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如何幫助失智症/巴金森症? (4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突然看不懂地圖 小心罹患了癡呆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10/13 17:24 楊舒婷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確定記憶力喪失才判定罹患阿茲海默症,恐怕為時已晚!美國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思考、學習能力退化才是關鍵性指標,尤其空間判別的能力更是最先受損的一環。此外,65歲以上的長者也是易患癡呆的族群,已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不可不注意。



這份於《神經學誌》(The Archives of Neurology)發表的研究報告,說明以記憶力變差作為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標準,其實有瑕疵;美國研究團隊希望透過討論相關判定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指標,能有利醫生進行早期診療,協助病人治療。



堪薩斯大學針對444位民眾進行調查,其中134名後來被診斷出有相關癡呆症狀。研究團隊先替這些受試者進行施測以建立能力測試模組,在這些病患被診斷出罹患病症的前三年,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的視覺空間分析能力有明顯退化現象,緊接著是心智方面的問題,最後才是記憶力變差,出現時間約為診斷確定病症的前一年。



已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目前阿茲海默症患者已超過16萬,其中每7名中就有一位年紀在65歲以下;而65歲以上的患者,每隔五歲,盛行率就加倍。而我國目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426,251人,佔總人口10.52%。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也提醒,要發現阿茲海默症的徵兆,「改變」是個關鍵;當患者的家人、朋友,注意到患者本人「以前會的現在不會,同樣問題要問很多遍」,可能就是個警訊。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資料,阿茲海默症患者有一些早期徵兆,例如:記憶力減退而影響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喪失時間空間的概念、警覺性降低、東西亂放、行為或個性改變,甚至言語表達能力變差、無法抽象思考、喪失活動力等。


 


說到失智症的先期症狀,很多人並不清楚,失智代表的其實是失能,包括先期症狀也是一樣。最近美國研究團對發現,許多被診斷出有失智症的人,其實在前三年表現出來的狀況是視覺空間分析能力的明顯退化。接下來是心智的問題,最後才是記憶力變差。所以,我們若能把失智症的先兆以失能角度來評估,會比失憶的更能早期診斷出來。


由於目前仍無特定的診斷能直接確認失智症,故在實驗室的檢查上,通常是為了排除是否有其他因素引發,諸如像維他命B12葉酸、甲狀腺刺激荷爾蒙、C-反應性蛋白、血液常規、電解質、鈣、腎功能及肝功能等等。除了維他命缺乏、感染及其身體問題都可能引發。長期的藥物(例如抗癲癇藥物)或者酒精的使用也往往有可能導致失智的發生。


在功能性醫學上,除了營養評估以外,會建議大家最好也能在荷爾蒙的平衡及重金屬的是否過量來留意,而身體若有發炎反應,最好也能找來,總之在處理失智症的患者,最好不要單純以大腦疾病來視之,否則就是坐視失智症患者功能一路下滑,越來越難以照顧。在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中,作者馬克‧希曼醫師提醒大家,面對許多看似大腦問題的疾病,若能透過調整身體功能失衡來改善甚至恢復,其實效果往往比單純處理大腦要好上許多。


最近還有一個英國研究發現,活到老、學到老也可以防止大腦功能退化,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12/16/1stcp.html


最後補充,在輔助治療上,音樂治療對某些患者來說效果不錯,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


http://apt.allenpress.com/perlserv/?request=get-toc&issn=0022-2917&volume=36&issue=1&ct=1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c5imM2M4VjAC&printsec=frontcover#v=onepage&q=&f=fals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帕金森氏症藥物 可能讓人對賭博上癮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8/19 14:35



法國國家健康製品衛生安全局表示,治療帕金森氏症,也就是老人癡呆症的藥物,會對某些患者造成一些副作用,其中最常見的是使人對賭博上癮。



他們指出,這些藥物引發的異常行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對賭博依賴」,也就是沉溺於賭錢或投機遊戲;其次是沒有目的地重複某一個動作;還有些患者會出現「暴露癖」或「購物狂」的傾向。



這個機構的官員納塔莉說,這些結論是根據監管部門和藥物實驗室平時匯總的情況所得到的,並沒有經過深入研究,因此還不足以對這些副作用作出準確定義。不過他們仍希望醫療機構要將這一情況告知患者及家屬,並密切關注那些使用帕金森氏症治療藥物的患者。



美國「神經病學」雜誌曾於2006年刊登一項研究結果指出,經過藥物治療後,帕金森氏症患者當中迷戀賭博的比例有所上升。


 


治療巴金森氏症的主要藥物,就是L-DOPA,這是大腦多巴胺的前驅物質,由於多巴胺的病因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它的病因目前仍不明,推測和大腦底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以及黑質(substantial nigra)腦細胞快速退化,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引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和膽鹼作用增強有關。腦內需要多巴胺來指揮肌肉的活動;缺乏足夠的多巴胺就產生各種活動障礙。在1960年,有兩位研究人員(Enhringer及Horniewicz)從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腦部解剖發現,在基底核的多巴胺濃度有減少的現象。靜止時顫抖(resting tremor)、僵直(rigidity)、運動不能(akinesia)和運動遲緩(bradykinesias)呈現面部表情獃滯,足部蜷縮等癥狀 是一般巴金森氏正常見的症狀。大腦黑質內之細胞喪失80%時,病徵才會出現,多巴分在腦的含量將不斷下降,使病情更嚴重。


