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排毒專區 (2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熱澡洗太久 恐吸入致癌物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1/24 03:01 張翠芬/台北報導






 ▲自來水中消毒劑氯會釋出致癌物質,洗澡水溫不宜過熱,也不宜洗太久,並應保持浴室通風。(陳君瑋攝)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天氣好冷,洗熱呼呼的熱水澡,全身暖烘烘;但專家提醒,熱水澡千萬別洗太久,洗十分鐘熱水澡比洗五分鐘,會多吸入四至五倍的三鹵甲烷致癌物,要減少吸入致癌物,洗澡時最好打開抽風機通風。



一波波寒流來襲,民眾除了應注意一氧化碳中毒問題,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醒,很多民眾因為怕冷,刻意延長洗熱水澡的淋浴時間,若浴室密不通風,時間愈久恐怕吸入愈多致癌物三鹵甲烷。



江守山說,台灣的自來水都以氯做為消毒劑,最常見的副產物就是致癌性的「三鹵甲烷」,它不僅具有肝毒性、腎毒性及致癌性,長期吸收過多,可能會導致膀胱癌、結直腸癌,甚至孕婦流產。



江守山說,燒開水、洗澡、到溫水游泳池,都容易吸入大量三鹵甲烷。例如,很多人煮開水,習慣在水沸騰後把蓋子掀開,繼續煮三、五分鐘,來去除自來水中的「氯」,這樣做反而會使得致癌物三鹵甲烷揮發在空氣中;建議煮開水時,應在通風處或打開排油煙機,把蒸氣排出去。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三鹵甲烷具揮發性,八十%是靠呼吸道吸入,廿%是經由皮膚吸收,真正飲水中攝入的量其實不大。



他提醒,如果民眾聞到自來水消毒的味道很重,即表示含氯高,此時洗澡淋浴時間別太久,盡量在五分鐘以內,或在浴室加裝抽風機等通風設備,減少吸入有害物質。



我們平時在燒開水時,常會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那就是自來水公司用於消毒的氯氣,平常,洗澡時,若天冷,溫度開高,洗久一點,我們也會經由皮膚吸收一些,而游泳池的氯消毒,也有類似的狀況,這些氯氣經由加熱,很容易產生三氯甲烷之類的三鹵甲烷這類可能致癌物質。因此,毒物學者的建議:不要洗熱水澡太久,同時,對於燒開水時,最好保持通風,若能把抽煙機也打開,減少呼吸道的吸入(這是人體累積三鹵甲烷最主要的途徑),相信能減低相關風險。


一般的用水,有人會用全戶淨水系統來過濾這類消毒物質,擔心洗澡時,會由皮膚及呼吸道吸入三氯甲烷,有人會使用蓮蓬頭的過濾器或是以臭氧來除氯,以防毒的概念來說,最好除惡務盡,因此這些都可以考慮使用的方式。


其實,有游泳當運動習慣的人,對此應當特別提高警覺,因為根據研究,這些三鹵甲烷的來源,游泳池的氯氣消毒佔了80%的來源,即便在所謂的安全游泳池游泳,游泳運動時毛細孔全開,攝入三氯甲烷的危險性也提高,想進一步瞭解請見參考文獻:


 Lindstrom, AB et al. (1997) Alveolar breath sampling and analysis to assess trihalomethane exposures during competitive swimming training. Environ. Health Persp., 105 (6), 636-642


 Drobnic, F.et al. (1996) Assessment of chlorine exposure in swimmers during train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8 (2), 271-27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前年,開始有媒體注意到,全球的蜂蜜產量急速下降,原因是蜜蜂大量死亡,以英國為例,2009年減少了17%,從1980年代算起,短短的20、30年之間,蜜蜂數目更是整整掉了一半。而因為一時找不到原因,所以都會歸咎於大氣暖化的結果,然而最新研究出爐,真正的蜜蜂殺手,其實是一種「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s殺蟲劑,表面上,這類號稱對人類無害的殺蟲劑,但卻會滲入植物職務的每一個部位,當然,也包含花粉及花蜜不知情的蜜蜂接觸後,這種毒素就會攻擊蜜蜂的中樞系統,導致蜜蜂死亡。最可怕的事,即便殺蟲劑濃度低到測不到的程度,仍會影響蜜蜂的健康。


早在2004年便有殺蟲劑對蜜蜂的威脅之研究,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之前的研究文章:


 Colin, M. E.; Bonmatin, J. M.; Moineau, I., et al. 2004. A method to quantify and analyze the foraging activity of honey bees: Relevance to the sublethal effects induced by systemic insecticides.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Volume: 47 Issue: 3 Pages: 387–395


蜜蜂是生態中,重要的角色之一,許多水果、穀物都有賴蜜蜂的傳粉來幫助生產,如果,漠視生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生物生存,那麼,會引發負面的生態效應,往往是人類難以估計及想像的,過去,甚至有專家提到如果蜜蜂滅種,大概人類也難以存活,根據估計,大約90種的具有商業價值的農作物,需要靠蜜蜂協助授粉,相關產值在英國,更是高達2億9000萬美元。


現在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已經找到可能是特定殺蟲劑Neonicotinoids的影響,這完全是人類發明的化學毒物所造成的破壞,因此,這類新菸鹼類殺蟲劑應該立刻停用,否則,再繼續演變下去的話,更大的生態危機隨時會發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美國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分析在2003-2004期間268位孕婦的身體檢測數據,結果發現:幾乎全美各地的孕婦都測出體內含有多種毒性化學物質!除了常用於不沾鍋、加工食品與個人護理用品的化學品之外,甚至還包括1970年代起就禁用的物質。在孕婦體內發現到這麼多化學物質,而且完全不知道這些化學物質對懷孕過程的影響,這實在令人感到驚訝及憂慮


實驗內容針對163種化學物質進行數據分析,伍德拉夫帶領的團隊發現,99-100%孕婦體內檢出以下物質:包括多氯聯苯、有機氯農藥、全氟化物、酚類、多溴聯苯醚、鄰苯二甲酸、多環芳香烴以及高氯酸鹽等化學物質。



其中,鄰苯二甲酸(PBDEs)作為阻燃劑,目前包括加州在內的許多州都禁用,­而DDT是一種有機氯農藥,在1972年已經禁用。 



此次調查對象有96%婦女體內有雙酚A。雙酚A用於增加塑膠硬度及透明度­,是環氧樹脂成分之一,而環氧樹脂則常用作食品或飲料罐的內層塗料。研究人員說,胎兒於產前接觸到雙酚A,腦部發育將會受影響,日後罹患癌症的機率也會增加。


之前,我曾參加台灣醫學會的學術研討年會,其中關於環境賀爾蒙的研討會,與會的專家,不是公共衛生專家,不然就是婦產科醫師,顯見環境賀爾蒙對孕婦及胎兒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只是大部分的醫師還不是很清楚其影響層面有多大,但他們都同意在現代這樣的高污染環境,若人類不正視這些污染物對人體的傷害,進而減少甚至杜絕其使用,那麼接下來關於環境賀爾蒙如何影響身體的研究報告會越來越多。


以最近美國的研究為例,早在1972年就已經禁用的DDT,卻仍還測得到,顯見這些親脂性的毒素在體內殘留的時間之久遠,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而檢出率高達96%的雙酚A,我在部落格已經多次提出討論,對嬰兒的腦部發育及日後罹癌的風險都會明顯增加,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9206


至於防燃劑PBBs,其實早在1970年,,已有相關的研究證實,許多美國人的體內有嚴重的污染,而且相關的研究發現,身體要真正完全代謝這類毒物,必須要花一到二十年的時間,才能減少一半,換句話說,這種防燃劑的在人體內的半衰期可長達20年。在美國的農業大州,密西根州的民眾體內大多都有這類物值得污染,曾有研究團隊已高效率的排毒程式來幫助當地一些居民擺脫毒素污染,結果成效驚人。研究報告發現,對於16種不同的化學物質,排毒程式帶來了平均20%的減少量。完成後四個月追蹤檢測得結果顯示所有化學物質的減少量平均超過40%。


在1984年曾有一位醫師,對一個做排毒程式的人,以脂肪試測其DDT的代謝物前後有何變化,結果發現在53天以後,DDE(DDT的代謝物)降低了29%,在250天以後,此時距離完成排毒程式已經很久了,但其DDE的量降低了97%,也就是排毒程式幫助身體排毒的效果,並不限於程式進行期間,即便結束,身體恢復相關功能,身體排毒會更有效率。


關心身體健康,或者不想把身體殘留的毒素直接傳給寶寶的(準)媽媽們,建議可以多瞭解排毒程式的原理及應用這個技術來幫助自己的身體更健康,也幫下一代更健康,對想進一步瞭解排毒程式,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54&prev=69&l=f&fid=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吸菸等同致癌物注進血管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1/01/16 11:35 賴秀如



(法新社華盛頓15日電) 美國科學家今天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光是抽幾口菸,就會在數分鐘之內對基因造成傷害並治癌。



事實上,研究員說,這種效應「之迅速,簡直可說是直接把(致癌)物質注射進血管裡」。這項研究被視為對吸菸者的「嚴重警告」。



這是針對菸草物質對基因會造成何種傷害的首次人體研究,刊登在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Society)出版的「毒物學化學研究」(ChemicalResearch in Toxicology)期刊。



科學家透過12名吸菸的志願者,追蹤1種叫做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的污染物質。這種物質在香菸、燃煤工廠及燒焦的燒烤食物中都會出現。



