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半小時用2種香草 失眠不再來

 

 2018年8月12日 下午3:05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夜好眠對身體全面的健康非常重要。當失眠症發作時,你會希望有什麼在手邊,可以讓你快速再次入睡?治療失眠的一個最佳方法,就是使用香草植物,尤其是纈草和檸檬香蜂草。

纈草是一種有鎮定成分的香草植物,人們使用它已經超過1,000年了。它最常被用於治療焦慮、失眠、緊張、頭痛、偏頭痛、胃痙攣和經痛。

檸檬香蜂草是一種穩定情緒的香草,和薄荷是同屬的植物。它在中世紀時就已被應用,通常用於治療脣皰疹、穩定緊張情緒、減輕疼痛、治療感冒、對抗流感、促進健康睡眠,以及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

你可以服用纈草和檸檬香蜂草的方式,包括酊劑、膠囊、茶飲和新鮮植物。請按照商品標示的指引,服用適當的劑量。你可以購買已經把檸檬香蜂草葉萃取和纈草根,萃取混合在一起的產品。尋找含有160~320mg的纈草根萃取,和80~150mg檸檬香蜂草葉萃取的產品。為得到最佳效果,請在睡前30分鐘服用建議的劑量。纈草可能需要在你體內累積幾週時間,才會發揮效果。

 檸檬香蜂草是一種薄荷屬的香草植物,通常用於治療焦慮。纈草則是一種具有鎮定成分的草藥,其應用已經有超過1,000年歷史。將這兩種藥草混合起來,就是治療失眠的絕佳配方。

補充小技巧

纈草本身有一股強烈、不太好聞的氣味。購買時可尋找已經除去臭味的產品。

安全須知

在服用任何新的藥物或草本營養補充品前,請務必到合格的健康照護機構諮詢。如果你未滿18 歲、懷孕或哺乳中,請勿服用。

如果你服用這款睡眠輔助產品超過30天,請告知你的健康照護機構。當你服用這些草藥時,請不要駕駛交通工具或操作重型機械,也不可飲酒。

(本文摘自/天然配方除萬病:頭痛、感冒、過敏、胃食道逆流、皮膚炎……不想看醫生?140種手作配方讓你減藥斷根。/大是文化)

鄭醫師補充:

臨床研究發現纈草本身有抗癲癇、止痛、偏頭痛緩解、抗焦慮甚至助眠等效果,主要是因為其生物活性物質可以和GABA受體結合,臨床上不管是抗焦慮劑或者是安眠藥物,都是和GABA受體結合的藥理作用:

Boullata, Joseph I.; Nace, Angela M. (2000). "Safety Issues with Herbal Medicine: Common Herbal Medicines"Pharmacotherapy20 (3): 257–269. doi:10.1592/phco.20.4.257.34886PMID 10730682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2-01-12.

歐洲藥物管理局核准纈草做為抗焦慮以及助眠的天然藥草: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 Find medicine - Valerianae radix"www.ema.europa.euArchivedfrom the original on 2016-08-17. Retrieved 2016-08-08.

至於檸檬香蜂草對於消化道疾病、緩解緊張、幫助肝膽系統以及睡眠等等,傳統療法經常使用:

1."Monograph: Lemon Balm". Health Canada. 17 March 2008. Retrieved 8 October 2016.

2.Vogl, S; Picker, P; Mihaly-Bison, J; Fakhrudin, N; Atanasov, AG; Heiss, EH; Wawrosch, C; Reznicek, G; et al. (2013). "Ethnopharmacological in vitro studies on Austria's folk medicine-An unexplored lore in vitro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71 Austrian traditional herbal drug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49 (3): 750–71. doi:10.1016/j.jep.2013.06.007PMC 3791396Freely accessiblePMID 2377005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項刊登於2017年兒童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研究雜誌研究中發現,超過500名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兒童進入成年期,延長使用興奮劑藥物與抑制成人身高有關,但與ADHD症狀減輕無關。換句話說,長期使用,對ADHD症狀改善不明顯,但卻會抑制生長發育。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興奮劑藥物治療ADHD的短期治療可以通過超過成本的益處得到充分證明,但長期治療可能與生長相關的成本相關,而這些成本可能無法通過症狀相關的益處來平衡。

期刊作者指出“最近出版的指南(美國兒科學會,2011年)建議將診斷和治療擴展到學齡兒童以外,並使用興奮劑藥物作為青少年和學齡兒童的一線治療,由於這會增加治療的​​平均持續時間和某些人的累積ME劑量,研究結果表明與生長相關的成本可能會增加。”

參考文獻:

  1. James M. Swanson, L. Eugene Arnold, Brooke S. G. Molina, Margaret H. Sibley, Lily T. Hechtman, Stephen P. Hinshaw, Howard B. Abikoff, Annamarie Stehli, Elizabeth B. Owens, John T. Mitchell, Quyen Nichols, Andrea Howard, Laurence L. Greenhill, Betsy Hoza, Jeffrey H. Newcorn, Peter S. Jensen, Benedetto Vitiello, Timothy Wigal, Jeffery N. Epstein, Leanne Tamm, Kimberly D. Lakes, James Waxmonsky, Marc Lerner, Joy Etcovitch, Desiree W. Murray, Maximilian Muenke, Maria T. Acosta, Mauricio Arcos-Burgos, William E. Pelham, Helena C. Kraemer. Young adult outcomes in the follow-up of the multimodal treatment study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symptom persistence, source discrepancy, and height suppression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17; DOI: 10.1111/jcpp.1268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第一次此類隨機試驗中,來自UCI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治療犬可有效減輕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的症狀。該研究的主要成果最近由美國心理學會在諮詢心理學協會的人 - 動物相互作用公報HAIB)上發表。在7月2日至5日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國際人類學學會2018年會議上提出了其他新發現。