L-DOPA最常見的副作用,其實是低血壓、噁心、掉髮、定向感不好、焦慮及性慾增加等等,還有些人容易出現精神方面的症狀,例如聽幻覺、視幻覺或者嗜睡等等。最近法國研究發現,有些人甚至出現病態賭博、暴露狂甚至過度消費的情形,原因可能與多巴胺過多有關。


在營養品的輔助上,不妨考慮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甘酸(簡稱NADH),NADH是體內細胞代謝中驅動氧化還原反應的重要輔酶,同時也是最強校的抗氧化劑。分子於細胞中進行氧化反應產生能量的主要載體也是它,細胞有越多的NADH可用,能產生的能量就越多。在實驗室的研究發現,NADH可使多巴胺的製造量增加六倍,而且可以刺激製造多巴胺的主要酵素酪胺酸氫化酶的量增加70%。在德國大學附設醫院進行的雙忙比對研究發現,給予NADH的巴金森氏患者其血液的L-DOAP及多巴胺的濃度均增加,故NADH的確對於體內多巴胺濃度的提升有直接的效果。德國研究針對六十名患者,為期四週,且為隔天補充,服用NADH那組的效果,明顯地優於服用安慰劑的那一組,這是1996年刊登於知名期刊神經傳導物質的研究報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延遲退休 可預防老年癡呆
2009-05-21 05:46:00


(本報訊)研究顯示,多工作、晚退休,讓大腦保持活躍狀態,能有效預防老年癡呆症。研究人員在對1,320名阿爾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進行調查後發現,對於男性而言,延長自己的「工作壽命」能有效預防老年癡呆。這項由被刊登在《國際精神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上的研究成果,是由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完成的。參與研究的拉福斯通(Simon Lovestone)說:「老年人從工作中獲得的智力刺激,可以有效預防腦部活力的下降,從而延遲人們患老年癡呆的年歲。」「但是我們還需要做更多試驗,才能弄清延長工作壽命究竟能從多大程度上延遲或是預防老年癡呆。」另一位參與這項研究的鮑威爾博士(Dr John Powell)說:「人類認知能力可以被存儲並留待日後使用的這種可能性,更加證明了人們關於『腦子不用會生鏽』的說法。」英國阿爾茨海默氏症研究信托基金主席伍德(Rebecca Wood)說:「一些人為了晚年生活手頭寬裕些而選擇推遲退休年齡,殊不知這樣做還能降低患老年癡呆的風險,可謂一舉兩得。」但英國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Alzheimer's Society)研究小組負責人索朗森(Susanne Sorensen)認為,科學家們很難從小規模的研究中得出定論。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一種不斷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退化。目前,英國大約有70萬人患有這種疾病,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70億英鎊。預計到2051年,阿爾茨海默氏症在英國的患者將達到170萬人。


文章來源: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32/1/1/1141841/1.html


 


這篇文章,再次印證我之前提到演化理論:用進廢退。很多人會感嘆:年紀大了,沒有用了。其實,換個角度,就算年紀大些,只要持續讓身體和大腦保持正常運轉,不讓它們怠惰,退化的情形甚至失智或癡呆的狀況,應能減少發生率才是。


此外,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一本書:運動改造大腦----EQ和IQ大進步的關鍵,主要想闡述的要點:革命性的運動大腦新科學,這是結合許多臨床比對研究所得到的結論,建議大家不妨多參考!


參考文獻: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retirement age effects on the age of onset of Alzheimer's disease

  1. Michelle K Lupton1,*,
  2. Daniel Stahl2,
  3. Nicola Archer3,
  4. Catherine Foy3,
  5. Michaela Poppe3,
  6. Simon Lovestone3,
  7. Paul Hollingworth4,
  8. Julie Williams4,
  9. Micheal J Owen4,
  10. Kimberley Dowzell4,
  11. Richard Abraham4,
  12. Rebecca Sims4,
  13. Carol Brayne5,
  14. David Rubinsztein5,
  15. Michael Gill6,
  16. Brian Lawlor6,
  17. Aoibhinn Lynch6,
  18. John F Powell1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20 MAY 2009


DOI: 10.1002/gps.229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檢測阿茲海默症 也可DIY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6/12 08:17 楊舒婷



【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近日表示,已發展出能更準確檢測阿茲海默症的問卷「考驗你的記憶力(Test Your Memory)」,比現行的簡易智能測驗(MMSE)還有效,而且患者能自行施測、不用醫護人員陪同!