研究人員特別研究菲(phenanthrene)進入血液的情況,了解它如何形成有毒物質「污染DNA,造成會致癌的突變」。



研究指出:「吸菸者製造的有毒物質很快達到最高值,就在他們抽完菸的15到30分鐘內,連研究員都嚇一大跳。」



這項結果相當重要,因為「PAH二醇環氧化物(diol epoxide)很容易跟DNA起反應,包括產生突變,被視為抽菸時最容易致癌的物質」。



率領這項研究的赫克特(Stephen Hecht)說,這項研究獨特之處,在於直接檢視吸入香菸會造成的效果,沒有其他干擾因素(例如污染或飲食不良)。



赫克特說:「這項研究結果對那些想開始想要抽菸的人而言,是很嚴重的警告。」



全世界每天約有3000人死於肺癌,其中90%是抽菸所致。



這項研究由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Institute)贊助。(譯者:中央社賴秀如)



當我們談到現在的癌症發生率越來越高?甚至發現年齡的越來越輕?有一部份原因,有人歸因為燒烤吃得多,因為吃燒烤的食物容易接觸到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的污染物質,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吸煙年紀的過早或者二手煙的影響。而PAH在醫學臨床研究上,已經確認為致癌物質,事實上,美國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吸煙的動作,其效用等於把PAH直接打到血液中,也就是透過抽煙,PAH可以經由肺臟的空氣交換,直接把PAH這類致癌物質直接注入血液中,讓身體給致癌物質直接衝擊當然也因此明顯的提昇癌變的機率。


PAH過去的研究,被公認是致畸胎物質、致癌物質以及致突變劑,對胎兒而言,若接觸過多,往往會有低智商以及氣喘的發生率增加:


http://health.usnews.com/articles/health/healthday/2009/07/20/exposure-to-common-pollutant-in-womb-might-lower-iq.html


此外,媽媽抽煙,還可能導致寶寶出生於體重過輕、早產及心臟問題,而嬰兒的臍帶血分析細胞DNA也發現有明顯損害,眾所周知,DNA變性是目前癌症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追蹤研究上,三歲時容易出現發展遲緩,6-8歲時,IQ較低及行為問題容易出現,這是為何禁止孕婦吸煙的原因:


 http://www.ccceh.org/pdf-press/Time10-4-10.pdf


吸煙過程中所產生的PAH對身體危害的證據十分明顯,尤其是導致細胞DNA變性,大大增加癌症形成的風險,千萬不可輕忽。因此建議煙還是少碰為妙,二手煙亦包含在內。


在PAH的化合物,有一種第一個被確認的致癌物質苯並芘(Benzopyrene),最有名的含有creosote的藥品,就是著名藥品正露丸,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氣味,我想只要吃過的人都很難忘記。在1999年起,被日本的一些醫師質疑其致癌性(PAH),主張應廢除該項藥劑。因此,建議腸胃不適想選擇以正露丸來緩解不適症狀時,最好多留心這方面的資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拼裝地板恐致癌 毆盟2013禁用


民視 更新日期:2010/12/15 10:01







您家裡有用拼裝的塑膠軟地板嗎?根據國外研究,這類拼圖地板含有致癌物甲醯胺,吸入或接觸都可能有致癌的風險,歐盟決定2013年開始禁用,不過目前我國沒有規定,因此毒物科醫生建議,碰完後一定要立刻洗手。



一大排彩色塑膠板拼在一起,就可以變成彩色地板,鮮豔的顏色真的很漂亮,常常被用來防止幼童摔傷,但這樣的拼圖地板聞起來,味道卻很刺鼻大人覺得臭,小朋友更完全不敢聞,這股味道就是容易致癌的「甲醯胺」,只要吸入或接觸皮膚,都可能中毒。



雖然還沒出現中毒個案,但比利時這個月開始禁止販賣,歐盟更決定2013年全面禁用,不過我國目前卻沒有相關規範。



塑膠軟地板或許能保障小孩的安全,不過為了您和小朋友的健康,用完時候,記得勤洗手,免得把致癌物吞下肚。



我想很多人把拼裝的塑膠地板買回家,拆封之後,迎面而來的就是一股撲鼻的刺激味這就是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formamide ,簡稱DMF)的味道。


根據研究,二甲基甲醯胺與人類的癌症發生有關,並可能導致新生兒缺陷。在一些工業部門中,婦女是禁止使用二甲基甲醯胺的。二甲基甲醯胺本身黏稠而難以蒸發,是十分麻煩的溶劑,許多製造商在物質安全資料表中,將二甲基甲醯胺的健康危害列為(終身)或(慢性),因為二甲基甲醯胺不太容易被人體排出。一葉知秋,不難想像我們周遭潛在有許多人體接觸後就難以排出的化學污染來源,處在目前現代的生化環境,防毒的知識與有效的排毒方式對健康來說,同等重要。


全世界環保及衛生要求最嚴的區域歐盟,已經明訂在2013年全面禁用含DMF材質的用品,比利時更率先在今年宣布禁用,對寶寶或者家人健康要求的人,建議對這類含DMF的用品及製品,還是少碰為妙。萬一不得已必須接觸(例如到學校、體育館甚至是大賣場的兒童遊樂區),洗手是一般人最能做到的一級防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防皺衣含甲醛! 美測超標恐皮膚炎





TVBS 更新日期:2010/12/12 12:25 洪玲明



你家裡有防皺襯衫嗎?訴求免燙、方便整理的防皺襯衫,得小心或多或少都含有甲醛,美國紐約時報報導,防皺衣物通常製造過程,會釋放出微量甲醛,而且甲醛通常能讓衣物比較硬挺,但是皮膚科醫師提醒,甲醛也會讓皮膚紅腫潰瘍,想要避免,新買的防皺衣褲得記得洗過再穿!



襯衫最怕皺,洗了還得燙平整,相形之下,「防皺」襯衫HOT,不過小心裡面添加的甲醛成份,讓你皮膚受傷。皮膚科醫師游鴻儒:「穿這個含有甲醛的衣服,大概幾個小時就會引起過敏反應,如果說大量的吸入體內,會造成消化道或者是肝臟,或是呼吸道的癌症。」


靠聞的可略知一二,通常紡織衣物會浸泡人工合成橡膠,這類橡膠會釋放刺鼻甲醛,而且添加甲醛會讓衣服硬挺,美國紐約時報就引述美國國會政府責任署最新調查,更檢驗美國市面產品發現,大多數衣服含的甲醛,超過日本標準75PPM,只要接觸皮膚,輕則皮膚癢,嚴重可能皮膚潰瘍。游鴻儒:「(新衣物)會建議先泡,泡完之後再洗。」


儘管依照美國標準,3歲以下幼童可接受小於20ppm甲醛,成人300ppm,但只要皮膚敏感的民眾,一點點都不行,國內多數成衣業者,也表示自家衣物都沒甲醛。


倒是醫生還是建議,新的衣服褲子穿之前先用溫水泡20-30分鐘,每隔10分鐘換水一次,才能降低甲醛殘留。不想皮膚紅腫癢,任何新衣服洗過再穿。





甲醛,是由一個氧跟兩個氫和碳鍵結在一起的化合物,請見下面的參考圖示。談到甲醛,因為在許多建材都有含,因此不少人在剛裝潢好的家裡都會遭受其污染,根據調查,室內的污染,甲醛算是比其他化合物來得更普遍。其實人只要待在空氣中含有甲醛超過0.1ppm以上的環境中,眼睛及身體有黏膜的地方就會因為刺激而過度分泌,因此過量甲醛接觸後,往往是淚流滿面,這對上過大體解剖的醫療專業人員,絕對是不陌生的經驗。


根據研究,甲醛對人體極易產生毒性,同時還有致過敏與致癌性。甲醛吸入容易導致頭痛、喉嚨灼熱感、呼吸困難,甚至惡化氣喘的發作:


 Formaldehyde and Indoor Air, Health Canada, August 2005, ISBN 0815511299, http://www.hc-sc.gc.ca/iyh-vsv/environ/formaldehyde_e.html, retrieved 2009-09-01 .


甲醛對兒童氣喘的研究,最近一項研究有非常清楚的結果:


McGwin, G; Lienert, J; Kennedy, JI (November 2009), "Formaldehyde Exposure and Asthma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8 (3) (3): 313–7, doi:10.1289/ehp.0901143, PMID 20064771, PMC 2854756, http://ehp03.niehs.nih.gov/article/info%3Adoi%2F10.1289%2Fehp.0901143 /


只要持續暴露在1.9ppm的甲醛污染環境下,對肺功能會產生明顯的傷害,吸氣及吐氣量都會因此降低:


Formaldehyde in China: Production, Consumption, Exposure Levels, and Health Effects, 35 (8), 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November 2009, pp. 1210–1224,



從1987年開始,就開始有學術單位把甲醛界定為致癌物,跟甲醛有關的癌症研究首推跟呼吸有關的鼻咽癌:


Formaldehyde and Cancer Risk, http://www.cancer.gov/cancertopics/factsheet/Risk/formaldehyde 


白血病也有臨床研究證實:


Formaldehyde exposure and Leukemia: A New Meta-Analysi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681 (2-3), Mutation Research/Reviews in Mutation Research, March-June 2009, pp. 150–168,


因此美國環境保護署立法規範新完工建築的空氣中,甲醛檢測含量不得超過16ppb(一公斤的物質中有一微克(μg)某物質,某物質含量即為1ppb,即十億分之一)。甲醛亦會影響人體內的蛋白質反應,讓人感到疲倦、倦怠及警覺力降低。對造成自由基增加的氧化壓力,甲醛的暴露也會惡化。


最近美國研究發現,一些宣稱防皺的衣物,其實是在衣物的材質中添加甲醛的成分,這對有氣喘或者皮膚過敏的患者而言,無異是一個潛在的殺手,因此提醒大家,對宣稱可以防皺的衣物,必須小心防範其甲醛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除了惡化原本的過敏性疾患,長期接觸還會增加致癌的危險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馬拉威:DDT不利男性雄風