題為“對患有ADHD兒童的傳統心理社會和犬類輔助干預的隨機對照試驗”,該研究涉及7至9歲的兒童,他們被診斷患有ADHD並且從未用藥。該研究將參與者隨機分組,以基於證據的“最佳實踐”心理社會干預措施的益處進行比較,並通過經認證的治療犬的協助進行相同的干預。該研究由Sabrina EB Schuck,博士,MA,UCI兒童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和UCI醫學院兒科暨住院助理教授領導。

Schuck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犬輔助干預(CAI)的ADHD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社交技能得到改善。並且,雖然最終發現CAI和非CAI干預措施在12週後對降低整體ADHD症狀嚴重程度有效,但治療犬的治療組僅在8週內表現出更好的注意力和社交技能,表現出更少的行為問題。然而多動和衝動部分,並沒有顯著的組間差異。

“我們發現狗可以加快治療反應非常有意義,”舒克說。“此外,CAI組兒童的父母報告的問題行為顯著少於沒有治療犬的兒童,這進一步證明了這項研究的重要性。”

美國兒科學會關於ADHD管理的指南強調了精神藥理學和心理社會療法的重要性。在藥物治療前接受心理社會治療的患者表現更好。此外,許多家庭不願意在幼兒中使用藥物。

Schuck說:“從這個角度來看,家庭現在可以選擇替代或輔助治療ADHD的藥物治療,特別是在注意力受損時。” “對於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來說,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這個問題最突出的問題。”

這項研究是第一個已知的ADHD兒童CAI隨機對照試驗。它表明治療犬的存在增強了傳統的心理社會干預,並且實施起來是可行和安全的。

動物輔助干預(AAI)已經使用了幾十年,然而,直到最近才有經驗證據開始支持這些實踐報告的好處,包括減輕壓力,改善認知功能,減少問題行為和提高注意力。

該研究得到了Eunice Kennedy Shriver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NICHD)和Mars-WALTHAM®資助R01H066593的支持。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7/180718170258.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款「氣喘藥」恐致憂鬱想輕生 食藥署3度發警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陳 鈞凱

2018年7月26日

澳洲醫療用品管理局(TGA)日前發布有少數案例疑似使用含montelukast成分藥品治療慢性氣喘後,發生精神方面不良反應。食藥署今(26)日也跟進發出提醒,事實上,這已經是食藥署第3度針對該成分藥品發出警示,食藥署過去5年來也收到28件相關精神方面的不良反應通報,包括惡夢、躁動以及失眠。

澳洲醫療用品管理局是在7月13日發布有少數案例疑似使用含montelukast成分藥品治療慢性氣喘後,發生睡眠不佳及憂鬱等,罕見案例包括自殺意念及行為,故要求將該等不良反應加註於產品資訊中。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祁若鳳表示,該成分這類精神方面的不良反應其實算是可預期的副作用,國內過去在97年、98年時就跟進國外發出過警示,2度通知醫療人員及病患使用該成分藥品須注意,並要求核准含該成分藥品的仿單(說明書)中須記載「精神方面」等相關警語。

食藥署統計,國內目前核准含該成分藥品許可證共30張,皆屬於醫師處方藥,主要是作為預防與長期治療成人及小兒的氣喘,或日間及夜間過敏性鼻炎症狀的醫療用途。

祁若鳳說,這些副作用包括躁動、焦慮、沮喪、夢境異常、幻覺、失眠、記憶損害、夢遊、自殺的想法或行為等,但僅有少數人用藥後出現副作用,大部分病人用起來仍很OK,且這次國外示警並沒有發現新增的風險,因此,食藥署只是再提醒須密切監視病患服藥後的行為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祁若鳳指出,食藥署不建議病患自行停藥,否則可能加劇病情,民眾若有任何疑問應儘速洽詢醫師或藥師。食藥署也會密切注意該成分藥品上市後不良反應通報情形,並持續收集國內外使用該成分藥品與精神方面的相關資訊,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鄭醫師補充:

關於montelukast使用可能導致自殺風險,在2008年前有些個案被爆出,從2008年開始,FDA及各國的藥物管理機構開始要求藥商把精神相關副作用的黑框警語印於仿單上,提醒開藥醫師以及患者留意相關風險:

https://www.webmd.com/asthma/news/20080327/fda-checks-into-singulair-suicide-risk#1

https://www.webmd.com/asthma/news/20080327/fda-checks-into-singulair-suicide-risk#2

本身是氣喘患者,依但用藥開始出現躁動、焦慮、沮喪、夢境異常、幻覺、失眠、記憶損害、夢遊、自殺的想法或行為等甚至是顫抖等等可能副作用,務必儘快和開藥的醫師討論用藥以及換藥相關事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酮飲食解密 是否真的適合用來減重!?

