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居住環境 少年憂鬱可少11%

2018年1月24日 上午11:4

【台灣醒報記者陳睿仁綜合報導】最新研究發現,綠化環境有助於減少憂鬱症,如果沒有真樹,看照片也行!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住家附近越「綠」的青少年,憂鬱機率比住在水泥森林的青少年低11%。專家表示,研究證實親近植物有益於人的精神健康,就算只是一張觀賞用的大自然照片也有效。

根據《路透社》報導,哈佛公衛學院教授比佐最新研究發現,住家附近有種樹或其他植物的青少年比較不容易患有憂鬱症。比佐表示,過去研究已經證實常接觸大自然的成人較少憂鬱,而新研究則發現大自然同樣能減少青少年憂鬱。

比佐自1999年起調查9千多名12到18歲的美國青少年,並透過衛星圖分析每位青少年住家附近的植物密度。研究結果發現,在社經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住家附近缺乏植物的青少年有憂鬱傾向的機率會增加11%。比佐強調,家裡附近越是綠意盎然,青少年有憂鬱傾向的機率就越低

人與自然的互動已開始受到學界的關注,威斯康辛醫學院教授貝爾表示,這項研究的發現一點都不讓人意外。貝爾表示,大自然能使人們放輕鬆並消除精神疲勞,「人或許天生就喜歡親近自然。」

針對研究結果,比佐認為未來的室內設計應該考量到如何改善居民健康,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增加居家周邊的植物。貝爾也強調,過去研究已經證實就算是一張大自然的照片都能對精神健康有益處,「任何空間都應該妥善利用,就連空庭院和停車場都有綠化的可能性。」

鄭醫師補充:

綠化環境,可幫助調節自律神經,降低壓力,因此對於憂鬱症的預防以及改善,應該有幫助,這篇研究就是最好的佐證。

參考文獻: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ts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太大鬼剃頭?醫生:恐是缺乏維他命D

 
民視新聞網

2018年1月22日 下午1:48

不少人壓力太大,頭上會突然缺一塊頭髮,也就是俗稱的鬼剃頭,不過,醫師研究發現,鬼剃頭患者體內的維他命D濃度,幾乎都比一般人低,缺乏維他命D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4.86倍,研判可能是造成鬼剃頭的原因之一。

稀疏毛髮,根本遮不住頭皮,連鬢角也出現了圓禿,也就是俗稱的「鬼剃頭」,這名30歲女子,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一個星期內,頭髮幾乎掉光,還好服藥後慢慢長回來,但醫師卻發現圓禿患者體內的維他命D,比一般人少很多。

台安皮膚科主任曾德朋指出,「我們可以發現,他的維他命D相對比較低,而維他命D在身體裡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最重要的就是免疫的調節,幫助人體免疫平衡,因此當維他命D缺乏,有可能導致落髮的機制。」

而這名患者不是唯一,醫生分析11篇國際研究,發現圓禿患者,缺乏維他命D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86倍,推測維他命D不足,可能是造成圓禿的原因之一,這項發現也登上《美國皮膚病學會期刊》。

醫生建議,每天最好曬太陽15分鐘,或是攝取鮭魚、鰻魚,每天吃一顆蛋黃,都能補充維他命D。民眾如果壓力過大、影響睡眠,導致突然落髮,最好要儘快就醫。

(民視新聞/簡士峰 台北報導)

鄭醫師補充:

我們都知道壓力大,會導致免疫系統失衡,而某些壓力大的人甚至會掉髮,出現圓禿(鬼剃頭)的狀況,其時也和免疫系統失衡有關。而維他命D可幫助免疫系統調節,本身若是維他命D不足,碰到壓力大的時候,免疫失調更容易出現,圓禿罹患風險可能提高,這方面的研究,過去已有研究發表,建議萬一出現圓禿,可以和看診的醫師討論安排維生素D濃度的檢查,一旦確定不足,最好能儘快補充恢復到治療建議濃度,提高圓禿改善速度。

參考文獻: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alopecia areat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sai, Tsung-Yu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 Volume 78 , Issue 1 , 207 - 209
 
http://www.jaad.org/article/S0190-9622(17)32183-7/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驚人研究發現:原來感冒可通過一般呼吸傳播

 

Qooah
 
 

 

 

2018年1月22日 下午2:07

現時為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相同大家身邊都有不少口罩人士,而且一見旁邊有人打噴嚏或咳的時候都退避三舍以免被感染。

不過日前馬里蘭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原來感冒可以通過呼吸散播。首席研究員 Donald Milton 表示即便沒有咳嗽或噴嚏還是發現通過呼吸感染周圍空氣的流行性感冒病例。

他們從 142 位經歷流行性感冒的志願者身上採集呼吸樣本,而每個受試者都提供了四種潛在的傳播模式:自然呼吸、講說話、咳嗽及打噴嚏。而當中令人意外的是有高達 39% 的自然呼吸樣本中被檢出病毒。