更新日期:2010/12/11 09:50 陳怡君


(法新社馬拉威布蘭泰爾 10日電) 馬拉威報紙今天引述政府官員說法,馬拉威不應該使用有爭議性的殺蟲劑DDT抗瘧疾,因其降低男性性能力。


「週末時報」(Weekend Times)引述農業部政務次長陶迪(Andrew Daudi)的說法:「DDT對男性造成的副作用是易累、性慾降低、精蟲減少。」


由於對環境有害,馬拉威和其他國家一樣禁用DDT,但是現在國會的「健康與人口委員會」卻要求重新使用。他們認為DDT殺死瘧疾蚊的效果比其他殺蟲劑要來的好。馬拉威每年有好幾千人因瘧疾喪命。


  該報導也報導反對陶迪說法的國會議員意見。國會議員齊爾瓦(Rabson Chirwa)說:「難道因為男人要製造多點精蟲、要性慾旺盛,我們就得死於瘧疾嗎?這種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去年馬拉威瘧疾死亡案例高達7000人,通報病例450萬人。衛生專家表示政府每年花大約700美元治療瘧疾病患。(譯者:中央社 陳怡 君)



DDT,是英文全名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的縮寫,中文學名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早在1874年就被合成,但其殺蟲效果一直到1939年才被發現,在二次世界大戰成功地控制瘧疾及傷寒等傳染病,故DDT一度成為世界使用最廣的的殺蟲劑,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環保科學及醫學界開始發現DDT負面影響,最有名的首推在1962年美國的生物學家Rachel Carson出版的巨著「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清楚的描述DDT這類殺蟲劑如何影響鳥類的繁殖甚至可能導致人類罹癌,危害人類健康至為深遠。


據估計,DDT在生物體內的代謝半衰期為8年;鳥類體內含DDT會導致產軟殼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鳥如美國國鳥白頭海鵰幾乎因此而滅絕。而且DDT對魚類也是高毒性的,由於有機體對DDT的累積是可逆的,禁用DDT以後,美國密西根湖魚類體內的DDT現在已經減少了90%。這本書的出版,開始出現環保運動,更促使美國在1972年,明令禁止DDT的使用。儘管DDT在許多國家已被明令禁止使用,但因其價格低廉且殺蟲效果好,因此在一些經濟較落後的國家仍在使用,試圖去控制當地的瘧疾及其他疾病。


DDT極易被土壤吸收,在土壤存在的半衰期可以從22天到30年之久。DDT本身就是親脂性的物質,極易在體內蓄積,若經由食物鏈來食入,累積量必然更為可觀。而且被生物體吸收之後,在體內會轉變成DDEDDD(請參考最下端的圖示),這些物質的化學特性與DDT作用類似,因此體內一旦累積DDT,影響往往無法在短期間排除且消除其傷害。


根據臨床研究,DDT的生殖毒性已被確認,也會誘導人體內的酶產生具有生殖毒性的的中間代謝物以及導致細胞DNA內收(癌症前兆)。DDT同時也是環境荷爾蒙,它的代謝物DDE就是一種抗雄性激素(非雌激素),因此男性若從環境中接觸DDT,的確容易導致疲憊、性功能下降,精蟲數減少甚至影響其生殖能力。相關資料請參閱200710月發表的研究結果:


Cohn, BA; Cohn BA, Wolff MS, Cirillo PM, Sholtz RI (October 2007). "DDT and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new data on the significance of age at exposure".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5 (10): 1406–14. doi:10.1289/ehp.10260. PMID 17938728.


DDT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的相關研究非常多,美國、加拿地及瑞典的臨床都發現許多糖尿病患者體內有過多的DDTDDE,日本研究也發現DDT對胎兒存在甲狀腺毒性,甚至會引發呆小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結果):


Nagayama J, Kohno H, Kunisue T (2007). "Concentrations of organochlorine pollutants in mothers who gave birth to neonates with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emosphere 68 (5): 972–6. doi:10.1016/j.chemosphere.2007.01.010. PMID 17307219. http://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45-6535(07)00040-9.


跟癌症有關的研究更多,像肝癌、胰臟癌、乳炎、白血病、淋巴癌、睪丸癌等等研究已有諸多臨床研究證實。其他神經性退化疾病例如巴金森氏症等,或者氣喘等,也都有臨床實據:


van Wendel de Joode B, Wesseling C, Kromhout H, Monge P, Garcia M, Mergler D (2001). "Chronic nervous-system effects of long-term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DDT". Lancet 357 (9261): 1014–6. doi:10.1016/S0140-6736(00)04249-5. PMID 11293598. 


Anthony J Brown, Pesticide Exposure Linked to Asthma, Scientific American, September 17, 2007.


最後提醒大家,DDT的效應及相關臨床研究只是提醒我們環境污染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其嚴重性往往超過我們的想像。DDT是早期被發展出來,而且被研究比較清楚的環境污染源,然而提醒大家這不過是冰山的一角,我們的周遭仍存有許多環境污染物,處於現代,我們根本無法杜絕更多未明且有害物質的暴露,因此除了防毒之外,因該設法透過有效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排除體內殘留的各種毒素,才能減少環境毒素對我們的傷害,建議大家可以參考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研發的高效率排毒程式,詳細原理及作法載於清新身體‧清新心靈這本書中。相關資料不妨參閱我部落格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54&prev=69&l=f&fid=17



左邊是DDE,右邊是DDD,上面是DD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首例 疑狂牛症致死病例


更新日期:2010/12/10 07:01


台灣出現第一起疑似狂牛症致死案例,不排除是新型的庫賈氏症,其實疾管局早在去年3月就接獲通報,一直到今年5月男子死亡,都沒有對外說明,如今消息傳出,外界批評衛生單位資訊不夠透明,消基會和前環保署長陳重信紛紛開砲。


台灣是否出現第一起狂牛症致死病例,疾管局緊急召開記者會,新型庫賈氏症就是狂牛病,個案是63年次的男子,民國78年到86年曾到英國留學,當時英國是「牛海綿狀腦病」的高峰期,男子前年回台出現症狀,去年3月被通報為疑似庫賈氏症,今年5月個案死亡,疾管局竟然是因為媒體報導,紙包不住火,才肯出面說明,前環保署長陳重信實在看不下去。


消基會也超火大,6月明明問過疾管局有沒有接獲新型庫賈氏症病例通報,疾管局竟然回函說沒有,由於個案家屬不願接受病理解剖,無法證實是否為新型庫賈氏症,再加上衛生單位沒有在第一時間公布,外界疑慮難消。



這幾天,對於國內之前有疑似狂牛症病發而死亡之個案,引起大家高度的關注,在此整理一下狂牛症的相關資料,讓大家對這個疾病的來源及症狀清楚的認知:


庫茲菲德-雅各氏症,簡稱庫雅氏症庫賈氏症(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簡稱CJD1913年兩名德 國 醫師-庫茲菲德醫師(Hans Gerhard Creutzfeldt)和雅各醫師(Alfons Maria Jakob),在大約同一時間第一次記錄了這種新病,因此此病以他們兩人的名字來命名。1982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 Stanley B. Prusiner 發現了這一類疾病的病原體-普利昂蛋白,為此他得到了1997年的諾貝爾生物醫學獎。此種病症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醫治的方法,發病者在約半年後死亡。


這個疾病最麻煩的就是普利昂蛋白,普利昂蛋白存在於腦、頭顱、眼睛、三叉神經節、脊索、脊柱和背根神經節、扁桃腺及迴腸末端等部位,甚至肌肉、骨頭也有其蹤跡,無法以一般高溫滅除,有些專業人員提到可以用一千度的高溫處理,不過這樣處理之後,牛肉、牛雜甚至是牛骨都變成牛肉碳了,因此實際上對食用牛肉來說,結論就是無法處理。當狂牛或罹患新型庫賈氏症人類死亡時,就算火化,普利昂蛋白仍然存在,可能透過土壤、食物鏈,再進入人體,傷害無法滅絕。狂牛症不會像流行感冒藉由飛沫或其他消化道傳染疾病,會從污染的糞便被感染,因此就算國內的案例發生,也不至於像其他傳染病一般散播開來,請大家不須恐慌。


不過普利昂蛋白在人體內潛伏的時間甚至長達五十年,CJD典型的症狀包含快速進行性的失智(痴呆),記憶力喪失、人格改變及幻覺等等。通常也伴隨了語言功能失衡、肌震顫、步態失衡、姿勢僵直、及癲癇發作等等。


發病的時間每個人不太相同,有些症狀甚至可長達數年。會導致死亡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普利昂蛋白導致的腦部神經死亡所導致的海綿狀腦病變。儘管發生率不高(每年新增個案率為百萬分之一),但一旦病發就是不治之症。因此最好不要輕忽。目前能幫助自己免於罹患此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杜絕來源。因此發生過狂牛症的災區所輸出的牛肉及內臟等等產品,衛生單位若不幫民眾做好把關,等於置民眾的健康於不顧!當然不可否認,不吃CJD災區的牛肉及內臟,或者不吃牛肉是最簡單的預防方式。


相關影片請參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aU1Lx7g6hA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清潔用品含三氯沙 恐傷胎兒腦部


自由 更新日期:2010/12/02 04:11



牙膏乳液肥皂常用成分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一份新研究指出,家庭清潔用品中廣泛使用的抗菌成分「三氯沙」(Triclosan),有可能傷害懷孕婦女腹中的胎兒腦部發育,呼籲有關單位針對三氯沙對胎兒的危害程度進行調查。



三氯沙普遍用於牙膏、乳液到肥皂等家庭清潔用品,提供抑制細菌生長的抗菌作用,但是這份十一月初由「天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發出的研究報告指出,研究人員在綿羊身上所做測試顯示,三氯沙會干擾「雌激素硫酸轉移酶」(estrogen sulfotransferase),這種酵素的作用是代謝雌激素、同時協助雌激素循環經過胎盤,到達正在發育中的胎兒。



