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derbilt-Ingram癌症中心的一項隨機試驗研究表明,鎂可以優化維生素D的狀態,鎂缺乏的人中必須提高維生素D的濃度,而鎂足量的人可降低維生素D的濃度。

這項研究在12月份的“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發表的報導非常重要,因為正在進行的關於維生素D濃度與結直腸癌和其他疾病相關的研究中存在爭議,其中包括VITAL試驗的最新報告。它為研究人員在2013年進行的一項觀察性研究提供了證實,該研究將鎂濃度低與維生素D濃度低聯繫起來。

該試驗還揭示了一些新的東西 - 鎂對維生素D濃度高的人有調節作用。該研究首次證明鎂優化維生素D濃度的角色和預防維生素D濃度不足相關疾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英格拉姆癌症研究教授,醫學博士,醫學博士,以前的觀察性研究將理想濃度訂於於U形中間,因為擁有這一濃度的維生素D的人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有關。。

然而,在最近的VITAL試驗中,維生素D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無關。他和流行病學醫學研究教授Martha Shrubsole博士正在研究鎂可能與癌症一起發揮的作用,作為個體化預防結腸直腸癌試驗的重要角色。

“有很多關於維生素D和結直腸癌風險之間關係的訊息都是基於觀察性研究與臨床試驗的關係,”Shrubsole說。“到目前為止訊息混雜。”

他們開始對鎂的作用感興趣,因為人們合成維生素D與維生素D的血液濃度不同,有些人甚至在服用高劑量補充劑後也沒有上升。

鎂缺乏會關閉維生素D的合成和代謝途徑,”戴說。

這項隨機研究涉及250名被認為有發展結直腸癌風險的人,這些人因為風險因素或切除了癌前息肉。根據基礎膳食攝入量制定鎂和安慰劑的劑量給他們。

“在美國,維生素D不足已經被認為是一個相當大規模的潛在健康問題,”Shrubsole說。“很多人已經收到他們的醫療保健提供者的建議,根據他們的血液檢查,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來增加他們的血液濃度。然而,除了維生素D,鎂缺乏是一個未得到認可的問題。高達80%的根據國家的估計,人們每天攝入的鎂不足以達到膳食補充建議(RDA)。“

Shrubsole強調試驗中的鎂含量與RDA指南一致,她建議將飲食改變作為增加攝取的最佳方法。含鎂量高的食物包括深色綠葉蔬菜,豆類,全穀物,黑巧克力,脂肪魚,如鮭魚,堅果和酪梨。

參考文獻:

  1. Qi Dai, Xiangzhu Zhu, JoAnn E Manson, Yiqing Song, Xingnan Li, Adrian A Franke, Rebecca B Costello, Andrea Rosanoff, Hui Nian, Lei Fan, Harvey Murff, Reid M Ness, Douglas L Seidner, Chang Yu, Martha J Shrubsole. Magnesium status and supplementation influence vitamin D status and metabolism: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trial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8; 108 (6): 1249 DOI: 10.1093/ajcn/nqy27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些估計,世界上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在其一生中經歷嚴重的焦慮。在今天在細胞報告中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以前未知的焦慮機制。針對這種生化途徑可能有助於開發新療法來緩解焦慮症的症狀。

研究所生物分子科學系Mike Fainzilber教授的實驗室近二十年來研究了稱為輸入蛋白的蛋白質的神經元作用。在所有細胞中發現的這些蛋白質將分子穿梭進入細胞核。該實驗室以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周圍神經系統(除腦和脊髓外的所有神經組織)。2012年加入該組織的博士後研究員Nicolas Panayotis博士決定研究是否有任何一種進口蛋白(importins)也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發揮作用,即大腦和脊髓。

Panayotis及其同事研究了由柏林MaxDelbrück分子醫學中心的Michael Bader教授實驗室基因設計的五行小鼠缺乏來自輸入蛋白α亞家族的基因。研究人員對這些老鼠進行了一系列的行為測試,結果發現一行老鼠 - 那些缺乏importin alpha-5的老鼠 - 以獨特的方式脫穎而出:例如,當他們被放置時在大型暴露的競技場或高度開放的平台上,他們在壓力情況下並沒有表現出焦慮,

然後研究人員檢查了這些“平靜”小鼠在參與控制焦慮的某些大腦區域的基因表達方面與常規小鼠的不同之處。計算分析指出MeCP2,一種已知會影響焦慮行為的調節基因。事實證明,importin alpha-5對於使MeCP2進入神經元細胞核至關重要。反過來,細胞核中MeCP2水平的變化影響參與產生稱為S1P的信號分子的酶的水平。缺乏輸入蛋白α-5的小鼠中,MeCP2未能進入焦慮控制神經元的細胞核,減少S1P信號傳導並降低焦慮。

在進行了額外的實驗以證實他們確實在大腦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焦慮調節機制後,研究人員尋找可以改變這種機制的分子。他們意識到調節S1P信​​號的藥物已經存在; 一種這樣的藥物,芬戈莫德(fingolimod),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當研究人員測試芬戈莫德對常規小鼠的影響時,這些小鼠表現出焦慮減少,類似於缺乏輸入蛋白α-5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芬戈莫德臨床試驗的早期報告,據此,該藥對多發性硬化患者有鎮靜作用。新研究現在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們的研究結果為研究焦慮機制開闢了新的方向,”Panayotis說。“如果我們確切了解我們發現的電路如何控制焦慮,這可能有助於開發新藥,或指導使用現有藥物,以減輕其症狀。”

Fainzilber:“目前用於焦慮的藥物的功效有限,或者有不良的副作用,這也限制了它們的用途。我們的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克服這些局限性。在後續研究中,我們已經確定了許多新發現的途徑靶向藥物的候選藥物。。“

