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如何幫助失智症/巴金森症? (4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年輕人攝取Omega-3 記憶UP-UP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1月1日 上午12:12



健康年輕人如果想提升記憶力,可以多攝取Omega-3脂肪酸。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發現,健康的年輕成年人攝取多一點Omega-3脂肪酸,可幫助改善、提升記憶力。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


像吃草的動物、野生魚類多含有Omega-3脂肪酸,有幾份研究報告發現,Omega-3脂肪酸在人體機能運作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有研究發現,Omega-3脂肪酸或可降低大腸癌風險、預防心臟衰竭。不過很少人研究Omega-3脂肪酸對健康年輕人的記憶有何影響。


研究人員以十八到二十五歲年輕人為研究對象,男女皆有,且這些人身體都很健康。研究團隊請他們服用Omega-3補充劑,以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取量,持續六個月。在研究開始前,研究人員還會為這些人驗血、做正子攝影,並測量其工作記憶。


研究作者表示,研究結果顯示,血液中的Omega-3脂肪酸濃度與工作記憶呈對比。血液中的Omega-3脂肪酸濃度越高,工作記憶改善幅度也越大。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才能進一步了解Omega-3脂肪酸如何影響記憶力。


鄭醫師補充:


Omega-3脂肪酸在日常生活中若不針對特別食物來源來攝取,難以補充,大家熟知的魚油、亞麻仁油、核桃、芥花油或者海藻萃取油才有。研究發現的效果,建議長期補充才能有效提升體內Omega-3脂肪酸濃度,達到幫助記憶力效果,對於準備考試的學子,如果想藉由補充Omega-3脂肪酸來提升記憶力,務必提早開始規律攝取。


相關研究引用來源:


Rajesh Narendran, William G. Frankle, Neale S. Mason, Matthew F. Muldoon, Bita Moghaddam. Improved Working Memory but No Effect on Striatal 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Type 2 after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PLoS ONE, 2012; 7 (10): e46832 DOI: 10.1371/journal.pone.0046832


今年初發表於神經學期刊的研究也證實,體內Omega-3脂肪酸濃度不足,記憶力比較差,同時會加速大腦老化:


Z. S. Tan, W. S. Harris, A. S. Beiser, R. Au, J. J. Himali, S. Debette, A. Pikula, C. DeCarli, P. A. Wolf, R. S. Vasan, S. J. Robins, S. Seshadri. Red blood cell omega-3 fatty acid levels and markers of accelerated brain aging. Neurology, 2012; 78 (9): 658 DOI: 10.1212/WNL.0b013e318249f6a9


不只是年輕人,年長者體內Omega-3脂肪酸濃度也與失智症風險大有關係,Omega-3脂肪酸濃度越高,失智症風險越低,今年五月發表在神經學期刊另一篇研究亦證實這樣的論調:


Y. Gu, N. Schupf, S.A. Cosentino, J.A. Luchsinger, and N. Scarmeas. Nutrient intake and plasma β-amyloid. Neurology, 2012 DOI: 10.1212/WNL.0b013e318258f7c2


想知道自己體內Omega-3脂肪酸濃度是否足夠,功能性醫學檢測能夠提供直接數據來偵測,也提醒大家想補充魚油,建議避開汙染,有獨立檢驗室背書的純度認證的安全產品比較安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躍女性 老年不易失智

 

女性不管在哪個年齡,只要願意規律運動,保持身心活躍,老年大腦機能就會比較好加拿大研究發現,年輕時越好動、活躍的女性,老年較不容易出現失智症,以及其他認知障礙。因此女性最好趁年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多活動筋骨,以降低失智風險。



加拿大多倫多新寧健康醫學中心蘿拉‧米德頓醫師(LauraMiddleton)擔任計畫主持人。她在醫學中心新聞稿中表示,研究發現,女性只要保有規律運動習慣,多活動身體,未來就能減少認知功能受損風險。和喜歡從事靜態活動同齡女性相比,女孩子如果從青少女時代就很活躍,其出現認知障礙機率較低,保持身心活躍有助預防老年認知障礙。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AmericanGeriatricsSociety)。研究人員比較9344位美國年長女性身心狀況。研究顯示,女性若常保持活躍狀態,到了老年,認知功能受損程度大幅降低。特別是青少女時期最重要,青少女時期很活躍的女性,老年出現認知受損的比例為8.5%,相較之下,青少女時期不活躍的人,老年認知受損比例為16.7%,比例翻了一倍。



米德頓醫師表示,年輕時保持活躍狀態,老年的認知表現會比較好,因此越早養成運動習慣,對維持認知功能越有幫助。



過去我們談到運動可以改善及預防許多疾病,最近加拿大研究人員針對9344位年長女性作調查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女時期就開始運動的女性,到了老年出現認知受損的比例為8.5%,跟青少女時期不運動,老年出現認知缺損的16.7%,差了一倍,這個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讓我們對照一下功能性名醫馬克‧希曼醫師在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中相關內容,這些項目都是經臨床研究證實的結果:


運動效果優於百憂解: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



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接受運動對身體的好處,然而,影響最深遠的部分,可能是我們的大腦。運動有助於重新調整我們的電路,改善學習、注意力、專注力與記憶力。這是目前成效最好的抗憂鬱與抗焦慮治療。



如果這是一顆藥丸,將會是最暢銷的爆炸性新藥,而且持久不衰。而我們可以善加利用的工具,只需要一雙鞋子,也不一定要住在海邊。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


以下是有助於大腦的運動:


  • 強化心血管系統。這裡的血管包括捕給大腦營養的血管。事實上,隨著人體的老化,認知功能衰退的最常見源頭並不是阿茲海默症,而是大腦血管的硬化,稱為 血管型失智症。
  • 矯正與預防胰島素抗性。 這是遏止大腦老化的主要來源,因為大腦的老化主要是血糖與胰島素失衡所造成的。
  • 消除壓力的影響,以及強化對壓力的抵抗力。
  • 改善情緒與均衡神經傳導素功能。 運動對治療沮喪的效果遠優於百憂解,可以增加 GABA(伽瑪胺基丁酸)(抗焦慮神經傳導素)、血清素 (快樂的神經傳導素),以及多巴胺 (增強體力的神經傳導素),並有助於維持所有神經傳導素的均衡。
  • 減輕發炎與改善免疫功能。
  • 提高人體天然的止痛劑--腦內啡,減輕疼痛。
  • 促進整體的動力與能力,全心投入生活。
  • 提高神經可塑性與神經細胞新生。 改善現有的聯繫,與產生新的聯繫,並刺激新腦細胞的製造。
  • 這是透過自然增加的BDNF 或大腦衍生神經營養因子。這是大腦的神奇肥料,改善神經元的功能,促進其成長與綻發新的聯繫,並避免細胞的凋亡。這是思想、情緒與行動之間的主要連結。
  • 均衡荷爾蒙,包括促進睪丸酮與生長荷爾蒙,均衡雌激素與黃體素所造成的情緒起伏,這是造成經前症候群或更年期症狀的主因。
  • 預防癌症
  • 預防失智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症新療法 雷帕黴素減少額顳葉退化

作者: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2年10月8日 上午6:59




失智症新療法,主要是利用雷帕黴素治療額顳葉退化的症狀,且研究發現,早期投藥,能維持實驗鼠的學習記憶功能,有效減緩運動功能喪失,以及腦部神經細胞死亡,若為晚期投藥,則能明顯改善原本喪失的運動功能。


利用雷帕黴素治療失智症主要導因的額顳葉退化症,被證實有明顯療效;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坤哲補充,其實雷帕黴素為抗生素,過去常用於治療癌症、阿茲海默症等病症,現在被證實能用於治療額顳葉退化症,也算是舊藥新用。


根據醫學報告顯示,每10萬人就有2至9人罹患額顳葉退化症,且65歲以上的老人,額顳葉退化症是第4常見的失智原因,而小於65歲者,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原因;家中若有失智症的病人,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給予適當的照顧資源,才能使病患和家屬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下度過難關。


鄭醫師補充:


雷帕黴素研發時本來想用於抗真菌藥物,或者抗黴藥物,臨床試驗發現通過抑制白細胞介素-2(IL-2)而阻礙活化T細胞及B細胞來抑制免疫,1999年9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將雷帕黴素作為免疫抑制劑用於腎移植。


2009年,美國國家老年研究所資助的研究顯示雷帕黴素可延長小鼠的壽限,特別是其最大壽限可延長達12%。同時其也正被研究用於癌症等疾病的治療。但對人類來說,這種藥物毒性太大,目前還不建議隨便用這種藥物來做一般保養:


Jocelyn Rice (July 8, 2009). "First Drug Shown to Extend Life Span in Mammals". Technology Review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2.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biomedicine/22974/page1/. Retrieved 2009-07-09.


