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飲酒男 宜曬太陽補腦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5/24 04:09



〔編譯鄭曉蘭、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年男子注意!兩項健康相關研究在日前發表,英國的研究顯示,中年男人體內維他命D值較高,腦力也比較好。日本的研究則發現,中年男子喝酒有沒有對象傾訴心事,是決定腦中風發病風險的關鍵因素!



曼徹斯特大學大衛.李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比較三千多名四十歲到七十九歲歐洲男性的認知能力,發現維他命D值低的人,在心智敏銳度測驗表現較差,且「維他命D值較高和能較快速處理資訊的關係,在年紀六十歲以上男性身上更顯著」。這份研究發表在「神經學、神經外科學與精神醫學期刊」。



人體維他命D主要來源是適度曬太陽,一天約十五分鐘,某些食物,如含豐富油脂的魚類也含有維他命D,能幫助細胞吸收鈣,促進骨骼健康。



日本厚生勞動省對全國一萬九千名四十至六十九歲男子的長期追蹤調查發現,沒有知心親友卻好杯中物的人,腦中風的發病風險約為滴酒不沾者的兩倍。「孤獨喝酒」可說是中年乃至於高齡男人的大忌。



研究發現,每天平均飲用一大瓶啤酒(日本酒一百八十毫升)以下,又無可信賴親友者,腦中風的發病率為不喝酒者的一.二倍。喝兩瓶以下為一.八倍,三罐以下則為一.九倍。



另一方面,若有可信賴親友者,每天喝兩瓶以下與不喝酒者相較之下,腦中風發病率反而較低,不過喝兩瓶以上的大量飲酒者,風險則攀升至一.二倍。



研究人員表示,若能與親朋好友開心小酌、抒發壓力,應能對防止腦中風產生助益。相關研究結果將刊載於六月份的美國醫學期刊「Alcoholism」。


 


現代中年男性,坐辦公室辦公的比例不低,若沒有抽時間去曬曬太陽,幫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的話,最好也要從其他營養來源來做補充,我們考慮的食物來源像是魚肝油(非魚油)、蛋黃、多脂之鹹水魚、牛奶、燕麥、蕃薯、植物油、苜蓿等等,都能幫助身體增加維生素D的量。


想知道自己體內的各種維生素或礦物質是否足夠或失衡,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的檢測來瞭解營養體質是否均衡。對中年男性來說,最近英國的研究提醒大家:維生素D不足,容易影響到認知功能及心智敏銳度,故長期缺乏戶外活動的的中年男性,若不想老年失智提早報到,務必當心體內維生素D濃度是否足夠。


對有喝酒習慣的男性來說,日本厚生勞動省最近的研究提醒大家:經常自己喝悶酒的中年男性,之後追蹤,罹患腦中風的機率是不喝酒人的兩倍,但如果有知心好友相伴飲酒,與不喝酒的人相比,腦中風機率反而更低。聽起來,影響關鍵最大的是知心好友朋友的陪伴。順便一提:維生素D對於酒精戒斷的人,會有不錯的身體穩定作用,故本身有飲酒問題,想戒酒的人不妨可以多多補充維生素D。


醫師在評估喝酒風險的時候,自己喝悶酒與呼朋引伴去喝酒相較之下,容易有酒癮問題及不易戒酒的機率來說,都是喝悶酒的人比較多。很多人之所以喝酒,是因為酒精本身就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對喝酒人來說,喝酒會把平時的抑制拿掉,故往往會借題發揮,趁勢抒發平時不敢發作的積壓情緒,這種模式稱之為:SELF-MEDICATION,也就是拿酒當藥來自我治療,然而酒對身體而言,稍稍過量,往往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因此,還是提醒大家,平常有心理壓力,還是多找知心的朋友聊聊,至於喝不喝酒,就不是抒壓的重點了。若能夠透過有效的心靈技術來做更有效率的心理負荷排除,那麼,要借酒澆愁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慈濟醫院提醒考生 濫吃聰明丸反被焦慮誤


教育廣播 更新日期:2009/05/22 12:49



隨著考季即將登場,花蓮慈院頻頻接到有關聰明丸的的諮詢電話,尋問是否可以請醫師開處方?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劉采艷主任表示,所謂的聰明丸,其實是給注意力不足的過動兒吃的,一般孩子吃了反而會焦慮、失眠等不利大腦保健的副作用。這類藥物,一為利他能;另一為專司達長效錠,化學結構都與安非他命相似,能讓過動兒會變得比較安靜,情緒穩定。因此,就被誤以為有增加專注力的藥效。



  利他能的副作用包含:焦慮與失眠、瞳孔放大、過敏、厭食、暈眩、心悸、頭痛、心率不整等症狀。有些人甚至會引發妥瑞症、幻覺、易怒等現象,而專司達長效錠在台灣被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拿這些當作增加記憶力的藥物,實在是太冒險了。其實日常飲食,多多補充鋅、鐵、銅與微量元素,就能保健大腦的功能。因為誦讀困難症的學生往往是因為缺鋅,而缺鐵則會造成貧血,使大腦的運轉降低速度,另外多食用豆製品、蛋類、金針菇、木耳、核桃、芝麻等對考生大腦保健都有良好的幫助。



很多人以為:沒有被診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人,服了利他能或者專司達這類結構類似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才出現諸如:焦慮與失眠、瞳孔放大、過敏、厭食、暈眩、心悸、頭痛、心率不整等症狀。有些人甚至會引發妥瑞症、幻覺、易怒等現象的副作用。更危險的副作用是猝死,但比較常發生在那些有罹患心臟血管疾病或者原本就有高血壓問題的個案身上。


如果被診斷有ADHD,服這類藥物,並不會出現副作用。提醒大家,這是錯誤資料。副作用的出現,與是否為ADHD患者無關。只要服用的人,就會有機會出現副作用。


那麼,為什麼被診斷有ADHD的人要服用這種藥物,家長為什麼甘讓小孩冒那麼多可能副作用帶來的風險呢?


