷率節節上升,除了高齡產婦的原因之外,基因缺陷及環境污染可能大有關係。說到這裡,不禁讓我想到類似發生在越南的狀況,在越戰期間,美軍大量的使用橙劑(戴奧辛結構的落葉劑),導致當地居民的體內亦遭污染而產生後遺症,其中包含生下畸形兒,相關的圖片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圖片:



在中國境內,環保議題一直是令人關注的議題,環境污染在母親體內的累積,是否會影響胎兒,過去曾有這樣的研究,像是生物累積(Bioaccumulation)指的就是生物體內吸收的大於失去的有毒物質的影響,過去為人所熟知得就是重金屬的污染,舉例來說,甲基汞是脂溶性的,進入身體後,容易停留在脂肪組織及大腦,造成身體的不良影響,在最新出版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中,作者馬克‧希曼醫師就非常強調重金屬的累積對情緒及思考的影響。這方面在身心狀況改善上,若不一起瞭解及排除,在身心狀況的改善上往往會事倍功半。類似的重金屬像是添加在酒精及汽油的四乙基鉛,也是脂溶性的毒素,這些在體內若過量不排除,在改善上往往會走許多冤枉路。


此外,像是DDT這種進入身體,幾乎很難排除的脂溶性毒素,很難想像卡在身體脂肪的毒素,如何影響身體,其實是身體會利用脂肪作為能量的利用,所以同時會把毒素帶到血液循環,造成對身體的影響。而懷孕的婦女透過胎盤的血液交換或者哺乳的媽媽透過母奶的哺餵,進入新生兒體內而造成影響。


根本解決之道,是透過有效的重金屬螯合及高效率排毒技術,由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研發的排毒程式(請參閱清新身體‧清新心靈這本書),不只能處理卡在身體脂肪組織的脂溶性毒素,也能有效排除輻射對當事人的影響,建議大家多瞭解這方面的資訊,應用它來幫助身體去除毒素的殘留刺激的影響,如此,因母親的生物累積導致的新生兒出生缺陷才可能改善或者控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參考報導)

更新日期:2009/09/11 16:17 記者蔣文宜/綜合報導

居住屏東一位9個月大的孕婦日前因為高燒、咳嗽及肌肉酸痛,到醫院診治經快篩檢驗後,呈現A型流感陽性反應,服用克流感治療,吃到第5天即因出現子宮收縮、腹部劇烈疼痛,緊急送醫產下一名女嬰,所幸母女均安,不過,孕婦產嬰與克流感有無關聯?倒是引起外界關注。

報載指出,屏東這家醫院因為9月大孕婦的案例,懷疑是因為產時到了,或是克流感所致?向疾管局求助,結果疾管局並無前例可循,最後,因為評估胎兒已9個月大,器官已發展成熟,最後決定剖腹產,順利產下一名女嬰。

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科部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根據文獻資料記載,服用克流感會有噁心、嘔吐等引發腸胃道的副作用,此外,日本也曾傳出青少年服用克流感後引發精神幻覺,而出現自殺傾向。不過,這些在國際間都並未獲得進一步證實。

關於孕婦服用克流感的案例過去並不多見,克流感被歸類為C級用藥,因此使用上需特別小心,黃玉成強調,孕婦為感染新流感後易引發重症的高危險群,「感染歸感染,可能引發早產,但是否與服用克流感有關,並無明顯證據支持」,因此,他仍建議不幸染病仍應服用克流感,預防病情更嚴重。

至於根據美國研究資料顯示,動物實驗有產下畸胎的風險,但人體實驗則不清楚,目前雖沒有足夠的證據佐證,但安全性仍有待評估。



由於孕婦算是新流感的高危險群,因此感染新流感,到底要不要服用克流感,的確讓人陷入兩難。


最近屏東有懷孕九個月的孕婦,服用克流感治療,結果在第五天產生子宮收縮、腹部劇烈疼痛,緊急送一產下一名女嬰,目前還無法確定是否為服用克流感所引發。


依照一般慣例來看,過去婦產科醫師在處理孕婦感冒時,都是非藥物的保守治療為主,主要是怕藥物對胎兒造成的影響。根據統計,新流感的死亡率略高於一般的流感,故我們在處理這樣的問題時,我認為不應離一般流感處理原則太遠。過去對於孕婦服用克流感是否引發畸胎的研究很少,因為媽媽們不會拿自己的小孩開玩笑。動物實驗證實已有畸胎的風險,我不知道有多少孕婦願意拿小寶貝來和動物實驗作比對?


