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50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止痛止咳藥若含可待因 孩童不宜

更新日期:2010/10/24 09:45 記者/綜合報導

英國研究發現,使用普遍的含可待因(Codeine)止痛藥與止咳藥可能不安全、無效且易成癮,不該讓孩童服用。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藥物專家呼籲檢討可待因應否用於任何藥物,甚至考慮禁用。



可待因是一種能夠讓人放鬆的麻醉藥,英國每年賣出兩千七百多萬盒含有該成分的止痛成藥,其中,包括知名品牌Nurofen Plus、Solpadeine Max、普拿疼Ultra(Panadol Ultra)、Syndol與普除痛錠(Paramol)。有許多人對這些成藥上癮,有的人一天要吃七十顆止痛藥。



根據英國醫療藥品暨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先前規定,以可待因為主的咳嗽糖漿對十八歲以下孩童風險大過益處,應限於成人使用。該局表示,「幾乎沒有證據」顯示含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藥可幫助孩童止咳。



台灣的兒科醫師表示,小孩止咳本來就極少使用含可待因藥物,除了因藥物副作用,效用也不大;藥師也建議,若家長有疑慮,現已有不少止咳藥已不含可待因。



可待因最常用的是止咳糖漿。衛生署指出,長期使用可待因,可能出現幻覺、妄想,還可能成癮,一旦停用,會出現全身痠痛、流鼻涕、打呵欠及失眠等症狀。



由於此藥透過肝臟代謝,衛生署指出,除了肝腎功能不全者要小心、減量使用外,嬰幼兒肝臟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使用此成分藥物較容易引發惡心、嘔吐、嗜睡等不良反應。



可待因是中樞神經抑制劑,製造的方式,可以從鴉片來提煉,但含量不高(0.7-2.5%)故現在的可待因都是以嗎啡合成的為主,毫無疑問,可待因就是中樞神經抑制劑,藥效類似嗎啡或者鴉片,這類中樞神經抑制劑的共通點都可以止咳、止痛及止瀉(抑制腸胃蠕動),儘管可待因跟類似成分的其他管制藥品,成癮性相對低一些,但是仍有成癮的可能性,由於市售的感冒糖漿,為了方面咳嗽控制,往往也含可待因,因此,如果周遭的人長期有喝感冒糖漿的「保健」習慣,那麼要懷疑,是否已經對感冒糖漿上癮,我的門診有一位求診的女士,她自己咳嗽好一段時間,完全沒敢用感冒糖漿來幫助止咳,主要原因,是因為她的先夫在生前,就有每天喝感冒糖漿的習慣,她先生生前即便身體有狀況或者不適,也不願去就醫,而且還會跟家人宣傳感冒糖漿的好處,結果最後死於血壓過高導致中風而身亡,因此她對感冒糖漿敬謝不敏。提醒大家,不只是市面上的感冒糖漿含可待因,其實,有些醫師為了快速讓咳嗽消失,開處方會用止咳藥水,同樣也含可待因,提醒大家注意。


最近英國研究報告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給肝腎功能不好的人及嬰幼兒服用,主因就是有致命的危險。一般可待因常見的副作用為欣快感(容易導致依賴)、發癢(過敏及水腫等等)、噁心、嘔吐、嗜睡、口乾、瞳孔縮小、姿勢性低血壓、尿液滯留(許多中樞神經抑制劑都會)、憂鬱及便秘,甚至會導致性慾缺乏及性功能障礙,相關資料請參閱: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2004). Rossi S. ed.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Adelaide: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ISBN 0975791923. OCLC 224913182 224831213 224913182. 


Codeine Information from Drugs.com


中樞神經抑制劑除了止咳,可能導致呼吸抑制,因此服用過量可能有致命的風險,過去,也有臨床報告提醒正在餵奶的媽媽,千萬不要服用含可待因的藥物,因為經由乳汁的分泌,對嬰兒有可能直接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不可輕忽,相關資料請參閱:


CTV News, Codeine use while breastfeeding may be dangerous, Wed. Aug. 20 2008 9:42 PM ET.


Koren G, Cairns J, Chitayat D, Gaedigk A, Leeder SJ (August 2006). "Pharmacogenetics of morphine poisoning in a breastfed neonate of a codeine-prescribed mother". Lancet 368 (9536): 704. doi:10.1016/S0140-6736(06)69255-6. PMID 1692047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產 安全好處多

更新日期:2010/10/23 04:11

文/石光興



自然生產對嬰兒或是母親,皆是一種最天然、最安全的分娩方式。



◎其優點有下列幾點:



●產後可立即下床活動



自然生產只要產後無不適,即可立即下床活動;但剖腹產產婦都要等到第二天才可下床。



●產後可立即進食



自然產可於產後立即進食;但剖腹產要等到排氣後,進食流質飲食無不適,再採漸進式方式進食。



●傷口小,復原快



自然產的傷口在會陰處,傷口較小,復原較快;剖腹產傷口於腹部下端長約10公分,傷口大,較疼痛,恢復期較長。



●安全性高



不論是母親或嬰兒,剖腹產的罹病率及死亡率皆比自然生產高,且嬰兒死亡率高出自然生產約兩倍。自然生產的出血量通常小於300cc;剖腹產的出血量約500cc左右。



●併發症較少



自然產是最自然的分娩方式,其併發症較少;剖腹產產婦較容易發生子宮裂傷、膀胱傷害、輸尿管傷害、大量出血、胎兒傷害、感染、敗血症、骨盆腔黏連、血栓栓塞、疤痕組織過大、子宮腺肌瘤等。



●增進親子關係



自然產於產檯上可立即執行,產後即刻母嬰皮膚接觸,並鼓勵準爸爸參與陪產增進親子關係;剖腹產因麻醉因素,可能準爸爸無法陪產,延遲親子關係。



●成本低,減少醫療支出



自然產平均住院天數為3至5天,剖腹產平均住院天數為5至7天,故自然產可減少家庭及社會成本。



除了醫療因素且非得剖腹產的情況下,只要能自然產就自然產,它是最天然、最安全,同時也是一種自然的本能,盼望產婦不要為了怕痛,看時辰或擔心產道鬆弛影響夫妻性生活而要求剖腹產。



一直以來,國內的剖腹生產比例過高,很多人也習以為常,除了必要的剖腹產(例如胎位不正、多包胎、胎兒本身因素、產程停滯、破水超過24小時等等)之外,國人有些人喜歡挑時辰生、產婦怕痛、剖腹產健保給付高,導致國內的剖腹產率居高不下,但以學理及臨床實務來說,不管恢復及安全性來說,剖腹產都是無法與自然產相比。像是自然產傷口小,出血量低、感染併發率少、泌尿系統比較不會像剖腹產一樣可能受到影響、沾黏問題、血栓等等,兩者相較,自然產好處,剖腹產完全無法相比。過去也有臨床研究發現:經過自然產出生的小孩,後來的免疫力比剖腹產的小孩明顯好很多,可能原因是胎兒經過產道的壓力,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我的一位好友,其夫人今年生產,第一胎在醫院生,經過醫院人員的熱心推薦,選擇無痛分娩(這部分需自費),施打麻醉以後,孕婦沒有痛刺激,反而導致產程遲滯,而後因為破水時間太長,最後必須以剖腹產來生產,無痛分娩造成產程遲滯,最後須剖腹的機率並不低,因此在生產時,若想自然生產,連無痛分娩是否要做,都需審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眼睛運動改善視差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0/18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兩眼視力不一樣,最好多鍛鍊視力較差那眼,以平衡視差。美國薩魯斯大學研究發現,如果兩眼視力不一樣,平常可以閉起視力較好的那一眼,多訓練、強化視力不好的眼睛,有助改善視差。



