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功能性醫學園地 (3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適度阻力、重量訓練 增加老人睪固酮濃度

適度的阻力或重量訓練,可增加年長男性體內的睪固酮濃度。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佐藤浩司團隊表示,適度的肌肉訓練刺激身體產生較多睪固酮,可改善睪固酮數值偏低者的健康。

年紀不大卻睪固酮低下,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環境荷爾蒙容易干擾人類荷爾蒙的分泌。肥胖已知易降低睪固酮等男性荷爾蒙的製造,但導致其低下的原因不限於肥胖。

男性如果懷疑自己睪固酮不足,醫師會就性慾、性功能、活力、體耐力、身高是否變矮、是否覺得生活無樂趣、是否有悲傷或沮喪感、運動能力、工作表現、晚餐後是否易打瞌睡等問題進行初步篩檢。

醫師指出,相關症狀符合加上抽血證實體內睪固酮濃度低下,可由醫師判斷是否適合睪固酮補充療法。性功能改善只是補充睪固酮的臨床效果之一,大多數患者在治療後,體力改善,身體肌肉質量和骨質密度增加。

然而隨意補充也有健康風險,過量可能加速攝護腺癌轉移,部分人補充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故患者仍需與醫師充分討論,進行詳細評估後才能補充。

 

鄭醫師補充:

對中年以上男性來說,肥胖,往往是睪固酮下降的警訊,尤其合併出現類似男性更年期症狀的話,恐怕出現機率更高,最直接的確認方式便是抽血檢測。

重量訓練可以幫助即使沒有幫助減重,但把脂肪重量轉換成肌肉,直接的收穫不只是提高睪固酮而已,而能增加新陳代謝,協助血糖控制、維持體溫、增加抵抗力,一舉數得。

參考文獻:

  • Koji Sato,
  • Motoyuki Iemitsu,
  • Kenji Matsutani,
  • Toshiyuki Kurihara,
  • Takafumi Hamaoka,
  • and Satoshi Fujita

Resistance training restores muscle sex steroid hormone steroidogenesis in older men FASEB J fj.13-245480;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anuary 17, 2014, doi:10.1096/fj.13-245480

http://www.fasebj.org/content/early/2014/01/17/fj.13-245480.abstract?sid=72ee2cf8-a672-4fda-960e-cd002c7720d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C 防中風

根據二○○三年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一年出現腦中風的患者約有三萬五千人。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料也顯示,以台灣腦中風死亡率十萬分之五十五推估,台灣每年死於中風人數約有一萬三千人。在美國,中風為全美第四大死因,美國一年約有七十九萬五千人中風,每年中風死亡人數約十三萬人。

中風主要分成兩種類型: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當大腦血管被堵住,就可能出現缺血性中風。血管若較為脆弱,導致血液滲到大腦組織,便可能形成出血性中風。

法國龐賽尤大學醫院(Pontchaillou University Hospital)研究團隊發現,當體內維生素C濃度不足時,很可能增加出血性中風風險,就好像高血壓、喝酒、體重過重一樣,都會增加出血性腦中風威脅。

研究人員將六十五歲以上出血性中風患者與健康同儕者做比較,為兩族群驗血,以了解其中維生素C濃度,結果發現,中風患者體內維生素C濃度往往偏低,而健康、沒有中風的人體內維生素C濃度則大多正常。研究成果將發表於美國神經醫學會年會。

研究人員指出,維生素C或許會幫助降血壓,進而降低中風風險。此外,維生素C也會促使膠原蛋白增生,對身體有很多其他好處。

  

鄭醫師補充:

維生素C是身體不可或缺的抗氧化物質,過去研究鮮少針對出血性中風和維生素C的關聯做研究 ,這篇研究的結果值得大家參考,也提醒大家,維生素C本身可以幫助降血壓。想知道自己體內的抗氧化營養成分(包含維生素C)是否充足?不妨透過功能醫學的相關檢測來直接了解。

參考文獻:

Paddock, Catharine. "Vitamin C linked to reduced risk of stroke." Medical News Today. MediLexicon, Intl., 17 Feb. 2014. Web.
18 Feb. 2014.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72741

Paddock, C. (2014, February 17). "Vitamin C linked to reduced risk of stroke." Medical News Today. Retrieved from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7274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優格 罹患糖尿病風險降28%

(法新社倫敦5日電)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報告今天顯示,吃優格和低脂乳酪可以將罹患糖尿病機率降低約1/4,且每週平均食用4.5份125克優格的受試者,糖尿病風險降低28%。

這份長期研究調查住在英國東部諾福克郡(Norfolk)的3500名男女,研究人員在調查之初,先鉅細靡遺記錄受試者的飲食習慣。

在11年研究中,753人罹患第二類型糖尿病。研究顯示,食用低脂發酵乳製品的受試者,相較於不吃這類產品的受試者,罹患糖尿病風險少了24%。

低脂發酵乳製品包含,優格、鮮乳酪、低脂白乾酪。

個別檢視不同低脂發酵乳製品的結果顯示,每週平均吃4.5份125克優格的受試者,罹患糖尿病風險低了28%。

用優格取代洋芋片當零嘴的民眾,罹患糖尿病風險更降低多達47%。

這份報告發表於「糖尿病學」(Diabetologia)期刊。(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鄭醫師補充:

建議大家選購糖分低的優格或者自製優格來食用效果較佳!優格服用的重點,在於改善腸道菌叢失衡或者幫助腸道菌叢更平衡,因此益生菌的補充應該也有助於糖尿病的風險調降。

參考文獻:

1.Laura M. O’Connor, Marleen A. H. Lentjes, Robert N. Luben, Kay-Tee Khaw, Nicholas J. Wareham, Nita G. Forouhi. Dietary dairy product intake and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 prospective study using dietary data from a 7-day food diary. Diabetologia, 2014; DOI: 10.1007/s00125-014-3176-1

2.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3 Feb;29(2):103-12. doi: 10.1002/dmrr.2376.