干擾雌激素硫酸轉移酶



雌激素攸關胎兒腦細胞和基因發育,由於雌激素也有助含氧血液經動脈循環到胎兒體內,如果太少,血氧量和重要營養素供應就會不足,也可能讓胎兒無法正常發育。



研究負責人佛羅里達大學藥學化學系主任詹姆斯教授說:「如果足夠量的三氯沙進入胎盤,影響這種酵素,我們懷疑這種物質對懷孕有害。」



美專家籲速查危害程度



但是目前還無法了解多少的接觸量對孕婦來說是有害的,包括這次的研究在內,目前為止有關三氯沙產品對懷孕影響的研究都是在動物身上進行。



詹姆斯說:「我們知道這是個問題,只是不知道是個多大的問題。」參與這份研究人士呼籲緊急調查三氯沙對胎兒的危險性,也認為有鑑於三氯沙用於今日家庭用品的普遍性,有必要做更多人體研究了解。



之前三氯沙也曾挑起致癌疑慮,今年四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便宣布要對其安全性進行大型評估。英國核可的三氯沙含量上限是○.三%。每日郵報報導,葛蘭素史克藥廠的「家護」(Aquafresh)、「舒酸定」(Sensodyne)牙膏和Corsodyl漱口水產品已逐步淘汰使用三氯沙,但「高露潔Total(Colgate Total)」這個品牌牙膏仍在使用。



環保遊說團體ChemTrust負責人索特—葛琳呼籲懷孕婦女:「應該絕對避免使用任何成分中標出三氯沙的產品。」



環境荷爾蒙種類非常多,這些物質部分化學結構類似動物或者人類賀爾蒙的化學結構類似,因此進入身體後,往往成為外來不自然的荷爾蒙調控作用,導致身體荷爾蒙作用失衡、影響發育甚至是罹癌等等不良嚴重後果。根據研究,環境荷爾蒙影響細胞的運作,並不一定要經過荷爾蒙的受體,所以環境荷爾蒙對身體的影響,我們可以用無孔不入一詞來形容也不為過。


較少被提出來討論的環境荷爾蒙三氯沙,在美國十一月初由「天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發出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綿羊身上所做測試顯示,三氯沙會干擾「雌激素硫酸轉移酶」(estrogen sulfotransferase),這種酵素的作用是代謝雌激素、同時協助雌激素循環經過胎盤,到達正在發育中的胎兒。雌激素攸關胎兒腦細胞和基因發育,由於雌激素也有助含氧血液經動脈循環到胎兒體內,如果太少,血氧量和重要營養素供應就會不足,也可能讓胎兒無法正常發育。研究負責人佛羅里達大學藥學化學系主任詹姆斯教授說:「如果足夠量的三氯沙進入胎盤,影響這種酵素,我們懷疑這種物質對懷孕有害。」


在平時經常使用的清潔、潔牙甚至美容用途的清潔用品中,三氯沙是經常使用的抑菌添加物,例如牙膏、洗碗精、濕紙巾、洗手乳等等之外,廠商的標示除了Triclosan之外,其他常見的五種名稱分別是Aquasept,Gamophen,Irgasan,Sapoderm以及Ster-Zac等等名稱。三氯沙本身因為有香味及抑菌功能,因此在清潔用品中常被添加。


三氯沙本身的抑菌能力非常強,水中只要加入0.03ppm(ppm是百萬分之一)濃度的三氯沙,水中生物就無法生長,但一般大眾不知道,市售的清潔用品有些甚至含三氯沙達千分之三的濃度,是殺菌濃度的一千萬倍。如此高濃度的三氯沙進入人體,好壞菌全會被殲滅。美國環保署已將三氯撒註冊為殺蟲劑成分,其結構類似一些高毒性的化學毒素,例如戴奧辛、氯苯、氯酚等等,而相關研究發現,含三氯沙產品與含氯的自來水使用可能有致癌的風險。


所以找個時間檢查一下家中的清潔用品,如果含三氯沙過高,儘量不要使用,尤其是懷孕的婦女應該要更小心防範,專家建議最好都不要接觸,如此才能對胎兒發育多一層保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關於環境荷爾蒙的研究,過去的研究幾乎都是以動物模式研究為主,上個週末我參加醫學會的環境荷爾蒙研討,與會發表的專家學者,幾乎只有兩個領域:公共衛生與婦產科,原因無他,因為環境荷爾蒙是公共衛生的環境污染引發身體健康問題的研究議題,而環境荷爾蒙也是影響生育功能的潛在殺手,所有與會的專家都一致強調:目前科學對環境荷爾蒙所知有限(主要是研究時,常常難以掌握單一變數,原因之一也是因為環境中的可能污染實在太多了),所有已經確認的實驗幾乎都是動物研究為主,然而環境荷爾蒙對人類生殖功能的影響是不分男女的,男性而言,容易影響精子的品質,進而影響生育,甚至這部分的影響也會傳給下一代,女性而言,則在懷孕時,如果暴露環境荷爾蒙過多,可能會導致胎兒日後性早熟、長不高、性早熟、罹患癌症及降低生育能力等等。夫妻不孕,其實有一半的原因來自於男性,這部分的影響就是精子品質不佳,精子品質不佳的原因很多,專家們都相信環境荷爾蒙的影響扮演關鍵的影響,而且未來的負面影響應該會更嚴重。

因此,所有專家再三強調,對環境荷爾蒙應該預防勝於一切,主要的原因是目前醫療處理對於已經進入體內的污染,尤其是脂溶性的污染來源,完全無有效的對策來處理與面對,所以當我跟其中一位不孕症專家提到曾有美國越戰期間曾經暴露於高劑量橙劑(落葉劑,高毒性的戴奧辛,也是環境荷爾蒙)導致他日後回到美國,太太懷孕兩次都連續流產,當事人很清楚應該是越戰期間的身體污染導致他的精子品質不佳的影響,幸好後來有人推薦他接受由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研發的排毒程式的協助,幫助身體去除身體累積的毒素污染,之後太太連續懷孕順利產下兩胎健康的寶寶,這位不孕症專家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就他的認知,目前醫療上完全沒有相關的解決辦法。接下來讓我們參閱最新的醫學研究,由於這是少數人體的研究,因此會讓我們更清楚環境荷爾蒙對人類生殖能力的破壞不容小覷:

研究發現,工業上常用的的酚甲烷(Bisphenol A, BPA,又名雙酚A)會降低男性精液的品質。 過去在動物實驗中已發現酚甲烷可能造成生殖能力異常、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但其結果並不一致。最近科學家於人類流行病學研究中證實,酚甲烷的暴露可能與精液品質不佳有關。這些職業性暴露酚甲烷的工人,其精液品質與酚甲烷的暴露呈現劑量效應關係,當工人暴露的頻率越多,精液的品質則越差。

美國加州奧克蘭的凱薩醫療機構的流行病學家李德坤(De-Kun Li)的研究小組採集了218位職業性暴露酚甲烷的男性之尿液與精液進行分析,並與未暴露酚甲烷之對照組進行比較。在控制了年齡、重金屬暴露、其它可能影響精液品質的化學物質、抽菸、飲酒以及性行為的歷史後發現,職業性暴露到酚甲烷的男性比起未暴露的對照組,其精蟲數量較低的機率高達四倍。此外,職業性暴露酚甲烷的男性比起未暴露的對照組,其精蟲活動力較差的機率也達兩倍。此結果與密西根大學公衛學院的環境衛生科學家John Meeker等人先前的研究發現結果類似。

李德坤希望這樣的研究能提供更多與酚甲烷暴露有關的流行病學證據,並認為現階段對於酚甲烷的規範標準並不足以保護工人,應重新評估。酚甲烷造成精液品質下降的機制仍不清楚,但目前人類流行病學的發現與動物實驗一致,應可透過動物模式找尋一些線索。

原始論文:
1) DK Li, Z Zhou, M Miao, Y He, JT Wang, J Ferber, LJ Herrinton, E Gao, W Yuan. Urine bisphenol-A (BPA) level in relation to semen quality.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doi:10.1016/j.fertnstert.2010.09.026
2) JD Meeker, S Ehrlich, TL Toth, DL Wright, AM Calafat, AT Trisini, X Yed, R Hauser. Semen quality and sperm DNA damage in relation to urinary bisphenol A among men from an infertility clinic. Reproductive Toxicology. doi:10.1016/j.reprotox.2010.07.005


參考來源:


研究資料引用來源: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2626


附註:過去我也曾提到收據的感熱紙上含過量的雙酚A,人只要經過手拿皮膚接觸,就可能導致體內的雙酚A累積過量,再次提醒大家,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閱最新研究報告,這是經常接觸收銀的婦女與一般人的比較,明顯高出很多,因此懷孕的婦女應該儘量隔離感熱紙的皮膚接觸。有興趣的人請參閱: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261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塑膠類醫療輔助器塑化劑高於玩具 橡皮擦


中廣 更新日期:2010/11/05 14:05



不少輔助醫療器材是以塑膠製成,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委託抽驗發現,三分之二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等環境賀爾蒙,遠超過經濟部針對玩具、橡皮擦所訂地的0.1%管制標準達數十倍到百倍,專家呼籲政府儘快針對醫療器材,制定「鄰苯二甲酸酯類」限制標準。 (陳奕華報導)



為了解國內輔助醫療器材用塑膠器材內含塑化劑的含量,清華大學化學系凌永健教授與環境品質基金會,抽驗綜合營養輸注套、血袋空袋、輸液套留置蓋等九項常用塑膠醫療補助器材,結果發現,有六項測得環境賀爾蒙鄰苯二甲酸酯類,其中四項所含類別甚至不只一種,凌永健指出,國內現行只有經濟部針對玩具與橡皮擦訂出0.1%的含量標準,不過直接接觸或進入人體的醫療器材含量卻高出不少,對人體影響恐怕更大。



「測到比例都是百分之幾十,我們橡皮擦我們的標準是0.1%,我們的玩具標準是0.1%,但是我今天要去做一個醫療行為,我要長時間譬如說要輸血,血袋裡面所含的是46%。」



