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4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研究:母高脂飲食 阻礙胎兒腦發育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母親在懷孕期間若過度攝取脂肪,恐導致胎兒腦部結構發育異常,提高出生後肥胖或罹患糖尿病風險!美國耶魯大學與德國科隆大學團隊合作,發表於頂尖學術期刊《細胞》的研究由動物實驗證實,母親攝取高脂飲食,會造成胎兒腦部負責調節體內新陳代謝的「下視丘」發育異常,可能是孩童未來體重過重,以及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耶魯大學醫學院與科隆大學基因學研究中心團隊合作研究發現,在母鼠哺乳期間餵予高脂肪食物,會導致幼鼠腦部下視丘部位的腦神經網路發育不全,而下視丘負責多種重要生理反應,許多新陳代謝功能會因為下視丘發育異常而受損;研究人員認為,這正是幼鼠長大後肥胖,或產生糖尿病症狀的原因。

【胎兒代謝功能失序】 科隆大學基因學教授詹斯布朗寧指出,母鼠哺乳初期,約等同於人類最後1個孕期,也就是胎兒出生前的3個月,此時幼鼠及人類胎兒的腦部下視丘正處於發育階段,它會受到母親提供養分極大影響。母鼠在哺乳期過度攝取脂肪,會大幅提高幼鼠長大為成鼠後,體重過重及血糖居高不下的比例;布朗寧認為,這是由於幼鼠腦部所調控的代謝功能失序,造成幼鼠體內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所致。

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塔馬斯霍瓦茲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儘管該研究目前只進行至動物實驗階段,在人類身上是否能得到類似結果仍有待證實,但過去許多研究都證明,母親在懷孕期間的營養攝取及生理變化,會對胎兒造成長遠影響,因此他預期人類胎兒腦部發育程度,也會受到母親高脂飲食影響。

【母親飲食直接影響】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教授格拉罕博爾吉指出,近20年來針對母親懷孕期間營養攝取,造成胎兒未來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及癌症風險大增的研究很多,但多半只能說明母親飲食及孩童健康間存在緊密關聯,卻無法得知確切原因;博爾吉強調,霍瓦茲與布朗寧等人證明負責代謝功能的大腦部位發育受到母親飲食影響,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博爾吉推測,人類與實驗鼠代謝脂肪方式不同,可能是影響霍瓦茲等人未來進行人體實驗的關鍵之一,「但有件事情毫無疑問,」博爾吉說,「就是女性懷孕期間的飲食,仍以維持均衡為宜。」

  

鄭醫師補充:

孕婦飲食均衡與否,影響胎兒日後的大腦發育,甚至會導致胎兒肥胖或者糖尿病的風險提高。提醒準媽媽還有正在懷孕的女性留意。

參考文獻:

Neonatal Insulin Action Impairs Hypothalamic Neurocircuit 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Maternal High-Fat Feeding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1400018X

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14.01.00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D過低 妊娠毒血症風險高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經由陽光照射皮膚形成的天然維生素D會成為保持骨骼健康、對孕婦有益的「好東西」,而懷孕期間如果孕婦體內維生素D不足,出現嚴重妊娠毒血症的風險將提高4成。但研究也指出,服用維生素營養品前,應該先諮詢醫師意見,千萬別貿然自行服用。

「妊娠毒血症」(preeclampsia)會導致痙攣及其他嚴重病症,亦可能導致胎兒發育問題和早產,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者觀察3千位健康孕婦與700位有妊娠毒血症孕婦血液樣本,發現維生素D與妊娠毒血症風險有關,攝取足夠維生素D的孕婦,出現嚴重妊娠毒血症的風險可降低4成。研究者巴德娜表示,「我們只知道維生素D有益骨骼,過去10年來開始發現維生素D攸關懷孕安全。」

另一名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者寇略巴納夫表示,「嚴重妊娠毒血症對母親與胎兒危險性較高,因此如果能證實與某種原因相關,例如缺乏維生素D,對提升大眾警覺比較有益。」

維生素D主要來源為陽光照射皮膚而形成,或透過食物,例如魚類、奶製品、蛋與肝臟等攝取。懷孕也是維生素D缺乏的關鍵時期之一。

專家提醒,服用維生素D營養品前應該先遵從醫師指示,過量補充維生素D營養品可能弄巧成拙,提高流產風險。倫敦國王學院研究者曾在《國際流行病學期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觀察3萬多名準媽媽後發現,懷孕前6周內如果持續服用包含維生素D在內的綜合維他命,反而可能提高流產機率達32%。

根據美國「妊娠毒血症預防基金會」指出,妊娠毒血症大多發生在妊娠期前20周或出生後,其中約5%孕婦會出現該症狀,初期時會出現高血壓或蛋白尿,也就是尿液中蛋白質含量過高。另外,根據「維生素D學會」指出,懷孕是維生素不足的高風險期,如果體內含量不足,可能也會產生妊娠性糖尿病或提高感染的風險。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Epidemiology》期刊。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繼提醒維生素D濃度不足可能導致孕婦的健康風險,但服用維生素D太多,可能導致流產風險,似乎陷入兩難的狀況。然而維生素D是否充足實在非常重要,因為不足的話,妊娠糖尿以及感染的風險亦隨之提高。

解決辦法:設法去曬太陽以及補充天然來源。

不想曬太陽怎麼辦?建議抽血檢測維生素D的血液濃度是否充足,若是不足,透過維生素D的補充,同時配合追蹤檢查,務使維生素D的濃度不致於太高或者偏低。

參考文獻:

Lisa M. Bodnar, Hyagriv N. Simhan, Janet M. Catov, James M. Roberts, Robert W. Platt, Jill C. Diesel, Mark A. Klebanoff. Maternal Vitamin D Status and the Risk of Mild and Severe Preeclampsia. Epidemiology, 2014; 1 DOI: 10.1097/EDE.000000000000003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小說 能改變腦部運作

美國亞特蘭大艾莫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研究人員招募二十一名學生讀小說「龐貝」(Pompeii),連續十九天檢測他們的腦部變化,發現讀小說能改變腦部運作數日。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些科學家說,常言道閱讀小說能讓人置身主角所處的世界,但研究發現,讀小說或許也能讓人的身體感同身受。

他們說,人們最愛讀的書能創造出「身體記憶」(muscle memory),意思是人們可能會模仿一個書中人物的行動或生命中的抉擇。

這項研究刊登在「腦連接」期刊(Brain Connectivity)上,結果顯示腦部運作的變化在讀完小說後會持續至少五天,研究人員表示,有可能持續更久。

讀小說時,腦部受影響最大的部位是左大腦皮層顳葉,這部位與語言感受性有關。

但受影響的也包括腦部連接思考和行動的功能,例如當一個人想到跑步和他要去跑步。

文學世界中有許許多多改變生命的名著,神經科學家柏恩斯(Gregory Berns)說:「敘事(說故事)形塑我們的生活,在某些情況下有助於界定一個人。我們想瞭解故事如何進入你的腦子,及故事對腦部的影響。」

