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指泰爾絲異維A酸膠丸有嚴重副作用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2/12 21:52



(中央社記者王曼娜香港12日電)香港衛生署今天證實,網上拍賣治療痤瘡的「泰爾絲異維A酸膠丸」產品含有西藥「異維A酸」,可能會引致嚴重副作用,孕婦使用會導致胎兒畸形及自然流產。



  衛生署發言人表示,「異維A酸」口服時可用於治療嚴重暗瘡,但不應使用在一般的青春期暗瘡。



  這項藥品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引致皮膚乾燥起鱗屑、結膜炎、口乾痛、視力障礙、頭髮稀疏及情緒波動。



孕婦使用可引致胎兒畸形及自然流產,所以不宜於懷孕期間使用,應在停藥1個月後才可懷孕。



衛生署呼籲民眾立即停止使用「泰爾絲異維A酸膠丸」產品,並將產品銷毀或交給衛生署。990212





Isotretinin是維他命A的異構體,為用來治療青春痘患者的藥物之一,當服用高劑量時,容易產生類似他命A的毒性。除此之外,此藥一般服用容易產生的副作用如下:


輕微的青春痘惡化,皮膚、嘴唇及黏膜乾燥,手指甲或腳指甲的表皮感染,嘴唇發炎,皮膚發癢,酒糟鼻,皮膚脆弱、皮膚脫皮、皮膚潮紅,眼睛癢、結膜炎、對隱形眼鏡耐受性減低,高血脂,肝指數升高,永久性的皮膚變薄,頭痛,暫時性及永久性的頭髮變細(治療開始或者治療一段時間後),肌肉痛,關節痛以及背痛等等。


比較少見的副作用包含:


嚴重的青春痘惡化,血糖上升,性慾減退或者勃起障礙,,紅血球的沈積增加,疲勞無力。


關於性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可以參考:


Tirado Sánchez A; León Dorantes G. (Nov-December 2005). "[Erectile dysfunction during isotretinoin therapy]". Actas urologicas españolas. 29 (10): 974–6.


更少見但一些嚴重的副作用,包含:


白內障,視神經炎,月經混亂,發炎性的腸道疾病,胰臟炎、肝炎、眼角膜變性,視神經水腫,不明顱內壓升高,骨質過度增生,骨質外的鈣化,精神病發甚至憂鬱等等。


在致畸胎方面,產生的後遺症大多是胎兒聽力及視力的喪失,耳垂不見,顏面畸形,及智力障礙,,在FDA的懷孕用藥分級中,被列為最嚴重的X級。


在美國,從1982年到2003年,有超過兩千名婦女在服用此藥後懷孕,多數婦女發生流產,大約有160個胎兒生下來有生殖缺陷,,於是在2005年八月十二日,FDA正式建議服用此藥的婦女不要懷孕。


在精神疾患方面,有數個研究發現,服用異維A酸可能會導致憂鬱症狀甚至自殺行為,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參考:


O'Donnell J (2003). "Overview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linking isotretinoin (accutane), depression, psychosis, and suicide". Am J Ther 10 (2): 148–59.


Bremner JD (2003). "Does isotretinoin cause depression and suicide?" (PDF). Psychopharmacol Bull 37 (1): 64–78.


 Bremner JD, Fani N, Ashraf A, et al. (May 2005).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alterations in acne patients treated with isotretinoin". Am J Psychiatry 162 (5): 983–91.


異維A酸本身潛在副作用相當多,對孕婦而言,更直接會導致流產及胎兒的嚴重生育缺陷,有服用此藥的婦女,務必停藥至少一個月才能懷孕,請大家多多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晚上特別撥時間觀賞由公共電視播放BBC製作的紀錄片:到底誰瘋了?之前已有簡介,錯過的人請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277&prev=16278&next=16248


但在此我想談談裡面的內容所帶給我們的省思。


首先,十個志願受試者,有五個曾被診斷有精神疾病,三名專家經過一週的生活觀察(包含相關簡單的心理衡鑑但非一般精神科使用的診斷性量表),在五名中,找出了兩位,一為強迫症,一為神經性厭食症,另一個有憂鬱症病史的人,還被三位專家認為是最不可能有精神疾病的人,另外兩位則完全認不出來,甚至把兩位從未有精神病史的人找出來,但被當事人直接宣告:你們錯了!這的確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震撼。


首先,我要對這三位精神病理學家的勇氣感到敬佩,因為他們冒著砸自己招牌的風險來進行這個試驗,不過他們在影片中示範的,就是一般精神科診斷的過程,當然,他們的評估與討論,並非一般精神科的診斷性會談,但診斷的精髓就是如此,純粹是表象的觀察與當事人的主述,無法藉由其他實驗室診斷、影像學甚至是病理組織檢查來確立診斷。三位精神病理學家,辨識出的第一名患者是強迫症,儘管當事人如何努力掩飾自己重複洗手或者其他強迫行為,但他在團體中,一起執行工作所顯示出來的強迫行為與過於求完美的態度與其他人相較至為明顯,因此最容易被辨認出來,此外,飲食性疾患接受的自我形象的接納與評估,當事人目前儘管已完全無飲食問題,體重也正常,但對自己身體胖瘦的比例,誤差高達30%,其他人則明顯的在10%以下,因此這成了診斷的關鍵。其他個案,像是憂鬱、躁鬱(雙極性疾患)甚至是社交恐懼三名患者,完全無法被辨認出來。


精神科的診斷看的是外顯的現象,因此在不同時間點看到的臨床表現,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當事人在所謂疾病緩解期時,甚至完全無症狀,因此,要從穩定的個案身上找診斷,無異是緣木求魚。在節目中,三位精神病學家經過這樣的洗禮,也承認精神科診斷與正常人之間,其界線其實相當模糊,也就是正常人會被診斷有精神疾病,有精神疾病的人會被當作正常人,因此,他們也覺得自己應該要更謙虛,尤其是在作所謂的精神疾病診斷這件事上,建議大家以更保守及謹慎的態度來瞭解與面對。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些個人特質,在遭遇生活困難及困惑時,精神及情緒也因此受影響,但這些情緒及精神的失控導致的功能失衡與精神科診斷的標籤之間,我們是否有清楚的概念?包含所謂的精神病理學專家在面對精神正常與不正常之間的界線也常常無法清楚的分辨出來,不是嗎?此外,曾被貼上精神科診斷的人,往往會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在節目中,那些曾被診斷有精神疾患的人,至始至終都沒有被辨認出來,對他們而言,其實是一種莫大的釋放,主要還是自己很擔心別人會看出他們是否有問題,但是現在連專家都看不出來,相信一般人更看不出來,因此其實不需要讓自己一直烙上精神疾病的陰影而走不出來。


在當住院醫師時,我曾經跟一名精神科患者會談,當我開玩笑的跟她說:你一定覺得自己沒瘋,而是大家都瘋了,因為其他人根本不曉得你真正的感受及親身經歷。我記得非常清楚,她聽完後,開懷的大笑,彷彿我是這世界上最懂她的人。儘管會談的過程中,我充分地做到同理這件事,但我很清楚這是她個人的投射。就像是過去蘇東坡的故事一樣:


蘇東坡有一天回家高興地向蘇小妹炫耀:今天我和佛印(蘇東坡的好友)比賽誰比較厲害,結果我贏了。


蘇小妹問:你們怎麼比呢?