該研究的結果還揭示了以MeCP2基因突變為特徵的罕見遺傳疾病:Rett症候群和MeCP2複製症候群。這些疾病都以焦慮和其他症狀為特徵。確定導致MeCP2進入神經元細胞核的確切機制可能在未來有助於為這兩種疾病開發治療方法。

最後補充一下:Fingolimod 是從植物所提煉出來的免疫成分,這是全新治療機轉,以口服方式投予,藉由調節『鞘氨酸1- 磷酸鹽受體(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 receptor)』來治療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症。Fingolimod 以淋巴球上S1P 受體拮抗劑的方式,阻斷淋巴球自淋巴結中滲出的能力,造成淋巴球之重新分佈而非耗損,以減少致病性淋巴球細胞滲透至中樞神經系統中,引起神經發炎及神經組織損傷。這藥在健保無法輕易取得,需先事前審查,符合適應症才能專案申請。

 

在臨床試驗中,最常見的副作用為頭痛,咳嗽,腹瀉,腰痛和轉氨脢升高。另外也曾有輕微高血壓發生。使用Fingolimod 治療的過程中會降低周邊淋巴球的數目,可能會引起病毒感染。在臨床試驗中曾有兩件口服1.25mgFingolimod 後造成嚴重的感染,第一個病例為傳播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VZV, varicella-zoster virus),另一個為皰疹病毒性腦炎(herpes encephalitis)。而周邊淋巴球數目會在停藥後1-2 個月恢復。服用Fingolimod
可能會造成短暫性心跳變慢或房室傳導延遲。病人應該在服用第一個劑量或是停藥超過2 星後再重新服藥後觀察6 小時,評估是否有以上不良反應發生。

 

關於眼睛的副作用, 每日服用Fingolimod 0.5mg 的病人,有0.4%會發生黃斑水腫,一般來說停藥幾個月後便會恢復正常。在為期24 個月的臨床試驗中發現,患者服用0.5mg Fingolimod 肺功能有受到影響,病人的FEV1 平均下降3.1%。

 

此藥的懷孕分級是C。在動物試驗中曾經發現Fingolimod 會引起惡性淋巴癌及傷害胎兒。因此建議女性患者在服用此藥時應避孕,或是在停藥兩個月後才考慮懷孕。

參考文獻:

  1. Nicolas Panayotis, Anton Sheinin, Shachar Y. Dagan, Michael M. Tsoory, Franziska Rother, Mayur Vadhvani, Anna Meshcheriakova, Sandip Koley, Letizia Marvaldi, Didi-Andreas Song, Eitan Reuveny, Britta J. Eickholt, Enno Hartmann, Michael Bader, Izhak Michaelevski, Mike Fainzilber. Importin α5 Regulates Anxiety through MeCP2 and Sphingosine Kinase 1Cell Reports, 2018; 25 (11): 3169 DOI: 10.1016/j.celrep.2018.11.06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咖啡中的一種化合物可能與咖啡因結合起來對抗帕金森病和路易體癡呆症 - 這是一種與腦退化有關的進展性和目前無法治癒的疾病。

最近發表在“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這一發現證實,這兩種化合物的結合可能成為減緩腦退化的一種治療選擇。

主要作者M. Maral Mouradian,羅格斯伍德約翰遜醫學院神經病學治療研究所所長和William Dow Lovett神經病學教授說,先前的研究表明,喝咖啡可以降低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雖然咖啡因傳統上被認為是咖啡的特殊保護劑,但咖啡豆含有超過一千種其他不為人所知的化合物。

羅格斯研究的重點是神經遞質血清素的脂肪酸衍生物,稱為EHT(二十烷酰基-5-羥基色胺),存在於豆的蠟質塗層中。研究人員發現,EHT可以保護小鼠的大腦免受與帕金森氏症和路易體癡呆相關的異常蛋白質積聚。

在目前的研究中,Mouradian的團隊詢問EHT和咖啡因是否可以協同工作以獲得更好的大腦保護。他們分別給予小鼠小劑量的咖啡因或EHT以及兩者合併給予。單獨使用每種化合物都沒有效果,但是當它們一起使用時,它們可以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從而有助於防止大腦中有害蛋白質的積累。這表明EHT和咖啡因的組合可能能夠減緩或阻止這些疾病的進展。目前的治療僅針對帕金氏症的症狀,但不能預防腦退化。

Mouradian說,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人體保護作用所需的EHT和咖啡因的適當數量和比例。

“EHT是一種在各種咖啡中發現的化合物,但含量各不相同。重要的是確定適當的量和比例,以免人們過度攝入咖啡因,因為這可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她說。

根據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的報告,帕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疾病,可導致抖動,僵硬和行走困難,平衡和協調。美國有將近一百萬人患有帕金森氏症。路易體癡呆症是最常見的癡呆症之一,在美國影響超過一百萬人。它會導致思考,行為,情緒和運動方面的問題。

建議大家儘量選購低到中度烘焙的精品咖啡,因為咖啡中的抗氧化物質綠原酸可以保留更多,養生保健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 Run Yan, Jie Zhang, Hye-Jin Park, Eun S. Park, Stephanie Oh, Haiyan Zheng, Eunsung Junn, Michael Voronkov, Jeffry B. Stock, M. Maral Mouradian. Synergistic neuroprotection by coffee components eicosanoyl-5-hydroxytryptamide and caffeine in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d DLB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 201813365 DOI: 10.1073/pnas.18133651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光男_工作區域 1  S__1237012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週做4次 專家:降低得心臟病風險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氣溫越來越冷,如果可以在這冷冷的天氣洗個桑拿浴(又稱芬蘭浴),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溫暖,不但可以好好的放鬆身心,還有研究人員發現,一週洗4次以上的桑拿浴,不但有益心血管健康還可以有效減低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可說是好處多多!

