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因透露你聰不聰明

法新社 – 2012年4月16日 下午3:50


(法新社巴黎15日電) 國際科學家團隊今天表示,1項同類型中最大的大腦研究發現,人的智能與1種基因有關,它為人類智商差異的謎團提供了一小部分解答。



研究主持人湯普森(Paul Thompson)告訴法新社,這種基因中的1項變異「可使智能提高」,但強調這個與生俱來的基因變異不是影響腦力的唯一因素。


科學家探尋腦部疾病的基因解釋時,意外發現擁有較大腦容量,且在正規的智力測驗中得到較高成績的人,他們的HMGA2基因中有1個很小的變異。


湯普森將之稱作「智能基因」並表示,可能還有很多此類的基因還沒被發現。


基因密碼中4個「字母」的化學物質排列組合出現1項變化,就可使HMGA2基因組合產生變化。


被比喻為「生命藍圖」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由腺嘌呤(縮寫A)、胞嘧啶(C)、胸腺嘧啶(T)、鳥嘌呤(G)4種化學物質,以不同組合方式串聯排列成雙股螺旋。


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在HMGA2基因中特地區域帶有2個C,且沒有T的人平均來說腦容量較大。


科學家研究超過2萬名北美、歐洲和澳洲等歐洲人後代的大腦掃描與DNA樣本後發現這種基因變異。


從父母身上遺傳到2個C的受試者,占受試者占1/4,他們的智力測驗成績較僅有1個C的人高了1.3分,1個C的人占受試人數一半;剩下1/4連1個C都沒有的人得分比2個C的人低了2.6分。


這份名為「謎團」(Enigma)的研究,由全球100個研究機構超過200位科學家進行製成,已刊登於「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譯者:中央社徐嘉偉)


鄭醫師補充:


三周前我到台灣抗衰老再生醫學學會上課,和本地及國外的醫師交流,談到基因檢測再抗衰老預防醫學未來的應用只會越來越多,例如有些人為何即便運動,對健康改善也是幫助有限,原來他們的某些基因出現變異(非突變),改變了基因的調控。


上述報導提到的研究原本要套坦失智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等患者的基因與大腦某些區域的容量及功能的相關性,結果意外發現了智商與HMGA2基因的關聯,目前已有一些實驗室提供個人健康評估的基因檢測,在精神科用藥上也有基因檢測可以告訴當事人服用抗憂鬱劑是不適合,甚至會有嚴重的反向副作用等等,期待這樣的檢測能越來越普遍,除了提供當事人治療參考,還可以幫助當事人的基因組合可能引發相關疾病的作積極的預防。


上述研究的來源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nature.com/ng/journal/vaop/ncurrent/full/ng.2250.html


引用出處: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human hippocampal and intracranial volumes


Nature Genetics Year published:(2012)
DOI:doi:10.1038/ng.2250

部落格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2512&prev=23616&l=f&fid=27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4038&prev=24517&next=23870&l=f&fid=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日食3湯匙堅果 護心享瘦


好膽固醇增 比不吃者腰圍少2公分


2012年04月15日 【沈能元、陳怡妏╱綜合報導】國外一項逾萬人的研究顯示,每天食用約40公克的堅果的人,體重平均比不吃堅果者瘦2公斤、腰圍少2公分,且因其血壓、血糖較低,罹患心血管風險也較低。國內衛生署指國人飲食內容偏油,每日食用量應降為約8公克(約10顆花生)較合宜。醫師則認為,吃堅果者較瘦,是因體內增加好的膽固醇,因而降低體內壞膽固醇與油脂所致。






外電報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以美國1999到2004年對1萬3292名男女所做健檢分析,發現每天吃超過40公克杏仁、腰果等堅果(約3湯匙量)者,體重平均比不吃堅果的人少2公斤,腰圍少了2公分,且其血壓和血糖較低、好膽固醇較高,罹患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等心血管病的機率也比較低。


台美飲食習慣不同


研究團隊建議民眾應把堅果視為健康飲食一部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因此建議,每人每天應該吃40公克的堅果。該研究已刊登在《美國營養學院期刊》。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說,吃堅果有益護心早經醫界證實,衛生署現對國人每日飲食指南,已建議國人每日應攝取堅果類約8公克,份量約等同10粒花生或7顆腰果,較美國建議值較低,這是因國人炒菜會放油,與美國飲食習慣不同。


營養師:不能過量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8公克堅果,熱量約45大卡。常吃高熱量堅果者為何體重較瘦,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王宗道說,堅果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鎂,維他命E等具抗氧化功效,可調控體內血脂,讓好膽固醇增加、保護心臟,而當好膽固醇增加時,也可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油脂,來降低體重。
趙強則提醒民眾若吃了堅果,其他含油脂食物則要相對少攝取,否則吃過量仍會發胖。民眾張淑娟表示多吃堅果類有益健康,還能瘦腰,願意每天吃。另一民眾張麗真說,每回吃堅果,一吃嘴巴停不了,很擔心護心不成、先肥了一大圈。


