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越高失智症風險也更高

中國時報【蔡鵑如】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報告同時指出即使高血糖者尚未達糖尿病標準罹病風險仍會提高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統計,全球每4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目前已有3500萬人罹患失智症。造成失智症的原因,除老化、遺傳和吸菸等習慣外,最新研究更發現,血糖越高,失智症的風險也更高。

由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報告指出,高血糖者即使尚未達糖尿病標準,罹患失智的風險也會提高。研究領導人、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克萊恩說,「這樣的結果,對醫界探究血糖與大腦之間的交互影響,也許會產生新的思維。」

研究人員針對逾2000名平均年齡76歲的銀髮族,進行將近7年的追蹤,大多數人在研究開始時都沒有糖尿病,僅少部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所有人均無失智症。這群受測者除了定期測血糖,每隔1年還要接受認知檢驗,如果成績低於正常值,還要接受其他測驗和評估。

研究結束時,約4分之1罹患各種類型的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氏症和血管性失智症。

為了估算受測者的血糖濃度,研究人員除了納入空腹和非空腹血糖,並把可能誘發失智症的其他因素,如心血管、吸菸和高血壓等納入。結果發現,血糖越高,失智症的風險越高;即使血糖被認為正常者(115 mg-dl),失智的機率還是比血糖濃度僅100 mg-dl者高了18%。

如果是糖尿病患,血糖和失智症的相關性更明顯,血糖高達190 mg-dl的糖尿病患,老年失智的風險,比血糖160 mg-dl的糖尿病者高了40%。

不過克萊恩強調,現在就認定高血糖會誘發失智症風險為時過早,必須進行更多、更全面的研究,才能肯定二者間的因果關係:「大家不必瘋狂運動或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因為這篇報告並未顯示,那些可降低血糖的生活方式,不代表能減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之前研究告訴我們,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風險大增,這篇研究則更進一步指出,即使未達糖尿病標準,血糖值的高低仍然可以看出失智症的風險仍有高低之別。因此,維持血糖在100mg/dl以下,對於失智症的預防是一個可以著力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Glucose Levels and Risk of Dementia

Paul K. Crane, M.D., M.P.H., Rod Walker, M.S., Rebecca A. Hubbard, Ph.D., Ge Li, M.D., Ph.D., David M. Nathan, M.D., Hui Zheng, Ph.D., Sebastien Haneuse, Ph.D., Suzanne Craft, Ph.D., Thomas J. Montine, M.D., Ph.D., Steven E. Kahn, M.B., Ch.B., Wayne McCormick, M.D., M.P.H., Susan M. McCurry, Ph.D., James D. Bowen, M.D., and Eric B. Larson, M.D., M.P.H.

N Engl J Med 2013;  369:540-548August 8, 2013DOI:  10.1056/NEJMoa1215740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21574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族小心!白色奶油球的真相

咖啡奶油球的真面目是?

前幾天,在一家可外帶的咖啡館看到一名年輕女性,她正拿著托盤講手機,托盤上放了幾杯剛買的咖啡。「咖啡好了,需要幾個奶油球呢?」我想她大概是受同事或朋友之託來買咖啡的。「○○小姐跟△△小姐不在座位上?這樣啊!那好吧!我就拿差不多的數量回去好了,反正是免費的。」在她面前,可免費取用的奶油球堆積如山。她隨意抓了五、六個放入紙袋,然後大步邁出店門。我要在這裡問讀者一個問題:為什麼「咖啡奶油球」可以隨意取用呢?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我經常在演講時,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認為咖啡奶油球是用什麼製成的呢?」

「咦!我從來沒想過這種問題。」所有人露出困惑的表情,大部分會回答說是「牛奶」、「鮮奶油」等。但是,其實「咖啡奶油球」並不是由牛奶或鮮奶油製成的。

在植物油裡加入水,利用添加物來呈現乳化狀態,製成「牛奶風味的東西」,這就是「咖啡奶油球」的真面目。比起使用牛奶或鮮奶油,植物油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所以,才能提供大家「隨意取用」。

關於這一點,只要仔細看「包裝背面」就知道了:植物性脂肪、乳化劑、黏稠劑、pH調整劑、色素、香料。包裝背面會有這樣的標示,至於「牛奶(生乳)」則隻字未提。請注意接下來的區別,前面我指的是外包裝;現在打開包裝,仔細看各個奶油球容器,就會發現,上面也沒有「牛奶」的字眼,只標示了「咖啡用奶油」、「咖啡鮮奶油」等。