研究人員解釋,當兩眼視力不同時,視力較好的眼睛會自動代替視力較差那眼,負擔較多工作,因為只有一隻眼睛在工作,所以患者的深度知覺就會出現問題,無法精準判斷遠近。有些人非常仰賴眼睛深度知覺功能,如牙醫、外科醫師、機械作業員和運動選手等。



這項眼睛訓練方法也適用於弱視兒童,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期刊」(CurrentBiology)。研究人員表示,經過十天訓練後發現,參與研究者的雙眼視差問題減輕不少,兩隻眼睛視力變得比較平衡,深度知覺障礙也大幅獲得改善。可能是因為視力較好那眼受到壓制,弱視那眼才有表現機會。未來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知道背後原因、機制。



有些小朋友到了三、四歲開始出現一般所謂的鬥雞眼,也就是醫學上的內斜視,在初期的改善上,如果證實患者一眼有弱視,一般醫師都會建議把沒有弱勢的那一眼每天遮起來一段時間,甚至每天睡前還要使用散瞳劑來幫助控制眼睛的肌肉放鬆,把視力好的那一眼遮起來的原理,就是讓視力好的那一眼休息,弱視的那一眼有訓練的機會,經過這樣的訓練,美國薩魯斯大學研究發現,可以明顯改善兩眼的視差。以理論來說,可以把過去摒棄不用的演化理論「用進廢退」來解釋,也就是:當兩眼視力不同時,視力較好的眼睛會自動代替視力較差那眼,負擔較多工作,把視力好的那一眼遮起來,視力較好那眼受到壓制,弱視那眼必須自立自強,因此才有表現機會。


因此如果幼童出現單眼弱視或者內斜視的話,第一步一定要請兒童眼科醫師先作視力評估,我也曾看到有些小朋友的內斜視,並不是弱視引發,反之兩眼視力都很好,甚至是一眼出現遠視的狀況,這位小朋友在第一次到大醫院的眼科看,由於小孩缺乏耐心,無法完成視力的測試,因此被誤以為一眼有弱視,而後到有小兒眼科經驗的眼科診所,檢查視力的專業人員也看得出小孩是否有耐性及配合與否,因此花了點時間才順利完成檢查,排除了一眼弱視的原先臨床臆測。這類患者在處置上除了遮眼之外,也須經醫師的建議配戴調整的特殊眼鏡來調整。


經過遮掩眼睛及特殊眼鏡的調整,若是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實際改善,就要把握時機來進行手術,錯過黃金調整時間,會造成視力上的永久缺陷,患者的深度知覺就會出現問題,無法精準判斷遠近,甚至影響到日後的職業選擇,有些人非常仰賴眼睛深度知覺功能,如牙醫、外科醫師、機械作業員和運動選手等。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舒緩經前不適 可補充維他命B6


自由 更新日期:2010/10/07 04:11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每3名女性當中、至少有2人曾經受到「經前症候群」的困擾,不僅經前一週容易焦慮、情緒低落,生理上也會有水腫、腹部脹痛等不適。醫師表示,適度補充維他命B6有助緩解經前症候群,此外多吃蔬菜、少鹽也可以降低水腫腹脹等不適。



台北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鄭丞傑指出,現代人普遍三餐都外食,但外食有很多是高油、高鹽又少纖維的精緻加工食品,這對於有經前症候群的女性來說,可能會加重不適症狀。



也因此,當婦產科醫師面對經前症候群的患者時,會建議患者調整飲食,例如在生理期間不妨多補充蛋白質,但要少鹽、少吃精緻甜食,也不要喝太多咖啡或是巧克力等刺激性食物。



此外,維他命B6也是常用來對付經前症候群的處方。建議可多吃堅果類如瓜子、腰果、核桃、花生或全麥麵包、麥片、糙米、香蕉、大豆……等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以緩和經前症候群產生的焦慮不安、情緒不穩現象,對於皮膚也有幫助。



現在有些醫院會把婦產科與精神科的門診擺在一起,提供有經前症後群困擾的患者來看診,基本上,經前症後群不同於痛經或者亂經,不管是精神科或者婦產科,都把經前症後群看成情緒的失調來治療及處理。有些醫師對症狀不嚴重的經前症後群會開些B6來幫忙症狀緩解,然而一般門診的B6劑量都不足,以致於效果往往無法達到預期,因此很多有經前症後群困擾的女性婦女以為自己不適合服用B6,而被建議以抗憂鬱劑來控制,殊為可惜。其實如果B6劑量足夠,搭配適當劑量的色胺酸,臨床效果應該是蠻容易看到成效的。經前症後群的改善,臨床研究建議每天至少100毫克,但這與一般門診每天的15毫克相去甚遠。


其實B6對於女性的幫助,不只在經前後群而已,致力於B6研究的John M.Ellis醫師建議懷孕婦女在整個懷孕過程中,每天至少都應該補充50毫克以上,大配美的補充,可以預防許多懷孕性的疾病。他曾在1962-1972之間,讓200位以上孕婦服用劑量不等的B6,劑量不同,主要視其水腫狀況,其中甚至有25位婦女出現腕隧道症候群相同的症狀,結果所有的人都在每天服用50-300毫克的B6之後痊癒。


另外一項針對針對342名孕婦參與B6與安慰劑對照的研究,治療組每天服用30毫克的B6,明顯的減輕噁心及嘔吐的次數,這樣的劑量對胎兒完全不會造成影響。


土耳其的研究人員也針對25名孕婦進行一項研究,以查明B6及B1對孕婦腿部痙攣的療效,這些孕婦每天口服250毫克的B6及250毫克的B1各兩次,治療期間為四週,研究觀察期為六週,結果發現這些孕婦都很健康,而且完全沒有營養缺乏的狀況,其中10名婦女,腿部痙攣症狀完全消失,另外14名的症狀也獲得顯著的改善,一般而言,B6及B1在懷孕期會比較低,可能與胎兒優先攝取這些營養有關。


總之B6對懷孕及沒有懷孕的婦女都能提供一定的協助,前提是補充劑量一定要足夠。


最後讓我們回顧回顧一下跟B6及經前症後群有關的臨床研究資料:


關於胺基酸部分,B6幾乎參與了所有的胺基酸代謝從合成到分解,無一不需要B6的協助。在神經傳導物質合成方面,重要的血清素、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及GABA等等,都需B6的協助,以食物的來源而言,肉類、全穀類、蔬菜堅果及香蕉都是不錯的攝取來源,過度烹調,會流失這類的營養,有時往往會流失一半以上。有B6缺乏的人,往往會有貧血、抽筋、口角炎、舌炎、經前症後群、神經過敏或發炎、脂漏性皮膚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結膜炎、嗜睡甚至意識模糊等等狀況,相關參考資料請見原文教科書的內容: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10th Edition, Elsevier.



對憂鬱症患者來說,B6的攝取不足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因為B6在體內就是幫助色胺酸轉變成血清素,因此有憂鬱困擾的人若能配合B6補充,心情改善往往會非常明顯,,尤其是對容易有營養缺乏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


維生素B群,尤其是其中的B6,可以協助經前症候群的緩解,請參照:


"Controversial vitamin may beat PMS", BBC News. Friday, May 21, 1999.