報導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415/34161035


鄭醫師補充:


吃高熱量的油脂食物,結果為何反而比較健康?如果我們不了解物以稀為貴的原理則無法解釋這種現象。


所謂物以稀為貴也就是身體對於重要的營養來源,尤其像優質油脂這類來源,若不提供給身體好的來源,身體會緊抓住不好的油脂不放,因此想要讓身體甩掉不好的油脂,務必讓身體吸收的的油脂,不好的油脂才會被釋放出來,許多想減重的人非常怕油,因此在飲食過程中幾乎都不敢沾油,結果反而瘦得更辛苦,在醫學減重的搭配營養品中,往往也會讓當事人服用好油來幫助身體排不好的油。對以上理論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清新身體‧清新心靈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上述報導的研究原文摘要可以連結參閱去年底發表的內容:


http://www.jacn.org/content/30/6/502.abstract


研究引用來源請參閱:


Nut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Health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U.S. Adults: NHANES 1999–2004 J Am Coll Nutr December 2011 30:502-510


再一次提醒:吃好的油,身體才會把不好的油釋放出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2年 4月 14日

吸薄荷型香煙 腦血栓風險加倍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前即曝露於抗精神病藥物會影響孩子的運動技能


24Drs.com (2012-04-13 09:53)


【24drs.com】新研究認為,產前曝露於抗精神病藥物會導致嬰兒的神經動作表現不佳。
  
  一篇針對6個月大孩童進行的前瞻控制研究發現,產前即曝露於抗精神病藥物者的神經動作表現分數,顯著低於產前曝露於抗憂鬱藥物者和未曝露於任何精神科用藥者。
  
  不過,因為有精神科疾病史母親產下的嬰兒其神經動作表現分數也顯著較差,研究者呼籲準媽媽不要停用藥物,應與醫師討論她們的特殊狀況。
  
  Emory大學精神科與行為科學系資深研究助理Katrina C. Johnson博士表示,我們有不錯的資料顯示心智疾病的後遺症對嬰兒發育有害,所以停藥不是唯一選項,和醫師討論並衡量風險與利益才是重點。
  
  她指出,這個研究樣本少,所以目前無法說這些結果是否有臨床意義,這只是種篩檢方式,我們的目標主要是希望引起討論。
  
  研究者指出,該研究也強調,需要進一步探討胎兒曝露於抗精神病藥物的生殖安全與神經發展後遺症;解開心智疾病孕婦之藥物影響的癥結依舊是個重大的挑戰。
  
  這篇研究線上登載於4月2日的一般精神病學誌。
  
  根據研究者指出,懷孕期間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比率在過去10年增加達170%,不過,曝露於這些藥物後,對於孩童神經發育的生殖安全資料則是罕見。
  
  Johnson博士表示,我們進行這篇研究是因為目前還不知道抗精神病藥物或其他精神科藥物在懷孕期間對胎兒所產生的影響,而不僅是獲得監測資料;我們真的需要進一步釐清精神科疾病和藥物的影響,以幫助孕婦和醫師做出有關治療的正式決定。
  
  他們這個研究團隊在1999年12月至2008年6月間,檢視了309對母親和嬰兒,這些嬰兒(53%是男性)中,202人曾經在產前曝露於抗憂鬱藥物、22人曾經曝露於抗精神病藥物、85人完全沒有曝露於精神科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包括(依字首字母排序)haloperidol、olanzapine、quetiapine fumarate、risperidone、ziprasidone hydrochloride以及aripiprazole。
  
  對所有孩童進行「Infant Neurological International Battery (INFANIB)」量表檢測,INFANIB被用來測量姿勢、運動技能、肌張力、反射。
  
  研究者報告指出,還使用一個表情中立的女性臉部測量視覺習慣化範例,這個模式中,習慣化的定義為「反覆給予刺激後,反應強度下降,一般反映出嬰兒從中處理資訊並學習的過程」。
  
  主要的結果測量包括INFANIB總分和習慣化程度,定義為嬰兒固定時間減少50%。
  
  結果顯示,INFANIB分數方面,產前曝露於抗精神病藥物的嬰兒,其分數(平均分數,64.71)顯著低於曝露於抗焦慮藥物者(平均分數,68.57)以及未曾曝露於任何此類藥物者(平均分數,71.19;兩種比較之P < .01)。
  
