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想法提升睡眠品質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4月30日 上午12:28





每天那裡痛、這裡痛,飽受慢性疼痛之苦?美國最新研究建議,慢性疼痛患者只要學著轉換念頭,不要將心思全部聚焦於疼痛,盡量擺脫負面思想,這樣晚上就會睡得比較香甜,疼痛症狀也會獲得改善。


共有兩百一十四位慢性臉痛、慢性下巴痛患者參與研究計畫。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副教授路易斯‧比伊納佛表示,研究顯示,常專注於疼痛感覺、對疼痛抱持負面想法的人往往睡不好,因此更加容易受疼痛折磨。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疼痛」醫學期刊。


參與研究的患者都有顳顎障礙(TMD),這種疾病可能與壓力有關,患者臉部、顳顎部位會感覺疼痛。參與研究者以女性居多,平均年齡為三十四歲。研究人員以問卷評估他們的睡眠品質、憂鬱程度、疼痛程度,以及對疼痛有何情緒反應等。研究結果顯示,對疼痛若有負面思想,患者睡眠品質就不好,疼痛感覺也會越加劇烈。負面思維很容易影響睡眠,睡眠不好,神經傳導也會受到干擾,疼痛感覺就會加劇。研究人員分析,大約八成慢性疼痛患者有睡眠障礙,過去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睡眠習慣改變,對疼痛就會變得更敏感。患者若常專注於疼痛現象,對疼痛抱持負面想法,疼痛感覺就會越加明顯。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使用認知行為療法,或可幫助患者改變想法,讓患者對疼痛改觀,如此就能打破惡性循環,患者感覺會舒服一點,不一定非得吃安眠藥、止痛藥。


安眠藥、止痛藥可幫助改善睡眠、舒緩疼痛,但效果未必比認知行為療法來得好。像有些壓力引起的疼痛、頸痛,或大腸激躁症等壓力相關病症患者可能都面臨相似的情況。研究人員表示,這或許聽起來很簡單,只要改變想法,就能改變感覺,或可幫助擺脫疼痛糾纏。


鄭醫師補充:


慢性疲勞的患者經常出現纖維肌痛症的困擾,這種疼痛甚至會影響當事人的入睡,造成睡眠障礙。心理感受會影響當事人對疼痛的忍受度,這是經過臨床研究證實的事實,因此若能藉由有效的心靈技術來改變想法當事人的認知,相對來說揮之不去的疼痛感也會減輕很多。上述研究的引用來源為:


Evidence for indirect effects of pain catastrophizing on clinical pain among myofascial 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 participa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leep disturbance


Luis F. Buenaver,Phillip J. Quartana,Edward G. Grace,Eleni Sarlani,Mpepera Simango,Robert R. Edwards,Jennifer A. Haythornthwaite,Michael T. Smith


相關研究也可以參閱: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95912000504


類似研究也可以參閱: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9591200050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早發性失智症 42歲上身


聯合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記憶力變差,失去方向感,搞不清楚東西南北,一名42歲的男子原本以為自己工作壓力太大,罹患了憂鬱症。沒想到治療了一年多之後,憂鬱情況改善了,記憶力仍然衰退,最後被醫師診斷出他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最後只好提早退休。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天舉辦「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論壇」,超過200名國內失智症家屬及醫療照護的代表齊聚一堂,提出十項失智症政策綱領,為提升患者及家屬生活品質而努力。失智症協會特別呼籲政府,應比照日本,早日規畫「失能保險」,預為照顧失智者。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目前台灣失智症人口已經超過15萬人,平均每年約新增5800人,由於腦細胞受到損傷,認知功能退化,嚴重衝擊到患者及家屬生活運作。



國泰醫院精神科主任張景瑞表示,近幾年來,早發性失智症患者人數似乎越來越多,年紀也越來越輕,一名患者在42歲那年就出現症狀,老闆及客戶剛才講過的話,他一轉身就忘了。



原本以為自己因為經濟及工作壓力沈重,以致罹患了憂鬱症。經過半年多的治療,憂鬱症改善了,但記憶力卻仍然很差。不斷重複講某些話,也記不得對方所說的話,反應遲鈍,腦筋經常是一片空白。



他的工作表現越來越差,連回到家中,也常忘記自己到底待在哪裡,失去了方向感,經過兩三年的追蹤,醫師這才診斷他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由於無法勝任工作上的要求,最後只好提前退休。



 


由於失智症目前也是以一些診斷標準來確立診斷,以致我們看到報導中的個案,原本是被當憂鬱症來處理,還服用了一些冤枉的抗憂鬱藥物。而中年這段時間出現的憂鬱與健忘的狀況,其實與腎上腺皮質功能息息相關。強調這一塊的原因是因為腎上腺荷爾蒙失調很容易被診斷成憂鬱,所以我們最好瞭解這些荷爾蒙到底有何作用?


