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憂鬱藥可能影響妊娠中嬰兒

作者: 【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2月26日 上午12:22

抗憂鬱藥物是否影響妊娠中的孩兒,到目前還是沒有定論。許多人都認為,懷孕中的女性大多都能感到期待與快樂,但是確有百分之十四的孕婦,卻因此感到憂鬱,懷孕時期被醫學專家認為,是很容易罹患精神疾病的高危險期,然而抗憂鬱藥物是否對小嬰兒有所影響,或者孕婦是否該服用抗憂鬱藥物,到目前還沒有定論。


一項研究中指出,大約有百分之十三的女性,在懷孕時期服用了抗憂鬱藥物,但是這些抗憂鬱藥物可能對於嬰兒有可能的傷害風險,但是也有類似的研究則另外表示,懷孕時期不治療憂鬱症狀,可能嬰兒出生後,母親因照顧新生兒,可能會感到更大的壓力,可能導致照顧困難,並且母親與孩子的互相影響是長期且顯著。


許多專家都建議女性,懷孕的時間相當長,並且產後的心理健康也必須保持,當懷孕時感到憂鬱的情緒,必須與醫生討論哪一種治療方法最合適,評估服用藥物所需要承擔的風險,或者非藥物治療也是種非常好的選擇,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也是非常的重要,尋求身旁人的協助,也能助於改善憂鬱情緒。


鄭醫師補充:


母親若是懷孕時服用抗憂鬱劑,胎兒健康風險增加,這是開藥的醫師很少知會當事人的事實。根據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的學者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儘管畸形比例不高,但最常見的狀況新生兒適應症候群(Neonatal Adaptation Syndromes)比例缺高達30%,主要是出生後,寶寶容易出現失眠、躁動、神經敏感、食慾差、體溫調控失衡、愛哭鬧甚至是發抖等等症狀。


參考文獻:


Acta Psychiatr Scand. 2013 Feb;127(2):94-114. doi: 10.1111/acps.12042. Epub 2012 Dec 14.

Antidepressant use in pregnancy: a critical review focused on risks and controversie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240634


過去研究也發現,孕婦於懷孕期間服用抗憂鬱劑,小孩自閉症風險、心臟畸形、體重過輕、頭圍較小(影響智力)以及肺動脈高壓(有致命風險)的比例會提高,美國婦產科年會曾於2009年提出專文警告,之前我在部落格都曾專文討論過,提醒大家留意:


http://www.acog.org/About%20ACOG/News%20Room/News%20Releases/2009/Depression%20During%20Pregnancy.aspx


對於有憂鬱症病史或者懷孕期間出現憂鬱症狀的孕婦,可以考慮非藥物方式來協助憂鬱症狀穩定,效果不比抗憂鬱劑差。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mega-3脂肪酸 抑乳癌生長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2月25日 上午12:10






加拿大最新動物研究發現,飲食中攝取充足Omega-3脂肪酸,可抑制乳癌腫瘤生長,乳癌腫瘤尺寸可縮小約三成之多,乳癌腫瘤數目也大幅降低。


加拿大基芙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在「營養生物化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似乎可以降低乳癌風險,這是首次研究發現Omega-3脂肪酸攝取量與乳癌發生率有關。


研究作者基芙大學人類健康與營養科學教授馬大衛(David Ma,音譯)表示,。這項研究結果非常重要,研究顯示,長時間攝取Omega-3脂肪酸有助預防乳癌等疾病。


台灣女性癌症當中,乳癌發生率最高。在全世界,乳癌也是女性常見癌症,癌症死亡率占第二名。


馬教授表示,許多人認為透過飲食可以預防癌症,不過目前缺乏流行病學、實驗證據證實乳癌與飲食之間的關聯性,人類臨床研究也還沒有定論。


由於飲食營養素與癌症風險相關研究變數頗多,所以進行研究往往面臨很大挑戰。


研究人員以特殊基因老鼠做實驗,發現有乳癌體質的老鼠若攝取充足Omega-3脂肪酸,乳癌腫瘤數為控制組老鼠的三分之二,且腫瘤尺寸也減少約百分之三十。


研究作者指出,食物營養素或許在乳癌生長、乳癌預防扮演重要角色。


希望這項研究可以拋磚引玉,引起更多人興趣,並鼓勵更多人深入研究、了解如何透過飲食達到防癌功效。


鄭醫師補充:


上述報導的參考文獻來源為:


Mammary tumor development is directly inhibited by lifelong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ira B. MacLennan, Shannon E. Clarke, Kate Perez, Geoffrey A. Wood, William J. Muller, Jing X. Kang, David W.L. Ma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 January 2013 (Vol. 24, Issue 1, Pages 388-395, DOI: 10.1016/j.jnutbio.2012.08.002)


全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jnutbio.com/article/S0955-2863(12)00209-4/fulltext