雖然我前面曾寫到,要去看「包裝背面」的原料標示。但這標示只印在裝奶油球的外包裝上,至於奶油球容器上,則是沒有標示的。根據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像這樣的小容器或小包裝(三十平方公分以下)是不需要標示的。關於這一點,我後面會再詳述。因此,當奶油球被放到咖啡館或餐廳時,就算想要確認「包裝背面」的原料標示也沒辦法。

水、油與「白色粉末」製成咖啡奶油球

在植物油裡加入水,使其呈乳化狀態,製成牛奶風味。」我前面雖然這麼寫著,但如同大家所知,在普通狀態下,水、油是無法融合的。因此,添加物就登場了。

首先要使用「乳化劑」。乳化劑就是界面活性劑,只要加進去,油和水會在瞬間混合,乳化為牛奶一樣的白色。

但是,這樣還是沒有牛奶般的濃稠感,因此,就要用黏稠劑「加工」製造。乳化劑跟黏稠劑都是「合併標示」(後述),所以無法得知用了多少種類。最後加工階段則用「焦糖色素」,藉著極淺的褐色,調整得非常像奶油色。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則加入「抗氧化劑」,最後,再加入有奶油香味的「香料」。所以,你每次加入咖啡的「牛奶」──其實是用水、油與多種添加物所製成的「奶油風味沙拉油」。

我在演講會上,經常現場將水與油乳化,做出「咖啡奶油球」,每次會場都會傳出「喔!」的驚訝聲,因為沒有人知道這個「內幕」。事實上,法律沒有規定不可以用植物油來製作奶油,但這很明顯是「仿商品」、「偽造商品」,不是嗎?

事實上,加工食品就是有很多這種「模仿」、「造假」。

但是,我們消費者難道就沒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嗎?為什麼在咖啡館或家庭式餐廳,咖啡鮮奶油會堆積如山,且可以「隨意取用」?──到底有多少人會抱持這種「單純的懷疑」,而去思考理由呢?(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可以隨意取用的東西都可疑。)

不只是咖啡鮮奶油,對於其他食品,那些毫無懷疑、毫無問題意識的使用者,永遠都會上廠商的當。在目前「偽造食品」、「假食品」橫行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有認清「真品」的眼光。

 

 

鄭醫師補充:

添加物,人造食物的危機處處存在,原則上儘量食用沒有汙染的天然來源比較安全。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熟男遭惡「睪」!睪固酮低下誤憂鬱

男人,你被惡「睪」了嗎?根據調查指出,國內40歲以上男性,每4人就有1人患有睪固酮低下症,臨床上不僅常出現憂鬱、疲倦、心情沮喪、體力下降、專注力下降、失眠等症狀,甚至有高達1成患者,面臨性功能障礙的困擾。醫師表示,睪固酮對男性雖然重要,但並非人人都適合補充,應由醫師評估利弊,千萬別亂服偏方,傷害身體健康。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吳季如醫師表示,睪固酮低下症常被誤以為是憂鬱症,或是肝功能不好,病人常出現心情容易沮喪、疲倦、體力下降、專注力下降,以及失眠等症狀,若出現上述現象,最好到醫院檢查是否因睪固酮(即男性荷爾蒙)低下所致。

性功能障礙 睪固酮濃度低

但要注意的是,男性更年期合併有睪固酮濃度低下患者,不一定都會出現類似憂鬱症的身心症狀,但若輕忽而延誤治療,除了容易因腰圍變大、肥胖引發心血管或三高疾病外,甚至易因骨質疏鬆造成扭傷或骨折等傷害。

若有合併勃起功能障礙,一定要及早就醫,建議可以先服用壯陽藥改善勃起困難,再搭配補充凝膠型或長效型針劑男性荷爾蒙治療,有助調整負面情緒、改善代謝症候群及提升專注力及肌耐力。



睪固酮低下可能症狀 先自我評量

吳季如醫師強調,睪固酮的補充目前有3種途徑,包括口服藥物、皮膚吸收,以及注射針劑,而治療途徑要視病患的睪固酮缺乏程度與生活習慣,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而患者是否有臨床症狀,可利用「聖路易大學老化男人睪固酮低下問卷」自我評估。問卷如下:

1.您是否有性慾(性衝動)降低的現象?

2.您是否覺得比較沒有元氣(活力)?

3.您是否有體力變差或耐受力下降的現象?

4.您的身高是否有變矮?

5.您是否覺得生活變得比較沒樂趣?

6.您是否覺得悲傷或沮喪?

7.您的勃起功能是否較不堅挺?

