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服睪固酮補充劑 可能增加靜脈血栓風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日發出警告,服用睪固酮補充劑可能增加靜脈血栓風險,這些產品都要增加警告標示,提醒民眾注意靜脈血栓問題。

睪固酮低下男性多半希望透過睪固酮療法改善性欲低落、精神不濟等問題。但藥物仿單已提醒,睪固酮補充劑可能引起紅血球細胞異常增加,進而造成靜脈血栓。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過去陸續接到一些報告,有民眾服用睪固酮補充劑後出現靜脈血栓,但與紅血球細胞異常增加沒有關聯,因此決定將標示警告範圍擴大,無論紅血球細胞有無異常增生,患者服用睪固酮補充劑都要特別注意。

靜脈血栓疾病包括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等,當血栓跑到肺部,就會出現肺栓塞,這種情況嚴重甚至會致命。而深層靜脈栓塞通常發生於腿部,飛機長途航程乘客較容易出現深層靜脈栓塞,因此近幾年來深層靜脈栓塞逐漸受到重視。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有研究認為睪固酮補充劑也可能對男性心臟健康造成影響。目前主要針對血栓風險做出警告,現在還在調查這種情況是否與中風、心臟病、死亡風險有關。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醫師如果想要讓患者使用睪固酮補充劑,最好謹慎評估藥物好處、潛在風險等。

 

鄭醫師補充:

男性荷爾蒙低下,會衍生許多生理以及精神狀況,當我們談到男性更年期,睪固酮低下的狀況經常看得到。

補充男性荷爾蒙除了要有檢測監督以外,最好也要當心是否有血栓問題產生,這是臨床使用後,FDA蒐集副作用的報告,作成決定提出警語得主要關鍵。不要小看靜脈血栓問題,嚴重的話,會出現肺栓塞,甚至致命的危險。

參考文獻:

http://www.fda.gov/safety/medwatch/safetyinformation/safetyalertsforhumanmedicalproducts/ucm402054.ht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吃威而鋼 罹黑色素瘤風險暴增84%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床上若須借助藍色小藥丸,才能盡情伸展的男性,可要注意此項研究!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男性若長期服用威而鋼,其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將會較常人暴增八成以上!

威而鋼成分 會導致皮膚細胞異常增生

這份研究來自美國哈佛公衛學院,根據長期追蹤兩萬名男性所得出。研究顯示,男性若長期服用威而鋼,無論排除年紀、抽菸、日曬時間等因素,其罹患黑色素瘤的風險將比常人多出84%。

至於為何威而鋼會提高人們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其主因是因為威而鋼成分,很可能對皮膚有副作用,進而讓皮膚產生異常增生,但研究強調,雖目前以發現威而鋼的確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但並未發現其真正的機轉,還要待研究進一步釐清,才能找出因果關係。

 

鄭醫師補充:

服用藍色小藥丸助性會導致皮膚癌風險提高提升八成以上,以前沒聽聞過,建議有使用威而鋼習慣的男性還是多留心,因為這項研究的樣本數並不小,且是長期追蹤分析的結果,可信度不低。

參考文獻:

JAMA Intern Med. 2014 Jun 1;174(6):964-70.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4.594.

Sildenafil Use and Increased Risk of Incident Melanoma in US Me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71096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兒不開心?研究:太年輕當爸 憂鬱指數激增近7成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太早當爸爸,未必開心?董氏基金會指出,根據一份最新發表在《小兒科》期刊的研究顯示,在20多歲就成為父親、並與孩子同住的年輕男性,其憂鬱症狀往往在孩子出生後的5年間上升,憂鬱症分數平均增加近7成。不過研究並未證實年紀輕輕就當父親是導致憂鬱症狀的原因。

不只媽媽容易有產後憂鬱,年輕爸爸也可能!該研究共針對超過1萬600名男性進行,其中3分之1以上在24至32歲之間就當爸,研究發現,約有5%至10%的父親在嬰兒出生後出現憂鬱症,而當父親感到憂鬱,孩子較易出現行為問題,在閱讀和語言上的能力也較弱。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同時顯示,與孩子同住的父親,憂鬱症分數在孩子出生後5年間平均上升多達68%。不過,對於許多男性而言,即使變化再大都不足以讓他們罹患憂鬱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顧問醫師胡維恆表示,年輕人結婚後,本來就會面臨工作及養家的問題,一旦當了爸爸,再加上養育子女所帶來的時間、金錢等困擾,年輕爸爸、新手爸爸的確更容易感到壓力大。