為了降低含有環境賀爾蒙的輔助性醫療器材對患者衝擊,專家呼籲,政府應該推動無毒醫院,提供非聚氯乙烯PVC製輔助醫療器材的選擇,各醫療院所應該定期公布院內環境賀爾蒙暴露情形,同時希望環保署將鄰苯二甲酸酯類與雙酚A等環境賀爾蒙的毒性分類從第四類修改為第二類。



過去當我們談到塑化劑,幾乎都是著重於奶瓶、玩具、文具或者是鞋子等等日常用品,鮮有人會注意到醫院用的點滴袋、輸血袋等等塑膠材質,卻潛藏高量的塑化劑,而且其含量比一般用品要高出百倍以上,這真是令人憂心的一個調查數據。塑化劑會干擾人體的性荷爾蒙平衡,不管男女都會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肝、腎及神經功能,被歸類為環境毒素或者環境荷爾蒙,


當我們拼命規範外用的日常用品,拼命想防止塑化劑從身體外面接觸,想不到更大的污染確有可能來自於醫療行為,最近國內清華大學化學系與環境品質基金會,抽驗綜合營養輸注套、血袋空袋、輸液套留置蓋等九項常用塑膠醫療補助器材,結果發現,有六項測得環境賀爾蒙鄰苯二甲酸酯類,三分之二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等環境賀爾蒙,遠超過經濟部針對玩具、橡皮擦所訂地的0.1%管制標準達數十倍到百倍,這實在是莫大的諷刺,衛生主管當局的確應該對醫療使用耗材有更嚴格的規範,否則防毒防了半天,打點滴或者輸血馬上讓環境荷爾蒙長驅直入進入血液循環,不僅危險,更是預防保健的大疏失,經常需輸液治療的人應該更小心為是。醫療院所當然不能忽略這方面的影響,更應主動徹查院內的輸液耗材是否含過量的塑化劑,如果有的話,應該儘快更換成不含塑化劑的成品,這才是對患者健康真正負責的實際作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長期接觸高濃度苯汙染空氣胎兒容易出現脊柱裂神經缺陷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1/01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懷孕女性最好遠離香菸、石化工業區、車陣等。燃燒的香菸、石化工業區,以及燃燒不完全的車子都會排放出「苯」,美國德州大學與德州衛生署研究發現,懷孕女性一旦接觸空氣汙染,而空氣汙染中又含有高濃度的苯,長時間下來胎兒很容易出現神經缺陷-脊柱裂。



這項發表於「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的研究發現,懷孕婦女接觸大量苯汙染,生出的孩子容易有脊柱裂問題。有脊柱裂的孩子脊柱呈現變形,脊椎骨有缺損,這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根據統計,每5000名新生兒當中,大約有1到5人會出現脊柱裂。在美國,每一萬名新生兒中,約有7個小孩有脊柱裂缺陷。有些新生兒病情很輕微,但症狀嚴重的話,可能導致精神、身體出現問題,甚至會引起癱瘓。



在美國德州有許多石化工業工廠,工廠排放出大量的苯,研究人員追蹤、比較1999年到2004年新生兒缺陷比率,調整各項變數後發現,苯汙染越嚴重的地方,懷孕女性產下的孩子越容易出現脊柱裂,和其他地方相比,苯汙染嚴重的地區新生兒罹患脊椎裂比率增加一倍多。



研究人員並沒有將營養攝取等因素納入研究數據。過去研究顯示,食用葉酸或多種維生素有助預防脊柱裂缺陷。



苯是什麼?以化學結構是就是C6H6,也就是六個碳以環狀鍵結在一起,請參閱下圖:



在石化工業的污染中,苯是經常避免不了的污染,苯的揮發性大,於空氣中很容易擴散。人和動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大量苯進入體內,容易引發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相關研究報告指出,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在體內苯生成了苯酚。


急性中毒是因為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麻痹作用,嚴重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神志模糊、知覺喪失、昏迷、抽搐等,嚴重者會因為中樞系統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產生睡意、頭昏、心率加快、頭痛、顫抖、意識混亂、神志不清等現象。吃到含苯過多的食物會導致嘔吐、胃痛、頭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癥狀,甚至死亡。吸入20000ppm的苯蒸氣5-10分鐘便會有致命危險。


長期接觸苯會對血液造成極大傷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經衰弱症候群。苯可以傷害骨髓,使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數量減少,並使染色體畸變,從而導致白血病,甚至出現再生不良性貧血。苯可以導致大量出血,從而抑制免疫系統的功用,使疾病有機可乘。有研究報告指出,苯在體內的潛伏期可長達12-15年。因此人體有苯污染,應該設法以有效的排毒程式來幫助身體排出,額外增加藥物治療或者補充特殊營養,效果有限。


婦女吸入過量苯後,會導致月經不規律達數月,卵巢會縮小。對過去研究對胎兒發育和對男性生殖力的影響尚未有明確的研究報告。孕期動物吸入苯後,會導致幼體的重量不足、骨骼延遲發育、骨髓損害。最近美國石化重鎮德州,有最新的研究報告出爐,德州大學與德州的衛生單位一起研究,他們調查1999-2004年出生的小孩,經過研究比對發現小孩發生脊柱裂神經缺陷的機率較一般沒有苯污染環境的小孩高出一倍,國內目前對於是否要擴展石化工業的爭論陷入兩極,如有相關的研究統計,相信可以讓大家對是否要發展石化業有更清楚的定見。由於苯對皮膚、黏膜有刺激作用。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經確認為致癌物國外研究參考:


Huff J. Benzene-induced cancers: abridged history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impact. Int J Occup Environ Health. Apr-Jun 2007, 13 (2): 213–21. PMID 17718179. 


Rana SV; Verma Y. Biochemical toxicity of benzene. J Environ Biol. April 2005, 26 (2): 157–68. PMID 16161967. 


這部份國內也有相關的研究報告出爐,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我部落格的相關討論: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1558


想知道體內是否有過量的毒素殘留,國內也有功能性醫學的特殊實驗室可以提供相關檢測,只要透過尿液檢測,一週左右的時間就能知道結果如何,關心自身健康的人,不妨多利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熱產生戴奧辛 環署禁2款保鮮膜



2010年09月29日蘋果日報


【王玉樹╱台北報導】爲免焚燒後產生戴奧辛污染,環保署昨預告《限制PVC(聚氯乙烯)及PVCD(聚偏二氯乙烯)保鮮膜製造販賣草案》,二○一三年元旦起,這兩款家用保鮮膜將禁止製造販賣,民眾得選用自黏性較差、耐熱度較低的PE(聚乙烯)與PMP(聚甲基戊烯)保鮮膜。



二○一三年開罰


國內每年銷售三千四百噸PVC與PVCD保鮮膜,約等於一千三百萬捲,市佔率九成,另一成為PE與PMP。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科長許智倫昨說:「這兩款為增加穩定度與延展性,添加塑化劑,焚燒後會產生戴奧辛。」韓國二○○一年起就禁用PVC收縮膜。
PVC成本每平方公尺約四元,與PE的三到四點五元差距不大,進口PVCD則是十到十三元。許智倫說,因PE自黏性較差、耐熱度較低,市佔率仍以PVC與PVCD為多。
草案仍需經公聽會協商定案,二○一三年起製造販賣PVC與PVCD家用保鮮膜的業者將開罰,最高三十萬元,但不禁工業用保鮮膜。
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贊成此政策。主婦楊雅如說:「有聽說PVC含毒,禁用仍可選買PE,可以接受。」



保鮮膜禁用草案規劃


●禁用
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CD)
市佔率:9成
特點:
˙耐熱130~150℃
˙自黏性佳、密封性較好
禁用時程:2013年元旦起
●不禁用
聚乙烯(PE)聚甲基戊烯(PMP)
市佔率:1成
特點:
˙耐熱110℃
˙自黏性較差、密封性略遜
資料來源:環保署



忙碌的家庭主婦們,家裡有使用保鮮膜嗎?趕緊查查是否是危險的材質,最近環保署提醒大家,市佔率高達九成的聚氯乙烯(PVC)及聚偏二氯乙烯(PVCD)兩種保鮮膜材料,為了增加穩定度及延展性,添加塑化劑,加熱或者燃燒,會產生戴奧辛,因此國內從2013年開始禁售一般家用。鄰近國家韓國,早在2001年即禁用PVC,因此,手頭上有這類保鮮膜的話,使用儘量避免加熱,未來選購,儘量以聚乙烯(PE)及聚甲基戊烯(PMP)為主,比較安全。戴奧辛這種脂溶性毒素,只會在體內累積,難以排出,還有許多後遺症與副作用,想更瞭解其相關資料的人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656&prev=797&next=468&l=f&fid=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氯泳池游泳 當心致癌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09/14 01:35 黃自強







(法新社馬德里13日電) 西班牙研究人員今天說,在加氯游泳池游泳,可能導致罹患癌症風險升高。



位於巴塞隆納的環境流行病學研究中心(CREAL)和德瑪醫院研究機構(Research Institute Hopitaldel Mar)的研究人員,調查一座加氯室內游泳池泳客的致突變性指標變化,即DNA的永久性突變。



CREAL今天發表聲明說:「49名健康成人在加氯室內游泳池游泳40分鐘後,可觀察到基因毒性效應的證據。



聲明指出,研究人員發現,消毒用氯會導致健康者的罹癌風險升高以及各種潛在呼吸效應



美國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Perspectives)12日披露這項研究報告。



CREAL共同負責人柯格維納斯(Manolis Kogevinas)指出,這些研究發現不該導致人們對游泳卻步。他說:「藉由減少這類化學品的濃度,能提高游泳的正面效應。」



柯格維納斯表示:「我們絕對無意阻止游泳,而是鼓勵泳池減少使用化學品。」他指出,減少消毒劑用量產生的問題,能藉由其他途徑抵消,例如泳客進入泳池前淋浴、戴泳帽以及避免在泳池內尿尿等。(譯者:中央社黃自強)



最近西班牙的研究發現,在加氯的游泳池游泳四十分鐘後,即可觀察到基因毒性效應的證據,而且還會增加罹癌風險。雖然研究人員強調無意阻止游泳,但不加氯的游泳池現在是否存在,仍是一大問題。


讓我們先瞭解氯這種應用極廣的殺菌劑吧,在環境中,如果濃度超過2ppm,便能感覺到(味道關係),超過30ppm就會引發咳嗽及嘔吐的狀況,到了60ppm,對肺會造成損傷,如果超過1000ppm,就算吸入微量,也可能致命:


"WebElements.com – Chlorine". Mark Winter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and WebElements Ltd, UK]. http://www.webelements.com/webelements/elements/text/Cl/index.html. Retrieved 2007-03-17. 


