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 多數民眾對流產誤解大

 

民眾對流產往往有許多迷思。愛因斯坦醫學院婦產醫學教授斯夫‧威廉斯表示,研究調查顯示民眾對流產充滿誤解。

研究共同作者,斯夫‧威廉斯教授指出,針對一千名成人的調查顯示,約半數認為流產很罕見,然而這恰與事實相反。男性尤其認為婦女流產的機率不高。

接受調查的成人中,男女各有一半表示,自己的伴侶或本身經歷過至少一次流產。但整體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人還是誤認為流產機率很低。研究已發表在《婦產醫學》期刊。

醫師指出,大部份人都理解流產主要是基因及健康上的問題所致,但七成多的人仍誤認為壓力過大是流產主因

部份研究指出,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婦女,早產風險較高,但不代表一定會流產。醫師提醒,子宮頸短、有早產或流產病史、懷多胞胎或長肌瘤未治療,都是懷孕過程需特別注意的高危險群,應多留心注意。醫師指出,肌瘤會致早產或流產,如未治療,婦女懷孕過程就需特別留意

感染乙型鏈球菌大多數帶菌孕婦不會有症狀,但可能會增加流產、死產或早產的機率。生產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新生兒感染問題,例如新生兒敗血症和腦膜炎

另當孕婦在早期懷孕時發生子宮頸無痛性的擴張,伴隨陰道出血與腹部的下墜感,內診或超音波撿查時可看到羊膜成一汽球般突出於子宮頸口外,往往是子宮頸閉鎖不全所造成,流產機率頗高,需接受特殊治療,才能減少風險。

鄭醫師補充:

這個報導提醒我們,流產機率不低,有鏈球菌感染要積極處哩,否則流產以及新生兒健康風險都會提升。壓力影響比較大的是不孕。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93580.php

參考文獻:

Public perceptions of miscarriage: A national survey, Zev Williams, et al., Obstetrics & Gynecology, published online 7 May 2015.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at at Yeshiva University news release, accessed 6 May 2015 via Newswise.

Additional source: MedlinePlus, Miscarriage, accessed 6 May 20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憶力退化?14種食材幫大腦回春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VOGUE】台灣每100人中,就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如果有一天,忘記自己,該怎麼辦?日本醫學博士安田和人根據全球頂尖團隊研究發現,30歲開始改變飲食,就能降低失智風險。如果你有以下5個狀況,最好馬上改變飲食習慣!

 狀況1:小事記不住,鑰匙、錢包常忘了拿。

狀況2:感覺反應慢半拍,沒有從前靈敏。

狀況3:缺乏運動,天天久坐,腰圍悄悄地變寬。

狀況4:喜歡吃牛肉、奶製品,例如起司等食品。

狀況5:父母親或家中親屬,已經罹患失智症。

很常見吧!上述的狀況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生,不要恐慌,其實要讓大腦回春、變年輕的飲食秘方,就靠以下14種食材:

 食材1/綠花椰菜營養豐富,是預防失智的最佳選擇。

食材2/沙丁魚可維持血管健康,生吃最好。

食材3/鮪魚脂肪中DHA最豐富,是防失智關鍵。

食材4/鮭魚富含蝦青素,可修復大腦受損細胞。

食材5/「一天一顆蘋果」,除了遠離醫生,也能增加學習力和記憶力。 

食材6/在當令季節(冬天)吃菠菜,抗老效果是其他季節的三倍。

食材7/銀杏不能增加記憶力,但是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預防血管型失智。

食材8/洋蔥的刺鼻辣味,是保護「記憶」的關鍵。

食材9/每周喝三次蔬果汁,失智症發病機率降低76%。

 食材10/每周吃一次青背魚,罹患失智症風險降低60%。

食材11/每天吃7~9顆核桃,改善運動和認知障礙。

食材12/天天喝一杯藍莓汁,12周就能明顯改善記憶力。

食材13/蛋和黃豆製品(豆漿、豆腐)多吃可提高專注力、記憶力。

食材14/一天二十顆連皮杏仁,可活化大腦,延緩失智症病情。

鄭醫師補充:

這些食物的確可以幫助記憶力維護,建議健忘一族的人不妨多多攝取。

此外,適度運動,減少毒性物質的曝露與接觸,充足睡眠也都很重要。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安眠鎮靜藥物 應嚴格管理

