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多胃熱 少吃甜食油炸



 



你家有過動兒嗎?專家從中醫角度提醒,臨床觀察八成過動兒都屬「胃熱」體質,吃甜的、油炸、還有紅肉類,會讓症狀更明顯,最好能免則免。


衛生署台東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曾綺華專長神經內科,去年接受中醫藥委員會委託,進行大規模中醫藥典籍與國內外研究報告,從中醫藥觀點觀察「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患者,並提出建議。曾綺華的孩子有過動症,西醫治療沒明顯改善,甚至有副作用,因此轉研究中醫。她說過去兩年觀察近二百個二歲到十七、八歲以及成年過動症患者,超過八成都屬於中醫說的「胃熱」體質。胃熱是指手腳心容易出汗、晚上睡覺容易踢被子、常便秘、尿尿有油光、晚上容易尿床等。


小朋友最愛吃的巧克力、甜食、油炸物,從中醫觀點來看,都會誘發「胃熱」。一旦有過動症的孩子又吃甜食,很容易讓症狀變得更明顯。曾綺華過去兩年以中藥治療兩百多名二歲到卅多歲的過動症患者,部分患者最初合併使用西藥,但漸漸改以飲食控制與中藥體質調理為主。她說,平均一個半月到三個月間,小病人原本不易集中精神、突然手抖、腳抖的等問題都有改善。


曾綺華也拿自己的兒子做實驗,她說,為了確定「甘肥」食物是否真的影響過動症狀,曾經全家人二、三個禮拜只吃雞肉、魚肉與蔬菜,結果小朋友狀況明顯穩定。但有一天孩子突然搖頭晃腦,追問才發現是剛剛偷吃巧克力麵包而惹禍。


從西醫觀點看,甜食的確容易讓小孩變high。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說,臨床的確觀察到,不管是自閉症、過動症,還是一般孩子,都會出現「sugar high」(吃糖後的興奮感)。


 



 


這些食物為何對過動兒不好?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巧克力、油炸物,其實裡面容易有牛奶,一般以為油炸的東西,就不會有牛奶,其實如有裹麫糊,不衹裡有牛奶成份,更的蛋的成份,而牛奶與蛋都是慢性食物過敏的前二名。此,一般外面的油炸食物,不是反式脂肪酸,不然就是不穩定的植物油,這些進入小朋友的身體,不過是讓壞油持續取代好油,也造成體內必須脂肪酸的濃度降低,國外的研究報告很清楚地告訴我們:Omega-3脂肪量低的男孩,有行為問題記錄的頻率較高。包括過動、衝動、焦慮、大發脾氣和睡眠問題。


    有些醫師會把吃糖可能會過動斥為無稽,但其實國外有一些研究都支持這樣的看法,像是1995年在Journal of Pediatrics(小兒科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就顯示那些過動或不穩定的小朋友在吃了蔗糖以後,體內的腎上腺素會比平常濃度高上十倍以上,無怪乎這此小孩在吃了糖後會整個「high 起來。


    奉勸父母,除了少吃糖,要以市面上一般販售的優酪乳來幫助小孩子改善腸道,還是不鼓勵,因為大部分的產品含糖量過高,有時,好菌還不長,糖就把壞菌先給餵飽,再加上”sugar high”,真是雪上加霜啊!


    小孩子從小建議養成吃蔬菜水果的習慣,國內也有醫師發現小孩的飲食習慣轉變為一天固定攝取超過五種以上的蔬菜量,過動的情形會持續穩定而比較不會復發,也有一些天然蔬果錠(當然不含蔗糖),可讓小朋友慢慢地改變他們的體質與飲食喜好,約有四成以上的小朋友會願意開始吃蔬菜水果。


    總之,飲食與小孩子的穩定與否甚至健康真的息息相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黑巧克力降心臟病風險

法新社 – 2012年6月1日 下午6:35





(法新社雪梨1日電) 澳洲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攝取黑巧克力連續10年,對心臟疾病高風險病患展現「明顯好處」,能降低心臟病發作與中風發生機率。


澳洲墨爾本摩納希大學(Monash University)研究人員以2013名澳洲人為試驗對象,發現受試者每天攝取100公克至少含有70%可可成分的黑巧克力,為降低風險的有效方法。


研究領導者佐瑪(Ella Zomer)表示,有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風險的病患,若能每天攝取黑巧克力,得以在10年內每萬人當中,預防70次致命性及15次非致命性心臟病和中風。


可可含量高的巧克力對身體有益,原因在於其富含能抗氧化的多酚類(polyphenols)。多酚能保持血管擴張,因此能降血壓和促進血液循環。(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鄭醫師補充:


1.這類研究過去已經發表不少,市售的巧克力大多含糖或者牛奶太多,常吃反而造成身體負擔。這裡指的黑巧克力,可可粉至少要含70%以上。關鍵是可可含抗氧化的多酚類(polyphenols)物質,所有預防心血管疾病、老化以及癌症甚至是失智等等疾病,抗氧化能力是其中的重要關鍵。


2.想知道自己抗氧化能力能力好不好,可以藉由功能性醫學檢測直接評估。一般補充抗氧化營養品或者食品之外,也要避免造成自由基負擔的生活型態以及飲食。


3.上述研究的研究原文全文可以參閱:


http://www.bmj.com/content/344/bmj.e3657


研究引用來源:



BMJ 2012; 344 doi: 10.1136/bmj.e3657 (Published 31 May 2012)
Cite this as: BMJ 2012;344:e365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鄭醫師的部落格瀏覽人次突破150萬,感謝大家長期的支持,我會更努力蒐集更多實用的健康資訊給大家參考,也祝福大家身心健康,平安順遂!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鋅補充劑 助染病寶寶康復

作者: 【中央社巴黎卅一日法新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6月1日 上午12:45






根據今天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的印度研究,受到病毒感染的新生兒在抗生素治療之外,輔以簡便、廉價的鋅補充劑,有助提升治療。病毒感染包括腦膜炎與肺炎等。


實驗組是三三二名在新德里醫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寶寶,醫師每天輔以十毫克的鋅補充劑;對照組則是三二三名接受抗生素治療輔以安慰劑的寶寶。寶寶年齡介於一周至四個月間。


鋅補充劑寶寶治療失敗的風險,比安慰劑組少了四十%。治療失敗意味必須在一周內展開二線治療或是重症照護。


鋅補充劑組有卅四個治療失敗病例,但安慰劑組則有五十五例。


研究領導人、全印度醫學院(All 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的巴納加(Shinjini Bhatnagar)說:「鋅是種容易取得、成本低的介入治療,能提升抗生素療效,也能大幅減少嬰兒死亡率。」


巴納加說,鋅補充劑在發展中國家能發揮最大益處,一則每年有數百萬嬰兒死於感染,二則第二線抗生素和加護病房又不易取得。


鋅補充劑可以糖漿或可溶錠的形式開立。


先前研究發現,鋅補充劑有助治療五歲以下兒童的腹瀉和肺炎。


儘管研究人員尚未釐清何以鋅有助於治療,但一項理論指出,鋅能適度影響免疫系統,避免免疫系統過度發炎反應。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會使藥效大打折扣,以及造成鄰近組織受傷。


鄭醫師補充:



鋅對於免疫力的維持(避免過與不及)有相當大的幫助。舉凡嗅覺、味覺、指甲及頭髮健康、消化、免疫力(包含感染、過敏等等)、消化功能、發炎、傷口癒合甚至是性功能等等都與鋅的充足與否有直接相關。


以下擷取〈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給大家參考: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鋅攝取量不足,在一些人口群中更是高達73%。這是一個龐大的問題,因為相較於其他的礦物質,鋅是最多酵素所利用的(超過三百種),包括用於協助DNA修復、複製與合成蛋白質。


鋅對免疫系統與控制發炎非常重要,而發炎是大腦功能失常的關鍵因子。這也是啟動消化酵素的關鍵,促進身體進行食物的分解與消化,以及避免食物過敏發炎的主因之一(也因此造成許多腦部疾病)


上述研究的研究原文全文可連結參閱: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2)60477-2/fulltext


研究引用來源:



The Lancet, Volume 379, Issue 9831, Pages 2072 - 2078, 2 June 2012

doi:10.1016/S0140-6736(12)60477-2

免疫力較差、常拉肚子或者呼吸道感染甚至是經常過敏的寶寶要補充鋅,可以考慮液體形式的營養補充品,相當方便。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改善大腦,不只是憂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者失智症等等疾病而已,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目前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最常出現的副作用就是體重增加以及代謝症候群等等後遺症。除了藥物本身會遭成胰島素抗性,增加食慾,形成肥胖困擾之外,此外,有不少患者藥物鎮靜效果太強,連走路都不太穩,遑論運動。因此,想要透過運動來改善精神症狀,先要確保藥物不要服用太多,否則全身癱軟無力,運動免談。


最近日本的研究人員透過觀察與追蹤運動與不運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三個月,結果發現不僅在體重控制上有幫助,連精神分裂症的正性症狀(妄想、幻聽等)與負性症狀(缺乏表情變化、沒興趣、不想與人互動,認知思考貧乏等)都有明顯改善,腦部影像檢查也確認因為主管運動的區域body-selective extrastriate body area (EBA)活絡而改善精神症狀,這是少數由腦部影像學檢測結果來確認運動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的臨床研究。


