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有些研究發現低劑量的麻醉藥K他命 ketamine對難治型的憂鬱症具有快速緩解作用。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研究人員在今年五月發表的研究說到,他們已經確定了該藥物的主要靶標:大腦中的特定血清素受體。他們的研究發表在《轉化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為新型有效的抗憂鬱機轉帶來了希望。

憂鬱症是瑞典最常見的精神病學診斷,終生盛行率會影響到十分之一的男性和五分之一的女性。前兩次治療無法幫助15%至30%的患者,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患者的憂鬱症被判定為難以治療型。研究發現,低劑量的麻醉藥K他命可以迅速作用於某些患者,但確切的作用方式尚不清楚。最近,在美國和歐盟已經批准了一種含有K他命的鼻噴霧劑,用於治療難治性憂鬱症的患者。

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使用PET(正子斷層掃描)對以K他命治療研究參與者的大腦進行了掃描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米歇爾·泰格(Mikael Tiger)說:“在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PET研究,我們不僅要研究其作用的程度,而且要研究K他命是否透過血清素1B(5-HT 1B)受體作用。”卡羅林斯卡研究所臨床神經科學學院。“我們和另一個研究小組以前能夠在憂鬱症患者的大腦中顯示出低密度的血清素1B受體。”

在研究的第一階段,將30名難治型的憂鬱症患者隨機分配到K他命輸注組(20人)或安慰劑(鹽水)組。這是一項隨機的雙盲研究,因此患者和醫生最初都不知道誰接受了藥物或是安慰劑。在注射之前和之後的24-72小時內,用PET掃描參與者的大腦影像。

在下一階段,有意願的人(29人)每週兩次接受K他命治療,為期兩週。根據憂鬱症評定量表結果發現,超過70%的K他命治療者有反應。

血清素對部分憂鬱症患者扮演關鍵作用,低濃度的血清素被認為可能與更嚴重的疾病有關。在神經元表面,該神經傳導物質有14種不同的受體。對於他們的PET掃描,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特異性結合血清素1B受體的放射性標記。他們發現,K他命通過這些受體以過去未知的作用機轉作用。該受體的結合減少了血清素的釋放,但增加了另一種稱為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多巴胺是大腦獎勵系統的一部分,可幫助人們體驗對生活的積極感受,而這種情緒通常是憂鬱症患者所缺乏的

該研究的最後作者,卡羅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t)臨床神經科學系研究組負責人約翰·倫德伯格(Johan Lundberg)說:“我們首次證明了K他命治療可增加血清素1B受體的數量。” “K他命的優點是作用迅速,但同時又是一種麻醉類藥物,可導致成癮。因此,在今後的研究中會去檢視是否可以成為標靶受體但無K他命副作用的新藥。”

這項研究是與北斯德哥爾摩精神病學協會合作進行的,並由瑞典研究委員會,SöderströmKönig基金會,精神病學研究中心,斯德哥爾摩地區,瑞典精神病基金會和Karolinska研究所資助。

鄭醫師補充:

關於K他命用於緩解憂鬱症的研究,近來大多聚焦於NMDA受體,NMDA受體主管認知功能,適當調控NMDA受體的活性,可以幫助大腦相關的神經經路傳導降低,進而改善憂鬱。過去幾年少有研究以血清素受體做為神經傳導物質的標靶受體。不管如何,這些研究之所以有人探討,都是因為占比不低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難以對抗憂鬱劑有反應,遑論療效。

因此臨床上對難治型憂鬱症患者採行的治療策略,也許可以考慮降低血清素的傳導,提高多巴胺的活化釋放。

參考文獻:

Mikael Tiger, Emma R. Veldman, Carl-Johan Ekman, Christer Halldin, Per Svenningsson and Johan Lundberg. A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PET study of ketamine's effect on serotonin 1B receptor binding in patients with SSRI resistant depression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0 DOI: 10.1038/s41398-020-0844-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奈山的研究人員報告說,熟紅肉中存在的物質與兒童氣喘的增加有關。他們的研究發表在胸部(Thorax)期刊上,重點介紹了稱為高級糖基化終產物(AGEs)的促發炎化合物,作為早期飲食風險因素的一個例子,該因素可能對預防發炎症性氣道疾病具有廣泛的臨床和公共健康影響。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兒童氣喘的發病率有所上升。研究人員發現,生命早期建立的飲食習慣可能與氣喘有關,並可能與氣喘的未來發展有關。

研究人員檢查了2003-2006年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的2到17歲的4388名兒童,該調查是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的一個計劃,該中心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一部分。它透過訪談和體檢來評估美國成年人和兒童的健康和營養狀況。

研究人員使用NHANES調查數據來評估飲食AGE和紅肉攝取頻率以及呼吸道症狀之間的關聯。他們發現,較高的AGE攝取量與氣喘罹患率顯著相關,重要的是氣喘會干擾睡眠和運動,並需要處方藥。同樣,非海鮮紅肉的高攝取量與氣喘睡眠干擾相關,也需要處方藥。

“我們發現,飲食AGEs的大量攝入主要來自非海鮮紅肉的攝入,與兒童氣喘風險增加有關,而與總體飲食質量或氣喘的確診無關,” Jing Gennie Wang說,醫學博士,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曾是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胸腔,重症監護和睡眠醫學研究員。

“研究確定影響兒童呼吸道症狀的飲食因素很重要,因為這些風險可以改變,並且可以幫助指導健康建議。我們的發現有望為將來的世代研究提供參考,以進一步調查這些特定飲食成分是否在兒童氣道疾病中影響例如氣喘等等。”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高級作者,肺腔,重症監護和睡眠醫學及兒科助理教授索納里·博塞(Sonali Bose)醫學博士說。

鄭醫師補充:

在兒科門診經常可以看到氣喘,氣喘發作多半在半夜,一旦發作對患者及其家人都是折磨,若能透過飲食的調整來降低氣喘發作,絕對可以做為疾病預防的飲食指引。

參考文獻:

Jing Gennie Wang, Bian Liu, Francesca Kroll, Corrine Hanson, Alfin Vicencio, Steven Coca, Jaime Uribarri, Sonali Bose. Increased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and meat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wheeze: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Thorax, Nov 2020 DOI: 10.1136/thoraxjnl-2020-21610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9/12/26及元月休診公告】

12/26(週六) 醫生進修

1/1(週五)-1/2(週六)適逢元旦連假

門診休診兩日

預祝大家元旦佳節愉快!!