有些癌症患者飲食建議,食用油最好只用亞麻仁油,這是植物性的Omega-3脂肪酸來源。


過去類似的研究,例如2011年發表於臨床腫瘤學期刊的報告也指出,乳癌患者若是補充Omega-3脂肪酸,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疲憊感,增加存活率。2010年的研究也證實可以明顯改善乳癌患者預後:


http://jn.nutrition.org/content/early/2010/12/22/jn.110.128777.abstract


http://cebp.aacrjournals.org/content/19/7/1696.abstract?sid=ef749c8f-6347-408c-85e1-c9e509c43226


有些研究發現,這樣的保護效果與Omega-3可以幫助黃體素活性增加,平衡動情激素對乳癌細胞的刺激作用。


不管是乳癌患者保健或者是乳癌預防,都可以透過Omega-3脂肪酸持續補充來協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成人愛運動 可增壽5年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2年12月14日 下午3:43







加拿大皇后大學分析「美國國民健康與營養檢驗調查」,與美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發現,自1990年到2006年的資料中,發現成人每周花至少150分鐘運動,不僅活得較久,20歲的男子平均可以增壽2.4年,同年齡女性則可延長3年壽命,80歲民眾維持運動習慣者,平均也可以多活1.6歲。由於調查是針對美國民眾,因此,對運動帶來延年益壽效果最明顯的是黑人女性,平均延壽5.5年。


研究者杰森表示,「研究顯示,以越簡單的方式讓民眾了解攸關自己健康的資訊效果最好,例如以正面角度說明或是增加多少等方式。」


對於杰森的看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布拉琦也予以肯定,她表示,「以增加多少歲來顯示運動的效果,而非減少幾歲,就像胡蘿蔔與棍子理論;論到節制飲食及戒菸等牽涉改變行為,以及改變後可以獲得多少的方式來鼓勵民眾,的確比較有效。」


對於加拿大的研究報告,長期研究運動與健康的台灣衛生研究院客座教授華偉士(Mark Wahlqvist)表示,去年台灣公布的一份報告也指出,一天只要花短短15分鐘運動,其效果還是會影響到壽命的長短。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期刊。


鄭醫師補充:


每天運動30分以上,一周五天,或者一周三次,一次五十分鐘以上,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參考文獻來源:


Years of Life Gained Due to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U.S.
Ian Janssen, PhD, Valerie Carson, PhD, I-Min Lee, ScD,
Peter T. Katzmarzyk, PhD, Steven N. Blair, PED


http://www.ajpmonline.org/webfiles/images/journals/amepre/AMEPRE_3638[3]-stamped.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動物實驗 白藜蘆醇防聽力退化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2月23日 下午2:02






該研究計畫目標著重在瞭解「白藜蘆醇」是否會抑制體內發炎反應,研究指出,當老鼠暴露在噪音環境中時,體內會產生一種「環氧合酶-2」(COX-2)蛋白,表示身體正處於發炎狀態,因此研究主要就是依據老鼠體內「環氧合酶-2」蛋白的含量多寡,來判定白藜蘆醇是否能降低人體發炎反應情形。身體受到損害,就會產生發炎反應,例如阿茲海默症、癌症、老化與聽力喪失等多和發炎反應有所關聯。


此份研究發表於「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學期刊,此外,除了紅酒含有此種成份,它的原料來源葡萄以及堅果、核果類天然食物,也是「白藜蘆醇」的優良來源。去年台北榮總研究團隊也曾針對白藜蘆醇做過相關研究,發現其具有抑制癌幹細胞自我更新的能力,可達到預防癌症之效,民眾適量攝取對於身體好處多多。


鄭醫師補充:


「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可以從紅酒可萃取出來沒錯,但要從喝紅酒或取足夠抗發炎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劑量,實在是難如登天,之前也有老鼠的動物研究證實「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可以幫助身體抗老化,換算是人體的話,一天要喝1500瓶紅酒的量,才能達到抗老化的實際效果,若透過堅果以及核果攝取能夠吸收的劑量也極為有限。因此想要補充「白藜蘆醇」(Resveratrol),建議還是從營養補充品著手比較實際: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1595


參考文獻:



M. D. Seidman, W. Tang, V. U. Bai, N. Ahmad, H. Jiang, J. Media, N. Patel, C. J. Rubin, R. T. Standring. Resveratrol Decreases Noise-Induced 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in the Rat Cochlea.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3; DOI: 10.1177/019459981347577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海豹腦半睡半清醒 助解睡眠謎

法新社 – 2013年2月21日 下午4:50






研究人員表示,發現這項「獨特的生物現象」如何運作,可能有助解決飽受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礙所苦的數百萬名患者。估計北美40%人口有這種困擾。