  事實上,曝露於抗精神病藥物者只有其中19%的神經動作發展分數為「正常」。
  
  也和INFANIB分數有顯著關聯的還包括,母親至少有一次嚴重憂鬱發作(P < .03),有精神疾病診斷(P = .04),整體精神科疾病嚴重度/慢性病(P = .01)。
  
  各藥物曝露組別在習慣化上則無顯著差異,不過,懷孕期間的憂鬱與較長的習慣化時間有關(P < .02)。
  
  研究者寫道,不清楚觀察到的缺損情況是否為暫時性、或者是反映出神經動作功能持續惡化的早期證據。
  
  他們指出,這個領域需要後續研究,這些資料支持了藥物選擇、治療計畫擬定、風險與利益討論對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該類疾病婦女在妊娠期間之臨床審議層次。
  
  Johnson博士報告指出,研究者目前正在對於產前曝露於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與情緒穩定劑之學齡前孩童進行追蹤研究。
  
  對於這些小孩,我們正尋求有關學習、記憶、注意力、問題解決、行為、壓力反應等的檢測方式;我們認為,這是個重要領域,我們希望可持續探討;希望其他研究可以評估特定藥物、劑量與治療期間的影響。
  
  Johnson博士表示,這些都是我們目前還不清楚的面向,在我們實際提出臨床論述之前,還需要更多資料。但是,她認為,婦女和醫師討論不同的治療選項是相當重要的。


鄭醫師補充:


有規律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孕婦請留意,根據美國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跟沒有服藥的孕婦相比,胎兒的神經運動發展評估明顯落後。進一步分析研究也發現若是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神經動作發展正常的比例只有19%。


已經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女性患者,若是發現自己懷孕,建議最好不要斷然停藥,因為戒斷反應很難避免,而且容易發生病情復發,一般醫師給這類患者的建議都是最好不要懷孕,我建議有機會最好在專業醫師監督下以最低藥物劑量來控制症狀,當然最好透過相關營養品的輔助來幫助協助穩定。


上述研究原文摘要請見:


http://archpsyc.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archgenpsychiatry.2012.160


引用來源:


Prenatal Antipsychotic Exposure and Neuromotor Performance During Infancy

Katrina C. Johnson, PhD ; Jamie L. LaPrairie, PhD ; Patricia A. Brennan, PhD ; Zachary N. Stowe, MD ; D. Jeffrey Newport, MD

Arch Gen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 2012. doi:10.1001/archgenpsychiatry.2012.16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柔沛等藥減性慾 衛署研擬加註

中央社 – 2012年4月14日 下午7:58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4日電)含菲那雄胺成分藥品影響性功能,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將收集國內外相關報告及使用情況,研擬在所有含此一成分的藥品仿單中加註停藥後可能影響性慾字樣。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表示,含活性成分「菲那雄胺(finasteride)」治療雄性禿頭的柔沛(Propecia)與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波斯卡(Proscar)會影響男性性功能,將在藥品仿單上加註停藥後可能持續影響性慾等字樣。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簡任技正戴雪詠說,波斯卡含菲那雄胺的劑量高,柔沛的劑量低;波斯卡在仿單中已提及可能影響性功能;柔沛劑量低,仍無加註相關副作用。


戴雪詠表示,將收集美國、歐洲國家使用含「菲那雄胺」成分藥品後,出現的副作用與國內使用情形後,召開安全評估會全面討論,決定如何加註在所有含菲那雄胺藥品的仿單。


振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昇翰表示,波斯卡與柔沛的劑量相差4倍;臨床上,服用波斯卡可能會影響性功能,而柔沛的劑量低,不會影響很多。


蔡昇翰表示,影響最大的是性慾變差,主要是抑制男性荷爾蒙二氫睪固酮(DHT)的變化。對於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將收集國內外資料,研擬在同成分加註警語,他持正面看法。1010414


鄭醫師補充:


針對攝護腺增生之部分植物萃取藥物治療,有小規模研究報告者,包括鋸棕櫚(saw palmetto)、非洲梅(African plum)、南非星草(South African star grass)、刺蕁麻(stinging nettle)、黑麥花粉(rye pollen)和南瓜籽(Pumpkin seeds)等,相關研究資料請參閱:


Boyle, P; Robertson, C; Lowe, F; Roehrborn, C (2000).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of Permixon in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Urology 55 (4): 533–9. doi:10.1016/S0090-4295(99)00593-2. PMID 10736497.


 Wilt, Timothy; Ishani, Areef; MacDonald, Roderick; Stark, Gerold; Mulrow, Cynthia D; Lau, Joseph; Wilt, Timothy (1999). Wilt, Timothy J. ed. "Beta-sitosterols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 CD001043. doi:10.1002/14651858.CD001043. PMID 10796740. 