研究人員說,偉大故事具有在腦中創造「身體記憶」的能力。

柏恩斯說:「我們發現,跟身體感受和運動系統有關的神經變化顯示,讀小說能使讀者轉化為主角的身體。」

「我們已知道,好故事能讓你在想像上『感同身受』。現在我們見到的是,可能真的產生若干生理變化。」

他說:「這些神經變化會維持多久,目前仍待討論。但我們隨機選一本小說就發現了持續好幾天的影響,顯示人們最喜愛的小說當然應該會對腦部生理造成更大更久的影響。」

 

 

鄭醫師補充:

讀小說需要融入情境,尤其是有關語言感受性的大腦區域。同時在感同身受時,腦部生理的變化的影響已經證實確實存在,因此從小培養閱讀習慣(包含讀小說),一直持續到老,對於大腦的發育以及防止大腦退化應該都有幫助。

參考文獻: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a Novel on Connectivity in the Brain                   

To cite this article:
BernsGregory S., BlaineKristina, PrietulaMichael J., and PyeBrandon E.. Brain Connectivity.

2013,3(6): 590-600.

doi:10.1089/brain.2013.0166.   

 

Published in Volume: 3 Issue 6: December 9, 2013
Online Ahead of Print: October 9, 2013
Online Ahead of Editing: August 29, 2013

http://online.liebertpub.com/doi/abs/10.1089/brain.2013.016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鬼難纏 假哭吸引注意

家長們總認為自己的小孩有時候根本就是在「假哭」,常因此被逗得又好氣又好笑;日本東京聖心女子大學團隊發表於《嬰兒行為及發育》期刊的研究指出,嬰兒有時也會像青少年或成人一般,發出「有目的」的哭喊聲,其目的多是為了吸引家長注意。

研究人員連續跟拍嬰兒受試者6個月,分析嬰兒在發出哭喊前後的情緒變化;嬰兒還無法「喜怒不形於色」,因此可藉由笑聲、「嗚咽」的聲音、五官緊皺及「小嘴一癟」等表情,判斷嬰兒當下的心情。

主導實驗的研究員中山寬子接受「英國心理學會」訪問時表示,通常嬰兒在發出哭喊前後都是不開心的,但有一種狀況例外,就是母親或照顧者在與嬰兒玩耍的過程中,突然作勢要離開,本來滿臉笑容的嬰兒會突然發出哭喊,但只要母親一回身,嬰兒又立刻恢復笑容,代表嬰兒不是因為肚子餓、不舒服或受傷而哭泣,「假哭」的目的純粹只是希望母親更靠近他而已。

中山寬子強調,儘管研究報告中是採用「假哭」的字眼來描述嬰兒的行為,但並不代表假哭在幼兒心智發育上會帶來負面影響;事實上,根據嬰幼兒心理學推論,假哭的實質意義在於增加嬰兒與照顧者間的互動,嬰兒發展假哭的「技能」,其實是一種社交能力及情緒控管的心智發育,特別是「擅長」假哭的嬰兒,與照顧者間的「溝通」較為順暢,也就是照顧者較容易察覺嬰兒的需求。

研究人員也發現,擅長假哭的嬰兒,在「真哭」時哭聲的「變化」較多,發出哭喊的頻率也較高;中山寬子推測,這可能與嬰兒必須在同儕間博取更多注意力的本能有關,因為相對而言,獨生子假哭的情形就比較少。

 

 

 

鄭醫師補充:

有時看到小男生為了吸引小女孩的注意力,會做一些出醜或者滑稽甚至是惡作劇等等,這都是吸引注意力的一種溝通方式。青少年的叛逆,有時也是釋放某些訊息,如果父母單單只是把行為解釋成叛逆,就會錯失行為背後的意義。上述這篇研究告訴我們:對嬰兒來說,假哭是嬰兒想吸引注意力,同時也是嬰兒和家人的一種互動溝通模式,下次當我們發現嬰兒在假哭,可以留意一下到底寶寶想跟我們溝通什麼。

參考文獻:

Infant Behav Dev. 2013 Dec;36(4):507-12. doi: 10.1016/j.infbeh.2013.04.005. Epub 2013 Jun 1.

Changes in the affect of infants before and after episodes of crying.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73262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美國奧立岡州立大學的研究,若是在乳牛飲食中,加入亞麻籽( flaxseed ),分析其乳汁,和那些沒吃到亞麻籽的牛相比,有更多的 omega-3脂肪酸以及更少的飽和脂肪酸。我們都知道經常食用飽和脂肪酸會導致膽固醇升高,增加心臟病的風險,若是經常食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則會降低風險。

 

傳統的牛的飲食並不含亞麻籽,因此牛奶中不飽和脂肪酸比較低,研究人員在這項實驗中找到最佳比例,也就是飲食內容中有7%的亞麻籽,懷孕的乳牛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達到最大值。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飲食科學期刊(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儘管這是動物試驗,但是懷孕或者哺乳的母親,我認為可以嘗試在飲食中加入亞麻籽,協助寶寶攝取更多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因為omega-3也是寶寶神經成長的重要營養成分。

 

參考文獻:

 

S.P. Oeffner, Y. Qu, J. Just, N. Quezada, E. Ramsing, M. Keller, G. Cherian, L. Goddick, G. Bobe. Effect of flaxseed supplementation rate and processing on the production, fatty acid profile, and texture of milk, butter, and cheese.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13; 96 (2): 1177 DOI: 10.3168/jds.2012-594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想生寶寶?快吃冰淇淋就對了

香甜綿密的冰淇淋除了是夏天的消暑甜品以外,還有意想不到的好處!美國哈佛大學一項大型研究發現,飲食控制能影響受孕機率高低,像是多吃冰淇淋這類高脂食物,體內荷爾蒙、卵巢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有助於增加女性受孕機率。

每周2份高脂乳製品

美國針對近兩萬名的女性做飲食習慣調查,竟得到有趣的結果,每周吃1份以上的高脂乳製品的話,罹患排卵、卵巢相關疾病的機率可以降低27%,而每周吃2份以上低脂食品的女性,罹患排卵問題的機率也高出85%。此項調查檢測了24歲~42歲、1991年到1999年之間試圖懷孕的1萬8555名美國婦女,研究調查結果發表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ve)。

為什麼吃高脂食品,會增加受孕機率?哈佛研究人員查華洛教授(Jorge E. Chavarro)指出,乳製品中的脂溶性物質,可改善卵巢功能,可能就是解釋為何有助受孕的原因;事實上,不止冰淇淋,只要是高脂肪的乳製品食物,例如全脂牛奶、起司都是推薦的食物。

 

宜控制總熱量,勿超標!