最後,克流感導致的精神副作用之警告,這是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公告,沒有足夠的研究與結果,FDA不會提出警語,請大家注意!相關資料請參考:


 


 PEDIATRIC ADVISORY COMMITTEE BRIEFING DOCUMENT FOR TAMIFLU





... The objective of the MarketScan Databas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amiflu
on the risk of psychiatric event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Thomson. Psychiatric
events were defined as delirium, delusions, psychosis, suicide, and self ...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發性硬化症藥物 Tysabri 喚醒致命病毒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9/10 14:44



路透華盛頓9日電)美國研究人員今天指出,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的藥物「那他珠單抗」(Tysabri,natalizumab)可喚醒導致罕見腦部疾病的病毒,不但抑制人體對抗這個病毒的機制,還使病毒威力更強大。



這對沒有感染症狀的病患也有影響,研究發現顯示,科學家至今仍無法完全瞭解,為何13位服用那他珠單抗的病患出現有致命可能的腦部感染。



那他珠單抗是一種單株抗體,可抑制多發性硬化症病患的免疫系統,避免錯誤攻擊神經。



由美國生技製藥公司生物基因艾迪克(BiogenIdec Inc)製造,並由愛爾蘭伊連藥廠(Elan CorpPlc)推廣,那他株單抗曾於2005年,因和漸進性多病灶腦白質病 (progressive multifocalleukoencephalopathy,PML)有關聯而下架。2006年在更嚴格的安全限制下繼續使用。



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及貝斯以色列狄更尼斯醫學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醫生寇拉尼克(Dr. Igor Koralnik)和同事研究19名剛開始服用那他珠單抗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



他們尋找的是JC病毒。



寇拉尼克在聲明中表示:「JC病毒是以最初那名病患名字縮寫命名,約有9成人口都帶有此病毒。」



他說,「但對健康人的來說,這種病毒通常存在於腎臟內,不會造成問題。」中央社(翻譯)




 


首先讓我們瞭解多發性硬化症是什麼?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脫髓鞘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引起各種癥狀,包括感覺改變、視覺障礙、肌肉無力、憂鬱、協調與講話困難、嚴重的疲勞、認知障礙、平衡障礙、體熱和疼痛等,嚴重的可以導致活動性障礙和殘疾。多發性硬化症影響腦和脊髓的神經細胞──神經元。神經元傳遞信息,形成思維和感覺,以使大腦控制身體。保護這些神經元的脂肪層為髓鞘(Myelin Sheath),協助神經元進行電信號傳遞。多發性硬化症逐漸造成大腦和脊髓的斑塊性的神經髓鞘的破壞(脫髓鞘),髓鞘的瘢痕形成影響神經軸突的信號傳遞,以失去大腦和脊髓對外周的控制,以至多部位的僵硬或喪失功能。


多發性硬化症的平均發病年齡一般在20至40歲,女性發病人數兩倍於男性。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多被認為是自體免疫疾病。少數人認為是一種代謝依賴性神經變性疾病。


這個疾病目前尚無已知有效的治療方式,大多是症狀控制或支持療法,干擾素或免疫抑制劑,容易影響患者本身原本的免疫力,讓潛伏在身體原本無害的病毒危害到患者,最近美國的研究發現:


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的藥物「那他珠單抗」(Tysabri,natalizumab)可喚醒導致罕見腦部疾病的病毒,不但抑制人體對抗這個病毒的機制,還使病毒威力更強大。



這對沒有感染症狀的病患也有影響,研究發現顯示,科學家至今仍無法完全瞭解,為何13位服用那他珠單抗的病患出現有致命可能的腦部感染。


在替代療法方面,比較為人所知的是高壓氧的治療,有興趣瞭解的人不妨參考:


http://mrw.interscience.wiley.com/cochrane/clsysrev/articles/CD003057/frame.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流感看這裡/對蛋過敏 最好別打疫苗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9/11 04:09



Q:以前打一般疫苗會過敏,請問可以打新流感疫苗嗎?