我們常會聽到的是:過動及注意力不足現象的控制的重要性大於副作用的危險性,服藥的結果利多於弊,所以即便有些副作用,小朋友應該要忍受這類化學結構式類似安非他命的藥物。


另外常見的情況是:我們被告知ADHD是一種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疾病,只有服用能夠矯正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才能控制。然而,在診斷ADHD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檢測結果作為診斷確立的根據,我們看到的,只是行為觀察結果後的評量與歸類,在貼上ADHD的診斷標籤後,迅速給藥的治療流程。頂多會有醫師拿出服藥前後的正子攝影或者腦血流的變化影像檢查圖,堅持藥物改善了血流灌注的區域(通常是前額葉),來說服家長藥物的效用何在。


然而,導致這些不穩定的現象從何而來?是否有相關的檢測可以瞭解?有根本的方式可以調整體質,幫助生理狀況更穩定來根本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的現象?習慣開聰明藥的醫師說沒有,但對熟悉自然醫學或者營養醫學的醫師卻很清楚,藥物之外其實有更自然及根本的方式來幫助小朋友更穩定。這對習慣開藥的醫師來說,除了可能視為異端邪說之外,或許更是不願面對的真相。


我認為最好把這類是非爭論,回歸為單純的選擇題:


為人父母者,我們到底要給小孩安排何種方式來改善小孩?我們是否為小孩作了最好的安排與治療?這些安排甚至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再回頭檢視,也能坦然地面對他們,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幫你當時作了最好的安排。


那個安排是結構類似安非他命的聰明丸?或者是根本瞭解體質後的飲食、營養及整體的根本改善?


明智的家長,您替小孩安排的選項為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新流感致死率低 民眾勿恐慌


華視 更新日期:2009/05/20 15:15







其實大家真的不必太過恐慌,因為世衛組織報告指出,新流感致死率,在0.4%到1.6%,遠低於SARS的10%。



  H1N1新型流感病毒,由於是新病毒,科學家對這個新病毒所知不多,再加上屢屢傳出感染死亡病例,引發全球恐慌。不少人相當懼怕,是否這次的流感,會如同1918年西班牙流感一樣,造成上千萬人死亡。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表的第一份,H1N1新型流感疫情研究報告指出,新流感的致死率,大約是0.4%1.6%,遠遠低於SARS的10%,略高於一般季節性流感的0.1%。相較之下,新流感的致死率,並沒有各方原先預期的6%到7%那麼高。此外研究報告也指出,雖然H1N1新流感病毒的毒力弱,可是比一般季節性流感更具傳染力。但只要記得戴口罩、勤流手,大家不需太過恐慌


 


這幾天,報章媒體對於境外移入的H1N1確診個案,投與許多篇幅來報導,也讓許多民眾更為緊張與擔心,然而,新流感真的那麼恐怖嗎?且讓我們檢視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數字:新流感的致死率為0.4%到1.6%,遠遠低於SARS的10%,略高於一般季節性流感的0.1%,並不像原先預期的6-7%那麼高。大家的擔心,源自於當初新流感的發源地墨西哥的致死率稍高,所以會擔心,但事實證明,墨西哥以外的國家,死亡率並不高。


什麼時候得真正提高警戒?就像日本已經爆發人傳人的社區群聚感染了,才需特別警戒,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比較多的地方。目前我們能作的,就是勤洗手,不然也可以戴口罩(安慰大於實際預防效果),前兩天我到電視台錄節目,馬偕感染科專科醫師王醫師也提醒民眾:有發燒,擔心自己罹患新流感,應該要戴口罩,到大醫院的急診接受檢查與評估,若醫師問到有可疑的旅遊史或接觸史,會先行在負壓隔離病房觀察隔離,經醫護人員採檢體送疾管局,上班時間六到八小時即可知道結果。若過上班時間,隔天也能很快知道結果。若不幸真的罹患,醫院會考量是否原地隔離觀察治療,或者轉送指定醫院作隔離治療。


目前國內防疫政策及措施經SARS洗禮後,已具備完整的應變能力,請大家不必驚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部出現心跳聲原來是巨大腦膜瘤引起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5/20 17:05







嘉義縣一名少年持續性頭痛長達半年,甚至痛到感覺有心臟在頭腦裡跳動,個性與行動開始也變得異常,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原來少年腦中長了一顆近十公分的巨大腦膜瘤。



  少年的母親表示,一開始兒子喊頭痛,還以為只是感冒,但情況越來越嚴重,兒子原本個性活潑開朗,近來卻不愛說話,走路也變得必需踮腳尖行走,沒想到這一切的改變,就是因為腦子裡長瘤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金城表示,大部份的腦膜瘤,血液由外頸動脈供應,但這名少年的「大腦鐮」腦膜瘤卻是來自於內頸動脈,無法進行栓塞,手術困難度相當高,歷經十個小時才完成。



