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腦功能的逐漸下降,失智症的診斷不僅​​使罹病者受苦而且對他們的親戚都顛覆了世界。那些受影響的人失去了計劃,記住事物或適當行為的能力。同時,他們的運動技能也會下降。最終,失智症患者不再能夠獨自處理日常生活,而需要全面護理。僅在瑞士,就有超過15萬人步上這種命運,每年還會診斷出30,000例新病例。

迄今為止,尋找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的所有嘗試均以失敗告終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氏症-幾種形式的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仍然無法治愈。然而,在比利時進行的一項由ETH研究人員Eling de Bruin參與的臨床研究現在首次發現,認知運動訓練可以改善嚴重受損的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和身體技能。這項由ETH衍生公司Dividat開發的健身遊戲稱為“ Exergame”。

通過訓練提高認知能力

2015年,由以太坊研究人員帕特里克·艾肯伯格(Patrick Eggenberger)領導的一組科學家證實,同時訓練身心的老年人表現出更好的認知能力,因此也可以預防認知障礙(據ETH News報導)。但是,這項研究僅在健康受試者上進行。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懷疑體育鍛煉和認知訓練也對失智症有正面效應,”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人類運動科學與體育學院與艾格伯格(Eggenberger)合作的德布魯因解釋道。“但是,過去很難激勵失智症患者長時間進行體育鍛鍊。”

ETH分拆結合了運動和樂趣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前ETH博士生Eva van het Reve於2013年與她的博士生導師Eling de Bruin和另一位博士生一起創立了ETH衍生公司Dividat。範·赫特·里夫(van het Reve)說:“我們想設計一個定制的培訓計劃,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 開發了一些有趣的練習,以鼓勵已經遭受身體和認知障礙的人們參加培訓,Senso培訓平台由此誕生。

該平台包括一個帶有遊戲軟體的螢幕和一個帶有四個區域的地板,這些區域可以測量步長,體重和平衡。用戶嘗試按照螢幕上的指示用腳完成一系列運動,從而使他們能夠同時訓練身體的運動和認知功能。健身遊戲也很有趣,這使得激勵受試者定期鍛鍊變得更加容易。

癡呆症患者的八週訓練

由KU Leuven博士研究生Nathalie Swinnen領導的國際團隊在ETH研究人員de Bruin的共同指導下,招募了45個研究對象。研究對像是兩個比利時養老院的居民,在研究時,他們的平均年齡為85歲,都患有嚴重的失智症狀。

“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德布魯因解釋道。“第一小組每周八次與Dividat Senso一起訓練15分鐘,持續八週,而第二小組則聽和看他們選擇的音樂影片。” 經過為期八週的訓鍊計劃,與研究開始時相比,對所有受試者的身體,認知和心理能力進行了測量。

定期打球有效果

結果為失智症患者及其親屬提供了希望:使用該機器進行的訓練確實增強了認知技能,例如注意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方向。德布魯因強調說:“這是第一次希望透過有針對性的遊戲,我們不僅能夠延緩而且能夠減輕癡呆症的症狀。”

特別令人驚訝的是,對照組在八週的時間內進一步惡化,而訓練組的病情得到了顯著改善。de Bruin補充說:“這些令人鼓舞的結果符合人們的預期,即失智症患者如果不經過鍛鍊更容易惡化。”

但是好玩的訓練不僅對認知能力有正面影響-研究人員還能夠衡量對身體能力的正面效應,例如反應時間。僅八週後,訓練組中的受試者反應明顯更快,而對照組則惡化了。令人鼓舞的是,老年人對衝動的反應速度對於確定他們是否可以避免摔倒至關重要。

更好地了解大腦過程

由德布魯因(De Bruin)領導的研究小組目前正在與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失智症的先兆)的人一起複製這項試驗研究的結果。目的是使用MRI掃描來更仔細地研究大腦中負責認知和身體改善的神經處理狀況。

鄭醫師補充:

以失智而言,用進廢退的理論絕對適用,然而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幫助失智患者提高體能的鍛鍊動機?這篇研究做好很好的嘗試且結果令人寬慰。

參考文獻:

 

  1. Nathalie Swinnen, Mathieu Vandenbulcke, Eling D. de Bruin, Riekje Akkerman, Brendon Stubbs, Joseph Firth, Davy Vancampfort. The efficacy of exergaming in people with 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residing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 2021; 13 (1) DOI: 10.1186/s13195-021-00806-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脈硬化後還能逆轉嗎?美國研究:1項運動天天做,失智風險都降低

日期:2021-04-07 作者:林 以璿

https://heho.com.tw/archives/167763

根據衛福部公佈106年十大死因,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及第四位。其中,動脈硬化是引發心臟病的關鍵因素。其實動脈硬化主要是低密度膽固醇過多,只要搭配適當的飲食、運動,硬化問題是能夠改善的。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原因,常是血中的低密度膽固醇濃度過高,附著在主動脈的血管壁上,導致血管堵塞、動脈硬化,進而引發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血栓等病。 逆轉動脈硬化,「糖分」一定要忌口 因此,讓血脂肪下降就是逆轉動脈硬化的關鍵。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主治醫師就指出,研究發現低密度膽固醇越多,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當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80 mg/dl的標準值時,動脈會停止硬化,往下降到65 mg/dl時,動脈硬化甚至能得到逆轉。 想要減少膽固醇,可以再飲食上多採用清蒸、水煮、滷、烤、拌炒,取代油煎、油炸,並且選擇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芝麻油; 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椰子油、棕櫚油、豬油、奶油。 另外,「糖分」也是導致血脂上升的關鍵之一,由於過多碳水化合物造成的糖化反應,會使糖分黏在血管或器官的蛋白質上,也會增強合成脂肪的酵素活性,增加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進而使總膽固醇升高,可能加速動脈硬化。因此,精緻甜食也必須要忌口。


