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如何幫助失智症/巴金森症? (4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什麼是乙醯膽鹼,乙醯膽鹼是存在於中樞神經以及周邊神經系統的神經傳導物質,在自主神經系統(又稱自律神經)中的運動部分,這是唯一的神經傳導物質,同時,在周邊的自主神經節的訊息傳導,也是仰賴乙醯膽鹼來傳遞訊息。除此之外,乙醯膽鹼在周邊及中樞神經系統都是是一種神經調整物質(neuromodulator)。在周邊神經系統,乙醯膽鹼可以讓肌肉啟動(收縮),在控制肌肉運作上,是主要的神經傳導物質。


在自主神經系統中,副交感神經幾乎都仰賴乙醯膽鹼來做傳遞,汗腺相關控制神經,也由乙醯膽鹼來做傳遞。而在中樞決定我們何時起床以及白天持續的專注力,都是由乙醯膽鹼負責:


Jones, BE (2005). "From waking to sleeping: neuronal and chemical substrates".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6 (11): 578–86. doi:10.1016/j.tips.2005.09.009. PMID 16183137. 


 Himmelheber, AM; Sarter, M; Bruno, JP (2000). "Increases in cortical acetylcholine release during sustained attention performance in rats". Brain research.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9 (3): 313–25. PMID 10808142. 


在中樞,一旦乙醯膽鹼產生系統受到傷害,乙醯膽鹼濃度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記憶力變差,這是目前阿茲海默症的主要致病理論,再則,乙醯膽鹼也是深度睡眠中的快速動眼期最重要的引發物質,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像阿茲海默症這類患者,容易有睡眠困擾,甚至在發病的前幾年,就陸續出現睡眠障礙的相關疾患。


在學習及短期記憶力上,乙醯膽鹼負責神經突觸的可塑性,長期記憶力上,也需要乙醯膽鹼,只不過主管的神經徑路及大腦所在部位不同。


乙醯膽鹼是由乙醯膽鹼水解酶(acetylcholinesterase)來分解,在在周邊,有些神經毒素(例如蛇毒)會抑制這個酶的作用,導致乙醯膽鹼在周邊神經肌肉交接處過多,讓肌肉持續收縮無法放鬆進而麻痺,尤其是跟呼吸有關及心跳的肌肉,這是致死的主因。


重症肌無力的主因,主要是體內的抗體自己攻擊肌肉收縮的乙醯膽鹼的抗體,因此,重症肌無力除藉由藥物緩解症狀,自體免疫失調的原因最好也要找出來,功能性醫學在這部份可以提供完整的評估及相關改善。


目前失智症藥物作用的藥物機轉,主要是以抑制乙醯膽鹼水解酶,試圖提高乙醯膽鹼濃度,延緩失智的進程為主。想知道自己的乙醯膽鹼是否作用正常,並沒有直接的檢測方式,不過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相關的問卷來做概要評估,請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表格:


 
































 



乙醯膽鹼測驗*



 



我發現自己必須要把事情寫下來才不會忘記。



 



我發現心算很困難。



 



如果在談話當中被打斷,我會突然說不出話來或是忘記我在說甚麼。



 



當我要學習新東西時,例如工作用的新軟體,我會感到緊張或焦慮。



 



在看書或看電影時,我發現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解劇情。



 



我經常把鑰匙、皮包或眼鏡放錯地方。



 



在冗長的對話或會議中,我無法專心。



 



我覺得大腦的運作狀況並非最佳狀態。



1-2,可能有輕微的乙醯膽鹼不足;3-4,可能有中度的不足;5以上,可能有嚴重的不足。


我們同意:阿茲海默症的患者的大腦裡製造乙醯膽鹼的細胞受損,導致失智症,然而大部分的藥物都只是抑制乙醯膽鹼水解酶的作用,除藥物本身的副作用之外,對疾病真正的根源並沒有處理,遑論真正根本的改善。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是:為何細胞會受損?如何幫助身體製造更多的乙醯膽鹼?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內容,作者以功能性醫學觀點,從七個面向來探討大腦慢性疾病的真正致病原因以及處理方式,這些面向不僅能透過檢測知道身體實際功能失衡的狀況,還有相關配套療程來幫助身體真正恢復功能,這也是我們若想幫助失智症患者時,應該多瞭解的資訊及作法,因為功能性醫學關心的重點不是症狀,而是直接處理讓身體功能失衡,進而生病的根本原因。以下為乙醯膽鹼的化學結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紫色水果可防阿茲海默氏症等疾病

更新日期:2010/12/08 14:35

多吃藍莓等水果可以預防罹患阿茲海默氏症、心臟病和一些癌症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發現,讓水果變成深紫色的多酚可以避免鐵質破壞細胞進入人體。研究人員說,鐵直接進入消化系統會變成有毒物質。鐵質跟體內的其他化合物交互作用以後才會對身體有益。



藍莓、黑莓、綠茶或是咖哩裡的多酚卻可以防堵鐵直接進入消化系統,避免成為引發阿茲海默氏症的有毒物質。



關於藍莓,內含豐富的的「類黃酮」(flavonoids),類黃酮不僅可以疏通血管,提高血流量,同時可以降低血壓。食用藍莓短期內可以增進認知功能的表現,長期則可以讓頭腦更健康,經常食用有助提升記憶力。


最近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發現,讓水果變成深紫色的多酚,可以避免鐵質破壞細胞進入人體,鐵若直接進入消化系統,會對身體造成毒性。鐵質必須和體內的其他化合物交互作用後,才會對身體有益,我們所知的高抗氧化物質藍莓、黑莓、綠茶或者咖哩的多酚都可以直接防堵鐵進入消化系統,避免成為阿茲海默症的有毒物質。在日常飲食中,應該多攝取含類黃酮的食物來源,增加身體抗氧化及抗發炎的能力,以下是類黃酮的補充資料:


黃酮類物質或稱類黃酮Flavonoid)是一群來自於水果、蔬菜、菜、葡萄酒、種子或是植物根的一群化合物。雖然他們不被認為是維生素,但是在生物體內的反應裡,被認為有營養功能:例如像是抗氧化等或是具有一些抗發炎反應功效。也被認為有抵抗或是減緩腫瘤的形成。可可亞,特別是一些黑巧克力,內含Flavones Epicatechin成分,其抗氧化能力是紅葡萄酒或是綠茶的二到三倍。Epicatechin也促進血液循環,也被認為有助於對於心臟血管健康。


以下是黃酮類的化學結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走路 延緩阿茲海默症惡化

更新日期:2010/11/30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好多走路、多散步,幫助延緩疾病惡化。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建議,每周步行距離總計5英哩,相當於8公里,或可幫助減緩阿茲海默症惡化程度。



記憶力開始減退常被視為早期阿茲海默症徵兆,研究顯示,走路可以延遲記憶衰退速度,減少大腦萎縮程度。這項研究發表於「北美放射醫學會」(RSNA)年度學術研討會。



匹茲堡大學研究人員追蹤299位健康民眾,以及127位認知能力中度退化的阿茲海默症患者,認知能力中度退化可被當成阿茲海默症指標,估計出現這種現象的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時間大約10年左右。



該大學放射醫學系賽勒斯‧拉茲醫師(CyrusRaji)表示,目前阿茲海默症還是無藥可醫,希望可以找到方法減緩病程惡化,好幫助那些已經出現認知功能缺損的患者。研究研究人員以核磁共振攝影(MRI)掃描、測量受試者腦部大小。



結果發現,常走路,一周走路運動量較大的人大腦也比較大,認知功能受損患者若一周走路距離總計達5英哩,便可幫助維持大腦體積,讓大腦比較不會萎縮,大腦體積維持時間達10年之久。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研究數據顯示,走路較多的患者,記憶力衰退速度也比較慢,五年期間,記憶測試分數只掉了1分,而走路較少的患者五年內記憶力測試分數減少了5分。研究人員建議,健康的人更要常走路、常散步,最好每周走6英哩,相當於9.6公里,這樣大腦較不會萎縮,有助維持認知功能。



醫院的醫療專業人員在看大腦的電腦斷層掃瞄時,如果看到大腦萎縮,通常會作為判斷大腦是否有退化的直接指標。上次我們看到一項針對健康人的步行研究,研究發現只要一週步行距離超過9.6公里,大腦便比較不會萎縮退化。而美國匹茲堡大學的最新研究,針對已經被診斷有中度失智的患者,仍能透過走路散步來延緩大腦功能的退化,研究發現 :


常走路,一周走路運動量較大的人大腦也比較大,認知功能受損患者若一周走路距離總計達5英哩(換算為八公里),便可幫助維持大腦體積,讓大腦比較不會萎縮,大腦體積維持時間達10年之久。


透過走路來延緩失智症患者的大腦萎縮,其效果絕對不亞於藥物,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因此疑似或者已經被確診有失智症的患者,應該多利用規律的步行及散步來減緩大腦萎縮。


原文參考資料:


http://www.webmd.com/alzheimers/news/20101128/walking-may-cut-alzheimers-risk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衛局推廣地中海飲食 預防老人失智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9/21 04:11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今天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台北市衛生局推廣「地中海飲食」,建議民眾掌握多吃蔬果、深海魚類,並以橄欖油取代飽和性脂肪,及適量飲用紅酒,從精選食物開始調整生活,可減緩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的失智症盛行率為2至4%,若以台北市6月人口數推估,全市65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約為1萬3000人。



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游麗惠說,根據研究顯示,在地中海地區,如希臘義大利等國家居民發生心血管疾病比例偏低,當地所盛行的「地中海飲食」型態,也被認為能有效降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而減緩失智風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張惠萍說,地中海飲食型態為一種金字塔結構的飲食方式,金字塔最底層,代表每天應該吃最多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全穀、橄欖油、核果等。



金字塔第二層代表可以常吃,如一星期2次以上、但是不必天天吃的食物,包括魚類和海產;再上層則是家禽、蛋類和乳製品,蛋類最好每星期1至3次,每次適量;至於金字塔最頂端的食物,如紅肉、甜點,只能偶一為之。



張惠萍說,蔬果中的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質可減少失智症的發生;另外,多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群,也有助於腦部的血液循環,同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



此外,過往研究中指出,攝取飽和性脂肪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張惠萍也建議,可用含未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來烹調或調拌沙拉,或選用台灣在地生產的苦茶油也有同樣功效;其他包括瓜子、堅果及松子仁等也含未飽和脂肪酸,但老人家一天最好不要食用超過一個手掌大小的份量。



「地中海飲食」中也建議以家禽和鮪魚、鱈魚等深海魚做為主要肉類來源,少吃紅肉。若平常有小酌習慣的長者,每天可酌飲3小杯紅酒(約140cc),但不宜過量,無飲酒習慣者則不宜嘗試。



不看新聞,連我也不知道921是國際失智症日。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在盛行地中海飲食的希臘及義大利等地,心臟血管及病的發生率偏低,當地老年人有認知功能障礙比例也相對來的少很多,因此,有學者建議大家若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不妨參照地中海飲食作為日常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的保健。


所謂地中海飲食,簡單幾句話,就是每天吃蔬果、豆類、全穀類、橄欖油(國內冷壓的苦茶油效果類似)及核果等等,儘量少攝取飽和脂肪酸,魚類與海產一週可以吃兩次以上,家禽、蛋及乳製品一週不超過三次,紅肉及甜點則越少越好。至於酒,有飲酒習慣的人,建議可以酌量飲用紅酒,但一天不能超過140C.C.,沒有飲酒習慣的人不必勉強。


看完地中海飲食的原則,我想很多人馬上會發現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完全偏離這些健康的飲食原則,難怪現在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的發生率逐年高升。改變永遠不嫌晚,健康的生活就從今天改變飲食開始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


 

一、基本資料:


被篩檢人姓名:                     齡:               居住地址:                        


主要聯絡人:                連絡電話:(H             (手   機)           


    別:□ 男   □ 女             教育程度:□小學  □國中  □高中  □高中以上


是否診斷為失智症:□是  □否        是否領有失智症身障手冊:□是  □否


二、簡易心智狀態篩檢:(SPMSQ)


依下表所列的問題,詢問長輩並將結果紀錄下來,(如果長輩家中沒有電話,可將4-1題改為4-2),答錯的問題請記錄下來。





















































錯誤請打X



        



     



 



1.今天是幾號?