Milton 表示即使沒有咳嗽 (特別是在發病的第一天),流行性感冒患者也會產生傳染性的懸浮粒子,而最要命的是可以在空氣中停留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感冒季節最安全的做法是留在家中,又或者帶著口罩出街。。。

鄭醫師補充:

赤腳走在路上,容易被石子扎到腳,如果能套上鞋子,將可大大降低腳受傷的風險。當流感盛行時,唯一能保護我們的是平常設法提高自己的抵抗力與免疫力,這篇報導告訴我們,即使旁邊的人沒有咳嗽打噴嚏,正常呼吸而已,我們都可能經由空氣接觸到病毒,也就是說,病毒無所不在,難道我們都要隱居在自己的住處或者出外都是戴N95口罩以及護目鏡?這是辦不到的。此外,流感疫苗的保護力,也是碰運氣,還要保佑流感病毒不要發生變異,否則就像今年一樣,流感保護力可能低到只有一到三成,打了往往只是心安而已。

提醒大家:設法強大自己的免疫力(規律運動、作息以及均衡的飲食及營養),在流感來襲時,加強營養防護,才是根本對抗流感的生存之道。

參考文獻:

 

  • Jing Yan
  • Michael Grantham
  • Jovan Pantelic
  • P. Jacob Bueno de Mesquita
  • Barbara Albert
  • Fengjie Liu
  • Sheryl Ehrman
  • Donald K. Milton
  • and EMIT Consortium

Infectious virus in exhaled breath of symptomatic seasonal influenza cases from a college communityPNAS 2018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anuary 18, 2018doi:10.1073/pnas.17165611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癌蔬菜之王!研究:綠花椰優酪乳可預防腸癌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8年1月19日 上午9:30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提到「綠色蔬菜之王」,非綠花椰菜莫屬,不但是許多明星抗老化必吃的蔬菜,近幾年來,其「抗癌力」更是備受矚目!根據英國《每日郵報》(Mail Daily)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綠花椰優酪乳可以預防甚至治療結腸癌。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現「超級食品」製成的優酪乳,在小鼠實驗中殺死了75%的腫瘤。

花椰菜含高抗氧化力「蘿蔔硫素」

花椰菜是一種改良自高麗菜的蔬菜,目前市場上可見綠色、白色和紫色的品種,其中又以綠色較為常見,又被稱為「青花菜」。青花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β-胡蘿蔔素和葉酸。以及研究發現,綠花椰菜成分中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解毒作用,是預防和對抗癌症的重要關鍵之一。

綠花椰含有一種叫做硫化物的抗癌化學物質,而優酪乳則含有益生菌,幫助維持胃和腸中生物體自然平衡的細菌。基於這些發現,研究人員認為,綠花椰優酪乳是一種「疾病消除配方」,可用於預防癌症,並在手術切除腫瘤後清除剩餘的癌細胞。

研究:優酪乳和花椰菜遠離結腸癌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馬修•張教授和春龍•何博士設計了一種無害的腸道細菌,稱為「大腸桿菌尼斯勒」(Nissle)。他們利用基因技術將它發展成一種附著於腸癌細胞表面的益生菌,分泌一種酶,將綠花椰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中發現的物質,轉化為有效的抗癌劑。在測試中,它殺死了幾乎所有在實驗室中生長的腸癌細胞。

令人吃驚的是,優酪乳和花椰菜的組合殺死了患有該病的小鼠中75%的腫瘤。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以兩種方式使用,既可以作為預防手段,也可以在手術切除腫瘤後清除剩餘的癌細胞。將來人們可以將益生菌作為膳食補充劑和綠花椰一起服用,以避免疾病的發生,或降低其返回的風險。有趣的是,這種混合物對其他類型癌症,例如:乳腺癌和胃癌的細胞沒有影響。研究人員在《自然 - 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說,用這些特殊的細菌,每天一劑青花菜,可以遠離癌症。

避免危險因子,遠離結腸癌

結腸癌是美國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男性和女性第三大癌症。儘管發病率很高,但目前還不清楚導致結腸癌的原因。科學家認為,這種疾病可能與西方的飲食有關,這些飲食通常高脂肪、纖維含量低。

鄭醫師補充:

綠花椰菜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解毒作用,是預防和對抗癌症的重要關鍵之一,此外抗老化以及排毒,功效卓著,建議大家三不五時多多補充。

參考文獻:

Engineered commensal microbes for diet-mediated colorectal-cancer chemoprevention

  •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 27–37 (2018)
  • doi:10.1038/s41551-017-0181-y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智商分數可能與較高情緒障礙風險有關

 

 

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2018年1月17日 下午3:00

【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聰明一直是我們用來稱讚人的一項人格特質,父母們也希望自己養出一個聰明的小孩,然而《Intelligence》日前刊登美國西雅圖太平洋大學(Seattle Pacific University)的最新發表,具有高智商可能並不是完全沒有壞處的,根據研究團隊表示,具有高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IQ)分數的人,出現情感疾病(mood disorders)的機率可能比較高。