做運動改善動脈硬化問題!研究:每天「有氧運動」最有效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針對70名年長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實驗,發現相較於每天從事伸展、拉筋運動的參與者,已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在進行中強度或高強度有氧運動1年後,不但大腦血流量增加,連帶動脈硬化程度也獲得改善。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1年3月份的《阿茲海默症期刊》。 過去的實驗已證實,若流入大腦的血液量低於正常,便容易造成通往大腦的動脈硬化、輕度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研究還指出,定期有氧運動可改善健康老年人的認知與記憶力。 研究團隊進一步召集70位年齡介於55歲至80歲的老年男性與女性。所有參與者分為2組,一組執行中等強度或高強度有氧運動,另一組進行伸展運動。運動頻率為每週3至5次、每次30至40分鐘。 結果發現,相較於伸展組,在經過1年的訓練後,有氧運動組參與者的頸部動脈硬化程度下降,流向大腦的血液量增加,失智症狀降低;且隨著最大攝氧量的提升,動脈硬化與大腦血流量的改善就愈明顯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運動有助於減緩老人記憶力衰退與失智的發生;這項研究不但證明了有氧運動可以改善大腦問題,連帶著對心血管也有好處。 有氧運動會使心跳加快,促進血液循環。建議大家一開始可以先從緩和、時間較短的運動開始練習,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拉長時間,給身體階段性的適應。

參考文獻:

Tomoto T, Liu J, Tseng BY, Pasha EP, Cardim D, Tarumi T, Hynan LS, Munro Cullum C, Zhang R. One-Year Aerobic Exercise Reduced Carotid Arterial Stiffness and Increased Cerebral Blood Flow in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J Alzheimers Dis. 2021;80(2):841-853. doi: 10.3233/JAD-201456. PMID: 3357985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57985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格拉納達大學生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of the University of Granada,簡稱UGR)的科學家發現,有氧運動前半小時攝取咖啡因(約3 mg / kg,相當於濃咖啡),大大增加了脂肪燃燒的速度。他們還發現,如果在下午進行鍛鍊,則咖啡因的作用比早晨更明顯。

在發表於《國際運動營養學會雜誌》(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目的在確定咖啡因(世界上最常攝取用於提升運動表現的物質之一)是否運動中確實增加了氧化或“燃燒”脂肪。儘管其補充劑形式的食用非常普遍,但對其有益主張的科學證據卻很少。

“建議早上空腹鍛鍊以增加脂肪氧化是很平常的事。但是,該建議可能缺乏科學依據,因為這種增加是由於早上鍛煉還是不吃東西尚無法確認”,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UGR生理學系的FranciscoJoséAmaro-Gahete解釋說。

共有15名男性(平均年齡32歲)參加了該研究,每隔7天完成四次運動測試。受試者在上午8點和下午5點攝取3 mg / kg的咖啡因或安慰劑(每個受試者以隨機順序在所有四個條件下均完成了測試)。嚴格標準化每次運動測試之前的條件(自進餐後經過的小時數,進行體育鍛鍊或消耗刺激性物質),並據此計算運動過程中的脂肪氧化。

最大脂肪氧化

Francisco J. Amaro解釋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在進行有氧運動測試前30分鐘攝取咖啡因會增加運動期間的最大脂肪氧化。” 確認在運動期間脂肪氧化存在晝夜變化(生理時鐘),在同等的禁食時間,下午的數值高於早晨的數值。

這些結果還發現,咖啡因增加了早晨鍛鍊過程中的脂肪氧化,與下午無咖啡因攝取的情況類似。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的結果發現,急性咖啡因攝取和有氧運動在下午進行中等強度的結合,為尋求在體育鍛鍊中增加脂肪燃燒的人們提供了最佳方案。

鄭醫師補充:

結論是下午、運動前半小時、3 mg / kg的量及搭配有氧運動效果最佳。

參考文獻:

  1. Mauricio Ramírez-Maldonado, Lucas Jurado-Fasoli, Juan del Coso, Jonatan R. Ruiz, Francisco J. Amaro-Gahete. Caffeine increases maximal fat oxidation during a graded exercise test: is there a diurnal variatio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2021; 18 (1) DOI: 10.1186/s12970-020-0040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含糖食物幾乎在百貨店的貨架上會激起尖叫,特別是那些銷售給孩子的產品。

兒童是添加食品的最高消費者,即使高糖飲食與肥胖,心臟病,甚至記憶功能受損等健康影響有關。

然而,關於兒童時期的高度糖分攝取如何影響大腦發育的知之甚少,特別是已知對學習和記憶至關重要的區域-海馬迴。

由佐治亞大學教職員工與南加州大學研究小組合作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囓齒動物模型中,青春期每天食用含糖飲料會損害成年後學習和記憶任務的表現。該小組進一步證實,腸道菌叢的改變可能是糖誘導的記憶障礙的關鍵。

支持這種可能性的理論是:實驗上觀察到從未食用糖的動物的腸道中若富含副桿菌屬( Parabacteroides)的細菌,也觀察到了類似的記憶缺陷。

UGA家庭與消費者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艾米莉·諾布爾(Emily Noble)說:“生命早期的糖攝取增加了副桿菌屬的數量,副桿菌屬的濃度越高,動物在這些記憶任務中的表現越差。” “我們發現,僅細菌本身就足以以與糖相同的方式損害記憶,但同時也損害了其他類型的記憶功能。”

指南建議限製糖分

美國農業和衛生與人類服務部聯合出版的《美國人飲食指南》建議將添加的糖分限制在每天熱量的10%以下。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年齡在9-18歲之間的美國人超過了建議,大部分熱量來自糖分飲料。

考慮到海馬迴在多種認知功能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該區域仍會發展到青春期晚期,研究人員試圖進一步透過腸道微生物群了解其對高糖飲食的脆弱性。

實驗中分別給予幼鼠正常食物和11%的糖溶液,這與市售的加糖飲料相當。

然後,研究人員讓老鼠執行依賴海馬迴的記憶任務,以測量情景情境記憶,或記住他們之前見過熟悉物體的情景。

Emily Noble說:“我們發現,幼年食用糖的老鼠辨別某物體在特定情況下是陌生的,其能力受損,而沒有食用糖的老鼠則能夠做到這一點。”