本身有呼吸系統問題的人,即便接觸微量,仍會惡化原本呼吸系統的狀況,且同時會刺激眼睛,造成不適反應:


Winder, Chris (2001). "The Toxicology of Chlo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85 (2): 105–114. doi:10.1006/enrs.2000.4110. PMID 11161660. 


氯會對對細胞造成毒性,主要是因為它跟水結合後,會變成氫化氯及氫氧化氯,這都是強效的氧化劑,加了氯的游泳池,不只是氯的影響,因為加了氯以後產生負產物對健康也有負面影響:


"What's in your Water?: Disinfectants Create Toxic By-products". ACES News.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Consumer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09-03-31. http://www.aces.uiuc.edu/news/stories/news4724.html. Retrieved 2009-03-31. 


Richardson, D.; Plewa, J.; Wagner, D.; Schoeny, R.; Demarini, M. (Nov 2007). "Occurrence, geno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of regulated and emerging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drinking water: a review and roadmap for research". Mutation research 636 (1-3): 178–242. doi:10.1016/j.mrrev.2007.09.001. ISSN 0027-5107. PMID 17980649.  


記得國內有一位名主播曾被誇獎頭髮染得好,但她澄清自己的頭髮顏色,其實不是染的,而是在她留學美國期間,有一段時間密集游泳,結果被氯染成現在的顏色,之後即便沒有游泳,頭髮顏色也變不回去。可見氯的確對身體細胞的變性存有一定影響力。


過去也聽說過,曾有人在進行排毒程式的時候,突然在烤箱中有大量的氯氣冒出來,必須暫時疏散所有排毒的參與者與工作人員,事後調查,有位排毒程式的參與者過去酷愛在加氯的游泳池中游泳,身體累積了不少的氯殘留所致。所以氯這種強效氧化物在體內還是可能變成殘留的毒素而持續存於體內很久時間的。


愛游泳的話,還是儘量找沒有加氯的比較安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奈米銀干擾精子 可能危害下一代

更新日期:2010/09/07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市面上含可抗菌、殺菌的奈米銀產品包羅萬象,但美國動物研究發現,奈米銀可能干擾男性精子細胞訊號,導致精子不再成長,進而影響男性生育能力。研究人員另提醒,奈米銀非常小,也可能進入孕婦胎盤,造成男胎生殖系統出現先天缺陷。



這項研究發表於「毒物科學」期刊(ToxicologicalSciences)。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研究團隊進行老鼠實驗發現,奈米銀濃度若在10微克/毫升以上,就會影響男性幹細胞生長力,實驗使用的奈米銀尺寸較小,範圍在10到25奈米之間,而尺寸最小的奈米銀粒子更會阻礙精子幹細胞成長。



研究另發現,如果胎兒在成形階段接觸奈米銀,精子細胞形成過程便大受干擾,男胎的生殖系統也容易出現異常,引起先天缺陷。研究人員相信,因為奈米銀粒子尺寸很小,很容易跑進母體胎盤,直接影響胎兒。



過去有研究顯示,奈米銀對肺細胞、神經細胞和皮膚細胞都會產生毒性,也會滲入大腦,透過血液循環流竄至其他身體組織;人體、動物研究都指出,有些奈米粒子甚至可能侵入胎盤。



研究人員憂心忡忡指出,奈米銀廣泛用於各項產品,民眾可能在呼吸、飲食之時就讓奈米銀進入身體組織。若洗滌奈米銀產品,奈米銀也可能隨著水,流入自然環境,干擾自然生態。



奈米銀在這幾年,廣泛用於抑菌及抗菌的各種產品,從冰箱、洗衣機、冷氣、空氣清靜機、吸塵器甚至是隨身的內衣褲、襪子等,產品越來越多,最早在2003年四月,由一家韓國電器公司首先把奈米銀的技術用於各項產品上。


不可否認,奈米銀的抗細菌、抗黴菌的效果真的沒話說,其主要作用在於銀離子本身能抵抗空氣中任何細菌的生長,同時還會對細菌本身的代謝及生長都有反效果,相關資料請參考:


Silver Nano - Silver Nano Health System


Silver Nanoparticles Deadly to Bacteria, Retrieved on 10 March 2008


到底這樣全面抑菌的結果到底好不好?在德國有一個知名的環保團體Bund für Umwelt und Naturschutz Deutschland ,BUND)曾要求消費者不要購買奈米銀的產品,他們主要是擔心相當量的銀進入污水處理廠後會嚴重影響廢水處理的生物淨化(奈米銀也把具分解髒污能力的細菌殺光),這些銀粒子也對於各種活細胞有毒性,在自然生態中,各種活細胞有其無法取代之功能,故消費者對於這類產品應該要保守點可能比較好:


Concerns about nanotechnology washing machine


Nanosilver - a threat to soil, water and human health?, Friends of the Earth Australia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過度抑菌與抗菌,其實對人類的健康並不見得是好事,過去我也曾提出相關研究和大家討論,請參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366&prev=15458&l=f&fid=28


過去研究也發現,奈米銀會對肺、神經及皮膚細胞產生毒性,也會滲入大腦,隨血液循環而散佈全身,動物及人類的相關實驗都告訴大家,奈米銀及容易進入胎盤。最近美國動物研究也發現:奈米銀本身會干擾精子細胞訊號,導致細胞精子不再生長,進而影響男性生殖能力,同時奈米銀本身粒子微小,容易隨胎盤進入新生兒體內,直接導致男性胚胎生殖系統缺陷。


所以要不要使用奈米銀的相關產品?根據以上的參考資料,我建議大家還是保守為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不沾鍋化學物質 恐升高膽固醇

更新日期:2010/09/07 11:20 蔡佳敏

(法新社華盛頓6日電) 「小兒及青少年醫學月刊」(Archives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Medicine)今天刊出的研究報告指出,暴露在用來製作不沾鍋的化學物質,可能導致孩童的膽固醇升高。這種化學物質也存於微波爐爆米花。



  由西維吉尼亞大學(West Virginia University)醫學院的佛利斯比(Stephanie Frisbee)率領的研究團隊,研究1萬2476名年紀1到18歲不等的孩童血液脂質含量。



  參與研究的孩童,之前都因俄亥俄河谷(OhioRiver Valley)中部水源爆全氟辛酸(PFOA)污染,暴露在污染飲水至少1年。這起水源污染引發的訴訟在2002年達成和解。



  研究人員在2005、2006年進行抽血採樣後發現,這些孩童的血液的全氟辛酸濃度平均值為69.2 ng/mL,全氟辛烷磺酸鹽(PFOS)濃度平均值為22.7 ng/mL。兩個讀數都遠高於全國中間值。



  PFOA和PFOS都屬「全氟烷酸」(perfluoroalkylacids)一部分。人體暴露在全氟烷酸的範圍很廣,從灰塵到食品包裝和微波爐爆米花及不沾鍋等。



  PFOA含量較高的孩童,總膽固醇較高,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也會升高。



  PFOS較高,則與總膽固醇和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升高有關。



  高血脂是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和中風的主要風險因素。(譯者:中央社蔡佳敏)



之前我在部落格討論過PFOA對人體的影響,提到全氟辛酸銨(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可能具有致癌作用。過去的研究證實,PFOA除了是可能的致癌物質以外,肝毒性、對胚胎的生長發育有毒性、免疫系統及甲狀腺的功能都有不良的影響,PFOA過高對男性來說,也是潛在的精子殺手,會抑制生殖能力,甚至也有研究報告發現PFOA會導致小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情形。


詳細討論請見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984&prev=16601&l=f&fid=17


最近美國知名的研究期刊「小兒及青少年醫學月刊」(Archives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Medicine)刊出最新的研究報告:PFOA這類物質可能導致孩童的不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升高。研究人員針對12476位1-18歲的孩童作檢查分析,這些孩童因為環境污染的關係,結果體內的不沾鍋毒素平均濃度都高於一般人,PFOA值高的人,其體內的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都比較高,PFOA不只用於不沾鍋的材料,微波爐爆米花也含有同樣的物質,甚至灰塵及一部份的食品包裝都有含PFOA。提醒大家,環境毒素無所不在,體內的毒素殘留過量,容易影響體內正常的新陳代謝,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對於疾病預防來說,有效率的排毒程式對於身體的積極保健,能夠防患未然,因此在保健想要積極來預防疾病,防毒與排毒實在是不能輕忽的重要環節。對高效率的排毒程式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54&l=f&fid=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美研究「草脫淨」威脅雄性動物性發展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10/08/31 07:19 洪美惠






美研究「草脫淨」威脅雄性動物性發展

摘譯自2010年8月25日ENS三角研究園區, 北卡羅萊納州報導;林可麗編譯;范仕穎審校



一項由美國聯邦政府科學家進行的新研究結果顯示,在出生前暴露於低劑量的殺草劑「草脫淨」(atrazine)下的雄鼠,跟沒有暴露在草脫淨下的雄鼠比較下,有較高的可能發展出攝護腺發炎以及出現性晚熟的症狀。



草脫淨是美國最常用的農業用殺草劑之一,在美國每年有超過3萬6千公噸的草脫淨被噴灑在像玉米跟甘蔗這類的農作物田裡,用來控制闊葉跟尖葉雜草的生長。大約40種知名農藥的殺草劑都使用草脫淨作為成分之一。