根據《健康傳媒》報導,《BMC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研究員針對1688名5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調查,並在15年後進一步追蹤他們的健康狀況,結果發現每週平均會去洗4到7次桑拿浴的人,罹患心臟病的致死率只有大約4分之1,同時也發現洗桑拿浴時,待在桑拿室時間越久的人,發生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也越低。

東芬蘭大學Jari Laukkanen教授表示,有桑拿習慣的民眾到了中老年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確實比較低,並認為其中的可能原因為洗桑拿浴的同時也會增加心率,這和從事運動一樣都能使人體的心臟更為健康。(編輯:林宛瑩)

參考文獻:

烤箱不只是提高心率,還增加循環。到了一定年紀,若缺乏運動,循環必定不好,尤其是微循環。若能改善微循環,許多慢性疾病其實都可以預防或者改善。不能借助運動改善循環的人,烤箱是可以考慮的替代方案。不耐熱或者不方便做烤箱的人,也可以考慮以bemer透過直接改善微循環來改善心血管疾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4GcW9QiYA

http://www.bemer.co.za/dls/16.doc

https://heightenedhealth.net/bemer-therapy-as-supporting-treatment-for-heart-and-circulatory-diseases/

 

本報導參考文獻:

Sauna bathing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improves risk prediction in men and wome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的愛爾蘭長期性老齡化研究(TILDA)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首次發現,維生素D缺乏導致憂鬱症風險顯著增加(+ 75%)。該研究結果是同類研究中最大的代表性研究的一個,剛剛發表在“急性和長期護理醫學雜誌”(JAMDA)上

晚年憂鬱症可以顯著降低生活質量,是功能衰退,住院治療和早逝的有效危險因素。鑑於憂鬱症的複雜性,包括大多數老年人未確診的事實,預防是一個優先考量,確定重要的危險因素至關重要。

維生素D或“陽光維生素”對骨骼健康和缺乏至關重要,最近與其他非骨骼健康結果如發炎性疾患和糖尿病有關。小規模研究發現維生素D與憂鬱症之間存在聯繫,但很少有人長時間的追蹤受影響的族群,而其他人則沒有考慮其他可能影響憂鬱症的因素。這些發現非常重要,因為TILDA團隊在此之前曾報導,8名愛爾蘭老年人中就有1名缺乏維生素D.

這項研究調查了老年愛爾蘭成年人維生素D與憂鬱症之間的聯繫,然後在四年後重新檢查了參與者,看看維生素D濃度是否會影響憂鬱症的罹患風險。

作者發現:

  • 維生素D缺乏與4年來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增加75%有關。
  • 在控制了廣泛的相關因素,包括憂鬱症狀,慢性疾病負擔,身體活動和心血管疾病後,這一發現仍然高度相關
  • 此外,從分析中排除服用抗憂鬱藥物和維生素D補充劑的參與者並未改變研究結果

作者認為,這些發現可能是由於維生素D對大腦的潛在直接影響。鑑於晚年憂鬱症中出現的結構和功能性大腦變化,維生素D可能具有減輕這些變化的保護作用。同樣,其他研究表明維生素D狀態也與失智,帕金森病和多發性硬化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

這些發現很重要,因為通過補充或強化來維持維生素D狀態相對容易且低廉。然而,在愛爾蘭,含維生素D的食品強化是自願的,很少有製造商這樣做。政府缺乏任何維生素D指南,使情況更加複雜。

評論該研究的重要性,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和都柏林聖詹姆斯醫院老年醫學專家註冊處Robert Briggs博士說:“這是對憂鬱症風險和維生素D狀況的最大代表性和最全面的研究。在愛爾蘭進行的老年人。我們的研究結果將提供有用的訊息,以幫助制定公共衛生政策 - 特別是有關維生素D治療/補充劑對憂鬱症有用的建議。“

該研究的高級作者和TILDA的研究員Eamon Laird博士補充說:“這項研究表明,維生素D與骨骼健康以外的健康狀況有關。令人驚訝的是,即使考慮到其他因素,控制變數,對憂鬱症的影響仍很大。這與愛爾蘭高度相關,因為我們之前的研究發現,八分之一的老年人在夏季缺乏,四分之一在冬季缺乏。此外,只有約8%的愛爾蘭老年人報告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鑑於維生素D在推薦的攝入量中是安全的並且相對便宜,本研究增加了維生素D對健康的益處的越來越多的證據。它還有助於繼續強調我們的公共衛生機構需要開發愛爾蘭維生素為公眾提出的建議。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是嚴重缺乏的。“

TILDA的首席研究員Rose Anne Kenny教授說:“憂鬱症的發展可能通過維持較高的維生素D狀態而減弱,這一新發現可能對政府和衛生服務產生重大的政策和實踐影響.TILDA始終如一地協助政策製造商提供強有力的實證數據來提出建議,同時也通過協助大多數弱勢群體的信息,從而為那些應該受到照護的人提供訊息。“

“現在我們有責任確定補充劑是否會影響憂鬱症。愛爾蘭補充維生素D的原因有很多。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憂鬱症的抑製作用對於健康至關重要。

其實,不管是年長者或者是其他年紀的憂鬱症患者,維生素D濃度的檢測以及針對缺乏的補充,在憂鬱症的預防以及治療過程中都是至關緊要的。

參考文獻:

  1. Robert Briggs, Kevin McCarroll, Aisling O'Halloran, Martin Healy, Rose Anne Kenny, Eamon Laird. Vitamin D De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Incident Depress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2018; DOI: 10.1016/j.jamda.2018.10.00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益生菌大多無用,實際上可能會傷害你