蘇東坡回答:我問佛印你覺得我像什麼?


佛印回答:我覺得你像朵蓮花。


佛印接著反問蘇東坡:那你覺得我像什麼?


蘇東坡回答:我覺得你像一坨大便。


蘇小妹聽完馬上糾正蘇東坡:其實是你輸了,佛印心中有蓮花,所以看你像蓮花,你心中裝滿大便,因此看他像大便。


就像紀錄片中精神病理學家提到的,也許在精神科診斷這件事上,應該更謙卑一些。如果精神病理學家以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來看,幾乎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這輩子曾經經歷精神疾病的狀況(這是紀錄片裡面專家說的),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投射?


到底誰瘋了?值得我們大家一起仔細地探索。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心碎」真的會死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2/10 04:11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心碎」不僅是個用來形容悲傷情緒的比喻。人在經歷災難性的打擊或與愛人痛苦訣別時,心臟的變化真的有可能致死。這種肇因於極度哀傷、恐懼甚至氣憤的心臟衰竭症狀,俗稱為「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 )。



極度哀傷 左心室收縮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這類疾病在日本已經被描述了,稱之為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因為患者病發時左心室收縮,呈章魚壺狀。章魚壺就是日本傳統用來抓章魚的瓦罐。



華爾街日報九日引述美國心臟名醫沙克利的看法指出,心碎症候群好比心臟的「腦震盪」,它是由壓力情緒而非血管阻塞引發的心臟病,例如至親離世、遭遇嚴重意外、極度驚喜、激烈爭吵等都可以引發這種症狀。



猶如心臟的「腦震盪」



心碎症候群的症狀包括胸痛或呼吸困難,臨床表徵與心肌梗塞極相似,但純粹是心肌的狀況,和動脈血管梗塞無關。患者九成以上都是更年期後的婦女,對此醫界還沒有確切解釋。心碎症候群在所有心臟病患者中佔一%至二%,女性心臟病患中則佔六%。



當病患因心碎症候群症而送醫時,他們心臟收縮舒張的能力可能只剩原有的二十%,相當於嚴重心臟衰竭,因此有致命的可能。不過在多數情況下,病患都可以很快復元,心臟通常也不會留下永久性傷害。



經歷過心碎的感覺嗎?這在醫學上是可以觀察及診斷的。早在十幾年前,最早被提出來的名稱就是Takotsubo cardiomyopathy,章魚壺心肌症,主要是這種情形發作時,左心室會像日本傳統用來捕捉章魚的壺的形狀,讓我們看看章魚壺到底長什麼樣:



A是心碎症候群發作時的心臟左心室的變化,B是一般正常的狀況。


這種因巨大壓力產生的非缺血性心肌病變,發生率約在33%到100%之間,大多是當事人因為情緒性的重大壓力(例如所愛的的人過世)導致的心臟肌肉暫時變虛弱所引發,當然,重大的身體壓力也可能會發生。有興趣深究的人可參考:


Eshtehardi P, Koestner SC, Adorjan P, Windecker S, Meier B, Hess OM, Wahl A, Cook S (July 2009). "Transient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allooning pattern, and long-term follow-up in a Swiss population". Int. J. Cardiol. 135 (3): 370-5.


造成心碎症候群的主要生理變化,是因為人體內,當事人因為心理壓力承受過大,讓體內的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濃度急速上昇(大部分是腎上腺素及正腎上腺素),一般而言,這類的心肌病變在兩個月之內就會完全恢復。以發生機率而言,在停經的婦女身上比較多,相關資料可以參照:


Azzarelli S, Galassi AR, Amico F, Giacoppo M, Argentino V, Tomasello SD, Tamburino C, Fiscella A. (2006). "Clinical features of transient 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Am J Cardiol. 98 (9): 1273–6.


雖然,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很少會造成當場死亡,當事人也能在幾天或者接下來的幾星期內恢復,不過,有出現心碎症候群的人,也不要忽略了這其實對身體是一種警訊,在2008年三月有一項觀察研究發現:當所愛的去世接下來的一年,遭逢變故的婦女死亡率是一般人的兩倍,而男性是一般人的六倍。所愛的配偶死亡對所有的人壓力很是很大的再一次得到證明,以上的研究分析資料可參閱:


http://www.actuaries.org.uk/__data/assets/pdf_file/0006/128832/Spreeuw_modelling.pdf


心碎症候群,是典型的身心性反應,是心理壓力導致身體發生問題的連鎖反應,在精神科門診中,甚至是其他內外科門診,身心性疾患其實還蠻常見的,建議大家若意識到自己是身心性疾病,在健康的處理上,最好不要只是一直處理身體的問題,而忽略了心理壓力的影響。在身心性疾患上,不要忘了,心理是因,身體的症狀是果,要徹底改善,除了身體的穩定外,一定要針對心理的壓力作根本的處理,一昧以藥物來控制,完全忽略心理根源的處理,如此下來在真正健康的恢復上恐怕會越偏越遠!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到底誰瘋了? Horizon: How Mad Are You?



  • 英國/TV Specific/59分
  • United Kingdom/電視專題/59’
  • 導演 Director: Rob Liddell

本片是BBC製作的實境秀節目,由導演Rob Liddell執導。三位英國傑出的精神科醫師,以及十名自願報名的民眾,將到英國希佛堡,共同參與一項大膽而冒險的研究計畫。
這十位來自英國各地、年紀背景各不相仿的自願者當中,五人曾被診斷出有精神疾病,另外五人則是正常人,他們將在一週內,接受一連串密集測驗和挑戰;而三位心理專家必須在不知道他們誰是誰的情況下,藉由從旁觀察志願者的一舉一動,分辨並診斷志願者的心理健康,判定到底誰有精神疾病,而誰是正常人。當然,在這個過程,他們必須賭上自己身為傑出精神科醫師的名聲。
到底何謂正常?何謂瘋狂?本片提供了一個另類的角度,探究我們最深處的恐懼,讓人重新省思我們對於神智正常的理解與認知。

 


名家推薦 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


精神疾病的診斷一直努力要成為客觀而可操作的知識體系。因此,在精神醫學裡,許多研究就是不斷要證明精神疾病的可驗證性,許多討論是要建立可統計的診斷準則。然而這一套知識系統的建立,卻一直被質疑著。在另一方面,對被診斷過有精神疾病的人們而言,疾病的名稱就像烙印一般一輩子都不容易脫離。是疾病原來就是終身的,還是這個標籤讓人無法從中逃脫?在這一部片子裡,三位英國傑出的精神科醫師以開放的胸襟來參與這一個小小的實驗:專家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看出病患嗎?這一個有趣的問題,確實打中了許多重要問題的核心。



 

公共電視即將於02-11(四)  22:00~23:00播出此片,誠心推薦大家屆時準時收看這部紀錄片。在觀影過程中,我們可以重新審視及認識精神科診斷及疾病背後的問題所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英科學家發現》無聊者易短命 中風機率多2.5倍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2/08 04:11