A:要看過敏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出一點疹子,還是可以打新型流感疫苗。但如果打一般疫苗,卻出現抽筋或是全身無力等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就不能打新型流感疫苗。



另外,新型流感疫苗跟多數的疫苗一樣,都是利用雞胚胎去培養病毒,病毒無論再怎麼純化,還是會存有雞蛋白的成分,如果過去對雞蛋會產生嚴重過敏,建議還是不要打新型流感疫苗。



不能打新型流感疫苗當然少了一個防護,無論是成人或是小孩都要更注意個人衛生防護,勤洗手、多用酒精消毒、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


(長庚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解答,記者魏怡嘉整理)


 


什麼人最好不要打新流感疫苗?答案是過去打疫苗曾出現嚴重過敏的人以及對蛋有嚴重過敏的人,這裡提到的蛋的過敏指的是IgE急性過敏反應,而非慢性IgG的過敏,提醒大家注意。


至於新流感疫苗到底一劑有效或者需兩劑?最新的研究出爐,應該一次就夠了。不過不同地方生產的疫苗,是否會有不同的效果與結果,有待觀察。



研究顯示新流感疫苗可能打一劑就夠了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9/11 08:05



新的研究顯示,成人可能注射一劑低劑量的新流感疫苗,就足以達到預防病毒的效果。



澳洲進行的一項研究,以240個年紀在18到64歲的成年人作對象,他們被分成兩組,一半的人施打15毫克劑量疫苗,另外一半的人,給予雙倍劑量。21天之後,驗血發現,多數人都產生了足夠的免疫力。



研究發現,十五毫克劑量的新流感疫苗,在八到十天之內,就可以讓一個健康的成人,產生充分的免疫反應,這和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效果類似。這項研究結果令人相當振奮,因為它表示在疫苗製造恐怕趕不上疫情蔓延的狀況下,至少以目前有限的資源,可以讓更多人更快的完成注射,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新英格蘭醫藥期刊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每天3千人自殺 平均每兩分鐘1人自殺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9/10 08:05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過去50年,全球自殺率竄升百分之60,目前每年有1百萬人自殺,平均每天3千人自殺,每小時125人自殺,每一分鐘有兩人自殺。世衛組織說,從地理上分析,自殺率最高的地區是東歐跟俄羅斯;從自殺人數來說,亞洲自殺人數最多,主要是中國,印度日本,每年都有很多人自殺。世衛組織估計,未來全球自殺率,可能還會升高。報告指出,世界各地自殺原因並不一樣,例如在歐洲跟北美,9成自殺的人,因為精神錯亂才自殺。但在亞洲,人們通常因為某些事,突然決定自殺。今天是(世界防止自殺日),(世衛組織)因此今天發表報導,提醒個人跟政府,要關注有自殺傾向的人;要告訴這些人,如果有自殺念頭,應該向生命線或醫生求助。



關於自殺的原因有很多,我無法一次把所有可能與自殺有關的原因全部列出來,過去我曾提到,無慢性疾病的自殺個案,真正主要的自殺關鍵,在於當事人有即將被揭露的越軌行為或者隱瞞行為,有興趣進一步瞭解的人,可以上好消息電視台網站看健康醫食代的234集的錄影存檔或者參考人格的完整與誠實這本書。


讓我們先瞭解越軌行為定義,在人格的完整與誠實這本書提到:一個有害的行為,或是對團體的道德守則有所違反的行為。當一個人坐了某件違反所同意之道德守則的事情,或是當他根據那個道德守則,應該去作某件事情,卻忘記而沒有去做時,他就是犯了一個越軌行為。一個越軌行為就是違反某件被同意的事情。一個隱瞞行為指的是一個人犯下一個越軌行為,而他並沒有將他說出來的一種行為。


談到這裡,不禁讓我想到過去我曾接觸到的個案,他到門診來求助,是因為他想自殺,自殺的原因是之前他曾因為到圖書館自己拿美工刀把圖書館的報紙割下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帶回家,後遭圖書館員發現報警處理。之後他便一直懷者忐忑的心情,直到他確定自己被判刑(需繳罰金),但判決書不知何時會寄達家中,他的自殺念頭油然而生。關鍵在於他完全無法面對他即將被揭露的越軌行為,不管這越軌行為大或小,只要當事人無法面對,就足以產生自毀的衝動。這類自殺行為會產生,根據統計,以亞洲人最多。解決的關鍵,是幫助當事人瞭解關鍵在於面對越軌行為或隱瞞行為,有其方法。一旦面對,原本的自殺念頭有可能在瞬間消失。願意說出來,就是最基本的面對。但對想自殺的人而言,他們願意去談自己的越軌或者隱瞞行為的意願往往不高,因為這些就是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的東西,也是真正會讓他們想不開的關鍵。