研究中,作者分析美國門薩學會(American Mensa, Ltd)中,共3,715位會員的數據資料。美國門薩學會的入會標準,須於智商測驗中取得高分,會員通常具有智力測驗132或以上的分數。分析結果顯示,高智商分數可能與較高的情感疾病出現機率有關,此外,作者表示,高智商分數的族群,出現心理過度激動(psychological overexcitabilities)等特質的機率亦出現增加

研究刊登在《Intelligence》第66卷 第8-23頁

鄭醫師補充:

情感疾病與智商高的人有關,這一類大概是營養的力量這本書提到的甲基化偏低的患者。許多憂鬱症、躁鬱症或者是情感性思覺失調患者,其實是甲基化偏低的體質,甲基化偏高或偏低,都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速度,進而影響情緒、睡眠、思考以及精神狀態等等。想了解自己是甲基化偏低或者偏高,可以透過相關的功能醫學檢測來了解。甲基化偏高或偏低,也都有對應的營養補充可以直接改善,目前學術界積極研究的外基因學與精神健康,已經有斐然的成就以及實際的做法可以調控治療。

參考文獻:

Intelligence

Volume 66, January–February 2018, Pages 8-23

High intelligence: A risk factor for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overexcitabilitie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28961630332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孕期經常被視為最安全的鎮痛解熱用藥乙醯胺酚(商品名普拿疼) ,最近被西奈山醫院以及醫學院的學者提出臨床報告,提醒若是孕婦於孕期服用乙醯胺酚,跟未使用的孕婦相比,日後女童(30個月大時)出現語言發展遲緩的風險高達六倍,男童則不受影響。

這是首次有研究探討孕婦尿液的乙醯胺酚濃度與女童語言發展的相關性。研究刊登於2018年1月10日的歐洲精神病學期刊( European Psychiatry)。

這項研究募集754位孕婦(懷孕8-13週期間),研究人員請她們告知從孕期開始到研究當時服用乙醯胺酚的總顆數,同時檢測她們尿液乙醯胺酚的濃度。言語發展遲緩的界定為孩童在三十個月大時用語少於50個字。

分析發現有59%的孕婦於孕期早期服用乙醯胺酚,比較主要分兩個族群比較,一是最高用量(服用顆數最多量的四分之一)與完全沒有使用的族群相比,二是尿液濃度最高的四分之一與尿液完全沒反應的孕婦相比。有10%的孩童出現語言發展遲緩,男童比女童更明顯。

分析結果發現孕婦在孕期早期服用超過六次,其女童發生語言發展遲緩的比例與完全未服用的孕婦所生的女童相比風險高出六倍。這項結果與服用乙醯胺酚產下的孩子日後產生較低智力以及溝通障礙的研究結論相符。

這項研究將會在孩童七歲時繼續追蹤。

研究人員提醒,即使是宣稱安全的止痛藥,在孕期仍應審慎以及限制使用,以免殃及下一代。我不只一次提醒孕婦使用任何藥物都應該儘量保守再保守,能不用儘量不用,先以自然的整合療法來緩和,非不得已,再請醫師評估短暫使用,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參考文獻:

 

  1. C.-G. Bornehag, A. Reichenberg, M. Unenge Hallerback, S. Wikstrom, H.M. Koch, B.A. Jonsson, S.H. Swan. Prenatal exposure to acetaminophen and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at 30 monthsEuropean Psychiatry, 2018; DOI: 10.1016/j.eurpsy.2017.10.00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天容易胖?原因可能是太陽曬不夠

 

 
2018年1月15日 上午6:18

 

 

過去的研究顯示,在冬季似乎減重效果不彰。即使我們刻意節食,體內往往還是會持續累積脂肪。加拿大的一個新研究找到了可能的原因:太少接觸陽光。

 

加拿大亞伯塔大學的糖尿病研究院,觀察陽光對白色脂肪細胞的影響,做出了這個新結論,並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

由萊特(Peter Light)主持的研究團隊針對皮下的白色脂肪組織(subcutaneous white adipose tissue,簡稱scWAT)進行檢測。

scWAT是人體脂肪主要儲存庫,並且對調節全身新陳代謝扮演重要角色。也有人把白色脂肪稱為「不好的」脂肪,因為它會將原本適合燃燒化為能量的卡路里儲存起來。這類的脂肪容易導致肥胖症、糖尿病、以及心臟病等心血管代謝失調的疾病。

這個研究發現可以說出自意外。萊特的研究團隊原本的目的是要用光線照射白色脂肪,希望透過基因工程處理產生胰島素,以協助治療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

結果他們意外地發現scWAT在藍光(blue light)照射下,細胞會出現萎縮。

藍光是波長最接近紫外線的可見光,醫學研究已發現從手機、電腦螢幕、和其他LED裝置發散的藍光對人體會產生的一些作用,包括抑制褪黑素、提升專注力和提振心情。

為了進一步測試他們的發現,研究人員從進行減重手術的病患身上取得scWAT的樣本,檢視陽光中藍光對這些脂肪細胞的作用。

 