腎上腺皮質醇,又稱壓力荷爾蒙(CORTISOL)不平衡會出現的狀況及相關的生理影響如下:


衰弱與疲憊:腎上腺皮質醇不均衡會導致身體血糖的新陳代謝失調,使你感覺衰弱、疲憊、力氣耗盡。腎上腺皮質醇過多會干擾睡眠型態,使人容易醒來,無法放鬆。因此,經過一整夜的睡眠後,你可能仍然感覺精疲力竭。


肌肉與關節疼痛:存在於血流中的過量腎上腺皮質醇使身體組織加速損壞,並且失去自行修復的功能,導致肌肉與關節傷害和慢性疼痛。

肥胖:腎上腺皮質醇的不均衡刺激身體各部分儲存的脂肪,造成脂肪堆積在軀幹、胸部、頸部和臉等處。

皮膚粗糙:高量的腎上腺皮質醇降低皮膚再生的能力,使皮膚看起來很不健康,經過一段時間後,腎上腺皮質醇不均衡,便嚴重損害健康、降低免疫功能、引發過早老化的問題,並且使身體易於染患慢性疾病。焦慮、沮喪、心臟疾病、愛滋病、骨質疏鬆等問題全可能與腎上腺皮質醇過高有關。

抗壓力荷爾蒙DHEA(S)的作用及不平衡的相關影響:

腎上腺製造的另一種荷爾蒙為DHEA(S),它的作用是平衡腎上腺皮質醇對身體的影響,幫助身體應付壓力。許多研究證明DHEA(S)能增加記憶、提昇活力、減少脂肪的製造。最重要的是,它似乎能保護免疫系統,不受老化與疾病造成的某些細胞傷害。腎上腺荷爾蒙的高低程度在人的一生中有劇烈的改變。DHEA(S)通常在人們二十幾歲時達到高峰,接著便隨著年紀而快速下降。 老年時,DHEA(S)可能已比年輕時下降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相反地,腎上腺皮質醇卻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持續上升,假使這兩種荷爾蒙在時間上無法配合一致,就會對身體的免疫系統造成負擔,使人較不能應付壓力,也較容易染患許多不同的疾病。

以下是關於這方面的問卷,有興趣的人可以自我評量一下:

˙你常沒有特別原因而感覺衰弱疲倦嗎?

˙你有長期壓力嗎?

˙你有失眠或嗜睡等睡眠障礙嗎?

˙你的性慾低落嗎?

˙你感覺焦慮或心情沮喪嗎?

˙你有月經的困擾嗎?

˙你有全身肌肉酸痛或關節痛嗎?

˙你有輕微發燒、喉嚨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節腫痛等感冒症狀嗎?

˙你有進食方面的問題嗎?

˙你最近體重有增加或減輕嗎?

˙你有胃潰瘍或腸炎嗎?

˙在集中注意力、記憶或學習上,你有困難嗎?

˙你是否過度緊張或者常出現頭痛的症狀?


 


假如你的答覆有一項或一項以上是〝肯定的〞,可能你的腎上腺荷爾蒙對壓力的反應已經失衡。


建議大家在中年(其實超過三十五歲以上就可以注意)若出現一些憂鬱或健忘,務必先做腎上腺皮質功能的篩檢,針對結果,也有適合的營養品可以補充改善,如果只是用憂鬱症或者失智症的標籤來對號入座,我會覺得蠻冒險的。


當然失智這一塊,重金屬的篩檢尤其是鋁是否過量,一定要先排除。


以上的建議都算是預防醫學,建議大家可以多從這方面著手來做保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慢性牙周病患 不舉風險高

自由時報 – 2012年4月30日 上午4:29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男性口腔衛生不佳,可能會連帶使「房事」力不從心?最新研究發現,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患者中,過去五年內曾被確診為慢性牙周病的風險,即便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後,仍高達三到四倍。研究人員反向推論,和口腔衛生良好者相比,慢性牙周病患者未來也可能有較高的「不舉」風險。


發炎物質 隨血液擴至全身


該項「慢性牙周病與勃起功能障礙的全國性研究」,最近剛發表在國際「臨床牙周病學期刊」(J Clin Periodontol.)。研究者亞東醫院泌尿科主任鍾旭東表示,理論上,牙周感染所產生的發炎物質,會隨著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在體內形成氧化壓力,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造成累積性傷害,可能破壞陰莖原有勃起功能,導致男性不舉。


不過,未參與該研究的三軍總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黃仁勇表示,目前國際間相關研究非常有限,雖然牙周病已知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但是否也會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目前還很難下定論。他肯定這項新發現提供了醫界新視野,也有其理論根據,但目前只能確認相關性,牙周病與不舉間的因果關係,尚須以更嚴謹深入的追蹤研究去驗證。