第二項記憶任務是測量基本識別記憶,這是一種海馬迴獨立記憶功能,涉及動物識別他們先前見過的事物的能力。

在這項任務中,糖對動物的識別記憶沒有影響。

Emily Noble說:“早期食用糖似乎有選擇地損害了他們的海馬迴學習和記憶能力。”

進一步的分析確定,高糖分攝取導致腸道微生物菌叢中副桿菌屬的濃度升高,腸道微生物菌叢是影響人類健康和疾病的胃腸道中超過100萬億種微生物。

為了更好地確定細菌影響記憶和學習的機制,研究人員實驗性地提高了從未食用糖的大鼠微生物菌叢副桿菌屬的濃度。這些動物在海馬迴相關和海馬非相關性記憶任務中均顯示出損害。

Emily Noble說:“(細菌)本身會引起一些認知缺陷。”

Emily Noble表示,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確定這種腸腦信號轉導的具體途徑。

“現在的問題是腸道中的這些特定細菌如何改變大腦的發育?” 高貴的說。“確定腸道中的細菌如何影響大腦發育,將告訴我們大腦需要什麼樣的內部環境才能健康成長。”

這篇研究“透過飲食中的糖增加了腸道微生物分類群破壞了記憶功能”,發表在《轉化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

鄭醫師補充:

當我們提到糖分對於幼兒大腦的傷害,甚至會造成過動、專注力缺乏甚至是衝動控制困難等狀況,許多人不明所以,甚至連專業人士也嗤之以鼻。這篇研究提供一個清楚的立論,告知我們糖份對大腦的直接衝擊是否存在可能沒有定見,但高糖分攝取改變腸道菌叢,進而透過腸腦軸影響大腦認知、記憶及學習相關區域,損害其表現,才是糖分對大腦造成傷害的關鍵。為人父母及照護者,對幼兒飲食的選擇及控制,對腸道菌叢的形成有深遠的影響,因此任重道遠,不可不慎啊!

參考文獻:

Emily E. Noble, Christine A. Olson, Elizabeth Davis, Linda Tsan, Yen-Wei Chen, Ruth Schade, Clarissa Liu, Andrea Suarez, Roshonda B. Jones, Claire de La Serre, Xia Yang, Elaine Y. Hsiao, Scott E. Kanoski. Gut microbial taxa elevated by dietary sugar disrupt memory function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1; 11 (1) DOI: 10.1038/s41398-021-01309-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茲海默症新突破!胜肽鼻噴劑可望延緩發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7年5月4日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進展性的腦部疾病,藥物治療目前多治標不治本,或是有較大副作用。但是,根據中研院最新研究發現,新設計出的R8-Aβ(25-35)-PEI胜肽,此鼻噴劑透過鼻腔進行治療,可望應用於阿茲海默症的預防或減緩發病,為阿茲海默症治療帶來一線曙光!

許多名人都飽受阿茲海默症之苦,日前深廣播人李季準因病辭世,享壽74歲,他在生前即受此症所苦,甚至好萊塢也有許多影星和李季準一樣,因失智症而撒手人寰。失智症患者當中失智症中最常見的即是阿茲海默症,因此治療突破也備受矚目。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陳佩燁副研究員,以及前生物醫學研究所杜邦憲研究員近日發表延緩阿茲海默症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新設計出的R8-Aβ (25-35)-PEI胜肽,透過鼻腔進行治療,可望應用於阿茲海默症的預防或減緩發病。該文已於2017年3月29日發表在國際專業期刊《歐洲分子生物組織之醫學生物》(EMBO Molecular Medicine)。

阿茲海默症的病理特徵是澱粉樣老年斑塊及神經纖維糾結,澱粉樣老年斑塊可能於患者發病前20年就開始形成,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重要標的。澱粉樣老年斑塊的組成為Aβ 胜肽,胜肽是一種蛋白質片段,由腦中APP蛋白質(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在代謝過程中產生。Aβ 胜肽在腦中可以被酵素水解,但若產生速率超過清除速率,Aβ胜肽就會聚集形成澱粉樣老年斑塊,最後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

目前國外臨床研究顯示,以靜脈注射大量對抗Aβ胜肽的抗體,可以減少阿茲海默症初期病患腦中老年斑塊的形成,並且減緩智能退化的程度。不過,抗體療法會引發許多副作用,許多病患中途就放棄治療。

中研院團隊則設計出可以抑制Aβ胜肽聚集的另一種胜肽(R8-Aβ(25-35)-PEI),將此胜肽滴入老鼠鼻孔後,經由鼻腔嗅覺神經傳遞到腦部,6小時後就可以到達最高量,且傳遞效果高於17%,能在腦內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在過去,胜肽在血中穩定性不好,非常容易被血中酵素分解,一直是胜肽治療的難題。而中研院團隊設計的胜肽,卻可以穿透細胞膜,不經過循環系統,直接經由鼻嗅覺神經到腦部。

實驗團隊在4個月大,阿茲海默症的基因轉殖鼠身上進行實用,每週透過鼻腔給予6微克的胜肽6次,4個月後發現實驗鼠腦中累積的Aβ胜肽量減少,老鼠的記憶能力也比沒有給藥的對照組來得好。實驗鼠13個月大時,再以正子影像觀察Aβ澱粉樣斑塊的累積,給予胜肽治療的老鼠腦中澱粉樣斑塊也比較少,顯示以鼻腔給藥的胜肽治療可望應用於阿茲海默症的預防,或減緩發病。

 

參考文獻:

EMBO Mol Med (2017) 9: 703–715https://doi.org/10.15252/emmm.20160666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年清明連假休診公告】

 

4/2(週五)-4/5(週一)適逢清明連假

門診休診四日

預祝大家佳節 愉快 旅途平安!!  