研究共同作者、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Toronto)的皮維(John Peever)解釋,海豹「在某些生物構造上很不可思議...牠們的大腦左半部能在睡眠狀態的同時,右半腦卻維持清醒」。


皮維說,海豹以這個方式在水中睡覺,但上岸睡覺時和人類相同。


研究人員測量海豹睡眠與清醒側腦部的化學物質如何變化,發現在睡眠側的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濃度較低,清醒側的濃度較高,意味乙醯膽鹼可能使清醒側的大腦維持警醒。


研究人員也發現,另種重要化學物質血清素(serotonin),則是無論何時都在兩邊大腦維持同樣濃度。


皮維說,這個發現令人訝異,因為科學家長期以來都認為血清素會讓大腦保持清醒。(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鄭醫師補充:


一般而言,血清素是幫助一個人心情穩定,正向,也能穩定某些衝動控制,因此在神經傳導物質的研究中,憂鬱症與強迫症可能都與之有關。有趣的是白天血清素,到了夜晚會轉化為褪黑激素,因此血清素不足,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往往也有失眠困擾。想要提升血清素,一般是選擇含色胺酸濃度高的食物,例如像火雞肉、雞肉、芭樂、香蕉(皮更多)、腰果以及牛奶等等,現成營養補充品也不妨考慮。


至於乙醯膽鹼,負責記憶力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失智症被認為是大腦細胞的乙醯膽鹼不足,因此目前藥物控制,大多透過抑制乙醯膽鹼水解酶機制,來達到提升乙醯膽鹼的濃度的方式設法穩定症狀。在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裡面迷走神經(第十對腦神經),乙醯膽鹼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一般是透過放鬆技巧或者一些靜坐冥想來提升副交感神經作用。想要提升乙醯膽鹼,營養來源經濟的作法就是補充卵磷脂,裡面含豐富的膽鹼,膽鹼是身體合成乙醯膽鹼的重要原料。


不管是血清素或者是乙醯膽鹼,最好都能充足,否則容易導致大腦功能以及睡眠受損。


上述報導參考文獻: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3/6/2555.abstract


Jennifer L. Lapierre, Peter O. Kosenko,Tohru Kodama, John H. Peever, Lev M. Mukhametov,Oleg I. Lyamin, and Jerome M. Siegel


Symmetrical Serotonin Release during Asymmetrical Slow-Wave Sleep: Implications for the Neurochemistry of Sleep–Waking State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6 February 2013, 33(6):2555-2561; doi:10.1523/JNEUROSCI.2603-12.201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焦慮傷男生殖力

作者: 【中央社紐約廿一日路透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2月22日 上午12:11






義大利研究今天指出,男性的身心壓力狀態,恐影響製造精子的能力。這篇研究檢視短期與長期壓力對男性生殖力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男性處在高壓與焦慮的情況下,無論時間長短,都會在射精時射出較少精子,並且精液濃度和精蟲數都較少。


此外,在研究對象中焦慮程度最高的男性,精子也較可能有缺陷或活動力不佳。


研究刊登於「生殖力與不孕」(Fertility and Sterility)期刊。


研究領導人、羅馬歐洲醫院(European Hospital)的維拉尼(Elisa Vellani)寫道:「研究結果強烈顯示,壓力與焦慮可能是影響男性生殖力的顯著因子。」


鄭醫師補充:


過大壓力會抑制免疫消化以及生殖系統的功能,這些都是我在門診衛教時,經常會跟求診的人提到的內容,原因很簡單,當身體感覺到壓力,會把所有資源拿來對抗壓力,次要的系統先擱在一邊,因此生殖系統功能降低不足為奇。


這項研究也提醒我們,若是女性身體健康卻不孕而男性有長期壓力導致不孕,最好能先評估是否為男性壓力過大,生殖系統受損所導致。針對身體做評估以及直接改善壓力影響才是根本處理之道。相關參考文獻:


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trait anxiety to semen quality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patients: a controlled study


Elisa Vellani, Alessandro Colasante, Luciana Mamazza, Maria Giulia Minasi, Ermanno Greco, Arturo Bevilacqua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 14 February 2013 (10.1016/j.fertnstert.2013.01.098)


http://www.fertstert.org/article/S0015-0282(13)00141-6/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喝牛奶、含糖飲 誘發青春痘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2月21日 上午12:17






如果常會長青春痘,最好不要喝牛奶、含糖飲料。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常喝含糖飲料、吃高升糖指數(GI)食物,或常喝牛奶,不但會讓青春痘惡化,還比較容易引起青春痘問題。


研究人員分析近五十年許多臨床研究報告,發現青春痘與飲食大有關聯,像高升糖指數食物會讓血糖升高、荷爾蒙出現變動,導致臉上、皮膚頻頻冒出青春痘。脫脂牛奶則會引起荷爾蒙作用,誘發青春痘。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營養飲食協會期刊」。