相關研究原文全文可以參閱:


http://www.nature.com/tp/journal/v2/n3/full/tp201222a.html


研究引用來源: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12) 2, e96; doi:10.1038/tp.2012.22
Published online 20 March 2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國研究:常喝茶防失智

中央社 – 2012年5月30日 上午11:04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新加坡30日專電)新加坡醫學界研究發現,常喝茶能減緩年長者認知功能的退化,間接預防失智症,而且不論是綠茶或紅茶都對腦部有幫助。


據「聯合早報」今天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研究團隊表示,從2003年起針2800名55歲以上的居民進行研究,將常喝茶的長者與不喝茶的長者相較,結果顯示常喝茶長者的認知能力、記憶力及訊息處理速度都比較好。


研究認為,這意味著喝茶有保護頭腦的作用,原因可能跟兒茶素等物質有關;而且喝茶並不限於種類,綠茶、紅茶或烏龍茶等,都有助於保護頭腦功能的作用。


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人們應該從多方面預防失智症,因為包括環境、遺傳等因素也都是可能患上失智症的風險因素,不因單一方法就能有效預防。


研究人員建議,應該從多運動、提早檢驗、多攝取蔬菜、吃深海魚類及多喝茶等多管齊下預防。


鄭醫師補充:


過去研究早已證實綠茶可以減緩神經傳導物質的分解,同時,綠茶本身也是抗氧化物,目前臨床研究的認定的失智症的原因,不管是神經傳導退化與自由基過多都有相關。類似的研究可以參閱之前已經發表的研究:


Marjo H. Eskelinen, Tiia Ngandu, Jaakko Tuomilehto, Hilkka Soininen, Miia Kivipelto. Midlife Coffee and Tea Drinking and the Risk of Late-Life Dementia: A Population-based CAIDE Study.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16(1), xx-xx


至於紅茶,已經出爐的研究發現幫助抗氧化、免疫力提升以及抗高血壓,甚至可以幫助糖尿病控制,高血壓以及糖尿病都是失智症的風險之一。


因此常喝茶對於失智症的預防的確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之一。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購物狂有救了! 吃藥將可改善

作者: 李書帆 | 台灣醒報 – 2012年5月29日 下午5:34






台灣醒報記者李書帆綜合報導】購物狂不再無藥可醫了!新研究發現,用來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可以用來治療衝動型購物。此種藥物名為「美金剛」( Memantine ),通常用來治療老年失智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專們表示,受測者一周購物時間和花費皆大幅下降,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據統計,超過八成的購物狂為女性,她們通常被促銷吸引,認為自己一定擁有那樣東西,因此購入許多他們不需要也負擔不起的東西,而這也導致他們出現壓力大、工作和社交障礙以及財務困難等問題。衝動型購物約莫影響近6成的成人,會花費掉一年平均所得的61%在購物上,一周平均花38小時在尋找特價品。


研究學者分析結果發現,受測者在8個禮拜之後,皆顯示出購物症狀減輕的現象,大腦中衝動欲望、想法和行為明顯減少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更強調,除了購物時間和花費大幅下降外,也沒有任何副作用產生。


「美金剛藥物針對大腦中與老年癡呆有關的化學物質穀氨酸鹽(chemical glutamate),以及強迫症有一定的反應,對於那些購物上癮者和強迫症患者,這種藥可能改變行為和思考,是一種很好的幫助。」臨床心理學家西西莉亞博士說。


鄭醫師補充:


這個研究是小規模研究(八女一男共九位),實際成效如何有待更多的臨床試驗以及樣本分析來確認。相關原文研究摘要可以參閱:


https://www.aacp.com/Abstract.asp?AID=10407&issue=May_2012&page=C&UID=


「美金剛」( Memantine )這種藥物早在1968年即被合成,經過多年研究,對於輕度到中度的失智症的改善,臨床證據仍然十分有限:


Schneider, LS; Dagerman, KS, Higgins, JP, McShane, R (2011 Aug). "Lack of evidence for the efficacy of memantine in mild Alzheimer disease.". Archives of neurology 68 (8): 991–8. PMID 21482915.


即使有改善,幅度其實都不大(包含認知、情緒、行為以及日常生活執行功能等等):


Areosa SA, Sherriff F, McShane R (2005). Areosa Sastre, Almudena. ed. "Memantine for dementi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3): CD003154. DOI:10.1002/14651858.CD003154.pub4. PMID 16034889.


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含意識迷糊、頭暈、嗜睡、頭痛、失眠、激動以及幻覺(以上出現機率超過1%的使用者)等等,比較少出現的副作用(千分之一)包含噁心、焦慮、肌肉張力增加、膀胱炎以及性慾減弱:


Rossi S, editor.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2006. Adelaide: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2006.