 Wilt, Timothy; Ishani, Areef; Wilt, Timothy; Rutks, I; Stark, G (1998). Wilt, Timothy J. ed. "Pygeum africanum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 CD001044. doi:10.1002/14651858.CD001044. PMID 11869585.


Gillmer, M. & Symmonds, R. (1999). "Seed collection and germination: Hypoxis hemerocallidea". Plantlife 21 (36): 37.



FDA警語可以參閱原文公告:


http://www.drugs.com/news/fda-adds-new-finasteride-label-37570.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失智人口增加速度 超越全球

作者: 邱俐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4月1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國內失智人口成長速度驚人,增加速度甚至超越全球。台灣失智症協會昨公布最新失智人口推估,民國一三五年國內社區失智人口將突破六十二萬人,一四五年更將逾七十二萬人,等於屆時每一百人就四名失智者,對家庭生活影響將與日俱增。


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表示,失智症人口以驚人速度增加,和國內老化速度急速攀升與國人平均壽命延長有關,政府應立即正視失智問題,積極預防失智海嘯。


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表示,去年國內失智總人口推估已超過十九萬人。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各國平均每廿年失智人口才會增加一倍,但台灣增幅卻達二.一、二.二倍,是很大的警訊。


由於罹患失智症機率會隨年齡倍增,八十五歲以上長者幾乎每三到五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邱銘章形容,這就如同抽籤一樣,機率高達三分之一,等於每個人都可能罹患失智症,更對家屬造成沉重負擔。


參與協會瑞智互助家庭的失智症家屬張梅君無奈坦言,照顧失智症患者的苦,外界根本無法想像。幾乎每位家屬都曾有過想掐死失智者,或乾脆一起共赴黃泉的念頭,「那種痛苦是根本不敢回想的。」


她說,失智症患者和臥床病人不同,有活動力、需要人陪,家屬幾乎得廿四小時無休全程照顧,政府卻從未好好正視失智症家屬的痛苦,因照護機構每月動輒三、五萬的開銷,一般家庭根本負擔不起。


另一位家屬方美珠也感慨,沒來瑞智學堂前是「生不如死」,當時先生幾乎不到幾秒鐘就想下樓出門、動不動就破口大罵,讓她筋疲力盡,覺得人生根本沒未來,一直想往死的方向走,好險來到互助家庭,才終於獲得喘息。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二○一○年台灣平均每七名青壯年照顧一名老人,但五十年後,平均每一.二個青壯年就必須照顧一名老人。湯麗玉說,屆時台灣社會恐進入「當機」狀態。


鄭醫師補充:


一般人難以想像照顧失智症患者必須付出的精神有壓力有多大,只有失智症家屬才知道了解箇中滋味。國內失智症人口成長速度在過去二十年已經達到2.1倍的成長,相較於國外的統計高出一倍以上,對台灣已經開始邁入高齡化社會來說這的確是必須提早因應及處理的健康議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強生隱瞞鎮靜藥風險 遭判賠11億美元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4月12日 上午10:07






美國強生公司因涉嫌隱瞞一種鎮靜藥物的風險,被美國阿肯色州法院裁定罰款十一億美元,折合台幣約324億元。



美國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被指控在推銷一種抗精神病類藥物「理思必妥錠」(Risperdal)時誤導醫生和患者。因為他們使用欺騙性手法強調這種藥的療效比競爭者的藥物更安全有效。



阿肯色州法官指出,根據阿肯色州的公共醫療補助(Medicaid)反欺詐法,每觸犯一次法律將被罰款五千美元,而強生公司觸犯近24萬例,因此判決的總罰金超過11億美元。



目前美國還有多個州,也都對強生公司提起了類似指控。




這種藥物主要是用來治療幻覺、妄想、思考障礙、敵意、多疑、情感遲滯、社交退縮等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狀態之症狀



鄭醫師補充:


在美國不只阿肯色州,還有其他州也對藥廠提出鉅額賠償的訴訟,相關資料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0299&prev=30431&next=29987&l=f&fid=3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眼睛顫抖 可能巴金森氏症警訊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4月13日 上午12:18






眼球震顫、眼睛無法凝視於一點,很可能是巴金森氏症早期徵兆,一旦出現這種現象,最好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美國研究人員運用眼球追蹤儀器為112位巴金森氏症患者測量眼球凝視穩定性,患者平均年齡66歲,研究持續兩年。結果發現,所有患者在凝視一點時,眼球穩定性都不夠。相較之下,六十位同齡健康民眾中,只有2人眼球出現不穩定現象。研究認為,眼球震顫、眼球較無法固定於一點應為巴金森氏症病徵之一。