Probiotics as potential biotherapeu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 prospects and perspective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22549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濫用止痛藥 防肝臟衰竭有法

很多研究發現,如果每天服用過多「乙醯氨酚」成份止痛藥(Acetaminophen),很容易造成急性腎衰竭。澳洲阿德雷得大學研究團隊進行實驗室研究發現,若針對細胞特定通道進行治療,未來也許可以預防用藥過度所造成的肝臟衰竭。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或可用來預防過度使用「乙醯氨酚」成份止痛藥所引起的種種嚴重副作用。

澳洲阿德雷得大學醫學院資深研究員葛雷勾瑞‧里奇寇夫表示,「乙醯氨酚」類止痛成藥很常見,民眾使用頻率頗高,而過度使用、濫用「乙醯氨酚」很容易造成急性腎臟衰竭,肝臟若嚴重受損,就得倚靠換肝手術,患者才能活命,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這問題常出現。

醫界很早以前就知道,「乙醯氨酚」過量會造成肝臟細胞鈣含量超標,當細胞鈣含量大量增加,就會產生毒性。阿德雷得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乙醯氨酚」過量時,鈣質就會通過細胞膜TRPM2通道而滲入細胞當中。這條通道一旦活化起來,細胞裡的鈣質就會不斷增加,超過細胞負荷,此時就會導致細胞死亡,如肝臟細胞死亡到一定程度,便會引起肝臟衰竭。研究團隊進行實驗阻止、抑制TRPM2通道作用,發現,就算「乙醯氨酚」過量,肝臟細胞也不會大量死亡。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提到的「乙醯氨酚」成份止痛藥(Acetaminophen),就是我們熟知的普拿疼。普拿疼不必濫用,單一使用高劑量,便能對肝臟造成莫大的傷害。最好的肝臟損傷預防之道就是儘量少吃。

參考文獻:

  • Ehsan Kheradpezhouh,
  • Linlin Ma,
  • Arthur Morphett,
  • Greg J. Barritt,
  • and Grigori Y. Rychkov

TRPM2 channels mediate 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damage PNAS 2014 ;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February 3, 2014, doi:10.1073/pnas.1322657111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4/01/29/1322657111.abstract

乙醯氨酚的毒性,卻是來自其經由肝臟代謝產生的毒性物質(NAPQI)所導致肝細胞的傷害。過去一直是歐洲,尤其是英國,年輕人自殺死因的第一位。一旦過量引發肝臟損害,目前的急救方法便是給予大劑量的抗氧化物質解毒劑N-Acetylcysteine(NAC)治療。

在此順便分享NAC的作用:

 N-acetyl cysteine (NAC) 也被用來稀釋氣管的痰,有時候咳嗽時醫師會開 NAC。

有一項研究顯示 N-acetyl cysteine (NAC)  可能可以改善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憂鬱

N-acetyl cysteine (NAC) 是抗氧化物質 glutathione 的前驅物質,不足可能導致憂鬱症及躁鬱症惡化

在 24星期的實驗中 75名實驗者服用 NAC 1g (1000mg) 一天兩次,還有一般的藥物。

研究人員檢測 Montgomery 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DRS). 

結果顯示 MADRS  憂鬱指數,在服用 NAC後改善很多,在停用 NAC 後又恢復原狀

Berk M, Copolov DL, Dean O, Lu K, Jeavons S, Schapkaitz I, Anderson-Hunt M, Bush AI. N-Acetyl Cysteine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in Bipolar Disorder-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Biol Psychiatry. 2008 Jun 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糖不僅讓人變胖 還可能致命

(中央社倫敦3日綜合外電報導)吃糖不僅讓人變胖,還可能致命。迄今最大規模的同類研究今天指出, 從飲料、糕餅和糖果等攝取太多「添加糖」,會增加心臟疾病的死亡風險。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領導研究的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US CDC)學者楊泉河 (Quanhe Yang,譯音)表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會隨著添加糖的攝取量呈指數增加。」

過去其他研究認為,高糖分攝取,特別是含糖飲料,和肥胖、高血壓、第2型糖尿病以及心臟疾病與中風風險因子有關;大多數研究著重在含糖飲料、而不是整體糖量攝取。

楊泉河表示:「我們的研究,是首次使用具全國代表性的樣本,檢視添加糖總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關連的研究。」

研究人員檢視3萬1000多人後發現,大多數(71%)成人1天攝取的添加糖,占總熱量10%以上;約10%成人1天攝取的添加糖,占總熱量25%以上。

以1天攝取2000大卡熱量計算,若21%熱量、約420大卡來自添加糖,相當於1天喝3罐含糖飲料。

研究發現,1天總熱量超過21%來自添加糖的人,與添加糖攝取量占不到總熱量10%的人相較,心臟疾病死亡風險多1倍。

另外,若1天攝取的總熱量有17%至21%來自添加糖,心臟病風險比添加糖攝取量占不到總熱量10%的人高出38%。

每週攝取7份以上含糖飲料的人,心臟病風險比每週攝取1份以下含糖飲料的人多出21%。

研究今天發表在重量級的「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030204

 

鄭醫師補充:

糖攝取過量,身體得多耗資源去處哩,而且處理不完累積下來的部分,會形成身體慢性疾病的主要負擔。為了健康,糖的攝取量請節制!

參考文獻:

 

https://archinte.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819573

Yang Q, Zhang Z, Gregg EW, Flanders W, Merritt R, Hu FB. Added Sugar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JAMA Intern Med. 2014;():.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3.1356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好膽固醇 也會阻塞血管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好膽固醇未必都對身體有益!美國心臟醫療重鎮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團隊發表於頂尖期刊《自然:醫學》的研究指出,過去被認為負責「清運」血液中多餘膽固醇的「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會在被氧化後堆積於血管內壁,長期恐致血管阻塞。研究人員表示,民眾有必要修正高密度脂蛋白對健康有益無害的觀念,在營養攝取仍以少油及低脂為宜。

過去多項研究證實,負責將膽固醇自肝臟運往身體各部位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會在血液輸送過程中逐漸堆積於血管壁,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心臟病或中風,是一種「壞」膽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係將膽固醇運送至肝臟,透過膽汁及消化道排出體外,因而被視為「好」膽固醇。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團隊在血管有「粥狀動脈硬化」現象患者的檢體中,發現一種特殊的「氧化」高密度脂蛋白,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極低,但在患者粥狀動脈硬化的部位則占了20%,這類氧化高密度脂蛋白會像低密度脂蛋白一樣堆積在血管壁,不僅失去運送膽固醇的功能,還會釋放某些「發炎物質」,造成血管壁細胞發炎,甚至受損。

主導實驗的研究員史丹利哈森表示,過去認為體內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越高越健康的觀念未必全然正確,因為研究人員比對6百多名受試者血液檢體中氧化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後發現,氧化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偏高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及中風的比例都較高;英國心臟基金會的夏儂阿默伊斯解釋,當高密度脂蛋白堆積在血管中,卻失去原本功能時,對人體相對就變得有害。

哈森強調,未來臨床判斷心血管疾病風險時,應將高密度脂蛋白納入檢驗項目,而在降血脂藥物設計方面,也必須設法阻擋高密度脂蛋白過度形成;另一方面,過去普遍認為可藉由改變攝取油脂種類,以調整體內膽固醇比例,因此專家多建議食用橄欖油或深海魚油等油脂,哈森則認為,只要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濃度維持在男性每100毫升40毫克、女性50毫克以上即可,不宜過度攝取。