鍾旭東指出,該研究在二○○七到二○○九年的全民健保資料庫中,針對三萬兩千八百五十六名勃起功能障礙男性,並隨機選取的十六萬兩千四百八十名對照組,針對牙周病與勃起功能障礙間相關性,進行統計分析,確認兩者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研究團隊經排除社經地位、年齡、心血管病史、糖尿病史、三高、肥胖、酒癮等干擾因素後仍發現,罹患勃起功能障礙男性,就醫確診不舉前的過去五年間,曾被診斷出慢性牙周病的風險,約為三.三五倍,六十九歲以上者,風險更高達四.八四倍,對老人影響更顯著。鍾旭東表示,該研究可反向推論,牙周病患者未來不舉的風險也可能高於一般人。


榮陽團隊與中研院這個月初發表研究證實,洗牙可降低七年內心臟病、腦中風風險,但洗牙或治療牙周病,是否同樣有助防治勃起功能障礙,尚屬未知。黃仁勇表示,若未來研究證實有效,就能佐證牙周病與不舉間有因果關係。鍾旭東則建議,男性不應忽視口腔衛生,而牙周病患者一旦有不舉症狀,除了應儘速治療牙周病,防止傷害擴大外,亦應考慮尋求泌尿科醫師的協助,考慮以藥物改善勃起功能,對陰莖具有類似復健的效果。


鄭醫師補充:


牙周病對台灣人來說,要醫療處理並不須花太多費用,因為有健保的支持,建議男性如果被診斷出有牙周病的問題,最好積極處理,以免性功能受損。


研究期刊原文摘要: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600-051X.2012.01879.x/abstract


引用來源: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periodontitis and erectile dysfunction


Joseph J. Keller,Shiu-Dong Chung,Herng-Ching Lin,*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7 APR 2012


DOI: 10.1111/j.1600-051X.2012.01879.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不只一個研究發現使用雙語的人不容易得老年失智症,澳洲研究人員針對超過13000位年長者,分析時間超過十年(從1991年開始),在研究過程中有329位研究對象捐出大腦幫助研究分析,大腦研究比較基於當事人往生前的失智狀態與否,認知生活形態分數(cognitive lifestyle score,簡稱CLS)的低得分、中度得分或者高分。基本上CLS無法去區分阿茲海默症的原因,所以對於阿茲海默症腦部變化沒有區別效果。



不過在男性若是採取積極的認知生活方式(active cognitive lifestyle) ,相對來說腦血管風險疾病風險大幅降低,特別是腦部微小血管的疾病 (disease of the brain's microscopic blood vessels),至於女性若是採取積極的認知生活方式,腦的重量比較重(流失少),不管男性或者女性,只要CLS分數高,額葉(主管認知功能)神經密度以及皮質厚度都比較高。這意味著固定從事一些(大腦)刺激性的活動整體來說比較健康也比較不會腦部退化。研究人員提醒多樣複雜的腦部變化關鍵在於用進廢退(use it or lose it)效應。


隨著老年失智症罹患人口逐年增加,有效預防作法變的更形重要。透過不同活動來豐富認知生活形態明顯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相關研究來源可以參閱:


Michael J. Valenzuela, Fiona E. Matthews, Carol Brayne, Paul Ince, Glenda Halliday, Jillian J. Kril, Marshall A. Dalton, Kathryn Richardson, Gill Forster, Perminder S. Sachdev. Multiple Biological Pathways Link Cognitive Lifestyle to Protection from Dementia.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2; 71 (9): 783 DOI: 10.1016/j.biopsych.2011.07.03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柯鹼造成腦部缺陷 讓人產生侵略行為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4月28日 上午10:00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編譯)吸毒對身體不好,已經是眾所皆知,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吸毒可能會導致大腦快速衰老,並且提早喪失認知功能,產生攻擊行為。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科學家發現,長期吸食古柯鹼(cocaine)的人,容易導致大腦提早老化,並且損害認知功能,甚至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讓自己的行為變得衝動、無法自制。


研究主持人卡倫博士(Karen Ersche)表示,大腦灰質是掌控認知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的區域,一般人會因為年紀老化導致灰質流失,但是這次研究發現,長期吸食古柯鹼的人大腦灰質流失速度是一般人2倍。雖然過去研究發現古柯鹼會造成心臟問題、影響大腦中的獎勵機制,但這是第一次發現到古柯鹼會加速灰質流失,讓人快速失去自制能力。


卡倫博士強調,這個實驗結果是要政府正視吸毒帶來的影響,根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有超過2100萬的人吸食古柯鹼,在英國就有超過1百萬人,而多數人沒有進行毒品勒戒。這些長期依賴古柯鹼的人,常會因為認知功能與自制能力的逐漸喪失,進行許多侵略性的行為,對於社會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卡倫博士認為政府應該要進行積極主動的預防,而非消極被動的毒品勒戒。


鄭醫師補充:


1.原文報導請參閱:


http://www.cam.ac.uk/research/news/chronic-cocaine-use-may-speed-up-ageing-of-brain/


2.研究引用來源: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full/mp201231a.html


Molecular Psychiatry , (24 April 2012) | doi:10.1038/mp.2012.31


3.主其事的學者是毒品研究的專家,同一期刊在2011年7 月也一篇甲基安非他命導致大腦細胞多巴胺作用降低的相關研究不管安非他命或者古柯鹼都是中樞神經興奮劑,一旦形成依賴,對大腦的獎勵徑路都會明顯造成負面影響。相關研究可以參閱: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full/mp201186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遭暴力 細胞DNA也受害