但是草脫淨跟其副產品都是在環境中具持久性的內分泌干擾素(環境荷爾蒙),會進入人類使用的地表水跟地下水中。



這份了解草脫淨如何影響雄鼠的研究,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衛生科學機構的與史坦克博士(Jason Stanko)共同主持。這組科學家以接近草脫淨的飲用水法定標準濃度對雄鼠進行實驗。草脫淨在飲用水中最高的污染容許濃度是3ppb(ppb:十億分之一)。



生殖內分泌學家芬頓博士說,「我們沒有預料到在這麼低的濃度下也會有這些影響。」2009年的時候,美國環保署對草脫淨開始一項全面性的新評估計畫,用來研究草脫淨對人體的影響。在2010年9月研究計畫結束時,美國環保署說他們將會決定是否需要修正現在草脫淨的風險評估,並且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更嚴格的管制以保護大眾健康。



這是自1990年初期開始美國環保署第三次對草脫淨進行評估。前兩次審查評估美國環保署判定草脫淨對人體不會造成重大影響。最近的一次評估審查了6千份相關研究資料以及8萬筆的公共意見後,在2006年完成。



研究人員發現攝護腺發炎的比例在控制組雄鼠中為48%,出生前暴露於混和草脫淨跟分解後產物下的的雄性後代則攝護腺發炎比率則升至81%。草脫淨劑量越多,發炎情形就越嚴重。



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機構病理學家,也是獸醫的馬拉奇博士說,「值得注意的是攝護腺發炎隨著時間有好轉的跡象,也就是說這些影響也許不會是永久性的。」



科學家也發現了暴露在草脫淨下的動物有性晚熟的跡象。



這項新的研究是芬頓第二篇以動物受低劑量草脫淨與其代謝產物混和物影響的第二篇研究論文。



芬頓是2007年一篇研究論文的資深作者,論文探討了低劑量的草脫淨混和物延緩了同胎出生的哺乳類動物雌鼠發展,當初實驗用的對象跟現在實驗的老鼠是同胎出生的。



芬頓指出這些研究發現可能不僅僅只和草脫淨有關,而是與其他殺草劑中發現的chlorotriazine家族有關,包括普拔根(propazine)以及草滅淨(simazine)。這三種殺草劑會製造出相同的分解產物。



芬頓說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了解chlorotriazine與其在哺乳類動物體內以及攝護腺組織內的代謝機制。



草脫淨在歐洲已經被禁用,即使是製造商Syngenta的原產地瑞士。



最近美國的環境科學研究人員,針對市面上經常使用的草脫淨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即便是在低劑量的暴露下,出生前暴露於低劑量的雄鼠跟沒有接觸過草脫淨的雄鼠比較,有更高的比例出現攝護腺發炎及性晚熟的狀況,劑量愈高越嚴重,草脫淨在美國是使用相當廣泛的除草劑,不管是成分本身或者是其副產物,都是持久性的內分泌擾物(環境荷爾蒙),而且會進入地下水,持續影響生態中的動物,不容輕忽。


關於草脫淨導致去雄性化的相關報導及研究還可以參閱:


 Jennifer Lee (2003-06-19). "Popular Pesticide Faulted for Frogs' Sexual Abnormalities". The New York Times. 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A05E6DB1138F93AA25755C0A9659C8B63.  


 Tyrone Hayes, Kelly Haston, Mable Tsui, Anhthu Hoang, Cathryn Haeffele, and Aaron Vonk (2003). "Atrazine-Induced Hermaphroditism at 0.1 ppb in American Leopard Frogs" (Free full text).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1. doi:10.1289/ehp.5932. http://www.ehponline.org/members/2003/5932/5932.html. 


今年三月的研究也提醒大家,草脫淨會讓雄蛙變性為雌蛙:


Pesticide atrazine can turn male frogs into femal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news/article/22933 on March 5, 2010


2008年的研究則顯示草脫淨的早期暴露會影響蝌蚪,導致心臟變形、腎臟受損,甚至影響消化系統:


 Early Exposure To Common Weed Killer Impairs Amphibian Development


儘管目前對草脫淨如何影響動物變性及致畸胎的機轉未明,但在歐洲已經明令禁用,當然也包含草脫淨原來的生產國瑞士。


今年三月澳洲的研究也證實,這類除草劑的確會造成雄蛙的雌性化及化學閹割的作用:


 'Chemicals in the News: Atrazine', Australian Pesticides and Veterinary Medicines Authority, June 30, 2010


過去我也提到有美國越戰的退伍軍人在越南因為接觸落葉劑,在身體持續影響其生育功能,導致太太懷孕,兩次流產,後來經過排毒程式的協助,處理殘留於身體的脂肪毒素,之後太太順利懷孕又生了兩胎的故事,提醒大家,草脫淨這類脂溶性的環境毒素,在一般醫療的處理,並無有效的對策來幫助身體真正排除,因此防毒之餘,對環境荷爾蒙的處置若能利用有效率的排毒程式來幫助身體遠離毒素的影響,才是根本的預防保健之道。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含毒雙酚A」 ATM收據、刷卡單恐致癌

更新日期:2010/08/07 13:06 洪玲明

有一項攸關民眾生活訊息要注意,美國最近公布一項驚人調查報告,民眾刷卡購物拿到的簽帳單或明細表,以及提款機等熱感應紙,研究發現,有4成含有環境荷爾蒙雙酚A,會影響人體內分泌,恐怕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反觀台灣,並沒有訂定讓感應紙雙酚A含量的國家標準,但標準局卻說,要花3到6個月的時間,才能訂出標準。



TVBS記者洪玲明:「這是熱感應紙,快點想一想你的生活中,什麼時候會摸到『它』?」


TVBS記者洪玲明:「可能是到大賣場購物,刷卡結帳的時候。」


記者:「老闆,我要電腦選號100元。」


TVBS記者洪玲明:「或是你想成為億萬富翁的時候;還是缺錢要到ATM領錢的時候;還有上班族也要注意,收傳真的時候。」


美國環境工作組織調查發現,4成熱感應紙會有過量雙酚A,大量接觸,恐怕會有致癌的風險。


民眾:「洗手就好了,常洗手就好了。」記者:「所以不會擔心?」民眾:「對,不會。」


民眾:「還好啊,這種到處都是。」記者:「所以不會擔心?」民眾:「對啊,不太會擔心,致癌物太多,它只是其中一種吧。」


民眾多半感覺不擔心?但是美國學者有研究,刻意收集了空白的收據紙,發現每30CM,就含有3-19毫克的雙酚A,含量甚至比嬰兒奶瓶高出250-1000倍。


就怕有危險,環保署火速發文給經濟部標檢局,標檢局也表示,最快3個月,最慢半年,就能訂出熱感應紙毒性化學物的國家標準。



這兩天,不管是去加油,或者是買東西,拿到刷卡收據的感應紙時,都不禁會戰戰兢兢,因為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四成的感應紙含過量的雙酚A,大家最常接觸的莫過於提款機的收據、刷卡的簽單收據及部分用傳真的感熱紙。之前我們提到奶瓶可能含雙酚A,許多父母都已經相當注意了,想不到含量超出更多的雙酚A就經常出現在你我的身旁,其含量甚至是嬰兒奶瓶的250-1000倍。毒物學專家也建議大家,除了減少接觸之外,萬一不得已必須接觸的話,務必用肥皂來洗手,因為雙酚A本身是脂溶性毒素,用水不保證可以洗得掉,酒精的話當然沒問題。


以下整理一下雙酚A的相關研究給大家更多的資料來參考:


雙酚A這種在1891年就發現的環境污染物,且在1930年代就確認它會干擾人的生殖系統,讓我們先來看看它長什麼樣子。



一個苯環鍵結一個氫氧根(-OH)就是酚的結構式,對稱兩個酚故稱雙酚,由於帶兩個甲烷,又稱為二酚基丙烷2,2雙對酚甲烷或酚甲烷。儘管早在1930年代就被懷疑這會影響動物的生殖系統,但一直到1997年,有一則關於實驗室動物在低劑量的雙酚A所導致的負面影響,才陸續有超過一百個國家針對這種化合物,提出嚴正的警告。


實驗證實,除了影響生殖系統以外,還會影響發育、致癌及可能的神經系統的毒性。最近也有研究發現,它也可能導致肥胖,因為它會引發脂肪細胞的活動。在致癌的研究中,比較確定的是乳癌。在2007年,有三十八位專家在美國國家健康局所召開的專家諮詢會議中,對於雙酚A提出一致的聲明:若人類暴露的平均值超過在實驗室動物會因雙酚A受害的濃度,他們擔心對胎兒及嬰兒的大腦及行為有影響。另外,在2008年由美國國家毒物學計畫(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提出的報告也同意這些專家的見解,而且這份報告也提出胎兒、嬰兒及兒童們,在目前人類的暴露量下,女性容易導致性早熟,男性會影響到前列腺功能。至於畸胎、體重減輕甚至致死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這方面的疑慮。

加拿大是目前唯一的國家,立法全面禁止雙酚A的產品,其他先進國家則是立法訂定暴露量及每日最高暴露量及容器最高釋出量。每人每天最高暴露量為50微克/每公斤,超過這個限制量,容易影響到記憶力、學習及心情。在2009年,在一個內分泌學會的年會中,也有研究報告指出雙酚A能夠影響女性的心臟系統,也能導致老鼠的DNA永久的傷害。與會的專家也提醒,目前人們正由不同的未知管道大量接觸這種環境荷爾蒙污染。


肥胖對雙酚A來說,可能會增加雙酚A的持續暴露,主要是因為雙酚A會存在於體內的脂肪組織,肥胖的人有更多脂肪組織可以存放。相關研究請參考2009年5月的研究文章: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433248