過去多數研究均注重母親,胡維恆說,這項新的研究則提醒了我們不應忽視父親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憂鬱情緒易使人無精打采不想動,影響到與孩子的互動,偏偏父母親是孩子的重要成長模仿對象,態度與情緒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大影響。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強調,雖然新手爸爸不像新手媽媽因懷孕、生產而有混合性的壓力及生理上的變化,但財務、時間、私人空間與壓力肯定加重,呼籲年輕爸爸應對有孩子後的現實狀況提早了解與準備,打「預防針」;而當出現焦躁、易怒,吸菸、喝酒等不良習慣加重,或對原來有興趣的事不再感興趣、沮喪、不想去上班等現象時,就該注意,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醫師也建議,初次為人父母沒有經驗,不妨試著多和孩子接觸,了解他們的成長過程,記錄下共同的快樂經驗,試著換個角度、多感受擁有子女看他成長的成就及喜悅,都有助於父母紓解壓力,父母雙方更要懂得互相討論、體諒與幫忙,緩解雙方壓力。

 

鄭醫師補充:

 這裡指的是憂鬱指數提高,而非憂鬱症,提醒大家留意。這裡指的年輕爸爸是在32歲前就為人父親者。有困惑才容易憂鬱,年輕爸爸會遭遇的困惑是什麼?大家可以自己觀察一下。

 

參考文獻: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ternal Mental Health During Transition to Fatherhood as Young Adults

  • Craig F. Garfield,
  • Greg Duncan,
  • Joshua Rutsohn,
  • Thomas W. McDade,
  • Emma K. Adam,
  • Rebekah Levine Coley,
  • and P. Lindsay Chase-Lansdale

Pediatrics peds.2013-3262;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pril 14, 2014, doi:10.1542/peds.2013-3262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4/04/09/peds.2013-326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機磷農藥過量 過動兒風險增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0日電)蔬果農藥沒洗乾淨,吃了可能容易過動,有研究披露,孩子的尿液幾乎都出現有機磷農藥代謝物,代謝物較多的孩子,過動症風險倍增。

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舉辦蔬果農藥殘留與健康研討會,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發表「蔬果農藥殘留慢性暴露可能的健康風險」,她的研究顯示,過動兒的有機磷農藥暴露量普遍較高。

陳美蓮說,就DEP、DEDTP、DMAP等有機磷代謝物在尿中濃度而言,高濃度組的孩子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風險,都是低濃度組的2倍以上,尤其DEDTP高濃度組,更是低濃度組的8倍。

由於5歲幼兒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不易診斷過動症,陳美蓮是在大台北地區以67名經醫院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9歲兒童,對照159個正常5歲幼兒,檢驗尿液中6種有機磷農藥代謝物,幾乎所有的尿液樣本都檢出有機磷農藥。

值得一提的是,超過1/4的尿液樣本檢出2種以上農藥,陳美蓮認為,尿中檢出的有機磷農藥愈多,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風險愈高。

陳美蓮表示,不同年齡、行業的飲食攝取農藥種類不同,她將持續調查兒童的農藥暴露量,了解農藥代謝物檢出率是否提高、種類是否增加。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出,有機磷農藥很毒,急性中毒會使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過量,有機磷農藥代謝物則類似環境荷爾蒙作用,有人推論長期慢性暴露於有機磷農藥,可能會導致過動症,不過也有研究認為二者無關。

楊振昌說,消費者吃當季蔬果、分散貨源、不吃颱風搶收的蔬菜、用流水軟刷清洗蔬果,以及教育農友正確使用農藥、禁用高毒性農藥如「達馬松」等,可減少消費者吃進農藥的機會。1030620

鄭醫師補充:

過動兒體內有機磷濃度過高,國外研究非常多,然而這到底是結果還是原因?

真的是過動兒攝取的食物來源有機磷濃度較高?或者是過動兒體內解毒排毒功能較差?