經前症候群的原因還未被瞭解清楚,而且性荷爾蒙的測量也都在正常值,現在比較被懷疑的是性荷爾蒙與中樞神經的傳導物質尤其可能是血清素的影響比較有關:


"Causes of PMS". Always. 2007. http://www.always.com/period/pmscauses.jsp. Retrieved 2007-02-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研究壓力籠罩童年 97%神童變凡人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9/28 03:01 潘勛/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潘勛/綜合報導】



英國最新研究指出,兒時被認定為天賦異秉的天才神童,能持續發揮潛力,長大成人後符合傳統「成功」標準者,寥寥可數。原因是資優兒童往往沒有童年,且承受極大壓力,童年生活的樂趣、創造力是成就未來的基礎。



茀利曼(Joan Freeman)教授自一九七四年起,研究二一○位數學、藝術或音樂資優兒童,直到今日。她表示,這些資優兒童在六、七歲時潛力驚人,好像未來必能大有成就。但成年時,達到傳統認定為「成功」標準者,大約只有三%(六人)。



英國《每日郵報》廿七日報導,研究發現,許多神童未能出人頭地,癥結在他人對待他們的方式,有些神童甚至被剝奪了童年生活。另外,一些心急的家長讓孩子背負太大壓力,或資優兒童與同齡友伴脫節,最後落得朋友很少。茀利曼強調,資優兒童心理上並不比別人堅強,甚至更脆弱,只是所謂「資優」指的是更能處理智能上的事物,而非感情方面的事物。



茀利曼說:「我想強調,資優兒童也是一般人。但他們面臨特殊挑戰,尤其是不切實際的期待,所以顯得不快樂、很孤獨。」有些父母或老師可能感到資優兒童帶給他們威脅,而他們的反應是給予壓抑。茀利曼指出,資優兒童需要的是大家接受他們的本質,給他們合宜的機會發展潛能,並提供可靠的精神支持。



資優兒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部分原因是他們很多方面都優秀,所以必須花時間在好幾項領域中摸索,卻不見得能找到專心投入的領域。另外,把資優兒童放溫室培養,一旦遭逢巨大壓力,就會無法應付而失敗。



茀利曼也警告,孩提時代的快樂與創造力是做大事的基礎,絕不能剝奪孩子們的童年光陰。



家裡有神童嗎?先別急著高興,最近英國有學者從1974年對210位對數學、藝術及音樂在六、七歲被認定有了不起天賦的神童作追蹤調查,長大以後達到成功標準的人竟然只有六個人(3%)。


之所以無法達到成功的原因,絕非他們的智能影響,而是情感的支持是否充分。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對小孩期望太高,給予太多壓力,剝奪他們童年的生活,甚至讓他們與同儕脫節而沒有朋友,這都是導致他們在智能領域無法持續有發展的重要關鍵。研究人員發現,資優,只是智能上的優勢,情感的處理並不見得有優勢,甚至有些資優兒童的心理更脆弱,需要適當的引導及處理。因此,想讓資優兒童能順利發展及成功,心理上的照顧及調整,才是幫助他們成功的關鍵。


希臘神殿的柱子上刻有對教育精闢的解釋:教育就是幫助一個人瞭解他自己。細心的父母,我們知道小孩要什麼嗎?


這不禁讓我想到一部我看過的有趣的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透過這樣的電影,也可以提醒資優兒童的父母,什麼對小孩才是最重要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這部片子來看看。以下是這部電影的相關介紹:


劇情簡介



維特自出生那天起,彷彿就是來自外星的小王子,世界跟不上他的聰穎,唯有裝傻才能逃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瑞士代表。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安東尼‧聖修伯里《小王子》

維特自出生那天起,彷彿就是來自外星的小王子。他有蝙蝠般的靈敏聽力、媲美音樂神童莫札特的鋼琴才華、精通股市操盤的數學頭腦,最喜歡看的讀物就是百科全書。雖然父母希望維特未來成為偉大的鋼琴家,但他卻和所有小男孩一樣,只想在天空飛翔。為了逃離父母加諸在身上的沈重壓力,維特總愛跟在古靈精怪的爺爺身邊,一同探險人生。一個下大雨的夜晚,維特決定不再為他人而活,戴上爺爺和他親手打造的翅膀,縱身一躍、飛上天際…

以詩意輕盈的角度,巧妙將成人與小孩的世界顛倒翻轉,本片在優美琴聲中描繪一個天才神童渴望平凡人生的感人故事。扮演12歲維特的小演員泰歐蓋爾基本身就是才華洋溢的鋼琴少年,全片配樂皆親自上陣演出;曾與荷索、文溫德斯、安哲羅普斯等名導合作的歐洲影帝布魯諾甘茲,則飾演維特的爺爺,瘋癲自在的個性,總能隨口說出的人生哲理,在小維特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

哪個孩子不想飛翔?高齡65歲的瑞士老導演佛瑞迪穆勒心中,「維特」(Vitus)這個名字已經存在20年之久,一直以來他都想寫「要童年、還是要變成大人」這樣一個寓言般的劇本。本片是他醞釀長達20年的結晶,一個有點烏托邦、關於一個天才兒童如何對抗既定常規,用他的智慧在成人世界周旋,並守護他所愛的人的故事。除了詩意、溫馨、幽默兼具之外,還表達出對童年時光及音樂的熱愛,並探討如何保護孩子的潛能,直到他們長大成人後,還能適當發揮,不會消失

導演佛瑞迪穆勒(Fredi M. Murer)的話:

這部電影是一份前衛嶄新的「愛的宣言」,充滿被音樂激勵及治癒的力量。同時它也是生命對自己的渴望,而這一切,都是來自於童年時期最純淨、最富生命力,最完整獨立的美好回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次墮胎 子宮有如樓中樓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9/07 04:11







記者吳為恭/彰化報導



一名曾施行5次人工流產的中國籍配偶,10幾年來一直無法再受孕,經彰化市博元婦產科醫院檢查發現,她的子宮內沾粘嚴重,將子宮隔成兩半,醫師蔡鋒博表示,從沒看過如此嚴重的子宮沾粘,與多次不良的人工流產應該有關。



蔡鋒博表示,子宮裡是個單純的空間,正常情況下,構造像一個空曠的防空洞,但有位中國籍配偶做試管嬰兒,因輸卵管不通,醫院為她做試管嬰兒前評估的子宮鏡時,發現她的子宮沾粘嚴重,罕見地將子宮隔成兩半,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雙子宮。



蔡鋒博說,該名31歲的中國籍配偶年輕時曾在中國做過5次人工流產,第5次人工流產的胎兒週數較大,醫師打了針後,也引產不出來,只好用中止妊娠手術,自那次手術後,10幾年來再也沒有懷孕過,月經量越來越少。他研判流產手術時傷及子宮壁,沾粘後組織增生把子宮橫隔成兩個腔室。



蔡鋒博指出,子宮是受精卵著床的位置,當子宮形成沾粘時,會影響受精卵著床,造成不孕,甚至懷孕也會反覆性子宮流產,所以他先手術刮除該名婦人沾粘情形,再做試管嬰兒,已順利懷孕13週。



蔡鋒博說,子宮內沾粘與人工流產及子宮相關手術如剖腹產、子宮肌瘤切除或骨盆腔炎、子宮內膜炎有很大關係,婦女朋友不能不慎。



在台灣,生育這件事,有兩群對比明顯的族群,一群是不敢生,不想生,另一群是想生不出來,暫時不想生的人,若不小心懷孕了,對人工流產而言,在台灣較為寬鬆的法令可以幫忙,導致人工流產的比例居高不下,對某些曾不止一次接受過人工流產手術的女性,在此提醒,人工手術本身雖是危險性不高的手術,然而卻會造成子宮內膜的沾黏,導致日後懷孕的困難,就算經過醫療,也必須先手術刮除沾黏情形,再以人工受孕的方式來嘗試,跟原本可以自然懷孕的狀況相比,後者的處理複雜性高許多,而且女性本身在接受相關手術及人工受孕所必須經歷的身心煎熬及花費,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當然子宮沾黏除人工流產之外,還有剖婦產、子宮肌瘤手術、反覆的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炎等有很大關係,因此如果有反覆性的感染或者內膜發炎的女性,為了日後懷孕的順利,應該要把根源找出來。我在門診也常看到一些女性,其腸道功能不佳及過敏狀況導致本身生殖泌尿道經常發炎感染的情形,這類狀況,其實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的檢測找出腸道功能失衡的真正原因及導致身體過敏發炎的來源,透過飲食、營養等等自然的身體調整方式來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愛的抱抱奏效 早產兒死而復活