年、月、日都對才算正確。



 



2.今天是星期幾?



星期對才算正確。



 



3.這是什麼地方?



對所在地有任何的描述都算正確;說我的家或正確說出城鎮、醫院、機構的名稱都可接受。



 



4-1.您的電話號碼是幾號?



經確認號碼後証實無誤即算正確;或在會談時,能在二次間隔較長時間內重覆相同的號碼即算正確。



 



4-2.您住在什麼地方?



如長輩沒有電話才問此問題。



 



5.您幾歲了?



年齡與出生年月日符合才算正確。



 



6.您的出生年月日?



年、月、日都對才算正確。



 



7.現任的總統是誰?



姓氏正確即可。



 



8.前任的總統是誰?



姓氏正確即可。



 



9.您媽媽叫什麼名字?



不需要特別証實,只需長輩說出一個與他不同的女性姓名即可。



 



10.203開始算,一直減3減下去。



期間如有出現任何錯誤或無法繼續進行即算錯誤。



心智狀態篩檢結果


    □正常:錯0~2 □輕度:錯3~4   □中度:錯5~7   □重度:錯8~10


三、失能評估:


























1.進食



□需協助



□不需協助



4.洗澡



□需協助



□不需協助



2.移位



□需協助



□不需協助



5.平地走動



□需協助



□不需協助



3.如廁



□需協助



□不需協助



6.穿脫衣褲鞋襪



□需協助



□不需協助



 


上面的表格是簡易心智狀態的量表,建議家中有65歲以上的長者,發現其功能或者記性越來越糟,可以利用上面的失智症篩檢量表,自行為家中的長者施測,如果結果是中、重度以上,建議最好就醫再做確認。


再強調一次,自己幫家人做起來結果嚴重的話,並非就一定是失智症,務必經由專業來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診斷來確認。


目前藥物並無法治癒失智,這類抑制乙醯膽鹼水解酶的藥物,只能對部分的患者減緩退化程度。在處理及改善上,如果想在積極些,不妨參考功能性醫學的觀點及作法: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399&prev=18695&next=17231&l=f&fid=38


失智的年長者,有些合併會出現精神症狀,例如妄想、幻聽及干擾行為等等,由於許多抗精神藥物老人家服用後容易出現跌倒(與藥物引發的姿勢性低血壓有關),故在用藥考量上,仍應保守為宜,相關資料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017&prev=13156&next=12894&l=f&fid=3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維生素B群 可減緩阿茲海默症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9/10 04:11







〔編譯羅彥傑、記者魏怡嘉/綜合報導〕普通的維生素,竟然是對抗阿茲海默症的最新利器!八日公布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上的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結果顯示,日服三顆維生素B群就能放慢大腦萎縮情況,而且可能大幅減緩失智症的出現。



歷時兩年 測試168名認知障礙患者



這份研究歷時兩年,測試了一百六十八名輕度認知障礙(MCI)的患者,其中有半數日服包含非常高劑量葉酸、維生素B6與B12的藥丸,其劑量為醫生建議每日服用的四倍、十五倍與三百倍;另外半數服用安慰劑,並在試驗開始與結束時進行磁振造影腦部掃描。



日服三顆B群 減緩了大腦萎縮



結果顯示,服用維生素者的大腦萎縮較少,一年平均為○.七六%,服用安慰劑者為一.○八%。服藥效果最佳的老人,萎縮速度甚至可銳減五十三%。整體受試者的大腦萎縮則減緩逾三成。



患有MCI或阿茲海默症的人,大腦萎縮出現的速度較快,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濃度若高,大腦萎縮機率會更增加。研究人員相信,維生素B群透過降低同半胱胺酸濃度,就減緩了腦部萎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一千八百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到二○二五年人數會增加近一倍,成為三千四百萬人。目前英國有一百五十萬人、歐洲有一千四百萬人及美國有五百萬人深受記憶、語言或其他MCI心智功能失調問題所苦。如果吃維生素藥丸就能抑制與老化有關的心智衰退,影響非常深遠。即便此一過程只是稍微放緩,都可能對患者乃至整體經濟帶來龐大好處。



不過,研究人員也說,現在建議患有記憶喪失的老人服用維生素B群還太早,必須等進一步研究證實這些益處與安全性再說。



台灣失智症協會常務理事、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表示,過去國際上也有類似研究結論出現,但都沒有再看到有更多或更大型的研究足以支持相關論點,就像過去認為高劑量的維他命E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緩失智症的進展,但後來又被推翻,因為效果並不明確。



甄瑞興指出,科學家會針對維他命B群作研究,主要因為地中海人很少罹患阿茲海默症,可能跟他們的飲食型態有關。地中海飲食的特色為多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葉酸、蔬菜及紅酒等,葉酸即為維他命B群之一。


老年健忘 男性較嚴重



2010年09月07日 壹蘋果


阿茲海默症男女罹患比率,女性高於男性。但美國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卻發現,介於平常的健忘和老年痴呆中間有種「認知障礙」,這種人常常「突然失憶」,可能會突然忘記剛剛說過什麼話、打算去做什麼事,看到熟人卻怎麼也想不起對方的名字,在這個「認知障礙」的比例上,男性發生的機率高於女性。


認知障礙會反映在記憶退化上,但不見得會演變成老人痴呆。研究發現,70-89歲的男性,有19%有輕微認知障礙,但女性只佔14%。



日前我才提到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B1(一天3-5000毫克),可以減緩老年失智症的發生,這兩天,媒體提出英國知名學術機構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提醒大家,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B群可以減緩阿茲海默症(老年失智症中比例最高,原因仍不清楚)的發生。


研究針對168名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人家作研究,歷時兩年,跟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相較,服用高劑量的B群的人的大腦萎縮速度有明顯的減緩,結果顯示,服用維生素者的大腦萎縮較少,一年平均為○.七六%,服用安慰劑者為一.○八%。服藥效果最佳的老人,萎縮速度甚至可銳減五十三%。整體受試者的大腦萎縮則減緩逾三成。

研究人員提醒大家,B群中的B6、 B12、及葉酸與降低同半光胺酸(homocysteine)有直接的關係,過去我曾把身體的生化代謝反應提出來,請大家再回顧一下:


同半胱胺酸,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化合物,透過氧化損傷血管壁,導致動脈硬化的危險,當然也包含腦血管)。有些人年紀輕輕就有心臟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問題,若去相關的基因檢測,就會發現他們常常在葉酸、B12及B6的代謝有先天的缺損。下面圖示中可看到,左側是葉酸的代謝循環,藉由葉酸及B12的幫助,同半胱氨酸(homocysteine)才能轉化為蛋氨酸(methionine,又稱甲硫氨酸),而B6可以幫助同半胱氨酸轉化為其他物質而減少累積。想預防及減緩解決這樣的問題,可藉由多補充葉酸、B12及B6等等的營養來源或者補充品來預防。 


可以想見,缺乏B6、B12及葉酸,一定會讓同半光胺酸升高,請參閱:


Miller JW, Nadeau MR, Smith D and Selhub J (1994). "Vitamin B-6 deficiency vs folate deficiency: comparison of responses to methionine loading in rat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59 (5): 1033–1039. PMID 8172087. 


補充B6、B12、葉酸及甜菜根(Trimethylglycine,TMG)可以減少同半光胺酸的血液濃度:


Coen DA Stehouwer, Coen van Guldener (2001). "Homocysteine-lowering treatment: an overview".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2 (9): 1449–1460. doi:10.1517/14656566.2.9.1449. PMID 11585023.


過去關於B6、B12及葉酸等等還未有明確的研究來支持阿茲海默症的預防,所以此次英國的研究讓大家同半光胺酸與失智症存在的因果關係有更明確的認知,值得大家留意。同半光胺酸可以藉由相關檢測直接瞭解,若高於一般參考值,建議還是多補充B6、B12及葉酸甚至是TMG來調整,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的發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吞一顆藥丸 讓你變聰明


路透 更新日期:2010/07/09 10:45



(路透華盛頓8日電)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藥物,可刺激大腦新細胞生長,並稱此研究或許有助改良實驗性阿茲海默症藥物。



研究團隊以齧齒動物為實驗對象,根據人類等所有哺乳類動物在整個生命中腦細胞不斷生長的研究結果,而其中多數細胞死亡,但此藥物有助讓更多新生細胞存活,並生長成為有功能的腦細胞。



進行此研究的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皮珀(Andrew Pieper),在接受電話訪問時說:「大腦每天會長出新的神經元,我們的藥物能讓更多細胞存活。」



該化合藥物目前被稱為P7C3,研究人員已開始作些調整,以增強藥效。他們說,此藥似乎安全,即便製成藥丸服用也同樣有效。



皮珀及同僚發表在科學期刊「細胞」(Cell)上的這項研究指出,此化合物類似Medivation藥廠和輝瑞製藥生產的阿茲海默症藥物Dimebon,並可能提供改善其藥效的方法。中央社(翻譯)



聰明藥有許多種,給老年人吃了記憶力退化減緩的藥物也叫被叫聰明藥,這跟給小孩服用的中樞神經興奮劑不同,一般而言可以提升認知功能、加強記憶力的藥物都會被稱為聰明藥。最近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在研發一種治療阿茲海默症藥物,據說可以刺激大腦新細胞生長,並稱此為改良性阿茲海默症藥物。目前與這種實驗藥物類似的藥物叫Dimebon,我找了一些已經發表的臨床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


Latrepirdine ,又被稱為Dimebolin,商品名為Dimebon,這是一種抗組織胺藥物,早從1983年俄羅斯已經開始在臨床使用:


Matveeva IA (July-August 1983). "Action of dimebon on histamine receptors" (in Russian). Farmakologiia i Toksikologiia 46 (4): 27–29. PMID 6225678.