 

 

鄭醫師補充:

結論就是膽固醇不宜過高,不管好的膽固醇(HDL)或者不好的膽固醇(LDL),對於動脈硬化都有風險,LDL的風險較為直接,HDL一直很高,仍然潛藏血管硬化的風險,這是非常新的觀念,提供給大家做參考。因此不管好的或者不好的膽固醇過高,還是要想辦法降到可以接受的安全範圍內為宜。

參考文獻:

                             26 January 2014

An abundant dysfunctional apolipoprotein A1 in human atheroma

Nature Medicine doi:10.1038/nm.3459

http://www.nature.com/nm/journal/vaop/ncurrent/full/nm.3459.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常吃魚 可降糖尿病風險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位於芬蘭的東芬蘭大學研究證實,從魚類或魚油中攝取的omega-3脂肪酸,可以幫助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其他研究則指出,要控制糖尿病風險,保持體重正常以及保有運動習慣與控制亞麻油酸濃度,都是避免糖尿病找上身的好習慣。

研究者觀察2212位42歲到60歲民眾omega-3脂肪酸濃度,發現其中有442人在近20年期間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其中血清omega-3脂肪酸濃度最高者,相較最低者罹患糖尿病風險減少33%,因此,研究者指出維持吃魚的習慣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確有關連,如果要維持均衡飲食,每週至少應該2餐吃魚,至於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則包括鮭魚、虹鱒、白鱒與鯡魚等。

糖尿病患者通常體內的油脂成份「三酸甘油脂」較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偏低,不過,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則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與做為糖尿病標誌的「脫輔基蛋白質」(apoprotein),同時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因此可以預防糖尿病。

一份刊登在《多不飽和脂肪酸時事通訊雜誌》(PUFA Newsletter)的報告也指出,omega-3脂肪酸能降低接受司他汀類(Statins)藥物治療民眾體內的三酸甘油脂,以及改善女性憂鬱和老人失智的症狀。

過去研究也指出,保持體重管理、運動習慣及控制亞麻油酸濃度,都可能與降低糖尿病風險有關。另外,根據哈佛醫學院指出,omega-3脂肪酸對於身體運作相當重要,例如控制血栓,還可以降低心臟病與中風機率。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Diabetes Care》期刊。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提到的是指體內Omega-3脂肪酸濃度高的人,糖尿病風險降低33%。關鍵在於Omega-3脂肪酸可以幫助降低血脂肪(三酸甘油脂),同時提高好的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進一步降低「脫輔基蛋白質」(apoprotein),因此對預防糖尿病有效。

補充Omega-3脂肪酸,不見得只有魚,素食者可以考慮亞麻仁籽油、芥花油、核桃以及海藻萃取的營養補充品。一般植物油來源大都不能提供Omega-3脂肪酸。除了降低糖尿病,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保健,Omega-3脂肪酸都扮演至為關鍵的角色,甚至可以幫助改善憂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及減少失智風險,因此有人又稱Omega-3脂肪酸為萬能的特效藥。建議大家儘量選購有獨立檢驗室認證,能提供重金屬以及農藥殘留在安全範圍的純度證明相關產品。

想知道自己體內的Omega-3脂肪酸是否充足?功能醫學也能提供相關檢測直接了解。

參考文獻:

Jyrki K. Virtanen, Jaakko Mursu, Sari Voutilainen, Matti Uusitupa, Tomi-Pekka Tuomainen. Serum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Risk of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in Men: The Kuopio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 Study. Diabetes Care, January 2014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September 11, 2013, doi: 10.2337/dc13-1504 Diabetes Care January 2014 vol. 37 no. 1 189-196                                    

http://care.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37/1/189.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巧克力莓果 可幫助預防糖尿病

喝茶、吃巧克力、莓果類水果可幫助預防糖尿病?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如果食物含有較高濃度類黃酮成分(Flavonoids),或許可以幫助預防第二型糖尿病。像巧克力、茶、莓果等食物就含有不少類黃酮成分。

英國東英格蘭大學、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發現,若攝取較多類黃酮成分食物,可幫助減少胰島素阻抗性問題,且血糖控制也會變得比較好。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營養學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

研究人員分析近兩千名健康女性飲食、健康資訊。結果發現,常食用上述食物的人身體發炎反應較輕微,而這些發炎反應多半與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大有關聯。

研究計畫主持人英國東英格蘭大學諾維奇醫學院教授艾汀‧卡西迪表示,這次研究是想要了解攝取類黃酮對身體有何好處。黃酮類、花青素等都屬於類黃酮家族。像香菜、芹菜、百里香等蔬菜、植物就含有黃酮成分,而莓果類水果、紅葡萄、紅葡萄酒與許多紅色、藍色蔬果則含有花青素。

研究人員指出,根據過去實驗室研究顯示,這些食物也許可以調節血糖,並影響糖尿病風險高低。這次共有近兩千名健康女性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以問卷詢問這些人平常攝取多少含類黃酮食物,研究人員也為她們驗血,以了解她們血糖調節功能好壞與身體發炎反應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食用大量含花青素、黃酮成份的人胰島素阻抗性較低,若胰島素阻抗性偏高,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就會增加。研究也發現,攝取最多花青素的人身體最不容易產生發炎反應。

 

 

 

鄭醫師補充:

生物類黃酮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也就是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自由基的累積量少,發炎程度小,細胞的能量代謝運作會更為有效率,胰島素在處理血糖的負擔上也會相對比較小。切勿小看胰島素抗性的問題,胰島素效率不佳,代表身體功能症逐漸衰退,許多慢性疾病會尾隨而至,例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

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平時可考慮多補充生物類黃酮含量高的食物來源,例如黑巧克力、茶以及莓果等等。擔心熱量以及刺激性問題,不妨考慮萃取劑量充足的相關營養補充品。若能有實驗室驗證的抗氧化能力的產品,可以更放心服用。

參考文獻:

Intakes of Anthocyanins and Flavones Are Associated with Biomarker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flammation in Women J. Nutr. 2014 144: 2 202-208

http://jn.nutrition.org/content/143/9/1474.ful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部也分泌雌激素 可治荷爾蒙失調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人的大腦能分泌雌激素,可以協助治療內分泌、遠離疾病!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最新研究指出,一般由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其實經由腦部也能分泌。研究者認為,這次透過動物實驗獲得的結果若能適用於人體,將可以為荷爾蒙失調提供新療法。