現行的簡易智能測驗(MMSE)被批評過於簡單、不易檢測出罹患早期症狀的患者,錯失治療良機。此外,施測時需要醫療人員陪同,執行過程頗花時間。



英國艾登布魯克斯醫院神經科顧問、研究人員之一的傑若米‧布朗表示,在邀請540名健康民眾與139名阿茲海默患者受試後,新問卷檢測率為93%,遠高於簡易智能測驗的52%。



新問卷「考驗你的記憶力(TYM)」比起簡易智能測驗,難度大為增加,患者需要回想、運用較長的語句,且用不同方式回答。此外,其中也包含了兩項有關視覺空間的考題。視覺空間能力是鑑別阿茲海默症的重要評估要件之一。



資助此項研究計畫的是阿茲海默症研究信託基金。執行長羅貝嘉認為,新問卷方便個人施測使用,其中也包含了多種測試題目,如複製句子、算數、口語流利度等,相信能適用於不同社會階層與教育背景的民眾。未來若能加強不同情境下問卷的施測準確度,即可推廣於全球各地。


 


這種測驗形式,的確比原本的簡易智能測驗(MMSE)省時,而且不需專業人員幫助,自己也可以做。但原始問卷,適合英語體系國家,其他國家若想用這份表格,有些問題要稍做修改。期盼看到國內的與失智相關的學會或者學術單位,能夠早日發展出中文版的考驗你的記憶力問卷,讓更多人能夠透過這能夠自己進行,且篩檢率達九成以上的測驗能更普遍,幫助更多人早日發現,早日處理。 相關內容,請參考:


http://www.alzheimersreadingroom.com/2009/06/test-your-memory-tym-for-alzheimers-or.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神經退化病 唱歌勝吃藥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6/08 02:40 楊明暐/綜合報導



英國婦人妮娜.坦普九年前罹患帕金森氏症,當年四十四歲的她對惡疾纏身很沮喪,但是後來峰迴路轉,她說:「我想到那些這輩子想做,而今已不可能做的事。隨後又想到,有些事我還是能做,唱歌便是其中之一。」



於是,妮娜開始和病友籌組合唱團,同時徵求一名歌唱老師。現在「歡唱」(Sing For Joy)合唱團不僅每周排練,而且定期舉辦公開演唱會。該團現有廿多名成員,包括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及中風、癌症病患,和他們的看護、家人及朋友。



坦普說,唱歌讓人忘卻病痛,也使病友不再感到孤單。而且團員發現,唱歌對改善病況很有助益。帕金森氏症一個普遍症狀是喪失聲音,合唱團每周排練時,患者在聲音治療師指導下練習發聲,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團員莎拉.班頓說,喉嚨有許多肌肉,所有神經狀況都會影響到喉嚨。人在唱歌時會挺起身體,擴張肺部,對神經疾病患者來說,這樣非常好。



有越來越多臨床證據顯示,音樂能協助各種腦部傷病患者復元或對抗病情。音樂治療專家溫蒂.馬姬形容音樂是「腦部的綜合維他命」,它能影響和改善運動功能,以及溝通甚至認知的能力。馬姬說,有些特別功能,例如語言,會因為神經傳導路徑受損而失靈,但音樂的神經傳導路徑比較複雜,在腦內分布也較廣。音樂似乎能找到不同路徑,協助各種神經疾病患者,能找出讓大腦發揮功能的新路徑。



芬蘭的研究人員已證實,每天聽音樂幾小時,能增進中風患者的復元狀況。另一項研究顯示,中風患者學彈鋼琴或打鼓,復元速度要比只接受傳統治療的患者來得快。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利用音樂和節拍訊號,有效改善了帕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疾病患者的活動和平衡感。而旋律音調治療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也證實能為失語症患者提供有效治療。



此外,音樂記憶對治療阿茲海默氏症(老年失智症)這類退化性疾病似乎很有效。一名美軍二戰老兵,其失智症已嚴重到不記得自己名字,也幾乎認不得自己妻子,但只要讓他聽舞會音樂和法蘭克辛納屈的歌曲,他便能帶領妻子跳著狐步舞,彷彿回到一九四○年代。



打麻將吞銀杏抗失智 醫師:不如多運動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6/08 04:09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不少人深信鼓勵老人家多打麻將、吃銀杏健康食品,有助於預防與改善失智症,但醫師表示,近年有研究發現,銀杏雖可能具療效,卻也疑似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就現有科學證據來看,多運動、多和朋友來往,恐怕才是最有效,且副作用與風險最低的防治方式。



預防藥物效果有限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傅中玲表示,許多家屬都盼望只要有一顆藥丸,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至今在預防失智上,藥物不是沒效,就是療效很有限。



銀杏會提高中風風險



以家屬詢問度前幾名的銀杏為例,因具抗凝血效果,被認為有助預防中風,且具有抗氧化效果,可能有助預防失智。但去年國際期刊神經學上所發表的一項追蹤研究卻發現,規律服用銀杏雖可減緩輕度認知障礙惡化為疑似失智症,但竟也提高了中風風險,令醫界大感意外,原因還待進一步確認,但此一潛在風險已獲得注意。



此外,傅中玲指出,維他命E、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降血脂藥物(statin)類藥物、雌激素(Estrogen)等藥物,因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及安全性的考量,目前不建議使用在失智症的治療上。



每天散步一小時見效



傅中玲表示,綜合現有各種科學證據分析,要預防失智,運動與活躍的社交生活最有效、證據也最充足。根據耶魯大學學者研究發現,每天散步一小時,就能有效預防失智。一般認為,運動有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包括增加腦部血流,可保護神經元,並減少類澱粉斑塊病灶在腦部沈積。