-

#鄭光男醫師#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光能身心診所-

-自訂樣式素材    

睡眠障礙|過動|情緒障礙|過敏|戒癮

營業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5號8樓

本診所採預約門診 預約專線:02-2721-432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流行病學小組的科學家使用了500,000人的數據,發現每天食用25克加工肉,相當於一包薰肉,與增加了44%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相關。

但是他們的發現還發現,食用一些未經加工的紅肉,例如牛肉,豬肉或小牛肉,可以發揮保護作用,因為每天攝入50克的人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降低了19%。 

研究人員正在探索肉食與失智症的發展之間是否存在聯繫,癡呆症是一種健康議題,會影響全球60歲以上5%-8%的人。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該研究結果的標題為“肉食和失智症的風險:英國493,888名生物庫參與者的世代研究” 

利茲食品科學與營養學院的博士研究生首席研究員張惠峰說:“在世界上,失智症的患病率正在提升,飲食作為一種發揮作用的調節因子。

“我們的研究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加工肉品的攝取與一系列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 

這項研究由利茲大學的珍妮特·卡德(Janet Cade)教授和勞拉·哈迪(Laura Hardie)指導。

該團隊研究了UK Biobank提供的數據,該數據庫包含來自50萬英國40至69歲參與者的深入遺傳和健康資訊,以研究食用不同類型肉類與罹患失智症風險之間的關聯。  

數據包括英國生物銀行在2006-2010年收集的參與者食用不同種類肉類的頻率,從不食用到每天一次或一次以上,有六種選擇。這項研究並未具體評估素食或純素食對失智症風險的影響,但其中包括來自那些不吃紅肉的人的數據。 

在參與者中,平均八年的隨訪期間出現了2,896例失智症病例。這些人通常年齡較大,經濟上被剝奪,受教育程度較低,吸煙可能性更高,體能鍛煉較少,更有中風病史和家族性失智病史,且更可能是與失智症高度相關的基因的攜帶者。在研究人群中,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的男性多於女性。  

由於良好的遺傳因素,某些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高三到六倍,但研究結果發現,無論人是否具有遺傳易感性,罹患癡呆症的風險都是相同的。 

食用加工肉量更多的那些人是男性,教育程度低,吸煙者,超重或肥胖,蔬菜和水果的攝取量較低,而高熱量,蛋白質和脂肪(包括飽和脂肪)的攝取量較高。 

以前認為食用肉類與失智症的風險有關,但是據信這是隨時間推移進行的首次大規模研究,目的是研究特定肉類類型和數量與罹病風險之間的聯繫。 

全球約有5000萬失智症病例,每年診斷出約1000萬新病例。阿茲海默氏病佔病例的50%至70%,血管性癡呆約佔25%。它的發展和進程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包括飲食和生活方式。  

張女士說:“還需要進一步確認,但其作用方向與當前健康飲食指南有關,證實較少攝取未經加工的紅肉可能對健康有益。”

卡德教授說:“我們可以探討任何導致失智症潛在危險因素,來幫助我們降低這種使人衰弱的疾病的發生率。這項分析是了解我們的飲食是否會影響這種危險的第一步。”

鄭醫師補充:

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紅肉的攝取會增加一些慢性病的罹患風險,包含失智症,但這篇研究的結論明顯推翻這個理論。之前,曾上過代謝體學教授的講座,他提到相關的臨床研究建議年長者對肉類的攝取應該提高,比較不會老化太快,這樣的建議看來比較貼近這篇新研究的結論。

參考文獻:

Huifeng Zhang, Darren C Greenwood, Harvey A Risch, David Bunce, Laura J Hardie, Janet E Cade. 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incident dementia: cohort study of 493,888 UK Biobank participant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1; DOI: 10.1093/ajcn/nqab02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孕藥能否幫助年輕的女運動員從腦震盪中更快康復並減輕其症狀?

西北醫學的一項新的前瞻研究發現,當一個女運動員在黃體酮最高的月經週期階段遭受腦震盪時,她會感到壓力減輕。感到壓力是腦震蕩的症狀之一。減輕壓力是恢復的標誌。

該研究還首次揭示了神經保護的生理原因是由於黃體酮濃度升高導致流向大腦的血流量增加。

“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當黃體酮最高時,它處於月經週期的黃體期(排卵後),或者是使用避孕藥導致人為地增加了孕激素,這可能意味著運動員腦震盪時不會出現嚴重的症狀或傷害”,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研究助理教授艾米·赫羅德(Amy Herrold)說。

費恩伯格放射學研究助理教授詹妮·陳說:“對於那些試圖在腦震盪後重返學校,運動和日常生活的運動員來說,解決這些症狀尤其困難。”

該研究發表在《神經創傷雜誌》(Journal of Neurotrauma)上

研究對象的運動員分別是足球,極限飛盤,運動隊員,鐵人三項,袋棍球,女子橄欖球和網球俱樂部。赫羅德說,關注俱樂部運動員非常重要,因為從事運動的大學生大都在俱樂部而非校隊。此外,俱樂部的體育活動沒有得到嚴格的監控,可能導致腦震盪個案增加和腦震盪報告不足。

西北調查人員發現,由於月經週期階段,女運動員的黃體酮濃度較高,大腦的血流量增加。該區域為顳回( middle temporal gyrus),對於信息處理以及整合視覺和聽覺刺激非常重要。它還與社交焦慮症有關。從腦震盪中恢復對於運動員來說壓力很大。在發生腦震盪或輕度創傷性腦損傷(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之後,運動員被迫退出課程一段時間,並努力跟上課程進度。

赫羅德說:“當他們從腦震盪中恢復過來時,他們會承受很大的壓力,試圖跟上課程進度並彌補失去的時間。” “她們的壓力感覺的的評分對於他們從損傷中整體恢復到恢復正常非常重要。”