作者: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4月27日 上午12:08






兒童遭逢暴力,所受的傷害不僅在於皮肉或心理,細胞DNA也遭殃。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針對118對同卵雙胞胎進行研究,發現曾遭受暴力對待的年輕男女,其細胞染色體的「端粒」(telomeres)平均短於獲得良好養育或對待的同齡男女,研究日前發表在《精神分子醫學》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


伊丹·夏洛夫(Idan Shalev)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指出,兒童經歷愈多樣化的暴力,包含霸凌或目睹家庭暴力,其染色體的「端粒」縮短得愈快。研究人員觀察的兒童為5至10歲,所檢測的細胞從孩童口腔中,藉由拭子刮抹取得。


分子生物醫學視端粒為細胞老化速率的指標之一。它是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會隨著細胞分裂而逐漸縮短。在細胞分裂的重複過程中,儘管染色體也同時複製,但端粒卻無法完全複製,每一次端粒會隨著複製的過程變短,短到一定程度時,細胞即難以繼續分裂。


鄭醫師補充:


DNA的端粒長短決定細胞本身的複製能力,端粒越長,能夠複製越多代,端粒越短,細胞複製越少代。所以端粒越長,代表一個人越健康,任何能夠延緩端粒縮短的作法都是抗衰老預防醫學研究的焦點。日前研究證實早年(16歲之前)遭逢重大心理創傷,精神病罹患機率大增,本地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研究團隊,在2008年發表的研究「藥物療效差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端粒之分析」,也研究證實精神病若控制不佳,端粒縮短速度加快,顯見精神壓力或者穩定與否,影響當事人的染色體複製能力,直接決定當事人老化速度以及壽命。因此精神狀況穩定以及適當抒壓對於抗衰老非常重要!上述研究來源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full/mp201232a.html


研究引用來源:


Exposure to violence during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telomere erosion from 5 to 10 years of age: a longitudinal study


Molecular Psychiatry , (24 April 2012) | doi:10.1038/mp.2012.3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吃維他命D有助降血壓



  • 2012-04-26
  • 【中央社】


     根據一項最新醫學研究,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有助降低血壓,特別是日照時間較短的冬天,但維他命D補充劑不能用來治療高血壓。


     人體90%的維他命D來自陽光照射,研究人員在丹麥位於北緯56度的荷斯特羅醫院(Holstebro Hospital,位在這個緯度上的城市還有莫科斯等),對112名病人進行20週的觀察,以對照方式研究服用維他命D的效果;其中92人在研究伊始即有維他命D偏低問題。


     研究人員在倫敦舉行的「歐洲高血壓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會議上發表研究報告。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每天服用75微克維他命D的病人,收縮壓及舒張壓都大幅降低。沒有服用維他命D的對照組,收縮壓降6.8毫米汞柱,舒張壓降1.7毫米汞柱。


     負責這項研究的拉森博士(Dr Thomas Larsen)表示,許多缺乏維他命D的歐洲人也有高血壓問題,他們所做的研究顯示,食用維他命D補充劑有助他們降低血壓,特別是在日照很少、時間也很短的冬天。


     不過拉森強調,這是個小樣本的研究,需要有進一步的大樣本研究,以進一步確定補充維他命D與降血壓的關連。他表示,維他命D丸有助降血壓但不能取代治療高血壓藥物。1010426


鄭醫師補充:


這是在歐洲高血壓醫學會議發表的研究報告,故無期刊引用出處,維生素D係以維生素D3(Cholecalciferol)為計量標準。 1μg=40 I.U. 維生素D3,75微克維他命D是3000I.U.。算是較量補充。相關報導可以參閱:


http://www.dailypioneer.com/home/online-channel/health-a-fitness/60656-vitamin-d-supplements-can-reduce-high-blood-pressure-study-.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50 老年痴呆患者增3倍

中央社 – 2012年4月26日 上午9:40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25日專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全世界目前有3560萬名老年痴呆症患者,2030年患者約將增加至6570萬人、2050年的病患更將3倍成長。


WHO說,世界各國均有痴呆症患者,但其中一半以上約58%的患者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2050年將達70%以上,而全球每年治理和護理痴呆症患者的費用超過6040億美元。


WHO建議,重視老年痴呆患者的醫療照顧,必須早期診斷、為看護者提供更完善的護理及其他方面支援,更重要的是應該教育社會大眾正確認識老年痴呆症,減少社會大眾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歧視。


WHO表示,即使在高收入的已開發國家,也只有1/5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是在例行檢查中發現,多數在確診時已經是患病末期。


WHO說,由於部分國家缺乏老年痴呆症的正確資訊和理解,造成痴呆症患者及護理者與社會隔離,更可能導致診斷、衛生援助和社會支援的時間拖延。


WHO表示,痴呆症是一種慢性或進行性綜合症,由多種影響記憶、思考、行為和日常活動能力的腦部疾病引起,而阿茲海默症是痴呆症最常見的病因。1010425


鄭醫師補充:


隨著人們平均壽命增加、身體代謝問題以及環境毒素等等問題日趨嚴重,失智症這種目前醫學視為無法治療及不可逆的罹患人口只會越來越多。提醒大家預防重於治療,過去研究證實適當規律的運動、避免胰島素阻抗、身體發炎以及身體毒素累積等等,都能有效降低罹患率。目前也有基因檢測可以篩檢出高危險群,以利早期預防。


WHO的原文公告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2/dementia_20120411/en/index.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向上帝借時間 癌嬤燃生命熱力

中央社 – 2012年4月22日 下午1:46





志工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22日電)嘉義基督教醫院志工吳林梅香,20年來4度罹癌,她不但沒被病魔打倒,反而向上帝「借」時間,與失能老人、癌症患者分享自己的故事,激勵他們的生命力。


今年70歲的吳林梅香,原本是嘉基醫院泡奶室人員,20年前發現罹患乳癌第3期,4年後又在淋巴發現癌細胞;3年前及去年底,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髓等處。


吳林梅香說,20年前剛得知罹癌時,她與絕大多數病友反應一樣,心裡想「不會吧!怎麼會是我?」,甚至一度瀕臨崩潰,與女兒一起抱頭痛哭。


但身為虔誠基督徒的她,痛哭之後,馬上就冷靜下來,由於在醫院服務,看過許多生老病死,吳林梅香全然接受自己的病況,並接受醫師安排與治療,同時不斷向上帝禱告,希望向上帝「借」時間,讓自己再活久一點,「禱告時,我向上帝默許,不管結果如何,餘生一定要盡力幫助他人。」


由於信仰虔誠,吳林梅香以正面、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病苦,經過治療後竟很快又能重回工作崗位,讓她十分感恩。9年前,吳林梅香從嘉基醫院泡奶室退休,開始擔任志工,實現與上帝的約定。她以行動不便、失能老人做為服務對象,希望用「多出來」的生命陪伴更多的老人。


儘管癌細胞已侵襲淋巴、骨髓等,但吳林梅香還是不改樂觀態度,也讓她愈活愈有信心。她說,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20年前被宣告罹患乳癌第3期,如今依然活得好好的,顯示只要心存正念,就能照亮他人。


雖然持續與癌細胞奮力抗戰中,但吳林梅香每天仍準時到日安中心報到,起初日安中心的老人們只以為她是退而不休,在得知她的情況後,無不對她豎起大拇指。吳林梅香以自己的病苦經驗,要老人們好好「使用」自己的身體。她的故事感染了日安中心老人,讓不少失能老人、罹癌患者為之振作,情緒也變得更穩定。


她說,也許有一天,她也會成為被服務的老人,但她現在都將每一天當成「多出來」的,盡力去服務、分享,「我想,這就是送給自己生命最棒的禮物吧!」1010422


鄭醫師補充:


經常想到死亡,過去一直被認為會讓人變得消極負面,但最近發表於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人格及社會心理學回顧)期刊的研究發現並非如此,經常想到死亡反而是件好事,除了有益生理健康之外,還可以幫我們 重新規劃目標與價值,即使不想到死亡,只是經過墓地,也能促使我們正向改變以及讓我們更能去幫助他人。研究論文可以參閱:


K. E. Vail, J. Juhl, J. Arndt, M. Vess, C. Routledge, B. T. Rutjens. When Death is Good for Life: Considering the Positive Trajectories of Terror Managemen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012; DOI: 10.1177/1088868312440046


上述新聞的報導就是很棒的例子。如同賈伯斯在一場演講中分享的心得:


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


(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


在過去 33 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


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


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


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


提醒自己快死了,


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


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


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衷心祝福大家找到自己生存的目的與動力,積極樂觀的活在每一個當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為何吃冰會頭痛?研究:大腦前動脈的保護機制

ETtoday – 2012年4月24日 上午9:54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常在吃冰淇淋、或喝一大口冷飲時感到頭痛?過去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鼻竇血管快速冷卻,又重新升溫導致。但根據最新研究指出,這種突如其來的頭痛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讓身體警覺大腦前動脈正在急速擴張。


哈佛醫學院以「經顱都卜勒超音波」(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檢視受試者,觀察他們在吃冰時,所謂「腦袋結凍」的情形。結果發現,受試者在吃冰、喝冰水後,腦部前動脈會迅速擴張,讓大量血液通過,並且產生疼痛;而當血管收縮恢復時,受試者的頭痛症狀也隨之消失。


研究人員表示,大腦是人體最為重要的器官之一,必須無時無刻工作;大腦對溫度非常敏感,會為了維持溫暖而使血管擴張,讓內部組織獲得充分血液,但當大量血液湧入時,則會增加腦部壓力,因此以疼痛感作為警示。