如果想要盡快懷孕的女性同胞們,可以暫時將飲食習慣改成以高脂乳製品為主,不過不適用於長期,且在總熱量攝取上也還是不能超過標準,因此就要減少攝取其他高熱量的食物,畢竟體重過胖反而會成為阻礙懷孕的原因之一,還是要記得注意熱量控制。

除了高脂的冰淇淋、牛奶以外,哈佛此項研究也公開了許多種有助於懷孕的食物,例如豆類、葉菜類、南瓜子、全麥麵包、橄欖油、野生鮭魚也都是幫助排卵期順暢、增加懷孕機率的飲食選擇。另外不可或缺的就是葉酸,葉酸是有助胎兒大腦發育很重要的東西,也是媽媽在懷孕前期要攝取的營養素。

總而言之,身體攝取到均衡的營養並維持正常的生理作息,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三餐定食定量並均衡攝取,就是讓身體準備好懷孕的最好方法。

 

 

鄭醫師補充:

這是2007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全脂食物來源固然可能增加受孕率,但均衡飲食以及熱量控制仍不可輕忽。以下我把相關報導的資料節錄出來給大家參考:

      亞特蘭大Emory大學婦產科助理教授,生育專家Celia Dominguez醫師指出,在哈佛研究中的大多數女性體重都接近正常,因為肥胖是女性排卵問題的主要因素,所以她警告那些肥胖的女性不要吃太多冰淇淋。

  Dominguez醫師向WebMD表示,沒有人要為了懷孕而無限量的吃Haagen-Dazs冰淇淋,但是飲食中脂肪類的東西可能不如我們所意識到的壞,她們要告訴大家,飲食均衡才是真正重要的,要吃一些油脂,沒有油脂是不好的,但是均衡是重點。

  全國乳品委員會的科學與創新執行副總裁Gregory D. Miller博士表示,Chavarro醫師的研究整體而言低脂肪的乳製品跟不孕沒有關聯,但是與特殊的不孕有關。

參考文獻:

  • J.E. Chavarro,
  • J.W. Rich-Edwards,
  • B. Rosner,
  • and W.C. Willett

A prospective study of dairy foods intake and anovulatory infertility Hum. Reprod. (2007) 22 (5): 1340-1347 first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8, 2007 doi:10.1093/humrep/dem019

http://humrep.oxfordjournals.org/content/22/5/1340.ful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哺乳時多吃「天然蔬果」 孩子較不易偏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面對小孩子平日時,一見紅蘿蔔、青椒等蔬果就大哭的情況,時常讓媽媽傷透腦筋,不管怎麼勸都無法讓孩子多吃一些蔬果,但根據美國過去的研究指出,想要避免孩子長大後產生嚴重偏食情況,餵母奶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母奶可以傳遞所謂的味覺記憶,也就是餵母奶時,媽媽吃下一般小孩都不愛吃的紅蘿蔔,將可讓母奶出現紅蘿蔔的味道,進而使寶寶從小就習慣其味道,讓孩子往後不再排斥食用紅蘿蔔。

餵母乳好處多 還能治小孩偏食壞毛病

美國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過去發表於《兒科》期刊的研究指出,發現媽媽如果在懷孕末三周,或是哺乳前兩個月定期喝胡蘿蔔汁,其寶寶日後較容易接受胡蘿蔔的味道,較少出現抗拒的表情且吃得較多;反之,沒有喝胡蘿蔔汁的母親的嬰兒,聞到胡蘿蔔的味道時,通常都採取抗拒的態度;顯示媽媽攝取的食物經驗可透過羊水和母乳傳遞給胎兒和嬰兒。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許惠玉主任表示,母乳不僅提供嬰兒成長初期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素、生長因子及生長激素,能減少發炎、過敏及日後各式慢性疾病的發生,更是從小培養嬰兒味覺的重要因素;因為母乳會受到媽媽吃進去的各種食物影響,讓嬰兒在喝母乳時品嚐到不同食物的風味,進而從小培養孩子的多元味覺,可明顯影響並增加孩子日後對不同食物的接受度和喜好,減少偏食。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建議,健康飲食是從小培養的,孩子越早接觸某種風味,且接觸越久,日後越容易培養對這口味的喜好。因此想讓孩子不偏挑食,從孕期開始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孕期和正在哺乳的媽咪多吃各種天然食物,是讓孩子愛上健康食物的重要因素。

 

 

 

鄭醫師補充:

透過哺餵母乳幫助小孩不偏食,前提是媽媽自己也要身體力行,才能透過母奶讓寶寶習慣蔬果味道。

這篇研究提到的報告,發表於2001年,參考文獻來源:

Pediatrics. 2001 Jun;107(6):E88.

Prenatal and postnatal flavor learning by human infant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1389286

過去有些研究都證實懷孕期或者哺乳期,母親的飲食會影響小孩未來對食物的選擇與喜惡,進而影響小孩的健康,因此幫助小孩養成不偏食的習慣,懷孕期多食蔬果就有幫助:

Experience with a flavor in mother's milk modifies the infant's acceptance of flavored cereal.

Mennella JA, Beauchamp GK. Dev Psychobiol. 1999 Nov; 35(3):197-203.
 
Flavor learning in utero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obesity and diabetes.
Trout KK, Wetzel-Effinger L. Curr Diab Rep. 2012 Feb; 12(1):60-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最憂心產後落髮症

作者: 台北訊 | 中時電子報

 


中國時報【台北訊】


為了迎接寶寶來到,許多孕媽咪產前戰戰兢兢,擔心胎兒健康,產後還要承受一連串身體不適,又深怕水腫,肚皮留下難看妊娠紋,下腹鬆弛,身材走樣再也回不去。此外,大量落髮也是讓許多孕媽咪怵目驚心的恐怖經驗。


大多數女性在懷孕末期,頭髮生長會變得特別旺盛,僅有少部份孕婦會有暫時性雄性禿。然而一旦生產結束後,落髮情形會突然加速,比懷孕前嚴重,速度快到二至三倍,一般產後一到五個月,頭髮就會開始大量掉落,然後持續數月之久,不過很少超過四個月,這就是讓孕媽咪聞之色變的「產後落髮症」。

 


鄭醫師補充:


許多孕婦產後發現掉髮量增加,頭頂甚至出現頭髮稀疏感,如果想改善,不妨考慮營養學的改善方法,在B群中有兩種元素都可以幫助髮質強健,增加頭髮生長,防止掉髮,分別是肌醇以及生物素,更重要的是,這兩種元素也有助於穩定情緒,改善憂鬱及焦慮情緒,甚至是幫助血糖調控,幫助血脂肪以及膽固醇代謝,對於壓力大容易掉髮甚至幫助新陳代謝的人來說,值得考慮。建議大家最好以單方高劑量來補充,搭配B群來調整,相對來說會比只補B群效果好很多,提醒大家留意。




