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衰老藥殺死「喪屍細胞」 聲稱延長30年壽命 最快兩年後推出

撰文:吳嘉善

2019年4月4日 下午2:29

美國有科學家研究出抗衰老藥,聲稱可去除體內的老化細胞,在老鼠身上測試結果發現,抗老藥不但延長了老鼠的壽命,還能讓牠們在變老的同時保持年輕健康的狀態。研究團隊表示正在進行人體測試,最快可在2年後可把新藥推出市面。

「90或100歲都能感覺像60歲」

這種抗老藥由美國著名醫學中心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團隊開發,帶領研究的臨床老年病學專家柯蘭(James Kirkland)表示,許多人因為怕身體機能衰退而不想「太長命」,但如果活到90或100歲都能感覺像60歲的話,相信他們都會樂意接受。

身體細胞在老化或受損時會永遠中止細胞分裂功能,它們留在組織裏,既不死亡,卻也沒法正常分裂,還會毒害鄰近細胞,導致發炎甚至癌症,就像喪屍一樣。這些「喪屍細胞」隨着年齡增長而累積,與許多老人病有關,因此又被稱為「衰老細胞」(senescent cell)。最新研發的「長壽藥」含有達沙替尼(dasatinib,一種癌症治療藥物)和槲皮素(Quercetin,一種植物類黃酮),可以消滅衰老細胞,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服藥老鼠毛髮光滑肌肉結實

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試驗時發現,這種藥能延長老鼠36%壽命,相等於人類30年壽命,還能讓牠們保持青春。服了藥的老鼠毛髮光滑,眼睛明亮,肌肉結實;沒有服藥的老鼠則毛髮變灰和稀疏,變得肥胖,兩組老鼠看來年齡像相差一倍。

藥物現時已經做過6項人體試驗,其中一項試驗中,長者在3個月內活動能力明顯改善,無論是步速還是耐力都有所提升。研究團隊接下來還要進行6項人體試驗,如果一切順利,新藥最快可在2年後推出市面。

鄭醫師補充:

如果在人體試驗上也具同樣的效果,而能順利上是右沒有重大副作用,將是人類醫療史的一大進展。

參考文獻:

  1. Jamie N. Justice, Anoop M. Nambiar, Tamar Tchkonia, Nathan K. LeBrasseur, Rodolfo Pascual, Shahrukh K. Hashmi, Larissa Prata, Michal M. Masternak, Stephen B. Kritchevsky, Nicolas Musi, James L. Kirkland. Senolytics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Results from a first-in-human, open-label, pilot studyEBioMedicine, 2019; DOI: 10.1016/j.ebiom.2018.12.05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吃「核桃」消滅乳癌?研究:每天吃這份量讓癌細胞自行凋亡

 2019年4月3日 下午12:33

每日健康/國際編譯 郭家和

吃核桃減少乳癌變大? 研究證實促進細胞凋亡

食用堅果不單能攝取到Omega3脂肪酸等健康油脂,有助於避免心血管疾病、維持大腦機能,最新的研究更發現,食用核桃可以減少乳腺癌的生長,證明了過去認為核桃能減緩腫瘤的說法。

由美國馬歇爾大學(rshall University)生物醫學科學教授W. Elaine Hardman主導的最新研究報告,在雙臂臨床試驗中發現,患有乳腺癌的婦女每天食用2盎司的核桃(約60公克),乳腺癌的切片中明顯出現了基因表現的改變,促進了癌細胞的凋亡。

該項實驗初期招募了乳腺癌婦女後,隨機分配至實驗組與對照組,根據她們在食用核桃兩周前後的病理切片做對比,由RNA測序發現兩組婦女有456個基因出現明顯改變,在食用核桃組的婦女腫瘤細胞切片實驗,確認有促進細胞凋亡的現象。

Hardman教授指出,初步證明了攝取核桃中的營養素,可抑制乳腺癌的成長與腫瘤存活。未來將進一步實驗核桃是否有降低乳腺癌發生,或減少乳癌復發風險的作用。該研究發表於《營養學研究》(Nutrition Research)期刊上。 

核桃含有抗發炎營養素 適時適量補充幫助減重

過去以核桃為主的癌細胞相關研究,也發現每天吃2盎司份量的核桃,能夠預防大腸直腸癌細胞的生長。主要原因在於核桃中的脂肪酸是強大的抗發炎物質。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攝取核桃的小鼠體內Omega3脂肪酸高出10倍,其中植物性α-亞麻酸(ALA)被認為提供了防止腫瘤生長的作用。

核糖能夠預防癌症,主要在於含有維生素E、不飽和與單元非飽和脂肪酸、Omega-3脂肪酸、亞麻酸(ALA)和植物固醇,這些抗氧化成份在堅果類中是最高的。可幫助減少心血管疾病、防止糖尿病和癌症。除此之外,核桃的磷脂有保健腦神經的作用,不飽和脂肪酸也可預防動脈硬化疾病。

核桃雖然含有豐富脂肪酸,但畢竟油脂含量高,每天攝取的份量不宜過多,另外吃核桃的最佳時段是在早餐後或飯後2小時。過去也有研究表名,早上食用核桃可以抑制食慾,因此對於瘦身減重也有幫助。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的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只有個五名案例,儘管只是初步的實驗,規模也不大,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樣的研究結論。但是核桃的確值得癌症患者考慮每天攝取足量來保養。在核桃消耗(n = 5)和對照(n = 5)組中,確定每個個體女性中與基線相比的手術標本中基因表達的變化。RNA測序表達譜分析表明,由於核桃消耗,456個鑑定的基因的表達在腫瘤中顯著改變。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顯示了促進細胞凋亡和細胞粘附的途徑的激活以及促進細胞增殖和散布的途徑的抑制。

參考文獻:

  1. W. Elaine Hardman, Donald A. Primerano, Mary T. Legenza, James Morgan, Jun Fan, James Denvir. Dietary walnut altered gene expressions related to tumor growth, survival, and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 pilot clinical trialNutrition Research, 2019; DOI: 10.1016/j.nutres.2019.03.00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乳癌轉移這麼快!研究:回鍋油讓轉移暴增四倍

 2019年4月2日 上午12:32

每日健康/外電編譯 林宏軒

權威醫學網《medicalnewstoday》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回鍋油可能引發細胞變化,從而促進晚期乳腺癌的生長。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小鼠中測試了回鍋油對健康的影響,這是一種經過多次再加熱到高溫的食用油,並發現它增加了轉移性乳腺癌的生長。

他們選擇使用大豆油,因為餐飲業通常將其用於油炸。為了模擬乳腺癌,他們將乳腺癌細胞注射到每隻小鼠的脛骨中。這些乳腺癌細胞非常具有攻擊性,並且具有高速轉移到多個遠處的部位的能力。往往數個月就會出現在淋巴結,肝臟和肺部。

重複使用的回鍋油的影響 

在注射腫瘤細胞後20天,兩組小鼠之間的腫瘤轉移速率存在顯著差異。在食用回鍋油的小鼠中,腫瘤的轉移性生長速度是食用新鮮油脂的老鼠中的四倍。

 回鍋油也有更多的肺轉移。食品科學和人類營養學教授,首席研究員威廉.亨菲德烈克(William G. Helferich)指出,食用回鍋油的老鼠,肺部腫瘤的數量是新鮮油脂組的兩倍,也比新鮮油脂組更具攻擊性和侵入性。

「我原本只是認為肺部的這些結節只是一些硬化,但其實這些轉移來的乳癌細胞他們經歷了轉變,變得更具侵略性。食用健康油脂的老鼠,體內的癌細胞比較不具有侵略性,而且擴散並不那麼廣泛。」威廉.亨菲德烈克(William G. Helferich)說。 

乳腺癌統計

當乳房中的細胞失去控制並形成腫瘤時,就會發生乳腺癌。如果細胞能夠侵入周圍組織或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醫生就會認為這種疾病是惡性的。乳腺癌並非女性專有,它也會對男性產生影響。近年來,美國的乳腺癌發病率每年增加0.4%。

美國大約八分之一的女性會得到乳腺癌,美國癌症協會(ACS)估計,醫生將在2019年診斷出大約268,600例新發侵襲性乳腺癌病例。同年,美國癌症協會(ACS)也預計目前有差不多63,000例原位癌患者,這是一種非乳腺癌的早期形式。美國癌症協會(ACS)建議患有女性應在45歲時開始每年進行常規乳房X光檢查。即使一個人沒有任何跡像或症狀,乳房X光檢查也可以幫助早期發現乳腺癌,這是治療最有可能成功的時候。

 

鄭醫師補充:

 

用不對的油,這些由反而成為身體發炎物質的原料,因此會增加身體的發炎,導致癌細胞更容易擴散轉移。以植物來源不飽和的油脂來說,大部分的植物油並無法耐高溫,因此,油脂容易變性。

 

食用油的反複再加熱改變了其組成並釋放出丙烯醛,丙烯醛是一種有毒且具有潛在致癌性的化學物質。餐館和其他食品店經常多次重複使用黃豆油,然後在油炸桶中更換新鮮的油。

 

這些因素促使研究人員研究熱濫用油是否會對乳腺癌的生長產生任何影響。儘管結果是初步的,但隨著這一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它們將增加知識庫。

 

“許多癌症生物學家正在試圖了解在轉移部位發生的情況,以促使他們進行腫瘤生長,”聯合主要作者和研究生Ashley W. Oyirifi指出。

 

 

參考文獻:

Thermally Abused Frying Oil Potentiates Metastasis to Lung in a Murine Model of Late-Stage Breast Cancer
Anthony CamAshley B. OyirifiYunxian LiuWanda M. HaschekUrszula T. IwaniecRussell T. TurnerNicki J. Engeseth and William G. Helferich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心情不好時我們都有一種補救措施 -可能是一杯葡萄酒或一塊巧克力來提升我們的精神。愛荷華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建議不要專注於讓自己感覺更好的方法,相對地祈求他人的幸福更有效。

“走動並向世界上的其他人提供善意可以減少焦慮,增加快樂和社交聯繫的感覺,”心理學教授Douglas Gentile說。“這是一個簡單的策略,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就可以融入你的日常活動中。”

Gentile,Dawn Sweet,心理學高級講師; 心理學研究生Lanmiao He測試了三種不同技術的益處,旨在減少焦慮,增加快樂或幸福感。他們通過讓大學生在建築物周圍走了12分鐘並實踐以下策略之一來做到這一點:

  • 愛心:看著他們所看到的人並思考自己,“我希望這個人快樂。” 鼓勵學生在思考它時認真當一回事。
  • 相互連結:看著他們看到的人,並思考他們如何相互連結。有人建議學生考慮他們可能分享的希望和感受,或者他們可以選擇類似的課程來上。
  • 比下有餘的社會比較:看著他們所看到的人,並思考他們如何比他們遇到的每個人都更好。

這項研究發表在幸福研究雜誌上,其中還包括一個對照組,學生們被要求觀察人們並關注他們在外面看到的東西,比如他們的衣服,顏色的組合,質地以及化妝和配件。在步行前後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調查,以測量焦慮,快樂,壓力,同理心和關聯性。

愛和善良贏了

研究人員將每種技術與對照組進行了比較,發現那些實踐愛心或希望別人感到更快樂,更有聯繫,更有愛心和同理心,以及不那麼焦慮的人。相互關聯的群體更具同情心和聯繫。比下有餘顯示比較沒有任何好處,並且明顯比愛心技術差。