發現「吃冰會頭痛」的成因雖然只像是生活小知識,但科學家卻得到更進一步的啟發。研究人員說,血液流入或流出都有可能造成各種形式的頭痛,若能針對特定腦部血管用藥調節收縮舒張,相信能減輕很多人的痛苦。


鄭醫師補充:


既然是冷刺激導致,解決方式不一定非藥不可,直接反其道而行,也就是喝溫水改變溫度刺激,相關原文報導可以參閱:


http://www.emaxhealth.com/8782/inducing-brain-freeze-reveals-possible-cause-headaches


http://cfnews13.com/content/news/cfnews13/news/article.html/content/news/articles/cfn/2012/4/24/health_headlines_bra.html?cid=rs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來因為社會新聞報導產後憂鬱之媽媽,不堪精神壓力,殺害自己的親生骨肉並自殘,導致大家對此議題有莫大的關注,故我認為大家應對產後憂鬱有進一步的瞭解與認識。


 


       目前產後憂鬱的真正原因仍未明,不管是懷孕時女性荷爾蒙濃度較高,產後一下子減少太多,或是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等的不足,都還沒有定論,一般認為生理以外,心理調適上,包含媽媽自己的角色扮演、太擔心寶寶或者產後生活的調適,都可能有影響,但仍無確實的病因可以直接解釋,所以,我們最好產後憂鬱當成是一種綜合的現象,而協助產後憂鬱的恢復,最好由身心兩方面,儘量以不具後遺症或副作用的方式來協助當事人恢復比較得宜。


 


        產後憂鬱症狀與我們一般熟知的憂鬱症的表現,並沒有不同,只不過發生在生產之後,產後憂鬱發生率並沒有確切的研究統計數字,從2.5%到25%都有,但絕沒有到一些誇張的說法到將近五成這麼高。很多產後的媽媽,因為新生兒的狀況,影響到她們的睡眠時數不夠,導致產後疲勞(POSTPARTUM EXHAUSITION),難免脾氣大或心情不好,但在嬰兒睡眠狀況慢慢穩定後,上述的不穩定狀況,也會跟者改善,相信這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提醒大家,這絕非產後憂鬱。


根據一篇2006年的研究期刊:


Sarah J. Breese McCoy et al. (April 2006).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at 4-Weeks Postnatal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其中提到容易導致產後憂鬱的三大因素,分別為母親是否親自授乳(有哺乳的媽媽比例比較低),有憂鬱症病史以及本身抽不抽煙(有抽煙的比例比較高)。所以如果具備這些狀況的母親,產生產後憂鬱的機會比較高,因此最好能在懷孕時,就能開始做一些預防措施,但絕非服用抗憂鬱劑來做預防,以下我把已經經臨床證實能有效預防或治療產後憂鬱的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營養補充:這在懷孕及產後最好持續進行,能有效預防及幫助產後憂鬱的營養品首推OMAGA-3,一般熟知的魚油或者亞麻仁油,都是人體不攝取也不會自行製造的必須脂肪酸,食物從魚類或蛋也攝取得到,但魚類攝取需提防重金屬污染,包含魚油也最好選購有純度認證的安全魚油。根據2001年的婦產科研究建議:


 "Pregnant/Nursing Women Need Proper Fat Intake to Combat Depression".


孕婦及產婦攝取OMAGA-3的確有助於減少及預防產後憂鬱的發生。 其次像葉酸、B12及鐵的補充,一般的孕婦都會在婦產科醫師的建議下做補充,相對來說比較不會缺乏。但其他像維他命B2對產後憂鬱的治療也蠻重要的,日本的研究大家不妨參考:


The Osak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tudy。一般而言,可以考慮比較好吸收的維他命B群,比較省事。


此外,適當蛋白質、足夠的水分補充也很重要,如果需要其他特別營養補充,得請專業醫師討論。。


2.伴侶支持及生活壓力的減輕:如果媽媽出現產後憂鬱,另一半最好增加對媽媽的支持,找其他人協助小孩的照顧,減輕 媽媽的負擔。這絕對有助於狀況的改善,如果有些生活上的壓力或困擾,也最好面對問題,讓壓力減到最少,這方面其實有些生活改善技術可以提供協助。


3.持續及健康的睡眠:睡得好,情緒比較穩定,產前不妨養成每天散步的習慣。睡不好,可以考慮一些好吸收的鈣鎂營養,水果方面,若對奇異果沒有過敏,可以考慮補充,因為含豐富的鈣鎂。


4.適當的運動:當然孕婦及產後的媽媽不一定要做劇烈的運動,產前除了散步,其實爬樓梯是蠻好的一項運動,建議大家不妨試試,而且多爬樓梯,也有助於產程順利。


至於藥物的服用,我建議務必謹慎,尤其是仍在懷孕及想親自哺餵母乳的媽媽,更須小心。因為服藥可能也會經由胎盤血液交換或母乳讓新生兒或胎兒吸收到。許多醫師其實不建議以藥物來處理產後憂鬱,因為如同一般的憂鬱一般,大部分的產後憂鬱症狀,會自行消失。我認為在懷孕時,如能按以上的建議儘量來配合,相信會出現產後憂鬱的機率會少很多,即便有,相信嚴重度及時間都不會令人太擔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女人穿紅衣 男人Hold不住想「上床」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2年4月23日 14:52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法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女人若在約會場合上穿著「紅衣服」,會讓男人蠢蠢欲動想「上床」,而研究人員也找出為什麼男人喜愛紅衣女人的原因。