  一般大腦鐮腦膜瘤分為前、中、後,這位患者屬前中,因而導致手腳功能與個性受到影響。提醒民眾,一但頭痛伴隨著噁心、嘔吐,甚至影響到個性或神經功能,就要及早就醫做詳細檢查。


 


過去,曾有些令人遺憾的治療案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被診斷有精神狀況的患者,治療的醫師未幫患者安排完整的身體檢測,以致於疑似憂鬱或者精神病症狀的藥物治療效果一直沒改善,最後醫師決定以電痙攣治療(電擊療法)來幫助個案,但遺憾的是因為個案是因為腦瘤壓迫到一部份腦組織,導致精神症狀或情緒困擾。結果是做完電療以後,電擊產生腦瘤的壓迫效應,擠壓到中樞神經而死亡的悲劇。


以腦瘤為例,即便是做腦波檢查篩檢,也能很快從報告中找出問題,故不要小看頭痛症狀,持續的頭痛症狀,很可能真的是腦內的病兆所引發。建議大家在看診時,若自己有類似困擾,最好都能儘量和醫師商議是否能做腦波檢查,先排除疑似病兆的影響。


提醒大家,並非所有的腦瘤,都會產生神經症狀,而讓醫師很快懷疑可能是中樞神經的病兆所導致。很多人的中樞問題,是以精神症狀來表現的。像最近在嘉義的少年持續頭痛長達半年,甚至感覺有心臟在大腦跳動,個性也開始變得異常,若非他後來已經開始墊腳尖走路,恐怕還可能被誤診有精神疾病而開始服用精神科藥物。


故被懷疑有精神疾病的人,本身最好透過詳細的身體檢測,瞭解自己是否有生理因素在干擾,若沒有生理因素影響,我們就能以DO NO HARM的治療方式,幫助當事人更快恢復身心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心!打呼可能損害腦功能


 


20090519 1-apple


巨大的打呼聲不但會擾人清夢,更有可能會損害腦部功能!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針對13名有嚴重打呼問題的男子,分析他們腦部情況,結果發現腦部在睡覺時若經常短暫缺氧,可導致腦部永久受損,即使很輕微的缺氧也可留下後遺症。

專家表示打呼與睡眠窒息症關係密切,但很多人沒有正視問題,並未發現嚴重性而延誤治療。


打呼而已,有那麼嚴重嗎?最近澳洲著名的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針對十三名有嚴重打呼問題男子作腦部分析,結果發現腦部在睡覺時若經常暫時缺氧,可導致腦部永久受損,即使很輕微的缺氧也可留下後遺症。


除了大腦功能可能受損外,根據過去的研究報告顯示睡眠呼吸中止合併會出現的健康問題包含心臟血管疾病、心率不整、高血壓(缺氧會導致血壓增高,心臟負荷增加)、中風、糖尿病及意外事故的發生(晚上睡眠品質不佳,白天注意力難集中甚至嗜睡),有睡眠呼吸中止的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比一般人多了30%。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相關研究期刊:


http://www.thoracic.org/sections/publications/press-releases/conference/articles/2007/press-releases/sleep-apnea-increases-risk-of-heart-attack-or-death-by-30.html


 


如何知道自己打呼嚴不嚴重?一般最詳細的檢測是透過大醫院的睡眠檢測中心提供的多導程測試、Polysomnography (簡稱PSG),一般都有健保給付。不想排隊,睡在大醫院的不熟悉環境,身上接很多導線,可能讓自己不好睡狀況下受檢的人,可以考慮居家睡眠檢測。居家睡眠檢測是由全美排名第一的醫學院哈佛醫學院的跨領域團隊所研發出來的檢測方法,經過詳細的的比對研究,其結果與多導程測試結果的相符率為九成。


在醫院的睡眠中心,判讀的醫師根據報告中的心跳、呼吸、血壓、血氧含量及腦波等等的變化與相關性,可以判別當事人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當然也可以判別程度的輕重,欲對多導程睡眠檢測更瞭解,請參考一些檢測結果的範例報告: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REM.png


 


其實很多過敏小朋友,因肥胖或者扁桃腺經常腫大,阻礙呼吸道,故睡覺也常鼾聲如雷,這些狀況容易引發的睡眠呼吸中止,同樣造成腦部缺氧,造成小朋友白天容易發脾氣、注意力難集中等等行為問題,建議應先瞭解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造成疑似過動或注意力缺失的狀況,根本解決之道應從改善睡眠呼吸中止及過敏來處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婦吃安眠藥腳背變灰藍色


20090518蘋果日報


【沈能元台北報導】服用安眠藥、四環黴素類抗生素,小心藥物成分引發感光性皮膚炎。一名婦人近期嘴唇四周、腳背皮膚反黑,就醫發現她正在服用安眠藥、抗焦慮劑,藥物成分導致日曬後皮膚出現黑色素沉澱。醫師提醒,部分藥物成分會引發感光性皮膚炎,服藥前可與醫師溝通,外出應做好防曬。


日曬後黑色素沉澱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說,這名五十多歲婦人服用安眠藥、抗焦慮劑,使她皮膚對日光感受力特別強,嘴唇、腳背出現灰藍色的黑色素沉澱。
潘企岳舉例,Benzodiazepine類安眠藥、四環黴素類抗生素和部分降血壓、消炎止痛藥,藥物成分會導致皮膚對日光感受力特別強,日曬後易使臉頰、鼻子、下巴、手背、腳背出現黑色素沉澱;除可與醫師討論換藥,外出也應防曬,黑色素沉澱嚴重時,得用退斑藥物治療六個月以上。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國憲提醒,有感光性皮膚炎體質者,接觸檸檬、柚子汁液後應立即洗淨,以免日曬後誘發感光性皮膚炎。