與其他人相比,與其他人相比較的學生感覺不具同理心,關心和連結。以前的研究表明,當我們對自己感覺不好時,比下有餘會產生緩衝作用。ISU研究人員發現了相反的情況

“從根本上說,比下有餘比較像是一種競爭策略,”Sweet說。“這並不是說它不能帶來一些好處,但競爭心態與壓力,焦慮和憂鬱有關。”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不同類型的人對每種技術的反應。他們期望自然心靈的人可能會從慈愛策略中受益更多,或者自戀人可能很難希望別人快樂。他們對結果感到有些驚訝。

“無論你的性格類型如何,這種簡單的練習都很有價值,”Lanmiao He說。“將善意擴展到其他人同樣可以減少焦慮,增加快樂,同理心和社交聯繫感。”

社交媒體比較

社交媒體就像是比較的遊樂場:他賺的錢比我多; 她有一輛更好的車。雖然該研究沒有專門針對社交媒體,但Gentile表示,結果表明比較是一種風險策略。

“幾乎不可能不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比較,”Gentile說。“我們的研究沒有對此進行測試,但我們常常對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內容感到嫉妒,嫉妒,憤怒或失望,而這些情緒會破壞我們的幸福感。”

Gentile說,當我們學習或做出選擇時,比較效果很好。例如,作為孩子,我們通過觀察他人並將他們的結果與我們的比較來學習。然而,當涉及到幸福時,比較並不像愛心能提高幸福感那樣有效。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大概說兩件事:

1.未令他人幸福快樂,自己也不會幸福快樂。

2.人比人,氣死人(不管是比上不足或是比下有餘)。

要讓自己快樂的關鍵:讓別人幸福以及藉由分享增加和周遭的人的連結。

比下有餘,如果有機會幫助自己快樂的關鍵,應該是真心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不管一個人擁有的社會名望財富以及子孫成就再多,還是會有自己煩惱的事。當我們把焦點放在幫助身邊的人變得幸福快樂,自己的煩惱便會置諸腦後。

因此,在門診時,常有人問我要做什麼才會快樂?我想這篇研究報導已經提供了明確的答案。

參考文獻:

  1. Authors Authors and affiliations Douglas A. Gentile, Dawn M. Sweet, Lanmiao He. Caring for Others Cares for the Self: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Brief 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 Loving-Kindness, and Interconnectedness Contemplations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19 DOI: 10.1007/s10902-019-00100-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研究已證實第2型糖尿病的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病風險提高。

USC Dornsife心理學家發現,那些未經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出現阿茲海默病的跡像比未患糖尿病的人快1.6倍。

該研究於3月4日發表在“ 糖尿病護理 ”雜誌上

“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盡可能早地在成人中發現糖尿病或其他代謝性疾病的重要性,”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文學,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心理學家Daniel A. Nation認為“在糖尿病患者中,失智症和阿茲海默氏症發病率的差異顯然與他們是否服用藥物有關。”

Nation表示,這項研究可能是第一個比較葡萄糖水平正常,糖尿病前期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和未治療)患阿茲海默病和老年癡呆症的病理發生率的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正在比較“tau蛋白病理學” - 大腦纏結的進展,這是阿茲海默病的標誌。當纏結與粘性β-澱粉樣蛋白斑塊(一種有毒蛋白質)結合時,它們會破壞腦細胞之間的信號,損害記憶和其他功能。

國家和Elissa McIntosh,USC Dornsife博士。心理學博士候選人,分析了阿茲海默病神經影像學收集的數據,共有1,289名55歲及以上的人。數據包括糖尿病和血管疾病的生物標誌物,腦部掃描和一系列健康指標,包括記憶測試的表現。

對於一些參與者,Nation和McIntosh能夠分析10年的數據,而對於其他人來說,他們有一到四年時間的數據。

在其中900名患者中,54名患有2型糖尿病但沒有接受治療,67名患者正在接受治療。

研究中的大多數 為530位其血糖水平正常,而250人患有糖尿病前期(高血糖)。

研究人員在不同的糖尿病患者類別中比較了大腦和脊髓液測試結果,這些結果可以顯示澱粉樣蛋白斑塊和大腦纏結的跡象。

“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可能會對腦退化的進展產生影響,”Nation說。“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藥物究竟可以減緩或預防阿茲海默病的發病,因此這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阿爾茨海默病視為一系列多重問題的結果,而不是由一兩個引發的。複合因子的範圍從污染暴露和遺傳(例如ApoE4基因)到心臟病和代謝疾病。

大腦細胞其實也有胰島素的作用受體,當血糖調控出問題,胰島素功能便下降,即使循環把糖分運輸到腦部,但因為胰島素功能不彰,因此大腦細胞幾乎都處於挨餓的狀態,而且腦血管會因為胰島素無法利用血糖而降低腦血流,導致腦循環下降,腦細胞挨餓的狀況更明顯。

因此,預防糖尿病或者改善糖尿病,絕對是對於失智症預防或者延緩退化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Elissa C. McIntosh, Daniel A. Nation, for the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for the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Importance of Treatment Status in Links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and Alzheimer DiseaseDiabetes Care, 2019 DOI: 10.2337/dc18-139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克萊恩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對患有ADHD的青少年和年輕人開的某些藥物會增加精神病罹患風險。美國25歲以下的大約500萬人被處方用於治療ADHD。

研究人員評估了兩種最常見的ADHD治療方法,發現雖然精神病的風險很低,但服用安非他命類(以Adderall和Vyvanse銷售)的患者比服用哌醋甲酯(以Ritalin利他能或Concerta專司達銷售)的患者更高。(本地以後者為主)

“研究結果令人擔憂,因為近年來青少年和年輕人使用安非他明的人數增加了兩倍以上。越來越多的患者正在接受這些藥物的治療,”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勞倫·莫蘭博士說。結果於2019年3月21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