更新日期:2010/08/27 09:47 編譯莊蕙嘉/報導







澳洲婦人凱特今年3月早產生下龍鳳胎,女嬰雖存活,但男嬰出生後被宣告死亡。不捨的凱特將男嬰抱在懷中道別,沒想到2小時後,男嬰奇蹟似地恢復呼吸,如今已是個健康的5個月大嬰兒。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時懷孕27周的凱特生下龍鳳胎,女嬰艾蜜莉生命徵象穩定,但男嬰傑米情況不妙,20分鐘後,醫師宣告他夭折。



不捨的凱特和丈夫大衛抱起只有900公克的傑米道別,凱特脫下袍服,讓傑米貼在她胸口,夫妻倆不停和傑米說話,告訴他如何幫他取名;他有個姊妹;還有父母為他訂下的種種計畫。凱特還用手指沾了母乳餵傑米。



一開始傑米完全不會動,5分鐘後,他數度喘氣,但醫師認為只是迴光返照。但是傑米喘氣愈來愈頻繁,2小時後,他睜開眼睛,且抓住母親的手指,開始規律呼吸。



激動的凱特叫來醫師,堅稱傑米活過來了,醫師聽診後搖頭嘆道:「我真不敢相信。」兒子死而復生,凱特夫婦倆欣喜若狂。



本報曾報導,台中市一名婦人去年底早產生下龍鳳胎,各僅約500多公克。媽媽仿效袋鼠,經常把子女抱在懷中傳遞心跳體溫,2名嬰兒順利長大。



這種被稱作「袋鼠療法」(kangaroo care)的照護技術,近年來有推廣趨勢。顧名思義,母親或其他親人仿效袋鼠的育兒袋,把新生兒抱在懷中,為新生兒保溫。實驗發現,袋鼠療法確能降低嬰兒感染率,減少罹患重症機率,提升睡眠品質及防止失溫。



對哺乳類而言,根據研究,愛就像是渴、飢餓感一般,是一種天生的本能與需求。一般在討論愛時,會把愛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兩性的性慾、愛慕與依戀感(強烈的愛慕)。與配偶及小孩有關的愛是第三種,在研究發現體內的兩種荷爾蒙會隨著依戀感的產生而提高,分別是催產素及血管加壓素:


Winston, Robert (2004). Huma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催產素除了幫助生產,也有與母愛的行為有直接相關:


Lee HJ, Macbeth AH, Pagani JH, Young WS (June 2009). "Oxytocin: the great facilitator of life".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88 (2): 127–51. doi:10.1016/j.pneurobio.2009.04.001. PMID 19482229. 


最近澳洲有一早產兒在今年三月出生時,被醫師宣告死亡,不捨得母親將他擁在懷中,和父親一直不停地對男嬰說話,男嬰五分鐘以後開始呼吸,兩小時候,開始抓住母親的手指,睜開眼睛並規律呼吸。母親的擁抱與雙親的愛,讓男嬰來到這個世界,這的確是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的例子。


在國外有些人倡導的無聲分娩,其中也強調,在小孩生下來是,不必急著斷臍,最好先把新生兒放在媽媽的懷中,讓新生兒在經歷生產的不舒服,獲得母親的關愛及得到安全感,這與國外袋鼠療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袋鼠療法(kangaroo care)是一種照護技術,近年來有推廣趨勢。顧名思義,母親或其他親人仿效袋鼠的育兒袋,把新生兒抱在懷中,為新生兒保溫。實驗發現,袋鼠療法確能降低嬰兒感染率,減少罹患重症機率,提升睡眠品質及防止失溫。


提醒大家,不必是早產兒其實也可以應用,建議媽媽們不妨利用這種方式,在生產過程中讓寶寶來到人間的第一刻馬上能感受到媽媽最實際且直接的愛,親子關係會更拉近,相信寶寶也會感受的媽媽的愛而更好照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喝低卡碳酸飲料 孕婦易早產?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08/20 21:49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丹麥一份最新研究指出,懷孕的準媽媽們最好少喝低卡且含有碳酸的飲料;研究指出,懷孕不到37週的孕婦,每天一罐碳酸飲料,早產機率高出38%,如果每天喝4罐,早產機率甚至高出78%;但國內營養師跟婦產科醫師都認為,早產因素很多,這份研究恐怕需要更多證據來驗證。



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由丹麥科學家針對60000名孕婦進行研究;研究人員認為,低卡碳酸飲料多半含有阿斯巴甜等人工代糖,經研判可能就是人工代糖在人體內分解成化學物質,導致子宮產生變化,進而早產。



對此,台北醫學院營養師蘇秀悅表示,早產的原因很多,不論碳酸飲料會不會引發早產,孕婦攝取太多甜食或飲料,本來就會影響健康,更會造成胎兒虛胖,所以孕婦還是以天然、均衡的飲食為主最好。(新聞來源:年代新聞記者黃淑芬、薛玉珠)



最近丹麥最新研究發現:懷孕時每天喝低卡碳酸飲料,,早產機率至少增加38%,如此每天喝四罐,早產機率甚至高出78%。因此建議懷孕婦女應該少喝低卡碳酸飲料。研究人員懷疑,可能是跟飲料中的代糖阿斯巴甜有關。



儘管大部分的研究都無法正是阿斯巴甜的副作用,但是還是有些研究提醒大家應該留意,有一篇關於惡性腦瘤與阿斯巴甜使用的研究文章,研究發現阿斯巴甜的使用會增加惡性腦瘤的風險:


Olney JW, Farber NB, Spitznagel E, Robins LN (November 1996). "Increasing brain tumor rates: is there a link to aspartame?". J. Neuropathol. Exp. Neurol. 55 (11): 1115–23. doi:10.1097/00005072-199611000-00002. PMID 8939194. 


另外一篇研究也發現會增加淋巴癌的風險:


Soffritti M, Belpoggi F, Degli Esposti D, Lambertini L, Tibaldi E, Rigano A (March 2006). "First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 multipotential carcinogenic effects of aspartame administered in the feed to Sprague-Dawley rat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4 (3): 379–85. doi:10.1289/ehp.8711. PMID 16507461. PMC 1392232. http://www.ehponline.org/members/2005/8711/8711.html. 


有些臨床報告發現阿斯巴甜會導致頭痛及偏頭痛:




  1. Sun-Edelstein C, Mauskop A (2009). "Foods and suppl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migraine headaches". Clin J Pain 25 (5): 446–52. doi:10.1097/AJP.0b013e31819a6f65. PMID 19454881. 
  2. ^ Millichap, JG.; Yee, MM. (Jan 2003). "The diet factor in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migraine.". Pediatr Neurol 28 (1): 9–15. doi:10.1016/S0887-8994(02)00466-6. PMID 12657413. 

會一直想喝低卡碳酸飲料的人,本身也可能就是愛吃甜食但怕胖,喜歡吃甜食,身體就是有發炎反應或者其他荷爾蒙不平衡之問題存在,也許也是造成早產的原因。不管如何,懷孕期間,甜食還是應該儘量控制比較安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壓力大 女不孕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8/13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女性壓力過大,容易導致不孕。美國、英國研究發現,女性心理壓力過大就不容易懷孕,常感覺焦慮的女性,受孕機率比心情平穩者減少12%。



過去研究發現,心情放鬆有助受孕,而這是首次研究證實壓力會影響女性懷孕機率。醫學專家指出,特別是年齡較大的女性,受孕成敗更容易受壓力左右。女性生育能力隨年齡遞減,年齡較大女性懷孕已經有點困難,心理若又充滿壓力,求子之路將更為艱辛。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英國牛津大學共同進行,研究發現,當女性血液中的壓力荷爾蒙指標「醣類消化酵素」居高不下,代表身心承受極大壓力,此時身體很難受孕。



研究作者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訪問時指出,有人認為夫妻想求子就必須保持心情放鬆,這項研究也支持這種說法。瑜珈、冥想等放鬆技巧或可幫助受孕。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生育與不孕」期刊(FertilityandSterility)。