8.您是否覺得運動能力變差?

9.您是否在晚餐後會打瞌睡?

10.您是否有工作表現不佳的現象?

若是病患有3題以上回答「是」,就要懷疑有男性更年期(睪固酮濃度低下)。但由於大部分問卷的敏感度高,但辨別度低,病例的確認還是要靠進一步驗血,檢測血中睪固酮濃度。

 

鄭醫師補充:

1.即使有些狀況符合上述問卷的描述,但終究還是要藉由客觀的抽血檢測來證實是否有睪固酮低下的狀況。

2.雖然,我們稱睪固酮低下是所謂的男性更年期,經常發生在四十歲以上,國內發失比例高達25%,但不見得四十歲以下就男性不會出現睪固酮低下,提醒大家留意。

3.腎上腺分泌的抗壓力荷爾蒙脫氫異雄固酮DHEA,也往往有狀況,甚至有些人是睪固酮在正常範圍,但DHEA明顯不足。DHEA會轉化為性荷爾蒙,身體一部分的男性荷爾蒙的產生來源是DHEA。DHEA低下也可以檢測以及調整。

4.不管是睪固酮或者是DHEAS,若是發現低下,最好都在檢測的監督下來確認是否達到補充效果以及何時該停。

5.很多人,包含專業人員都不知道,為何睪固酮低下,症狀類似憂鬱症?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腦部細胞也有性荷爾蒙的接受體。一旦性荷爾蒙濃度太低,也會反應出情緒症狀,男女皆然,就像更年期女性也是一樣,容易出現焦慮甚至是憂鬱的症狀。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型研究:飽和脂肪無害心臟

(中央社台北19日電)一項大型研究認定,沒有證據顯示飽和脂肪與心臟疾病有關係,推翻了流傳數十年的飲食建議,並稱敦促民眾避開「不健康」脂肪,以遠離心臟疾病的指導方針是錯誤的。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於勸告民眾避開像奶油等飽和脂肪數十年後,科學家如今發現,沒有證據可證明飽和脂肪與心臟問題有關連。

一項分析大量現有資料的「大型」研究也說,所謂的健康多元不飽和脂肪,像是葵花油,整體來說,不會對心臟疾病風險產生影響。

相較之下,名為十七酸(margaric acid)的乳品脂肪,反而能「顯著降低」風險,棕櫚油與動物產品中的兩種飽和脂肪,跟心臟疾病只有「微弱關連」。

魚油中的兩種omega-3脂肪酸--EPA與DHA,以及omega-6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與心臟疾病風險較低有關。不過,omega-3與omega-6補充劑似乎沒有益處。

劍橋大學的主要研究人員周德里(RajivChowdhury)說:「這些有趣的結果,可能可激勵拓展新的科學調查方向,並鼓勵徹底重新評估目前的營養指導方針」。

研究結果刊登於美國「內科醫學年鑑」(Annalsof Internal Medicine),研究團隊是從72篇研究報告資料進行統合分析,這些研究報告涉及18國的60萬名參與者。1030319

 

鄭醫師補充:

18國,超過60萬名以上的參與者分析,這是非常有力的證據:提醒我們飽和脂肪酸使用並不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反式脂肪酸才會。

前陣子,關於椰子油的爭議,主要著眼點,便是椰子油本身是飽和脂肪酸,是否適合長期使用?我想這篇最新的研究發表可以平息這個爭論。此外,建議大家的食用油不要限於單一油種來源,畢竟,脂肪酸的平衡才是重點。

參考文獻:

Rajiv Chowdhury, Samantha Warnakula, Setor Kunutsor, Francesca Crowe, Heather A. Ward, Laura Johnson, Oscar H. Franco, Adam S. Butterworth, Nita G. Forouhi, Simon G. Thompson, Kay-Tee Khaw, Dariush Mozaffarian, John Danesh, Emanuele Di Angelantonio; Association of Dietary, Circulating, and Supplement Fatty Acids With Coronary Ris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4 Mar;160(6):398-406.

http://annals.org/article.aspx?articleid=184663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項這周發表於2014年美國老年精神醫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Geriatric Psychiatry,簡稱AAGP)年會的一項報告發現: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理斯必妥(Risperidone)或者思維佳(Invega),年長者服用增加近七成的男性女乳化的風險。

這項研究主要藉由分析年長者服用思維佳,這是理斯必妥藥物的中間代謝物,本身具有藥物活性,分析發現,跟未使用者相比較,思維佳發生男性女乳化的機率明顯高出69%。若是使用理斯必妥,發生率更多出一截。