國人愛吃安眠鎮靜藥物,每年用量以億為單位來計算,但此類藥物並不安全,通常都有後遺症,可能已危害國人健康,主管單位應有效管理對濫開藥的醫師及濫用藥物的病人。

睡不好很煩,最近一篇發表於《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分析一千八百位阿茲海默症患者在疾病診斷之前的第六到第十年間的用藥史,並與七千二百位正常人的用藥紀錄比較,結果發現使用苯二氮類的安眠鎮靜藥物者與罹患阿茲海默症有顯著相關;在二○○四年的統合分析的文章結果顯示:長期平均約用十年安眠鎮靜劑,會導致許多認知功能缺損,台灣研究運用健保署資料庫,將長期使用安眠鎮靜類藥的患者與未罹癌使用者相對照發現,長期服用安眠鎮靜類藥可能增加罹患癌症機率,另一研究也發現使用安眠鎮靜劑者發生出血性中風的機會較無使用安眠鎮靜劑者低。從這些研究也可以了解安眠鎮靜劑短期使用對於降低焦慮讓身體放鬆適度休息是有幫助的,但是若長期使用則可能會造成不利影響。

安眠鎮靜劑可改善病人的睡眠,對抗焦慮,解除煩躁。但若使用不當也可能導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並且容易被濫用導致成癮。以目前用量最多的Zolpidem為例,因藥商的說明與教育宣導都強調藥效快、作用短、成癮性較低等,幾乎壓倒式的勝過傳統安眠鎮靜劑,因此逐年廣受國人接受,加上本國健保支持,醫師們開立該藥品數量,在民國九十年到九十三年增加近三倍,近年仍是持續高速增量,目前台灣民眾年吃三億顆安眠藥,國人使用鎮靜安眠劑當中最大宗是「zolpidem」的安眠藥,但據其藥理作用與臨床觀察,Zolpidem並非全無成癮性,也非全然安全無缺點,不應過度過量使用,因此不當處方、濫用與依賴的疑慮與日俱增,造成強烈潛在危害國人健康的危險性;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一年使用zolpi-dem近年幾乎都超過一億五千萬顆以上,且「醫療使用管制藥品審核會」審議也發現涉及爭議的不當使用管制藥品案例與Z-drug,尤其是zolpidem強相關性。

台灣管理鬆散造成現況是安眠鎮靜藥物被大量人濫用傷害國人健康的情形。政府應透過健保署對健保資料分析,對濫用之病人及濫開藥物之醫師加以有效管理,採行病人歸戶管理安眠鎮靜藥物用量與流向,並強化與納入跨部署會的合作體系,確保醫師處方與國人使用安眠鎮靜藥物有其價值與必要性,食藥署應提出有效積極管理模式,定期與不定期進行修正與更新鎮靜安眠藥物管理管制規則、失眠處方指引、苯二氮平類藥物使用指引等。加強改善目前自費或黑市購藥違法行為,與警政、檢調合作加強查察,透過多元管道適時揭露有關安眠鎮靜藥物使用後產生的危害,提高社會大眾對於安眠鎮靜藥物正確的藥物認知與期待,補充商業宣傳較為不足的危害資訊,以達平衡資訊面向的目的。藥政管理者應要求國內業者比照國外發行每粒5mg的zolpidem,可以給予使用初期使用的人,尤其是婦女或老人,更多合適的一種選項。

鄭醫師補充:

安眠藥物,尤其是Zolpidem(原廠商品名為史蒂諾斯),在國內目前其實已經加強管控,但單單只是管控,就能抑止嗎?難道這些依賴安眠藥物的患者就這麼喜歡吃藥?

當然不是。如果睡得著,誰喜歡吃藥?失眠一旦形成,鮮少有患者能真正找出原因,針對原因來治療,進而斷絕安眠藥物依賴的可能性。安眠藥物是不管安眠原因如何,想抄捷徑的一種偷懶解決方式,試圖用單一方法解決所有問題,就像喝酒可以幫助放鬆入眠一般,開始也許立即見效,但長久依賴下來,藥物依賴、濫用以及副作用的後座力,只有深陷其中的人,才知箇中滋味。

因此,要防止濫用,絕不只是單單管控,把劑量做小就能成事。單單管控而沒有根本解決之道,反而助長安眠藥物的非法市場。失眠患者唯有透過完整的專業評估,找出失眠原因,直接根除病因,才能真正免除安眠藥物依賴以及濫用的可能性。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木糖醇小兵立大功!德國年省逾百億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台灣的兒童蛀牙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目前台灣5歲兒童齲齒率高達79.3%,5歲兒童每10人約有8人蛀牙,每人平均蛀牙2.5顆。但是,反觀外國對於牙齒的照護卻非常有一套,德國、分蘭藉由嚼食含有木糖醇的無糖口香糖,來降低蛀牙率的做法,是值得取經的對象。

 

德國養成嚼食無糖口香糖的習慣,年省逾百億元醫療支出

根據一項由箭牌基金會委託德國波鴻大學(University of Bochum)及維騰大學(University of Witten)的專業科學團隊註進行,以歐洲口腔保健先驅之一芬蘭的經驗為師,研究口腔保健對整體經濟的影響。研究發現,每年德國健保在無糖口香糖高消費族群,及低消費族群投入的口腔保健費用,分別為196歐元(約新台幣6,822元),以及277歐元(約新台幣9,642元),意味著養成嚼食無糖口香糖的習慣,將可使每年每人可省下81歐元(約新台幣2,820元)的醫療支出,相當於台灣公立小學三學期的註冊與書籍費用。