威斯康辛大學科學家在恆河猴實驗中證實,腦部原本控制女性經期與生育能力的「下視丘」(hypothalamus ),也能分泌女性荷爾蒙「雌激素」(oestrogen),在實驗中,研究者利用各種方法讓腦部可以大量分泌「雌二醇」(Estradiol),其中包括刺激下視丘,結果發現屬於天然雌激素之一的雌二醇,除了一般認知由卵巢製造外,也可以透過下視丘快速製造與分泌。

科學家認為這項發現對於人類意義重大,因為恆河猴的神經內分泌系統與人類雷同,如果結果適用在人類身上,針對下丘腦相關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開發特定藥物。研究者特瑞莎瓦說,「這不只是改變人們對於生殖功能與行為的認知,對於治療特殊疾病也很有幫助。」

研究者特瑞莎瓦指出,雌激素除了與性功能及生育能力有關外,也可以用於治療骨質疏鬆或更年期常出現的頭暈與疲憊,甚至青春期與避孕藥,如果體內雌激素失衡,則容易造成阿茲海默症、中風及沮喪等病症。

一般大部分的雌激素,例如控制經期的主要荷爾蒙「雌二醇」都由卵巢製造,流通全身,包括腦下垂體與腦部;除了影響生育能力之外,也與體重、學習與記憶有關。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

  

鄭醫師補充:

下視丘(Hypothalamus),是調節內臟活動和內分泌活動的較高級神經中樞所在,又稱丘腦下部。下視丘腺體調節體溫、血糖、水平衡、脂肪代謝、攝食習慣、睡眠、性行為、情緒、荷爾蒙(例如:腎上腺素及皮質醇)的製造,以及自主神經系統。它接收從自主神經系統而來的訊號,並決定相應的行動。當人類遇到恐懼或興奮的事情,身體的自主神經系統會向視丘下部腺體發出訊號,從而使身體加速心跳和呼吸、瞳孔擴張,並增加血液流量,以使身體能夠及時作出相應的行動。雖然它在身體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但它的體積只有整個腦部不足1%的空間。

過去研究發現,大腦有性荷爾蒙的接受體,當然也包含雌激素,這篇研究則進一步發現:下視丘也能分泌雌激素。然而雌激素不足,是否能單純靠下視丘刺激足夠的雌激素來平衡,目前無法得知。建議雌激素不足,還是透過相關安全的生物荷爾蒙補充療法來協助比較直接。

雌激素不只影響女性性徵,也跟身體許多系統功能得為持有直接相關,甚至是記憶力以及學習力等也直接受影響。

參考文獻:

Neuroestradiol in the Hypothalamus Contributes to the Regulation of 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lease

  1. Brian P. Kenealy,
  2. Amita Kapoor,
  3. Kathryn A. Guerriero,
  4. Kim L. Keen,
  5. James P. Garcia,
  6. Joseph R. Kurian,
  7. Toni E. Ziegler, and
  8. Ei Terasawa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4 December 2013, 33(49): 19051-19059; doi: 10.1523/JNEUROSCI.3878-13.2013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3/49/19051

 

File:Hypothalamus small.gif

註:紅點為下視丘所在區域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憂鬱劑無助改善原因不明胃輕癱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原因不明胃輕癱患者若使用三環類抗憂鬱藥物「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進行治療,持續十五星期,症狀改善效果並沒有比安慰劑來得好,代表這種藥物無法有效改善原因不明胃輕癱症狀。

這項研究已於昨(二十五)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當胃部肌肉、控制肌肉神經出現異常,導致胃部肌肉停止工作,就會造成胃輕癱。一旦出現胃輕癱這種問題,胃部食物研磨、消化就會受到阻礙,導致食物研磨、消化不完全,胃部排空時間也會延長,食物從胃部到腸道的時間會拉長。

對醫師來說,胃輕癱症狀很難處理,只有少數幾種治療方法可行,且目前缺乏嚴格臨床實驗針對這種疾病做研究。有人認為,患者之所以產生噁心、疼痛等症狀,可能是因為某些神經變化所導致。而三環類抗憂鬱藥物通常用於治療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特別是這些症狀很難治療時,就會考慮使用這種藥物,而這種藥或許可以幫助治療胃輕癱不適。

共有一百三十名胃輕癱患者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作者將患者分成兩組,一組使用「去甲替林」藥物,另一組則使用安慰劑。每用藥三周,就會逐漸增加藥物劑量。研究人員再評估患者症狀減輕程度。

研究結果發現,兩組改善程度並沒有明顯差異,無論是噁心、腹脹等症狀,兩組改善程度所差無幾。研究人員認為,從研究結果來看,低劑量三環類抗憂鬱藥物治療胃輕癱效果很值得存疑。

 

 

鄭醫師補充:

不明原因胃輕癱(idiopathic gastroparesis)是一種功能障礙,患者常常在各醫療院所進進出出,但還是難以找出病因以及對症下藥,目前醫療系統對此症狀幾乎束手無策。治療的兩部曲常常是腸胃科先看,服用腸胃科用藥無改善,懷疑是神經或者是精神問題引發,三環類抗憂鬱藥物「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這種治療便會派上用場。然而這篇研究證實用抗憂鬱劑來治療胃輕癱,跟安慰劑相比不僅沒有療效,可能還會出現藥物副作用。

 

針對不明原因胃輕癱,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我建議不妨利用營養醫學評估以及調整,針對胃部做功能性調整以及營養補充,真有外在壓力源導致胃部不適的症狀,最好也能透過相關心理治療來一併處理,治療效果會更好。

 

參考文獻: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793801

 

Parkman HP, Van Natta ML, Abell TL, et al. Effect of Nortriptyline on Symptoms of Idiopathic Gastroparesis: The NORIG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3;310(24):2640-2649. doi:10.1001/jama.2013.28283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飲食改變 腸道細菌生態大翻盤

 

美國研究發現,只要改變飲食短短一天時間,像是從吃素突然變成吃葷,或從吃葷轉為吃素,就能快速、大幅改變腸道細菌生態、種類與數量。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自然」期刊。研究顯示,只要改變飲食食物內容,一天之內,腸道細菌數量、種類,甚至細菌行為就會出現變化。

研究作者美國杜克大學基因科學與政策研究所助理教授勞倫斯‧大衛表示,改變飲食不只會使細菌數量、種類出現變動,連細菌所表現出的基因種類、細菌活動也會產生明顯不同。

人類腸道有好幾億隻細菌,這些細菌在人體消化、免疫系統扮演重要角色,也許連體重也受其影響。

研究作者認為,腸道中的細菌生態、細菌基因非常具有彈性,這些細菌對於平常飲食非常敏感,只要飲食出現變化,腸道細菌就會迅速做出回應,反應速度比過去所想迅速得多。

研究團隊招募六名男性、四名女性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年齡介於二十一歲到三十三歲。研究剛開始的前四天,他們維持平常飲食,第五天則轉換飲食內容,有些人都是吃葷,以肉食為主,還有些人都是吃素,多吃植物類食物,然後再恢復平常飲食;兩組人吃葷、吃素對調。