而使用理斯必妥的患者,跟其他抗精神病藥物使用者,例如像金普薩或者是思樂康等等,男性女乳化的機率也比較高。這是美國境內第一次分析超過百萬人所得到的研究分析,可信度極高。

男性女乳化的副作用,主要關鍵來自於藥物本身刺激當事人分泌泌乳激素濃度過高,刺激乳腺生長所致。

研究人員提醒,雖然這次主要的研究對象為年長者男性,然而男性女乳化的風險遍及所有年齡層的男性。

參考文獻: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Geriatric Psychiatry (AAGP) 2014 Annual Meeting. Late-Breaker Abstract NR-51. Presented March 15, 2014.

原文參考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22072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薑抗炎效果佳 可抑制卵巢癌細胞

犯胃痛、嘔吐的時候,生薑是不錯的天然藥方,不過你知道嗎?國外研究曾發現,生薑對於抑制癌細胞作用也能發揮良好作用。美國密西根大學綜合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的研究將生薑粉與卵巢癌癌細胞放在一起,並觀察生薑對癌細胞的反應表現,結果發現癌細胞會更容易被消滅;證實了生薑對於癌細胞有一定程度的殺傷力。

 

卵巢癌好發 40歲以上中年婦女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2013年統計,台北市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居首,其中又以卵巢癌為首度進榜的癌症,顯示女性對於卵巢癌的預防保健應該重視。一般而言,卵巢癌好發於40歲~70歲婦女;不過惡性的卵巢生殖細胞腫瘤易發生於20歲左右的病人,而卵巢上皮細胞癌則是最常見的卵巢癌,主要發生於40歲以上的婦女,年輕的女性比例較少,但不無可能。

生薑對癌細胞 有2大作用

大部分罹患卵巢癌的患者病情都容易再復發,最後對於正規的化療法,身體也會產生抗藥性,這與身體會抗拒細胞凋亡行為有關。而美國密西根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研究則發現,生薑可以對癌細胞造成兩種影響:一種是引起細胞凋亡(apoptosis)的過程,生薑會讓癌細胞做出自殺的行為,而不會蔓延擴散到其他健康的細胞;而另一種是細胞自體吞噬(autophagy)的過程。



生薑抗發炎 每天勿超過5公克

此外,生薑可以抑制發炎的效果也是能抑制癌細胞的一個主要原因,研究人員蕾貝卡(Rebecca Liu)表示,生薑引發細胞自體死亡的速度,和化療所使用的藥物效果幾乎相當,因此對於抑制癌細胞增生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不過,由於研究本身只進展到實驗老鼠的階段,因此在人體身上能夠發揮到多大的作用尚不得而知。且如果因此大量食用生薑,反而會造成身體反效果,日前就有國內新聞報導指出,一天最好別超過5公克。

生薑除了料理使用,也是多種偏方的常客,例如便祕的話,可以喝生薑檸檬水助排便、泛胃酸消化不良,也可以靠吃少量生薑緩解,或是止夜咳可試試在嘴巴內側含生薑薄片,幫助紓緩喉嚨痛,或喉嚨發癢的症狀。

 

鄭醫師補充:

對癌症患者來說,有些營養或者食物來源可以幫助抗癌,包含維生素K、維生素D、維生素B6、綠茶裡的多酚物質、槲皮素、薑黃以及生薑等等。這些都可以抗發炎,以及幫助癌症患者對抗癌症。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newsmaxhealth.com/Headline/foods-nutrients-cancer-risk/2013/02/27/id/49220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瘋吃巧克力!孩子「Sugar High」 過動抓不住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瘋雷神巧克力,全台大缺貨,搶到連日本製造廠商都供不應求,跨海傳出暫時停產消息!國內精神科門診也觀察發現,有不少孩子因為短時間內攝取太大量糖分,引發「Sugar High」的過動症狀,異常的興奮、活潑以及注意力不集中。醫師也警告,若民眾常常長痘子、過敏體質,吃巧克力只會自找麻煩。

雷神巧克力在台灣到底有多夯?不但首賣的超商引發一波搶購熱潮,近來連量販店也跟進開賣,同樣造成排隊人潮,全台大缺貨,甚至傳出日本製造廠商供不應求,為怕出貨不一,順了姑意逆了嫂意,反而得罪客戶,只好暫時停產的消息。

瘋吃雷神巧克力,當心孩子過動抓不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專任主任劉宗憲表示,門診觀察,近期就出現有不少孩子因為長期食用巧克力,或短時間內攝取太大量,引發「Sugar High」,出現過動傾向,異常興奮、活潑,管都管不住,或是注意力不集中。