集體的晨間體操、氣功、太極拳等活動,因兼具社交功能與運動功能,更建議老人家可以多多參與。這些活動,不僅有更強的科學證據支持,副作用與風險更是小得多。



許多人以為打麻將可預防失智,傅中玲則不鼓勵。一方面是因為打麻將坐著不動的時間太長,過於靜態恐不利失智症防治。同時,腦部認知刺激活動,對於預防失智症還不確定是否有效,對於是否能改善已罹病者的病情,更是缺乏證據。


 


過去在演化上的爭議,曾分為兩派,物競天擇與用進廢退,後者最後敗下陣來。儘管在演化的解釋上上,不是那麼適合,但用於神經退化的疾患上,倒是蠻貼切的。從種種的跡象顯示,身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最近英國的案例報導發現:唱歌發聲能夠改善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中風、甚至癌症。聽音樂甚至學音樂能夠幫助中風復原更快,隨音樂起舞可以幫助失智症恢復一些功能。


最近而關於失智症方面的專門研究也發現:預防失智最好的方法還是透過運動與活躍的社交生活最有效。種種研究及臨床觀察顯示:身體的確遵循用進廢退的理論,所以不想讓身體及大腦退化,一定要多多使用及鍛鍊,否則真地容易退化。


在抗失智的藥物臨床研究上,大多只能減緩退化的程度,其他藥物的幫助像是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降血脂藥物(statin)類藥物、雌激素(Estrogen)等藥物,因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及安全性的考量,還是少用為妙。維生素E經研究,也無法有效幫助失智症的減緩。銀杏的改善,是目前大家最能接受與認同的營養品改善,為對某些人,可能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因抗凝血功能會增加出血的危險性),所以使用上,建議在劑量及後續的追蹤上要當心。


國外最近的老年醫學研究也發現:葉酸、B12的缺乏,也容易引發類似老年失智的症狀,而葉酸及B12的缺乏,容易導致HOMOCYSTEIN的升高,這在女性的患者身上容易看到。HOMOCYSTEIN濃度過高,已被證實是許多動脈硬化患者的病因,因為它對血管內皮的確存在不良的影響。對這類個案,高單位的葉酸及B群的補充,通常能改善及減少相關症狀的發生。這方面若不注意,單純透過運動及社交,改善有限。


已經罹患老年失智症的人,不想服用銀杏,也有其他營養品可以考慮,像是石酸鹼甲、NADH、DMAE、PHOSPHATIDYLSERINE(簡稱PS)、甚至SAM-e都有臨床研究發現能改善失智,而且不會增加中風的風險,不妨考慮補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研究:止痛藥無法防止阿茲海默症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4/25 00:20 F12蔣天清







(法新社華盛頓22日電) 一項研究今天指出,消炎止痛藥或許可以延緩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發生,但無法防止這種疾病。



研究舉出的藥物包括異布洛芬(ibupofren)及拿百疼(naproxen)等止痛藥。



以往的幾項研究指出,上述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NSAIDs),包括阿斯匹靈在內,可防止阿茲海默症,因為這種讓人退化的疾病與大腦發炎有關。



不過,4月22日出刊的「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網路版,所發表的新研究顯示,效果恰恰相反。



新研究指出,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反而會將阿茲海默症罹患的風險提高66%。



神經學期刊是由美國神經學會(American Academyof Neurology)出版。(譯者:蔣天清)


1天24瓶感冒糖漿 喝20年竟失智


TVBS 更新日期:2009/04/21 12:19 張倍綺







長期濫用感冒糖漿有可能造成失智症嗎?一位婦人一天最多可以喝上24瓶感冒糖漿,企圖代替止痛藥,結果裡頭的複雜成分,造成認知功能傷害,婦人才57歲就診斷出早發性失智症。



感冒糖漿不拿來對付感冒,一名婦人卻拿來代替止痛藥,每回月經前偏頭痛就喝,持續超過20年,沒想到,57歲就出現失智症狀。林口長庚精神科醫師蕭美君:「家屬已經發現這情況,她已經一天要吃到12-24瓶,家屬覺得說不可以再讓她吃了,可是她就會跑到藥房喝完再回家。」


家人、醫師勸阻不聽,因為婦人早已經對感冒糖漿上癮,由於感冒糖漿宣稱鎮痛解熱、止咳等多種效果,到現在還是很多民眾一不舒服就買來喝,雖然藥效比止痛藥強,壞處卻不只是肝腎負擔而已。


蕭美君:「很多藥物長期服用,都會對認知功能比較不好,止痛類成分,它有消炎鎮痛啦,前列腺素啦,或有一些可能接近嗎啡類的。」


複雜成分不只間接引發婦人的早發性失智症,婦人還曾經有過小中風,醫師認為恐怕也是糖漿中交感神經亢進成分,長期導致血管失去彈性,濫用感冒糖漿最後反而傷身體。



 