之後在西方國家及俄羅斯進行臨床實驗,主要想達到神經保護,因此有兩個部分:第一是阿茲海默症,其次是聰明藥的臨床測試。第一部份,俄羅斯之前做的動物實驗或者人體試驗好像都有改善,然而輝瑞藥廠自己做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已證實對阿茲海默症而言,2010年3月最新資料明白告訴大眾完全無法改善阿茲海默症(輕度到中度的失智患者)


Novel Alzheimer's Drug Flops, MedPage Today, March 03, 2010


聰明藥的部分呢?根據研究,對一般人可能有幫助,然而對已經有病理變化的患者而言,則無任何好處:


 Bachurin S, Bukatina E, Lermontova N, Tkachenko S, Afanasiev A, Grigoriev V, Grigorieva I, Ivanov Y, Sablin S, Zefirov N (June 2001). "Antihistamine agent Dimebon as a novel neuroprotector and a cognition enhancer".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939): 425–435. PMID 11462798. 


失智症,通常不是單一原因引發,之前我也把功能性醫學的大腦發炎、營養缺乏、毒素等等影響提出來讓大家參閱,建議大家,預防失智或者防止失智惡化,就要從預防及抑制身體發炎開始,人們常說運動可以預防及減緩失智,主要也因為運動本來就是抑制發炎很好的方式。相關內容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399&prev=18695&next=17231&l=f&fid=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2杯蘋果汁舒緩阿茲海默症患情緒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6/17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蘋果汁可以幫助阿茲海默症患者舒緩焦慮情緒?美國麻州大學羅威爾分校研究人員讓住安養中心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每天喝兩杯蘋果汁,一杯份量為118毫升(4盎司),持續一個月。照護人員發現,雖然患者行為、心理症狀改變不大,不過焦慮、躁動、妄想等情緒問題卻改善了27%。



這項研究發表於6月號的「美國阿茲海默症&其他失智症期刊」(American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OtherDementias)。研究人員請安養中心照護人員幫忙觀察21位中、重度阿茲海默症患者病情,了解患者在飲用蘋果汁前後病情是否有變化,照護人員指出,患者在飲用蘋果汁一個月後,神經精神症狀大幅獲得改善。



美國麻州大學羅威爾分校護理系副教授茹絲‧瑞明頓(RuthRemington)研究團隊表示,疾病容易讓患者心情起伏不定,蘋果汁或許可以幫助阿茲海默症患者穩定情緒。研究人員解釋,蘋果汁可幫助中樞神經系統對抗氧化傷害,組織神經元突觸傳遞訊號,並抑制阿茲海默症病徵。若能讓患者每天喝點蘋果汁,不但對患者有好處,也能減輕照護者負擔。



不過,英國阿茲海默症學會(Alzheimer'sSo-ciety)發出聲明指出,這項研究規模極小,研究經費是由蘋果廠商資助,研究顯示蘋果汁雖能減輕患者躁症、焦慮等情緒困擾,並不代表蘋果汁可以改善失智症狀。因此民眾千萬不能把蘋果汁視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靈丹妙藥,可以將蘋果汁當作健康飲食一部分,這樣對失智症患者較有利。



阿茲海默症,英文原名Alzheimer's disease,這是老年失智症(舊稱老年癡呆症)中最常見的疾病。 這是德國的神經精神科醫師Alois Alzheimer在1906年第一次描述這種退化性疾病,因此以後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一般被診斷的年紀,大多超過65歲,但有少數早發的案例仍被發現,在2006年估計全世界有約26600000的患者,到了2050年,估計每85人就有一個人罹患此症。對每個患者而言,症狀不盡相同,早期觀察到的症狀經常被誤認是年紀大了或者是壓力太大產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無法得到新的記憶力,也就是對近期發生的事件回想能力變糟,當被懷疑有這類疾病時,診斷的方式仍是行為評估及認知測驗,如果大腦影像學的檢查能作的話,會更清楚。


隨著病情的發展,症狀開始出現意識混淆、易怒、攻擊行為、心情起伏大、語言解構(說話無條理)、後來連長期記憶力也喪失,隨著他們的精神狀態越來越退化,人也變得越來越畏縮。慢慢地,身體功能也喪失,最終死亡。每個人的預後很難去推估,也就是每個人的疾病進展都不盡相同,在阿茲海默症的症狀還未完全發展出來前,有可能潛伏好幾年。一般被診斷出來,到過世前大約七年,少於3%的患者可以活超過14年的時間,相關資料請參閱:


Mölsä PK, Marttila RJ, Rinne UK (August 1986). "Survival and cause of death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ulti-infarct dementia". Acta Neurol Scand 74 (2): 103–7. doi:10.1111/j.1600-0404.1986.tb04634.x. PMID 3776457. 


Mölsä PK, Marttila RJ, Rinne UK (March 1995). "Long-term survival and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ulti-infarct dementia". ActaNeurol Scand 91 (3): 159–64. PMID 7793228. 


到底阿茲海默症的病因為何,很遺憾,目前仍是未知,2008年的美國官方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超過500個臨床治療研究分析發現,沒有任何治療確認可以真正讓這個病症獲得控制,起死回生:


 "Alzheimer's Disease Clinical Trials".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ttp://www.clinicaltrials.gov/ct2/results?term=alzheimer. Retrieved 2008-08-18.


大家公認比較能預防退化或者減緩的方式,包含心智方面的刺激(例如藝術、音樂、寵物治療、玩麻將、懷舊治療等等)、運動及均衡的飲食。  最近在美國有小規模的研究發現,讓阿茲海默症患者每天飲用蘋果汁,可以改善27%的精神症狀(例如躁症、憂鬱等等),請留意,這不是在改善當事人的認知功能或記憶力,因此對於舒緩相關症狀有幫助,但對疾病的核心症狀來說,無實質幫助。


提醒大家,阿茲海默正本身並無直接的診斷工具來確立診斷,因此看待阿茲海默症,最好視其為身體功能退化,導致大腦細胞跟著退化所產生的結果,身體功能的退化與否取決於七個關鍵:分別是營養、荷爾蒙、發炎反應、消化系統的功能健全、毒素、能量的新陳代謝及心靈的健康,以營養而言,根據巴爾的摩老化長期研究發現:研究對象有35%缺乏葉酸而他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提高了60%,另一項針對有記憶力減退的老年患者,以雙盲安慰劑的對照研究中,每天提供葉酸的補充,證實對記憶力大有改善。這個狀況同樣也發生在B12的補充上,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人缺乏B12的情況伴隨著更快速的認知功能衰退。因此,老年人有記憶力退化的問題,應該優先考慮補充B12及葉酸之類的營養來源或補充品。


另外我們摘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相關內容,在第八章有提到緩解發炎對治療阿茲海默症的重要性,更多詳細的資料請參考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原文。以下為部分內容的摘錄:


阿茲海默症: 著火的大腦


當我們檢視阿茲海默症大腦時,所看到的是著火的大腦。想想看,成長最快速的人口區塊是80歲以上的老人(而其中有一半以上罹患阿茲海默症),我們必須把焦點放在於找出根本原因。好消息是我們對於問題的真相已經有愈來愈深入的瞭解。


 


發炎的情況不斷出現於所有的疾病,而對老化與大腦的深遠影響,也不遑多讓。這是為什麼糖份、反式脂肪、飽和脂肪、壓力、感染、缺乏運動、 自體免疫疾病、肥胖、糖尿病、維他命缺乏症、腹腔疾病(來自於小麥與麩質的飲食) 以及結腸炎,這些都是發炎性的消化系統疾病,全部都會提高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15。這些都會刺激發炎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像Advil這類的消炎藥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的原因,但是自己不要為了降低風險救亂服消炎藥。這些消炎藥物造成每年有十幾萬人因此住院,每年有16千人因為內出血而死亡。


每個人都在找尋造成像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一個原因。但是,原因不會只有一個。 我們的生活習慣與環境等多重因素,與體內基因之間的交錯互動,產生了問題。我們必須要處理所有的因子,才能協助大腦恢復健康。


就像自閉症一樣,如果著手處理所有的原因,許多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病情可以延緩惡化,甚至逆轉復原。大腦有卓越的療癒能力,如果我們提供適當的條件,就有機會可以復原。但是解決之道絕對不會是服用阿司匹靈或是Advil! 我們必須要處理疾病的根本原因,像發炎這類的根本原因。


這是我們治療克莉斯汀的方式,而她從早期失智症復原的故事,令人感動。


一直到了70幾歲,克莉斯汀都是神智清明,在依然伶俐敏捷的同時,她注意到自己的記憶力愈來愈差。在我看到她時,81歲的記憶力每況愈下。她的子女質疑她獨自生活的能力,因此他們帶她去看神經科醫生與心理治療師。在進行各種神經精神與記憶力檢測之後,醫生告訴她有早期失智症的情況。沒有任何建議的治療。 


她女兒帶她來看我的門診,我們發現發炎指數(C反應蛋白)極高,還有許多其他的因子,也都與這種發炎情況息息相關--維他命 D1不足、未診斷的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維他命B6、葉酸與B12含量過低,還有大量的汞和鉛。 


這些個別的因子並不足以造成問題,但是齊聚在80歲老婦人的身軀內,就造成了身體與大腦開始狀況百出。 


在六個月的期間內,我們積極地提供她新鮮健康的食物、消炎的飲食、omega-3脂肪補充劑、同時補充她所缺乏的維他命維他命DB6、葉酸與B12 


我們治療她的甲狀腺問題,協助她慢慢降低體內的汞與鉛含量。 


在經過這次治療之後,克莉斯汀又重複做了一連串三小時的神經精神與記憶力檢測,所有的指數都改善了。


失智症通常是漸進式的,根據傳統的觀念,是無法逆轉的。但是在緩解發炎、改善營養與進行排毒之後, 克莉斯汀找回了失落的生命拼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腦做體操 老人不怕失智退化


台灣立報 更新日期:2010/04/02 00:07 游婉琪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調查顯示,全球每7秒就增加一名失智患者,台灣則以每年6千人的速度急遽增加。為喚起全民對於失智症的重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首創預防失智「大腦保健操」,減緩老人智力退化的速度。



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指出,65歲以上老人得到失智症的風險機率倍增,每增加5歲,失智盛行率跟著成長1倍。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方識欽解釋,年齡增長,腦神經細胞不斷減少,但是簡單的肢體動作,能逆轉腦細胞,增加大腦神經滋養因子,減緩智力退化。



「大腦保健體操」以民眾而熟能詳的歌曲結合跨越身體中線的運動,幫助人體整合雙眼視覺、聽覺與身體兩側協調能力。創作人台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運動治療師吳孟恬表示,這套專為長輩設計的大腦保健操,前半段「你是我的花朵」以節奏較快的音樂搭配有氧動作,達到運動暖身效果。後半段「月亮代表我的心」則是較為緩和的伸展動作,幫助身體協調,達到大腦保健效果。



吳孟恬建議,老人家每天花半小時時間跳大腦保健操,長期可改善走路跌倒,或是平衡感不好、記憶力衰退的現象。



方識欽表示,許多人退休後身體快速退化,主因是外在壓力減低,一旦沒事做,成天在家裡看電視,腦力、體力自然快速衰退。



他解釋,人體需要壓力刺激,才能保持正常運作。方識欽建議,老人家不要只吃精緻食物,偶爾也得攝取一些自己不常吃、不愛吃的養分,幫助身體產生免疫。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過去我已經強調多次,請大家記住,讓四肢發達,頭腦一定更不簡單,有就是鍛鍊身體,也就是訓練大腦功能恢復。在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中也提到運動預防失智的重要性,在此我整理其中部分研究及內容給大家參考:


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組合,例如失智症中最多的阿茲海默症就與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Apo-4)等數種基因有關,但請大家留意:基因不能決定一切,這些變異基因組合大約出現在40%的阿茲海默患者身上,但未得失智症的大眾有30%身上也有這樣的基因組合,雖然基因會增加我們罹病的風險,但生活方式及環境也會誘發或者抑制這些風險,比如有項研究發現:我們每多受一年高中以上教育,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就下降17%。


過去有一項針對1500名芬蘭人的調查研究,這個研究始於1970年代當時他們的年紀為中年,歷經21年,受訪者年紀到了65到79歲時,再度追蹤,結果那些每週至少運動兩次的受訪者,患有失智症比例比其他人減少50;而固定運動對帶有失智變異基因Apo-E4的人來說效果更明顯,因此提醒我們,這些人的大腦神經的保護系統儘管容易向變異基因妥協,但如果以正確的生活模式來調整就變得格外重要。就如同研究人員所提到的:


我們在此刻唯一能作的,就是修正環境因子,享受任何基因帶來的最大好處。


底下我擷取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中提到運動對身心健康的好處,讓大家有更清楚的概念:


運動效果優於百憂解: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 


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接受運動對身體的好處,然而,影響最深遠的部分,可能是我們的大腦。運動有助於重新調整我們的電路,改善學習、注意力、專注力與記憶力。這是目前成效最好的抗憂鬱與抗焦慮治療。如果這是一顆藥丸,將會是最暢銷的爆炸性新藥,而且持久不衰。而我們可以善加利用的工具,只需要一雙鞋子,也不一定要住在海邊。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


 


以下是運動對大腦的各種好處:


 




  • 強化心血管系統。這裡的血管包括捕給大腦營養的血管。事實上,隨著人體的老化,認知功能衰退的最常見源頭並不是阿茲海默症,而是大腦血管的硬化,稱為 血管型失智症。  

  • 矯正與預防胰島素抗性。  這是遏止大腦老化的主要來源,因為大腦的老化主要是血糖與胰島素失衡所造成的。  

  • 消除壓力的影響,以及強化對壓力的抵抗力。  

  • 改善情緒與均衡神經傳導素功能。 運動對治療沮喪的效果遠優於百憂解,可以增加 GABA(伽瑪胺基丁酸)(抗焦慮神經傳導素)、血清素 (快樂的神經傳導素),以及多巴胺 (增強體力的神經傳導素),並有助於維持所有神經傳導素的均衡。  

  • 減輕發炎與改善免疫功能。  

  • 提高人體天然的止痛劑--腦內啡,減輕疼痛。  

  • 促進整體的動力與能力,全心投入生活。  

  • 提高神經可塑性與神經細胞新生。 改善現有的聯繫,與產生新的聯繫,並刺激新腦細胞的製造。  

  • 這是透過自然增加的BDNF 或大腦衍生神經營養因子。這是大腦的神奇肥料,改善神經元的功能,促進其成長與綻發新的聯繫,並避免細胞的凋亡。這是思想、情緒與行動之間的主要連結。  

  • 均衡荷爾蒙,包括促進睪丸酮與生長荷爾蒙,均衡雌激素與黃體素所造成的情緒起伏,這是造成經前症候群或更年期症狀的主因。  

  • 預防癌症

  • 預防失智症

運動心靈與大腦


如果沒有用來更積極地投入生活,擁有健康的大腦,四乎沒有太大的意義?生活的喜悅在於我們人類所經歷的一切事物:愛、學習、發現、聯繫、瞭解、智慧與好奇。


 


我們可以注重飲食、運動、學習放鬆與輕鬆入眠,這些都會滋養我們的大腦。然後呢?健康的大腦可以做什麼?


 


全力投入與享受生活、工作、遊玩與愛。


 


但是先決條件是維持靈活的大腦。我們常見的老化所導致的心智衰退,絕大部分是因為營養素、荷爾蒙、免疫與消化功能的失調,能量新陳代謝的損傷、毒素與壓力。


 


但是其中有另一個原因是閒置不用。就像我們的肌肉,如果長時間沒有適用,就慢慢變得鬆軟。腦適能是一個實際的現象。在一份針對45075歲以上的老人所做的研究,顯示只要看書、填寫縱橫字謎遊戲、玩牌與桌上紙牌遊戲、演奏樂器或是跳舞,都可以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5


 


因此心智運動也是需要的。那就是嘗試一些不一樣的新事物,挑戰自己的大腦。激發新的神經連接與喚醒大腦沈睡的部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現在目前的醫療系統中,對失智症的處理其實處於相當被動及無奈的地位,因為對失智的治療,能處理的就是減緩患者功能的衰退而已,其他能做得極為有限,因此,一般醫師提到所謂的治療,其實只能稍稍控制,中肯的說,醫師能做的只是讓患者衰退緩慢些,讓家人可以慢慢接受及為患者做一些後續的照護與安置,不至於一下子壓力太大。


在治療上,治療藥物的機轉,就是乙醯膽鹼水解酶抑制劑,其原理,是因為目前大部分的失智原因,大都具焦在大腦的乙醯膽鹼傳導物質濃度的不足,藥物的作用就是讓乙醯膽鹼的回收變慢,試圖來增加乙醯膽鹼的濃度,然而老年失智,是全身細胞的功能退化,絕非單一藥物的抑制作用就能解決,因此想力挽狂瀾單靠這類藥物,實在是海底撈針,機會渺茫。


許多失智患者,常會合併有其他身體健康問題,其中有一項讓人較為不解的是患者本人主訴的疼痛感,一般即便沒有失智症,也有25-50%的老年人經歷持續的疼痛感。這方面的症狀,老年失智患者也有相近的盛行率,,跟沒有失智的年長者相較,失智患者合併疼痛的不適,更容易被忽略,主要是因為失智導致溝通困難。有興趣瞭解的人可參閱:


Hadjistavropoulos, T. et al.; Herr, K; Turk, DC; Fine, PG; Dworkin, RH; Helme, R; Jackson, K; Parmelee, PA et al. (2007). "An interdisciplinary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assessment of pain in older persons".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23 (1 suppl): S1–43.


Shega, J; Emanuel, L; Vargish, L; Levine, S. K.; Bursch, H; Herr, K; Karp, J. F.; Weiner, D.K. (2007). "Pain in persons with dementia: complex, common, and challenging". Journal of Pain 8 (5): 373–8.


若無適當處理,容易導致心理及生活品質的影響。其實,疼痛是一種非特異性的主訴,也就是一般醫師常常找不到原因,最後轉到身心科,多會以憂鬱症狀表現的疼痛來治療,因此很容易被開立抗憂鬱劑來治療。其實在身體細胞的退化過程中,疼痛不適常被患者爆出來,但若不從身體功能失衡的原因來直接處理,那麼結果到頭來,所有的治療只是症狀不適的末端控制,無怪乎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到頭來,一天都得吃上十幾種藥物而效果仍然不彰,因此瞭解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書中提到的功能性醫學觀點及作法,是對失智患者治療改善的一大生機。


比較有用腦的人退化通常慢一些,加拿大有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擁有雙語以上能力的人比只會單一語言的人,其失智症發病的年齡平均晚四年,雙語能力的發病年齡為75.5歲,單一語言的發病年齡為71.4歲。相關資料請參考:


"Bilingualism Has Protective Effect In Delaying Onset Of Dementia By Four Years, Canadian Study Shows". Medical News Today. 2007-01-11.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medicalnews.php?newsid=60646. Retrieved 2007-01-16. 


然而,對患者本身可能會接受的藥物治療,若能有更多資料,在照顧上,也比較不會手足無措。除了乙醯膽鹼水解酶抑制劑外,有些藥物仍會被醫師開立來幫助症狀穩定,由於一部份的致病理論與大腦的類澱粉蛋白陳積有關(其實就是腦細胞功能退化結果),因此有些醫師會開立類澱粉蛋白抑制劑來治療,減少類澱粉蛋白的沈積速度,相關原文資料可參考:


Choi Y, Kim HS, Shin KY, et al. (November 2007). "Minocycline attenuates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improves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2 (11): 2393–404.


有些醫師喜歡開立抗憂鬱劑來治療失智症合併心情低落的狀況,但證據顯示其治療效果極微,原文研究資料請看:


Bains J, Birks JS, Dening TR (2002). "The efficacy of antidepress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dementi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4): CD003944.Antidepressant drugs


不少醫師會開抗焦慮劑或者安眠藥物來幫助失智患者助眠,然而其背後潛藏一些危險:患者會因藥物使用而更激動及認知功能更退化等等情形。在神經科偶而會用到的一種藥物selegiline,一般拿來治療巴金森氏症,因為它會提腦內的多巴胺濃度,由於這藥本身有抗氧化的作用(不少營養品對失智有幫助,其實都是抗氧化的效果),能防止自由基對大腦的傷害,因此被認定可能可以減緩失智的發展。,不過會增加多巴胺的藥物就是中樞神經興奮劑,目前還不知真正幫助的功效是來自於哪一種,想深究的人可以參閱:


Riederer P, Lachenmayer L (November 2003). "Selegiline's neuroprotective capacity revisited".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Vienna, Austria : 1996) 110 (11): 1273–8.


由於有些失智患者會合併出現精神症狀,因此有不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被開上抗精神藥物來治療,但不管是傳統抗精神藥物或者新一代抗精神藥物,都會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在英國有144000的失智患者被開立的不必要的抗精神藥物治療,每年大約有2000名患者死於抗精神藥物治療,有興趣研究的人請參閱原文:


 "FDA MedWatch - 2008 Safety Alerts for Human Medical Products". FDA. http://www.fda.gov/medwatch/safety/2008/safety08.htm#Antipsychotics. 


http://www.guardian.co.uk/society/2009/nov/12/anti-psychotic-drugs-kill-dementia-patients


對營養輔助治療上想瞭解的人,不妨參閱我部落格之前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181



中縣/失智症病兆莫輕忽 及早就醫可獲控制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03/08 21:44 記者李梅金/中縣報導



家住新竹的林姓老翁,騎機車出門認錯路,騎了一百公里騎到台中縣,疑似有輕度失智的症狀,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慶峰指出,發現家中長輩出現幾種疑似失智的癥兆,應及早就醫,透過藥物可望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老翁今年七十七歲,在台中縣神岡鄉路邊詢問去新竹的方向,才被路人發現有異報警。家人說,老翁以前也曾經迷路廿公里的紀錄。



黃慶峰醫師指出,忘記回家的路,有可能是失智症的一種症狀,很多民眾發現家中的長輩好像有癥兆,卻又不確定是不是應就醫,結果一拖就是幾年,等到確認時吃藥也已不容易控制了。



以下提供幾種值得注意的失智症常見訊號:一、記憶力明顯變差,這裡所指的跟健忘不同,因為健忘不等於失智,所指的記憶力明顯變差,是足以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例如,出門會忘東忘西,找鎖匙、忘了有沒有關瓦斯,沒關水龍頭就出門,才收藏好存摺又想不起來放在那裡?天天在找東西,已干擾到日常生活。