-

#鄭光男醫師#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光能身心診所

-

-

睡眠障礙|過動|情緒障礙|過敏|戒癮

營業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58

預約專線:02-2721-43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但已知環境因素在該疾病的發作和發展中扮演重要影響。最近,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產後特定的時期進行運動可能會阻止思覺失調症相關行為的發展。

在本月發表於《生化與生物物理研究通訊》(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中,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青春期的低強度運動(這是一個關鍵的發育時期)顯著減少了思覺失調症小鼠模型的異常行為。

已發現發育期間的豐富環境對腦功能有許多正面影響,包括預防神經發育障礙。儘管運動似乎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但豐富環境中存在的變量組合可能難把有幫助的潛在機制獨立出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運動模型,其中老鼠以固定的速度在跑步機上奔跑。然後,他們測試了低強度跑步機的運動是否可以預防思覺失調症小鼠模型的異常行為。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小泉光(Hikaru Koizumi)說:“先前的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增強神經元的傳導,並具有其他有益的作用。” “然而,在進行輪轉運動(小鼠經常測試使用)的研究中,運動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有所不同,因此很難確定要對人類產生這些積極影響需要進行多少運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檢查了周產期發育過程中暴露於天使塵(Phencyclidine,簡稱PCP)的小鼠的行為和神經功能,這是思覺失調症的常見模型。然後將這些小鼠在青春期進行4週的低強度運動,並進行測試以觀察它們是否表現出異常行為和相關的神經系統異常。

“結果令人驚訝,”資深作家秀谷秀明教授解釋說。“我們的發現低強度運動可以預防異常行為,這證實運動可能直接有助於預防思覺失調症。”

這對思覺失調症的潛在神經病理學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考慮到低強度運動可以恢復與預期行為異常相關的神經訊號變化。

Soya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發現,在發育過程中輕度的運動習慣可能會對有易遺傳思覺失調症基因的患者產生強大的預防作用。因此,運動對於處於患此病風險的個體而言可能是特別重要的考慮因素。” 。

在發育過程中進行輕度運動可以蓋過或改善由於遺傳所致的神經發育異常,從而預防思覺失調症針對處於危險中的個體的專門運動計劃可能會成功預防會嚴重影響這些個體的生活品質的思覺失調症的發展。

參考文獻:

Hikaru Koizumi, Taichi Hiraga, Leandro K. Oharomari, Toshiaki Hata, Takeru Shima, Jang Soo Yook, Masahiro Okamoto, Akihiro Mouri, Toshitaka Nabeshima, Hideaki Soya. Preventive role of regular low-intensity exercise during adolescence in schizophrenia model mice with abnormal behaviors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20; DOI: 10.1016/j.bbrc.2020.11.03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利諾伊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證實,將酪梨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可以幫助改善腸道健康。酪梨是一種健康食品,富含膳食纖維和單元不飽和脂肪。但是,尚不清楚酪梨如何影響胃腸系統或“腸道”中的微生物。

“我們知道吃酪梨可以使您感覺飽滿並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但我們不知道酪梨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美國大學營養科學系研究生Sharon Thompson說,她是該論文的主要作者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在進餐時食用酪梨的人的腸道微生物含量更高,它們分解纖維並產生支持腸道健康的代謝產物。與未接受酪梨餐的人相比,他們的微生物多樣性更高。

湯普森說:“微生物代謝產物是微生物產生的影響健康的化合物。” 酪梨的食用減少了膽酸,增加了短鏈脂肪酸。這些變化與有益的健康結果相關。”

該研究招募163名25至45歲的超重或肥胖但健康的成年人-他們體重指數至少為25 kg / m2以上。他們每天任選早餐,午餐或晚餐其中的一餐,加入酪梨或者沒有。一組在每天一餐中食用酪梨,而對照組則食用相似的餐食,但不含酪梨。在整個12週的研究中,參與者提供了血液,尿液和糞便樣本。他們還報告了他們所食用的飯菜數量,每四周記錄一次他們所吃的一切。

儘管其他有關酪梨食用的研究都集中在減肥方面,但不建議該研究參與者限制或改變飲食。取而代之的是,他們食用了正常飲食,但每天都用研究人員提供的膳食代替一餐。

密歇根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學系營養學助理教授,該研究的高級作者漢娜·霍爾切爾(Hannah Holscher)表示,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探討酪梨食用對胃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Holscher說:“我們的目標是檢驗酪梨中的脂肪和纖維對腸道菌群有積極影響的假說。我們還想探索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結果之間的關係。”

鱷梨富含脂肪;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雖然酪梨組消耗的卡路里比對照組略多,但糞便中的脂肪卻略多。

“更大的脂肪排泄意味著研究參與者從他們所吃的食物中吸收更少的能量。這很可能是由於膽酸的減少,膽酸是我們消化系統分泌的分子,可以使我們吸收脂肪。我們發現,酪梨組的糞便中膽酸含量較低,糞便中的脂肪含量較高。”

不同類型的脂肪對微生物組的影響不同。酪梨中的脂肪是單元不飽和的,是有益心臟健康的脂肪。

Holscher指出,可溶性纖維含量也非常重要。一個中等的酪梨可提供約12克纖維,這對於每天達到建議的28至34克纖維量大有幫助。

她說:“不到5%的美國人吃足夠的纖維。大多數人每天攝取約12至16克纖維。因此,在飲食中加入鱷梨可以使您更接近纖維的建議。”