Joint Formulary Committee (2004). 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 (47th ed.). London: BMA and the Royal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ISBN 0-85369-584-9.


「美金剛」( Memantine )這藥的主要藥理作用主要作用是為了拮抗NMDA受體,NMDA主管認知功能,穀氨酸鹽(glutamate)則是主要的神經傳導物質,NMDA受體經過穀氨酸鹽(glutamate)刺激,有助於記憶與學習,但如果太多,則會導致神經傳導過度刺激而壞死,這稱之為興奮性毒性(Excitotoxicity)。其機轉可以參閱下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觀 讓你活得更久

作者: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29日 上午12:06






1項新研究可能讓悲觀主義者更鬱卒,因為樂觀者似乎可以活得更久。科學家發現,那些活到100歲以上的人瑞阿公、阿嬤,傾向帶著陽光般的好性格。


英國「每日郵報」(Mail Daily)報導,科學家調查243名95歲以上的民眾發現,這些銀髮族不但不厭世,大部分都非常開朗和熱愛交際。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正向的個性特質,部分取決於基因。


研究顯示,研究組相對一般大眾代表樣本「神經質性格」評分較低,而且也比較本著良心辦事。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老化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Aging Research)的巴茲萊(Nir Barzilai)說:「我們發現明顯反映正向人生態度的特質。」


巴茲萊說:「大部分受試者個性外向、樂觀和隨和。他們認為笑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且也有廣大的社交網絡。他們直接表達情緒,而不是把情緒埋在心底。」


巴茲萊說:「部分證據顯示,人的性格會在70歲至100歲間出現轉變,然而,我們的研究發現顯示,人瑞有共通的性格特質,而根植於基因的個性層面可能在健康和長壽上扮演關鍵角色。」


這份研究為長壽基因計畫(Longevity Genes Project)的一環。長壽基因計畫調查逾500名95歲以上的中歐與東歐猶太人,以及他們的700名子孫。


這份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線上期刊「老化」(Aging)。


鄭醫師補充:


上述研究提到年長者長壽的人格特質包含開朗、愛交際、愛笑,同時也會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而非壓抑。此外,還有一點,就是本著良心做事,換個名詞來解釋,就是維持自己的品格。所謂品格,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行為所採取的標準,是否能去遵循的狀況。品格並不是一種壓抑,相反地,它是一種自我回饋機制,當一個人越能維持自己的品格,他的生存狀況就會越好,當一個人無法維持自己的品格,狀況就準備往下。


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參閱上述研究全文:


http://www.impactaging.com/papers/v4/n5/pdf/100456.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不好 容易誘發夢遊


自由 文/王志弘




一般人睡覺都是靜靜躺在床上,除了偶爾翻身、打呼、咬牙之外,身體很少有動作;不過,也有少數人,睡到一半會不由自主突然起床,甚至會換好衣服,到處亂逛,才又回到床上,但次日醒來,卻對夜間的事毫無印象,這就是所謂的「夢遊」現象。



嚴格來講,「夢遊」是個錯誤的說法,因為在發生的當時,當事人並非處於作夢的狀態,比較正確的名稱應該是「睡遊症」或「睡走症」。



睡眠可以分成動眼睡眠及非動眼睡眠兩種情況:在動眼睡眠時,我們的眼睛會快速移動,是作夢的主要階段;而在非動眼睡眠中,依睡眠深淺,可分1至4期,「夢遊」通常出現在第3至4期深睡眠階段,且多在入睡後的前3小時發生,發作時間一般在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只有少數個案會發作長達半小時。



夢遊在兒童階段相當常見,據統計,4歲至8歲的小朋友,約1%至17%的人會有夢遊現象。原因可能是大腦尚未發育成熟,以致突然從熟睡中醒來,但又沒有完全甦醒,於是處於一種半睡半醒的狀態,進而從事一些簡單或重複的動作;大部分人會再入睡,隔天對所發生的事情完全沒有印象。



誘發夢遊的常見因素包括一些鎮靜藥物、睡眠剝奪、睡眠呼吸中止或是發燒。此外,不良的睡眠環境(如嘈雜的聲響、刺眼的光線),或是內在因素的刺激(如尿意、疼痛、壓力等),也容易將人從沈睡中喚醒,因而誘發夢遊現象。



一般而言,通常到了成年期,夢遊現象會自然消失,但約有20%的夢遊者在成年時仍會夢遊,有些人還會有家族病史。但是,如果到了成年才開始出現夢遊現象,就要考慮可能有其他身心問題。如果要確診,應利用睡眠生理檢查,觀察在非動眼睡眠時期,是否會出現一些走動現象。



