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男服藥患女乳症 醫院判賠

〔自由時報記者鮑建信/高雄報導〕孫姓市民罹患躁鬱症前往義大就診,服用藥物後引發罹患男性女乳症副作用,後來開刀切除雙側乳腺,高雄高分院審理後大逆轉,認為醫生有過失,改判醫院連帶賠償30萬元。

孫姓男子指出,95年10月起因罹患躁鬱症,到義大醫院看精神科,自98年1月6日起,顏姓醫生讓他服用「理思必妥」,卻引起血液中泌乳激素提高,造成男性女乳症等副作用後,導致胸部疼痛難耐而切除雙側乳腺,要求賠償精神慰撫金300萬元。

義大等被告則指稱,據醫療審議委員會鑑定結果,認為顏開立的處方用藥並無過失,藥袋上並記載主要副作用為失眠、焦慮及頭暈等症狀,孫同意後才服用。並說男性女乳症為藥物少見的副作用,事先無法預見,孫又同時服用多種中、西藥物,也可能造成男性女乳症,否認有疏失。

二審合議庭法官調查,醫生未說明服藥後有副作用,又未隨時監測孫血液中泌乳激素濃度而調整藥量,認定有過失

 

鄭醫師補充:

在美國,若是醫師開立處方藥,必須跟病患說明處方要針對患者得何種病情需求開立,同時也必須說明療程以及詳細解說藥物副作用等資料讓患者清楚,經患者同意後,再開始治療。若醫師未把可能的副作用講清楚,待患者服用一段時間後出現副作用,被患者提告,醫療疏失的賠償一定躲不掉。

上述的制度在國內並不常見,對精神科藥物的開立,大部分的醫師對於藥物副作用不是隻字未提,不然就是淡化,更別說會詳細解說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了。

上述報導提到的理思必妥,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就會導致泌乳激素升高,對男性除可能造成男性女乳化之外,還可能導致性致降低甚至無性慾等等。常見的副作用還包含皮疹、便秘、體重上升、食慾增加、噁心、嘔吐、上腹痛、倦怠、坐立不安、肌肉僵硬以及唾液分泌增加等等。其他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只要會提升泌乳激素分泌的藥物,都可能導致男性女乳化的風險,建議服藥者對於藥物副作用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最好找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專業意見。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參考文獻:

Leucht S, Cipriani A, Spineli L, Mavridis D, Örey D, Richter F,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15 antipsychotic drugs in schizophrenia: a multiple-treatments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Internet]. 2013 Jun 27 [cited 2013 Sep 18];382(9896):951–62. Available from: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673613607333

http://www.drugdangers.com/risperdal/gynecomastia.ht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虎媽高壓教育 孩子適應力較差

喧騰一時的「虎媽式」高壓教育,恐影響孩子的適應能力發展,並提高產生偏差行為及憂鬱情緒的風險。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與邁阿密大學團隊發表於《家庭問題期刊》的研究指出,打罵多於鼓勵的虎媽式教育,恐致兒童缺乏自尊及自信,並損及就學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及整體學習表現。

耶魯大學美籍華裔教授蔡美兒在2011年出版《虎媽的戰歌》一書,在全球掀起兒童教育論戰熱潮;針對蔡美兒從小將2個女兒「視為職業選手」般地嚴厲教養,許多人批評她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媽媽」,但也有人認為,虎媽確實培養了出類拔萃的下一代,而這類傳統中國式教養,可能是中國下一代凌駕全球的關鍵。

加大河濱分校教育心理學助理教授王欣欣(音譯)分析,在西方國家「愛的教育」環境下,父母採高壓教育,易導致兒童出現行為問題,學業成績也普遍較差。研究人員調查中國杭州近600位中學生後也發現,在高壓教育方式普遍的中國,父母愈嚴厲,孩子適應力愈差,出現偏差行為及憂鬱情緒的比例則愈高。

「中國家長通常鮮少表達自身情感,也較少鼓勵或讚美子女,」王欣欣說,「但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愛的教育或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她強調,移民美國的華裔或亞裔家庭,常會試圖在傳統管教方式及愛的教育間尋求平衡,而這種「恩威並濟」的教育方法成效如何,仍有待進一步分析。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化療期間 運動有助腫瘤縮小