二、個性有明顯的改變,原本活潑變沈默,或是本來沈默的人一下子多話起來。三、時間、空間的概念模糊,明明是早上卻以為是晚上,明明在家中卻一直說要回家去,回憶投射在過去的時空。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不那麼嚴重的症狀,像是:工作能力下降到影響工作,本來可以勝任的工作,變得不順手了,做了廿年的工程師,突然忘了怎麼畫圖,資深廚師菜色味道都不對勁了,工作愈來愈吃力,變得很不稱職。抽象的判斷思考能力變差,原本是個十分精明的人,相信詐騙集團的騙術。連語言能力也受影響,可以簡單說明的事,卻得用很大的力氣才能講清楚。



黃慶峰醫師指出,當發現長輩出現以上失智症癥兆,應及早就醫,由醫師做專業的評估,給予適當的藥物,可望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研究:阿茲海默症療法恐損腦


UrNews 更新日期:2009/12/04 11:37







(Your News記者黃怡瑄綜合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指出,現有治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藥物都是抑制大腦中的類澱粉乙型蛋白(amyloid-beta)濃度,會影響神經傳遞訊息,反而使病情惡化,其實找出最恰當的類澱粉乙型蛋白濃度,才是當務之急。



 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切片都含有大量的類澱粉乙型蛋白,目前臨床普遍認為大量的類澱粉乙型蛋白沉積在腦中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因,因此藥物都以抑制或去除這項蛋白為主。



 特拉維夫大學藥理學教授茵娜‧茨基(Inna Slutsky)的研究團隊卻發現,人類需要適當濃度的類澱粉乙型蛋白維持神經傳遞訊息,如果大腦內類澱粉乙型蛋白濃度不足,將對學習能力與記憶造成損害。



 類澱粉乙型蛋白濃度過高會使神經產生劇烈反應,造成體內調控機制失去平衡,如何中斷細胞過於激烈的反應才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關鍵。未來,研究團隊將著重於如何平衡類澱粉乙型蛋白濃度,讓神經順利傳遞訊息。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鄭菡若表示,過去國內外研究一直都在「暗示」不該以藥物過度抑制類澱粉乙型蛋白濃度,這項新研究以實驗證實人體需要維持類澱粉乙型蛋白最佳濃度。



 隨著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阿茲海默症是無法迴避的嚴肅課題。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智能與行為,會退化到兒童程度,病人就像小孩一樣需要鼓勵。到最後會連刷牙、大小便等日常生活都無法自理。阿茲海默症無法治癒,只能延緩退化速度。



 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今年9月21日的報告指出,全球失智人口將會每20年增加1倍,西元2030年將達6570萬人。



 不過,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說,「年輕人不需太擔心,阿茲海默症發病年齡普遍在65歲以上,且有危險因子者不一定會發病。」



鄭菡若則表示,國內外正積極地研究以藥物與飲食減緩失智症。



 劉秀枝說,「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因素十分複雜,飲食、生活形態等都會影響得病機率。」高教育者不能保證不會得病,預防阿茲海默症最好的方式無非是多動腦、清淡飲食、多運動,平時就要努力存自己的「腦力存摺」。



 劉秀枝分享過去與患者接觸的經驗,她曾稱讚1名患者包的水餃好吃,病人就每次都帶水餃來看診。但其實這名患者早忘了水餃怎麼包,都是病患的太太偷偷包好,再假裝是這名病患包的。另有1位老太太每到傍晚就吵著要回家,其實人已經在家裡。



 劉秀枝提醒,隨著患者病情愈嚴重,照顧病人也需要更大的耐心。照顧者不可大意,因為阿茲海默症病患一不小心就會走失。幸運的能找回來,但大多數不是失蹤就是在太平間尋獲。劉秀枝說,「有人形容照顧病人就像將兩人的褲襠綁在一起。」 (Your News是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提供、中央社、Yahoo!奇摩同步刊登)



在藥物治療當中,常常只專注單一變數的控制,但往往導致身體完整功能的失衡,反而造成更多傷害,最近的研究發現,把失智症的治療擺在抑制類澱粉乙型蛋白的形成,將會讓大腦類澱粉蛋白的濃度不足,反而影響學習能力與記憶力。也就是類澱粉蛋白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於大腦正常功能的運作,因此建議相關的治療應另謀出路。


讓我們參考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作者馬克‧希曼醫師的觀點,他建議大家以更基本的粒腺體觀點來看待相關治療,以下我謹節錄部分資料給大家:


充分的能量意味著快樂、健康、以及專注與敏銳的大腦。缺乏能量則是精神狀態緩滯、自閉症、沮喪等情緒障礙,最終則是帕金森氏症與失智症。


 


人體消耗能量最多的部分是大腦,這裡有最多的粒腺體,能量就是來自於這些細胞內的小型發電廠。能量是記憶、學習、以及體內所有資訊流通所必須的,形成神經元與大腦細胞之間同步協調的通訊。  


沒有能源 = 異常的細胞功能與細胞死亡。


異常的細胞功能與細胞死亡= 慢性疾病與大腦疾病……


 


能量生產線需要仰賴許多步驟,才能製造小包裝的能量,稱為ATP (三磷酸腺苷),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可以活動。而每一個步驟都仰賴於維他命與礦物質,以及一些特殊的營養素,例如肉鹼、NADH、脂肪酸與輔酶Q10



 粒腺體的功能喪失甚或死亡,造成了我們在大部分的疾病中所看到的情況,包括情緒、行為、注意力與記憶力的問題……


 


透過科學文獻的翻閱與研讀,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這些因素造成了氧化壓力且傷害了粒腺體,最後導致各種疾病叢生。


 


氧化壓力造成粒腺體受損,與自閉症、阿茲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沮喪 、躁鬱症 與大腦老化等情況息息相關,而氧化壓力則來自於不良的飲食、毒素、感染、過敏原、荷爾蒙失調、腸道功能改變與壓力……


 



研究人員開始瞭解到,有一些疾病的共同主題,已經開始被大部分的科學家與醫生接受了。其中包括:


 




  • 發炎
  • 氧化壓力
  • 粒腺體損傷

在身體受到欺負時,只有一些方式可以喊疼。而大部分情況的最終共同途徑是氧化壓力、 粒腺體損傷,以及所造成的能量流失。 


 


這是為什麼科學界投注眾多的心力研究調查「神經保護」策略的原因,目前已經出現了曙光脂肪酸、乙醯左旋肉鹼(acetyl-L-carnitine)、輔酶 Q10NADH,這些都有助於修復因為各種原因而受損的粒腺體,並保護人體的「神經元」。因此可以促進大腦功能。


 


像這類的神經保護策略非常重要(而營養補充劑通常是療癒的關鍵環節),但是即使運用了這些方法,通常都是為時已晚(在已經實際造成損傷之後),而且也沒有針對問題的真正核心。如果腳底採到圖釘,當然可以服用阿司匹靈來止痛,但是根本的治療之道是拔出圖釘。找出病因與修復附帶的損傷,是必須要齊頭並進的。如果已經汞中毒,除了排除體內的汞金屬以外,還要補充營養素與抗氧化劑,來輔助與保護粒腺體。


 


同樣地,我們可以服用營養補充劑與藥物來促進粒腺體功能,但是治療的當務之急,是排除造成損傷的物質。


 


因為我們的粒腺體非常敏感,又很容易受傷,而氧化壓力可能來自於四面八方從汞中毒到營養不良、荷爾蒙失調與發炎。


 


關鍵是找出病因,並設法排除。如果是汞中毒,神經保護策略只能完成部分的任務:治療之道排除積存的汞。其他造成粒腺體損傷的失衡情況也是如此。


 


我們來看看一些導致氧化壓力的關鍵因子,以及所造成的大腦問題。這將讓我們有能力可以解決問題,而不只是排除症狀。我們可以拔掉讓我們陷入瘋狂與健忘的「圖釘」……


 



許多維他命與礦物質,以及「條件式必須」營養素可以控制能量的製造,並保護我們的粒腺體。這些「抗老化」或「神經保護」營養補充品可以發揮功效,是因為它們直接與間接保護並促進粒腺體的最佳功能。


 


許多基礎營養素是必須的,包括構成粒腺體外膜的omega-3脂肪,以及兩種維他命B--菸鹼酸 (B3)與核黃素 (B2),這有助於將食物轉換成粒腺體能量的酵素。


 


其他的營養素是來自於我們的飲食,或是人體自行製造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或是受到任何生理、毒素或情緒壓力,我們就必須要補充這些營養素。


 


最佳的粒腺體營養素是乙醯左旋肉鹼(acetyl-L-carnitine)27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輔酶 Q10NAC(乙醯基半胱氨酸)。這些粒腺體營養素與抗氧化劑都可以保護人體重要的能量發電廠。


 


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布魯斯 阿 米斯博士(Dr. Bruce Ames)一直致力於調查這些粒腺體保護營養素的作用,成果斐然。事實上,他建議我們不應該只把營養素想成預防疾病的營養素,而是調整我們新陳代謝的物質。28


 


他指出像硫辛酸與乙醯左旋肉鹼(acetyl-L-carnitine)等化合物,可以降低粒腺體損傷 以及老化對大腦的影響,包括記憶力、學習與運動功能的速度29。他說,關鍵是並不是專注於單一種營養素,而是運用綜合的天然營養素,讓身體恢復原本的功能……


 



 


1.      粒腺體酵素的問題導致所製造能量的減少,反而產生更多的自由基與氧化壓力;


2.      提供輔助劑,可以讓酵素發揮更大的作用,包括維他命與礦物質,以及條件式必須營養素,像維他命 B3B2、輔酶 Q10NAC(乙醯基半胱氨酸) 肉鹼、 脂肪酸與 NADH


3.      正確的營養素有助於引發身體本身的抗氧化防護。例如,鋅、銅與錳都是促進人體本身最有力的抗氧化酵素--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運作所必須的,而硒是促進穀光甘肽過氧化酶功能所不可或缺的,這有助於穀光甘肽發揮抗氧化劑與排毒劑的功能。


4.      運用綜合的抗氧化劑吸附自由基,並防止粒腺體製造過多的氧化物;


5.      使用磷酯以及DHAEPAomega-3脂肪修復與重建粒腺體外膜。


 


研究並未指出單種種營養素的優點,是因為研究本身的設計錯誤。如果讓喬丹在球場上單打獨鬥,他可以贏球嗎?當然不行! 