兩年前,有相關動物研究發現可能對於認知退化有幫助,主要還是透過抑制免疫反應來改善,目前人體臨床上應用還不廣:



Antonella Caccamo, Smita Majumder, Arlan Richardson, Randy Strong, Salvatore Oddo. Molecular interplay between mTOR, Aβ and tau: Effects on cognitive impairments.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0; DOI: 10.1074/jbc.M110.100420


本地研究的原文報導來源:


http://english.web.ncku.edu.tw/files/16-1005-97878.php


如果能透過沒有毒性的營養調整來減緩大腦發炎反應,建議優先選擇非藥物療法,畢竟雷帕黴素的毒性較大,臨床上經常看到的副作用包含肺毒性、致癌風險以及類糖尿病(胰島素抗性)症狀,胰島素抗性是導致失智的重要病因,因此臨床使用還是儘量保守為宜:


 Errasti P, Izquierdo D, Martín P, Errasti M, Slon F, Romero A, Lavilla FJ. Pneumonitis associated with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inhibitors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Transplant Proc. 2010 Oct;42(8):3053-4.


Law BK (October 2005). "Rapamycin: an anti-cancer immunosuppressant?". Crit. Rev. Oncol. Hematol. 56 (1): 47–60. doi:10.1016/j.critrevonc.2004.09.009. PMID 16039868. http://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040-8428(05)00085-5.


Lamming DW, Ye L, Katajisto P, et al. (March 2012). "Rapamycin-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is mediated by mTORC2 loss and uncoupled from longevity". Science 335 (6076): 1638–43. doi:10.1126/science.1215135. PMID 2246161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專家稱阿茲海默症是另一糖尿病

中央社 – 2012年9月30日 下午10:26






(中央社紐約30日綜合外電報導)糖尿病患者失智的風險較高,但失智是否屬另一種糖尿病?部分研究人員贊同此說。部分專家表示,影響數以百萬計美國人的阿茲海默症,實際上是第3型糖尿病,而非另一種疾患。


據美國「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報導,就當今臨床醫學而言,總共有3種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通常於孩童時期診斷出來,無已知病因或療法。第2型糖尿病又稱生活型態糖尿病,但也與種族和家族病史有關。另一種妊娠性糖尿病,會侵襲懷孕婦女,但在生產後90%案例會回復正常。


如同食物作家和健康倡議者畢特曼(Mark Bittman)最近在「紐約時報」言論版撰文指出,美國布朗大學醫學院(Brown Medical School)神經病理學家戴拉蒙特(Suzanne de la Monte)教授於2005年提出,阿茲海默症實際上只是飲食引發的另一種糖尿病。


在戴拉蒙特的研究中,她證明在阿茲海默症初期,病患腦部的胰島素濃度和受體明顯減少,且隨著病程發展,持續維持這種趨勢。


當研究報告於「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Alzheimer's Disease)發表時,她在新聞稿中寫道,「阿茲海默症的許多未經解釋特徵,例如腦部細胞死亡和糾結等,似乎與胰島素訊息傳遞不正常有關。這顯示阿茲海默症最可能是神經內分泌疾病,也就是另一種糖尿病。」


如果理解胰島素如何運作,上述理由就很有道理。人體藉由胰島素調節血糖,胰島素促使細胞從血液中擷取葡萄糖轉化成能量,當人們食用高脂和高糖飲食時,太多糖份讓細胞招架不住,細胞就不再與胰島素良好反應,這種現象就稱為胰島素抗性,如果未處置,就會引發第2型糖尿病。


因胰島素抗性造成的血糖升高其後會破壞身體組織,引發心臟病、神經損害、眼睛受損等。當損害到腦部細胞時,記憶功能喪失就會失去判斷力。換句話說,如同部分研究人員所稱,就會罹患阿茲海默症。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指出,阿茲海默症和糖尿病罹患率雙雙不斷攀升,隨著人口老化,阿茲海默症罹患率「未來幾年將會快速攀升」。據信阿茲海默症是由遺傳、環境和生活型態等多種因素綜合造成,但此疾病屬另一種糖尿病的說法,為飲食和運動較其他因素更能預防阿茲海默症,提供了新的憑證。


魚類、胡桃和亞麻籽等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已証明能降低認知退化的風險,如同水果、蔬菜和茶中的抗氧化物般,這些食物全都顯示有助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


健康飲食倡議者畢特曼表示,解決之道是奉行「健全」飲食,充分攝取植物、低飽和脂肪和少吃糖,以預防認知退化、糖尿病以及一大堆其他不利副作用。


鄭醫師補充:


上述綜合報導可以參考原文來源: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2/09/28/alzheimers-diabetes-fourth-type-dementia_n_1923307.html?ir=Healthy+Living


http://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2012/09/25/bittman-is-alzheimers-type-3-diabetes/?smid=tw-nytimes



不要小看代謝症候群或者糖尿病的影響,諸多研究證實胰島素功能失衡會導致失智的風險增加,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提到胰島素功能失衡與失智症之間有詳細的論述,以下把相關內容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事實上,阿茲海默症 (現在我們知道了,至少有一部份是因為發炎所引起的)現在被稱為第三型糖尿病。我們知道第二型糖尿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一般人多出四倍。飲食中過量的糖份和大腦的疾病息息相關。


 



體內瞬間湧現的胰島素,也啟動了細胞間的開關,提高發炎性的細胞激素,就像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的情況一樣。差別是這種發炎狀態可能潛伏數十年之久,慢慢地搞破壞。


 


這裡並沒有科學爭議。證據鮮明。糖份造成發炎。在吃了太多糖份時,具有胰島素抗性的脂肪細胞製造出難纏的發炎性訊息傳遞者 (細胞激素),例如TNF  aIL-6,對大腦展開大肆的破壞。


 

 


對胰島素的研究,以及胰島素對大腦的傷害


哈佛大學與布朗大學丹尼斯薩爾科(Denis Selkoe)與蘇珊蒙特(Suzanne de la Monte )博士的創新研究已經證明,胰島素抗性(也稱為前期糖尿病)是啟動大腦受損連鎖反應的主要因素,讓一半以上八十幾歲的老人喪失記憶,形成阿茲海默症的診斷。


 


原因是胰島素抗性造成一連串損害,引發大腦問題的典型發炎症狀,尤其是失智症。


 


有失智症前期的症狀嗎?


但是不用等到八十幾歲,就可以感受到胰島素抗性對記憶力所造成的影響。現在有許多人出現了我們所謂的「失智症前期」症狀。


 


事實上,我們可能會先注意到很難記住名字與數字。這可能是失智症前期的徵兆。這種記憶力喪失的情況,有可能是壓力的影響(我們知道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破壞與殺死負責記憶的海馬迴腦細胞),也有可能是「鮪魚肚」那些多餘的脂肪在作怪。


 


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一份為期五年,針對2632名男性與女性所做的研究,發現那些有新陳代謝症候群(或胰島素抗性)與發炎症狀的人,認知功能急遽衰退: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flammation, and Risk of Cognitive Decline


Kristine Yaffe, MD; Alka Kanaya, MD; Karla Lindquist, MS; Eleanor M. Simonsick, PhD; Tamara Harris, MD; Ronald I. Shorr, MD; Frances A. Tylavsky, PhD; Anne B. Newman, MD, MPH


JAMA. 2004;292(18):2237-2242. doi:10.1001/jama.292.18.2237.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9976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褪黑激素可抗阿茲海默症

中央社 – 2012年10月1日 上午1:06






(中央社台北30日電)與睡眠有關的褪黑激素,是對抗阿茲海默症的新武器。西班牙的最新研究顯示,結合運動和每日服用褪黑激素,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鼠具有正面療效。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項研究由巴塞隆納生物醫學研究所(Barcelona Biomedical ResearchInstitute, IIBB)與格拉納達大學(University of Granada)及巴塞隆納自治大學(AutonomousUniversity of Barcelona)聯手進行。