青春痘多半長在臉部、頸部、胸部、背部等部位。皮膚若產生過多油脂,加上死皮細胞堆積,堵塞毛孔,就可能造成局部感染,引起青春痘。醫界認為,皮膚之所以分泌過多油脂,可能與荷爾蒙變動有關,因此八成以上青少年都有青春痘困擾,青春痘困擾不但會影響生活品質,患者也可能出現焦慮、憂鬱、社交退縮等問題。在一八○○年代後期,有學者認為,巧克力、糖分、脂肪都可能引發青春痘問題,不過到了一九六○年代初期,有些研究開始持不同觀點,認為飲食與青春痘沒有關聯。


美國紐約大學文化、教育與人類發展學者珍妮佛‧芭莉絲表示,最近皮膚科醫師、營養師又開始重新審視青春痘與飲食之間的關聯性,認為透過營養治療,或可改善。


研究人員分析許多研究發現,食用高升糖指數食物時,食物很快就被吸收,糖分在短時間進入血流,會引起胰島素等荷爾蒙產生波動,導致青春痘惡化。喝脫脂牛奶,也會讓青春痘發生機率增加四成四。研究認為,皮膚科醫師、營養師應該合作找出方法,幫助青春痘患者解決青春痘煩惱。


鄭醫師補充:


2007年澳洲的研究發現年輕男性若是透過以低GI飲食來控制,他們青春痘的嚴重度明顯改善,2007年哈佛公衛學院的研究也發現,經常春春痘患者中,引用牛奶的比例較高。研究也發現春春痘患者若是飲用脫脂牛奶,嚴重程度平均增加44%。


不只是男性,年輕女性也有研究證實牛奶攝取與青春痘有關:


Dermatol Online . 2006 May 30;12(4):1.

Milk consumption and acne in adolescent girls.


Adebamowo CA, Spiegelman D, Berkey CS, Danby FW, Rockett HH, Colditz GA, Willett WC, Holmes MD.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083856


2005年有研究認為牛奶導致青春痘可能和牛奶的荷爾蒙有關:


http://www.acnehelp.org.uk/papers/Article1.pdf


所以有春春痘困擾的人,不妨先從飲食控制開始,讓牛奶以及含糖食物從飲食清單中消失試試。


相關參考文獻:

http://adajournal.org/webfiles/images/journals/jand/jand_pr_113_2.pdf



“Acne: The Role of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Jennifer Burris, MS, RD, CDE, CNSC, CSSD; William Rietkerk,
MD, MBA; Kathleen Woolf, PhD, RD, FACSM.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Volume
113/Issue 3 (March 2013), DOI: 10.1016/j.jand.2012.11.0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期預防孩童過敏 益生菌和魚油有幫助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8日電)預防過敏從懷孕開始。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徐世達今天說,孕婦減少接觸過敏原,多吃魚油和益生菌、水解蛋白奶粉,小孩出生後跟著吃,可以減少兒童過敏。



兒童保健協會今天舉辦「兒童過敏性鼻炎最新診療指引」研討會,徐世達在會中分析各種保健食品的文獻資料,歸納出減少接觸過敏原、適當補充某些保健食品,對預防及緩解過敏有幫助。



他說,人體對某些過敏原會產生慢性發炎發應,所以預防上策就是孕婦避免接觸二手菸、燒香、花粉等過敏原,懷孕或哺乳時食用不易引發過敏的水解蛋白奶粉,益生菌和魚油,可以調控或緩解發炎發應。小孩出生後在適當年齡,可以補充益生菌和魚油、水解蛋白奶粉當副食品。



他表示,文獻資料顯示,小朋友從娘胎到出生後的防範及食療,追蹤到上幼稚園時,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濕疹等過敏病的發生率,可以明顯降低。980328





過敏體質是會遺傳的,醫學研究統計,父母之中有一人過敏的話小孩過敏的機會是33%,父母兩位都有過敏的話,小孩有過敏的機會提高為48-67%(各種不同研究結果不盡相同),因此,有過敏體質的媽媽如果能從懷孕時就能減少過敏的發生,研究也發現能減少過敏兒的產生。


然而,很多準媽媽們,對於自己到底對什麼東西過敏,缺乏完整的資訊,一般醫院診所提供的急性過敏原檢測,檢出率只有1.5%左右,真正的過敏來源,往往是慢性食物過敏原所引發。懷孕的媽媽,在懷孕時通常會進食比較多,與急性過敏反應不同的是慢性食物過敏原,大都是當事人愛吃或者常吃的東西,沒有完整的慢性食物過敏原分析,過敏的媽媽可能一直在接觸過敏原而不自知。


當然,一些營養補充,諸如魚油(請選有純度認證,沒有污染的產品)可以抑制發炎反應、益生菌外,還可以考慮蘋果,過去有研究發現每天吃兩顆蘋果(產生過敏的機會不大),過敏兒的發生率呈現明顯的下降。