在教科書中關於老年失智症的章節內容,有提到止痛劑可以幫助老年失智症的症狀減輕,這樣的論點是因為老年失智症一直被認為是大腦的發炎反應,所以,可以抑制發炎的非類固醇止痛藥一度被認為可以治療甚至預防老年失智症。但其實不然,根據美國神經醫學會出版的神經學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這些容易導致胃潰瘍的止痛藥,不但不能預防阿茲海默症這種最常見的老年失智症,還可能增加66%的罹患風險。故對於長期對止痛劑有依賴的人來說,除了小心胃潰瘍的風險增加外,還有老年失智症的罹患率也會大大提升。


想預防老年失智的人(有家族史的人要多加小心),可以透過相關的功能性醫學的基因檢測,若這方面的基因型態表現比較明顯的話,可以先透過功能醫學建議的營養補充,提早補充做預防。過了中年,抗壓力荷爾蒙(DHEA,脫氫異雄固酮)也不妨測一下,因為許多老年失智症的患者,DHEA的檢測值偏低,功能性醫學的研究也發現,補充DHEA,也能有效的改善失智症狀,DHEA又被歸納為神經荷爾蒙的一種,對於長期壓力的人及記憶力變差的人來說,的確是蠻常發生不足的現象。適量的補充一段期間,心情及記憶力大都能有所提升及改善。


關於止痛方面,有些人會把感冒糖漿拿來當作止痛藥喝,國內甚至有長期依賴感冒糖漿,在57歲時就被診斷早發性的老年失智症。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些感冒糖漿的名稱擺明就是拿來止痛的,一般的感冒糖漿通常會含有類似普拿疼或阿司匹靈的成分,可以幫助止痛,但除此以外,止痛效果更強,但可能造成依賴與上癮的成分為可代因(CODEINE),這是類似嗎啡的藥物,很多人喝了感冒糖漿感到很舒服,其中與這個成分有很大的關係,而上癮的關鍵也是它,所以奉勸大家,感冒糖漿還是少碰為妙。很多藥物成分,長期服用容易造成認知功能的減退,除了感冒糖漿外,大家比較熟知的就是精神科用藥,所以很多服精神科藥物的人,也不免容易產生依賴與認知功能受損的狀況。在此,順便提醒大家注意。


想止痛的話,在營養品上當然有許多能夠減少疼痛的不適,比較普遍、容易取得的東西,不妨考慮好吸收的鈣鎂成分,除了放鬆肌肉,也有止痛的效果,國外甚至有醫師用來幫助分娩的婦女減少生產的陣痛。建議大家不妨考慮一些用弱酸來幫助鈣與鎂解離成離子的鈣鎂液,或者與天然氨基酸螯合的食物狀態的鈣鎂補充品,吸收及效果一般而言都算不錯。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愛看電視 記憶易流失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2/20 04:09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成天坐在電視機前面,可能會導致記憶力惡化!



根據最新研究,每天看電視超過七小時的老人家,記憶力衰退的風險,是看七小時以下的兩倍。同樣是面對電子螢幕,打電腦、玩電玩卻能減緩記憶力下降,專家認為,觀看過程是否動腦,是記憶流失快慢的關鍵。



動腦與否 重要關鍵



以研究失智症聞名的美國梅約診所團隊,近年在美國國衛院等單位支持下,研究中年時期與晚年的日常活動對記憶力喪失的影響,並將在今年四月的美國神經醫學會年會上發表最新成果。



勤作手工藝 減風險



參與研究的一千三百多名七十到八十九歲的老人家中,有近兩百名有輕微認知障礙,介於正常與失智症之間。研究顯示,晚年每天看電視超過七小時的老人,記憶力衰退風險高一倍;經常打電腦、玩電玩、讀書、手工藝,卻可減少三到五成的記憶力衰退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此結果令人振奮,佐證了發現老化並非一個被動過程,透過積極參與增進認知的活動,仍可保護自身記憶力不在未來衰退。這與近年興起的「預先儲存腦力,以免老來透支」的新觀念,不謀而合。



老化 非被動過程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秘書長、高醫神經內科醫師楊淵韓表示,長期看電視導致記憶力衰退有兩種可能原因:一是人長時間坐在電視機前,卻根本心不在焉,完全沒動腦,使腦部功能逐步退化。



另外則要慎選節目類型,現今電視節目普遍充斥暴力內容,看多了會使腦部額葉血流量減少,影響腦部認知、執行等功能。



楊淵韓表示,肢體運動、心智遊戲、社會參與都有助延緩記憶退化。電玩則建議選擇非暴力內容者,英國有醫師以互動性強的Wii,協助失智症病患復健。



另外,根據榮總醫師研究,長時間玩血腥暴力電玩,可能減少腦部額葉血流量,不利腦部策略與執行功能,不過只要每次控制在半小時內,影響就很有限。


 


最近美國發表關於失智症最新研究,建議老人家最好不要看電視看太久,因為一天看七個小時電視的老人記憶力衰退的機率是七個小時的兩倍,這個研究還發現打電腦、打電玩這種需要動腦的活動則有助於記憶力的維持,平均可減少三到五成的記憶力衰退發生。此外,不想看電視、打電玩的人,可以透過運動、社會參與(例如作義工)甚至玩心智遊戲(例如打麻將)來延緩記憶力老化。總之,我們以用進廢退的觀點來看,就會一目了然,身體或大腦就像車子一樣,越不開它,越怕用它,越無法控制它,越容易拋錨故障或者不聽使喚,當然,適度的保養還是不能輕忽。