芬蘭推動「氟與木糖醇」雙管齊下,進行預防蛀牙

無獨有偶,根據《90%的病,從牙齒開始》這一本新書中也指出,芬蘭從1975年就開始銷售木糖醇製品,並且推動「氟與木糖醇」雙管齊下進行預防性牙科政策,讓蛀牙人數大幅減少。1975年芬蘭人的平均蛀牙數目是6.9顆,高於日本的5.6顆,芬蘭國民對牙齒保健的知識和日本人差不多。不過到1978年兩國蛀牙數目相等,到1991年芬蘭更是驟減至1.2顆,現在則低於1顆。

牙醫師黃耀慧醫師建議,母親節將至,媽媽應該從自身的牙齒保健做起,因為「媽媽口中若含有高濃度的細菌,並有較多的蛀牙時,就可能在照顧家人的過程中將齲齒的細菌傳染給全家,形成蛀牙家族,自然也會對全家經濟產生影響。

 

「愛牙四守則」守護家人口腔健康

照顧牙齒不能偷懶,建議每天早餐後、睡覺前需各刷一次牙齒,最好是每次吃完東西後就刷牙,若場合或時間不適合,可把握飯後10至20分鐘的黃金時間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幫助代謝食物和細菌,達到「自我乾淨」的潔牙作用。

並且建議媽媽們可以用簡單、方便的「愛牙四守則」來守護家人口腔健康:

一、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二、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三、每天使用牙線(棒)。

四、吃完、喝完嚼無糖口香糖或使用含氟漱口水。

鄭醫師補充:

很多人不知道木糖醇其實是天然的糖,但熱量較蔗糖低40%,同時,也不會讓口腔的細菌發酵分解,進而導致蛀牙發生,因此,飯後或是吃完食物若是刷牙不便,不妨透過木糖醇口香糖來幫助清潔牙齒,降低蛀牙發生率與風險。

參考文獻:

1. Reusens, B. (2004). Remacle, Claude; Reusens, Brigitte, ed. Functional foods, ageing and degenerative disease. Cambridge, England: Woodhead Publishing. p. 202. ISBN 978-1-85573-725-9. Retrieved March 14, 2012.

2. "Policy on the Use of Xylitol in Caries Prevention" (PDF). Reference Manual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 33 (6): 42–44. 2010. Retrieved March 14, 2012.

3.Scheinin, Arje (1993). "Dental Caries, Sugars and Xylitol". Ann Med 25: 519–52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魚油少葡萄糖 提高癌症治癒率

【台灣醒報記者蒲孝如台北報導】研究證實,多吃魚油、減少葡萄糖的攝取能增加癌症患者治癒率。因為過多的葡萄糖會促進癌細胞增長,而營養不良、體重輕、肌肉量少更會加速病情惡化,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4日呼籲癌友應注意3大營養原則包括,「少醣」、「多優質蛋白質」、「多優質油脂」,建議可多食用低GI食物以及含Omega-3深海魚油,抗發炎、提高化療效果。

【營養不良病情惡化】受邀參加記者會的菲律賓聖道頓馬士大學教授強納森亞斯柏醫師表示,國外許多研究發現,癌症患者營養缺乏造成身體虛弱、吸收不良的「惡病質」狀態,而體重減輕,或是肌肉量減少出現「肌少症」,都會降低病患存活率,肌肉量少更會使體內毒性增加,加速病情惡化,容易產生手術併發症而加速死亡風險。

醣類會促進癌細胞生長,台灣胸腔腫瘤病友支持協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醫師指出,癌細胞利用葡萄糖後會產生大量乳酸堆積於體內,乳糖是促進癌細胞生長的因子,造成體內持續發炎

【低糖好脂蛋白質】因此,李章銘建議癌友應避免醣類攝取,反之應增加每日飲食中「優質蛋白質」、「優質脂肪」的比例。多吃肉類補充蛋白質能避免「肌少症」,而好的脂肪,例如Omega-3魚油,能抗發炎、抑制癌細胞生長、增進化療效果、減少化療副作用,增加耐受度。

根據基金會統計,6成癌症病友都表示,化療後大多味覺改變而無胃口。一位已經歷7次化療的中年癌友蘇先生,因為化療期間胃口不好,為了刺激味覺,就吃沒營養的炸雞,體重一度掉到48公斤,嚴重營養不良。但經由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以「高熱量」、「優質蛋白質」、「優質油脂」、「健康醣類」的原則幫助調整菜單後,現已達到52公斤,營養評估結果也恢復標準。