研究結果發現,吃葷時,腸道細菌改變最大。有二十二種細菌大幅成長,吃素則只有三種細菌變得比較強勢。

研究人員表示,肝臟會製造膽汁幫助分解脂肪,當一個人吃葷時,腸道擅於抵抗膽酸的細菌就會增多。而吃素時,對纖維較敏感的細菌會變多。

研究人員指出,從研究結果來看,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多吃高油脂食物容易造成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等疾病。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這些細菌變化會對人體帶來哪些影響。

 

鄭醫師補充:

激烈的飲食改變,能夠改變腸道菌叢的生態,這顯示腸道細菌對於飲食的改變調整非常迅速。同時也提醒我們,飲食方向不對,菌叢不健康,身體容易發炎或者產生疾病,研究人員則提醒,飲食最好多樣化,不要偏食,才能維持腸道菌叢的多樣性,幫助腸道菌叢平衡與提升健康。

參考文獻:

Diet rapidly and reproducibly alters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Journal name:Nature
Year published:(2013)
DOI:doi:10.1038/nature12820
Received 18 April 2013
Accepted 29 October 2013
Published online 11 December 2013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2820.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看到功能醫學檢測完整的女性荷爾蒙分析,都會對於上面有睪固酮的項目檢測感到疑惑與不解。其實不只非專業的人,連專業人士也會感到困惑,因為不了解男性荷爾蒙對於更年期女性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女性體內的男性荷爾蒙主管性慾,太低,則對性不感興趣。然而,有些研究發現,男性荷爾蒙功能不只於此,在今年六月有學者提出研究證實,男性荷爾蒙有助於提升停經後女性的記憶力和語言學習功能。

研究透過安慰劑以及男性荷爾蒙凝膠兩組對照,經12-26周的治療,最後以認知功能測是來做鑑別,在男性荷爾蒙治療的這組的表現,語言學習以及記憶力明顯提升。

提醒大家,若是更年期後或者停經婦女自覺記憶力不佳,切勿自行購買這種凝膠來塗抹。最好先透過客觀的實驗室檢測,找出是否有缺乏狀況,同時也評估是否有其他荷爾蒙失衡狀況,一併來處理,這樣的治療不僅兼顧安全且更徹底。

參考文獻:

http://www.newswise.com/articles/testosterone-improves-verbal-learning-and-memory-in-postmenopausal-women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吃一把堅果 降低2成死亡率

今天吃堅果了嗎?FDA建議每人每天可攝取1.5盎司(約43克)的堅果類食品,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而日前美國針對12萬人所做的30年追蹤調查中也發現,每天攝取1把堅果的人(成人手抓一把約45~55公克),在疾病死亡率上平均降低了20%,特別是在癌症死亡率以及心血管慢性病方面,更有顯著預防效果。



30年飲食追蹤 12萬人大規模研究

根據英國《電訊報》報導指出,刊於英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與國際堅果理事會共同進行的研究中表示,自1980年到2010年間,追蹤12萬名美國民眾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在長達30年的研究期間,每2~4年就會請民眾填寫問卷,其中也包括了每人每日的堅果攝取習慣。

結果發現,每周固定會吃一次堅果的人,在疾病死亡率降低11%,每周吃2~4次的人降低13%;每周吃5~6次者降低15%,至於每天都吃堅果的人,更是降低20%的死亡率。



防癌、心血管疾病 降2成死亡率更長壽

除此之外,研究結果更進一步發現,每天吃堅果的人,在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降低了29%、癌症死亡率降低11%,顯示堅果對於預防癌症也有幫助。過去的研究報告曾指出,攝取適量堅果有助於減少糖尿病與心臟疾病的風險,此次更大規模的研究報告,則再度佐證堅果普遍對於人體的好處。

研究中並未特別分類哪一種堅果(核桃,榛子,腰果,杏仁,巴西堅果,美洲山核桃,開心果)最有益健康,包括花生(屬於豆類)其實也有相同的保健效果。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高蛋白質、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多重營養素,這些都是讓堅果具有保護心臟,抗癌、抗炎、抗氧化等特性的主要原因。

兼具飽足感與營養 吃了不怕胖

至於許多人會害怕的高熱量問題,在研究中有攝取堅果習慣的人,反而比起未吃堅果的人來得纖瘦,主要就是因為堅果可以帶來飽足感,讓人較不容易有嘴饞、吃高熱量食物的慾望。

 

 

鄭醫師補充:

國外的堅果取得成本較低,這是事實,本地儘管取得成本較高,但擔心花費太多的人,可以考慮花生的攝取,同樣也有堅果攝取的效果。

參考文獻:

Association of Nut Consumption with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Ying Bao, M.D., Sc.D., Jiali Han, Ph.D., Frank B. Hu, M.D., Ph.D., Edward L. Giovannucci, M.D., Sc.D., Meir J. Stampfer, M.D., Dr.P.H., Walter C. Willett, M.D., Dr.P.H., and Charles S. Fuchs, M.D., M.P.H.

N Engl J Med 2013; 369:2001-2011November 21, 2013DOI: 10.1056/NEJMoa1307352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30735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甲易斷裂!雞胸花椰沙拉補生物素

 

 

「怎麼又裂掉了?」許多人蓄留指甲到一定長度時,常在不自覺中出現指甲分岔、斷裂的情況,一想到裂縫可能持續擴大傷及整個甲片,嚇得趕快剪去缺損指甲。醫學研究發現生物素(Biotin)可補充指甲的營養,提高強韌度以防止斷裂。

 

指甲斷裂原因:營養不良、化學性破壞、疾病

指甲是皮膚的最大附屬物,它和頭髮一樣都是以蛋白質硬化的角質素為主要組成成分。健康的指甲強韌、有光澤感,但有些人因營養攝取不均衡,指甲板會出現脆弱、易破裂、易裂開等症狀。

此外,重複暴露在水中、清潔劑或使用去光水溶劑,也會造成甲板角質素脫水,指甲變得脆弱,容易斷裂;其他如原始的皮膚病變、全身性疾病、指甲床的物理性傷害等,都可能導致指甲受傷害。

指甲的強韌關鍵 生物素不可或缺

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表示,指甲的健康與否,主要與鐵質、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有關,但另有研究發現,生物素缺乏的人,指甲特別容易乾裂。

生物素又稱為「維生素H」或輔脢R(Coenzyme R),是維生素B群的一種,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可微溶於水,是代謝脂肪及蛋白質不可或缺的物質,且其在細胞角質素合成過程中的終點分化作用時,能刺激表皮的分化,增加角質素的量,因此被視為強化頭髮與指甲的重要營養素。