IIBB專家桑費利烏(Coral Sanfeliu)表示:「多年來我們早就知悉,給合不同的抗老化療法,諸如運動、地中海式飲食以及不吸菸,能延長多年壽命。如今似乎顯示,褪黑激素也具有重要抗老化效果。」


在這項實驗中,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鼠分成控制組和另外3個接受治療組,分別為滾輪運動治療組、褪黑激素治療組,以及結合滾輪運動和褪黑激素治療組。此外,還納入未罹患阿茲海默症老鼠當參考組。


桑費利烏指出,「經過6個月後,相較於原本病理學狀態,接受治療的老鼠更接近未罹患阿茲海默症老鼠的狀態。就此我們能說,這種疾病呈現顯著逆轉。」


刊登在「老化神經生物學」 (Neurobiology of Aging)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三項治療在行為、學習和記憶方面呈現整體改善,但研究人員也提醒指出,老鼠的治療結果不能輕易轉換到人類身上。


桑費利烏解釋說:「在動物身上有效的療法,轉換到人類病患上並非總是一致,鑑於阿茲海默症在人類身上歷經多年發展病程,因此當開始浮現記憶喪失時,腦部早已嚴重惡化。」1010930


鄭醫師補充:


早在1997年就有相關醫學研究證實褪黑激素能幫助預防阿茲海默症發病:


Pappolla MA, Sos M, Omar RA, Bick RJ, Hickson-Bick DL, Reiter RJ, Efthimiopoulos S, Robakis NK (March 1997). "Melatonin prevents death of neuroblastoma cells exposed to the Alzheimer amyloid peptide". J. Neurosci. 17 (5): 1683–90. PMID 9030627.


2005年的動物實驗也證實褪黑激素可以治療阿茲海默症:


Wang XC, Zhang J, Yu X, Han L, Zhou ZT, Zhang Y, Wang JZ (February 2005). "Prevention of isoproterenol-induced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by melatonin in the rat". Sheng Li Xue Bao 57 (1): 7–12. PMID 15719129.


褪黑激素本身除了主管生理時鐘調控至外,還是強效抗氧化物質:


Arnao and Hernandez-Ruiz (2006).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Melatonin in Plants". Landes Bioscience.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35004/. Retrieved August 13, 2012.


失智症的原因之一就是自由基太多,導致大腦細胞產生不可逆的傷害,以營養醫學的研究來說失智症的治療,能夠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非常重要,至於運動,諸多研究告訴我們規律運動的人比較不會失智,因此褪黑激素配合運動可以抗失智,言之成理。上述研究報導又是非常清楚的例證,相關研究來源可以參閱:


Melatonin plus physical exercise are highly neuroprotective in the 3xTg-AD mouse


Yoelvis García-Mesa, Lydia Giménez-Llort, Luis C. López, Carmen Venegas, Rosa Cristòfol, Germain Escames, Darío Acuña-Castroviejo, Coral Sanfeliu


Neurobiology of Aging - June 2012 (Vol. 33, Issue 6, Pages 1124.e13-1124.e29, DOI: 10.1016/j.neurobiolaging.2011.11.016)


http://www.neurobiologyofaging.org/article/S0197-4580(11)00495-7/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過度依賴安眠藥 失智症風險增5成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 2012年9月28日 下午7:26








許多人焦慮煩心以致於晚上睡不好,便常常依靠服用安眠藥來幫助睡眠,久而久之,沒有吃安眠藥反而就更睡不著。這樣的情形,不僅有過度藥物依賴的問題,甚至還會增加老年失智症風險。


據英國《每日郵報》27日報導,在英國約有150萬人習慣性服用安眠藥,而醫院每年開出的安眠藥處方簽也多達約1千萬張;另外調查也指出,65歲以上的老人有8%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與法國波爾多大學(University of Bordeaux)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發現,65歲以上老人,若有15年以上的服用安眠藥習慣,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將會提高5成。


安眠藥中的成分能利用轉換腦內訊息傳遞方式,而達到安定人心的作用,不過同時也干擾腦內的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s),此為控制失智症機率的主要物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多比亞斯(Tobias Kurth)教授表示,安眠藥在解決睡眠問題上確實有其效用,但背後隱藏的副作用也必須更加小心。


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Society)發言人表示,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現安眠藥對於腦部認知有負面影響,再加上老年失智症是英國國家衛生保健中心(NHS)主要的支出負擔,甚至預估在未來20年,失智症相關醫療成本將會上升到350億歐元,而目前英國也已預計有80萬人罹患老年失智症。


鄭醫師補充:


許多人在門診會問我,長期服用安眠藥物會有什麼後遺症?上述研究就是一個清楚的示範說明。


再次提醒,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失眠,失眠只是現象,原因不找出來,只是想靠藥物來強迫助眠,不僅容易形成藥物依賴,甚至會產生藥物耐受性,也就是藥物越吃越多,但安眠效果卻越來越差的狀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相關研究研究全文可以參閱:


http://press.psprings.co.uk/bmj/september/dementia.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想什麼?腦部掃描可判讀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十一日表示,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研究人員可分辨出與不同記憶相連的腦部活動,從而辨識出不同的思考模式。這項證據顯示,科學家光靠腦部活動模式就可能判斷出他人的回憶內容,並使科學家距離發展出能偵測他人想法的「思考機器」又更進一步,不過目前這項技術仍在初步階段,分辨不同「想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先讓十位志願者觀看三段影片,這些影片分由不同的女演員演出,內容則是相當類似的日常生活場景。接著研究人員要求志願者回想這三段影片的內容,並讓志願者接受腦部掃描。研究人員再把腦部造影的資料利用電腦運算程式分析,這種程式是專門設計來分辨與每段影片相關的腦部活動。



研究結果發現,腦部活動的模式可正確預測志願者接受掃描時正在回想的是哪一段影片,這顯示腦部確可留下不連貫的記憶痕跡,而且可以被清楚辨識,即使經過多次重新啟動也一樣。



據主持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神經造影教授馬奎爾說,研究中發現人的記憶的確存放於大腦的海馬迴中,未來科學家將有機會研究記憶儲存的方式,以及記憶是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



倫敦大學學院同一研究團隊曾在先前的研究中發現,他們可分辨出志願者在虛擬房間中是否採取同樣的站姿。而新研究則是以回想日常生活片段的不連貫記憶為主,不連貫的記憶比空間記憶更為複雜,也因而更難分辨,但研究結果顯示,不連貫的記憶也可以同樣的方式分辨,並證明這些記憶相當穩定,每次回想都會觸發同樣的腦部活動,使其能夠被辨識並予以正確詮釋。



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三月十一月公布的網路版「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腦波,或者意念可以透過一些儀器來偵測或者作為控制的介面,過去一直被當成是科幻小說的題材,但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有更進化的儀器可以作更多的應用,幫助到需要幫助的患者,甚至是嚴重的LOCK IN SYNDROME的患者(例如潛水鐘與蝴蝶一書的作者)。


最近英國的當代生物學的研究顯示,功能性的磁振造影(fMRI),能夠有效偵測到人們在回想不同事件時所運用的大腦區域,同事更加確認回想時所使用的區域就是海馬迴。讓我們瞭解一下海馬迴是什麼?