女性腦震盪研究差距很大

與體育有關的腦震盪研究主要集中在男性運動員上。赫羅德說,這項透過女性俱樂部運動員研究填補了文獻上的巨大空缺。“女運動員從輕度腦外傷中恢復的軌跡與男運動員不同。儘管症狀嚴重程度相似,男運動員的恢復時間也比女運動員短。”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30名大學女運動員,並在腦震盪或mTBI後三至十天對其進行了評估。評估包括MRI掃描以檢查腦血流量,抽血以檢查黃體酮濃度以及自我報告的mTBI症狀調查表,包括感知壓力調查表。對受傷的運動員進行研究後,研究人員會招募一名健康對照運動員,該運動員根據年齡,種族避孕藥具的使用和類型以及月經週期階段進行比對。

臨床醫生在照顧受傷的運動員時可能會考慮月經週期階段

Herrold說,對照顧受傷運動員的臨床醫生來說,考慮運動員月經週期的階段以及他們所使用的賀爾蒙避孕藥(如果有的話)可能會有所幫助。兩者都會影響黃體素濃度,並可能影響腦血流量和感覺到的壓力。

赫羅德說:“臨床醫生還可能希望評估那些可能引起腦震盪或輕度TBI的運動員更廣泛使用激素避孕藥會提高黃體酮濃度,”他說。

在未來的研究中,Chen和Herrold計劃研究這些結果是否可以在更大數量的不同類女運動員樣本中複製。他們還想比較男性和女性在體育運動中有足球等腦震盪危險的情況。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提醒我們:黃體酮對女性來說,會增加腦部的血液循環,保護大腦,相反地,若是女性荷爾蒙出現失衡,導致黃體酮不足,也會引發焦慮、失眠甚至憂鬱等症狀。在腦部受傷 之後,增加腦部血液循環以及降低壓力非常關鍵,而黃體素剛好可以扮演這部分的角色。

參考文獻:

Yufen Chen, Amy A. Herrold, Virginia Gallagher, Zoran Martinovich, Sumra Bari, Nicole L. Vike, Brian Vesci, Jeffrey Mjaanes, Leanne R. McCloskey, James L. Reilly, Hans C. Breiter. Preliminary Report: Localized Cerebral Blood Flow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gesterone and Perceived Stress Symptoms among Female Collegiate Club Athletes after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Journal of Neurotrauma, 2021; DOI: 10.1089/neu.2020.721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在肌肉抽筋發作時伸手去拿水,您可能得再考慮一下。伊迪絲·考恩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ECU)的最新研究表明,飲用電解質代替純水可以幫助預防肌肉痙攣。

這項發表在國際運動營養學會雜誌上(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的研究發現,運動間和運動後喝含電解質的加強水的人比喝純水的人更不容易出現肌肉痙攣。

肌肉抽筋是一種普遍的痛苦狀況,影響了很多人,其中包括約39%的馬拉松運動員,52%的橄欖球運動員和60%的自行車手。

稀釋液

ECU醫學與健康科學學院的首席研究員Ken Nosaka教授說,這項研究基於證據,即缺乏電解質會導致肌肉痙攣,而不是脫水。

他說:“許多人認為脫水會引起肌肉痙攣​​,並且在運動時會喝純淨水以防止痙攣。”

“我們發現,運動前後僅喝白開水的人實際上可能會使他們更容易抽筋

“這很可能是因為純淨水稀釋了我們體內的電解質濃度,並不能替代出汗時損失的電解質。”

抽筋發作時

Nosaka教授在打網球後經常患上肌肉抽筋,然後開始研究其原因。

這項研究招募10位男性,讓他們在熱一點(35ºC)的房間的下坡跑步機上跑步40至60分鐘的,他們因出汗而失去了1.5至2%的體重,在兩種情況下做比對

一種情況是運動後只喝白開水,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喝含電解質的水溶液。

讓參與者的小腿受到電刺激,引起肌肉痙攣​​。所需電刺激的頻率越低,參與者越容易出現肌肉痙攣。

Nosaka教授說:“我們發現,當人們喝了電解質水時,誘發抽筋所需的電頻率會增加,但是當人們喝白開水時,頻率會降低。”

“這證實,喝白開水使肌肉更容易抽筋,而喝電解質水則對肌肉抽筋免疫力更強。”

並非所有的水都是平等的

電解質是礦物質,包括鈉,鉀,鎂和氯化物。它們對於肌肉健康至關重要,並有助於身體吸收水分。

口服補液含有特定比例的電解質,可以用水,鹽和糖製成。它們通常在超市和藥房中找到。

Nosaka教授說,電解質對運動員和普通大眾都有很多好處。

他說:“電解質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它們可以幫助人體比普通水更有效地吸收水分,並替代因汗水或疾病而流失的重要礦物質。”

在中度至劇烈運動下,非常熱或因腹瀉或嘔吐而生病時,人們應考慮喝口服補液而不是白開水。”

Nosaka教授正在計劃進一步研究,以找出預防肌肉痙攣的最佳電解質量,以及它們如何幫助老年人和孕婦。

鄭醫師補充:

我曾聽經常長跑的的人提到,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比純水更能避免抽筋的機率,如果要補充,在運動期間及運動後都是很好的補充時機。這篇報導的重點在於讓肌肉抽筋的關鍵在於電解質流失,而非脫水。因此補充電解質的水溶液才是從事中等甚至是高強度運動時補充的首選。

參考文獻:

Wing Yin Lau, Haruyasu Kato, Kazunori Nosaka. Effect of 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versus spring water intake during exercise in the heat on muscle cramp susceptibility of young men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2021; 18 (1) DOI: 10.1186/s12970-021-00414-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CSI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可以通過調節一種對我們的免疫系統至關重要的白血球來“抑制”過度的發炎。

該發現具有保護人體免受發炎性疾病失控造成損害的潛力。

該論文由RCSI醫藥與健康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當我們體內稱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細胞(白血球)暴露於強力的傳染原時,就會產生稱為細胞因子的強大發炎蛋白來抵抗入侵的感染。但是,如果這些細胞因子濃度失控,則會發生明顯的組織損傷。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叫做Arginase-2(精氨酸酶-2)的蛋白質可透過巨噬細胞線粒體的能量來源作用,以限制發炎。具體來說,他們首次證實Arginase-2對於降低稱為IL-10的有效發炎細胞因子至關重要。