總共有274位女性參與研究,年齡介於18到40歲,研究人員發現,「醣類消化酵素」濃度和懷孕機率大有關係,不管性行為頻率多寡,若「醣類消化酵素」濃度較高,受孕機率就會變得比較低。目前醫界還不清楚壓力荷爾蒙如何影響生育能力,很可能是荷爾蒙減少輸卵管血流量,進而影響精子、卵子結合。





最近美國及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女性心理壓力過大,會讓受孕的機率降低12%。過去的對於壓力與不孕的研究,通常以大家熟知的壓力荷爾蒙Cortisol(腎上腺皮質醇)來做臨床研究,但總是找不出壓力與不孕的真正關聯之處。最近美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及英國牛津大學改以幫助腎上腺素代謝的酶,也就是α-amylase來做研究,大家知道腎上腺的分泌是在身體面臨極大壓力時,身體要採取戰鬥或者逃跑所產生的荷爾蒙。如果體內偵測到代謝腎上腺荷爾蒙的酶濃度高的話,表示當事人經常處於高壓狀態,相對來說,代謝的酶也會比較高。


研究人員從274位18到40歲的研究對象發現:α-amylase較高的婦女,不管性行為的頻率多寡,跟那些α-amylase值正常的女性相比,受孕率還是低了12%,因此,建議想要懷孕的婦女,如果時常感到精神壓力大,在緊繃的狀態下趕鴨子上架,要懷孕的機率還是會較那些沒有壓力的人來得低。


過去,我也和一位曾經幫助多位外籍新娘懷孕成功的中醫師討論過類似的議題,對許多外籍新娘來說,她們從自己的國家遠嫁到台灣,就是為了要幫助夫家傳宗接代,如果沒有懷孕的話,下場可能就是要回家,無法繼續留下來,因此她們都希望能早點懷孕,把心頭的重擔卸下。然而就是因為太緊張,壓力太大,反而適得其反,無法順利懷孕。因此,這位中醫師的處方往往是開一些幫助她們安神、放鬆的處方,並提醒她們壓力不要太大,果然過了不久之後就順利懷孕。


以上例子和最近的研究結果對照,的確不謀而和。研究人員也建議,對那些緊張兮兮或者壓力大,懷孕有困難的女性,應該教她們適當的放鬆技巧,或者透過冥想及靜坐,達到降低身體的壓力指數,幫助準媽媽們懷孕成功。想學習放鬆技巧的人也歡迎和我討論!


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302168/Stress-really-does-stop-women-conceiving-finds-clinical-study.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美青少女發育期提前 不利身心


路透 更新日期:2010/08/10 10:29



(路透紐約9日電)根據美國研究,美國少女進入青春期的時間較早,並且體重過重的人發育更快。



辛辛那提市兒童醫院醫學中心(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研究人員,對辛辛那提市、紐約和舊金山的1200名7歲和8歲的女孩進行研究,再拿來與1997年的類似報告相比,研究人員以胸部的發育作為判斷女孩進入青春期的標準。



他們發現,7歲胸部就開始發育的白人和黑人女孩比例分別是10%和23%,相較之下,1997年的數據則是5%和15%。以種族差異大這點來說,這份研究和先前的呈現一致。



在這份研究中,8歲開始進入青春期的白人和黑人女孩,分別佔18%和43%,而1997年的資料中,白人女孩是11%、黑人女孩則與現在相同。



研究人員畢洛(Frank Biro)表示,肥胖比例的增加,可能是女孩發育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的團隊發現,擁有較高身體質量指數(BMI)的7歲和8歲女孩,比同年齡較瘦的人更容易發育。BMI是體重和身高的比例。



不過他表示,醫生對較早進入青春期女孩的身心健康很擔憂。



研究顯示,較早發育的女孩罹患憂鬱症的機率較高,並且通常也比較晚發育的女孩先發生性行為。



畢洛告訴「路透健康」(Reuters Health):「看起來像15、16歲的11歲少女,大人會以對待15、16歲青少女的方式互動,她的同儕也是如此。」


「這些女孩雖然發育較早,但不代表她們在心理或社交上就比較成熟。」中央社(翻譯)



少女過早發育好嗎?最近美國有研究發現:美國與其他國家相較,少女進入青春期的時間較早,其中重要的因素與她們的體重過重有關。研究人員針對1200名研究對象,包含七歲及八歲的少女來做分析研究。以七歲的少女而言,與過去1997年的研究數據相較,黑人與白人的比例差不多,然而發生率卻是兩者都有升高的趨勢,至少都增加了一倍以上。這邊提到的發育過早是以胸部發育來作判別標準。


肥胖與發育過早到底有何關連?原來,身體一部份的女性荷爾蒙是身體的脂肪細胞所分泌,肥胖的人,脂肪細胞較發達,分泌的女性荷爾蒙相對來說也比較高,因此,肥胖的人其女性荷爾蒙的刺激比別人多,自然會讓女性性徵提早出現,月經也會提早。較早的研究發現,發育較早的女孩,罹患憂鬱症的機率較高,但這與女性荷爾蒙的關係可能要進一步作探討才會更清楚。其實,對男性來說也同樣適用,肥胖的男性胸部較大(女性性徵),性器官的性徵也比標準體重的人來得不明顯。所以提醒大家,儘量讓少年少女在成長過程中維持適當的體重對於身心健康的維持也是重要的關鍵。此外,一些環境荷爾蒙,包含從動物肉類來源的荷爾蒙攝取,都可能是造成少女過早發育的因子之一,最好也一併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研究:孕婦吃太營養 害胎兒健康

更新日期:2010/08/06 22:16

我們常說孕婦是一人吃兩人補。



但怎麼補可是要好好拿捏,因為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懷孕婦女一旦攝取過多的營養導致自己跟胎兒體重過重反而會傷害肚子裏面的小寶寶,增加他們未來罹患氣喘、過敏甚至癌症的風險。



白白胖胖的新生兒人見人愛。不過最新研究指出,在媽媽肚子時,就吃太好的胎兒,不見得出生後可以頭好壯壯,反而會因為攝取過多營養傷害到腦部,控制新陳代謝的胰臟,並造成脂肪組織改變,導致一輩子都瘦不下來。



研究建議婦女懷孕時,體重的增加最好維持在八到十公斤左右。



一旦體重增加到19公斤,生下巨嬰,也就是體重超過四公斤寶寶的機率,將是其他準媽媽的1.5倍。寶寶越大問題也就越大。



因此為了自己跟胎兒的健康,準媽媽們可以在飲食上多聽從取營養師的建議,努力把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



懷孕前應該補充何種營養?懷孕時體重控制的範圍最好在什麼範圍?這是我在部落格及門診時,不時會被詢問到的問題,在此整理一下教科書上的建議給準媽媽及正在懷孕的媽媽們參考:


懷孕期可以考慮補充鎂和鋅,這可以幫助荷爾蒙接受器活性更好。葉酸的食品或者營養補充品來源可以幫助卵巢濾泡生長。維生素D的補充可以預防骨盆變形,也可以幫助生產更順利。維生素B12可以減少不孕的的機率。


懷孕時可能會有害的營養問題如下:


維生素A攝取過多會導致胎兒畸形及異常,正常攝取應該不會有大礙,不過像是動物肝臟(每天超過100公克)可能含大量的維生素A,最好要避免。


妊娠肥胖對於懷孕者容易有代謝的問題以及影響胎兒的發展,過度肥胖往往伴隨胰島素阻抗(處理血糖效果變差),血糖代謝、脂肪氧化及胺基酸合成都會被妊娠肥胖干擾而產生不良的後果,因此懷孕時的體重控制及飲食節制仍須注意,配合適當的運動(例如散步、游泳),往往能預防媽媽的健康問題及寶寶日後發展的缺陷,相關資料可以參閱:


Nelson SM, Matthews P, Poston L (2010). "Maternal metabolism and obesity: modifiable determinants of pregnancy outcome". Hum. Reprod. Update 16 (3): 255–75. doi:10.1093/humupd/dmp050. PMID 19966268. 