年齡越小,症狀還越嚴重,劉宗憲說,雖然機轉仍不明,但醫界觀察認為,巧克力、糖果、含糖飲料等,因為糖分過高,加上內含的添加物、色素等,對於腦部發育還不完全的小朋友,會引發過動傾向,建議家長儘量不要用糖果來當獎勵誘因。

所幸,「Sugar High」的過動傾向,影響多屬短期,只要減少糖類攝取,1至2天就能恢復正常;

 

鄭醫師補充:

很多人不知道吃巧克力或者甜食,導致小孩過動興奮的真正原因何在?

關鍵在於吃了含蔗糖量高的食物後,體內的腎上腺素會異常分泌十倍以上,導致當事人靜不下來。

參考文獻:

Sucrose: may cause a ten times increase in adrenaline levels in children resulting in difficulty concentrating, irritability and anxiety. Jones, Tim, Borg W. et al, Journal of Pediatrics, Vol 1, 126 (2) Feb 1995, pp. 171 -177.

Sucrose: may cause increase in inappropriate behavior and decrement i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 1986 14(4):565-77.

若小孩疑似有過動的傾向又怕熱的話,油炸食品最好也少碰為妙。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方式會減壽

 

 澳洲研究人員表示,許多人為了減肥採取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他們不吃米飯、馬鈴薯及麵包等食物,這或許有助減輕體重,但是卻可能帶來疾病、甚至加速死亡。

澳洲一項研究針對900隻白老鼠給予不同的飲食組合,有的以蛋白質為主,有的著重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結果顯示,飲食中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配合限量肉類及豐富蛋白質食物的那一組老鼠,活得比較健康、長壽。

另一組給予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則顯示出這群老鼠的血壓及膽固醇不會太高,對於葡萄糖的耐受度也比較高。

而攝取高蛋白、低碳食物的老鼠雖然比較瘦、但健康較差、壽命也較短。研究人員指出,不少人為了維持身材,經常處於半飢餓狀態,這樣做可能會影響健康、而且會減少壽命。

 

鄭醫師補充:

澱粉是身體能量最直接來源,改變身體的代謝也許短時間能幫助減重,但卻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加速死亡或者減少壽命。

減重第一步:不能讓身體感到飢餓,不然壓抑後就是更大的反撲。

參考文獻:

Samantha M. Solon-Biet, Aisling C. McMahon, J. William O. Ballard, Kari Ruohonen, Lindsay E. Wu, Victoria C. Cogger, Alessandra Warren, Xin Huang, Nicolas Pichaud, Richard G. Melvin, Rahul Gokarn, Mamdouh Khalil, Nigel Turner, Gregory J. Cooney, David A. Sinclair, David Raubenheimer, David G. Le Couteur, Stephen J. Simpson

Cell Metabolism - 4 March 2014 (Vol. 19, Issue 3, pp. 418-430)

http://www.cell.com/cell-metabolism/abstract/S1550-4131%2814%2900065-5

原文參考報導:

http://www.abc.net.au/news/2014-03-05/low-carb-diet-may-shorten-your-life-study-finds/529928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長者多鍛鍊肌肉 延年益壽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年長者如果多鍛鍊肌肉,讓肌肉量多一點,可幫助延年益壽,減少早死風險。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顯示,年長者若肌肉量較多,較不會提早辭世。研究人員認為,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要評估一個人死亡率,不只要看身體質量指數(BMI),還要觀察身體組成成份,肌肉量就是一項重要觀察指標。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研究計畫主持人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內分泌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普利希‧史里康森。研究團隊發現,增加肌肉量可避免新陳代謝變差,對年長者健康頗有好處。

 

史里康森指出,許多研究都聚焦於身體質量指數對壽命長短的影響,這項研究的焦點在於,年長者若為維持身體健康求助專業醫師時,醫師應該要多鼓勵患者、民眾注意身體組成成份,而不光只是專注於身體質量指數。

 

研究人員分析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四年美國第三次「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研究」(NHANES)數據,針對其中三千六百五十九名男女做研究,納入研究男 性民眾年齡為五十五歲以上,女性則為六十五歲以上。研究人員追蹤到二OO四年。研究人員觀察年長者肌肉質量指數與死亡風險有何關聯性。結果顯示,肌肉量越 多的人死亡風險越低。

 

研究作者表示,從研究結果來看,年長者與其關心體重增減、身體質量指數多寡,還不如努力增加、維持肌肉量。

 