賴怡君表示,攝取大量蔬菜水果以及肉類是原則,而除了低醣以外,可食用健康的醣類,例如低GI食物(全穀根莖類、多色蔬果類、大豆食物等),並要避免精製與加工食品;優質脂肪,例如富含Omega-3的深海魚類(鮭魚、鯖魚);含亞麻油酸的食物(亞麻籽、核桃、南瓜子、芥花籽油)

鄭醫師補充:

優質蛋白質來源,盡量減少紅肉,甚至在動物性蛋白的來源上,有些專家建議也不宜過多,如能以優質的植物性蛋白為主,對癌症患者幫助更大。魚類是補充Omega-3最直接的方式,茹素者,可以考慮亞麻籽油、核桃油或者芥花油等等。

攝取過多的糖,身體如易堆積乳酸,乳酸又是癌細胞最喜歡的養分,因此限糖絕對必要。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之鑰》運動大幅提升呼吸、心跳 防淋巴癌上身

 
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規律進行激烈運動,可以幫助降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運動可以讓呼吸加快,增加心跳速率,這對減少淋巴癌風險或許很有好處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生泰瑞‧伯伊爾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所發出的新聞稿中表示,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可以減少大腸直腸癌、乳癌風險,對身體、心理健康也都很有益處。這次研究發現,民眾若規律進行激烈運動,似乎也可以減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風險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癌症流行病學、癌症生物標靶與癌症防治》期刊。

這項研究只發現激烈運動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風險下降有關聯,但並沒有證實光靠運動就能減少癌症風險。伯伊爾指出,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了解其中關聯性。

這項研究含括八百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各年齡層患者都有,其中約三分之二為男性。研究人員以八百多名年齡、性別相似、未罹癌民眾為比較對象,以問卷詢問這些人的健康情況、生活習慣、運動習慣等資訊,並將運動分為輕度運動、中度運動與激烈運動。

研究發現,與少運動的人相比,進行最多激烈運動的人較不會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罹癌風險最多減少百分之三十。研究人員指出,激烈運動可以大幅提升呼吸、心跳,這對降低罹癌風險很有幫助。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曾經讀過一則觀察報導,那是一位婦產科醫師寄給我的,裡面提到馬拉松選手,幾乎 不會罹癌,據推測,是因為馬拉松選手每次運動的時間長,排汗多 不會罹癌,據推測,是因為馬拉松選手每次運動的時間長,排汗多,,進而排除深層的毒素,而且心肺功能必須維持不墜等等。

這篇加拿大研究直接證實,強度高的運動,有助於降低淋巴癌的風險。

運動最好不要操之過急,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最好從輕便的運動開始,例如快走等等。

參考文獻:

Lif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Risk of Non-Hodgkin Lymphoma

  • Terry Boyle,
  • Richard P. Gallagher,
  • Randy D. Gascoyne,
  • Joseph M. Connors,
  • Nhu D. Le,
  • and John J. Spinelli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May 2015 24:5 873-877; doi:10.1158/1055-9965.EPI-14-1303

http://cebp.aacrjournals.org/content/24/5/873.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藥聞-金雞獨立撐不到20秒 小心中風找上你

 
中國時報【諶悠文】

明星李蒨蓉在阿帕契直升機前單腳照相,成為最熱門的拍照姿勢,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團隊在《中風》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指出,無法單腳站立超過20秒的人,發生「沉默型」中風的機率增加,也就是沒有症狀的小中風,日後發生爆發性中風和失智的風險會較高。

從平衡感可以看出個人的健康狀況嗎?京都大學基因醫學中心副教授田原康玄主持的這項研究發現,單腳平衡能力,是腦部健康的一個重要測試。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去年發現,如果53歲的中年人能夠閉眼單腳站立10秒,之後13年很有可能保持健康。可是,如果53歲的男女只能勉強閉眼單腳平衡超過2秒,他們在66歲以前死亡機率,是能夠「金雞獨立」超過10秒的人的3倍

人體維持平衡要整合3種訊息。第一種是視覺,眼睛把周遭的空間訊息,透過視神經傳給大腦。第二種,關節和肌肉彎曲或伸展動作,所產生的肌肉運動知覺,會送訊號給腦部。第三組訊息來自內耳。

送至腦部的訊息出問題時,平衡容易失調,例如:罹患內耳迷路炎。隨著年紀增長,平衡感也容易變差,關節炎等病症會使得關節和肌肉的肌肉運動知覺訊號變得較不可靠。

根據英國國民保健服務,65歲以上長者1/3每年至少跌倒一次,跌倒是75歲以上老人最常見的意外傷害死因。

醫師提出訓練自己平衡系統的方法,比如:刺激前庭眼反射的運動,包括:原地踏步,眼睛注視前方一個點。

另外,高跟鞋和運動鞋換著穿,有助於讓腳和腿部的平衡感受器保持開啟狀態。高血壓會導致腦部小型動脈硬化,進而使平衡出問題。體重維持在健康標準、規律運動、減少食鹽攝取,有助於控制血壓。