媽媽在懷孕過重中,體重最好增加8-10公斤,一旦體重增加超過19公斤,生下巨嬰(體重超過4000公克)的機率是一般媽媽的1.5倍,寶寶越大,問題可能越多,未來罹患氣喘、過敏及癌症的風險也會提高,提醒準媽媽們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幼年型類風溼性關節炎 常被誤為成長痛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7/30 04:11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好發於兒童、青少年時期的自體免疫疾病,病患卻常被誤診而輾轉求醫,小兒風濕免疫科醫師提醒,及早正確診斷、正確用藥,可使關節不再繼續被破壞,可回歸正常生活,也不影響生長發育。



兒童過敏及氣喘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兒科教授江伯倫舉例說明,一名少女在11歲時,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的症狀,起初也被誤診為成長痛,輾轉就醫後才確診,經傳統藥物治療一年半後停藥,生長發育未受影響,高中時,身高長到172公分,還加入游泳校隊。



18歲以下都該看兒科



江伯倫表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1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早年調查盛行率約10萬分之16,但一般認為是低估,此病也常被誤認為成長痛或其他骨科疾病。



江伯倫表示,3到5歲與8到10歲是發病高峰,病童的膝蓋、手腕、踝關節會紅、腫、熱、痛,通常會突然不敢走路、不想運動、排拒上課;


小醫典─如何區分成長痛與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7/30 04:11



小醫典─如何區分成長痛與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成長痛:



好發於4到9歲,疼痛時間大部分是晚上與清晨,休息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可明顯改善,並能繼續走動,屬於良性疼痛,未來會自然痊癒。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好發於3到5歲與8到10歲,腳踝、關節會紅、腫、熱、痛,病童常痛到不敢走路、排拒上課、不想運動,經休息後,也無法改善;若不治療,關節可能會遭到破壞、影響生長發育與運動功能。



資料來源:台大兒科教授江伯倫



前幾天,我和一位整脊老師聊到他正在幫忙處理的一個案例,有一個小學生因為疑似生長痛,父母帶來,希望整脊可以幫忙症狀緩解,小朋友的症狀,往往是在上體育課後,小腿骨骼疼痛會變嚴重,經過整脊的協助,有些狀況改善,然而上完體育課所發生的疼痛卻沒有緩解,整脊老師覺得不太像生長痛,和我討論到底可能是何原因引起。應該進一步作哪方面的檢查與評估。


我想第一個應該要排除的就是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病因不明,常發生在16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兒童。患者在早期會有關節發炎、疼痛、腫脹、發熱等現象。好發佈位於四肢的大關節,發病後六個月是其侵犯的關節,可分為全身型、多關節型和和少關節型。這類疾病多為自限性,也就是過了一段時間自己也會好,一般治療以類固醇為主,少數還會另外加上免疫抑制劑來幫助症狀控制。以類固醇藥物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即是生長抑制作用,提醒家長注意。


以功能性醫學來說,這是免疫失調的疾病,與免疫有關的系統,包含營養、腸道、過敏及毒素等等的影響,導致免疫系統失衡的可能相關來源,最好能藉由相關檢測來查清楚,如此才能針對體質部分作根本改善,儘量減少用藥的時間及劑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孕婦貪杯 男胎兒日後恐不孕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7/01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懷男胎的孕婦一旦喝酒,容易傷害兒子未來「生機」。丹麥研究發現,懷男胎的孕婦如果一周喝4、5杯葡萄酒,很可能損害男孩生育能力,男孩出世、長大後,不孕風險大大增加。



研究人員推測,胎兒睪丸很脆弱,或許是酒精傷害胎兒睪丸組織,而未來「滋養」精蟲的細胞也受酒精毀損,因而出現這種結果。



丹麥研究人員分析350位年輕男性精子,並詢問他們的母親過去、現在是否有喝酒習慣,追朔時間達20年。研究人員比對數據發現,和少喝酒、不喝酒的女性相比,如果女性懷孕時一周飲用6.75單位酒精,她們兒子的精蟲濃度平均減少三成二。這項研究發表於「歐洲人類生殖學與胚胎學」年度學術研討會。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單位酒精相當於半品脫啤酒(一英制品脫等於568毫升),一小杯玻璃杯的葡萄酒,大約含1.5單位酒精,一大杯玻璃杯的葡萄酒含3單位酒精。



丹麥奧胡斯大學醫院塞希莉亞‧拉姆-勞漢森(CeciliaRamlau-Hansen)為研究計畫主持人,她表示,很可能是酒精傷害胎兒睪丸組織,以及一些特定細胞,這些細胞「滋養」男孩精蟲,一旦遭受破壞,就可能影響男孩生殖能力。



研究人員提醒,懷男胎的女性未來如果還想當阿嬤,最好不要喝酒,以維持兒子生育能力。



過去我們談過許多關於孕婦在服藥及飲酒時為何應該儘量避免的研究,其實絕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懷孕時因為母親血液會透過胎盤來和胎兒做交換,不管藥物、酒精、毒素甚至毒品,都會透過這個途徑來影響胎兒。酒精的部分,孕婦在懷孕時有喝,一般醫療人員大致瞭解的風險:流產、早產、體重過輕、以及生殖缺陷。在部落格經常有懷孕的網友因為懷孕服藥的問題跟我討論,在門診也不時會碰到孕婦本身原本有服用精神科藥物,擔心藥物服用對胎兒的影響及不知如何戒斷藥物來諮詢,顯見大家對此資訊不算陌生,比較感到困難的地方在於原本精神科藥物不知如何戒斷才好,因為大部分的醫師不是建議流產不然就是建議繼續服用,對孕婦的期待來說天差地遠,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把藥趕緊全地減下來,減少對寶寶的危害。


最近丹麥研究人員發表一篇研究報告,他們發現年輕男子的母親,在母親懷他們的時候一週喝四到五杯葡萄酒,就會導致他們的精子濃度下到母親未飲酒的控制組的32%,換句話說,因為母親在懷孕時貪杯,讓兒子日後的精子數少到一般人的三成左右,也因此導致不孕。


有些研究證實任何酒精對胎兒都有負面的影響,所以還是請大家先把「孕婦一週不要超過兩小杯」的建議擺在一旁,避免任何型式的酒精比較安全。當然,已經有固定飲酒習慣的孕婦更要戒酒才是。


原文分析報導請參閱: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290542/Drinking-alcohol-pregnancy-damages-sperm-quality-sons.html#ixzz0sNtjzkuR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睡得飽 有益學習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6/30 04:21



文/柯俊銘



您家的小朋友都幾點上床呢?有固定的就寢時間嗎?日前一份發表在美國聯合專業睡眠學會(APSS)第24屆年會的報告指出,幼童若能每晚按時睡覺,將可增進往後的學習表現,提供家長參考。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SRI)的兒童發展專家Erika Gaylor博士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將近8000名孩童進行長期的追蹤調查,目的在於探討規律的睡眠對於當事人往後認知相關能力的發展有無影響。



過程中,研究人員分別在個案9個月大與4歲上幼稚園時,打電話拜訪他們的父母,問題包括:「您的寶貝晚上都何時就寢?」、「您有規定孩子的上床時間嗎?」、「您的孩子通常都睡到幾點才起床?」等。另外,所有個案在4歲時,也被安排接受一系列的心理測驗,藉以了解其當下的智能成長狀況。



在控制可能的干擾變項後,結果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11個小時的孩童,整體測驗成績普遍落後。值得注意的是,每天按時睡覺的孩子,在語言的理解、表達、讀寫及算術概念的表現上,都比沒有固定就寢時間的孩子還要來得優異。