結果發現當陽光中的藍光穿透皮膚到達皮下脂肪時,細胞裡脂類的小滴體積會縮小,並從細胞中釋出。也就是說,我們的細胞裡儲存的脂肪減少了。
彼得萊特,加拿大亞伯塔大學教授

 

萊特說,如果把研究反過來看,也可以說日照不足促成了脂肪的累積,讓我們出現冬天體重增加的情況。

他說,雖然言猶尚早,不過我們或許可以推論,陽光不僅透過視覺調節我們晝夜節律,它對於人體皮下的脂肪細胞也有類似的調節作用。

這項新的發現可能有助於新的減重策略,或是以光線為基礎的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法。

不過,萊特也提醒我們,這項發現只能說是對光線作用的觀察,它背後運作機制仍有許多的變數有待研究。

比如說,他們還沒有找出,要啟動這個脂肪消耗過程所需要的光線強度和時間應該是多少。他也提到,目前的科技像是日曬床(tanning bed)以及藍光燈,似乎沒有帶來消耗脂肪的功效。唯一有效的方式似乎只有自然的太陽光,在適度的日照下,大約有1%到5%的藍光可以穿透人體的皮膚。

除此之外,這一代的人和他們上一代的父母比起來,體重過重的情況更為普遍,到底曬太陽怎樣才算是有益健康,可能也需要更多的討論。

不管如何,至少冬天多曬太陽,似乎又多了一個好理由。

參考資料:Medical News Today,CBC

鄭醫師補充:

趁著這兩天天氣好,趕緊到戶外曬太陽,幫助體重控制。曬太陽最好能增加身體的曝露面積,否則有曬跟沒曬差不了多少。

參考文獻:

Subcutaneous white adipocytes express a light sensitive signaling pathway mediated via a melanopsin/TRPC channel axis

  • Scientific Reports 7, Article number: 16332(2017)
  • doi:10.1038/s41598-017-16689-4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16689-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週有感!肉桂咖啡改善她的高血壓,耳鳴掉髮也解決

 2017-01-03 張維庭/編譯

 【早安健康/張維庭編譯】儘管肉桂是一種中藥材,許多人第一次吃到肉桂時,都是在西式甜點、咖啡中嘗到了肉桂的特殊風味,而肉桂不僅美味,還因為對於毛細血管的健康療效而廣受注目,透過飲用肉桂咖啡,還有助於改善高血壓、糖尿病、掉髮以及皺紋等等各種問題! 

一天3公克肉桂粉 四個月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回歸正常 
日本糖尿病專門醫師牧田善二表示,每天持續地將肉桂加入咖啡當中飲用,就能讓許多的數值下降。一名患者43歲的患者檢驗出了糖尿病,卻表示希望能夠不使用藥物的改善症狀,因此牧田醫師向他提出的治療計畫為一天攝取3公克的肉桂粉,並且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患者天天認真測量血糖值,實行了四個月後,糖化血红蛋白數值從9.9%降至5.6%,順利地降到標準值以下。 

連續飲用兩周肉桂咖啡 改善慢性疲勞、高血壓  
48歲的日本主婦金親利予因為貧血,一直都有著慢性的疲勞感,而嘗試了早中晚都喝肉桂咖啡之後,疲勞感竟獲得了改善。身體變得暖和,還感受到了由身體內側湧現的活力。她表示以往晚餐後就會開始疲倦,早早就寢,而現在到了晚上仍活力十足。 
而且金親家有家族高血壓病史,母親也是因為腦梗塞倒下,金親太太從2016年開始以藥物控制高血壓,血壓大約都是維持在140~150mmHg左右,飲用肉桂咖啡之後,則順利降至了120mmHg左右。 

改善耳鳴、暗沉斑點 頭部血液循環變好 
57歲的主婦麻生加代也嘗試了日本健康雜誌的兩周肉桂咖啡實驗企劃,早中晚飲用,一開始出現變化的是雙手,本來因為頻繁清洗東西、接觸肥皂而乾燥粗糙的雙手,飲用了肉桂咖啡一周之後,即使沒有擦護手霜,雙手也保持著滋潤,皺紋也變得不顯眼了。 
兩周後,臉上的暗沉斑點也消失了。本來大約有一年的時間有耳鳴困擾,也在實驗過程中不知不覺痊癒了。而自從七年前出過車禍之後,麻生太太的小腿留下了疼痛的後遺症,因為毛細血管受到損傷,血液循環不良,只要下雨天就會感到嚴重的疼痛,在實驗的後期遇到下雨天,小腿卻沒有疼痛,讓她輕鬆了許多。此外,頭皮的血液循環也變好了,掉髮減少,頭頂開始長出了新的頭髮。 
肉桂能夠活化毛細血管的Tie2,安定毛細血管的構造。有研究指出,肉桂能夠抑制高達90%的毛細血管滲漏。一天0.6公克的肉桂,也能活化毛細血管,有研究指出,一天只要食用0.6公克的肉桂,就能讓毛細血管變年輕。

鄭醫師補充:

肉桂是很好的抗氧化來源,對於抗發炎、血糖穩定、幫助循環、改善腹脹以及消化、改善腸躁症等等都有幫助。

如果要和咖啡一起飲用,建議選購具高綠原酸的精品咖啡效果較佳。

關於血糖部分參考文獻:

1.