益生菌是一種活的微生物,被數百萬人用來增加腸道微生物或在一劑抗生素後恢復其腸道生態系統然而,關於它們是否真的有效仍存在疑問。

為了了解當人們攝取益生菌時腸道真正發生的事情,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免疫學家Eran Elinav及其同事直接使用內視鏡和結腸鏡檢查了健康志願者的微生物組。大多數其他微生物組研究依賴於糞便樣本作為腸道微生物的代理。

然後他們給15名志願者餵食市售益生菌補充劑或安慰劑。

結果令人震驚。首先,在糞便中發現的微生物並不代表那些已經在腸道中定居繁殖的微生物。“依靠糞便樣本作為腸道內部物質的指示是不準確和錯誤的”Elinav說。

 該研究還表明,雖然益生菌在一些人的胃腸道中定居繁殖,但其他人的腸道微生物組只是驅逐它們。從他們的糞便樣本中無法告訴人們屬於哪個類別。“有些人在他們的腸道接受益生菌,而其他人只是將它們從一端傳遞到另一端,”Elinav說。他們發現益生菌定居繁植模式高度依賴於個體。他說,這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超市購買的市售益生菌中受益的概念在經驗上是錯誤的。

 

強烈的干擾

 接下來,研究人員測量了服用益生菌的人的微生物組發生了什麼,希望在抗生素後恢復他們的微生物組。21名志願者服用相同的抗生素療程,然後被分配到三組中的一組。允許第一組的微生物組自身恢復,而第二組給予益生菌。第三組通過糞便微生物群移植(FMT)用一定劑量的抗生素使用前的自身原始微生物進行治療

在抗生素清除後,益生菌很容易在第二組中的每個人的腸道中定居繁殖。然而,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這可以阻止人的正常微生物群恢復長達六個月益生菌非常有效且持續地阻止了原始微生物群恢復其原始狀態,”Elinav說。“這對我們來說非常令人驚訝和震驚。這種不利影響迄今尚未被提出過。“

 通過FMT給予他們自己的抗生素前微生物組劑量的患者觀察到相反的效果。他們的天然腸道微生物組在幾天內恢復正常。

 雖然研究人員沒有測量長期微生物組紊亂的臨床影響,但先前的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的破壞與肥胖,過敏和炎症之間存在聯繫“這可能有害,”Elinav說。

 因此我們可以學到的是,益生菌不見得一定無害,且為了有效,益生菌的配方需要根據個人量身定制。如何量身訂製?絕非透過糞便分析,目前有特殊的血液檢測,找出受試者的免疫失衡狀態,再予以量身訂製的客製化益生菌,可以針對市售益生菌無法符合個別所需之疑慮,提供安全有效的配套益生菌,真正促進腸道菌叢的健康平衡,根本幫助腸道免疫。

 

期刊參考:

Post-Antibiotic Gut Mucosal Microbiome Reconstitution Is Impaired by Probiotics and Improved by Autologous FMT

 Jotham Suez,Niv Zmora,Gili Zilberman-Schapira,Uria Mor,Mally Dori-Bachash,Stavros Bashiardes,Maya Zur,Dana Regev-Lehavi,Rotem Ben-Zeev Brik,Sara Federici,Max Horn,Yotam Cohen,Andreas E. Moor,David Zeevi,Tal Korem,Eran Kotler,Alon Harmelin et al.

CellDOI:10.1016 / j.cell.2018.08.041 ; 10.1016 / j.cell.2018.08.04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一項研究發現,服用興奮劑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兒童和青少年的骨密度可能低於不服用這些藥物的同齡人。研究結果在波士頓內分泌學會第98屆年會上公佈。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興奮劑,如哌醋甲酯(利他林和其他品牌)和苯丙胺,常常是ADHD的治療方法,ADHD是一種影響美國600多萬兒童的疾病。

過去的研究發現興奮劑可能會降低兒童身高的增長速度,但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醫學博士,兒科助理教授和威爾的兒科內分泌學家Alexis Feuer醫師表示,這些藥物對骨骼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康奈爾醫學,紐約市。

“青春期和青年期是產生峰值骨量的最重要時期 - 最大和最密集的骨骼,”費爾說。“成年早期未能獲得足夠的骨量可能導致骨折風險增加,甚至在成年後期發生骨質疏鬆症。”

他們的研究使用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的數據檢查了刺激性藥物的使用與骨密度之間的關係,該調查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系列調查,用於評估美國成人和兒童的健康狀況。在2005年至2010年期間參加NHANES的6,489名8至20歲的人中,使用雙能X射線吸收測定法或DXA進行骨密度掃描,159名受試者使用興奮劑,6,330名沒有。

DXA掃描評估的骨礦物質密度,骨強度的替代測量值,以及髖部和腰椎(下背部)的骨礦物質含量,即骨重量。Feuer表示,骨礦物質含量是衡量兒童骨骼健康狀況的最佳指標,而不是骨密度。

研究人員報告說,在興奮劑使用者中,腰椎的平均骨礦物質含量比非使用者低5.1%,髖部低5.3%。與非使用者相比,脊柱興奮劑使用者的骨密度降低3.9%,髖部的骨密度降低3.7%。

Feuer警告說,他們的研究並不能證明興奮劑藥物是導致骨密度降低的原因。她說,需要在不止一個時間點評估骨密度和骨礦物質含量的前瞻性研究,以闡明興奮劑藥物對成長中兒童骨骼的影響。

“我們的研究表明,使用興奮劑藥物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在興奮劑治療期間和之後監測他們的骨骼健康,”Feuer說。

醫療保健提供者可以通過確保他們保持健康的體重,進行負重鍛煉並且攝入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的營養攝入來監測兒科患者的骨骼健康。目前不建議使用DXA掃描進行常規成像,她指出。