海馬迴是位於腦顳葉內的一個部位的名稱,人有兩個海馬,分別位於左右腦半球。它是組成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擔當著關於記憶以及空間定位的作用。名字來源於這個部位的彎曲形狀貌似海馬。


在阿茲海默症中,海馬是首先受到損傷的區域:表現癥狀為記憶力衰退以及方向知覺的喪失。大腦缺氧以及腦炎等也可導致海馬損傷。底下為海馬迴在大腦的位置:



在1957年,美國有一位名為H.M的年輕人決定接受手術,以治療重度癲癇發作的問題,這個手術必須大範圍作切除,尤其是以海馬迴為中心,包含周邊的杏仁核及顳葉內側部分,手術後患者的癲癇消失,但伴隨而來的是他記憶力的消失。尤其是手術以後的周遭的任何一件事,一件也記不起來。患者的智商並未因為手術而有任何受損,根據這樣的狀況,研究人員發現海馬回對於記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功用,對於海馬迴與記憶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也是因為透過這個病例而對海馬迴的作用有更深的認識。


這裡有一個跟海馬迴有關的研究,對象是英國倫敦的計程車司機。他們必須要記住很多地點,並且知道這些地點之間最直接的路線(他們必須通過嚴格的考試,該考試名為「知識」,英文名是The Knowledge,才能得到倫敦著名的黑色計程車Black cab的駕駛執照)。2000年在倫敦大學的學者Macguire et al的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民眾,倫敦計程車司機的海馬體體積較大,至於更有經驗的計程車司機的海馬體體積又更大。現在,衛星導航技術越來越發達,相對來說,不知是否也減少了海馬迴鍛鍊的機會,科技進步,人腦甚至是人體的使用與鍛鍊反而會被壓縮,聰明的科學家應該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否則科技到底是增加便利性或者加速人的退化,這部份的相關發展值得大家探討及深思。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口臭百害無益? 竟成治病培養皿

作者: 陳珮瑜 | 台灣醒報 – 2012年8月29日 下午2:40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綜合報導】口臭人人怕,但卻是老年癡呆症和帕金森症的救星!科學家發現口臭元凶是名為Solobacterium moorei的細菌,而口臭的牙床卻是培育幹細胞,治療老年癡呆症和阿茲海默症的最佳培養皿。偏偏這種細菌比較喜歡附著在男性口腔,因此有口臭的男人不必再覺得丟臉,反而可以高聲疾呼:「要治癡呆症,來找我吧!」 


英國物理學會的《呼吸研究學報》報導,日本齒科大學研究者永易博士指出,相較於過往以人體骨髓和胎牛血清來製造幹細胞,用牙髓培養方式可獲得更多幹細胞。永易確認,人類牙髓細胞約有60至80%屬於幹細胞,遠比先前學界預估的1%還來得多。


他進一步表示,幹細胞所培養的肝細胞可有效治療肝病,若將它置於硫化氫氣體之中,細胞分裂數量即顯著提升。而硫化氫就是造成口臭的罪魁禍首。


永易的研究團隊每天收集拔牙患者的牙髓細胞,並將這些細胞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注入硫化氫氣體。結果顯示,硫化氫會有效刺激牙髓細胞,其數量和細胞分化程度都有顯著提升。因此永易博士斷定,牙髓是幹細胞的絕佳來源。


除此之外,口臭其實也有助於人們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是否罹患肝病或腎病等等,可見口臭並非百害而無一益;但麻煩的是,口臭不但會使自己在公眾場合備感尷尬,也會造成他人的困擾,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除了吞下薄荷糖和以手摀口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遠離口臭」呢?專家建議,應養成刷牙和刮舌的習慣,喝綠茶也有相同功效;漱口水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是效果無法持久。


鄭醫師補充:


什麼是幹細胞?幹細胞(原文Stem cell)是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它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幹細胞存在所有多細胞組織裡,能經由有絲分裂與分化來分裂成多種的特化細胞,而且可以利用自我更新來提供更多幹細胞。換句話說,幹細胞能讓受損組織再長一次,幹細胞是未來醫學的希望。有人說,最笨的幹細胞,比最聰明的醫師還厲害,因為再厲害的醫術也無法憑空再造新組織。


許多父母存臍帶血,就是在存一個希望,萬一日後罹患嚴重需要骨髓移植的疾病,臍帶血的幹細胞有機會派得上用場。早期的幹細胞研究是從胚胎開始,動物研究比較多,但用人體胚胎來做研究,容易招致道德非議。因此FDA核准幹細胞應用於人體治療是這三年的事,若能避開胚胎幹細胞來做臨床研究與應用,幹細胞的應能化解道德的爭議,幫助人們更健康。


因此,腦細胞功能退化的不可逆疾病,包含失智症與帕金森症的患者,有機會藉由幹細胞把新的腦細胞長回來,逆轉頹勢,期待這樣的研究能早日應用於臨床,造福人類。在相關療法還未上市前,建議大家費點心思把自己身體保養好,萬一需要還可以有機會受惠。


上述研究的原文全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iopscience.iop.org/1752-7163/6/1/017103/pdf/1752-7163_6_1_017103.pdf


引用來源:


Nikolay Ishkitiev et al 2012 J. Breath Res. 6 017103 doi:10.1088/1752-7155/6/1/017103


Hydrogen sulfide increases hepatic differentiation in tooth-pulp stem cell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老年癡呆症病患 女性退化較男性快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8月24日 下午6:49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老年癡呆症女病患的腦部退化可能比男病患快!英國的研究發現,病情屬同一階段的老年癡呆症女病患的心智能力,明顯比男病患差。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在更年期後,雌性荷爾蒙下降影響大腦功能,以致記憶力及語言能力,都表現得比男性老年人差。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學者在分析15個研究後,首次發現上述結論。他們分析這些研究所調查的828名男病患及1,238名女病患後發現,在5項認知領域的測試上,如短時間記憶力、回憶能力、涉及事實訊息的語意記憶等,男病患始終明顯優於女病患;且年齡及教育程度並沒有影響研究結果。


該研究主持人心理學教授羅斯指出,這結論另人訝異,因為女性通常在語言能力上表現得比男性好。她說,這可能是荷爾蒙的變化,造成男女在心智能力上有差異。因為女性在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而雌激素對大腦的影響很大。


羅斯教授指出,其它利用掃描的研究發現,男性即使腦部嚴重受損,有時候他們的技能也不會嚴重受到影響。這個研究發表在《臨床及實驗神經心理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許多婦女在更年期之後開始出現一些精神困擾,其中往往也會抱怨記憶力減退,原因在於此激素一下子降得太低,影響原本雌激素對於大腦的功能運作。若把這部分的原理用來解釋女性一旦罹患失智症,退化速度以及程度往往比男性明顯的狀況就不難理解。因此女性更年期出現明顯症狀時,不妨利用功能性醫學檢測以及生物荷爾蒙的補充,不但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狀,還有助於大腦功能的維繫以及預防退化,一舉兩得。失智症一旦確立診斷,女性荷爾蒙的評估與處理最好也能一併來作,減緩功能退化的速度,方便旁人照顧。


上述報導的相關研究來源為:


Karen Irvine, Keith R Laws, Tim M Gale, Tejinder K Kondel. Greater cognitive deterioration in women than men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 meta 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 2012; : 1 DOI: 10.1080/13803395.2012.71267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刷牙 降低罹患癡呆症風險

路透社 – 2012年8月21日 下午1:48








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研究人員花費18年時間追蹤約5500名老年人,發現沒有每天刷牙的人較每天刷牙的人罹患癡呆症的可能性高65%。


研究主持人巴加尼尼希爾(Annlia Paganini-Hill)說:「不只你的心理狀態會主導你實行哪種口腔衛生習慣,你的口腔衛生習慣也可能會決定是否罹患癡呆症。」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老人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引發牙齦疾病的細菌所產生的發炎症狀,也會牽連許多疾病如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


巴加尼尼希爾指出,某些研究也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腦內的牙齦疾病細菌比一般人多。阿茲海默症是最普遍的癡呆症。


她說,一般認為牙齦疾病細菌會侵入腦內,引起發炎症狀或損害腦部。中央社(翻譯)

 

 




年過半百又過胖 失智風險增

中央社 – 2012年8月21日 下午9:06






(中央社台北21日電)研究顯示,年滿50歲的民眾若擁有肥胖、心臟病及糖尿病等風險因子,不僅記憶力喪失速度會加快,其他認知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和體重在健康範圍內的人相比,肥胖者的大腦年齡,10年間平均多老了3.8年。和體態健康且風險因子較少者相比,高度肥胖族群的測驗成績下滑幅度快了22.5%。


專家警告,中年肥胖可能是老年癡呆的主要風險因子,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導致老年癡呆。


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N)科學家對6401名平均年齡為50歲的人展開研究,檢驗他們的心智能力、身體質量指數(BMI)及一般健康狀況,結果再度強化肥胖及失智間的關聯。