營養專家一致建議的均衡飲食,應有四十五~六十五%的熱量來自糙米飯、全穀製品等各種類型的醣(碳水化合物)。消化過程中,口腔和小腸會分泌澱粉酶,將食物所含的醣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身體能量的首要來源,紅血球更是以葡萄糖作為唯一能量來源,正常情況下,每日飲食最少需要一百三十公克的碳水化合物以維持正常生理代謝。

 

當來自醣的量不足時,貯存在肝臟和肌肉中的肝醣會被轉化成葡萄糖供身體使用,維持正常血糖濃度。然而,人體內所貯存的肝醣只夠兩天使用,當一天中醣攝取量限制在二十公克或是更少時,兩天到七天左右,肝臟會轉向燃燒脂肪以產生酮體,做為生理代謝的能量來源。酮是由脂肪酸形成,大腦和其他器官可以燃燒酮以獲取能量,尤其是腦的能量來源除了葡萄糖,就只有酮體。

 

因此,生酮飲食法就是杜絶葡萄糖的生理代謝途徑,改以酮體作為身體能量的來源。典型的生酮飲食一日攝取的總熱量當中,有七十五~八十%來自脂肪、二十%(或每公斤體重一公克)來自蛋白質,而僅有二~五%(或是十~二十五公克)來自醣。這也就是非專業人士很極端的以脂肪和蛋白質為主要的熱量來源,將飲食分配比例倒過來吃。

 

生酮飲食多吃和少吃

 

食物種類

多吃 動物性肉類、黃油、奶油、蛋黃醬(美乃滋)、椰子油和各種油。
少吃 各種糖、米飯、麵包、麵食、穀物、糖果、甜食等各種精製澱粉類食品。

 

★營養素對血糖的影響

食物由口腔進入、消化吸收,到形成糞便排出體外,大約需要二十四到七十二小時。三大營養素中,醣由口腔到消化、吸收、血糖上升的時間約十五分鐘至兩小時,時間最短。其次是蛋白質,身體每小時吸收八~十公克蛋白質,飲食中蛋白質量愈多,所需的消化吸收時間愈長,飽足時間愈久。例如一塊一百公克左右的肉排,完全從胃進入十二指腸(胃排空),平均需要兩到三小時,三到六小時完成消化。

 

油脂的消化時間最長,從胃進入十二指腸所需的時間,平均在三小時以上,甚至長達六~七十二小時。因此攝取大量的油脂,會延緩胃的排空時間,讓人不易餓,飽足的期效較長,可以抑制食慾,也因為嚴格限制攝取醣,血糖濃度也較平穩。

 

★酮症和酮症酸中毒

一天中醣攝取量超過三十公克就不會生成酮體。當血液中酮體濃度為○.一~十毫摩爾/升(mmol/L)時,稱之為酮症(Ketosis)。飲酒、運動後、飢餓狀態下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酮體,尤其是空腹狀況下運動會快速產生酮體。

 

酮症不一定會有酮症酸中毒,當血液中酮體濃度上升高於十~二十五毫摩爾/升,稱為酮症酸中毒,尤其是沒有適度使用胰島素的第一型糖尿病者,會出現酮症酸中毒,這個生理代謝的問題甚至會危及生命。

 

★生酮飲食的源起和負面影響

生酮飲食始於一九二○~一九三○年代,普遍應用在小兒的癲癇治療上,臨床上顯示可以減少癲癇發生的次數(這些都是回溯性臨床研究,並沒有控制對照組確定其相關性的可信度)。

 

一九六○年代起,生酮飲食開始被用在肥胖症的治療上。從最初流行的阿特金斯飲食、吃肉飲食、生酮飲食、低醣飲食、斷醣飲食、低醣高脂肪、金字塔倒過來吃到防彈咖啡飲食等……所採用的代謝原理都一樣—攝取相當高量的油脂和蛋白質,而醣的攝取量極低。主要是迫使體內進行非葡萄糖的生理代謝途徑,分解體脂肪產生酮體,當作生理運作的能量來源。

 

採用生酮飲食短期內體重看似明顯下降,其實是伴隨大量脫水所呈現的假象。酮體首先出現在血液,其次是尿液,一旦出現生酮現象時,必須飲用足量的水分,將酮體經由尿液排出,否則會損害腎臟功能,引發泌尿系統問題。然而當酮體排出體外時,會同時帶走大量的水分,造成細胞脫水。

 

生酮飲食是一種大多數人無法長期維持的飲食計畫,反而容易使體重快速反彈。這種飲食法因為攝取過多的油脂,對心臟血管造成極大的負擔;同時無法攝取足夠的必需營養素,例如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抗氧化劑、植物化學物質。患有心臟病或糖尿病者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生酮飲食造成身體分解脂肪的同時,肢體肌肉也會被分解消耗,導致肌肉消耗症,例如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會出現酮症,四肢體肌肉更是會明顯減少。

 

生酮飲食同時也會導致體內代謝酸中毒,也就是體液及組織內的酸鹼值偏酸性(pH小於七.○)。通常腎臟衰竭、肥胖、脫水、過度服用阿斯匹靈、甲醇及糖尿病患者也會出現代謝酸中毒。當體內偏酸時,會抑制骨骼中的造骨細胞生成,增加蝕骨細胞(加註1),使得骨質流失增加。

 

信奉、追捧這類特殊飲食策略之前,必須三思個人的長期健康效益,加以分析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再決定是否值得冒險嘗試。

 

★生酮飲食是糖尿病患者的救命飲食嗎?