預防感光性皮膚炎 注意事項


˙服用安眠藥等藥物前應諮詢醫師
˙
若出現感光性皮膚炎應立即停藥,以別種不會引發此問題的藥物取代
˙
有感光性皮膚炎體質者,避免皮膚接觸檸檬或食用芹菜、九層塔
˙
臉頰、手背、腳背皮膚若有灰藍色黑色素沉澱,應提高警覺


光敏感,指的是皮膚對於光源的刺激,產生的不同的皮膚變化。一般有特殊皮膚體質的人,甚至多曬點太陽就會發生光敏感。對一般人來說,光敏感多發生在服用某些特定的藥物後,例如:四環黴素類抗生素,心臟科藥物,sulfonamides的抗生素,有些消炎止痛藥也會,最常見的光敏感疾病就是紅斑性郎瘡(臉上受日光照射後產生的蝴蝶斑),當然,對某些人來說,服用傳統的抗焦慮劑BENZODIAZEPINE(這泛指一群藥物,非特定某種藥物),也會產生光敏感。


 


但提醒大家,這類藥物與光有關的副作用,最多的是畏光(PHOTOPHOBIA),畏光是指眼睛不敢接受光刺激,對光嫌惡,與光敏感不同。會造成畏光的精神科藥物,若談到BENZODIAZEPINE類的藥物,常會造成畏光的原因是因為長期使用這類藥物,在戒斷期容易發生畏光的狀況(這類藥物會抑制瞳孔收縮,戒斷時導致瞳孔擴大)外,還有抗膽鹼效果的藥物,許多精神科藥物本身都有些抗膽鹼作用,最多的解抗精神藥物副作用的用藥。抗膽鹼藥物之所以導致畏光,是因為藥物本身麻痺了瞳孔的收縮肌,導致過多的光進入眼底,造成當事人的不適而畏光。


 


所以,若服用精神科藥物造成光敏感或者畏光的情形,最好馬上檢討目前的治療用藥,已經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千萬不可馬上斷藥,務必在您信 賴的 醫師的監督及建議下,慢慢換藥或者減量。相關問題,歡迎大家和我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指兒童經常洗手最有效防控新流感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5/15 08:35



英國一名研究人員說,阻止新流感病毒擴散的最有效方法,是著重兒童的個人衛生,特別是鼓勵兒童經常洗手。



研究人員說,實施旅遊限制,停課及戴口罩等措施,有助限制新流感擴散,但政府官員忽視最有效的防控方法,是重視兒童的個人衛生。



研究人員以巴基斯坦一項研究為例,指出當地四千多名貧窮家庭兒童經常用肥皂洗手,患上肺炎和咳嗽等疾病的機會,較不經常洗手的少一半。


 


最近與我們往來頻繁的日本已經爆發新流感的群聚感染,媒體整天在炒這類新聞,讓不少人人心惶惶,提醒大家,唯一能做的是勤洗手。研究顯示:勤洗手的人罹患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比較不經常洗手的人少一半。這比戴N95口罩,甚至打流感疫苗有用多了。家中有小孩的人,務必幫助小孩及提醒小孩要常洗手。


祝大家都能安渡這次新流感的衝擊效應。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研究:濃縮番茄製成藥丸可降血壓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5/18 07:46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18日專電)以色列學者研究發現,將番茄濃縮後製成的藥丸給高血壓患者服用,可有效緩解血壓居高不下。



以色列媒體「耶路撒冷郵報」(Jerusalem Post)報導,以色列班古里昂大學教授裴倫(Esther Paran)做了為期八週的實驗,發現服用番茄濃縮所製成的藥丸,可有效緩解高血壓。



報導表示,裴倫給長期服用兩種不同種類降血壓藥的高血壓患者,另增加服用番茄濃縮製成的藥丸後,患者無須再服第三種降血壓用藥,血壓即大幅降低。



報導說,證實患有高血壓但尚未服用任何降血壓藥物者,服用番茄濃縮製成的藥丸後,血壓偏高的症狀也明顯改善。



報導表示,舒緩高血壓患者的不適,目前醫師多開具含抗氧化劑成分的藥劑,但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為抗氧化的有效成分。



類胡蘿蔔素是存於蔬果食材中的天然有機色素,且為所有物質中,最具抗氧化功效者,而番茄濃縮製成的藥丸,含有最完整的類胡蘿蔔素成分。



許多高血壓患者雖長期服用多種的降血壓藥,但有時成效並不顯著,而裴倫的研究發現,對高血壓患者實為一大福音。



報導說,高血壓會增加罹患心臟疾病、中風、腎臟病等風險,一般而言,血壓超過140、低血壓超過90者被定義為高血壓患者。



不過目前醫師認為,若血壓凡超過標準值,也就是高血壓超過130、低血壓超過80者,即為有高血壓之虞的患者,必須予以適當的治療。980518





日臨床實驗:愛吃醋可減脂肪降血壓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5/15 14:10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日專電)日本味滋康(Mizkan)中央研究所的專家進行臨床實驗得知,每天喝1至2大匙醋的話,可減少內臟脂肪、血中中性脂肪,可預防或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



該研究所針對175名25至60歲的男女進行臨床實驗。研究人員將這些人分成每天喝2大匙(共30毫升)、喝1大匙(15毫升)及不喝等三組,觀察這些人在12週後的內臟脂肪、血中中性脂肪。