《每日郵報》報導,此項研究報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由法國南布列特尼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Brittany)所做的研究,針對120名18到21歲的男性,讓他們觀看女性穿著不同顏色的T恤,最後發現男性對於紅衣最有興趣。

研究人員指出,大多數男性認為穿紅色背後意味著更大的「性意圖」,加上他們認為紅色代表著浪漫、熱情,比起黑色、藍色、綠色,更能產生「性趣」;而若是與其她穿著清涼服飾的女性相比,男人還是會被穿紅衣的女人吸引。


鄭醫師補充:


女性衣服穿對顏色,效果更直接。對這項有興趣可以連結參閱原文摘要: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0224545.2011.605398


學術文章引用來源:



DOI:10.1080/00224545.2011.60539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榮總發表白藜蘆醇治癌 醫學大突破

作者: 李書帆 | 台灣醒報 – 2012年4月23日 下午5:23






【台灣醒報記者李書帆採訪報導】惡性腫瘤為我國民眾主要死因之一,罹患率居高不下。人類治療癌症的技術有重大突破,台北榮總癌病中心與教學研究部發現,一種存在於堅果、葡萄皮的多酚類化合物「白藜蘆醇」具抗癌效果,高濃度的白藜蘆醇已被證實增進臨床放射治療之效用,為癌症病患提供一道曙光。


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邱士華醫師表示,癌病細胞有自我更生能力和高侵犯性,在放射治療後,有可能會產生抗藥性,進而復發或轉移,而高能X光治療無法有效地抑制癌病幹細胞。因此,榮總研發「幹細胞與癌症幹細胞分離培養技術」,建立白藜蘆醇為增進放療敏劑的治療平台。


邱士華醫師說,初步的研究成果中,用高濃度白藜蘆醇進行動物實驗證實增進放療效用。目前正在申請人體臨床實驗,未來的目標是配合高生物效能粒子放射治療,希望改善惡性腫瘤治癒率。


此研究獲得美國專利核可和中華民國專利證書,也受到腫瘤放射治療領域中第一名醫學期刊(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的肯定。


「適當飲用葡萄酒和吃堅果類也可攝取到白藜蘆醇,這是天然的植物性抗生素。」台北榮總癌病中心的陳一瑋醫師指出。此實驗中採用高濃度的白藜蘆醇,約為一般民眾日常攝取的三至五倍,一般民眾日常生活中可以適量攝取。但是醫師也不建議為了抗癌而過度攝取白藜蘆醇,可能會有未知的副作用。


鄭醫師補充:


1.這項實驗發表於2009年,結果顯示,可以增加惡性腦瘤、頭頸癌小鼠對放射線治療的效果最高達5成,抑制癌症幹細胞只剩3分之一,存活時間更可以一口氣多1倍。 相關研究來源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0301609000285


引用來源:


Resveratrol-Induced Apoptosis and Increased Radiosensitivity in CD133-Positive Cells Derived From 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 Volume 74, Issue 1, Pages 219-228
Chung-Lan Kao, Pin-I Huang, Ping-Hsing Tsai, Ming-Long Tsai, Jeng-Fan Lo, Yi-Yen Lee, Yann-Jang Chen, Yi-Wei Chen, Shih-Hwa Chiou


2.在2011年義大利有一項白藜蘆醇幫助乳癌治療相關研究:


http://www.fasebj.org/content/25/10/3695.abstract


3.口服白藜蘆醇是否有副作用,並沒有臨床實驗證實,因此想從口服來補充仍可以嘗試,不過注射治療已經都是一般口服的3-5倍劑量,口服劑量若想達到類似效果,必須比一般營養品的劑量高出更多。白藜蘆醇服用頂多沒有副作用,至於毒性反應報告,目前尚未有臨床實驗報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多吃漿果 降帕金森氏症風險

作者: 張嘉浩╱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4月23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張嘉浩╱綜合報導】


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經常食用漿果等富含類黃酮(flavonoids)的食品,可顯著降低罹患帕金森氏症風險。


類黃酮為植物酚類化合物主要成分,廣泛存於蔬果、穀物、根莖、花卉、茶葉與紅葡萄酒中,許多文獻證實類黃酮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膽固醇與血壓、預防心臟病、抗癌等作用。帕金森氏病係因腦神經退化而起,與中風、癡呆症併列為老年人三大疾病,約五百人就有一人罹患。


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研究團隊綜合分析四萬九千餘名美國男性及八萬餘名女性的長期追蹤數據,在廿至廿二年的追蹤期間,有四百卅八名男性和三百六十七名女性罹患帕金森氏症。