 

營養師詹前億表示,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PHARMACY》曾刊登臨床實驗證明,每日服用2500μg的生物素,指甲損傷者的指甲可增厚約91%;給予正常人每日服用2.5mg的生物素,指甲可增厚約63%。

生物素在哪裡?常見食物大點名

生物素廣泛存在於各種動物及植物食物中,例如動物的肝臟及腎臟、乳製品、海鮮(特別是牡蠣、龍蝦和鮭魚)、大豆、起司、香蕉、花生、磨菇、燕麥、酵母、花椰菜、雞胸肉、蛋黃。經常感覺指甲脆弱的民眾,透過飲食少量補充即可。

 

 

 

鄭醫師補充:

上面報導提到生物素可以改善脆弱的指甲的醫學期刊是1993年發表的:

Hochman LG, Scher RK, Meyerson MS. Brittle nails: response to daily biotin supplementation. Cutis 1993;51:303–5.

生物素對人體健康的維繫非常重要,像是頭髮是否容易掉髮,濕疹、結膜炎、指甲脆弱、血糖代謝不良甚至是某些憂鬱症患者可能都和生物素缺乏有關。

生物素缺乏嚴重的人,精神症狀除了憂鬱,還可能出現倦怠、幻覺、四肢的麻木感以及針刺感等等:

Otten, JJ, Hellwig, JP and Meyers, LD., ed. (2006).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The Essential Guide to Nutrient Requirements.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ISBN 0-309-10091-7.

喜歡吞生雞蛋的人,生物素容易被蛋裡面的Avidin吸附帶走,因此生物素缺乏容易發生:

"Biotin: MedlinePlus Supplements". 13 September 2013. Retrieved 2013-09-29.

生物素是否缺乏不必瞎猜,功能醫學有相關檢測可以直接告訴我們答案。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甲易斷裂!雞胸花椰沙拉補生物素

 

 

「怎麼又裂掉了?」許多人蓄留指甲到一定長度時,常在不自覺中出現指甲分岔、斷裂的情況,一想到裂縫可能持續擴大傷及整個甲片,嚇得趕快剪去缺損指甲。醫學研究發現生物素(Biotin)可補充指甲的營養,提高強韌度以防止斷裂。

 

指甲斷裂原因:營養不良、化學性破壞、疾病

指甲是皮膚的最大附屬物,它和頭髮一樣都是以蛋白質硬化的角質素為主要組成成分。健康的指甲強韌、有光澤感,但有些人因營養攝取不均衡,指甲板會出現脆弱、易破裂、易裂開等症狀。

此外,重複暴露在水中、清潔劑或使用去光水溶劑,也會造成甲板角質素脫水,指甲變得脆弱,容易斷裂;其他如原始的皮膚病變、全身性疾病、指甲床的物理性傷害等,都可能導致指甲受傷害。

指甲的強韌關鍵 生物素不可或缺

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表示,指甲的健康與否,主要與鐵質、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有關,但另有研究發現,生物素缺乏的人,指甲特別容易乾裂。

生物素又稱為「維生素H」或輔脢R(Coenzyme R),是維生素B群的一種,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可微溶於水,是代謝脂肪及蛋白質不可或缺的物質,且其在細胞角質素合成過程中的終點分化作用時,能刺激表皮的分化,增加角質素的量,因此被視為強化頭髮與指甲的重要營養素。

 

營養師詹前億表示,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PHARMACY》曾刊登臨床實驗證明,每日服用2500μg的生物素,指甲損傷者的指甲可增厚約91%;給予正常人每日服用2.5mg的生物素,指甲可增厚約63%。

生物素在哪裡?常見食物大點名

生物素廣泛存在於各種動物及植物食物中,例如動物的肝臟及腎臟、乳製品、海鮮(特別是牡蠣、龍蝦和鮭魚)、大豆、起司、香蕉、花生、磨菇、燕麥、酵母、花椰菜、雞胸肉、蛋黃。經常感覺指甲脆弱的民眾,透過飲食少量補充即可。

 

 

 

鄭醫師補充:

上面報導提到生物素可以改善脆弱的指甲的醫學期刊是1993年發表的:

Hochman LG, Scher RK, Meyerson MS. Brittle nails: response to daily biotin supplementation. Cutis 1993;51:303–5.

生物素對人體健康的維繫非常重要,像是頭髮是否容易掉髮,濕疹、結膜炎、指甲脆弱、血糖代謝不良甚至是某些憂鬱症患者可能都和生物素缺乏有關。

生物素缺乏嚴重的人,精神症狀除了憂鬱,還可能出現倦怠、幻覺、四肢的麻木感以及針刺感等等:

Otten, JJ, Hellwig, JP and Meyers, LD., ed. (2006).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The Essential Guide to Nutrient Requirements.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ISBN 0-309-10091-7.

喜歡吞生雞蛋的人,生物素容易被蛋裡面的Avidin吸附帶走,因此生物素缺乏容易發生:

"Biotin: MedlinePlus Supplements". 13 September 2013. Retrieved 2013-09-29.

生物素是否缺乏不必瞎猜,功能醫學有相關檢測可以直接告訴我們答案。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翻盤! 英國期刊:飽和脂肪無害心臟

 

 

 

過去經常有研究說,紅肉、牛油等飽和脂肪食物,對人體心血管有害,最好少吃,但一份最新公佈的英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大翻盤,這份報告指出,其實沒有直接證據,證實飽和脂肪和心臟病有直接關聯,反式脂肪才是健康殺手。

 

 



香噴噴的鐵板牛排,作糕點使用的牛油,過去這些含飽和脂肪的食物,都被視為對心血管有害的大魔王。醫師馬斯季諾:「飽和脂肪導致體重增加、癌症和心臟病。」

但一份英國醫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替飽和脂肪平反,原來這些食物是無辜的。心臟病科醫師梅爾霍查:「調查的結論是,沒有實際證據證實飽和脂肪導致心臟疾病。」

醫藥專家波特:「我們應該減少飽和脂肪嗎?其實沒有根據。」

真的是大翻盤,內容提到牛奶、起司和紅肉,當中的飽和脂肪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甚至對人體還有保護作用,像是乳製品含有維他命D、鈣和磷,鈣和磷可以降低血壓,反式脂肪才是危害健康的殺手。