 

鄭醫師補充:

肌肉質量過寡,決定當事人的體溫高低以及新陳代謝。新陳代謝可以幫助血糖代謝順便維持體溫。體溫低,免疫力差。體溫高,免疫力得以維持。

過去我曾不只一次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78479

裡面主要的內容即強調肌肉質量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包含如何去鍛鍊等等。

太瘦,肌肉質量不足,也會縮短壽命,一併提供給愛美的女性做參考。

參考文獻:

Preethi Srikanthan, Arun S. Karlamangla. Muscle Mass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Longevity in Older-Adul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DOI: 10.1016/j.amjmed.2014.02.00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人擁抱 嬰幼兒健康

 

 

 

研究顯示大人的擁抱有助嬰幼兒的健康,國外就有志工經過醫師評估後,在醫院專門負責擁抱與撫慰住院兒童與早產兒。

 

美國托倫斯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任傑瑞‧舒瓦茲表示,臨床上觀察,大人的擁抱與撫慰可改善幼童、早產兒的睡眠、心律及減少住院時間。醫師指出,無論是嬰幼兒或兒童青少年,家人與朋友的擁抱都能促進他們的健康。

 

父母不管或不在意兒童的生活、飲食,很少與他們互動,都會影響其健康。

 

兒童成長發育與家長的關心、遺傳、營養素、運動、睡眠以及心理狀況等方面都有關。增加親子互動、預防疾病、培養良好飲食衛生習慣、營養均衡,是讓兒童身體順利發育成長的重要因素。

 

此外,許多兒童青少年有身心特殊需求,仍未被轉介輔導資源以及醫療資源,或即使就醫或接受輔導,持續時間也並不長,可能是家長誤解或是輕忽,未能對積極協助轉介心理輔導或是醫療體系,使得部分兒童青少年長期以來未能早期得到恰當醫療協助。

 

 

鄭醫師補充:

只要大人抱著住院的兒童或者早產新生兒,當自己小孩般呵護、唱歌,輕搖讓小孩感到安全,小孩的疾病或者身體狀況便會快速復原,早日返家?根據研究,這是真的。

過去這類的研究極少,有一項研究指出,溫柔照顧以及將手輕放在新生兒上,便能明顯降低新生兒的壓力荷爾蒙。壓力荷爾蒙降低,有助於身體恢復免疫力以及自癒能力,早日痊癒。另一項研究亦顯示,身體的接觸,有助於早產兒的心跳正常以及睡眠進一步縮短住院天數。

反之,有研究顯示生命早期負面經驗,像是與同類分離或者隔離,會導致大腦生長受阻。

因此,國外某些醫院,開始在新生兒加護中心或者兒童病房提供志工擁抱嬰幼兒的醫療服務,加速嬰幼兒恢復健康。

擁抱嬰幼兒給嬰幼兒的健康益處,值得為人家長們參考。

原文報導來源: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2579816/Cuddlers-soothe-babies-sick-tiny-home.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他命E 可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中國時報【簡恒宇】

 

據《美國醫學會期刊》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每日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E,能夠延緩認知功能的退化程度。

 

該研究有613位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參與,劃為四組,分別服用2000國際單位(IU)的維他命E、服用抗失智藥物memantine、維他 命E和memantine混合服用及服用安慰劑,並進行2年觀察,記錄各組患者打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如穿衣和洗澡。結果顯示,服用維他命E的患者,與服用 安慰劑的相比,認知功能的退化程度延緩,一年減緩幅度達19%。

 

美國明尼亞波利斯退伍軍人保健中心的狄斯肯博士領導這項研究,他表示:「研究發現,對於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維他命E能夠延緩其認知功能的退化程度,並且減輕看護的負擔。」

 

鄭醫師補充:

維他命E是抗氧化物質,失智症延緩需要抗氧化物質,維他命E本身是身體主要的抗氧化物質之一,這項研究結果提到的維他命E建議使用劑量值得參考。

Dysken MW, Sano M, Asthana S, et al. Effect of Vitamin E and Memantine on Functional Decline in Alzheimer Disease: The TEAM-AD VA Cooperative Randomized Trial. JAMA. 2014;311(1):33-44. doi:10.1001/jama.2013.28283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位性皮膚炎男童猛吃雷神 全身搔癢加重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誤診加劇 成人過動用藥大增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美國罹患ADHD(注意力過動症)的成人劇增。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在2008年至2012年之間,成人服用ADHD藥物的人數呈倍數增加,不過也有資料顯示,因為ADHD藥物有興奮劑的作用,可能有藥物濫用的情形,加上ADHD誤診的比例很高,罹患ADHD的實際人數並非如此的多。