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比較高:過動兒攝取的食物來源含有機磷的成分機率相當,但因為肝臟解毒以及身體排毒功能較差,所以測到的濃度比較高。

當然能減少農藥來源的攝取更安全。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發炎是好事

 

醫界以往認為,當組織慢性發炎,很容易就會出現肥胖、代謝性疾病等問題,不過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卻發現,發炎不見得是壞事,如果是「健康」發炎,就能幫助預防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內科醫學與細胞生物學教授菲利浦‧史伽勒指出,所謂的「健康」發炎是指發炎現象可讓組織恢復、重新生長,對於組織本身、全身健康都有好處。同樣原理也出現於肌肉組織。像運動會引起肌肉組織產生一些發炎反應,這樣不但不會傷害肌肉,肌肉還能變得更健壯、更健康。

研究團隊透過動物實驗發現,如果抑制脂肪組織發炎反應,老鼠脂肪就不會一直增加、擴散,老鼠就會顯得比較瘦,就算餵食高脂食物,老鼠也不會發胖。研究人員原本以為,這樣的老鼠代謝情況會獲得改善,代謝性疾病發生率也會降低,不料結果並非如此,當脂肪組織發炎反應消失,老鼠反而出現胰島素阻抗性等代謝性疾病症狀。這項研究已於近日發表於「細胞代謝」期刊(Cell Metabolism)。

研究人員認為,當脂肪組織擴散,就能吸收多餘脂質,避免這些脂質囤積於肝臟等其他組織。動物實驗顯示,一旦脂肪堆積於肝臟細胞,就會產生脂肪肝。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抗發炎藥物無法治療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如果可以促使脂肪組織產生低度發炎反應,或許可以幫助預防、治療一些代謝性疾病。

 

 

鄭醫師補充:

不少人對發炎有誤解,聽到發炎便為之色變,然而這觀念是值得釐清的。發炎是身體免疫系統遭到刺激啟動的結果,適當的發炎可以幫助身體恢復平衡,除非發炎過頭,才須處哩,否則適度的發炎反應其實可以幫助健康。

 

參考文獻:

 

IL-6 Strikes a Balance in Metabolic Inflammation

Covarrubias, Anthony J. et al.
Cell Metabolism , Volume 19 , Issue 6 , 898 - 899
DOI: 10.1016/j.cmet.2014.05.009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5041311400217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輸了我頭給你!研究:基因將影響賭博與投資行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是好賭成性,或很會投資的人嗎?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顯示,調節多巴胺分泌的十二組基因,將主導人們投資與賭博的行為,且關聯性極高。

此研究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找來兩百名受測者,並且讓他們進行電腦競爭遊戲,進一步來觀察這些受測者,在玩遊戲的同時,控制多巴胺分泌的十二組基因的變異情形。

基因的變異組數 影響人們投資決策

研究發現,較能想像或預知對手行為,並提前做出相關回應的人,其腦部特定的多巴胺基因會有三組產生變異,而常遇到挫折,但勇於嘗試並學習的人,則有兩組變異,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結果有高度的一致性。

研究人員進一步說明,多巴胺的分泌,會影響人們的社交行為,且掌控人們的情緒,這項研究,是首度發現基因如何在腦部作用,並且掌控人們投資與賭博的行為。

基因影響投資與打賭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1項涵蓋200多人的研究顯示,基因在個人投資與下賭注行為上,影響非常重大。

研究針對影響多巴胺(dopamine)的基因。多巴胺是種刺激大腦快樂中樞的化學物質,會製造出愉悅的感覺。

科學家早已知道多巴胺對社會互動的影響,但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度發現基因如何掌管多巴胺在腦內作用。

研究主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斯商學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行銷學助教徐明(MingHsu,譯音)說:「研究顯示,基因影響複雜社會行為,這項研究探討的是策略行為。」

研究對象是217名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大學生,研究人員讓他們參與一項透過電腦與匿名對手競爭的遊戲。研究對象的基因組經掃描發現約有70萬組變異,研究人員著重在涉及調節多巴胺的12組基因。

研究發現,較能想像對手思維與預期對手行為並回應的人,在影響腦內特定部位的多巴胺功能上有3組基因變異;在較擅於從嘗試與錯誤中學習的人,則在主要影響大腦紋狀體區域的多巴胺功能上有兩組基因變異。

研究人員發現,基因對決策的影響顯著,在研究中出現「驚人的一致性」。

 

鄭醫師補充:

賭性堅強的人的基因跟一般人有何不同?答案可能是基因影響。多巴胺與衝動控制有關,大家熟知的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中有一部分屬於衝動控制不佳的症狀,明顯與多巴胺濃度不足有關。

因此要幫助賭徒戒賭,多巴胺分泌調控也許是最直接的改善調整方式。

參考原文報導:

http://newscenter.berkeley.edu/2014/06/16/your-genes-affect-your-betting-behavior/

參考文獻:

  • Eric Set,
  • Ignacio Saez,
  • Lusha Zhu,
  • Daniel E. Houser,
  • Noah Myung,
  • Songfa Zhong,
  • Richard P. Ebstein,
  • Soo Hong Chew,
  • and Ming Hsu

Dissociable contribution of prefrontal and striatal dopaminergic genes to learning in economic games PNAS 2014 ;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une 16, 2014, doi:10.1073/pnas.1316259111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4/06/11/1316259111.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不只咳嗽發燒 竟也會造成肥胖

美國阿特金森醫生表示,他研究這個病毒已經很多年了,在研究的過程中他發現腺病毒36與肥胖有關,一旦感染變胖就瘦不下來了,因為它所產生脂肪細胞,是不會輕易消失的,而且還會影響體重長達數十年,另外,捷克研究人員也表示,過重與肥胖青少年感染這種病毒的機率,是苗條的人2倍半。

對此,阿特金森醫生提醒各位民眾,若要遠離腺病毒36感染的話,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我免疫力、擁有充足的睡眠,並且勤洗手,如此一來,就可以降低感染發生率。

 

鄭醫師補充:

傷風感冒感染個病毒而已,為何會造成持續肥胖?影響一個人的外觀那麼久?答案是感染過常見的脂肪細胞腺病毒36(adenovirus 36)直接造成脂肪細胞儲存脂肪能力提升,甚至直接把幹細胞喚醒成脂肪細胞,繼續肥胖的惡性循環。

增強自己的免疫力,降低被感染的風險,大概是唯一可能方式。也許以後可以研發這種感冒病毒的疫苗,進一步達到免疫功效。

參考文獻:

J Clin Virol. 2012 Oct;55(2):95-100. doi: 10.1016/j.jcv.2012.06.009. Epub 2012 Jul 6.

Adenovirus 36 infection and obesity.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77100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血壓高 少碰咖啡因

 

血壓偏高的年輕人,更應限制咖啡因。研究發現,少量的咖啡因就會影響兒童或青少年的心跳與血壓,青春期後男性比女性對咖啡因更敏感。

研究作者,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副教授珍妮佛·天普表示,觀察百名青春期前後的兒童或青少年,每天攝取約等同一杯咖啡或一罐汽水量的咖啡因,結果顯示咖啡能升高他們的收縮壓,同時降低心率,而過了青春期的男生,受到的影響比女生顯著。

珍妮佛·天普指出,雖然這份研究並未證明少量咖啡因有害健康,但呼籲家長要留意兒童攝取咖啡因的情形。

德州大學運動心血管專家約翰·吉金斯表示,建議青少年每天不要攝取逾一百毫克,大約是一杯咖啡的咖啡因。美國兒科醫學會反對兒童攝取任何咖啡因。

儘管少量咖啡因可鬆弛血管肌肉痙攣,但每天一百毫克以上的咖啡因卻可能誘發頭痛,部分頭痛病患每天還喝上四到五杯的超特濃黑咖啡,殊不知咖啡因可能是症狀加劇的因素之一。

交感神經容易持續亢奮人也要限制咖啡因。長期面對過當壓力,交感神經持續亢奮,無法鬆弛,調節機制便容易出問題,消化功能與免疫系統因而受危害,血糖與血脂不穩,這類民眾要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取。

鄭醫師補充:

咖啡本來就像是中樞神經興奮劑,中樞神經興奮劑容易導致血壓上升,影響心跳,這在許多興奮劑類的藥物都可以看得到。對青少年來說,咖啡的刺激性過高,因此建議少碰為妙,這篇研究報導就是清楚的說明。

參考文獻: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caffeine by gender and pubertal stage, Jennifer Temple, et al., Pediatrics, doi: 10.1542/peds.2013-3962, published online 16 June 2014, Abstract.