食用纖維不僅對我們有益。Holscher說,這對於微生物菌叢也很重要。“我們不能分解膳食纖維,但是某些腸道微生物可以。當我們食用膳食纖維時,對腸道微生物和我們來說都是雙贏。”

Holscher的研究實驗室專門研究微生物組的飲食調節及其與健康的關係。她解釋說:“就像我們考慮心臟健康的飲食一樣,我們也需要考慮腸道健康的飲食以及如何養活微生物。”

酪梨是一種能量密集的食品,但營養成分豐富,並且含有美國人無法攝入足夠的重要微量營養素,例如鉀和纖維。

Holscher說:“這只是一個包裝精美的水果,其中含有對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素。我們的研究證實,我們可以為腸道健康增加益處。”

該論文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食用酪梨改變了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胃腸道細菌的多樣性度和微生物代謝物的濃度:一項隨機對照試驗” 

 

參考文獻:

 

Sharon V Thompson, Melisa A Bailey, Andrew M Taylor, Jennifer L Kaczmarek, Annemarie R Mysonhimer, Caitlyn G Edwards, Ginger E Reeser, Nicholas A Burd, Naiman A Khan, Hannah D Holscher. Avocado Consumption Alters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 Abundance and Microbial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among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20; DOI: 10.1093/jn/nxaa21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的學術大會EACVI-Best of Imaging 2020提出的研究結果,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爬上四層樓的樓梯可證明心臟健康。

研究作者,西班牙科魯尼亞大學醫院的心臟病專家JesúsPeteiro博士說:“階梯測試是檢查您心臟健康的一種簡便方法。“如果您爬上四層樓樓梯花費了超過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那麼您的健康狀況將不佳,因此諮詢醫生是個好主意。”

進行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檢驗日常活動(即爬樓梯)與實驗室運動測試所得結果之間的關係。皮特羅博士說:“這個想法是找到一種簡單而廉價的評估心臟健康的方法。” “這可以幫助醫生對患者進行分類以進行更廣泛的檢查。”

該研究納入了165名有症狀的患者,這些患者因已知或疑似冠心病而接受運動測試。症狀包括勞累期間胸痛或呼吸急促。參與者在跑步機上行走或奔跑,逐漸增加強度,並持續到筋疲力盡。運動能力以代謝當量(METs)來衡量。休息15至20分鐘後,患者被要求快速爬上四層樓梯(60級樓梯),不停下來,也不要跑步,並記錄時間。

研究人員分析了運動測試期間獲得的MET與攀登四層樓梯所花費的時間之間的關係。在不到40-45秒的時間內爬樓梯的患者達到了9-10 MET以上。先前的研究表明,運動測試期間10 METs與低死亡率相關(每年1%或更少,或10年10%)。相比之下,花了1.5分鐘或更長時間爬樓梯的患者達到了不到8 MET,這意味著每年的死亡率為2-4%,十年內為30%。

在跑步機測試期間,研究人員還測量了心臟圖像,以評估運動過程中的心臟功能-如果心臟在運動過程中正常工作,則證實冠心病的可能性很小。然後,他們將這些發現與爬樓梯的結果進行了比較。在跑步機檢查期間,超過58%的患者超過1.5分鐘的時間內完成了爬樓梯過程,其心臟功能異常。相比之下,在跑步機檢查過程中不到一分鐘爬樓梯的人中只有32%的心臟功能異常。

Peteiro博士指出,爬樓梯時間與運動能力(即METs)之間的相關性在一般族群中是相似的。但是,與具有症狀,可疑或確診的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相比,影像學結果統計的死亡率和心臟功能將更為相符。

參考原文報導來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2/201211083104.ht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一個孩子在足月出生之前,由於後者需要住院治療,因此母親和嬰兒在身體上是分開的。早產嬰兒的母親經常在醫院經歷壓力,他們對嬰兒的生存感到擔憂。這增加了他們焦慮和憂鬱的風險,特別是在出生體重很低或出生很早的嬰兒的母親中。產婦的壓力和憂鬱症狀也可能對嬰兒的進一步發育構成威脅。

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一項研究進行了調查,該研究調查了袋鼠護理過程中唱歌對孕婦的健康以及早產後母嬰關係的影響。

在袋鼠護理中,早產兒被放置在父母的胸部以建立皮膚與皮膚的接觸。由於其發展結果的支持,該方法鞏固了其在芬蘭早產兒標準護理中的地位,並且通常在嬰兒的身體狀況允許,袋鼠護理立即在重症監護期間就可以開始使用。

赫爾辛基大學進行的“唱歌袋鼠”(Singing Kangaroo)研究發現,在懷孕33至40週的期間內,有24位母親在袋鼠護理過程中對早產兒進行唱歌或哼唱。音樂治療師指導干預組的父母以適合早產兒年齡的方式唱歌,並為他們提供歌唱素材。

對照組中,有12位母親作為標準做法進行了袋鼠護理,直到40週,沒有任何特別的鼓勵唱歌的習慣。在介入開始和結束時測量母體焦慮。歌唱期過後,歌唱組的母親們完成了關於他們歌唱經歷的問卷調查。兩組母親均保留日記,記錄她們日常介入的時間,而對照組母親還記錄與袋鼠護理有關的聽覺環境訊息。

“先前的研究證實,母親的聲音和唱歌對早產兒的發育有正面的影響,其中包括穩定其生理狀態的潛力。此外,一些音樂療法的研究發現,母親在合併袋鼠式護理與重症加護期間再結合對嬰兒歌唱,可以藉此減少焦慮而對母親產生正面影響。”赫爾辛基大學的博士生Kaisamari Kostilainen說道。

唱歌使母親和孩子都放鬆-學習後所有母親繼續唱歌

根據調查結果,與對照組的母親相比,介入期後唱歌組母親的焦慮程度在統計學上有所降低,根據對照組的母親的日記,他們在袋鼠護理期間沒有唱歌。

調查表的結果表明,唱歌對母親的情緒和總體健康也有積極的影響。共有18位母親(85%)報告說唱歌改善了她們的情緒,有14位母親(67%)感到唱歌幫助她們在困難的情況應對。16位受訪者(76%)說唱歌總體上改善她們的健康。