即便是暴露於低劑量的雙酚A,也會增加女性乳癌罹患的風險,在2009年,由乳癌基金會所贊助的最新研究呼籲製造商及販售商,應嚴禁任何含雙酚A之產品給消費者,相關報導請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267127


最近兩年針對雙酚A影響神經或大腦的研究,包含對大腦的海馬回可能會產生過度放電,進而影響到記憶的處理。相關研究可參照: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822775


由於雙酚A會與甲狀腺的荷爾蒙接受體結合,故也會產生相關的選擇性效應。這方面的研究請參考:


http://www.jstage.jst.go.jp/article/jhs/55/2/55_147/_article


對環境毒素的污染,尤其是脂溶性的毒素,除了必須具備防毒的概念之外,還可以利用相關的功能性醫學檢測來瞭解自己身體到底有多少種類及多少劑量的環境毒素殘留,此外,也可以瞭解及利用高效能的排毒程式來幫助身體對殘留於脂肪的組織作有效的排除淨化,在最近這一則新聞出爐之前,我們都不知道已經接觸多少的雙酚A了,不是嗎?對排毒技術及作法有興趣的人,建議大家不妨參閱清新身體‧清新心靈這本書的內容,作者羅恩‧賀伯特先生對於排毒的原理及技術在書中都有詳細的說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穿鞋安全防護》新鞋含過量硫化物增氣喘、過敏風險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7/17 00:07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選購新涼鞋、新拖鞋時,如果聞到鞋子冒出刺鼻味道,對身體有害嗎?國立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新鞋子含有大量硫化物,就會出現刺鼻味道,國外研究顯示,吸到硫化物的人當中,約有五%會出現氣喘,約一%的人會產生過敏反應,因此氣喘、過敏體質的人選鞋時要特別留意,確認新鞋是否有硫化物異味。



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鞋類暨輔具組侯育文經理表示,有些涼鞋、高跟鞋採用人工材料,比較不透氣,如果皮料又是劣質材質,裡面可能含重金屬鉛、鎳、汞等,增加過敏機率。選擇涼鞋最好選皮料材質,少選人造材質,特別是接觸足部部位,盡量以皮料材質為主,外觀上看,皮料材質帶有孔隙,也比較通風、透氣。鞋子接觸足部的地方也盡量不要有染色,以免對皮膚造成刺激,導致過敏。



吳家誠教授接受其他媒體訪問時曾表示,新的鞋子若有刺鼻塑膠味,也可能是鞋子黏膠、泡棉含有甲醛,甲醛是一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能增加致癌風險,這也代表鞋子材料品質很差。且鞋子從工廠到市面販售,還需要一段時間,消費者還聞得到味道,表示硫化物、甲醛含量很多。選購鞋子時,盡可能選擇縫線固定的鞋,比較不會產生黏膠異味。侯育文經理說,有些布料含有甲苯,這也會發生刺鼻味道,甲苯也容易引起過敏。



侯育文提醒,民眾買環保材質的鞋,一定要盡快穿、經常穿,長時間不穿,鞋子發生水解,浪費一雙好鞋。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林美珠技正指出,標檢局從二○○八年開始針對市面上的玩具、鞋類進行重金屬抽檢,重金屬抽檢項目包括鉛、鉻、砷、汞、硒等,不合格率大約占十%。去年加入環境荷爾蒙抽檢。



去年十月廿八日標檢局發布新聞稿顯示,抽樣卅件塑膠鞋當中,有十四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為四六‧七%,其中十件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可塑劑」含量高於國家標準,另有四件童鞋配件部分未符合拉力試驗、小物件試驗安全規範,表示鞋子不夠牢固,鞋上小物件可能被小孩吞食,增加意外風險。中文標示部份有十件不符合「鞋類商品標示基準」。



林美珠技正解釋,根據規定,鞋體明顯處應有「鞋類商品標示基準」標示,其中應該要有商品名稱、鞋子尺寸、製造商或委製商資訊、生產國、材料成分等五項資訊。侯育文經理建議,市面上涼鞋品質良莠不齊,消費者可認明MIT標章,代表是台灣廠商製造,品質較為穩定。



標檢局建議,千萬別讓小孩、嬰幼兒咬食塑膠鞋產品,或將塑膠鞋產品放到嘴巴,以免吃進「鄰苯二甲酸酯類可塑劑」等有害物質,危害健康。消費者應選購具完整商品標示的產品,並注意「鞋扣」等配件是否容易脫落,以避免幼童誤吞造成窒息。



林美珠技正叮嚀,如果需要搭乘電扶梯,應盡量避免穿著材質過軟的涼鞋、拖鞋,因為材質過軟的鞋子容易捲到電扶梯夾縫,引起意外傷害,如果穿著涼鞋、拖鞋、布希鞋等,搭乘電扶梯時務必留意電扶梯夾縫,以免發生意外。



兩年前我曾經穿過一雙新鞋,開始並沒有注意到鞋子散發出來的嗆鼻新鞋味,穿不到一週時,我正好有機會參加一場研討會,可能是會場空氣比較不流通,我的嗅覺當時一直提醒我:這新鞋的味道未免太過了。到底這些新鞋的味道從何而來?


第一是硫化物,最近國內的學者就提醒大家,新鞋的硫化物是不能忽略的污染來源,尤其是有過敏或者氣喘體質的人,更容易被誘發,根據國外的研究,有5%因此發生氣喘,1%的人因此導致過敏。此外也有相關研究指出:吸入二氧化硫這類的污染源,容易增加呼吸困難及嬰兒早產死亡機率。


至於環境荷爾蒙的影響,尤其是塑化劑的影響,之前我在部落格也有相關文章介紹,大家不妨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319&prev=18582&next=17257&l=f&fid=17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601&prev=17079&next=15984&l=f&fid=17


慎選鞋子的種類,也是預防保健的重要一環,現在的環境污染無所不在,小心防範為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久待「病態建築」 胸悶頭痛想睡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6/29 04:11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都會區勞工每天工作量往往超過八小時,長時間處在大樓封閉型的室內空間,到下午就經常昏昏欲睡,還有人會感到胸悶、頭痛,這很可能是室內空氣品質出了問題,「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 ; SBS)」已然成為現代職場的新隱憂。



北市半數工作場所 空氣品質糟



台北市勞工局勞動檢查處長許明倫說,大台北地區工作場所約有五成有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通風不良等問題。他表示,都會區勞工長時間處於大樓封閉型的室內空間活動,室內常不通風,也沒有日曬,室內人口密度過多,即可能累積危害健康的因子。



許明倫指出,要判斷室內空氣品質,可以參考環保署九十四年公告「室內空氣品質建議值」,其中,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代表著空氣通風指標,只要超過一千ppm建議值,即可能讓人感到不舒適。



勞檢處檢查員李士弘說,現在辦公大樓設計多為玻璃帷幕及中央空調系統,最常見到因中央空調未設回風裝置,雖然室內空氣有循環裝置,卻未送進新鮮空氣交換;另外,位在舊式大樓地下室的辦公室,空氣流通欠佳,也會造成二氧化碳濃度飆高。



中央空調辦公室 須設回風裝置



李士弘指出,長時間待在油漆、建材含高量甲醛揮發氣體所污染的空間,同樣也會產生「病態建築症候群」的不適症狀,最常見的是新裝潢好的辦公室內,有油漆及防水塗料、木板黏膠等散發出的揮發性氣體或甲醛,至於有人在工作場所會點芳香精油、噴灑消毒清潔劑等,都可能成為室內空氣污染源,影響健康。



李士弘建議,一般辦公室最好開窗保持通風,如果是採中央空調形式,須加裝回風裝置;現在也有企業特別設計,員工刷卡機一旦偵測出室內人數過多,空調設備會自動啟動,送進更多新鮮空氣。



勞檢處提供檢測服務



對於新裝潢好的辦公空間,可利用午休或下班時間,將門窗打開,讓氣體揮發;也可在室內擺設綠色盆栽,並避免用芳香精油或噴灑芳香劑作為改善空氣品質的方式。



台北市勞檢處已提供「職場室內空氣品質」檢測服務,接受企業申請診斷空氣污染數值,並提供改善建議,電話:02-2597-8933。



前幾個月,有一位看診的客戶常會抱怨,進到辦公室,只要待超過十五分鐘,馬上會感覺頭暈、頭痛、胸悶、吸不到空氣,一定要把門打開,甚至加電扇,這種身體缺氧情形才會改善,這即是很典型的病態建築症候群的案例。


病態建築症後群,原文為Sick building syndrome,簡稱SBS。主要是個人的身體不適症狀產生與所處的空間有關,尤其是辦公室。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三成的新建築或者新裝潢屋可能與SBS有關,SBS大部分與室內空氣品質有關。這些導致室內空氣品質惡化的經常是過熱、空氣流通與否及空調系統所引起。其他像是建築材質本身散發出來的有毒污染物,諸如大家熟知的甲醛及其他有機溶劑等等,室內霉菌、某些辦公器材產生過量的臭氧導致,缺乏新鮮空氣的導入或者沒有將空氣適當的過濾或排除等等。


改善的方法,必須針對來源來處理,因此,加強對外空氣的通風、交換率、過濾舊空氣、減少空調使用、減少有機溶劑產生及減少過敏原(像是抑制霉菌等等,大部分的霉菌滋生與空調系統與飲水系統有關)的任何改善方式都能儘量使用上,現在推廣的綠建築設計目標都是在朝減少SBS做努力。另外加芳香劑、或精油,只會讓空氣越來越糟。在去除異味或甲醛,其實有些光觸媒的產品可以輔助做不錯的改善,這些光觸酶不需插電,算是節能省電又能淨化空氣的好幫手。


要監控建築物的空氣品質到底合不合格,國內建議以室內CO2濃度來作為指標,超過1000 ppm,即代表室內空氣品質堪慮。目前政府勞工單位提供空氣品質測試及改善建議,關心職員健康的企業主,不妨多利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