“儘管臨床醫生越來越多地使用這些藥物,但沒有很多研究比較安非他命類和哌醋甲酯的安全性,”莫蘭說,儘管臨床醫生長期以來一直觀察到“沒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在興奮劑使用的情況下會出現精神病”。

該研究調查了兩個大型商業保險索賠數據庫的信息,這些數據庫涵蓋了患有ADHD的13至25歲患者,他們於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期間開始服用安非他命類或哌醋甲酯。在研究這些221,846人時,研究人員發現每486名患者中就有一名患者因開始服用安非他命類治療出現精神病,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相比之下,使用哌醋甲酯治療的部分是1,046名患者才有一位

儘管風險增加,莫蘭強調該研究僅限於最近被診斷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年輕人,因此最近才開始接受治療。莫蘭說:“那些長期服用Adderall藥物的人如果按規定服用這種藥物並且能夠耐受這種藥物,就不太可能遇到這個問題。”換句話說,服用ADHD藥物會出現精神病的案例只會出現在藥物使用初期,這類精神病症狀一旦發生,只要停藥,症狀在短時間內大多會緩解以及消失。

該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獎學金編號為K23MH110564,該研究分析了Aetion Evidence PlatformTM的商業保險索賠數據。Aetion平台使用真實數據快速生成監管級證據。FDA還在其正在進行的現實證據展示計劃中使用它。

這項研究首次對常規患者護理數據進行了此類分析,而非臨床試驗數據。使用這種類型的數據可確保研究結果反映大量不同人群的治療模式,而對照研究試驗中受試者所接受的精確統一護理則相反。因此,結果更可能與廣泛的患者群體相關。

“我們分析了兩個大型保險索賠數據庫,以了解開始服用安非他明治療ADHD的患者的風險,其方式與監管機構建議的現實證據生成過程一致,”哈佛大學教授,醫學博士Sebastian Schneeweiss說。醫學院,報告作者和Aetion聯合創始人。“這項研究說明了使用來自現實世界的數據,來自不同患者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了解常用處方藥的安全性,並讓醫生權衡利益和風險。”

已發表的研究論文“注意力缺陷症使用安非他命類或哌醋甲酯出現的精神病”由Moran共同撰寫,他是麥克萊恩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住院病人和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研究項目的精神病學家,以及DostÖngür, MD,PhD,John Hsu,MD,MBA,MSCE,Victor M. Castro,MS,Roy H. Perlis,MD,MSc和Sebastian Schneeweiss,MD,ScD。

 

參考文獻:

  1. Lauren V. Moran, Dost Ongur, John Hsu, Victor M. Castro, Roy H. Perlis, Sebastian Schneeweiss. Psychosis with Methylphenidate or Amphetamine in Patients with ADHD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 (12): 1128 DOI: 10.1056/NEJMoa1813751
  2. Samuele Cortese. Psychosis during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Treatment with Stimulants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 (12): 1178 DOI: 10.1056/NEJMe190050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Yong Loo Lin醫學院的心理醫學系和生物化學系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每週食用超過兩份標準蘑菇的老年人可能減少50%的機率有輕度認知障礙(MCI)。

 

一份被定義為四分之三杯的煮熟蘑菇,平均重量約為150克。兩份相當於大約半碟。雖然份量大小作為參考,但顯示即使每週分量不多的蘑菇仍可能有利於減少MCI的機會。

“這種相關性令人驚訝且令人鼓舞。常用單一成分似乎可能對認知能力下降產生巨大影響,”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醫學系的助理教授雷鋒說,他是這項工作的第一作者。

這項為期六年的研究於2011年至2017年進行,收集了600多名居住在新加坡的60歲以上的中國年長者的數據。該研究是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和心理科學中心以及新加坡衛生部國家醫學研究委員會的支持下進行的。該結果於2019年3月12日在線發表在阿茲海默病雜誌上。

在老年人中確定MCI

MCI通常被視為正常衰老的認知衰退和更嚴重衰退失智症之間的階段。患有MCI的老年人經常表現出某種形式的記憶喪失或遺忘,並且還可能表現出其他認知功能的缺陷,例如語言,注意力和視覺空間能力。然而,這些變化可能是微妙的,因為他們沒有經歷影響日常生活活動的認知缺陷,這是阿茲海默氏症和其他形式的失智症的特徵。

“患有MCI的人仍然能夠進行正常的日常活動。因此,我們在這項研究中必須確定的是,這些老年人在標準神經心理學家測試中的表現是否比同齡和教育背景的其他人更差,”助理解釋說馮教授。“神經心理學測試是專門設計的任務,可以測量一個人的認知能力的各個方面。事實上,我們在本研究中使用的一些測試是從常用的IQ測試套組,Wechsler成人智力量表(WAIS)中採用的。”

因此,研究人員與老年人進行了廣泛的訪談和測試,以確定準確的診斷。“訪談考慮了人口統計訊息,病史,心理因素和飲食習慣。護士會測量血壓,體重,身高,握力和步行速度。他們還會對認知,憂鬱,焦慮進行簡單的篩查。 ,“馮教授說。

在此之後,進行了兩小時的標準神經心理學評估以及失智評定。這些測試的總體結果與參與該研究的專家精神病學家進行了深入討論,以獲得診斷共識。

蘑菇和認知障礙

研究中提到了新加坡六種常見的蘑菇。它們是金色,牡蠣,香菇和白蘑菇,以及乾蘑菇和罐頭蘑菇。然而,未參考的其他蘑菇也可能具有有益效果。

研究人員認為,蘑菇食用者中MCI流行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幾乎所有品種中發現的特定化合物。“我們對一種名為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ET)的化合物非常感興趣,”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化學系高級研究員Irwin Cheah博士說。“ET是一種獨特的抗氧化劑和抗炎劑,人類無法自己合成。但它可以從膳食來源獲得,其中一種主要是蘑菇。”