此外,母親們覺得唱歌可以使自己和嬰兒放鬆,並支持建立母嬰關係。問卷中共有19位母親(佔90%)報告說,嬰兒通過袋鼠護理中的唱歌產生了放鬆反應。十七名母親(80%)說,她們的嬰兒在聽歌的同時入睡。幾乎所有的母親(95%)都認為唱歌能促進與嬰兒的互動,並更容易建立情感聯繫。

在介入過程中主要是母親在唱,但有16名母親(佔76%),這些父母也為早產兒唱歌。數據顯示,另一個對嬰兒唱歌的是是父親。但沒有獲得足夠的有關父親的數據用於分析。

唱歌組中的所有母親都報告說,研究完成後她們繼續在家唱歌,並將唱歌作為日常家庭日常活動的一部分。

“研究結果證實,早產後在袋鼠護理中唱歌可以透過創造互動環境和促進情感聯繫來支持母親的健康和母嬰關係。但是,母親可能需要唱歌的支持,建議和隱私(空間)。根據我們的發現,母親可能會從訓練有素的音樂治療師的支持和指導中受益,他們可以在醫院護理期間唱歌和使用自己的聲音來支持健康和互動,” Kostilainen說道。

參考文獻:

Kaisamari Kostilainen, Kaija Mikkola, Jaakko Erkkilä, Minna Huotilainen. Effects of maternal singing during kangaroo care on maternal anxiety, wellbeing, and mother-infant relationship after preterm birth: a mixed methods studyNordic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2020; 1 DOI: 10.1080/08098131.2020.1837210

鄭醫師補充:

袋鼠護理法簡單來說,就是將早產嬰兒長時間緊貼地抱在胸前,以肌膚相親代替烘箱的一種護理方法。相關網路資訊找出來給大家參考:

袋鼠式護理(Kangaroo care)自1983年哥倫比亞的雷(Rey)及馬丁尼(Martinez)新生兒醫學博士推廣以來,已漸開始實施於新生兒加護中心內的早產兒及高危險性新生兒,同時也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袋鼠式護理可使早產兒減少呼吸暫停的次數、維持穩定的心跳及血氧濃度、增加安靜睡眠時間及體重增加;另一方面,可減輕雙親照顧早產兒的壓力與焦慮,並藉由肌膚間之接觸促進親子關係的連結,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推行此簡便又益於早產兒及其雙親的護理活動。許多學者與臨床專家對袋鼠式護理有深入的研究及探討,筆者根據多位學者的研究,將文獻查證結果加以整理呈現,包括:袋鼠式護理的一般概念、相關研究與優點、注意事項,希望能將此貢獻於臨床實務,使早產兒受惠於此人性化的護理措施。網路資訊來源: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43364

這篇研究不只是袋鼠式護理,還結合母親歌唱的音樂治療,結果證實母子雙方接受益,值得推廣。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SciLifeLab研究人員Erika Comasco和烏普薩拉大學IngerSundström-Poromaa教授證明,經黃體素(progesterone)受體調節劑治療後,經前煩躁不安的精神症狀得到改善。研究藥物的作用機制提供了對該精神病及其治療基礎的潛在分子機制的見解。

眾所周知,月經週期會影響女性的情緒和幸福感。對於大多數育齡婦女而言,其症狀輕微不需要任何治療,但是對於3-5%的婦女來說,月經週期中的荷爾蒙變化會導致失能的精神症狀:經前不悅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簡稱PMDD) 。

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結合及抑制大腦中的黃體素受體。這是開發用於治療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異位的較新的藥物。在這項多重醫療機構,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中,來自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和於默奧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證明了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對PMDD治療的功效。

根據現在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的研究,黃體素受體調節劑主要減輕了PMDD的精神症狀,例如煩躁和憂鬱。接受治療的婦女中有一半(50%)完全好轉,而接受安慰劑的婦女的相對應比例為21%。

婦女和兒童健康部及婦女心理健康中心的IngerSundström-Poromaa教授說:“副作用輕微,並且耐受性良好的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的持續開發有望使它成為PMDD患者的治療選擇。”

展望未來,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究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如何影響PMDD婦女的大腦。通過使用核磁共振替這些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的大腦進行掃描,研究人員目標在定義可以解釋PMDD症狀緩解的結構和功能性大腦特徵。

研究人員說,研究結果將是增進我們對PMDD背後機制的理解的一個重要難題。如今,PMDD的一線治療是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即抗憂鬱劑)。儘管這些藥物有些作用,但它們並不適合所有女性,並且其他治療方法也很有價值。另外,期望有一種更具體地解決該精神疾病的潛在機制的治療方法。

鄭醫師補充:

經前不悅症,是經前症候群的精神症狀統稱,既是隨月經週期產生的心情及精神狀況的變化,必然與女性荷爾蒙攸關至大,因此治療的核心,應該是著眼於女性荷爾蒙失調(不平衡)才是,這篇研究即在提醒,改善經前症候群(含經前不悅)應該針對源頭處理才是。在某些醫療機構,有開設所謂的經前不悅症特別門診,不管有沒有精神科會診,主要的治療藥物便是SSRI(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例如百憂解、樂復德等等)抗憂鬱劑,大部分的患者對此並不知悉,因此提醒大家留意。

在功能醫學領域中,有所謂的雌激素佔優勢,顧名思義,就是雌激素太高,黃體素不足。雌激素相對於黃體素,作用是興奮,太高則會導致焦慮、失眠甚至是憂鬱等等,透過黃體素的調控,改善和雌激素的平衡,不僅可以改善經前不悅症,還可以降低婦科腫瘤的風險。

雌激素占優勢會發生什麼?