糖尿病患者因為體內無法製造或沒有足夠的胰島素功能,身體不能適度使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因而轉向燃燒體脂肪產生酮體來替代。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治療、追蹤過程中必須定期檢測血液和尿液中的酮體。

 

然而有少數人以偏蓋全採取生酮飲食來治療糖尿病,藉由減少醣的攝取量使得血糖濃度穩定且不易飢餓。生酮飲食被誤認為可以暫時改善糖尿病,這絕不是正確長遠的改善手法。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療重點是避免酮症酸中毒,建議糖尿病患者採用生酮飲食,是極度危險且不正確的行為。

 

跟著營養專家這麼做:

即使生酮飲食可以維持血糖穩定、不易飢餓等特性讓減肥的效果顯著,但背後伴隨著高度的健康風險。日常生活中,只要願意修正不當生活習慣、正確保健態度,就能維持理想體重及血糖濃度恆定。健康及理想體重必須長期經營,絶無捷徑,以下介紹正確的途徑:

 

1.血糖濃度穩定

簡單醣類例如:精碾的白米、麵粉、白糖,容易讓血糖濃度上升,只要減少單醣攝取,增加全穀、膳食纖維含量高構造複雜的醣,就可以讓血糖較平穩而不致於起伏過大。

 

2.延長飽足感

飲食中增加健康的油脂,例如堅果、酪梨和橄欖油,以及優質的蛋白質,例如蛋、魚、海鮮、黃豆及其製品,以延長飽足感的時間。

 

3.燃燒體脂肪

運動才是消除體脂肪、增加體肌肉的唯一途徑。不當手法減體重,不僅會使肌肉流失,而且體脂肪會反彈回增,甚至傷及內臟器官。

 

※ 加註1:骨骼是活的組織,由蝕骨細胞和造骨細胞組成,前者分解舊的骨質組織,後者製造新的骨質組織。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別讓錯誤的營養觀害了你2:你吃進的是營養還是負擔?》一書,營養與日常生活及運動皆習習相關,如何吃得健康、吃得營養從食材的挑選到觀念的建立都需學習正確且良好的習慣,有了健康飲食再搭配運動,才能讓身體更健康。

 

◎ 書籍資訊:https://goo.gl/UQnWwQ

鄭醫師補充:

高量油脂的攝取,並不是心血管疾病或者是肥胖的風險,精緻的醣類以及反式脂肪才是主要的危險因子,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脂肪的高量攝取,並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或者是中風的風險。

生酮飲食初期的減重效果在於脫水,想透過生酮飲食來幫助減重的人,務必額外補充足夠的營養,維持一定比例的肌肉量,也是提高代謝不復胖的關鍵,生酮飲食甚至是防彈咖啡到底合不合適,只有親自嘗試才知道。防彈咖啡務必慎選精品咖啡、草飼奶油以及處女冷壓椰子油,對於椰子油有健康疑慮的人,可以考慮椰子油萃取兩次的辛酸(C8,caprylic acid)。

根據一些調查發現,許多自覺執行生酮飲食的人的飲食內容,大部分的人最多只是做到低碳飲食,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例降低,能夠真正貫徹生酮飲食原則的人,其實不多。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比較不建議生酮飲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生小心!喝咖啡喝多了會縮胸!?

三立新聞網

2018年8月5日 下午3:55

 2008年,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發表了一篇文獻:「以咖啡攝取量與基因型(CYP1A2)預測年輕女性的胸部大小:對乳癌的影響」。這篇研究結果指出,每天喝3杯咖啡以上的特定年輕女性,胸部比較小,但也較不容易發生乳腺癌的問題。

對此,營養師林世航在好食課網站發表文章指出,在這篇英國癌症期刊的研究中,發現咖啡的攝取量,與特定基因族群的乳房大小有關聯。如果CYP1A2是變異型基因(A/C or C/C),那每天喝3杯咖啡以上的人,乳房體積顯著比喝3杯以下的人小。

他提到,學者推論,可能是咖啡因會刺激帶有CYP1A2基因變異的人,讓低活性的2-OHE生成較多,進一步阻礙乳房發展。而不具有基因變異性者,則不會被咖啡因所影響,所以咖啡攝取量與胸部大小也沒有顯著差異。

帶有這樣基因的人,胸部就比較小嗎? 林世航說,答案是不會,因為這一篇研究說明的是「喝咖啡」影響「帶有基因變異的人」,並不是指帶有這樣的基因,胸部就會比較小,而且在這篇論文中的269位受試者,帶有一般基因型為136位,帶有變異基因的為133位,直接統計的結果,乳房體積是沒有顯著差異!反而是和體重有顯著關係,體重越重者胸部越大,所以影響胸部大小的因子不是只有基因的多型性而已。

如果帶有這樣基因,又喝咖啡,胸部會變小嗎?林世航則說,1. 胸部主要在青春期發展,成年後胸部不太會有變化,所以成年後喝咖啡應該是不至於造成胸部縮小的問題。2. 研究調查是喝超過三杯,我們平均一天都還不到一杯,所以不需要擔心;3. 咖啡可以減少乳癌發生率,可能和活化CYP1A2有關,所以對於帶有A/C or C/C變異基因的族群,喝咖啡還可以減低乳癌風險呢

鄭醫師補充:

日前我看門診時,有人提問:「醫師說乳癌患者不可以喝咖啡,有這種說法嗎?」在此,藉這篇研究討論報導來澄清一下。

這篇2008年的期刊內容提到,每天喝中量到高量的咖啡,有助於幫助乳癌的預防。咖啡對於乳癌預防重點不是靠咖啡因,咖啡本身有類似雌激素的結構物質(但不具雌激素活性),因此咖啡還可以競爭雌激素受體,幫助乳癌的預防。

最後提醒年輕女性,在不知道自己是哪種基因型的狀況下,咖啡攝取量最好還是不要太高,以免影響乳房發育。

參考文獻:

Coffee intake and CYP1A2*1F genotype predict breast volume in young women: implications for breast cancer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volume99, pages1534–1538 (04 November 200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660468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仰會幫助你長壽嗎?