  1. Meschino Health. "Comprehensive Guide to Biotin". http://www.meschinohealth.com/books/biotin. Retrieved 15 May 2012. 
  2.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Biotin". http://www.bidmc.org/YourHealth/HolisticHealth/HerbsandSupplements.aspx?ChunkID=21571. Retrieved 15 May 2012.
  3. Palatnik A, Frolov K, Fux M, Benjamin J (2001).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of inositol versus fluvoxam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nic disorder".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21 (3): 335–339. DOI:10.1097/00004714-200106000-00014. PMID 11386498.
  4. Rapiejko PJ, Northup JK, Evans T, Brown JE, Malbon CC (November 1986). "G-proteins of fat-cells. Role in hormonal reg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The Biochemical Journal 240 (1): 35–40. PMC 1147372. PMID 3103610. //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114737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電視愈多 「語言智商」愈低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看太多電視,恐傷害孩子腦部的發展!研究員發現,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愈長,他們腦部發生的變化就愈大。日本的研究指出,看電視時間長的孩子,大腦裡的灰質成分較高,而「語言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較低。研究員說,看太多電視占用了閱讀、運動、與人互動的時間,也可能間接造成腦部結構的變化。

日本東北大學研究276名年齡介於5到18歲的孩子,男生與女生的比例相當,他們一天看電視時間介於0到4小時,但平均時數是2小時。

經過大腦斷層掃描發現,看電視時間最長的孩子,在「前頭極皮質」的灰質成分較多,研究員說,灰質多的人「語言智商」較低,而這些灰質有礙大腦的有效運作,最好在孩童時期就能逐漸退去,因為智商愈高的人,大腦皮質就愈薄。

研究員強調,看電視不像學習樂器,不能讓大腦發展至一個更高的層次、增快大腦的反應速度。因此,看電視時間的增加,並無法提升認知的功能。

這是第一個連結看電視與大腦「結構發展」的研究。研究員的結論是,「觀看電視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們的神經認知發展。」研究員說,所觀察到的關聯性對孩子不是有利的,如果孩子觀看電視時間過久,他們的監護人應當考慮可能造成的影響。

「此研究只發現關聯性,並沒有證實看電視就會造成大腦結構的改變。」研究員指出,看太多電視可能占用了閱讀、運動、與人互動的時間,因此間接造成大腦的改變。

此研究發表在「大腦皮質」期刊。

 

 

鄭醫師補充:

小孩不乖或者會吵?讓小孩看電視,小孩會安靜下來,但如果仔細觀察一下,竟會發現小孩看電視的眼神呆滯,面無表情,和平常在玩時,或者和大人說話的表情完全不同。因為大腦真的被電視影響了。

最好讓小孩多跟其他人互動,而非給小孩看電視或者滑平板電腦,上述研究報告又是一個清楚的例證。看電視過長不好,但學樂器的效果,在研究上來看對小孩智商或者語言溝通的提升都是正面的。運動、陪讀或者鼓勵閱讀也是另外不錯的選項。

 

參考文獻:

  • Hikaru Takeuchi,
  • Yasuyuki Taki,
  • Hiroshi Hashizume,
  • Kohei Asano,
  • Michiko Asano,
  • Yuko Sassa,
  • Susumu Yokota,
  • Yuka Kotozaki,
  • Rui Nouchi,
  • and Ryuta Kawashima

The Impact of Television Viewing on Brain Structures: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nalyses Cereb. Cortex bht315 first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 2013 doi:10.1093/cercor/bht315

http://cerco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3/11/18/cercor.bht315.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羊水早破 可能細菌感染

美國做新研究發現,孕婦羊水提早破、早產,可能與細菌感染、細菌濃度較高有關。大約有三分之一早產是與胎膜提早破裂、流出有關。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

研究人員以四十八名女性為研究對象,分析她們產後所排出的胎膜(羊膜),結果發現,約有三分之一的早產病例與胎膜提早破裂大有關聯,研究人員認為,應該要多了解這種現象背後原因,才能尋求解決之道。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副教授艾咪‧瑪爾哈在該大學所發出的新聞稿中表示,早產所引起的併發症可能對母親、小孩雙方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到底是細菌濃度高造成胎膜薄弱,還是胎膜薄弱導致細菌濃度較高。研究人員認為,有幾種細菌可能會增加胎膜提早破裂、早產風險,找到這些闖禍細菌,未來也許可以是先採取防範措施,避免胎膜提早破裂。

瑪爾哈說,舉例來說,如果懷疑某些特定細菌會造成胎膜提早破裂,可以在懷孕早期就先篩檢有沒有這類細菌存在於體內,事先以抗生素進行治療,或可降低胎膜破裂、早產發生機率。

 

 

鄭醫師補充:

在分娩過程中,若羊膜破裂超過24小時還沒有產痛,專業人員鑒於可能造成感染,導致胎兒生產風險,因此會開始催生或者考慮剖腹產。

不過,反過來,早產的寶寶,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引發羊膜早期破水,上述報導研究提供一個思維與方向,對於細菌感染引發的早期破水甚至是早產的患者,也許能透過相關檢測,提供預防措施來預防羊膜早期破水,避免早產。

參考文獻:

Fortner KB, Grotegut CA, Ransom CE, Bentley RC, Feng L, et al. (2014) Bacteria Localization and Chorion Thinning among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LoS ONE 9(1): e83338. doi:10.1371/journal.pone.0083338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8333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種卡介苗肢體異常 恐骨髓炎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家長注意,孩子施打卡介苗後,若肢體發生異常應盡速就醫檢查!日前一名1歲5個月大男童,右肩關節紅腫且手舉不起來,家長以為活動時扭到,吃藥卻沒有改善,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結核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情況相當罕見。

收治患者的中山醫院骨科醫師施俊雄表示,詢問家長得知男童曾施打卡介苗,經X光檢查發現,男童的右肩肱骨上端,有約5元硬幣大小的骨頭被細菌吃掉,懷疑可能是細菌感染或罹患骨腫瘤,進行手術發現患處都是膿瘍,經細菌及結核菌培養,加上骨頭組織病理檢查,確定是結核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

施俊雄指出,男童經過手術進行傷口清創,並施予抗結核菌藥物後,回家休養約一個月,回診檢查時,右肩患處已經沒有紅腫,骨頭也漸漸長回。

接種卡介苗竟引發骨隨炎?施俊雄解釋,新生兒在施打完卡介苗疫苗後,有百萬分之1至10的患者會有局部淋巴腺長膿問題,例如腋下出現膿瘍或潰瀾,而引發骨隨炎的機率,只有約百萬分之3,但骨隨炎容易造成小孩四肢出現異常,會影響到生長板發育,甚至引發腳變形或長短腳。