1.月經量過多,過少,亂經

2.焦慮、不安、憂鬱及經期症候群

3.疲勞、失眠、體重增加

4.骨質疏鬆

5.子宮肌瘤,乳房腫塊及纖維囊腫

6.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風險上升

7.偏頭痛

欲知自己是否有雌激素佔優勢的狀況,透過功能醫學的代謝檢測,一目了然。若出現異常,也有對應的營養、賀爾蒙平衡療法及生活型態改善建議來根本處理,無須擔心。


參考文獻:

Erika Comasco, Helena Kopp Kallner, Marie Bixo, Angelica L. Hirschberg, Sara Nyback, Haro de Grauw, C. Neill Epperson, Inger Sundström-Poromaa. Ulipristal Acetate for Treatment of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A Proof-of-Concep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0; appi.ajp.2020.2 DOI: 10.1176/appi.ajp.2020.2003028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麻省總醫院(MGH)的一項研究發現,短暫的體育鍛鍊會引起體內代謝物濃度的變化,這些變化與個體的心臟代謝,心血管和長期健康有關,並有助於衡量個體的代謝。在《循環》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描述了大約12分鐘的急性心肺運動如何影響超過80%的循環代謝物,包括與多種有利於健康的結果相關的途徑,從而確定了可能有助於改善健康狀況的潛在機制。了解運動對心臟代謝的益處。

“關於運動對人體心臟,血管和發炎系統的影響知之甚少,但我們的研究通過將特定的代謝途徑與運動反應變量和長期健康結果聯繫起來,全面研究了運動對代謝的影響。” MGH心臟衰竭部門負責人,該研究的資深作者,醫學博士Gregory Lewis說。“令我們驚訝的是,短暫的運動可以對代謝產物的循環濃度產生影響,這些代謝產物控制諸如胰島素抵抗,氧化壓力,血管反應性,發炎和長壽等關鍵身體功能。”

MGH研究利用Framingham心臟研究的數據,對411名中年男女進行劇烈運動12分鐘之前和之後,測量了588種循環代謝產物的濃度。該研究小組檢測到許多代謝物,這些過去已證明靜止狀態與心血管代謝疾病有關代謝物,發生了有利的變化。例如,谷氨酸( glutamate,一種與心臟病,糖尿病和壽命降低有關的關鍵代謝產物)下降了29%。與糖尿病和肝病風險增加相關的代謝產物DMGV下降了18%。該研究進一步發現,代謝反應可能受運動以外的因素調節,包括人的性別和體重指數,肥胖可能使人們對運動的益處產生部分抵抗。

“有趣的是,我們的研究發現,不同的代謝物對運動的生理反應不同,因此可能會在血液中提供獨特的特徵,從而很大程度上揭示一個人腎臟和肝臟功能的方式是否健康”,第一作者,醫學博士,醫學博士Matthew Nayor和MGH心臟病學部門的心臟衰竭和移植科指出。“例如,較低水平的DMGV可能意味著健康程度較高。”

弗雷明漢心臟研究始於1948年,現在已經包括三代參與者,這使MGH研究人員可以將當前研究人群所使用的相同簽名應用於從前幾代參與者那裡收集的血液。通過研究運動反應的代謝信號的長期影響,研究人員能夠預測個人健康的未來狀況以及他們可能活多久。

“我們開始更好地了解運動如何影響身體的分子基礎,並利用這些知識來了解運動反應模式周圍的代謝結構,”醫學博士第一作者Ravi Shah與《心臟衰竭和移植》雜誌共同說。 MGH心臟病科。“這種方法有可能針對那些對血壓有高血壓或許多其他代謝危險因素的人進行鍛鍊,並使他們在生命的早期就處於健康的軌道上。”

鄭醫師補充:

簡單來說,運動或者體能訓練程度如果充足,十二分鐘足以幫助身體提升代謝,降低跟代謝、心血管甚至是血糖調控的不利健康風險。如果不想出遠門,或者到健身方去跟別人擠,爬樓梯應該可以試試。每天爬12-15分鐘,即能幫助身體提高代謝,甚至改善心情。

參考文獻:

Matthew Nayor, Ravi V. Shah, Patricia E. Miller, Jasmine B. Blodgett, Melissa Tanguay, Alexander R. Pico, Venkatesh L. Murthy, Rajeev Malhotra, Nicholas E. Houstis, Amy Deik, Kerry A. Pierce, Kevin Bullock, Lucas Dailey, Raghava S. Velagaleti, Stephanie A. Moore, Jennifer E. Ho, Aaron L. Baggish, Clary B. Clish, Martin G. Larson, Ramachandran S. Vasan, Gregory D. Lewis. Metabolic Architecture of Acute Exercise Response in Middle-Aged Adults in the CommunityCirculation, 2020;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0.05028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西維尼亞大學的一項新的流行病學研究,葡萄糖胺補充劑可以降低總體死亡率,並且與常規運動一樣。

“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您一天五點下班,您應該跳過健身房,服用葡萄糖胺丸,然後回家?” 主持這項研究的家庭醫學系教授兼主席達娜·金說。“這不是我們建議的。繼續鍛鍊,但是服用補充品也會有益的想法令人著迷。”

他和他的研究夥伴WVU健康數據分析師Jun Xiang評估了16686名成年人的數據,這些成年人從1999年到2010年完成了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所有參與者都至少40歲。Jun Xiang將這些數據與2015年死亡率數據合併整理。

在控制了各種因素(例如參與者的年齡,性別,吸煙狀況和活動狀況)之後,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服用葡萄糖胺/軟骨素一年或更長時間可以將全因死亡率降低39%。

這也與心血管相關死亡減少了65%有關。這是美國最大的殺手,死於中風,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臟病。

Jun說:“一旦我們考慮了所有因素,其影響將是非常重大的。”

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家庭醫學委員會雜誌》(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Medicine)上

Jun本人服用葡萄糖胺/軟骨素,這是最常見的葡萄糖胺氨補充劑之一。

他說:“我在當地的自行車俱樂部,我們週末去兜風。” “有一天,我問其他騎自行車的人是否服用了葡萄糖胺,每個人都說有。我想,'好吧,我想知道這是否真的有用嗎?' 這就是我對此感到好奇的原因。”