參考文獻:

Feuer AJ, Thai A, Demmer RT, Vogiatzi M. Association of Stimulant Medication Use With Bone Mas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JAMA Pediatr.2016;170(12):e162804.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6.2804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ediatrics/fullarticle/255587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腦排毒補元氣!哈佛研究:喝柳橙汁降47%失智風險

新聞中心張承宇

2018年12月4日 上午9:00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柳丁清新芬芳的滋味,讓柳橙汁不管在炎熱的夏天冰冰喝,還是在冷颼颼的冬天溫溫喝都一樣受到歡迎。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喝柳橙汁能幫助放鬆身心、幫助思考更加正面,堪稱是療癒身心的超級水果,而現在最新的研究更指出,柳橙汁竟然還可能有助於預防失智! 

喝柳橙汁可能有助於提高認知功能、預防失智

2018年11月登載在美國期刊《神經內科(Neurology)》中,哈佛大學所進行的研究指出,喝較多柳橙汁的男性,比起不喝的男性,失智風險可能較低。 

該研究針對平均年齡為51歲,且重視健康(如牙醫、素食者等)的27,842名美國健康男性為對象,進行為期約20餘年的問卷調查,旨在了解攝取食物和失智症之間的關聯。實驗中除了追蹤受試者的飲食習慣外,也針對思考能力、記憶力等「主觀認知功能(Subjective Cognitive Function,SCF)」,讓受試者自行選擇以「良好」、「普通」、「不良」三種主觀性認定的答案進行回答。 

結果發現,攝取蔬菜較多的族群選擇回答「不良」的機率,比起攝取蔬菜少的族群降低了34%;而較常飲用柳橙汁的人,比起1個月喝不到1杯柳橙汁的人,選擇回答「不良」的風險更是降低了47%。 
多項研究指出柑橘類有助降低失智風險

研究小組雖為指明柳橙汁和認知功能的關聯,但2015年5月另一篇由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進行的研究指出,柳橙汁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黃烷酮(flavanone)」,可能有助於活化腦中與學習、記憶有關的部位「海馬迴」的神經傳導,因此可能有改善記憶力的效果。而黃酮類化合物能夠有助於改善認知功能的機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瞭,推測和能夠促進腦部血流、保護神經元不受氧化、幫助神經元傳導效率等三種原因有關。 

日本東北大學登載於《英國營養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中的研究也指出,每天吃1顆柑橘能降低23%失智風險。研究小組指出,柑橘類的香味物質「川陳皮素」可能有助於去除堆積在腦部、造成阿茲海默的元凶「β-類澱粉蛋白」。而日本罹患阿茲海默症比率最低的沖繩縣,居民每天大約會吃3~5顆柑橘類水果,也許也能從側面證明柑橘類水果的抗失智功效。 

鄭醫師補充:

要抗癌、抗老化、抗發炎、抗失智,一定要經常攝取可以幫助身體去除自由基,降低身體氧化壓力的營養或者食物,這篇報導提到的柳橙汁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黃烷酮(flavanone)」,可能有助於活化腦中與學習、記憶有關的部位「海馬迴」的神經傳導,因此可能有改善記憶力的效果。黃烷酮是生物類黃酮,具高抗氧化力,因此經常攝取有助於大腦保健,延緩退化。

參考文獻:

Long-term intake of vegetables and fruits and subjective cognitive function in US men
Changzheng YuanElinor FondellAmbika BhushanAlbertoAscherioOlivia I. OkerekeFrancine GrodsteinWalter C. Willet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道癌多吃這降風險!

三立新聞網

2018年12月3日 上午12:4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資深藝人安迪不敵食道癌於今(2)日病逝,令人哀痛!由於食道癌早期沒有症狀,當出現吞嚥困難等症狀時,通常已經是第三期了!因此,為遠離食道癌,除了避免喝酒、抽菸及嚼檳榔外,有研究指出,多吃橘子也可有效降低罹食道癌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十大癌症中,食道癌排名第九;而且可怕的是,由於食道本身是一個可膨脹性的中空管狀器官,因此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所以預防重於治療,平時一定要做好保養。要遠離食道癌,醫生建議,會罹食道癌的原因多半和喝酒、抽菸及嚼檳榔相關,除了呼籲民眾戒菸酒及檳榔,也別喝滾燙茶湯。尤其冬天到了,有些人特別喜歡喝很燙的湯,殊不知這對食道是有害的。除了戒菸酒及檳榔外,也可多吃有益食物,多管齊下。根據早安健康報導,刊載在《Cancer Causes & Control》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調查柑橘類的攝取量與食道癌、賁門癌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柑橘類攝取最多的組別比攝取最少的組別,罹患食道癌的機率降低了23%,罹患賁門癌的機率則降低了38%;且研究中也提到,每天吃100g的柑橘類水果,約一顆橘子或檸檬的量,即可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14%。

據了解,因為柑橘類富含維生素C,可以保護黏膜組織不受氧化壓力所侵害,並阻礙致癌因子的生成;建議民眾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例如每天一顆橘子,好處多多。

鄭醫師補充:

癌症的預防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有絕對關係,也就是去除自由基的能力。維生素C是身體去除自由基的主幹,透過補充營養,提高身體抗氧化能力,絕對是預防癌症的重要環節。

食管癌(EC)是世界上第八大常見癌症,有兩種常見的亞型 - 鱗狀細胞癌(SCC)和腺癌(AC)。有幾種危險因素與這種癌症有關,包括吸煙,飲酒,胃食道逆流(GERD)和Barrett氏食道(表1)。食道癌的預後較其他癌症差,一旦確診發現,大都是晚期,存活率低,因此,預防重於治療,

以下整理跟食道癌相關的危險因子以及降低風險的營養飲食改善建議:

1:證實具有特定危險因素的細胞變性或癌前病變減少的物質

風險因素 降低風險營養
目前的吸煙者 黃酮類化合物
酒精 葉酸
胃食到逆流 維生素A,C和E.
巴瑞氏食道 纖維,深綠色蔬菜,β-胡蘿蔔素,維生素A,C和E.