探究原由,研究者表示,睡眠和大腦功能有密切的關聯,每天睡眠充分時,腦部處理與儲存外界傳入的訊息會更有效率,新刺激引發的神經連結也會較為穩固。當孩子有規律的睡眠時間,相對也能確保睡眠時數的充足,有助於心智發展。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建議,學齡前的孩子每晚至少要睡足11個小時。去年8月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睡眠醫學」的一篇文獻則警告,孩子儘量要在晚上9點以前就寢,若往後延遲,不僅要花較多時間才能入睡,總睡眠時數往往也會較短。



有鑑於此,想要孩子頭好壯壯嗎?除了注意平時的飲食與運動外,睡眠是否足夠?也不容忽視。



若可以的話,家長最好每天早點且在固定時間哄孩子上床,透過儀式化的活動,例如播放輕音樂、一起做柔軟操、陪孩子閱讀繪本或講故事給他們聽等方式,幫助寶貝們做好睡覺的準備,使孩子躺平後,能順利進入夢鄉。



說到睡眠,我們都知道是身體進行身體修復的重要機制,因此睡眠品質好壞,也與身體與精神的健康關係至大。長期以來,學習、記憶與睡眠過去已有相當多的研究成果,以下僅舉出部分研究提供大家參考:


說到睡眠,直接影響的就是記憶力,尤其是睡不夠會直接影響工作記憶力。相關研究請參閱:


Turner, T.H., Drummond, S.P.A., Salamat, J.S., & Brown, G.G. (2007). Effects of 42 hr sleep deprivation on component processes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Electronic version]. Neuropsychology, 21, 787-795.


在睡眠的分期中,最簡單的分法就是快速動眼期(REM)與非快速動眼期(NREM),REM是作夢、眼皮跳動的時期,NREM是REM之外的睡眠分期,又分為1、2期的淺睡期及三、四期的深睡期(,有人把三、四期合在一起,又稱慢波睡眠期),REM也算是深睡期。睡眠品質好不好,慢波睡眠及REM這兩個部分才是關鍵,雖然加起來的時間不會超過淺睡期,但貴精不必多,對成年人說,睡眠時數足夠,但睡到精華才是良好睡眠的關鍵。


睡眠可以幫助學習及記憶力重塑,許多睡眠研究發現健康的睡眠與學習及學校的課業表現有直接關連: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 Sleep and Learning


"To understand the big picture, give it time -- and sleep". EurekAlert. April 20 2007.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07-04/bidm-tut042007.php. Retrieved 2007-04-23. 


健康的睡眠,必須要REM及NREM的比例合宜,有一篇研究提到睡眠有助於程序記憶(procedural memory),這是指關於技術、過程、或「如何做」的記憶能力:


Walker, M.P. (2009, October 5). *Sleep and Cognition II: Memory (Procedural [Skills]).* Lecture given in Psychology 133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


至於跟理解及認知有關的陳述記憶力也能藉由睡眠來幫助:


Walker, M.P. (2009, October 7). *Sleep and Cognition III: Memory (Declarative [Facts]).* Lecture given in Psychology 133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


另外,2004年也有研究指出,睡眠能夠增加人的洞悉能力:


Wagner, U., Gais, S., Haider, H., Verleger, R. and Born, J. (2004). Sleep inspires insight. Nature 427, 352-355.


最近美國睡眠學會根據研究,建議學齡前兒童,每天要睡滿11個小時,相對於沒有睡滿11個小時的研究對象,睡滿11個小時的兒童不管在語言理解、表達理解、算數概念,表現都明顯勝出。因此,幼童最好在九點前就上床睡覺,錯過這個時間,要小孩睡覺會更費事。提醒家長們,幫助小孩早睡,也是日後學習及記憶能力的關鍵。的確,在睡前能幫小孩念床邊故事,既可增進親子關係,又能培養小孩睡覺前的儀式性行為(也就是聽完故事代表接下來要睡覺了),實在一舉兩得。其實很多小朋友的專注力缺乏或者過動,其實與睡眠品質及睡眠時間是直接關係的,萬萬不能輕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孕婦對酒精最好敬而遠之,因為根據研究顯示:如果青少年的母親在他們還在娘胎時曾喝過酒,那麼酒對這些青少年而言,比較有吸引力。而這樣的吸引力對於日後演變成酒癮問題的發生率相對來說會提高很多。


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Steven Youngentob以懷孕的母鼠來做實驗,發現這樣的關連性,因此提醒大家:這些研究結果凸顯了胎兒與青少年經驗的關連性,對日後發展為酒精濫用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他的研究團對相信接觸過酒精的胎兒,他們的大腦被訓練成喜歡酒味。對所有哺乳類來說(包含人類)都有類似的狀況。在對照組的實驗中,沒有接觸過酒精的母鼠所生的小老鼠,長大後並不喜歡酒味。


這個研究被發表在行為及大腦功能期刊(Journal Behavioural and Brain Functions)上。這證實了酒癮問題可能與母親懷孕接觸的的酒精有關,因為在青少年喜歡酒味,往往是日後發展成酒癮的關鍵之一。


此外,最近國內考慮調升菸酒稅,國外有研究分析四十年的112個研究發現:提高酒類的費用,會讓人們對酒類的沈溺減少,原因很簡單:沒錢就少喝點。這個研究發表在成癮期刊上(Journal Addition),國內主管的單位在作相關決策時,應該有參考這些研究結果。


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找原文的報導資料:


http://www.telegraph.co.uk/health/healthnews/4238958/Drinking-while-pregnant-can-make-children-more-attracted-to-alcohol.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寶寶性別失衡 4000女嬰消失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6/11 12:23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1日電)台灣生育率偏低,還有性別失衡的隱憂。衛生署發現,去年男女出生比是109比100,較自然情況下的比率105比100,有段落差;若經換算,去年有4000個女寶寶因此消失。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分析去年19萬1310名新生兒,發現男女比是109比100,進一步分析去年接生數達80胎以上的院所,將比例懸殊的34家列入觀察名單,其中某家醫院男女寶寶比例高達178.13比100。



這些名單中,大多數為婦產科診所,少數是地區醫院,沒有知名的婦產科及人工生殖診所,國健局初步排除不孕夫婦以人工生殖方式特意訂製男寶寶的可能性。



國健局長邱淑媞今天指出,在自然狀況下,男女出生比大約105比100,如果換算,就是約有4000個女嬰「消失了」,最有可能是母親懷孕時,女胎遭人工流產。



周產期醫學會發言人蘇怡寧說,在醫學技術上,懷孕前可用精蟲分離術選出Y精蟲的機率是7成,但並非「包生男」,懷孕中用可採母血篩檢、絨毛採檢判別胎兒性別,但是大醫院不會接受訂做特定性別寶寶的要求。



另一方面,許多母嬰網站充斥著不少網友探詢篩檢胎兒性別訊息;國健局將首度發文給這些接生性別懸殊的院所,要求改進,並請衛生局與醫學會加強輔導。



台灣,目前除了生育率居全世界的末位以外,還有一個問題:性別失衡。目前的統計,是109:100,跟自然的狀況下(105:100)相比,仍高了一些,不過和過去相比,這個數字其實已經下降了,除了少子化的影響,現在的重男輕女的觀念,比較沒有像以前那麼嚴重。


造成男女失衡比例的原因,除了有些父母因為性別因素而作人工流產以外,此外,精蟲分離術也是助長男女失衡的原因之一。在大的醫院或者醫學中心,沒有婦產科醫師會作精蟲分離,主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法律問題,根據人工生殖法的規定,不得以人為技術來決定胎兒性別。在醫學中心,如果沒有按規定來,容易惹人非議或者被提出檢討,因此想到大醫院作精蟲分離,大概都會被醫師拒絕。所以想作的父母,都是私底下到私人診所才有機會。


精蟲分離,大約可以將機率提高到七成,也非百分之百的保證,提醒大家注意。有人謠傳生兩胎或三胎,若都是相同性別,可以請醫師合法作精蟲分離,根據現行的法令,還看不到相關的放行法令。但就我所知,私人的婦產科醫師大多會視其狀況而給予通融。


建議大家還是自然一些好,否則性別嚴重失衡,日後還會衍生其他相關問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孩童適合游泳年齡 降至1歲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5/26 00:01







小兒科醫學界的權威組織、美國兒科學會,最近正式把孩童適合開始游泳的年齡,從4歲調降到1歲,也就是說,家裡滿1歲的寶寶,這個夏天就可以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游泳啦!