 

即便罹患癌症,仍別放棄運動。賓州大學醫學副教授喬瑟夫指出,動物試驗顯示在化療的同時,仍建議儘量維持運動習慣,更有助縮小腫瘤。

喬瑟夫指出,在沒有嚴重不適的情況下,不妨讓化療與運動儘可能並行,癌症目前可以選擇的治療中,傳統化學治療最常見,有針劑注射和口服等選擇,有些具有不錯的控制率。傳統化療藥物作用機制就是要干擾細胞分裂增長,常對骨髓造血細胞、口腔腸胃黏膜細胞和毛囊細胞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所有人都會感到明顯副作用。標靶治療對於有反應的患者來說,副作用較少但仍可能出現腹瀉、皮疹、皮膚癢及貧血,屬於可逆性。但標靶藥物是否適用個別患者仍需由醫師評估。

適度運動也被認為能改善心情,醫師指出,癌症患者中合併有憂鬱症得盛行率約逾百分之四到五成之間,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數字,而癌症末期病患中,有七到八成會達到憂鬱或焦慮症程度,造成病患的生活品質下降。

精神科醫師表示,癌症患者可能與精神疾病有關的症狀分別是失眠或嗜睡、沒有食慾或體重減輕、體力變差、缺乏自信心、做事效率降低,注意力降低或無法專心。

其次,可能逐漸疏離社交生活、喪失興趣,即使以往最熱衷的事物,也提不起興趣、經常無端暴怒、自責或容易無端產生愧疚感、無助感或心情低潮等。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運動,建議不要太過激烈,否則運動後疲累反而會造成身體另外的負擔。快走到稍微喘氣以及流汗就能有莫大的助益。

參考文獻:

K. Sturgeon, K. Schadler, G. Muthukumaran, D. Ding, A. Bajulaiye, N. J. Thomas, V. Ferrari, S. Ryeom, J. R. Libonati. Concomitant low-dose doxorubicin treatment and exercise. AJP: 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2014; 307 (6): R685 DOI: 10.1152/ajpregu.00082.201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戒菸增好膽固醇

威斯康辛大學醫學教授亞當卡普納表示,戒菸可增加好膽固醇的水準,無論先前菸癮多重,只要戒菸,心血管功能有機會逐漸改善。

醫師指出,當總膽固醇高於200ml/dl被視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其中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越多越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越多越能減少心臟血管疾病。不過研究顯示,女性總膽固醇本來就比男性高。同時好膽固醇的高低是預測女性心臟病的重要指標;反之壞膽固醇的高低是預測男性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心臟病可能表現出如牙痛、肩膀痛等非典型症狀,不可輕忽小症狀或異常。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女性心臟疾病已躍居女性死亡排行榜第一名。

戒菸後發胖常任民眾擔憂。由於抽菸時吸入的化學物質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導致熱量消耗增加,所以戒菸時,熱量消耗減少,初期容易變胖,故戒菸不只需控制菸癮,還必須搭配飲食與體重控制等方法,運動時不但可以轉移想吸菸慾望,也增加腦內啡分泌,成為穩定戒菸者情緒的有利因子。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是2010年提出的報告,研究結果發現戒菸者,追蹤一年後的膽固醇,好的膽固醇明顯增加。

增加好的膽固醇,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女性。

很多人擔心戒菸會發胖,但只要配合飲食、運動等體重控制方式,不僅可以降低菸癮,還可以穩定情緒。

 

參考文獻:

 http://www.webmd.com/smoking-cessation/news/20101115/quit-smoking-raise-good-cholestero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研究-剖腹產小孩 過敏風險高5成

 中國時報【鍾玉玨╱綜合報導】

人們提到過敏反應時,很多人會聯想到花粉、草及花生等過敏原。但英國科學家發現,生活型態才是造成過敏的元凶。

據統計,覆蓋在皮膚、嘴巴四周、腸道的細菌不僅是細胞總數的10倍,也是鍛鍊體內免疫系統的利器。因此生活型態一變,這些微生物也會跟著改變,進而導致身體出現紅癢腫等過敏現象。

在西方社會,家庭多半重視衛生甚至一塵不染,因此細菌種類不如開發中國家,影響所及,後者平均1500人才有1人過敏,但英美等國平均3人就1人過敏。

西方的生活方式改變了細菌種類,讓民眾動不動就容易過敏,但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型態導致今日過敏人口有增無減?