去年西雪梨大學的研究發現,游泳是最能有效防止老年人跌倒的一項運動,打保齡球也是一種改善手、眼和身體協調能力的良方。

鄭醫師補充:

單腳站立超過20秒,需要平衡系統、視力以及肌肉協調等來協同完成,無法撐到一定秒數的,提醒當事人這些系統可能開始退化,中風以及失智風險隨之提升。

我認為這個測試比較適合50歲以上的人來做。

參考原文報導:

http://consumer.healthday.com/senior-citizen-information-31/misc-aging-news-10/simple-balance-test-might-predict-your-stroke-risk-694808.html

參考文獻:

Yasuharu Tabara,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omic Medicine, Kyoto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Japan; Richard Libman, M.D., chief, vascular neurology, North Shore-LIJ Health System, Manhasset, N.Y.; Dec. 18, 2014, Stroke, onlin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結婚七年之癢?英研究:一年就奇癢無比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男人結婚多年,若要維持操守,只對另一半忠貞,似乎真的難上加難?從過去在螢光幕前形象總是好好男人的阿基師,到知名旅美棒球明星,全都驚爆偷吃消息,無疑也摔碎了眾多婆婆媽媽的心,也因此更有網友揶揄,「如今只剩台灣那一根101地標可以相信了!」不過,俗話說男人結婚七年之癢,但根據英國的最新研究指出,不用七年!只要超過一年,就已開始奇癢無比。

男性交往超過一年 體內睪丸素就會明顯降低

此研究來自英國伍斯特大學,研究人員訪問七十五名的已婚男性或非單身男性,首先詢問他們的感情狀況,再進一步針對體內的睪丸素進行觀測。

研究發現,這些男性與另一半交往超過一年後,體內的睪丸素便會明顯下降,性慾也會隨之減弱。

研究人員進一步解釋,會有這樣的結果,是當交往期間屬於所謂的不安定時期,為了要討好另一半或是擊退潛在的情敵,因此睪丸素會保持最在最佳狀態,然而一年後,男人很容易因此開始鬆懈,進而讓感情溫度退燒,產生「癢感」。

鄭醫師補充:

看來,男性睪固酮的分泌,正如古諺所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

按照這項研究來看,女性請留意,得不到的最珍貴,反而會讓男性激發雄性激素,征服慾更高。如果以下半身思考來看,完全說得通。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inquisitr.com/2061320/men-suffer-from-drop-in-sex-drive-after-just-one-year-of-marriage-study-find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睡不足7小時 骨質疏鬆找上身

台大骨科主任楊榮森(左)與台北醫學附設大學骨科教授陳志華(右)共同呼籲,國人每天須睡滿7小時,可降低骨質疏鬆的症狀。(photo by 張振鴻/台灣醒報)【台灣醒報記者張振鴻台北報導】小心,晚睡與睡眠不足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志華3日表示,國人晚睡漸成習慣,容易造成更為嚴重的骨質疏鬆問題。他建議,除了飲食、運動與日曬外,每天盡量應於12點前入睡,並睡滿7小時,或減少日間睡眠時間,方可降低骨質疏鬆狀況。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王詹樣公益信託於3日召開記者會,除宣布持續推動「骨質疏鬆防治與高危險群健康促進研究計畫」外,也說明過去兩年多來的研究成果。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說,骨質疏鬆治療的目的在於預防,而依照過去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國內健保資料庫的比對後發現,睡眠確實是除了飲食、運動與日曬外,另一項影響非常關鍵的因素。

【睡眠少影響骨鬆】「國人其實很注重骨質疏鬆的問題,但卻常忽略了睡眠的重要性。」陳志華指出,就我國健保資料庫中,取4萬多名被診斷為睡眠障礙患者,對照近9萬名無睡眠障礙者,發現睡眠障礙患者的骨鬆發生率為2.44倍。而美國哈佛大學針對每月至少需輪值3天夜班的護士,長達20年的研究中也顯示,長期輪值夜班者,手腕及髖部骨質風險是沒輪值夜班的1.37倍。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6人就有1位是熬夜超過12點才睡的「暗光鳥」。楊榮森說,國人晚睡的趨勢,使得在光線照射下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骨質代謝;睡眠不足則會讓生長激素與皮質醇的分泌減少,加速骨質流失;同時,晚睡與睡眠不足容易使人在日間睡太多或日夜顛倒,因此少運動、少日曬的情形便會影響維生素D3的生成降低,導致鈣質吸收率下降,一連串釀成骨鬆症況。