主播:「這些叫做反式脂肪,它們是好脂肪還是壞脂肪?」心臟病科醫師梅爾霍查:「它們真的是壞脂肪,像那個甜甜圈就含有反式脂肪,還有糖,可能有非常多糖,還有白麵粉。」

醫藥專家波特:「如果你為了減少飽和脂肪,改用糖,不會有助益。」

專家說,為了補償在食物中減少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部分食品工業會用糖來取代,但是糖也可能導致心臟病,也別因為還飽和脂肪清白,就放心大口吃,要保持健康,最好還是飲食均衡。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提醒我們不要視飽和脂肪酸為牛鬼蛇神,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是否恰當才是重點。

參考文獻:

From the Heart

Saturated fat is not the major issue

BMJ 2013; 347 doi: http://dx.doi.org/10.1136/bmj.f6340 (Published 22 October 2013)
Cite this as: BMJ 2013;347:f6340

http://www.bmj.com/content/347/bmj.f634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喝一瓶含糖飲料 腎結石風險增23%
NOWnews – 2013年9月16日 下午6:37
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

平常喜愛喝含糖飲料的民眾要注意了,並不是每一種飲料都能發揮預防腎結石的功用。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馬弘桓醫師提醒民眾,據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喝一瓶含糖飲料,腎結石風險就會增加近四分之一。


醫界人士普遍的觀點是多喝水份可以預防腎結石,但如果多喝市售飲料來補充水份,可就不盡然。馬弘桓醫師根據「美國腎臟醫學會」臨床期刊(CJASN)8月 份最新研究報告,強調坊間含糖飲料大部份都是添加高果糖糖漿製作,以增加甜度;研究發現,每天一瓶高糖分的碳酸飲料,會提升受試者23%腎結石機率。


這項研究調查19萬4000人,以問卷詢問參與者健康狀況、飲食、生活習慣等,4年做一次調查,分析前後8年的資料。結果發現,並不是每一種飲料都能發揮 預防腎結石的功用,含糖的碳酸飲料會增加結石的風險;而咖啡、茶能利尿,柳橙汁與檸檬汁都有檸檬酸鹽,可以降低結石的風險。


馬弘桓醫師指出,相對於葡萄糖,會減低大腦食中樞血流,造成飽足感,人工添加製造透明如水的果糖吃下肚,並不會造成飽食中樞血流改變,造成飽足感,所以很 容易吃太多。水果雖然也含有果糖,但水果大部份是水份加上纖維,果糖比例相對低很多,吃幾個就飽了,比較不會有過量的問題。含糖飲料之所以會提高腎結石的 原因可能是其中添加的果糖,因為果糖促使尿液中鈣、草酸與尿酸的濃度升高,以致於增加結石的機率。


馬弘桓醫師說,含糖飲料除導致肥胖問題外,還會提高尿酸、高血壓與糖尿病等疾病風險。腎結石發作時會有劇烈的腰痛、血尿,這種痛的感覺被形容與分娩的痛差不多,為預防腎結石的發生,提醒民眾應降低飲用含糖飲料。


鄭醫師補充:


每天一杯含糖飲料,這是許多人每天必做的事。一杯很少嗎?那麼這篇研究報告的內容可以參考一下:


  • Pietro Manuel Ferraro,
  • Eric N. Taylor,
  • Giovanni Gambaro,
  • and Gary C. Curhan
Soda and Other Beverages and the Risk of Kidney Stones CJASN CJN.11661112;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May 15, 2013, doi:10.2215/CJN.11661112

http://cjasn.asn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3/05/14/CJN.11661112.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荷爾蒙水準 預測孕婦糖尿病機率

作者: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9月2日 上午12:00

體內荷爾蒙「脂聯素」水準較低的孕婦,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高出一般人七倍。美國凱薩醫療機構研究人員莫尼克·赫德森表示,脂聯素可用於預測妊娠糖尿病的發生機率。


莫尼克·赫德森說,研究發現脂聯素水準高的孕婦,一旦過重,妊娠糖尿病風險約高出體重正常者二倍;然而脂聯素水準較低的孕婦患病風險高出七倍。脂聯素是一種胰島素增敏荷爾蒙,有助改善動物胰島素抗性;人體的研究發現,脂聯素水準有助預測二型糖尿病的發展。


若懷孕前已體重過重,或在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妊娠糖尿病風險大增。懷孕接近二十八周左右體內醣類代謝較差,醫師指導的安全運動,可以幫助孕婦控 制孕期的體重不要過重,避免肥胖引發的併發症。一旦引發妊娠糖尿病,易引起巨嬰症、胎兒先天性畸形、羊水過多、死胎、早產、泌尿道感染、酮酸血症等,不但 影響胎兒發育,也危害母親健康。


病情嚴重的糖尿病患者儘管必須注射胰島素。醫師提醒,除了胰島素缺乏的第一型患者,懷孕患者、患有急性疾病如感染症、心肌梗塞、或接受手術者,及對口服降血糖藥失效、有禁忌、過敏等患者,均必須以胰島素注射進行治療。




鄭醫師補充:


脂聯素,原名為adiponectin,這是跟身體血糖調控以及脂肪分解有關的一種多肽類物質polypeptite:


Díez JJ, Iglesias P (March 2003). "The role of the novel adipocyte-derived hormone adiponectin in human disease". Eur. J. Endocrinol. 148 (3): 293–300. doi:10.1530/eje.0.1480293. PMID 12611609.


量測脂聯素,對於預測代謝症候群以及糖尿病,都是一項獨立性很高的預測檢測,換句話說,當事人是否有代謝症候群或者糖尿病的可能性,脂聯素可以直接揭露這項可能性到底有多高:



Renaldi O, Pramono B, Sinorita H, Purnomo LB, Asdie RH, Asdie AH (January 2009). "Hypoadiponectinemia: a risk factor for metabolic syndrome". Acta Med Indones 41 (1): 20–4. PMID 19258676.



Hara K, Yamauchi T, Kadowaki T (April 2005). "Adiponectin: an adipokine linking adipocytes and type 2 diabetes in humans". Curr. Diab. Rep. 5 (2): 136–40. doi:10.1007/s11892-005-0041-0. PMID 15794918.