結果,攝取2大匙這組,內臟脂肪平均減少4.95%,血中中性脂肪減少23.21%,效果特別大。這一組,體重也減少2.64%、皮下脂肪減少2.79%、腰圍減少2.02%,顯示具減肥效果。



該研究所指出,醋酸也具有降低血壓、血中膽固醇的效果。對於預防或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非常有效。但如果停止攝取的話,脂肪又會恢復到原來的水準,因此建議持續攝取



這項研究成果將於本月21日在長崎舉行的「第63屆日本營養食糧學會大會」上發表。另外,也預定在日本農藝化學會的英文雜誌上發表。980515




 


很有趣且容易應用的食品補充,建議有代謝症候群的人,不妨多補充蕃茄與醋。過去,蕃茄與醋一直被當成養生的食品,但比較無直接的科學研究來證實這些論點,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報導。過去,我曾和釀醋專家聊過,她表示的好壞相差頗大,故想以喝醋來保健的人最好慎選來源


也提醒大家藥補不如食補,儘量以自然的方式及運動來調整身體,恢復健康,不但能夠減少健保資源的支出,還能減輕身體的負擔,真正越來越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睪固酮低下患者 57%有代謝症候群問題


更新日期:2009/05/16 04:09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一項最新調查指出,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低下患者中,57%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罹病比例是睪固酮正常者的2.28倍。醫師表示,睪固酮低下不僅影響男性的體力及情緒,長久下來,將成為「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腦中風的風險也較高。


台大泌尿部主治醫師劉詩彬表示,這項調查由台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高雄榮總,共收集了一千多名民眾進行研究,其中有815人的資料可以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睪固酮不足與代謝症候群的關聯性極高,腰圍大於(或等於)90公分HDL(高密度膽固醇)小於40 mg/dl(毫克/每百西西)、血糖大於(或等於)100 mg/dl,或三酸甘油脂大於等於150 mg/dl,只要符合任何一項的男性,血中睪固酮的濃度都顯著較低。


符合任何三項以上,也就是患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血中睪固酮濃度只有440 ng/dl (奈克/每百西西),顯著低於沒有代謝症候群男性的566 ng/dl ,且患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血中睪固酮濃度不到最低標準346 ng/dl的比例竟高達3分之1


若以睪固酮濃度當成檢驗標準,睪固酮低於標準的男性,患有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高達57%;反觀睪固酮正常的男性只有25%有代謝症候群;睪固酮低於標準的男性不但三酸甘油脂及血糖都顯著較高,平均值分別為236129 mg/dl,腰圍也顯著較大,平均達94公分


劉詩彬指出,國內這篇研究與國外所得的研究結果一致,但究竟是睪固酮對代謝症候群造成影響?還是代謝症候群造成睪固酮不足?之間的因果關係並不清楚。如果男性出現體力、活力及性慾降低,同時伴隨情緒沮喪,不妨抽血檢測一下睪固酮,如果發現不足,可以透過補充睪固酮,來改善不適症狀。


 


 


若不以功能性醫學觀點來剖析這類研究,很難瞭解代謝症候群與睪固酮不足之間到底有何關連,以下是我從功能性醫學的原文教科書找到的參考資料,請大家參考:


睪固酮(testosterone),又稱睪丸酮,是男性荷爾蒙最有名的一個荷爾蒙,它能夠轉化為dihydrotestosterone(DHT)DHT是男性荷爾蒙活性最強的荷爾蒙,由5-α-還原酶所催化,男性性徵基本上都是由DHT所刺激所產生或維持的。


 


若睪固酮沒有轉化為DHT,就會轉化為estradiol(簡稱E2,雌二醇),這是一種女性荷爾蒙,這是由aromatase這種酶所轉化。E2能夠幫助產生女性體型,讓乳房變大、骨盆變寬、減少身體毛髮、增加性衝動以及產生女性尖細的聲音。一旦轉化為DHT或者E2,就再也無法轉換回睪固酮了。合成的男性素,通常是DHT的衍生物,無法再變為E2 或其他女性激素(如動情素等等)。


 


睪固酮對男性而言的主要作用如下:


 


1.      保護心臟血管系統:它能讓心跳加強,增加冠狀動脈的管徑,增強到心臟的血流供應;它還能藉由血管擴張來降低血壓,同時還有溶血栓及對抗血栓的功能。


2.      它能對抗肥胖及糖尿的形成,主要是它能增加肌肉,減少脂肪形成,增加胰島素的效率,讓胰島素更容易進入大腦、肌肉、心臟及其他無脂肪組織。


3.      發展及維持生殖功能。


4.      藉由增加腦血流流量及增加神經元細胞之間連結的數目來支持腦部與神經的功能。


5.      維持骨質密度和強度,肌肉質量及強度,和皮膚的血流供應與皮脂分泌。


6.      它提升心情及記憶力,而也能減少焦慮。


 


健康年輕的男性每天產生約7毫克的睪固酮,男性和女性之間的睪固酮濃度相差20-30倍左右,年輕的男性在早上其睪固酮的濃度比晚間的濃度高了約20%的分泌量。男性的睪固酮由腦下垂體的黃體刺激素(LHluteinizing hormone)刺激睪丸所產生。然而,有一小部分是由腎上腺及其他組織(如脂肪組織)由腎上腺的的DHEA以及androstenedione轉化為睪固酮。


 


一般而言,影響睪固酮濃度的因素有:


 


1.      激烈的身體活動像是性行為太頻繁、長距離的跑步或其他消耗體能的活動,這些都會用掉大量的睪固酮,而讓雄性激素數值掉下來。


2.      強烈的情緒壓力會抑制LH的釋放,故會減少睪固酮的製造。


3.      正面的情緒像是快樂或是性的歡愉對年輕人而言,會短暫增加睪固酮的濃度。


4.      高蛋白或者飽和脂肪酸,會增加睪固酮的製造。但甜食(如糖、巧克力等等)以及穀類的高纖飲食會減少睪固酮的濃度。


 


睪固酮的濃度會隨年紀減低,大約每四秒,就有一個會產生睪固酮的細胞(在睪丸中的Leydig’s cell)死掉而無從替代。在十八歲時,大約有七億個健康的 Leydig’s cell,但到了七、八十歲時,只剩下三分之一的細胞還存活,而活性睪固酮濃度在血液及尿液的檢查顯示:減少量超過50%。


 


因此,隨年紀增長,男性將會經歷因為睪固酮缺少所引發的心理及生理症狀。一個上了年紀的身體所需的睪固酮及其他荷爾蒙並不亞於身形相仿的年輕人,叫人難過的是:身體不再產生足夠量的睪固酮來維持年輕與健康,健康當然就是走下坡。


 


故男性更年期並非創造出來的名稱,的確在老化過程中,睪固酮及其他男性荷爾蒙日漸減少會引發的相關生理及心理症狀,對於注重身體保健的現代人而言,值得正視與積極處理。針對男性荷爾蒙的不平衡或缺乏,功能性醫學能提供相關的詳細功能檢測,也有針對檢測結果量身訂做的配套營養及天然荷爾蒙補充,幫助身體回復原本應有之功能,達到減緩老化,達到積極健康促進的目標


相關生化代謝反應請參閱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Steroidogenesis.svg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薑有助緩解癌症藥物引發的噁心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5/15 14:01



(路透華盛頓14日電)研究人員今天提出報告指出,長期以來被用來治療胃腸不適的薑,可以幫助緩解癌症藥物所造成的噁心。



他們發現最低劑量的薑最有效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會長施爾斯基博士(Dr. Richard Schilsky)說:「病人總是在問,為了解除這些症狀,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他說:「薑數千年以來一直被用來治療各種不同的胃腸毛病。」中央社(翻譯)


薑的地下莖,已經被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用來幫助消化和減少噁心達25個世紀了,而且也被其他國家的健康權威或者開業醫師廣泛地接受,作為抗噁心的藥物。在德國,薑被批准為噁心藥和消化劑,每年超過四十萬顆膠囊被售出,作為減輕大眾交通工具引發的噁心。在丹麥每年賣出約一千四百萬顆的膠囊,政府核准為可以治療風濕病和旅行時的噁心。在英國薑被視為一種成藥。


1982年刊載於英國刺胳針(THE LANCET),為薑的抗噁心效果找到科學根據。美國猶他州的心理學家DANIEL MOWEREY發現:預先給研究對象服用1000毫克的薑粉,比起服用安慰劑的研究對象,比較不會感到噁心。另一項關於丹麥海軍候補軍官的試驗顯示:比起安慰劑,薑成功地制住72%的人的噁心,保護期長達四個小時。其他對於預防手術後及化療引發的噁心,三分之一茶匙的薑比起經常用來注射用的鎮吐藥物METPCLOPRAMIDE效果更好。


對懷孕的婦女而言,德國一項針對27名孕婦的對照研究發現:薑對70%的研究對象的妊娠劇吐有效。服用250毫克的薑一天四次能明顯減輕懷孕早期的嚴重噁心及嘔吐發作次數。


從將分離出來的生薑醇(SHOGAOLS)和生薑酚(GINGEROLS)在動物試驗上發現可以幫助止吐,一般被認為薑對中樞神經或許有些鎮靜作用,但實際而言:它幾乎完全在消化道起作用。


此外,對減輕關節炎的症狀和防止偏頭痛也有效果,請大家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英研究:女性情緒智能高 更能享受性福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5/13 00:05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12日專電)英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較高的女性,更能享受「性福」。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對2035名年齡在18到83歲的女性雙胞胎自願者進行調查,受訪者針對她們的性行為、性表現及情緒智能等問題,提供詳細答覆。



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是自慰或性行為過程,情緒智能與性高潮次數有重要關連,情緒智能愈高的女性,性高潮的次數也愈多。



情緒智能是指能監看並管理自我和他人感受與情緒的能力。



負責這項研究的心理學家柏里(Andrea Burri)指出,情緒智能對女性的性活動有直接影響,它讓女性能和性伴侶溝通,她對性行為的期待和需求,也有可能幫助她們在性交過程中,更富性幻想能力。



倫敦國王學院雙胞胎研究部門主任史派克特(TimSpector)教授指出,研究發現情緒智能對很多生活層面帶來益處,包括床笫之歡,研究結果將極有助於開發行為與認知治療方法,以改善女性的性生活品質。



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性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980512


 