至於小朋友玩血腥暴力的電玩,榮總的研究發現基本上還是會減少腦部額葉的血流量,建議大家留心,雖然研究顯示半個小時內影響不大,但試問有多少小孩能夠玩半個小時就收手的?我想應該不多吧,因而建議大家發現有些小朋友狀況不穩定又有喜歡玩暴力電玩的習慣,最好節制一下這項活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國發現蘋果汁能抑制健忘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1/27 12:35



德國研究人員的實驗發現,每天喝兩杯蘋果汁可以幫助大腦減少造成阿茲海默症(癡呆症)患者逐漸喪失記憶的β澱粉蛋白的堆積,從而抑制健忘。



德國(焦點)週刊網站報導,美國麻州大學研究人員(托馬斯)與研究小組在實驗中發現,飲用蘋果汁的老鼠,病理性的健忘症緩慢好轉。當老鼠每天飲用相對於人每天喝兩杯的量時,這種效果就顯現出來。實驗發現,僅1個月之後,老鼠大腦內β澱粉蛋白的堆積就已減少。



托馬斯說:「這一結果是飲食與老年性神經退化存在聯繫的另一個證明。顯然,均衡的飲食不僅能支持大腦最佳地發揮作用,還能延遲阿茲海默症的發作。」



研究人員發現,蘋果汁能增強記憶力。


 


BETA澱粉蛋白,一直在失智症的研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BETA澱粉蛋白的沈積,即代表腦部功能的退化,任何能抑制BETA蛋白產生的物質,都與住於記憶力提升以及失智症的預防。


自覺記憶力不佳或擔心老年失智症的發生的人,每天來兩杯蘋果汁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進腦部血液逐漸減少 可能引發阿茲海默症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8/12/25 16:20 王黛麗







(法新社巴黎24日電) 根據今天發布的研究報告,如果幾年甚或幾十年,流進腦部的血液逐漸減少,可能導致罹患阿茲海默症。



到現在為止,縱使醫界充分瞭解造成損害的機制,但是引發這種令人逐漸孱弱疾病的原因仍然是謎。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經血液輸往腦部的血糖供應倘若不足,會引發生化連鎖反應,導致體內傷害神經元的異常蛋白沈積,這個過程被認為是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原因。



這項研究報告主筆、西北大學(NorthwesternUniversity )費恩柏格醫學院(Feinberg School ofMedicine)研究員瓦沙教授(Robert Vassar)說:「研究顯示,改善流向大腦的血流,可能是找出防治阿茲海默症對策的良方,此項發現意義重大。



他說,運動、降低膽固醇攝取與控管高血壓,都是提供額外保護的方法



他在聲明中說:「只要及早預防,人人都可能防範這項疾病上身。」


睡夢中動作多 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的預兆


中廣 更新日期:2008/12/25 13:05



研究發現,作夢的時候經常出現肢體動作,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徵兆



加拿大團隊研究了93位有睡眠障礙的病患,這些人在睡夢中會拳打腳踢。追蹤顯示,這些病患平均在五年後,開始出現大腦退化的症狀,因此,夢中有動作,可以當成老年癡呆症的早期診斷參考。



兩者之間確實的關係,並不明確,有可能是大腦中負責睡眠管理的部位受傷所造成。由於這項研究的對象,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老年人發生大腦退化性疾病的機率,本來就比較高,研究人員還要和比較年輕的族群比對,以確定年齡是否也在其中扮演某種程度的角色。



41歲男吃威而鋼 「盡性」就痛風


時報 更新日期:2008/12/26 09:46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服用壯陽藥,小心急性痛風發作!三總廿五日發表一例罕見病例,一位中年男性吃威而剛,但每次「盡性」後就痛風發作,由於這類藥物有二%的機率會引起高尿酸血症,醫師建議民眾,使用這類藥物須特別留意。



 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張耀文醫師指出,引起急性痛風發作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高普林飲食或罹患某些代謝異常疾病;利尿劑、抗結核藥物、抗巴金森藥及阿斯匹靈等藥物會減少尿酸排除率,引發高尿酸血症,導致痛風發作。



 這名四十一歲男性因右腳大拇指出現紅熱腫痛就醫,病人無痛風病史及家族史,經抽血檢查診斷為高尿酸血症併急性痛風發作,藥物治療後即改善。



 這名病患連續三次痛風復發求診,進一步分析發現,他半年前自行購買五十毫克的威而剛服用,每次服用後廿四小時內就會痛風發作。醫師建議病患暫時停止使用並追蹤六個月,果然未再出現相似症狀。



 張耀文說,根據統計,四十歲以上男人約有半數有勃起功能障礙,使用威而剛、樂威壯和犀利士越來越普及。但這類藥物有潛在副作用,包括臉潮紅、頭痛、消化不適、肌肉酸痛,其中,威而剛的藥單上還明列有二%的機率會引起痛風及高尿酸血症。