自殺身亡在某些年齡層的死亡原因還可以位居前十名,若能針對自殺的原因以有效的生活改善技術來處理,除了能真正幫助當事人以外,還能減少周遭的人的遺憾與難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亂增減類固醇劑量 小心副作用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9/07 04:09



文/王重隆



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會聯想到它的副作用,類固醇猶如一把雙刃刀,適當的使用可治療疾病,使用不當,可能產生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



類固醇因具有抗發炎、抗過敏、免疫抑制的功能,在早期全民健保尚未實施前,類固醇因使用在一些炎症,或免疫相關疾病的療效明顯且快速,因此有「美國仙丹」之稱,常被濫用,但被長期濫用之後,卻產生一些副作用,讓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心生畏懼。也因為大家的誤解背上黑鍋,認為它同樣有副作用而不敢使用。



其實對一些過敏、發炎或自體免疫所導致的疾病,例如各種過敏症、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腎病症候群、重症肌無力等疾病,類固醇都扮演重要的治療或控制角色;在骨科治療上,可以減輕骨破壞性疼痛,及神經或脊髓受擠壓引起的疼痛;在發生嚴重感染症時,甚至可以減輕因為感染而導致身體過度的生理反應;在器官、骨髓移植的病人,也需要有類固醇來抗排斥。


 


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平衡,常見的副作用如下:


許多合成的同化性類固醇是被設計為能夠製造出更多的雄性激素而非產生雌性化反應,容易衍生的副作用包含包括了高血壓,膽固醇上升,皮膚痤瘡,提早禿頭,性功能減退以及睪丸萎縮。男性使用者有可能會長出胸部。女性使用者則是體毛增長,聲音變低沈,胸部變小,陰蒂漲大以及經期不規律。部分副作用是無可避免的。對青少年使用者來說,可能會造成骨骼停止生長。對於長期使用者來說,肝功能會嚴重的受損。 在心血管方面,可能導致左心室的肥大,而影響心臟的收縮與放鬆,長期下來容易引發高血壓、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臟衰竭、心臟病發以及猝死等等。


其實類固醇的使用也會引發精神症狀,過去曾有針對美式摔角選手長期使用類固醇引發家庭暴力的報導,就是相當明顯的例子。根據2005年在中樞神經藥物期刊CNS Drugs的回顧文章,提出類固醇引發明顯的精神症狀包含攻擊、暴力、躁症發作等等,其他項精神病發及自殺等等也與類固醇的使用有關。長期的濫用易引發依賴與戒斷症狀。長期的高劑量使用類固醇,容易導致神經細胞的損害甚至是不可逆的神經精神毒性。儘管尚無明顯的證據證實在醫療的治療上劑量上會引發類固醇的依賴,但已經被證實的情緒障礙,例如憂鬱或躁症等等,都是與使用劑量有關。


在攻擊行為及輕躁症的相關研究上,過去有些零星報導,但一直限於研究個案不足,比較少人注意到這方面的影響。在2008年有一篇代表性的研究文章提到,使用類固醇的年輕人比不使用類固醇的年輕人更容易產生暴力行為。有興趣深究的人不妨參考:


Beaver KM, Vaughn MG, Delisi M, Wright JP (December 2008). "Anabolic-androgenic steroid use and involvement in violent behavior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young adult ma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m J Public Health 98 (12): 2185–7.


至於因為類固醇使用引發嚴重的精神障礙到需要住院治療的比例則不高。


1992年的研究發現,斷然停用類固醇或者減量太快,容易導致憂鬱的發生。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51042


總之類固醇的使用必須當心,已經在服用的人想停用,必須在專業醫師的監督下來執行,否則容易引發相關的精神症狀,當然,長期的高劑量使用或者濫用,後遺症更多,請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