施俊雄強調,卡介苗是低毒性的活性疫苗,主要用來預防結核病,尤其是肺結核。一般新生兒在接種卡介苗疫苗7至14天後,接種處會呈現紅色小結節,約4至6星期,紅色小結節可能會變成膿泡或潰爛,2至3個月後,傷口潰爛會自行癒合,而留下一處微紅的小疤痕,屬於正常的免疫反應,家長不需恐慌。

不過,若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後,出現長時間四肢活動困難,或關節處有膿瘍、潰爛,應及早就醫檢查及治療。

 

 

鄭醫師補充:

卡介苗是為了預防結核菌的感染,為了預防結核菌反而被結核菌感染,罹患骨髓癌,類似案例並不常見,接受疫苗注射的當事人免疫力比較差,的確還是有發生的可能。因此,抵抗力比較差的孩童,最好先從體質改善開始,不然,為了預防傳染疾病施打疫苗,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增加維他命D攝取 可增胎兒肌肉力量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發現,女性懷孕時增加維他命D攝取,可以增加胎兒肌肉力量,若維他命D缺乏,可能阻礙胎兒肌肉發展,影響成年後身體健康,但是否要使用營養補充劑,研究單位持保留態度,建議孕婦多在陽光下活動,讓身體就能自行生產維他命D。

研究團隊從678個4歲幼兒發現,當胎兒在子宮內發展時,若母體血液中的維他命D濃度較高,能夠刺激肌肉發展,肌力比較強,效果持續到成年,然而母體缺乏維他命D的孩子,身體脂肪含量比較高,肌肉比例比較少,肌力相較不足,研究中證實,維他命D是胎兒肌肉發展重要關鍵。

安普敦團隊正計畫持續研究,將給1200位準媽媽高劑量的維他命D補充劑,評估孩子的肌肉與骨骼發展,研究學者哈維表示,這項研究給未來新生兒很大的協助,肌肉與骨骼發展較好,意味著身體發展較健全,成年後身體也比較健康,晚年肌肉與骨骼流失率較慢,有助於幫助民眾提高老年生活品質。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居魯士教授認為,這項研究結果能幫助公衛政策形成,衛生單位可以用簡單的方式,促進新生兒身體健康,降低疾病所需的醫療費用,是一舉數得的好方法。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研究,是透過分析孕婦體內的維他命D的濃度高低,去追蹤比較下一代的肌肉骨骼發展情形。維他命D不足,容易影響到肌肉強度,過去已有諸多研究證實。

這裡提到的高劑量維他命D的補充,不是一般坊間用的國際單位IU,一微克等於40IU。一毫克為1000微克。一般懷孕建議補充每天10微克的劑量,才400IU,對這實驗結果來說實在遠遠不足。因此有些研究人員建議一天補充100-150毫克的劑量才足夠。但這對於一般人甚至是專業人員來說,劑量實在太大。

比較安全保守的作法:透過檢測來監控,再決定多少補充劑量才足夠!

參考文獻:

Maternal Antenatal Vitamin D Status and Offspring Muscle Development: Findings From the Southampton Women's Survey

Nicholas C. Harvey*Rebecca J. Moon*Avan Aihie SayerGeorgia NtaniJustin H. DaviesM. Kassim JavaidSian M. RobinsonKeith M. GodfreyHazel M. InskipCyrus CooperThe Southampton Women's Survey Study Group

Volume: 99 Issue: 1

Published online:31 Oct 2013

http://press.endocrine.org/doi/full/10.1210/jc.2013-324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用平板過久 恐影響腦部發育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最新民調發現,美國兒童今年過年最期待的禮物是平板電腦。雖然平板電腦問世短短不到3年,但設計人性化,連3歲兒童都可以輕易上手,至今美國家庭擁有平板電腦普及率已到4成。但專家指出,家長如果沒有在旁監督,容易讓孩子養成過度倚賴電子產品的習慣,反而傷害健康,影響腦部發育。

美國「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統計,2年前美國家庭擁有平板比例為8%,現在則已增加到40%,而美國公共電視台調查也發現:54%父母今年計畫買平板給孩子當新年禮物,在兒童心目中,螢幕越來越大的平版電腦,已經取代傳統遊樂器,成為新年最期待的禮物。包括韓國三星在內的業者,都開始推出專為兒童設計的平板電腦。

不過專家卻擔心兒童大量接觸平板電腦後,容易剝奪原本可以幫助腦部發育的時間,以及與成人互動的時間也因此降低,容易造成問題行為出現或社交障礙。 美國西雅圖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克里斯塔基表示,由於iPad問世才短短不到3年,與其造成影響的相關研究資料比較缺乏,如果兒童使用平板只是用來看影片,就如同看電視一樣,他呼籲家長要注意孩子使用平版時,是否已影響睡眠以及與成人互動時間。

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建議,2歲以上孩子花在「螢幕」上的時間,一天不應該超過2小時,克里斯塔基認為其實1小時就足夠,他說,「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與大人相處,不應該讓平板電腦取而代之。」

紐約蒙特弗爾醫療中心小兒心理師布里格絲表示,兒童或青少年使用平板的時間應該受到限制,花費過多時間反而會延緩語言發展能力,對於年紀更大的孩子則會影響社交能力。

美國「無商業化童年運動」代表蘇珊琳提醒家長,有些電視節目或是APP號稱具有教育功能,但是卻「掛羊頭賣狗肉」,家長應該將其過濾,她說,「與其讓孩子接觸這些電子產品,倒不如讓他們實際與大人互動,讓彼此能夠創意交流。」

 

 

鄭醫師補充:

 

小孩的腦部發展與社交能力,是透過和大人或者年紀更大的小孩互動過程中來達成的,父母為了省事,怕小孩哭鬧,讓小孩每天使用平板電腦時間過長所帶來的後遺症,恐怕得不償失,提醒大家留意。

 

原文報導參考連結:

 

http://finance.yahoo.com/news/tablets-hit-kids-experts-worry-152234904.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喝母乳 長大不易肥胖

作者: 邱俐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要讓寶寶長大後不發胖,喝母乳也許是預防肥胖的第一道關卡。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發現,喝配方奶的寶寶比喝純母乳的新生兒,長大後肥胖風險增加廿二%,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等肥胖相關疾病。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昨舉辦亞太地區「母嬰親善醫院暨母乳推廣研討會」,邀請世衛組織健康發展營養部門生命營養小組資深科學家莎蒂(Randa Saadeh)分享國際母乳哺育執行現況。