該團隊早期對新加坡老年人的研究顯示,MCI參與者的血漿ET水平顯著低於同年齡層的健康個體。這項工作於2016 年發表在“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研究通訊 ”雜誌上,導致認為ET缺乏可能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危險因素,通過食用蘑菇攝取增加ET攝入量可能會促進認知健康。

蘑菇中含有的其他化合物也可能有利於降低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某些hericenones,erinacines,scabronines和dictyophorines可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的合成。蘑菇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還可以通過抑制β澱粉樣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以及乙醯膽鹼水解酶的產生來保護大腦免受神經變性。

下一步

該團隊潛在的下一階段研究是使用ET的純化合物和其他植物成分(如茶葉中的L-茶氨酸和兒茶素)進行隨機對照試驗,以確定此類植物營養素在延遲認知中的功效下降。這種介入性研究將導致對因果關係的更有力的結論。此外,馮教授和他的團隊也希望找出其他可能與健康的大腦衰老相關的飲食因素,並降低未來與年齡相關的疾病風險。

參考文獻:

 

  1. Lei Feng, Irwin Kee-Mun Cheah, Maisie Mei-Xi Ng, Jialiang Li, Sue Mei Chan, Su Lin Lim, Rathi Mahendran, Ee-Heok Kua, Barry Halliwel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ushroom Consumption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Singapore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19; 1 DOI: 10.3233/JAD-18095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項新研究,許多長期服用鴉片類藥物的人不會產生足夠的睾固酮或其他重要激素如皮質醇。研究人員稱之為“對長期鴉片類藥物使用的內分泌影響的最新和最全面的臨床評論”的結果將於週日在內分泌學會年會於2018年在新奧爾良舉行。

“研究人員Amir Zamanipoor Najafabadi醫學博士/博士說:”這些激素缺乏會導致多種症狀,如不孕症,極度疲勞和不適。萊頓大學醫學中心學生,荷蘭萊頓。“人們可能不會認識到這些症狀可能與鴉片類藥物的使用增加有關。”

Zamanipoor Najafabadi及其同事在對2018年5月之前發表的52項研究進行系統評價後,研究了鴉片類藥物可能影響哪些激素,以及有多少比例的患者有激素缺乏症。在大約一半的研究中,患者接受鴉片類藥物以緩解持續性疼痛。

研究人員隨後將研究數量縮小到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的研究數量 - 定義為超過六個月。他們找到了足夠的證據來確定性腺機能減退的頻率,這是睾固酮的產生不足和皮質醇減少,其中身體沒有足夠的皮質醇。

根據15,250名患者中的15項研究,高達65%的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的男性患有性腺功能減退症,幾乎所有男性。男性的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不育,體毛和肌肉量減少,以及乳房發育。

在五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服用阿片類藥物的207名男性和女性中,多達19%患有皮質醇降低症。根據激素健康網絡,由於這種激素會影響身體的許多不同功能,低皮質醇會導致各種症狀,包括疲勞,體重減輕和情緒變化。

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的患者應該接受這些激素缺乏症的檢測,以便在需要時進行適當的治療。

他說:“我們的研究讓人們意識到長期鴉片類藥物使用者經常出現的內分泌問題以及他們需要定期進行內分泌檢查,而這種檢查並不常見。”

Zamanipoor Najafabadi說,鴉片類藥物對其他內分泌功能影響的證據在他們的研究中是不充分的。他呼籲進一步研究阿鴉片類藥物對其他內分泌軸的影響,對女性性激素的影響以及相關症狀的管理。

鄭醫師補充:

很遺憾的,這篇研究分析只是對於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的患者做賀爾蒙低下的檢測的機率,但無法證明這些長期使用鴉片類患者的研究對象,其賀爾蒙低下是在開始使用鴉片類藥物之前便已存在?或者原本沒有賀爾蒙低下的問題,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導致他們的賀爾蒙低下?

無疑的,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原本就可能導致性荷爾和低下,因此長期的鴉片類藥物使用,相關的賀爾蒙血液檢測甚至是賀爾蒙補充療法的介入,需要適當介入:

Seyfried O, Hester J. Opioids and endocrine dysfunction. Br J Pain. 2012;6(1):17-2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90093/

許多賀爾蒙低下的患者,原本就會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及其他相關症狀:

Vincent K, Tracey I. Hormon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Pain Experience. Rev Pain. 2008;2(2):20-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89942/

因此,如果使用鴉片類藥物之前,便能是當的介入賀爾蒙檢查甚至是治療,也許就能避免長期的鴉片類藥物使用而衍生更多的生理症狀及後遺症。

原文報導參考來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3/190323145152.ht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有1%至5%的大學生患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6個月後約有10%的人被診斷出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 - 這是一種複雜的疾病,伴有嚴重的疲勞,伴有認知功能大幅降低和肌肉骨骼症狀。為了評估單核細胞增多症後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危險因素,研究人員開發並驗證了評估單核細胞增多症嚴重程度的量表。在一項對126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中,他們發現單核細胞增多症嚴重程度評分較高的參與者在六個月後出現慢性疲勞症候群診斷標準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症狀風險超過三倍,類固醇的開立和在急性疾病期間住院的風險增加幾乎近兩倍。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於兒科學雜誌

“我們簡單客觀的評估工具使臨床醫生能夠識別出患有更嚴重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風險的患者,包括可能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後發生被診斷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主要作者Ben Katz博士說,他是Ann&Robert兒科傳染病專家H. Lurie芝加哥兒童醫院和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兒科學教授。“這使得有機會儘早著力於干預預防這種情況下發展成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對個體的功能有深遠的影響,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Katz博士及其同事在Pediatrics上發表的以前的研究表明,單核細胞增多症後出現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青少年逐漸好轉,但兩年後仍然有4%患有這種疾病。