夢遊的治療主要是避免誘發因子,並建立安全睡眠空間,以防受傷。發現家人夢遊時,可以溫和地引導他回到床上,切勿限制他的活動或將他叫醒,如此可能導致意識混亂或焦慮,甚至引發逃跑或暴力行為。除非情況非常嚴重,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



不過,有些現象可能與夢遊混淆,例如「夜驚」,是指兒童在睡眠中突然驚醒,大聲哭鬧,且非常恐慌;又如「快速眼動期行為失調」,主要是把夢境以行為表現出來,通常發生在50歲以後,有些與巴金森氏症有關;睡眠中的癲癇,需賴腦波檢查才能與夢遊區分。還有些人則在服用安眠藥後,也會產生夢遊現象。



他半夜夢遊 原來是…血糖太低


聯合 

 

血糖要是降得太低,可能導致夢遊!一名罹患糖尿病的中年男子最近半夜起床,在屋內沒有意識地走動,嚇壞了家人,最後找到原因,原來是因服用傳統降血糖藥物,造成血糖降太低,才會造成半夜夢遊。




糖尿病專科醫師游新表示,控制血糖是治療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目的,有些患者服用傳統降血糖藥物之後,因為東西吃太少,加上藥效發揮,胰島素不停地分泌,以致出現頭暈、發抖、神智不清,甚至夢遊等症狀。



「好餓!」游新表示,有人血糖太低時,會出現極餓的情況,拼了命,都想吃東西,或是餓到發暈。就算在睡覺,也會被餓醒,一定要立刻吃東西,否則大喊大叫,宛如喪失理智。



該名夢遊的中年糖尿病患者,平常服藥情況正常,血糖也控制得不錯,最近好幾次在夜裡出現夢遊,睡到一半,突然爬起來,到處走動,太太叫半天,也相應不理,病患根本不曉得自己晚上會沒有意識地趴趴走。



由於擔心夢遊可能危及健康,該名患者到神經科就診,接受了腦波檢查,結果正常,找不出原因。幾天後,他突然暈倒,被送至急診室,才發現原來血糖太低,血糖值只有16mg/dL。



游新表示,正常人飯前血糖值(mg/dL)約在40、50至90附近,16實在太低了,白天可能還沒有異狀,到了晚上,體內血糖太低,才會導致患者夢遊,嚇壞了家人,在換藥之後,血糖不再偏低,就不再夢遊了。




第一篇文章把夢遊的現象介紹的很詳盡,在此幫大家作個歸納與補充:夢遊是發生在深睡期的現象,這時因為不是快速動眼期,所以並沒有作夢(英文是SLEEP WALKING)。睡眠時期一般的分法:第一、二期算淺睡期,第三、四期算深睡期,作夢為主的快速動眼期有人歸納成第五期,也算深睡期,這些分期在睡眠檢查時,腦波的波形可以顯示得非常清楚。

一般夢遊並不需藥物治療,相反地,反而是一些安眠藥或者抗焦慮劑才會誘發。


大部分的夢遊出現在孩童時期,到了成人時通常會消失,但若是成人時期才出現的,往往是身心問題所導致,應該積極瞭解原因與處理。老年人才出現的夢遊,則可能與巴金森氏症有關。此外,附上第二篇報導,比較特別罕見的個案,是低血糖引發,值得注意與參考,感覺比較像低血糖引發的譫妄狀況。所以有糖尿病史也在服用或注射藥物的患者,請注意一下是否有血糖過低的情形。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PVC地板 毒害嬰幼兒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28日 上午12:23






如果使用PVC(聚氯乙烯)地板,可能傷害嬰幼兒健康。瑞典研究指出,PVC地板中的「鄰苯二甲酸酯」成份很可能沾到食物上,或透過呼吸、皮膚接觸進入嬰幼兒體內。醫界懷疑「鄰苯二甲酸酯」會引起氣喘、過敏與其他慢性疾病。


「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化學化合物,像玩具、清潔劑、包裝當中都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這種化合物也可能干擾荷爾蒙分泌。稍早研究指出,PVC軟質地板帶有「鄰苯二甲酸酯」成份,而「鄰苯二甲酸酯」正是室內灰塵主要來源。


研究人員分析八十三名嬰幼兒的尿液樣本,這些嬰幼兒年齡介於二個月到六個月。


研究人員在嬰幼兒尿液中發現四種「鄰苯二甲酸酯」,研究人員進一步檢驗嬰幼兒家中的的地板、家具材質,結果發現,小寶寶臥房中若使用PVC材質地板,小寶寶尿液中的「單丁基酸鹽」(MBzP)濃度就會比較高。而「單丁基酸鹽」也屬於「鄰苯二甲酸酯」家族。