她指出,很多母親擔心新生兒光餵母乳會吃不飽,但據WHO對新生兒尿液進行分析,孩子光喝母乳營養就足夠,且新生兒胃容量小,幾乎只有櫻桃、豌豆大,十五公克的初乳就能滿足嬰兒二天所需營養。提前餵配方奶反會撐大新生兒胃容量,增加日後肥胖風險。


她強調,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曾指出,每年全球有一千一百萬名五歲以下嬰幼兒死亡,其中半數死於可預防疾病,研究發現餵母乳是最好的預防方式。她建議,新生兒出生後的前六個月可餵食純母奶,無需額外補充水分,使用奶瓶、奶嘴反可能因消毒不完全而感染。


據國健局全國性母乳哺育率調查,國內二○一○年六個月新生兒純母乳哺育率約廿六%,即每四名新生兒中,僅一人的前六個月是被純母乳哺育。


莎蒂建議,哺育母乳最好堅持半年以上,餵到兩歲更好,可降低新生兒感染、黃疸、猝死風險,改善過敏,嬰兒的腸胃道也更健康,能降低死於腹瀉風險廿五倍。


  


鄭醫師補充:


根據臨床研究,哺餵母乳的對小孩及母親好處非常多,已經出爐的研究證實可以降低孩童成為極度肥胖的風險:


Armstrong J, Reilly JJ (2002). "Breastfeeding and lowering the risk of childhood obesity". Lancet 359 (9322): 2003–4. doi:10.1016/S0140-6736(02)08837-2. PMID 12076560.


而且哺餵時間越久,對孩童肥胖的預防保護效果更為提高:


Arenz S, Rückerl R, Koletzko B, von Kries R (2004). "Breast-feeding and childhood obesity--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8 (10): 1247–56. doi:10.1038/sj.ijo.0802758. PMID 15314625.


另一項研究顯示太早(四個月前)給吃配方奶寶寶餵食固體食物,在三歲前變胖的機率變為六倍,若是給餵母奶小孩吃固體食物,就不會出現這種狀況:


"Most Popular E-mail Newsletter". USA Today. http://yourlife.usatoday.com/fitness-food/diet-nutrition/story/2011/02/Child-obesity-linked-to-formula-early-start-on-solids/43348260/1?csp=34news&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usatoday-NewsTopStories+%28News+-+Top+Stories%29.


跟肥胖有關的糖尿病風險也有預防保護效果根據研究餵母奶的寶寶跟那些短暫吃過母奶或者提早喝牛奶及吃固體食物的寶寶相比,日後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先天性糖尿病)的風險降低:


Perez-Bravo F, Carrasco E, Gutierrez-Lopez MD, Martinez MT, Lopez G, de los Rios MG (1996). "Genetic predisposi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ean children". J. Mol. Med. 74 (2): 105–9. doi:10.1007/BF00196786. PMID 8820406.


對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餵母乳也有保護的效果,部分的原因亦因為體重控制比較容易


Mayer-Davis EJ, Dabelea D, Lamichhane AP, et al. (2008). "Breast-feeding and type 2 diabetes in the youth of three ethnic groups: the SEARCh for diabetes in youth case-control study". Diabetes Care 31 (3): 470–5. doi:10.2337/dc07-1321. PMID 18071004.


在提升免疫力方面藉由餵母奶可把抗體直接讓寶寶吸收:


"Breastfeeding".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www.cdc.gov/breastfeeding/. Retrieved 2007-01-23.


乳可以給寶寶的保護力原理也在於此,母乳同時也可以視為一種天然的抗生素,因為母奶本身含膽鹽刺激脂酶(Bile salt stimulated lipase)及乳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這都是天然絕佳的防護網:


Kunz C, Rodriguez-Palmero M, Koletzko B, Jensen R (1999). "Nutrition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human milk, Part I: General aspects, proteins, and carbohydrates". Clin Perinatol 26 (2): 307–33. PMID 10394490. 

 Rodriguez-Palmero M, Koletzko B, Kunz C, Jensen R (1999). "Nutrition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human milk: II. Lipids, micronutrients, and bioactive factors". Clin Perinatol 26 (2): 335–59. PMID 10394491. 

 

 Glass RI, Svennerholm AM, Stoll BJ, et al. (1983). "Protection against cholera in breast-fed children by antibodies in breast milk". N. Engl. J. Med. 308 (23): 1389–92. doi:10.1056/NEJM198306093082304. PMID 684363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亂吃精子不良 寶寶恐「長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新婚夫妻,通常會希望兩人之間愛的結晶,男的要長得帥,女的要生得美麗,要是生歪了,好怕必須像南韓人一樣到處找整型整所,才能還他一張漂亮的臉蛋,但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懷孕一事,都是媽媽要負責,不僅要注意飲食,更不能有不良嗜好,才能「很會生」,而加拿大的研究發現,男性其實也要替寶寶負些責任,因為男性若亂吃,不良嗜好一堆,也可能導致寶寶健康不良,容易生歪!

想生漂亮寶寶 夫妻應共同努力

這份研究是來自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溝通」期刊,研究根據動物實驗而得出,研究人員以葉酸為研究重點,而蔬菜、水果就含大量的葉酸,若男性不吃蔬果,反而吃一些垃圾食物,飲食習慣極為偏差,很可能會影響下一代的發育及生長。

研究以公老鼠為例,公老鼠若沒有吃足葉酸,所生下的寶寶缺陷風險將大增百分之三十,進而使出生的小老鼠有脊椎畸形和顏面骨畸形。因此,若要寶寶生得健康,不只有女性要努力,就連男性也要好好得控制自己的飲食。

     

鄭醫師補充:

男性健康的影響精子品質,決定下一代的健康甚鉅,上述研究就是很清楚的例證。葉酸不只是懷孕女性必備營養,同時也是男性決定下一代健康不可或缺營養來源,上述研究報導就是很清楚的例子。

參考文獻:

Low paternal dietary folate alters the mouse sperm epigenom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pregnancy outcomes

Nature CommunicationsVolume:4,Article number:2889DOI:doi:10.1038/ncomms3889

Received 03 April 2013
Accepted 07 November 2013
Published 10 December 2013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3/131210/ncomms3889/full/ncomms3889.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孕期酒精曝露,即使不會影響智力,但孩童日出現認知、情緒、行為、以及社交問題的機率明顯提升。

這項研究針對125位年紀介於6到12歲的對象者做研究,其中97位曾符合致命性酒精範圍症候群( 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受試者接受神經認知、情緒、社交、行為、以及適應功能評估,結果發現:

孩童曾有胎兒酒精曝露(prenatal alcohol exposure),跟胎兒沒有酒精曝露的孩童相較,其執行功能、注意力、視覺空間記憶、抽象語言能力、情緒行為功能以及社交功能等表現分數都較低。

同時,胎兒酒精曝露的孩童,比較容易被激怒而出現挑臖行為。此外,這些孩童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及憂鬱症的風險都比較高。

根據父母以及師長的報告,這些孩童比較容易出現社交問題。以上種種問題,皆與胎兒期酒精曝露有關,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Justin L. Quattlebaum, Mary J. O’Connor. Higher functioning children with prenatal alcohol exposure: Is there a specific neurocognitive profile? Child Neuropsychology, 2013; 19 (6): 561 DOI: 10.1080/09297049.2012.71346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 不宜一覺到天亮

 

自由 

 



文/陳鈺萍


 


日前看見網路上出現「健康的母奶,讓寶寶一覺到天亮」這句話,不知媽媽們看出有什麼問題嗎?