結論:避免一些吸入性或接觸性的環境污染源外,慢性食物過敏原的完整評估、相關飲食調整及營養補充,是減少過敏兒產生的重要關鍵。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一項發表於去年的研究發現,每周一次的音樂治療經一個月,就能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症狀,尤其是專注力的提升效果更明顯,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相關文獻:


See, C. M. The Use of Music and Movement Therapy to Modify Behaviour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Pertanika J. Soc. Sci. & Hum., 20 (4): 1103 - 1116 (2012)


2008年UCLA學者發現,自閉症患者可以透過音樂來協助,在音樂治療中,他們更有反應:


http://www.newsroom.ucla.edu/portal/ucla/using-music-to-explore-the-neural-49912.aspx


2011年一項研究,透過功能性核磁掃描的研究發現,聽音樂有助於全腦刺激:


Vinoo Alluri, Petri Toiviainen, Iiro P. Jääskeläinen, Enrico Glerean, Mikko Sams, Elvira Brattico. Large-scale brain networks emerge from dynamic processing of musical timbre, key and rhythm. NeuroImage, 2011; DOI: 10.1016/j.neuroimage.2011.11.019


不只是自閉症患者能透過音樂來改善,一般小孩若能多接觸音樂甚至學習音樂技能,將會幫助大腦發展更佳。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周吃油炸食物 前列腺癌風險大增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2月20日 下午3:20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男性朋友們注意囉!若每周吃超過一次以上油炸食品,可能會增加前列腺癌三分之一的風險。新的研究表示,垃圾食品,如薯片、炸雞、炸魚和甜甜圈,對形成積極而危及生命的疾病,可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儘管以往的研究表明,不良的飲食習慣可增加罹患前列腺癌的機會,不過這是第一次表明油炸食品,可造成這麼大的危險。


研究人員發現, 每週至少吃一次油炸食品,和一個月吃少於一次的男性相比,每周至少吃一次的男性,明顯多出30%至37%罹癌風險。在英國,每年有近4萬名前列腺癌被確診,1萬名男性死於此癌症,相當於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前列腺癌。隨著年齡增加風險也會增加,超過50歲男性更容易罹患腫瘤,且它有很強的遺傳因素。


至於其他類型的癌症,飲食是被認為發展疾病的關鍵因素。就曾一項研究發現,富含油性魚的飲食,可削減一個男性死於前列腺癌的機會高達40%,這可能是因為魚油中含有減緩增長惡性細胞的抗癌特性;而在非常高溫下熟烤的食物,如烤肉,則會提高腫瘤的風險。


領導這項研究得斯坦福大學珍妮特博士表示,這是第一次研究,探討油炸食品的攝入量和前列腺癌風險之間的關聯。有一種說法是,當食油加熱到所需溫度油炸的那種,食物中的化合物可以形成潛在的致癌物質。一個叫丙烯酰胺,經常在薯片或薯條發現,其他包括兩組叫做雜環胺和多環芳烴的化學物質,可以在高溫煮熟的肉裡形成。油炸食品裡也有非常高的潛在有害化合物,稱為晚期糖化終產物,這些和引起癌症和癌細胞在體內降解有關。


英國前列腺癌研究部主任伊恩表示,雖然這項團體研究確實表明了經常吃油炸食品和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有關,但人們在長期累積的時間內,多常吃這些油炸食品,也是一項重要的原因。


鄭醫師補充:


上述研究報導參考文獻:


Stott-Miller, M., Neuhouser, M. L. and Stanford, J. L. (2013), Consumption of deep-fried foods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Prostate. doi: 10.1002/pros.22643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pros.22643/abstract


去年十月,有一項臨床研究發現經常飲用綠茶或者食用綠茶萃取物,能有效改善前腺癌患者的病情,綠茶是已知高抗氧化的飲食來源:


http://www.upi.com/Health_News/2012/10/23/Green-tea-may-help-prostate-cancer-cases/UPI-83491351024275/?rel=46711359485336


去年七月,另外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吃1.5份平底鍋油煎的紅肉攝護腺風險高出30%,若是吃到2.5份,風險提高到40%,因此常吃紅肉也會增加攝護腺癌罹患風險,提醒大家留意:

 

Amit D. Joshi,Román Corral,Chelsea Catsburg,Juan Pablo Lewinger,Jocelyn Koo,Esther M. John,Sue A. Ingles,and Mariana C. Stern


Red meat and poultry, cooking practices,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results from a multiethnic case–control study Carcinogenesis (2012) 33(11): 2108-2118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 2012 doi:10.1093/carcin/bgs242

 

結論:

少吃油炸以及紅肉,多食抗氧化食物來源,可以保護前列腺,降低罹癌風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太多陽光更可能讓人自殺

 
 