【規律生活避免骨鬆】「避免骨質疏鬆,補充鈣、多運動、適度日曬和充足睡眠4者缺一不可。」陳志華建議,應該攝取豆類、小魚乾與深色蔬菜,適度補充鈣片;每週至少3天要做半小時以心肺功能為主的運動;每天做15到30分鐘左右的日曬,以及睡滿7小時的生活作息,才能避免骨鬆的情形。

楊榮森強調,停經的婦女因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特別有骨鬆的問題,必須著重自己的睡眠時間與鈣質補充,否則容易導致骨折,特別是髖部骨折的死亡率高,並易於再度骨折。

鄭醫師補充:

過去提到賀爾蒙對於骨質疏鬆的影響,大多著眼於男性或者女性荷爾蒙比較多,殊不知褪黑激素,這種掌管生理時鐘,與睡眠有關的賀爾蒙,也與骨質疏鬆的發生以及預防有直接相關。

由於生理時鐘與光刺激有關,而維生素D3對於鈣質的留存有直接作用,因此適當日曬對於幫助生理時鐘以及身體製造D3皆有助益,在醫療建議上,通常會被提出。

除了是當補充鈣、鎂的食物或者營養來源之外,不喜歡或者無法接受日曬的人,可以考慮補充D3以及褪黑激素來補牢。

參考文獻:

  1. ISABEL F TRESGUERRES, Faleh Tamimi, Hazem Eimar, Jake Barralet, Santiago Prieto, Jesus Torres, Jose Luis Calvo-Guirado, Jesús Angel Fernández-Tresguerres. Melatonin dietary supplement as an anti-aging therapy for age-related bone loss. Rejuvenation Research, 2014; 140311120122003 DOI: 10.1089/rej.2013.1542
  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22059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五分鐘,擺脫零食誘惑

不少人都有吃零食的習慣,尤其當壓力來襲時,零食常常成為紓壓的管道,其中,巧克力又是許多人的最愛,當巧克力在口中溶化時,可以帶來滿足、愉悅的感受。

不過,也有人大受吃零食習慣所苦,尤其是對身材造成的影響,因此希望能改變這個習慣。近期一項奧地利的研究發現,走路十五分鐘便可以有效降低攝取零食的欲望,為改善吃零食習慣指出一條可行的解決之道。

這項研究邀請近五十位體重過重者,分成兩組進行實驗。一組先在跑步機上走十五分鐘,另一組則是什麼也不做。接著,所有受試者一起參與五分鐘的測驗,目的是先讓壓力升高,接著再請所有人除去巧克力的包裝,手拿巧克力三十秒,同時測量心跳和血壓,做為情緒升高、渴望進食的參照標準。這個實驗發現,參與測驗的壓力會影響之後攝取零食的渴望,不過,先行活動十五分鐘的受試者,進食的渴望較低。

雖然這個實驗是以體重過重者為研究對象,但研究也同時指出,約有97%的女性與68%的男性有大啖零食的經驗,且壓力確實會提高選擇高熱量零食的機率。

不同於一般常識,藉由運動來消耗過量攝取的卡路里(意即吃零食後多運動),這項研究點出了透過先運動紓壓,以降低藉零食紓壓的渴望。

鄭醫師補充:

吃甜食,的確可以短暫紓壓,然而效果有限,長期下來,既傷腦體重又會增加,可謂得不償失。

這項奧地利研究提醒我們:運動可以幫助人降低壓力,減少對零食的渴望,沒有時間運動嗎?其實15分鐘的快走即能顯現運動的多項好處,為了身心健康,別再給自己找理由了。

參考文獻:

 Ledochowski L, Ruedl G, Taylor AH, Kopp M (2015) Acute Effects of Brisk Walking on Sugary Snack Cravings in Overweight People, Affect and Responses to a Manipulated Stress Situation and to a Sugary Snack Cue: A Crossover Study. PLoS ONE 10(3): e0119278. doi:10.1371/journal.pone.0119278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1927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不著吞安眠藥 罹腦癌率增1倍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29日電)睡不好很煩,台灣民眾年吃3億顆安眠藥,國內調查顯示,連續吃安眠藥3個月後,患腦癌風險率比一般人高98%、其次是食道癌及胰臟癌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與醫學科技學院醫學資訊研究所博士班學生發表關於安眠藥物與罹癌風險分析研究,研究2月已刊登在「Medicine(醫學期刊)」

李友專表示,國人使用鎮靜安眠劑當中最大宗是「苯二氮平 (BZD) 」的安眠藥,研究運用健保署資料庫,將長期使用BZD類安眠藥的患者與未罹癌使用者相對照發現,長期服用BZD類安眠藥可能增加罹患癌症機率。

他說,服用BZD類安眠藥3個月後的民眾,罹患腦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98%,罹患食道癌風險提高59%,胰臟癌的罹癌風險也增加41%