 Qin B, Panickar KS, Anderson RA. Cinnamon: Potential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Insulin Resistanc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4(3):685-69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01047/

2.

 

Diabetes Obes Metab. 2009 Dec;11(12):1100-13. doi: 10.1111/j.1463-1326.2009.01094.x.

 

The potential of cinnamon to reduce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30003

 

3.

Cinnamon Improves Glucose and Lipids of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Alam KhanMahpara SafdarMohammad Muzaffar Ali KhanKhan NawazKhattakRichard A. Anderso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止痛藥布洛芬 恐致年輕男性生育力降低

 發稿時間:2018/01/10 00:06

(中央社亞特蘭大8日綜合外電報導)今天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的研究指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布洛芬」(Ibuprofen)對年輕男子的睪丸有負面影響。


一小撮年輕男性受試者以運動員常用的劑量服用布洛芬後,出現荷爾蒙異常的症狀。這類症狀與生育力下降有所關聯,通常在中年才會出現。

研究共同作者、法國環境暨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Institute of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所長傑古(Bernard Jégou)表示,他與研究團隊在過往研究中探討阿斯匹靈(aspiri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paracetamol)和布洛芬3種溫和止痛藥對懷孕婦女的健康影響。

他們發現在孕期服用這3種藥物,都會影響男性嬰兒的睪丸。

研究共同作者、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神經內科資深科學家克里斯登森(David M. Kristensen)表示,他們發現3種止痛藥都是抗雄激素,代表這些藥品會干擾男性荷爾蒙。

他說,他們因此也想知道成年人服藥的反應。由於布洛芬影響最顯著,便成為研究焦點。

傑古表示,布洛芬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常為運動員所用,例如奧運選手和職業足球員就經常在賽前服用布洛芬預防疼痛。

研究團隊招募31名男性志願者,年齡介於18到35歲間,其中14人依照運動員常用劑量,每天服用兩劑600毫克的布洛芬,其餘17人則給予安慰劑。

服用布洛芬的男性在14天內,體內黃體成長激素(LH)開始與血液中的布洛芬含量成顯著正相關。黃體成長激素由腦下垂體分泌,負責刺激睾丸產生睪酮素。與此同時,黃體成長激素對睪酮素的比例卻出現降低,為睪丸功能失調跡象。

這類荷爾蒙失調造成補償性性腺功能低下。這個症狀與生育能力下降、憂鬱症以及心臟衰竭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傑古表示,對這些僅在短期內服用布洛芬的年輕受試者而言,「這些影響確定都可被逆轉」。但他也表示,不確定長期服用造成的影響是否可逆。(譯者:中央社陳乃瑜)1070109

鄭醫師補充:

兩個重點,孕期孕婦服用止痛藥會導致男嬰的睪丸發育。即使是成年的年輕男性經常服用止痛藥,也同樣會干擾內分泌,導致睪丸功能下降,憂鬱症以及心臟的風險亦隨之提高。

現在止痛藥的取得十分方便,電視廣告推波助瀾下,止痛藥的使用過於普遍,但鮮少人知道止痛藥潛藏的健康風險,包含對男性的性功能的負面效應鮮少被了解以及提醒。

疼痛只是提醒,最好透過完整的評估找出原因,正本清源,才是根致之道,反之長期依賴止痛藥的結果,最後可能得不償失,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 David Møbjerg Kristensen
  • Christèle Desdoits-Lethimonier
  • Abigail L. Mackey
  • Marlene Danner Dalgaard
  • Federico De Masi
  • Cecilie Hurup Munkbøl
  • Bjarne Styrishave
  • Jean-Philippe Antignac
  • Bruno Le Bizec
  • Christian Platel
  • Anders Hay-Schmidt
  • Tina Kold Jensen
  • Laurianne Lesné
  • Séverine Mazaud-Guittot
  • Karsten Kristiansen
  • Søren Brunak
  • Michael Kjaer
  • Anders Juul
  • and Bernard Jégou

Ibuprofen alters human testicular physiology to produce a state of compensated hypogonadismPNAS 2018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anuary 8, 2018doi:10.1073/pnas.17150351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罹憂鬱症死亡率較高 因慢性共病比例高

2018年1月10日 下午3:19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0日電)加拿大醫學會期刊研究結果,憂鬱症患者死亡率比較高。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邱弘毅分析指出,主因是憂鬱症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共病比例高,就醫治療率不佳而增加死亡率。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今天發布一篇由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院發表於加拿大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相較於沒有情緒疾患的人,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死亡率。