 


◎母奶沒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問題


 


根據研究,無論在生活困頓的國家,或是生活富裕的國家,母奶的成分,沒有太大的差異。也就是說,母奶成分並不會因母親的種族、營養狀況而有不同。想讓寶寶有足夠的奶喝,就是增加喝奶的頻率跟時間,這麼簡單!其中增加頻率又比延長時間來得有用!


 


◎新生兒一覺到天亮,其實很危險


 


新生兒的呼吸系統尚未成熟,不能有深沉的睡眠,這樣會忘了呼吸,而有睡眠呼吸中止的危險。


 


頻繁的夜奶,其實也是為了保命。寶寶跟媽媽睡在一起,媽媽呼出的二氧化碳,會刺激寶寶的呼吸動作!


 


媽媽在哺乳的同時,因為荷爾蒙分泌的關係,其實也在休息。不用擔心中斷的睡眠,會讓媽媽累壞。這是人類演化這麼久而來的機轉,很微妙。


 


據研究,全世界有44%至75%的媽媽是與小孩一起睡的。母嬰同眠最常見的形式是,寶寶挨著媽媽身邊睡在同一平面上。這樣對寶寶同時有觸覺、聽覺、嗅覺、視覺的刺激,與媽媽的互動。


 


在美國有兩間醫學院的睡眠研究中心,針對寶寶與照顧者的睡眠,已經做了20年的研究。


 


◎歸納母嬰同眠,對媽媽來說,短期的益處包括:


 


●睡得較多、對睡眠的品質較滿意。


 


●對寶寶的生理反應較敏感。


 


●較有能力解讀寶寶釋放的任何訊息。


 


●奶量較充足。


 


●泌乳激素濃度較高,延長產子間隔。


 


●能很快呼應寶寶的需求。


 


●對上班族媽媽來說,有較長的親子相處時間。


 


◎對寶寶的益處包括:


 


●增加母奶量。


 


●增加寶寶睡眠的時間。


 


●較少哭泣。


 


●對媽媽溝通的敏感度增加。


 


●淺眠時間較多,但就年紀來說,是適當的。


 


●心臟跳動次數增加。


 


●減少睡眠第3、第4期發生呼吸中止的次數。


 


●清醒時,表現較佳。


 


這些寶寶的年紀是11至15週大,寶寶挨在媽媽身邊睡,晚上平均約1.5小時要喝一次奶。母嬰同眠,彼此在生理與行為上,是互相影響的。雖然醒來的次數較多,對寶寶來說,可能就是這樣降低了呼吸中止發生的機率,對媽媽來說,雖然睡眠一直中斷,可是統計起來,媽媽感覺「睡得好」與「睡得飽」的比例卻遠遠多於母嬰分眠的媽媽。


 


母嬰同眠時,媽媽與寶寶睡眠是同步的,也就是寶寶醒來要喝奶時,媽媽也醒了。


 


(作者為婦產科醫師,目前為全職媽媽)


      


很多準媽媽們會擔心孩子生下來以後,若自己哺乳,睡眠往往會中斷,尤其是母嬰同眠的母親,新生兒在每一個半小時左右需要餵奶一次,如此下來,當媽媽的狀況恐怕無法負荷。


最近有婦產科醫師,本身也是全職媽媽的她找到國外相關的睡眠醫學研究來加強准媽媽們的信心,而且她提醒準媽媽們,寶寶若睡太久,可能會造成呼吸終止,只要媽媽確保寶寶有吃飽,不會因過長的睡眠導致呼吸中止,那麼媽媽就算是分段睡眠,與母嬰分眠的媽媽相較,睡眠品質更佳,其好處大約可歸納如下:


 


●睡得較多、對睡眠的品質較滿意。


 


●對寶寶的生理反應較敏感。


 


●較有能力解讀寶寶釋放的任何訊息。


 


●奶量較充足。


 


●泌乳激素濃度較高,延長產子間隔。


 


●能很快呼應寶寶的需求。


 


●對上班族媽媽來說,有較長的親子相處時間。


 


◎對寶寶的益處包括:


 


●增加母奶量。


 


●增加寶寶睡眠的時間。


 


●較少哭泣。


 


●對媽媽溝通的敏感度增加。


 


●淺眠時間較多,但就年紀來說,是適當的。


 


●心臟跳動次數增加。


 


●減少睡眠第3、第4期發生呼吸中止的次數。


 


●清醒時,表現較佳。


對寶寶來說,母乳是老天爺特別調製的天然食物,全世界沒有任何一種嬰兒奶粉可以超越,而且對哺餵母奶的媽媽而言,每天可以消耗熱量平均約五百卡洛里的熱量,有助於幫助母親產後自然瘦身,相關的臨床研究可參考:


Dewey KG, Heinig MJ, Nommwen LA. Maternal weight-loss pattern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Am J Clin Nutr 1993;58: 162-166


對寶寶而言,母奶中含的營養成分比例相近,,但是媽媽本身若是服藥、飲酒、吸煙、喝咖啡等等,還是會對寶寶有所影響,提醒大家注意,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


Denise Fisher. "Social drugs and breastfeeding"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鄰苯二甲酸提高早產風險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9日專電)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Hospital)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孕婦若接觸到鄰苯二甲酸(phthalate),早產風險將大幅提高。

由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贊助的這項研究,研究報告18日發表於「小兒及青少年醫學月刊」(JAMA Pediatrics)。

研究人員檢驗了130名足月之前生產的婦人,在懷孕期間所提供的尿液樣本,並且比較352名足月生產婦人懷孕期間的尿液樣本,分析尿液當中的鄰苯二甲酸代謝物(phthalate metabolites)含量。