過去研究顯示,PVC地板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很容易飄散於空氣,或許會增加小孩過敏風險。這項研究則發現,小寶寶臥室如果有PVC軟質地板,小寶寶可能將「鄰苯二甲酸酯」吸入體內,進而影響健康。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室內空氣」期刊。


研究首席作者瑞典卡爾斯塔德大學公共衛生教授卡爾│古斯塔夫‧柏恩哈格表示,除透過食物,身體也可能透過其他管道吸收到「鄰苯二甲酸酯」,因此衛生當局應考慮禁止其他產品使用這些化學物質。


鄭醫師補充:


部分家長為了讓小孩有活動場所,但又怕小孩跌倒時撞擊地面沒有緩衝,因此會到賣場或者超市購買塑膠地板來家拼裝給小朋友作為活動處的安全地板。然而這樣的作法反而增加小朋友過敏、氣喘以及其他健康的風險,最近出爐的瑞典研究結果證實使用PVC地板,嬰幼兒體內的PVC代謝物的濃度明顯升高。因此建議家長最好避開這類產品,減少嬰幼兒的健康風險!


已經使用的父母想知道小朋友甚至是自己體內是否有過多毒素,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同樣是尿液檢測)可以直接幫助當事人了解。除了減少有毒物質的接觸,對預防保健來說,排毒也相當重要。


2010研究證實PVC地板與小孩氣喘發生有極大關連性,有興趣可以連結參閱: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600-0668.2010.00671.x/abstract


上述研究原文摘要可以參閱: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600-0668.2012.00788.x/abstract


研究引用來源:



PVC flooring is related to human uptake of phthalates in infants




  1. Fredrik Carlstedt1,
  2. Bo AG Jönsson2,
  3. Carl-Gustaf Bornehag3

DOI: 10.1111/j.1600-0668.2012.00788.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吃鈣片好? 研究:心臟病發機率增兩倍!

NOWnews – 2012年5月25日 上午10:26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中年民眾會以服用鈣片作為補充骨質疏鬆症的主要來源,其中又以進入更年期的女性為最多;根據瑞士蘇黎世大學歷經 11 年追蹤研究發現,長時間服用鈣片,會導致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增加,是未服用者的兩倍之多。


根據最新一期的醫學期刊「心臟(Heart)」內容,瑞士蘇黎世大學歷時 11 年長期追蹤研究,調查 2 萬 4000 名 35 歲~64 歲德國男、女性後發現,長時間服用鈣片的民眾,其心臟病發作風險是沒有服用者的兩倍。同時,這項研究也發現,有服用包括鈣片在內的營養藥片,比沒有服用者多出 86% 的罹患心臟病可能性。


另外,雖然鈣片與心臟病詳細關連性尚未完全釐清,但該研究呼籲已服用者應留意身體狀態。並推薦更好的補充鈣質方法,仍然是以維持均衡飲食優先,食物所供應的等量鈣質較鈣片效果為佳。



曬太陽、吃魚、堅果 可預防中風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29日 上午12:06






一項美國研究指出,享受陽光、吃點魚、堅果,攝取充足維生素D,較不容易中風。反之,體內維生素D濃度不足,中風風險則增加五分之一以上。


除了曬太陽可補充維生素D,像堅果、富含油脂的魚類也都含有維生素D。研究結果顯示,體內維生素D濃度較少的人,出現中風的機率比維生素D充足者增加百分之二十二。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所出版的「中風」醫學期刊。研究指出,維生素D濃度較低的人較容易出現的是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是指腦血管被血塊堵住。至於出血性中風等其他中風種類,發生率與維生素D濃度沒有關聯。


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團隊以七千五百名中年、老年日裔美籍男性為研究對象,研究追蹤時間達三十四年。研究人員小島剛太郎博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年長者越來越難以從曬太陽合成、吸收維生素D,因此年長者更需要透過食物、補充劑多補充維生素D。


研究人員指出,研究結果顯示,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或可預防中風。不過研究人員認為,未來需要進行更大型研究,才能進一步證實維生素功效。



鄭醫師補充:


1.補充鈣質,心臟病風險反而提高?心臟病到底是不是鈣質補充引發?這篇研究並沒有確定。


2.日前,我在門診為一位女士作營養評估,發現她雖然長期補充鈣質(包含牛奶與鈣片),但檢查結果顯示還是有中度的骨質疏鬆,從她的生活型態來看,極少接觸陽光,每天很早便到工作場所報到,下班時已是夕陽西下,中午休息時間只有五十分鐘,除了用餐,還要小憩,無法到外面去曬曬太陽,因此長期缺乏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鈣質是留不住的。針對這類狀況,可以透過檢測來確認鈣質以及維他命D在體內的狀況。