美國東南巴金森氏症研究、教育與臨床中心的馬克‧巴倫醫師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進行精密眼球運動測試或可幫助醫師盡早確診巴金森氏症。這項測試應該可以成為巴金森氏症常規檢測。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神經內科檔案」期刊。有幾篇研究發現,巴金森氏症患者常出現各式眼球運動異常,而這項研究指出,患者凝視時,眼球穩定性可被列為重要疾病評估指標。


巴倫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患者常向醫師抱怨自己視力變差。醫師多半不會為患者進行眼球穩定度測試,因此自然也找不到真正問題所在。


鄭醫師補充:


許多巴金森氏症患者一旦確立診斷,病程幾乎都是一路往嚇走,藥物控制也只能緊緊控制症狀,主要原因即是因未早在症狀發生之前,腦細胞的功能或者退化已經發生好多年了。所以一旦出現巴金森氏症狀,相關腦細胞功能及數量幾乎都在一半以上甚至只有三成左右,因此在症狀發生之前若能透過一些徵兆提早發現當事人為來可能會罹患此症,可以及早透過相關功能性醫學檢測來找出身體功能失衡的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預防腦細胞進一步退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最新出爐的研究發現眼球震顫、眼睛無法凝視於一點,很可能是巴金森氏症早期徵兆,研究人員為112位巴金森氏症患者測量眼球凝視穩定性,患者平均年齡66歲,研究持續兩年。結果發現,所有患者在凝視一點時,眼球穩定性都不夠。相較之下,六十位同齡健康民眾中,只有2人眼球出現不穩定現象。研究認為,眼球震顫、眼球較無法固定於一點應為巴金森氏症病徵之一。


對這篇研究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參閱原文研究摘要:


http://archneur.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archneurol.2012.70


引用來源:


Pervasive Ocular Tremor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George T. Gitchel, MS ; Paul A. Wetzel, PhD ; Mark S. Baron, MD

Arch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April 9, 2012. doi:10.1001/archneurol.2012.7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在美國已成為死亡疾病的第六位,年逾65歲的長者每八位就有一人罹患此症,在臨床上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或者預防藥物來防止疾病發生,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若是在發病前幾年調整人體的鐵、鋅及銅的量,應該有幫助。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減少血清的鐵離子濃度能夠保護大腦,避免失智症的發生。


這項由美國學者 Dr. Othman Ghribi領導的研究,透過給兔子高膽固醇飲食使牠們腦部產生一些稱之為beta-amyloid(失智症患者常見的腦部發現,對腦細胞具毒性且導致腦細胞退化)的班點累積,同時也出現tau protein(同樣是失智症患者腦部常見的變化,會導致神經傳導干擾及中斷)。此外也出現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反應性氧化類反應,這也會導致大腦細胞的傷害與退化。


接下來研究人員使用deferiprone(鐵的螯合劑,幫助排鐵)結果發現這種治療可以幫助高膽固醇飲食引起的腦部變化(包含beta-amyloid的製造以及減少tau protein的數量),在ROS上的改善沒有變化,但若能合併抗氧化物的治療,可以預防ROS產生,保護效果更佳。


這研究提醒我們透過鐵的螯合以及抗氧化物的補充,對於目前失智症的致病機轉能夠提供完整的保護效果,相關研究請參閱:


Jaya R.P. Prasanthi, Matthew Schrag, Bhanu Dasari, Gurdeep Marwarha, Wolff M. Kirsch and Othman Ghribi. Deferiprone Reduces Amyloid-ẞ and Tau Phosphorylation Levels but no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in Hippocampus of Rabbits Fed a Cholesterol-Enriched Diet.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May 2012 DOI: 10.3233/JAD-2012-111346


有一種氨基酸名為肌肽Carnosine,研究發現可以螯合金屬離子及清除自由基,同時可以達到降低beta-amyloid的製造以及清除ROS,動物實驗證實對神經細胞退化效果佳:


Min J, Senut MC, Rajanikant K, et al. (October 2008). "Differenti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Carnosine, Anserine, and N-Acetyl Carnosine against Permanent Focal Ischemia".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86 (13): 2984–91. doi:10.1002/jnr.21744. PMC 2805719. PMID 18543335.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2805719.