Additional source: University at Buffalo news release, accessed 16 June 2014 via EurekAler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逾55歲缺日曬 早死機率加倍

 

天氣這麼熱,大家都怕曬太陽,但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曬太陽可以獲得維生素D,而55歲以上的中年人,若缺少維生素D,早死的機率將加倍,所以建意每天曬太陽至少10到20分鐘,才能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

全台就像個大烤爐,中午以前板橋到達30.9度,苗栗台中紫外線,也已經到達過量級,讓民眾外出看到太陽就怕怕,太陽實在毒辣,不論男女能躲就躲,但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55歲以上的中年人,如果缺少維生素D,也就是太陽曬太少,不但容易骨質疏鬆,早死的機率,是維生素D充足者的2倍,國內的醫師也說,陽光是最天然的維生素D,醫師說,一天最好曬太陽約10至20分鐘,並吃富含生素D的食物,再配合運動,對健康絕對有幫助。

 

鄭醫師補充:

陽光是最好的維生素D原料。現在倡導避免日曬,以免皮膚老化,身體的維生素D還是不能缺乏,怎麼辦?唯一解決之道就是另外補充維生素D,不管是食物或者營養補充品都可以。至於濃度是否充足?可透過檢測來直接了解。

參考文獻:

Lindqvist PG, Epstein E, Landin-Olsson M, Ingvar C, Nielsen K, Stenbeck M, Olsson H (Clintec,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 Stockholm;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 Stockholm; Lund University Hospital, Lund; Lund University Hospital, Lund; Lund University, Lund; Karolinska Institutet, Stockholm; Lund University Hospital, Lund). Avoidance of sun exposure is a risk factor for all-cause mortality: results from the MISS cohort. J Intern Med 2014; doi: 10.1111/joim.12251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oim.12251/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鍵7小時! 睡得飽就能吃得少

睡太少,小心可能會變胖。美國芝加哥大學最新研究,針對體重過重,睡眠不足的成年人作實驗,發現調整睡眠,睡滿七小時,可以減少食慾,就連對垃圾食物的吸引力也減少了。

吃炸雞、吃薯條,還有蛋糕,你會有這樣食慾大開的經驗嗎?也許這不是因為愛吃,而是晚上睡覺睡太少。美國芝加哥大學找了10名體重過重,睡眠時間不到6.5小時的人作實驗,並在三周內,調整時間到8.5小時,結果發現,這些人精神變好,連帶食慾也降低百分之十四,甚至對高糖高鹽的垃圾食物,食慾也少了62%。

國內醫師也認同這項研究,不想睡得少,吃得多,變成胖子,醫生建議,最好每天睡足黃金七小時,對於容易失眠的人,也許適量安眠藥有幫助減少食慾,但如果像是憂鬱症患者,光吃安眠藥,還是不能解決心理問題的。

 

鄭醫師補充:

睡不足會導致身體壓力增加,增加食慾,過去有諸多研究證實,這篇研究指是再度提醒我們,充足的睡眠是維持身材的重要關鍵。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womenshealthmag.com/weight-loss/sleeping-and-appetit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國際藥聞-弟妹自殺風險 高於兄姐

中國時報【簡恒宇】

當哥哥姐姐的人,要多關心弟弟妹妹!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弟妹的自殺風險可能比兄姐要高,超過20%的自殺案例或許和出生次序,及母親生產年齡有關。對於弟妹有較高的自殺風險,研究團隊坦言仍不清楚確切原因。

研究領導人羅斯提拉女士告訴科學新聞網站「生命科學」,研究團隊針對1931至1980年間出生的瑞典人進行調查,這期間出生的人在1981至2002年間過世。

調查結果顯示,較晚出生的人有較高的自殺風險,出生次序每年幼一級,長大後的自殺風險即增加18%,但是確切影響因素仍不清楚。

研究人員說,一般看來,弟妹較易衝動,面臨的風險性也較高。研究結果還發現,弟妹死於意外的機率也較高。挪威先前已做過相同研究,結果發現出生次序每年幼一級,自殺風險就增加46%。

羅斯提拉女士推測,父母對待家中排行後面子女的態度,不像對第一個孩子那樣親密,因此「導致情緒和行為問題、關係生疏形成的壓力,及心理疾病的增加,使得弟妹的自殺風險較高」。另外,弟妹受到兄姐欺負也可能是影響因素之一。