3.過去研究證實,維他命D不足,心臟病風險提高,上述第二篇研究也再次證實維他命D的補充不足,心血管風險明顯提高,所以與鈣質補充是否有直接相關並不見得,而維生素D是否充足或許才是疾病發生與否的關鍵。


第一篇研究摘要請參閱:


http://heart.bmj.com/content/98/12/895.extract


研究引用來源:


Heart 2012;98:895-896 doi:10.1136/heartjnl-2012-301904


第二篇研究摘要請見:


http://stroke.aha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2/05/24/STROKEAHA.112.651752.abstract


研究引用來源:


STROKEAHA.112.65175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很多家長詢問我為何過動與注意力不足的小朋友都需要加做重金屬檢測?甚至大部分的自閉症小朋友都需要,縱然他們沒有環境暴露史,也沒有補銀粉的牙齒,海鮮、魚也吃得不多,為何要做重金屬?

    也有家長詢問:同樣的食物與環境,為何獨獨被懷疑有過動合併有過敏的小朋友,做出來的結果就是有重金屬殘留,而且量還蠻高的,原因何在?


    提醒大家,這些「體質特殊」的小朋友,肝排毒的功能其實都不佳,重金屬在體內的排除功能連帶受影響,所以建議重金屬的檢測一定要一起評估。


    其實這個檢測是小朋友最不會抗拒的,因為衹有剪一點頭髮而已。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發燒不治療孩子自閉風險高

作者: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28日 上午12:23






孕婦發燒與胎兒日後出現自閉症有關。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調查1122名孩童與母親,發現相較於孕期未曾發燒的母親,曾發燒且未積極治療、退燒產婦的孩子,罹患自閉症率高2.5倍。


研究顯示,發燒孕婦在醫師指示下,適度運用合適的退燒藥,日後產出自閉症孩子的風險不會高於從沒發燒的婦女。曾發燒卻未治療、用藥產婦的孩子,罹患自閉症機率高出從未發燒產婦孩子2倍以上。


自閉症兒童往往在人際互動中不斷受挫,進而產生許多負面情緒,也導致對自己缺乏信心。這類型兒童在人際互動、溝通上具有障礙,在面臨與同儕互動及學校團體生活時,便會產生許多人際衝突與負面情緒。例如他們對於他人情緒狀態覺察能力不佳,無法理解、同理別人情緒狀態或感受;想要交朋友但欠缺適當社交技巧,而常以令人不悅的方式與人互動,因此容易造成互動上的挫折。


鄭醫師補充:


上述的研究原文研究摘要請參閱: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x7602q07w228t313/


引用出處:2012, DOI: 10.1007/s10803-012-1540-x


懷孕期間用藥應該越保守越好,這是專業人員人盡皆知的事,但如果發燒到底要不要處理,之前到提過某些非類固醇止痛藥物會導致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程度嚴重甚至必須插管治療,這是對新生兒致命的危險疾病。現在又出現這份臨床報告,孕婦萬一發燒,到底要不要處理?該怎麼辦才好?


建議大家可以考慮非藥物改善方式,當然發燒的原因最好先經過專業診療來確認原因,如果只是一般感冒引發,在營養補充上可以考慮有研究支持的改善方式。萬一有感染,也不妨先試試分子矯正醫學的治療方式:高劑量的維生素C。在國外曾有這樣的臨床案例:


給11個月大,九公斤的嬰兒,每天20公克的維生素C,治療好了這位嬰兒的的嚴重充血、發燒與精神不振的狀況。一般市售的維生素C一天建議補充劑量大多在250毫克到500毫克,最多不過是1克,相差甚大。除了口服,也可以考慮針劑補充。相關臨床案例說明可以參閱「無藥可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減肥變甲亢 眼凸手抖險不孕

作者: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5月27日 上午4:41






醫師發現,許多妙齡女子吃雞尾酒療法的藥物減肥,因為裡面含甲狀腺素,差點造成不孕,還可能導致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上身。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天鈞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是甲狀腺荷爾蒙分泌過量,導致身體新陳代謝加快。坊間不少雞尾酒療法減肥藥,常刻意添加甲狀腺素,並加入利尿劑和交感神經興奮劑,以提高基礎代謝率,讓體重短時間急速下降。



「減肥藥讓人黑乾瘦。」張天鈞說,利用甲狀腺素減重,身體基礎代謝率上升,水分、肌肉快速流失,好好的一個人,反而看起來乾扁。張天鈞的門診曾收治多位廿多歲女子,因走路喘、手抖就醫,檢查發現是吃減肥藥,導致甲狀腺荷爾蒙過量。