最近刊登在性醫學研究期刊發現:EQ越高的女性,越能享受性福。我也跟一個國內的中醫師(她幫助許多外籍新娘受孕成功)討論過為何有些外籍新娘來到台灣後,受孕變得比較困難?其實她們原本身體機能(包含生殖機能)沒有太大問題,但因為她們背負著先生要傳宗接代的壓力,若在一定時間內沒有懷孕生小孩,可能就會被遣返老家,因此與先生在行房時,反而壓力更大。壓力大時,壓力荷爾蒙濃度升高,抗壓力荷爾蒙(性荷爾蒙的原料)不足,必然影響生殖功能,因此受孕更難。不管是動物或者人類,在面臨威脅時,身體第一要先處理的是戰鬥或逃跑,所以生殖這種與保命無關的活動必然會被抑制。以自律神經而言,主管生殖有關的神經都是副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是當生命個體感覺安全,才會啟動的安全模式。其他像消化功能、排泄及睡眠等等,都與副交感神經大有關係。所以一般女性行房要注重氣氛其實是在啟動安全模式,幫助副交感神經更活躍,同樣地,EQ穩定的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彼此的作用必然平衡調和,一個EQ好的人,若要副交感神經獲得主導(容易放鬆)也比較容易,自然能使自己更容易享受性福,受孕也是類似的道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亂吃聰明丸 當心更焦慮


華視 更新日期:2009/05/13 15:17







五月底基測登場,雲林地區不少家長流行給小孩吃所謂的「聰明丸」,據說可以集中注意力。不過精神科醫師表示所謂的聰明藥丸,應該是給注意力不足的過動症吃的藥,一般孩子吃了會更焦慮。



  這就是謠傳中的聰明丸,但其實是治療過動兒童的藥丸,專門讓病人注意力集中,如果不是過動症狀的人吃了,注意力反而更糟糕,這種藥被家長口耳相傳,甚至濫用,讓藥師也很困擾。



  雲林台大院區,今年一月後,不少家長帶高三、國三孩子求診,希望醫生讓孩子注意力集中或紓壓,臨陣磨槍讀書更專心。甚至有人誤用所謂的聰明丸,這種藥結構與安非他命雷同,都是作用在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可提神但不持久,且對身體不好。 醫師說注意力不足有很多情況,須分析病因,不能亂投藥。



  即使要開藥,也要考生配合紓壓才有幫助。他建議採用食補,包括高蛋白、高鈣、高纖增強記憶力;牛奶、香蕉富含鈣、鎂,是天然放鬆劑與鎮定劑。


 


最近學生的大考一一來到,有些家長聽到有所謂的聰明丸可以幫助小孩集中注意力,所以到處打聽哪裡可以取得這種藥物。這不禁讓我回想起以前安非他命早期被學生拿來濫用開夜車準備考試的狀況。


新聞報導只有在提醒大家不要濫用聰明丸(中樞神經興奮劑)的時候,我們才會看到關於利他能或專司達(成分都是METHLPHENIDATE)的相關實際副作用提醒:包含濫用可能性、更焦慮、化學結構式與安非他命雷同等等的提醒,但一般開這類藥物的醫師卻很少承認有這方面的副作用。


其實關於這類藥物,最常見的藥物副作用就是焦慮與失眠,其他副作用包含瞳孔放大、過敏(包含一些皮疹、蕁麻疹、發燒、關節痛等等)、壞死性血管炎、厭食、噁心、暈眩、心悸、頭痛、類似妥瑞症的肌肉不自主運動、昏睡、血壓上升級脈搏改變、心跳加速、心肌缺氧、心率不整(有心臟病或嚴重心率不整的人若服用有暴斃的危險)、腹痛、藥物依賴、體重減輕(長期服用的話)。有些人甚至會引發妥瑞症、聽幻覺、視幻覺、觸幻覺、誇大妄想、易怒、攻擊行為甚至是類似抗精神藥物引發的惡性症候群(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簡稱NMS )。NMS的症狀包含:肌肉僵硬、高燒、像是譫妄引發的認知功能改變等等)。過去有針對一百位服用者的研究發現:6%的服用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服用後出現精神病症狀,這些精神病症狀在停藥後,症狀就會消失。一般長期的使用,主要還是擔心藥物依賴、偏執妄想、精神分裂等等情形。另外研究發現:小時候服用過此類藥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躁鬱患者,他們的精神症狀出現的時間點相對來說都比較早,同時發過嚴重精神病的次數也比較多。需要詳細資料的人請參閱:http://www.pharma.us.novartis.com/product/pi/pdf/ritalin_ritalin-sr.pdf


http://www.thorne.com/altmedrev/.fulltext/5/5/402.pdf



另外也有些研究指出服用這類中樞神經興奮劑,其實會阻礙孩童身高的增加速度(抑制生長),在2005年的一篇研究指出,有些微的身高及體重的差別被觀察到。其實在我門診中,常發現這些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的小朋友,原本胃口就不好或者挑食,加上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後,食慾變得更糟,身高及體重的增長遠遠落後一般的同儕,其實不在少數。



這類中樞神經興奮劑對戒斷藥物的人來說,可能會產生的反應為:精神病症狀、憂鬱(用的時候心情很好,不用則相反)及易怒的狀況,大部分的人藥效一過,就會還原成原來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的狀況(如果原本有的話)。根據研究統計,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經歷上述的戒斷反應。詳細資料請參考:http://neuro.psychiatryonline.org/cgi/content/full/13/3/326