(路透倫敦8日電)瑞典研究人員今天說,諸如格陵蘭等漫長夏天永畫的地方,因為陽光太多而時常讓人產生不眠症,但這種太多陽光的情形更可能讓人自殺。



儘管有人相信,在晚秋和初冬的那幾個月,由於黑暗,造成自殺案增加,但新的研究發現卻認為,在夏季,陽光經常普照的地方事實上是非常危險的。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的勃克斯登說:「長時間處於有光的環境中,保持某些畫夜節律以獲得足夠的睡眠和維持精神健康,十分重要。」中央社(翻譯)



基本上我們的生理時鐘與光刺激有直接的相關,透過眼底的節細胞將光刺激的訊息傳到下視丘的視交叉上核(SCN)及松果腺(PINEAL GLAND),松果腺是產生褪黑激素(MELATONIN)的所在。白天光線強的時候,視交叉上核接受光刺激,會去抑制松果腺產生褪黑激素,因此白天體內褪黑激素濃度低,比較有精神而不會有睡意。到了晚上,光刺激減弱,松果腺被抑制的效果變弱,因此開始把血清素經過兩個步驟,轉換成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濃度慢慢攀升,故到了晚上,會比較想睡的原因就是褪黑激素啟動了身體睡眠的開關。褪黑激素何時增加、何時減少,在體內有固定的時間表,這叫約日節律,對一般健康的人而言,約日節律週期接近24小時,有不少人其實是25小時。


白天接受光線刺激的時候,也有循環中的L-色胺酸轉為血清素的效果,故我們談到多曬太陽或者照光治療,會讓心情變好的原理在此。在高緯度國家冬天因為日照世間大幅縮短而常見的季節性憂鬱,就是因為日曬時間不夠,光刺激太少,血清素濃度不足,接下來,血清素不足,褪黑激素的合成也不夠,故憂鬱與失眠常一起發生。反之,一直接受光刺激,儘管有比較多的血清素合成,然而因為抑制松果腺無法製造褪黑激素,導致約日節律不穩定而產生睡眠障礙,又形成另一個問題。故正常的作息對心情及睡眠的維持很重要,光線刺激的過與不足,都會影響睡眠或心情,甚至導致自殺,提醒大家注意。以我們的緯度來說,大部分的人接受的光刺激偏少,不想曬太陽的人,可以利用照光療法來幫助自己增加血清素及褪黑激素的合成,促進心情提升與睡眠品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研究:多吃番茄沙拉 助一夜好眠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2月19日 下午5:30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發表於「食慾」(Appetite)期刊的內容,主要針對食物中特定營養素對於人體睡眠模式影響做研究;發現飲食中含有高飽和脂肪的如雞蛋、肥肉會干擾人夜間睡眠,效果甚至與過往熟知的巧克力、茶葉(含有可可鹼)與酒精相似。


研究中受試者必須詳細記錄每天攝取的食物種類與份量,以及睡眠的時間長短、品質,另外也納入身高體重、肥胖程度、社經地位等變數作為考量。結果發現睡不好的人除了吃的食物種類都較單調乏味,營養素也十分缺乏,相對而言睡眠周期較長、品質較佳的人,較懂得在飲食中獲得身體所需各類營養素。


維生素C、硒元素(selenium)、番茄紅素都是與睡眠品質息息相關,因此多吃綠葉類如菠菜、花椰菜,或是柑橘類的橘子柳橙,以及富含硒的貝類海鮮、堅果,含有番茄紅素的食物等,都是很好的助眠食材,因此平常多吃包括綠葉蔬菜以及適量堅果或番茄等沙拉,對於睡眠也能有幫助。


神經生物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邁克爾格蘭德納(Michael Grandner)指出,如果能進一步掌握食物與睡眠之間的密切關聯,就能幫助預防睡眠時間缺乏而造成的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問題。


鄭醫師補充:


睡前盡吃些油炸、高熱量的的食物,絕對不利於睡眠,反之上述報導提到助眠食物,例如維他命C、硒元素、茄紅素以及茄紅素等等來源,其實都是營養醫學強調平日要多攝取的抗氧化食物。睡眠不好,會增加身體自由基的產生,睡眠也是身體修復的重要階段,因此提供身體抗氧化來源,幫助身體在睡眠期間加速自由基的清除,也是提高睡眠品質的重要支援。


相關參考文獻:


Michael A. Grandner, Nicholas J. Jackson, Jason R. Gerstner, Kristen L. Knutson. Dietary nutrients associated with short and long sleep duration. Data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Appetite, 2013; DOI: 10.1016/j.appet.2013.01.004


抗氧化功能是否良好直接影響睡眠品質與睡眠修復身體效果,之前也有相關研究發表: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 2005 Feb;288(2):R374-83. Epub 2004 Oct 7.

Antioxidant defense responses to sleep loss and sleep recovery.