剖腹產是被點名的元凶之一。在英國,1/4小孩是剖腹產,而剖腹產小孩的過敏風險比自然產小孩高出52%。科學家認為,自然產小孩在產道接觸的細菌彷若保護傘,讓他們遠離過敏。

但是隨著小孩長大,這些有如保護傘的細菌不斷受到攻擊而減量,而研究發現,母奶含有多達900種細菌,足以說明何以僅吃母奶的小孩較不易過敏。

抗生素是另一個不利可抗敏細菌的凶手。弔詭的是,抗生素明明是為了保護健康,卻往往嚴重殘害這些有益健康的益菌。研究發現,小時候使用抗生素,長大後罹患溼疹的風險上升40%。

若想降低過敏風險,多到戶外走走、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都是簡單又有效的抗敏妙招。此外,在家種些花草,增加黏附在皮膚上的細菌種類,也可降低過敏的機率。

其實,人身體有如一個生態系統,必須和微生物共生共存,有了這層認知,也許大家應重新思索吃進身體的東西,並進一步認識身體的運作方式。

 

鄭醫師補充:

結論就是自然產在家母奶哺餵,就是降低過敏發生率的絕佳做法。關鍵是接觸更多細菌,可以訓練免疫系統,降低過敏風險!

參考文獻:

Behavioural, educational and respiratory outcomes of antenatal betamethasone for term caesarean section (ASTECS trial)

  • Peter Roy Stutchfield,
  • Rhiannon Whitaker,
  • Angela E Gliddon,
  • Lucie Hobson,
  • Sailesh Kotecha,
  • Iolo J M Doull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13;98:3 F195-F200Published Online First: 19 February 2013 doi:10.1136/archdischild-2012-303157

http://fn.bmj.com/content/98/3/F195.ful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褪黑激素有妙用!助眠緩解偏頭痛

近年來合成口服褪黑激素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尤其是時常需要調時差的空姐們,更是把褪黑激素當成聖品,用來幫助入眠。近期國外醫師發現,口服褪黑激素原來也可以用來緩解偏頭痛,甚至減少發作頻率。

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刊載美國知名內科醫師發表文章指出,體內褪黑激素不足,也可能是造成偏頭痛的原因之一,而口服褪黑激素可以增進睡眠品質,進而幫助減緩偏頭痛。但是國內醫師表示,有偏頭痛症狀的病人,不應貿然自己服用褪黑激素,還是必須求助專業醫師,針對發作頻率與誘發因素,對症下藥。

偏頭痛成因多 褪黑激素不足有關

美國知名內科醫師馬克海門(Mark Hyman),同時也是功能醫學的國際權威與《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在《赫芬頓郵報》撰文指出,可能造成偏頭痛的原因眾多,其中包含體內褪黑激素不足。研究顯示,因體內褪黑激素濃度造成的偏頭痛,可能與睡眠品質有關。

馬克海門醫師指出,部份研究已證實,口服褪黑激素可以幫助減緩偏頭痛。建議每晚服用1-2毫克的褪黑激素,幫助提升睡眠品質,進而改善偏頭痛。

此外,美國《腦神經評論》期刊(Neurology Reviews)也引述巴西小兒腦神經專科醫師Andre Leite Gonçalves博士的論文指出,相較於服用抗憂鬱藥物amitriptyline的病人,服用褪黑激素的病人頭痛發作的頻率減少了50%,也有較少的副作用,如日間嗜睡及體重變化等。