這一發現可能使研究人員能夠開發針對Arginase-2蛋白的新療法,並保護身體免受發炎疾病失控引起的的損害。

“過度發炎是許多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關節炎和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突出特徵。透過我們的發現,我們也許能夠開發出治療發炎性疾病的新療法,並最終改善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們的生活品質”,RCSI免疫學高級講師Claire McCoy博士對論文發表了評論。

這項研究是由RCSI藥學院和生物分子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克萊爾·麥考伊博士,詹妮弗·道林博士和雷姆沙·阿夫扎爾女士)與來自澳大利亞,德國和瑞士的國際研究人員網絡共同領導的。

該研究由愛爾蘭科學基金會資助,研究的初始階段來自澳大利亞國家健康醫學研究委員會的資助。

鄭醫師補充:

Arginase-2(精氨酸酶-2)不是精氨酸,千萬別混淆了。補充精氨酸不會發生這篇研究提到的抗發炎成效,再次提醒大家。目前Arginase-2(精氨酸酶-2)還未商品化,盼有新的廠商能早日將這成分的營養補充品製成上市,造福人群。

參考文獻:

Dowling, J.K., Afzal, R., Gearing, L.J. et al. Mitochondrial arginase-2 is essential for IL-10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of inflammatory macrophages. Nat Commun 12, 1460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1617-2

Jennifer K. Dowling, Remsha Afzal, Linden J. Gearing, Mariana P. Cervantes-Silva, Stephanie Annett, Gavin M. Davis, Chiara De Santi, Nadine Assmann, Katja Dettmer, Daniel J. Gough, Glenn R. Bantug, Fidinny I. Hamid, Frances K. Nally, Conor P. Duffy, Aoife L. Gorman, Alex M. Liddicoat, Ed C. Lavelle, Christoph Hess, Peter J. Oefner, David K. Finlay, Gavin P. Davey, Tracy Robson, Annie M. Curtis, Paul J. Hertzog, Bryan R. G. Williams, Claire E. McCoy. Mitochondrial arginase-2 is essential for IL-10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of inflammatory macrophages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 DOI: 10.1038/s41467-021-21617-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Pediatric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科羅拉多州兒童醫院(Children's Colorado)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麻的精神活性成分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簡稱THC)在母乳中停留的時間長達六週,進一步支持了美國科學院的建議美國兒科學會,婦產科學院和母乳哺餵醫學學會希望在懷孕期間和母親母乳授乳期間不要使用大麻。這是自1982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進行的一項研究以來,第一項研究在懷孕期間使用大麻的已知女性中母乳和血漿中THC的研究

“隨著整個社會對大麻的使用不斷增加,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母親在懷孕期間使用大麻,”科羅拉多州兒童基金會首席研究員,新生兒學家,科羅拉多大學兒科助理教授埃里卡·懷莫爾(Erica Wymore)博士說。“但是,由於缺乏關於母乳中四氫大麻酚殘留時間的科學數據,要向母親們提供關於在母乳哺餵過程中使用大麻的安全性的明確答案是具挑戰性的,而非只是簡單地建議直到在母乳中不再檢測到四氫大麻酚為止。通過這項研究,我們旨在通過確定已知使用產前大麻的婦女的母乳中THC代謝的量和殘留時間來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

研究人員研究了使用產前大麻的婦女,這些婦女在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之間在科羅拉多州兒童醫院和UCHealth的科羅拉多大學醫院分娩了嬰兒。研究人員特別招募了以下人員:

  • 懷孕期間有大麻使用史/入院時尿液THC陽性
  • 超過18歲
  • 準備母乳哺餵
  • 願意在分娩後六週內戒掉大麻使用
  • 願意在這六個星期內提供母奶,血液和尿液樣本

在394名接受篩選的婦女中,有25名入選。這些婦女中有七名最終能夠在研究期間戒掉大麻使用。其他人無法戒掉的原因包括壓力,睡眠和疼痛緩解。

該研究發現,儘管女性中四氫大麻酚的含量各不相同(可能取決於她們的用量,BMI和新陳代謝),但在這七名女性的母乳中,THC的排出時間長達六週。實際上,在研究結束時,所有婦女的母乳中仍具有可檢測到的四氫大麻酚濃度。

“這項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幫助人們了解婦女在出生後在體內代謝四氫大麻酚所需的時間,但是這也幫助我們理解了為什麼母親開始使用大麻時,”醫學碩士(MPH)高級醫師Maya Bunik說美國科羅拉多州兒童醫院的兒童健康診所和母乳喂養管理診所的研究員,醫學主任,以及中醫學院的兒科學教授。“為了節制未知的四氫大麻酚對胎兒大腦發育的影響並促進安全的母乳哺餵,至關重要的是在懷孕初期和產後強調大麻的戒斷。為鼓勵成功的戒斷,我們需要研究並改善能支持我們提供新生兒母親的大麻戒斷。”

1980年代的縱向研究發現,懷孕期間使用大麻的母親所生的孩子出現了了認知和執行功能方面的長期問題,包括衝動性,學習能力,持續注意力和視覺問題解決能力的不足。

Wymore說:“這項研究不是關於大麻對嬰兒的影響,但我們對此表示關注。” “特別是當我們得考量現今的大麻效力比許多州最近大麻合法化之前的大麻效力高出五到六倍。”

鄭醫師補充:

懷孕期間,孕婦不管是接觸毒品、酒精或者是藥物,甚至是毒素(包含重金屬),大都會經過胎盤的血液交換,傳給胎兒。一旦分娩後,授乳的母親若期間毒品、酒精、藥物或毒素的接觸不斷,幾乎都會經由母乳傳給寶寶,影響寶寶日後的大腦及神經發育、認知功能、專注力及情緒穩定等等,茲事體大。因此,不管是孕期或者是哺乳期,如何保護母親遠離毒品、藥物及毒物的接觸,影響下一代的健康甚鉅,能對孕婦及哺乳的母親提供完整的相關衛教及有效的毒品藥物戒斷保護療程,才是根本解決之道。這項研究原本要招募近四百名的研究對象,但最終只能納入七位,關鍵之一是大麻難戒。很多人認為大麻是合法安全不易上癮的毒品,然而臨床研究呈現的結果,值得我們深思及留意。