研究員紀錄受測者代謝異常的狀況,像是高血壓、好膽固醇濃度低、高血糖及是否接受糖尿病藥物治療。


1/3參與調查的人擁有2項以上風險因子,9%的人過胖(BMI超過30),38%的人體重過重(BMI介於25和29.9間)。


參與研究對象在10年間,就記憶力及其他認知能力接受3次測驗。測驗成績下滑最多的族群是肥胖或體重過重,且代謝異常狀況達2項以上的族群。


研究期間,肥胖且代謝異常者的測驗成績下滑速度,比體重正常且代謝沒有異常者快了22.5%。


研究員發現,開始接受測驗時,平均年齡為56歲的中年者中,肥胖族群分數下滑程度相當於多老了3.8年。


無代謝異常風險因子的相對健康肥胖者,雖然成績也下滑,但科學家推測,這個族群或許能免於心智衰退。(譯者:中央社林亭儀)1010821


鄭醫師補充:


不要小看牙周病,過去諸多研究證實牙周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包含中風與糖尿病的危險性也增加。關鍵原因即是牙周病的細菌會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長期身體的發炎是大腦退化不能忽略的導因,最近美國加州大學經過18年,超過5500名年長者的的追蹤研究發現:沒有每天刷牙的人較每天刷牙的人罹患癡呆症的可能性高65%。 相關研究原文可以連結參閱:

 


引用來源:



Dentition, Dental Health Habits, and Dementia: The Leisure World Cohort Study


Annlia Paganini-Hill PhD, Stuart C. White DDS, Kathryn A. Atchison DDS, MPH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2 AUG 2012


DOI: 10.1111/j.1532-5415.2012.04064.x



 

此外,近年許多研究一再提醒,肥胖與失智症的罹患率極為相關,千萬不要對肥胖小覷,尤其是年過五十,合併有代謝症候群的狀況,大腦退化速度比沒有代謝異常的人快了22.5%,等於多老了3.8歲。因此出現代謝症候群,體重過重,血糖以及血壓控制不穩定的人,最好能把體重、血糖和血壓控制得宜,避免日後大腦快速退化甚至罹患失智症。有人說,失智症是第三型的糖尿病,足見能量產生與血糖代謝不佳,對大腦的衝擊有多大。這是法國研究人員歷經十年,分析6401位年逾五十歲的人所得到的發現,研究原文可以連結:


 

研究引用來源:


Obesity phenotypes in midlife and cognition in early old age


The Whitehall II cohort study


doi: 10.1212/WNL.0b013e3182661f63 Neurology August 21, 2012 vol. 79 no. 8 755-76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睡夢中常叫喊哭泣 帕金森氏前兆

 

老人家常做惡夢,可能是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前兆。西班牙研究發現,夜晚常做惡夢、在睡夢中叫喊、哭泣的60歲以上年長者,5年內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帕金森氏症。



研究顯示,睡眠時遭遇「快速動眼睡眠障礙」者比較容易罹患帕金森氏症或失智症,「快速動眼睡眠障礙」是指睡眠中的一個階段,睡覺時眼睛會快速移動,睡眠障礙症狀包括做惡夢、睡覺中突然踹人等。



正常人睡到快速動眼期階段全身徹底放鬆,很少出現大動作,因為大腦此時不會對肌肉下指令,好讓肌肉充分休息;但快速動眼睡眠障礙患者就不太一樣,他們在作夢時常出現暴力動作。



西班牙研究人員發現,超過60歲有快速動眼睡眠障礙的人之中,約有1/5未來會出現帕金森氏症或一些退化性疾病,如路易氏體失智症等,路易氏體失智症為第二常見原發性退化性失智症,第一常見原發性退化性失智症為阿茲海默症。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主持人為西班牙巴塞隆納臨床教學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艾力克斯‧伊蘭若(AlexIranzo),研究團隊分析、追蹤43位年齡都在60歲以上患者,其中約有3成在睡眠障礙症狀出現2年半後,相繼罹患神經性病變,多數飽受帕金森氏症折磨。



這項發表於「刺胳針神經病學」期刊(LancetNeurology)的研究顯示,睡眠障礙可能是腦部疾病早期症狀之一。研究成果或許能讓醫師盡早診斷、確診病因,患者也能接受較佳治療。



最近西班牙的研究人員針對43位超過60歲的年長者作追蹤研究分析,結果發現有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的患者,在接下來的兩年半,相繼罹患神經病變,而其主要的疾病表現即為巴金森氏症。睡眠簡單來說可以分為非快速動眼期(NREM)及快速動眼期(REM),在快速動眼期時,全身肌肉放鬆,一般而言不會讓自己的肌肉收縮,但如果出現障礙,則會在作夢時出現暴力動作。


巴金森氏症來說,目前的理論以多巴胺不足來做為治療的主要架構,多巴胺一般是幫助我們維持注意力與專注的主要神經傳導物質,不足的會容易產生心情低落、沮喪、沒有體力也變得沒有興趣、白天容易類或者昏睡,常需使用提神飲料來幫助自己清醒。以巴金森氏症來說,症狀以呆板、遲鈍的外表及動作障礙表現為主,當然記憶力也容易受損。目前研究都傾向多巴胺不足導致神經細胞的死亡而衍生的病變。


之前一篇美國研究也指出快速動眼期出現障礙(睡夢中出現踢人及狠打行為)的確可能是巴金森氏症這些神經退化疾病的先兆。所以有這些狀況的年長者應該提高警覺,我建議可以先參考功能性醫學的營養補充,例如增加酪胺酸、B6、B12、葉酸、Omega-3、PS(腦磷脂)、PC(卵磷脂)的補充,而在臨床上對於巴金森氏症有減輕症狀的NADH,也可以考慮補充,相關資料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210&prev=14151&next=11660&l=f&fid=38


有關原文報導可以參閱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312067/Nightmares-sign-Parkinsons.html#ixzz0zf0cSse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茲海默藥療效不佳 研發喊停

中央社 – 2012年8月7日 上午9:46






(中央社紐約6日綜合外電報導)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嬌生集團(J&J)今天表示,由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疫苗療效不如預期,兩家公司已放棄進一步測試研究。


兩家藥業巨擘表示,靜脈注射阿茲海默症疫苗(bapineuzumab)最終第3期臨床試驗,未達有效幫助病患認知和功能表現的目標。


兩家公司因此決定終止研發計畫。


這項結果標誌近幾周來的第2起失敗案例。阿茲海默症疫苗在第2期人體測試時,頗被看好研發成功,現在以失敗收場格外令人失望。


輝瑞大藥廠藥物研發部門主管羅瑪諾(StevenRomano)說:「我們對測試結果非常失望,也很難過沒有機會提供輕至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和護理人員實質改善病況的機會。」


外界目前將注意力轉向禮來公司(Eli Lilly & Co)研發的類似藥物solanezumab,儘管成功希望同樣渺茫,但直至禮來今年稍晚公布後期測試結果前,仍有一絲希望。


輝瑞和嬌生宣布終止研發工作後,輝瑞、嬌生和禮來股價在盤後交易同步下跌。


鄭醫師補充:


阿茲海默症這種不可逆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短期內鐵定看不到疫苗的上市,疾病想用疫苗來預防,大多是透過疾病本身的致病途徑與病毒、細菌感染或者微生物感染有關。疫苗的施打會引發免疫系統建立相關感染來源的記憶對抗機制,萬一遭感染,免疫系統以有完備的記憶對抗系統可預防擴散,達到預防疾病效果。


阿茲海默症目前病因未明,身體慢性發炎是一般醫療專業同意的致病原因之一,但對慢性發炎的控制,目前未有相關疫苗能達奇效,在醫療上尚無法研發阿茲海默症特效藥或者疫苗之際,想預防失智症最好還是回到功能性醫學的觀念技做法來根本預防比較實際:


有阿茲海默症家族病史或者擔心自己有罹患風險的人(例如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透過ApoE4基因檢測來確認,一旦檢出,可以先透過相關功能性醫學檢測,針對身體發炎、營養、能量代謝以及毒素等問題,作深入了解,根據檢測結果,透過營養、飲食、排毒'有目標的生活以及運動等等整合方式來根本改善體質,避開失智症發病的不利因素。近來發表的研究也告訴我們,坐視不管ApoE4基因變異問題,其失智症罹患的風險是非ApoE4變異的人的十倍,在此提醒大家。