 

 

2018年7月12日 上午8:20 劉超 編譯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信教可以延長壽命。

這項研究分析了全美1000多人的訃告,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平均多活了近4年。

即使在研究人員考慮了每個人的生理性別和婚姻狀況後,這些發現仍然成立,已知的兩個因素影響著壽命。事實上,女性平均比男性多活4.8年,但研究人員說,宗教對壽命的影響接近於此。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博士生蘿拉·華萊士在一份聲明中說:“宗教信仰對壽命的影響幾乎和性別一樣強烈,這是生命的問題。”

這項研究與之前有關宗教和健康益處的研究一致。例如,現有的研究發現參加宗教儀式與更長的壽命有關。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研究只發現了一種關聯,並沒有確定信仰宗教是否會延長壽命,或者健康的人是否更有宗教傾向。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2010年至2011年間美國42個主要城市的1100份訃告。如果訃告中提到宗教活動,那麼一個人就判定為有宗教信仰。研究人員還注意到了這個人的年齡、性別和婚姻狀況,以及列出的社交和志願活動的數量。

研究人員發現,考慮到性別和婚姻狀況,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平均多活3.8年。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志願活動和參與社會組織可以解釋宗教和長壽之間的部分聯繫,但不能解釋全部聯繫。

生活方式因素也可以解釋這種聯繫。研究人員說,許多宗教都有限制不健康行為的規定,比如酗酒和吸毒,這可能會影響壽命。此外,“許多宗教都提倡減少壓力的做法,以改善健康狀況,如感恩、祈禱或冥想。”。

然而,根據訃告,這項研究無法評估生活方式因素或減壓措施。因此,研究人員說,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看看這些因素在宗教和長壽之間的關係中所起的作用。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還表明,一個城市的宗教信仰的整體水準,以及城市居民對社會規範的重視程度,可能也會影響這一聯繫。

在高度宗教化的城市裡,符合社會規範是很重要的,信教的人往往比不信教的人活得更久。但在高度宗教化的城市,遵守社會規範並不是很重要,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和宗教人士一樣長壽。

研究人員稱這是一種“溢出效應”,即宗教對健康的積極益處會蔓延到非宗教人群中。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不信教的人可能會受到宗教環境的影響,而不信教,可能是宗教對社區心理和身體健康的影響。

不過,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還只是初步的,還需要在其他研究中進行重複。

鄭醫師補充:

許多宗教透過教義,提醒教友遠離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透過信仰本身的禱告、靜坐或者祈禱儀式,幫助放鬆,甚至主動去幫助周遭的人,透過利他提升幸福感,這都可能是有信仰的人長壽的因素。

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方式,利人又利己,值得嘗試。

參考文獻:

Does Religion Stave Off the Grave? Religious Affiliation in One’s Obituary and Longevity

Laura E. Wallace, Rebecca Anthony, Christian M. End, and Baldwin M. Way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First Published June 13, 201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3379919009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TlSx06WgI&feature=youtu.b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D益處多 夏天也要曬太陽

 2018年8月5日 下午5:42

【台灣醒報記者王慶宇綜合報導】藉由曬太陽所產生的維生素D,被科學家證實好處多多!近年來不斷破紀錄的高溫,讓科學家開始注意維生素D的實際功效。除了傳統上知道的協助骨骼生長,擁有較多的維生素D也被發現能降低乳癌發生率、避免心血管疾病,與成為肥胖檢查因子。

根據《周日快報》報導,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過低的維生素D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升高,而補充維生素D就能降低這個風險。除了綜合維他命之外,富含油脂的魚類如鮭魚、鯖魚等、蛋黃,或是照射日光,都能夠有效提高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

《每日醫學新聞》指出,維生素D因為能有效阻止一種名為「cCFU-Fs」的心臟纖維細胞在心臟形成結痂組織,進而妨礙心血管輸血,因此被科學家認為得以作為心血管疾病治療的輔助藥物。

科學家研究分析後發現,高單位的維生素D也能降低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而且在排除其他影響因子如BMI值、年齡、鈣質攝取量等後,兩者之間的關連性仍相當高。此外,儘管尚未發現確切機制,初步研究也發現,腰圍過大的人較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因此可以成為腹部脂肪過多的檢查因子。

科學家強調,儘管維生素D好處多多,想要透過日光來攝取維生素D的民眾也需特別注意。一般來說,每天10點到15點之間10分鐘的直接日照就已經足夠,太多恐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機率。

鄭醫師補充:

關於cCFU-Fs的研究,發表於今年二月,我把相關的報導找出來整理一下給大家參考:

新的研究顯示了維生素 D 如何可能幫助保護重要組織和在心臟病發作以後防止心臟衰竭,即使低劑量的攝取也可能做為心臟衰竭的預防措施。

在 Westmead 學院的醫療小組研究發現維生素 D 主要能預防心臟病發作的額外結疤和變厚,可能幫助降低心臟衰竭的風險。

研究員使用實驗鼠模式設計分析 1,25D ,這是維生素D和細胞交互作用的的賀爾蒙狀態,觀察在心臟病發作以後的心肌細胞傷痕組織的細胞的影響,而這些細胞稱cardiac colony-forming unit fibroblasts心臟病群聚單位成纖維細胞 (cCFU Fs)。領導研究員詹姆斯副教授 Chong 說維生素 D 已知可以預防心臟衰竭,但是其影響cCFU Fs 的機制還未有清楚的研究證實。

