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麥過敏?可能是麩質不耐症
作者: 圖文提供/天下雜誌出版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5月27日 下午3:02
在你了解乳糜瀉可能對身體帶來的長期影響之後,或許可能會比較「希望」自己拉肚子。傳統觀念認為乳糜瀉會反覆出現腹瀉症狀:沒有腹瀉,就不是乳糜瀉——其實不然。乳糜瀉不只是一種伴隨腹瀉症狀的腸道疾病,它會延伸到腸道以外,表現在各方面。
與乳糜瀉有關的疾病林林總總,範圍之廣令人訝異,從幼年型(第一型)糖尿病,到失智症和硬皮症(scleroderma)都有。目前醫學界對於其間關聯性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不清楚是否因為飲食排除所有麩質,與身體對麩質敏感有關的疾病,如幼年型糖尿病,會如預期減輕或完全消失;不過,這當然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病症就像乳糜瀉一樣,各項乳糜瀉抗體標記檢測皆呈陽性,而且都是因為遺傳因子——HLA DQ2 和HLA DQ8 的遺傳標記——和攝取小麥麩質,啟動了免疫和發炎現象,導致發病。
這些乳糜瀉相關疾病最麻煩的問題之一,就是患者可能不會出現乳糜瀉的腸道症狀;換句話說,患者可能神經方面受損,如動作失去平衡或失智,但沒有典型的腹部絞痛、腹瀉和體重減輕症狀。少了指標性的腸道症狀,也意味著醫生很少能夠做出正確的診斷。這些疾病比較正確的名稱是「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immune-mediated gluten intolerance),而不是沒有腸道症狀的乳糜瀉。
但這些麩質敏感非腸道疾病當初最早被發現,是因為它們和乳糜瀉有共同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和免疫標記,於是習慣上稱為「潛伏性」乳糜瀉,或與腸道無關的乳糜瀉。隨著醫學界開始認同「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案例比乳糜瀉多,我預見將來醫界會使用「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之類的名稱,乳糜瀉則成為它的亞型。
與乳糜瀉有關的疾病,也就是「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包括下列幾種:
● 疱疹性皮膚炎:這是乳糜瀉或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較為常見的一種典型皮疹,患者皮膚會長出發癢、凸起的疹子,好發於手肘、膝部或背部。只要戒除麩質,疹子隨即消失。
● 肝病:和乳糜瀉有關的肝病可呈現許多樣貌,從肝功能檢查輕微異常,到性活動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到膽癌(biliary cancer)都是。儘管肝臟是腸胃系統的一部分,但這類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不常出現腹瀉之類的腸道症狀。
● 自體免疫疾病:這是一種體內免疫系統攻擊自體器官的疾病,較常發生在乳糜瀉患者身上。乳糜瀉患者易患類風溼關節炎、橋本氏甲狀腺炎,與結締組織疾病如狼瘡、氣喘、發炎性大腸疾病,包括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隆氏症,以及其他發炎性和免疫系統疾病。
類風溼關節炎可導致疼痛和關節變形,通常使用消炎藥治療。患者在戒除麩質之後,病情有所改善,有時會完全康復。乳糜瀉患者罹患發炎性大腸疾病,包括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的風險尤其高,發生率是非乳糜瀉患者的六八倍。
●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有胰島素依賴型(即第一型)糖尿病的孩童,乳糜瀉抗體標記檢測呈陽性的機率異常地高,罹患乳糜瀉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倍。目前並不清楚小麥麩質是否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但研究人員懷疑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暴露於麩質的環境才引起的。
● 神經損傷:與麩質暴露有關的神經病變,我打算在本書後面的章節詳細討論。病人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步伐不穩(運動失調),或腿部失去知覺和肌肉無法控制(周邊神經病變),其乳糜瀉標記陽性反應的機率高達五○%。甚至還有一種可怕的疾病,名為「麩質腦病變」(glutenencephalopathy),特徵為腦部受損,出現頭痛、運動失調和失智症狀,最後會致命。腦部磁振造影(MRI)發現,這類患者的腦白質有異常現象。
● 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在乳糜瀉患者身上相當常見,影響多達六九%的病患。缺乏維生素B12、葉酸、鋅,和脂溶性維生素A、D、E、K也很普遍。除了前述列舉的幾種,大約還有數百種與乳糜瀉或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有關的病症,但是比較不常見。根據現有紀錄,麩質引發的免疫反應,會影響人體的每個器官,無一倖免。舉凡眼睛、大腦、竇(器官或組織的內凹部分)、肺、骨骼等,只要你說得出來,麩質抗體就曾經在那裡出現。
簡單地說,攝取麩質的結果牽連甚廣,可影響任何年齡、任何器官,症狀表現繁多,比老虎.伍茲(Tiger Woods)的情婦名單還要長。許多醫師辦公室認為乳糜瀉只是腹瀉,這種想法太過於簡化,可能產生致命的結果。
鄭醫師補充:
許多過敏體質或者腸道功能失衡體質的人,身體其實是經常處於發炎的狀況,然而身體長期的發炎,影響的層面就是全身性的,這則報導就是清楚的提醒,因此我在門診不時會提醒,有過敏或者嘗到問題的人,應該儘量避免小麥的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