〔國際新聞中心、記者王昶閔/綜合報導〕英國「每日郵報」七日報導,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暨公共衛生部門的專家研究發現,無聊會讓人短命。研究人員指出,抱怨無聊的人較可能英年早逝,特別是那些經歷過「高度無聊」者,比滿足於生活現況的人士,因心臟病或中風而早死的機率多出二.五倍以上。



這項調查的對象是七千五百二十四名三十五歲至五十五歲的公務員,他們在一九八五到一九八八年間接受訪談,並在去年四月追蹤他們的生存狀況。研究發現,在歷時二十五年的調查結束時,感到生活無趣者死亡的風險,比不會無聊者高出三十七%。



科學家認為,這恐怕是因為不開心的人可能養成抽菸喝酒的不健康習慣,導致預期壽命減低。這項研究發布在流行病學期刊,報告執筆人之一的希普利說:「這項發現顯示有足夠證據支持無聊與心臟病有關。」



在報告研究對象中,約十分之一公務員表示曾在上個月感到很無聊,其中女性比男性多出一倍;年輕或工作內容較低下的公務員,也比較會感到無聊。



避免無聊 應多開展興趣



希普利提醒,要避免無聊,應該主動發展興趣,而非轉向喝酒抽菸。



針對英國這項研究,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減重診所開業醫蕭敦仁表示,必須要先確認無聊者是否較容易染上吸菸、喝酒的壞習慣?無聊者是否較不喜歡運動、活動量較少、體重較容易增加,以致容易死於新陳代謝相關疾病?才能做進一步研究推論。



最近英國有研究指出,經常抱怨無聊的人死亡的風險比滿足於生活現況的人高出37%,而且他們因中風或心臟病而早死的機率多出2.5倍以上。究竟這是生理或者心理因素?研究者認為無聊的人,容易養成抽煙喝酒的習慣,因此可能與此有關,但研究中並未把這些變數納入分析,因此尚待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


在此,我謹提出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L.羅恩 賀伯特先生的觀點給大家做參考:


將生命比喻為一場遊戲,是瞭解生命的最佳方法……


儘管生命中可能有許多痛苦、不幸、悲傷與磨難,但人存在的原因就跟玩遊戲一樣,是為了興趣、競爭、活動和佔有……


或許你曾經納悶,為何有人甘冒著受傷的危險,在運動場上衝鋒陷陣,純粹只為了「好玩」。你大概也會奇怪,怎麼大家居然僅僅為了「有事可做」,甘受悲傷、磨難與痛苦,繼續活下去,或下場參與「生命的遊戲」。很顯然,完全無所事事,才是最恐怖的詛咒。當然,人若持續玩著玩著他已經不感興趣的遊戲,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研究遊戲的要素,我們就掌握了生命的要素。


生命是一場遊戲。


遊戲包含自由、障礙和目的……


一旦自由和障礙過度失衡,人就會不快樂……


一個人若沒有足夠的問題,就會為問題所苦。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格言)說:想把事情做好,就交給一個大忙人去作。同樣的,如果你想要找個快樂的伙伴,就要確定他是一個可以擁有很多問題的人。


由此我們看到一個怪現象:家境富裕的人罹患精神官能症的比率很高。這些人都沒有什麼事好做,問題也很少。食、衣、住、 行等基本問題都有人為他們解決;如果人的快樂只取決於自由,那麼這些人應該很快樂才對。然而,他們並不快樂。是什麼讓他們不快樂的呢?就是缺乏問題……


一心籌畫著如何「規避事情」的人,會過得很悲慘;而計畫著如何「投入事情」的人,快樂的機率就高多了。


當然,人也可能被迫去玩他不感興趣的遊戲。受了徵召去打仗,就是最佳例證。一個人對戰爭的目的並不感興趣,卻發現自己在打這場仗。因此遊戲一定還得要有一個附加的要素。這個要素就是選擇力。


所以,我們可以說,生命是一場遊戲,而玩遊戲的的能力包含對自由與各種障礙的容忍、對目的深刻的瞭解;再加上有權選擇參與或不參與。


這四個要素--自由、障礙、目的和選擇力--就是引導生命的要素。


 


更多的資料可以參閱生命新觀點這本書。祝福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生命中有趣的遊戲,而且樂此不疲!


股神巴菲特曾說:金錢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遊戲的計分牌。我和(已故)妻子五十年前就形成了這樣的想法:我們要終生積聚財富,這些財富要全部回報社會。


2006年6月,美國歷史上最大一筆個人慈善捐款誕生,記錄的創造者就是股神巴菲特,他宣布把85%的個人財產,也就是370億美金捐給慈善基金。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是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噪音致醫師娘憂鬱症 必勝客賠30萬定讞

更新日期:2010/02/06 17:29

(中央社記者賴又嘉台北6日電)台南縣永康市張姓婦人不堪隔壁必勝客披薩店的機具噪音干擾,長期頭痛、煩躁且失眠,因而提出告訴。最高法院今天判決,經營必勝客的富利公司應賠償張女新台幣30萬元定讞。



張姓婦人的丈夫是耳鼻喉科醫師,住家1樓開診所,2至4樓住家。必勝客民國91年1月起承租相鄰1至4樓做披薩及門市生意,裝設冷氣、抽油煙機、抽水馬達、烤爐、大型冷凍櫃、揉麵糰機、升降梯等機具。



張姓婦人稱,住處與必勝客建築結構一體,必勝客經年營業的振動與噪音,讓她出現煩躁、心悸、頭痛、呼吸困難、睡眠障礙等症狀,經診斷為憂鬱症,因而要必勝客賠償新台幣100萬元、拆走相關機具;必勝客則舉環保局測量數據,強調均符合噪音管制標準,且原告陳情後,已加裝隔音海綿,原告主張顯不合理。



一審時,台南地方法院依據醫學文獻,認為約有10%的人聽覺靈敏,噪音忍受度較一般人平均值低;必勝客噪音雖符標準,但也沒低於標準值10分貝以下,超過聽覺靈敏者所能忍受的音量,判必勝客須賠10萬元,白天要降低音量,晚上10時至隔日7時不得有聲響侵入張姓婦人住處。兩造均提上訴。



二審時,法官根據台南成大醫院的診斷報告,認為噪音影響屬實,判決富利公司應再賠償張女20萬元,並再將噪音管制細分為日間、晚間、夜間,要求必勝客應將噪音控制在低於標準值10分貝。



全案上訴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判決富利必須賠償張女30萬元定讞。至於噪音管制部分,最高法院認為,富利公司曾遭環保局要求再改善,後經檢驗合格,因而將噪音管制的部分,發回台南高分院更審。990206(中央社資料照片)



最近台南有司法判例,判定某商家之噪音造成鄰居的長期失眠與憂鬱,必須賠償相關費用的狀況,這不禁讓我想到過去,我在門診曾看過讓我印象深刻的兩位失眠患者:


第一位是一位看來十分開朗的伯伯,他的嗜好,是每天傍晚時刻,會帶著家裡的狗到外面去散步。而他的長期失眠困擾到底從何而來呢?原來,他之前居住於醫院的官舍(當時女兒是醫院的行政人員),在居住期間,有半年的時間,樓上搬來了一家人,其母親帶了兩個有精神疾患的哥哥與妹妹。哥哥有一個令人困擾的習慣,就是他會在半夜兩點,到廚房把瓦斯桶抬起來往地板反覆地砸出重大的聲響,結果半年下來,原本可以夜夜好眠的伯伯從此變成習慣性的失眠,必須長期靠安眠藥物來入眠。


第二位是一位年輕的小姐,本身有穩定的公職,但來看診時,已經失眠近半年了,原因是家人為她在北部購置的房子的樓上,是經營宵夜生意的,大約是兩點左右,生意才會結束回來休息,但這正是患者本人惡夢的開始,因為樓上(包含小孩)在半夜兩三點的時間,活動的聲響就像白天一樣甚至有過之無不及,患者本身儘管經良性溝通及公權力來介入,結果沒改善,甚至變本加厲,導致噪音擾人睡眠的狀況更惡化。因為考量房租的負擔等等,還不想搬離原本的住處,因此來門診討論究竟如何處理比較好。


提醒大家,的確有人對聲音的耐受度較一般人來得差,但當事人的敏感體質從何而來,這方面不妨透過功能性醫學檢測來瞭解,也就是說,聲音的干擾,往往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底下有哪些不穩定的身體因子在影響,這是不想依賴藥物、想根本改善所必須要瞭解與處理的。這部分不處理,治療往往淪為長期的藥物控制症狀甚至演變為藥物依賴與藥物耐受性變差等等狀況。


安靜的睡眠環境對睡眠品質的維持與提升還是相當重要,若噪音短期難以消除,可以考慮以耳塞來幫助噪音的減少,然而如果噪音的來源還包含低頻的震動,耳塞效果大概有限。遇到類似我提到的噪音干擾的極端狀況,更換環境恐怕是最快及最直接的解決方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懷孕生子減損婦女記憶力? 醫學研究:謬論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2/04 01:36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3日專電)不少婦女在懷孕生子後,抱怨記憶力衰退,一項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懷孕生子事實上並不會使婦女記憶力減退。



澳洲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University )研究人員對1241名婦女在產前與產後進行記憶力測試,時間長達4年。



研究結果顯示,懷孕使婦女記憶力減退的說法完全是「謬論」。



負責這項研究的教授克利斯坦森(ProfessorChristensen)指出,懷孕手冊告訴準媽媽們,懷孕期間她們可能會經歷記憶減退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導致準媽媽及準爸爸們將記憶減退,列為是懷孕期間會經歷的生理現象,「這是迷思產生的原因之一」。



克利斯坦森指出,孕婦可能為了準備新生命誕生,注意力由工作移轉,同時新手媽媽也會花更多心思照顧寶寶。



她認為,這種情況應稱為「認知力不足」(cognitive deficit),而非記憶力減退。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院(Royal College ofMidwives)專家華瑞克(Cathy Warwick)歡迎並肯定這項研究成果。



她說,懷孕使婦女身心較平日更為疲憊,「大家都知道,疲倦不論是對婦女或男性,都會使他們注意力無法集中,效率也降低。」



「這也是為什麼助產士鼓勵準媽媽們在家裡或工作時,有機會要適度休息,她們非常需要休息。」990203



過去都認為懷孕及生子,會讓婦女的記憶力變差,最近澳洲針對一千多名婦女的研究證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但研究中指出懷孕生子,的確會讓當事人認知功能減退,原因可能是當事人需要處理的事物增加了或者因疲倦甚至睡眠不足所引發。其實,在認知功能評估中,往往會包含記憶力,因此我們若硬要把記憶力從認知功能拉出來另外討論,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有點牽強。


無論如何,真正在記憶力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對婦女並不會有影響,同時,除了當事人應該有適當地休息時間之外,額外的營養補充也不可少,飲食均衡及營養補充若作得好,作息又能規律,休息及睡眠時間足夠,認知功能往往也能維持得不錯。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妥瑞兒非異常非絕症 愛心耐心症狀消失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2/02 16:35



「妥瑞氏症」是小兒科神經科門診常見的症狀,但由於認知不足,許多孩童常遭汙名化,以為是精神異常,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表示,妥瑞氏症並非絕症,家長和老師的了解與接受,比藥物治療更有效,臨床上也証實某些患者在學業及工作上有傑出表現,有好多開發的潛能,多數孩童不需要藥物,症狀自己會消失。



(劉怡伶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任周琪指出,妥瑞氏症臨床特點是重複不自主的肢體動作(tics),例如眨眼、扮鬼臉、甩頭歪頭或是聳肩、踢腳等,身體上有肌肉的部位都可能作出不自主抽動,有時併發無法控制的聲音,像清喉嚨、呻吟,甚至會有嚴重的罵髒話或吼叫。



她表示,發病年齡多在學齡期,發生率約3%,常常在小學時期就有症狀,真正病因目前還無法確定,一般認為與中樞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有關,許多人可透過意志力壓抑或分散注意力來減輕。此症狀是良性的,對腦部無傷,多數孩童不需靠藥物治療,症狀自己會消失,而大部份孩童在學習與各方面發展都正常,甚至有很多開發的潛能,且在工作或學習上表現出色。



周主任指出,許多名人患有此症,像前副總統連戰眨眼睛就是妥瑞氏症,注射肉毒桿菌可稍有改善,不過效果只能維持三個月,另外像音樂神童莫札特也疑似患有此症。



對妥瑞氏症最好處置方法就是養成孩子良好日常生活習慣,作息規律,家長與老師的耐心和愛心是最好治療方法之一,反而比藥物更重要。



過去,我在部落格曾談過妥瑞症的症狀與原因,以下是我把資料擷取出來提供大家參考:


妥瑞症一般被歸類為抽搐症(TIC DISORDER),這裡定義的抽搐指的是一種驟然、重複性、沒有目的的不自主的發聲或動作,不管發聲或者動作,如果兩種狀況合併出現超過一年以上,就會被醫師診斷為妥瑞症。1885年,法國GILLES DE LA TOURETTE醫師首先發表這種疾病的論文而得名。這類狀況主要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男比女多,比例大約是3:1。


動作方面,多發生在臉部次而是頭肩,依次是上肢、下肢及身體。臉部包含眨眼、作鬼臉、伸舌頭、動下顎;肩頸部則有左右或上下的搖頭、聳肩或扭動脖子; 上肢可能會彈、敲手指、甩動手臂;下肢可能會踢、跳、抖腳、蹬足;身體方面則可能有扭動、搖晃等動作。比較特別的是有些人會以撥弄頭髮、聞嗅東西、觸摸東西、碰觸自己或者別人的身體、敲打東西、全身上下手舞足蹈、敲打東西、甚至逗弄他人、傷害自己來表現。發聲抽搐常見的是清喉嚨、聞嗅、咳嗽、清喉嚨、吐痰或者單聲發音、複雜的甚至會發出動物叫聲甚至罵髒話等等。這些現象的持續時間,常常是偶發而且是自限性的,也就是大部分的人到了一個年齡後,自然會消失。我也認為這些症狀,源自於小孩本身的能量太多,所以他們得從一些小動作來發洩,然而導致妥瑞原因,目前還未有直接的實驗室檢測、病理結果或者其他影像學檢查能確定診斷,故真正原因仍屬未知。