Andre Leite Gonçalves博士表示,褪黑激素對於預防偏頭痛有效且符合經濟效益,腦神經專家及醫護人員現在有科學根據,可以推薦患者服用褪黑激素。

然而,文章也指出,需要更多研究來找出最適當的劑量,並更了解偏頭痛合併失眠、焦慮、情緒異常的治療方式。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文章其實不只提到褪黑激素,其中詳述了導致偏頭痛的幾個重要的致病原因。

包含:

1.慢性食物過敏;作者舉例一位偏頭痛四十年的患者其實是對蛋過敏,只要停吃蛋,偏頭痛就消失,吃蛋,偏頭痛就來。

2.麩質過敏:有些偏頭痛患者對這種小麥成分過敏,不吃小麥製品,大幅改善。

3.女性荷爾蒙不平衡:之前我在部落格提到的雌激素占優勢(相對於黃體素),透過檢測以及營養品調整,可以直接改善。

4.維生素B缺乏:尤其是B2。

5.睡眠周期混亂:透過褪黑激素可以改善睡眠周期進而緩解偏頭痛。

6.鎂缺乏:鎂是幫助放鬆的礦物質,缺鎂容易緊張以及偏頭痛。

參考文獻: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dr-mark-hyman/personal-health_b_4507441.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攝取代糖恐增糖尿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民眾都知道,攝取過多的糖不僅會造成肥胖,更會間接對身體產生許多影響,因此,對於許多愛吃甜食、愛喝飲品的人來說,會選擇加點代糖,解決高熱量問題,看似一舉兩得,但你知道嗎?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號稱對身體有益的代糖,也就是所謂的無卡人工甘味劑,可能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該研究主要針對實驗室老鼠及一群人進行的實驗,結果發現代糖會影響腸胃道細菌的組成和功能,會助長葡萄糖耐受不良,而所謂的葡萄糖耐受不良是糖尿病的風險因子。

不管是老鼠或人 攝取代糖體內皆有改變

研究團隊首先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或糖精等最常用的3種代糖,加入水中讓老鼠飲用,結果這些老鼠出現了葡萄糖耐受不良現象,反之,飲用清水的老鼠卻沒有這現象。

另外,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的針對300多名非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且參考他們的健康狀況,並讓其中7位沒使用代糖的人,連去七天食用FDA所建議的最高攝取量,經過5~7天後,有4人血糖含量升高,腸道細菌組成也有所改變,不過,研究團隊表示這只是初步發現結果,不應該因此而改變對代糖的使用建議,但也提醒糖尿病民眾,可多加留意,目前,此研究刊登於《Nature》期刊。

 

鄭醫師補充:

過去,在糖尿病患者的衛教中,往往建議患者用代糖來取代蔗糖,避免因糖份攝取導致血糖上升。

然而,這樣的建議,在這份報告出來後,可能要調整了,關鍵在於代糖的攝取會改變腸道菌叢生態改變,腸道菌叢改變會影響葡萄糖的耐受性,這種觀點就是功能醫學觀點。

因此,維持良好的腸道菌叢生態對血糖代謝來說實為緊要。

參考文獻:

Jotham Suez, Tal Korem, David Zeevi, Gili Zilberman-Schapira, Christoph A. Thaiss, Ori Maza, David Israeli, Niv Zmora, Shlomit Gilad, Adina Weinberger, Yael Kuperman, Alon Harmelin, Ilana Kolodkin-Gal, Hagit Shapiro, Zamir Halpern, Eran Segal, Eran Elinav. Artificial sweeteners induce glucose intolerance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 Nature, 2014; DOI: 10.1038/nature13793

建議大家代糖還是少碰為妙,有些研究發現代糖仍潛藏諸多健康風險: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3-07/cp-tds070313.ph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戒酒發泡錠的原理是利用阻斷肝臟「乙醛去氫脢」的效果,增加飲酒者體內的乙醛濃度,病患服用戒酒發泡錠24小時內再飲酒,包括含酒精飲料或食物,會產生生理上的嫌惡反應。

包括嚴重的頭痛、噁心嘔吐、臉色潮紅、低血壓、心搏過速、呼吸困難、流汗、胸痛、心悸等不適現象,而提醒自己戒酒。感覺這樣的藥物設計完美,但戒酒發泡錠得上市由來已久,但總是難以普遍,原因何在?

