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注意力缺損過動症(ADHD),躁鬱症甚至攻擊性行為等疾病可能與糖的攝取有關,並且可能具有進化基礎。

這項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茲大學醫學院校園的研究,今天發表在《進化與人類行為》(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上,提出了一種假說,該假說支持果糖,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成分以及尿酸(果糖代謝物)的作用。會增加這些行為障礙的風險。

主要作者,CU Anschutz醫學院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教授Richard Johnson博士說:“我們提供的證據證實,果糖通過降低細胞中的能量,會引發類似於飢餓的覓食反應。”

約翰遜概述的研究表明,覓食反應可以刺激冒險,衝動,尋求新奇,快速決策和積極進取,以幫助確保食物作為生存反應。過量攝入糖會使該過程過度活化,可能引起衝動行為,從過動症到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甚至攻擊性不等。

約翰遜補充說:“儘管原本果糖是為了幫助生存(覓食),但在上個世紀,果糖的攝取量突增,應該與西式飲食中糖的含量過高有關。”

本文研究了果糖過量攝取(來自精製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如何在與肥胖和西方飲食有關的行為障礙的病理相關性。

約翰遜指出:“我們不會將侵略行為歸咎於糖,而是要指出糖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約翰遜建議進一步研究以研究糖和尿酸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的果糖代謝抑製劑即將面世的情況下。

他補充說:“將果糖確定為危險因素並不能否定影響心理健康的遺傳,家族,身體,情感和環境因素的重要性。”

鄭醫師補充:

過去曾有研究發現精製糖的攝取,會增加某些孩童腎上腺素分泌是一般正常孩童的十倍以上,然而這還是看體質,也就是並非人人如此。這也就是作者在文章最後提醒若無相關對應敏感體質,不能將精緻糖的危險性視為主要危險因子。在沒有確定的基因或者其他檢測可以確認是否為對糖容易起反應的脆弱體質前,最好還是敬糖而遠之。

參考文獻:

Richard J. Johnson, William L. Wilson, Sondra T. Bland, Miguel A. Lanaspa. Fructose and uric acid as drivers of a hyperactive foraging response: A clue to behavioral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impulsivity or mania?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20; DOI: 10.1016/j.evolhumbehav.2020.09.00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