董氏基金會指出,研究以3410名加拿大成年人為對象,追蹤長達60年(1952-2011)。研究期間對受試者進行3次訪問(1952、1970及1992年),根據評估結果,每次約有6%受試者患有憂鬱症,患有憂鬱症者平均壽命較短。

董氏基金會表示,如在1952年患有憂鬱症的25歲男性,平均壽命較一般人少12年;女性罹患憂鬱症與死亡的關聯至90年代開始顯著,如1992年患有憂鬱症的女性,在2011年前的死亡率高出其他女性51%。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表示,造成憂鬱症患者短命的主因應非憂鬱症本身,而是來自其他疾病。因憂鬱症與慢性病共病比例較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如果沒有控制這些影響因素,憂鬱症將成為影響死亡的替代因子。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和憂鬱症共病的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等,都與身體的慢性發炎有關,要延長壽命,慢性發炎一定要控制。反之,要協助憂鬱症改善,延長壽命,也往往得從慢性發炎控制來著手。功能醫學以及整合醫學在這方面可以提供好的評估以及改善方案,建議大家不妨多瞭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Depression and mortality in a longitudinal study: 1952–2011

Stephen E. GilmanEwa SuchaMila KingsburyNicholas J. HortonJane M. MurphyIan Colman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牙醫治不好牙痛?2個特徵告訴你該換找神經科醫師

 2018-01-03 

 【早安健康/健談】老是覺得牙痛突然發作,莫名發生且又異常疼痛,但檢查牙齒卻沒什麼問題?當心三叉神經痛作祟!林口長庚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劉育澤醫師表示, 

三叉神經痛常被誤認為牙疼,但可從疼痛的範圍、持續時間與止痛藥的使用等面向著手判斷,或向牙科、神經科醫師就診諮詢,以查明病因。

三叉神經痛,症狀 

三叉神經為第5對腦神經,也是最粗大的一對,因其分出三支感覺神經,遍佈於眼神經、上顎神經與下顎神經,故稱為三叉神經。 

典型的三叉神經痛以第二、三支疼痛較為常見,因疼痛範圍落在上下顎處,故也經常被誤認為是牙痛。劉育澤醫師表示,三叉神經痛與牙痛的確不易分辨,但仍可嘗試由以下幾個面向幫助判斷: 

  1. 疼痛範圍:一般的牙痛通常不會無緣無故就痛起來,往往是漸進式地出現痛感;而三叉神經痛可能會在單側突然出現,且異常劇痛讓人難以忍受,且疼痛的範圍可能會擴及眼睛周遭。
  2. 止痛藥效:服用止痛藥有助於緩解牙痛,但對於三叉神經痛則無緩解之效。
  3. 醫師判斷:亦可直接尋求牙醫師的診斷評估,若持續疼痛卻無明顯的牙科病灶時,則建議可再向神經科醫師求診。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在門診也曾遇過,牙科醫師換了好幾個,牙也拔了好幾顆,但仍然牙痛,找不出病因的案例,後來才確診是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是腦部第五對顱神經,臉頰左右兩側各一條,分別掌管半邊臉的感覺及咀嚼相關之運動功能。在拔牙或進行蛀牙治療時,牙醫師麻醉的部位,就是三叉神經末梢的分支,若以運動功能來看,三叉神經可以負責咀嚼相關的肌肉,而感覺功能,則包括臉部肌肉感覺、觸覺、溫度、痛覺等。

之所以叫三叉神經在於三叉神經有三大條分支,分別掌管眼神經、上顎神經以及下顎神經,從臉部的上到下,可約略分布在前額、臉頰及下巴的位置;三叉神經一旦受損,因上顎與下顎神經,剛好位於牙齒周圍,所以,常被誤以為是蛀牙,或是牙神經發炎壞死引起的牙痛,造成不少患者白白犧牲了好幾顆牙。

臨床是第一線是給抗癲癇藥物或者合併抗憂鬱劑治療,甚至是肉毒桿菌注射,一般止痛劑效果不佳。

有一部分的患者其實是維生素B12缺乏引發:

https://www.omicsonline.org/open-access/low-vitamin-b-syndrome-in-trigeminal-neuralgia-2167-0846.1000109.php?aid=7067

也有研究建議低飽和脂肪飲食可以改善三叉神經痛:

https://file.scirp.org/pdf/OJPM_2013082816371400.pdf

至於手術,非不得以,建議不要輕言嘗試。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補鐵吃肉怕致癌?避開這種肉!日吃9克增21%乳癌率

 2018-01-09 日文編譯/陳建甫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許多女性每次只要一遇到生理期到來,就會面臨缺鐵危機,這時候多數營養師都會推薦吃紅肉補鐵,因為動物性食材內含的鐵質屬於血基質鐵,比起植物性食材更能有效造血。但是又怕吃多了紅肉,自己會不會罹患婦癌?讓很多人在貧血之際,內心總上演著矛盾大對決。 