大多數報告顯示任何關聯都是回顧性的,前瞻性研究很少。此外,關於實現這些關聯所消耗的確切數量的數據有限。對發現具有有益作用的單一食物和營養素的研究包括非澱粉類蔬菜,水果和含有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食物。其他研究結果表明,食道癌與牛奶,湯,紅肉和黃油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與白肉,魚,生蔬菜和水果成反比關係。這些發現總結在表2中。

表2:與食道癌的食物和營養關聯

  風險增加 降低風險 沒有風險關聯
鱗狀細胞癌 ↓葉酸
↑血糖負荷/指數
↑紅肉:↓家禽
↓水果
↑男性紅色和加工肉類
保鮮蔬菜
N-亞硝基化合物
↑馬黛茶(熱飲)
深綠色蔬菜
水果
葉黃素
纖維
葉酸
綠茶 - 女性
咖啡
HEI飲食
地中海飲食
DGAI飲食
蛋氨酸
維生素B6 
維生素B12 
魚消費
植物雌激素木脂素
紅茶
泡菜
腺癌 ↑肉類(特別是加工肉類)
血紅素鐵
高乳脂肪
經常生的水果和蔬菜攝入量
↑葉酸
↑維生素B6
纖維
綠茶和咖啡
多元不飽和脂肪(如果BMI正常)
蛋氨酸
維生素B12 
魚消費
植物雌激素木脂素
紅茶

飲食中的水果和蔬菜含量被認為與食道癌的風險呈負相關。認為保護作用是由纖維,葉黃素和葉酸來影響的。對於腺癌而言,這種關聯似乎比鱗狀細胞癌更強。其他研究表明,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與SCC的顯著減少有關。

膳食纖維具有多種抗癌作用,被認為可以預防食道癌。膳食纖維被認為通過調節胃食管逆流和幫助控制體重來減少致癌作用。

已經認為具有保護作用,因為它們的成分通常在體外表現出抗氧化,抗炎,抗微生物和免疫刺激作用。茶葉給藥可以抑制N-亞硝基化合物誘導的食管腫瘤發生。

咖啡含有許多抗癌成分。咖啡因抑制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誘導的細胞生長。其他成分如cafestol和kahweol,可以抑制DNA損傷。這些理論仍有待進一步證明。Maté(馬黛茶)是一種由南美洲國家常見的多年生樹葉製成的茶狀輸液。綜合分析證實,maté患癌症的風險增加。存在多種混雜因素,但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歸因於熱損傷,因為與含有maté的冷飲沒有關聯。換句話說,經常喝熱茶或是食用溫度高的食物,會增加食道癌風險。綠茶和咖啡的飲用已經證明對EC具有保護作用; 然而,紅茶的飲用與任何一種EC無關。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www.roswellpark.org/article/foods-help-fight-cancer-focus-esophageal-cancer

參考文獻:

Zhao W, Liu L, Xu S. Intakes of citrus fruit and risk of esophageal cancer: A meta-analysis. Medicine (Baltimore). 2018;97(13):e001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9538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吸引男性要靠顏值?瑞士研究:恐怕「氣味」才是關鍵因素

2018年11月28日 下午4:49
 

 

 每日健康/外電編譯 林宏軒

要吸引男性友人說要靠眼神?有的當然靠砸錢,有的認為要靠高顏值。但是氣味可能才是決定性因素。根據《Healthday》報導,瑞士伯恩大學(Universitas Bernensis)一項針對雌激素與黃體素如何影響女性氣味的研究有了驚人發現。 

實驗期間不能吃辛辣食物

這項研究從28位受測試的婦女身上採集體味,並由57位男性試聞後進行0到100的評分,為了不讓其他因素影響實驗結果,實驗期間受測試者會避免使用避孕藥,且不能與其他人共用床鋪。

私密處味道重?想遠離異味這件事千萬不能再做了,小心越弄越臭

除此之外,28位受測試者更必須使用中性的清潔用品來洗澡,避免其他化學香氣蓋過自己的氣味,實驗期間也不能飲酒或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實驗研究顯示,雌激素濃度高、黃體素濃度低,意即繁殖力較強的女性,她們所得到的分數較高,從生物學的角度來,雄性更能夠被吸引,也更容易繁衍下一代。 

越香越影響吸引力

此實驗研究者之一的拉麥爾(Janek Lobmaier)就表示,「生殖激素是女性生育能力的指標,而激素就是關鍵,吸引力越大就是因為生殖激素越高,且聞起來是香的。」這項研究被刊登於英國科學期刊《皇家學會報告B系列》(UK's Royal Society Proceedings B))

參考資料:Healthday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告訴我們,異性吸引的關鍵在於生殖力。女性身上所散發的香味,與雌激素有關。雌激素越高,黃體素低,越有利於受孕生殖,身上所散發的氣味自然對男性具有吸引力。

參考文獻:

The scent of attractiveness: levels of reproductive hormones explai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men's body odour

Janek S. LobmaierUrs FischbacherUrs WirthmüllerDaria Knoch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為病人開社區醫療處方籤

2018年11月28日 上午9:37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英國國民保健署正在推行一個試驗性醫療專案,全科醫生可以為病人開立「拳擊運動、賓果遊戲和寶萊塢舞蹈」等活動式處方籤,希望藉此醫療方式來減少非醫療問題的看診數量及工作量。這類“社區處方”主要是希望能夠解決全科醫生沒有辦法處理的問題。