根據類黃酮攝取量,研究對象被分為五組。排除年齡、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攝取類黃酮最多的一組男性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比最少組低四○%,女性攝取類黃酮的量則與罹患帕金森氏症風險沒有關聯。


研究對象攝取的類黃酮主要來自漿果、茶、蘋果、紅酒、柳橙或橙汁。而單就漿果而言,每周食用一份以上漿果的男性與完全不吃的人相較,前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要低二五%。本研究係首度發現類黃酮也可保護腦細胞,報告發表於美國《神經學》期刊(Neurology)。


研究團隊表示,慮及類黃酮還可降血壓等,在飲食中添加漿果有益人體健康,但他們的發現尚需大型臨床試驗來驗證。


鄭醫師補充:


生物類黃酮最大的保護作用就是抗氧化,也就是擁有去除自由基的能力,不管是抗老化、預防癌症或者抗癌、心血管疾病或者是預防大腦功能退化都與抗氧化,去除自由基脫不了關係,想要知道自己體內自由基是否過量,功能性醫學有相關的檢測可以直接了解。


上述關於巴金森氏症的原文研究摘要請參閱:


http://neurology.org/content/78/16/1229


研究引用來源:


doi: 10.1212/WNL.0b013e3182516244 Neurology April 17, 2012 vol. 78 no. 16 1229-123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安眠藥突然戒 整夜噩夢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一名30多歲的女子,因為丈夫外遇婚姻觸礁,夜夜難眠的她,只好吞服大把的安眠藥,一晚至少吃20多顆,兩年來過著與安眠藥共枕眠的日子。醫師呼籲,即使是安眠藥成癮者,也應循序漸進戒癮,突然戒斷會出現晚上噩夢連連,白天焦慮、手汗等戒斷症候群。

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光輝說,戒斷安眠藥的方法很多,「假日戒除法」是星期日、一、二、三、四,隔天要上班的日子吃安眠藥,星期五、六不吃安眠藥,臨床效果不錯。

此外,也可將短效安眠藥,逐步換成中效(如Imovane等)、長效安眠藥(FM2)。也可以採用間斷戒除法,每周一、三、五吃安眠藥,二、四、六不吃。

李光輝說,很多吃安眠藥上癮的病患,自行採用遞減法減藥,本來吃一顆,自行減藥為半顆,結果還是睡不著,隔天反彈需要吃一顆半才能入睡,導致藥物效果越吃越差。

戒安眠藥的手段也不能過於激烈,否則會出現戒斷症候群,晚上睡覺時噩夢連連,不斷驚醒,白天則會焦慮、手汗、呼吸急促,整個人感覺不對勁,全身的協調變差,甚至有少數人會出現胃痛、胃痙攣。

精神科門診經常遇到「騙」安眠藥的病患,一天內掛多個精神科門診,初來乍到的病患一開口就要醫師一天開四、五顆使蒂諾斯,若是藥量超過二顆,可能都已經是成癮病患。

李光輝說,安眠藥成癮的病患很多,若是短效型的藥物已經無效,可以改用中、長效型。但病患往往對某種藥物執著,一旦一次吃到二、三十顆,藥物對病患已經沒有幫助,應該改用別種藥物。
聯合晚報


 


在台灣健保這麼發達的地方,藥物取得一點都不是問題,我們有的是藥物氾濫的狀況,因而我們在健保體制下,面對的是藥物過多引發的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衰竭甚至是洗腎的問題。另一方面,肝功能也需注意,因為絕大部分的藥物,必須藉助肝臟來分解,而且分解的化合物,如果是不自然的化學製劑,那麼身體在分解過程中,得花身體更多的力氣來處理,常有醫師安慰病人,藥物並不會傷腎,換句話來說,藥物一定會造成腎臟的負擔(大部分藥物經腎排除)。


面對安眠藥的問題,常會讓許多人陷入兩難,一來擔心睡不好會影響白天的情緒及工作效率,同時,對免疫力及心臟血管也有直接的影響,長期下來的藥物依賴的結果,很多人反而藥物是越吃越多,甚至到頭來都覺得沒睡著,只是吃藥之後昏迷而已。


如果照報導上的建議來減藥,也許可以減少一點藥量,但對真正想停藥的人而言,幫助不大。我建議過渡期可以考慮一些助眠的營養品來輔助,如此配合減藥與停藥,不但能減少戒斷期的不適,同時還能增加斷藥的成功率,當然接下來就是要考慮源頭在哪裡了。我想提醒大家,您不會無緣無故失眠,必然是生理上有些狀況或者功能有些衰退,再則是一些生活的壓力與困惑所導致,至於嚴重精神狀況引發的比例較少,但不管如何,對於根源的處理如果是有效的技術,那麼並不需花很長的時間,因為真正能幫助人們的技術就是簡單又有效。


願大家都能擁有安適的睡眠,長懷千歲憂及秉燭夜遊能免則免,不是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