相關研究可以參閱:


Robert D. Bell, Ethan A. Winkler, Itender Singh, Abhay P. Sagare, Rashid Deane, Zhenhua Wu, David M. Holtzman, Christer Betsholtz, Annika Armulik, Jan Sallstrom, Bradford C. Berk, Berislav V. Zlokovic. Apolipoprotein E controls cerebrovascular integrity via cyclophilin A. Nature, 2012; DOI: 10.1038/nature11087


已經出現疑似失智症狀的人,旁人想要預測相關疾病發生的風險以及疾病嚴重程度,也有完整的失智量表可以協助: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9246&prev=29615&next=29232&l=f&fid=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新研究! 綠蜂膠萃取有利治失智


您相信蜂蜜也可以治療失智症嗎?有生技公司和醫療團隊的最新發現,從蜂農不要的綠蜂膠中提煉出的「神經滋養物質PPLs」已經被證實可以促進神精細胞的生長,明年就要進行人體臨床實驗,預計可以造福阿茲海默症等失智患者。


實驗瓶不停的轉,為了就是要提煉出黃色的液體「蜂膠濃縮PPLs」,用試管小心翼翼把PPLs放入培養皿裡,而裡頭的神精細胞透過顯微鏡觀察,明顯 比之前增加了許多新細胞,這就是生技新發現!PPLs研發博士陳嘉南表示,這些小分子的PPLs它能促進神經生長,也能讓神經細胞免於自由基對神經攻擊, 能夠保護腦神經。


將蜂農不要的綠蜂膠經過提煉變成神經滋養物質,陳嘉南博士花了將近10年才完成初步研究,將下來就是人體臨床實驗。陳嘉南再表示,PPLs能活化本 身的神經幹細胞,讓它分化成有神經功能的特性,達到抑制退化性神經疾病的功效。增加記憶細胞、活化神精纖維,只要臨床實驗通過,對於失智或阿茲海默症患者 的治療或預防無疑是一大利多。


 


這篇報告讓大家對失智症的治療,又增加一些選擇與希望。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談到失智症,主要的致病機轉,目前所有的研究結果都指向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它在大腦中主管與記憶有關的功能,這是神經科醫師都非常了解的常識,所以藥物的控制,也多以這個部分為主(當然也有針對認知功能NMDA受體作研究的治療藥物)。


根據生體檢驗及死後檢驗的結果顯示,失智症的患者,腦中有部分神經元消失。不論患者大腦中生產多少乙 醯膽鹼,都會被乙醯膽檢脂酶分解掉,而導致乙醯膽鹼的短缺,這顯然是病患喪失記憶與認知障礙的原因。所以藥物或相關的營養品若能有效地抑制乙醯膽檢脂酶, 就能有效地提升乙醯膽鹼的的濃度來改善,不過藥物目前只能減緩或者短時間凍結失智的病程,長時間下來,病程仍會繼續往下走。


有些失智患者,與重金屬過量有關,尤其是鋁過量,往往容易引發,透過重金屬檢測及螯合治療,可以排除 體內過量的重金屬而改善失智。 除藥物外,之前我們也提到一些營養品可以幫助失智,像是B12、葉酸、銀杏、NADH、輔酶Q10、DMAE或是磷脂醯絲 胺酸(PHOSPHATIDYLSERINE,簡稱PS),這些都有些研究支持可以改善失智。在此,我在提出一個國外已做出相關研究證實其效果甚至不比藥 物差的天然營養品:石杉鹼甲,它是一種強效的乙醯膽鹼脂酶阻斷劑,故能有效的提升乙醯膽鹼在腦內的濃度。跟藥物相較,乙醯膽鹼脂酶的與石杉鹼甲的複合物解 離速度比相關藥物更慢,這也是這種營養品的優勢。其他研究顯示,石杉鹼甲對於青光眼與重症肌無力也能有效改善,主要原因是因為乙醯膽鹼是維持正常眼睛功能 所必須的物質,而肌肉收縮也與重症肌無力的乙醯膽鹼的受體有關,在1986年,有一項針對128名重症肌無力的患者進行的研究,99%以石杉鹼甲治療的病 患,臨床上都獲控制或改善,除少數病患出現噁心的症狀,其他並無明顯的副作用。


至於報導中提到的研究,主要是從腦內的幹細胞著手,希望藉由刺激腦內幹細胞的生長,恢復大腦正常功能。幹細胞絕對是未來醫學的主軸,讓我們期待幹細胞研究日新月異,造福人類。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無指標 可用於提早發現

作者: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8月1日 上午12:09






帕金森病是一種進行性的退化疾病,長庚醫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陸清松指出,目前醫學界診斷帕金森病仍以動作困難的臨床表徵為主,但動作症狀出現時,疾病已介於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之間。


陸清松醫師指出,醫學界目前沒有確實的指標可用於提早發現帕金森氏症,但許多患者在動作遲緩的症狀出現前,經常已經存在著一些非動作症狀,包括:嗅覺喪失或異常、夢魘、夢遊、情緒憂鬱、體溫調節失衡、莫名其妙的腹脹、厲害的便秘、肢體不寧症、夜間抽動症等,因此,當有這些症狀而且憂心或懷疑罹患帕金森時,就可以在神經內科中專門研究動作障礙的專科醫師評估下,進一步鑑別診斷與追蹤治療。


診斷帕金森病仍是以動作障礙專科醫師的臨床診斷最為重要,但也有一些輔助診斷的重要檢查工具,下檢測工具都是由動作障礙神經內科專科醫師經臨床判斷後,轉介病患到核子醫學科進行檢查。




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在巴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出現前,一些身體的問題會先出現,以睡眠而言,患者如果有睡眠問題,容易因為用藥反而使狀況更糟,典型的症狀是白天嗜睡、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


Gugger, JJ.; Wagner, ML. (Nov 2007).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Ann Pharmacother 41 (11): 1833–41. doi:10.1345/aph.1H587. PMID 17925503.


因為自律神經也會受影響,因此姿勢性低血壓、皮膚出油以及流汗過多、尿失禁甚至性功能障礙的狀況也常看到。便秘及腸胃蠕動異常狀況經常讓患者非常不舒服,嚴重的話甚至會危及生命:


Barichella M, Cereda E, Pezzoli G (October 2009). "Major nutritional iss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Mov. Disord. 24 (13): 1881–92. doi:10.1002/mds.22705. PMID 19691125.


此外,眼睛的異常(包含眼球運動、視力、眨眼及乾澀等),知覺改變(包含嗅覺及皮膚感覺異常)也常出現,這都是在巴金森氏症典型症狀出現前可能會出現的身體狀況。跟一般族群的人相比較,巴金森氏症的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六倍,巴金森氏症藥物治療可能導致多巴胺濃度過高而出現異常行為,一般稱之為衝動控制困難的狀況,例如暴食、性衝動增加或者病態性賭博:


Jankovic J (April 2008). "Parkinson's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 79 (4): 368–76. doi:10.1136/jnnp.2007.131045. PMID 18344392. http://jnnp.bmj.com/content/79/4/368.full.


Ceravolo R, Frosini D, Rossi C, Bonuccelli U (December 2009).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definition,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neurobiology and management".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15 (Suppl 4): S111–5. doi:10.1016/S1353-8020(09)70847-8. PMID 20123548.


根據統計,因為用藥,巴金森氏症患者大約有4%的人會出現妄想及幻覺:


Friedman JH (June 2010). "Parkinson's disease psychosis 2010: A review article".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16 (9): 553–60. doi:10.1016/j.parkreldis.2010.05.004. PMID 20538500.


因此,若出現巴金森氏症的早期症狀,除了藥物及手術治療之外,建議大家參考功能性醫學觀點來作調整及預防,例如重金屬累積過高:


de Lau LM, Breteler MM (June 2006). "Epidem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 Lancet Neurol. 5 (6): 525–35. doi:10.1016/S1474-4422(06)70471-9. PMID 16713924.


農藥及毒素的暴露過多:


IOM (Institute of Medicine), ed (2009). "Neurologic disorders". Veterans and Agent Orange: Update 2008.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pp. 510–45. ISBN 0-309-13884-1.