他解釋說,由於這是一項流行病學研究,而不是臨床試驗,因此沒有提供明確的證據表明葡萄糖胺氨/軟骨素會使死亡的可能性降低。但是他確實稱結果“令人鼓舞”。

他說:“在我看來,人們了解這一點很重要,以便他們可以與醫生討論發現並做出明智的選擇。” 葡萄糖胺氨是非處方藥,因此很容易獲得。”

參考文獻:

Dana E. King, Jun Xiang. Glucosamine/Chondroitin and Mortality in a US NHANES Cohort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Medicine, 2020; 33 (6): 842 DOI: 10.3122/jabfm.2020.06.20011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柯鹼仍然是美國最常濫用的非法藥物之一。臨床前文獻證實,腦中類升糖激素肽-1受體(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s,GLP-1R)標靶藥物可能代表一種治療古柯鹼濫用疾患的新方法。具體而言,經FDA批准用於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症的GLP-1R致校劑在古柯鹼濫用的疾病的臨床前模型中可減少主動吸毒和尋求藥物行為。但是,GLP-1R致效劑確切的神經迴路和細胞調控對古柯鹼渴求行為的抑制作用尚不清楚。

賓夕法尼亞大學護理學院(Penn Nursing)的一項新研究發現,GLP-1Rs在大腦中特定的細胞類型和神經迴路中表達,可減少古柯鹼的渴求行為。研究人員還發現,GLP-1R主要在後腦的GABA能神經元上表達,而GLP-1R致效劑exendin-4減少古柯鹼渴求的功效部分取決於這些GABA迴路的活化。此外,使用病毒調控的基因遞送方法活化大腦中的這些內源性抗渴望徑路足以減少古柯鹼的渴求行為。這些發現突顯了大腦中GLP-1R的表現在抗成癮徑路上,可以作為減少古柯鹼渴望引起的複發的潛在靶標。研究結果發表在雜誌上分子精神病學

“總體而言,這些發現的意義深遠,因為它們支持以GLP-1R為重點對古柯鹼渴望和反覆使用的治療方法,”賓夕法尼亞大學護理學副教授Heath D. Schmidt博士說。

參考文獻:

Nicole S. Hernandez, Vanessa R. Weir, Kael Ragnini, Riley Merkel, Yafang Zhang, Kyla Mace, Matthew T. Rich, R. Christopher Pierce, Heath D. Schmidt. GLP-1 receptor signaling in the laterodorsal tegmental nucleus attenuates cocaine seeking by activating GABAergic circuits that project to the VTAMolecular Psychiatry, 2020; DOI: 10.1038/s41380-020-00957-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哪種運動 CP 值最高?《刺胳針》給出答案:游泳只排在第二名

「運動有益身心健康」這個大家都知道,但各種運動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同樣的運動時間、同樣的強度,有些運動能更好的降低死亡率,還能夠降低精神問題,有些運動把人累個半死,但作用有限。《刺胳針》(The Lancet)旗下的精神病學分刊發表了一篇由牛津大學、耶魯大學合作的120萬人研究,分析不同的運動對精神健康的影響程度,結合過去不同運動對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風險效果的研究。團隊將這些運動分為8大類,分別是熱門的團隊運動、騎單車、有氧或者體操運動、跑步或慢跑、娛樂運動或其他、冬季項目或泳池類、散步、其他無法歸類的。

改善憂鬱問題可選擇「團隊合作」類型運動

研究團隊總共從2個方向出發:運動對於精神狀態的改善,以及運動對於鍛鍊肌肉的效果。結果指出,想要改善精神狀態,最有效的前三名運動是:團隊活動、騎單車、有氧體操。

此處的團隊活動,指的是需要團隊合作的運動類型,例如籃球、羽球或是排球類型活動。過去也有研究指出,「運動社交」是最能夠改善憂鬱的方式之一。

想要訓練身體,「揮拍運動」排行第一名

如果你運動的目的,是想要訓練體能、鍛鍊肌肉,研究團隊也給出了相關建議。2016年英國發了一項樣本量8萬人,追蹤時間10年的研究,主要是尋找不同種類體育鍛煉和全因死亡率的關係。結果第一名是揮拍運動,包含網球、羽毛球,其實也包括在《Lancet》研究的第一大類的團隊活動中。它的降低全因死亡率效果最顯著,達到47%的下降,直接甩開第二、第三名一大截。第二名是游泳,第三名是有氧運動。而該研究顯示,跑步這項運動對降低全因死亡率的貢獻度比較低,與完全不運動的人相比,跑步只能降13%。不過騎單車在這方面表現更低一些,只降了10%。另外,現代人的一大健康隱憂「心血管疾病」也可以透過運動改善,研究指出,揮拍運動、游泳以及有氧運動不只能夠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在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方面,同樣也是成效最卓越的選擇。不難看出,揮拍類的球類運動和有氧體操是身心方面都受益最高的運動。游泳對身體好處很大,降低精神負擔和解決精神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騎單車反過來,對精神健康幫助很大,身體鍛煉方面,收益相對靠後。

動多久效果最好?每週3-5次,一次60分鐘

很多人認為鍛煉得越久越好,運動多多益善。《Lancet》的研究發現,這個想法是錯的。從時間長度來說,每次鍛煉的最佳時長應該在45-60分鐘之間,少於45分鐘,效果減弱,大於60分鐘,沒有更高收益,而且有氧體操、散步、跑步全在60分鐘之後,甚至會產生負效應。從頻次來說,也不用天天練,一週3-5天每天1次收益最高,和持續時間一樣,少於和超出都容易獲得負收益。所有運動裡只有散步的頻次可以稍高一點,最多一週6天。

參考資料:Domain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鄭醫師補充:

經常透過網球雙打來鍛鍊身體的我,看來符合這篇研究報導的結論。不管如何,透過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規律適度持續運動就對了。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美國心臟協會旗艦雜誌《循環》上個月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與其他健康因素相比,睡眠方式最健康的成年人與其他健康因素相比,其心臟衰竭風險降低了42%健康的睡眠方式包含早上起床,每天睡眠7-8個小時,並且沒有頻繁的失眠,打呼或白天過度嗜睡等狀況。

心臟衰竭影響超過2600萬人,新出現的證據證實睡眠問題可能在心臟衰竭的發展過程中有影響 。

這項觀察性研究檢查了健康的睡眠方式與心臟衰竭之間的關係,並納入了408802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選入時,年齡為37至73歲)的數據(2006-2010年)。直到2019年4月1日,才收集心臟衰竭的發病率。研究人員在10年的中位追蹤期間記錄了5221例心臟衰竭。

研究人員分析了睡眠質量以及整體睡眠模式。睡眠質量的指標包括睡眠時間,失眠和打呼以及其他與睡眠有關的狀況,例如參與者是早起的鳥還是夜貓子,以及他們是否白天有嗜睡(白天可能不小心打瞌睡或睡著)。

新奧爾良杜蘭大學肥胖研究中心主任,通訊作者,流行病學教授,醫學博士盧琦說:“我們創造的健康睡眠評分是基於這五種睡眠行為的得分。” “我們的發現凸顯了改善整體睡眠狀況以預防心臟衰竭的重要性。”

通過觸控螢幕問卷收集睡眠行為。睡眠時間分為三組:短時間或每天少於7小時;每天7至8個小時(一般建議);甚至每天9小時或更長時間。

在對糖尿病,高血壓,藥物使用,遺傳變異和其他共變項進行調整後,睡眠方式最健康的參與者與不健康睡眠方式的人相比,其心臟衰竭風險降低了42%。

他們還發現心臟衰竭的風險是獨立相關的,並且:

  • 早起者下降8%;
  • 每天睡7到8個小時的人降12%;
  • 那些沒有經常失眠的人降17%;以及
  • 沒有白天嗜睡的人減少了34%。

參與者的睡眠行為是自我報告的,追蹤期間睡眠行為若出現變化也得不到確切狀況。研究人員指出,其他無法衡量或未知的調整也可能影響了這一發現。

參考文獻:

Xiang Li, Qiaochu Xue, Mengying Wang, Tao Zhou, Hao Ma, Yoriko Heianza, Lu Qi. Adherence to a Healthy Sleep Pattern and Incident Heart Failure: A Prospective Study of 408802 UK Biobank ParticipantsCirculation, 2020;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0.05079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導致睡眠障礙 科學家找到關鍵神經

2020年11月29日 週日 下午3:20 [GMT+8]·2 分鐘 (閱讀時間)
 

臧品安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綜合報導】影響失眠與其他睡眠障礙的關鍵神經找到了!由名古屋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當哺乳動物處於壓力下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神經元會過度活躍,恐會導致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礙,這一條神經路徑將哺乳動物的生理時鐘、壓力與清醒連結在一起。

生物體都呈現出24小時的週期活動變化稱為晝夜節律。根據《MedicalXpress》報導,哺乳動物的生理時鐘位於大腦的上視神經交叉核(SCN)中,調控著睡眠清醒週期。但在危急生命的情況下,晝夜節律信號會自動關閉,讓動物能保持清醒狀態。雖然暫時關閉睡眠清醒週期為生存所必要,但這類危險引起的過度或長時間壓力,恐導致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礙。

為了判斷調節睡眠和清醒的神經路徑,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小組與日本奧林巴斯公司合作,對小鼠進行研究。研究人員研究激活CRF神經元後如何影響小鼠的睡眠與清醒。研究顯示,激活的CRF神經元會使動物保持清醒且活動更有精神。研究人員還觀察到,當小鼠清醒時,CRF神經元仍保持活躍,且當神經元的活動受抑制時,動物的清醒和運動能力就會降低。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SCN中的抑制性神經元GABA神經元,在調節CRF神經元的活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且CRF神經元的激活會刺激側下視丘的食慾素(orexin)神經元,進而促進清醒。

研究小組得出結論,GABA神經元能控制CRF神經元的活性,最終調節睡眠清醒週期。名古屋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博士小野大輔表示:「在現今社會,睡眠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希望這項研究有助於開發出針對因壓力或晝夜節律紊亂引起的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礙的新療法。」

鄭醫師補充:

壓力過荷,影響的不只是精神體力,還有可能影響心臟、腸胃、中樞神經系統、免疫以及皮膚健康,一般熟知的食慾、情緒以及睡眠等等就更不用說了,範圍極廣。近日有認識的友人因疑似過勞而驟逝,令人不勝唏噓及遺憾。請大家多留意自己身體發出的訊號,疑似有過勞狀況,務必就醫及接受醫療建議,還有調整生活型態,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沒有健康,其他有形無形的資產或財富都沒有意義,也完全無從參與享受。

以下我把過勞相關的網路資料找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過勞經常出現的身體徵兆

➀ 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➁ 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➂ 肩部和頸部強直發麻
➃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➄ 為小事煩躁和生氣
➅ 經常頭痛和胸悶
➆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➇ 體重突然變化大
➈ 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➉ 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如果自己的狀況符合上述過勞的12項徵兆,務必尋求醫師的協助。

為了預防過勞造成遺憾,勞動部推出「過勞量表檢測系統」,可線上輸入個人資料並勾選題目答案,透過總和分數檢測自己是否已經過勞 ➲  過勞量表檢測系統 請按此

 

參考文獻:

 Daisuke Ono et al. The mammalian circadian pacemaker regulates wakefulness via CRF neurons in th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the hypothalamus, 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 10.1126/sciadv.abd038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去過那裡。無論是一整天的忙碌還是渴望新書,電影或專輯的發行,我們有時都需要耐心等待。習抑制即時滿足的衝動通常對於將來的成功至關重要,但是如何調節大腦的耐心仍然知之甚少。