倫敦克羅伊登區共有37位全科醫生參與這項試驗性醫療專案,國民保健署資助了近80萬英鎊(約台幣3,256萬元)做為部分專案費用,另外,專案還必須依賴社區志工一同參與服務。過去,每3個病患就有1個所帶來的問題是醫生沒辦法幫忙處理的,包括社會福利、孤獨和住房問題。目前試驗性醫療專案進行了18個月,醫生們的重擔似乎正慢慢減少。

截至2018年7月,醫院門診轉診人數已在過去的一年中減少了20%,來自Thornton Heath的Parchmore醫療中心是參與這項試驗性醫療專案的首批醫療機構,該醫療中心的急診住院率也下降了4%,並且開出了30,000個社交課程醫療處方,花費約5萬英鎊(約台幣203萬元)。

領導Parchmore參與專案的Agnelo Fernandes博士表示,這項專案使得醫生面對非醫療問題的預約人數明顯減少。該專案的另一目標是希望減輕醫生工作量,讓全科醫生在貧困地區的服務變得更加有意義。Fernandes博士說 :「醫生的工時非常長,下班時間總是比清潔工(晚上9點)還晚。去年曾經要招聘一個醫生職缺,結果沒有任何人前來申請,主要是因為工作量太大的關係。」

國民保健署英格蘭執行長Simon Stevens參觀了這項醫療專案,並進行成本評估及實際影響。

目前在倫敦克羅伊登區可以開出的活動清單已達到了112個,其中一個最新的活動是由位於Thornton Heath的Prince George酒吧的Sheila Gaughan所建立。她利用早晨酒吧休息的時間提供免費的咖啡,希望能幫助那些阿茲海默症病患及其照顧者對抗孤獨的感覺其他課程包括園藝、正念、合唱團、健身課程、舞蹈、賓果…等,此外,目前Apple也正在協助開發一款適用於患者的應用程式。

這項醫療專案重新開啟了社會價值,社區希望能夠互相伸出援手。在聖保羅座堂為50多歲人士舉行的健身課程中,接受處方治療的人包括了65歲的Patrick Fallon,幫助他在接受癌症治療後仍能保持健康,還幫助了72歲的Jenny Hall面對喪偶的孤獨。

Reference : GPs could prescribe bingo and dancing after English trial’s success

鄭醫師補充:

生活型態是整合醫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正向生活型態可以幫助健康,預防保健,且能提升人際互動降低孤獨感,這些都是壓力源,對身底的傷害不下於吸菸。建議大家在生活中,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活動,藉此也增進人際互動,幫助自信以及減壓,醫療的需求與支出自然下降。

此外,這篇提到喝咖啡,如果體質適合,建議大家在不過量的前提下,把喝好的咖啡當成一種生活習慣,根據諸多研究,咖啡不僅抗老、抗失智、降低憂鬱風險,還對肝癌等有預防效果,值得一試。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血壓何時危險?醫學協會提供了廣泛不同的答案。例如,在美國患者比德國人更快地被視為高血壓患者。與慕尼黑工業大學的Karl-Heinz Ladwig教授和亥姆霍茲中心慕尼黑合作的一個團隊得出結論,儘早治療患者並不能降低患致命性心臟病的風險。它甚至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在其高血壓指南中增加了一個新類別:“第一階段高血壓”。根據新標準,建議醫生將患者置於此類(130-139 mmHg / 80-89 mmHg)進行治療。對於歐洲心臟病學會,該範圍被定義為“高正常”血壓,建議不採取特定措施。

“美國指南背後的想法是儘早降低血壓,並通過向患者提供診斷,鼓勵他們採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位於慕尼黑Helmholtz Zentrum的TUM大學診所的醫學和心理治療學家,也是研究員的Karl-Heinz Ladwig教授解釋道。

動機因素值得商榷

利用大約12,000名患者的數據,Ladwig和他的團隊評估了德國的情況。“在影響他們的其他風險因素的背景下,我們研究了各種高血壓類別族群中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的10年風險,”在HelmholtzZentrumMünchen和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München擔任流行病學家也是該研究的第一作者Seryan Atasoy說。

在新定義的“第一階段高血壓”類別中,CVD死亡率風險並不顯著高於血壓正常的患者。“動機效果也值得懷疑,”Karl-Heinz Ladwig解釋說,高風險類別“第二階段高血壓”的患者,根據美國和歐洲的指南推薦藥物治療,死於心臟病的風險要大得多。“與此同時,吸煙和缺乏運動等風險因素在這一族群中更為頻繁。這表明儘管被診斷,許多人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危險的抑鬱症

雖然高血壓危險人群的憂鬱發生率普遍低於一般人群,但在該組的一個分組中憂鬱症顯著更為常見:服用藥物治療嚴重高血壓的患者。在這裡,大約一半的患者報告了憂鬱情緒,而沒有接受治療的患者只有三分之一。

“我們認為這應該被視為標籤效應,”Ladwig說。“當人們被正式標記為'病態'時,這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Ladwig及其團隊之前的一項研究表明,就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而言,憂鬱症與高膽固醇水平或肥胖相當。

新指南意味著更多的病人

“美國心臟病學會本身已經計算出,被診斷患有高血壓的成年人比例將從32%增加到46%,”Karl-Heinz Ladwig說。“這意味著需要處理額外精神壓力的人數增加14% - 儘管他們發生潛在致命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沒有顯著提高,而透過診斷獲得實際改善的額外的動力並不存在。” 出於這些原因,Ladwig認為在歐洲採用美國指南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最後提醒大家,服用高血壓藥物,原本就會增加憂鬱症罹患風險:Beers, M.H. & Passman, L.J. Drugs (1990) 40: 792. https://doi.org/10.2165/00003495-199040060-00003