全美最大的處方用藥管理公司「快速處方公司」報告指出,在2008年至2012年之間,成人服用ADHD藥物的人數成長53%,而年輕成人的服藥率成長47%。2012年總計有260萬成人與64萬年輕成人服用ADHD藥物。

此外,26至34歲的女性,服用ADHD藥物的人數成長了85%。「快速處方公司」副總裁大衛.米蘇娜指出,一般人的印象中,ADHD患者是過度活潑的大男孩,老愛爬上爬下,但事實上,女性也會罹患ADHD,只是她們的病徵多半不是過動,而是注意力不集中,老是「神遊」,愛做白日夢。

研究報告指出,用來治療ADHD的藥物包括苯丙胺(安非他命)、專思達(Concerta)和思銳(Strattera)等興奮劑藥物,可以減輕注意力過動或不足等症狀,但也會導致服藥者出現幻覺、失眠、藥物成癮和食慾不佳等副作用。

雖然ADHD的用藥人數大量增加,但專家指出,ADHD有過度診斷的趨勢,導致藥物濫開的情況發生。匹茲堡大學精神病學系助理教授布魯克.馬莉娜說,ADHD需要嚴謹的診斷,以及反覆確認,目前誤診或過度診斷的情況很嚴重。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流行病學蘇珊娜指出,年輕成人濫用ADHD藥物作為興奮劑之用的現象有擴大的趨勢。去年一份報告指出,在2005年至2012年間,因濫用興奮劑前而送醫的人數成長了三倍之多。

 

 

 

鄭醫師補充:

不管成年人、青少年或者孩童,注意力缺損過動症是否容易被過度診斷,不少人存有疑慮。

在此提供另類思考觀點給大家參考:注意力缺損或者過動症的臨床症狀,若只是結果,到底原因何在?若不針對原因來處理,只是一味用藥物控制症狀,長期藥物治療將難以避免。有專家認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針對體質缺陷,透過營養、飲食控制、腸道功能重建以及排毒等功能醫學檢測來處理,臨床效果令人驚艷,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大樹林出版)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最後提醒:提供這類國外研究資料,並非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藥物,對醫療建議的治療有任何疑慮,務必與主治的醫師討論,若無法得到明確或滿意的答案,不妨找第二甚至第三專業意見做諮詢。

參考原文報導:

http://lab.express-scripts.com/prescription-drug-trends/turning-attention-adhd/

http://www.nytimes.com/2014/03/12/us/report-says-medication-use-is-rising-for-adults-with-attention-disorder.html?_r=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健康之鑰》卵巢瘤8成良性 肥胖會增癌風險

作者: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3月13日 上午12:00

 
 
肥胖與卵巢癌的風險增加相關。華盛頓大學婦科癌症學者芭芭拉高夫表示,肥胖增加婦科癌症風險,婦女若有不明原因腹脹、隆起,經常伴隨尿急、膀胱壓迫感時,需留意篩檢卵巢癌。
卵巢癌為惡性腫瘤,但卵巢的腫瘤約有八成為良性,也多半沒有症狀,有些甚至可能自然消失,諸如黃體瘤、功能性囊腫等。卵巢由網膜韌帶所支撐,但支撐的韌帶並不堅硬,卵巢在腹腔內可能浮動扭轉,通常可回復原位。但卵巢腫瘤患者的卵巢扭轉後,容易與輸卵管打結,無法復位。醫師表示,出現大於五公分卵巢腫瘤的婦女,可能因為激烈運動,如搖呼拉圈、或衝撞如車禍等原因,造成卵巢旋轉後,無法回復到原來位置,卵巢因扭轉造成血液循環受阻,將使卵巢組織變得腫大,最後壞死。
研究人員指出,常見的婦科腫瘤除卵巢癌是惡性的以外,濾泡囊腫、漿液腺瘤、黏液腺瘤、子宮內膜異位瘤、皮樣囊腫皆屬良性。只是惡性的卵巢癌初期症狀通常不明顯或與其他疾病類似,常導致未能早期診斷,以致於多數的卵巢癌被發現時已是末期。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許多人都知道肥胖、體重過重是百病之源。美國研究最近發現,肥胖、體重上升不只可能危害身體健康,還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研究作者指出,醫界早發現,一個人體重越來越重,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食道癌、腎臟癌、膽囊癌、胰臟癌等風險就會上升。但過去較少人發現卵巢癌與肥胖、體重上升有所關聯。
美國新澤西羅格斯大學癌症研究所流行病學副教授艾莉莎•邦德拉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女性一生平均罹患卵巢癌風險為百分之一點四,預估女性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五,罹患卵巢癌風險就會上升百分之六。
邦德拉博士指出,肥胖很容易影響荷爾蒙分泌,進而促使腫瘤發生。不只如此,肥胖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導致胰島素功能日漸遲鈍,且肥胖還會引起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當身體開始出現發炎反應,就可能引起卵巢癌,癌症患者預後、生存機率也會變得比較差。
研究人員分析二十五項人口學研究,檢視飲食、體重、運動量與卵巢癌風險之間的關聯性。結果發現,身體脂肪過多似乎會促使卵巢癌生長,特別是身體質量指數超過三十的人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最高。
研究人員也發現,長得比較高的女性好像也較容易得卵巢癌,其他像遺傳因素、早期生長率等因素都會影響卵巢癌風險。
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所醫學報告。
 