羅斯提拉女士亦指出,婦女晚懷孕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可能使胎兒暴露於更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中,進而影響腦部發展。該研究報告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一般來說,老大的確會受到更多的照顧,俗語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即使不見得後面的孩子一定會受到忽略,但整體而言,一般來說老大受到比較多的關注也是事實。

我認為自殺這件事,其實不僅止於關注與否,還有壓力影響。如果是老大,一般承受的壓力比較大,那麼適度的壓力反而可以幫助人鍛鍊韌性,減低自殺風險。

這篇研究可以提供我們不同的思考方向。

參考文獻:

  • Mikael Rostila,
  • Jan Saarela,
  • and Ichiro Kawachi

Birth Order and Suicide in Adulthood: Evidence From Swedish Population Data Am. J. Epidemiol. (2014) 179 (12): 1450-1457 first published online May 13, 2014 doi:10.1093/aje/kwu090

http://aje.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79/12/1450.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少女易憂鬱焦慮 雌激素惹的禍

中國時報【諶悠文】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青春期女生比較容易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可能是因為性荷爾蒙雌激素,會讓送往腦部的血液流量增加。

眾所周知,成年女性的腦部血流要比男性來得多,但現在最新的研究顯示,青春期就出現了這種明顯差異。

賓州大學教授薩特斯韋特表示,整體來說,女性較容易罹患焦慮症和憂鬱症,男性則發生精神分裂的機率較高。

他說,男女腦部血流差異最大的區域,是與高階認知功能有關的部位,受影響的區域涉及「情緒、調節與控制社交狀況」,十分重要。

薩特斯韋特與其同仁使用磁振造影(MRI),分析922位、年齡介於8歲至22歲之間的年輕人腦部血流的發展狀況,以釐清這種男女差異何時出現。

以前的研究顯示,青春期期間腦部的血液流量會減少。但大約15歲開始,男生腦部的血流量減少的速度就比女性快,到了青春期末期,女生的腦部血流增加,男生腦部血流則持續下降。

研究顯示,男女這方面的差異,應源自青春期,而且對瞭解成年後才發作的精神疾病,有深遠影響。這分研究報告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鄭醫師補充:

少女易憂鬱焦慮與雌激素分泌有關,到底要如何改善才是關鍵。如果到了最後,結論還是得服用抗憂鬱或者抗焦慮藥物才能處哩,那麼這類研究就失去了意義。

腦部血流增加,往往也會造成偏頭痛,在功能醫學中,女性容易有經前症候群、失眠、偏頭痛甚至是焦慮和憂鬱等症狀,往往是雌激素代謝功能障礙引發。

雌激素代謝異常,影響層面很廣,女性們聞之色變的乳癌以及子宮肌瘤等等,都可能與雌激素代謝不佳有關。功能醫學有完整的檢測以及相對應的營養療法可以改善。

參考文獻:

  • Theodore D. Satterthwaite,
  • Russell T. Shinohara,
  • Daniel H. Wolf,
  • Ryan D. Hopson,
  • Mark A. Elliott,
  • Simon N. Vandekar,
  • Kosha Ruparel,
  • Monica E. Calkins,
  • David R. Roalf,
  • Efstathios D. Gennatas,
  • Chad Jackson,
  • Guray Erus,
  • Karthik Prabhakaran,
  • Christos Davatzikos,
  • John A. Detre,
  • Hakon Hakonarson,
  • Ruben C. Gur,
  • and Raquel E. Gur

Impact of puberty on the evolution of cerebral perfusion during adolescence PNAS 2014 111 (23) 8643-8648;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May 27, 2014, doi:10.1073/pnas.1400178111

http://www.pnas.org/content/111/23/8643.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男子嘸凍頭 交女友全跑光

 

〔自由時報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新竹一名廿多歲的上班族,三天兩頭換女友,親戚朋友以為是他花心、太愛玩,才會每一任女友交往最久不過三個月。直到某次他酒後吐真言,說出男人「凍嘸久」,愛情嘛「凍嘸久」的悲慘戀愛史,大家才恍然大悟。