他表示,並不是所有BZD類安眠藥都有增加罹癌風險,如現今使用較常用的有蒂諾斯就屬於高風險的BZD類安眠藥。

「是什麼機轉、原因呢?」李友專說,「目前還不清楚」,認為可能是因為BZD類藥物作用在神經傳導物質GABA接受器上,而GABA接受器多分佈在腦部神經細胞。

鄭醫師補充:

到底是服用安眠藥物導致腦瘤風險增加?或者因為睡眠是身體每天最關鍵的修復期,而嚴重失眠的患者(必須長期依賴安眠藥物)本身身體欠缺修復,導致得腦瘤或者其他癌症?我們不得而知。

然而這項國內的大規模數據統計,還是值得我們警醒與參考,要降低相關的危險性,我們可以做什麼?

若是失眠,第一步不是拿安眠藥物來吃,最好是透過專業評估,找出失眠的真正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免於長期的安眠藥物依賴,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參考文獻:

Is Long-term Use of Benzodiazepine a Risk for Cancer?

Iqbal, Usman PharmD, MBA; Nguyen, Phung-Anh PhD; Syed-Abdul, Shabbir MD, MS, PhD; Yang, Hsuan-Chia MS; Huang, Chih-Wei MS; Jian, Wen-Shan PhD; Hsu, Min-Huei MD, PhD; Yen, Yun MD, PhD; Li, Yu-Chuan (Jack) MD, PhD

Medicine:
doi: 10.1097/MD.0000000000000483

http://journals.lww.com/md-journal/Fulltext/2015/02020/Cancer_Risk_in_HBV_Patients_With_Statin_and.7.aspx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污愈嚴重 大腦萎縮愈明顯

 
空污愈嚴重,大腦老化愈明顯。哈佛大學附設「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研究指出,細懸浮微粒與大腦萎縮、老化相關

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心血管流行病學艾麗莎˙威克研究團隊指出,空氣中細懸浮微粒的平均值每立方公尺增加兩微克,大腦容量就會萎縮百分之零點三二,大約等同一年的大腦老化程度。

艾麗莎˙威克研究團隊調查新英格蘭地區九百四十三名六十歲以上的民眾,藉由核磁共振掃描分析他們的大腦容量,並對照居住地的空污平均值。研究人員表示,的確觀察到空污與大腦萎縮的相關性。該研究已發表在《中風》期刊。

研究人員表示,大腦萎縮是神經元減少與老化的表癥之一。居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也會增加認知功能下降及失智的風險。認知功能顯住的下降近年來被稱為「寧靜的中風」,患者雖無肢體偏癱,行動不便的症狀,但實際上生活品質與家庭生活受到明顯的影響。

研究人員說明,細懸浮微粒造成體內發炎反應,過去研究顯示發炎與大腦萎縮息息相關。

「細懸浮微粒」(PM2.5)是空氣中粒徑等於或小於二點五微米的粒狀污染物,約為頭髮直徑的二十五分之一,容易進入體內,隨血液循環至各器官沉積。細懸浮微粒前趨物主要以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及有機揮發氣體等構成。交通工具及工廠所排放的廢氣為主要來源

鄭醫師補充:

空汙會增加身體細胞能量代謝的負擔,過去有不少研究證實,這次的研究只是再度證實空汙傷腦,所言不虛。

如何避開汙染源(尤其是PM2.5),增加身體排毒能力,減少空汙對身體的殘害,是預防保健不能忽略的重要環節。

一般的運動排汗對於目前高汙染的環境已經不足,如何透過適當的營養補充配合運動來協助身體排毒,最好經由有經驗專業來監督執行,比較保險。

參考文獻:

  1. Elissa H. Wilker, Sarah R. Preis, Alexa S. Beiser, Philip A. Wolf, Rhoda Au, Itai Kloog, Wenyuan Li, Joel Schwartz, Petros Koutrakis, Charles DeCarli, Sudha Seshadri, and Murray A. Mittleman.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Residential Proximity to Major Roads and Measures of Brain Structure. Stroke, 2015 DOI: 10.1161/STROKEAHA.114.00834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輪班者 認知能力受損

值夜班、輪班工作的人因為生理時鍾較容易混亂、失調,出現失眠困擾的機率也比較高。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值夜班、輪班工作的人常有認知能力受損、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多是因失眠、警覺性降低所造成,昏昏欲睡、精神不濟關聯性反而比較小。