 
 
 
 
鄭醫師補充:
 
肥胖,是婦癌的危險因子,主要原因之一是脂肪細胞本身也會分泌雌激素,而婦癌的重要推手,便是雌激素過高引發,此外,胰島素功能下降導致血糖代謝能力下降,也是罹癌的危險因子。因此,有婦癌家族史的女性,體重控制是癌症預防的重要步驟。
 
參考文獻:
Ovarian Cancer 2014 Report: Food,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Ovarian Cancer, the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published online 11 March 2014.
最近發表的研究易發現,停經後的婦女若是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包含營養、運動以及體重控制等),可以降低22%的乳癌以及52%的大腸直腸癌的罹患風險,一併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cancer prevention guidelines, cancer risk, and mortality in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Thomson CA, McCullough ML, Wertheim BC, and others,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2014, volume 7, number 1, pages 42-53 (DOI: 10.1158/1940-6207.CAPR-13-025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情激素效用大 厭食症曙光

路透社 –  2014年3月13日 下午1:30
(路透倫敦13日電)根據英國及南韓科學家的研究,有「愛情激素」之稱的催產素,能讓厭食症病患較不去注意肥胖影像,可能有助於治療神經性厭食症。
學者研究31名厭食症患者發現,催產素可以降低厭食症患者對易胖食品及肥胖影像的關注,這顯示催產素或許有助於治療。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King's CollegeLondon's Institute of Psychiatry)教授崔蘇爾(Janet Treasure) 表示:「厭食症病患通常在青少年早期,疾病尚未發作前,就面臨一系列社交障礙。」
崔蘇爾表示:「我們正透過以催產素作為厭食症的可能療法,專注於瞭解某些根本問題。」
共同參與這項研究的南韓仁濟大學教授金友里(Youl-Ri Kim,音譯)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催產素讓病患降低對食物、體型及負面情緒的無意識關注。」
研究刊登在「心理神經內分泌學」(Psychoneuroendocrinology)期刊。
全球有數百萬人罹患神經性厭食症,英國約150名青少女中,就有1人罹患此疾病。神經性厭食症是心理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是女性。
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除了飲食和體型問題,通常也面臨社交障礙,包括焦慮及對負面情緒過度敏感。中央社(翻譯)
 
 
 
鄭醫師補充:
厭食症臨床表現主要是對於自己內在以及身材不接納,透過極度的飲食控制導致的病態。厭食症到底是生理或者是心理影響?目前理論還是以生理居多。一般精神科以抗憂鬱甚至是抗精神病藥物來治療,難以根本處理且潛藏藥物副作用。國外有專門的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透過完整的功能醫學評估,針對營養、荷爾蒙、腸道以及其他相關的問題做處理,治療效果令人滿意。
催產素又稱之為愛的荷爾蒙,厭食症的病理解毒或許可以解讀為對自己缺乏愛,因此催產素濃度低與厭食症有相關,不難聯想,過去研究相關研究可以參閱:
 
上述報導的參考研究來源:
 
  1. Kim, Y-R. et al. Intranasal oxytocin attenuates attentional bias for eating and fat shape stimuli in pati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March 2014
  2. Youl-Ri Kim, Chan-Hyung Kim, Jin Hong Park, Jimin Pyo, Janet Treasure. The Impact of Intranasal Oxytocin on Attention to Social Emotional Stimuli in Pati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 A Double Blind within-Subject Cross-over Experiment. PLoS ONE, 2014; 9 (3): e90721 DOI: 10.1371/journal.pone.009072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