一般精神科醫師對此診斷常會開立的藥物,不外是抗精神藥物(治療精神病用藥)、中樞神經興奮劑(像是利他能等等)甚至是降血壓藥物等等,這是標準治標但完全不治本的療法。所以,我建議家長若想藉藥物來改善妥瑞症,還是儘量採取較為保守的態度為宜,因為這些藥物的一旦開始服用,缺乏相對客觀的檢測來監控藥物服用的效果,而且副作用也不少,很多小朋友服了藥,只是比較想睡而已,總之儘量以非藥物方法來幫助小孩改善為佳。


最近國內某醫學中心的小兒部主任亦公開提醒大家:


真正病因目前還無法確定,一般認為與中樞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有關,許多人可透過意志力壓抑或分散注意力來減輕。此症狀是良性的,對腦部無傷,多數孩童不需靠藥物治療,症狀自己會消失,而大部份孩童在學習與各方面發展都正常,甚至有很多開發的潛能,且在工作或學習上表現出色。


底下,讓我們參考一下過去已經做過的研究結果:


一項針對46個對象者在十九歲所做的研究調查發現:80%的患者在整體功能評估上,有輕度到中度之間的妥瑞症狀,其餘的20%曾經歷至少中度以上的症狀,因此,八成的人症狀會消失會變為輕微,相關研究內容請參考:


Leckman JF, Bloch MH, King RA, Scahill L. "Phenomenology of tic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tic disorders". Adv Neurol. 2006;99:1–16.


大部分的患者其症狀消失的時間是在青春期以後,相關資料大家可以參照:


Leckman JF, Zhang H, Vitale A, et al. "Course of tic severity in Tourette syndrome: the first two decades" (PDF). Pediatrics. 1998;102 (1 Pt 1):14–19.


Burd L, Kerbeshian PJ, Barth A,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an epidemiologically defined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Tourette syndrome". J Child Neurol. 2001;16(6):431–37.


儘管有後續研究發現90%的患者仍有些症狀,而這些患者有半數都認為自己的症狀已經完全消失,但至少情形都不嚴重。相關研究請參考:


Pappert EJ, Goetz CG, Louis ED, et al. "Objective assessments of longitudinal outcome in Gilles de la Tourette's syndrome." Neurology. 2003 Oct 14;61(7):936–40.


不管如何,目前對妥瑞氏症最好處置方法就是養成孩子良好日常生活習慣,作息規律,家長與老師的耐心和愛心是最好治療方法之一,反而比藥物更重要,此外,許多知名運動員也是妥瑞症的患者,建議父母在妥瑞兒的生活安排上,一定要加入運動這一項,許多臨床的觀察發現運動能有效地改善妥瑞的症狀,相關資料也有參考書籍可以對照:運動改造大腦。


想進一步在身體功能改善,增加穩定性的家長,不妨參考功能性醫學的作法,相關內容及作法可以參考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最近有一本關於妥瑞症的勵志書籍,是由國內知名教育學者洪蘭博士所翻譯,相當感人,有興趣的人可以找這本書來瞭解,書名叫:站在學生前面。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基會:吸管驗出含鉛 熱飲少用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2/02 13:23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日電)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天仁表示,消基會繼去年抽檢41件免洗碗、免洗湯匙、攪拌棒及吸管發現6件含鉛,近期再抽檢80件吸管,10件含鉛,呼籲消費者喝熱飲不要用吸管。



謝天仁說,消基會去年11、12月,到早餐店及夜市飲料店(攤)取樣吸管,在大台北地區、桃園縣、台中縣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等地取得,共計80件樣品。



其中早餐店取得48件,包括大台北地區14件、台中縣市與台南市共26件,以及高雄市8件。另外夜市吸管共取得32件,在大台北地區及桃園縣有15件、台中市9件、高雄市8件。



他說,結果顯示,有10件樣品鉛含量不符合規定,超出標準值的100ppm以上,占總樣本的12.5%;鎘的含量則都合格。



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中「塑膠類」的規定,材質重金屬鉛及鎘的含量,都應低於100ppm以下(百萬分之一毫克/公斤)。



「鉛」可藉由皮膚、口或鼻進入人體內,具有蓄積性,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慢性鉛中毒,鉛還會妨礙血液中的血紅素合成,引起貧血,更可怕的是對兒童具有高毒性,微量的鉛即會導致孩童智力發展遲緩、學習障礙等問題,其他症狀還包含腹痛、急性腎衰竭及神經腦部病變。



他並說,本次不合格的9件黃色樣品及1件綠色樣品,都來自早餐店的48件樣品中,但不表示所有早餐店的吸管都有問題;另外夜市樣本32件都合格。



他說,去年消基會檢測41件樣品(10件免洗碗、9件免洗湯匙、3件攪拌棒、19件吸管),結果6件鉛不合格的比率差不多,不合格率約14.63%;這次檢測不合格率12.5%,沒下降多少。



謝天仁表示,風險高的產品多落在黃、橙、綠顏色的吸管上,他呼籲衛生署依法要求不合格業者銷毀產品,否則開罰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台大環工系主任駱尚廉說,塑膠材質添加鉛通常為了讓表面看起來光滑,不過目前已經無需用鉛,就可做出一樣的結果;雖然黃、橙、綠色吸管驗出比例偏高,但含鉛量與顯色沒有直接關係。而本次結果值得肯定的是,合格者不是接近限值,而是幾乎沒有驗出。



他並說,這次檢測是材質含有總量,非溶出量,因此為了安全起見,他建議消費者,若是喝會燙的飲料,就不要用塑膠吸管。990202


 



我在門診時,常和小朋友的父母討論中金屬的來源,其中一點,有不少小朋友喜歡把吸管咬得扁扁地,這種狀況可能會小朋友接觸到鉛,過去幾年,消基會持續抽測吸管含重金屬的比例,發現抽測檢出鉛的比例,並沒有下降,在可能含鉛的吸管產品中,黃、橙、綠三種吸管是最被容易檢出有鉛的,提醒大家在吸管的使用上,儘量避開這些顏色或者使用無色的吸管,市面上也有以玉米纖維做成的吸管,雖然材質較脆,但可以完全避開重金屬的接觸,大家不妨參考選購。


在功能性醫學中,針對重金屬的過量及微量元素的不足,常以頭髮來做篩檢,有些人對此檢測有些疑慮,原因是單純透過頭髮檢測,無法確知當事人在螯合治療的前後,進一步檢測是否重金屬排乾淨了沒。其實針對這個部分,功能性醫學亦提供螯合後的尿液檢測,當事人透過螯合劑的服用,並收集接下來六小時或者二十四小時的尿液,去分析尿液中重金屬的含量是否在可接受範圍內,透過這樣的檢測,可以讓當事人知道自己的重金屬到底排到安全範圍沒有。很多人在作螯合治療時,常發現剛開始效果很好,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原本相關的狀況又回來的,其中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因為未做尿液後螯合檢測的人,只排除了身體一部份的重金屬,但並未排除完全,以致於重金屬後來在身體重新分佈,仍然對身體造成不穩定的影響。因此,要確認身體的重金屬到底排乾淨了沒,一定要透過尿液後螯合檢測來確認,許多口服的重金屬螯合療法,甚至要接近半年的時間才能排除完全,因此,有作頭髮的重金屬檢測的人,經螯合療法後,最好經尿液後螯合檢測來確認螯合療程是否可以結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糖漿恐傷身 國人1天喝掉21萬瓶