儘管慢性疲勞症候群傾向於在一些人中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但沒有檢測到殘留病毒的證據。“似乎慢性疲勞症候群可能涉及免疫和心理因素的綜合作用,但我們仍然不知道確切原因或致病原,”Katz博士說。

多項研究已經確定了兩種可能對慢性疲勞綜合症有效的治療方法 - 分級運動療法(體力活動緩慢開始並逐漸增加)和認知行為療法。

“潛在的追蹤研究將評估在確診嚴重單核細胞增多症時開始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是否可以減少六個月後發生這種具有挑戰性的病症的機會,”Katz博士說。

參考文獻:

  1. Ben Z. Katz, Caroline Reuter, Yair Lupovitch, Kristen Gleason, Damani McClellan, Joseph Cotler, Leonard A. Jason. A Validated Scale for Assessing the Severity of Acute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9; DOI: 10.1016/j.jpeds.2019.01.035

鄭醫師補充:

慢性疲勞的患者,往往伴隨免疫力的下降。而不少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的確是在一個嚴重的感染(例如病毒性感染或者這篇報導提到的單核球增生症)所導致。然而,這都是結果,為何這些患者免疫力不佳或者無法承受感染(恢復力差),其實可能在身體的賀爾蒙、自由基、重金屬、肝排毒、能量產生甚至是身體早已潛藏慢性發炎已久。如同大部分的醫師都認為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個複雜的疾患,找不到單一或確切的致病原,真正要根本處理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著力點,絕不可能是單一面向可以處理,提醒大家留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2杯飲料…早死機率增63%! 研究:喝越多死越快

張中宜

2019年3月20日 下午4:12

愛喝飲料的民眾要注意!哈佛大學近日1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喝超過2杯含糖飲料的人,除了較易患肥胖、心臟病等,早死機率也比不常喝的人高,其中女性的機率高達63%,男性則為29%。對此,學者也警告愛喝含糖飲料的人,「喝得越多,死得越快」。

 根據《CNN》報導,該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馬利克(Vasanti Malik)領軍,研究團隊昨(18)日也在期刊《循環》上刊登成果。研究人員追蹤了近30年來,約12萬名男女的飲食數據,並排除生活習慣、吸菸、喝酒等因素後,發現每天喝超過2杯含糖飲料的人,比起1個月喝少於1杯含糖飲料的人,「早死」的機率大增。

研究也指出,愛喝飲料女性早死機率高達63%、男性則為29%,而患者的死亡原因,有31%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18%死於癌症,且以罹患結腸癌或乳癌最多。馬利克進一步解釋,含糖飲料除了與早死有關,也會導致肥胖、心臟病及第2型糖尿病等

 另外,馬利克表示,有部分飲料是以添加人工甜味劑的方式,來去取代一般的糖,但研究也發現,雖然此舉會降低早死的機率,但其實影響幅度相當有限。因此仍建議民眾別過度依賴,最好是用水代替含糖飲料

鄭醫師補充:

根據國內最新的調查數據指出,手搖飲的市場已超出咖啡,含糖飲料的取得越來越方便,卻也不知不覺埋下健康危機,代糖的健康風險也不低,要健康長壽,降低罹癌風險,對糖最好敬而遠之。

參考文獻:

Vasanti S. Malik Yanping Li An Pan Lawrence De Koning Eva Schernhammer Walter C. Willett , and Frank B. Hu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740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分鐘就有「驚人功效」,研究:這樣運動殺死大腸癌細胞

 

2019年3月19日 下午2:52

每日健康/國際編譯 郭家和

認真運動對身體有益無害,甚至是對抗癌症的有效利器。澳洲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共同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透過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的鍛練,可減少大腸直腸癌的癌細胞生長,研究者指出這項結果再次證明了規律運動和保持身體活動性,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性。

該項研究的實驗方式是讓大腸直腸癌患者在4周內進行12HIIT運動,採取他們運動前後的血液樣本進行癌細胞分析。率領研究團隊的 James Devin 指出,在進行HIIT運動後的120分鐘所取得的血液樣本發現,癌細胞數量顯著減少,而白介質6、腫瘤壞死因子-α則顯著增加。顯示出在HIIT這種高強度運動在短時間內對細胞產生的急性作用,可能是減緩癌細胞在體內生長的重要介質,且可能指向運動對於延長癌細胞存活率的關係。

不過,實驗室中的癌細胞分析方式,與癌細胞在人體內生長的方式並不相同,因此並不能將該試驗的結論與臨床大型人體試驗相提並論,未來研究將著重在HIIT運動所產生的效應,究竟對癌細胞產生何種影響。以及血液中的腫瘤標誌的細胞生長機制。該篇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生理學雜誌《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中。

HIIT」的全名為「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意思是高強度的無氧運動訓練,基本練習原則是運動30秒休息10秒為一次循環,透過以重量為主的無氧運動,搭配有氧運動交互練習的激烈運動鍛鍊模式。HIIT的好處是鍛練時間短,且不需要特殊的運動器材。亦有研究指稱,實行HIIT運動模式20分鐘所燃燒的脂肪量,是有氧運動40分鐘的6倍。

 

《HIIT居家鍛練法》

一、在數分鐘內,練習接近自己體能極限的運動(抬腿、深蹲、開合跳)

二、短暫休息10秒鐘

三、在數分鐘內,練習接近自己體能極限的運動

四、短暫休息10秒鐘

鄭醫師補充:

HIIT」的全名為「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高強度的無氧運動訓練,一般而言,除了強度要夠,時間也要夠長,至少三到四個循環,一次的循環最好能合併鍛鍊身體各部分肌肉的動作。在健身房,個人教練常會搭配在訓練課程中來使用。

這項研究報導告訴我們:運動的強度最好提升到接近體能的極限,才有更大的健康效益,當然,開始做HIIT也給自己一個梯度,慢慢提升強度以及時間。

運動後身體會短暫的發生發炎法應,但自我恢復機制又會幫助身體抗發炎。適度的運動的確是最好抗發炎以及提升免疫力的健康捷徑。

參考文獻:

 

  1. James L. Devin, Michelle M. Hill, Marina Mourtzakis, Joe Quadrilatero, David G. Jenkins, Tina L. Skinner. Acute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 reduces colon cancer cell growth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19; DOI: 10.1113/JP27764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 竟與憂鬱症相關

2019-03-18 13:40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即時報導

據2016年國健署的成人預防保健資料顯示,台灣40歲以上民眾,每10人中有3.5人有代謝症候群。一般民眾多認為代謝症候群只與身體健康相關,如飲食的控制可降低風險,但根據一份2019年2月發表於《情感疾病期刊》的研究指出,憂鬱症亦與代謝症候群有正相關,憂鬱症患者其飲食趨於高脂肪、高糖飲食及少運動量,此亦正是會造成代謝症候群之因。

該研究由法國第五大學醫學院所做,研究對象為18-73歲法國成人,共6861名受試者,發現憂鬱症患者造成代謝症候群的原因,有23%與自身的飲食及身體活動量有關;如單看飲食及身體活動量,與身體活動量關連高達67%。

台北仁濟院總院院長李龍騰表示,這議題近幾年來在全球各地如德國、法國、比利時、巴西等,特別是韓國,有許多相關研究。上述研究結果指出憂鬱症與代謝症候群有相關,在流行病學來說,有相關指的是,憂鬱症的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比例較高,反過來說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罹患憂鬱症也一樣高。研究中雖然控制受訪者的基本條件,但憂鬱症與周圍環境、用藥也有關連,與代謝症候群間的因果關係則尚無法完全釐清。

李龍騰建議可從「環境」、「生活習慣」、「飲食型態」來調整,如增加運動的頻率,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同時可紓緩情緒,甚至是拓展社交生活;在飲食上則增加蔬果的攝取量,減少身體發炎的反應。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代謝症候群的身體狀況一般大眾較為熟悉,與憂鬱症的關連倒是較少被提起,這研究直指兩者的關連。

她說,在憂鬱症的症狀中,如負向思考、對任何事物不起勁(減少活動)、飲食習慣改變,都會造成身體的問題,即便不是憂鬱症,在感到憂鬱、沮喪或壓力大時,就以吃東西紓解,甚至尋求短暫的快樂,大吃一頓、暢飲酒品或吃個冰淇淋…,容易讓自己陷入另一惡性循環,所以建立紓壓運動習慣非常重要。若平常有固定從事的運動,在不愉快、壓力大時,用運動紓緩情緒,藉此提升運動量及體能消耗,不僅做為宣洩的管道,同時也可避免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熟知營養醫學的人,都知道代謝症候群的重要原因,就是身體慢性發炎,恰巧,憂鬱症患者的背後也往往有長期慢性發炎的狀況。與其說是憂鬱症造成代謝症候群,或者代謝症候群造成憂鬱症,還不如說是憂鬱症以及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發炎的共病現象。身體發炎時,身體在色胺酸的代謝路徑上,優先讓色胺酸走尿酸代謝路徑,降低色胺酸轉化成血清素的濃度,因此憂鬱的症狀出現。抗發炎能讓色胺酸恢復血清素的合成,改善憂鬱症。

因此,要抗憂鬱,必先抗發炎,針對發炎的體質,透過相關客觀的檢測,找到根源透過營養、以營養及生活型態的調整來改善發炎,提高抗發炎的能力,才能根除憂鬱症的源頭。

參考文獻:

1.

Published Online:https://doi.org/10.1089/ars.2018.760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585734
2.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depression: from evolutionary imperative to modern treatment target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volume16pages22–34 (201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42678/

3.

Raison CL, Miller AH. Is depression an inflammatory disorder?. Curr Psychiatry Rep. 2011;13(6):467-7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85451/

4.

Sharma P. Inflammation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dian J Clin Biochem. 2011;26(4):317-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1024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養品太香 恐增 胎兒過敏風險

記者劉嘉韻/台北報導

2019年3月12日 上午11:10

保養化妝品為了讓香味持久經常添加定香劑,最常使用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塑化劑。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孕婦使用乳液等滯留型保養或化妝品的種類愈多、使用頻率愈高,尿液中鄰苯二甲酸酯代謝物(MEP)濃度明顯上升,提高未來小孩的過敏風險、哮喘症狀。

國衛院從2012至2015年,針對台灣北中南東10家醫院生產的1676位孕婦,進行世代追蹤研究,於懷孕期間使用滯留型和沖洗型個人護理用品共11種的習慣,分析前、中、後三個孕期的尿液中MEP濃度。滯留型包括乳液、化妝品、唇膏、精油等;沖洗型則有沐浴乳、洗面乳、洗髮乳、洗手乳。

DEP 恐干擾內分泌

國衛院研究員王淑麗說,許多研究已證實,懷孕期間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可能造成內分泌干擾等影響健康效應。這次研究顯示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與滯留型產品使用明顯相關。以唇膏為例,一周使用超過4次,相較少於4次者,代謝物MEP濃度相差70%;精油方面,使用者比起完全沒使用的孕婦, MEP濃度同樣相差70%。

不過,洗面乳使用頻率高,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反而降低,王淑麗認為,可能是洗臉同時也洗去一些臉部保養或化妝品,以及洗臉也同時洗手,過去研究證實洗手可降低塑化劑濃度。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吳明蒼建議,塑化劑大多為脂溶性,盡量使用無香味的肥皂清潔,才能有效去除80至90%滯留於皮膚的保養品,只用清水洗只能去除10%。