在自閉症的改善上也有研究證實:


Chez MG, Buchanan CP, Aimonovitch MC, et al. (November 2002).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L-carnosine suppleme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17 (11): 833–7. doi:10.1177/08830738020170111501. PMID 1258572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台灣尿道癌 禍首馬兜鈴

法新社 – 2012年4月10日 下午1:05






馬兜鈴酸是種強性的人類致癌物,天然存在馬兜鈴植物中。馬兜鈴植物在亞洲草藥治療中相當常見,可用於減肥、紓緩關節不適以及改善胃部疾病。


這起最新研究指出,馬兜鈴會和人體DNA交互作用,產生獨特的暴露生物指標。它也會在腫瘤抑制基因內部留下記號,顯示人體有攝取這種致癌物。


先前已有研究指出,在台灣有1/3的人口近年來有攝取馬兜鈴酸。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的這項研究顯示,台灣人罹患尿道癌和腎臟癌的病例,比不常食用馬兜鈴的西方國家高出4倍。


研究主筆葛羅曼(Arthur Grollman)說:「這是罕見的腫瘤,而台灣有全世界最多的病例。」


這項研究以151名尿道癌病患為對象,當中有60%出現和馬兜鈴相關的特定基因突變情形。


葛羅曼表示:「天然不一定安全,長期服用也未必沒有風險。」(譯者:中央社蕭倩芸)


鄭醫師補充:


尿道癌在癌症病例中並不常見,但根據統計,本地罹患尿道癌及腎臟癌的病例高出西方四倍,是全世界最高的,研究人員提醒應該與經常服用的中藥方裡面的馬兜鈴有關,在中藥方中,常用於減肥、紓緩關節不適以及改善胃部疾病。有經驗的中醫應該可以避開馬兜鈴的使用來治療,相關研究文章請參閱: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2/04/03/1119920109.full.pdf+html


研究來源:


 doi: 10.1073/pnas.1119920109 PNAS April 9, 2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肥胖症孕婦生自閉兒機率高

中央社 – 2012年4月10日 上午11:22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9日專電)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懷孕期間有肥胖症的婦女,寶寶出生後患自閉症的機率,將比其他孕婦增加超過6成。


「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網路版今天刊登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流行病學研究人員發表的醫學研究指出,婦女在懷孕期間如果有肥胖症的話,生出自閉症兒童的機率將比維持標準體重的孕婦高出大約67%。


在這項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贊助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以1000多名年齡在2歲至5歲之間的孩童做為研究對象,其中有517名兒童有自閉症,另外172名兒童有其他方面的發展障礙。


研究人員克拉柯瓦克(Paula Krakowiak)表示,目前全美屬於生育年齡的女性人口當中,高達1/3有肥胖症,使得這項研究結果令人感到憂心,也更加凸顯維持正常體重的重要性。


肥胖症醫學定義是指體重超過標準35磅(約15.9公斤)以上。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非常重要,在自閉症預防上多了一項需要留心之處,尤其是美國研究統計發現自閉症的比率越來越高,而全美生育年齡的女性高達三分之一有肥胖症的風險,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研究全文: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2/04/04/peds.2011-2583.full.pdf+html


研究引用來源:


doi: 10.1542/peds.2011-258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用催產素噴劑 媲美威而鋼 【21:35】


〔中央社〕美國大學的研究員發現,催產素能有效改善男子性慾(libido)、增進男性在床上的功夫,產生不遜於威而鋼的效果。催產素也被稱為「擁抱荷爾蒙」,能協助母親與嬰兒連結。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開發威而鋼的科學家之一對這項發現印象深刻,表示這種催產素處方擁有「風靡暢銷的潛力」。

男性和女性體內都會自然產生催產素荷爾蒙,這種荷爾蒙跟性、性吸引力、信任和信心有關。

孕婦分娩時,體內會分泌更多催產素進入血液,引發乳汁分泌,母親哺乳時,催產素則大量進入腦部,協助建立母親和嬰兒的紐帶。

近來研究顯示,催產素能使男性對他人感受更敏感、更協調,但是催產素對男性生理機能的效應至今始為人所知。

一位有三個子女的已婚父親深受注意力不足症所苦,在維持社交關係上遇到困難。加州研究人員讓他使用催產素藥劑,然後將治療效果發表在一篇論文上。

這位先生與太太的關係也有問題,一般藥物不是不適合,就是有惱人的副作用。

這篇刊登在「性醫學期刊」(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上的論文表示,一天從鼻子吸入催產素噴劑兩次,對他的社交恐懼症幫助甚微,卻對愛情生活產生奇效。

他的性慾從「非常弱」變成「有點強」,性衝動(sexual arousal)從「有點困難」變成「有點容易」,比較容易從事性行為,結果也比較滿意。

噴劑對情緒也有助益。這位男士表示,他發現較容易對太太深情款款,他太太則說,先生變得比較想親近,且觸覺感受較敏銳。

但是並非所有效應都受歡迎。

這名標示為B先生的男子,也以「非常不符性格的」方式擁抱一位工作夥伴。這篇論文撰寫時,B先生一天噴兩次催產素已噴了幾個月,並未產生其他副作用。

然而,一旦他停止使用噴劑,正面效果也就消失。

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改善與威而鋼的效果類似。

他們的結論是,「這些發現支持進一步試驗,直接檢測用催產素來治療人體功能這個重要面相的問題,尤其是在穩定、愛情關係的脈絡中。」

 