卡優網 更新日期:2010/01/29 04:10 王怡茹







  不少民眾生病時,為求方便會選擇到藥房購買感冒糖漿,來舒緩病痛,但「豪飲」的結果,可能病還沒治好,就已藥到「命」除。消基會今(28)天公布調查,有高達9成市售感冒糖漿警語標示幾乎「看不見」,消費者恐因此忽略正確用法及用量,危及生命安全。消基會呼籲,衛生署應對藥品統一規範,要求業者於外包裝明顯處標示「警語」及「副作用」,以維護國人身體建康。



  根據國際醫藥服務公司2006年統計,台灣每年感冒糖漿銷售約15億元,以每瓶單價20元來計算,國人1天至少喝掉21萬瓶,用量極為龐大。消基會日前抽查市面10種品牌的感冒糖漿,發現其中竟有8瓶警語等注意事項標示在紙盒內,字體極小很難去注意到,甚至有1瓶連標示都沒有,消費者很可能沒注意到標示,而服用過量造成健康問題。



  調查並發現,有4瓶違反藥事法第75條規定,未標示副作用,依法可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緩;還有2件未依指示審查基準分別增列成份警語,例如應註明成份中的咖啡因易造成心悸;另有7件用法用量、注意事項、警語等沒有照指示審查基準標明內容標示。



  消基會醫療糾紛委員會召集人、新竹國泰醫院急診科醫師趙凱指出,感冒糖漿的主要成份其實都有副作用,過量都會傷及身體。例如用來鎮熱、止痛的乙醯胺酚,服用過量會傷肝、腎;而舒緩鼻塞的抗組織胺,會造成嗜睡,開車族及從事精密工作者恐因此分心,發生危險。



  同時,趙凱表示,感冒糖漿成份中的咖啡因、擬交感神經作用劑易引發心悸及心律不整,傷害神經系統,而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不宜服用。且一瓶60公克的糖漿裡,就含有15克蔗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將不利於血糖控制。



  趙凱並強調,許多老人家習慣服用感冒糖漿來治病,且在一些醫療貧乏地區,如漁民、農民更是依賴藥局,往往只在乎藥品的「藥效」,只想一瓶快快飲下,趕快上工。這些民眾普遍缺乏正確用藥知識,若藥品「警語」、「副作用」標示不夠明顯、政府宣導不夠,將會大大危及醫療弱勢族群的身體健康。



  趙凱也建議,消費者在服用感冒糖漿前,應該主動詢問專業醫藥人員,並看清楚警語標示及依照其用法用量來服用,防止過量。若服用後半小時後出現不適狀況,應立即停用。



  消基會秘書長黃鈺生則呼籲,衛生署應對藥品制定一致規範,除了在仿單上應完整標示外,更應在成藥外盒上標示注意事項及警語,方便消費者在購買前就可以依照自身的身體狀況,決定是否購買此類藥物。



  另外,黃鈺生表示,針對廣告中宣傳的療效,衛生署也應該加以控管,要求業者載明服用過量所造成的後果,並督導業者善盡告知義務。



之前仍在醫學中心的精神部訓練時,不時會接到毒物科的會診,其中不乏對感冒糖漿上癮的個案,有些患者甚至同樣牌子的感冒糖漿一喝就超過十年,而且是天天,中間若有一兩天不喝,就會感到極度的不適,喝了就會覺得精神比較好,且肌肉關節不會酸痛,因此對這些患者來說,感冒糖漿像神奇的蛇油一般可以治百病,殊不知其實是對感冒糖漿的成分上癮了。感冒糖漿中,最容易上癮的成分,就是可代因。可代因本身是類嗎啡的製劑,本身可以止咳,因此許多咳嗽藥水的主成分就是可代因,咳嗽藥水也常成為濫用的藥品之一。可代因除了可以止咳,還能止痛,國內曾有醫師發現有嚴重經痛病史的婦女,長期飲用感冒糖漿來幫忙止痛超過三十年,最後甚至一天要喝到20瓶的量,結果五十多歲就罹患失智症。推測與長期感冒糖漿的濫用有關。


可代因本身還有止瀉功能,這是所有嗎啡類的藥物的藥理作用,長期服用會加重便秘的狀況。一般常見的副作用還包含:欣快感、皮膚發癢、噁心、嘔吐、嗜睡、口乾、瞳孔縮小、姿勢性低血壓、尿液滯留、憂鬱等等,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可代因還會引發性慾降低及男性勃起的困難。


短期間大量的服用,可能會導致呼吸抑制(這也是嗎啡類藥物的副作用),懷孕或哺乳的婦女千萬不要使用,一旦血液或者乳汁中的濃度太高,往往會危及胎兒。相關的研究請參考:


Codeine use while breastfeeding may be dangerous, Wed. Aug. 20 2008 9:42 PM ET. Koren G, Cairns J, Chitayat D, Gaedigk A, Leeder SJ. Pharmacogenetics of morphine poisoning in a breastfed neonate of a codeine-prescribed mother. Lancet 2006; 368: 704.


有長期服用可代因的人一旦突然不喝,容易引發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包含對藥物的渴求、流鼻水、打哈欠、流眼淚、失眠、肌肉無力、發冷、坐立不安及身體疼痛等等,這些其實跟海洛因或者美沙酮的戒斷症狀類似,不過程度有別而已。已經有依賴的人,應該在專業協助下,慢慢戒斷。


感冒糖漿中一般都有普拿疼的成分,這是眾所周知的陣痛解熱藥,也是對肝臟功能有明顯抑制甚至傷害的成分(與服用劑量多少有關),此外,有些感冒糖漿有麻黃素,這一般被拿來治療鼻塞,由於麻黃素是安非他命的原料,因此,類似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的作用還是可能出現。其他像抗組織胺可能造成嗜睡,或者咖啡因容易興奮及心悸等等,潛在副作用其實不少。建議大家對感冒糖漿的服用,務必小心謹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好的跑鞋就是不穿鞋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1/28 12:05



最好的跑鞋,就是不穿鞋,因為研究發現,赤腳跑步,腳比較不容易受傷。



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在自然醫學期刊上的論文指出,穿鞋跑步,通常是腳根先著地,光腳跑則多半是腳尖先著地,腳尖著地對身體幾乎沒有衝擊力。



多數人可能都會覺得光腳跑步很危險,不過研究說,即使是在最堅硬的地面上,光腳跑也不會有絲毫不舒服和疼痛,你所需要的不過就是幾塊老繭,腳底比較不容易因為摩擦而破皮。



在比較過赤腳跑、穿鞋跑及原本穿鞋、但是後來回歸自然的三組跑者之後發現,赤腳的跑者,腳步最輕盈,他們在肌腱和腳部肌肉使用上,最有效率。



不過,研究不建議習慣穿鞋跑的人,馬上放棄鞋,最好是慢慢習慣,給肌肉一點時間鍛鍊。



運動鞋擁有可觀商機,Nike一季的營收就有幾十億美元



每天看電視逾4小時 心血管疾病高8成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01/20 14:25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你會長時間看電視嗎?美國一項醫學研究指出,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起一般人要大幅提高8成,怎麼避免呢?醫師建議大家沒事還是少坐多動。