「維生素 D 的好處變得越來越知名,但是我們對於心臟病發預防的處理機制還不是很清楚。 我們想要知道更多關於維生素 D 在心臟病發作以後如何保護心臟確實原理。」, Chong 副教授解釋了。

心臟病發作發生,心血管阻塞,導致組織缺血而損傷。 這觸發了 cCFU Fs 成為膠原為主疤痕組織替換損壞的組織的一種發炎反應。

「這是問題,因為疤痕組織降低心臟有效輸出血液的能力,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Chong 副教授說。

「我們的研究顯示維生素 D 實際能阻攔cCFU Fs形成疤痕組織。 藉由阻攔 cCFU Fs,維生素 D 對於心臟病發之後,預防下一次心臟病發上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心臟衰竭估計約造成全球 2千3 百萬人的生命威脅。 Chong 副教授說降低全球負擔的新治療方式對心臟衰竭處理非常必要。

研究人員希望透過更多的研究證實維生素D是令人興奮、有效且低廉的心臟衰竭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Vitamin D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rough Modulation of Resident Cardiac Progenitor Cells

Le, Thi Y.L. et al.
Heart, Lung and Circulation , Volume 27 , Issue 8 , 967 - 975
https://www.heartlungcirc.org/article/S1443-9506(18)30037-4/fulltex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心臟病,得從腸道入手!腸道健康了,心臟才健康!

大多數人都知道,要避免心臟病,必須控制高血壓、膽固醇、不要抽菸等,但這些危險因子並不能解釋年輕人、女性為什麼罹患心臟病,最新的研究證明,糟糕的腸道菌可能是一直被忽略的心血管危險因子。 過去有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健康的腸道菌群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剛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首度證實,對人類也是如此。測量心臟病發或中風的方法之一就是測量動脈彈性程度,近來被發現動脈硬化和高膽固醇或吸菸關係並不如此密切,反而發炎(inflammation)更是動脈硬化的重要因子。

發炎風險更高

 

喝咖啡被燙到舌頭、切菜切到手指,發炎是身體對受傷的正常反應,但如果太常發炎,或發炎無法平息,形成了慢性發炎,便會導致如關節炎、濕疹等各種自體免疫疾病。這個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的發炎指數愈高,罹患心臟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就愈高。

研究者英國倫敦諾丁瀚大學和國王學院研究發現,動脈硬化程度高的女性體內腸道菌的多樣性比較低,動脈健康的女性則腸道菌的多樣性高。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在動脈健康的女性血液中,觀察到一種微生物產生的有益物質,這稱為引哚三丙酸(indolepropionic acid)的物質,之前已經發現可以預測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這個研究還證實,幾乎10%動脈硬化可以由腸道菌、以及它們所產生的物質來解釋,相較之下,膽固醇、抽菸、糖尿病、中等肥胖的解釋力還不到2%。

這個研究之所以讓研究人員興奮,因為以前的遺傳性危險因子,人們能做的不多,但腸道菌及所產生的物質卻是可以改變的。影響腸道菌群的方法之一就是吃些好菌,吃些含益生菌的食物就能達到,含益生菌的食物如優格、德國酸菜、韓式泡菜、納豆、味噌等。另外調節腸道菌的方法就是改變飲食。當我們多吃Omega-3脂肪酸或蔬果、全穀類等高纖維的食物,好菌會長得比較好。Omega-3高的食物有鮭魚、鯖魚、秋刀魚、核桃等。

鄭醫師補充:

這項報導的中心思想簡單來說,就是動脈硬化、心臟病的導因,只要還是與身體發炎有關,膽固醇、肥胖甚至抽菸的人,若能有效控制身體發炎,還不見得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在降低發炎這件事來說,營養醫學認為腸道免疫的調節,是有效控制發炎的絕佳場域,主要還是因為身體七到八成的淋巴位於腸道,若能透過飲食、營養補充來增加腸道菌相的多元性,調節腸道免疫,降低發炎反應,就能幫助身體控制發炎,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這篇義大利研究的結果就是最佳的示範與說明。

參考文獻:

Cristina Menni, Chihung Lin, Marina Cecelja, Massimo Mangino, Maria Luisa Matey-Hernandez, Louise Keehn, Robert P Mohney, Claire J Steves, Tim D Spector, Chang-Fu Kuo, Phil Chowienczyk, Ana M Valdes; Gut microbial diversity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arterial stiffness in wome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Volume 39, Issue 25, 1 July 2018, Pages 2390–2397,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y226

此外,地中海式飲食以魚類、豆類、蔬菜、水果、堅果、橄欖油為主,搭配適量紅酒。這種飲食搭配近年來特別受人青睞,被認為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克利夫蘭醫學中心一研究發現,地中海式飲食通過改變腸道菌的活性來發揮健康效應。通過膳食補充一種在紅酒和橄欖油中含量豐富的DMB,可防止小鼠腸道菌將不健康食品轉化為堵塞動脈的代謝副產品。

實驗發現,給小鼠長期餵食左旋肉鹼可以改變動物腸道內細菌的成份,導致血液中TMAO升高,並發生動脈硬化。如果抑制細菌的生長,則不會發生這些改變。腸道細菌是導致食用紅肉誘導動脈硬化的原因。一度被各國認可作為食品強化劑的左旋肉鹼和膽鹼能誘發動脈硬化,原因是這類物質能被大腸內的細菌代謝產生三甲胺,三甲胺被腸道吸收後在肝臟內被代謝成能促進動脈硬化的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N-oxide(TMAO)。研究發現,攝取同樣數量的左旋肉鹼,雜食性人比素食者可產生更多的TMAO,這是因為雜食性人腸道內有特殊的細菌類型。