 參考文獻:

 

  1. Seryan Atasoy, Hamimatunnisa Johar, Annette Peters, Karl-Heinz Ladwig. 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cut-off values with 10-yea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a real-world perspective from the prospective MONICA/KORA study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DOI: 10.1093/eurheartj/ehy69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肥第一口吃什麼最瘦?營養師報你知

三立新聞網

2018年11月26日 下午5:11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減肥是不少人一生的志業,不過網路上流傳不少錯誤的瘦身方法,雖然可以順利減重,但卻很傷身,那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健康瘦呢?營養師鄭師嘉就透露,從研究顯示發現,進食順序很重要,如果先吃菜、再吃蛋白質,最後吃碳水化合物,不僅能有效控制血糖,還不容易造成肥胖問題

據《ETtoday》報導,鄭師嘉透露,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期刊中,曾指出如改變飲食習慣,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可有效控制飯後半小時至1小時的血糖,長期下來能降低糖化血色素(HbA1c)。另外,《Diabetes Care》期刊也曾在2015年的研究指出,以蔬菜、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順序進食,餐後30、60和120分鐘的血糖能有顯著下降。

 飯後血糖值下降代表什麼呢?事實上,若飯後血糖值過高,不僅容易導致肥胖,甚至會引起心肌梗塞等問題。所以雖然這樣的飲食習慣和文化,無法套用在每個人身上,但如果想減肥的人可以參考此方法,如此一來就可以不用再斤斤計較每一克的卡路里,因為順序對了,就能輕鬆瘦身。

另外,鄭師嘉還透露,如果在西餐廳點排餐,不僅可以依照上述推薦的順序飲食,吃肉排時也可選擇搭配無糖果汁,因為果汁有助於肉排內的鐵質吸收。(編輯:朱祖儀)

鄭醫師補充:

東西吃對順序,腸泌素的分泌會不一樣,直接影響胰島素的功能,進而影響血糖的調控。減重及體重控制,最好放下熱量迷思,吃對順序(當然內容也要都涵蓋),即使熱量相同,仍能輕鬆瘦身,結果大不同,這就是很好的例子。

參考文獻:

Food Order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Insulin Levels
Alpana P. ShuklaRadu G. IliescuCatherine E. ThomasLouis J. Aronn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中什麼時候是卡路里消耗最大的時間?

鐘藝

2018年11月27日 上午9:38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你的生物鐘除了能在危險時刻和你困頓的時候起作用,還能在身體燃燒卡路里時起作用。研究發現,與清晨相比,人們在下午和傍晚消耗的卡路里能高出10%左右。

「一天中的不同時刻做同一件事情所消耗的卡路里不同,這一發現讓我們感到很驚訝。」 研究作者Kirsi-Marja Zitting在一份研究說明中表示。

這一新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夜班工人和其他沒有定期工作時間的人更容易患肥胖症。這類人群的生物鐘比較混亂,不能正確的提醒身體的主人什麼時候該吃飯和睡覺。

「在你的身體能量消耗水準較低時進食可能會使你體重增加,」布裡格姆婦女醫院睡眠和晝夜節律障礙研究者Jeanne Duffy在採訪時告訴Live Science。 她還補充道,雖然這項新研究並沒有專門去測試這個推理,但不是沒有理論依據:一般來說,當人們卡路里消耗量低於攝入量時,人們的體重就會增加。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想要弄清楚在剝離開運動水準、睡眠情況和飲食習慣後,身體生物鐘如何影響新陳代謝。研究人員一共招募了七名志願者參與實驗,並讓他們在實驗中連續呆了一個月以上。實驗室裡沒有窗戶和時鐘,志願者也不能使用手機或者上網,所以他們無從知曉時間。不過,研究人員還是安排了特定的日程讓志願者睡覺、起床和吃飯。

很重要的一點是,志願者每天晚上被要求睡覺的時間點都比前一晚後移四個小時,這樣的狀態維持了三個禮拜。這麼做的效果和人們出國之後倒時差差不多。

Duffy解釋說:「志願者在這樣的環境設定下,生物鐘跟不上時間的變化。也就是說,生物鐘只能自己運轉而不依賴外界的情況,這將方便我們測量一天中人體在生物鐘下的身體代謝率。」

研究結果顯示,在生物鐘的夜晚時刻(也就是人的核心溫度下降的時刻)人的靜息狀態能量消耗是最低,而在12個小時後,也就是生物鐘的下午或者傍晚時是最高。總體而言,人們在生物鐘的下午或者傍晚消耗的能量比在生物鐘的早晨多消耗130卡路里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出發,研究人員建議:那些需要減肥的人群應該盡量保證作息正常,這對身體的健康很重要。研究人員還表示,未來的研究將會去探討人的靜息代謝率的週期性變化是否會影響體重,食慾如何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以及睡眠時長如何影響食慾。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的結論是在核心體溫低的時候,身體卡路里消耗較低。核心體溫較高時,卡路里消耗較高。許多生理時鐘混亂的人,容易罹患肥胖的問題,研究人員認為是在半夜核心體溫低時,卡路里消耗降低所致,但仍只是假設。至少提醒大家,在身體核心體溫高的時候進食,卡路里消耗較多,同樣的進食量比較不會導致肥胖。吃對時間對體重控制很重要!

參考文獻:

 VOLUME 28, ISSUE 22P3685-3690.E3, NOVEMBER 19, 2018 

Human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Varies with Circadian Phase

 

 

DOI:https://doi.org/10.1016/j.cub.2018.10.00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