 


Everson CA, Laatsch CD, Hogg N.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47200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少人以為銅是一種重金屬,其實銅是身體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只有身體代謝有問題或者環境曝露太多,來不及代謝才會造成身體負擔。事實上,缺銅會對身體造成許多負面影響,舉例來說,胎兒或者新生兒的發育需要銅這種微量元素,不足會導致生長發育遲滯:


Ralph, A., and McArdle, H. J. 2001. Copper metabolism and requirements in the pregnant mother, her fetus, and children. New York: International Copper Association


銅缺乏也容易導致骨質疏鬆、關節炎、心血管病甚至是增加大腸癌罹患風險等等:



  1. Cordano, A. 1978. Copper deficiency in clinical medicine. In Monographs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Vol. 2, Zinc and copper in clinical medicine, eds. K. M. Hambidge and B. L. Nichols, Jr., pp. 119–126.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Annual Meeting. New York: SP Med. Sci. Books
  2.  Danks, D. M. 1988. Copper deficiency in humans. Annu. Rev. Nutr. 8:235–257
  3. Stern, Bonnie R. et al., 2007, Copper and Human Health: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Strategies For Modeling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art B, 10:157–222

缺銅還容易發生貧血、體重增加、反覆感染以及缺乏活力等狀況,足見銅是身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微量元素。最近英國研究發現銅對於預防大腦細胞退化有重要的功效,缺乏銅的人,大腦容易形成退化班塊(senile plaques ),反之銅不缺的人,大腦會抑制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形成  beta sheets,抑制退化班塊形成。


相關參考文獻:


 Matthew Mold, Larissa Ouro-Gnao, Beata M Wieckowski, Christopher Exley. Copper prevents amyloid-β1–42 from forming amyloid fibrils under near-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in vitro. Scientific Reports, 2013; 3 DOI: 10.1038/srep01256


要了解自己體內銅是否足夠?功能性醫學檢測能提供客觀的檢測來直接了解,不須猜謎。素食者容易缺銅,原因是植物對於銅的生物利用率比較低,因此一旦檢出銅不足,建議可以從營養補充品來加強,提醒大家留意:


  Lee, D.-Y., Schroeder, J. III, and Gordon, D. T. 1984. The effect of phytic acid on copper bioavailability. Fed. Proc. 43:616–62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暴露在明亮燈光下可能減輕老年患者的憂鬱症狀。

  
  一項新研究顯示,使用特殊設計的燈箱進行三個星期的光照療法,可以改善老年憂鬱症患者症狀達54%。
  
  除了提高病患的情緒,光照療法也可以改善睡眠,並且最佳化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濃度;血清素濃度過低被證實與憂鬱有關,且通常是抗憂鬱藥物的治療標的。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第一項顯示明亮燈光治療對於老年非季節性重鬱症患者治療憂鬱症狀好處的重要研究。
  
  阿姆斯特丹VU大學醫學中心精神科Ritsaert Leiverse醫師與同事們在一般精神醫學學誌中寫到,明亮的燈光療法可能提供不願意、拒絕或無法耐受抗憂鬱藥物治療患者的替代選擇。
  
  【明亮燈光可以協助老年病患】
  研究人員表示,憂鬱症經常造成睡眠困難以及其他症狀,因而干擾了身體日夜節律或生理時鐘;日夜節律障礙經常發現於比較少暴露在明亮燈光環境下的老人身上。
  
  過去研究已經證實明亮的燈光療法可能協助回復日夜節律以及腦部憂鬱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89位60歲以上罹患憂鬱症成人接受三週明亮燈光療法的效果,這些參與者被隨機分派到兩組,分別接受明亮的淺藍色燈光或是深紅色燈光(安慰劑組),於早晨時在家裡以燈箱進行治療。
  
  經過三個星期的治療後,研究結果顯示,明亮燈光治療改善憂鬱症狀達43%,安慰劑治療組則是36%。
  
  治療結束後三週,研究人員發現接受明亮燈光治療組患者的憂鬱症狀持續改善(改善54%,安慰劑組的則是33%)。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明亮燈光治療的患者,壓力型荷爾蒙皮質固醇濃度下降;明亮燈光治療組患者的睡眠品質同樣也是改善的。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中,接受明亮燈光治療的老年憂鬱病患,改善的程度與接受抗憂鬱藥物治療相當。
 