參考文獻:

Erica M. Wymore, Claire Palmer, George S. Wang, Torri D. Metz, David W. A. Bourne, Cristina Sempio, Maya Bunik. Persistence of Δ-9-Tetrahydrocannabinol in Human Breast MilkJAMA Pediatrics, 2021;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20.609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倫敦女王瑪麗大學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令人信服的證據發現2型糖尿病與巴金森氏症風險增加有關。同一項研究發現,也有證據證明2型糖尿病可能有助於已經患有巴金森氏症的患者病情更快地惡化。

開立可用於2型糖尿病的藥物治療人可能會降低巴金森氏症的風險並減慢其進展。建議對帕金森氏症患者進行2型糖尿病的篩檢和早期治療。

先前的系統評估和世代分析針對糖尿病與帕金森氏病風險之間的聯繫產生了矛盾的結果。這項發表在運動障礙(Movement Disorders)期刊上的新研究使用觀察數據的世代分析和遺傳數據的世代分析來評估2型糖尿病對巴金森氏症風險和進展的影響。

倫敦女王瑪麗大學的通訊作者阿拉斯泰爾·諾伊斯博士說:“這項研究將許多其他研究的結果匯總在一起,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發現2型糖尿病不僅可能影響巴金森氏症的風險,而且還會影響巴金森氏症的發展。 對於2型糖尿病治療策略及預防,可能會重新用於治療巴金森氏症。”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們提到糖尿病與大腦退化性疾病,比較有定論的是失智症,因此有些專家又把阿茲海默症稱之為第三型糖尿病。這篇報導做出來的研究發現,如果廣被接受,也許過一段時間,我們就會聽到巴金森氏症是第四型糖尿病了。

糖尿病控制不當,會提高大腦退化的風險,影響的大腦區域不同,診斷就會不同。所以千萬不要小看糖尿病,預防及病情控制對於許多慢性疾病的預防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Harneek Chohan, Konstantin Senkevich, Radhika K. Patel, Jonathan P. Bestwick, Benjamin M. Jacobs, Sara Bandres Ciga, Ziv Gan‐Or, Alastair J. Noyce. Type 2 Diabetes as a Determina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Risk and ProgressionMovement Disorders, 2021; DOI: 10.1002/mds.2855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電刺激也許能夠幫助血管將白細胞和氧氣運送到傷口上,從而加快癒合速度。

這項研究發表在皇家化學學會期刊《晶片實驗室》( Lab on a Chip)上,發現穩定的電刺激會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從而為新血管的生長方式提供新的見解。

研究結果發現:在直流電刺激提供恆定的電壓和伴隨的電流刺激,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這是一項重要的特徵,可以幫助血液中的傷口癒合物質更有效地到達傷口。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副教授Shaurya Prakash說:“有種猜測認為,如果您用電刺激血管,血管的生長會更好。” “而且我們發現,我們血管模型中細胞的反應顯示出顯著的希望,可以改變血管的通透性,從而為我們正在進行的傷口癒合工作帶來積極的成果。”

血管對於傷口癒合至關重要:它們遍布您的身體,並攜帶營養,細胞和化學物質,可幫助控制因受傷而引起的發炎。氧氣和白血球-保護人體免受外來入侵者-是血管輸送的兩個關鍵成分。

但是,當受傷時(例如,手指被割傷),傷口部位的血管結構將被破壞。這也中斷了血管幫助傷口癒合的能力。癒合過程的中,血管幾乎像樹木的樹枝一樣自行生長,而無需外部電源推動。

普拉卡什說:“隨著血管開始生長,它們會修復皮膚和細胞,並再次建立癒合屏障。” “但是我們的問題是:您如何使這個過程更好更快地進行?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

他們在使用人細胞進行的實驗室測試中發現,用電刺激血管顯示血管通透性顯著增加,這是暗示可能新血管生長的物理標記。

普拉卡什說:“這些最初的發現令人興奮,而下一階段的工作將要求我們研究是否以及如何才能真正讓血管重新生長。”

該論文的合著者和俄亥俄州立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副教授喬恩·宋(Jon Song)說,研究結果發現,血管治癒傷口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允許分子和細胞在血管壁上移動。 。

宋說:“現在我們對電刺激如何改變血管壁的通透性有了更好的了解。” “假設您有一個皮膚傷口,像剪紙一樣,您的血管被切斷了,這就是為什麼血液流出的原因。您需要的是一堆血源細胞(bloodborne cell )到達該位置並從血管中流出,開始傷口修復。”

這項研究表明,血管通透性的變化可以使這些血源細胞更快地到達傷口部位,儘管它沒有解釋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這項研究似乎表明,電刺激影響了將血管細胞結合在一起的蛋白質,但這些結果尚無定論。

這項研究是由普拉卡什(Prakash)領導的一個更廣泛的團隊的工作的延伸,該團隊先前曾表明,電繃帶可以幫助刺激受傷狗的癒合。這項工作發現,電刺激也可能有助於控制傷口部位的感染-研究人員還希望進一步研究這種現象。

參考文獻:

Prashanth Mohana Sundaram, Kaushik K. Rangharajan, Ehsan Akbari, Tanner J. Hadick, Jonathan W. Song, Shaurya Prakash.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field regulates endothelial permeability under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fluid forces in a microfluidic vessel bifurcation modelLab on a Chip, 2021; 21 (2): 319 DOI: 10.1039/D0LC00507J

鄭醫師補充:

這類電流療法,必然是直流電而且是微電流,一定要有醫療器材認證的微電流刺激器才能使用,提醒大家。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家發現雙極性情感障礙與神經發炎之間存在聯繫