Hazen和論文的第一作者Zeneng Wang篩選出了能夠抑制三甲胺產生的化合物3,3-二甲基丁醇DMB(3,3-dimethyl-1-butanol)。一些冷壓特級初榨橄欖油、香醋和葡萄籽油天然就富含DMB。研究人員建立了小鼠動脈硬化模型,並為其提供富含膽鹼的飲食。研究顯示,DMB治療能夠顯著降低小鼠的TMAO水平,抑制動脈斑塊形成,並且沒有毒副作用。

對大多數人而言,通過地中海式飲食來延緩心臟病和其他健康問題,不失為一個立刻可行的主意。

參考文獻:

Zeneng Wang, Adam B. Roberts, et al. Non-lethal Inhibition of Gut Microbial Trimethylamine Produ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DOI: 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15.11.05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5次以上 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增

生活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2018年7月26日 上午11:00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因此世界各國都有少子化、高齡化的現象,各國政府也都鼓勵國民盡量多生孩子,不過,最近新的研究發現,懷孕或生產5次以上的女性,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研究刊登在《神經內科期刊》(Neurology)。

這項研究受試者中包括來自於韓國和希臘的3500多名女性,且平均年齡為71歲,這些參與者提供了自身懷孕經驗的訊息,並參加診斷檢查來測試她們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而這項檢查平均距離第一次分娩的46年後進行。

分析結果發現,有將近120名女性患有阿茲海默症,而近900名女性患有輕度認知障礙,這被認為是阿茲海默症的前兆。其中生育5個或5個以上的716名婦女中,有59人罹患了阿茲海默症;換句話說,生育5次以上與生產次數較少的女性相比,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要高出70%。

這項研究的作者,韓國首爾國立大學Ki Woong Kim博士表示,懷孕第8週時的雌激素會增加1倍之多,然後攀升至正常值的40倍。而經歷5次以上懷孕經驗的女性,將會反覆使雌激素和壓力荷爾蒙增加,這很可能會影響腦力,就可以解釋生產越多次,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越高的說法了。

鄭醫師補充:

女性荷爾蒙中,主要為雌激素與黃體素,前者負責興奮,後者負責放鬆,前者濃度過高,過度興奮,壓力賀爾蒙隨之提高,會對大腦形成壓力,在營養醫學上,所謂雌激素佔優勢,就是指雌激素過高對身體造成的負面效應,這篇研究提到的假設,其實就是指長期的雌激素占優勢,可能會增加失智症風險。

因此真要懷孕生小孩,根據這項研究的結論,建議四胎為限。不過當今少子化普遍,絕大部分的女性應無此疑慮。但有雌激素偏高的女性,建議還是要透過相關的療程來改善。

雌激素占優勢常見症狀有哪些?

1.月經量過多,過少,經期不規律

2.焦慮、不安、易怒、憂鬱及經期症候群(脹氣、水腫)

3.疲勞、失眠、體重增加

4.骨質疏鬆

5.子宮肌瘤,乳房腫塊及纖維瘤

6.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上升等等

7.偏頭痛

8.甲狀腺功能障礙。


參考文獻: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ompleted and incomplete pregnancies on the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
Hyesue JangJong Bin BaeEfthimios DardiotisNikolaosScarmeasPerminder S. SachdevDarren M. LipnickiJi Won HanTae Hui KimKyung Phil KwakBong Jo KimShin Gyeom KimJeong Lan KimSeok Woo MoonJoon Hyuk ParkSeung-Ho RyuJong Chul YounDong Young LeeDong Woo LeeSeok Bum LeeJung Jae LeeJin Hyeong JhooMary YannakouliaMary H.KosmidisGiorgos M. HadjigeorgiouParaskevi SakkaKi WoongKi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項美國Massachusetts Lowell大學最近發表的研究發現,吃好油可以幫助孩童降低暴衝、改善衝動控制不佳以及虐待行為。這項研究發現,孩童規律補充OMEGA-3,雙親也比較能和小孩和平共處,少衝突並減少言語暴力發生的機會。

這項研究同時還發現,休息時心跳較慢,與反社會行為成正比。心跳在壓力來臨時會增加,根據研究人員的解釋,心跳慢是處於長期處於慢性壓力(例如經常被語言或者肢體虐待),身體對於經常出現的壓力刺激,如果不降低交感神經的反應,是對身體有害的,因此會傾向於降低壓力對身體的影響,刻意壓低交感神經,導致心跳變慢,然而,這些人一旦處於新的刺激環境,容易引發他們出現攻擊或者反社會行為。

健康的飲食(包含好油)能夠幫助孩童改善衝動控制不佳的狀況,此外,減少甜食以及油炸食品的攝取,效果加乘,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1. Jill Portnoy, Adrian Raine, Jianghong Liu, Joseph R. Hibbeln. Reduction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resulting from supplementing children with omega-3 fatty acid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ratified, parallel-group trial. Aggressive Behavior, 2018; DOI: 10.1002/ab.2176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經地位高 家中易有過敏兒

中時電子報
鄭郁蓁╱台北報導
2018年7月26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鄭郁蓁╱台北報導】