除非想從此滴酒不沾,不然,服用發泡錠後,再喝酒產生類似酒精中毒反應後,會對發泡錠產生強烈的恐懼以及嫌惡感,因此接下來就是拒服發泡錠,這在臨床上屢見不鮮,因此想靠發泡錠來戒酒,成功率不僅低,往往還有反效果,提醒大家留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戒菸與控制三高 可降失智風險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7日電)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天指出,有證據顯示,及早戒菸、控制血壓及血糖、避免心血管疾病,都有助於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國際失智症協會與英國失智症專家教授MartinPrince(普林斯)等學者專家共同合作,今天公布2014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戒菸、控制高血壓及糖尿病可降低失智風險。

報告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機會提高5成;肥胖及缺乏身體活動是高血壓、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因此維持健康體重及增加身體活動量也可降低失智風險。戒菸與降低失智症風險有很強的關係。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老人,抽菸的老人比已戒菸或從未抽菸的老人罹患失智的風險高出很多。

這份報告並警示,未來數十年中低收入國家的失智症盛行率將大幅增加,因為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與糖尿病盛行率愈來愈高。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說,維護大腦健康是一輩子的重要事,尤其中年人,因為失智症的病理變化可能在症狀出現前20年就開始了,國際失智症協會建議,失智症與非傳染性疾病一起納入全球及各國的公共衛生計畫中。

這份報告也顯示,教育程度較高的老人,罹患失智症風險較低,邱銘章說,國內不乏高社經地位、高教育程度的失智長者,往往教育程度越高,儲存較多「腦本」,失智症狀出現時間較晚;相同腦病變嚴重度,較高教育程度者認知功能也較好。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們一直提到:糖尿病風險增加失智症風險,失智症病又稱為第三型的糖尿病。

心血管健康以及血壓控制,可以降低中風的風險,中風又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

抽菸會增加自由基,自由基是大腦退化得主因之一,同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

運動,不僅紐助於控制三高,也是提升大腦功能的重要保健,建議大家失智症的預防,務必從生活方式調整著手,一般而言,醫師能提供的協助及為有限,換句話說,失智症的預防的主控權掌握在當事人手上。

失智症最好從預防做起。等失致症狀出現,病程便是不可逆的退化,,以目前的治療來看最多只能稍稍延緩退化的幅度,難以積極改善。如有可能,透過功能醫學及早發現身體失衡的主要原因,針對失衡的源頭及早處理,失智症的風險必然大為降低。

參考文獻: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4-09/kcl-war091514.php

http://www.alz.co.uk/worldreport2014

http://www.bupa.com/dementia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洲研究-充足日照+維他命D 可能降低罹癌風險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專家表示,適度曬太陽可大幅降低罹患卵巢癌、食道癌和胰臟癌的風險。昆士蘭醫學研究院(QIMR)貝格霍菲爾醫學研究中心的教授尼爾女士,現在正對2萬5000名60歲以上的澳洲人,進行為期5年的研究,觀察補充維他命D是否也能降低罹患這些癌症的風險。

尼爾女士過去進行的的研究發現,住在陽光充足地區的人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比起陽光較少的居民低了30%至40%。

日光照射不足可能使孩童得到佝僂病,成人患上軟骨症,所以適度曬太陽很重要,尤其是對那些沒有時間到戶外走動的人。

尼爾女士表示,即使每天只接受太陽照射2至3分鐘,也能獲取足夠的維他命D來源。她說,短時間露出較多的皮膚曝曬,比長時間露出少部分皮膚接受日照更好。

她說,維他命D缺乏症容易發生在天生深色皮膚、基於宗教或文化因素而以衣物包覆全身的人,以及老人身上。因為工作而一直待在室內者、維他命D缺乏症的母親產下的嬰兒,和骨質疏鬆症患者,也都是高危險群。

以前針對數百人所做的研究顯示,多曬太陽的人,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降低30%,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更減少40%。比起棕褐膚色的人,對陽光較為敏感的皮膚白皙者曬太陽,有助於降低胰臟癌風險47%。

 

鄭醫師補充:

以專業建議來說,在不保護的狀態下,中午時分曬15-30分鐘的太陽,維他命D的產生才足夠。根據澳洲的統計,大概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有維生素D的缺乏:

http://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latestProducts/4364.0.55.006Media%20Release22011-12

維生素D對於免疫力的調控與維持至關緊要,預防癌症,維生素務必充足,無法充分日曬的人,建議最好額外補充食物以及營養品來加強。體內的維生素D是否(補充)足夠可以透過檢測來了解。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708151/Exposure-sun-actually-HALVE-chance-developing-forms-cancer.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肥藥Contrave 美FDA通過核可

(路透華盛頓10日電)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今天核可通過新款減肥藥Contrave上市。這是美國超過10多年來第3款通過核可的減重治療藥物。 

Contrave是Orexigen Therapeutics Inc藥廠研發,結合抗憂鬱劑安非他酮(bupropion)與Orexigen生產的酒癮治療藥物拿淬松(naltrexone)。 
Orexigen公司尚未公布Contrave的上市時間與售價。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今年6月基於藥物包裝警語必須更充分的考量,決定延後藥物核可3個月。 
Contrave含有1種抗憂鬱劑,警語將包括可能增加自殺想法與行為。 
在Contrave通過核可之前,維福斯公司(VivusInc)的Qsymia與艾瑞納製藥(Arena PharmaceuticalsInc)的Belviq,已於2012年取得核可。 
但這兩款減肥藥由於行銷不利,加上可能副作用包括憂鬱症與心臟疾病風險,因此銷售平平。至少1名分析師預測,Contrave銷售量會在2016年以前擊敗對手。
 
 
鄭醫師補充:
 這顆合併抗憂鬱劑和酒癮治療藥物的申請,在2011年二月第一次被FDA拒絕,要求藥廠做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評估:
 在歐洲,這顆藥還未上市,因為歐洲醫師質疑這顆藥的藥效並不明顯:
 最後提醒:任何抗憂鬱的服用,都潛藏自殺風險,服用抗憂鬱劑萬生出現自殺的想法或者計畫,務必儘快跟專業醫師討論藥物的調整或者如何停藥,避免憾事發生。
參考文獻: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神分裂症可以預防嗎?答案是不可能,但如果想從懷孕期開始為下一代盡一點心力,也許可以考慮從降低發炎指數這件事來著手。

最新發表的研究發現:孕期的發炎指數(C-反應蛋白)越高,下一代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越高。感冒、感染甚至是過敏某種程度來說,都是身體的發炎反應,過去研究也告訴我們,孕期曾發生病毒感染,小孩自閉症風險提高。

因此,孕期如何降低發炎?建議有過敏體質的孕婦,最好透過完整的過敏原分析,找出身體過敏來源,積極降低過敏體質以及發生率。充足的日曬以及營養,幫助免疫力維持理想狀況,減少病毒或者被感染的風險。

參考文獻:

Elevated Maternal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creased Risk of Schizophrenia in a National Birth Cohort

Sarah Canetta, Ph.D.; Andre Sourander, M.D.; Heljä-Marja Surcel, Ph.D.; Susanna Hinkka-Yli-Salomäki, Ph.Lic.; Jaana Leiviskä, Ph.D.; Christoph Kellendonk, Ph.D.; Ian W. McKeague, Ph.D.; Alan S. Brown, M.D., M.P.H.
Am J Psychiatry 2014;171:960-968. doi:10.1176/appi.ajp.2014.13121579

http://ajp.psychiatryonline.org/Article.aspx?ArticleID=188577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我接受TVBS健康兩點靈雜誌的訪問,其中討論到憂鬱症的改善與預防的方式,包含曬太陽可以改善憂鬱,減少自殺的風險。澳洲發表的最新研究再度證實日曬時間直接降低自殺率。

這項大規模的研究透過四十年的回溯研究發現,在自殺日之前,只有十天連續曬太陽,自殺率明顯增加。若是每天曬太陽持續14-60天,自殺率較低,關鍵在於曬太陽能幫助大腦合成血清素,改善心情以及衝動控制,降低自殺行為發生率。

心情老是悶悶不樂?出去曬曬太陽吧!