 

科學家可能更接近於了解患有躁鬱症的人的大腦如何發揮不同的功能。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說,他們發現了證據,表明某些腦細胞在患有躁鬱症的人中更容易觸發炎症,並且這些任性的細胞可能與神經活動減少有關,這可能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有害。 該發現發表在周四的《幹細胞報告》上,儘管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有朝一日可能暗示了一種治療躁鬱症的新方法。

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發炎與精神疾病之間的聯繫,包括躁鬱症患有躁鬱症的人會經歷無法控制的情緒波動,這可能使他們一時嚴重沮喪, 而下一時又變得躁狂。已知患有躁鬱症的人更可能患有與慢性發炎相關的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壓和糖尿病。一些研究還發現,躁鬱症患者可能含有更高濃度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促使人體發炎,尤其是在躁狂發作的期間。這些蛋白質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6在人體中牽涉許多作用,例如引發人體對感染的急性反應。

在他們的新研究中,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巴黎的精神病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決定研究一種特定類型的腦細胞,星形膠質細胞。這些是大腦中的星形細胞,它們執行許多有助於支持神經元的重要功能。這些功能之一包括成為引發大腦和周圍神經系統發炎的命令鏈的一部分,這旨在幫助大腦對損傷或感染做出反應。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普遍 作用的過程在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中可能會出錯,並且星形膠質細胞可以參與這種功能失調的發炎。

 
 
 

Salk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弗雷德·蓋奇(Fred Gage)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由於人們對神經發炎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的了解日益加深,我們想探索星形膠質細胞中發炎驅動信號的改變是否與躁鬱症有關。” 。

Gage和他的團隊使用了來自六個患有雙極性情感障礙的人以及四個沒有雙極性情感障礙的對照的幹細胞,然後將它們發育為星形膠質細胞,並在實驗室進行了研究。(他們從較早的研究中已經找到如何創建這些細胞的方法。)與對照組相比,患有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的星形膠質細胞明顯不同。細胞具有較高的IL-6基因表達,因此,當他們將神經元暴露於這些星形膠質細胞時,研究小組發現與 來自對照的星形膠質細胞比對,它們星形膠質細胞分泌的IL-6更當研究人員向混合物中引入抑制IL-6的抗體時,星形膠質細胞對神經元的阻礙較小,從而進一步暗示了IL-6的存在。最後,躁鬱症患者的血液中IL-6含量也高於對照組。

 

“我們的研究證實,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的大腦中星形膠質細胞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導致神經發炎,” Salk研究所以及巴黎精神病學與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共同作者Renata Santos說。

 

這些發現當然令人著迷,但研究人員警告,在我們能夠確認受損的星形膠質細胞,IL-6和躁鬱症之間存在明確的因果關係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不用說可能導致有意義的新療法的了。例如,實驗室生長的星形膠質細胞可能在重要方面不同於我們大腦中發現的星形膠質細胞。(一個區別是這些細胞不那麼成熟。)由於大腦非常複雜,因此我們生物學的其他方面(包括大腦)可能 在躁鬱症的起因中有重要作用。

 

Salk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克里希納·瓦多達里亞(Krishna Vadodaria)說:“我們的發現闡明了星形膠質細胞在精神疾病中神經發炎中未被充分研究的方面,與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中IL-6的改變和發炎信號傳導有關。”

研究作者卡羅爾·馬切托(Carol Marchetto)現在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人類學研究人員,如果研究人員在這裡找到東西,那麼星形膠質細胞不僅可以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躁鬱症,還可以幫助解決與炎症相關的其他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他們希望他們的工作將有助於推動對星形膠質細胞和發炎相關的未來研究,這項研究可能會導致治療方法的發展,這種治療方法可以逆轉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和類似疾病的人體內有害的身體變化。

參考文獻:

 Krishna C. Vadodaria et al. Altered Neuronal Support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Bipolar Disorder Patient-Derived AstrocytesStem Cell Reports, 2021 DOI: 10.1016/j.stemcr.2021.02.004

https://www.cell.com/stem-cell-reports/fulltext/S2213-6711(21)00084-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對來自60多個國家的參與者進行的幾項大型研究的分析發現,經常食用油性魚類可以幫助預防高危險群(例如已經罹患心臟病的人)的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簡稱CVD)或中風。

關鍵成分是omega-3脂肪酸,研究人員發現高風險族群若每人每星期食用兩份富含omega-3的魚,這些魚的脂肪酸與發生重大CVD事件(如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較低有關,。

首席共同作者,也是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方法,證據和影響學系的副教授,兼人口健康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安德魯·門特(Andrew Mente)說:“食用魚類對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的保護作用。”

對沒有心臟病或中風的人來說食用魚類益處沒那麼大。

“這項研究對於全球魚類攝取指南具有重要意義。它證實,增加油性魚類的攝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會產生適度的心血管益處。”

Mente說,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低的人仍可以通過食用富含omega-3的魚來享受適度的CVD保護,但其健康益處卻不如那些高風險族群來得明顯。

該研究於3月8日發表在《JAMA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

這些發現基於四項研究中近192,000人的數據,其中包括約5.2萬的CVD患者,這是在五大洲進行的唯一一項研究。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中國和日本,而其他地區的資訊很少。

研究共同負責人Salim Yusuf,Michael G. DeGroote醫學院的醫學教授,PHRI的執行董事說:“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魚類攝入量和健康結果的最多樣化的研究,並且是唯一一項具有足夠數量的研究,來自世界上所有居住大洲的高,中,低收入國家都具有代表性。” 。

該分析基於PHRI在過去25年中進行的多項研究得出的數據。這些研究由加拿大健康研究所,幾家不同的製藥公司,慈善機構,人口健康研究所和漢密爾頓健康科學研究所資助。

參考文獻:

Mohan D, Mente A, Dehghan M, et al. Associations of Fish Consumption Wit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Among Individuals With or Without Vascular Disease From 58 Countries.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March 08, 2021.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1.0036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773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