 
當我們談到光盒子(照光機)用來治療改善精神疾病時,已經出爐的研究就是憂鬱症與睡眠障礙。
經由特定頻率的光照或者全光譜的照光機,經由眼底視網膜的感光節細胞,把光訊號傳到大腦,有助於血清素的合成,這是一般認定為憂鬱症的可能原因,白天增加血清素的濃度,血清素晚上時,會轉換成褪黑激素。要達到照光的效果,其一定要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一般的全光譜光盒子,照度必須達到10000 lux,這通常在醫療院所提供的照光設施。不想要在醫療院所與住家奔波的人,可以考慮隨身攜帶型的LED照光機,根據研究,波長460-480nm的藍光效果卓著:
Brainard GC, Hanifin JP, Greeson JM, Byrne B, Glickman G, Gerner E, Rollag (August 15, 2001). "Action spectrum for melatonin regulation in humans: evidence for a novel circadian photoreceptor". J Neurosci. 15;21 (16): 6405–12. PMID 11487664.
接受照光治療時,眼睛一定要接受到光線刺激,但不必直視。
季節性的憂鬱在治療時,照光是優先考慮的療法,但在高緯度國家,冬天日照不足,還是需要照光機協助:
然而在非季節性的憂鬱症患者而言,照光治療仍有其正面的效果:
Benedetti F, Colombo C, Pontiggia A, Bernasconi A, Florita M, Smeraldi E, (2003) Morning light treatment hastens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citalopram: 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Clin Psychiatry. Jun; 64(6):648-53.
甚至是產後憂鬱,也有臨床實證的療效:
Terman M (December 2007). "Evolving applications of light therapy" (pdf). Sleep Med Rev 11 (6): 497–507. doi:10.1016/j.smrv.2007.06.003. PMID 17964200.
最近荷蘭以明亮的淺藍色照光治療來改善老年憂鬱患者,跟安慰劑相較(深紅色燈光),臨床效果明顯勝出,不但壓力荷爾蒙明顯下降,睡眠品質也大幅改善。研究人員建議,對藥物排斥或者擔心藥物副作用的老年憂鬱患者,照光治療的確是很好的選擇考慮。
想要接受照光療法的人務必先接受生理時鐘問卷評估,藉由分析,找出最適當的照光時間,以治療建議的時間進行光照,才會達到最好的效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高油糖鹽食物 會讓孩子越吃越笨

作者: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3年2月18日 下午2:44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千萬不要讓孩子常吃又油又甜又鹹的食物,以免他們會變笨!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孩子從小的飲食,與智力發展和肥胖是有相關性的,常吃高油糖鹽食物,可能妨礙孩子的智力發展,以及影響學習力。

根據澳洲阿德萊德大學於2012在「歐洲流行病學雜誌」所發表的報告顯示,在調查1萬3978位兒童的飲食型態,並在8年後追蹤回7097位兒童進行智力測驗;結果發現,愈常攝取健康食物的兒童,智商(IQ)愈高。


調查顯示,兒童在兩歲前有哺餵母乳,並吃家庭自己製備的料理和豆類、水果等生鮮食物,則智商(IQ)較高,而兩歲前吃愈多零食、飲料、醬料等高油糖鹽類食物的兒童,則智商愈低;顯然家庭提供的飲食營養品質,可能從小影響兒童的腦部發育和智力發展。


另外,根據台灣國民營養調查也顯示,國小學童多攝取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學習力可提升3至5倍;而跟飲食健康學童做對照,喜歡高油糖鹽食物,或是不喜歡蔬果、奶類等營養性食品的國小學童,學習不良現象約要高出1.8倍,如果兩種狀況都有的學童,則更高出約2.8至4.8倍。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許惠玉主任表示,高油糖鹽食物的營養成分不足,熱量卻很高,容易造成肥胖,增加腸胃負擔,更讓學童頭腦易昏昏沈沈,導致上課時沒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學習力變差。


因此,要孩子不輸在起跑點,父母需慎選飲食;許惠玉建議,可讓孩子多攝取無加工及未精製食物;例如早餐可選擇糙米飯糰、全麥三明治等,並搭配水果、低脂牛奶和無糖豆漿等,來代替高油糖鹽的蔥油餅、可頌、蛋糕捲和奶茶等。


另外,校園的飲食環境也很重要,美國一項研究也發現,嚴格禁止學校販售垃圾食物和含糖飲料,可改善兒童肥胖問題;因此,董氏基金會建議,減少兒童接觸高油糖鹽食物誘惑的機會,最好就是家中不放,學校不賣不健康食品,不提供孩子不健康食物當作獎賞,不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食物,不要對孩子使用「禁止」或「不准」吃等負面字眼,但務必節制吃的「頻率」以及「量」。


鄭醫師補充:


這份澳洲的研究報告,針對小孩在六個月、十五個月以及周歲時的飲食內容,並在八歲時調查小孩的IQ,證實吃對食物,小孩IQ較高,參考文獻為:


Lisa G. Smithers, Rebecca K. Golley, Murthy N. Mittinty, Laima Brazionis, Kate Northstone, Pauline Emmett, John W. Lynch. Dietary patterns at 6, 15 and 24 months of age are associated with IQ at 8 years of age.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2; 27 (7): 525 DOI: 10.1007/s10654-012-9715-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