鄭醫師補充:

根據研究,吸入性的催產素一般會用來幫助社交畏懼以及自閉症等等狀況,這份美國的個案報告原本要改善當事人的社交恐懼症,但當事人明顯對社交恐懼明顯無改善,反而幫助當事人性功能提升,相較於一般用來改善性功能的藥物,這可能是更安全的選擇。相關研究摘要請參閱:


引用來源:



Dramatic Improvement in Sexual Function Induced by Intranasal Oxytocin


Kai MacDonald MD*,David Feifel MD, PhD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28 MAR 2012


DOI: 10.1111/j.1743-6109.2012.02703.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動兒一心多用…不是不專心
【記者彭芸芳╱新竹報導】
 
「他不是不專心,他是同時可以專心很多事。」署立新竹醫院小兒科醫師張寶玲常在門診勸慰過動兒的家長,不要太擔心,也不一定要服藥。她能如此感同身受,因為她本身就是個過動兒,且妥善運用「不專心」的能力,常能「順便」幫病人檢查出其他的毛病。

家長見張寶玲忙於聽診、詢問、開處方或做檢查,不知道其實她「一心多用」,即使家長只主訴「小孩不停咳嗽」,她早已把小病童從頭到腳、從皮膚到內臟都全部檢查一遍了。她說:,「我的眼睛好像是照相式的記憶,在看到人的一剎那間,就先拍起來,然後再像翻相片一樣打開來看。」連家長沒注意到的大小毛病,她都一眼瀏覽到了。

曾經有個小男孩常鬧肚子痛,看了多次腸胃科,連難過的胃鏡也照了,都檢查不出毛病,但張寶玲發揮過動精神,順便做多樣檢查,判斷男童的根本原因是氣喘,夜間喘到橫隔膜都痛了,也因此解決了他的腹痛問題。

另有個小女孩,媽媽帶她要看感冒,張寶玲同樣從頭到腳看一遍,懷疑小孩有生長遲緩的問題,檢查結果證實她的細胞確實有缺陷。

台大醫學系畢業的張寶玲說,從小就發現自己沒辦法只專心做一件事,但家長和老師都要求小孩專心,所以她就想辦法讓自己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才不會覺得無聊而搗蛋,例如邊聽課、邊抄筆記、邊偷看教室裡的蚊子,老師說中文時,就用英文做筆記,說英文就記成中文;在家常邊做數學題、邊聽音樂、邊畫畫還邊吃零食,「不是我厲害,是必須這樣才能專心」。

因為把不專心妥善運用,轉化成能同時專心很多事,她考進台大電機系後,畫複雜的電路圖如魚得水,後來為陪同學插班醫學系,自己竟也考上了,「等唸到小兒科才知道,原來我是過動兒」。

她和另位同樣成績優異的女生是好友,兩人都很過動,一起聊天時的跳躍式談話,因主題變來變去,常讓旁人霧煞煞;她雖眼睛看著對方,手上的筆卻不時寫寫畫畫,「我不是不注意,是通通都很注意」。



 


這篇報導很有趣,一個醫師以自己的狀況為例提醒自己是如何利用自己這項天賦,換個角度思考:無法專注在一件事上的小朋友,可以是著順應他們這項天分:讓很多事同時進行,這樣的處理方式而言對他們是比較合理的,其實很多成功的名人小的時候都有疑似過動及注意力缺乏的狀況, 例如安徒生、貝多芬、邱吉爾、華特‧迪士尼、富蘭克林、萊特兄弟及發明加愛迪生等等都是。在他們的年代並無藥物治療,到底他們是如何成長的?甚至是如何利用這些天賦?這都值得大家去探討。至少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可以讓大家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依家戶總所得開徵 葉金川:過於理想

作者: 張睿纖╱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4月9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二代健保明年一月上路,外界對「補充保費」批評聲浪不斷。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昨天表示,二代健保是漸進式改革,應先執行後,再進行修改。原先規畫的依家戶總所得開徵保費則是「老鼠幫貓掛鈴鐺」且過於理想,恐怕很難做到。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大力主張依家戶總所得開徵保費,面對葉金川有關過於理想的說法,楊志良只回應,「家戶總所得」是眾多財稅專家的集思廣益,可行與否,應該問財稅專家最清楚,「二代健保現在都到這個地步了,也只好先做做看再說。」


外界質疑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收取的項目不公,且民眾對那些項目需加收補充保費也不了解。葉金川表示,項目不公平問題可以再討論,但先開徵、增加保費收入,解決健保財務壓力,總比不進行好。