粒腺體功能不彰:


Obeso JA, Rodriguez-Oroz MC, Goetz CG, et al. (May 2010). "Missing pieces in the Parkinson's disease puzzle". Nat. Med. 16 (6): 653–61. doi:10.1038/nm.2165. PMID 20495568.


以及氧化壓力及蛋白質聚合導致腦細胞死亡的影響:


Hirsch EC (December 2009). "Iron transport in Parkinson's disease".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15 (Suppl 3): S209–11. doi:10.1016/S1353-8020(09)70816-8. PMID 20082992.


抗發炎及動情激素補充對某些患者確實有改善的報告:


de Lau LM, Breteler MM (June 2006). "Epidem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 Lancet Neurol. 5 (6): 525–35. doi:10.1016/S1474-4422(06)70471-9. PMID 16713924.


自然食品補充方面,蠶豆及黎豆在某些臨床試驗被發現有效:


Katzenschlager R, Evans A, Manson A, et al (2004). "Mucuna prurien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double blind clin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y".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 75 (12): 1672–7. doi:10.1136/jnnp.2003.028761. PMC 1738871. PMID 15548480.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738871/pdf/v075p01672.pdf


在營養製劑補充上,可以考慮NADH,這是細胞的粒腺體把營養轉換成ATP(細胞能量)的重要物質。在體內每一個細胞都有一種天然的輔助酵素--還原態的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ICOTI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簡稱NADH),在畜肉、禽肉及魚肉皆有,可以想見,素食者容易缺乏,它是菸鹼酸衍生出來的抗氧化物是細胞發育與能量產生所必備的輔助酵素。NADH本身會刺激細胞生產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也能幫助思考、頭腦靈活與注意力集中。知名的奧地利拜克梅爾帕金森氏症治療研究中心,在1983年首先分離出NADH的穩定口服劑型,一項針對470名帕金森氏患者的公開標籤臨床試驗,療程進行十四天,發現患者的運動功能、尤其是行走、推物、姿勢、語言、以及模仿他人的行為及說話的能力都有所改善。

拜克梅爾博士自己也曾針對885名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半數接受30分鐘以上的靜脈注射,另一半則口服,兩種治療都是隔天施用,為期十四天,大約有80%的患者有改善,19.3%的患者有大幅改善,58.8%的患者有中度改善,整體來說,靜脈注射與口服效果相當。


此外,拜克梅爾博士也曾對205名自願接受試驗的憂鬱患者接受口服或者靜脈注射NADH的治療,療程從五天到310天不等,93%的患者臨床的表現都有幫助。


總之,提早知道大腦出現退化性的疾病,如果不知道如何協助改善、逆轉病程甚至是預防疾病的發生,只是讓自己更恐慌而已。在一般醫療系統中,巴金森症的處理只是症狀控制,建議大家若想對巴金森症做預防處置,可以多了解功能性醫學的觀念及作法。透過完整的營養、賀爾蒙、發炎、排毒以及能量代謝來做深入的評估與處理,為延緩以及逆轉大腦細胞一路退化提供根本解決方法。


相關研究還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1589&prev=31591&next=31506&l=f&fid=38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8026&prev=28293&next=27910&l=f&fid=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根據美國哈佛公衛學院的學者研究發現,在巴金森氏症被診斷之前的3到7.5年前,生活品質已經開始衰退,跟一般衰退比起來,巴金森氏症患者被診斷前衰退的速度是5-7倍。研究人員觀察發現男巴金森氏症男性患者體能明顯衰退,在診斷之前三年便會發生。女性患者更提早到七年半之前。這是第一個透過生活品質檢測來確認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早在診斷之前幾年便開始發生,與過去研究的結論相符,這項研究發表於巴金森氏症期刊上(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研究全文可以參閱:

http://www.journalofparkinsonsdisease.com/JPD/Home_files/JPD%20Press%20Release%20Years%20before%20Diagnosis.pdf

在生活品質裡面位居重要的體能評估,與粒線體功能息息相關,在功能性醫學研究中,氧化壓力導致粒線體功能大幅退化與巴金森氏症息息相關,不管氧化壓力過大或者是粒線體功能退化,在巴金森氏症診斷確立之前,功能性醫學相關檢測都能先偵測出來,預先做處哩,預防相關退化性疾病發生。而重金屬過量也往往是導致相關功能退化的潛在殺手,提醒大家留意。

粒線體功能退化與巴金森氏症的相關研究可以參閱:

http://www.journalofparkinsonsdisease.com/JPD/Home_files/JPD%20Press%20Release%20Mitochondrial%20Dysfunction.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考季,許多家長及考生都希望透過些營養補充來加強大腦功能,建議大家最好採用自然且無負擔的方式來達到效果。我們都聽說過吃魚油助於大腦以及記憶力,主要關鍵主要是魚蘊涵豐富的DHA,但到底是如何幫助我們記憶力更敏銳?最近發表於應用生理學、營養以及新陳代謝期刊(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的研究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該研究的領導人 Yves Sauve 跟他的研究團隊由動物實驗發現若給予高DHA飲食,腦部負責記憶的區域海馬迴的腦細胞DHA濃度將會高出30%。海馬迴的記憶細胞的DHA濃度比較高,對於跟其他區域的相互訊息傳遞會提高,這足以解釋為何攝取高DHA的飲食可以幫助記憶力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補充高DHA飲食,儲存與腦部的DHA也會跟著提升。素食者無法從魚來補充,可以考慮亞麻仁油(劑量不高無效)或者藻類萃取出來的DHA,也能達到相同效果。


這份研究來源為:


Steve Connor, Gustavo Tenorio, Michael Tom Clandinin, Yves Sauv. DHA supplementation enhances 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induced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mouse hippocampus.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20 June 2012 DOI: 10.1139/h2012-062


另為一份發表於今年二月的研究也提醒我們,OMEGA-3濃度不足,可能會造成記憶力問題:


Z. S. Tan, W. S. Harris, A. S. Beiser, R. Au, J. J. Himali, S. Debette, A. Pikula, C. DeCarli, P. A. Wolf, R. S. Vasan, S. J. Robins, S. Seshadri. Red blood cell omega-3 fatty acid levels and markers of accelerated brain aging. Neurology, 2012; 78 (9): 658 DOI: 10.1212/WNL.0b013e318249f6a9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魚油補充,務必選擇獨立驗室背書,不含重金屬以及農藥殘留的純度證明產品,才是安全的補充來源。


至於如何提升專注力還可以參閱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50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嚴重度達中度以上的巴金森症患者都了解,過了服藥時間沒有吃藥,巴金森症的症狀就會出現。然而,睡覺時歷經長時間沒服藥,許多患者早上起來並沒有服藥,但是症狀並不會發生,患者感覺也很好,這是學界俗稱的的睡覺福利(sleep benefit),因此睡眠對於巴金森症患者非常重要,有學者比喻睡眠像是充電一樣,可以幫助巴金森氏症患者大腦細胞的多巴胺填滿,讓症狀暫時消失,不僅是晚上睡眠,白天小憩或者午睡也有同樣效果。儘管目前詳細的機轉還不清楚,但是睡眠對於巴金森症患者症狀穩定扮演重要的關鍵,提醒大家留意。相關內容可以參閱日前發表於巴金森症期刊的研究文章:


M. van Gilst, M. Louter, C. Baumann, B. Bloem, S. Overeem. Sleep Benefit in Parkinson’s Disease: Time to Revive an Enigma? 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 2012 DOI: 10.3233/JPD-2012-1208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發性失智症 42歲上身


聯合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記憶力變差,失去方向感,搞不清楚東西南北,一名42歲的男子原本以為自己工作壓力太大,罹患了憂鬱症。沒想到治療了一年多之後,憂鬱情況改善了,記憶力仍然衰退,最後被醫師診斷出他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最後只好提早退休。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天舉辦「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論壇」,超過200名國內失智症家屬及醫療照護的代表齊聚一堂,提出十項失智症政策綱領,為提升患者及家屬生活品質而努力。失智症協會特別呼籲政府,應比照日本,早日規畫「失能保險」,預為照顧失智者。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目前台灣失智症人口已經超過15萬人,平均每年約新增5800人,由於腦細胞受到損傷,認知功能退化,嚴重衝擊到患者及家屬生活運作。



國泰醫院精神科主任張景瑞表示,近幾年來,早發性失智症患者人數似乎越來越多,年紀也越來越輕,一名患者在42歲那年就出現症狀,老闆及客戶剛才講過的話,他一轉身就忘了。



原本以為自己因為經濟及工作壓力沈重,以致罹患了憂鬱症。經過半年多的治療,憂鬱症改善了,但記憶力卻仍然很差。不斷重複講某些話,也記不得對方所說的話,反應遲鈍,腦筋經常是一片空白。



他的工作表現越來越差,連回到家中,也常忘記自己到底待在哪裡,失去了方向感,經過兩三年的追蹤,醫師這才診斷他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由於無法勝任工作上的要求,最後只好提前退休。



 


由於失智症目前也是以一些診斷標準來確立診斷,以致我們看到報導中的個案,原本是被當憂鬱症來處理,還服用了一些冤枉的抗憂鬱藥物。而中年這段時間出現的憂鬱與健忘的狀況,其實與腎上腺皮質功能息息相關。強調這一塊的原因是因為腎上腺荷爾蒙失調很容易被診斷成憂鬱,所以我們最好瞭解這些荷爾蒙到底有何作用?