東元綜合醫院泌尿中心主任戴順慶說,早洩的問題主要在於體質,也就是男性龜頭過於敏感,性愛時間短於一分鐘。盛行率約廿~卅%,推估國內至少有兩百萬男性有此困擾,門診幾乎每三個男性就有一個是為此求診,且以廿到四十歲最多。

他說,這名年輕患者雖然曾嘗試性交中斷法,在快射精時猛捏龜頭,甚至服用傳統的抗憂鬱藥物(SSRI)等,但都徒勞無功。

尤其是抗憂鬱藥必須提前四到六小時服用,但因性行為時間不好拿捏,很難預先知道搶先服藥,以致和歷任女友都難以享受魚水之歡。搞了半天,原來他換女友如換衣的不能說秘密,實在是他飽受「嘸凍頭」之苦。

所幸台灣今年核准第一個專門治療早洩的藥物上市了,現在只需在服用後一到三小時內辦事,就能有效改善早洩的問題,但三顆藥丸需自費一千元。

 

鄭醫師補充:

我把之前整理過的資料找出來給大家參考。這種藥物學名為Dapoxetine,中明商品名為必利勁(英文商品名Priligy),是世界上第一隻阻止早洩的藥物。藥物本身機轉就是藉由抑制血清素的回收,達到增加血清素的作用,延緩射精的時間,其藥理作用類似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抗憂鬱劑:

Government, A. ( 2010). Australian Public Assessment Report for Dapoxetine (D. o. H. a. A. T. G. Administration, Trans.).

據藥廠的研究,這種藥物在體內作用以及清除的時間較快,因此無抗憂鬱效果:

Andersson, K. E., Mulhall, J. P., & Wyllie, M. G. (2006).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features of dapoxetine, a novel drug for 'on-demand' treatment of premature ejaculation. Bju International, 97(2), 311-315. doi: Doi 10.1111/J.1464-410x.2006.05911.X

根據臨床研究,Dapoxetine不像其他類似機轉的抗憂鬱劑,(SSRI)容易造成性功能障礙:

Montejo, A. L., Llorca, G., Izquierdo, J. A., Rico-Villademoros, F., & Psychotr, S. W. G. S. (2001). Incidence of sexual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antidepressant agent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of 1022 outpati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62, 10-21.

然而,抗憂鬱劑(SSRI)經常出現的副作用還是看得到,例如噁心、頭暈、口乾、頭痛、腹瀉或者失眠等等: 

  1. Buvat, J., Tesfaye, F., Rothman, M., Rivas, D. A., & Giuliano, F. (2009). Dapoxet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emature Ejaculation: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in 22 Countries. European Urology, 55(4), 957-968. doi: Doi 10.1016/J.Eururo.2009.01.025
  2.  (2013) « Éjaculation précoce : pas de dapoxétine » http://www.prescrire.org/fr/3/31/48533/0/NewsDetails.aspx

儘管有超過50個國家核准上市,但目前美國FDA尚未核准。

以上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醫師在開立這種藥物時,不可能清楚詳述藥物的作用機轉以及可能潛在副作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上訓練師被迫分離 海豚「心碎」閉氣自殺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老婦洛瓦特 (Margaret Lovatt) 自爆年輕時在神秘的NASA海豚實驗基地任職,甚至還與海豚發生關係,引發外界爭議;但這段往事最後卻以悲劇收場,愛上她的海豚「彼得」被迫與洛瓦特分開後,因為心碎而選擇閉氣自殺。

洛瓦特年輕時住在加勒比海聖湯馬斯島(St Thomas),1963年,她的弟弟透露島上最東邊有個神祕的海豚研究基地,好奇的她隔年初前往該基地,從此與海豚結緣,協助約翰.李利(John Lilly)博士研究海豚,包括訓練海豚說英語。

由於朝夕相處,洛瓦特和一隻年輕的公海豚「彼得」發展出親密關係,彼得會常用身體磨蹭她的手腳、膝蓋等部位,她發現這隻年輕的公海豚對她有「慾望」,後來她與彼得真的發生關係,過程中還讓其他研究人員進行觀察。

該實驗中斷後,彼得被送到李利博士在邁阿密的實驗室,但與洛瓦特分離後,牠的健康情況逐漸惡化,數周後以閉氣方式結束生命。

獸醫安迪.威廉森(Andy Williamson)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表示,海豚像人類一樣知道「心碎」的感覺,換言之,在無法理解為何與「愛人」分開的情況下,彼得因為傷心過度而自殺。