 


抗氧化劑與營養素是分工合作的31,只強調單種化合物,事實上會造成更多的傷害,結果是事與願違。


 


研究顯示在飲食中高含量的抗氧化劑維他命 EC的效果顯著,可以降低高達70%的阿茲海默症風險32。而攝取富含維他命C E飲食的人,所吃的是豐富的植物性營養素,其中也包含其他的營養素與抗氧化劑33。營養素的組合是關鍵所在。


 


植物界充滿了強效保護性化合物,例如薑黃素 (咖哩的黃色素)或是綠茶的兒茶素,可以降低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34。我們必須要把焦點先放在植物性飲食,然後以補充粒腺體營養素來促進我們的活力。


 


另一個能量促進劑是輔酶 Q1035,一份針對80個人,為期16個月的研究,已經證明可以停止或延緩帕金森氏症的發展36。所提供的劑量相當高,一天達1200 mg,但是並沒有副作用。


 


事實上,有些帕金森氏症體內的酵素有瑕疵,需要輔酶 Q10才能正常運作37。因此,如果他們受到增加的氧化壓力,例如暴露於毒素之下,他們的粒腺體就更容易受損與流失能量,因此就需要更高劑量的輔酶 Q10 才能自我保護……


 



促進能量的新陳代謝


 


能量會隨著我們的老化而減少。而觸發更多的自由基與氧化壓力,或是我們的粒腺體受損,也都會造成能量的流失。


 


即使我們瞭解粒腺體損傷是眾多神經與心理障礙的根本原因之一,幸運的是我們也瞭解了如何自我保護與預防。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讓新陳代謝恢復正常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攝取植物性飲食、減少對毒素的接觸、以及補充保護粒腺體與抗氧化劑等化合物,就可以保護我們的能量新陳代謝,並恢復到最佳狀態。



 

 


更多研究分析內容及實際治療方法,請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突然看不懂地圖 小心罹患了癡呆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10/13 17:24 楊舒婷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確定記憶力喪失才判定罹患阿茲海默症,恐怕為時已晚!美國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思考、學習能力退化才是關鍵性指標,尤其空間判別的能力更是最先受損的一環。此外,65歲以上的長者也是易患癡呆的族群,已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不可不注意。



這份於《神經學誌》(The Archives of Neurology)發表的研究報告,說明以記憶力變差作為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標準,其實有瑕疵;美國研究團隊希望透過討論相關判定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指標,能有利醫生進行早期診療,協助病人治療。



堪薩斯大學針對444位民眾進行調查,其中134名後來被診斷出有相關癡呆症狀。研究團隊先替這些受試者進行施測以建立能力測試模組,在這些病患被診斷出罹患病症的前三年,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的視覺空間分析能力有明顯退化現象,緊接著是心智方面的問題,最後才是記憶力變差,出現時間約為診斷確定病症的前一年。



已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目前阿茲海默症患者已超過16萬,其中每7名中就有一位年紀在65歲以下;而65歲以上的患者,每隔五歲,盛行率就加倍。而我國目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426,251人,佔總人口10.52%。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也提醒,要發現阿茲海默症的徵兆,「改變」是個關鍵;當患者的家人、朋友,注意到患者本人「以前會的現在不會,同樣問題要問很多遍」,可能就是個警訊。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資料,阿茲海默症患者有一些早期徵兆,例如:記憶力減退而影響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喪失時間空間的概念、警覺性降低、東西亂放、行為或個性改變,甚至言語表達能力變差、無法抽象思考、喪失活動力等。


 


說到失智症的先期症狀,很多人並不清楚,失智代表的其實是失能,包括先期症狀也是一樣。最近美國研究團對發現,許多被診斷出有失智症的人,其實在前三年表現出來的狀況是視覺空間分析能力的明顯退化。接下來是心智的問題,最後才是記憶力變差。所以,我們若能把失智症的先兆以失能角度來評估,會比失憶的更能早期診斷出來。


由於目前仍無特定的診斷能直接確認失智症,故在實驗室的檢查上,通常是為了排除是否有其他因素引發,諸如像維他命B12葉酸、甲狀腺刺激荷爾蒙、C-反應性蛋白、血液常規、電解質、鈣、腎功能及肝功能等等。除了維他命缺乏、感染及其身體問題都可能引發。長期的藥物(例如抗癲癇藥物)或者酒精的使用也往往有可能導致失智的發生。


在功能性醫學上,除了營養評估以外,會建議大家最好也能在荷爾蒙的平衡及重金屬的是否過量來留意,而身體若有發炎反應,最好也能找來,總之在處理失智症的患者,最好不要單純以大腦疾病來視之,否則就是坐視失智症患者功能一路下滑,越來越難以照顧。在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中,作者馬克‧希曼醫師提醒大家,面對許多看似大腦問題的疾病,若能透過調整身體功能失衡來改善甚至恢復,其實效果往往比單純處理大腦要好上許多。


最近還有一個英國研究發現,活到老、學到老也可以防止大腦功能退化,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12/16/1stcp.html


最後補充,在輔助治療上,音樂治療對某些患者來說效果不錯,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


http://apt.allenpress.com/perlserv/?request=get-toc&issn=0022-2917&volume=36&issue=1&ct=1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c5imM2M4VjAC&printsec=frontcover#v=onepage&q=&f=fals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帕金森氏症藥物 可能讓人對賭博上癮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8/19 14:35



法國國家健康製品衛生安全局表示,治療帕金森氏症,也就是老人癡呆症的藥物,會對某些患者造成一些副作用,其中最常見的是使人對賭博上癮。



他們指出,這些藥物引發的異常行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對賭博依賴」,也就是沉溺於賭錢或投機遊戲;其次是沒有目的地重複某一個動作;還有些患者會出現「暴露癖」或「購物狂」的傾向。



這個機構的官員納塔莉說,這些結論是根據監管部門和藥物實驗室平時匯總的情況所得到的,並沒有經過深入研究,因此還不足以對這些副作用作出準確定義。不過他們仍希望醫療機構要將這一情況告知患者及家屬,並密切關注那些使用帕金森氏症治療藥物的患者。



美國「神經病學」雜誌曾於2006年刊登一項研究結果指出,經過藥物治療後,帕金森氏症患者當中迷戀賭博的比例有所上升。


 


治療巴金森氏症的主要藥物,就是L-DOPA,這是大腦多巴胺的前驅物質,由於多巴胺的病因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它的病因目前仍不明,推測和大腦底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以及黑質(substantial nigra)腦細胞快速退化,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引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和膽鹼作用增強有關。腦內需要多巴胺來指揮肌肉的活動;缺乏足夠的多巴胺就產生各種活動障礙。在1960年,有兩位研究人員(Enhringer及Horniewicz)從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腦部解剖發現,在基底核的多巴胺濃度有減少的現象。靜止時顫抖(resting tremor)、僵直(rigidity)、運動不能(akinesia)和運動遲緩(bradykinesias)呈現面部表情獃滯,足部蜷縮等癥狀 是一般巴金森氏正常見的症狀。大腦黑質內之細胞喪失80%時,病徵才會出現,多巴分在腦的含量將不斷下降,使病情更嚴重。


L-DOPA最常見的副作用,其實是低血壓、噁心、掉髮、定向感不好、焦慮及性慾增加等等,還有些人容易出現精神方面的症狀,例如聽幻覺、視幻覺或者嗜睡等等。最近法國研究發現,有些人甚至出現病態賭博、暴露狂甚至過度消費的情形,原因可能與多巴胺過多有關。


在營養品的輔助上,不妨考慮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甘酸(簡稱NADH),NADH是體內細胞代謝中驅動氧化還原反應的重要輔酶,同時也是最強校的抗氧化劑。分子於細胞中進行氧化反應產生能量的主要載體也是它,細胞有越多的NADH可用,能產生的能量就越多。在實驗室的研究發現,NADH可使多巴胺的製造量增加六倍,而且可以刺激製造多巴胺的主要酵素酪胺酸氫化酶的量增加70%。在德國大學附設醫院進行的雙忙比對研究發現,給予NADH的巴金森氏患者其血液的L-DOAP及多巴胺的濃度均增加,故NADH的確對於體內多巴胺濃度的提升有直接的效果。德國研究針對六十名患者,為期四週,且為隔天補充,服用NADH那組的效果,明顯地優於服用安慰劑的那一組,這是1996年刊登於知名期刊神經傳導物質的研究報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延遲退休 可預防老年癡呆
2009-05-21 05:46:00


(本報訊)研究顯示,多工作、晚退休,讓大腦保持活躍狀態,能有效預防老年癡呆症。研究人員在對1,320名阿爾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進行調查後發現,對於男性而言,延長自己的「工作壽命」能有效預防老年癡呆。這項由被刊登在《國際精神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上的研究成果,是由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完成的。參與研究的拉福斯通(Simon Lovestone)說:「老年人從工作中獲得的智力刺激,可以有效預防腦部活力的下降,從而延遲人們患老年癡呆的年歲。」「但是我們還需要做更多試驗,才能弄清延長工作壽命究竟能從多大程度上延遲或是預防老年癡呆。」另一位參與這項研究的鮑威爾博士(Dr John Powell)說:「人類認知能力可以被存儲並留待日後使用的這種可能性,更加證明了人們關於『腦子不用會生鏽』的說法。」英國阿爾茨海默氏症研究信托基金主席伍德(Rebecca Wood)說:「一些人為了晚年生活手頭寬裕些而選擇推遲退休年齡,殊不知這樣做還能降低患老年癡呆的風險,可謂一舉兩得。」但英國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Alzheimer's Society)研究小組負責人索朗森(Susanne Sorensen)認為,科學家們很難從小規模的研究中得出定論。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一種不斷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退化。目前,英國大約有70萬人患有這種疾病,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70億英鎊。預計到2051年,阿爾茨海默氏症在英國的患者將達到170萬人。


文章來源: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32/1/1/1141841/1.html


 


這篇文章,再次印證我之前提到演化理論:用進廢退。很多人會感嘆:年紀大了,沒有用了。其實,換個角度,就算年紀大些,只要持續讓身體和大腦保持正常運轉,不讓它們怠惰,退化的情形甚至失智或癡呆的狀況,應能減少發生率才是。


此外,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一本書:運動改造大腦----EQ和IQ大進步的關鍵,主要想闡述的要點:革命性的運動大腦新科學,這是結合許多臨床比對研究所得到的結論,建議大家不妨多參考!


參考文獻: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retirement age effects on the age of onset of Alzheimer's disease

  1. Michelle K Lupton1,*,
  2. Daniel Stahl2,
  3. Nicola Archer3,
  4. Catherine Foy3,
  5. Michaela Poppe3,
  6. Simon Lovestone3,
  7. Paul Hollingworth4,
  8. Julie Williams4,
  9. Micheal J Owen4,
  10. Kimberley Dowzell4,
  11. Richard Abraham4,
  12. Rebecca Sims4,
  13. Carol Brayne5,
  14. David Rubinsztein5,
  15. Michael Gill6,
  16. Brian Lawlor6,
  17. Aoibhinn Lynch6,
  18. John F Powell1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20 MAY 2009


DOI: 10.1002/gps.229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檢測阿茲海默症 也可DIY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6/12 08:17 楊舒婷



【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近日表示,已發展出能更準確檢測阿茲海默症的問卷「考驗你的記憶力(Test Your Memory)」,比現行的簡易智能測驗(MMSE)還有效,而且患者能自行施測、不用醫護人員陪同!