腎上腺皮質醇,又稱壓力荷爾蒙(CORTISOL)不平衡會出現的狀況及相關的生理影響如下:


衰弱與疲憊:腎上腺皮質醇不均衡會導致身體血糖的新陳代謝失調,使你感覺衰弱、疲憊、力氣耗盡。腎上腺皮質醇過多會干擾睡眠型態,使人容易醒來,無法放鬆。因此,經過一整夜的睡眠後,你可能仍然感覺精疲力竭。


肌肉與關節疼痛:存在於血流中的過量腎上腺皮質醇使身體組織加速損壞,並且失去自行修復的功能,導致肌肉與關節傷害和慢性疼痛。

肥胖:腎上腺皮質醇的不均衡刺激身體各部分儲存的脂肪,造成脂肪堆積在軀幹、胸部、頸部和臉等處。

皮膚粗糙:高量的腎上腺皮質醇降低皮膚再生的能力,使皮膚看起來很不健康,經過一段時間後,腎上腺皮質醇不均衡,便嚴重損害健康、降低免疫功能、引發過早老化的問題,並且使身體易於染患慢性疾病。焦慮、沮喪、心臟疾病、愛滋病、骨質疏鬆等問題全可能與腎上腺皮質醇過高有關。

抗壓力荷爾蒙DHEA(S)的作用及不平衡的相關影響:

腎上腺製造的另一種荷爾蒙為DHEA(S),它的作用是平衡腎上腺皮質醇對身體的影響,幫助身體應付壓力。許多研究證明DHEA(S)能增加記憶、提昇活力、減少脂肪的製造。最重要的是,它似乎能保護免疫系統,不受老化與疾病造成的某些細胞傷害。腎上腺荷爾蒙的高低程度在人的一生中有劇烈的改變。DHEA(S)通常在人們二十幾歲時達到高峰,接著便隨著年紀而快速下降。 老年時,DHEA(S)可能已比年輕時下降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相反地,腎上腺皮質醇卻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持續上升,假使這兩種荷爾蒙在時間上無法配合一致,就會對身體的免疫系統造成負擔,使人較不能應付壓力,也較容易染患許多不同的疾病。

以下是關於這方面的問卷,有興趣的人可以自我評量一下:

˙你常沒有特別原因而感覺衰弱疲倦嗎?

˙你有長期壓力嗎?

˙你有失眠或嗜睡等睡眠障礙嗎?

˙你的性慾低落嗎?

˙你感覺焦慮或心情沮喪嗎?

˙你有月經的困擾嗎?

˙你有全身肌肉酸痛或關節痛嗎?

˙你有輕微發燒、喉嚨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節腫痛等感冒症狀嗎?

˙你有進食方面的問題嗎?

˙你最近體重有增加或減輕嗎?

˙你有胃潰瘍或腸炎嗎?

˙在集中注意力、記憶或學習上,你有困難嗎?

˙你是否過度緊張或者常出現頭痛的症狀?


 


假如你的答覆有一項或一項以上是〝肯定的〞,可能你的腎上腺荷爾蒙對壓力的反應已經失衡。


建議大家在中年(其實超過三十五歲以上就可以注意)若出現一些憂鬱或健忘,務必先做腎上腺皮質功能的篩檢,針對結果,也有適合的營養品可以補充改善,如果只是用憂鬱症或者失智症的標籤來對號入座,我會覺得蠻冒險的。


當然失智這一塊,重金屬的篩檢尤其是鋁是否過量,一定要先排除。


以上的建議都算是預防醫學,建議大家可以多從這方面著手來做保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星國研究:常喝茶防失智

中央社 – 2012年5月30日 上午11:04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新加坡30日專電)新加坡醫學界研究發現,常喝茶能減緩年長者認知功能的退化,間接預防失智症,而且不論是綠茶或紅茶都對腦部有幫助。


據「聯合早報」今天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研究團隊表示,從2003年起針2800名55歲以上的居民進行研究,將常喝茶的長者與不喝茶的長者相較,結果顯示常喝茶長者的認知能力、記憶力及訊息處理速度都比較好。


研究認為,這意味著喝茶有保護頭腦的作用,原因可能跟兒茶素等物質有關;而且喝茶並不限於種類,綠茶、紅茶或烏龍茶等,都有助於保護頭腦功能的作用。


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人們應該從多方面預防失智症,因為包括環境、遺傳等因素也都是可能患上失智症的風險因素,不因單一方法就能有效預防。


研究人員建議,應該從多運動、提早檢驗、多攝取蔬菜、吃深海魚類及多喝茶等多管齊下預防。


鄭醫師補充:


過去研究早已證實綠茶可以減緩神經傳導物質的分解,同時,綠茶本身也是抗氧化物,目前臨床研究的認定的失智症的原因,不管是神經傳導退化與自由基過多都有相關。類似的研究可以參閱之前已經發表的研究:


Marjo H. Eskelinen, Tiia Ngandu, Jaakko Tuomilehto, Hilkka Soininen, Miia Kivipelto. Midlife Coffee and Tea Drinking and the Risk of Late-Life Dementia: A Population-based CAIDE Study.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16(1), xx-xx


至於紅茶,已經出爐的研究發現幫助抗氧化、免疫力提升以及抗高血壓,甚至可以幫助糖尿病控制,高血壓以及糖尿病都是失智症的風險之一。


因此常喝茶對於失智症的預防的確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之一。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失智症患者人數隨著醫療進步,平均壽命延長,對於疾病的治療以及預防的種種作法,亟待醫學界的研究來協助。醫學界對失智症的基因變異,比較有共識的部分就是ApoE4 ,根據美國南加大的研究的研究人員發現,帶ApoE4 基因變異的人,會透過增加親環蛋白A(cyclophilin A)來破壞血管,導致發炎物質以及毒素進入腦細胞,同時也減少血流供應,到大腦細胞無法得到血流供應而餓死。


研究來源:


Robert D. Bell, Ethan A. Winkler, Itender Singh, Abhay P. Sagare, Rashid Deane, Zhenhua Wu, David M. Holtzman, Christer Betsholtz, Annika Armulik, Jan Sallstrom, Bradford C. Berk, Berislav V. Zlokovic. Apolipoprotein E controls cerebrovascular integrity via cyclophilin A. Nature, 2012; DOI: 10.1038/nature11087


以功能性醫學或者預防醫學觀點,這種基因在失智症發病前就可以被檢出,有家族病史或者擔心自己有罹患風險的人都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來確認,一旦檢出,可以先透過相關功能性醫學檢測,針對身體發炎、營養以及毒素等問題,先作檢測,根據檢測結果來根本改善體質,避開失智症發病的不利因素。上述研究也提醒我們,坐視不管ApoE4基因變異問題,其失智症罹患的風險是非ApoE4變異的人的十倍,在此提醒大家。


The left photo shows destructive proteins (green) lining blood vessels in living brain tissue of mice with the human ApoE4 gene; after the drug cyclosporine A is added, the harmful proteins are nearly gone (right). (Credit: Image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



圖示說明:左圖的綠色部分是有害的蛋白質,本身帶有ApoE4基因,經過治療處理,有害蛋白質消失,血流供應也增加。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