閒閒沒事在家就是看電視,這是否也是你平常在家的寫照呢?長時間久坐下來,不但屁股越做越大,還要小心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澳洲研究人員針對8800名成人的生活型態進行長達7年的研究調查,研究期間有87人死於心血管疾病,125人死於癌症,排除抽菸和高血壓等其他因素,發現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起每天看電視不到兩小時的人大幅提高8成。



其實重點倒不是看電視,而是因為長時間久坐下來缺乏活動,膽固醇和血糖指數容易飆高,電腦一族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如何避免呢?醫師建議,還是避免久坐,多動動筋骨,才是維持健康的長久之道。



心血管疾病指得是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及中風等,行政院衛生署文章亦指出,鑑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及體重過重等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在心血管疾病防治宣導上,國民健康局呼籲民眾需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平時注意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戒菸、少酒、多運動,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預防心臟疾病之發生。(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高竹君)



關於跑步,最近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團對發現:光著腳跑步,腳比較不會受傷,光著腳跑步,對腳的衝擊也小,這不禁讓我想到,倒著跑,也幾乎都是腳尖先著地,因此,也有些人提倡倒著跑有益健康,除了可以運動到不同的肌肉群及改變身體的慣性以外,重要部分,我認為也是因為倒著跑幾乎都是腳尖先著地,因此不想光腳跑步的人,建議大家不妨試試倒著跑。當然可以光腳倒著跑,效果應該更好。


此外,現代人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多,這種生活形態也直接影響到大家的健康,據澳洲的研究發現,每天看電視超過四小時的人,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起每天看電視不到兩小時的人大幅提高八成,這個研究並未指出受測者看節目的型態為何,因此,主要還是與看電時間長,身體活動不夠導致有關。這樣的生活形態持續一段間以後,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以及血糖的代謝容易變糟,這些都會增加中風的風險,肥胖所導致的風險,也包含失智症,因此,建議大家務必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沒有時間的人,每天撥至少三十分鐘的時間到外面邁開大步去散步,也多少有運動的效果,希望大家都能動起來,少生點病,國家在健保醫療支出相對也會降低許多,如此,健保費以後會持續調漲的機會應該大減才是!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訂疫苗不付錢/ 諾華警告 將予差別待遇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1/28 04:11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針對外界質疑指控H1N1新流感疫情遭世界衛生組織(WHO)與部分專家誇大,以及藥廠藉機擴大疫苗產量賺取暴利,世衛組織助理總幹事、流感問題首席顧問福田敬二否認世衛受製藥公司的影響,並稱H1N1新流感病毒目前仍在世界各地傳播。



在此同時,H1N1疫苗製造商之一,諾華高層同日放話,揚言已取貨政府若要退貨且不付款,日後再有疾病大流行時,諾華將會給予差別待遇。



針對「歐洲委員會」下屬衛生委員會主席沃達格對H1N1疫情嚴重性與藥廠藉機發財的質疑,歐洲委員會已展開調查。福田二十六日出席該委員會的一個聽證會時表示,經專家驗證,H1N1真實存在,目前這種病毒仍在世界各地傳播,疫情還沒有結束,福田並堅決否認世衛組織受到藥廠左右。世衛二十五日也曾發表聲明,強烈駁斥有關新流感是假疫情的指控。



瑞士的諾華藥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魏斯拉二十六日表示,那些當初施壓藥廠儘快製造出疫苗的政府,就是現在認為買太多而改口要求退訂的政府;政府如果希望疫苗業有效率,就得承擔相關後果,因為下回還會有疾病大流行,屆時那些一直是諾華可信賴夥伴的政府,將會獲得優待。



法國衛生部本月初宣布打算取消五千萬劑疫苗訂單,其中七百萬劑是諾華訂單。魏斯拉強調,兩造都應該尊重具有法律約束性的合約,但也表示能理解各國政府所承受的壓力,以及準備好彈性處理未交貨訂單。魏斯拉說,已交貨訂單不該退回且必須付款,但未交貨訂單則是另一回事。



新流感病毒,絕不是捏造出的,但到底有沒有比其他流感厲害許多?新流感仍在傳播,沒錯,但是趨勢已經減緩。任何的流感,都會造成感染的人的一定比率的死亡,但是新流感因為在爆發之時,一些死亡案例的偏高,導致媒體的競相報導,但事後發現,若與一般流感相較,新流感的致死率並沒有高出太多。因此,最近已有專家要求調查是否有人對疫情異常炒作而藉機牟利。


目前比較讓人擔心的是:藥廠是不是趁著這一波疫情,製造恐慌,來增加大家對藥物治療(例如克流感)或者疫苗注射的需求,當然,沒有專家會承認受藥廠左右,有沒有要常會承認炒作,但背後原因值得大家思索原因何在。我認為最好從醫療產業的結構及運作瞭解起。有興趣研究的人,可以參考藥廠黑幕及發明疾病的人這兩本書,相信看過之後,會有更深的體悟與瞭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將有專屬生育鐘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1/27 17:05



英國科學家替女性設計了個人專屬的生育鐘,告訴婦女自己子宮裡還剩下幾個可以孕育下一代的卵子。



聖安德魯 斯大學和愛丁堡大學一起設計了這套電腦軟體。電腦專家凱西說,兩個學校的專家追蹤了全世界幾千名女性的生育週期以後,整理出了一套規律。



依照科學家的說法,每位女性生下來,子宮就有固定數量的卵子。這些卵子到了青春期就會成熟,準備好接受精子,當媽媽了。這些卵子到了二十歲以後,就會因為排卵而日漸減少,同時也降低了受孕的機會。依照這這兩個學校的統計,絕大多數女性,年滿三十歲.,體內成熟的卵字就只剩下百分之十二。到四十歲更少,只有百分之三了。



科學家將先記錄下十幾歲少女體內的卵子數目,然後利用他們設計的軟體就可以算出,不同年紀,每位女性體內還剩下的卵子數目。了解自己懷胎的機會。



對現代婦女來說,晚婚已慢慢成為一種趨勢,對台灣來說,生育率的敬陪末座,已開始讓人口危機悄悄浮現。因此,除了配套的生育、養育暨教育補助外,我認為女性自己最好瞭解自己的生理還有多少懷孕的機會。


最近有研究提出專屬生育鐘的方式,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英國有兩個大學的研究團隊,追蹤了全世界幾千名女性的生育週期,整理了一套法則,每個婦女可以針對自己的狀況,找到自己的生育鐘,說穿了,像是生育的倒數計時器,可以提醒當事者本人還有多少的本錢可以懷孕生子。其中有些數據,我認為值得大家作警惕:


年滿三十歲,體內成熟的卵子只剩下百分之十二,超過四十歲,只有百分之三,婦產科專家也一再提醒大家,想生育要趁早,但一直以來,沒有比較明確的數字告訴大家,以上的兩個數字,相信讓大家印象更深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吃早餐的男人 錢途無量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1/27 04:11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男人能否擁有日幣千萬年收入,取決於吃早餐的習慣?日本以系列腦力訓練著作聞名的東北大學加齡醫學研究所教授川島隆太,去年底所進行的「早餐相關意識與實況調查」發現,大部分高所得的男性商務人士,都有規律吃早餐的習慣;有此習慣的大學生,大多也都是應屆考取。



川島曾出版「早餐決定我們的腦」一書。他在去年11月以400名大學生和500名35至44歲的男性商務人士為對象,實施網路調查,從中分析吃早餐的習慣與成功人生的關聯性。



商務人士的調查結果發現,年收入日幣千萬(約台幣358萬)以上的高所得者有82%,每天都會以某種形式吃早餐;收入700萬日幣(約台幣250萬)以上者,也有超過8成幾乎每天(每週4至5日)吃早餐。此外,年收入千萬以上且有吃早餐習慣者,有6成以上都是應屆考取大學,畢業求職獲第一志願公司錄取者也達6成以上。川島認為,有吃早餐習慣的男性似乎比較容易成為「贏家」。



大學生的調查方面,習慣吃早餐的學生中也有51%順利考取第一志願,74%為應屆考取;另有53%覺得「學生生活相當充實」,還有50%認為「自己用功唸書」。沒有吃早餐習慣的大學生,上述各項目的百分比僅止於個位數到10出頭。



川島教授對此結果分析道:「吃早餐的習慣可謂考取大學、邁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我們可以推測,吃早餐有助實踐規律生活,同時也對商務人士所處的職場環境發揮正面影響。」



在英文,早餐叫BREAKFAST,這是兩個字複合而來的,BREAK的亦似是打破,FAST,是禁食的意思,從前一天的晚餐時間,到我們早餐時間(沒有吃宵夜)已經過至少十個小時,相較於其他餐與餐之間的間隔,這是比較長的時間,因此,早餐,就是打破禁食的一餐,對我們整天的活力來說,其實相當重要。早餐的內容,除了優質澱粉以外,應該包含蛋白質的適量補充(蛋白質並非指蛋),因為澱粉的利用較快,如果缺乏蛋白質,當事人在早餐兩個小時後,就會開始覺得體力及精神明顯下滑。


最近日本研究發現,有吃早餐的男人,不管是學業的表現,或者是收入所得,相較於其他沒吃早餐的男人,明顯優秀許多,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想要成功,就得先顧好早餐。我認為當中,應該再看看受測者的生活作息是否正常,也就是說,有些人沒吃早餐,是因為太晚睡覺,以致於早上沒時間吃早餐,若是以此變數加進來,也許可以去探討生活作息的正常與男人成不成功是否有關。也許另一項可能的結論會出現,例如,有吃早餐的男人普遍是因為早睡的關係,因此早起,有時間吃早餐。有許有人會開玩笑的說,有錢的人,不必那麼忙,因此時間也比較多,要吃早餐比較不是難事,不管彼此的因果關係如何,早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餐。無論如何,早睡早起,三餐正常,適當運動,絕對是維繫健康的鐵律,建議大家努力來維持與達成,讓全民健康水平更提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永不嫌晚 研究:60歲多動70歲不易生病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01/26 15:05 黃一展







(法新社華盛頓26日電) 刊在「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4份研究顯示,規律運動除了讓你身體更健康,年老時心智也會更敏銳。



  其中一份研究發現,中年多運動的婦女,70歲後較不易受慢性疾病、心臟手術或其他生理及心理病痛所苦。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Health)、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Hospital)以及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員,把中年定義為平均60歲的人士。



  另一份研究發現,每週1到2次的「阻力訓練」持續一年,可改善年長女性的專注力和解決衝突的能力。



  第3份研究發現,相較於年紀相當、卻整天坐著不動的「沙發馬鈴薯」,55歲以上從事中度或高度體力活動的人,較不會有認知方面的障礙。



  第4份研究顯示,參與18個月運動計畫的65歲以上女性,相較於參加較不劇烈「健康」計畫的同齡女性,骨質似乎較不疏鬆,降低跌倒的風險。



  撰寫首份研究報告的科學家表示,這幾份在加拿大、德國和美國進行的研究報告,結果可能跟醫師要求的一樣,要更多美國人起來運動。



  科學家並說:「美國人口迅速老化,且近四分之一的民眾不從事任何休閒活動,我們的研究結果似乎呼應聯邦準則的意見,也就是體能活動提升老年人健康,更強調運動有加強整體體能與老化健康的潛力。」



  他們說:「體力活動不僅僅能延長壽命,還能提升生活品質的這個概念,可能是讓人起來活動的強烈誘因。」(譯者:中央社實習編譯黃一展)



運動的好處,長期以來,一直被強調,當然在健康照護上,運動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過去的研究比較少提到中老年的運動對於疾病預防的效果,最近知名的美國醫學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收錄了一系列關於運動對於疾病預防的相關研究,研究的結論還提醒大家:就算六十歲以上作規律的運動,對身體仍有明顯的助益,而這些改變也包含了大腦的疾病,之前我曾多次提醒大家運動可以改造大腦,相關內容也可以參考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我在鼓勵客戶運動時,常會半開玩笑的說,大一點的運動量,有點像在訓練逃命,逃命時,腦袋最清楚了。據說,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人曾做過觀察研究,他們發現當時的倫敦,找不到一個精神失常的人。最主要的原因,除了要逃命,腦袋一定清楚,此外,躲炸彈比精神失常更重要,因此自然找不到精神失常的人。


以下為近日新聞提到的相關研究有興趣的人,不妨去找這些研究的全文來做參考。


Physical Activity at Midlife in Relation to Successful Survival in Women at Age 70 Years or Older


Qi Sun, MD, ScD ; Mary K. Townsend, ScD ; Olivia I. Okereke, MD ; Oscar H. Franco, MD, ScD, PhD ; Frank B. Hu, MD, PhD ; Francine Grodstein, ScD

Arch Intern Med. 2010;170(2):194-201.


Effects of Exercise Programs to Prevent Decline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Highly Deconditioned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Perso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naud Dechamps, PhD ; Philippe Diolez, PhD ; Eric Thiaudière, PhD ; Aurore Tulon, MSc ; Chérifa Onifade, MD ; Tuan Vuong, MD ; Catherine Helmer, MD, PhD ; Isabelle Bourdel-Marchasson, MD, PhD

Arch Intern Med. 2010;170(2):162-169.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A 12-Mon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eresa Liu-Ambrose, PhD, PT ; Lindsay S. Nagamatsu, MA ; Peter Graf, PhD ; B. Lynn Beattie, MD ; Maureen C. Ashe, PhD, PT ; Todd C. Handy, PhD

Arch Intern Med. 2010;170(2):170-178.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cident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Elderly Persons


The INVADE Study

Thorleif Etgen, MD ; Dirk Sander, MD ; Ulrich Huntgeburth, MD ; Holger Poppert, MD ; Hans Förstl, MD ; Horst Bickel, PhD

Arch Intern Med. 2010;170(2):186-19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