現在,在由沖繩科技大學研究生院(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University,簡稱OIST)的神經計算單元進行的小鼠研究中,宮崎勝彥博士和宮崎遙博士確定了透過血清素分別作用於大腦特定區域而提高耐心的作用。他們的研究發表在11月27日的《科學進展》上

宮崎勝彥博士說:“血清素是最著名的行為神經調節劑之一,有助於調節情緒,睡眠覺醒週期和食慾。” “我們的研究發現,釋放這種傳導物質在增強耐心方面也扮演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延長了小鼠願意等待食物獎勵的時間。”

他們的最新研究很大程度上引用了以前的研究,該部門使用了一種稱為光遺傳學(optogenetics)的強大技術-利用光來刺激大腦中的特定神經元-建立血清素與耐心之間的因果關係。

科學家們培育了轉基因小鼠,這些小鼠具有釋放出血清素的神經元,該神經元透過一種光敏蛋白來表現。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可以使用植入大腦的光纖,通過照射光來刺激這些神經元在準確的時間釋放血清素。

研究人員發現,在老鼠等待食物時刺激這些神經元會增加它們的等待時間,當獲得獎勵的可能性很高但獎勵的時機不確定時,效果最大。

宮崎駿博士說:“換句話說,因為血清素增強耐心,小鼠必須確信會有獎勵,但不確定何時會出現。”

在先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將注意力集中在稱為背縫核( dorsal raphe nucleus)的大腦區域-釋放血清素的神經元的中心樞紐。來自背縫核的神經元延伸到前腦的其他區域,在他們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特別研究了這些其他大腦區域中的哪些有助於調節耐心。

研究小組集中研究了三個大腦區域,這些區域在受損時會增加衝動行為-一種深伏的大腦結構,稱為伏隔核( nucleus accumbens),以及額葉的兩個部分分別稱為眶額皮層(orbitofrontal cortex)和內側前額葉皮層(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宮崎駿博士解釋說:“衝動行為與耐心有內在聯繫,一個人的衝動越多,耐心就越少,因此這些大腦區域是主要的研究選擇。”

等待(或不等待)的人會得到好東西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將光纖植入了背縫核,並且將伏隔核,眶額皮層或內側前額葉皮層之一植入其中。

研究人員訓練老鼠執行等待任務,將老鼠的鼻子保持在一個被稱為“鼻子”的洞中,直到食物顆粒被送出為止。科學家在75%的試驗中對小鼠進行了獎勵。在某些測試條件下,獎勵的時機固定在老鼠開始用鼻子後的六或十秒鐘,而在其他測試條件下,獎勵的時機則有所不同。

在剩下的25%的試驗中(稱為遺漏試驗),科學家們沒有向老鼠提供食物獎勵。他們測量了在沒有刺激血清素釋放神經元的情況下,小鼠在遺漏試驗中繼續進行鼻子的時間測試(換句話說,測量它們的耐心)。

當研究人員刺激釋放血清素的神經纖維進入伏隔核時,他們發現等待時間沒有增加,這證實血清素在大腦這個區域沒有調節耐心的作用。

但是,當科學家們刺激小鼠眶額皮質和前額內側皮質的血清素釋放時,他們發現小鼠的等待時間更長,但有一些明顯的差別。

眶額皮質,血清素的釋放與背縫核中血清素的活化一樣有效地增強了耐心。無論是固定的獎勵時機,還是不確定的獎勵時機,後者的影響性更大。

但是在前額內側皮質中,科學家僅在改變獎勵時機時才看到耐心的增加,而在獎勵時間固定時沒有觀察到效果。

宮崎駿博士說:“大腦各部位對血清素的反應差異表明,每個大腦部位均以不同的方式促進了小鼠的整體等待行為。”

耐心模式建構

為了進一步研究,科學家構建了一個計算模型來解釋小鼠的等待行為。

該模型假定小鼠具有獎勵交付時間的內部模型,並不斷估計獎勵將被交付的可能性。因此,他們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判斷自己最終出現獎勵還是非獎勵結果,並決定是否繼續等待。該模型還假設眶額皮質和前額內側皮質使用不同的獎勵時機內部模型,後者對時機變化更敏感,可以分別計算獎勵機率。

研究人員發現,該模型透過將血清素刺激下的預期獎勵概率從75%增加到94%,最適合等待時間的實驗數據。簡而言之,血清素增加了小鼠對他們正在進行獎勵試驗的信心,因此它們等待了更長的時間。

重要的是,該模型證實,相對於對大腦單獨區域的刺激,一起刺激背縫核在眶額皮質和內側前額葉皮層其最佳的等待時間的可能性從75%增至94%。

宮崎駿博士解釋說:“這證實了這兩個大腦區域正在相互獨立地計算獎勵的可能性的想法,然後將這些獨立的計算結果結合起來,最終確定小鼠將等待多長時間。” “這種互補系統使動物在變化的環境中表現得更加靈活。”

最終,增加我們對血清素對大腦不同區域或多或少的影響的知識可能對藥物的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宮崎駿博士說:“我們希望透過使用小鼠的憂鬱模型來探索這一領域。” “我們可能會發現,在某些遺傳或環境條件下,這些已識別的大腦區域中的一些區域已發生了功能改變。透過這些固定區域,這可能會開闢道路,以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作用於大腦的特定區域而不是整個大腦。”

參考文獻:

Katsuhiko Miyazaki, Kayoko W. Miyazaki, Gaston Sivori, Akihiro Yamanaka, Kenji F. Tanaka, Kenji Doya. Serotonergic projections to the orbitofrontal and medial prefrontal cortices differentially modulate waiting for future rewardsScience Advances, 2020; 6 (48): eabc7246 DOI: 10.1126/sciadv.abc7246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未來治療精神相關疾患的嶄新療法的可能性在於治療的物質,是否能針對大腦特定區域直接活化或是刺激,遠比單純的血清素提升或者其他神經傳導物質的增加,但沒有作用到特定的大腦區域,效果更直接且快速,更不易有副作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