看看這條胖胖的水中小蛟龍,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人家才1歲多喔!美國兒科學會原本建議父母,等孩子滿4歲了,再帶孩子去游泳,不過最近這個年齡下修啦!專家和醫生們說,寶寶滿1歲,爸爸媽媽就可以為孩子安排游泳課程。



至於下修年齡的原因是,寶寶越早學游泳,也就越早懂得在水中自救的方式,然而讓這麼小的孩子學游泳,還是有前提的,就是爸爸媽媽或指導員,絕對要留在伸手就能抓到孩子的距離內。



小兒科醫師也再次提醒大家,不論你的孩子究竟學會游泳沒有,都不可以掉以輕心,以為孩子能自己應付水裡的情況,所以,爸爸媽媽們可以為小寶貝買件泳衣,只要好好注意安全,今年夏天就可以全家開心學游泳去。(民視新聞王皓綜合報導)


 


上次,國內一位資深的水上運動教練跟我提到,小孩很小就可以學游泳,在澳洲甚至八個月大就能學游泳,他提到人浮在水上是本能,既然是本能,應該是越小時學越好,跟腳能不能搆到池底沒有關係,相反地,不能搆到池底,更要用本能讓自己浮起來,因此能更快學會。最近美國的醫學界也提出相近的建議:一歲就可以開始學游泳,因此父母想讓小孩學游泳可以在早一點。想讓小孩學游泳的父母不妨多參考這類資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時多接觸自然 學歷收入雙高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5/26 02:26 黃菁菁/東京廿五日電



中國時報【黃菁菁/東京廿五日電】



日本國立青少年教育振興機構調查指出,孩提時多接觸大自然,經常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要的小孩學習慾望較高,也比較愛讀書,長大後學歷高,收入也較高。



這項調查是在去年底,針對日本全國廿至六十多歲的五千名男女以及一萬一千名中小學生所做。結果顯示,小時候在戶外玩耍經驗豐富的人,每個月讀一本書以上者七一%,不在戶外玩耍者只有廿四%有讀書習慣。戶外玩耍者的最高學歷在大學以上的占五十%,另一組則占四五%。



這項調查也顯示,有在大自然遊玩經驗者,半數以上都是逾六十歲的人,而現在的高中生只有四成的人經常接觸大自然。



千葉大學教育社會學教授明石要一指出,小孩接觸大自然時會產生許多疑問,因而刺激求知慾、好奇心,學習慾望自然提高,多跟其他小朋友玩也可以培養人際關係和決斷力。



最近日本有一項有趣且值得大家關注的研究:小時候在戶外玩耍經驗豐富,經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小孩,長大後比較愛看書,學習慾望強,收入也比較高,研究人員認為大自然的刺激,會激發小孩的好奇心及求知慾,建議為人父母者,應該多撥點時間帶小孩出去郊外走走,也鼓勵小孩多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對其日後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幼兒托育未改善 少子問題難解


公視 更新日期:2010/05/21 22:15



很多年輕父母,為了孩子托育問題,在職場與托育場所兩頭跑,可以說蠟燭兩頭燒,也成為台灣生育率低迷不振的原因之一,雖然政府不斷釋出利多誘因,卻還是成效不彰,有學者認為,儘快完成"兒童教育及照顧法"的修法,讓孩子從出生到就學,不論托育、還是課後輔導,都能得到完善的照顧,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在電子公司上班的孔小姐,每天早上都會把五歲的兒子翔翔,托育在公司附設的托兒所,因為可以就近照顧,上起班來也比較安心。



托兒所就在辦公室樓下,讓孔小姐可以同時兼顧工作與子女照顧,就算有時候要加班,也有人可以幫忙。



現在很多雙薪家庭的父母,往往為了孩子托育問題,在職場與工作間疲於奔命,蠟燭兩頭燒,雖然中央與地方都有獎勵辦法,鼓勵企業設置托育場所,不過像這樣的企業少之又少,就算是首善之都、台北市,也只有一家民營企業有這樣的幼托環境,導致很多年輕夫妻生育意願低落,雖然政府祭出生育獎勵及育兒津貼,不過幼教團體認為,政府鼓勵生育,不能光靠補助,更重要的是幼托制度,及完善的配套措施。



幼教團體認為,根本解決之道,是政府應儘快立法完成"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讓0到12歲的孩子,從出生到就學,不論托育、課後輔導、或是醫療系統,都能獲得完善的教保權益,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安心生小孩、放心教保育"的友善托育環境。



記者賴淑敏陳柏諭台北報導



日本之前,少子化的情形也非常普遍,之後政府正視少子化的狀況,透過獎勵及立法來改善幼兒的托育問題,情況才改善。因此,幼兒托育問題若不於短時間立法改善,少子化的狀況只怕會越來越惡化。民營企業設置幼托,可以直接改善父母接送的燃眉之急,幫助很大,請大家一起關心及監督立法單位早日通過相關法案。單單鼓勵設置,改善有限,強制立法才能真正讓托育問題直接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童看電視 長大變笨又變胖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5/04 02:12 實習編譯林力敏/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實習編譯林力敏/綜合報導】



加拿大研究團隊三日於美國醫學會《小兒與青少年醫學檔案》(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發表研究指出,兒童若從兩歲開始就常看電視,長大後更易發胖,智力發展受阻,課業表現較差,且易受同學霸凌。



該研究調查一九九七年至九八年於加拿大魁北克省出生的一千三百一十四位孩童。這些孩童的父母記錄小孩在兩歲半及四歲半觀看電視的時數,等小孩成長到十歲,再由學校教師評估其課業表現、衛生習慣及心理社會發展。



結果顯示,兒童若從兩歲開始,每周多看一小時電視,長大後數學表現差六%,課堂參與度少七%,遭同學欺負的機率高一○%,另外運動量少九%,吃下肚的零食分量則多一○%,身體質量指數(BMI)高五%。此外,研究數據指出,兩歲兒童平均每周觀看電視八.八小時,四歲兒童則觀看十四.八小時。



研究人員認為,學齡前階段對腦部的發展至關重要,家長應減少小孩看電視的時間,這樣小孩才能夠做更多有助身心發展的活動。這份研究已引發社會關注,要求政府針對孩童看電視的時數設限。



在美國,小兒科醫生建議家長禁止兩歲以下孩童看電視,而兩歲以上孩童一天看電視的時間也不宜超過一至兩小時。



法國政府禁止電視公司針對三歲以下兒童製作節目,澳洲政府則建議三至五歲兒童一天看電視的時間不宜超過一小時



家中有小小孩的父母趕緊看這裡,並回答一個問題:您的小孩一天看多久的電視?


最近加拿大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


兒童若從兩歲開始,每周多看一小時電視,長大後數學表現差六%,課堂參與度少七%,遭同學欺負的機率高一○%,另外運動量少九%,吃下肚的零食分量則多一○%,身體質量指數(BMI)高五%。


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的小孩(從兩歲開始)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過多,極可能會影響到小孩日後的心智發展,體重過重甚至被欺負。小孩為何會這麼愛看電視,我認為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缺乏父母的陪伴,絕大部分的小孩都喜歡和父母互動,越小時越喜歡,如果父母每天能撥時間陪小孩讀書、講故事,甚至遊戲,就能取代電視在小孩生活中佔的比例,感情還能加溫一舉數得。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