研究人員發現,值夜班、輪班工作的人,工作效率、認知功能往往比較差。如因失眠導致警覺性降低,情況更糟糕。研究也發現,失眠、警覺性降低的人常感覺特別疲累,其疲累程度比昏昏欲睡的人更嚴重。研究人員認為,臨床上應區分疲倦與昏昏欲睡差異,這樣對治療較有幫助。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四月號《臨床睡眠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梅多蘭茲醫院神經影像中心主任法蘭提娜‧加曼佑克表示,輪班工作常面臨生理時鍾失調困擾,治療時,只將焦點放在解決昏昏欲睡、精神不濟等問題,可能無法有效改善工作狀況。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資訊,輪班工作、值夜班的人,睡眠時間比較短,且常伴隨失眠、昏昏欲睡、精神不濟等問題。而警覺性下降則可能影響工作表現、職場安全。

研究當中,共有三十四名夜班工作者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都有生理時鐘失調問題。研究人員讓這些人連續二十五小時不睡覺,再以影像學檢查觀測其大腦活動變化。研究人員也讓他們填寫問卷,以了解他們失眠嚴重程度與工作效率、表現。

結果顯示,因失眠導致警覺性下降,不但嚴重影響職場安全,也會傷害健康。研究人員提醒,值夜班、輪班工作的人最好積極治療失眠,這樣才能改善工作效率,並提升自身安全。

鄭醫師補充:

生理時鐘就是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身體必須遵循。生理時鐘混亂,身體會跟著混亂,無法除在最佳狀態,認知功能退化當然難以避免。

經常輪班工作者已經影響到認知功能表現甚至影響工作,最好透過生理時鐘的調整治療來改善。一般而言,因為輪班工作導致睡眠混亂,到醫院求診時,往往拿到的醫師處方就是安眠藥物,這樣的治療,不僅無法調整生理時鐘,長期下來,還可能導致安眠藥依賴以及記憶力減退,到頭來得不償失,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aasmnet.org/articles.aspx?id=5524

參考文獻:

  1. Ren Belcher, Valentina Gumenyuk, Thomas Roth. Insomnia in Shift Work Disorder Relates to Occupation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Impairment.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養六塊肌?研究:情侶一同健身 成功率激增七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要努力運動!」不少人為了能好好養成運動習慣,第一步驟則是搜刮各種運動用品,甚至是購買健身房課程,彷彿信教,期許能向天立下誓言,從今以後要脫胎換骨,養出六塊肌、馬甲線,然而,這一把把烈火,往往過沒多久就被完全撲滅,過去所購花的大把鈔票,也一同付諸流水,但事實上,下定決心之前,不妨可以把自己的另一半找來一起運動,成功率可望加倍

花大錢找健身教練 不如找另一半一起運動

一份來自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針對一萬五千餘人,追蹤長達二十年的報告指出,情侶或夫妻之間,只要其中一人能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另一半也會受其「感化」,跟著離開沙發,努力的動起來。

研究發現,夫妻之間,只要妻子平日養成運動習慣,先生達到每周建議運動量的機率比常人高出了七成以上。反之,若先生養成運動習慣,妻子達到每周建議運動量的機率,也提升了四成左右。研究人員建議,培養運動習慣,與其找健身教練,不如找另一半來運動,成功率反而較高

鄭醫師補充:

眾志成城,意志力不是那麼強的人想減重健身,建議可以找另一半一起努力,比較能持之以恆,成功率較高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5-04/afot-ybh040715.ph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低落錯當憂鬱症 竟是水腦症造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88歲的曾姓老婦人,因為先生過世後,情緒低落,社交活動減少而且食慾不振,子女們以為母親是得了憂鬱症,所以到給她服用抗憂鬱症藥物,但服用了半個多月,症狀並無改善,反而還有日漸消瘦的情形,經檢查才發現是水腦症在作祟。

南投醫院老人專科莊家銘醫師表示,個案家屬求治老人醫療整合團隊,經團隊介入檢查評估後,發現她有水腦症的情形,因為水腦症造成一連串不適的症狀,轉介神經外科,開刀治療後,症狀已獲得明顯的改善。

老人整合團隊介入 及早找出病因

台灣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南投醫院有鑑於此,開立「老人整合性醫療門診」,提供全面性的評估與介入。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老人整合性醫療門診是由不同科別跨專業領域醫療團隊的合作,讓長者不需奔波在不同專科診間等候看診,早期發現老年病人潛在的問題,有效改善病人生活功能。

鄭醫師補充:

標準的精神疾病評估,必須先排除當事人的症狀,是否為器質性因素引發的?換句話說,是否有身體的疾病導致當時的症狀?如果不仔細評估,貿然的以症狀來做診斷,直接開藥,就會像這則報導提到的狀況發生。

所以懷疑有精神狀況,第一步是先做完整的身體檢查,不是先到一般的精神科門診看診拿藥。尤其是年長者要更加留意,因為年長者的身體狀況容易發生,加上有些患者之前服用多類慢性病疾病用藥,藥物交互作用,造成代謝變慢,多重藥物導致的精神狀況在門診常見,最好經有經驗的專業醫師來評估。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