這篇研究發表於九月十日知名的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

Vyssoki B, Kapusta ND, Praschak-Rieder N, Dorffner G, Willeit M. Direct Effect of Sunshine on Suicide.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0, 2014.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4.1198.

http://archpsyc.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90152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悲傷 可奪命

 

悲傷可奪人性命。科學家發現,極度悲傷使部分類型的白血球數量大幅下降,導致感染風險遽增,對年長者造成一定的健康風險。

共同研究作者,伯明罕大學教授安娜菲力普斯表示,極度悲傷的幾周到幾個月內,對抗感染的嗜中性白血球數量會大幅下滑,以致更容易發生重大的感染,同時年長者受到悲傷的影響比年輕人大。

研究人員分析四十七名因為親人離世而出現嚴重悲傷情緒的人。結果顯示,年輕人分泌的兩種壓力荷爾蒙硫酸脫氫表雄酮與腎上腺皮質醇比較平衡,年長者的壓力荷爾蒙有較高比例為腎上腺皮質醇。明顯抑制免疫力。研究已刊登在最新一期《免疫與老化》期刊。

研究人員指出,腎上腺皮質醇是人體自然分泌的荷爾蒙,有助緩解壓力與發炎,但比例太高時,免疫力受到影響。

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皮質醇濃度通常在緊張、憤怒與悲傷時達到高峰,主要是為了應付心理、生理上的挑戰;精神心理上放鬆,休息時濃度會降低,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壓力荷爾蒙一旦無法有效降低,久而久之,身心便容易出現異常。專家指出,悲傷導致壓力荷爾蒙居高不下或失衡,走出情緒陰霾才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與平衡。

 

鄭醫師補充:

不時看到年長者的另一半過世,不久後,因哀慟而跟著撒手人寰,因此悲慟會讓長者的身體承受極大壓力,關鍵就是壓力系統失衡壓力系統過度失衡會直接壓抑免疫系統,導致抵抗力大幅滑落,這是極大的健康風險。

壓力系統是否失衡可以透過相關功能醫學檢測直接了解以及配套療法直接調整。不需費疑猜。

參考文獻:

Bereavement reduces neutrophil oxidative burst only in older adults: role of the HPA axis and immunesenescence

Ana Vitlic*, Riyad Khanfer, Janet M Lord, Douglas Carroll and Anna C Phillips

Immunity & Ageing 2014, 11:13  doi:10.1186/1742-4933-11-13

http://www.immunityageing.com/content/11/1/1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歐米茄三防老年失聰

美國研究人員說,常吃富含「歐米茄三」的魚可以減少老年變聾的機會。

吃「歐米茄三」這種脂肪酸對預防心臟病、老年癡呆、癌症、憂鬱症或關節炎都有相當的效果。

美國的這項研究歷時二十年,涵蓋了六萬五千多名護士。研究人員統計,這段時間有一萬一千多人喪失了聽力。進一步分析發現,失聰的護士多半很少吃魚。而一星期吃魚兩次以上,聽力喪失的機會減少了兩成。

 

鄭醫師補充:

Omega-3脂肪酸對身體有許多好處以及必要性,我們若不從外面攝取,自己是無法製造的。過去發表的研究發現Omega-3對心血管疾病、失智、癌症、憂鬱症、ADHD、關節炎以及腸道等等疾病都有改善或者預防效果,因此Omega-3又被稱之為萬能的特效藥。

透過吃魚或者選購有獨立檢驗室認證,沒有重金屬、農藥以及環境毒素殘留的優質魚油產品,應該都可以達到預防失聰效果。

參考原文報導:

http://time.com/3318718/fish-hearing-loss/

參考文獻:

  • Sharon G Curhan,
  • Roland D Eavey,
  • Molin Wang,
  • Eric B Rimm,
  • and Gary C Curhan

Fish and fatty acid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hearing loss in women Am J Clin Nutr 2014 ajcn.091819; First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0, 2014. doi:10.3945/ajcn.114.091819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early/2014/09/10/ajcn.114.091819.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