現行的簡易智能測驗(MMSE)被批評過於簡單、不易檢測出罹患早期症狀的患者,錯失治療良機。此外,施測時需要醫療人員陪同,執行過程頗花時間。



英國艾登布魯克斯醫院神經科顧問、研究人員之一的傑若米‧布朗表示,在邀請540名健康民眾與139名阿茲海默患者受試後,新問卷檢測率為93%,遠高於簡易智能測驗的52%。



新問卷「考驗你的記憶力(TYM)」比起簡易智能測驗,難度大為增加,患者需要回想、運用較長的語句,且用不同方式回答。此外,其中也包含了兩項有關視覺空間的考題。視覺空間能力是鑑別阿茲海默症的重要評估要件之一。



資助此項研究計畫的是阿茲海默症研究信託基金。執行長羅貝嘉認為,新問卷方便個人施測使用,其中也包含了多種測試題目,如複製句子、算數、口語流利度等,相信能適用於不同社會階層與教育背景的民眾。未來若能加強不同情境下問卷的施測準確度,即可推廣於全球各地。


 


這種測驗形式,的確比原本的簡易智能測驗(MMSE)省時,而且不需專業人員幫助,自己也可以做。但原始問卷,適合英語體系國家,其他國家若想用這份表格,有些問題要稍做修改。期盼看到國內的與失智相關的學會或者學術單位,能夠早日發展出中文版的考驗你的記憶力問卷,讓更多人能夠透過這能夠自己進行,且篩檢率達九成以上的測驗能更普遍,幫助更多人早日發現,早日處理。 相關內容,請參考:


http://www.alzheimersreadingroom.com/2009/06/test-your-memory-tym-for-alzheimers-or.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神經退化病 唱歌勝吃藥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6/08 02:40 楊明暐/綜合報導



英國婦人妮娜.坦普九年前罹患帕金森氏症,當年四十四歲的她對惡疾纏身很沮喪,但是後來峰迴路轉,她說:「我想到那些這輩子想做,而今已不可能做的事。隨後又想到,有些事我還是能做,唱歌便是其中之一。」



於是,妮娜開始和病友籌組合唱團,同時徵求一名歌唱老師。現在「歡唱」(Sing For Joy)合唱團不僅每周排練,而且定期舉辦公開演唱會。該團現有廿多名成員,包括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及中風、癌症病患,和他們的看護、家人及朋友。



坦普說,唱歌讓人忘卻病痛,也使病友不再感到孤單。而且團員發現,唱歌對改善病況很有助益。帕金森氏症一個普遍症狀是喪失聲音,合唱團每周排練時,患者在聲音治療師指導下練習發聲,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團員莎拉.班頓說,喉嚨有許多肌肉,所有神經狀況都會影響到喉嚨。人在唱歌時會挺起身體,擴張肺部,對神經疾病患者來說,這樣非常好。



有越來越多臨床證據顯示,音樂能協助各種腦部傷病患者復元或對抗病情。音樂治療專家溫蒂.馬姬形容音樂是「腦部的綜合維他命」,它能影響和改善運動功能,以及溝通甚至認知的能力。馬姬說,有些特別功能,例如語言,會因為神經傳導路徑受損而失靈,但音樂的神經傳導路徑比較複雜,在腦內分布也較廣。音樂似乎能找到不同路徑,協助各種神經疾病患者,能找出讓大腦發揮功能的新路徑。



芬蘭的研究人員已證實,每天聽音樂幾小時,能增進中風患者的復元狀況。另一項研究顯示,中風患者學彈鋼琴或打鼓,復元速度要比只接受傳統治療的患者來得快。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利用音樂和節拍訊號,有效改善了帕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疾病患者的活動和平衡感。而旋律音調治療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也證實能為失語症患者提供有效治療。



此外,音樂記憶對治療阿茲海默氏症(老年失智症)這類退化性疾病似乎很有效。一名美軍二戰老兵,其失智症已嚴重到不記得自己名字,也幾乎認不得自己妻子,但只要讓他聽舞會音樂和法蘭克辛納屈的歌曲,他便能帶領妻子跳著狐步舞,彷彿回到一九四○年代。



打麻將吞銀杏抗失智 醫師:不如多運動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6/08 04:09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不少人深信鼓勵老人家多打麻將、吃銀杏健康食品,有助於預防與改善失智症,但醫師表示,近年有研究發現,銀杏雖可能具療效,卻也疑似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就現有科學證據來看,多運動、多和朋友來往,恐怕才是最有效,且副作用與風險最低的防治方式。



預防藥物效果有限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傅中玲表示,許多家屬都盼望只要有一顆藥丸,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至今在預防失智上,藥物不是沒效,就是療效很有限。



銀杏會提高中風風險



以家屬詢問度前幾名的銀杏為例,因具抗凝血效果,被認為有助預防中風,且具有抗氧化效果,可能有助預防失智。但去年國際期刊神經學上所發表的一項追蹤研究卻發現,規律服用銀杏雖可減緩輕度認知障礙惡化為疑似失智症,但竟也提高了中風風險,令醫界大感意外,原因還待進一步確認,但此一潛在風險已獲得注意。



此外,傅中玲指出,維他命E、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降血脂藥物(statin)類藥物、雌激素(Estrogen)等藥物,因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及安全性的考量,目前不建議使用在失智症的治療上。



每天散步一小時見效



傅中玲表示,綜合現有各種科學證據分析,要預防失智,運動與活躍的社交生活最有效、證據也最充足。根據耶魯大學學者研究發現,每天散步一小時,就能有效預防失智。一般認為,運動有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包括增加腦部血流,可保護神經元,並減少類澱粉斑塊病灶在腦部沈積。



集體的晨間體操、氣功、太極拳等活動,因兼具社交功能與運動功能,更建議老人家可以多多參與。這些活動,不僅有更強的科學證據支持,副作用與風險更是小得多。



許多人以為打麻將可預防失智,傅中玲則不鼓勵。一方面是因為打麻將坐著不動的時間太長,過於靜態恐不利失智症防治。同時,腦部認知刺激活動,對於預防失智症還不確定是否有效,對於是否能改善已罹病者的病情,更是缺乏證據。


 


過去在演化上的爭議,曾分為兩派,物競天擇與用進廢退,後者最後敗下陣來。儘管在演化的解釋上上,不是那麼適合,但用於神經退化的疾患上,倒是蠻貼切的。從種種的跡象顯示,身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最近英國的案例報導發現:唱歌發聲能夠改善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中風、甚至癌症。聽音樂甚至學音樂能夠幫助中風復原更快,隨音樂起舞可以幫助失智症恢復一些功能。


最近而關於失智症方面的專門研究也發現:預防失智最好的方法還是透過運動與活躍的社交生活最有效。種種研究及臨床觀察顯示:身體的確遵循用進廢退的理論,所以不想讓身體及大腦退化,一定要多多使用及鍛鍊,否則真地容易退化。


在抗失智的藥物臨床研究上,大多只能減緩退化的程度,其他藥物的幫助像是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降血脂藥物(statin)類藥物、雌激素(Estrogen)等藥物,因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及安全性的考量,還是少用為妙。維生素E經研究,也無法有效幫助失智症的減緩。銀杏的改善,是目前大家最能接受與認同的營養品改善,為對某些人,可能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因抗凝血功能會增加出血的危險性),所以使用上,建議在劑量及後續的追蹤上要當心。


國外最近的老年醫學研究也發現:葉酸、B12的缺乏,也容易引發類似老年失智的症狀,而葉酸及B12的缺乏,容易導致HOMOCYSTEIN的升高,這在女性的患者身上容易看到。HOMOCYSTEIN濃度過高,已被證實是許多動脈硬化患者的病因,因為它對血管內皮的確存在不良的影響。對這類個案,高單位的葉酸及B群的補充,通常能改善及減少相關症狀的發生。這方面若不注意,單純透過運動及社交,改善有限。


已經罹患老年失智症的人,不想服用銀杏,也有其他營養品可以考慮,像是石酸鹼甲、NADH、DMAE、PHOSPHATIDYLSERINE(簡稱PS)、甚至SAM-e都有臨床研究發現能改善失智,而且不會增加中風的風險,不妨考慮補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研究:止痛藥無法防止阿茲海默症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4/25 00:20 F12蔣天清







(法新社華盛頓22日電) 一項研究今天指出,消炎止痛藥或許可以延緩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發生,但無法防止這種疾病。



研究舉出的藥物包括異布洛芬(ibupofren)及拿百疼(naproxen)等止痛藥。



以往的幾項研究指出,上述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NSAIDs),包括阿斯匹靈在內,可防止阿茲海默症,因為這種讓人退化的疾病與大腦發炎有關。



不過,4月22日出刊的「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網路版,所發表的新研究顯示,效果恰恰相反。



新研究指出,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反而會將阿茲海默症罹患的風險提高66%。



神經學期刊是由美國神經學會(American Academyof Neurology)出版。(譯者:蔣天清)


1天24瓶感冒糖漿 喝20年竟失智


TVBS 更新日期:2009/04/21 12:19 張倍綺







長期濫用感冒糖漿有可能造成失智症嗎?一位婦人一天最多可以喝上24瓶感冒糖漿,企圖代替止痛藥,結果裡頭的複雜成分,造成認知功能傷害,婦人才57歲就診斷出早發性失智症。



感冒糖漿不拿來對付感冒,一名婦人卻拿來代替止痛藥,每回月經前偏頭痛就喝,持續超過20年,沒想到,57歲就出現失智症狀。林口長庚精神科醫師蕭美君:「家屬已經發現這情況,她已經一天要吃到12-24瓶,家屬覺得說不可以再讓她吃了,可是她就會跑到藥房喝完再回家。」


家人、醫師勸阻不聽,因為婦人早已經對感冒糖漿上癮,由於感冒糖漿宣稱鎮痛解熱、止咳等多種效果,到現在還是很多民眾一不舒服就買來喝,雖然藥效比止痛藥強,壞處卻不只是肝腎負擔而已。


蕭美君:「很多藥物長期服用,都會對認知功能比較不好,止痛類成分,它有消炎鎮痛啦,前列腺素啦,或有一些可能接近嗎啡類的。」


複雜成分不只間接引發婦人的早發性失智症,婦人還曾經有過小中風,醫師認為恐怕也是糖漿中交感神經亢進成分,長期導致血管失去彈性,濫用感冒糖漿最後反而傷身體。



 


在教科書中關於老年失智症的章節內容,有提到止痛劑可以幫助老年失智症的症狀減輕,這樣的論點是因為老年失智症一直被認為是大腦的發炎反應,所以,可以抑制發炎的非類固醇止痛藥一度被認為可以治療甚至預防老年失智症。但其實不然,根據美國神經醫學會出版的神經學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這些容易導致胃潰瘍的止痛藥,不但不能預防阿茲海默症這種最常見的老年失智症,還可能增加66%的罹患風險。故對於長期對止痛劑有依賴的人來說,除了小心胃潰瘍的風險增加外,還有老年失智症的罹患率也會大大提升。


想預防老年失智的人(有家族史的人要多加小心),可以透過相關的功能性醫學的基因檢測,若這方面的基因型態表現比較明顯的話,可以先透過功能醫學建議的營養補充,提早補充做預防。過了中年,抗壓力荷爾蒙(DHEA,脫氫異雄固酮)也不妨測一下,因為許多老年失智症的患者,DHEA的檢測值偏低,功能性醫學的研究也發現,補充DHEA,也能有效的改善失智症狀,DHEA又被歸納為神經荷爾蒙的一種,對於長期壓力的人及記憶力變差的人來說,的確是蠻常發生不足的現象。適量的補充一段期間,心情及記憶力大都能有所提升及改善。


關於止痛方面,有些人會把感冒糖漿拿來當作止痛藥喝,國內甚至有長期依賴感冒糖漿,在57歲時就被診斷早發性的老年失智症。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些感冒糖漿的名稱擺明就是拿來止痛的,一般的感冒糖漿通常會含有類似普拿疼或阿司匹靈的成分,可以幫助止痛,但除此以外,止痛效果更強,但可能造成依賴與上癮的成分為可代因(CODEINE),這是類似嗎啡的藥物,很多人喝了感冒糖漿感到很舒服,其中與這個成分有很大的關係,而上癮的關鍵也是它,所以奉勸大家,感冒糖漿還是少碰為妙。很多藥物成分,長期服用容易造成認知功能的減退,除了感冒糖漿外,大家比較熟知的就是精神科用藥,所以很多服精神科藥物的人,也不免容易產生依賴與認知功能受損的狀況。在此,順便提醒大家注意。


想止痛的話,在營養品上當然有許多能夠減少疼痛的不適,比較普遍、容易取得的東西,不妨考慮好吸收的鈣鎂成分,除了放鬆肌肉,也有止痛的效果,國外甚至有醫師用來幫助分娩的婦女減少生產的陣痛。建議大家不妨考慮一些用弱酸來幫助鈣與鎂解離成離子的鈣鎂液,或者與天然氨基酸螯合的食物狀態的鈣鎂補充品,吸收及效果一般而言都算不錯。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愛看電視 記憶易流失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2/20 04:09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成天坐在電視機前面,可能會導致記憶力惡化!