檢驗結果發現,相較於尿液當中有最少量鄰苯二甲酸代謝物的婦女,尿液當中含有最多量鄰苯二甲酸代謝物的婦女,出現早產的機率大約高出2倍到5倍。

主持這項研究的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Michigan)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米克爾(John Meeker)發表聲明指出,早產堪稱重大公共衛生挑戰,如今早產率較20年前明顯增加,但醫學界卻不知道肇因為何,某些避免早產發生的方式,事實上效果有限,這項研究則讓醫學界就環境因素對早產的影響獲得更多了解。

米克爾表示:「下一步,我們需要知道孕婦是如何接觸到鄰苯二甲酸,以及究竟在懷胎幾個月的時候接觸到,以便能夠明確告知已經接觸的孕婦,並且擬出降低風險的策略。」

鄰苯二甲酸經常使用在塑膠製品當中,目的在於增加彈性。鄰苯二甲酸在許多產品當中出現,包括玩具、食品、塗料、個人清潔用品等。

 

鄭醫師補充:

環境賀爾蒙或者汙染越來越多,早產機率也隨之提高,這項研究提醒我們母體的汙染導致早產風險。

環境賀爾蒙防不勝防,目前只能透過相關功能醫學檢測來判定是否過高?若是體內有較高濃度被偵測到,最好透過適當的方式來排毒,減少體內相關汙染物的濃度,降低早產風險。這裡建議的方式,不適於孕婦,最好是在準備懷孕時就能事先得知結果以及處理,懷孕過程做任何排毒的動作,可能會殃及胎兒,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http://archpedi.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769137

Ferguson KK, McElrath TF, Meeker JD. Environmental Phthalate Exposure and Preterm Birth. JAMA Pediatr. 2013;():-.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3.369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月子餐錯吃帶殼海鮮 母乳餵出「過敏兒」大增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母乳媽媽當心,哺乳期吃錯食物,可能害孩子變過敏兒!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王志堯今(15)天表示,研究發現,月子餐錯吃螃蟹、蚵仔等帶殼海鮮,或迷信「喝奶補奶」的媽媽,餵出過敏兒機率大增;這份長期追蹤研究也顯示,台灣小兒過敏十年之間大增,光在台北,每2人就有1人鼻過敏。

2013亞太過敏氣喘及臨床免疫學大會即日起至11月17日,在台北舉辦,大會主席的王志堯會中就提出警告,台灣嬰幼兒過敏比例正逐年攀升,且每5年就大幅增加。

王志堯領導的這份十年研究,從2000年至2010年,從出生就追蹤過敏兒到3至6歲,發現台灣嬰幼兒每3人就有1人鼻過敏,在台北市等都會區,更飆破5成,每2人就有1人鼻過敏;氣喘方面,全台也攀升到每5人有1人,都會區每4人有1人。

過敏比例攀升,王志堯分析,主要原因肇禍居住環境集中、空氣污染,尤其是「飲食」問題,更是關鍵,研究就發現,雖然餵母乳可以減少嬰兒出生後過敏性皮膚病,但媽媽如果吃錯東西,反而會促進、誘發過敏現象。

以坐月子的「月子餐」為例,如果媽媽誤食堅果、帶殼海鮮,或者迷信牛奶「喝奶補奶」,就可能藉過母乳乳汁,讓寶寶喝進致敏的蛋白,更容易誘發過敏反應,成為過敏體質。

王志堯提醒,寶寶1歲之前,是預防過敏的關鍵期,目前醫界一致推崇媽媽應該哺餵母乳,因為母乳含有最天然的抗體,如果可以,建議媽媽應可能全母乳哺餵一年,對寶寶的健康會有最佳幫助;至於先前傳出重金屬疑慮的深海魚,醫師也認為,微量不致影響健康,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反而有益。

王志堯強調,如果1歲之前,嬰兒已有皮膚過敏的過敏體質,到3歲時,氣喘風險遠比一般幼兒高出8到10倍,無論孩子是否出現症狀,都必須把握0到3歲的過敏預防關鍵期,透過飲食強化體內防護力。

  

鄭醫師補充:

母親本身有過敏體質,在懷孕過程以及哺乳期,最好能避免讓自己過敏的食物來源或者是環境過敏原,這包含急性以及慢性過敏原的反應,因此孕婦甚至是懷孕期,就能透過完整的急性及慢性過敏原分析,儘量避免過敏原的接觸,對於減少寶寶過敏的發生以及嚴重度都有明顯的幫助。過去相關研究亦證實孕婦減少過敏指數,能有效幫助寶寶降低過敏發生率。至於哺乳,更是要留意媽媽本身容易引發過敏的來源,提醒大家留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做運動 有助寶寶腦部發育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研究發現,孕婦每周進行簡單的運動,可幫助腹中寶寶腦部的發育。加拿大研究者透過實驗證實,「運動媽媽」生出的孩子,對於不同聲音的敏感度較佳,顯示其腦部發育較快。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附屬醫院研究者在聖地牙哥舉行的「神經科學學會大會」上,發表研究結果指出,孕婦適當運動可幫助胎兒腦部發育。研究者隨機挑選了18位懷孕19-20週的準母親,其中10位每周必須進行至少3次包括快走、跑步或游泳等可達到呼吸急促的運動,每次至少20分鐘,平均一周運動時間2小時,對照組的8位準媽咪作息則完全正常。

新生寶寶在出生8到12天後以腦電波儀檢查測試,研究者向在母親膝上睡覺的寶寶,播放不同聲音聽覺記憶(auditory memory),結果發現母親曾在懷孕時運動的寶寶,腦部運作較為成熟,顯示腦部發育較快。

不過,研究者並無法確切指出為何母親運動會幫助孩子腦部發育,推測可能是運動時提高氧氣吸收量,不僅對母親健康有益,還可能促進胎兒發育。研究者艾倫伯格表示,過去的動物實驗也顯示出類似結果,但這次從母親運動觀察其對胎兒腦部發展的影響,則發現長期性的正面作用。艾倫伯格表示,「我們相當樂觀認為,這項研究結果將會鼓勵更多孕婦加強自己的運動習慣,因為只要透過簡單的運動,就可以讓孩子的未來大不同。」

另一名研究者娜邦勒莫伊也指出,「嬰兒辨別不同聲音對於發展語言能力相當重要,而且有運動習慣母親的孩子,其腦部發育較為成熟,因此,運動本身不但沒有副作用,還可以幫助孩子。」

 

 

鄭醫師補充:

很多孕婦一旦懷孕,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會坐,活動量反而下降,若要幫助寶寶腦部發育比別人快,不妨試試規律運動,每次20分鐘,一周3次,就有效果。

上述最新發表的研究的原文報導來源:

http://www.newswise.com/articles/exercise-during-pregnancy-gives-newborn-brain-development-a-head-start?ret=/articles/list&category=medicine&page=1&search%5bstatus%5d=3&search%5bsort%5d=date+desc&search%5bsection%5d=10&search%5bhas_multimedia%5d=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