國健署調查,國內每2個5歲以下小孩,就有一個是「過敏兒」,且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平均收入越高,兒童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比率也越高。此外,過敏原因和交通空氣汙染成正比,汙染越嚴重的都會區,孩童發生濕疹、過敏性鼻炎,以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比率都比鄉村還高。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昨天舉辦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數據與政策論壇,並公布「台灣出生世代研究」相關研究,經過13年追蹤兩萬多名新生兒健康狀況分析。

國家衛生研究院專案助理研究員溫慧茹指出,約5成孩童在5歲前曾被醫師診斷至少有1種過敏性疾病。其中社經地位高的家庭,孩童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比率較高,父母親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的孩童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比率近6成,遠超過高中職以下;且雙親平均收入平均高於5萬以上家庭,也遠比未滿5萬還高。

此外,第一胎、未食用母乳、以及沒有兄弟姊妹的家庭,孩童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比率也較高。

溫慧茹認為,社經地位高的父母,除了因帶孩子就診的比例較高,發現患病機會多,也和經濟能力許可,較常購買清淨機等保持家裡清潔度較高有關。她指出,若孩童長期處於無菌、無汙染的環境,反而容易誘發容易導致過敏體質的免疫反應;第一胎和兄弟姊妹較少的孩童也是因為生活在類毒素較少的環境,反而容易過敏。

鄭醫師補充:

過敏,越先進過家,比例越高。父母收入越高,比例越高。聽起來很匪夷所思,但如果了解人體的免疫系統機制,就會恍然大悟。關鍵在於太乾淨,缺乏微生物刺激。我們常說病從口入,但沒有適當多元的微生物從口入來刺激以及訓練腸道免疫平衡,則難以幫助免疫系統健全平衡,過敏、自體免疫疾病或者重大感染疾病發生率反而較高。這些都有文獻研究支持。

如何改善或者預防?多接觸大自然環境(多元微生物),常曬太陽(維生素D),補充益生菌(健康的微生物來源刺激)甚至是OMEGA-3(頭好又幫助身體抗發炎),都是簡單又有效的實際可行做法。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低頭族注意!一天一橘子 研究:降低「黃斑部病變」機率

 編輯 方佳琳 報導

 2018/07/15 11:32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眼部疾病隨之而來;澳洲雪梨大學發布最新研究,指出經常食用橘子的人,得到黃斑部病變的機率較低,由於橘子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因此有助於降低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澳洲韋斯米醫學研究所(Westmead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花了15年時間,分析2000多名50歲左右澳洲成年人的飲食習慣,發現每天至少吃一顆橘子的人,在15年後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降低60%以上。

目前得知,黃斑部病變嚴重的話恐導致患者失明,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不過近年3C產品愈來愈發達,因此過度使用3C產品也會加速眼睛老化,造成提早罹患疾病的風險,有醫師表示黃斑部病變的患者近年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

研究團隊解釋,從數據上來看,橘子中的黃酮類化合物有助於預防眼疾,即使每週只吃一顆橘子,對於保護眼睛似乎也有顯著的效果,而雪梨大學的家平納司(Bamini Gopinath)副教授表示,除了橘子之外,幾乎所有水果和蔬菜都含有黃酮類化合物,他強調這是一個天然又有效的抗氧化劑,對於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抗炎的作用,有助於身體健康。

鄭醫師補充:

橘子的生物類黃酮,是高抗氧化能力的營養來源,不僅幫助去除自由基,還能抗發炎。身體許多老化病變,都與自由基過多、慢性發炎有關。建議大家務必從日常飲食攝取足夠量的抗氧化營養來幫助自己做好預防保健,降低諸多老化以及慢性退化疾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Bamini Gopinath Gerald Liew Annette Kifley Victoria M Flood Nichole Joachim Joshua R Lewis Jonathan M Hodgson Paul Mitchell. Dietary flavonoids and the prevalence and 15-y incidence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8 DOI: 10.1093/ajcn/nqy11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母親的腸道免疫出現異常,可能使寶寶日後罹患自閉症風險增加嗎?根據維吉尼亞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動物實驗發現,兩者關連是明顯存在的。研究人員透過母鼠的腸道免疫激素 IL-17a的血液檢出異常升高,大部分的異常與腸道菌叢失衡有關,也就是不利健康的菌太多,該有的易駿太少所導致,如此將使幼鼠罹患自閉症的風險增加。研究人員建議孕婦,可以透過補充優格、益生菌或者腸道菌移殖,改善母體的腸道免疫過度發炎,進而降低下一代自閉症罹患風險。

以人體來說,尚待進一步的實驗去確認其他相關的免疫激素,孕婦本身有腸道免疫失衡,往往與本身有過敏或者是自體免疫疾病有關,研究人員不建議質皆服用免疫抑制劑去抑制免疫激素,因為太低會降低免疫力,易受感染,形成另一種健康風險。

比較實際的做法,不妨利用營養醫學的免疫系統檢測,找出哪些免疫系統激素失衡,以量身訂作的益生菌來直接調控腸道免疫,幫助腸道菌叢平衡健康,健全腸道免疫,避免腸道免疫過與不及而影響下一代。

參考文獻:

  1. Catherine R. Lammert, Elizabeth L. Frost, Ashley C. Bolte, Matt J. Paysour, Mariah E. Shaw, Calli E. Bellinger, Thaddeus K. Weigel, Eli R. Zunder, John R. Lukens. Cutting Edge: Critical Roles for Microbiota-Mediated 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a Prenatal Immune Activation Model of Autism.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8; ji1701755 DOI: 10.4049/jimmunol.170175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