然而《歐洲癌症期刊》最新公布的研究表示,顯然吃紅肉的女性不太需要擔心乳癌風險加重了。因為當醫學研究者們進行新的研究,並同時以大數據分析舊有研究時,發現只有攝取加工肉品才會提升罹患乳癌的機率。而食用新鮮紅肉,則對罹癌風險沒有影響。 
每天吃9公克以上加工肉品 乳癌機率高21% 更年期後更要小心

 這項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主導的大規模研究,分為新的調查研究及大數據分析兩個部分 (詳細研究方法附在文末)。 
結果前者顯示,每天食用加工肉品(如培根、火腿、香腸等)超過9公克者,罹患乳癌機率會大幅提升21%,食用紅肉則完全不會影響乳癌的罹患率;而後者則顯示,只有加工肉品食用量高的女性族群,乳癌罹患率才會提升6%,更年期後女性更會提升9%。 

日腫瘤血液醫師:料理過程才是致癌關鍵 補血還是吃肉好!

 日本腫瘤血液內科醫師明星智洋表示,過去醫學上主要以三個原因推論紅肉、加工肉品可能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 

  • 其所含的豐富血基質鐵,會讓身體的鐵質吸收效率過度良好,刺激乳房細胞癌變。
  • 在飼養肉用動物的過程中,畜產業者往往為了追求效率而在飼料內添加高量的雌激素來刺激生長。使得肉品中雌激素含量過高,同樣也會誘發體內細胞癌變。
  • 料理在加工過程中產生了致癌物,如多環芳香烴等。


而本次的研究則都證實了,肉類產品致癌的原因主要還是以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致癌物為主。缺鐵性貧血的女性,也更應該多食用新鮮紅肉,不要烹調至燒焦,就不至於擔心罹患癌症。 
而明星醫師也表示,補鐵的植物性食材常見的菠菜、成熟紫菜等,其內含的非血基質鐵的人體吸收率都在1~8%上下,所以就算大量攝取也很難改善貧血問題。而新鮮紅肉中的血基質鐵,其人體吸收率則在10~30%上下,因此補鐵造血效率非常之高,可以有效改善貧血。 
下次如果經期到來又感到頭暈、貧血了,不要再擔心紅肉不能吃,只要避開加工肉製品,就不需要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每天戰戰兢兢。 
※詳細研究方法: 

新調查研究:研究團隊以英國40~69歲的26萬名女性為樣本調查,觀察其肉類攝取與7年內的罹癌情形。在這7年內有近5000人罹患乳癌,但是只有全數都屬於加工肉品攝取量高的族群。 
研究團隊甚至進一步將加工肉品的攝取量由多到少分為三組計算,發現每天攝取超過9公克者為最多族群,相較不太吃加工肉品的族群,罹患乳癌的機率高出21%。 
大數據研究:研究團隊分析了國際間近年來公布的10份乳癌飲食研究,內容涉及了165萬人的健檢資料,其中有4萬名以上乳癌案例。而分析發現,加工肉品攝取量越高,乳癌罹患風險約會增加6%。 
此外,若以更年期前後進行比較,更可以發現主要是更年期後婦女,在食用加工肉品後,乳癌罹患風險平均會增加9%。 

 

 

 

鄭醫師補充:

看來這篇大規模的研究可以幫紅肉平反了,加工肉品才會,會致癌的不是肉本身。就像脂肪一樣,反式脂肪才會增加健康風險,即使是飽和脂肪酸也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

 

Red and processed meat consumption and breast cancer: UK Biobank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Anderson, Jana J.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 Volume 90 , 73 - 82
 
http://www.ejcancer.com/article/S0959-8049(17)31430-2/fulltex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康乃爾大學一項新發表的研究發現,孕期攝取足夠的膽鹼(choline),對下一代的認知功能提升有幫助。

膽鹼的食物來源一般來說,可在蛋黃、瘦的紅肉、魚類、禽類、豆科、堅果以及十字花科等攝取到,膽鹼有許多健康好處,這項疑就想探討的是否可以提升胎兒的大腦發展。

在動物實驗以及人體實驗中,都發現孕其實若補充足夠量的膽鹼,對於下一代的認知功能甚至能終生受益,儘管膽鹼如此重要,但大部分的孕婦其實補充不到一天建議量450毫克。

除了目前的飲食趨勢以及方式之外,研究人員分析攝取不足的可能原因還包含這些食物被報導產生的誤解,例如蛋,新聞常報導富含膽固醇不宜多吃,健康專家甚至是政府提醒孕婦要小心未經煮熟的蛋,即使經過消毒以及煮熟的蛋幾乎沒有風險,但仍然會讓許多孕婦對蛋敬謝不敏。其他像紅肉含飽和脂肪酸以及肝臟比較少人吃都是造成膽鹼攝取來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這項研究分析26位孕婦,被隨機分成兩組,兩組的人吃的飲食都一樣,除了膽鹼,一組是每天930毫克,另一組是480毫克,其他孕婦該有的B12、葉酸以及B6也充分供應。等到小孩出生後,研究人員在分別追蹤4、7、10以及13個月大時的認知反應測試,結果發現每天攝取930毫克的實驗組表現明顯比480毫克的高上一截。