根據最新研究,每天看電視超過七小時的老人家,記憶力衰退的風險,是看七小時以下的兩倍。同樣是面對電子螢幕,打電腦、玩電玩卻能減緩記憶力下降,專家認為,觀看過程是否動腦,是記憶流失快慢的關鍵。



動腦與否 重要關鍵



以研究失智症聞名的美國梅約診所團隊,近年在美國國衛院等單位支持下,研究中年時期與晚年的日常活動對記憶力喪失的影響,並將在今年四月的美國神經醫學會年會上發表最新成果。



勤作手工藝 減風險



參與研究的一千三百多名七十到八十九歲的老人家中,有近兩百名有輕微認知障礙,介於正常與失智症之間。研究顯示,晚年每天看電視超過七小時的老人,記憶力衰退風險高一倍;經常打電腦、玩電玩、讀書、手工藝,卻可減少三到五成的記憶力衰退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此結果令人振奮,佐證了發現老化並非一個被動過程,透過積極參與增進認知的活動,仍可保護自身記憶力不在未來衰退。這與近年興起的「預先儲存腦力,以免老來透支」的新觀念,不謀而合。



老化 非被動過程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秘書長、高醫神經內科醫師楊淵韓表示,長期看電視導致記憶力衰退有兩種可能原因:一是人長時間坐在電視機前,卻根本心不在焉,完全沒動腦,使腦部功能逐步退化。



另外則要慎選節目類型,現今電視節目普遍充斥暴力內容,看多了會使腦部額葉血流量減少,影響腦部認知、執行等功能。



楊淵韓表示,肢體運動、心智遊戲、社會參與都有助延緩記憶退化。電玩則建議選擇非暴力內容者,英國有醫師以互動性強的Wii,協助失智症病患復健。



另外,根據榮總醫師研究,長時間玩血腥暴力電玩,可能減少腦部額葉血流量,不利腦部策略與執行功能,不過只要每次控制在半小時內,影響就很有限。


 


最近美國發表關於失智症最新研究,建議老人家最好不要看電視看太久,因為一天看七個小時電視的老人記憶力衰退的機率是七個小時的兩倍,這個研究還發現打電腦、打電玩這種需要動腦的活動則有助於記憶力的維持,平均可減少三到五成的記憶力衰退發生。此外,不想看電視、打電玩的人,可以透過運動、社會參與(例如作義工)甚至玩心智遊戲(例如打麻將)來延緩記憶力老化。總之,我們以用進廢退的觀點來看,就會一目了然,身體或大腦就像車子一樣,越不開它,越怕用它,越無法控制它,越容易拋錨故障或者不聽使喚,當然,適度的保養還是不能輕忽。


至於小朋友玩血腥暴力的電玩,榮總的研究發現基本上還是會減少腦部額葉的血流量,建議大家留心,雖然研究顯示半個小時內影響不大,但試問有多少小孩能夠玩半個小時就收手的?我想應該不多吧,因而建議大家發現有些小朋友狀況不穩定又有喜歡玩暴力電玩的習慣,最好節制一下這項活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國發現蘋果汁能抑制健忘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1/27 12:35



德國研究人員的實驗發現,每天喝兩杯蘋果汁可以幫助大腦減少造成阿茲海默症(癡呆症)患者逐漸喪失記憶的β澱粉蛋白的堆積,從而抑制健忘。



德國(焦點)週刊網站報導,美國麻州大學研究人員(托馬斯)與研究小組在實驗中發現,飲用蘋果汁的老鼠,病理性的健忘症緩慢好轉。當老鼠每天飲用相對於人每天喝兩杯的量時,這種效果就顯現出來。實驗發現,僅1個月之後,老鼠大腦內β澱粉蛋白的堆積就已減少。



托馬斯說:「這一結果是飲食與老年性神經退化存在聯繫的另一個證明。顯然,均衡的飲食不僅能支持大腦最佳地發揮作用,還能延遲阿茲海默症的發作。」



研究人員發現,蘋果汁能增強記憶力。


 


BETA澱粉蛋白,一直在失智症的研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BETA澱粉蛋白的沈積,即代表腦部功能的退化,任何能抑制BETA蛋白產生的物質,都與住於記憶力提升以及失智症的預防。


自覺記憶力不佳或擔心老年失智症的發生的人,每天來兩杯蘋果汁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進腦部血液逐漸減少 可能引發阿茲海默症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8/12/25 16:20 王黛麗







(法新社巴黎24日電) 根據今天發布的研究報告,如果幾年甚或幾十年,流進腦部的血液逐漸減少,可能導致罹患阿茲海默症。



到現在為止,縱使醫界充分瞭解造成損害的機制,但是引發這種令人逐漸孱弱疾病的原因仍然是謎。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經血液輸往腦部的血糖供應倘若不足,會引發生化連鎖反應,導致體內傷害神經元的異常蛋白沈積,這個過程被認為是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原因。



這項研究報告主筆、西北大學(NorthwesternUniversity )費恩柏格醫學院(Feinberg School ofMedicine)研究員瓦沙教授(Robert Vassar)說:「研究顯示,改善流向大腦的血流,可能是找出防治阿茲海默症對策的良方,此項發現意義重大。



他說,運動、降低膽固醇攝取與控管高血壓,都是提供額外保護的方法



他在聲明中說:「只要及早預防,人人都可能防範這項疾病上身。」


睡夢中動作多 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的預兆


中廣 更新日期:2008/12/25 13:05



研究發現,作夢的時候經常出現肢體動作,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徵兆



加拿大團隊研究了93位有睡眠障礙的病患,這些人在睡夢中會拳打腳踢。追蹤顯示,這些病患平均在五年後,開始出現大腦退化的症狀,因此,夢中有動作,可以當成老年癡呆症的早期診斷參考。



兩者之間確實的關係,並不明確,有可能是大腦中負責睡眠管理的部位受傷所造成。由於這項研究的對象,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老年人發生大腦退化性疾病的機率,本來就比較高,研究人員還要和比較年輕的族群比對,以確定年齡是否也在其中扮演某種程度的角色。



41歲男吃威而鋼 「盡性」就痛風


時報 更新日期:2008/12/26 09:46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服用壯陽藥,小心急性痛風發作!三總廿五日發表一例罕見病例,一位中年男性吃威而剛,但每次「盡性」後就痛風發作,由於這類藥物有二%的機率會引起高尿酸血症,醫師建議民眾,使用這類藥物須特別留意。



 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張耀文醫師指出,引起急性痛風發作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高普林飲食或罹患某些代謝異常疾病;利尿劑、抗結核藥物、抗巴金森藥及阿斯匹靈等藥物會減少尿酸排除率,引發高尿酸血症,導致痛風發作。



 這名四十一歲男性因右腳大拇指出現紅熱腫痛就醫,病人無痛風病史及家族史,經抽血檢查診斷為高尿酸血症併急性痛風發作,藥物治療後即改善。



 這名病患連續三次痛風復發求診,進一步分析發現,他半年前自行購買五十毫克的威而剛服用,每次服用後廿四小時內就會痛風發作。醫師建議病患暫時停止使用並追蹤六個月,果然未再出現相似症狀。



 張耀文說,根據統計,四十歲以上男人約有半數有勃起功能障礙,使用威而剛、樂威壯和犀利士越來越普及。但這類藥物有潛在副作用,包括臉潮紅、頭痛、消化不適、肌肉酸痛,其中,威而剛的藥單上還明列有二%的機率會引起痛風及高尿酸血症。



 張耀文表示,服用壯陽藥引發痛風發作的罕見病例目前少有正式醫學報告,國內這例個案報告已獲國際風濕免疫期刊接受。




在此提出兩篇關於失智症的研究提供大家參考,同時提醒大家,身體循環好不好,的確扮演了很重要健康關鍵第一篇提到的研究指出:長期發生到腦部血流減少的情形,以及腦部血糖供應不足,極可能是老年失智的徵兆之一,因而在失智的預防上,應該就此提供一些預防之道。關於血糖方面,大腦最直接的能量來源就是糖,這是醫療人員熟知的生化機轉,所以在澱粉的提供上務必充足,食物選擇最好採用優質澱粉而非精緻加工食物,至於改變血流方面,除運動促進循環外,也不妨補充銀杏來增加到腦部血流的循環,在德國與法國,銀杏被當地的醫師被廣泛地拿來當作治療失智或痴呆的藥物,過去已有相當多科學實驗證實銀杏的功效,例如銀杏服用一個小時後,測量研究發現對象的微血管,血流速度增加57%。與安慰劑相較,銀杏對失智的改善率是71%對32%,的確有明顯的差別。銀杏對動脈硬化也有很好的改善,過去也有研究發現因動脈硬化導致性功能障礙的人,可以利用銀杏來改善,效果不錯。血壓高、有血管硬化的人,服用銀杏也會改善,一般建議劑量是一天服用120-240毫克,劑量太低,可能會影響療效。此外OPC也可以改善腦部血流的循環,尤其是法國濱海松的松樹皮萃取物,在臨床上也有改善的研究發表,建議大家拿來做為參考。


適逢有篇報導提到壯陽藥的副作用,順便也討論在營養品上如何幫助性功能有關的內容:


有趣的是,不少會改善循環的營養品(尤其是生物類黃酮),除幫助血液循環都能改善性功能,主要原因在於體內NO(一氧化碳)的機轉,不管銀杏或者松樹皮萃取物,都能有效幫助身體周邊製造更多的NO,NO會刺激血管平滑肌的放鬆,所以可以幫助改善高血壓,同時,陰莖血管壁的NO增加,會讓陰莖海綿體充血量增加,故不難推論為何它們也可以改善性功能障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