許多年輕女性採雞尾酒療法減重,出現心悸、拉肚子、生理期不規則、眼凸等甲亢症狀。張天鈞說,曾有患者一直無法懷孕,後來停止雞尾酒療法,接受治療三個月,送子鳥終於捎來好消息。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宏達說,服用甲狀腺素減重,減掉的只是水分與肌肉,瘦下來的並非脂肪,長時間服用恐會影響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荷爾蒙會透過胎盤影響寶寶。但內分泌學會秘書長陳沛隆說,孕婦如有甲亢問題,建議在醫師指示下,逐漸減少藥量,切勿任意停藥,以免流產。



不少人以為「大脖子」就是甲亢,陳沛隆說,脖子大並非甲亢唯一條件,建議民眾抽血檢測甲狀腺荷爾蒙,了解甲狀腺刺激素是否下降。


鄭醫師補充:


在門診部時會遇到一些服用減肥藥的客戶,儘管是從某些醫師門診取得,但是完全不了解自己服用的雞尾酒療法含有哪些幫助減肥的藥物。


舉例來說,我曾診治過一位客戶,她有服用兩種藥物助眠,儘管這兩種藥物完全不會增加泌乳激素濃度,但她的泌乳激素卻直線上升,導致她沒有懷孕卻乳汁分泌、月經不來等等。後來懷疑是否是她服用不明藥物來減肥,因此建議她停用之後,泌乳激素在短時間恢復正常。


利尿劑、抗憂鬱劑、中樞神經興奮劑甚至是甲狀腺素常常會被加入所謂的減重雞尾酒療法藥物中,建議大家不要因為醫師以獨家秘方為由,拒絕透露而讓步,任何處方(包含減重)我們都有權了解到底醫師開了哪些藥物,可能有哪些副作用?拒絕透露的處方的最大原因,商業機密並非第一考量,我們該擔心的是那些開藥者不敢讓我們知道這些祕方到底藏了哪些潛藏負作用的藥物。


結論:即使是跟醫師那的減肥藥,但如果沒有清楚的處方簽,仍屬來路不明,潛藏健康風險,甚至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紅酒有助平衡腸道細菌

作者: 魏敦華 | 台灣醒報 – 2012年5月25日 下午1:30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綜合報導】許多人喜歡在睡前喝一杯紅酒,以幫助睡眠,也順道滿足自己的味蕾。但現在根據一項西班牙的研究,紅酒的功用不僅於此,還可以平衡腸道內的細菌,幫助消化。而在長期追蹤實驗對象後發現,喝紅酒讓他們的血壓有降低趨勢,三酸甘油脂指數也降低了不少。研究團隊表示這是第一個證明紅酒確實對消化系統有幫助的數據。


腸內菌聽起來雖然像是有害的東西,但如果腸道內有著數量平衡的菌體,可以幫助消化,調節免疫系統,而且還能透製造舒緩血液凝塊的維他命K。而西班牙的科學家發現,睡前飲用約一至兩杯紅酒,能幫助腸道內的細菌整合平衡,達到此效果。


科學家表示,紅酒中的酒精成分不是主要關鍵,紅酒中來自葡萄的多酚類物質才是,因此他們也提醒低酒精成分的紅酒會比較適合。多酚類物質也能夠在茶、咖啡、巧克力,以及特定堅果類食物中找到。


在長期分組追蹤約60名成年男性後,研究人員發現自從他們被要求每天喝兩杯紅酒後,高血壓的情況都有改善,C反應蛋白指數也有降低(該指數被認定為體內感染病菌的指標),而一般成年男性都較高的三酸甘油脂指數,也有明顯的降低。


科學家雖然對這項發現感到很興奮,但也同時呼籲這不代表民眾要把紅酒當成一般飲料來喝,在沒有適量攝取的情況下,紅酒仍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鄭醫師補充:


腸道細菌的的種類及數目需要平衡,才能幫助消化功能,幫助身體製造身體需要的部分營養。除了補充益生菌之外,在功能性醫學的調整上,補充幫助益菌生長的物質也是關鍵,一般俗稱益菌生,讓益菌接觸紅酒多酚可以協助製造維他命K(一般營養補充品可從納豆萃取而來),幫助血脂肪代謝及保養心血管系統。


根據這則西班牙的研究指出,喝紅酒幫助腸道改善關鍵是紅酒裡面的抗氧化物質,也就是紅酒多酚,不喝酒或者茹素的人建議不妨直接食用這類營養補充品,達到類似效果,至於維他命K想要加強(降低三酸甘油脂部分)也有相關營養品可以直接服用。


相關文獻的原文研究摘要請連結參閱:


http://www.webmd.com/diet/news/20120524/drinking-red-wine-is-good-for-gut-bacteria


研究引用來源:


doi: 10.3945/​ajcn.111.027847 Am J Clin Nutr June 2012 vol. 95 no. 6 1323-133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