產品每周使用少於4次

雖然MEP不會累積於人體,但暴露濃度高可能增加代謝時間,提升上呼吸道發炎、氣喘症狀及肺功能下降等風險。她建議,孕婦最好別使用超過6種以上滯留型保養或化妝品,留意產品成分是否含塑化劑,每周使用頻率少於4次,同時注重臉部清潔及常用肥皂洗手,多喝白開水或多運動流汗,均有助於經由尿液、汗液排出體外。

鄭醫師補充:

讓香味持久經常添加定香劑,最常使用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屬於塑化劑,是環境賀爾蒙。體內有過量累積的環境賀爾蒙,可透過相關功能醫學檢測做客觀評估。除降低接觸外,增加運動劉案以及提升肝排毒的功能,也能有效降低環境賀爾蒙的負面效應。

2015年一項類似研究結果證實DEP暴露導致肺中過敏原特異性TH2 / TH17細胞的積累,增強繼發性過敏原記憶反應並促進過敏性哮喘的發展:

Exposure to allergen and diesel exhaust particles potentiates secondary allergen-specific memory responses, promoting asthma susceptibility

Brandt, Eric B. et al.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 Volume 136 , Issue 2 , 295 - 303.e7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748065
 
類似研究結論也在2012年一篇歐洲的研究得到驗證:
Low dose diesel exhaust particle exposure exacerbates allergic asthma in young mice
Thomas AccianiEric BrandtPatricia PasturaGurjit HersheyTimothy Le Cra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病前十年就能知道!IBM「AI血液測試」助提早發現阿茲海默症

 

2019年3月12日 下午12:32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阿茲海默症是現代很多耆老人所罹患的疾病,因為嚴重影響到生活,因此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與醫學家試圖攻克的目標。近日,國外IBM研究院就對該疾病有了重大的突破,因為他們利用簡單的血液測試找到其中的一種澱粉樣蛋白 β,透過演算法的推算,有望在症狀出現前許多年,就比掃描大腦還更早找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綜合外媒報導,在2017年時,就有研究發現,人在罹患阿茲海默前幾十年,脊髓液中的澱粉樣蛋白 β濃度就會有所改變,但是因為要取脊髓液時,病患需要進行「腰椎穿刺」,也就是俗話說的「取龍骨水」這樣侵入性極強且費用高昂的原因,導致許多人不敢嘗試,而錯失了提早發現症狀的最佳時機。

不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不斷地研究並試圖找到良好的替代方案,如今終於如願以償。據了解,IBM的科學家們最近就想到透過機器學習來確定血液中的蛋白質,之後再透過演算法,推算出脊髓液中的澱粉樣蛋白 β濃度指數,以代替腰椎穿刺取脊髓液測量的方法。

雖然說這樣的作法沒有像直接取脊髓液來測量那麼精準,不過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預測,準確度卻高達七至八成之多。因此這樣的研究成功後,IBM將協助其他科學家,好讓他們利用這樣的方法研究阿茲海默症,希望在未來能成功找到治癒該疾病的最好方法。

鄭醫師補充:

失智症有不同類型,最多的就是阿茲海默症。談要預防或治療,為什麼難度這麼高?因為當身體開始有變化時,症狀還未出現,等到症狀出現時,相對應的大腦區域腦部功能卻往往只剩下三到四成。

這項預測阿茲海默症的血液檢查若是能廣泛應用於臨床的健檢或者篩檢,相信能造福許多人及家庭,免於失智症的摧殘。

參考文獻:

A blood-based signatur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Aβ1–42 status

Scientific Reportsvolume 9, Article number: 4163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37149-7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www.zdnet.com/article/ibm-takes-on-alzheimers-disease-with-machine-learning/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年來第一種新抗憂鬱藥 獲美FDA核准銷售

2019年3月6日 下午2:15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為難治型憂鬱症患者研發的抗憂鬱鼻噴霧劑,為30多年來首次出現新療法。

美國FDA依照專家小組建議,批准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旗下楊森藥廠(Janssen)以Spravato品牌名行銷艾氯胺酮鼻噴霧劑(esketamine nasal spray)。

楊森藥廠說,這種藥物專為試過至少兩種其他藥物後不見成效的患者研發,為難治型憂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成人提供可能有效的療法,包括協助克服自殺念頭。

巴黎聖安醫院(Sainte-Anne Hospital)研究員馬里古(Pierre de Maricourt)參與這項藥物兩場第3期試驗,盛讚FDA核准讓Spravato上市是「治療憂鬱症的重大發展」。

他強調,艾氯胺酮「成效明顯、藥效快速」,「短短幾天就能見效,反觀一般抗憂鬱藥需要花上6到8週」。

由於艾氯胺酮這種化學物是K他命(ketamine)的翻版,K他命在人類與動物身上可當作麻醉劑使用,但也可以是致幻毒品。為避免濫用,患者不得將鼻噴劑帶回家,而是必須在醫師面前或醫療院所內使用。

FDA表示,這樣的限制是必要的,「因為使用Spravato引發的鎮靜與解離現象,恐引發嚴重負面影響,且這種藥物可能遭到誤用與濫用」。

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重大憂鬱症。跟沒有患病的人相比,憂鬱症患者企圖自殺的次數高出約20倍。

鄭醫師補充:

K他命能夠治療難治型的憂鬱症的確實機轉與NMDA認知功能受體有關,國內曾有相關研究以針劑治療的研究發表。

如果自己從非法管道拿到的粉末,用鼻黏膜來吸收(簡稱拉K)就是吸毒,如果是藥廠的K他命鼻噴劑,並只能在醫療院所及醫師監督下來使用,就是醫療。無怪乎有人提出:毒品氾濫,一部份的原因可能與精神科用藥效果效果不彰有關。我們期望有後續研究告訴大家其中的關連性是否存在?

參考文獻:

http://www.naharnet.com/stories/en/257281-u-s-regulators-approve-new-antidepressant-esketamine

https://www.vghtpe.gov.tw/News!one.action?nid=318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