]關於這類中樞神經性興奮劑有進一步問題,歡迎和我討論交流! 也提醒家長,千萬不要為了幫助小孩短暫提升專注力而貿然讓小孩服用這類藥物,否則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演變成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悲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您好:
    這是一份純學術問卷,主要針對曾經有使用醫生部落格經驗的民眾之研究調查,目的在於了解民眾持續使用醫生部落格之影響因素。您的參與將是本研究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惠請您撥冗協助,提供寶貴意見。本研究結果僅供學術用途,您所提供的回答,絕不對外公開,請您安心填答, 再次感謝您的協助,並祝健康愉快。
※本研究提供10份4G隨身碟及60份環保筷供完整填答本問卷者之抽獎。抽獎將在http://tw.myblog.yahoo.com/aqws.tw/ 公佈結果,感謝您的參與協助。
※請點選這裡,以填寫問卷。
國立中正大學醫療資訊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 阮金聲 博士
研究生: 劉永章 敬上
聯絡信箱: aqwstw@hotmail.co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37%油切茶含咖啡因 孕婦誤飲恐流產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5/13 00:0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夏天快到了,很多女生都想擁有曼妙窈窕的身材,但市面上隨處可見的油切瘦身茶不一定有用,還可能會傷身!消基會調查發現,37%的纖體產品含有咖啡因,而且含量不明,恐怕會引起心悸與嘔吐,最嚴重還會讓孕婦流產。



琳瑯滿目的油切纖體產品,讓愛美女性看的眼花撩亂,只是這些產品的效果如何有待商確,另外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消基會抽查16件產品發現,阿桐伯修身茶、艸本堂享秀身茶包 、三多纖麗美茶與油切纖茶等6樣產品,都含有咖啡因,而且含量不明,不合格比例高達37%。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指出,「咖啡因吃多了會造成心跳不整,還有一個…孕婦應該是避免吃過量咖啡因,會造成流產這個問題,在不少纖體茶中含有咖啡因。」



此外,衛生署規定需註名「蕃瀉甘」含量,但是淨纖茶、沛立康纖姿茶卻標示為「番瀉葉」,有規避嫌疑,而油切纖茶則是未標示「經期哺乳期孕婦不得引用」的警語,都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可處以3萬到15萬罰金。



這些纖體產品主要通路在各大藥妝店,不少都還在架上販賣,消費者如果不想花錢又傷身,選購前可得睜大眼看清楚。(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邱曉佩、梁家銘)


咖啡因會造成孕婦流產嗎?2007年有一個超過1000個孕婦的研究,研究結果指出:平均一天攝取超過200毫克的孕婦,流產率達25%。而沒有任何咖啡因攝取的孕婦則有13%的流產率。200毫克的咖啡因相當於一般300C.C.的咖啡或者740C.C.的茶,提醒大家注意。不過有另一個研究指出並無明顯相關。然而,喝超過一定量的咖啡因對胎兒,我覺得還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故呼籲懷孕的媽媽及準媽媽們,如果平時有喝咖啡或茶的習慣,在懷孕期間,咖啡因的攝取量還是儘量不要超過一天200毫克為宜。


此外,瀉藥在懷孕初期,也要當心,包含較激烈的灌腸,也可能增加流產的危險,故含咖啡因的甚至是瀉藥成分的食物來源,孕婦還是小心篩選,敬而遠之為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嬰趴睡血壓下降恐猝死



2009年05月10日蘋果日報 



【甯瑋瑜╱台北報導】為了讓寶寶頭形漂亮,不少家長會讓寶寶趴睡,但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寶寶趴睡的俯臥睡姿,易致血壓下降,增加猝死風險。兒科醫學會日前發布嬰兒睡眠指引,建議未滿6個月寶寶不可趴睡、側睡,而應仰睡,以免猝死。



奶嘴可降低猝死風險


台大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說,澳洲蒙那許大學對20個寶寶分別在出生2到4周,2、3個月,及5、6個月進行睡眠檢查,結果發現,趴睡時寶寶血壓會下降,易發生猝死。蔡立儀建議,寶寶應仰睡。
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說,新生兒或嬰兒生理未成熟,易出現呼吸調節障礙,發生呼吸中止。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早就建議,嬰兒睡姿應採仰睡,「側睡的嬰兒常在睡覺時自行轉變成趴睡,因此只建議仰睡,不建議側睡。」
李秉穎並說,奶嘴可降低嬰兒猝死風險,但若嬰兒不想含住奶嘴,不應強迫。
此外,趴睡並非造成嬰兒猝死的唯一原因,家長應避免各種危險因子,例如過度柔軟的枕頭、睡墊、厚棉被等。家長若擔心寶寶固定睡姿,導致頭部後側扁平,可在嬰兒清醒時讓他們趴著一段時間並在一旁觀察。


避免嬰兒猝死


◎未滿6個月寶寶不可趴睡、側睡,而應仰睡
◎若擔心寶寶固定睡姿導致頭部扁平,可讓嬰兒在清醒時趴著,但應在旁觀察
◎奶嘴可降低嬰兒猝死風險,但不要強迫,寶寶睡著也不要強行塞入
◎避免過度柔軟的枕頭、睡墊、厚棉被、填充玩具
◎嬰兒不應與大人或其他兒童共睡一床,但應睡在附近


過去,偶有一些零星報導一些嬰兒趴睡而出現猝死的悲劇報導,所以一般醫療人員都不建議嬰兒趴睡,儘管如此,但卻缺乏直接的研究來證明趴睡到底會導致何種生理反應,增加猝死的危險。最近澳洲的蒙那許大學針對二十個寶寶的睡眠研究發現:趴睡時寶寶的血壓會下降,易發生猝死。所以提醒有寶寶的媽媽們:六個月以下的寶寶儘量避免趴睡,以避免因血壓降低引發的猝死危險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