研究人員建議,目前推薦的孕婦膽鹼每日攝取量仍然不足,建議孕婦應該在孕期設法提高膽鹼食物來源的攝取,幫助下一代的大腦發育。

參考文獻:

  1. Marie A. Caudill, Barbara J. Strupp, Laura Muscalu, Julie E. H. Nevins, Richard L. Canfield. Maternal choline supplementation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improves infa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peed: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feeding studyThe FASEB Journal, 2017; fj.201700692RR DOI: 10.1096/fj.201700692RR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酒直接導致癌症!英研究:過量恐致幹細胞DNA受損

記者尤寶琪╱即時報導

2018年1月5日 上午11:19

喝酒傷身,眾所皆知,醫學研究也證明,喝酒會增加罹患乳癌、腸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和結腸癌等七種癌症的風險。世界癌症基金會明白表示,酒喝得愈多,罹患癌症風險越高,並堅信有證據表明,喝酒直接導致癌症。但酒精到底是如何導致癌症?英國劍橋研究人員3號在Nature學刊中發表的研究中給出了詳細解釋。

這項由Cancer Research UK資助的研究發現,黃湯下肚後,人體會在消化酒精的時候產生乙醛,而這乙醛就是最終導致癌症的罪魁禍首。研究人員指出,乙醛在體內累積,就會攻擊最重要、負責製造我們體內所有細胞的幹細胞DNA,一旦幹細胞受損,它們就會製造出不正常,甚至是會誘發癌症的惡性細胞。

但我們的人體是有內建防禦機制,來避免酒精造成傷害,其中一種是稱之為ALDH的酵素群,能夠將乙醛分解成醋酸鹽,這種能夠作為細胞能量的成分;研究中顯示,缺乏ALDH酵素群的老鼠,一但被餵喝酒精飲料,其DNA損傷比體內有ALDH酵素的老鼠高出了4倍。

另一種則是一系列DNA本身的修復機制,但不幸的是,並非每個人的修復機制,都能隨時隨地正常運作,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的人種的修復機制,就無法有效運行。

研究人員指出,機器都會出錯,人體生物機制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完美,一旦碰到像是突然大量飲酒的時候,就算你擁有防禦機制的基因,仍可能導致防禦機制反應不及而當機,進而大幅增加你罹患癌症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這項飛就非常清楚揭露飲酒過量致癌的機制在於酒精的代謝物,也就是乙醛會攻擊體內所的幹細胞,幹細胞是人體細胞再生的關鍵,維持健康以及長壽的關鍵,就是幹細胞的功能正常運作,大量飲酒等於直接把身體的健康資源拿來透支,十分危險。

參考文獻:

  1. Juan I. Garaycoechea, Gerry P. Crossan, Frédéric Langevin, Lee Mulderrig, Sandra Louzada, Fentang Yang, Guillaume Guilbaud, Naomi Park, Sophie Roerink, Serena Nik-Zainal, Michael R. Stratton, Ketan J. Patel. Alcohol and endogenous aldehydes damage chromosomes and mutate stem cells. Nature, 2018; DOI: 10.1038/nature2515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藍梅醋動物實驗成功 未來盼能抵抗癡呆症

NewTalk 新頭殼

2018年1月1日 下午7:5

新頭殼newtalk

 老人痴呆症是全世界關注的疾病之一,除了增長速度最快以外,對於家庭也有著沉重的負擔,近日美國化學學會的《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指出,經過新小鼠實驗發現,藍莓醋等發酵食品可以幫助罹患失憶症的小鼠恢復認知功能,未來也許能有助於人類抵抗癡呆症。

這項新小鼠實驗由南韓建國大學Beong Ou Lim 領導,並指出藍梅醋因減少了腦中乙酰膽鹼的分解,並提高一種與維持、創造健康神經元有關的蛋白質水平,而對失智小鼠的短期記憶產生一定程度的恢復。

事實上,藍莓等漿果類植物屬於強力抗氧化水果,而過去也不乏有學者釋出相關研究細節,指出藍莓所涵蓋的特定化合物對腦功能退化有著強烈的抑制作用,能夠幫忙減緩老化、活化腦力,其中相關疾病便包含阿茲海默症。

鄭醫師補充:

目前治療阿茲海默症藥物的藥理作用,主要就是抑制乙酰膽鹼水解酶的作用,藉以提高乙酰膽鹼的濃度,幫助海茲海默症患者的症狀改善。看來藍莓醋的動物實驗原理相近,期待動物實驗的的成功也能在人身上複製。

參考文獻:

 

  1. Seong Min Hong, Kyong Hee Soe, Taek Hwan Lee, In Sook Kim, Young Min Lee, Beong Ou Lim. Cognitive Improving Effects by Highbush Blueberry (Vaccinium crymbosum L.) Vinegar on Scopolamine-Induced Amnesia Mice Mode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7; DOI: 10.1021/acs.jafc.7b0396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