母親被殺 小犀牛失眠要人陪睡

Yahoo!奇摩新聞中心報導
竟然有狠心人在孩子面前把媽媽殺死!近日網路瘋傳一段影片,一隻小犀牛目睹母親被殺後,害怕到不敢睡覺,需要撫育員值班陪伴,牠才能夠休息。影片才上線十小時,小犀牛孤單的身影,已經吸引萬名網友點閱。


影片中,小犀牛把頭枕在撫育員大腿上,十分惹人憐愛,但是牠看起來無精打采,眼神帶著悲傷,原來幾天前牠還有幸福的家庭,但是盜獵者覬覦高價值的犀牛角,於是獵殺了牠的母親。根據判斷,小犀牛看到盜獵者取犀牛角的整個血腥過程,心靈受到創傷;若沒有人陪伴,小犀牛就無法入眠。因此保育中心加強人員的輪調,並改成每三小時餵食一次,讓牠的身邊常常有人陪伴。

這些非法盜獵的犀牛角,通常流入東亞、東南亞的藥用市場,事實上,有其他草本植物可以取代犀牛角的。

 

鄭醫師補充:

萬物有情,真情處處可見。這兩篇報導皆有YOUTUBE影片可以參考,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一下。如果看到小犀牛悲傷無助的眼神,相信大家對於動物保育的觀念就會印象深刻進而大力支持。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腎癌患體內膽固醇不足 存活率低

很多人認為,降低膽固醇可以改善心臟健康,膽固醇越低越好。不過這條原則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奧地利最新研究發現,腎臟癌患者一旦體內膽固醇過低,死亡風險反而會增加。建議醫師為腎臟癌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時,最好多追蹤患者膽固醇變化,發現異常就要多提高警覺。研究成果已刊登於「英國國際泌尿科期刊」(BJUInternational)。

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膽固醇、其他脂肪濃度變化與許多癌症病程、發展息息相關。研究人員想了解膽固醇濃度與腎臟癌病情是否有關而進行這項研究。

奧地利維也納醫學大學研究員托比亞斯‧克拉特研究團隊以八六七名腎細胞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在他們動手術前觀察其血脂濃度,持續追蹤約五十二個月。

研究人員發現,腎臟癌患者治療前若血脂濃度偏低,較容易轉變成晚期癌症,且癌細胞也較容易擴散。反之,腎臟癌患者如果血脂濃度稍微高一點,癌症死亡風險就會下降百分之四十三。

研究人員不太清楚膽固醇偏低為什麼會影響腎臟癌患者病情進展、預後情況,推測可能是膽固醇某些成份會影響癌症生長、擴散,進而導致病情加重。

鄭醫師補充:

身體不少的荷爾蒙都需要膽固醇來合成,而荷爾蒙是身體訊息傳遞的重要關鍵。膽固醇太低會導致荷合成荷爾蒙的原料不足,會衍生另外的問題。這篇研究發現膽固醇太低,反而會讓腎臟癌的進程加速,就是一個清楚的例證:

參考文獻:

Preoperative serum cholesterol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Michela de Martino et al., BMJ Open, published online 12 June 2014, Abstract.

Wiley press release, accessed 13 June 2014.

其實關鍵仍在於膽固醇的好壞,之前有另外的研究發現,壞的膽固醇過高,容易造成癌症的擴散:

Cholesterol Regulates Syntaxin 6 Trafficking at trans-Golgi Network Endosomal Boundaries; Meritxell Reverter, Carles Rentero, Ana Garcia-Melero, Monira Hoque, Sandra Vilà de Muga, Anna Álvarez-Guaita, James R.W. Conway, Peta Wood, Rose Cairns, Lilia Lykopoulou, Daniel Grinberg, Lluïsa Vilageliu, Marta Bosch, Joerg Heeren, Juan Blasi, Paul Timpson, Albert Pol, Francesc Tebar, Rachael Z. Murray, Thomas Grewal, and Carlos Enrich; Cell Reports online 8 May 2014; DOI: 10.1016/j.celrep.2014.03.043;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press release 7 May 2014.

結論:

膽固醇不宜過低,壞的膽固醇不能太高,這是對於所有癌症患者保健皆適用的原則。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