妊娠糖尿也是代謝症候群以及糖尿問題,用脂聯素檢測來做區別預測,言之成理。


這項檢測,功能性醫學可以檢測。對自己健康關心或者有家族病史的人,可以透過這項檢測來事先了解以及透過相關預防措施來預防疾病發生。


上述研究報導的參考文獻:




  • Monique M. Hedderson,
  • Jeanne Darbinian,
  • Peter J. Havel,
  • Charles P. Quesenberry,
  • Sneha Sridhar,
  • Samantha Ehrlich,
  • and Assiamira Ferrara
Low Prepregnancy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 Marked Increase in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Care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ugust 29, 2013, doi:10.2337/dc13-0389

http://care.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3/08/20/dc13-0389.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花椰 抑制退化性關節炎

作者: 實習編譯鍾政、鄭乃文╱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8月29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實習編譯鍾政、鄭乃文╱綜合報導】


醫學早已證明多吃綠花椰可以抗癌,《時代》雜誌也曾選出綠花椰為10大健康食物第4名。最近英國研究人員又發現綠花椰的另一項功用,那就是可抑制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人類關節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和老化有直接關聯。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動物實驗,發現綠花椰中的蘿蔔(艸甘)(glucoraphanin),可產生蘿蔔硫素,能夠保護關節細胞少受破壞。


研究人員目前正以20位嚴重關節炎患者進行試驗,這些病人在動手術2周前,每天吃100公克的「超級綠花椰」(Beneforte),對照組是20位做過膝蓋置換手術的患者。研究團隊會在病患開刀後,檢驗手術移除的組織,觀察「超級綠花椰」的蘿蔔硫素是否對關節細胞有益。


所謂「超級綠花椰」,是英國科學家2011年研發的新品種,它的蘿蔔(艸甘)是一般綠花椰2至3倍。


主持研究的大衛森博士表示,希望2周人體試驗結束後,能證明超級綠花椰對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功效:「我不確定它能否治癒關節炎,但也許可預防」。


這篇報告刊登在《關節炎及風溼病》期刊。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的關鍵就是這一句:綠花椰中的蘿蔔(艸甘)(glucoraphanin),可產生蘿蔔硫素,能夠保護關節細胞少受破壞。


這篇研究使用的綠花椰菜是新品種,稱之為超級花椰菜(Beneforte),一般的花椰菜要達到類似效果,食用量可能得增加到兩到三倍才有相仿的效果。


營養補充品中有相關萃取物,無法從食物補充足夠劑量的人,也可以考慮補充。


參考文獻:




Sulforaphane represses matrix-degrading proteases and protects cartilage from destruc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1. Rose K Davidson Ph.D1,†,
  2. Orla Jupp Ph.D1,†,
  3. Rachel de Ferrars BSc2,
  4. Colin D Kay Ph.D2,
  5. Kirsty L Culley Ph.D1,
  6. Rosemary Norton Ph.D3,
  7. Clare Driscoll BSc4,
  8. Tonia L Vincent Ph.D4,
  9. Simon T Donell MD5,
  10. Yongping Bao Ph.D2,
  11. Ian M Clark Ph.D.1,*

DOI: 10.1002/art.38133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rt.38133/abstract


綠花椰菜也可以幫助粒線體功能改善,增加細胞能量產生預防老化,好處很多,之前也有研究發現可以幫助抗壓力荷爾蒙濃度提升,抗衰老之外,也能協助男性荷爾蒙穩定,建議大家平時可以考慮多攝取:


  • Charlotte N Armah,
  • Maria H Traka,
  • Jack R Dainty,
  • Marianne Defernez,
  • Astrid Janssens,
  • Wing Leung,
  • Joanne F Doleman,
  • John F Potter,
  • and Richard F Mithen
A diet rich in high-glucoraphanin broccoli interacts with genotype to reduce discordance in plasma metabolite profiles by modulat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m J Clin Nutr 2013 98: 3 712-722; doi:10.3945/ajcn.113.065235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98/3/712.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用花椰菜 可防老化、抗癌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31日 下午6:03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花椰菜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科學家發現,花椰菜含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物質,可維持人體細胞裡粒線體的健康,進而預防疾病包括癌症及心臟病。研究員指出,食用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並降低因年老所導致的慢性病相關風險。


英國食品研究所要求實驗對象食用花椰菜3個月,並透過驗血檢視他們體質的改變。第一組實驗對象共有19名男女,在每週的正常飲食外,再增加400克 的花椰菜(每天3朵小花椰菜);另一組實驗對象則是食用含有高「蘿蔔苷」含量、由英國科學家研發的超級花椰菜Beneforte;第三組實驗對象則是食用 豌豆。


人體細胞中的粒線體猶如「電池」般提供能量,但是功效會隨著年紀而下降。粒線體的失調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及一些癌症。


研究結果顯示,食用超級花椰菜的人,體內粒線體可獲得新的能量,且在粒線體裡進行的一些化學反應也可得到改善,其中2項生化程序得到「重新平衡」。另外,受測者血液中與發炎相關的化合物也減少。若僅食用普通的花椰菜,則需食用3倍的量才可達到相同的效果。


研究教授密森說:「粒線體對人體非常的重要,如果出了問題,它將導致許多因年老而伴隨而至的疾病。」他說,此研究為食用花椰菜可保持健康的說法,提 供了新的證據。密森進一步指出,重點是要有均衡的飲食,並且做適度的運動,但食用超級花椰菜將帶來額外的益處。他建議每天食用2-3次的花椰菜。


研究結論指出,食用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並降低因年老所導致的慢性病相關風險。十字科類食物包含花椰菜、西蘭花菜、甘藍菜、捲心菜、大小白菜、芝麻菜等。


此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十年前,我開始接觸功能性醫學,我的一位好友介紹我給一位國內功能性醫學的先驅認識,當她提到這位博士時,我印象很深刻,因為這位博士提醒大家要抗衰老,除了均衡飲食與營養、適度運動之外,還得多吃花椰菜。接觸功能性醫學越多,就知道花椰菜是一種值得經常攝取的好東西,上述研究報導有清楚的闡釋。


此外,這篇報導提到的蘿蔔苷,原文為glucoraphanin,當人在咀嚼花椰菜時,存在於植物細胞中的芥子油甙,比如說蘿蔔苷(glucoraphanin)被從破碎的細胞中釋放出來,遇到存在於細胞另外部位的 黑芥子酶 (myrosinase),黑芥子酶(myrosinase)就將蘿蔔苷(glucoraphanin)轉化成蘿蔔硫素(sulforaphane)。蘿蔔硫素(Sulforaphane)被人體吸收到血液中,便能發揮抗癌作用。這個例子是要說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抗癌成份有潛在的抗癌能 力,但它們的抗癌效果只有在被人體食用的過程中才能被轉化出來。


參考文獻:


Genetic regulation of glucoraphanin accumulation in Beneforté® broccoli


  1. Maria H Traka1,
  2. Shikha Saha1,
  3. Stine Huseby1,2,
  4. Stanislav Kopriva2,
  5. Peter G Walley3,
  6. Guy C Barker3,
  7. Jonathan Moore4,
  8. Gene Mero5,
  9. Frans van den Bosch6,
  10. Howard Constant7,
  11. Leo Kelly8,
  12. Hans Schepers6,
  13. Sekhar Boddupalli8,
  14. Richard F Mithen1,*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8 APR 2013


DOI: 10.1111/nph.12232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ph.12232/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