他說,不管是依家戶總所得開徵或加徵補充保費,都有不足之處。如果補充保費有不公平,家戶總所得也有,不應衛生署提出要加微補充保費,就故意凸顯這個問題。


二代健保財務是否可以撐到民國一○五年?葉金川強調,他的意見很簡單,就是「做了再說,Just do it!」二代健保應是漸進式的,先看實際執行能夠收取多少保費,再規劃三代健保,「先試看看,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鄭醫師補充:


不管是二代健保或者是家戶所得,健保的支出仍無法節制一直增加,羊毛長在羊身上,當然要增加健保費。目前健保財務最大問題仍在於無法適當節制,這部分是人性使然。昨晚我和一位復健科專科醫師談到這部分,他提到加拿大的醫療保險作得很好,但當地居民就醫,每次還是得自掏腰包,相當於八百元台幣左右的費用,因此當事人在就醫時,會考慮部分負擔的增加而節制使用。真正的保險概念應該是保重大意外疾病,如果連小病都要保,當事人必須付出高額的保險費用,但本地的健保完全不是這回事。


提醒大家健保保費只會一直增加,醫療院所並未受益,因為健保局限制成長,除了利用各種方式來刪除健保費用,醫院的專業人員服務量越來越大(因未適當節制),醫療收入未隨之升高反而直直落,這部分反應在護理人力缺乏以及薪資不合理現象,更容易印證!


期待有魄力的為政者早日面對健保存續的關鍵因素,勇於提出改革,中止健保支出持續無休無止的成長,國庫負擔陳疴,民怨四起,專業人員亦難以平衡之現象能夠止息,實為萬民之幸!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膽結石》蘋果汁+檸檬汁+橄欖油可化石?

作者: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4月7日 上午12:08






網路傳言指出,運用食療可以排出膽結石,方法是先連續五天每天喝一千西西的蘋果汁,第六天先後食用瀉鹽、檸檬汁加橄欖油,然後晚上睡覺時朝右側睡,以熱水袋熱敷腹部就能幫助排出膽結石。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洪建源表示,這種說法沒有醫學根據,排出來的不是膽結石,可能只是比較硬的糞便。


國外研究則顯示,上述作法排出來的東西並非膽結石,而是「皂結石」(Soap Stones)。


紐西蘭研究人員曾在「刺胳針」醫學期刊(Lancet)發表研究指出,有一位四十歲女性因食用高脂食物出現膽絞痛,經檢查發現膽囊裡有數顆膽結石,大小約一、兩公厘。這位女性照類似上述食療法希望排出膽結石。她先飲用大量蘋果汁、蔬菜汁,然後食用六百毫升橄欖油加三百毫升檸檬汁。


隔天早上,她排出了許多綠色「石頭」。這位患者將排泄物收集起來,請醫師化驗,看看是否真的排出膽結石。


醫師運用顯微鏡觀察發現,這些「石頭」沒有任何晶體結構,當這些東西放置在攝氏四十度溫度環境十分鐘,便溶化成油性綠色液體,當中沒有任何膽固醇、膽紅素或鈣質成份。主要成份為油酸,橄欖油組成成份就是以油酸為主。


研究認為,橄欖油含有三酸甘油脂,胃部消化酵素與三酸甘油脂作用後,便產生長鏈羧酸。而檸檬汁含高濃度的鉀,羧酸與鉀相遇後會起皂化作用,形成羧酸鉀。羧酸鉀體積較大、不溶於水。也可以稱為「皂結石」。分析結果證明,坊間食療法排出來的並非膽結石,而是食物經消化後的產物。


後來這位患者還是接受膽囊切除術,才終於解決膽固醇結石所造成的困擾。


研究人員並表示,從實際觀察可知,排膽結石食療法是一種迷思、錯誤觀念。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劉柏均提醒,大量吃油脂會造成膽囊劇烈收縮,使膽結石組塞在膽囊出口,膽汁無法流出,就可能造成急性膽囊炎。若因膽結石發生不適症狀,找專業醫師治療才是正途。


鄭醫師補充:


這種方式能不能排膽結石,排過的人各有自己的經歷與說法,但排出許多顆粒是否就是膽結石,尤其是一顆一顆綠色的外觀到底是什麼內容?真的是膽結石嗎?


根據紐西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綠色的顆粒主要是皂結石,至於什麼是皂結石,研究分析認為這是橄欖油含有三酸甘油脂,胃部消化酵素與三酸甘油脂作用後,便產生長鏈羧酸。而檸檬汁含高濃度的鉀,羧酸與鉀相遇後會起皂化作用,形成羧酸鉀。羧酸鉀體積較大、不溶於水。也可以稱為「皂結石」。分析結果證明,坊間食療法排出來的並非膽結石,而是食物經消化後的產物。相關研究可以參閱2005年的原文研究內容: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5)66373-8/fulltex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