 張耀文表示,服用壯陽藥引發痛風發作的罕見病例目前少有正式醫學報告,國內這例個案報告已獲國際風濕免疫期刊接受。




在此提出兩篇關於失智症的研究提供大家參考,同時提醒大家,身體循環好不好,的確扮演了很重要健康關鍵第一篇提到的研究指出:長期發生到腦部血流減少的情形,以及腦部血糖供應不足,極可能是老年失智的徵兆之一,因而在失智的預防上,應該就此提供一些預防之道。關於血糖方面,大腦最直接的能量來源就是糖,這是醫療人員熟知的生化機轉,所以在澱粉的提供上務必充足,食物選擇最好採用優質澱粉而非精緻加工食物,至於改變血流方面,除運動促進循環外,也不妨補充銀杏來增加到腦部血流的循環,在德國與法國,銀杏被當地的醫師被廣泛地拿來當作治療失智或痴呆的藥物,過去已有相當多科學實驗證實銀杏的功效,例如銀杏服用一個小時後,測量研究發現對象的微血管,血流速度增加57%。與安慰劑相較,銀杏對失智的改善率是71%對32%,的確有明顯的差別。銀杏對動脈硬化也有很好的改善,過去也有研究發現因動脈硬化導致性功能障礙的人,可以利用銀杏來改善,效果不錯。血壓高、有血管硬化的人,服用銀杏也會改善,一般建議劑量是一天服用120-240毫克,劑量太低,可能會影響療效。此外OPC也可以改善腦部血流的循環,尤其是法國濱海松的松樹皮萃取物,在臨床上也有改善的研究發表,建議大家拿來做為參考。


適逢有篇報導提到壯陽藥的副作用,順便也討論在營養品上如何幫助性功能有關的內容:


有趣的是,不少會改善循環的營養品(尤其是生物類黃酮),除幫助血液循環都能改善性功能,主要原因在於體內NO(一氧化碳)的機轉,不管銀杏或者松樹皮萃取物,都能有效幫助身體周邊製造更多的NO,NO會刺激血管平滑肌的放鬆,所以可以幫助改善高血壓,同時,陰莖血管壁的NO增加,會讓陰莖海綿體充血量增加,故不難推論為何它們也可以改善性功能障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年婦女體重過重 較易罹患阿茲海默症

更新日期:2008/11/24 18:53

(路透紐約23日電)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發表報告指出,中年女性如果體重過重,特別是如果腰圍較寬,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會比較高。不過,對男性來說,中年時期如果體重過輕,事實上則可能提高腦部退化疾病的發生機率。



同時,體重改變對於男性與女性發生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上也有不同的影響



位於巴爾的摩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研究人員貝多恩(May A. Beydoun)教授與研究同僚在報告中指出:「在未來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針對年齡與性別的不同,推算出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理想體重與減肥策略。」中央社(翻譯)


 


這是為何現在的醫療體系一直在主打代謝症候群的原因之一。體重控制不佳,容易影響到的層面,從心血管問題、新陳代謝及神經系統(像這篇報導提到的失智症)等等,其實都有很大的關連,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有很大的機會導致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所以如何減少相關藥物的服用,進而減少代謝症候群發生的機率,我認為是很重要的。


建議關心自己健康的人,務必做到良好的體重控制,避免代謝症候群上身衍生其他疾病。




參考文獻:




May A. Beydoun, April Lhotsky, Youfa Wang, Gloria Dal Forno, Yang An, E. Jeffrey Metter, Luigi Ferrucci, Richard O'Brien, Alan B. Zonderman
Am J Epidemiol. 2008 November 15; 168(10): 1179–1189. Published online 2008 October 3. doi: 10.1093/aje/kwn22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維持有氧運動習慣 有助避免老年腦功能退化

更新日期:2008/10/19 16:52

(路透紐約18日電)根據兩名專家對已發表研究進行的重要評估結論,規律的有氧運動習慣不僅能避免通常因年紀越大而出現的腦功能退化,也有助於逆轉大腦老化的生理時鐘。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貝克曼研究所(University of Illinois Beckman Institute)的克雷默(Arthur F. Kramer)與艾瑞克森(Kirk I. Erickson)博士在最新一期的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指出,大腦最重要的白質與灰質上所發生與年紀相關的退化,會增加從事一些高階「執行功能」任務,如計畫、排程、工作記憶和多工能力等的困難度



報告指出,規律的輕度活動身體到足以達到喘不過氣的程度,不僅能增加思考速度和敏銳度,也能刺激腦組織的實際容量及大腦運作方式。



例如,兩人進行的六個月研究期間,60到75歲的人每週三天、一天快走45分鐘,與只從事非有氧的伸展和體型調整運動的人相比,不但心肺能力變好,心智力也提高,特別是從事執行功能任務的能力。中央社(翻譯)


預防老年失智:多用腦、運動、攝取不飽和脂肪食物

更新日期:2008/10/20 09:42 uho編輯部

隨著國內人口老化,失智症患者也有增加趨勢,如何加強防治成為重要課題。失智症是因大腦進行性的退化,導致記憶力減退,同時伴隨認知功能損害的一群疾病,最常見的病因是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目前都無法根治。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神經內科-王志弘醫師表示,根據現有研究,有一些方法確實能夠延遲失智症的發生,或減緩疾病的進行,以下便從「預防疾病」及「減少腦力的衰退」兩個層面,教導民眾如何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一、預防疾病的進行



1.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目前認為,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不僅能減少血管性失智的發生,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病情、提升大腦認知功能也有幫助。因此,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戒菸、多運動都很重要
;王志弘醫師指出,其中降低血壓及提升高密度膽固醇(HDL,所謂好的膽固醇)效果最明確。

2. 調整飲食
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也會增加失智症的機會。多攝取魚類及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食物(紅花籽油、粟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及果仁等)可以減少失智的危險。至於補充維他命C和E、以及一些抗氧化劑(如胡蘿蔔素)、銀杏萃取物等,預防失智的效果較有爭議,尚無明確的結論。

另外比較爭議的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與「荷爾蒙」的使用。過去認為大腦的退化與發炎有關,因此有人推測,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但有的研究說有效,有的說沒效,結果相當分歧。王志弘醫師提醒,由於長期使用這類藥物恐有胃腸出血副作用,目前並不建議。另外,補充女性荷爾蒙和預防失智的關係,目前尚有爭議;至於男性荷爾蒙與失智症的發生,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如何減少腦力的衰退



1. 多用腦:多動腦可以減少智能退化,不僅年長時多使用腦力有助降低失智風險,年輕時的教育、工作是否需要大量腦力,也和日後失智的機率有關。目前有人正研究一些刺激大腦的運動,看能否減少大腦智能、甚至整體生活機能的退化。
2.安排休閒活動:研究證實有些休閒活動可以減少失智症的風險,包括:閱讀、打牌、下棋、玩樂器、跳舞等,多從事這些休閒活動同時也可提升生活品質。
3.培養運動習慣:運動對身體有益,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對減少失智症的發生也有幫助。不一定要劇烈運動,即使單純的走路也可以降低失智機率。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117



 


有氧運動好處真多,連大腦退化都能預防,還能延緩老化,請大家多多利用。


至於營養補充方面,除了銀杏、魚油或DHA以外,其實可以考慮磷脂醯絲胺酸(phosphatidylserine)、DMAE或者葉酸、B12等等,其他像輔酶Q10、甚至是OPC等等,也可以幫進記憶力增加,預防記憶力退化。


上述報導的參考文獻:




Kirk I. Erickson, Ruchika S. Prakash, Michelle W. Voss, Laura Chaddock, Liang Hu, Katherine S. Morris, Siobhan M. White, Thomas R. Wójcicki, Edward McAuley, Arthur F. Kramer
Hippocampus.
Published in final edited form as: Hippocampus. 2009 October; 19(10): 1030–1039. doi: 10.1002/hipo.20547
PMCID:PMC307256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言語表達不清 以為是失智 竟是腦膜瘤


自由 更新日期:2008/09/26 04:09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今年57歲的曹先生,5年多前因為說話不清楚、忘了字要怎麼寫,一度被家人誤以為是老年失智症,後來他的視力也出現問題,看東西愈來愈不清楚,甚至常常昏睡,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腦部長了相當於半包香菸大小的腦膜瘤。



曹先生說,在他還不知道有腦膜瘤之前,就曾有朋友跟他說,他走路歪歪的,一直往左偏,他還不相信;後來跟太太說話,發現太太老是在生他的氣,因為太太跟他說東,他卻一直答西,根本答非所問,且常話說不清楚。一開始家人以為他是老年失智症,沒理他,直到視力出現問題,動不動就昏睡,才驚覺不對到醫院檢查,赫然發現腦部長了10公分大小的腦膜瘤。



三總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中心主任朱大同表示,台灣地區每年約新增460個腦膜瘤病例,其中良性腫瘤與惡性的比例為9比1 ,好發年齡在40至70歲之間,女性罹患的比例是男性的3倍。



腦膜瘤的症狀要視腫瘤壓迫的位置而定,朱大同指出,以曹先生為例,由於腫瘤壓迫到左額葉,因而出現語言及書寫功能障礙,後來曹先生的視力也跟著出問題,這是因為腦腫瘤壓迫到顱底神經,昏睡則是腦幹受到壓迫。



朱大同表示,腦腫瘤壓迫的位置若發生在左額葉,初期話說不清楚,字忘了要怎麼寫,很容易被誤以為是老年失智症,一旦延誤就醫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甚至還可能危及生命。



目前腦膜瘤的治療,由於腦膜瘤發生的部位涵蓋全腦及脊椎,醫師會視腦瘤位置及大小,決定手術移除或是放射治療,目前腦腫瘤的放射治療包括了電腦刀等,其以高準確定位、高劑量的標靶放射治療,讓腫瘤縮小,病患可以免於開刀之苦,提供臨床病患另一治療選擇。


 


很多精神症狀,源自於身體問題,這篇報導也再次提醒大家,有精神問題,一定要先作詳細的體檢把身體的原因找出來或排除,才不至於多走許多冤枉路,接受不必要的治療。當然,這篇報導提到的案例,神經症狀明顯,一般醫師比較會小心是否有神經系統的問題,但其實有些人本身的神經症狀並不明顯,反而表現出來的都是精神症狀,故常因而忽略作詳細的身體檢查而未找出病因,反而拖延了原本應有的治療。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